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环境下,实现流体内部转换的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及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危险流体能够在全密闭的环境下完成危险流体的内部配制,避免危险流体与空气或者人体的直接接触,同时防止医护人员被针刺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穿刺器、第二容器穿刺器和流体转移器,所述流体转移器包括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和压力供给装置,所述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包括密封件固定座、导向外套、第一流体管道和第二流体管道,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内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导向外套设在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外部,所述导向外套的下部设置有管道固定座,所述管道固定座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流体管道和第二流体管道,所述第一流体管道的尾部与第三流体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流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供给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管道的尾部经第四流体管道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连通,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器连通;
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一端设置在第一容器口部,另一端具有第二密封件;
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部;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部;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三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进入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的内部,所述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与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均露出所述管道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座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流体管道和所述第一流体管道通过所述导向孔进入所述密封件固定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中具有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所述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件处。
优选的,所述导向外套上设置有限位孔及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的根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底部且所述限位臂的端部悬空,所述限位臂的端部的内侧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末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末端可伸入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内,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接触,所述第二凸起将所述第一凸起压向外侧。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包括密封件固定座底面和密封件固定座侧壁,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匹配的第三凹陷,所述第三凹陷在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上生成朝向下方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对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凸起未被压向外侧时,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优选的,所述压力供给装置在所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工作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正压或负压。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上设置有上限位卡口和下限位卡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所述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上限位卡口和下限位卡口分别与所述导向外套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孔的上端面接触,以分别限制所述密封件固定座相对于所述导向外套的向下、向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所述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上限位卡口与所述限位孔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向外套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上设置有活动件安装孔,所述活动件安装孔内放置有活动件,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的所述另一端具有第二凹陷。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陷下方设置有活动件滑动槽。
优选的,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三距离时,所述 活动件将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锁紧。
优选的,所述第二流体管道至少为1个,所述第一流体管道至少为1个。
优选的,所述导向外套的下部设置有所述管道固定座的安装孔,或者所述导向外套与所述管道固定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体管道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安装在所述管道固定座上或者所述第一流体管道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与所述管道固定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的密闭式流体转移方法,包括:
第一容器通过第一容器穿刺器与流体转移器的第一容器穿刺器适配器连接;第二容器通过第二容器穿刺器与流体转移器的第二容器穿刺器适配器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适配器与所述第二穿刺器适配器通过导管相连接,第一容器穿刺器适配器与压力提供装置连接;
当所述第一容器中装有液体时,使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同时使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远离所述第二容器的器口位置,此时压力供给装置提供负压,第二容器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容器穿刺器、流体转移器和第一容器穿刺器转移至第一容器内,同时第一容器内的气体进入压力提供装置内,第二容器中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容器中形成混合溶液,此时将第一容器倒置使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移至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压力供给装置提供正压,使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溶液通过第一容器穿刺器、流体转移器和第二容器穿刺器到达第二容器内,实现液体的密闭转移;
当所述第一容器中装有固体粉末时,使第一容器内的固体粉末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远离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同时使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二容器的器口位置,此时压力供给装置提供负压,第一容器内的气体进入压力供给装置内,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容器内,此时晃动第一容器,使第一容器内的粉末与液体混合后,将第一容器倒置使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移至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压力供给装置提供 正压,使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容器穿刺器、流体转移器和第二容器穿刺器到达第二容器内,实现液体的密闭转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中第一容器中存放有液体时,将第一容器中的液体远离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与此同时使第二容器内的液体远离第二容器的器口位置,压力供给装置提供负压,通过与压力供给装置相连接的第一流体管道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的气体吸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产生负压,此时将第二容器倒置第二容器内的液体靠近器口位置,第二容器中的液体依次通过第二容器穿刺器、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导管、第四流体管道、第二流体管道和第五流体管道进入第一容器中与第一容器中的液体相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压力供给装置提供正压,使得压力供给装置中的气体进入到第一容器中,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溶液在气体的压力下回流到第二容器中,重复上述对压力供给装置的操作步骤,使得第一容器中的流体与第二容器中的流体充分混合;相应的当第一容器中存放有固体粉末时,将第一容器中的固体粉末远离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压力供给装置提供负压,通过与压力供给装置相连接的第一流体管道将第一容器中的气体吸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产生负压,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容器内,使得第一容器中的固体粉末与第二容器中的液体充分混合。