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3884A - 全手控旋翼机 - Google Patents

全手控旋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3884A
CN106143884A CN201510132012.4A CN201510132012A CN106143884A CN 106143884 A CN106143884 A CN 106143884A CN 201510132012 A CN201510132012 A CN 201510132012A CN 106143884 A CN106143884 A CN 106143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bar
clamping plate
arm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20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43884B (zh
Inventor
王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320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43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43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3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43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38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由机身部分、可变距桨毂机构、全手控机构组成,采用转向轮在正前方的低重心正三点起落架机身,主机身由立柱、前梁、后梁、发动机支架、前支撑梁组成,驾驶座和发动机分别安置在立柱前后方,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以及旋翼安装在立柱顶部,以推进式螺旋桨做动力,利用关节轴承在外球形轴承内套与内球形轴承外套不同心度较大时,仍能摆动运动和低速旋转的特性,对传统桨毂变距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做出简化,将整机控制集中在T形控制杆上,通过扭转T形控制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推动转向换向摇臂实现旋翼机的方向控制,使驾驶者像驾驭踏板摩托车一样,仅用双手完成对旋翼机的升降、转向、旋翼变距、刹车的所有飞行操作。

Description

全手控旋翼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飞行器中的一种飞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手控旋翼机。
背景技术
随着地面交通的日益拥挤,不久的将来飞行器会成为实现立体交通的必然发展方向了,而旋翼机由于起落距离非常短,对场地要求不高,而故障出现时候,其自旋迫降功能比直升机更加安全,相比大多数固定桨距的旋翼机而言,某些带有旋翼变距功能的旋翼机进一步缩短了起落距离,由于结构远比常规直升机甚至固定翼飞机更简单,所以故障率也很低,未来这样的飞行器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旋翼机发明至今已经90多年了,但是常规旋翼机甚至后来发明的直升机的主要控制方式一直借鉴固定翼飞机手脚并用的控制机构并且沿用至今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旋翼机驾驶者的左右手以及双脚所控制的每一种控制机构都是相对独立而且复杂的,这种驾驶方式与绝大多数普通人日常驾驶操作机动车辆的习惯截然不同,对普通人来说掌握这样的驾驶方式是一种需要克服原有习惯来适应的全新技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在保留传统旋翼机控制结构优点的同时,结合人们普遍掌握的驾驶操作两轮机动车辆的技能,提出一种控制结构更简单并且驾驶方式更加简练的全手控旋翼机,本发明的全手控机构改变了旋翼机发明初期一直借鉴沿用至今的那种固定翼飞机手脚并用的操控方式,并且为固定翼飞机以及与其控制方式类似的直升机控制方式提供了极为简单的全新选择。
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由机身部分、可变距桨毂机构、全手控机构组成,采用转向轮在正前方的低重心正三点起落架机身,主机身由立柱、前梁、后梁、发动机支架、前支撑梁组成,驾驶座和发动机分别安置在立柱前后方,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以及旋翼安装在立柱顶部,以推进式螺旋桨做动力,利用关节轴承在外球形轴承内套与内球形轴承外套不同心度较大时,仍能摆动运动和低速旋转的特性,对传统桨毂变距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做出极大简化,将整机控制集中在T形控制杆上,通过扭转T形控制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推动转向换向摇臂实现旋翼机的方向控制,使驾驶者像驾驭踏板摩托车一样,仅用双手完成对旋翼机的升降、转向、旋翼变距、刹车的所有飞行操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全手控旋翼机,全手控旋翼机由机身部分、可变距桨毂机构、全手控机构组成。
所述的机身部分采用在正前方安置一个前转向轮,两侧主支撑为两个左右支撑轮的正三点式起落架机身,整体为低重心布局设计,机身部分主要由机身主支架和三点构架式独立减震支撑机构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机身主支架由立柱、立柱下端连接片、前梁、后梁、发动机支架梁、前支撑梁、发动机、推进式螺旋桨、发动机支架梁,发动机支撑立柱、前转向轮轴承座、左右支撑轮、前转向轮轴承座、前转向轮、前转向轮轴、前轮转向推拉杆,尾翼转向钢索、尾翼、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钢索导向槽轮、尾轮、旋翼、倾转推拉杆、驾驶座、驾驶座支撑夹板、乘员座、乘员座支撑夹板、驾驶员脚蹬、乘员脚蹬、油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T形控制杆、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转向换向摇臂、前轮转向推拉杆、尾翼转向钢索、下倾转托臂、上倾转托臂组成,立柱位居机身中央竖立并略前倾,其上端用于安装连接可变距桨毂机构,立柱的靠近下端的前端面以及立柱底端分别连接一根前梁以及一根后梁,立柱底端通过两块立柱下端连接片以夹板形式连接在靠近后梁前端头的上端面位置上,立柱靠近下端位置,向前连接固定一根向前下探的前梁,立柱中段向后连接固定两根水平安置的角铝作为发动机支架梁,发动机支架梁后端及其下方的机身后梁中段之间通过一根竖立的发动机支撑立柱连接支撑,带有推进式螺旋桨的发动机安置在立柱后方伸出的发动机支架梁上,后梁前端端头连接一根向前斜上方伸出与前梁连接的前支撑梁,并且后梁前端头两侧各安装了一个使尾翼转向钢索改向的钢索导向槽轮,前支撑梁上端通过乘员座支撑夹板连接片与前梁中部固定连接并辅助支撑前梁,驾驶座和乘员座一前一后分别通过驾驶座支撑夹板、乘员座支撑夹板连接安装在前梁上方,油箱安置在乘员座与立柱之间,驾驶员脚蹬横置在前梁靠近前端的下部,在驾驶员脚蹬前方的前梁前端头前转向轮轴承座由下向上安装一个带有车叉的前转向轮轴,前转向轮安装在前转向轮轴下部车叉之间,前转向轮轴的车叉两侧上方各设有一个向上伸出的螺纹杆,后梁后端头尾翼安装夹板下方固定安装有一个辅助支撑用的尾轮,一个全动式尾翼通过其下端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下端头安装在后梁末端尾翼安装夹板上方,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上的两个摇臂端头水平伸向后梁末端的两侧上方,在两块驾驶座支撑夹板伸出前梁底部下端板面安装有一根横置的乘员脚蹬并且在乘员脚蹬左侧前方安装一个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
T形控制杆的下端通过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前端连接两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的上端头,两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的上端头与前转向轮轴的车叉左右两侧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分别通过两根前轮转向推拉杆连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的下端头各通过一根尾翼转向钢索经过后梁前端头两侧的钢索导向槽轮与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向两侧伸出摇臂端头相连接,位于机身立柱根部前方的下倾转托臂通过两根倾转推拉杆与上倾转托臂加以连接。
所述的三点构架式独立减震支撑机构由机身每一侧都具有的前水平支撑杆、后水平支撑杆、侧向支撑杆、左右支撑轮组成,机身每一侧的前水平支撑杆、后水平支撑杆、侧向支撑杆的主体都为圆管,前水平支撑杆、后水平支撑杆、侧向支撑杆朝向外侧的端头连接在同一侧的左右支撑轮朝向内侧的左右支撑轮的车轮轴的两侧和上方,其中机身两侧的前水平支撑杆与后水平支撑杆向机身内侧平伸出的连接端头上安装的杆端关节轴承分别对应连接在机身前梁和发动机支撑立柱两侧连接爪上,机身两侧的侧向支撑杆朝向机身内侧上方的端头装有一个减震杆并且通过减震杆上端头对应连接在发动机支架梁的两侧,构成具有独立减震功能的三点构架式独立减震支撑机构。
所述的可变距桨毂机构由旋翼轴倾转机构和具备内部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机构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的旋翼轴倾转机构主要由旋翼轴、旋翼轴轴承螺母、旋翼变距杠杆、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旋翼变距轴、旋翼变距轴轴承、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旋翼变距轴螺母、上倾转托臂、前后倾转轴、前后倾转轴轴套、左右倾转轴、左右倾转轴轴套、变距复位拉簧、旋翼轴安装夹板、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组成。
旋翼轴由上端可以沿轴向安装进一根旋翼变距轴的空心内轴孔旋翼轴主轴部分和下端可以安装进前后倾转轴和左右倾转轴并且连接上倾转托臂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部分组成,旋翼轴主轴部分的上端设有旋翼轴轴承安装位以及通过一个旋翼轴轴承螺母来固定旋翼轴轴承内套上口的螺纹端头,旋翼轴的螺纹端头前后端面上设有一个贯穿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旋翼轴主轴下部为四棱形,旋翼轴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前后端面加工有一个贯穿的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旋翼轴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前端面变距杠杆安装孔两侧设有前伸的两个对应的连接耳并且两个对应的连接耳之间对应加工有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旋翼轴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左右侧各加工有一个条块状凸起作为旋翼轴左右倾转幅度限位接触面,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设有一个较大的左右两侧贯穿的前后倾转轴安装孔,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前后端面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左右倾转轴安装孔,在旋翼轴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底端的下端面的前后端之间设有一个向下伸出的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并且这个呈前后纵向的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向旋翼轴前方延伸出一个用于连接一根作为变距复位拉簧的拉力弹簧下端弯钩状端头的钩挂连接接端头。
连接在旋翼轴底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上的上倾转托臂为一个由前端的纵向主托臂和后端横向托杆构成的T字形托臂,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的前端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在旋翼轴底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的一个纵向的开口连接槽,上倾转托臂通过其前端的开口槽由后向前卡接在旋翼轴下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上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向后伸出的的后端设有一根向左右两侧的侧上方呈V字形伸出的横向托杆并且横向托杆两端被加工成螺纹杆端头,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后端向两侧上方呈V字形伸出的横向托杆两端的端头高度与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前后端面的左右倾转轴安装孔等高,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的后端端头安装有一个朝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
从上向下安装进旋翼轴主轴部分空心内轴孔的旋翼变距轴主体为一根光杆轴,装入旋翼轴主轴部分空心内轴孔内的旋翼变距轴下部设有与旋翼轴主轴部分前后端的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相对应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旋翼变距轴中部设有与旋翼轴主轴部分上端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孔相对应的一个沿轴向上下开出的长槽孔,旋翼变距轴上部伸出旋翼轴顶部,旋翼变距轴上部端头位置设有变距悬臂轴承安装位并且旋翼变距轴上端端头顶部加工有变距悬臂轴承定位螺纹。
安装并且穿过旋翼轴主轴部分上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的旋翼变距杠杆为一根跷跷板式双头杠杆,旋翼变距杠杆以其侧向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为支点孔为中心将自身分成前短后长的两段杠杆,旋翼变距杠杆长杠杆后端为拉线连接端头,旋翼变距杠杆短杠杆前端端头为变距复位拉簧上端弯钩状端头的钩挂连接端头,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端头靠近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的那部分杠杆的上下端面被加工出与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高度等直径的两个圆弧形凸起,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一端从前向后穿过并且伸出旋翼轴上的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以及安装在旋翼轴内部的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旋翼变距杠杆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与旋翼轴上部的前端面两个对应的连接耳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之间通过一根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穿过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固定在旋翼轴上部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短杠杆部分分别位于旋翼轴的后方和前方,其中旋翼变距杠杆长杠杆的拉线连接端头位于上倾转托臂后端安装有朝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的后端端头正上方,旋翼变距杠杆短杠杆端头位于旋翼轴底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向旋翼轴前方延伸的变距复位拉簧钩挂连接接点的距前上方,旋翼变距杠杆短杠杆端头和旋翼轴底端的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向前伸出的变距复位拉簧的钩挂连接接端头之间通过一根作为变距复位拉簧的拉起弹簧的两端弯钩状挂接端头钩挂连接在一起,穿过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的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位于安装在旋翼轴内的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内,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的上下圆弧形端面支撑并且紧贴着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上下内端面之间,成为旋翼变距杠杆对旋翼变距轴下端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的上下两个支撑点,从旋翼变距杠杆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至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支撑点的距离成了相对于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和短杠杆的阻力臂,作为动力臂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和短杠杆分别约为这个阻力臂长度的8倍和3倍。
从侧面安装进旋翼轴下端前后倾转轴安装孔的前后倾转轴中间为块状并且左右两端面中心具有向左右两侧对称伸出的两根同轴心的光杆轴头,前后倾转轴中间块状主体前后端面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的左右倾转轴轴套安装孔,前后倾转轴上的左右倾转轴轴套安装孔的轴心线与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的轴心线等高且呈十字相交,左右倾转轴轴套为两个一端为凸起外环形支撑台阶的圆管状轴套,左右倾转轴轴套内轴套孔为左右倾转轴安装孔,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外轴面端头安装进前后倾转轴块状主体前后端面左右倾转轴轴套安装孔内,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朝向外轴面部分内侧的端面支撑在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上,装入左右倾转轴轴套后的前后倾转轴横向插入安装在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内的前后倾转轴安装孔,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上安装的两个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的朝外端面支撑在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安装孔的前后内壁与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之间,并且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内轴套孔与旋翼轴下端前后端面上的左右倾转轴安装孔相对应,由一根作为左右倾转轴的螺栓在穿过旋翼轴下端前后端面以及横向安装在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和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安装的左右倾转轴轴套后通过与其自身匹配的螺母加以连接固定。
安装进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从旋翼轴下端前后倾转轴安装孔两侧向外伸出,由两个圆管状并且一端为凸起外环形支撑台阶的前后倾转轴轴套以其带有外环形支撑台阶的端头朝向前后倾转轴内侧方向并且通过其与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等直径的轴套内孔套接在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上,套接在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上的两个前后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朝外侧端面之间间距与机身立柱顶部宽度相等,前后倾转轴轴套以外轴面端头朝向外侧的形式连接安装在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端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孔内。
旋翼轴安装夹板为两块将可变距桨毂机构连接在机身立柱上端头的对称的连接夹板,旋翼轴安装夹板上部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安装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下部对应设有连接机身立柱的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通过对应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由外向内套接在前后倾转轴轴套朝向外侧的外轴面端头上,连接安装在旋翼轴安装夹板内的前后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端头支撑在前后倾转轴两侧与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使旋翼轴在以前后倾转轴为中心前后倾转时保持足够左右倾转间隙,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上方的板面顶部向后被加工成以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轴心为中心的一小段圆弧形,这一小段圆弧形顶部与旋翼轴的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左右侧作为旋翼轴左右倾转幅度限位接触面的条块状凸起部分相对应,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这一小段圆弧形顶部成为旋翼轴在前后倾转过程里保持恒定左右倾转角度的限制面,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前后以及前上方都加工有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安装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为三根利用中段光杆轴两端与机身立柱顶部等宽的支撑台阶支撑在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的双头螺纹杆,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两端头末梢螺纹杆部分朝向两侧穿出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安装孔外侧后通过与其配套的螺母加以固定,旋翼轴安装夹板下部以夹板的形式紧贴机身立柱顶端的左右两侧并且通过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贯穿旋翼轴安装夹板下部和机身立柱顶端两侧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孔加以连接固定,将旋翼轴通过前后倾转轴的两根光杆轴头连接固定在机身立柱顶端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
