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2840A -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2840A
CN106152840A CN201510184337.7A CN201510184337A CN106152840A CN 106152840 A CN106152840 A CN 106152840A CN 201510184337 A CN201510184337 A CN 201510184337A CN 106152840 A CN106152840 A CN 106152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valve
hot
condensing unit
heat exchanger
pip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4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2840B (zh
Inventor
汪峰
钟建法
葛方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843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2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2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2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2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2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热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系统的冷凝装置(1)和蒸发装置(3),冷凝装置(1)与蒸发装置(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4),第一开关阀(4)并联设置有调节支路(5),调节支路(5)上设置有定频泵(6)和第二开关阀(7),第二开关阀(7)控制调节支路(5)的通断,定频泵(6)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阀(4)的出口端和冷凝装置(1)。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系统,能够保证热管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避免泵出现汽蚀现象。

Description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由热管组成的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陶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典型的重力热管,在密闭的管内先抽成真空,在此状态下充入适量工质,在热管的下端加热,工质吸收热量汽化为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上升到热管上端,并向外界放出热量,凝结为液体。冷凝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热管内壁返回到受热段,并再次受热汽化,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将热量由一端传向另一端。由于是相变传热,因此热管内热阻很小,热管的高导热能力与银、铜、铝等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所以能以较小的温差获得较大的传热率,且结构简单,具有单向导热的特点,特别是由于热管的特有机理,使冷热流体间的热交换均在管外进行,这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强化传热。此外,由于热管内部一般抽成真空,工质极易沸腾与蒸发,热管启动非常迅速。
目前重力热管产品逐步推向市场,但由于纯重力热管系统稳定性较差,有时会因为末端或者局部阻力等原因造成系统运行失效,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在系统里串联一变频泵,用以调节工质流量。变频泵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转速发生变化,在泵内部的空腔容易产生闪发气体,导致汽蚀,严重者会造成变频泵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系统,能够保证热管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避免泵出现汽蚀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系统的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冷凝装置与蒸发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第一开关阀并联设置有调节支路,调节支路上设置有定频泵和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控制调节支路的通断,定频泵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阀的出口端和冷凝装置。
进一步地,冷凝装置包括串联的上冷凝器和下冷凝器,上冷凝器设置在下冷凝器的上侧,定频泵的出口端连接至上冷凝器下部或连接至下冷凝器。
进一步地,上冷凝器中的制冷剂管路竖直设置,下冷凝器中的制冷剂管路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定频泵的出口与冷凝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循环系统,压缩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节流装置和换热器,该热管系统为上述的热管系统,压缩循环系统的换热器设置在热管系统的冷凝装置与蒸发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蒸发装置的出口端包括冷凝支路和换热支路,冷凝支路连接至冷凝装置,换热支路连接至换热器,冷凝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四开关阀。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热管系统为两个,两个热管系统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热管系统为两个,两个热管系统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一一对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检测冷凝装置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和压力,确定进入冷凝装置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步骤S2:判断过热度与过热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步骤S3:当过热度大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进入定频泵运行模式,关闭第一开关阀,打开第二开关阀,定频泵运行,并调节流量调节阀开度;步骤S4:当过热度小于或等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返回至步骤S1。
