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5280A - 无线安静注册 - Google Patents

无线安静注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5280A
CN106105280A CN201580012466.6A CN201580012466A CN106105280A CN 106105280 A CN106105280 A CN 106105280A CN 201580012466 A CN201580012466 A CN 201580012466A CN 106105280 A CN106105280 A CN 106105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stration
package
source device
quiet
receiv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4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5280B (zh
Inventor
R·伯梅森
A·伯恩斯
C·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05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5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no transmission is received, e.g. out of range of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1/00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 H03J1/000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 H03J1/005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provided with channel identification means
    • H03J1/0066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provided with channel identification means with means for analysing 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26Details of "hello" or keep-alive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1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receivers, e.g.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71Packet processing; Packet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在无线媒体网络中,源装置经由射频RF无线信道将娱乐内容提供到汇收装置。所述源装置可进入仅接收安静注册模式直到由发射注册触发封包或具有高于特定阈值的信号强度的汇收装置激活,由此改进与其它无线装置的共存性。当由所述汇收装置激活时,所述源装置从所述安静注册模式变换到主动注册模式。

Description

无线安静注册
相关专利申请案
本申请案主张2014年4月25日申请的共同拥有的第61/984,092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特定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各种装置的无线共存性的方法及系统,特定来说,在汽车及家用娱乐无线网络中的各种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微芯科技公司的(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射频(RF)技术的无线装置实现数字内容到耳机、扬声器及其它音频装置的高质量、低延时无线分配,以增强消费者的听觉体验。这些无线装置可用于(例如但不限制于)家用娱乐及汽车应用中。无线环境中各种无线装置的共存性仅在最近变为汽车及家用娱乐环境中的主要考虑因素。
无线装置具有注册/传呼模式以起始其到家中或车辆中媒体系统的连接,这可导致干扰其它无线装置的高工作循环传输。在永远开启的装置(例如,汽车头部单元无线媒体源)中,无线装置传输可长时间持续或连续开启。一般来说,这些无线装置使用2.4GHz ISM频带内或附近的RF传输,其也被收发器所使用。即使可使用多个RF信道,但当同时一起使用多个无线装置时可发生干扰及无线装置操作降级。是微芯科技公司的注册商标,是Wi-Fi联盟的注册商标,且是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的注册商标。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提高无线装置之间的共存性使得其可全部一起正确操作。
根据实施例,一种无线媒体网络可包括:源装置,其用于以无线方式发射媒体数据封包;及至少一个汇收(sink)装置,其用于以无线方式接收来自所述源装置的所述媒体数据;源装置包括主动注册模式、安静注册模式及数据模式,其中当源装置处于所述主动注册模式中时,源装置发射注册封包且接听来自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响应封包,如果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源装置结合至少一个汇收装置进入数据模式且将媒体数据封包发射到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且当源装置处于安静注册模式中时,源装置接听来自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信号,当可接收到所述信号时,接着源装置进入主动注册模式中,且如果可能未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源装置在注册超时之后返回到安静注册模式中。
根据进一步实施例,可停用安静注册模式,接着如果在注册超时之后可能未接收到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源装置将进入掉电/睡眠模式。根据另一实施例,来自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信号可包括至少一个注册触发封包。根据另一实施例,来自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信号可包括具有可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电平的峰值RSSI。根据另一实施例,在具有可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电平的时间段内,来自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信号可包括平均RSSI。根据另一实施例,汇收装置可发射多个注册触发封包,所述多个注册触发封包之间具有闲置时间。