安装进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轴心线与穿过旋翼轴下端及前后倾转轴块状主体前后端面中心的左右倾转轴的轴心线呈十字相交,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轴心线与左右倾转轴的轴心线十字相交点为旋翼轴倾转中心点,当旋翼轴以其下端安装的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为横轴前后倾转或者以旋翼轴下端安装的左右倾转轴为纵轴左右倾转,旋翼轴的旋翼轴倾转中心点保持不变。
所述的具备内部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机构由夹板式桨毂、旋翼轴轴承、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旋翼夹支撑轴套、旋翼挥舞缓冲套、变距悬臂、变距悬臂轴承、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变距悬臂轴承法兰盘、旋翼变距杆、旋翼夹板、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旋翼连接螺栓、旋翼组成。
夹板式桨毂为两块结构与尺寸相同,安装方向相反的桨毂夹板以水平横向对应拼接方式结合而成一个对称的夹板式桨毂框架,每一块桨毂夹板都由具有不同功用的三部分组成,每一块桨毂夹板中段中央位置设有一个由结合面内侧向外凹进的半圆形的旋翼轴轴承安装缺口,并且半圆形安装缺口的上下端都带有旋翼轴轴承外轴承套上下端面的限位台阶,由中间安装旋翼轴轴承的半圆缺口部分向两端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较长一些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和向另一侧向延伸的略短些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法兰端头,其中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为长条块状,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设有侧向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孔并且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向外伸出一根由内向外端保持一定锥度直径渐缩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法兰端头为侧向的长条扁平板状的法兰盘,法兰盘中间部位侧向设有一个对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外轴承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孔,每一块桨毂夹板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和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法兰端头上都有横向对应连接另一块的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孔,通过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将夹板式桨毂的两块桨毂夹板连接成一体,连接后的两块桨毂夹板中段半圆形的旋翼轴轴承安装缺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轴承安装位将旋翼轴轴承以轴孔朝向上下方向的形式夹装在其中,并且同时将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以侧向安置的形式安装在旋翼轴轴承安装位置的两侧,从而构成一个中间装有旋翼轴轴承两侧装有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并且两端头各有一个伸出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的夹板式桨毂。
夹板式桨毂两端头伸出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分别套接有一个旋翼挥舞缓冲套,旋翼挥舞缓冲套为两个通过其内部中心孔套接在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上两个圆形尼龙套管,旋翼挥舞缓冲套内部中心孔由内向外渐缩的宽度与夹板式桨毂两端保持一定锥度直径渐缩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尺寸相同但中心孔的上下高度略大于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使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在旋翼挥舞缓冲套内部中心孔中具有上下3度挥舞间隙。
在夹板式桨毂内的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两端都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球形内套与旋翼夹板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为四个一端为凸起外环形限位台阶的圆管状轴套,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中心设有旋翼变距杆安装孔,位于夹板式桨毂每一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孔两侧都由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以其外轴面端头对应装入并且利用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外环形限位台阶分别卡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两侧,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外环形限位台阶朝外的端面之间与旋翼夹板纵向连接爪的间距等宽。
旋翼夹板为两个将旋翼连接在夹板式桨毂两端的连接件,每个旋翼夹板都由朝向内侧方向用来连接夹板式桨毂的纵向开口连接爪和向外侧连接旋翼的横向开口连接爪以及带有旋翼挥舞缓冲套安装内孔的中段组成,旋翼夹板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具有对应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旋翼夹板横向开口连接爪具有数个对应的旋翼连接螺栓连接孔,旋翼夹板中段部分设有从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朝向横向开口连接爪方向安装一个旋翼挥舞缓冲套的内圆柱形空腔并且设有侧向的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孔。
两个旋翼挥舞缓冲套的圆形外表面分别从两个旋翼夹板朝向夹板式桨毂的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嵌入安装在两个旋翼夹板中段内部旋翼挥舞缓冲套安装内孔里,并且每个旋翼挥舞缓冲套的侧面通过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从旋翼夹板中段侧面穿入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孔对旋翼挥舞缓冲套加以固定,旋翼夹板朝外的横向开口连接爪用于卡接在旋翼根部上下端面,旋翼夹板横向开口连接爪与旋翼根部上下端面对应的数个旋翼连接螺栓连接孔之间通过旋翼连接螺栓穿过旋翼夹板和旋翼根部加以连接固定。
两个旋翼夹板朝向夹板式桨毂的纵向开口连接爪分别卡接在夹板式桨毂两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孔外侧安装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外环形限位台阶的外侧端面上,并且两个旋翼夹板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对应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与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外侧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中心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相对应,每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两端安装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的外环形限位台阶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与旋翼夹板纵向开口连接爪向内伸出的两个连接爪之间,每个旋翼夹板纵向开口的连接爪上对应的旋翼变距杆连接孔与对应的夹板式桨毂每一端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外侧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中心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之间各通过穿入一根旋翼变距杆来连接。
旋翼变距杆为两根分别穿过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和旋翼夹板以及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和旋翼夹板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的长螺纹杆,旋翼变距杆从螺帽端头至螺杆末端分别加工成根部粗末端细的两段螺纹杆面,旋翼变距杆靠近螺帽端较粗的一段螺纹杆部分在穿过旋翼夹板纵向连接爪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以及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球形内套后通过与旋翼变距杆靠近螺帽端较粗的螺纹杆相匹配的螺母将旋翼变距杆固定,旋翼变距杆末端向外侧伸出的较细的螺纹杆部分用于连接变距悬臂。
连接成整体的夹板式桨毂通过其内部的旋翼轴轴承内套孔从上向下套接安装在在旋翼轴上部的旋翼轴轴承安装位上,旋翼轴上部螺纹杆端头连同旋翼轴内向上伸出的旋翼变距轴上端从旋翼轴轴承内套孔内向上伸出,伸出旋翼轴轴承内套孔的旋翼轴上部螺纹杆端头通过一个旋翼轴轴承螺母与旋翼轴上部螺纹锁紧对旋翼轴轴承内套上端口加以固定,将夹板式桨毂连接在旋翼轴上,旋翼轴轴承螺母两侧设有与旋翼轴上端相对应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旋翼轴轴承螺母两侧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与旋翼轴内安装的旋翼变距轴上端的长槽孔相对应,旋翼轴轴承螺母与旋翼轴上端对应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以及旋翼轴内安装的旋翼变距轴上端长槽孔之间通过一根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穿过后加以固定,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在对旋翼轴轴承螺母防松脱定位同时,使得旋翼轴内部安装的旋翼变距轴不会随旋翼转动而产生扭动,并且限制了旋翼变距轴上下滑动变距的间隙。
安装在旋翼轴内的旋翼变距轴上端从旋翼轴顶端伸出并且位于夹板式桨毂的上方,旋翼变距轴上端端头用于连接安装一个变距悬臂。
变距悬臂由一个中间部位安装有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座以及轴承座向两侧对称伸出两个端头带有上下贯穿螺纹孔的悬臂组成,由上向下安装在变距悬臂内的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外套上端口通过变距悬臂轴承法兰盘加以固定,变距悬臂的两个悬臂端头螺纹孔由下向上安装入两根作为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关节轴承螺纹杆,变距悬臂通过其中间安装的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内孔由上向下套接安装在旋翼变距轴上端安装位置上,伸出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内孔上端的旋翼变距轴顶部螺纹端头通过一个旋翼变距轴螺母锁紧固定,旋翼变距轴螺母在将变距悬臂轴承内套上端口限位的同时将变距悬臂连接固定在旋翼变距轴上端,变距悬臂的悬臂两端头安装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分别朝向其下方夹板式桨毂两端连接旋翼夹板的旋翼变距杆末端螺纹杆,变距悬臂的悬臂两端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分别套接在两个旋翼变距杆末端向外侧伸出的较细的螺纹杆部分上,并且通过与旋翼变距杆末端螺纹杆匹配的螺母加以连接固定。
所述的全手控机构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T形控制杆、双拉线小把座、双拉线小把、变距过渡拉线、刹车过渡拉线、双拉线端头安装座、转向拨叉杆、可定速油门、转向拨叉杆连接爪、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支撑垫圈、控制杆转向轴套、水平控制杆、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上倾转托臂、下倾转托臂、倾转推拉杆、转向拨叉杆、转向换向摇臂、转向换向摇臂轴、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转向换向摇臂杆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尾翼转向钢索、控制杆前基座、控制杆后基座、开槽紧定螺钉、独立控制手把套管、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组成。
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为一根横向穿过并连接安装在两块驾驶座支撑夹板伸出前梁底部下端板面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安装轴,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位于前梁左侧下方一端设有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位置,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位于前梁右侧下方的另一端伸出的轴头末端装有一个朝前安置的用于安装调节拉线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安装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采用的是常规沙滩摩托车右手手柄上使用的刹车小把总油泵及其两个液压刹车分泵,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的总油泵可通过两个分路油管同时控制两个左右支撑轮上的液压刹车分泵,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上作为油泵杠杆的刹车小把末端头上加工有一个拉线的连接端头,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固定端头以刹车小把保持水平姿态安装固定在驾驶座支撑夹板下方左侧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上的安装位置上,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末端平伸出机身前梁右侧下方,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上的刹车小把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与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朝向前梁右侧下方伸出的轴头上安装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心孔相对应。
T形控制杆由一根摩托车把形式的横杆与一根向下竖立的立杆结合而成,横杆中段具有横向向前伸出的U形弯,T形控制杆的横杆中段向前伸出的U形弯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梁,T形控制杆的横梁中间与竖立的立杆上端头呈T形连接在一起。
T形控制杆横杆中段U形弯左前侧设有一个向左侧伸出的双拉线端头安装座,双拉线端头安装座为一个可从前向后上下纵列安装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的安装座,T形控制杆的横杆的左端端头装有一个双拉线小把座,双拉线小把座为一个通过后端环形接口套接固定在T形控制杆的横杆左端头上并利用双拉线小把座朝前端的横向开口连接爪连接安装双拉线小把可转动端头的连接安装座。
双拉线小把为一根一个端头可以沿水平移动的长连杆,双拉线小把的可转动端头朝后连接安装在双拉线小把座上的横向开口连接爪之间而另一端移动端头朝向T形控制杆横杆中段U形弯左侧,双拉线小把的可移动端头为可以上下纵列安装两根拉线端头的连接端头,双拉线小把朝左侧的可移动端头位于T形控制杆的横杆中段U形弯左侧的双拉线端头安装座的后端,双拉线小把上下纵列安装两根拉线端头的可移动端头与双拉线端头安装座上下纵列安装的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相对应。
变距过渡拉线为连接双拉线小把和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之间的过渡拉线,刹车过渡拉线为连接双拉线小把和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的拉线连接端头之间的过渡拉线,变距过渡拉线和刹车过渡拉线前端头从前向后穿过双拉线端头安装座上下纵列安装的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后与双拉线小把可移动端头相连接,变距过渡拉线后端头经由上倾转托臂主托臂的后端端头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向上伸出,变距过渡拉线末端端头连接在位于上倾转托臂主托臂的后端端头上方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上,刹车过渡拉线后端头经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轴头末端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向前伸出,刹车过渡拉线末端端头连接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上,T形控制杆的横杆右端安装有一个控制发动机转速的可定速油门。
T形控制杆的立杆上端头靠近横梁位置套接着一个独立控制手把套管,T形控制杆的立杆上端头的独立控制手把套管使旋翼机在航向稳定情况下可以像传统旋翼机一样使用任意单手临时保持和控制飞行姿态。
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状端口连接一根上端为光杆轴下端为向下呈U形连接爪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上端光杆轴由下向上穿过一个两侧各平伸出一个光杆轴头并且上下端面中心加工有一个贯穿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光杆轴安装孔的控制杆转向轴套后向上插入到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状口中,并且由螺栓横向穿过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壁和转向拨叉杆连接爪光杆轴上端头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在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上端光杆轴上的控制杆转向轴套上下端面位于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状口和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下部U形连接爪根部的上端面之间,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光杆轴头朝向左右两侧,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下端向下伸出的U形连接爪之间对应的连接孔用于通过穿入一根转向拨叉杆与控制杆前基座上端安装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连接。
控制杆前基座为一根通过两侧侧向支撑架下端连接爪纵向安装在前梁上方的内螺纹套管,控制杆前基座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中部设有一个开槽紧定螺钉的螺纹孔,控制杆前基座的内螺纹管侧向支撑架前下方装有一根横向安置并且两端轴头伸出内螺纹管侧向支撑架两侧的转向换向摇臂轴,转向换向摇臂轴向两侧伸出轴头部分的中段为转向换向摇臂安装位,转向换向摇臂轴的轴头外端头为转向换向摇臂的定位螺纹杆。
控制杆前基座上端的内螺纹管内由后向前安装入一根作为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并通过从控制杆前基座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上的开槽紧定螺钉的螺纹孔向下安装入一根开槽紧定螺钉对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固定,使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以保持水平朝向两侧的状态与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连接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连接孔相对应并且通过穿入一根作为转向力臂的转向拨叉杆相连接。
转向拨叉杆为一根中间粗两端细的双头螺纹杆,转向拨叉杆中段较粗的螺纹杆部分穿过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和支撑在这个轴承孔两侧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支撑垫圈后,转向拨叉杆中段的部分粗螺纹杆伸出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两侧,转向拨叉杆通过与其中段粗螺纹杆螺纹匹配的两个螺母从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两侧外部向内连接并加以固定,转向拨叉杆向两侧伸出的两端头较细的螺纹杆用于连接转向换向摇臂上端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
转向换向摇臂为两个通过自身中央位置的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以对应竖立形式安装在转向换向摇臂轴两端转向换向摇臂安装位上的上下端等臂长的摇臂,每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内侧的中下部都设有一个从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位置向上并且向内突出的块状凸起,这个块状凸起的上端面设有一个朝向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
转向换向摇臂轴两端穿过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中央的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并且从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外侧面伸出的定位螺纹杆部分利用与其螺纹匹配的两个螺母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加以固定,两个转向换向摇臂的上端头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两根两端头带有杆端关节轴承的前轮转向推拉杆的后端杆端关节轴承上,两根前轮转向推拉杆前端头杆端关节轴承分别连接在各自同一侧前方的前转向轮轴的车叉左右两侧上方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上,下垂在前梁两侧的两个转向换向摇臂的两个下端头各通过一根尾翼转向钢索经过后梁前端头两侧的钢索导向槽轮与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向两侧伸出摇臂端头相连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与转向拨叉杆两端头较细的螺纹杆端头之间通过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相连接。
