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2471B - 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2471B
CN106132471B CN201580016646.1A CN201580016646A CN106132471B CN 106132471 B CN106132471 B CN 106132471B CN 201580016646 A CN201580016646 A CN 201580016646A CN 106132471 B CN106132471 B CN 1061324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valve
valve body
top surface
surface sid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2471A (zh
Inventor
上田泰央
柿木俊彦
藤枝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32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2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4Access sites having pierceable self-sealing members
    • A61M39/045Access sites having pierceable self-sealing members pre-slit to be pierced by blunt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8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 A61M5/16804Flow controllers
    • A61M5/16813Flow controllers by controlling the degree of opening of the flow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2039/0036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eptum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e.g. having venting channels or being made from antimicrobial or self-lubricating elastomer
    • A61M2039/0063Means for alignment of the septum, e.g. septum rim with alignment h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2039/0036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eptum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e.g. having venting channels or being made from antimicrobial or self-lubricating elastomer
    • A61M2039/0072Means for increasing tightness of the septum, e.g. compression rings, special materials, special con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6/00Characteristics of a physical parameter; associated device therefor
    • A61M2206/10Flow characteristics
    • A61M2206/20Flow characteristics having means for promoting or enhancing the flow, actively or passive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1)具有:弹性阀体(3),其具有形成有狭缝(9)的顶面(10)及该顶面(10)的相反侧的底面(11);和夹持部(48),其与上述弹性阀体(3)的上述顶面(10)及上述底面(11)接触而夹持上述弹性阀体(3),在从上述顶面(10)侧观察上述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上述夹持部(48)以包围上述狭缝(9)的方式设置,并且上述弹性阀体(3)具有与被上述夹持部(48)夹持的位置相比位于外侧的周缘部(14),上述弹性阀体(3)被上述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上述周缘部(14)的体积(V1)大于上述弹性阀体(3)没有被上述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上述周缘部(14)的体积(V2)。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输液组件,尤其涉及能够将例如各种医疗用设备等的凸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输液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进行输液、输血、人工透析等的情况下,使用医疗用管向体内输送液体。并且,在使药液等其他液体与管内的液体合流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将注射器或鲁尔接头(luertaper)部件等的凸连接器和医疗用管液密地连接的连接器。此外,存在将注射器、鲁尔接头部件等的凸连接器称为公鲁尔接头、将与该公鲁尔接头连接的连接器称为母鲁尔接头的情况。
这样的能够将凸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公开。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医疗用连接器具有混注端口,该混注端口中,在分别设于阀部件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环状槽中插入环状圈的卡定突起和筒状盖体的卡定突部而以夹持的方式支承阀部件,阀部件的环状固定部被环状圈及筒状盖体夹持而组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8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专利文献1的混注端口在筒状盖体的小径筒部的内周面上设有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延伸的环状的嵌合凹槽,并以在嵌合凹槽内不会形成间隙的方式使阀部件的环状固定部以密接状态与该嵌合凹槽的内表面整体抵接。
该嵌合凹槽的深度尺寸为上述的卡定突部的突出高度尺寸,与阀部件的环状槽的深度尺寸相等或比其稍大。另外,嵌合凹槽的径向的槽宽尺寸与阀部件的环状固定部中的比中间变细状部向内表面侧突出的部分的宽度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小。此外,阀部件的环状固定部中的外表面侧部分与环状圈的卡定突起之间的尺寸关系也是同样的。
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1中,由筒状盖体和环状圈划分的、用于收纳阀部件的环状固定部的空间为与没有组装到混注端口内的单体阀部件中的环状固定部的截面形状一致的截面形状、或为若没有夹持环状固定部并将其沿厚度方向及径向压缩就无法将其收纳的截面形状。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具有混注端口的连接器中,当夹持并压缩作为弹性阀体的阀部件时,阀部件的一部分从被环状圈的卡定突起及筒状盖体的卡定突部压缩的部分向径向内侧被压出,而存在阀部件的中央部松弛的问题。
在弹性阀体的中央部松弛的状态下,当通过凸连接器的插入、拔出而重复进行弹性阀体的开闭动作时,弹性阀体会从最初固定的位置移动,即使拆除凸连接器,也有可能不会恢复至最初位置。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中产生松弛的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弹性阀体,其具有形成有狭缝的顶面及该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和夹持部,其与上述弹性阀体的上述顶面及上述底面接触而夹持上述弹性阀体,在从上述顶面侧观察上述弹性阀体的情况下,上述夹持部以包围上述狭缝的方式设置,并且上述弹性阀体具有与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位置相比位于外侧的周缘部,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上述周缘部的体积大于上述弹性阀体没有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上述周缘部的体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上述弹性阀体在从上述顶面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且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在该弹性阀体的径向上比上述周缘部靠外侧的位置包围上述弹性阀体的径向上的周围的内壁部,在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在上述周缘部与上述内壁部之间设有空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构成为,上述弹性阀体在从上述顶面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且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在该弹性阀体的径向上比上述周缘部靠外侧的位置包围上述弹性阀体的径向上的周围的内壁部,在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上述周缘部的整个区域与上述内壁部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上述弹性阀体具有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中间变细部,在与上述径向正交且与上述弹性阀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截面中,上述内壁部的内径相对于上述中间变细部在上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上成为最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在与上述厚度方向平行的上述截面中,上述内壁部具有以相对于上述中间变细部在上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上内径成为最大的方式向上述径向外侧突出的曲线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上述夹持部设在上述壳体上,上述夹持部具有与上述弹性阀体的上述顶面接触的环状的顶面侧夹持部、和与上述底面接触且与上述顶面侧夹持部一起夹持上述弹性阀体的环状的底面侧夹持部,上述周缘部被收纳在如下收纳空间中,该收纳空间在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由上述内壁部、上述顶面侧夹持部、上述底面侧夹持部、将上述内壁部的一端及上述顶面侧夹持部相连的顶面侧连结部、和将上述内壁部的另一端及上述底面侧夹持部相连的底面侧连结部划分出,在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在上述周缘部与上述顶面侧连结部及/或底面侧连结部之间设有空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构成为,上述夹持部设在上述壳体上,上述夹持部具有与上述弹性阀体的上述顶面接触的环状的顶面侧夹持部、和与上述底面接触且与上述顶面侧夹持部一起夹持上述弹性阀体的环状的底面侧夹持部,上述周缘部被收纳在如下收纳空间中,该收纳空间在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由上述内壁部、上述顶面侧夹持部、上述底面侧夹持部、将上述内壁部的一端及上述顶面侧夹持部相连的顶面侧连结部、和将上述内壁部的另一端及上述底面侧夹持部相连的底面侧连结部划分出,在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上述周缘部与上述顶面侧连结部的整个区域及/或底面侧连结部的整个区域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弹性阀体,其具有形成有狭缝的顶面及该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且在从上述顶面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和壳体,其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在从上述顶面侧观察上述弹性阀体的情况下包围上述狭缝的方式与上述弹性阀体的上述顶面及上述底面接触来夹持上述弹性阀体,上述壳体具有在上述弹性阀体的径向上比上述夹持部靠外侧的位置包围上述弹性阀体的径向上的周围的内壁部,上述内壁部的最大内径大于上述弹性阀体没有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上述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上述内壁部的最大内径大于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上述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构成为,在上述弹性阀体被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上述内壁部与上述弹性阀体的外壁接触,由此上述内壁部的最大内径与上述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变为相等。