根据另一实施例,多个注册触发封包可包括共同标头、多个可变标头字节及可变大小注册触发有效负载。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共同标头可包括封包类型及有效负载偏移。根据另一实施例,多个可变标头字节可包括汇收装置单元识别。根据另一实施例,可按安静注册汇收触发封包有效负载大小数据库设置来确定可变大小注册触发有效负载。根据另一实施例,当可检测到外部输入时,源装置可离开安静注册模式。根据另一实施例,外部输入可为激活关联按钮。根据另一实施例,外部输入可为激活远程控制键入操作。根据另一实施例,外部输入可为接收汇收安静注册触发封包。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无线装置可经配置以在无线网络中连接且操作,其中所述无线装置可进一步经配置以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模式中进行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可为允许数据的发射及接收的主动模式,且所述第二模式可为其中无线装置仅可接收数据直到已接收到预定义标记的安静模式。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标记可为注册触发封包。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注册触发封包包括共同标头、其后接着可变标头、其后接着注册触发有效负载。根据另一实施例,注册触发封包可为有效注册触发封包。根据另一实施例,标记可用于检测注册触发信道上可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峰值或平均RSSI电平。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装置可进一步经配置成在接收错误注册触发封包之后切换到第一操作模式且接着在注册超时之后返回到第二操作模式。根据另一实施例,当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时,无线装置可被配置为在安静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接收器且可等待注册触发封包以切换到第一操作模式。
根据又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基于封包的传输网络的无线协议可用于使无线装置在主动注册模式与安静注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所述主动注册模式可允许数据的发射及接收,且在安静注册模式中,无线装置仅可接收数据直到已接收到预定义触发封包。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触发封包可包括共同标头、其后接着可变标头、其后接着注册触发有效负载。根据另一实施例,触发封包可为有效注册触发封包。根据另一实施例,触发封包可用于检测注册触发信道上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峰值或平均RSSI电平。根据另一实施例,触发封包可用于通过使用单元识别字段来过滤错误注册触发。
根据又另一实施例,一种在无线媒体网络中用于共同连接源装置及汇收装置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从源装置中发射媒体数据,其中所述源装置可包括主动注册模式、安静注册模式及数据模式;利用汇收装置接收来自源装置的媒体数据;当源装置处于主动注册模式时,从源装置发射主动注册封包;利用源装置接听来自汇收装置的响应封包,其中如果可接收到来自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源装置结合汇收装置进入数据模式,且可将媒体数据发射到汇收装置;当源装置可能处于安静注册模式时,接听来自汇收装置的特定信号;通过使用单元识别符字段来过滤错误注册触发封包;当接收到来自汇收装置的所述特定信号时,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且如果在注册超时之后未接收到来自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返回到安静注册模式。
根据所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特定信号可包括具有正确单元识别字段的有效信号。根据所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特定信号可包括足够强大的信号。根据所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当停用安静注册模式时,可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如果在注册超时之后未接收到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将源装置置于掉电/睡眠模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的下列描述可获取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其中: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无线源装置及汇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源安静注册序列的示意图;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汇收安静注册序列的示意图;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主动注册中的远程控制键入操作的示意图;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源安静注册模式有限状态机(FSM)的示意流程图;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注册触发封包结构的表;
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汇收耳机安静注册模式有限状态机(FSM)的示意流程图;及
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汇收远程控制安静注册模式有限状态机(FSM)的示意流程图。
尽管本发明可接受各种修改及替代形式,但图式中已展示且在本文中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然而应理解,本文中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描述不希望将本发明限制于本文所揭示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地,本发明将涵盖由所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的所有修改及等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教示,可提供使得家中及便携式消费型电子器件(CE)产品及特征中的无线音频跨各种产品及品牌中具有互操作性的完整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无线兼容产品允许用户辨识且与其它无线产品配对以存取且流式传输(例如但不限制于)多个音乐源、扬声器或耳机,从而产生多用途综合平台。
