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6962B -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6962B
CN104676962B CN201410196798.1A CN201410196798A CN104676962B CN 104676962 B CN104676962 B CN 104676962B CN 201410196798 A CN201410196798 A CN 201410196798A CN 104676962 B CN104676962 B CN 104676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eat
coolant
loop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67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6962A (zh
Inventor
钟震麒
陈福泰
苏郁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4676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6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6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6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包含压缩机、冷/热排放热交换器、制热交换器及制冷交换器,通过以冷媒循环管线连接,而形成一冷媒循环系统,该冷媒循环系统可提供一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一供应冷流冷媒回路、一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一除霜冷媒回路,其中该除霜冷媒回路利用该制热交换器作为除霜热源,且在冷媒最终返回压缩机前,冷媒可选择地经由一分歧回路流经该制热交换器以提高过热度来防止液压缩。

Description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共生热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以制热交换器来作为除霜热源并防止压缩机液压缩的设备。本发明亦可应用于热泵制热设备。
背景技术
热泵制热设备是一种高效能且安全集热并转移热量的节能装置,可以把消耗的电力变为2~3倍的热能。热泵制热设备包含多种形式,例如气源式热泵、水源式热泵、地源式热泵及复合式热泵,可应用在家用冷暖气机、商业用单元式热泵空调主机和热泵冷热水主机。
气源式热泵以空气作为热源,通过压缩机的输入功及吸收环境的热能,亦即空气中的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来进行制热,例如将水或空气加热,以提供热水或暖气。气源式热泵亦可将水或空气降温,以提供冰水或冷气,以进行制冷用途。此种型式热泵于冬季制热循环时,会随外气温度下降而使得吸热能力减少,在低外气温度(约5℃以下)条件下长时间运转时,室外管排会有结霜产生,使热交换效果变差,而须经常维持除霜的功能,不仅加热时间增加,亦造成压缩机频繁地开启及关闭,此为冷媒系统设计必须考虑运转时所面临的问题。
通常采用的除霜方式有:停机除霜、热气旁通除霜、逆循环除霜与电热除霜。以上除霜方式有除霜热源温度低或无热源而导致除霜时间长与除霜不完全、或是需设置液气分离器来防止除霜运转时的液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亦即防止“液压缩”)、或是需额外设置电热器增加耗能等问题。
现有气源式热泵热水主机与冷热双效主机,经常采用热气旁通的方式来进行除霜,旁通的热气进入低温的蒸发器后会使部分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因此在蒸发器出口会是含有液态冷媒的饱和冷媒气体。为防止液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在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吸入口之间必须设置液气分离器,使冷媒在液气分离器内进行液气分离后,液态冷媒留存在液气分离器底部,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再进入压缩机。然而,采用液气分离器的除霜方式经常会遭遇以下的难题:
1.留存在液气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没有足够热源可以使之蒸发,仅能靠外界空气的热源使冷媒慢慢蒸发为气体,如果留存的液态冷媒过多与运转时间长,将使液气分离器外表面结霜,结果使热交换效果变差,液气分离器內的冷媒更不容易蒸发。
2.由于液气分离器没有足够的热源使冷媒蒸发,可以忍受的除霜运转时间视液气分离器的大小而定。当液气分离器过小时,可以忍受除霜运转的时间短,除霜可能不完全,且液态回流压缩机的风险高。因此势必需要加大液气分离器的尺寸,以空间来换取可以忍受的除霜运转时间,使蒸发器的除霜能够完全。然而相对地,在液气分离器内留存的液态冷媒将增加,如此将遭遇上述的运转时间长,将使液气分离器外表面结霜的问题。因此液气分离器的尺寸大小很难决定,通常仅能采用较安全的设计方式,尽可能设置较大的液气分离器,如此也增加了主机的体积与成本。
3.留存在液气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必须考虑在冷媒蒸发过程中,会使无法蒸发的冷冻油残留在底部,因此必须设置回油装置使冷冻油回到压缩机,避免压缩机失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热泵冷热双效设备及热泵制热设备,以制热交换器来作为除霜热源并防止液压缩,改善了除霜运转的取热源,且毋须在压缩机吸入口前设置液气分离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该设备包含:
压缩机,其用于压缩输送冷媒,
冷/热排放热交换器,其用于通过冷媒对空气进行吸热或放热的热交换,
制热交换器,其用于通过冷媒对欲加热的第一流体提供热能,或使冷媒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制冷交换器,其用于通过冷媒自欲冷却的第二流体吸收热能,
冷媒循环管线,其包含用于流体传递的多个管件,
通过以该冷媒循环管线的该多个管件连接该压缩机、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制热交换器及该制冷交换器,形成冷媒可选择地在其中流动的冷媒循环系统,该冷媒循环系统可提供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供应冷流冷媒回路、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除霜冷媒回路。