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为两个由一根杆端关节轴承螺杆和一根杆端关节轴承螺母以保持90度扭转角度对应连接成一个前端轴承孔朝上和后端轴承孔朝向侧面方向的短连接杆,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呈纵向布置并且平行安装在转向拨叉杆朝向两侧的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与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之间,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杆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在由上向下分别穿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朝上的轴承孔以后分别安装在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中,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侧向的轴承孔从外向内分别套接在转向拨叉杆朝向两侧的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上,转向拨叉杆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伸出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侧向轴承孔的部分,通过安装两个与转向拨叉杆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部分螺纹匹配的螺母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的杆端关节轴承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在转向换向摇臂上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之间的臂长约有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至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头的臂长的三分之一,这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轴承孔中心至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的短力臂在以转向换向摇臂轴为中心转动任意一个弧度都会带动转向换向摇臂等长的上下端力臂端头会划过约三倍的弧长度。
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之间间距与前转向轮轴车叉左右两侧上方的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间距以及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上的摇臂两端头之间间距相同,T形控制杆横杆两端间距约是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之间间距的5倍。
T形控制杆通过连接在其立杆下端口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光杆轴上安装套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的光杆轴头与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水平控制杆为一根前端带有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并且后端装有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圆管。
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为一组两片横向夹装连接在水平控制杆前端和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的连接片,构成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的两块连接片前端通过对应连接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轴头的连接孔套接在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轴头上,构成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的两块连接片后端夹装在水平控制杆前端的两侧并且通过螺栓横向穿过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后端和水平控制杆前端加以连接固定。
连接在水平控制杆后端的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前端为连接水平控制杆后端的光杆轴头后端为带有侧向连接通孔的块状端头,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前端由后向前插入连接在水平控制杆后端圆管内并通过螺栓从侧面横向穿过加以连接固定,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块状端头连接在下倾转托臂上。
下倾转托臂为一个由前端纵向的主托臂和后端横向托杆构成的T字形托臂,下倾转托臂的主托臂由前端一个竖立的短连接臂和短连接臂下端向后水平延伸的长托臂组成,下倾转托臂前端短连接臂朝前端的端面加工有一个至上而下纵向开口的连接槽并且这个连接槽宽度与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后端块状端头两侧宽度相同,下倾转托臂前端连接槽的上端头和下端头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对应连接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和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孔的螺栓连接孔,下倾转托臂的主托臂向后延伸的长托臂末端端头上设有一根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横向托杆两端被加工成螺纹杆端头。
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后端块状端头由前向后插接在下倾转托臂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上端两侧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之间,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侧向连接通孔与下倾转托臂前端对应的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下倾转托臂通过前端面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下端两侧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孔的螺栓连接孔与控制杆后基座上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相连接。
控制杆后基座为一个通过两侧侧向支撑架纵向安装在前梁上方的内螺纹套管,控制杆后基座上端的内螺纹管由后向前装入一根作为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端头,这个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轴承内套的轴承孔两端间距与下倾转托臂前端纵向开口的连接槽宽度相同,控制杆后基座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中部设有开槽紧定螺钉的安装孔并且通过此安装孔向下装入一根开槽紧定螺钉对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固定,使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保持水平朝向两侧状态插入安装在下倾转托臂前端面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下端两侧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之间并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加以连接,控制杆前基座和下倾转托臂连接的控制杆后基座一前一后以纵向排列的形式安装在前梁上方,安装在控制杆前基座和控制杆后基座上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和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轴套中心前后呈直线排列。
连接固定在控制杆后基座上的下倾转托臂位于机身立柱根部的前方,下倾转托臂后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通过两根倾转推拉杆与旋翼轴下端安装的上倾转托臂后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相连接,倾转推拉杆为两根上下两端头装有杆端关节轴承的圆管,两根倾转推拉杆并列竖立在上倾转托臂和下倾转托臂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两侧,两根倾转推拉杆通过上下两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与上倾转托臂和下倾转托臂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螺纹杆端头加以连接,并且通过与上倾转托臂和下倾转托臂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螺纹杆端头相匹配的螺母加以固定。
全手控机构的旋翼轴的倾转以及转向控制是通过前后左右扳动T形控制杆的立杆以及朝向前后方推拉T形控制杆的横杆两端头来实现。
当前后左右扳动T形控制杆横杆两端并带动T形控制杆向下竖立的立杆以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内套中心为中心点前后左右方倾转时,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通过转向拨叉杆连接爪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上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以及下倾转托臂前下端连接的控制杆后基座上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之间通过水平控制杆同步牵拉产生联动,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和下倾转托臂下端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和前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内轴套也同步在各自内球型轴套内朝向相同方向前后左右倾转。
T形控制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通过转向拨叉杆可以以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内套中心为中心点前后左右方向扳动时,带动连接T形控制杆下端控制杆转向轴套上的水平控制杆同步牵拉下倾转托臂以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内套中心为中心点做出前后左右的倾转动作,下倾转托臂后端连接的倾转推拉杆也同步牵拉上倾转托臂连接的旋翼轴以其下端安装的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为横轴前后倾转或者以旋翼轴下端安装的左右倾转轴为纵轴左右倾转,旋翼轴在倾转过程里带动其上部安装的夹板式桨毂和旋翼做出前后左右倾转动作。实现对全手控旋翼机倾转姿态的控制,T形控制杆立杆上的独立控制手把套管用于在非转向状态飞行时驾驶者对飞行姿态的单手控制。
转向拨叉杆连接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的两端头在T形控制杆做出前后倾转动作时,转向拨叉杆中部和两端头仅仅是在与其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孔以及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的杆端关节轴承孔内前后转动,不会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产生推力或者拉力。
当转向拨叉杆连接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的两端头在T形控制杆做出左右倾转动作时,转向拨叉杆带动其中部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轴承内套在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内球形轴承外套内左右调心倾转,转向拨叉杆连接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的两端头被小幅度抬起或压低,安装在两根转向换向摇臂上的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头杆端关节轴承的内球形轴套仅仅是以各自外球形轴承内套为中心做出相应倾斜调心动作,不会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连接的转向换向摇臂产生水平推力或者拉力。
当驾驶者把握T形控制杆的横杆两端头并且同步带动下端作为转向力臂的转向拨叉杆以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轴承内套的中心点为中心为中心做出前后推拉的转向扭转动作时,T形控制杆立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带动其中部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内套在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内球形轴承外套内前后调心扭转,转向拨叉杆两端头连接的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后推拉两根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头以转向换向摇臂轴为中心前后运动,推拉转向换向摇臂上下端头连接的前轮转向推拉杆和尾翼转向钢索同步完成转向控制动作。
转向动作过程里T形控制杆立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光杆轴穿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的那部分轴面在其穿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内左右转动,这样的转动过程中不会对水平控制杆以及其后端连接的下倾转托臂的倾转姿态产生影响并且可以在T形控制杆控制旋翼轴前后左右倾转时同时进行。
转向拨叉杆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为侧向安置,作为关节轴承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最大沿轴心方向倾角约为15度,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即使在沿轴心方向8度侧向倾转时仍可做出沿水平方向近10度的前后扭转,当T形控制杆转向扭转推拉力经由转向拨叉杆两端头连接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传递到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连接的转向换向摇臂时,因为连接在转向换向摇臂上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之间的臂长约为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至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头的臂长的三分之一,这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的短力臂在以转向换向摇臂轴为中心转动任意一个弧度都会带动转向换向摇臂等长的上下端力臂端头会划过约三倍的弧长度,施加转向扭转力量的T形控制杆横杆两端间距约是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之间间距的5倍,同样也是前转向轮轴车叉左右两侧上方的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间距以及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上的摇臂两端头之间间距的5倍,因此T形控制杆横杆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转向扭转动作。
当T形控制杆下端通过转向拨叉杆做出沿水平方向近10度的左右扭转,经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推动或者拉动两根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头以转向换向摇臂轴为中心牵拉转向换向摇臂上下端头连接的前轮转向推拉杆和尾翼转向钢索运动,使得牵拉前转向轮轴轴心至车叉左右上端的连接螺杆之间力臂以及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轴心至其转向摇臂两端头之间力臂做出近30度的扭转,满足全手控旋翼机的前转向轮和尾翼转向的需要。
全手控机构的刹车控制与旋翼变距控制可同时通过驾驶者握紧T形控制杆横杆左端的双拉线小把来实现,双拉线小把的可移动端头驾驶者握力作用下可以由前向后做出大弧度的水平移动,双拉线小把的可移动端头上下纵列安装的变距过渡拉线前端头和刹车过渡拉线前端头将会同时牵拉变距过渡拉线末端连接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以及刹车过渡拉线末端连接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的拉线连接端头划过同样的移动距离,并且变距过渡拉线和刹车过渡拉线同时还将驾驶者的手掌握力近乎等量传递到变距过渡拉线末端连接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以及刹车过渡拉线末端连接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的拉线连接端头上,刹车过渡拉线末端端头牵引作为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油泵杠杆的刹车小把挤压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总油泵并且通过两个分路油管同时控制两个左右支撑轮上的液压刹车分泵,实现对左右支撑轮转动状态的刹车锁止。
其中变距过渡拉线后端头经由上倾转托臂主托臂的后端端头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向下牵引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下行,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位于旋翼变距轴下端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内并且支撑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上下内端面之间的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下压旋翼变距轴下行,由于作为动力臂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是以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至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支撑点的距离为臂长的阻力臂长度的8倍,使驾驶者仅仅凭借手掌部分握力就可以经变距过渡拉线传递到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端头后,在旋翼变距杠杆的短杠杆端头上产生足以克服变距复位拉簧维持旋翼迎角的弹簧拉力并且推动旋翼变距轴下行,由于变距所需旋翼变距轴的下行间距很小,安装进旋翼变距轴下端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里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的上下圆弧端面支撑接触点在推动旋翼变距轴下行下行过程里会有些位移,但由于圆形外边任意对称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同,所以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的上下圆弧端面可以始终支撑着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上下内端面。
全手控旋翼机的旋翼迎角设定角度为2度,而变距幅度仅从2度至0度间转换,在此幅度下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随着旋翼变距杠杆下压落下或者被变距复位拉簧牵拉回位的移动弧度只有5毫米左右,旋翼变距轴下行幅度由穿过旋翼轴轴承螺母和旋翼轴以及旋翼变距轴上端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触碰旋翼变距轴上端长槽孔上端面加以限位,旋翼变距轴下行过程里带动旋翼变距轴上端头安装的变距悬臂以及变距悬臂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旋翼变距杆端头上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下行,在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下压作用下,夹板式桨毂两端连接旋翼夹板的两个旋翼变距杆带动安装在夹板式桨毂两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的外球形内轴承套在其内球型轴承套做出倾斜调心运动,使得旋翼夹板及旋翼实现扭转变距。
由于同样作为旋翼变距杠杆动力臂的短杠杆长度约为以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至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的距离为臂长的旋翼变距杠杆阻力臂长度的3倍,旋翼变距杠杆的短杠杆端头上作为变距复位拉簧的拉力弹簧可以时刻保持对旋翼变距杠杆上的阻力臂末端约3倍的弹簧拉力,使旋翼常态下升力迎角得以保持,并且在对旋翼变距动作的需要完成以后,通过变距复位拉簧的弹簧收缩的力量使得旋翼迎角恢复正常。
这样的同步变距和刹车锁止在起飞过程里可以使得全手控旋翼机在停滞状态下,在旋翼轴后倾状态下让常态为2度迎角的旋翼减小迎角至0度并且经由推力螺旋桨尾流吹拂后,旋翼会更快进入到合适的自旋转速,这时松开双拉线小把,在释放对左右支撑轮的刹车锁止进入滑跑状态的同时,让已经进入较高转速的旋翼因迎角恢复而瞬间产生较大升力,从而减少起飞滑跑距离。
当旋翼机进入降落滑跑过程时,这样的同步变距和刹车锁止可以使得全手控旋翼机在减小旋翼迎角作用下使得旋翼可以瞬间减小升力而使得全手控旋翼机重心集中落在前转向轮和左右支撑轮上,快速获得更大的轮胎与地表之间的接触面并因此产生更大的抓地摩擦力,同时在刹车作用下尽快进入停止状态,达到缩短全手控旋翼机降落滑跑的时间与距离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积极效果:
1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两轮动力车驾驶习惯,将一套比传统控制机构更简便的全手控机构将整机的所有控制集中在T形控制杆的横杆两端上,针对旋翼机的驾驶要求,采用全手动机构控制,大大降低了掌握旋翼机的驾驶难度。
2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采用可变距桨毂控制机构,利用关节轴承可以承受较大径向载荷并且其球形关节内套可以在具有内球面的关节轴承外套里作出较大幅度倾斜调心转动的特性,大大简化和减轻了传统可变距桨毂机构以及控制机构的结构和重量。
3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采用刹车与变距的同步控制,使得操作中可以在保持刹车状态同时减小迎角的旋翼,旋翼可以在推进式螺旋桨尾流吹拂作用下更快地以低阻力和低升力迎角进入自旋转速,缩短起飞滑跑的距离,并在旋翼机在降落过程里,使得旋翼可以瞬间减小升力的同时,快速获得更大的轮胎与地表之间的接触而并因此产生更大的抓地摩擦力,同时在刹车作用下尽快进入停止状态,达到缩短旋翼机降落滑跑距离的目的。
