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5730A -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05730A CN106105730A CN201610579026.5A CN201610579026A CN106105730A CN 106105730 A CN106105730 A CN 106105730A CN 201610579026 A CN201610579026 A CN 201610579026A CN 106105730 A CN106105730 A CN 1061057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garcane
- cane
- seedling
- implantation methods
- bu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甘蔗品种与种苗,经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后种植;采收所种植的健康种苗的蔗茎,制作双芽段蔗种;把蔗种放进浸种液中浸种,捞起晾干;以等行距单行种植,行距为1.1‑1.3米,沟深35~45厘米,行宽25~30厘米,双芽段间距0.3~0.5米种植,等距离平行或垂直摆种;田间管理。本发明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在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新植蔗的用种量;并提高了萌芽率低和分蘖率,具有显著的防虫效果,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蔗栽培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也是制造蔗糖的原料。甘蔗属于无性繁殖,传统用种茎密植法繁殖,一般每亩用种量0.7—1.1吨,用种量大,费钱费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甘蔗种植面积超过2400万亩,每年有三分之一面积需重新种植,新植蔗面积达800万亩以上,若按每亩用种0.7吨算,全国总用种量超过560万吨,按原料蔗每吨450元计算,用种总成本达25.2亿元,成本较高。而且,目前的甘蔗种植方法,还存在萌芽率低、分蘖率低、易受病虫害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在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新植蔗的用种量;并提高了萌芽率低和分蘖率,具有显著的防虫效果。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择甘蔗品种与种苗,经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后种植;
步骤S2:采收所种植的健康种苗的蔗茎,制作双芽段蔗种;
步骤S3:浸种处理;把蔗种放进浸种液中浸种,捞起晾干;
步骤S4:下种种植;以等行距单行种植,行距为1.2米,沟深35~45厘米,行宽25~30厘米,双芽段间距0.3~0.5米种植,等距离平行垂直摆种;下种时,行沟保持湿润,并施基肥,盖土5~6厘米厚,喷芽前除草剂封闭后盖膜;盖膜后,喷甘蔗芽前除草剂封闭未盖膜部分;其中,所述行距包含畦沟后的距离;
步骤S5:田间管理;在蔗苗进入分蘖期即可揭膜,在70%的蔗苗长到6~7张真叶时施分蘖肥;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拨节前,蔗株高度小于70cm时进行大培土施肥,施缓释肥或甘蔗专用复混肥,以及杀虫剂,培土总厚度20—30厘米。
采用此技术方案,经2年来田间试验与示范的数据表明,甘蔗平均亩产量达6.5吨以上,比常规种植可提高甘蔗产量25%以上,提高蔗糖分含量0.5%(绝对值)以上,并节约用种量50%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浸种液采用甘蔗浸种剂加水配置而成,所述甘蔗浸种剂包括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50%苯菌灵粉剂15~25份、30%度锐悬浮剂5~6份、康朴恩根多多80~120份、渗透剂15~25份。其中的50%、30%均为有效物质的质量含量。
经对比试验,采用此浸种剂出苗率达95%以上,比用常规的浸种消毒剂的出芽率提高19%,分蘖率提高77%,且防虫效果显著,可有效防治危害甘蔗苗期的金龟子、螟虫、蓟马等害虫;苗期株高比用常规消毒处理平均高14.6厘米,产量增产14%,产糖量增产16%,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甘蔗浸种剂包括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50%苯菌灵粉剂15~25份、30%度锐悬浮剂5~6份、康朴恩根多多80~120份、渗透剂15~25份。其中的50%、30%均为有效物质的质量含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仲辛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甘蔗浸种剂加水配置成浸种液使用,所述水的用量为9500~11000份。