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431A -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 Google Patents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431A
CN106104431A CN201580003405.3A CN201580003405A CN106104431A CN 106104431 A CN106104431 A CN 106104431A CN 201580003405 A CN201580003405 A CN 201580003405A CN 106104431 A CN106104431 A CN 106104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t pattern
point
information input
infrared ray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3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431B (zh
Inventor
吉田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P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P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P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IP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04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4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 G06F3/0321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by optically sens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a regularly patterned surface forming a passive digitiser, e.g. pen optically detecting position indicative tags printed on a paper she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3Sensing or illumina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5Illumin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e.g. using grat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0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2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document
    • G06V30/422Technical drawings; Geographical ma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9Image acquisition by sensing codes defining pattern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haracter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为使印刷有吸收红外线的点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反射光学读取装置所具有的光源所照射的红外线来读取点阵图形时,不受光学读取装置的接触角的影响,能够确实地读取极微细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点阵图形的点为通过油墨印刷而成,该油墨具有在透明薄片上至少吸收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扩散反射层为配置指向性反射材料而形成的,以使由照射装置照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相对于点阵图形读取面发生扩散反射。

Description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用于读取所印刷的点阵图形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特别涉及用于读取印刷于微细区域上的点阵图形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虽然在显示器装置上标准配备了触摸面板功能的电脑日益普及,但为了将触摸面板功能赋予未配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显示器装置,也存在在显示器装置的前面或前方安装印刷了点阵图形的薄膜而成的装置,其中该点阵图形编码有坐标信息,该坐标信息用于使通过读取装置进行的坐标输入变得可能(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本申请人就设置有反射红外线层和点阵图形层的信息输入薄板取得了专利权,其中,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反射红外线并且透过可见光的特性,所述点阵图形层排列了由红外线吸收材料构成的点(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关于反射层,已知一种投影屏幕,其通过改变偏光选择性反射层形成用涂覆液中的流平剂的含量,使流平剂侵入直至偏光选择性反射层的内部,对胆甾型液晶结构区域的构造给予分子水平的影响,使螺旋轴结构区域的螺旋轴与基材平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为0°~45°的范围,含有占偏光选择性反射层50%以上的该螺旋轴结构区域(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56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41298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37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仅公开了薄膜的构想,并没有记载将薄膜具体化的手段。
图24为对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格栅板进行说明的图。如图24,例如光学读取装置的IR-LED被设置于包围镜头的2个位置,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以在红外线反射层处入射光与反射光相对于格栅板的法线方向的角度相等的方式而发生镜面反射时,设置于2个IR-LED的中央的镜头不能接收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的中央部分的反射光。
图24虽然对将扫描仪垂直地立于格栅板上来使用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但扫描仪大多以相对于格栅板倾斜30度至`40度的程度使用。图25为对斜向倾斜使用扫描仪时的以往的格栅板进行说明的图,存在如下问题:发生镜面反射的格栅板只能接收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反射光的一部分。
专利文献2虽然显示了在红外线反射层与点阵图形层之间设置红外线扩散层,但没有关于红外线扩散层的具体记载。专利文献2所示的图24及图25的光学读取装置的开口直径为约4mm,其中约50μm大小的点隔开约508μm的间隔,被印刷了约60个,对点阵图形的光学读取装置,要求高精度的红外线反射光的识别能力。
专利文献3虽然记载了,对于使螺旋轴结构区域的含有率为50%以上的投影屏幕,获得了良好的扩散性及可视性,其中,该螺旋轴结构区域中使螺旋轴结构区域的螺旋轴与基材平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为0°~45°的范围,但没有保证微米水平的极微细的区域中的纳米水平的可视性。
另外,专利文献3中,使与法线所成的角度为0°~45°的范围的螺旋轴结构区域的含有率为50%以上,在投影幕相对于基材平面的法线的角度为0°~45°的范围中收集反射光,因此,相反地,如图25,在与投影幕的法线的角度超过45°的格栅板的接触角中,反射光的受光量减少,读取点阵图形变得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为使印刷了吸收红外线的点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反射光学读取装置所具有的光源所照射的红外线读取点阵图形时,通过不受光学读取装置的接触角的影响,能够确实地读取极微细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材料形成红外线扩散反射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通过光学读取装置接触或远离而读取的点阵图形的点阵图形读取面或该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形成至少扩散反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扩散反射层,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被配置或粘贴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照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且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将由该摄像装置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具有在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上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所述扩散反射层被形成为,配置指向性反射材料以使由所述照射装置照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相对于点阵图形读取面发生扩散反射。
(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反射材料为聚合物分子。
(3)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配置多个单元而形成的,所述单元在不同的方向上层叠了所述聚合物分子。
(4)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改变多个单元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形成的,所述单元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所述聚合物分子。
(5)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规则地改变所述单元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形成的。
(6)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以预先确定的比例配置单元而形成的,所述单元沿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平行配向有所述聚合物分子。
(7)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将粉碎的所述单元封入具有与该单元相同的折射率的溶剂中而形成的。
(8)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子及所述单元为至少透过可见光的指向性反射材料。
(9)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配置了选择性地扩散反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波长不同的多种聚合物分子。
(10)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材料通过光学层叠体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在入射方向上发生递归反射。
(11)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2个透明层与凹部,所述凹部通过在所述透明层之间反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且透过可见光的表面部形成,通过所述凹部的反射在入射方向上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发生递归反射。
(1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形成在所述2个透明层之内、点阵图形读取面侧的透明层上。
(13)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圆珠层与圆珠反射层,所述圆珠层通过树脂而固定了玻璃或树脂制的透明圆珠单层,所述圆珠反射层邻接设置于所述圆珠层的圆珠的形状上,反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透过可见光;通过所述圆珠与圆珠反射层的反射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在入射方向上发生递归反射。
(14)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所述油墨具有吸收波长不同的多种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15)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的预先确定位置上,配置有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以所述油墨印刷的点。
(16)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至少扩散反射所述多种波长光,所述照射装置照射所述多种波长光,所述滤波片至少透过所述多种波长光,且屏蔽可见光,所述摄像装置至少拍摄所述多种波长光。
(17)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粘贴有至少可将可见光投影的屏幕,面对点阵图形形成面,通过投影仪投影图像。
(18)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媒介为印刷物或显示屏或透明媒介。
(19)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上形成有至少透过可见光及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保护层。
(20)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形成于透明薄片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将该透明薄片兼用作保护层。
(21)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上编码了坐标值或坐标值及代码值,利用该坐标值识别通过所述光学读取装置读取了点阵图形的位置。
(2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其通过由所述光学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所述坐标值或所述代码值的至少一部分上定义的索引进行分类或唯一的特定。
(23)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为红外线或紫外线。
(24)本发明所涉及的点代码光学读取装置,其接触或远离粘贴或配置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读取形成于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上的点阵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照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并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将通过该摄像装置所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点阵图形的点通过油墨印刷,所述油墨具有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25)进一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信息发送装置,所述信息发送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
(26)进一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对应于数据的信息输出。
(27)本发明所涉及的点代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由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和光学读取装置构成,其中所述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为粘贴或配置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所述光学读取装置为接触或远离所述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读取形成于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上的点阵图形的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照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并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将由该摄像装置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所述油墨为具有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28)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进一步具有信息发送装置,该信息发送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