根据各种实施例,引入用于无线装置的安静注册模式特征,其允许源装置维持处于接收模式中直到由汇收装置激活,由此改进与其它无线装置的共存性。
现在参考图式,示意性地说明实例实施例的细节。图式中的相似元件将由相似数字表示,且类似元件将由具有不同小写字母后缀的相似数字表示。
参考图1,其描绘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无线源装置及汇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源装置104大体上经由射频(RF)无线信道110将娱乐内容以无线方式提供到汇收装置102。源装置104并入有耦合到天线108的RF收发器122。汇收装置102并入有耦合到天线106的RF收发器120。可通过将电力112或116分别施加到源装置104或汇收装置102而起始娱乐内容传送。“键入”信号114或118(例如,装置上的下压按钮)也可用于起始源装置104与汇收装置102之间的娱乐内容传送。
参考图2,其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源安静注册序列的示意图。图2展示源装置104上的安静注册操作的实例。当首次给源装置104加电220时(通过施加到电源引脚112的电力或激活PU引脚112a),其进入类似于常规固件负载的注册操作的主动注册模式222a。如果主动注册在注册超时时期224a内未成功,那么源装置104进入安静注册模式226a,而非如在旧有固件负载中那样进入睡眠模式或掉电。
在安静注册模式226a中,源装置104被配置为接收器且等待来自汇收装置102的注册触发封包,以将其切换回主动注册模式222。如果源装置104获得错误注册触发封包228,那么源装置104将切换到主动注册模式222b,且接着在注册超时224b之后返回到安静注册模式226b,如图2中展示。应预期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UID(单元识别)也可用于过滤掉错误触发。如果源装置处于安静注册模式226b中且其获得有效注册触发232,那么源装置将切换到主动注册模式222c且尝试注册触发装置102。如果注册成功,那么源装置104及汇收装置102将进入数据模式234,否则,注册将再次超时224c且源装置104将返回到安静注册模式226c。如果因任何理由(例如,汇收装置102掉电)而终止数据模式234,那么源装置104将进入主动注册222d且接着如果未建立新数据会话,那么在注册超时224c时期结束时进入安静注册226c。
在安静注册模式226中,源装置104被配置为在安静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接收器且等待注册触发封包以切换到主动注册模式222。注册触发封包可为允许评估UID或简单检测注册触发信道上的大于源装置104、RF收发器122中的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峰值或平均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电平的有效注册触发封包。当在安静注册模式226中按下关联按钮114或118或利用ACSI(音频控制及状态接口协议)命令起始关联时,源装置104将进入关联模式,但当所述关联完成或超时时,将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222。
在初始化期间,安静模式停用数据库元素可从外部EEPROM(未展示)读取且被储存于数据存储器(未展示)中的存储器映射位置中。为了进入安静注册模式226,安静模式停用数据存储器可设置为0。当在安静注册模式中时,可每25毫秒轮询安静模式停用存储器位置以检查其状态。如果为了任何理由将值设置为(例如)1,那么源装置104将退出安静注册模式且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222。
封包注册触发
当源装置104经配置以检测来自汇收102的注册触发封包时,使源装置104处于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接收模式中且停用封包超时(例如,其将无限期地停留于接收模式中)。当检测到封包时,检查所述封包以查看所述封包是否为具有有效UID(单元识别)的有效注册触发封包。如果所述封包为有效注册触发封包,那么源装置104进入主动注册模式222。如果所述封包是错误注册触发封包,那么源装置104返回到接收模式(其中停用封包超时)且等待有效注册触发封包。注意:如果源装置104因为一些其它原因(例如,下压关联按钮114)被迫退出安静注册模式226,那么固件需要确保封包超时启用被正确地配置。
图6中展示实例注册触发封包结构表。所述封包结构可由两个字节的共同标头(含有封包类型及有效负载偏移)、六个字节的可变标头(含有汇收UID)及可变大小注册触发有效负载所组成。有效负载大小可按安静注册汇收触发封包有效负载大小数据库元素予以确定且可含有随机数据。
峰值RSSI注册触发
源装置104可经配置以将峰值或平均RSSI值用作为注册触发。当经配置以用于RSSI峰值时,使源装置104处于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接收模式中且停用封包超时(例如,其将无限期地停留于接收模式中)。接着,源装置104可(例如但不限制于)每88μs读取RSSI峰值,且如果RSSI峰值电平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那么源装置可进入主动注册模式222。注意:如果源装置104因为一些其它原因(例如,下压关联按钮114)被迫退出安静注册模式226,那么固件需要确保正确配置封包超时启用。
平均RSSI注册触发
当源装置104经配置以用于平均RSSI触发值时,可使源装置104处于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接收模式中且可将RSSI超时设置为(例如但不限制于)88μs乘以安静注册源RSSI超时数据库元素的值(例如,如果将安静注册源RSSI数据库元素设置为0x02,那么源装置将使用2*88μs(约176μs)的时间段来产生平均RSSI值)。源装置104接收器优选地可经配置使得计算平均RSSI值之后可停用所接收的(RX)基带且接着优选地以相同RSSI超时尽快再次启用以进行另一平均RSSI读取。可重复此过程直到测量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平均RSSI值,或源装置104因为一些其它原因(例如,下压关联按钮114)被迫退出安静注册模式226。源装置104可在每个RSSI超时结束时读取平均RSSI且如果平均RSSI电平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那么源装置104可进入主动注册模式222。
错误注册触发
当使用封包注册触发时忽略任何错误封包检测,这是由于其不具有正确汇收装置102UID。因此,源装置104将仅在已接收到有效封包注册触发时才进入主动注册模式222。
当使用峰值或平均RSSI注册触发时,可读取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RSSI电平,其归因于或来自未与源装置104相关联的其它汇收装置102的干扰。在这些情况中,即使有效汇收装置102未在进行发射,源装置104仍将具有错误注册触发228且接着进入主动注册模式222。
可通过使用长测量时间的平均RSSI注册触发来减少错误注册触发228的概率。然而存在害处,这是因为长测量时间增加完成注册的时间且还增加注册信道上的干扰量。