优选的,所述水的用量为1000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把蔗种放进浸种液中浸种3分钟左右,捞起晾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甘蔗种茎处理步骤为:采收健康种苗的蔗茎,斩种时先将种茎上的叶鞘剥去,把种茎放在木垫上,将蔗芽摆向两侧,用经消毒处理的工具砍成双芽段,从甘蔗两节间的中部一刀砍断,砍成平口,砍成单芽或双芽一段的蔗茎段,得到双芽段蔗种装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芽段蔗种制作时,除掉虫芽或死芽,用编织网袋按每袋200个或300个芽将双芽段蔗种进行装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甘蔗品种包括ROC22、桂糖29号、桂糖31号、桂糖42号、桂糖45号或桂糖46号;所述甘蔗种苗经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下种时施基肥的用量为,每亩施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25~3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75千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所述芽前除草剂采用每亩用50%质量百分比的莠去津悬浮剂120~150g及50%质量百分比的乙草胺乳油40~50g,所述芽前除草剂兑水50kg~60kg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5中,所述施分蘖肥时,按每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锌硼氮肥10~12.5千克;所述大培土施肥时,亩施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50千克,以及3.6%杀虫单颗粒剂3千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能将甘蔗良种快速繁殖推广,用于工厂化生产提供脱毒健康种苗,服务甘蔗生产;其不仅节约用种成本,每亩可节约甘蔗用种量60%以上,且能省工省事,减少种植劳力、时间和农药使用等,甘蔗产量高品质好。本发明的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集成了成熟的脱毒组培快繁技术,采用独创高效的浸种配方,浸种时间短,操作简单,浸种后的甘蔗出苗快、发芽率、分蘖高,同时防病防虫效果好;采用现代稀植栽培方法,用种量少,产量高,糖分高,对甘蔗种植生产有重大意义,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若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现代稀植法,按行距1.2米、双芽段距0.3—0.5米、亩用种量0.15-0.25吨、全国目前新植蔗800万亩蔗田计算,每年可至少减少用种量360万吨,可增加入厂原料360万吨以上;蔗农每年增加甘蔗收入约16.2亿元(甘蔗价格按年均衡450元/吨计),企业增收约22.8亿元(白糖价格按年均衡5700元/吨计),财政增收4亿元以上。推广应用此技术将给蔗区蔗农和制糖企业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与种苗的选择:选用宿根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甘蔗良种,如ROC22、桂糖29号、桂糖31号、桂糖42号、桂糖45号、桂糖46号等,经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健康营养杯苗,一般选择在每年的6~7月份,每亩按1000~1100株种植。
(2)种茎处理:在冬春植蔗季节,采收所种植的健康种苗的蔗茎,斩种时先将种茎上的叶鞘剥去,把种茎放在木垫上,蔗芽摆向两侧,用经消毒处理的利刀等工具砍成双芽段,从节间中部一刀砍断,砍成平口而不是斜口,砍成2个芽一段的蔗茎段,少量单芽也可以,尽量减少切口破裂,把虫芽、死芽除掉;用编织网袋按每袋200个或300个芽装袋。
(3)浸种剂配制:用大塑料桶或水池按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50克、30%度锐锐悬浮剂50~60克、康朴恩根多多800~1200克、渗透剂JFC150~250克用量配制浸种液。经对比试验,采用此浸种剂出苗率达95%以上,比用常规的浸种消毒剂的出芽率提高19%,分蘖率提高77%,且防虫效果显著,可有效防治危害甘蔗苗期的金龟子、螟虫、蓟马等害虫;苗期株高比用常规消毒处理平均高14.6厘米,产量增产14%,产糖量增产16%,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4)浸种处理:把袋装的蔗种放进浸种液中浸种3分钟左右,捞起晾干。
(5)下种种植:精细整地,要求细、碎、深、松、平,起畦主要以等行距单行种植为主,行距1.2米(含畦沟),沟深35~45厘米,宽25-30厘米,双芽段距0.3—0.5米种植,等距离平行垂直摆种,亩下种量3000个芽左右,中小茎品种下种量可减少到2400芽。下种时行沟要求湿润,亩下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25~30%质量百分比含量甘蔗专用复混肥75千克做基肥,盖土5—6厘米厚,喷芽前除草剂封闭后盖膜或用除草膜盖膜,所述芽前除草剂每亩用5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莠去津悬浮剂120—150g及50%质量百分比含量乙草胺乳油40~50g,兑水50kg~60kg;或使用4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乙·阿合剂(由乙草胺与莠去津混合而成,又称乙莠水悬浮乳剂),用量为200-250ml/亩,兑水50kg~60kg使用。盖膜后,喷甘蔗芽前除草剂封闭未盖膜部分。
(6)田间管理: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0℃时,蔗苗进入分蘖期即可揭膜;70%蔗长到6~7张真叶时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锌硼氮肥10~12.5千克。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拨节前,蔗株高度小于70cm时(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大培土施肥,亩施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的缓释肥25千克或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50千克和3.6%杀虫单颗粒剂3千克,培土总厚度20—30厘米。其他按甘蔗常规栽培管理。