本发明的第3方式为具有上述连接器的输液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输液组件,能够抑制在弹性阀体的中央部中产生松弛。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
图2是在连接器1中使用的弹性阀体的单体的立体图。
图3A表示图2的弹性阀体的顶面,图3B表示底面。
图4A表示从图3B的I方向观察到的弹性阀体的侧视图,图4B表示从图3B的II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5A表示图3B的弹性阀体的III-III剖视图,图5B表示图3B的IV-IV剖视图。
图6是将图1中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具有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保持架中的、形状与图1、图6的保持架不同的保持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B是表示具有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保持架中的、形状与图1、图6的保持架不同的保持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B是表示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具有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顶面帽盖中的、形状与图8的顶面帽盖不同的顶面帽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形状与图8所示的弹性阀体不同的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B是表示该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弹性阀体中的、形状与图8所示的弹性阀体不同的弹性阀体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插入有凸连接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液组件的图。
图14是作为比较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输液组件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通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有壳体2、和安装在该壳体2上的弹性阀体3。
壳体2是具有划分出供凸连接器100(参照图12)从外侧插入的插入口4的帽盖5、和支承帽盖5的保持架6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帽盖5划分出的中空部70相当于插入口4。
帽盖5具有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后述的弹性阀体3被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压缩、夹持而在中空部70内的位置被固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作为插入口4的中空部70由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划分出。
保持架6是支承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的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双方与保持架6接触而被支承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使底面帽盖8保持在顶面帽盖7上、且仅使顶面帽盖7与保持架6接触而支承在保持架6上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相反地是使顶面帽盖7保持在底面帽盖8上、且仅使底面帽盖8与保持架6接触而支承在保持架6上的结构。
作为构成壳体2的保持架6、以及作为帽盖5的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1-戊烯);离聚物;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甲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等的氟类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包含这些材料中的一种以上的共混聚合物或聚合物合金等。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各种玻璃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
弹性阀体3以在将凸连接器100(参照图12)相对于连接器1装拆时能够弹性变形而开闭的方式设有狭缝9,且以将由作为帽盖5的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划分出的插入口4封堵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弹性阀体3被由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构成的夹持部48(参照图6)夹持,而在连接器1内的位置被固定。
弹性阀体3通过模具成形而成,且能够弹性变形地形成。作为该弹性阀体3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乙丙橡胶、Hydrin橡胶、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这样的各种橡胶材料;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是将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而成的材料。
另外,优选弹性阀体3的硬度为20~60°(A硬度)。由此,能够对弹性阀体3确保合适的弹性力,因此能够使弹性阀体3产生后述的弹性变形。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部件及由各部件构成的特征部的详细情况。
[弹性阀体3]
图2是弹性阀体3单体的立体图。图3A及图3B是分别表示弹性阀体3单体的顶面10及底面11的图,图4A及图4B示出从图3B所示的I及II分别观察到的弹性阀体3的侧视图。另外,图5A及图5B是分别表示图3B中的弹性阀体3的III-III及IV-IV剖视图的图。
如图2~图5所示,弹性阀体3为在从顶面10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的盘状的盘状阀体,如图5所示,弹性阀体3具有:在弹性阀体3的径向A上被后述的壳体2的夹持部48(参照图6)夹持的中间变细部12、在径向A上与被夹持部48夹持的位置相比位于内侧的中央部13、和在径向A上与被夹持部48夹持的位置相比位于外侧的周缘部14。
弹性阀体3的作为外壁的一部分的顶面10由中央部13的中央部顶面区域15、与该中央部顶面区域15相比在径向A上位于外侧的中间变细部12的中间变细部顶面区域16、和与该中间变细部顶面区域16相比在径向A上进一步位于外侧的周缘部14的周缘部顶面区域17构成。
如图2~图5所示,中央部顶面区域15具有:与中间变细部顶面区域16及周缘部顶面区域17相比在外方(在图4、5中为上方)沿径向A延伸的平面状的中央平面部18、和沿与该中央平面部18正交的厚度方向B(与径向A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侧壁部19。
在中央平面部18的中央形成有一字状的狭缝9。该狭缝9通过模具成形而成,其为在成形时没有贯穿至底面11而在模具成形后例如最初插入凸连接器100时贯穿至底面11的结构。此外,也能够在模具成形完成后将使狭缝9贯穿的工序作为制造工序的一部分来执行。
另外,如图3A所示,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中央平面部18形成为在弹性阀体3没有收纳于插入口4(参照图1)的状态下,在狭缝9的长度方向(在图3A中为上下方向)侧具有短轴、在与狭缝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3A中为左右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形状。但是,当弹性阀体3收纳于插入口4时,由于在椭圆的长轴侧,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侧壁部19被顶面帽盖7的内壁42(参照图1)挤压,从而该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中央平面部18呈圆形,与此相随,狭缝9的内表面彼此密接而封闭。此外,在图1、之后参照的图6~图10、图14中,为了使结构容易理解而没有将狭缝9描绘为密接而封闭的状态,但实际上为内表面彼此密接而封闭的状态。
在此,如图2~图5所示,中央部顶面区域15除上述的中央平面部18及侧壁部19以外还具有将中央平面部18的外缘和侧壁部19连接的曲面部20。具体地说,曲面部20在与狭缝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例如图5A所示的截面)的剖视下具有圆弧形状,经由该曲面部20将中央平面部18和侧壁部19连接。通过像这样设置曲面部20,在将弹性阀体3安装在壳体2中的状态下,在拔出被插入的凸连接器100(参照图12)而被压入在连接器1(参照图1)内的弹性阀体3因恢复力而返回到规定的位置时,弹性阀体3的顶面10难以钩挂到位于插入口4的入口附近的壳体2的内壁42(参照图1)上。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构成为在椭圆形的中央平面部18的长轴方向(在图3A中为与狭缝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越是位于距狭缝9的距离远的位置的曲面部20则该方向上的曲面部20的长度L越长。这是因为,在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中央平面部18的外缘中,越是在椭圆形的中央平面部18的长轴方向上位于距狭缝9的距离远的位置的外缘,则在弹性阀体3因恢复力而返回到规定的位置时越容易与壳体2的内壁42钩挂。
此外,如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狭缝9的与狭缝9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截面上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虽然在中央平面部18的两端没有设置圆弧形状的曲面部20,中央平面部18和侧壁部19以大致直角的角度直接连接,但是也可以在中央平面部18的外缘整个区域内设置曲面部20,即在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以包围中央平面部18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曲面部20。