4本发明的全手控机构改变了旋翼机发明初期一直借鉴沿用至今的那种固定翼飞机手脚并用的操控方式,由于旋翼机、固定翼飞机、以及直升机的控制方式基本相同,这样简单方便的控制方式也为固定翼飞机控制以及与固定翼飞机控制方式类似的直升机控制提供了新的选择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的整机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旋翼轴的内部和外部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为夹板式桨毂的内部和外部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为旋翼轴通过前后倾转轴与机身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夹板式桨毂通过旋翼夹板与旋翼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旋翼轴与夹板式桨毂以及变距悬臂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与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全手控机构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为全手控机构的主要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全手控机构的刹车控制部件及变距控制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各个部件标号
1立柱 2前梁 3后梁 4发动机支架梁 5前支撑梁 6发动机 7推进式螺旋桨、8发动机支架梁 9发动机支撑立柱 10前转向轮轴承座 11前转向轮 12前转向轮轴 13前轮转向推拉杆 14尾翼转向钢索 15尾翼 16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 17钢索导向槽轮 18尾轮19旋翼 20倾转推拉杆 21驾驶座 22驾驶座支撑夹板 23乘员座 24乘员座支撑夹板25驾驶员脚蹬 26乘员脚蹬 27油箱 28立柱下端连接片 29前水平支撑杆 30后水平支撑杆 31侧向支撑杆 32左右支撑轮 33旋翼轴 34旋翼轴轴承螺母 35旋翼变距杠杆36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 37旋翼变距轴 38旋翼变距轴轴承 39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40旋翼变距轴螺母 41上倾转托臂 42前后倾转轴 43前后倾转轴轴套 44左右倾转轴45左右倾转轴轴套 46变距复位拉簧 47旋翼轴安装夹板 48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49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 50夹板式桨毂 51旋翼轴轴承 52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53旋翼变距关节轴承 54旋翼夹板支撑轴套 55旋翼挥舞缓冲套 56变距悬臂 57变距悬臂轴承 58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 59变距悬臂轴承法兰盘 60旋翼变距杆 61旋翼夹板62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 63旋翼连接螺栓 64旋翼 65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 66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 67T形控制杆 68双拉线小把座 69双拉线小把 70变距过渡拉线 71刹车过渡拉线 72双拉线端头安装座 73转向拨叉杆 74可定速油门75转向拨叉杆连接爪 76控制杆转向轴套 77水平控制杆 78两片分离式连接爪 79下倾转托臂连接轴头 80上倾转托臂 81下倾转托臂 82倾转推拉杆 83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支撑垫圈 84转向换向摇臂 85转向换向摇臂轴 86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 87转向换向摇臂杆推拉杆的连接螺栓 88控制杆前基座 89控制杆后基座 90开槽紧定螺钉91独立控制手把套管 92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 93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的全手控旋翼机的机身采用转向轮在正前方的低重心正三点起落架机身,立柱1位居机身中央竖立并略前倾,其上端用于安装连接可变距桨毂机构和旋翼64,立柱1的靠近下端的前端面以及立柱1底端分别连接一根前梁2以及一根后梁3,立柱1底端通过两块立柱下端连接片28以夹板形式连接在靠近后梁3前端头的上端面位置上,立柱1靠近下端位置,向前连接固定一根向前下探的前梁2,立柱1中段向后连接固定两根水平安置的角铝作为发动机支架梁4,发动机支架梁4后端及其下方的机身后梁3中段之间通过一根竖立的发动机支撑立柱9连接支撑,带有推进式螺旋桨7的发动机6安置在立柱1后方伸出的发动机支架梁4上,后梁3前端端头连接一根向前斜上方伸出与前梁2连接的前支撑梁5,并且后梁3前端头两侧各安装了一个使尾翼转向钢索14改向并张紧的钢索导向槽轮17,前支撑梁5上端通过乘员座支撑夹板24连接片与前梁2中部固定连接并辅助支撑前梁2,驾驶座21和乘员座23一前一后分别通过驾驶座支撑夹板22乘员座支撑夹板24连接安装在前梁2上方,T形控制杆67位于驾驶座21前方,油箱27安置在乘员座23与立柱1之间,驾驶员脚蹬25横置在前梁2靠近前端的下部,在驾驶员脚蹬25前方的前梁2前端头前转向轮轴承座10由下向上安装一个带有车叉的前转向轮轴12,前转向轮安11装在前转向轮轴12下部车叉之间,前转向轮轴12的车叉两侧上方各设有一个向上伸出的螺纹杆,后梁3后端头尾翼安装夹板8下方固定安装有一个辅助支撑用的尾轮18,一个全动式尾翼15通过其下端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16下端头安装在后梁3末端尾翼安装夹板8上方,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16上的两个摇臂端头水平伸向后梁3末端的两侧上方,在两块驾驶座支撑夹板22伸出前梁2底部下端板面安装有一根横置的乘员脚蹬26并且在乘员脚蹬26左侧前方安装一个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
机身每一侧的前水平支撑杆29、后水平支撑杆30、侧向支撑杆31朝向外侧的端头连接在同一侧的左右支撑轮朝向内侧的左右支撑轮32的车轮轴的两侧和上方,机身两侧的前水平支撑杆29与后水平支撑杆30向机身内侧平伸出的连接端头分别对应连接在机身前梁2和发动机支撑立柱9两侧连接爪上,机身两侧的侧向支撑杆31装有一个减震杆的上端头对应连接在发动机支架梁4的两侧,构成具有独立减震功能的三点构架式独立减震支撑机构。
T形控制杆67的下端通过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的前端连接两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84的上端头,两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84的上端头与前转向轮轴12的车叉左右两侧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分别通过两根前轮转向推拉杆13连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的下端头各通过一根尾翼转向钢索14经过后梁前端头两侧的钢索导向槽轮17与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16向两侧伸出摇臂端头相连接,位于机身立柱1根部前方的下倾转托臂81通过两根倾转推拉杆82与上倾转托臂80加以连接。
如图2所示,旋翼轴33由上端可以沿轴向安装进一根旋翼变距轴37的空心内轴孔旋翼轴33主轴部分和下端可以安装进前后倾转轴42和左右倾转轴44并且连接上倾转托臂80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部分组成。
旋翼轴33主轴部分的上端设有旋翼轴轴承51安装位以及通过一个旋翼轴轴承螺母40来固定旋翼轴轴承51内套上口的螺纹端头,旋翼轴33的螺纹端头前后端面上设有一个贯穿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安装孔,旋翼轴33主轴下部为四棱形,旋翼轴33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前后端面加工有一个贯穿的旋翼变距杠杆35安装孔,旋翼轴33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前端面变距杠杆35安装孔两侧设有前伸的两个对应的连接耳并且两个对应的连接耳之间对应加工有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旋翼轴33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左右侧各加工有一个条块状凸起作为旋翼轴33左右倾转幅度限位接触面,旋翼轴33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设有一个较大的左右两侧贯穿的前后倾转轴42安装孔,旋翼轴33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前后端面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左右倾转轴44安装孔,在旋翼轴33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底端的下端面的前后端之间设有一个向下伸出的上倾转托臂80的连接耳,并且这个呈前后纵向的上倾转托臂80的连接耳向旋翼轴33前方延伸出一个用于连接一根作为变距复位拉簧46的拉力弹簧下端弯钩状端头的钩挂连接接端头。
连接在旋翼轴33底端上倾转托臂80的连接耳上的上倾转托臂80为一个由前端的纵向主托臂和后端横向托杆构成的T字形托臂,上倾转托臂80的主托臂的前端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在旋翼轴33底端上倾转托臂80的连接耳的一个纵向的开口连接槽,上倾转托臂80通过其前端的开口槽由后向前卡接在旋翼轴33下端上倾转托臂80的连接耳上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上倾转托臂80的主托臂向后伸出的的后端设有一根向左右两侧的侧上方呈V字形伸出的横向托杆并且横向托杆两端被加工成螺纹杆端头,上倾转托臂80的主托臂后端向两侧上方呈V字形伸出的横向托杆两端的端头高度与旋翼轴33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前后端面的左右倾转轴44安装孔等高,上倾转托臂80的主托臂的后端端头安装有一个朝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
从上向下安装进旋翼轴33主轴部分空心内轴孔的旋翼变距轴37主体为一根光杆轴,装入旋翼轴33主轴部分空心内轴孔内的旋翼变距轴37下部设有与旋翼轴33主轴部分前后端的旋翼变距杠杆35安装孔相对应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衔接孔,旋翼变距轴37中部设有与旋翼轴33主轴部分上端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孔相对应的一个沿轴向上下开出的长槽孔,旋翼变距轴37上部伸出旋翼轴33顶部,旋翼变距轴37上部端头位置设有变距悬臂轴承57安装位并且旋翼变距轴37上端端头顶部加工有变距悬臂轴承57定位螺纹。
安装并且穿过旋翼轴33主轴部分上旋翼变距杠杆35安装孔的旋翼变距杠杆35为一根跷跷板式双头杠杆,旋翼变距杠杆35以其侧向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为支点孔为中心将自身分成前短后长的两段杠杆,旋翼变距杠杆35长杠杆后端为拉线连接端头,旋翼变距杠杆35短杠杆前端端头为变距复位拉簧46上端弯钩状端头的钩挂连接端头,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端头靠近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的那部分杠杆的上下端面被加工出与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高度等直径的两个圆弧形凸起,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一端从前向后穿过并且伸出旋翼轴33上的旋翼变距杠杆35安装孔以及安装在旋翼轴33内部的旋翼变距轴37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旋翼变距杠杆35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与旋翼轴33上部的前端面两个对应的连接耳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之间通过一根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穿过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固定在旋翼轴33上部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短杠杆部分分别位于旋翼轴33的后方和前方,其中旋翼变距杠杆35长杠杆的拉线连接端头位于上倾转托臂80后端安装有朝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的后端端头正上方,旋翼变距杠杆35短杠杆端头位于旋翼轴33底端上倾转托臂80连接耳向旋翼轴33前方延伸的变距复位拉簧46钩挂连接接点的正前上方,旋翼变距杠杆35短杠杆端头和旋翼轴33底端的上倾转托臂80连接耳向前伸出的变距复位拉簧46的钩挂连接接端头之间通过一根作为变距复位拉簧46的拉力弹簧的两端弯钩状挂接端头钩挂连接在一起,穿过旋翼变距轴37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上的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位于安装在旋翼轴33内的旋翼变距轴37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内,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的上下圆弧形端面支撑并且紧贴着旋翼变距轴37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上下内端面之间,成为旋翼变距杠杆35对旋翼变距轴37下端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的上下两个支撑点,从旋翼变距杠杆35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至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支撑点的距离成了相对于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和短杠杆的阻力臂,作为动力臂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和短杠杆分别约为这个阻力臂长度的8倍和3倍。
从侧面安装进旋翼轴33下端前后倾转轴42安装孔的前后倾转轴42中间为块状并且左右两端面中心具有向左右两侧对称伸出的两根同轴心的光杆轴头,前后倾转轴42中间块状主体前后端面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的左右倾转轴轴套45安装孔,前后倾转轴42上的左右倾转轴轴套45安装孔的轴心线与前后倾转轴42两侧光杆轴头的轴心线等高且呈十字相交,左右倾转轴轴套45为两个一端为凸起外环形支撑台阶的圆管状轴套,左右倾转轴轴套45内轴套孔为左右倾转轴44安装孔,左右倾转轴轴套45的外轴面端头安装进前后倾转轴42块状主体前后端面左右倾转轴轴套45安装孔内,左右倾转轴轴套45的外环形支撑台阶朝向外轴面部分内侧的端面支撑在前后倾转轴42前后端面上,装入左右倾转轴轴套45后的前后倾转轴42横向插入安装在旋翼轴33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内的前后倾转轴42安装孔,前后倾转轴42前后端面上安装的两个左右倾转轴轴套45的外环形支撑台阶的朝外端面支撑在旋翼轴33下端的前后倾转轴42安装孔的前后内壁与前后倾转轴42前后端面之间,并且左右倾转轴轴套45的内轴套孔与旋翼轴33下端前后端面上的左右倾转轴44安装孔相对应,由一根作为左右倾转轴44的螺栓在穿过旋翼轴33下端前后端面以及横向安装在旋翼轴33下端的前后倾转轴42和前后倾转轴42前后端面安装的左右倾转轴轴套45后通过与其自身匹配的螺母加以连接固定。
安装进旋翼轴33下端的前后倾转轴42两侧的光杆轴头从旋翼轴33下端前后倾转轴42安装孔两侧向外伸出,由两个圆管状并且一端为凸起外环形支撑台阶的前后倾转轴轴套43以其带有外环形支撑台阶的端头朝向前后倾转轴42内侧方向并且通过其与前后倾转轴42两侧的光杆轴头等直径的轴套内孔套接在前后倾转轴42两侧的光杆轴头上,套接在前后倾转轴42两侧光杆轴头上的两个前后倾转轴轴套43的外环形支撑台阶朝外侧端面之间间距与机身立柱1顶部宽度相等,前后倾转轴轴套43以外轴面端头朝向外侧的形式连接安装在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上端的前后倾转轴轴套43孔内。
当旋翼轴33以其下端安装的前后倾转轴42两侧光杆轴头为横轴前后倾转或者以旋翼轴33下端安装的左右倾转轴44为纵轴左右倾转,旋翼轴33的倾转中心点保持不变。
如图3所示,夹板式桨毂50为两块结构与尺寸相同,安装方向相反的桨毂夹板以水平横向对应拼接方式结合而成一个对称的夹板式桨毂50框架,每一块桨毂夹板都由具有不同功用的三部分组成,每一块桨毂夹板中段中央位置设有一个由结合面内侧向外凹进的半圆形的旋翼轴轴承51安装缺口,并且半圆形安装缺口的上下端都带有旋翼轴轴承51外轴承套上下端面的限位台阶,由中间安装旋翼轴轴承51的半圆缺口部分向两端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较长一些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安装端头和向另一侧向延伸的略短些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法兰端头,其中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安装端头为长条块状,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安装端头设有侧向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安装孔并且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安装端头向外伸出一根由内向外端保持一定锥度直径渐缩的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法兰端头为侧向的长条扁平板状的法兰盘,法兰盘中间部位侧向设有一个对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外轴承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孔,每一块桨毂夹板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安装端头和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法兰端头上都有横向对应连接另一块桨毂夹板的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52孔,通过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52将夹板式桨毂50的两块桨毂夹板连接成一体,连接后的两块桨毂夹板中段半圆形的旋翼轴轴承51安装缺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轴承安装位将旋翼轴轴承51以轴孔朝向上下方向的形式夹装在其中,并且同时将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以侧向安置的形式安装在旋翼轴轴承51安装位置的两侧,从而构成一个中间装有旋翼轴轴承51两侧装有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并且两端头各有一个伸出的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的夹板式桨毂50。
夹板式桨毂50两端头伸出的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分别套接有一个旋翼挥舞缓冲套55,旋翼挥舞缓冲套55为两个通过其内部中心孔套接在夹板式桨毂50两端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上两个圆形尼龙套管,旋翼挥舞缓冲套55内部中心孔由内向外渐缩的宽度与夹板式桨毂50两端保持一定锥度直径渐缩的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尺寸相同但中心孔的上下高度略大于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使夹板式桨毂50两端旋翼挥舞缓冲套55限位轴头在旋翼挥舞缓冲套55内部中心孔中具有上下3度挥舞间隙。
在夹板式桨毂50内的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的内轴承孔两端都安装有一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为四个一端为凸起外环形限位台阶的圆管状轴套,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中心设有旋翼变距杆60安装孔,位于夹板式桨毂50每一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孔两侧都由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以其外轴面端头对应装入并且利用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外环形限位台阶分别卡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的内轴承孔两侧。
如图4所示,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为两块将可变距桨毂机构连接在机身立柱1上端头的对称的连接夹板,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下部对应设有连接机身立柱1的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48孔,旋翼轴安装夹板47之间通过对应的前后倾转轴轴套45安装孔由外向内套接在前后倾转轴轴套43朝向外侧的外轴面端头上,连接安装在旋翼轴安装夹板47内的前后倾转轴轴套43的外环形支撑台阶端头支撑在前后倾转轴42两侧与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47之间,使旋翼轴33在以前后倾转轴42为中心前后倾转时保持足够左右倾转间隙,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上的前后倾转轴轴套43安装孔上方的板面顶部向后被加工成以前后倾转轴轴套43安装孔轴心为中心的一小段圆弧形,这一小段圆弧形顶部与旋翼轴33的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左右侧作为旋翼轴33左右倾转幅度限位接触面的条块状凸起部分相对应,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上的这一小段圆弧形顶部成为旋翼轴33在前后倾转过程里保持恒定左右倾转角度的限制面,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上的前后倾转轴轴套43安装孔前后以及前上方都加工有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49安装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49为三根利用中段光杆轴两端与机身立柱1顶部等宽的支撑台阶支撑在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47之间的双头螺纹杆,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49两端头末梢螺纹杆部分朝向两侧穿出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上的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49安装孔外侧后通过与其配套的螺母加以固定,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下部以夹板的形式紧贴机身立柱1顶端的左右两侧并且通过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48贯穿旋翼轴安装夹板47下部和机身立柱1顶端两侧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48孔加以连接固定。
如图5所示,旋翼夹板61为两个将旋翼64连接在夹板式桨毂50两端的连接件,每个旋翼夹板61都由朝内侧方向用来连接夹板式桨毂50的纵向开口连接爪和向外侧连接旋翼64的横向开口连接爪以及带有旋翼挥舞缓冲套55安装内孔的中段组成,旋翼夹板61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具有对应的旋翼变距杆60安装孔,旋翼夹板61横向开口连接爪具有数个对应的旋翼连接螺栓63连接孔,旋翼夹板61中段部分设有从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朝向横向开口连接爪方向安装一个旋翼挥舞缓冲套55的内圆柱形空腔并且设有侧向的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62孔。
