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8240A -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8240A
CN114568240A CN202210199029.1A CN202210199029A CN114568240A CN 114568240 A CN114568240 A CN 114568240A CN 202210199029 A CN202210199029 A CN 202210199029A CN 114568240 A CN114568240 A CN 114568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garcane
planting
hilling
soil
d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9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本鹏
蔡文伟
杨学
魏国仙
彭李顺
曹峥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Jiuyang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Jiuyang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Jiuyang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Jiuyang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90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8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8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8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55Sugar c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包括深犁至50厘米整地;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双芽段做种茎,大小行种植,种植深度40厘米,种茎覆土5‑8厘米;甘蔗主茎生长开始拔节时进行中耕,培土高度20厘米;甘蔗收获后,叶梢粉碎还田、平茬,再进行松土、培土管理,培土高度为10厘米。本发明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的方法一次种植甘蔗,可以连续收获5年,有效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增加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无需补种,从深犁、深种、施肥(药)、覆土、盖膜、中耕培土、收获以至收获后叶梢粉碎、平茬、松土、施肥(药)、培土等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摆脱人工种植管理的限制,降低了劳动强度,破解了农业劳动力紧缺的局面。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蔗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多年生的禾本植物,留在地下蔗桩上的蔗芽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萌芽出苗,经过适宜水肥管理,长成新的一茬蔗株(有效茎)即为宿根甘蔗,俗称旧根蔗。栽培宿根甘蔗,不但具有省工省种成本低的优点,还具有早生快发、早分蘖、早拔节、生长期长、植株高大、有效茎多、高产稳产、早熟高糖、耐旱耐涝、增产潜力大的优势。宿根蔗一般占种蔗面积的70%左右,宿根蔗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次年甘蔗的总产量。我国甘蔗生产的宿根年限一般为2年,国外甘蔗生产较好的国家可以达到宿根4-6年。长期以来,人们通过选育宿根性强的甘蔗品种、增施水肥、严格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延长宿根年限。因此,种好管好宿根蔗,直接关系到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关系到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可以有效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增加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深犁整地:选择适宜甘蔗种植地进行深耕,深犁至48-52厘米,再耙平;
(2)深沟种植: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双芽段做种茎,亩用种量为2000-2250个双芽段;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1.6-2.0米,小行距为0.35-0.45米,种植深度为38-42厘米,种茎覆土5-8厘米;
(3)中耕高培土:在甘蔗主茎生长开始拔节时进行中耕,培土高度为18-22厘米;
(4)宿根甘蔗管理:甘蔗收获后,进行宿根甘蔗管理,采用机械进行叶梢粉碎还田、平茬,再进行松土、培土管理,培土高度为8-12厘米。
优选地,步骤(1)中深犁至50厘米,步骤(2)中种植大行距为1.8米,小行距为0.4米,种植深度为40厘米,步骤(3)中中耕培土高度为20厘米,步骤(4)中培土高度为10厘米。
优选地,甘蔗种植地宜选择坡地较小、土壤中等以上肥力、适宜机械耕作的平地或缓坡地。
优选地,种植前,前茬为树木的先清理地表树头杂草,再进行旋耙,然后进行深耕。
优选地,深沟种植时宜选择“一种甘蔗种茎种植装置及播种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1920137922.5)中的种茎播种机种植,可以实现开沟、下种、覆土、铺设滴灌带和盖膜一体化。
优选地,中耕时采用“一种抛土犁片及中耕抛土培土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2120684591.4)中的中耕抛土培土机进行操作,可以将种植时大行间留有的30-40厘米土壤抛向行沟两侧的甘蔗小行间,在适宜的作业转速下可以有效覆盖小行距。