进一步地,步骤S3还包括:步骤S31:保持定频泵运行模式t1时间,关闭定频泵运行模式,打开第一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定频泵停止;步骤S32:检测进入冷凝装置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并与过热度设定值进行比较;步骤S33:当过热度大于过热度设定值时,开启定频泵运行模式,并报警;步骤S34:当过热度小于或等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返回至步骤S1。
进一步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1:检测冷凝装置的进风温度,并判断冷凝装置的进风温度与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当进风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2;当进风温度大于第一温度设定值且小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3;当进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4;步骤S12:进入冬季模式,关闭压缩循环系统,关闭第四开关阀,打开第三开关阀;步骤S13:进入过渡季节模式,启动压缩循环系统,关闭第四开关阀,打开第三开关阀;步骤S14:进入夏季模式,启动压缩循环系统,打开第四开关阀,关闭第三开关阀。
本发明的热管系统,在储液罐出口与蒸发装置之间的第一开关阀上并联了一个连接至冷凝装置的调节支路,该调节支路上设置有定频泵和第二开关阀,在热管系统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一开关阀和关闭第二开关阀来保证热管系统的运行,当热管系统出现系统运行失效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开关阀并打开第二开关阀来使定频泵运行,由于定频泵频率不变,因此可以避免出现汽蚀现象,提高热管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热管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调节支路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阀的出口端和冷凝装置,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定频泵保证热管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可以使从定频泵流出的部分制冷剂回流至冷凝装置内进行过冷,实现对热管系统内制冷剂流量的调节,同时提高热管系统的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系统的冷凝装置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凝装置;2、储液罐;3、蒸发装置;4、第一开关阀;5、调节支路;6、定频泵;7、第二开关阀;8、上冷凝器;9、下冷凝器;10、流量调节阀;11、第一蒸发机组;12、第二蒸发机组;13、压缩循环系统;14、压缩机;15、第一冷凝器;16、节流装置;17、第三开关阀;18、第四开关阀;19、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21、冷凝支路;22、换热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系统的冷凝装置1和蒸发装置3,冷凝装置1与蒸发装置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4,第一开关阀4并联设置有调节支路5,调节支路5上设置有定频泵6和第二开关阀7,第二开关阀7控制调节支路5的通断,定频泵6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阀4的出口端和冷凝装置1。
本发明的热管系统,在冷凝装置1的出口与蒸发装置3之间的第一开关阀4上并联了一个连接至冷凝装置1的调节支路5,该调节支路5上设置有定频泵6和第二开关阀7,在热管系统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一开关阀4和关闭第二开关阀7来保证热管系统的运行,当热管系统出现系统运行失效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开关阀4并打开第二开关阀7来使定频泵6运行,由于定频泵6频率不变,因此可以避免出现汽蚀现象,提高热管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热管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调节支路5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阀4的出口端和冷凝装置1,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定频泵6保证热管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可以使从定频泵6流出的部分制冷剂回流至冷凝装置1内进行过冷,实现对热管系统内制冷剂流量的调节,同时提高热管系统的制冷效率。
结合参见图2所示,冷凝装置1包括串联的上冷凝器8和下冷凝器9,上冷凝器8设置在下冷凝器9的上侧,定频泵6的出口端连接至上冷凝器8下部或连接至下冷凝器9。上冷凝器8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剂入口b,下冷凝器9的底部设置有制冷剂出口a,可以方便地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在本系统中,将热管系统的冷凝装置1分成两个部分,上冷凝器8内制冷剂主要进行两相换热,下冷凝器9内的制冷剂以液态为主,因此将上冷凝器8设置在下冷凝器9的上侧,有利于上冷凝器8中的制冷剂在由气态转换为液态后快速流动至下冷凝器9中,加快制冷剂的换热。
将定频泵6的出口端连接至上冷凝器8下部或连接至下冷凝器9,是为了避免从定频泵6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直接流入冷凝装置1的气管入口,引起气液混合进入冷凝装置1而造成分液不均的问题。由于上冷凝器8下部以及下冷凝器9内流动的均为液态制冷剂,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定频泵6流出的制冷剂与冷凝装置1内的制冷剂发生气液混合问题,不会影响分液效果。
优选地,上冷凝器8中的制冷剂管路竖直设置,下冷凝器9中的制冷剂管路水平设置。上冷凝器8中的制冷剂管路竖直设置便于上冷凝器8中的制冷剂冷却液化后,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流动至集管,然后通过集管进入到下冷凝器9内。下冷凝器9的制冷剂管路水平设置,使得下冷凝器9的流通面积小于上冷凝器8的流通面积,由于下冷凝器9的流通面积相对于上冷凝器8的流通面积减小,因此可以提高液态制冷剂在下冷凝器9内的流速,从而能够提高在相同质量流量下制冷剂的换热系统,提高制冷剂的换热效率。
