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6080A -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6080A
CN106166080A CN201610520564.7A CN201610520564A CN106166080A CN 106166080 A CN106166080 A CN 106166080A CN 201610520564 A CN201610520564 A CN 201610520564A CN 106166080 A CN106166080 A CN 106166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t
stitching thread
hole
load
bec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0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程程
楼程鸣
李凌晨
王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Strong Maas Spit Of Fland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Strong Maas Spit Of Fland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Strong Maas Spit Of Fland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angzhou filed Critical Sharp Strong Maas Spit Of Fland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angzhou
Priority to CN2016105205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6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6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6080A/zh
Priority to CN201710311636.1A priority patent/CN107296635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所述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包括成结缝合线、负载缝合线和用于将成结缝合线置入手术孔的植入杆,所述成结缝合线上设有若干个线孔,负载缝合线穿过上述线孔,所述负载缝合线和成结缝合线应满足:在负载缝合线受到拉动时,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状。本发明可以实现全部用缝线固定软组织,人体排异性反应相对于金属更小,且长时间植入后也不易出现松动移位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皮肤以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脂肪、关节囊等组织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不同情况的损伤。这些组织受到外来内在的不同致伤因素的作用,造成组织破坏和组织生理功能紊乱产生损伤。软组织损伤一般是受外来的机构压力的作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而诱发损伤,产生症状的。一般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积累性损伤两大类。当软组织受到钝性或锐性暴力损伤时,可以引起局部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其中包含有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的挫伤或(和)裂伤。人体软组织损伤是人类运动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软组织的损伤可因急性损伤和慢性积累性损作而导致出现颈肩背腰腿及四肢的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症候,近几十年来,发现许多病症的很大部分来源于软组织的肌肉、韧带、筋膜、脂肪、关节囊、神经、血管等直接致发,危害甚大。
在运动医学发展过程中,医生经常需要把损伤的软组织固定到原位,软组织修复手术通常采用把损伤软组织固定到骨或软骨之类的硬性骨骼上,传统手术一般采用金属或其他硬性材料来固定到骨或软骨上,然后用用金属或其他硬性材料所带的缝合线绑定损伤软组织。即需要在骨上钻孔,然后植入带线金属锚钉,然后绑定软组织固定,但是金属锚钉在人体排异性反应和核磁共振上的效果没有缝线好,金属锚钉在长时间的植入后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所述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包括成结缝合线、负载缝合线和用于将成结缝合线置入手术孔的植入杆,所述成结缝合线上设有若干个线孔,负载缝合线穿过上述线孔,所述负载缝合线和成结缝合线应满足:在负载缝合线受到拉动时,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状。所述结的形状可以是普通疙瘩状,也可以是弹簧形状、螺旋形状或U型折叠形状。
本发明所述的成结缝合线上设置的线孔,既可以指在一条独立的线上单独设置的线孔,也可以当成结缝合线由多股丝线编织而成时,负截缝合丝由多股丝线中间穿过,线孔指的是相邻丝线之间形成的缝隙。
作为优选,所述成结缝合线的线径大于负载缝合线的线径。这样有利于负载缝合线以过线方式穿过成结缝合线。
成结缝合线的成结是依靠负载缝合线的拉动压缩来完成,所以成结缝合线需要有一定的可变形量及柔软性能。
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先在骨或软骨上预钻孔形成手术孔,然后把未成结的成结缝合线通过手术孔用植入杆植入骨或软骨中,拉动所有负载缝合线,迫使植入的成结缝合线成结,成结后的成结缝合线横向直径增大被限制通过手术孔,被固定在骨或软骨中作为着力点,然后抽出植入杆,通过负载缝合线固定损伤软组织。