经2年来田间试验与示范的数据表明,采用该种植技术,甘蔗平均亩产量达6.5吨以上,比常规种植可提高甘蔗产量25%以上,提高蔗糖分含量0.5%(绝对值)以上,并节约用种量50%以上。
实施例2
浸种剂对比试验。
1、试验设计:
处理A:浸种剂的配置为: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30%的度锐悬浮剂50克、康朴恩根多多1000克、渗透剂JFC200克等用量配制浸种液。
处理B: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25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渗透剂JFC200克等用量配制浸种液。
处理C:为常规消毒浸种,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用量配制浸种液;
处理D:不浸种消毒。
处理E:浸种剂的配置为: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30%的度锐悬浮剂50克、康朴恩根多多800克、渗透剂JFC150克等用量配制浸种液。
处理F:浸种剂的配置为: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克、30%的度锐悬浮剂60克、康朴恩根多多1200克、渗透剂JFC250克等用量配制浸种液。
2、试验方法:
于2014年1月25日、2015年2月22日,分别在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和大新县雷平镇二个点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个小区5行,行长7米,每行18个双芽段;共同采用新台糖22号脱毒健康种苗第二代种茎,砍成双芽短做种苗,用小网袋装300芽/袋,各放进上述处理A、B、C、D、E、F各浸种3分钟。亩用种量3000芽,种植行距1.2米,株距0.4米。
下种时行沟要求湿润,亩下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25~3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75千克做基肥,盖土5—6厘米厚,喷芽前除草剂封闭后盖膜或用除草膜盖膜,所述除草剂为每亩用50%的莠去津悬浮剂150g及50%乙草胺乳油50g,兑水50kg~60kg;或者,使用4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乙·阿合剂(由乙草胺与莠去津混合而成,又称乙莠水悬浮乳剂),用量为200-250ml/亩,兑水50kg~60kg使用。盖膜后,喷甘蔗芽前除草剂封闭未盖膜部分。
田间管理: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0℃时,蔗苗进入分蘖期即可揭膜;70%蔗长到6-7张真叶时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锌硼氮肥10~12.5千克。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拨节前,蔗株高度小于70cm时,本例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大培土施肥,亩施40—45%的缓释肥25千克或40—45%甘蔗专用复混肥50千克,和3.6%杀虫单颗粒剂3千克,培土总厚度20—30厘米。其他按甘蔗常规栽培管理。
3、调查项目:
包括萌芽率、分蘖率、分蘖后期株高、螟害率、田间锤度、糖分及实收产量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调查。
4、试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浸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分蘖后期株高、螟害率的影响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年的平均数据显示,由于共同采用的是脱毒组培二代种苗,萌芽率和分蘖率都很高,萌芽率从大到小依次为A>F>E>C>B>D,在95.5%~68.3%之间变化。A分别比B、C、D高8.7%、17.1%和25.2%,F分别比B、C、D高8.5%、16.9%和25.0%,E分别比B、C、D高7.4%、15.8%和23.9%,A、F、E和B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A、F、E和C、D差异达到20%以上极显著水平,B分别比C和D高10.4%和18.5%,差异也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A、F、E之间差异不显著。
分蘖率为:A>F>E>C>B>D,在371.9%~275.4%之间变化,A分别比B、C、D高19.4%、77.5%和96.5%,F分别比B、C、D高17.3%、75.4%和94.4%,E分别比B、C、D高17.1%、75.2%和94.2%,A、F、E比B有一定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A、F、E比C、D差异显著,达到20%以上极显著水平,A、F、E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1不同浸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等的影响
株高从大到小依次为F>A>E>C>B>D,在57.7~83.6cm之间变化,F分别比B、C、D高11.5cm、16.8cm和25.9cm,A分别比B、C、D高10.4cm、15.7cm和24.8cm,E分别比B、C、D高9.6cm、14.9cm和24.0cm,F、A、F和B、C、D差异很大,都达到10%以上极显著水平,A、F、E之间差异不显著。
