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2251A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2251A
CN106132251A CN201580015770.6A CN201580015770A CN106132251A CN 106132251 A CN106132251 A CN 106132251A CN 201580015770 A CN201580015770 A CN 201580015770A CN 106132251 A CN106132251 A CN 106132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line
heating function
electric cooker
generating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5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2251B (zh
Inventor
小暮荣治
齐藤毅
斋藤利弘
藤田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2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2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2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具备:内锅(3),上面开口;主体(1),具有收纳内锅(3)的内锅收纳部(1a);以及发热线(11a),设置于内锅收纳部(1a),对内锅(3)的侧面进行加热,发热线(11a)具有折回部(11A4、11A5),该折回部(11A4、11A5)以在内锅(3)的上下方向设置多级的方式折回,发热线(11a)的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与发热线(11a)的另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为相反方向。

Description

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电饭煲,该电饭煲例如具备:容器,放入米和水;保护框,支承该容器;从侧面(横向)观察时为M字状的主体加热体,设置于该保护框的上部,对该容器的侧面部分进行加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0840号公报([0014]、图2)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饭煲的主体加热体的引出部附近的温度比主体加热体的引出部附近以外的部位的温度低,在内锅中产生温度不均。因此,存在在与主体加热体的引出部附近对应的内锅内表面附着露水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如上所述的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与以往相比抑制内锅的温度不均的电饭煲。
本发明的电饭煲具备:内锅,上面开口;主体,具有收纳所述内锅的内锅收纳部;以及发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内锅收纳部,对所述内锅的侧面进行加热,所述发热单元具有折回部,该折回部以在所述内锅的上下方向设置多级的方式折回,所述发热单元的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另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为相反方向。
根据本发明,发热单元的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与发热单元的另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的温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盖体10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电饭煲100的X-X剖面图。
图4是图1的电饭煲100的Y-Y剖面图。
图5是图1的电饭煲100的Z-Z剖面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加热线11A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设置于侧面散热板2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饭煲100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主体;1a:内锅收纳部;2:侧面散热板;3:内锅;10:盖体;11:面状发热体;11A:加热线;11A1、11A2、11A3:延伸部;11A4、11A5:折回部;11B:铝箔;11C:粘接单元;11a:发热线(发热单元);11b:玻璃芯;11c:绝缘体;11e1、11e2:端部;11g1、11g2:引出部;20:电源基板;20a:连接器;20b:引线;30:连接部件;100:电饭煲;d1、d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电饭煲100。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盖体10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饭煲100的X-X剖面图(X-X剖面的位置是盖体10与主体1相合的位置,图3是在将盖体10取下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主体1的图)。图4是图1的电饭煲100的Y-Y剖面图。图5是图1的电饭煲100的Z-Z剖面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加热线11A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电饭煲100具备主体1以及开闭自如地安装于主体1的上部的盖体10。如图2、图3所示,内锅收纳部1a设置于主体1。内锅3收纳于内锅收纳部1a。
如图4所示,内锅3是上面开口的部件,在内锅3中,收纳米、水等。内锅3的内侧由例如铝构成,内锅3的外侧由例如不锈钢材料构成。对内锅3的内表面施加氟涂覆加工。如图5所示,在与内锅3的外侧对置的内锅收纳部1a的内壁设置有侧面散热板2。侧面散热板2以包围内锅3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在侧面散热板2的外侧设置面状发热体11(主体加热体)。如图6所示,面状发热体11具备加热线11A、铝箔11B以及粘接单元11C。
如图7所示,加热线11A是具备发热线11a、玻璃芯11b以及绝缘体11c的发热单元。加热线11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发热单元。发热线11a由例如镍铬线、铜镍线等构成。发热线11a例如以螺旋状卷绕于玻璃芯11b的外表面。绝缘体11c是覆盖发热线11a的部件,由例如硅橡胶等构成。使用后述图8、图9说明加热线11A的详细内容。
铝箔11B是覆盖发热线11a的部件,用于将从发热线11a发出的热传递到侧面散热板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将从发热线11a发出的热传递到侧面散热板2的部件,以铝箔11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采用导热性良好的各种部件。