两个旋翼挥舞缓冲套55的圆形外表面分别从两个旋翼夹板61朝向夹板式桨毂50的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嵌入安装在两个旋翼夹板61中段内部旋翼挥舞缓冲套55安装内孔里,并且每个旋翼挥舞缓冲套55的侧面通过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62从旋翼夹板61中段侧面穿入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62孔对旋翼挥舞缓冲套55加以固定,旋翼夹板61朝外的横向开口连接爪用于卡接在旋翼64根部上下端面,旋翼夹板61横向开口连接爪与旋翼64根部上下端面对应的数个旋翼连接螺栓63连接孔之间通过旋翼连接螺栓63穿过旋翼夹板61和旋翼64根部加以连接固定,由于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外环形限位台阶朝外的端面之间与旋翼夹板61纵向连接爪的间距等宽,两个旋翼夹板61朝向夹板式桨毂50的纵向开口连接爪分别卡接在夹板式桨毂50两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孔外侧安装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外环形限位台阶的外侧端面上,并且两个旋翼夹板61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对应的旋翼变距杆60安装孔与夹板式桨毂50两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外侧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中心的旋翼变距杆60安装孔相对应,每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两端安装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的外环形限位台阶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与旋翼夹板61纵向开口连接爪向内伸出的两个连接爪之间,每个旋翼夹板61纵向开口的连接爪上对应的旋翼变距杆60连接孔与对应的夹板式桨毂50每一端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外侧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中心的旋翼变距杆60安装孔之间各通过穿入一根旋翼变距杆60来连接。
旋翼变距杆60为两根分别穿过夹板式桨毂50两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和旋翼夹板61以及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和旋翼夹板61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的长螺纹杆,旋翼变距杆60从螺帽端头至螺杆末端分别加工成根部粗末端细的两段螺纹杆面,旋翼变距杆60靠近螺帽端较粗的一段螺纹杆部分在穿过旋翼夹板61纵向连接爪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54以及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球形内套后通过与旋翼变距杆60靠近螺帽端较粗的螺纹杆相匹配的螺母将旋翼变距杆60固定,旋翼变距杆60末端向外侧伸出的较细的螺纹杆部分用于连接变距悬臂56。
如图6所示,连接成整体的夹板式桨毂50通过其内部的旋翼轴轴承51内套孔从上向下套接安装在在旋翼轴33上部的旋翼轴轴承51安装位上,旋翼轴33上部螺纹杆端头连同旋翼轴33内向上伸出的旋翼变距轴37上端从旋翼轴轴承51内套孔内向上伸出,伸出旋翼轴轴承51内套孔的旋翼轴33上部螺纹杆端头通过一个旋翼轴轴承螺母34与旋翼轴33上部螺纹锁紧对旋翼轴轴承51内套上端口加以固定,将夹板式桨毂50连接在旋翼轴33上,旋翼轴轴承螺母34两侧设有与旋翼轴33上端相对应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安装孔,旋翼轴轴承螺母34两侧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安装孔与旋翼轴33内安装的旋翼变距轴37上端的长槽孔相对应,旋翼轴轴承螺母34与旋翼轴33上端对应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安装孔以及旋翼轴33内安装的旋翼变距轴37上端长槽孔之间通过一根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穿过后加以固定,安装在旋翼轴33内的旋翼变距轴37上端从旋翼轴33顶端伸出并且位于夹板式桨毂50的上方,旋翼变距轴37上端端头用于连接安装一个变距悬臂56。
变距悬臂56由一个中间部位安装有变距悬臂轴承57的轴承座以及轴承座向两侧对称伸出两个端头带有上下贯穿螺纹孔的悬臂组成,由上向下安装在变距悬臂56内的变距悬臂轴承57的轴承外套上端口通过变距悬臂轴承法兰盘59加以固定,变距悬臂56的两个悬臂端头螺纹孔由下向上安装入两根作为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58的杆端关节轴承螺纹杆,变距悬臂56通过其中间安装的变距悬臂轴承57的轴承内孔由上向下套接安装在旋翼变距轴37上端安装位置上,伸出变距悬臂轴承57的轴承内孔上端的旋翼变距轴37顶部螺纹端头通过一个旋翼变距轴螺母40锁紧固定,旋翼变距轴螺母40在将变距悬臂轴承38内套上端口限位的同时将变距悬臂56连接固定在旋翼变距轴37上端,变距悬臂56的悬臂两端头安装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58的轴承孔分别朝向其下方夹板式桨毂50两端连接旋翼夹板61的旋翼变距杆60末端螺纹杆,变距悬臂56的悬臂两端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58的轴承孔分别套接在两个旋翼变距杆60末端向外侧伸出的较细的螺纹杆部分上,并且通过与两个旋翼变距杆60末端螺纹杆匹配的螺母加以连接固定。
如图7所示,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为一根横向穿过并连接安装在两块驾驶座支撑夹板22伸出前梁2底部下端板面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安装轴,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位于乘员脚蹬26前方,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位于前梁2左侧下方一端设有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安装位置,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位于前梁2右侧下方的另一端伸出的轴头末端装有一个朝前安置的用于安装调节拉线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安装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采用的是常规沙滩摩托车右手手柄上使用的刹车小把总油泵及其两个液压刹车分泵,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刹车小把的总油泵可通过两个分路油管同时控制两个左右支撑轮32上的液压刹车分泵,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上作为油泵杠杆的刹车小把末端头上加工有一个拉线的连接端头,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固定端头以刹车小把保持水平姿态安装固定在驾驶座支撑夹板22下方左侧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上的安装位置上,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刹车小把末端平伸出机身前梁2右侧下方,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上的刹车小把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与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朝向前梁2右侧下方伸出的轴头上安装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心孔相对应。
如图8和图1所示,T形控制杆67由一根摩托车把形式的横杆与一根向下竖立的立杆结合而成,T形控制杆67的横杆中段具有横向向前伸出的U形弯,T形控制杆67的横杆中段向前伸出的U形弯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梁,T形控制杆67的横梁中间与竖立的立杆上端头呈T形连接在一起。
T形控制杆67横杆中段U形弯左前侧设有一个向左侧伸出的双拉线端头安装座72,双拉线端头安装座72为一个可从前向后上下纵列安装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的安装座,T形控制杆67的横杆的左端端头装有一个双拉线小把座68,双拉线小把座68为一个通过后端环形接口套接固定在T形控制杆67的横杆左端头上并利用双拉线小把座68朝前端的横向开口连接爪连接安装双拉线小把69可转动端头的连接安装座。
双拉线小把69为一根一个端头可以沿水平移动的长连杆,双拉线小把69的可转动端头朝后连接安装在双拉线小把座68上的横向开口连接爪之间而另一端移动端头朝向T形控制杆67横杆中段U形弯左侧,双拉线小把69的可移动端头为可以上下纵列安装两根拉线端头的连接端头,双拉线小把69朝左侧的可移动端头位于T形控制杆67的横杆中段U形弯左侧的双拉线端头安装座72的后端,双拉线小把69上下纵列安装两根拉线端头的可移动端头与双拉线端头安装座72上下纵列安装的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相对应,T形控制杆67的横杆右端安装有一个控制发动机6转速的可定速油门74。
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上端头靠近横梁位置套接着一个独立控制手把套管91,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管状端口连接一根上端为光杆轴下端为向下呈U形连接爪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上端光杆轴由下向上穿过一个两侧各平伸出一个光杆轴头并且上下端面中心加工有一个贯穿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光杆轴安装孔的控制杆转向轴套76后向上插入到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管状口中,并且由螺栓横向穿过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管壁和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光杆轴上端头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在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上端光杆轴上的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上下端面位于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管状口和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下部U形连接爪根部的上端面之间,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两侧光杆轴头朝向左右两侧,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下端向下伸出的U形连接爪之间对应的连接孔用于通过穿入一根转向拨叉杆73与控制杆前基座88上端安装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连接。
控制杆前基座88为一根通过两侧侧向支撑架下端连接爪纵向安装在前梁上方的内螺纹套管,控制杆前基座88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中部设有一个开槽紧定螺钉90的螺纹孔,控制杆前基座88的内螺纹管侧向支撑架前下方装有一根横向安置并且两端轴头伸出内螺纹管侧向支撑架两侧的转向换向摇臂轴85,转向换向摇臂轴85向两侧伸出轴头部分的中段为转向换向摇臂84安装位,转向换向摇臂轴85的轴头外端头为转向换向摇臂84的定位螺纹杆。
控制杆前基座88上端的内螺纹管内由后向前安装入一根作为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并通过从控制杆前基座88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上的开槽紧定螺钉90的螺纹孔向下安装入一根开槽紧定螺钉90对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螺纹杆部分固定,使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轴承孔以保持水平朝向两侧的状态与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连接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的U形连接爪之间连接孔相对应并且通过穿入一根作为转向力臂的转向拨叉杆73相连接。
转向拨叉杆73为一根中间粗两端细的双头螺纹杆,转向拨叉杆73中段较粗的螺纹杆部分穿过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轴承孔和支撑在这个轴承孔两侧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支撑垫圈83后,转向拨叉杆73中段的部分粗螺纹杆伸出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的U形连接爪两侧,转向拨叉杆73通过与其中段粗螺纹杆螺纹匹配的两个螺母从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的U形连接爪两侧外部向内连接并加以固定,转向拨叉杆73向两侧伸出的两端头较细的螺纹杆用于连接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
转向换向摇臂84为两个通过自身中央位置的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以对应竖立形式安装在转向换向摇臂轴85两端转向换向摇臂84安装位上的上下端等臂长的摇臂,每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内侧的中下部都设有一个从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位置向上并且向内突出的块状凸起,这个块状凸起的上端面设有一个朝向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87安装孔。
转向换向摇臂轴85两端穿过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中央的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并且从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外侧面伸出的定位螺纹杆部分利用与其螺纹匹配的两个螺母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加以固定,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的上端头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两根两端头带有杆端关节轴承的前轮转向推拉杆13的后端杆端关节轴承上,两根前轮转向推拉杆13前端头杆端关节轴承分别连接在各自同一侧前方的前转向轮轴12的车叉左右两侧上方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上,下垂在前梁两侧的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的两个下端头各通过一根尾翼转向钢索14经过后梁前端头两侧的钢索导向槽轮17与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16向两侧伸出摇臂端头相连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87安装孔与转向拨叉杆73两端头较细的螺纹杆端头之间通过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相连接。
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为两个由一根杆端关节轴承螺杆和一根杆端关节轴承螺母以保持90度扭转角度对应连接成一个前端轴承孔朝上和后端轴承孔朝向侧面方向的短连接杆,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呈纵向布置并且平行安装在转向拨叉杆73朝向两侧的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与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87安装孔之间,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杆推拉杆的连接螺栓87在由上向下分别穿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的朝上的轴承孔以后分别安装在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87安装孔中,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侧向的轴承孔从外向内分别套接在转向拨叉杆73朝向两侧的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上,转向拨叉杆73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伸出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侧向轴承孔的部分,通过安装两个与转向拨叉杆73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部分螺纹匹配的螺母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的杆端关节轴承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在转向换向摇臂84上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84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中心之间的臂长约有转向换向摇臂84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中心至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头的臂长的三分之一。
T形控制杆67通过连接在其立杆下端口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光杆轴上安装套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两侧的光杆轴头与水平控制杆77前端连接,水平控制杆77为一根前端带有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78并且后端装有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的圆管。
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78为一组两片横向夹装连接在水平控制杆77前端和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两侧的连接片,构成水平控制杆77前端连接爪的两块连接片前端通过对应连接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两侧轴头的连接孔套接在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两侧轴头上,构成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78的两块连接片后端夹装在水平控制杆77前端的两侧并且通过螺栓横向穿过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78后端和水平控制杆77前端加以连接固定。
连接在水平控制杆77后端的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的前端为连接水平控制杆77后端的光杆轴头后端为带有侧向连接通孔的块状端头,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的前端由后向前插入连接在水平控制杆77后端圆管内并通过螺栓从侧面横向穿过加以连接固定,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的块状端头连接在下倾转托臂81上。
下倾转托臂81为一个由前端纵向的主托臂和后端横向托杆构成的T字形托臂,下倾转托臂81的主托臂由前端一个竖立的短连接臂和短连接臂下端向后水平延伸的长托臂组成,下倾转托臂81前端短连接臂朝前端的端面加工有一个至上而下纵向开口的连接槽并且这个连接槽宽度与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的后端块状端头两侧宽度相同,下倾转托臂81前端连接槽的上端头和下端头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对应连接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和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孔的螺栓连接孔,下倾转托臂81的主托臂向后延伸的长托臂末端端头上设有一根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横向托杆两端被加工成螺纹杆端头。
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的后端块状端头由前向后插接在下倾转托臂81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上端两侧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之间,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79侧向连接通孔与下倾转托臂81前端对应的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下倾转托臂81通过前端面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下端两侧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孔的螺栓连接孔与控制杆后基座89上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相连接。
控制杆后基座89为一个通过两侧侧向支撑架纵向安装在前梁上方的内螺纹套管,控制杆后基座89上端的内螺纹管由后向前装入一根作为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端头,这个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外球形轴承内套的轴承孔两端间距与下倾转托臂81前端纵向开口的连接槽宽度相同,控制杆后基座89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中部设有开槽紧定螺钉90的安装孔并且通过此安装孔向下装入一根开槽紧定螺钉90对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螺纹杆部分固定,使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轴承孔保持水平朝向两侧状态插入安装在下倾转托臂81前端面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下端两侧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之间并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加以连接,控制杆前基座88和下倾转托臂81连接的控制杆后基座89一前一后以纵向排列的形式安装在前梁上方,安装在控制杆前基座88和控制杆后基座89上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和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外球形轴套中心前后呈直线排列。