定频泵6的出口与冷凝装置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0。流量调节阀10可以调节从定频泵6流出的制冷剂流回至冷凝装置1内的流量,进而调节进入到蒸发装置3内参与制冷换热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可以快速调整热管系统的工作状态,使得热管系统回复正常工作。由于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流量调节阀10来对热管系统中参与制冷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而非是通过变频泵进行调节,因此也能够在更加灵活地调整制冷剂流量的同时,避免定频泵工作过程中出现闪发气体,保证定频泵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保证热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冷凝装置1与蒸发装置3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储液罐2,作为制冷剂的暂存装置使用,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进入蒸发装置3的制冷剂为液态。
结合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蒸发装置3包括第一蒸发机组11和第二蒸发机组12,第一蒸发机组11和第二蒸发机组12并联设置,冷凝装置1与第一蒸发机组11和/或第二蒸发机组12可选择地连通。由于蒸发装置3包括两套蒸发机组,且这两套蒸发机组的运行并不相关,因此可以将其中一套蒸发机组作为备用机组来使用,在只需要一套蒸发机组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切断另一套蒸发机组的连接,仅使一套蒸发机组工作,从而降低能量损耗。当工作中的蒸发机组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时,或者是当一套蒸发机组不能满足制冷量的需求时,此时可以使另一套蒸发机组参与工作,满足热管系统当前的工作需求。
通过设置两套蒸发机组,使得热管系统的工作更加灵活,安全性更高,能够实现更大制冷量的需求,提高了热管系统的工作适用性。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当中,也可以仅设置一套蒸发机组,或者是设置三套以上的蒸发机组,具体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热管系统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需要自行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两套蒸发机组均是通过设置开关阀实现通断控制,在每一套蒸发机组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设置有一个开关阀,通过调整开关阀的工作状态,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两套蒸发机组的工作状态的调整。此处的开关阀也可以用三通阀来替代,如此一来,两套蒸发机组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可以通过一个三通阀与储液罐2或冷凝装置1实现连接。
结合参见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制冷系统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循环系统13,压缩循环系统13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4、第一冷凝器15、节流装置16和换热器,热管系统为上述的热管系统,压缩循环系统13的换热器设置在热管系统的冷凝装置1与储液罐2之间的管路上,蒸发装置3的出口端包括冷凝支路21和换热支路22,冷凝支路21连接至冷凝装置1,换热支路22连接至换热器,冷凝支路21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7,换热支路2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阀18。
压缩循环系统13为一个单独的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与热管系统实现连接,并可以对从冷凝装置1流入储液罐2内的制冷剂进行过冷,提高热管系统的制冷效率和制冷量。
压缩循环系统13可以与热管系统相互配合,在热管系统单独使用可以满足制冷需求时,无需运行压缩循环系统13,直接通过热管系统本身进行制冷,可以大幅降低能量耗费,节约能源。在热管系统本身的制冷量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启动压缩循环系统13,从而提高热管系统的制冷量,满足制冷需求,使得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同时兼顾了节能和冷量调节范围广的优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结合参见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实施例,该制冷系统包括一个热管系统和一个压缩循环系统13,其中热管系统包括两套蒸发机组,可以选择任一蒸发机组工作,或者是使两套蒸发机组同时运行。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一个热管系统和一个压缩循环系统13,其中热管系统包括仅一套蒸发机组。
结合参见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热管系统为两个,两个热管系统与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一一对应连接。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得两个热管系统均工作,或者仅使一个热管系统工作,另一个热管系统作为备用。如果其中一个换热器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另一个换热器的正常工作,系统的稳定性更好。在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16可以为一个,设置在第一冷凝器15的出口,节流装置16的出口分别连接至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节流装置16也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与第一换热器19配合使用,另一个与第二换热器20配合使用。
结合参见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热管系统为两个,两个热管系统与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一一对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使用一个节流装置16即可实现与两个换热器的配合。