螟害率为:从高到低为D>C>B>A>E>F,在2.9%~18.4%之间变化,F分别比B、C、D低2.3%、14.6%和15.5%,E分别比B、C、D低2.0%、14.3%和15.2%,A分别比B、C、D低1.8%、14.1%和15%,F、E、A与B比差异不大,F、E、A与C、D比差异显著,都达到20%以上极显著水平,A、F、E之间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浸种配方处理A、E、F对甘蔗的发芽率、分蘖率、株高、螟害率效果最好,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是处理B,二者比常规浸种消毒好。
(2)不同浸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的影响分析。
实产验收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新植蔗处理A公顷产蔗量为112857公斤,分别比处理B、C、D增产13.8%、17.4%、43.1%,处理F公顷产蔗量为112286公斤,分别比处理B、C、D增产13.1%、16.7%、42.4%,处理E公顷产蔗量为112857公斤,分别比处理B、C、D增产10.2%、13.8%、39.5%,A、F、E与B、C、D之间差异很大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A、F、E与B、C、D之间的产量差异均到显著水平,A、F、E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故有理由认为:不浸种处理对新台糖22号的产量构成可能会有不利影响。
表2不同浸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的影响结果
从田间锤度来看,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各处理的锤度在20.47~21.02Bx之间变化。收获期各处理蔗糖分含量虽均在15.22%~15.83%之间,但是折公倾含糖量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A>F>E>B>C>D,新植蔗处理A分别比B、C、D增产1984公斤、2547公斤和5863公斤,处理F分别比B、C、D增产1714公斤、2277公斤和5593公斤,处理E分别比B、C、D增产1444公斤、2007公斤和5323公斤。可见,本发明的浸种剂配方对甘蔗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实施例2
甘蔗健康种苗现代稀植法的对比试验:
1、试验设计:
处理A:实施例1的甘蔗种植稀植种植方法;
处理B:稀植法,采用改进型浸种配方;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25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渗透剂JFC200克等用量配制浸种液。
处理C:稀植法,常规消毒浸种;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用量配制浸种液;
处理D:稀植法,不浸种消毒;
对照例CK:传统种植法,不经消毒浸种处理,亩下种量7000芽。
2、试验方法:
(1)重复对比试验:
于2014年1月25~30日、2015年2月22~27日,分别在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岜萌屯、湘桂糖厂试验基地、海棠糖厂良种试验基地、大新县雷平镇左安村、龙州县逐卜乡板要屯5个点种植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个小区5行,行长7米,行距1.2米。
稀植法采用新台糖22号脱毒健康种苗第二代种茎,砍成双芽短做种苗,用小网袋装300芽/袋,各放进上述处理浸种配方液浸种3分钟,亩用种量1500双芽段,每行18个双芽段,CK下种量3500个双芽段种茎,每行42个双芽段。下种时行沟要求湿润,亩下40~4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缓释肥25千克或25~3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甘蔗专用复混肥75千克做基肥,盖土3厘米厚,喷芽前除草剂封闭后盖膜或用除草膜盖膜,每亩用50%的莠去津悬浮剂150g及50%乙草胺乳油50g,兑水50kg~60kg;或者,使用4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乙·阿合剂(由乙草胺与莠去津混合而成,又称乙莠水悬浮乳剂),用量为200-250ml/亩,兑水50kg~60kg使用。盖膜后,喷甘蔗芽前除草剂封闭未盖膜部分。
田间管理: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0℃时,蔗苗进入分蘖期即可揭膜;70%蔗长到6~7张真叶时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锌硼氮肥10~12.5千克。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拨节前,蔗株高度小于70cm时进行大培土施肥,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亩施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50千克和3.6%杀虫单颗粒剂3千克,培土总厚度20—30厘米。按甘蔗常规种方法管理。
田间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图即正式试验的排列图如表3所示。
表3
表3中,Ⅰ、Ⅱ、Ⅲ是指重复对比试验设计,本试验分三个重复对比。
(2)示范区:
在崇左市各糖厂蔗区安排30个示范点,每个蔗区可灵活安排,示范田0.6公顷以上且连片,无需重复及保护行。采用处理A的方法,不同甘蔗品种如桂糖29号、42号,新台糖22号等甘蔗品种,按照脱毒健康种苗3000芽/亩与传统种植法进行简单示范对比种植。其它的田间管理与常规方法一样。