由于压力供给装置通过第三流体管道仅与第一流体管道相连通,且第一流体管道仅允许空气进入和排出(或由于密封状态下压力供给装置中充满空气,在气压的作用下液体不能进入),压力供给装置中不会进入混合溶液,从而避免了压力供给装置内壁表面中残留有混合溶液,残留的混合溶液暴露空气或者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的对空气污染或者对人体伤害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进行流体转移工作时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始终处于密闭状态: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均位于第一密封件外部,当产品经过一个消毒/灭菌程序后,使得当密封件固定座的底面与导向外套的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方便装置充分消毒/灭菌,残留的消毒/灭菌介质解析;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 离为第二距离时,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部完全与外部隔离;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三距离时,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穿过第二密封件进入第一容器穿刺器的内部,使得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与第一容器穿刺器连通;由于本装置中具有限位结构,在第一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在开始使用以后不会暴露在外界空气中,即在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使用之后密封件固定座底面与导向外套底面之间距离只能恢复到第二位置,避免了第二流体管道的流体出口位置有可能残留的流体混合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间接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再者,本发明中的第一容器穿刺器与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之间,通过设在第一容器穿刺器的第二凹陷与第一容器适配器中密封件固定座上安装的活动件相配合,使得第一容器穿刺器和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之间相锁紧,本发明采用活动件锁紧第一容器穿刺器的方式,在第一容器穿刺器向外拔出时由于活动件可以滚动,操作人员仅需克服较小的摩擦阻力即可将第一容器穿刺器与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环境下,实现流体内部转换的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及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危险流体能够在全密闭的环境下完成危险流体的内部配制,避免危险流体与空气或者人体的直接接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穿刺器7、第二容器穿刺器6和流体转移器,所述流体转移器包括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3、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和压力供给装置4,所述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3包括密封件固定座11、导向外套18、第一流体管道24和第二流体管道25,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内安装有第一密封件26,所述导向外套18设在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外部,所述导向外套18的下部设置有管道固定座31,所述管道固定座3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和第二流体管道25,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尾部与第三流体管道3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流体管道3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供给装置4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尾部经第四流体管道29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连通,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器6连通;
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一端设置在第一容器1口部,另一端具有第二密封件10;
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6外部;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6内部;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三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10进入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的内部,所述第一容器穿刺适配器3与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并不是一个唯一的具体数值,只要能够保证在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6下端外部;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6内部;第三距离时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10进入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的内部,第三距离的优选值为零,即第三距离时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紧密贴合。
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处于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之间时,即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由第一密封件26内部进入第二密封件10内部时,所述第一密封件26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0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以保证流体出口由第一密封件26内部进入第二密封件10内部过程中保持密闭状态。
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器6连通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器6形成密封结构,在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器6连接处所述第二容器穿刺适配器5与所述第二容器穿刺器6上均设置有密封件结构(可以分别为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在所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使用之前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当产品经过一个消毒/灭菌程序后,使得当密封件固定 座的底面与导向外套的底面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方便装置充分消毒/灭菌,残留的消毒/灭菌介质解析;
在所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使用之后,由于限位结构的存在,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的距离只能恢复为第二距离,即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处于第一密封件26内部的状态,以保证所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使用之后流体出口及流体管道内部处残留的危险流体不会暴露至空气中或者直接与人体相接触,相应的本发明公开的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中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的初始状态为: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或者第二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露出所述管道固定座31。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至少为一个,且均露出所述管道固定座3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与所述管道固定座31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满足流体内部转移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设置有导向孔17,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和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通过所述导向孔17进入所述密封件固定座的内部。
