CN106184480B -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480B
CN106184480B CN201610594157.0A CN201610594157A CN106184480B CN 106184480 B CN106184480 B CN 106184480B CN 201610594157 A CN201610594157 A CN 201610594157A CN 106184480 B CN106184480 B CN 106184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traight line
car door
point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4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480A (zh
Inventor
田占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41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84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84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6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doors, windows, openable roofs, lids, bonnets, or weather strips or se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inge Accessories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铰链,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该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该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本发明具有能够对铰链精确定位、实现对不同尺寸的车门铰链快速定位、确定铰链轴线倾角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保证车门铰链安装精确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铰链,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车门铰链轴线的运动校核,国内外各大主机厂都有自己企业相关的标准。运动校核方法及原理基本相同,通过多次繁琐的运动校核找到一个初步的轴线位置。然后根据设计经验,增加倾角,再通过不断微调得到轴线位置,最后进行极限校核,确保轴线位置准确。这样得到的铰链轴线能够满足车门运动,但是过程非常繁琐,浪费时间。而且现有技术中安装铰链存在以下缺点:
1. 传统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基本是根据工程师经验以及不断的运动校核来找到合理位置,工作量大且繁琐。
2. 传统铰链轴线倾角基本根据车门操作方便性给出一个调整范围,并未从原理上、从数据上来解释分析铰链倾角的意义。
3. 传统车门铰链极限校核是根据车门在使用过程中的极限工况来进行运动分析,并未考虑铰链轴线理论位置不准确造成的运动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铰链精确定位、实现对不同尺寸的车门铰链快速定位、确定铰链轴线倾角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保证车门铰链安装精确的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所述的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1)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2)作与车门包边内切且与翼子板相切的圆C,过圆心C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CD;3)过圆心C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4)将圆心C和点A构成的直线AC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直线BD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D与直线CD相交于点D,得到矩形ABCD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内旋式车门铰链即铰链轴线位于门缝线后部的车门内侧,车门开启过程中,门缝线会向车身内侧运动。车身在焊装结束后会进行电泳喷漆,为保证电泳液能够流通到车身内部的各个区域,需要在车身设计时考虑电泳液可流过去的最小尺寸即为电泳流道。工程师在拿到车门模型后,对铰链位置确定,对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对铰链极限运动校核确定。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
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车门运动过程中,铰链轴线越靠近车门外板,运动间隙越大,假设车门内外板料厚按照0.7计算,铰链加强板按照1.2料厚计算,电泳流道按照现在的工艺3毫米是最小尺寸。铰链臂最小尺寸按照12毫米计算,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为2毫米。铰链轴线距离车门外CAS的最小距离L=0.7+1.2+0.7+3+12+2=19.6,考虑漆膜厚度为0.15毫米,直线AB最小距离定义为距离车门外板20毫米的一条直线。
作与车门包边内切且与翼子板相切的圆C,过圆心C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CD。
过圆心C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测的圆心C到点A的距离为10毫米。
将圆心C和点A构成的直线AC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直线BD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D与直线CD相交于点D,得到矩形ABCD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为使得车内空间更大,车门外CAS与铰链车身侧安装面的距离越小越好,这样能够使车内空间更大。这一尺寸根据经验,可以定义车门运动包络为小于50毫米,则直线AC向后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AB、CD、AC、BD四条直线构成ABCD矩形区域,通常情况下,内旋式铰链布置在ABCD矩形区域内。根据运动原理,铰链轴线越靠近外板外边缘切线,运动间隙越大,铰链轴线越远离车门分缝线,运动间隙越大,由此可以确定,B点为最理想点。