3、调查项目:
包括萌芽率、分蘖率、螟害率、伸长期株高、月长速、有效茎数、收获期株高、茎径、田间锤度、蔗糖分及实收产量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调查。示范区主要观察甘蔗各生长期的长势、抗后期蔗糖分、测产等情况。
4、试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同稀植法处理对新台糖22号的出苗率、分蘖率、螟害率、月长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各试验点平均:各处理的萌芽率从高到低排列为A>B>C>D>CK,A比B、C、D及CK差异明显,A、B、C、D稀植法比对照差异明显。分蘖率为A>B>C>D>CK,A、B、C、D稀植法比对照差异极显著,A和B比常规消毒C差异显著。螟害率为:CK>D>C>B>A,A分别比B、C、D、CK低1.4%、12.9%、13.1%和18.1,A比B差异不大,A和B比C、D及CK差异显著,达到20%以上极显著水平。月平均长速为A>C>B>D>CK,A、B、C、D稀植法比对照差异明显,达到5%显著水平。株高为A>C>B>D>CK,A、B、C、D稀植法比对照差异明显,达到5%以上显著水平。茎径为CK>A>B>C>D,A、B、C、D稀植法比对照差异不大,原理上甘蔗组培苗的第二、三代都会比原种小点。单茎重各处理差异不大;公顷有效茎数为A>B>C>D>CK,A、B、C、D稀植法比对照差异极显著,A和B比常规消毒C差异显著。可见,本发明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法对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等提高显著,对伸长期月长速也有一定提高,但不是很大,有杀虫药浸种的比没有的防螟虫效果好。
表4不同种植方法处理对新台糖22号的萌芽率、分蘖率、月长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2)不同稀植法处理对新台糖22号的蔗糖分、田间锤度、蔗茎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分析。
如表5所示,各试验点平均结果表明:各处理蔗糖分从高到低排列为A>D>B>C>CK,差异不大,在14.52%~15.11%之间,A、B、C、D比CK高过0.5%。公顷蔗茎产量为A>B>C>D>CK,各处理A、B、C、D分别比对照CK增产25.3%、19.4%、11.8%、8.4%,差异明显,处理A、B比C和D差异显著。从田间锤度来看,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在20.09~20.72之间。折公倾含糖量为A>B>C>D>CK,各处理A、B、C、D分别比对照CK增产30.4%、24.1%、16.1%、12.7%,差异很显著,处理A和B分别比C和D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甘蔗种苗的稀植种植法对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有所提高,差异明显。
表5不同稀植法处理对新台糖22号的蔗糖分、田间锤度、蔗茎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
(3)崇左各糖厂蔗区示范试验情况。根据各糖厂蔗区示范区田间观测与测产记录结果表明,示范区采用现代稀植法的甘蔗普遍表现为萌芽率高、分蘖多,有效茎多,蔗茎较高,平均亩产达6.5吨以上,个别示范点最高亩产达9.6吨,增产显著,糖分提高,农户和糖厂都满意。
现代稀植法是在原有的利用甘蔗脱毒组培苗的基础上,采用浸种技术,该浸种剂具有促根、促芽、促分蘖、防病防虫等多种功能,可通过工厂化向种植户提供甘蔗健康种苗。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甘蔗种源纯度高,可达100%;二是脱毒甘蔗组培苗能有效预防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增加宿根年限,增产增糖效果好;三是组培健康种苗经特定浸种消毒,既防病又防虫,用种量更少,萌芽更快更高,分蘖更多,成茎率更高,甘蔗长得更快,产量和产糖量更高。通过2年来在不同糖厂蔗区的重复对比试验和示范的跟踪研究,初步认定本发明的稀植种植技术在甘蔗生产上具有增产增糖作用,都达到“吨糖田”指标,值得进一步生产推广应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择甘蔗品种与种苗,经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后种植;
步骤S2:采收所种植的健康种苗的蔗茎,制作双芽段蔗种;
步骤S3:浸种处理;把蔗种放进浸种液中浸种,捞起晾干;
步骤S4:下种种植;以等行距单行种植,行距为1.1-1.3米,沟深35~45厘米,行宽25~30厘米,双芽段间距0.3~0.5米种植,等距离平行或垂直摆种; 下种时,行沟保持湿润,并施基肥,盖土5~6厘米厚,喷芽前除草剂封闭后盖膜;盖膜后,喷甘蔗芽前除草剂封闭未盖膜部分;
步骤S5:田间管理;在蔗苗进入分蘖期即可揭膜,在70%的蔗苗长到6~7张真叶时施分蘖肥;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拨节前,蔗株高度小于70cm时进行大培土施肥,施缓释肥或甘蔗专用复混肥,以及杀虫剂,培土总厚度20~30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浸种液采用甘蔗浸种剂加水配置而成,所述甘蔗浸种剂包括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50%苯菌灵粉剂15~25份、30%度锐悬浮剂5~6份、康朴恩根多多80~120份、渗透剂15~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浸种剂包括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50%苯菌灵粉剂15~25份、30%度锐悬浮剂5~6份、康朴恩根多多80~120份、渗透剂15~