优选地,宿根甘蔗管理时采用“一种抛土犁片及中耕抛土培土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2120684591.4)中的中耕抛土培土机。
优选地,对旱地甘蔗,在种植时,可通过所述的种茎播种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1920137922.5)进行下种、施肥、施药,中耕时可通过所述的中耕抛土培土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2120684591.4)进行施肥、施药,宿根甘蔗管理时,可通过所述的中耕抛土培土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2120684591.4)进行施肥、施药;对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的甘蔗,可按照其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日常水肥管理。
优选地,在种植时采用卫星定位,既保证甘蔗生长的适宜密度,也能确保拖拉机、收获机正常行走作业而不影响甘蔗生长。
本发明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的方法一次种植甘蔗,可以连续收获5年,相对于种植1次收获3年,亩种植成本减少至110元(按5年分摊)、减少50%,人工费减少40%;5年生产成本减少1040元、减少8.2%;5年亩产量增加7.4吨(常规种植按第4年时新植计),增加3848元(按每吨甘蔗520元计)。而且本发明无需补种,进一步降低成本。本发明的方法从深犁、深种、施肥(药)、覆土、盖膜、中耕培土、收获以至收获后叶梢粉碎、平茬、松土、施肥(药)、培土等都能够实现机械化操作,甘蔗生产的整个生产管理过程可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摆脱人工种植、人工管理的限制,降低了劳动强度,破解了农业劳动力紧缺的局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生产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种植的甘蔗第二年的根系图。
图3为常规的种植方法种植的甘蔗第二年的根系图。
图4为专利号ZL201920137922.5、专利名称为“一种甘蔗种茎种植装置及播种机”的种茎播种机。
图5为专利号ZL202120684591.4、专利名称为“一种抛土犁片及中耕抛土培土机”的中耕抛土培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深犁整地
甘蔗种植地宜选择坡地较小、土壤中等以上肥力、适宜机械耕作的平地或缓坡地。种植前,前茬为树木的先清理地表树头杂草,再进行旋耙,然后进行深耕,深犁至50厘米,再耙平。
(2)深沟种植
深沟种植时宜选择“一种甘蔗种茎种植装置及播种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1920137922.5)中的种茎播种机种植,可以实现开沟、下种、覆土、铺设滴灌带和盖膜一体化。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1.8米,小行距为0.4米;种植深度为40厘米,种茎覆土5-8厘米;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双芽段做种茎,亩用种量为2000-2250个双芽段;在种植时采用卫星定位,既保证甘蔗生长的适宜密度,也能确保拖拉机、收获机正常行走作业而不影响甘蔗生长;在水肥适宜的条件下,甘蔗亩有效茎数可达4500-5500条,亩产原料蔗7-8吨。对旱地甘蔗,可在种植时,通过“一种甘蔗种茎种植装置及播种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1920137922.5)中的种茎播种机进行下种、施肥、施药;对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的甘蔗,可按照其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日常水肥管理。
(3)中耕高培土
在甘蔗主茎生长开始拔节时进行中耕,中耕时采用“一种抛土犁片及中耕抛土培土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2120684591.4)中的中耕抛土培土机进行操作,可以将种植时大行间留有的30-40厘米土壤抛向行沟两侧的甘蔗小行间,在适宜的作业转速下可以有效覆盖小行距,培土高度以20厘米。对旱地甘蔗,可在中耕时通过中耕抛土机进行施肥、施药;对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的甘蔗,可按照其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日常水肥管理。
(4)宿根甘蔗机械管理
甘蔗收获后1周左右即进行宿根甘蔗管理。对人工采收的甘蔗,先进行叶梢粉碎还田、平茬,再用“一种抛土犁片及中耕抛土培土机”(杨本鹏等,专利号:ZL202120684591.4)中的中耕抛土培土机进行松土、培土(10厘米)机械管理;对机收后的宿根甘蔗,由于收割时叶梢已经粉碎还田、平茬,可直接进行破垄、松土培土(10厘米)管理。对旱地甘蔗可通过破垄松土培土机进行施肥、施药;对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的宿根甘蔗,可按照其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滴水、滴药、滴肥。
一、本发明与常规种植方法的种植效果考察
选择中糖1号甘蔗品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种植方法(犁地深度50厘米,种植深度40厘米,培土20厘米,砍收后叶梢粉碎、平茬)、常规的种植方法(犁地深度30厘米,种植深度20厘米,培土5-8厘米,砍收后火烧叶梢,不平茬),在旱地里种植,进行相同的日常管理,分别在甘蔗种植第1年(种茎种植当年)、第2年至5年统计甘蔗的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比较其种植效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表1、甘蔗种植第1季生长情况比较表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51
备注:本实验采用旱地种植;处理设置时按3个重复试验,表中所列为3个重复之平均数(下同);调查时每试验10丛,测量平均株高、统计有效茎数,砍取10丛甘蔗称其茎干重量计算亩产量(下同);底层根、培土层根均含分蘖株。