如图2及图5所示,周缘部14的周缘部顶面区域17具有:平面状的周缘平面部21,其沿径向A延伸;和环状的侧壁部22,其与该周缘平面部21的内缘连续,且随着在与周缘平面部21正交的厚度方向B上向底面11侧前进而径向A上的内径逐渐减小。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22在图5A及图5B的剖视下呈曲线状延伸,但是也可以为在该剖视下呈直线状延伸的结构。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22为随着在厚度方向B上向底面11侧前进而径向A上的内径逐渐减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与厚度方向B平行的圆筒状。但是,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侧壁部22为随着在与周缘平面部21正交的厚度方向B上向底面11侧前进而径向A上的内径逐渐减小的锥面形状,则在组装弹性阀体3时,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参照图6)通过周缘部顶面区域17的侧壁部22而以与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侧壁部19接触的方式、并进一步以将侧壁部19向插入口4(参照图6)侧推压的方式被引导,因此抑制弹性阀体3中的被夹持部48(参照图6)夹持的径向A上的位置不均衡。而且,由于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通过侧壁部22而以与侧壁部19接触的方式、并进一步以将侧壁部19向径向内侧推压的方式被引导,所以在由夹持部48夹持弹性阀体3时,被夹持部48压缩的部分被向插入口4侧压出,而能够抑制在弹性阀体3的中央部13的底面侧产生松弛。其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参照图11)。
中间变细部12的中间变细部顶面区域16是将上述的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环状的侧壁部19、和周缘部顶面区域17的环状的侧壁部22设为相对的槽壁的顶面环状槽23的环状槽底24。后述的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参照图6)进入该顶面环状槽23而与环状槽底24接触,并压缩弹性阀体3而形成夹持部48。
弹性阀体3的与顶面10为相反侧的面、即与顶面10同样地构成弹性阀体的外壁的一部分的底面11,由中央部13的中央部底面区域25、与该中央部底面区域25相比在径向A上位于外侧的中间变细部12的中间变细部底面区域26、和与该中间变细部底面区域26相比在径向A上进一步位于外侧的周缘部14的周缘部底面区域27构成。
中央部底面区域25具有:底面11侧的中央平面部28,其为与顶面10侧的中央平面部18平行的面;和中央突出部29,其与该中央平面部28相比位于径向A的外侧并且与中央平面部28相比向外方(在图4、5中为下方)突出。
在底面11侧的中央平面部28上没有形成狭缝9,但如上所述,例如在最初插入凸连接器100(参照图12)时,形成在弹性阀体3的顶面10侧的中央平面部18上的狭缝9的底端部与底面11侧的中央平面部28之间的部分会裂开,由此狭缝9从顶面10侧的中央平面部18连通至底面11侧的中央平面部28。此外,在图3B中,为便于说明而以虚线示出处于顶面10侧的狭缝9的位置。
中央突出部29与中央平面部28相比向外方突出,因此相较于顶面10侧的中央平面部18与底面11侧的中央平面部28的在厚度方向B上的壁厚,顶面10侧的中央平面部18与中央突出部29的在厚度方向B上的壁厚更厚。在没有设置中央突出部29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凸连接器100插入时或拔出时等对弹性阀体3施加过度的载荷时、或在凸连接器100反复插入及拔出的情况下,存在连通的狭缝9的底面11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会裂开的问题,但通过设置中央突出部29来加强狭缝9的长度方向端部而能够抑制上述问题的发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底面11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以包围中央平面部28的方式形成环状的中央突出部29,其中与形成在顶面10上的狭缝9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应的部分的壁厚形成得最厚。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而能够抑制贯穿的狭缝9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裂开,并且能够同时实现弹性阀体3的凸连接器插入性的良好和弹性恢复力的维持。
另外,在中央突出部29的外缘上连续有环状的侧壁部30,该环状的侧壁部30是将与厚度方向B大致平行的面和相对于厚度方向B倾斜的面在周向E上连续而成的。具体地说,如图3B、图5A及图5B所示,侧壁部30中的相对于狭缝9而位于与狭缝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3B中为短轴方向)上的部分由与厚度方向B大致平行的面构成,侧壁部30中的相对于狭缝9而位于狭缝9的长度方向(在图3B中为长轴方向)上的部分由随着在厚度方向B上趋向于顶面10侧而径向A上的外径逐渐增加的面构成。
如图5所示,周缘部底面区域27具有:沿径向A延伸的平面状的周缘平面部31;和与该周缘平面部31的内缘连续、且向与周缘平面部31大致正交的厚度方向B延伸的环状的侧壁部32。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2在图5的剖视中为沿厚度方向B延伸的结构,但也可以为随着在厚度方向B上向顶面10侧前进而径向A上的内径逐渐减小的结构。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如后述那样,在组装弹性阀体3时,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参照图6)通过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侧壁部32而以与中央部底面区域25的侧壁部30接触的方式、并进一步以推压侧壁部30的方式被引导,来抑制弹性阀体3中的被夹持部48(参照图6)夹持的径向A上的位置不均衡。而且,由于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通过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侧壁部32而以与中央部13的侧壁部30接触的方式、并进一步以将侧壁部30向径向内侧推压的方式被引导,所以在由夹持部48(参照图6)夹持弹性阀体3时,被夹持部48压缩的部分流向插入口4侧,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弹性阀体3的中央部13的底面11侧产生松弛。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参照图11)。
中间变细部12的中间变细部底面区域26是将上述的中央部底面区域25的环状的侧壁部30、和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环状的侧壁部32设为槽壁的底面环状槽33的环状槽底34。后述的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进入该底面环状槽33而与环状槽底34接触,并与底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一起压缩、夹持弹性阀体3而形成夹持部48(参照图6)。
此外,如图2~图5所示,弹性阀体3的顶面10中的周缘部顶面区域17的径向A上的外缘、和底面11中的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径向A上的外缘通过与顶面10及底面11一起构成弹性阀体3的外壁的环状的侧壁部35而连接。此外,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35为与厚度方向B平行的外周面。
[顶面帽盖7]
图6是表示上述的弹性阀体3被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夹持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以下一边参照图1及图6一边说明顶面帽盖7、底面帽盖8及保持架6的结构。
如图1所示,顶面帽盖7由大致圆筒状的中空筒部36、和设在该中空筒部36的一端侧的凸缘部37构成。如图6所示,中空筒部36的作为另一端侧的上表面(图6中的上表面)为沿弹性阀体3的径向A(在图1、图6中和与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C正交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状的延伸部38。在该延伸部38中包含有划分供凸连接器100从外方插入的插入口4的一端的大致圆形的缘39。在中空筒部36的外周面上以能够与由ISO594规定的锁定连接器(lock connector)螺合的方式形成有螺纹牙40。凸缘部37是与中空筒部36一体地模具成形而成的部位,构成为通过使凸缘部37与后述的保持架6卡合来将顶面帽盖7保持在保持架6上。
如图6所示,在中空筒部36的内壁中的缘39附近设有卡定突起41,该卡定突起41朝向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C突出并进入上述的弹性阀体3的顶面环状槽23(参照图2、图3及图5)而与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一起压缩弹性阀体3。形成在缘39与卡定突起41之间的、顶面帽盖7的环状的内壁42构成为,在没有插入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与上述的弹性阀体3的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侧壁部19(参照图2~图5)接触,在插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参照图12)下与凸连接器100接触。也就是说,在没有插入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中央部顶面区域15(参照图2~图5)嵌入到由内壁42包围的大致圆柱状的空间中,在插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通过圆筒状的内壁42而与顶面帽盖7嵌合。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内壁42是相对于插入方向C平行的圆筒状,但是也可以根据凸连接器100的外形而设为内径朝向插入方向C逐渐减小的锥面状。
另外,如图6所示,在没有插入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中央部顶面区域15中的沿弹性阀体3的径向A延伸的中央平面部18与缘39相比位于凸连接器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D侧。即,中央部顶面区域15的一部分与缘39相比向相反方向D侧突出。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医疗工作者等使用者在擦去附着在弹性阀体3的作为外壁的顶面10附近的药液等时,即使弹性阀体3被向连接器1的内方(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C)稍微压入,也难以由于该压入而在弹性阀体3的中央部顶面区域15与顶面帽盖7中的缘39之间形成层差(内壁42向外部露出那样的层差),因此容易擦去药液等。
[底面帽盖8]
如图1所示,底面帽盖8与顶面帽盖7同样地为具有大致圆筒状的中空筒部43、和设在中空筒部43的一端侧的凸缘部44的结构。在中空筒部43的另一端侧设有卡定突起45,该卡定突起45朝向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D突出,并进入上述的弹性阀体3的底面环状槽33(参照图3B、图5)而与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一起压缩、夹持弹性阀体3(参照图6)。
关于底面帽盖8,其与顶面帽盖7的中空筒部36的内表面及/或凸缘部37的下表面(图1中的下表面)超声波粘合,由此,由顶面帽盖7保持,并进一步由后述的保持架6来支承底面帽盖8的凸缘部44,由此位置被固定。
[保持架6]