其中,所述导向孔17为设置在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上的通孔,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和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通过所述导向孔17进入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的内部,进而进入所述第一密封件2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中具有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所述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件10处。
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10分别进入第五流体管道和第六流体管道,以实现流体的快速、密闭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外套18上设置有限位孔21及限位臂19,所述限位臂19的根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孔21底部且所述限位臂19的端部悬空,所述限位臂19的端部的内侧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末端设置有第二凸起8,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末端可伸入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内,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8接触,所述第二凸起8将所述第一凸起压向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8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0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凸起8在所述第二密封件10的上部,所述第二凸起8比所述第二密封件10更靠近所述第一容器1的口部;所述限位臂19为弹性限位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包括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和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匹配的第三凹陷16,所述第三凹陷16在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生成朝向下方的第一平面15,所述第一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15相对的第二平面20,所述第一凸起未被压向外侧时,所述第一平面15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20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未被压向外侧时,所述第一平面15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20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以保证在所述第一凸起未受压向外侧力时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不能顺利的在所述导向外套18中运动;在所述第一凸起未被压向外侧时,所述第一平面15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20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密封件固定座11能顺利的在所述导向外套18中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外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凸起28,所述密封件固定座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凸起28相对应的导向滑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供给装置4在所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 置工作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正压或负压。
其中,所述压力供给装置4具有较强的密封性能,使得所述压力供给装置4吸收的气体能够很好的存储,形成较强的气压,在提供所需要的正压或负压的同时能够保证危险流体不进入压力供给装置4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设置有上限位卡口13和下限位卡口14。
其中,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的上限位卡口13和下限位卡口14是为了完成对密封件固定座的限位作用,相应的,所述上限位卡口13和下限位卡口14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导向外套18的侧壁上,并在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设置与上限位卡口13和下限位卡口14相对应的限位凹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所述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上限位卡口13和下限位卡口14分别与所述导向外套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孔21的上端面接触,以分别限制所述密封件固定座相对于所述导向外套的向下、向上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所述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上限位卡口13与所述限位孔21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的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的流体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外套上设置有第一凹陷22,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设置有活动件安装孔,所述活动件安装孔内放置有活动件12,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的所述另一端具有第二凹陷9。
其中,所述活动件安装孔在所述密封件固定座侧壁27上的径向角度与所述第一凹陷22在所述导向外套上的径向角度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陷22下方设置有活动件滑动槽2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件固定座底面32与导向外套底面33之间距离为第三距离时,所述活动件12将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锁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至少为一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外套的下部设置有所述管道固定座31的安装孔,或者所述导向外套与所述管道固定座31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安装在所述管道固定座31上,或者所述第一流体管道24和所述第二流体管道25与所述管道固定座31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的密闭式流体转移方法,包括:
第一容器通过第一容器穿刺器7与流体转移器的第一容器穿刺器7适配器连接;第二容器通过第二容器穿刺器6与流体转移器的第二容器穿刺器6适配器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穿刺器7适配器与所述第二穿刺器适配器通过导管相连接,第一容器穿刺器7适配器与压力供给装置4连接;
当所述第一容器中装有液体时,使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同时使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远离所述第二容器的器口位置,此时压力供给装置4提供负压,第二容器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容器穿刺器6、流体转移器和第一容器穿刺器7转移至第一容器内,同时第一容器内的气体进入压力提供装置内,第二容器中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容器中形成混合溶液,此时将第一容器倒置使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移至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压力供给装置4提供正压,使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溶液通过第一容器穿刺器7、流体转移器和第二容器穿刺器6到达第二容器内,实现液体的密闭转移;
当所述第一容器中装有固体粉末时,使第一容器内的固体粉末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远离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同时使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二容器的器口位置,此时压力供给装置4提供负压,第一容器内的气体进入压力供给装置4内,第二容器内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容器内,此时晃动第一容器,使第一容器内的粉末与液体混合后,将第一容器倒置使得 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移至第一容器的器口位置,压力供给装置4提供正压,使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容器穿刺器7、流体转移器和第二容器穿刺器6到达第二容器内,实现液体的密闭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