表2、甘蔗种植第2季(宿根第1年)生长情况比较表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52
表3、甘蔗种植第3季(宿根第2年)生长情况比较表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53
表4、甘蔗种植第4季(宿根第3年)生长情况比较表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61
表5、甘蔗种植第5季(宿根第4年)生长情况比较表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62
从表1至表5中可看出:
1、不同种植方法底层根系数量差异不大,均从种茎长出的甘蔗植株底层节点上长出。培土层根系差异显著,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培土层根系非常多,调查发现,本发明由于培土厚度达到20厘米,主茎和分蘖植株被埋在土壤里有2-5节(见图2),而常规种植方法(见图3)培土较浅,基本上没有埋到节位,所以根系较少。
2、本发明种植方法,甘蔗收获后叶梢粉碎还田,蔗桩通过机械平茬,其宿根甘蔗从深埋于地下的蔗茎芽点长出,其长出后在其基部又生长若干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增强,抗倒伏、抗旱的能力也增强,所以,种植至第5季,其有效茎数仍达到4000株以上,保证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而常规种植方法,因其犁地浅,培土少,不平茬,宿根甘蔗往往从蔗桩的地面上部芽点长出,由于植物顶端优势的作用,地上的芽点长出,地下芽点就没有优势。地面上的芽点长成的甘蔗植株因其根系少,吸收养分、水分少,抗倒伏能力弱,以至于随着宿根年限延长,甘蔗的有效茎数逐渐减少,植株矮小,产量逐渐降低,以致没有经济价值。
3、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第5季的亩产量仍可达到5吨以上,而常规种植方法第3季的产量接近5吨。因而,常规种植,一般种植到第3年就重新种植,有的品种或种植管理不好,第2年就翻种。
根据30年来国际食糖价格和国内食糖价格的波动情况,也因我国农业用地土地租金较高,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均较高的现实,甘蔗的收购价格不可能高。由此,种植甘蔗每亩产量低于5吨就出现亏损;宿根年限低于3年,种植甘蔗的效益就很微博。提高甘蔗单产,延长宿根年限,是甘蔗种植效益提高的根本性措施。
二、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与常规种植方法对不同甘蔗品种种植效果考察
分别选择中糖1号、中糖3号和桂糖49号品种的甘蔗种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种植方法(犁地深度50厘米,种植深度40厘米,培土20厘米,砍收后叶梢粉碎、平茬)与传统的常规种植方法(犁地深度30厘米,种植深度20厘米,培土5-8厘米,砍收后火烧叶梢,不平茬)相比较,进行相同的日常管理。对比各个品种、各个年份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情况。如表6所示。
表6、不同甘蔗品种不同种植方法种植效果表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71
备注:本实验采用旱地种植;处理设置时按3个重复试验,表中所列为3个重复之平均数(下同);调查时每试验10丛,测量平均株高、统计有效茎数,砍取10丛甘蔗称其茎干重量计算亩产量(下同);底层根、培土层根均含分蘖株。从表6中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方法,其每季的甘蔗产量不同,达到显著差异。本发明新植至第5年宿根甘蔗其亩产量均在5.0吨以上,其种植第4、5年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各品种各个种植年份的有效茎数是逐年递减的,是因为在生产过程在因收获方式、病虫害、土壤水分和养分、品种宿根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而至。本发明种植方法种植的各品种的亩有效茎数均能够在4000株以上,保证了单位面积的较高产量。而常规种植方法所有品种第3年的宿根发株率均较低,保证不了合理的有效茎数,导致甘蔗产量较低。
三、种植方法的优化
本试验进行了不同耕地深度、不同种植深度的对比,种植品种为中糖1号。传统的常规种植方法犁地深度为30厘米,种植深度为20厘米,培土5-8厘米,宿根管理时火烧叶梢、不平茬;处理1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种植方法,犁地深度为50厘米,种植深度为40厘米,培土厚度为20厘米,宿根管理时进行叶梢粉碎还田、平茬;处理2的犁地深度为40厘米,种植深度为30厘米,培土厚度为10厘米,宿根管理时进行叶梢粉碎还田、平茬;处理3的犁地深度为50厘米,种植深度为40厘米,培土厚度为20厘米,宿根管理时火烧叶梢、不平茬。进行相同的日常管理。对比各个处理、各个年份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情况,结果如表7所示。
表7、甘蔗种植不同耕作深度种植方法对宿根产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81
Figure BDA0003528456160000091
备注:处理1与处理3是在同一块地上按照相同方法种植的,故第一年数据相同,第一年后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宿根管理。
从表7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甘蔗种植深度决定了甘蔗亩有效茎数。常规种植,从第1年到第5年,每年的有效茎数均明显减少,而深犁深种的处理1、处理2均表现出第2年比第1年的有效茎数要多,其原因是第1年甘蔗收获后通过机械叶梢粉碎、平茬,破坏了地表的蔗桩芽点,使宿根甘蔗均从地下节位芽点萌生,并且没有顶端优势的影响而在同一起跑线上萌生,既增加了有效茎数,又使宿根甘蔗生长整齐、高产。常规种植方法,因其地下节位少,不平茬使其地面蔗桩芽点萌生造成顶端优势影响地下芽点萌生,导致有效茎数不足。
2、宿根叶梢粉碎还田、平茬与宿根火烧叶梢、不平茬,直接影响到宿根萌发率,进而影响到宿根有效茎数。处理1与处理3,种植方法一样,但宿根管理方法不一样,其宿根甘蔗产量仍有较大差异。