如图1所示,保持架6支承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并在其内部划分出中空部71。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6通过与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直接接触来支承两者,但是也可以为例如保持架6不与顶面帽盖7接触而仅与底面帽盖8直接接触,并使顶面帽盖7与底面帽盖8接触来支承在底面帽盖8上的结构。即也可以为保持架6与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中的某一方直接接触来进行支承、且不与另一方直接接触的结构。此外,优选直接接触的部件彼此通过例如超声波粘合等而粘合。
另外,在没有插入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由顶面帽盖7的内壁和底面帽盖8的内壁划分出的插入口4(中空部70)与中空部71连通。在此,插入口4与中空部71“连通”表示两个空间相连,不仅表示两个空间直接相连,也包含经由其他的空间而相连。此外,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口4与中空部71为直接相连的结构。
另外,虽然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但在连接器1中插入有凸连接器100时,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从插入口4通过而进入至中空部71内或其附近,凸连接器100内的液体流路与保持架6的中空部71连通。
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架6虽然具有在内周面上设有锁定连接器用的螺纹牙的大致圆筒状的外筒部46、和设在由该外筒部46划分出的中空部中的公鲁尔接头部47,但并不限定于该保持架6的形状,能够使用各种保持架,且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用途等而适当变更。例如,可以列举具有图7A所示的保持架60的连接器110。保持架60具有:由在内部具有中空部的大致圆筒状的框体构成的保持架主体61、和从保持架主体61的外周面突出的圆筒状的上游端口部62及下游端口部63。保持架主体61内部的中空承担从上游端口部62到达至下游端口部63的液体流路64的一部分。另外在保持架60的外壁上支承有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图7A所示的保持架60的内部的液体流路的形状、和伴随着液体流路的形状的外形与保持架6不同,但弹性阀体3、顶面帽盖7、底面帽盖8能够使用与上述部件相同的部件。
另外,除上述的保持架60以外,也能够代替保持架6而使用图7B所示那样的保持架600。图7B示出作为连接器120的三向活栓。该三向活栓中的保持架600具有:将活栓(cock)601收纳在内部的大致圆筒状的保持架主体602;设在保持架主体602的外壁上的大致圆筒状的上游端口部603;隔着保持架主体602且在与上游端口部603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设在保持架主体602的外壁上的大致圆筒状的下游端口部604;和在与上游端口部603及下游端口部60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设在保持架主体602的外壁上的分支端口部605。能够在保持架600的内部形成在图7B中以箭头示出的那样的液体流路606。弹性阀体3、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设在图7B所示的保持架600的分支端口部605的端部,由保持架600支承。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由构成帽盖5的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来夹持弹性阀体3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由单一的部件来构成底面帽盖8和保持架6,使保持架6自身具有底面帽盖8的功能,并由构成帽盖5的顶面帽盖7和保持架6来夹持弹性阀体3。另外,也可以代替保持架6的形状而使用保持架60的形状并由单一的部件来构成底面帽盖8和保持架60,还可以代替保持架6的形状而使用保持架600的形状并由单一的部件来构成底面帽盖8和保持架600。
[夹持弹性阀体3的夹持部48]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由顶面帽盖7和底面帽盖8来压缩、夹持弹性阀体3的结构。
如图6所示,弹性阀体3以封堵由顶面帽盖7的中空筒部36及底面帽盖8的中空筒部43划分的中空部70(插入口4)的方式安装。具体地说,夹持部48与弹性阀体3的形成有狭缝9的顶面10、及该顶面10的相反侧的底面11接触来夹持弹性阀体3,由此弹性阀体3在中空部70内的位置被固定。更具体地说,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进入弹性阀体3的顶面环状槽23(参照图5等),并且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进入弹性阀体3的底面环状槽33,而从顶面10的槽底24(参照图5等)及底面11的槽底34压缩弹性阀体3,由此形成夹持部48,固定弹性阀体3在中空部70中的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在被夹持部48夹持前的状态下在厚度方向B上具有1.0mm左右的厚度,但通过夹持部48的压缩而被压缩至成为在厚度方向B上无法弹性变形的薄度(例如0.2~0.3mm),该压缩量为一个例子,能够根据弹性阀体的形状和/或大小等而适当变更。
在此,夹持部48由与弹性阀体3的顶面10接触的顶面侧夹持部49、和与弹性阀体3的底面11接触且与顶面侧夹持部49一起夹持弹性阀体3的底面侧夹持部50构成,在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夹持部48以包围狭缝9的方式设置成大致圆形。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顶面侧夹持部49为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的顶端部,底面侧夹持部50为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的顶端部。另外,“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表示将顶面侧夹持部49和底面侧夹持部50投影到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假想平面上的情况,并不表示实际是否能看到。
弹性阀体3在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在从顶面10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由夹持部48夹持的中间变细部12、与中间变细部12相比在径向A上位于内侧的中央部13、和与中间变细部12相比在径向A上位于外侧的周缘部14。
此外,在该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被顶面帽盖7的内壁的一部分及底面帽盖8的外壁的一部分包围周围。关于其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参照图8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夹持部48在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在弹性阀体3的周向E(参照图3)的整个区域范围内设置,但也能够为通过例如梳齿状的突起而在周向E上每隔规定间隔地分离地配置等仅设在周向E的一部分上的结构。但是,若构成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夹持部48设置在周向E的整个区域中且在周向E的整个区域中与弹性阀体3的顶面10及底面11接触,则能够进一步抑制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及周缘部14相对于凸连接器的反复插入及拔出而向插入口4侧移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48由壳体2构成。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48由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的前端部、和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的前端部构成,但夹持部48的形态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构成壳体的部件以外的部件来构成夹持部。另外,在由壳体构成夹持部的情况下,也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夹持部48的形态,例如也可以是,壳体具有位于弹性阀体的顶面侧的顶面侧部件、位于弹性阀体的底面侧的底面侧部件、和位于顶面侧部件与底面侧部件之间且通过被两者夹持而与弹性阀体的顶面及底面直接接触来夹持弹性阀体的接触部件,并由该接触部件来构成夹持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由顶面侧部件和底面侧部件夹入接触部件来形成夹持部,因此成为顶面侧部件及底面侧部件不与弹性阀体的顶面及底面直接接触的结构。
[关于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
接下来,说明弹性阀体3被壳体2中的夹持部48、换言之被由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1及45构成的顶面侧夹持部49及底面侧夹持部50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与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此外,“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表示如在图1等中示出那样的弹性阀体被组装到连接器内而能够由医疗工作者等使用者将其作为连接器来使用的状态。另外,“弹性阀体没有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表示弹性阀体没有被组装到连接器内的状态、即例如图2~图5所示那样的弹性阀体单体下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V1大于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V2。
首先,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比较例的连接器200。图14示出作为比较例的连接器200。该连接器200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相比,在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前后没有使周缘部的体积发生变化的方面上不同。图14A示出连接器200的弹性阀体203没有被夹持部248夹持的状态,图14B示出弹性阀体203被夹持部248夹持的状态。此外,图14A的虚线示出弹性阀体203被夹持部248夹持的状态下的底面帽盖208的位置。
如图14所示,弹性阀体203没有被夹持部248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203的周缘部214已经比弹性阀体203被夹持部248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251(在图14A中为由实线的顶面帽盖207和虚线的底面帽盖208划分出的空间,在图14B中为由实线的顶面帽盖207和实线的底面帽盖208划分出的空间)大。也就是说,在从弹性阀体203没有被夹持部248夹持的图14A所示的状态、向被夹持部248夹持的图14B所示的状态变化时,弹性阀体203的周缘部214被划分收纳空间251的壁面压缩而体积减少。
因此,由于夹持部248的压缩,从中间变细部212的位置被向径向A压出的弹性阀体203的一部分容易被向中央部213侧压出而不是向周缘部214侧,而有可能产生图14B所示那样的中央部213的底面211侧的松弛。若具有图14B所示那样的松弛,则与没有松弛的结构相比,将弹性阀体203的中央部213在径向A上向周缘部214侧拉伸的力减弱,因此在反复进行凸连接器的插入、拔出时,弹性阀体203的中央部213有可能伸长。若弹性阀体203的中央部213伸长,则即使拆除凸连接器,该中央部213也有可能不会恢复至最初位置。
另外,当具有图14B所示那样的松弛时,在将图12所示那样的凸连接器100插入到连接器200中时,被凸连接器100和顶面帽盖207及底面帽盖208的内壁夹持的弹性阀体203的体积增大。其结果为,凸连接器100的插入阻力增加,凸连接器的插入性有可能降低。而且,也有可能在弹性阀体203上形成磨伤,若在弹性阀体203上形成有磨伤,则磨掉的阀体片有可能成为异物、或弹性阀体203的恢复力有可能降低。