(29)进一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将解码的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对应于数据的信息输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使印刷有吸收红外线的点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反射光学读取装置所具有的光源所照射的红外线来读取点阵图形时,通过不受光学读取装置的接触角影响,能够确实地读取极微细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材料形成了红外线扩散反射层。
附图说明
【图1】(a)为显示通过扫描仪读取本发明的格栅板的情形的截面图。(b)为显示通过镜头所读取的拍摄图像的图。
【图2】(a)为显示通过扫描仪斜向读取本发明的格栅板的情形的截面图。(b)为显示通过镜头所读取的拍摄图像的图。
【图3】为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第1至第6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单元(cell,セル)的投影图。
【图4】为对本发明的第1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5】为对本发明的第2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6】为对本发明的第3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7】为对本发明的第4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8】为对本发明的第5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9】为对本发明的第6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10】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第7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单元的投影图。
【图11】为对本发明的第8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12】为对本发明的第9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递归反射层的递归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13】为对本发明的第10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递归反射层的递归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
【图14】为显示在印刷物上使用了本发明的格栅板的实例的图。
【图15】为放大地示意性显示本发明的第11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图。
【图16】为示意性显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点阵图形层与红外线递归反射层的截面图。
【图17】为显示向本发明的格栅板照射红外线的IR-LED1的输出特性的实例的图。
【图18】为对从IR-LED1向基准格子照射840nm的红外线时信息点的红外线吸收率进行说明的图。
【图19】为显示向本发明的格栅板照射红外线的IR-LED2的输出特性的实例的图。
【图20】为对从IR-LED2向基准格子照射860nm的红外线时信息点的红外线吸收率进行说明的图。
【图21】为显示向本发明的格栅板照射红外线的IR-LED3的输出特性的实例的图。
【图22】为对从IR-LED3向基准格子照射840nm至860nm的波段的红外线时信息点的红外线吸收率进行说明的图。
【图23】为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第12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截面图。
【图24】为对以往的格栅板进行说明的图。
【图25】为对斜向倾斜使用扫描仪时的以往的格栅板进行说明的图。
【图2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13具体实施方式,该图为用于说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动作原理的概略截面图,分别地,该图26(a)显示了使用显示屏作为媒介,该图26(b)显示了使用透明媒介作为媒介,该图(c)显示了使用印刷媒介作为媒介。
【图27】显示了本发明的第14具体实施方式,该图为用于说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动作原理的概略截面图,分别地,该图27(a)显示了使用显示屏作为媒介,该图27(b)显示了使用透明媒介作为媒介,该图27(c)显示了使用印刷媒介作为媒介。
【图28】显示了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该图为用于说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动作原理的概略截面图,分别地,该图28(a)显示了使用显示屏作为媒介,该图28(b)显示了使用透明媒介作为媒介,该图28(c)显示了使用印刷媒介作为媒介。
【图29】显示了本发明的第16具体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正视图。
【图30】为用于说明点的说明图,分别地,该图30(a)为所读取的图像的照片,该30图(b)显示了表示坐标值表格的表。
【图31】用于说明信息点的具体实施方式,分别地,该图31(a)显示第1实例,该图31(b)显示第2实例,该图31(c)显示第3实例,该图31(d)显示第4实例,该图31(e)显示第5实例。
【图32】用于说明点代码分配格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分别地,该图32(a)显示第1实例,该图32(b)显示第2实例,该图33(c)显示第3实例。
【图33】用于说明点阵图形的第1实例(“GRID0”)的具体实施方式,分别地,该图33(a)显示第1广用例,该图33(b)显示第2广用例,该图33(c)显示第3广用例。
【图34】对应于图33,用于说明点阵图形(GRID0)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34(a)显示第1变形例,该图34(b)显示第2变形例,该图34(c)显示第3变形例。
【图35】用于说明点阵图形(GRID0)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35(a)为第4变形例,同时用于说明点阵图形的第2实例(“GRID1”)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图35(b)显示第5变形例,该图35(c)显示第6变形例。
【图36】用于说明点阵图形(GRID0、1)的连结例或连接例,分别地,该图36(a)显示点阵图形(GRID0、1)的连结例,该图36(b)显示点阵图形(GRID0)的第1连接例。
【图37】承接图36,该图37显示点阵图形(GRID0)的第2连接例。
【图38】为用于说明改变了点阵图形(GRID1)的配置的情况下中心的求解方式的说明图。
【图39】用于说明点阵图形的第3实例(“GRID5”)的具体实施方式,分别地,该图39(a)显示第1广用例,该图39(b)显示第2广用例,该图39(c)显示第3广用例。
【图40】用于说明点阵图形(GRID5的特殊实例“方向点”)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40(a)显示第1变形例,该图40(b)显示第2变形例,该图40(c)显示第3变形例。
【图41】用于说明点阵图形(方向点)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41(a)显示第4变形例,该图41(b)显示第5变形例。
【图42】用于说明点阵图形(方向点)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42(a)显示第6变形例,该图42(b)显示第7变形例。
【图43】用于说明点阵图形(GRID5)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43(a)显示第8变形例,该图43(b)显示第9变形例。
【图44】用于说明点阵图形的读取,分别地,该图44(a)显示第1读取例、该图44(b)显示第2读取例。
【图45】承接图44,用于说明点阵图形的读取,该图45显示第3读取例。
【图46】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用于说明校准方法,该图46为针对于校准方法和信息输入辅助薄板(格栅板)的说明图,其中,该校准方法针对于显示屏,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用于校准。
【图47】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是针对于显示屏的校准方法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48】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是关于校准方法及信息输入辅助薄板(格栅板)的说明图,该校准方法针对于印刷媒介(印刷物),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用于校准。
【图49】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是针对于印刷媒介(印刷物)的校准方法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0】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为在校准标记为1个时,针对于显示屏的校准方法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1】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为在校准标记为2个时,针对于印刷媒介(印刷物)的校准方法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2】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2,为在校准明度时,在点阵图形上定义了代码值与XY坐标值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3】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2,为在校准明度时,在点阵图形上定义了XY坐标值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4】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3,是在校准尺寸时,在点阵图形上定义了代码值与XY坐标值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5】显示了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3,是在校准尺寸时,在点阵图形上定义了XY坐标值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涉及本发明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指向性反射层的第1至第12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5进行说明,对于涉及本发明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点阵图形层的第11及第12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4至图25进行说明。
进一步,关于与在本发明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指向性反射层之中扩散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扩散层相关的第1至第8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1进行说明;关于与在本发明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的指向性反射层之中递归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递归反射层相关的第11至第12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4至图15进行说明。
(格栅板的构成)
图1(a)为显示通过扫描仪读取本发明的格栅板的情形的截面图,图1(b)为显示通过镜头所读取的拍摄图像的图。如图1(a)所示,格栅板1为了通过扫描仪照射的红外线IR读取与显示屏的显示相关的信息,因此,从扫描仪侧开始,具有:保护用透明薄片(保护层)2、印刷了含有吸收红外线(图中指符号“IR”,以下也记载为“红外线IR”。在特定了红外线的波长时记录为“红外线IR~”)的特性材料的点3的点阵图形层4(在保护层2的背侧上印刷点阵图形)、设置为邻接点阵图形层4且通过涂布的聚合物分子9选择红外线,在与相对于格栅板1的法线的入射角α不同的反射角β方向上扩散反射其反射光的红外线扩散层5、设置为邻接红外线扩散层5,在与相对于格栅板1的法线的入射角相同的反射角方向上镜面反射红外线的反射光并且透过可见光的红外线反射层6。可将红外线扩散层5作为红外线扩散反射层。如果红外线扩散层5能够充分反射红外线,红外线反射层6变得不需要。
保护用透明薄片2可由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透过可见光线及红外线的材料制成。如果反复通过扫描仪点击点3,则有时由点3构成的点阵图形7发生磨损变得无法读取,因此,为了长时间正确地读取点阵图形7,设置保护用透明薄片2来防止点3的磨损和污物的附着。如果将点阵图形印刷于在读取面的相反侧上,则能够完全保护点。
在点阵图形层4上设置有点阵图形7,该点阵图形7依照表示预先确定的信息的规则印刷了含有吸收红外线的碳素油墨等特性材料的点3而成。
红外线扩散层5具有支持体8及涂布于支持体8上的聚合物分子9。透过保护用透明薄片2的红外线通过涂布于红外线扩散层5上的聚合物分子9,在与相对于格栅板1的法线的入射角α不同的反射角β方向上被扩散反射。在红外线扩散层5兼用作红外线反射层6时,在由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透过可见光线的材料制成的气相沉积用透明薄片上气相沉积扩散反射红外线的聚合物分子9。另外,还存在不需要支持体8的成型方法。
红外线反射层6为,在由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透过可见光线的材料制成的气相沉积用透明薄片上气相沉积了反射红外线的聚合物分子9。透过红外线扩散层5的红外线为,通过气相沉积于红外线反射层6上的聚合物分子9,在与相对于格栅板1的法线的入射角相同的反射角方向上被镜面反射。红外线反射层6透过可见光,屏蔽来自显示屏的红外线。
(扫描仪的构成)
扫描仪具有2个IR-LED、镜头、IR滤波片、漫射器、和作为拍摄元件的C-MOS传感器,其中,该2个IR-LED向配置于显示屏的显示画面上的格栅板1照射红外线;该镜头设置于2个IR-LED之间,接受红外线的反射光;该IR滤波片删除(cut,カット)镜头所接收的反射光的预先确定波长成分;该漫射器用于将红外线均匀地照射到格栅板1。如果照射的红外线充足,则IR-LED为1个即可。
扫描仪的C-MOS传感器拍摄照射到格栅板1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因为点阵图形7由包含吸收红外线的特性材料的油墨印刷,所以C-MOS传感器的拍摄图像为,仅红外线被吸收而不返回的点3的部分被拍摄为黑色。
由IR-LED照射的红外线在红外线扩散层5被扩散反射,透过红外线扩散层5的红外线在红外线反射层6被镜面反射。扫描仪的镜头通过红外线扩散层5的扩散反射,如图1(b)所示,能够接受全部拍摄区域的红外线IR的反射光。通过红外线反射层6的镜面反射,相对于格栅板1的法线的明度得到补充拍摄,拍摄了明亮而鲜明的点阵图形7,点代码的正确解析变得可能。如果红外线扩散层5能够充分地反射红外线,拍摄明亮的鲜明的点阵图形7,则其能够兼用作红外线反射层6。
另外,虽然设置保护用透明薄片2不是必须的,但邻接于保护用透明薄片2设置点阵图形层4,邻接于点阵图形层4设置红外线扩散层5,邻接于红外线扩散层5设置红外线反射层6时,设置红外线反射层6也并不是必须的。在红外线反射光IR的明度不足时,可提高IR-LED的照度来进行对应。
图2(a)为显示通过扫描仪斜向读取本发明的格栅板的情形的截面图,图2(b)为显示通过镜头所读取的拍摄图像的图。图2(a)中,并不在格栅板1上设置红外线反射层6,而是直接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上配置红外线扩散层5。
如图2(b)所示,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在红外线扩散层5被扩散反射,因此,扫描仪的镜头不受扫描仪相对于格栅板1的接地角(接地角)影响,能够接收全部拍摄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但是,因倾斜扫描仪的角度,有时倾斜侧虽然是明亮的,但相反侧变暗,不能接收红外线反射光。
[第1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的单元(cell,セル))
图3为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第1至第6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单元的投影图。如图3所示,红外线扩散层5的单元10为例如,具有胆甾规则性的液晶聚合物,该胆甾为具有分子排列的层多层层叠而成,该分子排列为聚合物分子9在一个方向上聚集的分子排列,在每一个邻接的层上具有逐渐扭曲的螺旋结构。
如果是具有胆甾规则性的液晶,则可为手性向列液晶或胆甾型液晶等,也可向呈现向列规则性或近晶规则性的液晶材料添加手性试剂等来形成扭曲。
单元10为,对于螺旋结构的螺旋轴SA,仅将由聚合物分子9的螺旋的间距P1与液晶的平均折射率R1的积决定的波长的红外线IR的入射光选为对象进行反射。所选择的波长为红外线,因此液晶变为透明的。
另外,单元10的形状并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圆柱或棱柱等的柱状。也可为圆盘状、橄榄球型的椭圆体、面包卷形(アンパン型)、或组合橄榄球型与面包卷形(アンパン型)的形状等。
(红外线扩散层)