粘接单元11C是用于将加热线11A以及铝箔11B安装于侧面散热板2的部件,包括例如两面胶带。在粘接单元11C的一个面,设置加热线11A以及铝箔11B。在粘接单元11C的另一个面,设置侧面散热板2。在加热线11A以及铝箔11B设置于粘接单元11C的一个面的状态下,加热线11A位于铝箔11B与粘接单元11C之间,加热线11A通过铝箔11B和粘接单元11C被夹入。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图9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设置于侧面散热板2的状态的概略图。另外,将图9的纸面上下方向设为侧面散热板2以及面状发热体11的上下方向,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8所示,面状发热体11是例如形成为剖面矩形形状的加热单元,在煮饭时、保温时进行通电发热。加热线11A沿着面状发热体11(铝箔11B)的长边方向延伸,以在内锅3的上下方向设置多级的方式折回而形成。
具体而言,例如,加热线11A具备延伸部11A1、11A2、11A3以及折回部11A4、11A5。延伸部11A1、11A2、11A3是加热线11A中的、沿面状发热体11(铝箔11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线的部位。延伸部11A1、11A2、11A3的延伸方向为相互平行。折回部11A4、11A5是加热线11A中的、弯折为例如U字状的部位。在以后的说明中,将面状发热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称为端部11e1,将面状发热体1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称为端部11e2。
在端部11e1,设置有使加热线11A通过的引出部11g1。在端部11e2,设置有使加热线11A通过的引出部11g2。加热线11A在引出部11g1、11g2处与连接部件30连接。连接部件30是覆盖加热线11A的一部分的部件,至少设置于面状发热体11的引出部11g1、11g2。连接部件30由例如中空的圆筒状的部件构成,具有比例如加热线11A的外径大的外径。此处,加热线11A的被连接部件30覆盖的部分处的发热量比加热线11A的未被连接部件30覆盖的部分处的发热量小。因此,在加热线11A发热时,连接部件30附近处的发热量比其它部位小。
接下来,说明形成图8的加热线11A的次序的一个例子。例如,以从端部11e1侧朝向端部11e2侧形成延伸部11A1的方式使加热线11A延伸。接下来,以在端部11e2附近形成折回部11A4的方式使加热线11A折回。接下来,以从端部11e2侧朝向端部11e1侧形成延伸部11A2的方式使加热线11A延伸。接下来,以在端部11e1附近形成折回部11A5的方式使加热线11A折回。然后,以从端部11e1侧朝向端部11e2侧形成延伸部11A3的方式使加热线11A延伸。这样,加热线11A为Z字状。此时,加热线11A的一端位于端部11e1侧,加热线11A的另一端位于端部11e2侧。即,发热线11a从面状发热体11的两端被引出。
在加热线11A的两端侧设置有连接器20a以及引线20b。连接器20a连接于电源基板(省略图示)以及引线20b。引线20b连接于连接器20a以及连接部件30。电源基板设置于例如主体1的背面侧。另外,例如控制单元(省略图示)控制加热线11A的发热量。由此,从加热线11A发出的热经由侧面散热板2传递到内锅3,内锅3的内部的被加热物被加热。
如图9所示,在将面状发热体11设置于侧面散热板2的外侧的状态下,端部11e1与端部11e2处于不重叠而接近的状态,加热线11A的两端连接于电源基板。这样形成的面状发热体11通过将加热线11A设于外侧并以两端部对置的方式做成环状而形成。
此处,在如以往那样仅从面状发热体11的一端(例如端部11e1)引出加热线11A的两端的情况下,连接部件30位于端部11e1附近,所以端部11e1附近处的发热量比端部11e2附近处的发热量小。因此,在内锅3中产生温度不均。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1的电饭煲100具备:内锅3,上面开口;主体1,具有收纳内锅3的内锅收纳部1a;以及发热线11a,设置于内锅收纳部1a,对内锅3的侧面进行加热,发热线11a具有以在沿内锅3的上下方向设置多级的方式折回的折回部11A4、11A5,发热线11a的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与发热线11a的另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为相反方向。另外,将面状发热体11设为环状,从而端部11e1、11e2相向,并且折回部11A4、11A5也相向,所以发热线11a变密,该位置处的发热量变大。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另外,使加热线11A弯曲的次数如图示那样不限定于2次。例如,内锅3越深,则越加长加热线11A,越增加折回次数,从而能够进一步均匀地对内锅3进行加热。
另外,说明了从加热线11A发出的热经由侧面散热板2、铝箔11B以及粘接单元11C传递到内锅3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侧面散热板2、铝箔11B以及粘接单元11C,从加热线11A发出的热直接传递到内锅3。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设置成使发热线11a的匝数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关于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叙述。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如图10所示,将发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5以比其它部分密的方式卷绕。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将加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4以比其它部分密的方式卷绕。即,以使加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4、11A5处的发热量比加热线11A中的延伸部11A1、11A2、11A3处的发热量大的方式构成发热线11a。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2的电饭煲100中,加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4、11A5以比其它部分密的方式卷绕。因此,能够在侧面散热板2中的发热量低的引出部11g1、11g2附近确保发热量。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另外,说明了仅将加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4、11A5以比其它部分密的方式卷绕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将加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4、11A5中的任意的折回部以比其它部分密的方式卷绕。
另外,不限定于仅将加热线11A中的折回部11A4、11A5以比其它部分密的方式卷绕的例子,除了将折回部11A4处的发热线11a以密的方式卷绕之外,还可以将位于折回部11A4的附近的延伸部11A1、11A2、11A3处的发热线11a以密的方式卷绕。