本发明通过手术预钻孔将缝线装置植入骨或软骨下面,通过成结变形,尺寸发生变化,缝合线会被限制通过手术预钻孔,固定到骨或软骨下面。
作为优选,所述负载缝合线通过穿孔方式穿过成结缝合线,经过拉动负载缝合线或者单独挤压成结缝合线使其在负载缝合线上滑动,以促使成结缝合线成特定的形状从而限制从手术孔穿过;所述负载缝合线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的手术孔外。
作为优选,所述成结缝合线在未成结之前的长度方向的对应的宽度尺寸可穿过所述的手术孔,变形之后的各方向尺寸都限制穿过所述的手术孔。
作为优选,所述成结缝合线或负载缝合线为7-0到7号或者线径更大的适用医用缝合线或其他编织绳状纺织材料,其原料采用分子量在50~300万之间的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酯或尼龙。
本发明的成结缝合线可以用较长的缝合线或其他绳状物剪短使用,一般都是编织而成,剪断后两端的纤维无约束,很容易散开,穿线和成型时都更容易散开。作为优选,所述成结缝合线两端封口,所述封口采用高温硬化封口、细丝缝合封口或胶水粘合封口。
成结缝合线的成结形状是由负载缝合线的穿线方式来决定的,每种成结的方式都需要不同的负载缝合线穿线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成结缝合线未变形之前为绳状结构,呈长条状或U形,挤压变形后成弹簧形状或U形折叠的结;
所述变形后成弹簧形状的结的步骤为:成结缝合线在成结前成长条状,被放入外层空心植入杆中,并通过外层空心植入杆里面的另外一根内层空心植入杆支撑住,空心植入杆插入手术孔中,然后外层空心植入杆缩回,内层空心植入杆顶住成结缝合线让其被留在手术孔内,拉动负载缝合线促使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抽出所有空心植入杆;
所述变形后成U形折叠的结的步骤为:成结缝合线植入手术孔前成U型,被扁形植入杆叉入手术孔内,拉动负载缝合线促使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抽出植入杆。
作为优选,变形后成弹簧形状的结的负载缝合线穿线方法为:若在成结缝合线上有N个孔,把每个穿线孔的入口和出口连成一条线,孔线相互平行;当N=3时负载缝合线依次按顺序穿过孔1、孔3,然后从孔2回来,当拉动负载缝合线后,成结缝合线会被堆积成弹簧状的结;当N=4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2、孔4然后从孔3、孔1返回;当N=5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1、孔3、孔5然后从孔4、孔2返回;当N=6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2、孔4、孔6然后从孔5、孔3、孔1返回;当孔大于6时,按照以上规律穿线。
作为优选,变形后成U形折叠的结的负载缝合线穿线方法为:在成结缝合线上有四个穿线孔或者大于四的偶数孔,孔深与成结缝合线长度方向垂直,中间两孔之间的距离比其他两孔之间的距离小,所有的孔维持在成结缝合线的同一个纵切面上,负载缝合线依次按顺序穿过各孔。
本发明直接用缝合线在骨下成结固定到骨或软骨上,然后用延生出骨或软骨的缝合线绑定损伤软组织。本发明可以实现全部用缝线固定软组织,人体排异性反应相对于金属更小,且长时间植入后也不易出现松动移位的现象发生。相同直径的缝线比相同直径的金属或硬锚钉固定强力更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康复的比率,而且缝线加工难度低,生产成本也会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成结缝合线植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1成结缝合线植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成结缝合线N=3时的穿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成结缝合线N=4时的穿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成结缝合线N=5时的穿线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成结缝合线N=6时的穿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成结缝合线植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成结缝合线植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成结缝合线的穿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照图1~6,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成结缝合线101、负载缝合线102和用于将成结缝合线置入手术孔的植入杆,所述成结缝合线上设有若干个线孔,负载缝合线穿过上述线孔并延伸出手术孔外,所述负载缝合线和成结缝合线应满足:在负载缝合线受到拉动时,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状。所述成结缝合线的线径大于负载缝合线的线径,这样负载缝合线才能以特定的过线方式穿过成结缝合线。
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先在骨或软骨上预钻孔形成手术孔,然后把未成结的成结缝合线通过手术孔用植入杆植入骨或软骨中,拉动所有负载缝合线,迫使植入的成结缝合线成结,成结后的成结缝合线横向直径增大被限制通过手术孔,被固定在骨或软骨中作为着力点,然后抽出植入杆,通过负载缝合线固定损伤软组织。本发明通过手术预钻孔将缝线装置植入骨或软骨下面,通过成结变形,尺寸发生变化,缝合线会被限制通过手术预钻孔,固定到骨或软骨下面。
成结缝合线的成结形状是由负载缝合线的穿线方式来决定的,每种成结的方式都需要不同的负载缝合线穿线方式。
参照图1,图2,所述成结缝合线101未变形之前为绳状结构,呈长条状,挤压变形后成弹簧形状的结:
成结缝合线101在成结前成长条状,被放入外层空心植入杆103中,并通过外层空心植入杆103里面的另外一根内层空心植入杆104支撑住,空心植入杆插入手术孔105中,然后外层空心植入杆103缩回,内层空心植入杆104顶住成结缝合线101让其被留在手术孔内,拉动负载缝合线102促使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抽出所有空心植入杆;成结缝合线的成结是依靠负载缝合线的拉动压缩来完成,所以成结缝合线需要有一定的可变形量及柔软性能。