在实际布置应用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B点作为铰链轴线,如遇到铰链布置不下、内部运动包络太大等问题,可以在靠近B点,ABCD矩形区域内重新调整位置,找到符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轴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轴线倾角确定的方法如下:铰链轴线倾角为铰链前倾角度加上铰链内倾角。车门开/关门过程的举升高度,是影响开/关门时的操作感觉(可通过开/关门操作力矩、能量进行分析)的关键因素。一般,铰链轴倾角的设计应满足在开门/关门时,通过限位器中间档位后,车门有自动打开/关闭的趋势。布置时应优化车门倾角,以满足车门开关操作的舒适性要求。但是,因周边布置条件的限制,允许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因为前门布置结构带来的限制,后门铰链轴线需要后倾。此外,还需要对车门后下尖点的举升高度进行分析,校核车门开/关时是否会刮擦路沿石。 车门开/关过程举升高度的峰值应出现在车门最大开启角度的60%~70%范围内,车门重心举升高度的最大不超过25毫米,最小不能低于0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前倾角度为2.5°,铰链内倾角度为2.5°。经分析铰链轴前倾+内倾布置,车门举升高度的变化趋势,利于车门打开/关闭,推荐的铰链轴倾角为前倾2.5°+内倾2.5°。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方法如下:选定直线AB作为铰链轴线,将直线AB向前偏移2毫米、向内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大于0.6毫米,以0.6毫米作为预留余量。一般定义门缝间隙公差为正负0.75毫米,将车门沿X向,向前偏移0.75毫米,假如铰链轴线选择B点,则将B点向前,向内各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以校核原点为铰链轴线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举例大于0.6毫米即可满足运动。理论上,极限工况并不存在,所以极限运动校核满足不干涉即可,但是车门以及周边边界存在变形等不确定问题,故而此处需预留余量,定义为0.6毫米。
一种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所述的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1)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2)作与翼子板内切且车门相切的圆M,过圆心M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MN;3)过圆心M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4)将圆心M和点A构成的直线AM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N,直线BN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N与直线MN相交于点N,得到矩形ABMN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外旋式车门铰链即铰链轴线位于门缝线前部的翼子板内侧,车门开启过程中,门缝线会向车身外侧运动。车身在焊装结束后会进行电泳喷漆,为保证电泳液能够流通到车身内部的各个区域,需要在车身设计时考虑电泳液可流过去的最小尺寸即为电泳流道。工程师在拿到车门模型后,对铰链位置确定,对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对铰链极限运动校核确定。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
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车门运动过程中,铰链轴线越靠近车门外板,运动间隙越大,假设车门内外板料厚按照0.7计算,铰链加强板按照1.2料厚计算,电泳流道按照现在的工艺3毫米是最小尺寸。铰链臂最小尺寸按照12毫米计算,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为2毫米。铰链轴线距离车门外CAS的最小距离L=0.7+1.2+0.7+3+12+2=19.6,考虑漆膜厚度为0.15毫米,直线AB最小距离定义为距离车门外板20毫米的一条直线。
作与翼子板内切且车门相切的圆M,过圆心M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MN;
过圆心M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
将圆心M和点A构成的直线AM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N,直线BN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N与直线MN相交于点N,得到矩形ABMN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AB、AM、MN、BN四条直线构成EFNM矩形区域,通常情况下,外旋式铰链轴线布置在ABMN矩形区域内。根据运动原理,铰链轴线越靠近外板外边缘切线,运动间隙越大,铰链轴线越远离车门分缝线,运动间隙越大,由此可以确定,B点为最理想点。在实际布置应用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F点作为铰链轴线,如果遇到铰链布置不下、内部运动包络太大等问题,可以在靠近B点,ABMN矩形区域内重新调整位置,找到符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轴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轴线倾角确定的方法如下:铰链轴线倾角为铰链前倾角度加上铰链内倾角。车门开/关门过程的举升高度,是影响开/关门时的操作感觉(可通过开/关门操作力矩、能量进行分析)的关键因素。一般,铰链轴倾角的设计应满足在开门/关门时,通过限位器中间档位后,车门有自动打开/关闭的趋势。布置时应优化车门倾角,以满足车门开关操作的舒适性要求。但是,因周边布置条件的限制,允许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因为前门布置结构带来的限制,后门铰链轴线需要后倾。此外,还需要对车门后下尖点的举升高度进行分析,校核车门开/关时是否会刮擦路沿石。 车门开/关过程举升高度的峰值应出现在车门最大开启角度的60%~70%范围内,车门重心举升高度的最大不超过25毫米,最小不能低于0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前倾角度为2.5°,铰链内倾角度为2.5°。经分析铰链轴前倾+内倾布置,车门举升高度的变化趋势,利于车门打开/关闭,推荐的铰链轴倾角为前倾2.5°+内倾2.5°。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方法如下:选定直线AB作为铰链轴线,将直线AB向前偏移2毫米、向内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大于0.6毫米,以0.6毫米作为预留余量。一般定义门缝间隙公差为正负0.75毫米,将车门沿X向,向前偏移0.75毫米,假如铰链轴线选择B点,则将B点向前,向内各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以校核原点为铰链轴线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举例大于0.6毫米即可满足运动。理论上,极限工况并不存在,所以极限运动校核满足不干涉即可,但是车门以及周边边界存在变形等不确定问题,故而此处需预留余量,定义为0.6毫米。