其中该冷媒循环系统另包括冷媒可选择地流经的分歧回路,其至少连接至该些供应热流、供应冷流、同时供应冷热流及除霜冷媒回路的其中之一,该分歧回路是在冷媒最终返回压缩机前,使冷媒流经该制热交换器,以吸收被加热的第一流体的热能,来避免液态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
在一實施例,该制热交换器具有第一冷媒通路及第二冷媒通路,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及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共用该第一冷媒通路以对该第一流体提供热能,且该除霜冷媒回路及该分歧回路共用该第二冷媒通路以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另一选择,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该除霜冷媒回路共用该第一冷媒通路以对该第一流体提供与吸收热能,且及该分歧回路使用该第二冷媒通路以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可以解决现有冷热双效热泵设备与热泵制热设备在除霜运转时的取热方式,以及为了防止压缩机液态冷媒回流,必须在压缩机吸入口前设置大型液气分离器的问题,以热水热交换器作为制热交换器为例,本发明所能实现的功效为:利用热水热交换器的部分或全部热水,作为系统除霜运转时的热源,使蒸发器进行除霜运转时,除霜速度快且除霜效果完全;利用热水热交换器的部分热水,作为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过热度不足时的热源,以防止液压缩来保护压缩机:免设置液气分离器可以防止与排除压缩机发生液压缩,达到缩减主机的设置空间与尺寸的功效。
类似地,本发明的除霜及防止液压缩的技术手段亦可应用在单纯的热泵制热设备上,如热水主机或暖气主机,而具有相同的优点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于单纯供应热水的系统流程的简化示意图,其中仅显示所使用的冷媒回路;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于单纯供应冷水的系统流程的简化示意图,其中仅显示所使用的冷媒回路;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于同时供应冷热水的系统流程的简化示意图,其中仅显示所使用的冷媒回路;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于除霜运转的系统流程的简化示意图,其中仅显示所使用的冷媒回路;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于除霜运转的系统流程的简化示意图,其中仅显示所使用的冷媒回路。
其中,附图标记
6:第一四方阀
6A:第一端
6B:第二端
6C:第三端
6D:第四端
7:第二四方阀
7A:第一端
7B:第二端
7C:第三端
7D:第四端
8:第一电磁阀
9:第二电磁阀
10:第三电磁阀
11:第四电磁阀
12:第一膨胀阀
13:第二膨胀阀
14:第三膨胀阀
15:第一单向阀
16:第二单向阀
17:第三单向阀
100、100’:冷热水双效主机
110:压缩机
110A:吐出口
110B:吸入口
120:空气侧热交换器
130:热水热交换器
131:第一冷媒通路
132:第二冷媒通路
133:热水通路
140:冰水器
141:冷媒通路
142:冷水通路
150:冷媒循环管线
160:储液器
170:汇流器
A、B、...、N:管件
P:压力检测器
T:温度感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实施方式是以施作为冷热水双效主机为例,参照附图及随后说明详加叙述。图1至图5是显示冷热水双效主机的第一实施例,图6、图7是显示冷热水双效主机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图2至图5及图7是仅显示所使用的冷媒回路的简化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的整体构成
参照图1,冷热水双效主机100主要由压缩机110、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热水热交换器130及冰水器140及冷媒循环管线150所构成。空气侧热交换器120是可运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的冷/热排放热交换器。当空气侧热交换器120作为蒸发器时,流经过空气侧热交换器的冷媒对空气进行吸热,而当空气侧热交换器120作为冷凝器时,是通过冷媒对空气进行放热。
热水热交换器130是一制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冷媒通路131、第二冷媒通路132及热水通路133。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用于制作热水的系统流程,而第二冷媒通路132用于除霜及防止液压缩的系统流程。冰水器140是制冷交换器,其具有冷媒通路141及冷水通路142。冷媒循环管线150包括管件A~N,用以连接各元件,以使冷媒在各元件中循环流动。
在热水热交换器130中,流经第一冷媒通路131的冷媒自气态转变成液态,而提供热量给热水通路133,以制作热水,而流经第二冷媒通路132的冷媒可自热水通路133吸收热能,使其成为气态的高温冷媒。在冰水器140中,流经冷媒通路141的冷媒从冷水通路142吸收热能,自液态转变成气态,以制作冷水。须知热水通路133、冷水通路142亦可供作其他类型的流体加热或冷却的热流通路、冷流通路,亦即,例如欲加热或欲冷却的流体可为气体或液体,以使设备成为提供暖气或热水、与冷气或冷水的各种组合,例如热水与冷气、暖气与冷水等,以适用于不同环境需求。
空气侧热交换器120是具有风扇调速的鳍片盘管式热交换器,配合变速风扇121来协助热交换。热水热交换器130是板式热交换器,其亦可为其他形式的热交换器。上述各热交换器可根据工作流体的种类而选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冷媒对空气的鳍片盘管式热交换器,或冷媒对水的壳管式热交换器。
于一管线连接范例中,冷热水双效主机100包含储液器160、汇流器170、及多个控制阀,此多个控制阀包括第一四方阀6、第二四方阀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一膨胀阀12、第二膨胀阀13、第三膨胀阀14、第一单向阀15、第二单向阀16、第三单向阀17。该些控制阀是以如图1所示的方式分别装设于管件A~N上。该些控制阀的作用是视需求用于切换冷媒流向、阻断冷媒或调节冷媒流量与压力。