另外,在加热线11A被折回得更多的情况下,将全部折回部中的至少1个折回部以密的方式卷绕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2不仅能够应用于Z字状的发热线11a,还能够应用于M字状的发热线11a。在该情况下,发热线11a中的引出部附近处的发热量也变得特别小,所以将位于引出部11g1、11g2附近的折回部处的发热线11a以密的方式卷绕即可。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使发热线11a的匝数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关于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叙述。
如图11所示,延伸部11A1处的发热线11a以比延伸部11A2、11A3处的发热线11a密的方式卷绕。延伸部11A2处的发热线11a的匝数与延伸部11A3处的发热线11a的匝数既可以为相同的匝数,也可以为不同的匝数。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饭煲100中,延伸部11A1处的发热线11a以比延伸部11A2、11A3处的发热线11a密的方式卷绕。因此,能够更强地对内锅3中的温度相对容易变低的开口(上方)侧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容易变低的内锅3的上部处的温度下降,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另外,在加热线11A被折回得更多的情况下,例如,位于最上级的发热线11a以比其它部分的发热线11a密的方式卷绕即可。这样也能够与以往相比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另外,本实施方式3还能够应用于M字状的发热线11a。在该情况下也是位于最上级的发热线11a以比其它部分的发热线11a密的方式卷绕即可。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使延伸部11A1与延伸部11A2的距离小于延伸部11A2与延伸部11A3的距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关于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叙述。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饭煲100的面状发热体11的概略图。如图12所示,延伸部11A1与延伸部11A2的距离d1比延伸部11A2与延伸部11A3的距离d2短。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4的电饭煲100中,延伸部11A1与延伸部11A2的距离d1比延伸部11A2与延伸部11A3的距离d2小。因此,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容易变低的内锅3的上部处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实现温度均匀化,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另外,在加热线11A被折回得更多的情况下,例如,位于最上级的发热线11a至相邻的下级的发热线11a的距离小于相邻的其它发热线11a之间的距离即可。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另外,本实施方式4还能够应用于M字状的发热线11a。在该情况下,位于最上级的发热线11a至相邻的下级的发热线11a的距离小于相邻的其它发热线11a之间的距离即可。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内锅3的温度不均。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按照与电源基板20的关系决定发热线11a的端部11e1、11e2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关于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叙述。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饭煲100的剖面图(剖面位置是主体1的内部的侧面散热板2的位置,是相对接地面平行地剖切该位置的图)。
如图13所示,在主体1的内部的与内锅3相比靠背面的侧设置电源基板20。在沿内锅3的周向设置面状发热体11时,端部11e1、11e2位于电源基板20的附近。即,在沿内锅3的周向设置面状发热体11时,电源基板20位于面状发热体11的贴合部的附近。此处,端部11e1、11e2(贴合部)设置于例如内锅3的外侧中的离电源基板20最近的内锅3的外侧。即,沿内锅3的周向设置的加热线11A中的位于最一端侧以及最另一端侧的加热线11A设置于内锅3的外侧中的离电源基板20最近的内锅3的外侧。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5的电饭煲100中,沿内锅3的周向设置的面状发热体11的两端设置于内锅3的外侧中的离电源基板20最近的内锅3的外侧。因此,直至接线的距离变短,能够抑制加热线11A的长度,且电饭煲100的操作性变高,能够降低加热线11A的成本。
另外,说明了端部11e1、11e2(贴合部)设置于内锅3的外侧中的离电源基板20最近的内锅3的外侧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根据设置于主体1的内部的各种布线的情况,在无法将端部11e1、11e2(贴合部)设置于内锅3的外侧中的离电源基板20最近的内锅3的外侧的情况下,将端部11e1、11e2(贴合部)设置于内锅3的外侧中的尽量靠近电源基板20的内锅3的外表面即可。

Claims (7)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面开口的内锅;
主体,具有收纳所述内锅的内锅收纳部;以及
发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内锅收纳部,对所述内锅的侧面进行加热,
所述发热单元具有折回部,该折回部以在所述内锅的上下方向设置多级的方式折回,
所述发热单元的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另一端侧的引出方向为相反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在从侧面观察所述内锅的状态下,所述发热单元为Z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回部处的所述发热线以比其它部分的所述发热线密的方式卷绕。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上级的所述发热线以比其它部分的所述发热线密的方式卷绕。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上级的所述发热线至相邻的下级的所述发热线的距离小于相邻的其它所述发热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源基板,该电源基板与所述发热单元电连接,
在所述内锅的外侧中的离所述电源基板最近的所述内锅的外侧,设置有沿所述内锅的周向设置的发热单元中的位于最一端侧以及最另一端侧的发热单元。
CN201580015770.6A 2014-03-25 2015-02-20 电饭煲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32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2254 2014-03-25
JP2014-062254 2014-03-25
PCT/JP2015/054885 WO2015146402A1 (ja) 2014-03-25 2015-02-20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251A true CN106132251A (zh) 2016-11-16