因此,本发明的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具备下述优点:能够对铰链精确定位、实现对不同尺寸的车门铰链快速定位、确定铰链轴线倾角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保证车门铰链安装精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示意图。
图示说明:1-点A,2-点B,3-点C,4-点D,5-点M,6-点N,7-翼子板,8-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所述的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1)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8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2)作与车门包边内切且与翼子板7相切的圆C,过圆心C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CD;3)过圆心C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4)将圆心C和点A构成的直线AC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直线BD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D与直线CD相交于点D,得到矩形ABCD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如图1所示,点A1、点B2、点C3和点D4构成矩形ABCD。铰链轴线倾角确定的方法如下:铰链轴线倾角为铰链前倾角度加上铰链内倾角度。铰链前倾角度为2.5°,铰链内倾角度为2.5°。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方法如下:选定直线AB作为铰链轴线,将直线AB向前偏移2毫米、向内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大于0.6毫米,以0.6毫米作为预留余量。
工程师在拿到车门模型后,对铰链位置确定,对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对铰链极限运动校核确定。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
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车门运动过程中,铰链轴线越靠近车门外板,运动间隙越大,假设车门内外板料厚按照0.7计算,铰链加强板按照1.2料厚计算,电泳流道按照现在的工艺3毫米是最小尺寸。铰链臂最小尺寸按照12毫米计算,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为2毫米。铰链轴线距离车门外CAS的最小距离L=0.7+1.2+0.7+3+12+2=19.6,考虑漆膜厚度为0.15毫米,直线AB最小距离定义为距离车门外板20毫米的一条直线。
作与车门包边内切且与翼子板相切的圆C,过圆心C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CD。
过圆心C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测的圆心C到点A的距离为10毫米。
将圆心C和点A构成的直线AC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直线BD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D与直线CD相交于点D,得到矩形ABCD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为使得车内空间更大,车门外CAS与铰链车身侧安装面的距离越小越好,这样能够使车内空间更大。这一尺寸根据经验,可以定义车门运动包络为小于50毫米,则直线AC向后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AB、CD、AC、BD四条直线构成ABCD矩形区域,通常情况下,内旋式铰链布置在ABCD矩形区域内。根据运动原理,铰链轴线越靠近外板外边缘切线,运动间隙越大,铰链轴线越远离车门分缝线,运动间隙越大,由此可以确定,B点为最理想点。在实际布置应用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B点作为铰链轴线,如遇到铰链布置不下、内部运动包络太大等问题,可以在靠近B点,ABCD矩形区域内重新调整位置,找到符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轴线。车门开/关门过程的举升高度,是影响开/关门时的操作感觉(可通过开/关门操作力矩、能量进行分析)的关键因素。一般,铰链轴倾角的设计应满足在开门/关门时,通过限位器中间档位后,车门有自动打开/关闭的趋势。布置时应优化车门倾角,以满足车门开关操作的舒适性要求。但是,因周边布置条件的限制,允许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因为前门布置结构带来的限制,后门铰链轴线需要后倾。此外,还需要对车门后下尖点的举升高度进行分析,校核车门开/关时是否会刮擦路沿石。 车门开/关过程举升高度的峰值应出现在车门最大开启角度的60%~70%范围内,车门重心举升高度的最大不超过25毫米,最小不能低于0毫米。经分析铰链轴前倾+内倾布置,车门举升高度的变化趋势,利于车门打开/关闭,推荐的铰链轴倾角为前倾2.5°+内倾2.5°。一般定义门缝间隙公差为正负0.75毫米,将车门沿X向,向前偏移0.75毫米,假如铰链轴线选择B点,则将B点向前,向内各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以校核原点为铰链轴线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举例大于0.6毫米即可满足运动。理论上,极限工况并不存在,所以极限运动校核满足不干涉即可,但是车门以及周边边界存在变形等不确定问题,故而此处需预留余量,定义为0.6毫米。
一种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所述的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1)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8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2)作与翼子板7内切且车门相切的圆M,过圆心M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MN;3)过圆心M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4)将圆心M和点A构成的直线AM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N,直线BN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N与直线MN相交于点N,得到矩形ABMN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如图2所示,点A1、点B2、点M5和点N6构成矩形ABMN。铰链轴线倾角确定的方法如下:铰链轴线倾角为铰链前倾角度加上铰链内倾角度。铰链前倾角度为2.5°,铰链内倾角度为2.5°。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方法如下:选定直线AB作为铰链轴线,将直线AB向前偏移2毫米、向内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大于0.6毫米,以0.6毫米作为预留余量。