图4为对本发明的第1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第1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1的红外线扩散层5为不规则改变多个单元10相对于格栅板1平面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得,例如为在液晶聚合物中添加因提高表面的流平性、流动性等目的所使用的流平剂等表面调节剂,并添加热量及振动而生成的,其中,该多个单元10以选择性反射红外线IR的方式,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聚合物分子9。
红外线扩散层5为改变各单元10相对于格栅板1平面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因此常常包含螺旋轴SA的方向被配置为与格栅板1并不垂直的单元10,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通过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9,在与相对于格栅板1的入射角α不同的反射角β方向上被反射。红外线扩散层5的各单元10的螺旋轴SA的方向因相邻的单元10而变得不规则,因此红外线的反射光扩散地反射。
通过红外线扩散层5的扩散反射,扫描仪的镜头能够接受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的全部拍摄区域的反射光,因此,如图1(b)所示,如图24及图25所示的不能接受红外线反射光的不能受光区域消失。但是,由于倾斜扫描仪的角度,也存在倾斜侧是明亮的,但相反侧变暗而不能接受红外线反射光的区域。
点阵图形层4的点3的大小为约50μm,红外线扩散层5的单元10的大小为数nm至数十nm,因此红外线扩散层5的单元10对应于点阵图形层4的1个点3的聚合物分子19为数百个至数千个。因为通过数百个至数千个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19的扩散反射来拍摄1个点3的图像,所以能够以纳米水平确实地读取微米水平的极微细的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
(红外线反射层)
红外线反射层6为以单元10的螺旋轴SA的方向与格栅板1垂直的方式将多个单元10定向而形成的,其中单元10以选择性反射红外线的方式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聚合物分子9。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在红外线扩散层5被扩散反射,透过红外线扩散层5的红外线IR在红外线反射层6被镜面反射。如果红外线扩散层5能够充分发射红外线,拍摄明亮鲜明的点阵图形7,则能够兼用红外线反射层6。
根据第1具体实施方式,因为不规则地改变多个单元10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所以扫描仪的镜头能够接受全部拍摄区域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其中,该多个单元10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聚合物分子9。但是,由于倾斜扫描仪的角度,存在倾斜侧为明亮的但相反侧变暗而不能接受红外线反射光的区域。
[第2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
图5为对本发明的第2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第2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21的红外线扩散层25为,规则地改变多个单元10相对于格栅板21的平面配向角度进行配置,其中,多个单元10以选择性反射红外线的方式,在相同方向上层叠有聚合物分子9。
从IR-LED照射红外线时,由于规则地改变红外线扩散层25的单元10相对于格栅板21平面的配向角度,因此螺旋轴SA的方向也发生规则的变化,被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9反射的红外线以纳米水平重复其密度而被均匀地扩散反射。
通过红外线扩散层25的扩散反射,扫描仪的镜头能够不受扫描仪相对于格栅板21平面的接触角的影响,接受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的全部的拍摄区域的反射光。在倾斜扫描仪时来自倾斜外方向的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明度不足时,或从扫描仪的外部照射红外线时,来自拍摄区域的周边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明度不足时,提高IR-LED的照度。IR-LED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隔照射预先确定的时间时,可延长照射时间。作为其他方法,可提高向IR-LED供给的电流或提高拍摄时的增益。
根据第2具体实施方式,因为规则地改变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聚合物分子9的多个单元10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所以红外线的反射光虽然以纳米水平重复其密度,但扫描仪的镜头能够在全部拍摄区域中接受扩散反射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倾斜扫描仪时倾斜外方向的区域、拍摄区域的周边区域,因为入射的光量减少,所以接受的红外线的反射光也减少。
[第3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
图6为对本发明的第3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第3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31的红外线扩散层35为不规则地改变所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与IR1、IR2、IR3不同的多个单元10、20、30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的。
单元10、20、30能够通过改变单元10、20、30的聚合物分子19、2909的螺旋的间距与液晶的平均折射率的积,使例如单元10所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IR1的红外线反射峰值波长为840nm附近,单元20所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IR2的红外线反射峰值波长为850nm附近,单元30所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IR3的红外线反射峰值波长为860nm附近。因此,也能够反射红外线IR1~IR2~IR3之间的红外线(图6(b))。在此,虽然设为IR1至IR3,但也能够进一步分割其之间,选择性反射单元20所选择性反射的波长的红外线。
以单元10、20、30的螺旋结构的螺旋轴SA1、SA2、SA3的方向垂直于格栅板31的方式顺次配置多个单元10、20、30,形成红外线反射层36,该单元10、20、30在相同方向上层叠有同样地选择性反射红外线IR1、IR2、IR3的聚合物分子19、2909。
红外线扩散层35的单元10、20、30因分别不规则地改变配向角度进行配置,所以多含有螺旋轴SA1、SA2、SA3的方向不被配置为与格栅板31垂直的单元10、20、30。红外线扩散层35通过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19、2909,将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1、IR2、IR3在与入射角α不同的反射角β方向上扩散反射,其中,单元10为螺旋轴SA1、SA2、SA3的方向并不被配置为与格栅板31垂直。
例如,从IR-LED照射红外线IR1时,虽然照射的红外线IR1被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19扩散反射,但其透过单元20及单元30。从IR-LED照射红外线IR2时,虽然照射的红外线IR2被单元20的聚合物分子29扩散反射,但其透过单元10及单元30。从IR-LED照射红外线IR3时,虽然所照射的红外线IR3被单元30的聚合物分子39扩散反射,但红外线IR3透过单元10及单元20。在各IR-LED的红外线反射峰邻接时,在其他波长的单元20中,红外线一部分透过,一部分被扩散反射。
从IR-LED照射红外线IR1至红外线IR3的波段的红外线时,分别有选择性地,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19扩散反射红外线IR1,单元20的聚合物分子29扩散反射红外线IR2,单元30的聚合物分子39扩散反射红外线IR3。
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1至红外线IR3的波长的红外线在红外线扩散层35处被扩散反射,透过红外线扩散层35的红外线IR1至红外线IR3在红外线反射层36处被镜面反射,因此扫描仪的镜头接收IR-LED所照射的红外线IR1至红外线IR3的波长的红外线,C-MOS传感器能够拍摄明亮鲜明的点阵图形。但是,因倾斜扫描仪的角度,存在倾斜侧明亮,但相反侧变暗而存在不能接收红外线反射光的区域。
另外,设置红外线反射层36并不是必须的,在红外线反射光IR的明度不足时,如果红外线扩散层5能够充分反射红外线,拍摄明亮鲜明的点阵图形7,则能够兼用红外线反射层6。另外,可提高IR-LED的照度来进行对应。IR-LED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隔照射预先确定的时间时,可使其间隔变短,及/或延长照射时间。
[第4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
图7为对本发明的第4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第4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41的红外线扩散层45为镜面反射的单元的比例变为1/3的方式保持规则性,同时还以单元10、20、30依次发生镜面反射的方式配置与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IR1、IR2、IR3不同的多种单元10、20、30的配向角度而成。因此,虽然设为IR1至IR3,但能够进一步分割其之间,选择性反射单元20所选择性反射的波长的红外线。
因为以镜面反射的单元的比例变为1/3,且单元10、20、30顺次发生镜面反射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在单独照射红外线IR1、IR2或IR3时,及从IR-LED照射红外线IR1至红外线IR3的波段的红外线时,相对于格栅板41的法线方向保障了最低限度的红外线IR1、IR2或IR3的反射光。
[第5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
图8为对本发明的第5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第5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51的红外线扩散层55为,以镜面反射的单元的比例变为1/2的方式保持规则性,同时单元10、20、30顺次发生镜面反射的方式将与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与IR1、IR2、IR3不同的多种单元10、20、30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在此,虽然设为IR1至IR3,但能够进一步分割其之间,选择性反射单元20所选择性反射的波长的红外线。
因为以发生镜面反射的单元的比例为1/2,且单元10、20、30依次发生镜面反射的方式进行配置,所以单独照射红外线IR1、IR2或IR3时,及从IR-LED照射红外线IR1至红外线IR3波段的红外线时,针对于格栅板51的法线方向的红外线IR1、IR2、IR3的反射光的量比第5具体实施方式更多。
[第6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
图9为对本发明的第6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第6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61的红外线扩散层65为粉碎了反射红外线IR的单元10,并将其混合入具有与单元10相同的折射率的溶剂68中并涂布于支持体8上而成。被粉碎的单元10在被混入溶剂68中时,被朝向各种方向地配置,该朝向各种方向而配置的状态被维持于该溶剂68中。
被粉碎的单元10的各表面以纳米水平被朝向各个方向配置,由此红外线IR被扩散反射。通过使溶剂68的折射率与单元10的折射率相同,在各种方向上避免了表面所朝向的单元10的表面上可见光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白浊,能够用作透明薄片。
[第7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的单元)
图10为示意性显示了本发明的第7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单元的投影图。如图10所示,单元70为,例如液晶聚合物,该液晶聚合物具有在一个方向上集合的聚合物分子79分子多个倾斜的状态下层叠的向列性,具有随着邻接的每个层逐渐变得扭曲的螺旋结构。
单元70为相对于螺旋结构的螺旋轴SA4仅将由聚合物分子79的螺旋的间距P2与液晶的平均折射率R2的积决定的波长的红外线IR4的入射光作为对象进行选择性反射,其中螺旋结构为相对于柱状的单元70倾斜形成的。因为所选择的波长为红外线,所以液晶变得透明。
[第8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扩散层)
图11为对本发明的第8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扩散层的扩散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11所示,第8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81的红外线扩散层85被配置为,以选择性反射红外线IR4的方式在倾斜的相同方向上层叠了聚合物分子79的多个柱状的单元70沿格栅板81并行。
红外线扩散层85包含多个单元70,该单元70的螺旋轴SA4的方向并不配置为垂直于格栅板81。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1通过单元70的聚合物分子79,在与相对于格栅板81的入射角α不同的反射角β方向上被反射。因为红外线扩散层85的各单元70的螺旋轴SA4的方向因相邻的单元70变为不规则,所以红外线IR4的反射光发生扩散而被反射。
通过红外线扩散层85的扩散反射,扫描仪的镜头能够接受从扫描仪的IR-LED所照射的红外线IR4的全部拍摄区域的反射光。
通过红外线扩散层85的扩散反射,扫描仪的镜头能够不受扫描仪相对于格栅板81平面的接触角的影响,接受从IR-LED所照射的红外线IR4的全部拍摄区域的反射光。在倾斜扫描仪时来自倾斜外方向的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明度不足时,或从扫描仪的外部照射红外线时,来自拍摄区域的周边区域的红外线反射光的明度不足时,提高IR-LED的照度。IR-LED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隔进行预先确定的时间的照射时,可延长照射时间。作为其他方法,还可提高向IR-LED供给的电流或提高摄像时的增益。
[第9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递归反射层)
图12为对本发明的第9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递归反射层的递归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12所示,第9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91的红外线递归反射层95为,通过设置于透明基材98a与透明基材98b之间两面上的中间层96a及中间层96b,设置有具有透光体90b的光学功能层90,所述透光体90b平坦地形成有二维排列了三角锥形的凹部92的表面层90a与背面,其中该三角锥其底部的顶点为直角。
光学功能层90的凹部92虽然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和尺寸,但可随区域或周期性地细微地改变顶点的角度或尺寸。例如,可分别使三角锥形的凹部92的顶点间的间隔为数十μm~数百μm,使凹部92的深度为10μm~100μm,使凹部92的深度尺寸/平面尺寸为例如0.5以上。
透光体90b以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可以以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能量射线固化树脂等形成。特别是,作为透光体90b优选的聚合物,有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及多官能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等交联丙烯酸酯及丙烯酸聚氨酯与单官能及多官能单体的配合物等。透光体90b具有作为支持光学功能层90的支持体的功能,可形成为预先确定厚度的薄膜状、薄片状或板状。
表面层90a由交互层叠金属层与光学透明层或透明导电膜而成的层叠膜而形成的,其中,该金属膜包含反射红外线带域的光且透过可见光带域的光的光学多层膜,并在红外区域反射率高;该光学透明层或透明导电膜在可视区域中折射率高,起到防反射层的功能。
在红外区域中高反射率的金属层以例如Au、Ag、Cu、Al、Ni、Cr、Ti、Pd、Co、Si、Ta、W、Mo、Ge等的单体、或以含有这些单体2种以上的合金为主成分。另外,在使用合金作为金属层的材料时,金属层使用AlCu、AlTi、AlCr、AlCo、AlNdCu、AlMgCu、AgPdCu、AgPdTi、AgCuTi、AgPdCAgPdMg、AgPdFe等。
光学透明层为以例如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钛等高电解质为主成分。透明导电膜为以例如氧化锌、铟掺杂的氧化锡等为主成分。
表面层90a并不限于由无机材料构成的薄膜的多层膜,可为层叠了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薄膜或在高分子中分散了微粒子等的层而成的膜。表面层90a在透光体90b上形成为能够反射红外线带域的光的大致均匀的膜厚d1。
透光体90b由具有140℃以上或150℃以上或170℃以上的温度的软化点的树脂材料形成。透光体90b具有在140℃且频率1Hz下1.0×10-6Pa以上的弹性模量损失。在存储弹性模量不足1.0×10-6Pa时,有可能热压接时表面层90a的形状损坏,递归反射性降低。
形成于光学功能层90与透明基材98a之间的中间层96a包藏光学功能层90的表面层90a。因此,中间层96a为,为了确保透过格栅板91的像的鲜明性,设为与透光体90b的折射率大致相等的折射率。