所述成结缝合线两端封口,成结缝合线两端需要封口,可以采用高温硬化的方式来封口,也可以采用细丝缝合的方式来封口,或者采用胶水粘合封口也可行。
所述负载缝合线指通过特定的穿孔方式穿过成结缝合线,经过拉动负载缝合线或者单独挤压成结缝合线使其在负载缝合线上滑动,以促使成结缝合线成特定的形状从而限制从手术孔穿过;所述负载缝合线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的手术孔外。
所述成结缝合线在未成结之前的长度方向的对应的宽度尺寸可穿过所述的手术孔,变形之后的各方向尺寸都限制穿过所述的手术孔。
所述成结缝合线或负载缝合线为7-0到7号或者线径更大的适用医用缝合线或其他编织绳状纺织材料,其原料采用分子量在50~300万之间的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酯或尼龙。
变形后成弹簧形状的结的具体步骤为:若在成结缝合线上有N个孔,把每个穿线孔的入口和出口连成一条线,孔线相互平行;如图3所示,当N=3时负载缝合线依次按顺序穿过孔1、孔3,然后从孔2回来,当拉动负载缝合线后,成结缝合线会被堆积成弹簧状的结;如图4所示,当N=4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2、孔4然后从孔3、孔1返回;如图5所示,当N=5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1、孔3、孔5然后从孔4、孔2返回;如图6所示,当N=6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2、孔4、孔6然后从孔5、孔3、孔1返回;当孔大于6时,按照以上规律穿线。
实施例2
参照图7,8,图9,所述变形后成U形折叠的结的步骤为:成结缝合线101植入手术孔前成U型,被扁形植入杆103叉入手术孔内,拉动负载缝合线102促使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然后抽出植入杆。
成结形状是U形折叠结,成结缝合线成U型,然后弯曲,堆积。如图8所示,在成结缝合线101上有四个穿线孔(依次为1、2、3、孔4),或者大于四的偶数孔(如六个穿线孔,依次为1、2、3、4、5、孔6),孔深与缝合线长度方向垂直,中间两孔之间的距离比其他两孔之间的距离都要小,所有的孔维持在成结缝合线的同一个纵切面上,负载缝合线102依次按顺序穿过孔1、2、3、4或者孔1、2、3、4、5、6。
本发明当成结缝合线长度相同,穿孔数越多,结的宽度越小,厚度越大,否则反之。所以为了让结的强度足够,必须同时保证宽度和厚度足够,需要根据成结缝合线的长度选择合适的穿孔数。

Claims (10)

1.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所述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包括成结缝合线、负载缝合线和用于将成结缝合线置入手术孔的植入杆,所述成结缝合线上设有若干个线孔,负载缝合线穿过上述线孔,所述负载缝合线和成结缝合线应满足:在负载缝合线受到拉动时,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结缝合线的线径大于负载缝合线的线径。
3.一种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先在骨或软骨上预钻孔形成手术孔,然后把未成结的成结缝合线通过手术孔用植入杆植入骨或软骨中,拉动所有负载缝合线,迫使植入的成结缝合线成结,成结后的成结缝合线横向直径增大被限制通过手术孔,被固定在骨或软骨中作为着力点,然后抽出植入杆,通过负载缝合线固定损伤软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缝合线通过穿孔方式穿过成结缝合线,经过拉动负载缝合线或者单独挤压成结缝合线使其在负载缝合线上滑动,以促使成结缝合线成特定的形状从而限制从手术孔穿过;所述负载缝合线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的手术孔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结缝合线在未成结之前的长度方向的对应的宽度尺寸可穿过所述的手术孔,变形之后的各方向尺寸都限制穿过所述的手术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结缝合线或负载缝合线为7-0到7号或者线径更大的适用医用缝合线或其他编织绳状纺织材料,其原料采用分子量在50~300万之间的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酯或尼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结缝合线两端封口,所述封口采用高温硬化封口、细丝缝合封口或胶水粘合封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结缝合线未变形之前为绳状结构,呈长条状或U形,挤压变形后成弹簧形状或U形折叠的结;
所述变形后成弹簧形状的结的步骤为:成结缝合线在成结前成长条状,被放入外层空心植入杆中,并通过外层空心植入杆里面的另外一根内层空心植入杆支撑住,空心植入杆插入手术孔中,然后外层空心植入杆缩回,内层空心植入杆顶住成结缝合线让其被留在手术孔内,拉动负载缝合线促使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然后抽出所有空心植入杆;
所述变形后成U形折叠的结的步骤为:成结缝合线植入手术孔前成U型,被扁形植入杆叉入手术孔内,拉动负载缝合线促使成结缝合线变形成结,然后抽出植入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形后成弹簧形状的结的负载缝合线穿孔方法为:若在成结缝合线上有N个孔,把每个穿线孔的入口和出口连成一条线,孔线相互平行;当N=3时负载缝合线依次按顺序穿过孔1、孔3,然后从孔2回来,当拉动负载缝合线后,成结缝合线会被堆积成弹簧状的结;当N=4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2、孔4然后从孔3、孔1返回;当N=5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1、孔3、孔5然后从孔4、孔2返回;当N=6时,负载缝合线依次穿过孔2、孔4、孔6然后从孔5、孔3、孔1返回;当孔大于6时,按照以上规律穿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形后成U形折叠的结的负载缝合线穿孔方法为:在成结缝合线上有四个穿线孔或者大于四的偶数孔,孔深与成结缝合线长度方向垂直,中间两孔之间的距离比其他两孔之间的距离小,所有的孔维持在成结缝合线的同一个纵切面上,负载缝合线依次按顺序穿过各孔。