对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如上述那样为在从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向被夹持的状态变化时,使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增加的结构,因此与上述的作为比较例的连接器200不同,难以产生中央部13的底面11侧的松弛。以下,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的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变化。
图8是表示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与没有被夹持的状态之间的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变化的图。具体地说,图8A为弹性阀体3、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即将被组装之前的状态、即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图8B表示弹性阀体3被组装到连接器1内的状态、即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
如图8A、图8B所示,当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被夹持部48压缩时,弹性阀体3的一部分的体积向径向A外侧移动,因此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与中间变细部12被夹持部48压缩前的状态相比增加。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壳体2划分出能够收纳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环状的收纳空间51。更具体地说,壳体2具有内壁部52,该内壁部52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在径向A上比周缘部14靠外侧的位置包围弹性阀体3的径向A上的周围,收纳空间51在与径向A正交的截面(为与厚度方向B平行的截面,也为与凸连接器插入方向C平行的截面)中,由内壁部52、顶面侧夹持部49、底面侧夹持部50、将内壁部52的一端(在图8中为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D侧的一端)及顶面侧夹持部49相连的顶面侧连结部53、和将内壁部52的另一端(在图8中为插入方向C侧的一端)及底面侧夹持部50相连的底面侧连结部54划分出。
图8A是表示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的图,但以虚线示出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当观察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和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在图8A中为实线的顶面帽盖7的一部分的内壁和虚线的底面帽盖8的一部分的外壁)时,在它们之间设有空隙55。换言之,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V2(参照图8A)小于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51的体积V3(参照图8B)。
因此,在从图8A的状态向图8B所示的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变化的情况下,中间变细部12通过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及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的压缩而发生压缩变形,并且弹性阀体3的一部分以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在径向A上向周缘部14侧压出的方式移动。也就是说,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为V2<V3的体积关系,则与为V2≥V3的体积关系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使从中间变细部12移动的弹性阀体3的一部分向周缘部14侧移动。因此,在从图8A所示的状态向图8B所示的状态变化时,即在将弹性阀体3组装到连接器1上时,弹性阀体3的一部分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向中央部13侧移动,由此抑制中央部13的背面11侧松弛。
换言之,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成为由于夹持部48的压缩而使一部分的弹性阀体3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被压出而移动的状态,因此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V1与没有被夹持部3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体积V2相比增大。
此外,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是在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与被夹持部48夹持的位置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在此,弹性阀体3中的“被夹持部夹持的位置”表示弹性阀体3中的被顶面侧夹持部49及底面侧夹持部50夹持的位置。因此,“弹性阀体的周缘部”表示与将顶面侧夹持部中的最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和底面侧夹持部中的最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连结的线段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在图1、图6所示的剖视(通过从顶面10侧观察弹性阀体3的情况下的狭缝9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且与弹性阀体3的厚度方向B平行的截面)下,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相对于将顶面侧夹持部49中的位于径向A最外侧的点P、和底面侧夹持部50中的位于径向A最外侧的点Q连结的假想线(参照图8B的双点划线),而成为径向A的外侧的部分。
弹性阀体3中的被夹持部48夹持的位置能够通过上述手法来进行特定,由此也能够对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进行特定。此外,弹性阀体3没有被组装到连接器1内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通过对在弹性阀体3被组装到连接器1内时被夹持部48夹持的位置进行特定来特定(参照图8A的双点划线)。
像这样,能够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和没有被夹持的状态下比较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
接下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及收纳空间5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在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与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之间也维持有空隙55。换言之,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也由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壳体2的内壁和周缘部14的外壁划分出空隙55。
若为通过使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被夹持部48压缩并夹持来使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的增加的结构,则也可以构成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的整个区域与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的整个区域接触,而在两者之间没有空隙55。但是,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在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与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之间也维持有空隙55的结构。
在为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的整个区域与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的整个区域接触、且周缘部14推压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由夹持部48夹持并压缩弹性阀体3的过程中,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体积增加,由此收纳空间51被周缘部14充满。也就是说,在基于夹持部48对弹性阀体3的夹持(中间变细部12的压缩)完成之前(在弹性阀体3向连接器1内的组装完成之前),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从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整个区域发生压缩变形,而从壁面施加有反作用力。若在该状态下继续基于夹持部48对弹性阀体3的夹持,则弹性阀体3的一部分由于来自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的反作用力而容易在径向A上被向中央部13侧压出。即,若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在周缘部14的外壁与划分收纳空间51的壁面之间维持有空隙55的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则与在该状态下没有空隙55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中央部13的底面11侧的松弛。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空隙55相对于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在内壁部52与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之间设有空隙55,其中内壁部52在径向A上比周缘部14靠外侧的位置包围弹性阀体3的径向A上的周围。这是为了当通过夹持部48来压缩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时,将一部分的弹性阀体3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朝向径向A的外侧压出,使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容易向径向A的外侧鼓出。尤其是,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在径向A上的宽度比较薄(例如1mm以下)的结构的情况下,当通过夹持部48来压缩、夹持弹性阀体3时,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更容易向径向A的外侧鼓出,因此在内壁部52与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之间设置空隙是有益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的一部分与内壁部52的一部分接触的结构,但在周缘部14与内壁部52之间依然设有空隙55。也可以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周缘部14的外壁与内壁部52的整个区域接触而在两者之间没有空隙55的结构,但优选为如上述那样在该状态下维持有空隙55的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周缘部14的在径向A上的宽度比较薄的结构,因此通过弹性阀体3的基于夹持部48的压缩,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中的相对于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位于径向A的外侧的部分(在厚度方向B上位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上的部分)最向外侧鼓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35的该部分成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与内壁部52的一部分接触的结构,但优选为侧壁部35的该部分也不与内壁部52接触的结构。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例如图9所示那样的形状与本实施方式中的顶面帽盖7不同的顶面帽盖700而容易实现。