中间层96a及中间层96b由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中间层96b为通过透明粘着层97b将光学功能层90的透光体90b粘合于透明基材98b上,中间层96a通过透明粘着层97a将光学功能层90的表面层90a粘合于透明基材98a上。
可将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等具有130℃以下的温度的软化点的聚合物等树脂材料用作中间层96a及中间层96b的材料。
如图12所示,二维排列有三角锥形的凹部92的表面层90a的截面因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照射到格栅板91上的红外线IR透过点阵图形层4及透明基材98a,在形成于光学功能层90的表面层90a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凹部92的一边发生镜面反射,在相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面再次发生镜面反射。
如此,从扫描仪的IR-LED照射到格栅板91上的红外线IR透过点阵图形层4,在透明基材98a和中间层96a处被折射,在夹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的2个边上发生镜面反射,由此,在作为其入射方向的扫描仪的IR-LED按照指向性发生递归反射。微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凹部的角度,以使位于扫描仪的横向的IR-LED的侧面的镜头能够接受递归反射的红外线IR的反射光。
另外,可见光透过光学功能层90的表面层90a和透光体90b,从透明基材98b侧射出。由此,能够视觉确认格栅板91之下的显示屏的显示。
根据第9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红外线递归反射层95的递归反射,从扫描仪的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返回扫描仪,被镜头接受。由此,不受扫描仪相对于格栅板91平面的接触角的影响,能够接受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的全部拍摄区域的反射光。
[第10具体实施方式]
(红外线递归反射层)
图13为对本发明的第10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红外线递归反射层的递归反射进行示意性说明的截面图。如图13所示,第10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101的红外线递归层105在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a与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b之间设置了具有圆珠层103b、圆珠反射层103a的光学功能层100,该圆珠反射层103a二维排列了固定圆珠层103b的圆珠103的半球状的凹部102。
圆珠103如果为圆球度高的透明物,则可为玻璃、树脂任一,在包含圆珠103整体的状态下被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固定。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的材质只要为透明即可,不受特别限定,但可为丙稀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酯、聚酰亚胺、聚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及这些的混合材料等。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b具有作为支持体而支持光学功能层100的功能,被形成为预先确定厚度的薄膜状、薄片状或板状。
由此圆珠层103b决定的焦点的位置为由圆珠103的尺寸及折射率、圆珠层103b的厚度及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的折射率决定。虽然圆珠103使用玻璃的粒径集中于约40~60μm左右的,但也可以使用0.1mm以上的大型的。将圆珠103的折射率设置为例如2.2左右的高折射率,以使焦点位置为圆珠103的球面上。
圆珠反射层103a由铝的气相沉积膜、或银等的电极涂覆膜或其他具有光学反射特性的物质形成。圆珠反射层103a被形成为能够沿圆珠层103b反射红外线带域的光的大致均匀膜厚d2。
照射到格栅板101上的红外线IR透过点阵图形层4及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a,在圆珠层103b处发生折射,在位于焦点位置的圆珠反射层103a表面处发生反射,再次在圆珠层103b处发生折射,以在其入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的方式发生递归反射。可见光透过光学功能层100的圆珠层103b及圆珠反射层103a,从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108b侧射出。由此,能够视觉确认格栅板之下的显示屏的显示。
由此,从扫描仪的IR-LED照射到格栅板101上的红外线IR在圆珠层103b处发生折射,在位于焦点位置的圆珠反射层103a表面发生反射,再次在圆珠层103b处发生折射,在作为其入射方向的扫描仪的IR-LED上以指向性而被递归反射。对圆珠103与圆珠反射层103a表面的凹部102的距离进行微调以使扫描仪的IR-LED的横向上的镜头能够接受递归反射的红外线IR的反射光。
根据第10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红外线递归反射层105的递归反射,从扫描仪的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返回扫描仪,通过镜头被接受。由此,不受扫描仪相对于格栅板101平面的接触角的影响,能够接受从IR-LED照射的红外线IR的全部拍摄区域的反射光。
[第11具体实施方式]
图14为显示在印刷物上使用了本发明的格栅板的实例的图,图15为放大地示意性显示在图14的印刷物上使用的本发明的第11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图。虽然在图14的印刷物上印刷了由所吸收红外线的波长不同的油墨所印刷的多个点■、●、○、□,但格栅板111的点■、●、○、□的大小为约50μm,难以目视。图15的纵横方向的格子线及倾斜方向的线是为了说明而添附的,并不存在于实际的印刷面上。另外,图15的点■、●、○、□的形状用于说明,点的形状和颜色并不一定限于图15中的。
另外,在该图14中,将连接四角的基准点而成的倾斜方向的线的交点作为虚拟格子点,以此虚拟格子点为基准配置信息点。但是,这不过显示了生成时的点阵图形的状态。实际上,倾斜扫描仪或弯曲纸面时,因为点阵图形发生变形,所以不可能倾斜连接基准点计算出虚拟格子点。
关于虚拟基准点的计算,在图38中详述。
如图15所示,例如,在格栅板111的点阵图形层114上印刷有基准格子点■、信息点●及信息点○及关键点□,其中,该基准格子点■形成虚拟的格子的四角;信息点●及信息点○以被四角的基准格子点■包围的格子的中心的虚拟格子点112为始点,配置于通过向量表现的终点上来识别信息;关键点□使位于块区的四角的角部的4个基准格子点■偏离一定方向显示1块区比例的点阵图形。
信息点●及信息点○通过以虚拟格子点112为始点的向量的方向和长度表现。例如,以距虚拟格子点112的长短的距离,以虚拟格子点112为中心,分别使信息点●或信息点○以顺时针方向45度旋转而配置在8方向上,由此通过1个基准格子能表现4比特(bit,ビット)。因为1个块区由16个基准格子113构成,所以通过1个块区的点阵图形1能够表现4比特×16个=64比特。
图15中至少在基准格子113内设置有例如,最多吸收以840nm附近为峰值波长的红外线IR1的油墨印刷的信息点●、最多吸收至少以860nm附近为峰值波长的红外线IR1的油墨印刷的信息点○这2种信息点●、○。
图16为示意性显示本发明的第11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点阵图形层与红外线扩散层的截面图。如图16所示,格栅板111具有例如信息点●、点阵图形层114和第3具体实施方式的红外线扩散层35,其中,信息点●吸收840nm的波长的红外线IR1;点阵图形层114为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排列了吸收860nm的波长的红外线IR1的信息点○等;红外线扩散层35为不规则地改变与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IR1、IR2、IR3不同的多个单元10、20、30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成。在此,虽然为IR1至IR3,但进一步分割其之间,选择性反射单元20所选择性反射的波长的红外线。
图17为显示向本发明的格栅板上照射红外线的IR-LED1的输出特性的实例的图。如图17所示,IR-LED1具有在波长840nm处尖锐的输出峰值。图18为对从IR-LED1向基准格子照射840nm的红外线时信息点的红外线吸收率进行说明的图。
如果从扫描仪向基准格子113照射红外线IR1,则因为信息点●由含有吸收红外线IR1的特性材料的油墨印刷,所以红外线IR1被信息点●大量吸收,C-MOS传感器将信息点●的部分拍摄为浓黑的图像。因为信息点○不吸收红外线IR1,所以红外线IR1透过信息点○到达红外线扩散层35,被红外线扩散层35的单元10的聚合物分子19扩散反射,所以在C-MOS传感器上信息点○的图像被拍摄为淡黑色。即,信息点○仅吸收一部分红外线IR1,剩下的红外线被反射,而被拍摄为淡黑。信息点●与信息点○通过阈值而可与信息点●相识别。
图19为显示了向本发明的格栅板照射红外线的IR-LED2的输出特性的实例的图。如图19所示,IR-LED2在860nm处具有尖锐的输出峰。图20为对从IR-LED2向基准格子照射860nm的红外线时信息点的红外线吸收率进行说明的图。
如果向基准格子113照射红外线IR2,因为信息点●仅吸收一部分红外线IR2,所以剩下的红外线IR2透过信息点34到达红外线扩散层35,被红外线扩散层35的单元20的聚合物分子29扩散反射的红外线IR2被C-MOS传感器捕获,被拍摄为淡黑。因为信息点○由包含吸收红外线IR2的特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由此大量吸收红外线IR2,因而C-MOS传感器将信息点○拍摄为浓黑的图像。即,信息点●仅吸收一部分红外线IR1,剩下的红外线被反射,被淡淡地拍摄。信息点●与信息点○为,可根据阈值与信息点●相识别。
图21为显示向本发明的格栅板照射红外线的IR-LED3的输出特性的实例的图。图22为对从IR-LED3向基准格子照射840nm至860nm的波段的红外线时信息点的红外线吸收率进行说明的图。如图21所示,IR-LED3虽然在840nm至860nm的波段具有输出峰,但也可以组合在一个波长处具有输出峰的多个IR-LED1及IR-LED2等而获得图21的输出特性。
因为信息点●由含有吸收红外线IR1的特性材料的油墨印刷,所以吸收红外线IR1;因为信息点○由含有吸收红外线IR2的特性材料的油墨印刷,所以吸收红外线IR2。C-MOS传感器能够获得将信息点●及信息点○拍摄为黑色的拍摄图像。
根据第11具体实施方式,在红外线扩散层35设置所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IR1、IR2、IR3的多种单元10、20、30,在点阵图形层114的基准格子113内配置由吸收红外线R1的油墨所印刷的信息点●及吸收红外线R2的油墨所印刷的信息点○。使用红外线R1或红外线R2的任一个,设由大量吸收该红外线的波长的油墨所印刷的基准点与信息点为真值,其他的信息点为伪值。如果以红外线R1或R2照射点阵图形,其中红外线R1或R2与印刷了作为真值的信息点的油墨的红外线吸收波长相同,则吸收所照射的红外线的点能够被拍摄为浓黑的图像,因此能够从真值的信息点取得点代码。另外,可将被拍摄为淡黑的信息点设为真值。另外,关于基准点,也可成为淡黑的图像。
另外,如果测量配备于扫描仪上的IR-LED的波长,则可知红外线波长,因此,为了提高安全性,可连续照射红外线R1及红外线R2,通过用于取得真值的波长的IR-LED进行照射时的信息点求出代码值。另外,可一起使用红外线R3。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使用在通过红外线R1、2(及红外线R3)进行照射时被拍摄为浓黑的信息点来求出代码值,通过定义于其代码值的一部分上的信息,可基于以任一波长照射每一信息点的IR-LED定义所拍摄的图像等,求出各信息点的真值来算出点代码。如前述,可将一部分或全部被拍摄为淡黑的信息点的图像设为真值。另外,可通过仅扫描仪的使用者所具有的按钮操作,照射用于取得真值的波长的IR-LED。此时,连续照射红外线R1、2的任一或两者来求出信息点的真值,但在扫描仪的通常使用时可照射红外线R3。
即,通过印刷由各种点构成的点阵图形,其中所述多种点由在格栅板111的连续的相同的区域内吸收不同波长光的红外线的油墨所印刷,在连续的相同的区域内存储与点阵图形相关的不同信息,能够根据所照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光输出信息。进一步,还能够将格栅板111作为小片的贴签,用于安全(真伪判定)和可追溯性。由此,在由镜面反射或透过红外线的材料所形成的媒介和结构物粘贴上述贴签,能够仅正确识别点。在此,为了使点完全不可视,可通过吸收红外线的油墨来印刷点,如果重叠印刷则以不能判别点的颜色,且不吸收红外线的油墨来进行重叠印刷。以上安全系统可为,在不使用格栅板的、扩散反射通常的红外线的媒介上以多种不同的红外线吸收油墨来印刷并使用点阵图形。
进一步,根据第11具体实施方式,如果照射在红外线R1至R3的多个波段具有峰值的红外线,则还能够同时取得吸收红外线R1的信息点●及吸收红外线R2的信息点○等多个拍摄图像。
虽然对信息点●及信息点○进行说明,但对于基准格子点■或关键点□也是同样的,印刷于点阵图形层114上的点并不限于信息点●、信息点○、基准格子点■、及关键点□。只要为以包含吸收红外线的特性材料的油墨印刷而成的点即可。
另外,印刷了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光不同的多个点●、○的区域并不限于基准格子113内。不受区域的尺寸和形状影响,可在连续的区域内印刷该区域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光不同的多个点●、○。
[第12具体实施方式]
图23为示意性显示用于图14的印刷物的本发明的第12具体实施方式的格栅板的截面图。如图23所示,在格栅板121的点阵图形层124上印刷了2个信息点,该2个信息点随16个格子区域的每一个而改变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
将以吸收波长840nm的红外线IR1油墨印刷信息点●、吸收波长860nm的红外线IR2油墨印刷信息点○的格子区域以白色显示,将以吸收波长860nm的红外线IR1的油墨印刷信息点●、吸收波长840nm的红外线IR2的油墨印刷信息点○的格子区域以阴影表示。
例如,将信息点●设为真值,将信息点○设为伪值时,如果通过具有图17所示的输出特性的IR-LED1来照射格栅板100,则C-MOS传感器中以浓黑色拍摄白色的格子区域的信息点●,以淡黑色拍摄阴影的格子区域的信息点○。如果利用具有图19所示的输出特性的IR-LED2照射格栅板121,则在C-MOS传感器上,阴影的格子区域的信息点●被拍摄为浓黑,白色的格子区域的信息点○被拍摄淡黑。即,真伪的判定为,在白色格子区域中通过IR-LED1以浓黑拍摄的点为真值,在阴影的格子区域中通过IR-LED2以浓黑拍摄的点为真值。在仅使用IR-LED1时,在白色格子区域中被拍摄为浓黑的点为真值,在阴影的格子区域中被拍摄为淡黑的点为伪值。当然,在仅使用IR-LED2时,不用说,与其是相反的。另外,将白色与阴影的格子区域配置于何位置,当然对相关者以外的人是秘密,必须确保安全性。另一方面,关于基准点■、关键点□,在同时使用IR-LED1与IR-LED2两者时,可使用吸收波长840nm或波长860nm的任一种红外线的油墨。在仅使用IR-LED1时,优选使用吸收波长840nm的红外线的油墨。也可以以吸收波长840nm及波长860nm两红外线的油墨进行印刷。另外,虽然未图示,但采用吸收与真值关键点□波长不同的红外线的油墨来印刷伪值关键点△,并将其配置于基准点■的周边,也能够使之不能正确识别点阵图形的方向和区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如果采用具有如图21所示的输出特性的IR-LED3来照射格栅板121,则在C-MOS传感器上将基准点■、关键点□及信息点●、○全部拍摄为黑色。通过与IR-LED1或IR-LED2的组合使用,拍摄为淡黑的真的信息点也因为通过IR-LED3被拍摄为浓黑而能够正确地识别位置。
根据第12具体实施方式,在格栅板121的红外线扩散层35上设置所选择性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IR1、IR2、IR3的至少任一种不同的多种单元10、20、30,如果通过与单元10、20、30所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不同的IR-LED来照射格栅板121,则整个区域中红外线不发生反射而变为浓黑色。因此,为了仅将点拍摄为黑色,将其他区域拍摄为白色,被单元10、20、30反射的红外线的波长需要包含印刷了点的油墨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及照射红外线的IR-LED的波长。即,在格栅板121的不同的每个格子区域中印刷吸收不同波长光的红外线的多种点构成的点阵图形,由此,如果印刷了点阵图形的区域与照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光不一致,则能够以不能输出与点阵图形相关的信息的方式保护信息。
如果如上述地,能够通过多个红外线波长来改变反应,在格子区域配置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的信息点,则通过对应的波长的IR-LED来照射,还可获得不同的信息。
进一步,根据第12具体实施方式,如果照射在红外线R1至R3的多个波段具有峰值的红外线,还能够同时获得吸收红外线R1的信息点●及吸收红外线R2的信息点○等多种拍摄图像。
另外,印刷了多种不同的点●、○的区域并不限于格子区域。不受区域的尺寸和形状影响,也可在每个块区印刷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不同的点。
以上安全系统可在不使用格栅板的扩散反射通常的红外线的媒介上印刷以吸收多种不同的红外线的油墨印刷并使用点阵图形。
[使用了图26的第13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26,对第13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在具有扩散反射层的扩散反射薄片210的点阵图形读取面上印刷了点阵图形220这一点。
图26(a)为,在扩散反射薄片210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以下称为“背面”)侧上配置显示屏230作为媒介。该图26(b)为,在所述背面侧上配置玻璃等透明媒介240作为媒介。该图26(c)为,在所述背面侧上配置纸等印刷媒介250作为媒介。
另外,图26中,“200”表示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也称为格栅板),“21”表示点。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扩散反射实际上在扩散反射薄片210内部的每个单元中进行。