参考图3,其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汇收安静注册序列的示意图。图3展示汇收装置102上的安静注册操作的实例。当给汇收装置102加电之后(通过施加到电源引脚116的电力或激活PU引脚116a),如果将安静模式停用(例如)设置为0,那么其立即进入安静注册模式且在注册触发信道上发射一系列的注册触发封包340,如图6中展示的表中所描述。可由安静注册汇收触发重复及安静注册汇收触发间隔数据库元素来控制所发射的注册触发封包340的数目及这些封包340之间的闲置时间342间隔。可由安静注册汇收触发封包有效负载大小数据库元素来控制封包340的有效负载大小。完成发射之后,汇收装置102进入类似于先前固件负载的注册操作的主动注册模式322。如果在给汇收装置102加电之后将安静模式停用(例如)设置为1,那么汇收装置102可直接进入主动注册模式322且无需发射任何注册触发封包340。
对于汇收远程控制,如果注册成功,那么其将进入数据/定时模式334且追踪处于主动注册模式222中的源装置104。如果按键按压处于待定中,那么其将在定时模式中被传递。远程装置102将持续追踪源装置104,直到远程装置102控制掉电且进入睡眠模式,或源装置104到达其注册超时时期224的结尾且进入安静注册模式226。如果源装置104在汇收装置102控制掉电(参见图4)之前进入安静注册模式226,那么汇收装置102控制可在未定时模式中进入主动注册322。如果汇收装置102控制处于主动注册模式322中且接收来自按钮按压118的键入命令时,汇收装置102将发送与在加电116时发送的一系列注册触发封包相同的一系列注册触发封包且接着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322。如果汇收装置102具有(例如)设置为1的汇收重复触发封包数据库元素,那么汇收装置102将再次发送触发封包且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322,而非在注册超时结束时进入睡眠/掉电,且将持续此环路,直到汇收装置102掉电或其进入定时数据或关联模式。
应注意,对于源装置104上使用的所有信号检测方法(例如,封包检测、RSSI峰值检测或RSSI平均检测),汇收装置102可发送相同注册触发封包340。
对于汇收耳机102,如果注册成功,那么汇收装置102将进入数据模式334。如果注册不成功,那么汇收耳机102将在注册超时时期结束时掉电或进入睡眠模式。如果汇收耳机102具有(例如)设置为1的汇收重复触发封包数据库元素,那么汇收耳机102将再次发送触发封包340且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322而非进入睡眠/掉电,且将持续此环路直到汇收装置102掉电或其进入数据或关联模式。
参考图5,其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源安静注册模式有限状态机(FSM)的示意流程图。在步骤502中,给源装置104加电。在步骤504中,执行加电初始化。在步骤506中,源装置104进入主动注册模式。在步骤508中,SouRCe(SRC)注册经检查为超时。如果在发生SRC注册超时之前执行SRC注册,那么源装置104返回到步骤506且维持处于主动注册模式222中。然而,如果在步骤508中SRC注册超时,那么在步骤510中检查安静注册是否被停用(检查安静模式停用存储器位置)。如果已停用安静注册,那么在步骤512中,源装置104将进入睡眠/掉电模式。然而,如果未停用安静注册,那么在步骤510中,源装置104将返回到安静注册模式226。
在步骤514中,当在安静注册模式中时检查安静模式停用数据库元素(位)且如果其已被停用,那么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步骤506。如果未被停用,那么步骤518检查是否已接收到注册触发。如果接收到注册触发,那么返回到步骤506且进入主动注册模式。如果未接收到注册触发,那么维持处于安静注册模式中。
参考图7,其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汇收耳机安静注册模式有限状态机(FSM)的示意流程图。在步骤732中,汇收耳机102加电。在步骤734中,针对汇收耳机102执行加电初始化。在步骤736中检查安静注册是否被停用(检查安静模式停用存储器位置)。如果已停用安静注册,那么在步骤740中,汇收耳机102将进入主动注册模式步骤740。然而,如果未停用安静注册,那么在步骤738中,汇收耳机102将发射注册触发封包。接着在步骤740中,汇收耳机102将进入主动注册模式步骤740。步骤742确定汇收注册是否超时。如果汇收注册尚未超时,那么汇收102返回到步骤740,其中汇收耳机102维持处于主动注册模式步骤740。当步骤742确定汇收注册已超时,那么步骤744确定汇收耳机102是否应发送重复触发封包。如果应重复触发封包,那么步骤744返回到步骤736且再次检查安静模式停用。如果无需重复触发封包,那么在步骤746中,汇收耳机102进入睡眠/掉电模式。
当在主动注册模式步骤740中,汇收装置102可通过完成注册过程而在步骤748进入数据模式,或通过中断数据链路110而从数据模式步骤748退出。在主动注册模式步骤740中,汇收装置102可基于接收ASCI命令、关联按钮按压118而进入关联模式步骤750或在完成关联过程之后退出关联模式。
参考图8,其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例实施例的汇收远程控制安静注册模式有限状态机(FSM)的示意流程图。在步骤832中,汇收远程102加电。在步骤834中,针对汇收远程102执行加电初始化。在步骤836中,检查安静注册是否被停用(检查安静模式停用存储器位置)。如果已停用安静注册,那么在步骤840中,汇收远程102将进入主动注册模式步骤840。然而,如果未停用安静注册,那么在步骤838中,汇收远程102将发射注册触发封包。接着在步骤840中,汇收远程102将进入主动注册模式步骤840。步骤852确定是否已产生键入命令。如果已产生键入命令,那么汇收远程返回到步骤836,其中再次检查安静注册是否被停用(检查安静模式停用存储器位置)。然而,如果未产生键入命令,那么步骤842确定汇收注册是否已超时。如果汇收注册尚未超时,那么其返回到步骤840,其中汇收远程102返回到主动注册模式步骤840。如果汇收注册已超时,那么步骤844确定是否应由汇收远程102重复触发封包。如果应重复触发封包,那么步骤844返回到步骤836且再次检查安静模式停用。如果无需重复触发封包,那么在步骤846中,汇收远程102进入睡眠/掉电模式。
当在主动注册模式步骤840中时,汇收装置102可通过完成注册过程而在步骤852进入定时模式,或通过中断数据链路110而从定时模式步骤852中退出。在主动注册模式步骤840中,汇收装置102可基于接收ASCI命令、关联按钮按压118而进入关联模式步骤850,或在完成关联过程之后退出关联模式。
尽管已参考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来描绘、描述及定义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此类参考不暗含对本发明的限制,且不意指此类限制。如相关领域中的这些一般技术人员将想到,所揭示的标的物在形式及功能上能够具有大量修改、改变及等效物,且具有本发明的益处。本发明所描绘及描述的实施例仅为实例,且不具有本发明的范围的穷举性。

Claims (30)

1.一种无线媒体网络,其包括:
源装置,其用于以无线方式发射媒体数据封包;及
至少一个汇收装置,其用于以无线方式接收来自所述源装置的所述媒体数据;
所述源装置包括主动注册模式、安静注册模式及数据模式,其中
当所述源装置处于所述主动注册模式中时,所述源装置发射注册封包且接听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响应封包,