结合参见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了上述的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检测冷凝装置1的入口制冷剂温度T1和压力P1,确定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ΔT;步骤S2:判断过热度ΔT与过热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步骤S3:当过热度ΔT大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进入定频泵运行模式,关闭第一开关阀4,打开第二开关阀7,定频泵6运行,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0开度;步骤S4:当过热度ΔT小于或等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返回至步骤S1。在系统上电后,就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入口制冷剂温度T1和压力P1计算出冷凝装置1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ΔT,通过将该过热度ΔT与过热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就能够知道热管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根据比较结果选择是否通过定频泵6对热管系统进行调整。
当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打开第一开关阀4并关闭第二开关阀7,使得制冷剂从储液罐2内流出后直接进入蒸发装置3进行换热制冷,无需流经定频泵6。在制冷系统运行出现不稳定,导致过热度ΔT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关闭第一开关阀4,打开第二开关阀7,使定频泵6运行,使得制冷剂从储液罐2内流出后,一部分流回至冷凝装置1,另一部分流动至蒸发装置3内进行换热制冷,实现对参与制冷的制冷剂量的调整,实现对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ΔT的调整,从而实现对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ΔT进行调整,使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ΔT达到要求。在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定频泵6的频率不变,因此不会出现闪发气体,保证定频泵6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保证热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步骤S3还包括:步骤S31:保持定频泵运行模式t1时间,关闭定频泵运行模式,打开第一开关阀4,关闭第二开关阀7,定频泵6停止;步骤S32:检测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ΔT,并与过热度设定值进行比较;步骤S33:当过热度ΔT大于过热度设定值时,开启定频泵运行模式,并报警;步骤S34:当过热度ΔT小于或等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返回至步骤S1。
其中t1例如为5小时,该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外,也可以将定频泵运行模式的运行时间设计为可由用户自己设置,从而提高热管系统工作的灵活性。
当通过定频泵6对热管系统进行调整之后,热管系统的工作仍然不能满足制冷剂的过热度ΔT需求,此时则说明热管系统发生故障,或者是需要操作人员进行调制,因此需要发出警报,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检修或者通过其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在引入报警模式之后,可以及时有效地对热管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能够提高热管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提高制冷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优选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1:检测冷凝装置1的进风温度T2,并判断冷凝装置1的进风温度T2与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当进风温度T2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2;当进风温度T2大于第一温度设定值且小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3;当进风温度T2大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4。
其中步骤S12为:制冷系统进入冬季模式,关闭压缩循环系统13,关闭第四开关阀18,打开第三开关阀17。此时由于第三开关阀17打开,第四开关阀18关闭,因此从蒸发装置3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无法经第四开关阀18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需要从第三开关阀17进入到冷凝装置1内。当气态制冷剂进入到冷凝装置1的上冷凝器8之后,会在上冷凝器8内冷凝成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动至下冷凝器9内,继续参与制冷。由于冬天模式下的制冷量需求较小,仅通过热管系统本身就可以满足冷却需求,因此此时压缩循环系统13关闭,能够实现制冷系统的节能运行。
步骤S13为:制冷系统进入过渡季节模式,启动压缩循环系统13,关闭第四开关阀18,打开第三开关阀17。此时从蒸发装置3内流出的制冷剂经冷凝装置1冷凝后,在流入储液罐2的过程中,会首先经过压缩循环系统13的换热器进行换热过冷,因此可以降低进入储液罐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热管系统的制冷效率,加大热管系统的制冷量,满足当前状态下的制冷需求。
步骤S14为:制冷系统进入夏季模式,启动压缩循环系统13,打开第四开关阀18,关闭第三开关阀17。由于此时外界温度较高,对于制冷量需求较大,因此关闭第三开关阀17,使得从蒸发装置3内流出的气态制冷剂不再流经冷凝装置1,而是直接通过换热支路22与运行中的压缩循环系统13的换热器进行换热,使得热管系统完全通过压缩循环系统13进行换热过冷,可以使热管系统处于最大制冷状态,能够提供较大的制冷量,满足当前环境下的制冷需求。
通过对冷凝装置1的进风温度T2进行检测,可以对制冷系统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在对制冷量需求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较为节能的制冷模式,在对制冷量需求较高的情况下,选择制冷量较高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制冷系统始终可以处于较优的工作模式,控制更加灵活方便,可以满足不同需求下的制冷量调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系统的冷凝装置(1)和蒸发装置(3),所述冷凝装置(1)与所述蒸发装置(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4)并联设置有调节支路(5),所述调节支路(5)上设置有定频泵(6)和第二开关阀(7),所述第二开关阀(7)控制所述调节支路(5)的通断,所述定频泵(6)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阀(4)的出口端和所述冷凝装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1)包括串联的上冷凝器(8)和下冷凝器(9),所述上冷凝器(8)设置在所述下冷凝器(9)的上侧,所述定频泵(6)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上冷凝器(8)下部或连接至所述下冷凝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凝器(8)中的制冷剂管路竖直设置,所述下冷凝器(9)中的制冷剂管路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频泵(6)的出口与所述冷凝装置(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0)。