[使用了图27的第14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27对第14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在具有扩散反射层的扩散反射薄片210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前面侧上配置了用于保护点221的保护层260这一点。
图27(a)为,在扩散反射薄片210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以下称为“背面”)侧上配置显示屏230作为媒介。该图27(b)为,在所述背面侧上配置玻璃等透明媒介240作为媒介。该图27(c)为,在所述背面侧上配置了纸等印刷媒介250作为媒介。
[使用图28的第15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28对第15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透明薄片270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以下称之为“背面”)上印刷了点阵图形220这一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透明薄片270的所述背面印刷点阵图形220,由此能够使该透明薄片270起到用于保护点221的保护层的功能。
图28(a)为,在透明薄片270的背面侧夹持扩散反射薄片210,配置显示屏230作为媒介。该图28(b)为,在所述背面侧上夹持扩散反射薄片210,配置玻璃等透明媒介240作为媒介。该图28(c)为,在所述背面侧上夹持扩散反射薄片210,配置纸等印刷媒介250作为媒介。
[使用了图28的第15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28来对第15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征为,将信息输入辅助薄板200粘贴或配置于显示器装置的显示屏230(媒介)的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例如显示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
另外,作为显示屏230,如图28所示,虽然例示了PC290用的显示器装置,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为笔记本型PC、平板型PC、TV、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和触屏(触摸面板)。
光学读取装置280可接触或远离透明薄片的点阵图形读取面侧来读取点阵图形。
光学读取装置280介由USB线缆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于PC290等信息处理装置上。
[图30的说明]
图30为用于说明点的说明图,该图30(a)为所读取的256灰度图像的照片。该图30(b)为从2值化图像求出点的中心坐标值,将各中心坐标值置于表格而成的。以此表格为基础,通过解码装置解码为信息(代码值)。
<点阵图形的说明>
接着,以下使用图31~45来对点阵图形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作为点阵图形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实例。
另外,点阵图形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1)~(4)。
(1)第1实例(“GRID0”、图33~37)
(2)第2实例(“GRID1”、图35(a)及图36(a)、图38)
(3)第3实例(“GRID5”、图39~43)
关于上述第1~第3实例中的信息点,使用以下实例进行说明。
另外,信息点的实例并不限于以下(5)及(6)。
(4)信息点的捕获方法(图31)
(5)信息点的代码的分配(图32)
(6)点阵图形的读取(图44及图45)
<图31的信息点的捕获方法>
信息点的捕获方法如图31(a)~(e)所示。
另外,信息点的捕获方法并不限于图31(a)~(e)的实例。
即,如图31(a)所示,除了将信息点倾斜配置于虚拟点的上下左右,在不配置信息点时,包含在虚拟点处配置或不配置信息点的情况,可增加信息量。图31(b)虽然为在2行×2列的共计4个的虚拟区域内配置了信息点,但如果在边界附近配置信息点,则可能发生错误识别,因此,图31(c)为间隔一定的间隔配置相邻的虚拟区域的实施例。另外,在4个虚拟区域内配置多个信息点,还包含不配置信息点的情况,则可增加信息量。
图31(d)为在3行×3列的合计9个虚拟区域内配置信息点的图。另外,还包含在9个虚拟区域内配置多个信息点及不配置信息点的情况则可增加信息量。
图31(e)为以直线或虚拟线连接正方形的全部中点及对角线,在共计8个虚拟区域内配置了信息点的图。另外,还包含在8个虚拟区域内配置多个信息点及不配置信息点的情况,则可增加信息量。
虽然图31(b)~(e)的虚拟区域为矩形或三角形,但如图31(c),不需要虚拟区域相互相接,可为圆形或其他的多边形等任何形状。进一步,能够通过增加该虚拟区域的数目来增大信息量。另外,向虚拟区域配置信息点为,与图31(a)中所示的、仅在距虚拟点预先确定的方向上偏离预先确定的距离所配置的信息点的配置方法相同。之所以如此,因为,在制作印刷数据时,不论配置于什么样的虚拟区域中,均需通过显示任一位置的坐标数据来决定配置位置,因为偏离虚拟点进行配置,所以计算坐标数据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另外,读取点时,不论任何配置方法,在拍摄点阵图形而得的图像中,以可能配置了信息点的多个配置位置为中心设定圆形或矩形等的点识别判定区域,在其点识别判定区域内中判别是否存在点,从识别点来说,可以说是相同的信息点读取方法。
<图32的信息点的代码的分配>
信息点的代码的分配如图32(a)~(c)所示。
即,如图32(a)所示,可全部分配于例如公司(company,カンパニー)代码等“代码值”上,如该图32(b)所示,作为1个代码格式,可分配于“X坐标值”与“Y坐标值”这2个数据区域,或如该图32(c)所示,可分配于“代码值”、“X坐标值”、“Y坐标值”这3个数据区域。在长方形的区域中分配坐标值时,为了削减数据量,“X坐标值”、“Y坐标值”的数据区域可不同。进一步,虽然未图示,但为了定义位置坐标的高度,可进一步分配“Z坐标值”。另外,分配了“X坐标值”、“Y坐标值”时,因为位置信息,在X、Y坐标的+方向上坐标值仅以预先确定量增加,所以全部点阵图形均变得不同。另外,由图32(a)~(c)明显可知,越增加分配的代码的种类,点识别判定区域变得越小,变得越来越难以正确识别信息点的配置位置。
<第1实例(“GRID0”)、图33~37>
点阵图形的第1实例,本申请人将其暂时称之为“GRID0”。
“GRID0”的特征为,通过使用关键点,能够识别点阵图形的范围和方向的至少一个。
“GRID0”如图33~37所示,具有以下结构。
(1)信息点
信息点用于存储信息。
另外,信息点的捕获方法如图31(a)~(e)所示,另外,信息点的代码的分配如图32(a)~(c)所示。
另外,在不配置信息点时,还包含在虚拟点配置或不配置信息点的情况,则可增加信息量。
(2)基准点
基准点被配置于预先设定的多个位置上。
基准点用于对后述虚拟点或虚拟区域的位置进行特定。
(3)关键点
关键点偏离基准点而配置,或如图34所示,添加于偏离基准点的配置位置的位置上而配置。即,偏离基准点而配置时,因为基准点偏离,所以原基准点的配置位置上基准点消失。因此,优选地,关键点还承担原基准点的作用,使之能够从其他基准点的配置推断原基准点的位置。在添加于偏离基准点的配置位置的位置上而进行配置时,基准点与关键点这两者被配置为邻近。
关键点将作为基准的方向,即信息点或配置于基准点与虚拟区域中的信息点相对于基准点与虚拟点的方向进行特定。通过确定作为该基准的方向,通过信息点相对于虚拟点的方向给予并读取信息变得可能。进一步,能够将通过多个信息点定义1个数据的点阵图形的范围进行特定。由此,即使点阵图形在上下左右排列,也能够读取点阵图形的范围,解码数据。
(4)虚拟点或虚拟区域
虚拟点或虚拟区域通过基准点的配置而被特定。在图35中通过距离虚拟点的距离与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来定义信息时,关于方向,可以以由所述关键点确定的点阵图形的方向为基准来定义信息。关于距离,可以以预先确定的基准点间的距离为基准。另外,配置虚拟区域来定义信息时,将用于赋予1个信息的多个虚拟区域的中心或代表点作为虚拟点,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基准点的配置来将虚拟点的位置特定,进一步,可通过距虚拟点的距离和方向来定义虚拟区域。另外,可由基准点的配置,对全部虚拟区域的配置位置进行直接特定。另外,虽然可连结相邻的虚拟区域,但此时如果在边界附近配置信息点,则可能发送错误识别,因此优选地,隔开一定的间隔来配置虚拟区域的方法。
图33显示了“GRID0”的点阵图形的广用例,分别地,该图33(a)为将基准点配置为大致加号的文字形状的实例,该图33(b)为增加了信息点的配置个数的实例,该图33(c)为将基准点配置为六边形的实例。
另外,点阵图形的广用例并不限于图33(a)~(c)中所例示的大致加号的文字形状或大致六边形。
图34显示了图33的变形例,为将关键点添加于偏离基准点的配置位置的位置上进行配置的实例,其结果,基准点与关键点这两者被配置为邻近。
图35显示了“GRID0”的点阵图形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35(a)显示了将基准点配置为大致方形的实例,该图35(b)显示了将基准点配置为大致L字形的实例,该图35(c)显示了将基准点配置为大致十字架形或大致加号形的实例。
另外,点阵图形的变形例并不限于图35(a)~(c)所例示的大致方形、大致L字形、或大致十字架形或大致加号形。
图36~图37显示了“GRID0”的点阵图形的连结例或连接例,该图36(a)为邻接配置多个将基准点为大致方形的点阵图形的连结例,以使其基准点的一部分通用。能够连结的条件为,1个点阵图形的上下及/或左右的两端的点的位置必须为同一位置。另外,可仅连结上下或左右。该图36(b)分别显示了相互独立地配置多个将基准点配置为大致L字形的点阵图形的第1连接例。图37(a)显示了相互独立地配置了多个将基准点配置为加号形的点阵图形的第2连接例。另外,所谓连接,为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隔而上下左右排列点阵图形的方法。图37(b)邻接地配置多个将基准点配置为六边形的点阵图形以使其基准点的一部分共用的连结例。
另外,点阵图形的连结例或连接例并不限于图36(a)及36(b)及图37中所例示的配置。
<第2实例(“GRID1”)>
点阵图形的第2实例,本申请人将其暂时称之为“GRID1”。
“GRID1”如图35(a)所示,限定了“GRID0”的基准点的配置,其特征在于,将基准点作为配置于矩形,例如正方形或长方形上的点,并将虚拟点作为其周边的4个基准点的中心。所谓中心,如图38所示,由通过4除周边的4点的基准点的坐标值而得的坐标值算出。由此,即使因倾斜光学读取装置来读取点阵图形时或镜头的歪斜、形成有点阵图形的印刷媒介的变形的影响等,在拍摄图像中点阵图形的配置发生变形,因为信息点的配置与4个基准点同样地移动,所以通过邻接的4个基准点移动的配置,相对地正确地计算出信息点的配置,识别率的降低少。当然,如图35(b)、35(c),将信息点配置为离开基准点的情况下,有时不能正确地把握信息点的配置位置,发生误识别。
附图上有将图35(a)的基准点配置为正方形的变形例、在图36(a)的上下左右重复配置点阵图形,重叠了周边的基准点的点阵图形的连结例。
另外,虽然如图35(a)所示,将基准点配置为正方形,但并不限于此,还可将其配置为长方形。另外,虽然如图36(a)所示,连结基准点,但并不限于此,可以相互独立地以预先确定的间隔连接邻接的点阵图形来进行配置。
<第3实例(“GRID5”)>
点阵图形的第3实例,本申请人将其暂时称之为“GRID5”。
“GRID5”为通过“基准点的配置方法”来代替“GRID0”的关键点,能够识别点阵图形的范围及方向。为了通过“基准点的配置方法”来识别点阵图形的方向,必须设置为,不论基准点的配置为以什么样的点作为中心怎样旋转(除非360°),不回到与旋转前的配置相同的非轴对称。进一步,上下及/左右重复多个点阵图形而进行连接或连结的情况下,也需要能够识别点阵图形的范围及方向。
另外,作为“GRID0”,即使包含关键点,也能够将关键点识别为基准点,通过“基准点的配置方法”,识别没有关键点的“GRID5”的点阵图形的范围和方向。
进一步,如图40~42所示,作为“GRID5”的特殊实例,能够通过“基准点的配置方法”来仅对点阵图形的范围进行特定,通过信息点的配置位置(即“虚拟点的配置方法”)、预先确定的信息点的方向或配置法则来将点阵图形的方向特定。在此情况下,如果使基准点的配置为以任一点为中心旋转(除了360°),则可为与旋转前的配置相同的轴对称。进一步,上下及/或左右重复排列多个点阵图形进行连接或连结时也可以仅识别点阵图形的范围。另外,本申请人将其暂时称之为“方向点”。
图39显示了“GRID5”点阵图形的广用例,分别地,该图39(a)显示了将基准点配置为上下方向非对称的大致房屋(house)形的实例,该图39(b)显示了将基准点配置为上下方向非对称的大致十字架形的实例,该图39(c)显示将基准点配置为上下方向非对称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实例。
另外,点阵图形的广用例并不限于图39(a)~(c)所例示的大致房屋形、大致十字架形或大致三角形。
图40显示了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的“方向点”的广用例,该图40(a)以通过基准点包围信息点的方式配置为正方形,将其中心的信息点作为“方向点”,通过“方向点”的偏离方向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另外,设其他信息点为+×方向。该图40(b)为将基准点配置为大致加号,使其中心的“方向点”在一方向上偏离而进行配置,通过该“方向点”的偏离方向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确定该图40(a)、40(b)的点阵图形的方向的“方向点”的配置为,可被配置于偏离任何预先确定的方向。另外,其他信息点也可通过距虚拟点的距离和方向来任意地定义。
图41显示“方向点”的变形例,该图41(a)为以通过基准点包围信息点的方式配置为正方形,通过将+方向的信息点配置于3个位置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另外,设其他的信息点为×方向。即,通过使其他的信息点与信息点的配置规则变得不同的“方向点”的配置方法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
图41(b)为通过不配置信息点,即“虚拟点的配置方法”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的实例。即,因为将基准点配置为正方形,所以不能通过基准点的配置来将点阵图形的“方向”特定。因此,通过在配置于被配置为正方形的基准点的区域内的“虚拟点”的1个位置处未配置“基准点”,即“虚拟点的配置方法”,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另外,未配置“基准点”的“虚拟点”可位于上段的3个位置或下段的3个位置的任一个。
图42显示“方向点”的变形例,该图42(a)为上下地通过基准点配置,其之间配置信息点,在除去上下的中央的位置上通过+方向的信息点的配置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另外,设其他信息点为×方向。即,通过使其他信息点与信息点的配置规则变得不同的“方向点”的配置方法来确定点阵图形的朝向。该图42(b)在正三角形上配置基准点,在正三角形的内外将信息点配置为矩形,由此确定点阵图形的方向。该图42(c)显示了该图42(b)的点阵图形的连结例。其为连结例,其邻接地配置多个将基准点配置为正三角形的点阵图形,以使其基准点的一部分共用。能够连结的条件为,1个点阵图形的上下及/或左右的两端的点的位置必须为同一位置。另外,可仅连结上下或左右。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共有正三角形的底边的信息点。如此,在连结点阵图形时,不仅共有基准点,而且共有信息点也是可能的。但是,如坐标值,在随着每个点阵图形而值发生变化时不能够共有信息点。
图43显示了“GRID5”的点阵图形的变形例,分别地,该图43(a)显示了将基准点配置为上下非对称的大致方形的实例,该图43(b)显示了并用关键点,将基准点配置为上下非对称的大致L字形的实例,该图43(c)显示了并用关键点,将基准点配置为上下非对称的大致十字架形的实例。
另外,点阵图形的广用例并不限于图43(a)~(c)所例示的上下非对称的大致方形、大致L字形或大致十字架形。
<点阵图形的读取>
以上“GRID0”、“GRID1”、“GRID5”的点阵图形在预先确定的区域内定义了相同的代码值,在上下左右被反复排列地进行配置时,如图44,如果在与该点阵图形的范围相同的大小的范围读取任意区域,构成本来的点阵图形的信息点(1)~(16)(图中记载为“圆1~圆16”)或(1)~(9)(图中记载为“圆1~圆9”)均得到完全充实,能够读取所定义的全部代码值。如此,因为能够通过点阵图形的方向与范围来确定信息点的配置,所以也能够对构成为代码值的信息点的配置法则特定。进一步,如图45,在任意区域中读取的点阵图形的范围中,超过该范围读取左右任一方的信息点时,该信息点与位于相反侧端部的信息点所定义的数值相同,被配置为相对虚拟点,在相同的方向上仅偏离相同距离的位置上。连接该2个信息点的线段为水平线,通过平行移动此水平线,能够正确地识别连接虚拟点的水平线。如果存在对应的基准点,则平行移动量为基准点至位于水平线上的位置的距离。进一步,如果对于上下方向也按照相同的步骤识别垂直线,则能够通过求出水平线与垂直线的交点的位置来正确地求出虚拟点。根据此方法,即使倾斜光学读取装置来拍摄点阵图形,点的配置发生大的变形也能够正确地求出虚拟点,正确地识别信息点所表示的数值。
<校准的说明>
图46~55为对使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时所进行的校准(calibration)进行说明的图。
[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位置关系的校准]
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为用于将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与媒介730(显示屏731或印刷媒介732)的位置恰当地进行关联的校准。
用户在点击显示屏731或印刷媒介732(印刷物),即媒介730时,为了正确地反映对应的点击位置,需要使显示屏731或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位置关系一致。在此,进行校准,该校准用于将显示屏731或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坐标系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恰当地关联。
图46~47为对在显示屏731的显示画面上进行校准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46为对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上设置校准用标记710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46(a)所示,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一面侧的四角附近设置校准用标记710。另外,校准用标记710并不需必须四角附近,可设置于2个以上的角落处,或可设置于预先确定的2个以上的位置。