3、中耕培土的厚度影响甘蔗宿根有效茎数。处理1与处理2,其第1年有效茎数差异不大,是因为种植时用种量一致,当年的分蘖、生长一致。而第2年后有效茎数比第1年多,主要是中耕培土的厚度所致。培土厚,其埋在地下的节位就多,宿根时能够萌生的新株也就多,导致有效茎数多,产量高。
4、犁地深度决定种植深度,种植深度决定培土的厚度。甘蔗种植的合理密地是每亩4500-5500株有效茎数。种植的行距影响到甘蔗亩有效茎数和蔗茎的粗度,进而决定甘蔗的亩产量。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因其种植的大行距有1.4米,可以使甘蔗种植至40厘米深。如果行距较小,深种时甘蔗种植时行间的土壤就没有地方堆放;如果种植时蔗茎覆土太厚,就影响甘蔗出苗;如果行间没有足够土壤,中耕培土时就没有土壤高培土。所以,“深犁-深种-浅覆土-高培土”是甘蔗种植的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奇特之处,就是科学合理的种植规格、种植方式和耕作方法,配合以每个生产环节合理的机械操作,既实现了“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又获取了较高的产量和延长了甘蔗种植的宿根年限,进而降低了甘蔗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深犁整地
选择适宜甘蔗种植地进行深耕,深犁至48-52厘米,再耙平;
(2)深沟种植
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双芽段做种茎,亩用种量为2000-2250个双芽段;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1.6-2.0米,小行距为0.35-0.45米,种植深度为38-42厘米,种茎覆土5-8厘米;
(3)中耕高培土
在甘蔗主茎生长开始拔节时进行中耕,培土高度为18-22厘米;
(4)宿根甘蔗管理
甘蔗收获后,进行宿根甘蔗管理,采用机械进行叶梢粉碎还田、平茬,再进行松土、培土管理,培土高度为8-12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深犁至50厘米,步骤(2)中种植大行距为1.8米,小行距为0.4米,种植深度为40厘米,步骤(3)中中耕培土高度为20厘米,步骤(4)中培土高度为1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蔗种植地宜选择坡地较小、土壤中等以上肥力、适宜机械耕作的平地或缓坡地;种植前,前茬为树木的先清理地表树头杂草,再进行旋耙,然后进行深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深沟种植时宜选择种茎播种机种植,可以实现开沟、下种、覆土、铺设滴灌带和盖膜一体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耕时采用中耕抛土培土机进行操作,可以将种植时大行间留有的30-40厘米土壤抛向行沟两侧的甘蔗小行间,在适宜的作业转速下可以有效覆盖小行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宿根甘蔗管理时采用中耕抛土培土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旱地甘蔗,在种植时,可通过种茎播种机进行下种、施肥、施药,中耕时可通过中耕抛土机进行施肥、施药,宿根甘蔗管理时,可通过中耕抛土培土机进行施肥、施药;
对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的甘蔗,可按照其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日常水肥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植时采用卫星定位。
CN202210199029.1A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Pending CN114568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029.1A CN114568240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029.1A CN114568240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8240A true CN114568240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9029.1A Pending CN114568240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82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6322A (zh) * 2022-11-16 2022-12-2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一种甘蔗行间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784A (zh) * 2011-12-13 2012-07-1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甘蔗单芽双芽横排稀植栽植方法
CN104823625A (zh) * 2015-03-17 2015-08-12 广西天华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CN105393783A (zh) * 2015-12-03 2016-03-16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广西甘蔗的地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
CN106105730A (zh) * 2016-07-21 2016-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CN113424751A (zh) * 2021-06-18 2021-09-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宿根蔗机械平茬破垄深松蔸的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784A (zh) * 2011-12-13 2012-07-1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甘蔗单芽双芽横排稀植栽植方法