图9所示的连接器130的顶面帽盖700与顶面帽盖7同样地在与弹性阀体3的厚度方向B平行的截面中具有内壁部520。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顶面帽盖7的内壁部52在图1、图6的剖视下为与厚度方向B大致平行的直线,与此相对,图9所示的顶面帽盖700的内壁部520在该剖视下具有以相对于中间变细部12在径向A的外侧的位置上内径成为最大的方式向径向A外侧突出的曲线形状。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顶面帽盖700的内壁部520的内径相对于中间变细部12在径向A的外侧的位置上成为最大。因此,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中的相对于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位于径向A的外侧的部分能够不与内壁部520接触。
此外,如图9所示,顶面帽盖700的内壁部520具有以相对于中间变细部12在径向A的外侧的位置上内径成为最大的方式向径向A外侧突出的曲线形状,但只要为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中的相对于中间变细部12位于径向A的外侧的位置上的部分不与内壁部接触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图9所示的顶面帽盖700的内壁部520的结构。
另外,在图8及图9所示的连接器1及130中,示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的一部分与内壁部52、520的一部分接触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侧壁部35完全不与内壁部52、520接触的结构。
如此前所说明那样,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前后周缘部14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但该体积变化也能够作为径向A上的弹性阀体3的外径的变化来说明。即,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3的最大外径X1与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3的最大外径X2相比变大(参照图8A、图8B)。此外,“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表示将弹性阀体投影到从顶面侧观察弹性阀体的假想平面上的情况下的弹性阀体的外径。
另外,如上述那样,当通过夹持部48来夹持、压缩弹性阀体3时,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中的相对于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位于径向A的外侧的部分比较容易鼓出(参照图9)。因此,除了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前后的最大外径X1、X2的关系以外,还能够通过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弹性阀体3的外径、和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弹性阀体3的外径来说明周缘部14的上述体积变化。
具体地说,成为如下的结构: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弹性阀体3的外径大于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弹性阀体3的外径(参照图8A、图8B)。
而且,也能够将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前后的周缘部14的体积变化表示为内壁部52的内径与弹性阀体3的外径之间的关系。即,内壁部52的最大内径X3大于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3的最大外径X2(参照图8A)。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内壁部52为大致圆筒状,因此内壁部52的内径在凸连接器插入方向C的任意位置上大致相等,该内径成为内壁部52的最大内径X3。
另外,如上述那样,当通过夹持部48来夹持、压缩弹性阀体3时,周缘部14的侧壁部35中的相对于弹性阀体3的中间变细部12位于径向A的外侧的部分比较容易鼓出(参照图9)。因此,除了内壁部52的最大内径X3与弹性阀体3的最大外径X2之间的关系以外,还能够通过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内壁部52的内径、和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弹性阀体的外径来表示周缘部14的上述体积变化。具体地说,成为如下的结构: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内壁部52的内径大于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中间变细部12在内的与径向A平行的截面中的弹性阀体的外径(参照图8A、图8B)。
此外,如图8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内壁部52与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的外壁接触,由此内壁部52的最大内径X3与弹性阀体3的最大外径X1变为相等,但优选为内壁部52的最大内径X3大于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3的最大外径X1的结构。
如以上那样,优选收纳空间51中的空隙55如图8A所示那样相对于周缘部14设在径向A的外侧,但从抑制中央部13的底面11侧的松弛的观点考虑,除了该位置以外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也设在厚度方向B的外侧。
当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时,弹性阀体3的一部分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被向周缘部14侧压出,但该被向周缘部14侧压出的部分除了能够影响周缘部14的在径向A上的外径增加以外,还能够影响周缘部14的在厚度方向B上的厚度增加。因此,优选使弹性阀体3为例如如图10所示,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在厚度方向B上的长度T1比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51的在厚度方向B上的长度T2(在图10中为实线的顶面帽盖7的顶面侧连结部53和虚线的底面帽盖8的底面侧连结部54所夹的厚度方向B上的长度)短的结构。
在此,“弹性阀体没有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表示弹性阀体没有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A所示,为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顶面区域17的周缘平面部21和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周缘平面部31所夹的厚度方向B上的延伸长度。
另外,“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表示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A所示,为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顶面侧连结部53和底面侧连结部54所夹的厚度方向B上的空间宽度。更具体地说,为由顶面侧连结部53中的最位于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D侧的点、和底面侧连结部54中的最位于插入方向C侧的点划定的厚度方向B上的空间宽度。
通过成为上述的T1<T2的关系,在从图10A的状态向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压缩的图10B的状态变化时,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能够在厚度方向B上使厚度增加。换言之,能够使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14的在厚度方向B上的长度T3(参照图10B)变得比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的长度T1长。
此外,只要为在从弹性阀体3没有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例如图10A所示的状态)向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例如图10B所示的状态)而进行状态变化时,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能够在厚度方向B上使厚度增加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与顶面侧连结部53的整个区域及/或底面侧连结部54的整个区域接触的结构。
但是,优选为如图10所示,在弹性阀体3被夹持部48夹持的状态下,在周缘部14与顶面侧连结部53及/或底面侧连结部54之间依然设有空隙的结构。由此,抑制弹性阀体3的周缘部14因顶面侧连结部53及/或底面侧连结部54而受到反作用力,从而在中央部13的底面11侧难以形成松弛。
而且,能够代替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阀体3而使用图11所示那样的弹性阀体300。如图11所示,弹性阀体300构成为周缘部顶面区域17中的侧壁部22随着向与周缘部顶面区域17的周缘平面部21正交的厚度方向B的底面11侧(在固定于连接器1内的状态下为凸连接器插入方向C)前进而径向A上的内径逐渐减小,并且构成为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侧壁部320随着向与周缘部底面区域27的周缘平面部31正交的厚度方向B的顶面10侧(在固定于连接器1内的状态下为凸连接器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D)前进而径向A上的内径逐渐减小。若使用这样的弹性阀体300,则在组装弹性阀体300、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时,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通过侧壁部22而以将侧壁部19向径向A的内侧推压的方式被引导,因此顶面帽盖7的卡定突起41的插入口4侧的面与弹性阀体300的侧壁部19密接。另外,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通过侧壁部320而以将侧壁部30向径向A的内侧推压的方式被引导,因此底面帽盖8的卡定突起45的插入口4侧的面与弹性阀体3的侧壁部30密接(参照图6等)。
