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0663A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50663A CN106150663A CN201610512549.8A CN201610512549A CN106150663A CN 106150663 A CN106150663 A CN 106150663A CN 201610512549 A CN201610512549 A CN 201610512549A CN 106150663 A CN106150663 A CN 106150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electromotor
-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ng
- interval
- preset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9/00—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 F01P9/06—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by use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e.g. of compressor or absorber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7/00—Contro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发动机外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组件,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本发明不仅降低了散热成本,而且使得对发动机的散热更加精细,从而保证发动机可在常温下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型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作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燃烧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使得汽车、飞机以及轮船可正常运转。但在发动机工作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而且,若发动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于老化,从而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方式有多种,但每种散热方式都需要多个散热装置组成一套复杂的散热系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并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以维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例如,机动车一般采用水冷却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该水冷式散热系统是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和水套等组成,利用冷却水的循环将高温零件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大气中,从而维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不仅增加了发动机的散热成本,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当前通过多个散热装置组成一套复杂的散热系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并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外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组件,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的同时,执行步骤:
导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
优选地,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包括预设的散热时长及/或预设的半导体制冷制冷片的数量,则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用匹配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包括:
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
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所述制冷片上电运行所述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外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组件,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第一散热模块,用于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导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散热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包括预设的散热时长及/或预设的半导体制冷制冷片的数量,所述第一散热模块,还用于:
采用匹配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模块,还用于:
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
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所述制冷片上电运行所述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本发明通过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由于本发明预先将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达到的温度细分成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每个预设温度区间对应一个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在启动发动机运行后,每间隔预设时间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根据该预设温度区间对应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因此不仅降低了散热成本,而且使得对发动机的散热更加精细,从而保证发动机可在常温下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步骤S13的细化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设备的发动机启动时,如检测到汽车的发动机启动时,每间隔预设时间获取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判断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其中,该预设温度阈值可以是常温25℃,也可以是保证该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
步骤S20,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在该设备中预先设定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例如,25℃<T1≤50℃,50℃<T1≤80℃以及80℃<T1≤100℃。当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将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区间中的各个温度进行比对,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步骤S30,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预先在该设备中设定了每一个预设温度区间都对应一个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在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后,进而从该设备中预先设定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中,选择与该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根据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该发动机的外表面贴合有多圈半导体制冷片,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原理是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贴合在发动机外部,热端与该半导体制冷组件中的温差半导体片发电片进行关联,当对该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通电时,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收发动机产生的多余热量,该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进行放热,以实现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其中,该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根据该发动机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不对该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该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通电时,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越大,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越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片的通电数量越多,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就越好,因此半导体制冷组件不同的温控模式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区间,以实现对发动机的不同当前温度进行散热操作。在该预设温度区间内,该设备具体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的匹配如表1所示。
表1
预设温度区间 | 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 |
25℃<T1≤50℃ | 第一温控模式 |
50℃<T1≤80℃ | 第二温控模式 |
80℃<T1≤100℃ | 第三温控模式 |
其中,该第一温控模式可以理解为导通1/3的半导体制冷片,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为3V以及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为2分钟;该第二温控模式可以理解为导通2/3的半导体制冷片,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为6V以及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为5分钟;该第三温控模式可以理解为导通全部的半导体制冷片,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为12V以及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为10分钟。