在此管线连接范例中,通过将管件A~N与其他各元件连接,可形成冷媒循环系统。详细言之,管件A连接压缩机110的吐出口110A与第一四方阀6的第一端6A,管件B连接第一四方阀6的第二端6B与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管件C连接第一四方阀6的第四端6D与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管件D连接第一四方阀6的第三端6C与汇流器170,管件E连接空气侧热交换器120与储液器160的下方,管件F连接管件E与储液器160的上方,管件G连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与储液器160的上方,管件H连接储液器160的下方与冰水器140的冷媒通路141,管件I连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与管件H,管件J连接管件I与第二四方阀7的第四端7D,管件K连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与第二四方阀7的第三端7C,管件L连接冰水器140的冷媒通路141与汇流器170,管件M连接汇流器170与第二四方阀7的第一端7A,管件N连接第二四方阀7的第二端7B与压缩机110的吸入口110B。
藉此,所形成的冷媒循环系统提供了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供应冷流冷媒回路、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除霜冷媒回路。在冷媒循环系统中,第一四方阀6可切换成6A-6D与6B-6C的通路或是6A-6B与6C-6D的通路,而使冷媒能选择地流动于上述各冷媒回路中,且第四电磁阀11可在冰水器停止运转时(冰水没有循环时),隔离冰水器140中的冷媒,避免冷媒压力降低,温度不致于降低至0℃以下,防止冰水冻结导致冰水器140的管路破裂。
关于这些冷媒回路的运转流程将进一步参照附图于稍后进行说明。通过上述控制阀的配置,冷媒可选择地在该些回路中流动,以用于提供热水及/或冷水。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供应冷流冷媒回路、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包括在冷媒最终返回压缩机前的分歧回路。此分歧回路是通过第二四方阀7的切换,使得冷媒可选择地流经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再回流至压缩机110。
在冷热水双效主机100中,在冷媒离开汇流器170且在进入第二四方阀7之前,管件M上设有一液态冷媒检测模块,在一实施例,此模块包括一压力检测器P及一温度感测器T。压力检测器P是用来感测流出汇流器170的冷媒的压力值,温度感测器T则用来感测冷媒的温度值,以判断即将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是否有过热度不足的情形。根据压力检测器P所感测的压力值计算冷媒的饱和温度值,而与温度感测器所测量到的温度值做比较,以计算冷媒的过热度。
当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亦即过热度不足),代表了有液态冷媒的存在,此时会有液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以下称液压缩)的情形发生。为了避免液压缩,必须使冷媒进入上述的分歧回路。冷媒经由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与热水通路133进行热交换,提高其过热度,而使冷媒以气态回流进压缩机,避免损坏压缩机。液态冷媒检测模块亦可由其他可测得液态冷媒存在的适合方式来实现。
第一实施例的运转操作模式与系统流程
现在,以下将针对冷热水双效主机100的运转操作模式与系统流程进一步说明。
冷热水双效主机100可就单纯供应热水的系统流程、单纯供应冷水的系统流程、同时供应冷水与热水的系统流程及除霜的系统流程,进行运转操作模式的切换,分别说明如下。
1.单纯供应热水的系统流程
图2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单纯供应热水的系统流程。空气侧热交换器120当作蒸发器使用,以吸取空气的热能来供应热能给经过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的冷媒。根据上述判定液压缩的方式,可在无液压缩及防止液压缩的运转流程间选择。
在无液压缩的情况下,供应热流冷媒回路是:压缩机110-第一四方阀6(6A-6D)-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第二单向阀16-储液器160-第二电磁阀9-第二膨胀阀13-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第一四方阀6(6B-6C)-汇流器170-第二四方阀7(7A-7B)-压缩机110(如实线箭头所示)。
若发生过热度不足的情况时,为防止液压缩,第二四方阀7切换冷媒的流向,将冷媒自7A导入分歧回路,由7D流经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热水通路133的热水加热后,经7C-7B再回流至压缩机110,以确保进入压缩机的冷媒为过热气体(如虚线箭头所示)。
2.单纯供应冷水的系统流程
图3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单纯供应冷水的系统流程。空气侧热交换器120当作冷凝器使用,以散发热能至空气来冷凝经过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的冷媒。
在无液压缩的情况下,供应冷流冷媒回路是:压缩机110-第一四方阀6(6A-6B)-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第一单向阀15-储液器160-第一电磁阀8-第一膨胀阀12-冰水器140-第四电磁阀11-汇流器170-第二四方阀7(7A-7B)-压缩机110(如实线箭头所示)。
若发生过热度不足的情况时,则以第二四方阀7将冷媒自7A导入分歧回路7D,流经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热水通路133的热水加热后,经7C-7B再回流至压缩机110(如虚线箭头所示)。
3.同时供应冷热水的系统流程
图4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同时供应冷热水的系统流程,其可在无液压缩及防止液压缩的运转流程间选择。以下说明当热水负载等于冰水负载时,冷媒循环系统所提供的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