通过像这样使卡定突起41及45的插入口4侧的面与弹性阀体300的外壁密接,而能够在通过夹持部48来压缩弹性阀体300时容易使从中间变细部12的位置被压出的弹性阀体300的一部分向作为径向A的外侧的周缘部14侧移动,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弹性阀体300的中央部13的底面11侧的松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壁部52、顶面侧夹持部49及顶面侧连结部53为顶面帽盖7的内壁的一部分,底面侧夹持部50及底面侧连结部54为底面帽盖8的外壁的一部分,但并不限于仅由顶面帽盖7及底面帽盖8这两个部件来划分收纳空间51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能够由底面帽盖8和/或其他部件来构成内壁部52。另外,也可以组合例如三个以上的部件来构成内壁部52、顶面侧夹持部49、底面侧夹持部50、顶面侧连结部53及底面侧连结部54。
[插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
此前,主要说明了没有插入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以下说明凸连接器插入时的连接器1的各部件。
图12示出将凸连接器100插入到连接器1中的状态。此外,图12示出代替保持架6而使用上述的保持架60的结构,但也能够使用保持架6。弹性阀体3、顶面帽盖7、底面帽盖8与上述的连接器1的结构相同。
当将凸连接器100插入到连接器1中时,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以将弹性阀体3向连接器1内推入的方式使弹性阀体3弹性变形,并从贯穿的狭缝9通过而到达保持架主体61内的液体流路64内或其附近。
弹性阀体3由于凸连接器100的插入而弹性变形,并进入底面帽盖8的内壁与凸连接器100的外壁之间,而成为与凸连接器100的外表面密接的状态。由此,抑制液体从连接器1向外部漏出。
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以夹持着弹性阀体3的状态相对于形成在保持架主体61的上表面上的定位部65抵接,来进行凸连接器100在插入方向C上的定位。此外,虽然为在凸连接器100的外表面与底面帽盖8的内壁之间夹持着弹性阀体3的状态,但由于在弹性阀体3上设有贯穿的狭缝9,所以凸连接器100内的液体流路成为从狭缝9通过而与液体流路64连通的状态。
[具有连接器1的输液组件80]
最后,使用图13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连接器1的输液组件80。在此说明具有使用了上述的保持架60的连接器1的输液组件80,但保持架的形状能够根据输液组件的使用用途等而适当变更,也能够构成具备具有上述的保持架6或保持架600的连接器的输液组件。
如图13所示,输液组件80具有:插瓶针81,其插入到收纳液体的输液袋中;第1管82,其与插瓶针81的基部连结,形成液体流路;点滴筒83,其与第1管82的液体流路下游侧连结;第2管84,其与点滴筒83连结,形成从点滴筒83排出的液体的液体流路;滴注夹85,其安装在第2管84的外周面上,能够调整从第2管84通过的液体的流量;连接器1,其与滴注夹85的设置位置相比位于液体流路下游侧,且具有保持架60,该保持架60具有与第2管84的端部连结的第1管连接口62;第3管86,其与连接器1的第2管连接口63连结,形成液体流路;和锁定连接器87,其与第3管86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连结。
在该输液组件80中,第3管86为将连接器1和锁定连接器87连结的结构,但也可以为在连接器1与锁定连接器87之间追加其他的连接器1并也追加用于连结的管的结构。另外对于滴注夹85也能够追加个数或配置到其他位置上,输液组件80的结构要素和其结构要素的位置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用途而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变更并组合,并不限定于上述输液组件80的结构。
另外,优选第1~第3管82、84、86、和与这些管连接的各结构要素通过锁定连接器而连结。
输液组件80具有连接器1,因此能够将与来自连接有插瓶针81的输液袋的液体不同的液体通过连接器1而向输液管线供给,不需要按每种要向体内供给的液体来分别设置不同的输液管线。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特定的结构,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此外,在此所使用的弹性阀体3的“顶面”表示在将弹性阀体3组装到连接器1内的状态下其至少一部分向外侧露出的面,“顶面帽盖”表示与弹性阀体3的“顶面”接触的帽盖。同样地,“底面帽盖”表示与弹性阀体3的底面接触的帽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输液组件,尤其涉及能够将例如各种医疗用设备等的凸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输液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110、120、130:连接器
2:壳体
3、300:弹性阀体
4:插入口
5:帽盖
6、60、600:保持架
7、700:顶面帽盖
8:底面帽盖
9:狭缝
10:顶面
11:底面
12:中间变细部
13:中央部
14:周缘部
15:中央部顶面区域
16:中间变细部顶面区域
17:周缘部顶面区域
18:中央部顶面区域的中央平面部
19:中央部顶面区域的侧壁部
20:中央部顶面区域的曲面部
21:周缘部顶面区域的周缘平面部
22:周缘部顶面区域的侧壁部
23:顶面环状槽
24:顶面环状槽的槽底
25:中央部底面区域
26:中间变细部底面区域
27:周缘部底面区域
28:中央部底面区域的中央平面部
29:中央部底面区域的中央突出部
30:中央部底面区域的侧壁部
31:周缘部底面区域的周缘平面部
32、320:周缘部底面区域的侧壁部
33:底面环状槽
34:底面环状槽的槽底
35:侧壁部
36:顶面帽盖的中空筒部
37:顶面帽盖的凸缘部
38:延伸部
39:缘
40:螺纹牙
41:顶面帽盖的卡定突起
42:内壁
43:底面帽盖的中空筒部
44:底面帽盖的凸缘部
45:底面帽盖的卡定突起
46:外筒部
47:公鲁尔接头部
48:夹持部
49:顶面侧夹持部
50:底面侧夹持部
51:收纳空间
52、520:内壁部
53:顶面侧连结部
54:底面侧连结部
55:空隙
61:保持架主体
62:上游端口部
63:下游端口部
64:液体流路
65:定位部
70:中空部
71:保持架的中空部
80:输液组件
81:插瓶针
82:第1管
83:点滴筒
84:第2管
85:滴注夹
86:第3管
87:锁定连接器
100:凸连接器
101:前端部
200:连接器
202:壳体
203:弹性阀体
204:插入口
207:顶面帽盖
208:底面帽盖
211:底面
212:中间变细部
213:中央部
214:周缘部
245:底面帽盖的卡定突起
248:夹持部
251:收纳空间
601:活栓
602:保持架主体
603:上游端口部
604:下游端口部
605:分支端口部
606:液体流路
A:弹性阀体的径向
B:弹性阀体的厚度方向
C:凸连接器插入方向
D:凸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
E:弹性阀体的周向
L:椭圆形的顶面平面部的长轴方向上的曲面部的长度
P:顶面侧夹持部中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点
Q:底面侧夹持部中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点
T1:弹性阀体没有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T2: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T3: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V1: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的体积
V2:弹性阀体没有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周缘部的体积
V3: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的体积
X1:弹性阀体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
X2:弹性阀体没有被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
X3:内壁部的最大内径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弹性阀体,其具有形成有狭缝的顶面及该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和
夹持部,其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接触而夹持所述弹性阀体;
在从所述顶面侧观察所述弹性阀体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以包围所述狭缝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弹性阀体具有与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中间变细部相比位于外侧的周缘部,
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所述周缘部的体积大于所述弹性阀体没有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所述周缘部的体积,
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所述中间变细部在内的与弹性阀体的径向平行的截面中的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径大于没有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所述中间变细部在内的与弹性阀体的径向平行的截面中的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径,
所述连接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在该弹性阀体的径向上比所述周缘部靠外侧的位置包围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上的周围的内壁部,
在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内壁部之间设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阀体在从所述顶面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正交且与所述弹性阀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截面中,所述内壁部的内径相对于所述中间变细部在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上成为最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厚度方向平行的所述截面中,所述内壁部具有以相对于所述中间变细部在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上内径成为最大的方式向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曲线形状。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设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夹持部具有: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顶面接触的环状的顶面侧夹持部、和与所述底面接触且与所述顶面侧夹持部一起夹持所述弹性阀体的环状的底面侧夹持部,
所述周缘部被收纳在如下收纳空间中,该收纳空间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由所述内壁部、所述顶面侧夹持部、所述底面侧夹持部、将所述内壁部的一端及所述顶面侧夹持部相连的顶面侧连结部、和将所述内壁部的另一端及所述底面侧夹持部相连的底面侧连结部划分出,
在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顶面侧连结部及/或底面侧连结部之间设有空隙。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设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夹持部具有: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顶面接触的环状的顶面侧夹持部、和与所述底面接触且与所述顶面侧夹持部一起夹持所述弹性阀体的环状的底面侧夹持部,
所述周缘部被收纳在如下收纳空间中,该收纳空间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由所述内壁部、所述顶面侧夹持部、所述底面侧夹持部、将所述内壁部的一端及所述顶面侧夹持部相连的顶面侧连结部、和将所述内壁部的另一端及所述底面侧夹持部相连的底面侧连结部划分出,