在采用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所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按照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运行到预设时间时,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是否发生变化,若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未发生变化,则控制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继续按照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若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发生变化,则控制该半导体制冷组件按照当前发生变化的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例如,获取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80℃,通过与该设备中的预设温度区间中的温度值进行匹配,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为50℃<T1≤80℃,基于该50℃<T1≤80℃的预设温度区间,确定采用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按照该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散热过程中,达到该第二温控模式中设定的散热时长5分钟时,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45℃,则根据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45℃所匹配的第一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依次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由于本发明预先将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达到的温度细分成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每个预设温度区间对应一个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在启动发动机运行后,每间隔预设时间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根据该预设温度区间对应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因此不仅降低了散热成本,而且使得对发动机的散热更加精细,从而保证发动机可在常温下运行。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提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执行该S30的同时,该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40,导通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导体制冷组件中的各个温差半导体片与该导体制冷组件中的各个半导体制冷片关联,其中,该温差半导体片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关联的那一端吸收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放出的热量,与该温差半导体片的冷端形成温度差,该温差半导体片根据赛贝克效应将吸收到的热量转换为电量,导通半导体制冷组件中的温差半导体片与该设备中的蓄电池的连接,以将该温差半导体片产生的电量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本发明不对该温差半导体的冷端的低温保持方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启动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第一温控模式时,在该第一温控模式下导通了1/3的半导体制冷片,当对该温差半导体片进行通电将吸收的热量转换成电量时,可只导通与该第一温控模式的半导体制冷片数量以及位置的一致的该温差半导体片;当启动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第二温控模式或者第三温控模式时,对该温差半导体片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导通的方式,可参照在第一温控模式下对该温差半导体片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导通的方式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通过导通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由于半导体制冷组件中的温差半导体片的热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关联,该温差半导体片将吸收到的该发动机的废热量进行回收,根据赛贝克效应将吸收到的热量转化成电流,从而实现了资源再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3,提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该第三实施例中,S30之前,该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50,在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
在当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时,如大于100℃,则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例如,按照100℃所在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三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同时,向该设备中的报警系统发送报警指令,进行报警,直至获取到的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相应的预设温度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例如,在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小于常温25℃时,则停止该半导体制冷组件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从而使得该发动机可在常温下工作。
本实施例通过在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通过降低该发送机的温度,避免该发动机长时间在高温情况下运行易于出现老化的问题。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该第四实施例中,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S12,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步骤S11以及步骤S12分别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以及步骤S20描述的内容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3,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某一温度时,采用与该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通过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例如,当发动机在较低温度的环境温度中运行时,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75℃,采用与该75℃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50℃<T1≤80℃对应的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散热过程中采用与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以及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散热时长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当发动机在较高温度的环境温度中运行时,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75℃,采用与该75℃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50℃<T1≤80℃对应的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散热过程中采用与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但是对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散热时长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避免过度吸收发动机的热量或者散热不充分,而给发动机造成运行负担。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四实施例,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步骤S13的细化步骤的流程示意图,该步骤S13的细化步骤包括:
步骤S131,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时,获取该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进而获取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需要导通的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半导体制冷组件的各个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是不同的,且各个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片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其中,该半导体制冷片的位置的设计与该发动机的结构关联,本发明对该半导体制冷片的位置不做限定。
步骤S132,对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制冷片上电运行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在获取到与该预设温度区间匹配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片数量时,对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电,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散热操作到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应的预设的散热时长时,控制该半导体制冷片掉电。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对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制冷片上电运行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使得该发动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稳定运行。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第二确定模块20及第一散热模块30。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用于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设备的发动机启动时,如检测到汽车的发动机启动时,第一确定模块10每间隔预设时间获取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判断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其中,该预设温度阈值可以是常温25℃,也可以是保证该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用于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在该设备中预先设定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例如,25℃<T1≤50℃,50℃<T1≤80℃以及80℃<T1≤100℃。当第一确定模块10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第二确定模块20将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区间中的各个温度进行比对,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用于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预先在该设备中设定了每一个预设温度区间都对应一个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在第二确定模块20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后,第一散热模块30从该设备中预先设定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中,选择与该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根据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该发动机的外表面贴合有多圈半导体制冷片,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原理是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贴合在发动机外部,热端与该半导体制冷组件中的温差半导体片发电片进行关联,当对该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通电时,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收发动机产生的多余热量,该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进行放热,以实现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其中,该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根据该发动机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不对该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该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通电时,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越大,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越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片的通电数量越多,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就越好,因此半导体制冷组件不同的温控模式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区间,以实现对发动机的不同当前温度进行散热操作。在该预设温度区间内,该设备具体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的匹配如表1所示。
表1
预设温度区间 | 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 |
25℃<T1≤50℃ | 第一温控模式 |
50℃<T1≤80℃ | 第二温控模式 |