在无液压缩的情况下,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是:压缩机110-第一四方阀6(6A-6D)-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第二单向阀16-储液器160-第一电磁阀8-第一膨胀阀12-冰水器140-第四电磁阀11-汇流器170-第二四方阀7(7A-7B)-压缩机110(如实线箭头所示)。
若发生过热度不足的情况时,则以第二四方阀7切换冷媒的流向,将冷媒自7A导入分歧回路7D,流经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热水通路133的热水加热后,经7C-7B再回流至压缩机110(如虚线箭头所示)。
此外,在同时供应冷热水的运转模式,当冰水温度到达,而仍有热水负载需求时,则切换成单纯供应热水系统流程,即如上述说明及图2所示。当热水温度到达,而仍有冰水负载需求时,则切换成单纯供应冷水系统流程,即如上述说明及图3所示。
4.除霜运转的系统流程
图5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除霜运转的系统流程。使用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热水通路133对流经第二冷媒通路132的冷媒加热,以对空气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鳍片及管线进行除霜,除霜冷媒回路是:压缩机110-第一四方阀6(6A-6B)-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第一单向阀15-储液器160-第三电磁阀10-第三膨胀阀14-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二冷媒通路132-第二四方阀7(7C-7B)-压缩机110(如实线箭头所示)。
第二实施例的整体构成及系统流程
第二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所使用的元件及其间的联结关系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故各元件使用相同的名称及编号,以利更清楚及简要的说明。以下仅针对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提出说明。
参照图6,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100’中,最主要不同处为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是用于制作热水及除霜,而第二冷媒通路132是用于防止液压缩。亦即,除霜运转时冷媒的加热是通过冷媒流经第一冷媒通路131,而非第一实施例的流经第二冷媒通路132。
通过将管件A~N与其他各元件连接,可形成一冷媒循环系统。详细言之,管件G连接储液器160的上方与管件I,管件I连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与管件H,管件J连接热水热交换器的第二冷媒通路132与第二四方阀7的第四端7D。其他管件的连接方式是如同第一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藉此,所形成的冷媒循环系统提供了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供应冷流冷媒回路、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除霜冷媒回路,通过上述控制阀的配置,冷媒可选择地在该些回路中流动,以用于提供热水及/或冷水。
第二实施例的冷热水双效主机100’可就单纯供应热水的系统流程、单纯供应冷水的系统流程、同时供应冷水与热水的系统流程及除霜的系统流程,进行运转操作模式的切换。除为了在除霜时将冷媒导入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而使部分管件的配置稍有不同外,就系统流程而言,第二实施例供应热水及/或冷水运转模式的冷媒回路是本质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以下仅就因管线配置所造成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的除霜冷媒回路进行说明。
图7显示第二实施例的除霜运转的系统流程。使用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热水通路133对流经第一冷媒通路131的冷媒加热,以对空气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鳍片及管线进行除霜,除霜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0-第一四方阀6(6A-6B)-空气侧热交换器120-第一单向阀15-储液器160-第三电磁阀10-第三膨胀阀14-热水热交换器130的第一冷媒通路131-第一四方阀6(6C-6D)-汇流器170-第二四方阀7(7A-7B)-压缩机110(如实线箭头所示)。
上述各实施例的防止液压缩的分歧回路可视运转需求,适当地配置在各冷媒回路的至少其一。
总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以上第一及第二实施例,改变上述管件A~N、控制阀、及相关流体调节元件(例如汇流器、储液器)的配置方式,采取不同的管线配置,及/或进行增加或删减元件,来实现能提供如上述诸回路的其他等效的冷媒循环系统。再者,本发明中关于除霜时冷媒的取热源及避免液压缩的管线设置亦可运用在单纯的制热设备上,其可很轻易地通过去除与制冷相关的元件和管线而实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压缩机;
冷/热排放热交换器;
制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冷媒通路、第二冷媒通路以及热水通路;
制冷交换器,包括第三冷媒通路以及冷水通路;
汇流器;以及
冷媒循环管线,其包含第一多通换向阀以及第二多通换向阀:
第一多通换向阀,具有多个端口,分别连接该压缩机、该汇流器、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一冷媒通路的一端;以及
第二多通换向阀,具有多个端口,分别连接该压缩机、该汇流器、该第二冷媒通路的一端以及该第二冷媒通路的另一端;
通过该冷媒循环管线的多个管件连接该压缩机、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制热交换器及该制冷交换器,形成冷媒选择地在其中流动的冷媒循环系统,该冷媒循环系统提供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供应冷流冷媒回路、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除霜冷媒回路以及分歧回路,
其中:
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依序流经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制热交换器、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汇流器以及该第二多通换向阀,再回到该压缩机;
该供应冷流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依序流经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制冷交换器、该汇流器以及该第二多通换向阀,再回到该压缩机;
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依序流经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制热交换器、该制冷交换器、该汇流器以及该第二多通换向阀,再回到该压缩机;
该除霜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依序流经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制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二多通换向阀,再回到该压缩机;以及
该分歧回路经由该第二多通换向阀至少连接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该供应冷流冷媒回路、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该除霜冷媒回路中的一个,且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该供应冷流冷媒回路、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或该除霜冷媒回路中的该冷媒由该第二多通换向阀进入该分歧回路,并且流经该制热交换器的该第二冷媒通路,再回到该第二多通换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另包含设于该分歧回路前的液态冷媒检测模块,以判断是否有液态的冷媒的存在并将液态的冷媒导入该分歧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液态冷媒检测模块包含压力检测器及温度感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及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共用该第一冷媒通路以对一第一流体提供热能,且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连接该第二冷媒通路的另一端,使得该除霜冷媒回路及该分歧回路共用该第二冷媒通路以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另包含设于该冷媒循环管线上的至少一控制阀,其用于阻断冷媒及/或调节冷媒流量与压力,以使冷媒选择地在该冷媒循环系统中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控制阀为单向阀、电磁阀或膨胀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控制阀包含设置在冷媒离开该制冷交换器的一端的控制阀,其用于阻断冷媒以避免该制冷交换器冻结损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共生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连接该第一冷媒通路的另一端,使得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该同时供应冷热流冷媒回路及该除霜冷媒回路共用该第一冷媒通路以对一第一流体提供与吸收热能,且该分歧回路使用该第二冷媒通路以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9.一种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压缩机;
冷/热排放热交换器;
制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冷媒通路、第二冷媒通路以及热水通路;
以及
冷媒循环管线,其包含第一多通换向阀以及第二多通换向阀:
第一多通换向阀,具有多个端口,分别连接该压缩机、该第二多通换向阀、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一冷媒通路的一端;以及
第二多通换向阀,具有多个端口,分别连接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第二冷媒通路的一端以及该第二冷媒通路的另一端;
通过该冷媒循环管线的多个管件连接该压缩机、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及该制热交换器,形成冷媒选择地在其中流动的冷媒循环系统,该冷媒循环系统提供供应热流冷媒回路、除霜冷媒回路以及分歧回路,
其中:
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依序流经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制热交换器、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第一多通换向阀、以及该第二多通换向阀,再回到该压缩机;
该除霜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依序流经该压缩机、该第一多通换向阀、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该制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二多通换向阀,再回到该压缩机;以及
该分歧回路经由该第二多通换向阀至少连接该供应热流回路及该除霜冷媒回路中的一个,且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或该除霜冷媒回路中的该冷媒由该第二多通换向阀进入该分歧回路,并且流经该制热交换器的该第二冷媒通路,再回到该第二多通换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另包含设于该分歧回路前的液态冷媒检测模块,以判断是否有液态的冷媒的存在并将液态的冷媒导入该分歧回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液态冷媒检测模块包含压力检测器及温度感测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使用该第一冷媒通路以对一第一流体提供热能,且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连接该第二冷媒通路的另一端,使得该除霜冷媒回路及该分歧回路共享该第二冷媒通路以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冷/热排放热交换器连接该第一冷媒通路的另一端,使得该供应热流冷媒回路及该除霜冷媒回路共享该第一冷媒通路以对一第一流体提供与吸收热能,且该分歧回路使用该第二冷媒通路以自被加热的该第一流体吸收热能。