通过使预先确定的4个位置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的标记位置的点坐标值(xmi、ymi)与显示屏731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的光标位置的坐标值(Xci、Yci)一致,由此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校准。例如,平面投影转换方法为,基于格栅板的坐标系中的光学读取装置740(扫描仪)的点击位置的点坐标值(xt、yt),通过由下式表示的转换公式求出显示屏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t、Yt)。另外,所谓显示屏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并不是显示屏上的实际尺寸的坐标系,为用于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的图像存储介质(帧缓冲区)中的坐标系。
Xt=(axt+bytc)/(gxt+hyt+1)
Yt=(dxt+eytf)/(gxt+hyt+1)
另外,通过校准来确定4个位置的标记位置(xmi、ymi,i=1~4)与光标位置(Xci、Yci,i=1~4),由此将其分别代入,求解8元联立方程式,可求出a~h。另外,预先确定的3个位置以上的位置的校准为,能够使用仿射转换公式和赫尔默特转换公式。另外,这些校准法均可适用于图46~51所示的校准,这是毋庸赘言的。
如图46(b)所示,用户在校准用标记710上移动光标,左键单击鼠标。个人电脑的中央处理装置识别所单击的位置。然后,将显示屏731的坐标系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恰当地关联。由此进行校准。
在图46中,校准用标记710形成于可装卸贴签720上。用户在校准结束后,如图46(c)所示,将贴签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剥离。
另外,校准用标记710为,除了形成于透明贴签720上的情况之外,可直接印刷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上。另外,以可除去的状态设置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上,可在校准结束之后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上将其去除。
图47为对在显示屏731的显示画面上显示了校准用标记710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47(a)所示,在显示屏731的四角附近,显示了校准用标记710。另外,校准用标记710不必必须显示于四角附近,可显示于2个以上的角落处,或显示于预先确定的2处以上的位置处。
如图47(c)所示,用户单击显示了校准用标记710的位置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光学读取装置740(扫描仪)读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上的点阵图形,将其发送至个人电脑(PC)。个人电脑(PC)的中央处理装置从所发送的点阵图形识别点击位置的点XY坐标(X1,Y1),进行校准,该校准用于将显示屏731的坐标系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恰当关联。
另外,优选地,校准结束后,不再显示校准用标记710。
图48~49为对针对印刷媒介732(印刷物)进行校准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48为对在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与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用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两者上设置校准用标记710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48(a)所示,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及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四角附近,分别印刷了校准用标记710。另外,校准用标记710不需必须印刷于四角附近,也可印刷于2个以上的角落处。或者,可印刷于预先确定的2个以上的位置处。
用户如图48(b)所示,使双方的校准用标记710一致,将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覆盖于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上。由此,进行校准,该校准用于恰当地将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坐标系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关联。
图49为对仅在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上印刷校准用标记710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49(a)所示,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四角附近,分别印刷有校准用标记710。另外,校准用标记710不需必须印刷于四角附近,也可印刷于2个以上的角落处。或者,也可印刷于预先确定的2个以上的位置。
用户将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覆盖于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上。然后,如图49(b)所示,使光学读取装置740(扫描仪)与所述标记一致。光学读取装置740(扫描仪)读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上的点阵图形,将其发送至个人电脑(PC)。个人电脑(PC)的中央处理装置由所发送的点阵图形识别点击位置的坐标值(x1,y1),进行校准,以使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坐标系与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恰当地关联。
通过进行这样的校准,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位置与显示屏731或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图像的位置关系变得一致,能够正确地输出对应于用户所点击的图像和文字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显示画面等上使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时,除了通过粘合剂来粘贴,还可使用自显示画面上部悬挂使用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等其他方法。
<关于校准用标记为1个的情况>
在上述校准方法中校准用标记需要为2个以上。
但是,即使校准用标记为仅1个,也能够进行校准。以下使用图50~51来进行说明。
预先将格栅板的坐标系中的格栅板上每单位长度的点坐标值与显示屏731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中的显示屏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坐标值或印刷媒介732(印刷物)的印刷数据的坐标系中的印刷媒介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坐标值存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存储装置中。进一步,通过光学读取装置740(扫描仪)来点击校准用标记时,通过预先确定的轴旋转方向来进行点击。由此,即使校准用标记为1个,也可执行校准。
图50(a)中,校准用标记被设置于显示屏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图中为中央)上。图50(b)中,校准用标记被设置于印刷物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图中为右下)上。用户通过光学读取装置点击校准用标记。求出点击光学读取装置时格栅板自预先确定的轴旋转方向的旋转角(即格栅板相对于显示屏的旋转角),进行校准变得可能。
在此,诱导出公式,该公式用于对格栅板的坐标系中的点击位置的点坐标值(xt、yt)进行坐标变换,求解对应于显示屏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t、Yt)。
如果设格栅板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点坐标值为Δx、Δy,设显示屏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坐标值为ΔX、ΔY,则其坐标轴的失真系数分别为,αx=ΔX/Δx、αy=ΔY/Δy。另外,如果各轴的失真度相同,则为αx=αy
使光学读取装置的轴旋转方向与显示屏的向上方向一致,从格栅板的上部点击校准用标记时,如果设显示屏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中的校准用标记的坐标值为(Xm、Ym),设格栅板中的点击位置的点坐标值为(xm、ym),此时格栅板相对于光学读取装置的旋转角为θm,则为如下
【数1】
X t Y t = X m Y m + cosθ m sinθ m - sinθ m cosθ m α x ( x t - x m ) α y ( y t - y m )
求出校准用标记为仅1个的情况下的坐标转换公式。在将格栅板配置于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上时也能够同样地使用此坐标变换。
在配置于比格栅板大的显示屏和印刷物上而使用时,如果校准用标记被配置于显示屏和印刷物的角落处,则不能将格栅板配置于所有角落处,产生不能正确校准的问题。
如果设校准用标记为1个,且使用上式,则即使在格栅板比显示屏和印刷物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进行校准。
<其他的校准方法>
图51为对于校准的进一步其他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如果在不与预先确定的轴旋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光学读取装置点击校准用标记,则不能实施正确的校准。此时,在显示屏或印刷媒介上,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配置2个校准用标记,通过下式求出格栅板相对于显示屏或印刷媒介的倾斜度,设此倾斜度为θm,如果通过前述转换公式实施坐标变换则能够进行正确的校准。图86(a)显示了,在显示屏上在垂直方向上配置2个校准用标记的情况,图86(b)显示了在印刷媒介上在水平方向上配置2个校准用标记的情况。
如果设预先确定的2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700(格栅板)的坐标系中的标记位置的点坐标值为(xm1、ym1)、(xm2、ym2),设显示屏731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坐标系中的光标位置的坐标值为(Xc1、Yc1)、(Xc2、Yc2),则
θm=(ym2-ym1)/(xm2-xm1)
水平地配置2处标记位置时,αx=(Xc2-Xc1)/(xm2-xm1)
垂直地配置2处标记位置时,αy=(Yc2-Yc1)/(ym2-ym1)
在此,另外,如果各轴的失真度相同,则由于αx=αy=α,因此变为
【数2】
X t Y t = X m 1 Y m 1 + cosθ m sinθ m - sinθ m cosθ m α x ( x t - x m 1 ) α y ( y t - y m 1 )
求出校准用标记为2个时的坐标转换公式。在印刷媒介732(印刷物)上配置了格栅板的情况下还能够同样地使用此坐标变换。
另外,关于在上式中αx≠αy等失真度不明确的情况,无需赘言的是,本坐标转换公式中使用的格栅板上的每单位长度当的点坐标值Δx及/或Δy可直接定义为代码值,该代码值与坐标值一起定义于格栅板上,预先存储于存储介质中,或者作为对应于代码值的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介质中。
[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2明度的校准]
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2为用于调整光学读取装置740(扫描仪)的明度的校准。
将一台扫描仪在印刷媒介732(通常的印刷物)与格栅板这两者中使用时,格栅板与通常的印刷物,其红外线的反射特性非常不同。
如果在通常的印刷物上由恰当明度的红外线反射光确定红外线的光量,则因为红外线反射光不足,经常不能识别点,不能解码点代码。因此优选进行如下校准:通过一台扫描仪进行校准来对所使用的格栅板和各种各样的印刷物的每一个,预先由恰当明度的红外线反射光确定红外线的光量。
此时,因为对于格栅板和各种各样的印刷物分别使用预先确定的校准信息(红外线光量),所以需要能够识别各格栅板和各印刷物。此识别可通过印刷于格栅板和印刷物上的点阵图形来进行。
图52为在点阵图形上定义了XY坐标值及代码值时的点代码格式。在此情况下,用于特定每个格栅板、每个印刷物的格栅板ID、印刷物ID等在点阵图形中被定义为代码值。
图53(a)为在点阵图形上仅定义了XY坐标值时的点代码格式。在此情况下,通过设置于扫描仪内部等的存储器中的如该图53(b)所示的表格,定义了用于将格栅板、印刷物特定的格栅板ID、印刷物ID等。即,对于每一格栅板、每一印刷物,能够判别由唯一的坐标范围所形成的区域,将格栅板、印刷物特定。例如,在坐标范围为由(X1~X2、Y1~Y2)形成的区域时,格栅板ID为1。
进一步,如前所述,可在倾斜扫描仪时等红外线反射光变得不足的情况下,测量每次的拍摄图像的明度,在下次拍摄时实施实时校准以转变为恰当的光量。当然,无需赘言的是,还包括红外线反射光过多而不能识别点的情况。另外,也可不预先实施校准,仅通过实时校准来控制红外线光量。
[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3尺寸的校准]
校准的实施方式3为用于调整格栅板或印刷媒介732的大小的校准。
在格栅板或印刷媒介732的点阵图形上,如图54所示,定义了作为代码值的校准参数。校准为,如上述的“校准的具体实施方式1”所示,是通过扫描仪点击格栅板等的预先确定位置(例如四角)等而进行的。通过此校准,识别格栅板或印刷媒介732的大小。进行1次校准之后,再进行另1次校准时,仅通过扫描仪进行点击,即可从定义于点阵图形上的校准参数获得经校准的信息。
另外,点阵图形,如图55所示,可仅定义有XY坐标值。在此情况下,通过显示于该图55(b)中所示的表格来定义校准参数。即,对于每个格栅板或每个印刷媒介,能够判别由独特的坐标范围形成的区域,将赋予各格栅板或各印刷媒介的校准参数特定。例如,坐标范围为以(X1~X2、Y1~Y2)形成的区域时,校准参数为1。
如此,通过对每个格栅板或每个印刷媒介设定校准参数,即使对例如粘贴有格栅板的电子黑板、印刷了点阵图形的笔记本(note)这样的具有不同大小的媒介,也能够使用相同的扫描仪进行校准。另外,如果进行1次校准,则不需要进行再次校准,因此在便利性方面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包含了以下技术思想。
(1)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通过光学读取装置接触或远离而读取的点阵图形的点阵图形读取面或该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形成至少扩散反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扩散反射层,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被配置或粘贴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照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且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将由该摄像装置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具有在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上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所述扩散反射层被形成为,配置指向性反射材料以使由所述照射装置照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相对于点阵图形读取面发生扩散反射。
(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反射材料为聚合物分子。
(3)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配置多个单元而形成的,所述单元在不同的方向上层叠了所述聚合物分子。
(4)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改变多个单元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形成的,所述单元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所述聚合物分子。
(5)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规则地改变所述单元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形成的。
(6)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以预先确定的比例配置单元而形成的,所述单元沿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平行配向有所述聚合物分子。
(7)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将粉碎的所述单元封入具有与该单元相同的折射率的溶剂中而形成的。
(8)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子及所述单元为至少透过可见光的指向性反射材料。
(9)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配置了选择性地扩散反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波长不同的多种聚合物分子。
(10)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材料通过光学层叠体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在入射方向上发生递归反射。