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仲辛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甘蔗浸种剂加水配置成浸种液使用,所述水的用量为9500~110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甘蔗种茎处理步骤为:采收健康种苗的蔗茎,斩种时先将种茎上的叶鞘剥去,把种茎放在木垫上,将蔗芽摆向两侧,用经消毒处理的工具砍成双芽段,从甘蔗两节间的中部一刀砍断,砍成平口,砍成单芽或双芽一段的蔗茎段,得到双芽段蔗种装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芽段蔗种制作时,除掉虫芽或死芽,用编织网袋按每袋200个或300个芽将双芽段蔗种进行装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甘蔗品种包括ROC22、桂糖29号、桂糖31号、桂糖42号、桂糖45号或桂糖46号;所述甘蔗种苗经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下种时施基肥的用量为,每亩施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25~30%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75千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芽前除草剂采用每亩用50%质量百分比的莠去津悬浮剂120~150g及50%质量百分比的乙草胺乳油40~50g,所述芽前除草剂兑水50kg~60kg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施分蘖肥时,按每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锌硼氮肥10~12.5千克;所述大培土施肥时,亩施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缓释肥25千克或40~45%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甘蔗专用复混肥50千克,以及3.6%杀虫单颗粒剂3千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9026.5A CN106105730A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9026.5A CN106105730A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05730A true CN106105730A (zh) | 2016-11-16 |
Family
ID=5728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79026.5A Pending CN106105730A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05730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7727A (zh) * | 2016-11-25 | 2017-06-06 | 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甘蔗种苗处理防病虫害的方法 |
CN107371727A (zh) * | 2017-08-21 | 2017-11-24 | 合肥果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 |
CN107896900A (zh) * | 2017-11-27 | 2018-04-13 | 南宁市生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的高产种植方法 |
CN107996340A (zh) * | 2017-10-30 | 2018-05-08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长效型地下滴灌系统的糖料蔗高效栽培方法 |
CN109937830A (zh) * | 2019-04-24 | 2019-06-2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间作花生模式 |
CN114568240A (zh) * | 2022-03-02 | 2022-06-0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2036A (zh) * | 2011-07-05 | 2012-01-0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甘蔗的高效浸种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77784A (zh) * | 2011-12-13 | 2012-07-18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甘蔗单芽双芽横排稀植栽植方法 |
CN102924166A (zh) * | 2012-10-23 | 2013-02-1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 |
CN104886124A (zh) * | 2015-05-05 | 2015-09-09 | 李晓枫 | 一种甘蔗浸种剂 |
-
2016
- 2016-07-21 CN CN201610579026.5A patent/CN10610573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2036A (zh) * | 2011-07-05 | 2012-01-0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甘蔗的高效浸种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77784A (zh) * | 2011-12-13 | 2012-07-18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甘蔗单芽双芽横排稀植栽植方法 |