在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所述周缘部与所述顶面侧连结部的整个区域及/或底面侧连结部的整个区域接触。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弹性阀体,其具有形成有狭缝的顶面及该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且在从所述顶面侧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和
壳体,其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在从所述顶面侧观察所述弹性阀体的情况下包围所述狭缝的方式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接触来夹持所述弹性阀体,
所述弹性阀体具有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中间变细部,
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所述中间变细部在内的与弹性阀体的径向平行的截面中的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径大于没有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包含所述中间变细部在内的与弹性阀体的径向平行的截面中的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径,
该壳体具有在该弹性阀体的径向上比所述夹持部靠外侧的位置包围所述弹性阀体的径向上的周围的内壁部,
所述内壁部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弹性阀体没有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
所述弹性阀体具有与所述中间变细部相比在弹性阀体的径向上位于外侧的周缘部,
在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内壁部之间设有空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部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阀体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所述内壁部与所述弹性阀体的外壁接触,由此所述内壁部的最大内径与所述弹性阀体的最大外径变为相等。
10.一种输液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1580016646.1A 2014-03-28 2015-02-03 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Active CN106132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7721 2014-03-28
JP2014-067721 2014-03-28
PCT/JP2015/000476 WO2015145936A1 (ja) 2014-03-28 2015-02-03 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471A CN106132471A (zh) 2016-11-16
CN106132471B true CN106132471B (zh) 2019-12-10

Family

ID=5419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646.1A Active CN106132471B (zh) 2014-03-28 2015-02-03 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61069B2 (zh)
EP (1) EP3124072B1 (zh)
JP (2) JP6437528B2 (zh)
CN (1) CN106132471B (zh)
WO (1) WO20151459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7275B2 (ja) * 2017-02-17 2020-09-16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WO2023127935A1 (ja) * 2021-12-28 2023-07-06 日機装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ート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127936A1 (ja) * 2021-12-28 2023-07-06 日機装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ート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0413A (en) * 1991-12-06 1994-11-01 Filtertek, Inc. Needleless access device
EP1093828A2 (en) * 1999-10-20 2001-04-25 Industrie Borla SpA Anti-siphon valve for medical infusion lines and the like
JP2002035140A (ja) * 2000-07-21 2002-02-05 Terumo Corp コネクタ
CN103052423A (zh) * 2010-09-28 2013-04-17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3763665U (zh) * 2011-03-25 2014-08-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023786A (zh) * 2011-12-27 2014-09-03 尼普洛株式会社 无针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9948A (en) * 1991-05-02 1993-04-06 Mcgaw, Inc. Needleless valve
US6908459B2 (en) * 2001-12-07 2005-06-2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Needleless luer access connector
US7306579B2 (en) * 2002-08-12 2007-12-11 Jms Co., Ltd. Needleless port
JP2005013659A (ja) * 2003-06-30 2005-01-20 Jms Co Ltd 混注ポート
US8585661B2 (en) * 2003-07-09 2013-11-19 Jmc Co., Ltd. Mixture injection port
US8074338B2 (en) * 2006-11-06 2011-12-1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Vascular access devices including a tear-resistant septum
FR2910817B1 (fr) 2007-01-03 2009-02-13 Vygon Sa Connecteur pour etablir une communication de fluide sous le controle d'une valve, notamment a usage dans le domaine medical
JP5493595B2 (ja) * 2008-09-01 2014-05-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医療用ポート
JP5372490B2 (ja) * 2008-12-26 2013-12-18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弁
IT1396791B1 (it) * 2009-11-26 2012-12-14 Borla Ind Connettore luer maschio valvolare
WO2014162348A1 (ja) * 2013-04-01 2014-10-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接続体及びオスコネクタの取り付け方法
JP5661885B2 (ja) * 2013-09-18 2015-01-28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弁
JP5660347B2 (ja) * 2013-09-18 2015-01-28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0413A (en) * 1991-12-06 1994-11-01 Filtertek, Inc. Needleless access device
EP1093828A2 (en) * 1999-10-20 2001-04-25 Industrie Borla SpA Anti-siphon valve for medical infusion lines and the like
JP2002035140A (ja) * 2000-07-21 2002-02-05 Terumo Corp コネクタ
CN103052423A (zh) * 2010-09-28 2013-04-17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3763665U (zh) * 2011-03-25 2014-08-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023786A (zh) * 2011-12-27 2014-09-03 尼普洛株式会社 无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7528B2 (ja) 2018-12-12
JPWO2015145936A1 (ja) 2017-04-13
US20170014614A1 (en) 2017-01-19
WO2015145936A1 (ja) 2015-10-01
JP6691953B2 (ja) 2020-05-13
EP3124072B1 (en) 2019-01-02
EP3124072A1 (en) 2017-02-01
US20200238069A1 (en) 2020-07-30
US11458291B2 (en) 2022-10-04
EP3124072A4 (en) 2017-09-27
US10661069B2 (en) 2020-05-26
CN106132471A (zh) 2016-11-16
JP2019051348A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303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US11065383B2 (en) Connector and transfusion set
EP3124071B1 (en) Connector and infusion set
KR100915749B1 (ko) 연결기
EP2394691A1 (en) Medical connector
CN104080507B (zh) 连接器
US11458291B2 (en) Connector and infusion set
JPWO2014162339A1 (ja) コネクタ
JP6315927B2 (ja) 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KR200473750Y1 (ko) 니들 프리 타입의 의료용 인젝션 커넥터
JP6757275B2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JP6826458B2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JP6455213B2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EP4249037A1 (en) Medical connector
WO2014162348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接続体及びオスコネクタの取り付け方法
JP2018149073A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及び医療用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