CN104823625A (zh) * 2015-03-17 2015-08-12 广西天华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CN105393783A (zh) * 2015-12-03 2016-03-16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广西甘蔗的地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
CN106105730A (zh) * 2016-07-21 2016-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种苗稀植种植方法
CN113424751A (zh) * 2021-06-18 2021-09-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宿根蔗机械平茬破垄深松蔸的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冷粮: "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 《农业机械》 *
刘云援: "旱地甘蔗深沟深植板土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 *
刘国恒: "农机合作社在甘蔗"双高"基地中更具优势", 《农机科技推广》 *
刘国恒: "浅谈农机合作社在甘蔗"双高"基地中的作用", 《广西农业机械化》 *
卓新声: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南方农业》 *
李杨瑞: "广西甘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广西糖业》 *
李添文等: "宿根蔗平茬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农业研究与应用》 *
梁阗等: "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
潘启城等: "桂糖32号蔗种在田东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王晓鸣等: "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农机化研究》 *
胡水凤: "宿根蔗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园艺与种苗》 *
连文俊等: "春植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南方农业》 *
陈标: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探究", 《南方农业》 *
韦保特: "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在百色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黄景剑等: "甘蔗全程机械化"桂中模式"作业技术规程阐述", 《广西糖业》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6322A (zh) * 2022-11-16 2022-12-2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一种甘蔗行间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101716A4 (en) A Sustainable Planting Mode Based on Intercropping of Wheat and Maize with Green Manure
US6631585B1 (en) Intercropping process
CN106416653A (zh) 一种旱地胡麻免耕抗旱种植方法
CN103098679B (zh) 水稻无水旱栽套种甜玉米栽培方法
CN107535290B (zh)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AU2021105924A4 (en) Method for managing organic sugar beet farming system
CN105474905A (zh) 一种有机谷子的种植培方法
CN108432579B (zh) 一种直播再生稻的栽培方法
CN113229087A (zh) 一种秦艽的直播套种方法
CN114568240A (zh) 一种通过深犁深种高培土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方法
CN107568009A (zh) 一种适于麦棉两熟复种连作的棉花免耕播种方法
Halvorson et al. Reduced Seedbed Tillage Effects on Irrigated Sugarbeet Yield and Quality 1
CN112470830B (zh) 一种菊科植物苍术的种子繁殖技术
CN111386984B (zh) 一种盐碱地棉瓜菜协同高效种植方法
CN103416178A (zh) 一种苦丁茶的矮化种植方法
CN113243273A (zh) 一种果蔗间种花生的栽培方法
CN112772315A (zh) 黄淮海潮土区夏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增效种植方法
CN112136617A (zh) 一种油菜一种多收的种植方法
CN113197023A (zh) 一种向日葵沟膜垄植种植方法
CN113519353B (zh) 一种阳新湖蒿-绿肥轮作方法
AU2021103005A4 (en) Ecological planting method of interplanting Ophiopogon japonicus with corn and garlic
RU2256314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нута в условиях орошаемого земледелия
CN114667898B (zh) 一种盐碱地棉田高频滴灌节水保苗壮苗增产的栽培方法
CN114931070B (zh) 一种高海拔栽培川牛膝的方法
Dodds et al. Grass seed production in North Dako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