如果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所述源装置结合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进入所述数据模式,且将所述媒体数据封包发射到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且
当所述源装置处于所述安静注册模式中时,所述源装置接听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信号时,接着所述源装置进入所述主动注册模式中,且
如果未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所述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所述源装置在注册超时之后返回到所述安静注册模式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进一步包括如果停用所述安静注册模式,那么如果在所述注册超时之后未接收到主动注册的所述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所述源装置将进入掉电/睡眠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所述信号包括至少一个注册触发封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所述信号包括具有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电平的峰值RSS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在具有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电平的时间段内,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汇收装置的所述信号包括平均RSS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汇收装置发射多个注册触发封包,在所述多个注册触发封包之间具有闲置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多个注册触发封包包括共同标头、多个可变标头字节及可变大小注册触发有效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共同标头包括封包类型及有效负载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多个所述可变标头字节包括汇收装置单元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按安静注册汇收触发封包有效负载大小数据库设置来确定所述可变大小注册触发有效负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进一步包括当检测到外部输入时,所述源装置离开所述安静注册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外部输入为激活关联按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外部输入为激活远程控制键入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媒体网络,其中所述外部输入为接收汇收安静注册触发封包。
15.一种经配置以在无线网络中连接且操作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装置进一步经配置以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模式中进行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是允许数据的发射及接收的主动模式,且所述第二模式是其中所述无线装置仅可接收数据直到已接收到预定义标记的安静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标记为注册触发封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注册触发封包包括共同标头、其后接着可变标头、其后接着注册触发有效负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注册触发封包是有效注册触发封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标记用于检测注册触发信道上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峰值或平均RSSI电平。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经配置成在接收错误注册触发封包之后切换到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且接着在注册超时之后返回到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当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时,所述无线装置被配置为在安静注册触发信道上的接收器,且等待注册触发封包以切换到所述第一操作模式。
22.一种用于基于封包的传输网络的无线协议,其用于使无线装置在主动注册模式与安静注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所述主动注册模式允许数据的发射及接收,且在所述安静注册模式中,所述无线装置仅可接收数据直到已接收到预定义触发封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触发封包包括共同标头、其后接着可变标头、其后接着注册触发有效负载。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触发封包是有效注册触发封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触发封包用于检测注册触发信道上大于安静注册触发阈值的峰值或平均RSSI电平。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触发封包用于通过使用单元识别字段来过滤错误注册触发。
27.一种用于在无线媒体网络中将源装置及汇收装置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从源装置发射媒体数据,其中所述源装置包括主动注册模式、安静注册模式及数据模式;
利用汇收装置接收来自所述源装置的所述媒体数据;
当所述源装置处于所述主动注册模式时,从所述源装置发射主动注册封包;
利用所述源装置接听来自所述汇收装置的响应封包,其中如果接收到来自所述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有效响应封包,那么所述源装置结合所述汇收装置进入所述数据模式,且将所述媒体数据发射到所述汇收装置;
当所述源装置处于所述安静注册模式时,接听来自所述汇收装置的特定信号;
通过使用单元识别符字段来过滤错误注册触发封包;
当接收到来自所述汇收装置的所述特定信号时,返回到所述主动注册模式;及
如果在注册超时之后未能接收到来自所述汇收装置的主动注册的所述有效响应封包,那么返回到所述安静注册模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号包括具有正确单元识别字段的有效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号包括足够强大的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停用所述安静注册模式时,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如果在所述注册超时之后未接收到主动注册的所述有效响应封包,那么将所述源装置置于掉电/睡眠模式。