CN102924166A (zh) * | 2012-10-23 | 2013-02-1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 |
CN104886124A (zh) * | 2015-05-05 | 2015-09-09 | 李晓枫 | 一种甘蔗浸种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等: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下 第3版》", 30 April 2015,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佚名: "2015年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良种良法文件汇编",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1035846358.HTML》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7727A (zh) * | 2016-11-25 | 2017-06-06 | 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甘蔗种苗处理防病虫害的方法 |
CN107371727A (zh) * | 2017-08-21 | 2017-11-24 | 合肥果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 |
CN107996340A (zh) * | 2017-10-30 | 2018-05-08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长效型地下滴灌系统的糖料蔗高效栽培方法 |
CN107896900A (zh) * | 2017-11-27 | 2018-04-13 | 南宁市生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的高产种植方法 |
CN109937830A (zh) * | 2019-04-24 | 2019-06-2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间作花生模式 |
CN114568240A (zh) * | 2022-03-02 | 2022-06-0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96339B (zh) | 一种适用于西北内陆棉区宽早优的原棉生产方法 | |
CN105340514B (zh) |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6105730A (zh) |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 |
CN103004449B (zh) | 一种有机棉的栽培管理方法 | |
CN104272958B (zh) |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 |
CN102612937B (zh) | 一种利用万寿菊套作控制当归根结线虫病的方法 | |
CN104920049A (zh) | 一种油用凤丹育苗方法 | |
CN104429751A (zh) | 有机富硒稻的种植方法 | |
CN104221649A (zh) |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 | |
CN101779559A (zh) | 网棚蔬菜青刀豆-甜玉米-青花菜一年三种三收有机栽培技术 | |
Peng | The biology and control of weeds in sugarcane | |
CN102487686A (zh) | 一种用茳芒决明种子规模化育苗方法及其营养液 | |
CN102577784A (zh) | 一种甘蔗单芽双芽横排稀植栽植方法 | |
CN101878726A (zh) | 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新技术 | |
CN107135789A (zh) | 一种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 | |
CN103348891A (zh) | 一种利用声波处理的水稻增产栽培法 | |
CN105210746A (zh) | 一种混合型稻田养殖方法 | |
CN108575584A (zh) | 一种瓜蒌的种植方法 | |
CN110235731A (zh) | 一种利用红薯对田间喜旱莲子草进行替代控制的方法 | |
CN107182478A (zh) | 一种黄精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 |
CN106165697A (zh) | 一种甘蔗浸种剂 | |
CN103880563B (zh) | 一种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5284337A (zh) | 一种北方水稻的有机栽培方法 | |
CN104285652A (zh) | 一种贝母套种油葵的栽培方法 | |
Makarova et al. | Introduction of large-fruited strawberry varietie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Novosibirsk region in the conditions of Western Siberi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