CN201410196798.1A 2013-11-28 2014-05-09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Active CN104676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3362 2013-11-28
TW102143362A TWI529356B (zh) 2013-11-28 2013-11-28 冷熱共生熱泵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6962A CN104676962A (zh) 2015-06-03
CN104676962B true CN10467696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31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6798.1A Active CN104676962B (zh) 2013-11-28 2014-05-09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6962B (zh)
TW (1) TWI529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250B (zh) * 2018-07-13 2023-10-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供暖系统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13654271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云南道精制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效冷水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57540U (zh) * 2010-05-28 2011-03-09 浙江大学 一种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
KR20120090392A (ko) * 2011-02-07 2012-08-17 김경규 제상기능을 갖는 히트펌프 냉난방시스템
CN102725598A (zh) * 2010-01-29 2012-10-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9649A (ja) * 1995-08-09 1997-02-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暖房装置
JP4035570B2 (ja) * 1997-10-16 2008-01-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排熱回収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5598A (zh) * 2010-01-29 2012-10-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泵系统
CN201757540U (zh) * 2010-05-28 2011-03-09 浙江大学 一种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
KR20120090392A (ko) * 2011-02-07 2012-08-17 김경규 제상기능을 갖는 히트펌프 냉난방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9356B (zh) 2016-04-11
TW201520493A (zh) 2015-06-01
CN104676962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3121B (zh) 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
CN101900455B (zh) 制冷装置
CN102549356B (zh) 具有改进的热回收特征的热泵冷却器
CN104704303B (zh) 热泵装置
US9885504B2 (en) Heat pump with water heating
CN105264305A (zh) 利用空调单元或水泵预加热水的设备和方法
CN105570993A (zh) 空调设备
US20130269378A1 (en) Energy Efficient Air Heating, Air Conditioning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
EP3199891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7787434A (zh) 改进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2788447B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205137703U (zh) 空调器
KR101175374B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
CN104676962B (zh) 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KR101382493B1 (ko) 냉난방 시스템
CN105318599B (zh) 冷热多功能热泵设备
CN105953337B (zh) 冰蓄热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97245A (zh) 耦合热泵系统
CN104676961B (zh) 复合式冷热共生热泵设备
CN100436961C (zh) 制冷装置
CN203785316U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8983653U (zh) 一种多功能制冷系统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5783481U (zh) 冰蓄热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