CN201580012466.6A 2014-04-25 2015-04-21 无线安静注册 Active CN106105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84092P 2014-04-25 2014-04-25
US61/984,092 2014-04-25
US14/669,460 US10129831B2 (en) 2014-04-25 2015-03-26 Wireless quiet enrolment
US14/669,460 2015-03-26
PCT/US2015/026816 WO2015164335A1 (en) 2014-04-25 2015-04-21 Wireless quiet enrol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5280A true CN106105280A (zh) 2016-11-09
CN106105280B CN106105280B (zh) 2020-04-14

Family

ID=53175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466.6A Active CN106105280B (zh) 2014-04-25 2015-04-21 无线安静注册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129831B2 (zh)
EP (1) EP3135050B1 (zh)
JP (1) JP6657109B2 (zh)
KR (1) KR102337833B1 (zh)
CN (1) CN106105280B (zh)
TW (1) TW201545591A (zh)
WO (1) WO20151643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9831B2 (en) * 2014-04-25 2018-11-13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ireless quiet enrolm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335A (zh) * 2008-05-20 2008-10-08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低负载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监听休眠方法
CN101820653A (zh) * 2008-11-13 2010-09-01 兰蒂克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基站、操作基站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711221A (zh) * 2004-02-06 2012-10-03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lan中继装置及其中的通信方法
US20120300761A1 (en) * 2009-11-11 2012-11-29 Ekahau Oy Wireless signal transceiver with automatic mode change, and method
US20130067094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Banavara Madhusudan Directly transfe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US20130315121A1 (en) * 2009-05-05 201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energy saving mechanism for access points
US20130329551A1 (en) * 2010-11-16 2013-12-12 At&T Mobility Ii Llc Data bundling and fast dormancy based upon interactivity
CN103714359A (zh) * 2013-07-25 2014-04-09 范志广 基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射频识别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0288B1 (en) 1998-04-07 2001-05-29 Conexant System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bile unit by intelligent page monitoring
US20050107093A1 (en) 2003-11-13 2005-05-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xtraneous control of mobile telephone
US7542784B2 (en) 2005-02-25 2009-06-02 Kleer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High quality, low power, wireless audio system
NO2541994T3 (zh) * 2010-02-23 2018-02-24
US20120250610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silence in wireless devices
US8654869B2 (en) 2011-10-27 2014-02-18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Multi-path radio transmission input/output devices,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link suitability determination
US8964554B2 (en) 2012-06-07 2015-02-24 Broadcom Corporation Tunnel acceleration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s
RU2520184C1 (ru) * 2012-12-28 2014-06-20 Алексей Леонидович УШАКОВ Гарнитура для мобильного 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US10129831B2 (en) * 2014-04-25 2018-11-13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ireless quiet enrol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1221A (zh) * 2004-02-06 2012-10-03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lan中继装置及其中的通信方法