连接固定在控制杆后基座89上的下倾转托臂81位于机身立柱1根部的前方,下倾转托臂81后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通过两根倾转推拉杆82与旋翼轴33下端安装的上倾转托臂80后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相连接,倾转推拉杆82为两根上下两端头装有杆端关节轴承的圆管,两根倾转推拉杆82并列竖立在上倾转托臂80和下倾转托臂81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两侧,两根倾转推拉杆82通过上下两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与上倾转托臂80和下倾转托臂81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螺纹杆端头加以连接,并且通过与上倾转托臂80和下倾转托臂81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螺纹杆端头相匹配的螺母加以固定。
如图9图,1,图2,图8所示,全手控机构的旋翼轴的倾转以及转向控制是通过前后左右扳动T形控制杆的立杆以及朝向前后方推拉T形控制杆的横杆两端头来实现。
当前后左右扳动T形控制杆67横杆两端并带动T形控制杆67向下竖立的立杆以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外球形内套中心为中心点前后左右方倾转时,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通过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88上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以及下倾转托臂81前下端连接的控制杆后基座89上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之间通过水平控制杆77同步牵拉产生联动,T形控制杆67的立杆下端和下倾转托臂81下端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和前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外球形内轴套也同步在各自内球型轴套内朝向相同方向前后左右倾转。
当T形控制杆67下端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通过转向拨叉杆73可以以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外球形内套中心为中心点前后左右方向扳动时,带动连接T形控制杆67下端控制杆转向轴套76上的水平控制杆77同步牵拉下倾转托臂81以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3的外球形内套中心为中心点做出前后左右的倾转动作,下倾转托臂81后端连接的倾转推拉杆82也同步牵拉上倾转托臂80连接的旋翼轴33以其下端安装的前后倾转轴42两侧光杆轴头为横轴前后倾转或者以旋翼轴33下端安装的左右倾转轴44为纵轴左右倾转,旋翼轴33在倾转过程里带动其上部安装的夹板式桨毂50和旋翼64做出前后左右倾转动作。实现对全手控旋翼机倾转姿态的控制,T形控制杆67立杆上的独立控制手把套管91用于在非转向状态飞行时驾驶者对飞行姿态的单手控制。
转向拨叉杆73连接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的两端头在T形控制杆67做出前后倾转动作时,转向拨叉杆73中部和两端头仅仅是在与其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孔以及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的杆端关节轴承孔内前后转动,不会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产生推力或者拉力。
当转向拨叉杆73连接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的两端头在T形控制杆67做出左右倾转动作时,转向拨叉杆73带动其中部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外球形轴承内套在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内球形轴承外套内左右调心倾转,转向拨叉杆73连接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的两端头被小幅度抬起或压低,安装在两根转向换向摇臂84上的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头杆端关节轴承的内球形轴套仅仅是以各自外球形轴承内套为中心做出相应倾斜调心动作,不会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连接的转向换向摇臂84产生水平推力或者拉力。
当驾驶者把握T形控制杆67的横杆两端头并且同步带动立杆下端作为转向力臂的转向拨叉杆73以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外球形轴承内套的中心点为中心做出前后推拉的转向扭转动作时,T形控制杆67立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73带动其中部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外球形内套在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的内球形轴承外套内前后调心扭转,转向拨叉杆73两端头连接的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后推拉两根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头以转向换向摇臂轴85为中心前后运动,推拉转向换向摇臂84上下端头连接的前轮转向推拉杆13和尾翼转向钢索14同步完成转向控制动作。
转向动作过程里T形控制杆67立杆下端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75的光杆轴穿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76的那部分轴面在其穿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76内左右转动,这样的转动过程中不会对水平控制杆77以及其后端连接的下倾转托臂81的倾转姿态产生影响并且可以在T形控制杆67控制旋翼轴33前后左右倾转时同时进行。
转向拨叉杆73连接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为侧向安置,作为关节轴承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最大沿轴心方向倾角约为15度,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92即使在沿轴心方向8度侧向倾转时仍可做出沿水平方向近10度的前后扭转,当T形控制杆67转向扭转推拉力经由转向拨叉杆73两端头连接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后端传递到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连接的转向换向摇臂84时,因为连接在转向换向摇臂84上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84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中心之间的臂长约为转向换向摇臂84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中心至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头的臂长的三分之一,这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前端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84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85安装孔中心的短力臂在以转向换向摇臂轴85为中心转动任意一个弧度都会带动转向换向摇臂84等长的上下端力臂端头会划过约三倍的弧长度,施加转向扭转力量的T形控制杆67横杆两端间距约是两个转向换向摇臂84之间间距的5倍,同样也是前转向轮轴12车叉左右两侧上方的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间距以及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16上的摇臂两端头之间间距的5倍,因此T形控制杆67横杆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转向扭转动作。
当T形控制杆67下端通过转向拨叉杆73做出沿水平方向近10度的左右扭转,经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86推动或者拉动两根转向换向摇臂84上端头以转向换向摇臂轴85为中心牵拉转向换向摇臂84上下端头连接的前轮转向推拉杆13和尾翼转向钢索14运动,使得牵拉前转向轮11轴轴心至车叉左右上端的连接螺杆之间力臂以及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16轴心至其转向摇臂两端头之间力臂可做出近30度的扭转,满足全手控旋翼机的前转向轮11和尾翼15转向的需要。
如图10和图5所示,全手控机构的刹车控制与旋翼变距控制可同时通过驾驶者握紧T形控制杆67横杆左端的双拉线小把69同时牵拉变距过渡拉线70和刹车过渡拉线71来实现,变距过渡拉线70为连接双拉线小把69和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之间的过渡拉线,刹车过渡拉线71为连接双拉线小把69和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的刹车小把的拉线连接端头之间的过渡拉线,变距过渡拉线70和刹车过渡拉线71前端头从前向后穿过双拉线端头安装座72上下纵列安装的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后与双拉线小把69可移动端头相连接,变距过渡拉线70后端头经由上倾转托臂主托臂80的后端端头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向上伸出,变距过渡拉线70末端端头连接在位于其上方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上,刹车过渡拉线71后端头经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66轴头末端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向前伸出,刹车过渡拉线71末端端头连接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刹车小把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上,双拉线小把69的可移动端头在驾驶者握力作用下可以由前向后做出大弧度的水平移动,双拉线小把69的可移动端头上下纵列安装的变距过渡拉线70前端头和刹车过渡拉线71前端头将会同时牵拉变距过渡拉线70末端连接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以及刹车过渡拉线71末端连接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刹车小把上的拉线连接端头划过同样的移动距离,并且变距过渡拉线70和刹车过渡拉线71同时还将驾驶者的手掌握力近乎等量传递到变距过渡拉线70末端连接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以及刹车过渡拉线71末端连接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刹车小把的拉线连接端头上,刹车过渡拉线71末端端头牵引作为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油泵杠杆的刹车小把挤压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65的总油泵并且通过两个分路油管同时控制两个左右支撑轮32上的液压刹车分泵,实现对左右支撑轮32转动状态的刹车锁止。
在刹车锁止的同时,变距过渡拉线70后端头经由上倾转托臂80主托臂的后端端头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向下牵引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末端下行,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上位于旋翼变距轴37下端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内并且支撑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上下内端面之间的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下压旋翼变距轴37下行,由于作为动力臂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是以旋翼变距杠杆35支点螺栓孔至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支撑点的距离为臂长的阻力臂长度的8倍,使驾驶者仅仅凭借手掌部分握力就可以经变距过渡拉线70传递到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端头后,在旋翼变距杠杆35的短杠杆端头上产生足以克服变距复位拉簧46维持旋翼64迎角的弹簧拉力的向下来推动旋翼变距轴37下行,由于变距所需旋翼变距轴37的下行间距很小,安装进旋翼变距轴37下端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里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的上下圆弧端面支撑接触点在推动旋翼变距轴37下行下行过程里会有些位移,但由于圆形外边任意对称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同,所以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的上下圆弧端面可以始终支撑着旋翼变距杠杆35衔接孔上下内端面,旋翼变距轴37下行幅度由穿过旋翼轴轴承螺母34和旋翼轴33以及旋翼变距轴37上端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39触碰旋翼变距轴37上端长槽孔的上端面加以限位,旋翼变距轴37下行过程里带动旋翼变距轴37上端头安装的变距悬臂56以及变距悬臂56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旋翼变距杆60端头上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58下行,在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58下压作用下,夹板式桨毂50两端连接旋翼夹板61的两个旋翼变距杆60带动安装在夹板式桨毂50两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53的外球形内轴承套在其内球型轴承套做出倾斜调心运动,使得旋翼夹板61及旋翼64实现扭转变距。
同样作为动力臂的旋翼变距杠杆35的短杠杆的臂长是从旋翼变距杠杆35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36孔至旋翼变距杠杆35的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支撑点的阻力臂长度的3倍,连接在旋翼变距杠杆35的短杠杆端头上作为变距复位拉簧46的拉力弹簧可以时刻保持对旋翼变距杠杆35上的阻力臂末端约3倍的弹簧拉力,使旋翼64常态下升力迎角得以保持,并且在对旋翼64变距动作的需要完成以后,通过变距复位拉簧46的弹簧收缩的力量使得旋翼64迎角恢复正常。

Claims (4)

1.本发明的全手控旋翼机,全手控旋翼机由机身部分、可变距桨毂机构、全手控机构组成,采用转向轮在正前方,两侧主支撑为两个左右支撑轮的低重心正三点起落架机身,主机身由立柱、前梁、后梁、发动机支架、前支撑梁组成,驾驶座和发动机分别安置在立柱前后方,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以及旋翼安装在立柱顶部,以推进式螺旋桨做动力,整机的所有控制集中在T形控制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手控旋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部分由机身主支架和三点构架式独立减震支撑机构两部分组成;
1)所述的机身主支架由立柱、立柱下端连接片、前梁、后梁、发动机支架梁、前支撑梁、发动机、推进式螺旋桨、发动机支架梁,发动机支撑立柱、前转向轮轴承座、左右支撑轮、前转向轮轴承座、前转向轮、前转向轮轴、前轮转向推拉杆,尾翼转向钢索、尾翼、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钢索导向槽轮、尾轮、旋翼、倾转推拉杆、驾驶座、驾驶座支撑夹板、乘员座、乘员座支撑夹板、驾驶员脚蹬、乘员脚蹬、油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T形控制杆、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转向换向摇臂、前轮转向推拉杆、尾翼转向钢索、下倾转托臂、上倾转托臂组成,立柱位居机身中央竖立并略前倾,其上端用于安装连接可变距桨毂机构,立柱的靠近下端的前端面以及立柱底端分别连接一根前梁以及一根后梁,立柱底端通过两块立柱下端连接片以夹板形式连接在靠近后梁前端头的上端面位置上,立柱靠近下端位置,向前连接固定一根向前下探的前梁,立柱中段向后连接固定两根水平安置的角铝作为发动机支架梁,发动机支架梁后端及其下方的机身后梁中段之间通过一根竖立的发动机支撑立柱连接支撑,带有推进式螺旋桨的发动机安置在立柱后方伸出的发动机支架梁上,后梁前端端头连接一根向前斜上方伸出与前梁连接的前支撑梁,并且后梁前端头两侧各安装了一个使尾翼转向钢索改向的钢索导向槽轮,前支撑梁上端通过乘员座支撑夹板连接片与前梁中部固定连接并辅助支撑前梁,驾驶座和乘员座一前一后分别通过驾驶座支撑夹板、乘员座支撑夹板连接安装在前梁上方,油箱安置在乘员座与立柱之间,驾驶员脚蹬横置在前梁靠近前端的下部,在驾驶员脚蹬前方的前梁前端头前转向轮轴承座由下向上安装一个带有车叉的前转向轮轴,前转向轮安装在前转向轮轴下部车叉之间,前转向轮轴的车叉两侧上方各设有一个向上伸出的螺纹杆,后梁后端头尾翼安装夹板下方固定安装有一个辅助支撑用的尾轮,一个全动式尾翼通过其下端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下端头安装在后梁末端尾翼安装夹板上方,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上的两个摇臂端头水平伸向后梁末端的两侧上方,在两块驾驶座支撑夹板伸出前梁底部下端板面安装有一根横置的乘员脚蹬并且在乘员脚蹬左侧前方安装一个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
T形控制杆的下端通过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前端连接两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的上端头,两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的上端头与前转向轮轴的车叉左右两侧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分别通过两根前轮转向推拉杆连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的下端头各通过一根尾翼转向钢索经过后梁前端头两侧的钢索导向槽轮与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向两侧伸出摇臂端头相连接,位于机身立柱根部前方的下倾转托臂通过两根倾转推拉杆与上倾转托臂加以连接;
2)所述的三点构架式独立减震支撑机构由机身每一侧都具有的前水平支撑杆、后水平支撑杆、侧向支撑杆、左右支撑轮组成,机身每一侧的前水平支撑杆、后水平支撑杆、侧向支撑杆的主体都为圆管,前水平支撑杆、后水平支撑杆、侧向支撑杆朝向外侧的端头连接在同一侧的左右支撑轮朝向内侧的左右支撑轮的车轮轴的两侧和上方,机身两侧的前水平支撑杆与后水平支撑杆向机身内侧平伸出的连接端头上安装的杆端关节轴承分别对应连接在机身前梁和发动机支撑立柱两侧连接爪上,机身两侧的侧向支撑杆朝向机身内侧上方的端头装有一个减震杆并且通过减震杆上端头对应连接在发动机支架梁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手控旋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距桨毂机构由可以旋翼轴倾转机构和具备内部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机构两部分组成;
1)所述的旋翼轴倾转机构主要由旋翼轴、旋翼轴轴承螺母、旋翼变距杠杆、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旋翼变距轴、旋翼变距轴轴承、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旋翼变距轴螺母、上倾 转托臂、前后倾转轴、前后倾转轴轴套、左右倾转轴、左右倾转轴轴套、变距复位拉簧、旋翼轴安装夹板、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组成;
旋翼轴由上端可以沿轴向安装进一根旋翼变距轴的空心内轴孔旋翼轴主轴部分和下端可以安装进前后倾转轴和左右倾转轴并且连接上倾转托臂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部分组成;
旋翼轴主轴部分的上端设有旋翼轴轴承安装位以及通过一个旋翼轴轴承螺母来固定旋翼轴轴承内套上口的螺纹端头,旋翼轴的螺纹端头前后端面上设有一个贯穿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旋翼轴主轴下部为四棱形,旋翼轴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前后端面加工有一个贯穿的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旋翼轴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前端面变距杠杆安装孔两侧设有前伸的两个对应的连接耳并且两个对应的连接耳之间对应加工有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旋翼轴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左右侧各加工有一个条块状凸起作为旋翼轴左右倾转幅度限位接触面,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设有一个较大的左右两侧贯穿的前后倾转轴安装孔,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前后端面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左右倾转轴安装孔,在旋翼轴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底端的下端面的前后端之间设有一个向下伸出的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并且这个呈前后纵向的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向旋翼轴前方延伸出一个用于连接一根作为变距复位拉簧的拉力弹簧下端弯钩状端头的钩挂连接接端头;
连接在旋翼轴底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上的上倾转托臂为一个由前端的纵向主托臂和后端横向托杆构成的T字形托臂,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的前端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在旋翼轴底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的一个纵向的开口连接槽,上倾转托臂通过其前端的开口槽由后向前卡接在旋翼轴下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上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向后伸出的的后端设有一根向左右两侧的侧上方呈V字形伸出的横向托杆并且横向托杆两端被加工成螺纹杆端头,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后端向两侧上方呈V字形伸出的横向托杆两端的端头高度与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前后端面的左右倾转轴安装孔等高,上倾转托臂的主托臂的后端端头安装有一个朝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