5.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循环系统(13),所述压缩循环系统(13)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4)、第一冷凝器(15)、节流装置(16)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系统,所述压缩循环系统(13)的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热管系统的冷凝装置(1)与所述蒸发装置(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蒸发装置(3)的出口端包括冷凝支路(21)和换热支路(22),所述冷凝支路(21)连接至所述冷凝装置(1),所述换热支路(22)连接至所述换热器,所述冷凝支路(21)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7),所述换热支路(2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阀(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所述热管系统为两个,两个所述热管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9)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0)一一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所述热管系统为两个,两个所述热管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9)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0)一一对应连接。
8.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检测冷凝装置(1)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和压力,确定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步骤S2:判断过热度与过热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
步骤S3:当过热度大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进入定频泵运行模式,关闭第一开关阀(4),打开第二开关阀(7),定频泵(6)运行,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0)开度;
步骤S4:当过热度小于或等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返回至步骤S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步骤S31:保持定频泵运行模式t1时间,关闭定频泵运行模式,打开第一开关阀(4),关闭第二开关阀(7),定频泵(6)停止;
步骤S32:检测进入冷凝装置(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并与过热度设定值进行比较;
步骤S33:当过热度大于过热度设定值时,开启定频泵运行模式,并报警;
步骤S34:当过热度小于或等于过热度设定值时,返回至步骤S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
步骤S11:检测冷凝装置(1)的进风温度,并判断冷凝装置(1)的进风温度与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当进风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2;当进风温度大于第一温度设定值且小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3;当进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进入步骤S14;
步骤S12:进入冬季模式,关闭压缩循环系统(13),关闭第四开关阀(18),打开第三开关阀(17);
步骤S13:进入过渡季节模式,启动压缩循环系统(13),关闭第四开关阀(18),打开第三开关阀(17);
步骤S14:进入夏季模式,启动压缩循环系统(13),打开第四开关阀(18),关闭第三开关阀(17)。
CN201510184337.7A 2015-04-20 2015-04-20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152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4337.7A CN106152840B (zh) 2015-04-20 2015-04-20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4337.7A CN106152840B (zh) 2015-04-20 2015-04-20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2840A true CN106152840A (zh) 2016-11-23
CN106152840B CN106152840B (zh) 2021-02-19

Family

ID=5805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4337.7A Active CN106152840B (zh) 2015-04-20 2015-04-20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284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7239A (zh) * 2018-04-04 2018-09-07 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蒸发换热器
CN108571791A (zh) * 2018-04-28 2018-09-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10657596A (zh) * 2019-11-01 2020-01-07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887137A (zh) * 2018-09-10 2020-03-17 天津华信机械有限公司 热管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16493A (zh) * 2020-10-29 2020-12-22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过热器的流量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15888564A (zh) * 2022-10-31 2023-04-0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双泵循环回路顺酐反应器成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5393A (ja) * 1990-06-12 1992-02-14 Aisin Seiki Co Ltd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式熱交換器