(11)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2个透明层与凹部,所述凹部通过在所述透明层之间反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且透过可见光的表面部形成,通过所述凹部的反射在入射方向上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发生递归反射。
(1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形成在所述2个透明层之内、点阵图形读取面侧的透明层上。
(13)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圆珠层与圆珠反射层,所述圆珠层通过树脂而固定了玻璃或树脂制的透明圆珠单层,所述圆珠反射层邻接设置于所述圆珠层的圆珠的形状上,反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透过可见光;通过所述圆珠与圆珠反射层的反射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在入射方向上发生递归反射。
(14)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具有吸收波长不同的多种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15)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的预先确定位置上,配置有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以所述油墨印刷的点。
(16)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至少扩散反射所述多种波长光,所述照射装置照射所述多种波长光,所述滤波片至少透过所述多种波长光,且屏蔽可见光,所述摄像装置至少拍摄所述多种波长光。
(17)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粘贴有至少可将可见光投影的屏幕,面对点阵图形形成面,通过投影仪投影图像。
(18)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媒介为印刷物或显示屏或透明媒介。
(19)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上形成有至少透过可见光及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保护层。
(20)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形成于透明薄片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将该透明薄片兼用作保护层。
(21)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上编码了坐标值或坐标值及代码值,利用该坐标值识别通过所述光学读取装置读取了点阵图形的位置。
(2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其通过由所述光学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所述坐标值或所述代码值的至少一部分上定义的索引进行分类或唯一的特定。
(23)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为红外线或紫外线。
(24)本发明所涉及的点代码光学读取装置,其接触或远离粘贴或配置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读取形成于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上的点阵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照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并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将通过该摄像装置所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点阵图形的点通过油墨印刷,所述油墨具有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25)进一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信息发送装置,所述信息发送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
(26)进一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对应于数据的信息输出。
(27)本发明所涉及的点代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由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和光学读取装置构成,其中所述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为粘贴或配置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所述光学读取装置为接触或远离所述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读取形成于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上的点阵图形的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照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并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将由该摄像装置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所述油墨为具有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28)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进一步具有信息发送装置,该信息发送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
(29)进一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将解码的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对应于数据的信息输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为,如果在点阵图形上至少定义XY坐标值,则能够将其粘贴于个人电脑、PDA、银行ATM等所有显示屏的图面上而获得位置信息,由此,能够用作触摸面板。当然,可预先确定显示屏的显示图像的配置,在对应的区域上至少可定义代码值。另外,即使覆盖于以吸收红外线的油墨印刷的印刷物上也能够仅读取点阵图形而获得位置信息,因此,能够在图面上输出与记载于印刷物上的图片的痕迹和信息相关的信息。
附图标记说明
1、21、31、41、51、61、81、91、101、111、121…格栅板
2…保护用透明薄片
3…点
4、114、124…点阵图形层
5、25、35、45、55、65、85…红外线扩散层
95、105…红外线递归反射层
6、36…红外线反射层
7…点阵图形
8…支持体
9、19、29、79…聚合物分子
10、20、30、70…单元
68…溶剂
90、100…光学功能层
90a…表面层
90b…透光体
92、102…凹部
96a、96b…中间层
97a、97b…透明粘着层
98a、98b…透明基材
103…圆珠
103a…圆珠反射层
103b…圆珠层
108…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
108a…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
108b…透明树脂粘合剂材料
112…虚拟格子点
113…基准格子
IR、IR1、IR2、IR3、IR4…红外线
SA、SA1、SA2、SA3、SA4…螺旋轴
R1、R2…平均折射率
P1、P2…螺旋的间距
d1…表面层的膜厚
d2…圆珠反射层的膜厚
α…入射角
β…反射角
■…基准格子点
□…关键点
●、○…信息点
A、B、C、D…块区

Claims (29)

1.一种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通过光学读取装置接触或远离而读取的点阵图形的点阵图形读取面或该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形成至少扩散反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扩散反射层,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被配置或粘贴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
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
照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
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且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
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
将由该摄像装置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
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具有在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上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所述扩散反射层被形成为,配置指向性反射材料以使由所述照射装置照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相对于点阵图形读取面发生扩散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反射材料为聚合物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配置多个单元而形成的,所述单元在不同的方向上层叠了所述聚合物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改变多个单元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形成的,所述单元在相同方向上层叠了所述聚合物分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规则地改变所述单元的配向角度进行配置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5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以预先确定的比例配置单元而形成的,所述单元沿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平行配向有所述聚合物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为将粉碎的所述单元封入具有与该单元相同的折射率的溶剂中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子及所述单元为至少透过可见光的指向性反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配置了选择性地扩散反射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波长不同的多种聚合物分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材料通过光学层叠体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在入射方向上发生递归反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2个透明层与凹部,所述凹部通过在所述透明层之间反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且透过可见光的表面部形成,通过所述凹部的反射在入射方向上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发生递归反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形成在所述2个透明层之内、点阵图形读取面侧的透明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层具有:
通过树脂而固定了玻璃或树脂制的透明圆珠单层的圆珠层、
邻接设置于所述圆珠层的圆珠的形状上,反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透过可见光的圆珠反射层;
通过所述圆珠与圆珠反射层的反射使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反射光在入射方向上发生递归反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具有吸收波长不同的多种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的预先确定位置上,配置有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以所述油墨印刷的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反射层至少扩散反射所述多种波长光,
所述照射装置照射所述多种波长光,
所述滤波片至少透过所述多种波长光,且屏蔽可见光,
所述摄像装置至少拍摄所述多种波长光。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粘贴有至少可将可见光投影的屏幕,面对点阵图形形成面,通过投影仪投影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媒介为印刷物或显示屏或透明媒介。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读取面上形成有至少透过可见光及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保护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形成于透明薄片的点阵图形读取面的相反面上,将该透明薄片兼用作保护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0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上编码了坐标值或坐标值及代码值,利用该坐标值识别通过所述光学读取装置读取了点阵图形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其通过由所述光学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所述坐标值或所述代码值的至少一部分上定义的索引进行分类或唯一的特定。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2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为红外线或紫外线。
24.一种点代码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接触或远离粘贴或配置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的如权利要求1~23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读取形成于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上的点阵图形,
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
照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
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并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
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
将通过该摄像装置所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
所述点阵图形的点通过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具有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信息发送装置,所述信息发送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权利要求2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对应于数据的信息输出。
27.一种点代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由信息输入辅助薄板和光学读取装置构成,其中所述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为粘贴或配置于预先确定的媒介面上或该媒介面附近的如权利要求1~23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辅助薄板,所述光学读取装置为接触或远离所述信息输入辅助薄板,读取形成于该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上的点阵图形的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读取装置具有:
照射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照射装置、
至少透过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并屏蔽可见光的滤波片、
至少拍摄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摄像装置、
将由该摄像装置拍摄的点阵图形图像解码为点代码的解码装置,