CN101282335A (zh) * 2008-05-20 2008-10-08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低负载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监听休眠方法
CN101820653A (zh) * 2008-11-13 2010-09-01 兰蒂克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基站、操作基站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US20130315121A1 (en) * 2009-05-05 201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energy saving mechanism for access points
US20120300761A1 (en) * 2009-11-11 2012-11-29 Ekahau Oy Wireless signal transceiver with automatic mode change, and method
US20130329551A1 (en) * 2010-11-16 2013-12-12 At&T Mobility Ii Llc Data bundling and fast dormancy based upon interactivity
US20130067094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Banavara Madhusudan Directly transfe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CN103714359A (zh) * 2013-07-25 2014-04-09 范志广 基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射频识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5330A (ja) 2017-06-08
US10595275B2 (en) 2020-03-17
KR20160146660A (ko) 2016-12-21
EP3135050A1 (en) 2017-03-01
US20150312860A1 (en) 2015-10-29
KR102337833B1 (ko) 2021-12-10
US20190090194A1 (en) 2019-03-21
TW201545591A (zh) 2015-12-01
EP3135050B1 (en) 2019-04-17
WO2015164335A1 (en) 2015-10-29
US10129831B2 (en) 2018-11-13
JP6657109B2 (ja) 2020-03-04
CN106105280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6037A1 (en) A method for detecting manipulation by a user of a device provided with a communication tag,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CN108024011B (zh) 通过振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记录介质
US8666313B2 (en) Pairing devices using data exchanged in an out-of-band channel
EP2615870A1 (en)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178163A1 (en)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601889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ergy harvest from a 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
US9048883B2 (en) 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shared antenna structure for receiving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various frequency bands
KR20090007446A (ko) 거리-기반 연계
CN106506793B (zh) 声学配对的装置和方法
JP5705880B2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の動作認識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3544823B (zh) 射频遥控器的配对方法、装置及家用电器
US10212576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0800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ng a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CN104602230A (zh) 蓝牙通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05280A (zh) 无线安静注册
CN203204634U (zh) 具有指纹感应辨识的输入装置
KR20220117009A (ko) 전자 장치 및 복수 심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에서 통신 네트워크에 등록하는 방법
US20190318075A1 (en) Secure access control method with short range and medium or long-range modes of operation
CN101939772B (zh) 用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解耦的方法
EP2518982A1 (en) Mobile device, transponde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mobile device
CN103778770B (zh) 自平衡两轮代步车的遥控器配对方法及装置
JP2009273044A (ja) 双方向無線システム
CN107801252B (zh)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终端
US80366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unction specific access to a mobile terminal via an external device
KR20180056468A (ko) 블랙박스 인증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