CN201610520564.7A 2016-06-29 2016-06-29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Pending CN106166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0564.7A CN106166080A (zh) 2016-06-29 2016-06-29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CN201710311636.1A CN107296635B (zh) 2016-06-29 2017-05-05 一种成结医用缝线及其成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0564.7A CN106166080A (zh) 2016-06-29 2016-06-29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6080A true CN106166080A (zh) 2016-11-30

Family

ID=58066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0564.7A Pending CN106166080A (zh) 2016-06-29 2016-06-29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6608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1636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成结医用缝线及其成结方法
CN110353749A (zh) * 2019-07-10 2019-10-22 北京德益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全线锚钉
CN117017387A (zh) * 2023-09-28 2023-11-10 二零二零(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与软组织修复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1636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成结医用缝线及其成结方法
CN110353749A (zh) * 2019-07-10 2019-10-22 北京德益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全线锚钉
CN117017387A (zh) * 2023-09-28 2023-11-10 二零二零(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与软组织修复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17387B (zh) * 2023-09-28 2023-12-29 二零二零(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与软组织修复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4927B (zh) 使用硬锚钉固定组织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6028959B (zh) 无结节全缝线组织修复
CN101961257B (zh) 用于修复和锚定受损组织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395267A1 (en) Tissue repair assembly and system with soft anchoring implant
CN101961264B (zh) 修复半月板组织的装置
US10182806B2 (en) Tissue repair assembly
CN102525574B (zh) 外科手术细丝圈套组件
CN104053406A (zh) 组织修复组件
US8409204B2 (en) Surgical method for repairing a fractured shoulder joint
CN109640836A (zh) 带有用于插入心包腔中的柔性尖端的组织锚
CN108472133A (zh) 用于心脏瓣膜修复的医学植入物及方法
CN106166080A (zh) 可成结的医用缝线成套装置及其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
CN106551713A (zh) 栓塞装置
CN107106289A (zh) 用于修复软组织并将软组织附接到骨头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027012A (zh) 最小侵入的医学植入物和插入装置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WO1997018760A1 (en) Expandable body suture
CN102341047A (zh) 可穿线结的软组织缺陷修复系统
CN107296635B (zh) 一种成结医用缝线及其成结方法
CN109561894A (zh) 用于将缝线固定至缝线锚钉的锚钉体的装置
CN210811258U (zh) 一种全缝合线锚钉
CN106659493B (zh) 可调节的缝合线结
US20200360010A1 (en) Tissue repai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2625680A (zh) 用于横向固定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49682B1 (ko) 플랫타입 슬리브 앵커
CN216962535U (zh) 一种可收缩成球状的全缝线制成的锚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