从上向下安装进旋翼轴主轴部分空心内轴孔的旋翼变距轴主体为一根光杆轴,装入旋翼轴主轴部分空心内轴孔内的旋翼变距轴下部设有与旋翼轴主轴部分前后端的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相对应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旋翼变距轴中部设有与旋翼轴主轴部分上端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孔相对应的一个沿轴向上下开出的长槽孔,旋翼变距轴上部伸出旋翼轴顶部,旋翼变距轴上部端头位置设有变距悬臂轴承安装位并且旋翼变距轴上端端头顶部加工有变距悬臂轴承定位螺纹;
安装并且穿过旋翼轴主轴部分上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的旋翼变距杠杆为一根跷跷板式双头杠杆,旋翼变距杠杆以其侧向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为支点孔为中心将自身分成前短后长的两段杠杆,旋翼变距杠杆长杠杆后端为拉线连接端头,旋翼变距杠杆短杠杆前端端头为变距复位拉簧上端弯钩状端头的钩挂连接端头,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端头靠近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的那部分杠杆的上下端面被加工出与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高度等直径的两个圆弧形凸起,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一端从前向后穿过并且伸出旋翼轴上的旋翼变距杠杆安装孔以及安装在旋翼轴内部的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旋翼变距杠杆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与旋翼轴上部的前端面两个对应的连接耳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之间通过一根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穿过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固定在旋翼轴上部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短杠杆部分分别位于旋翼轴的后方和前方,其中旋翼变距杠杆长杠杆的拉线连接端头位于上倾转托臂后端安装有朝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的后端端头正上方,旋翼变距杠杆短杠杆端头位于旋翼轴底端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向旋翼轴前方延伸的变距复位拉簧钩挂连接接点的正前上方,旋翼变距杠杆短杠杆端头和旋翼轴底端的上倾转托臂连接耳向前伸出的变距复位拉簧的钩挂连接接端头之间通过一根作为变距复位拉簧的拉起弹簧的两端弯钩状挂接端头钩挂连接在一起,穿过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的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位于安装在旋翼轴内的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内,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上两个圆弧形凸起部分的上下圆弧形端面支撑并且紧贴着旋翼变距轴下端的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上下内端面之间,成为旋翼变距杠杆对旋翼变距轴下端旋翼变距杠杆衔接孔的上下两 个支撑点,从旋翼变距杠杆上的旋翼变距杠杆支点螺栓孔至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端上两个圆弧形凸起支撑点的距离成了相对于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和短杠杆的阻力臂,作为动力臂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和短杠杆分别约为这个阻力臂长度的8倍和3倍;
从侧面安装进旋翼轴下端前后倾转轴安装孔的前后倾转轴中间为块状并且左右两端面中心具有向左右两侧对称伸出的两根同轴心的光杆轴头,前后倾转轴中间块状主体前后端面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的左右倾转轴轴套安装孔,前后倾转轴上的左右倾转轴轴套安装孔的轴心线与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的轴心线等高且呈十字相交,左右倾转轴轴套为两个一端为凸起外环形支撑台阶的圆管状轴套,左右倾转轴轴套内轴套孔为左右倾转轴安装孔,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外轴面端头安装进前后倾转轴块状主体前后端面左右倾转轴轴套安装孔内,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朝向外轴面部分内侧的端面支撑在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上,装入左右倾转轴轴套后的前后倾转轴横向插入安装在旋翼轴下端的旋翼倾转轴连接端头内的前后倾转轴安装孔,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上安装的两个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的朝外端面支撑在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安装孔的前后内壁与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之间,并且左右倾转轴轴套的内轴套孔与旋翼轴下端前后端面上的左右倾转轴安装孔相对应,由一根作为左右倾转轴的螺栓在穿过旋翼轴下端前后端面以及横向安装在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和前后倾转轴前后端面安装的左右倾转轴轴套后通过与其自身匹配的螺母加以连接固定;
安装进旋翼轴下端的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从旋翼轴下端前后倾转轴安装孔两侧向外伸出,由两个圆管状并且一端为凸起外环形支撑台阶的前后倾转轴轴套以其带有外环形支撑台阶的端头朝向前后倾转轴内侧方向并且通过其与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等直径的轴套内孔套接在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上,套接在前后倾转轴两侧光杆轴头上的两个前后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朝外侧端面之间间距与机身立柱顶部宽度相等,前后倾转轴轴套以外轴面端头朝向外侧的形式连接安装在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端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孔内;
旋翼轴安装夹板为两块将可变距桨毂机构连接在机身立柱上端头的对称的连接夹板,旋翼轴安装夹板上部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安装前后倾转轴两侧的光杆轴头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下部对应设有连接机身立柱的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通过对应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由外向内套接在前后倾转轴轴套朝向外侧的外轴面端头上,连接安装在旋翼轴安装夹板内的前后倾转轴轴套的外环形支撑台阶端头支撑在前后倾转轴两侧与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使旋翼轴在以前后倾转轴为中心前后倾转时保持足够左右倾转间隙,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上方的板面顶部向后被加工成以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轴心为中心的一小段圆弧形,这一小段圆弧形顶部与旋翼轴的主轴下部四棱形部分的左右侧作为旋翼轴左右倾转幅度限位接触面的条块状凸起部分相对应,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这一小段圆弧形顶部成为旋翼轴在前后倾转过程里保持恒定左右倾转角度的限制面,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前后倾转轴轴套安装孔前后以及前上方都加工有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安装孔,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为三根利用中段光杆轴两端与机身立柱顶部等宽的支撑台阶支撑在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的双头螺纹杆,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两端头末梢螺纹杆部分朝向两侧穿出两块旋翼轴安装夹板上的旋翼轴安装夹板之间支撑螺栓安装孔外侧后通过与其配套的螺母加以固定,旋翼轴安装夹板下部以夹板的形式紧贴机身立柱顶端的左右两侧并且通过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贯穿旋翼轴安装夹板下部和机身立柱顶端两侧旋翼轴安装夹板连接螺栓孔加以连接固定;
2)所述的具备内部可变距的夹板式桨毂机构由夹板式桨毂、旋翼轴轴承、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旋翼夹支撑轴套、旋翼挥舞缓冲套、变距悬臂、变距悬臂轴承、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变距悬臂轴承法兰盘、旋翼变距杆、旋翼夹板、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旋翼连接螺栓、旋翼组成;
夹板式桨毂为两块结构与尺寸相同,安装方向相反的桨毂夹板以水平横向对应拼接方式结合而成一个对称的夹板式桨毂框架,每一块桨毂夹板都由具有不同功用的三部分组成,每一块桨毂夹板中段中央位置设有一个由结合面内侧向外凹进的半圆形的旋翼轴轴承安装缺口,并且半圆形安装缺口的上下端都带有旋翼轴轴承外轴承套上下端面的限位台阶,由中间 安装旋翼轴轴承的半圆缺口部分向两端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较长一些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和向另一侧向延伸的略短些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法兰端头,其中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为长条块状,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设有侧向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孔并且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向外伸出一根由内向外端保持一定锥度直径渐缩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法兰端头为侧向的长条扁平板状的法兰盘,法兰盘中间部位侧向设有一个对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外轴承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孔,每一块桨毂夹板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安装端头和旋翼变距关节轴承法兰端头上都有横向对应连接另一块的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孔,通过夹板式桨毂连接螺栓将夹板式桨毂的两块桨毂夹板连接成一体,连接后的两块桨毂夹板中段半圆形的旋翼轴轴承安装缺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轴承安装位将旋翼轴轴承以轴孔朝向上下方向的形式夹装在其中,并且同时将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以侧向安置的形式安装在旋翼轴轴承安装位置的两侧,从而构成一个中间装有旋翼轴轴承两侧装有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并且两端头各有一个伸出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的夹板式桨毂;
夹板式桨毂两端头伸出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分别套接有一个旋翼挥舞缓冲套,旋翼挥舞缓冲套为两个通过其内部中心孔套接在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上两个圆形尼龙套管,旋翼挥舞缓冲套内部中心孔由内向外渐缩的宽度与夹板式桨毂两端保持一定锥度直径渐缩的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尺寸相同但中心孔的上下高度略大于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使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挥舞缓冲套限位轴头在旋翼挥舞缓冲套内部中心孔中具有上下3度挥舞间隙;
在夹板式桨毂内的两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两端都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球形内套与旋翼夹板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为四个一端为凸起外环形限位台阶的圆管状轴套,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中心设有旋翼变距杆安装孔,位于夹板式桨毂每一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孔两侧都由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以其外轴面端头对应装入并且利用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外环形限位台阶分别卡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两侧,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外环形限位台阶朝外的端面之间与旋翼夹板纵向连接爪的间距等宽;
旋翼夹板为两个将旋翼连接在夹板式桨毂两端的连接件,每个旋翼夹板都由朝向内侧方向用来连接夹板式桨毂的纵向开口连接爪和向外侧连接旋翼的横向开口连接爪以及带有旋翼挥舞缓冲套安装内孔的中段组成,旋翼夹板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具有对应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旋翼夹板横向开口连接爪具有数个对应的旋翼连接螺栓连接孔,旋翼夹板中段部分设有从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朝向横向开口连接爪方向安装一个旋翼挥舞缓冲套的内圆柱形空腔并且设有侧向的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孔;
两个旋翼挥舞缓冲套的圆形外表面分别从两个旋翼夹板朝向夹板式桨毂的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嵌入安装在两个旋翼夹板中段内部旋翼挥舞缓冲套安装内孔里,并且每个旋翼挥舞缓冲套的侧面通过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从旋翼夹板中段侧面穿入旋翼挥舞缓冲套固定螺栓孔对旋翼挥舞缓冲套加以固定,旋翼夹板朝外的横向开口连接爪用于卡接在旋翼根部上下端面,旋翼夹板横向开口连接爪与旋翼根部上下端面对应的数个旋翼连接螺栓连接孔之间通过旋翼连接螺栓穿过旋翼夹板和旋翼根部加以连接固定;
两个旋翼夹板朝向夹板式桨毂的纵向开口连接爪分别卡接在夹板式桨毂两端的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孔外侧安装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外环形限位台阶的外侧端面上,并且两个旋翼夹板纵向开口连接爪之间对应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与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外侧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中心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相对应,每个旋翼变距关节轴承两端安装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的外环形限位台阶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与旋翼夹板纵向开口连接爪向内伸出的两个连接爪之间,每个旋翼夹板纵向开口的连接爪上对应的旋翼变距杆连接孔与对应的夹板式桨毂每一端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外侧的两个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中心的旋翼变距杆安装孔之间各通过穿入一根旋翼变距杆来连接;
旋翼变距杆为两根分别穿过夹板式桨毂两端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和旋翼夹板以及支撑在旋翼变距关节轴承和旋翼夹板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的长螺纹杆,旋翼变距杆从螺帽端头 至螺杆末端分别加工成根部粗末端细的两段螺纹杆面,旋翼变距杆靠近螺帽端较粗的一段螺纹杆部分在穿过旋翼夹板纵向连接爪之间的旋翼夹板支撑轴套以及旋翼变距关节轴承球形内套后通过与旋翼变距杆靠近螺帽端较粗的螺纹杆相匹配的螺母将旋翼变距杆固定,旋翼变距杆末端向外侧伸出的较细的螺纹杆部分用于连接变距悬臂;
连接成整体的夹板式桨毂通过其内部的旋翼轴轴承内套孔从上向下套接安装在在旋翼轴上部的旋翼轴轴承安装位上,旋翼轴上部螺纹杆端头连同旋翼轴内向上伸出的旋翼变距轴上端从旋翼轴轴承内套孔内向上伸出,伸出旋翼轴轴承内套孔的旋翼轴上部螺纹杆端头通过一个旋翼轴轴承螺母与旋翼轴上部螺纹锁紧对旋翼轴轴承内套上端口加以固定,将夹板式桨毂连接在旋翼轴上,旋翼轴轴承螺母两侧设有与旋翼轴上端相对应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旋翼轴轴承螺母两侧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与旋翼轴内安装的旋翼变距轴上端的长槽孔相对应,旋翼轴轴承螺母与旋翼轴上端对应的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安装孔以及旋翼轴内安装的旋翼变距轴上端长槽孔之间通过一根旋翼变距轴限位螺栓穿过后加以固定,安装在旋翼轴内的旋翼变距轴上端从旋翼轴顶端伸出并且位于夹板式桨毂的上方,旋翼变距轴上端端头用于连接安装一个变距悬臂;
变距悬臂由一个中间部位安装有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座以及轴承座向两侧对称伸出两个端头带有上下贯穿螺纹孔的悬臂组成,由上向下安装在变距悬臂内的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外套上端口通过变距悬臂轴承法兰盘加以固定,变距悬臂的两个悬臂端头螺纹孔由下向上安装入两根作为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关节轴承螺纹杆,变距悬臂通过其中间安装的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内孔由上向下套接安装在旋翼变距轴上端安装位置上,伸出变距悬臂轴承的轴承内孔上端的旋翼变距轴顶部螺纹端头通过一个旋翼变距轴螺母锁紧固定,旋翼变距轴螺母在将变距悬臂轴承内套上端口限位的同时将变距悬臂连接固定在旋翼变距轴上端,变距悬臂的悬臂两端头安装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分别朝向其下方夹板式桨毂两端连接旋翼夹板的旋翼变距杆末端螺纹杆,变距悬臂的悬臂两端的两个变距悬臂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分别套接在两个旋翼变距杆末端向外侧伸出的较细的螺纹杆部分上,并且通过与旋翼变距杆末端螺纹杆匹配的螺母加以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手控旋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手控机构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T形控制杆、双拉线小把座、双拉线小把、变距过渡拉线、刹车过渡拉线、双拉线端头安装座、转向拨叉杆、可定速油门、转向拨叉杆连接爪、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支撑垫圈、控制杆转向轴套、水平控制杆、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上倾转托臂、下倾转托臂、倾转推拉杆、转向拨叉杆、转向换向摇臂、转向换向摇臂轴、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转向换向摇臂杆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尾翼转向钢索、控制杆前基座、控制杆后基座、开槽紧定螺钉、独立控制手把套管、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组成;
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为一根横向穿过并连接安装在两块驾驶座支撑夹板伸出前梁底部下端板面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安装轴,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位于前梁左侧下方一端设有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位置,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位于前梁右侧下方的另一端伸出的轴头末端装有一个朝前安置的用于安装调节拉线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安装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采用的是常规沙滩摩托车右手手柄上使用的刹车小把总油泵及其两个液压刹车分泵,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的总油泵可通过两个分路油管同时控制两个左右支撑轮上的液压刹车分泵,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上作为油泵杠杆的刹车小把末端头上加工有一个拉线的连接端头,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固定端头以刹车小把保持水平姿态安装固定在驾驶座支撑夹板下方左侧的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上的安装位置上,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末端平伸出机身前梁右侧下方,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上的刹车小把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与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朝向前梁右侧下方伸出的轴头上安装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心孔相对应;
T形控制杆由一根摩托车把形式的横杆与一根向下竖立的立杆结合而成,T形控制杆的横杆中段具有横向向前伸出的U形弯,T形控制杆的横杆中段向前伸出的U形弯之间连接 有一根横梁,T形控制杆的横梁中间与竖立的立杆上端头呈T形连接在一起;
T形控制杆横杆中段U形弯左前侧设有一个向左侧伸出的双拉线端头安装座,双拉线端头安装座为一个可从前向后上下纵列安装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的安装座,T形控制杆的横杆的左端端头装有一个双拉线小把座,双拉线小把座为一个通过后端环形接口套接固定在T形控制杆的横杆左端头上并利用双拉线小把座朝前端的横向开口连接爪连接安装双拉线小把可转动端头的连接安装座;