所述点阵图形的点由油墨印刷而成,所述油墨为具有至少吸收所述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或吸收该预先确定的波长光的特性及可见光透过特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点代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装置进一步具有信息发送装置,该信息发送装置将解码的所述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权利要求28的任一项所述的点代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将解码的点代码或对应于该点代码的命令及/或对应于数据的信息输出。
CN201580003405.3A 2013-12-27 2015-01-05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04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3372 2013-12-27
JP2013273372 2013-12-27
PCT/JP2015/050072 WO2015099200A1 (ja) 2013-12-27 2015-01-05 情報入力補助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431A true CN106104431A (zh) 2016-11-09
CN106104431B CN106104431B (zh) 2020-09-18

Family

ID=5347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40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04431B (zh) 2013-12-27 2015-01-05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20875A1 (zh)
EP (1) EP3089003A4 (zh)
JP (3) JP6561300B2 (zh)
KR (1) KR101836075B1 (zh)
CN (1) CN106104431B (zh)
BR (1) BR112016014930A2 (zh)
WO (1) WO201509920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254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成像装置
CN109597530A (zh) * 2018-11-21 2019-04-09 深圳闳宸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屏幕定位方法
CN110312952A (zh) * 2017-02-20 2019-10-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制品和与其交互的系统
CN112912886A (zh) * 2018-10-23 2021-06-04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信息码读取装置
CN114791639A (zh) * 2021-01-26 2022-07-26 Viavi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种红外反射材料的光学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93693A4 (en) * 2014-01-06 2017-08-23 Pen Generations, Inc. Optical film and digital pen system using same
US10352496B2 (en) 2017-05-25 2019-07-16 Google Llc Stand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and built-in cables
US10972685B2 (en) * 2017-05-25 2021-04-06 Google Llc Video camera assembly having an IR reflector
US10819921B2 (en) 2017-05-25 2020-10-27 Google Llc Camera assembly having a single-piece cover element
US10372155B2 (en) * 2017-08-20 2019-08-06 Pixart Imaging Inc. Joystick and related control method
CN111164605A (zh) 2017-09-27 2020-05-15 3M创新有限公司 使用光学图案以用于设备和安全监控的个人防护设备管理系统
KR102313065B1 (ko) * 2021-07-16 2021-10-15 딥스원테크(주) 전자펜 필기용 박막형 도트패턴 필름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3006A (ja) * 2000-02-25 2001-09-07 Ricoh Elemex Corp 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座標入力方法
US20030038918A1 (en) * 1999-04-20 2003-02-2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flective cholesteric filter
JP2005099158A (ja) * 2003-09-22 2005-04-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投影スクリーン
JP2006015498A (ja) * 2004-06-30 2006-01-1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転写箔及びidカード並びにid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US20080001121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Chisso Corporation And Chisso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uses for the same
JP2008209598A (ja) * 2007-02-26 2008-09-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US20110109641A1 (en) * 2007-08-09 2011-05-12 Kenji Yoshida Information input help shee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put help sheet, print-associated output system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put help sheet, and calibration method
CN102248721A (zh) * 2010-03-15 2011-11-23 索尼公司 光学层压体和建筑构件
CN102598648A (zh) * 2009-11-11 2012-07-18 吉田健治 印刷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
US20130075482A1 (en) * 2007-02-08 2013-03-28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Coding pattern comprising tags with x and y coordinate data divided into respective halves of each ta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6509B2 (ja) 1990-09-20 1999-11-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2003256137A (ja) 2002-02-28 2003-09-10 Kokuyo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透明シート
JP4346016B2 (ja) 2003-07-16 2009-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選択反射層形成用塗工液、それを用いた投影スクリーンおよび投影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06317656A (ja) * 2005-05-12 2006-11-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異方性光学素子
CA2571904A1 (en) * 2006-02-15 2007-08-15 Fio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pathogens
RU2457532C2 (ru) * 2006-03-10 2012-07-27 Кенджи Йошида Система обработки ввода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US20090091530A1 (en) * 2006-03-10 2009-04-09 Kenji Yoshida System for input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4243642B2 (ja) * 2008-03-24 2009-03-25 健治 吉田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情報入力補助シート
JP5586300B2 (ja) * 2010-03-31 2014-09-10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機能性積層体及び機能性構造体
US9383483B2 (en) * 2011-10-31 2016-07-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ffuse cholesteric reflector
JPWO2013161236A1 (ja) * 2012-04-26 2015-12-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8918A1 (en) * 1999-04-20 2003-02-2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flective cholesteric filter
JP2001243006A (ja) * 2000-02-25 2001-09-07 Ricoh Elemex Corp 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座標入力方法
JP2005099158A (ja) * 2003-09-22 2005-04-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投影スクリーン
JP2006015498A (ja) * 2004-06-30 2006-01-1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転写箔及びidカード並びにid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US20080001121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Chisso Corporation And Chisso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uses for the same
US20130075482A1 (en) * 2007-02-08 2013-03-28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Coding pattern comprising tags with x and y coordinate data divided into respective halves of each tag
JP2008209598A (ja) * 2007-02-26 2008-09-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US20110109641A1 (en) * 2007-08-09 2011-05-12 Kenji Yoshida Information input help shee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put help sheet, print-associated output system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put help sheet, and calibration method
CN103440062A (zh) * 2007-08-09 2013-12-11 吉田健治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信息处理系统、印刷输出系统
CN102598648A (zh) * 2009-11-11 2012-07-18 吉田健治 印刷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
CN102248721A (zh) * 2010-03-15 2011-11-23 索尼公司 光学层压体和建筑构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254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成像装置
CN108076254B (zh) * 2016-11-11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成像装置
CN110312952A (zh) * 2017-02-20 2019-10-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制品和与其交互的系统
CN110312952B (zh) * 2017-02-20 2022-09-2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制品和与其交互的系统
CN112912886A (zh) * 2018-10-23 2021-06-04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信息码读取装置
CN109597530A (zh) * 2018-11-21 2019-04-09 深圳闳宸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屏幕定位方法
CN109597530B (zh) * 2018-11-21 2022-04-19 深圳闳宸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屏幕定位方法
CN114791639A (zh) * 2021-01-26 2022-07-26 Viavi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种红外反射材料的光学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36075B1 (ko) 2018-03-08
BR112016014930A2 (pt) 2018-01-23
EP3089003A4 (en) 2017-09-27
JP6561300B2 (ja) 2019-08-21
US20160320875A1 (en) 2016-11-03
EP3089003A1 (en) 2016-11-02
JPWO2015099200A1 (ja) 2017-03-23
KR20160115923A (ko) 2016-10-06
WO2015099200A1 (ja) 2015-07-02
JP2019194889A (ja) 2019-11-07
JP2021028850A (ja) 2021-02-25
CN106104431B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431A (zh) 信息输入辅助薄板
US9213929B2 (en) Pattern printed sheet
CN107102693A (zh)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11073353A (ja) 赤外線吸収パターン付透明シート
EP2479650B1 (en) Product with coding pattern
CN104145278A (zh) 正品认证用标签、该标签的认证代码生成方法、该标签的认证方法及系统、用于认证该标签的便携终端及用于该标签的认证的计算机可读性记录介质
CN110928017A (zh) 显示面板
CN209543384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951816A (zh)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CN109934157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471444A (zh) 导电光学元件、输入元件及显示元件
CN106951817A (zh)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CN110088674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7601817U (zh)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终端
KR101431686B1 (ko)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펜 시스템
CN207601821U (zh) 纹路的光学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1095283B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683661B1 (ja) 情報入力補助シート、ドットコード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210573819U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88673B (zh) 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601040B2 (ja) 偽造防止媒体
CN11022146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155480U (zh) 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728857A (zh) 光学膜片以及用户输入系统
CN210605735U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