CN106132251B CN106132251B (zh) 2018-05-25

Family

ID=5419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7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32251B (zh) 2014-03-25 2015-02-20 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38345B2 (zh)
CN (1) CN106132251B (zh)
TW (1) TWI556778B (zh)
WO (1) WO20151464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7828B1 (ko) * 2015-12-02 2022-03-24 주식회사 위니아딤채 전기밥솥용 면상발열체의 고정구조
KR102377829B1 (ko) * 2015-12-09 2022-03-24 주식회사 위니아딤채 전기밥솥
KR102234898B1 (ko) * 2015-12-16 2021-04-01 주식회사 위니아딤채 전기밥솥
KR102231034B1 (ko) * 2015-12-17 2021-03-23 주식회사 위니아딤채 전기밥솥
KR102421922B1 (ko) * 2016-01-05 2022-07-19 주식회사 위니아 전기밥솥
KR102454018B1 (ko) * 2016-06-27 2022-10-14 주식회사 위니아 전기 밥솥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6410A (ja) * 1995-03-30 1996-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CN1160526A (zh) * 1996-03-25 1997-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饭煲
JPH10201616A (ja) * 1997-01-24 1998-08-04 Zojirushi Corp 炊飯ジャー
CN201141687Y (zh) * 2007-09-04 2008-10-29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
CN101849765A (zh) * 2006-03-30 2010-10-06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煲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9110A (ja) * 1989-04-05 1991-03-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発熱性電線
JPH02146527U (zh) * 1989-05-15 1990-12-12
JP3424380B2 (ja) * 1995-03-31 2003-07-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炊飯器
JP3573728B2 (ja) * 2001-10-12 2004-10-06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電気炊飯器における胴ヒータ構造
JP4085968B2 (ja) * 2003-11-26 2008-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01731891B (zh) * 2009-11-16 2011-11-23 宋金昌 无辐射、双螺旋超柔纤维电热线的安全电热毯
JP5788264B2 (ja) * 2011-08-10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6410A (ja) * 1995-03-30 1996-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CN1160526A (zh) * 1996-03-25 1997-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饭煲
JPH10201616A (ja) * 1997-01-24 1998-08-04 Zojirushi Corp 炊飯ジャー
CN101849765A (zh) * 2006-03-30 2010-10-06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煲
CN201141687Y (zh) * 2007-09-04 2008-10-29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760A (zh) 2016-02-01
CN106132251B (zh) 2018-05-25
WO2015146402A1 (ja) 2015-10-01
JPWO2015146402A1 (ja) 2017-04-13
TWI556778B (zh) 2016-11-11
JP6138345B2 (ja)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2251A (zh) 电饭煲
US6442341B1 (en) Simple-type fluid heating tube structural arrangement
CN101107935A (zh) 一种蒸气烤箱
CN207398123U (zh) 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布局结构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02820951U (zh) 一种新型咖啡壶电热管
AU2014202942A1 (en) Solar heat collector, solar heat collecting multilayer sheet, and solar heat heater
CN204520249U (zh) 电炒锅及发热管内胆
CN205593037U (zh) 多功能发热板
CN105444255B (zh) 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取暖装置
CN111023241A (zh) 一种电热油汀
CN207804047U (zh) 烹饪器具
CN207599973U (zh) 一种能够快速变换出水流量的电热水器
CN208485807U (zh) 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中空镀膜玻璃
CN203106779U (zh)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保温电热水壶
CN206923062U (zh) 一种加热盘
CN206884102U (zh) 一种热流道加热模组
US20130098897A1 (en) Multi-curved Continuous Type Metal PTC Rapid Electric Heater
CN208017388U (zh) 加热线圈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5648043U (zh) 一种电炊具透明电加热玻璃以及电炊具
CN204830484U (zh) 螺旋状加热水箱及电热水器
CN203708519U (zh) 管道加热器、电饭煲上盖和电饭煲
CN217464658U (zh) Ptc电加热的防水结构及柜式空调
CN211290266U (zh) 一种电热油汀
CN206274688U (zh) 电磁炉
CN207412071U (zh) 保温汤饭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