80℃<T1≤100℃ | 第三温控模式 |
其中,该第一温控模式可以理解为导通1/3的半导体制冷片,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为3V以及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为2分钟;该第二温控模式可以理解为导通2/3的半导体制冷片,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为6V以及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为5分钟;该第三温控模式可以理解为导通全部的半导体制冷片,加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电压为12V以及对该发动机的散热时长为10分钟。
在采用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所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按照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运行到预设时间时,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是否发生变化,若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未发生变化,则控制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继续按照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若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发生变化,则控制该半导体制冷组件按照当前发生变化的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例如,获取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80℃,通过与该设备中的预设温度区间中的温度值进行匹配,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为50℃<T1≤80℃,基于该50℃<T1≤80℃的预设温度区间,确定采用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按照该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散热过程中,达到该第二温控模式中设定的散热时长5分钟时,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45℃,则根据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45℃所匹配的第一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依次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还用于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某一温度时,第一散热模块30采用与该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通过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例如,当发动机在较低温度的环境温度中运行时,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75℃,采用与该75℃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50℃<T1≤80℃对应的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散热过程中采用与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以及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散热时长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当发动机在较高温度的环境温度中运行时,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为75℃,采用与该75℃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50℃<T1≤80℃对应的第二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散热过程中采用与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但是对该第二温控模式对应的散热时长不做限定。
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还用于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时,第一散热模块30获取该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进而获取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需要导通的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半导体制冷组件的各个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是不同的,且各个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片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其中,该半导体制冷片的位置的设计与该发动机的结构关联,本发明对该半导体制冷片的位置不做限定。
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还用于对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制冷片上电运行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在获取到与该预设温度区间匹配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片数量时,第一散热模块30对该半导体制冷片上电,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在散热操作到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应的预设的散热时长时,控制该半导体制冷片掉电。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确定模块10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在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第二确定模块20确定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第一散热模块30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由于本发明预先将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达到的温度细分成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每个预设温度区间对应一个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在启动发动机运行后,每间隔预设时间检测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根据该预设温度区间对应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因此不仅降低了散热成本,而且使得对发动机的散热更加精细,从而保证发动机可在常温下运行。
进一步的,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模块40。
所述连接模块40,用于导通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导体制冷组件中的各个温差半导体片与该导体制冷组件中的各个半导体制冷片关联,其中,该温差半导体片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关联的那一端吸收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放出的热量,与该温差半导体片的冷端形成温度差,该温差半导体片根据赛贝克效应将吸收到的热量转换为电量,连接模块40导通半导体制冷组件中的温差半导体片与该设备中的蓄电池的连接,以将该温差半导体片产生的电量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本发明不对该温差半导体的冷端的低温保持方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启动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第一温控模式时,在该第一温控模式下导通了1/3的半导体制冷片,当对该温差半导体片进行通电将吸收的热量转换成电量时,可只导通与该第一温控模式的半导体制冷片数量以及位置的一致的该温差半导体片;当启动该半导体制冷组件的第二温控模式或者第三温控模式时,对该温差半导体片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导通的方式,可参照在第一温控模式下对该温差半导体片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导通的方式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通过导通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由于半导体制冷组件中的温差半导体片的热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关联,该温差半导体片将吸收到的该发动机的废热量进行回收,根据赛贝克效应将吸收到的热量转化成电流,从而实现了资源再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散热模块50。
所述第二散热模块50,用于在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
在当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时,如大于100℃,则第二散热模块50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例如,按照100℃所在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三温控模式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同时,向该设备中的报警系统发送报警指令,进行报警,直至获取到的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匹配相应的预设温度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确定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例如,在检测到该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小于常温25℃时,则停止该半导体制冷组件对该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从而使得该发动机可在常温下工作。
本实施例通过在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通过降低该发送机的温度,避免该发动机长时间在高温情况下运行易于出现老化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外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组件,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的同时,执行步骤:
导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包括预设的散热时长及/或预设的半导体制冷制冷片的数量,则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用匹配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的步骤包括:
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
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所述制冷片上电运行所述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6.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外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组件,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发动机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温度所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
第一散热模块,用于采用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导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与蓄电池直接的连接,以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产生的电量传输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的蓄电池中,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电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散热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有的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时,则按照温度最高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控模式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并进行报警操作。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的温控模式包括预设的散热时长及/或预设的半导体制冷制冷片的数量,所述第一散热模块,还用于:
采用匹配的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及/或半导体制冷组件中制冷片的数量进行散热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还用于:
获取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制冷片数量;
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中获取的制冷片数量对应的制冷片上电,并控制所述制冷片上电运行所述匹配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散热时长后掉电,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12549.8A CN106150663A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CT/CN2016/111019 WO2018000767A1 (zh) | 2016-06-30 | 2016-12-20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12549.8A CN106150663A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0663A true CN106150663A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34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12549.8A Pending CN106150663A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50663A (zh) |
WO (1) | WO201800076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00767A1 (zh) * | 2016-06-30 | 2018-01-04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7415643B (zh) * | 2017-04-24 | 2018-07-06 | 朱若东 | 废热钳制控制方法与自源式废热钳温器、车辆 |
CN113325892A (zh) * | 2021-05-06 | 2021-08-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发热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高温杀菌设备、服务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28521B (zh) * | 2020-08-28 | 2024-09-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半导体制冷的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050710B (zh) * | 2022-08-15 | 2022-12-02 | 深圳市威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器mosfet的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
CN116447001B (zh) * | 2023-06-12 | 2023-08-22 | 山东莱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柴油机的水冷组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4837A (zh) * | 2008-12-31 | 2009-10-14 | 上海市延安中学 | 一种循环利用能源的公交车 |
CN102522609A (zh) * | 2012-01-11 | 2012-06-27 |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保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820273A (zh) * | 2011-06-08 | 2012-12-12 | 北京中科美伦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ccd探测器的制冷系统 |
CN203194078U (zh) * | 2013-04-03 | 2013-09-11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器 |
WO2014175812A1 (en) * | 2013-04-25 | 2014-10-30 | Scania Cv A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a cooling system |
US20150136380A1 (en) * | 2013-11-21 | 2015-05-21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Method of controlling variable divide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based on mode |
CN204663649U (zh) * | 2015-06-01 | 2015-09-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 一种发动机的制冷片传热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97575Y (zh) * | 2006-12-28 | 2007-12-26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汽车水箱的水温实现温差发电装置 |
DE102012207612B4 (de) * | 2012-05-08 | 2016-09-29 | Eberspächer Exhaust Technology GmbH & Co. KG | Wärmetauscher |
CN102891635A (zh) * | 2012-10-15 | 2013-01-23 | 无锡翱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温差发电装置 |
CN203626942U (zh) * | 2013-12-30 | 2014-06-04 | 佳木斯大学 | 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CN104410328A (zh) * | 2014-10-28 | 2015-03-11 | 上海翌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低温差发电散热新技术 |
CN104863692B (zh) * | 2015-06-01 | 2017-06-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 一种发动机的制冷片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5150964A (zh) * | 2015-09-17 | 2015-12-16 | 郭若昊 | 光热互补储能及电子制冷的汽车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CN105977574A (zh) * | 2016-06-30 | 2016-09-28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6150663A (zh) * | 2016-06-30 | 2016-11-23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16
- 2016-06-30 CN CN201610512549.8A patent/CN10615066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20 WO PCT/CN2016/111019 patent/WO201800076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4837A (zh) * | 2008-12-31 | 2009-10-14 | 上海市延安中学 | 一种循环利用能源的公交车 |
CN102820273A (zh) * | 2011-06-08 | 2012-12-12 | 北京中科美伦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ccd探测器的制冷系统 |
CN102522609A (zh) * | 2012-01-11 | 2012-06-27 |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保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3194078U (zh) * | 2013-04-03 | 2013-09-11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器 |
WO2014175812A1 (en) * | 2013-04-25 | 2014-10-30 | Scania Cv A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a cooling system |
US20150136380A1 (en) * | 2013-11-21 | 2015-05-21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Method of controlling variable divide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based on mode |
CN204663649U (zh) * | 2015-06-01 | 2015-09-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 一种发动机的制冷片传热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冯英: "《传感器电路原理与制作》", 31 May 1997,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
吴文民,吴政清: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31 May 2009, 北京:金盾出版社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00767A1 (zh) * | 2016-06-30 | 2018-01-04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7415643B (zh) * | 2017-04-24 | 2018-07-06 | 朱若东 | 废热钳制控制方法与自源式废热钳温器、车辆 |
WO2018196627A1 (zh) * | 2017-04-24 | 2018-11-01 | 朱若东 | 废热钳制控制方法与自源式废热钳温器、车辆 |
CN113325892A (zh) * | 2021-05-06 | 2021-08-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发热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高温杀菌设备、服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00767A1 (zh) | 2018-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7574A (zh) | 电池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6150663A (zh) | 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KR101921807B1 (ko) | 거리-연장형 전기버스의 순환 시스템 | |
CN110556605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712496A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 |
CN110911775B (zh) | 基于太阳能天窗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方法 | |
CN109357328A (zh) | 一种电控板散热控制装置及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7946698B (zh)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 |
CN210443638U (zh) | 一种带有主动散热装置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 | |
CN210007948U (zh) | 用于led灯具的供电装置及照明系统 | |
CN109546234B (zh) | 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KR20120050640A (ko) | 배터리 온도 관리장치 | |
CN107831810A (zh) | 半导体自动恒温装置 | |
KR101628153B1 (ko) | 전기자동차 충전시 배터리 시스템 | |
CN114361509A (zh) | 一种复合电源供应系统、控制单元及控制方法 | |
CN105716293A (zh) | 空气能热水器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 |
KR102142726B1 (ko) | 냉각수 히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CN205768480U (zh) | 车载空调 | |
CN207808984U (zh) | 一种高温停车用太阳能智能控温器 | |
KR100373289B1 (ko) | 열전 반도체 모듈을 이용한 자동차의 전원 보조공급장치 | |
CN115623740B (zh) |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 |
CN108695964B (zh) | 一种自供电的高效环保燃气烤炉 | |
CN101902845A (zh) | 电动汽车ptc电加热器 | |
CN212777956U (zh) | 一种多用途调温风机 | |
KR20120002685A (ko) | 차량용 냉난방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