双拉线小把为一根一个端头可以沿水平移动的长连杆,双拉线小把的可转动端头朝后连接安装在双拉线小把座上的横向开口连接爪之间而另一端移动端头朝向T形控制杆横杆中段U形弯左侧,双拉线小把的可移动端头为可以上下纵列安装两根拉线端头的连接端头,双拉线小把朝左侧的可移动端头位于T形控制杆的横杆中段U形弯左侧的双拉线端头安装座的后端,双拉线小把上下纵列安装两根拉线端头的可移动端头与双拉线端头安装座上下纵列安装的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相对应;
变距过渡拉线为连接双拉线小把和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端头之间的过渡拉线,刹车过渡拉线为连接双拉线小把和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的拉线连接端头之间的过渡拉线,变距过渡拉线和刹车过渡拉线前端头从前向后穿过双拉线端头安装座上下纵列安装的两根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后与双拉线小把可移动端头相连接,变距过渡拉线后端头经由上倾转托臂主托臂的后端端头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中向上伸出,变距过渡拉线末端端头连接在位于上倾转托臂主托臂的后端端头上方的旋翼变距杠杆的长杠杆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上,刹车过渡拉线后端头经由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安装轴轴头末端上的空心的拉线调节螺杆向前伸出,刹车过渡拉线末端端头连接在一拖二液压刹车小把的刹车小把末端的拉线连接端头上,T形控制杆的横杆右端安装有一个控制发动机转速的可定速油门;
T形控制杆的立杆上端头靠近横梁位置套接着一个独立控制手把套管,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状端口连接一根上端为光杆轴下端为向下呈U形连接爪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上端光杆轴由下向上穿过一个两侧各平伸出一个光杆轴头并且上下端面中心加工有一个贯穿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光杆轴安装孔的控制杆转向轴套后向上插入到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状口中,并且由螺栓横向穿过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壁和转向拨叉杆连接爪光杆轴上端头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在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上端光杆轴上的控制杆转向轴套上下端面位于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管状口和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下部U形连接爪根部的上端面之间,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光杆轴头朝向左右两侧,转向拨叉杆连接爪下端向下伸出的U形连接爪之间对应的连接孔用于通过穿入一根转向拨叉杆与控制杆前基座上端安装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连接;
控制杆前基座为一根通过两侧侧向支撑架下端连接爪纵向安装在前梁上方的内螺纹套管,控制杆前基座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中部设有一个开槽紧定螺钉的螺纹孔,控制杆前基座的内螺纹管侧向支撑架前下方装有一根横向安置并且两端轴头伸出内螺纹管侧向支撑架两侧的转向换向摇臂轴,转向换向摇臂轴向两侧伸出轴头部分的中段为转向换向摇臂安装位,转向换向摇臂轴的轴头外端头为转向换向摇臂的定位螺纹杆;
控制杆前基座上端的内螺纹管内由后向前安装入一根作为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并通过从控制杆前基座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上的开槽紧定螺钉的螺纹孔向下安装入一根开槽紧定螺钉对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固定,使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以保持水平朝向两侧的状态与T形控制杆的立杆下端连接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连接孔相对应并且通过穿入一根作为转向力臂的转向拨叉杆相连接;
转向拨叉杆为一根中间粗两端细的双头螺纹杆,转向拨叉杆中段较粗的螺纹杆部分穿过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和支撑在这个轴承孔两侧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之间的支撑垫圈后,转向拨叉杆中段的部分粗螺纹杆伸出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两侧,转向拨叉杆通过与其中段粗螺纹杆螺纹匹配的两个螺母从转向拨叉杆连接爪的U形连接爪两侧外部向内连接并加以固定,转向拨叉杆 向两侧伸出的两端头较细的螺纹杆用于连接转向换向摇臂上端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
转向换向摇臂为两个通过自身中央位置的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以对应竖立形式安装在转向换向摇臂轴两端转向换向摇臂安装位上的上下端等臂长的摇臂,每个竖立的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内侧的中下部都设有一个从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位置向上并且向内突出的块状凸起,这个块状凸起的上端面设有一个朝向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
转向换向摇臂轴两端穿过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中央的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并且从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外侧面伸出的定位螺纹杆部分利用与其螺纹匹配的两个螺母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加以固定,两个转向换向摇臂的上端头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两根两端头带有杆端关节轴承的前轮转向推拉杆的后端杆端关节轴承上,两根前轮转向推拉杆前端头杆端关节轴承分别连接在各自同一侧前方的前转向轮轴的车叉左右两侧上方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上,下垂在前梁两侧的两个转向换向摇臂的两个下端头各通过一根尾翼转向钢索经过后梁前端头两侧的钢索导向槽轮与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向两侧伸出摇臂端头相连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与转向拨叉杆两端头较细的螺纹杆端头之间通过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相连接;
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为两个由一根杆端关节轴承螺杆和一根杆端关节轴承螺母以保持90度扭转角度对应连接成一个前端轴承孔朝上和后端轴承孔朝向侧面方向的短连接杆,两根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呈纵向布置并且平行安装在转向拨叉杆朝向两侧的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与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之间,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杆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在由上向下分别穿入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朝上的轴承孔以后分别安装在两个转向换向摇臂内侧块状凸起上端面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的连接螺栓安装孔中,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侧向的轴承孔从外向内分别套接在转向拨叉杆朝向两侧的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上,转向拨叉杆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伸出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侧向轴承孔的部分,通过安装两个与转向拨叉杆两个外端头较细的螺纹杆部分螺纹匹配的螺母对两个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后端的杆端关节轴承加以连接固定,连接在转向换向摇臂上的转向换向摇臂推拉杆前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中心点至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之间的臂长约有转向换向摇臂中间转向换向摇臂轴安装孔中心至转向换向摇臂上端头的臂长的三分之一,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之间间距与前转向轮轴车叉左右两侧上方的向上伸出的螺纹杆之间间距以及带有尾翼转向摇臂的尾翼轴上的摇臂两端头之间间距相同,T形控制杆横杆两端间距约是两个转向换向摇臂之间间距的5倍;
T形控制杆通过连接在其立杆下端口的转向拨叉杆连接爪光杆轴上安装套接的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的光杆轴头与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水平控制杆为一根前端带有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并且后端装有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圆管;
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为一组两片横向夹装连接在水平控制杆前端和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的连接片,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的两块连接片前端通过对应连接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轴头的连接孔套接在控制杆转向轴套两侧轴头上,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的两块连接片后端夹装在水平控制杆前端的两侧并且通过螺栓横向穿过水平控制杆前端连接爪后端和水平控制杆前端加以连接固定;
连接在水平控制杆后端的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前端为连接水平控制杆后端的光杆轴头后端为带有侧向连接通孔的块状端头,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前端由后向前插入连接在水平控制杆后端圆管内并通过螺栓从侧面横向穿过加以连接固定,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块状端头连接在下倾转托臂上;
下倾转托臂为一个由前端纵向的主托臂和后端横向托杆构成的T字形托臂,下倾转托臂的主托臂由前端一个竖立的短连接臂和短连接臂下端向后水平延伸的长托臂组成,下倾转托臂前端短连接臂朝前端的端面加工有一个至上而下纵向开口的连接槽并且这个连接槽宽度与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后端块状端头两侧宽度相同,下倾转托臂前端连接槽的上端头和下端头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对应连接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和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孔的 螺栓连接孔,下倾转托臂的主托臂向后延伸的长托臂末端端头上设有一根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横向托杆两端被加工成螺纹杆端头;
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的后端块状端头由前向后插接在下倾转托臂前端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上端两侧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之间,水平控制杆后端轴头侧向连接通孔与下倾转托臂前端对应的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下倾转托臂通过前端面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下端两侧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孔的螺栓连接孔与控制杆后基座上的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相连接;
控制杆后基座为一个通过两侧侧向支撑架纵向安装在前梁上方的内螺纹套管,控制杆后基座上端的内螺纹管由后向前装入一根作为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端头,这个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轴承内套的轴承孔两端间距与下倾转托臂前端纵向开口的连接槽宽度相同,控制杆后基座的内螺纹套管上端面中部设有开槽紧定螺钉的安装孔并且通过此安装孔向下装入一根开槽紧定螺钉对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螺纹杆部分固定,使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保持水平朝向两侧状态插入安装在下倾转托臂前端面纵向开口的连接槽下端两侧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之间并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加以连接,控制杆前基座和下倾转托臂连接的控制杆后基座一前一后以纵向排列的形式安装在前梁上方,安装在控制杆前基座和控制杆后基座上的控制杆前基座杆端关节轴承和控制杆后基座杆端关节轴承的外球形轴套中心前后呈直线排列;
连接固定在控制杆后基座上的下倾转托臂位于机身立柱根部的前方,下倾转托臂后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通过两根倾转推拉杆与旋翼轴下端安装的上倾转托臂后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横向托杆相连接,倾转推拉杆为两根上下两端头装有杆端关节轴承的圆管,两根倾转推拉杆并列竖立在上倾转托臂和下倾转托臂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两侧,两根倾转推拉杆通过上下两端的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与上倾转托臂和下倾转托臂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螺纹杆端头加以连接,并且通过与上倾转托臂和下倾转托臂后端的横向托杆两端头的螺纹杆端头相匹配的螺母加以固定。
CN201510132012.4A 2015-03-19 2015-03-19 全手控旋翼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43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2012.4A CN106143884B (zh) 2015-03-19 2015-03-19 全手控旋翼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2012.4A CN106143884B (zh) 2015-03-19 2015-03-19 全手控旋翼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3884A true CN106143884A (zh) 2016-11-23
CN106143884B CN106143884B (zh) 2019-09-06

Family

ID=57338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20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43884B (zh) 2015-03-19 2015-03-19 全手控旋翼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438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4269A (zh) * 2017-04-18 2017-06-30 河北天启通宇航空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旋翼机控制机构
CN107985563A (zh) * 2017-11-28 2018-05-04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固定翼轻质无人机单轮缓冲式前起落架
WO2019053058A1 (de) * 2017-09-12 2019-03-21 Christoph Fraundorfer Tragschrauber mit einem armaturenbrett
CN113071664A (zh) * 2021-04-06 2021-07-06 清华大学 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63606C1 (ru) * 2021-07-08 2021-12-30 Не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Гиропланы - Передовые Ави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Узел крепления втулки и ступицы несущего винта автожира к пилону с 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ы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наклоном оси вращения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жиро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705A (en) * 1979-04-24 1987-03-31 Bensen Igor B Autogyro with auxiliary rotor drive
CN201951710U (zh) * 2011-01-19 2011-08-31 孙为红 旋翼机骨架折叠结构
CN102211663A (zh) * 2011-05-11 2011-10-12 王略 齿轮倾转式共轴机
CN103921943A (zh) * 2014-04-14 2014-07-16 苏桂滨 一种旋翼类飞机翼尖喷洒系统及其应用
CN204210731U (zh) * 2014-01-03 2015-03-18 苏桂滨 自转旋翼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705A (en) * 1979-04-24 1987-03-31 Bensen Igor B Autogyro with auxiliary rotor drive
CN201951710U (zh) * 2011-01-19 2011-08-31 孙为红 旋翼机骨架折叠结构
CN102211663A (zh) * 2011-05-11 2011-10-12 王略 齿轮倾转式共轴机
CN204210731U (zh) * 2014-01-03 2015-03-18 苏桂滨 自转旋翼机
CN103921943A (zh) * 2014-04-14 2014-07-16 苏桂滨 一种旋翼类飞机翼尖喷洒系统及其应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4269A (zh) * 2017-04-18 2017-06-30 河北天启通宇航空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旋翼机控制机构
WO2019053058A1 (de) * 2017-09-12 2019-03-21 Christoph Fraundorfer Tragschrauber mit einem armaturenbrett
US11472541B2 (en) 2017-09-12 2022-10-18 Fraundorfer Aeronautics Ag Autogyro having an instrument panel
CN107985563A (zh) * 2017-11-28 2018-05-04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固定翼轻质无人机单轮缓冲式前起落架
CN107985563B (zh) * 2017-11-28 2019-09-13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固定翼轻质无人机单轮缓冲式前起落架
CN113071664A (zh) * 2021-04-06 2021-07-06 清华大学 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
CN113071664B (zh) * 2021-04-06 2021-12-14 清华大学 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3884B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4099B (zh) 单人手控旋翼机
CN106143884B (zh) 全手控旋翼机
DE3421115C2 (de) Luft- Lastenhubeinrichtung
US9566839B2 (en) Vehicle
CN102211663B (zh) 齿轮倾转式共轴机
CN103213466A (zh) 飞行车轮系统以及运用飞行车轮系统的飞行车
CN106794731A (zh) 用于混合式空中和地面交通运载工具的方向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211664B (zh) 十字倾转式共轴飞行器
CN102319153A (zh) 手动爬楼车
DE2503177A1 (de) Schwingenflugzeug bzw. schwingenflugapparat
CN208812909U (zh) 飞行汽车重心自动调节系统及飞行汽车
CN111891344B (zh) 一种纵列式可倾转旋翼飞行器
CN102963521B (zh) 一种民用飞机水平尾翼中央翼
CN106904271A (zh) 一种用于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变体机构
CN108528162A (zh) 飞行汽车伸缩式尾翼机构及飞行汽车
CN205255921U (zh) 飞行电动汽车
CN205675154U (zh) 以智能平衡车驱动的卡丁车结构
US1446718A (en) Vertical-rising aeroplane and aerofoil
CN105922830A (zh) 飞行电动汽车
CN205273074U (zh) 纯电动飞行汽车
CN205255922U (zh) 纯电动飞行车
CN106218333B (zh) 纯电动飞行汽车
RU70220U1 (ru) Автожир
CN205366062U (zh) 旋翼飞行器的变轴向装置
WO2018196041A1 (zh) 一种飞行摩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64100 Xinyang City, Pingqiao District, Xinyang, Henan, No. 23 Xinyang City non-metallic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Wang Lue

Address before: 464000 Xinyang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No. 87, Xinhua West Road, Xinyang, Henan

Applicant before: Wang Lu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