工程师在拿到车门模型后,对铰链位置确定,对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对铰链极限运动校核确定。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
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为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到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车门运动过程中,铰链轴线越靠近车门外板,运动间隙越大,假设车门内外板料厚按照0.7计算,铰链加强板按照1.2料厚计算,电泳流道按照现在的工艺3毫米是最小尺寸。铰链臂最小尺寸按照12毫米计算,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为2毫米。铰链轴线距离车门外CAS的最小距离L=0.7+1.2+0.7+3+12+2=19.6,考虑漆膜厚度为0.15毫米,直线AB最小距离定义为距离车门外板20毫米的一条直线。
作与翼子板内切且车门相切的圆M,过圆心M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MN;
过圆心M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
将圆心M和点A构成的直线AM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N,直线BN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N与直线MN相交于点N,得到矩形ABMN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AB、AM、MN、BN四条直线构成EFNM矩形区域,通常情况下,外旋式铰链轴线布置在ABMN矩形区域内。根据运动原理,铰链轴线越靠近外板外边缘切线,运动间隙越大,铰链轴线越远离车门分缝线,运动间隙越大,由此可以确定,B点为最理想点。在实际布置应用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F点作为铰链轴线,如果遇到铰链布置不下、内部运动包络太大等问题,可以在靠近B点,ABMN矩形区域内重新调整位置,找到符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轴线。车门开/关门过程的举升高度,是影响开/关门时的操作感觉(可通过开/关门操作力矩、能量进行分析)的关键因素。一般,铰链轴倾角的设计应满足在开门/关门时,通过限位器中间档位后,车门有自动打开/关闭的趋势。布置时应优化车门倾角,以满足车门开关操作的舒适性要求。但是,因周边布置条件的限制,允许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因为前门布置结构带来的限制,后门铰链轴线需要后倾。此外,还需要对车门后下尖点的举升高度进行分析,校核车门开/关时是否会刮擦路沿石。 车门开/关过程举升高度的峰值应出现在车门最大开启角度的60%~70%范围内,车门重心举升高度的最大不超过25毫米,最小不能低于0毫米。经分析铰链轴前倾+内倾布置,车门举升高度的变化趋势,利于车门打开/关闭,推荐的铰链轴倾角为前倾2.5°+内倾2.5°。一般定义门缝间隙公差为正负0.75毫米,将车门沿X向,向前偏移0.75毫米,假如铰链轴线选择B点,则将B点向前,向内各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以校核原点为铰链轴线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举例大于0.6毫米即可满足运动。理论上,极限工况并不存在,所以极限运动校核满足不干涉即可,但是车门以及周边边界存在变形等不确定问题,故而此处需预留余量,定义为0.6毫米。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所述的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1)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道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2)作与车门包边内切且与翼子板相切的圆C,过圆心C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CD;3)过圆心C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4)将圆心C和点A构成的直线AC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D,直线BD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D与直线CD相交于点D,得到矩形ABCD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轴线倾角确定的方法如下:铰链轴线倾角为铰链前倾角度加上铰链内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前倾角度为2.5°,铰链内倾角度为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方法如下:选定直线AB作为铰链轴线,将直线AB向前偏移2毫米、向内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大于0.6毫米,以0.6毫米作为预留余量。
5.一种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位置确定、铰链轴线倾角确定和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所述的铰链位置确定步骤如下:1)将车门模型外边缘切线向内移动得到直线AB,移动的距离为L,移动的距离L=车门外板厚度+铰链加强板厚度+车门内板厚度+电泳流道 厚度+铰链臂最小尺寸+铰链臂与车门钣金安全距离;2)作与翼子板内切且车门相切的圆M,过圆心M作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MN;3)过圆心M做直线AB的垂直线并与直线相交于点A;4)将圆心M和点A构成的直线AM向远离翼子板的方向平移30毫米得到直线BN,直线BN与直线AB相交于点B,直线BN与直线MN相交于点N,得到矩形ABMN完成铰链位置的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轴线倾角确定的方法如下:铰链轴线倾角为铰链前倾角度加上铰链内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铰链前倾角度为2.5°,铰链内倾角度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外旋式车门铰链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极限运动校核方法如下:选定直线AB作为铰链轴线,将直线AB向前偏移2毫米、向内偏移2毫米,得到校核原点,保证车门与周边边界运动大于0.6毫米,以0.6毫米作为预留余量。