JPH09113045A (ja) * 1995-10-23 1997-05-02 Tomoko Harashima 冷却装置
DE19964256B4 (de) * 1998-08-03 2005-02-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Ventil für eine Wärmeröhre
CN102419037A (zh) * 2011-12-07 2012-04-18 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 充液率可调的热管空调
JP2012127648A (ja) * 2012-03-29 2012-07-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02452615U (zh) * 2012-02-17 2012-09-26 合肥工业大学 机房用热管复合型空调机组
CN102853495A (zh) * 2012-09-29 2013-01-02 苏州市朗吉科技有限公司 机房用热管空调系统及其控温方法
CN103277880A (zh) * 2013-05-13 2013-09-04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5393A (ja) * 1990-06-12 1992-02-14 Aisin Seiki Co Ltd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式熱交換器
JPH09113045A (ja) * 1995-10-23 1997-05-02 Tomoko Harashima 冷却装置
DE19964256B4 (de) * 1998-08-03 2005-02-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Ventil für eine Wärmeröhre
CN102419037A (zh) * 2011-12-07 2012-04-18 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 充液率可调的热管空调
CN202452615U (zh) * 2012-02-17 2012-09-26 合肥工业大学 机房用热管复合型空调机组
JP2012127648A (ja) * 2012-03-29 2012-07-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2853495A (zh) * 2012-09-29 2013-01-02 苏州市朗吉科技有限公司 机房用热管空调系统及其控温方法
CN103277880A (zh) * 2013-05-13 2013-09-04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7239A (zh) * 2018-04-04 2018-09-07 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蒸发换热器
CN108571791A (zh) * 2018-04-28 2018-09-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10887137A (zh) * 2018-09-10 2020-03-17 天津华信机械有限公司 热管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57596A (zh) * 2019-11-01 2020-01-07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116493A (zh) * 2020-10-29 2020-12-22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过热器的流量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12116493B (zh) * 2020-10-29 2021-09-14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过热器的流量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15888564A (zh) * 2022-10-31 2023-04-0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双泵循环回路顺酐反应器成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2840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840A (zh)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77415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5627612B (zh) 室外机冷媒管路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
CN205373120U (zh) 空调系统
CN108700349A (zh) 包括多个储存室的制冷装置
CN102331055A (zh) 一种冷暖式热管热泵空调
CN107655164A (zh) 一种水系统空调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
CN205316778U (zh) 冷库制冷系统
CN104214985B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低温制冷方法
CN106225275A (zh) 一种空调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5541A (zh) 一种适用于电容器、电抗器室的换热方法
CN110023684A (zh) 配管直径的确定方法、配管直径的确定装置以及制冷装置
CN104582921A (zh) 用于对物体进行调温的设备和方法
CN210921855U (zh) 空调系统
CN105637304B (zh) 制冷装置
CN207922617U (zh) 一种带接水盘融冰管路的热泵系统
CN105674614A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
CN210220265U (zh) 一种全热回收冷水机组
CN104676962B (zh)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CN208653001U (zh) 一种热管系统制冷剂流量的控制装置
CN104279789B (zh) 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CN207999964U (zh) 一种带有自动冷热负荷平衡能力的高效冷热水机组
KR20130023630A (ko) 온수제조 및 제상용 히트펌프장치 및 이에 따른 제어방법
CN206037476U (zh) 一种风冷热泵系统
JP201714202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