CN201610594157.0A 2016-07-24 2016-07-24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Active CN106184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4157.0A CN106184480B (zh) 2016-07-24 2016-07-24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4157.0A CN106184480B (zh) 2016-07-24 2016-07-24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480A CN106184480A (zh) 2016-12-07
CN106184480B true CN106184480B (zh) 2019-07-23

Family

ID=5749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4157.0A Active CN106184480B (zh) 2016-07-24 2016-07-24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84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529A (zh) * 2019-06-28 2019-09-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限位器空间包络的制作方法
CN112224309B (zh) * 2020-09-30 2021-10-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车门分缝线和最大开度推算旋转轴可布置区域的方法
CN112528398A (zh) * 2020-11-24 2021-03-19 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门铰链轴线的布置方法和布置系统
CN115114720B (zh) * 2022-06-01 2024-04-26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416A (zh) * 2007-03-06 2010-01-06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将铰链固定到汽车门扇上的系统
CN201856835U (zh) * 2010-11-04 2011-06-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安装结构
FR2973328B1 (fr) * 2011-04-01 2013-04-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determiner la position de l'axe de rotation d'une charniere de por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4159813A (zh) * 2012-01-11 2014-11-19 古蒂埃工业公司 用于车门的安装框架
EP2878522A1 (de) * 2013-11-28 2015-06-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Tür a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416A (zh) * 2007-03-06 2010-01-06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将铰链固定到汽车门扇上的系统
CN201856835U (zh) * 2010-11-04 2011-06-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安装结构
FR2973328B1 (fr) * 2011-04-01 2013-04-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determiner la position de l'axe de rotation d'une charniere de por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4159813A (zh) * 2012-01-11 2014-11-19 古蒂埃工业公司 用于车门的安装框架
EP2878522A1 (de) * 2013-11-28 2015-06-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Tür a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480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480B (zh)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CN204149855U (zh) 一种加油口盖总成以及汽车
CN205725869U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8639190A (zh) 一种车辆门洞止口边的设计方法
CN204850840U (zh) 一种后背门铰链开启角度调节机构
CN107694792A (zh) 一种汽车标志喷漆用精密罩具
CN103114788B (zh) 一种增大滑移门与侧围运动间隙的方法
CN113297682B (zh) 一种车门过关的校核方法
CN208233573U (zh) 一种侧开口包装盒
CN105159702B (zh) 倒车雷达布置方法及系统
CN109829188A (zh) 一种基于adams的汽车后背门开启力分析方法
CN203473012U (zh) 一种引擎盖外板
CN205600418U (zh) 一种数控机床防护罩
CN2093515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开闭件装调的对中机构
CN211000875U (zh) 一种可实现鸥翼门打开装置
CN211115328U (zh) 一种车门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0245040U (zh) 用于钢琴的阻尼式旋转开合盖体结构
CN203726255U (zh) 一种数控机床防护罩
CN112528398A (zh) 车门铰链轴线的布置方法和布置系统
CN206661067U (zh) 一种自调式旋转卸料门结构
CN205101575U (zh) 一种三偏心硬密封蝶阀
CN207842821U (zh) 一种汽车及其汽车仪表台手套箱和开启限位结构
CN202969209U (zh) 道路综合养护车沥青保温料箱
CN207449592U (zh) 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和汽车
CN209305477U (zh) 一种手套箱开启手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 / F, Xintu building, 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 / F, Xintu building, 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