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3427A -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3427A
CN106093427A CN201610387434.0A CN201610387434A CN106093427A CN 106093427 A CN106093427 A CN 106093427A CN 201610387434 A CN201610387434 A CN 201610387434A CN 106093427 A CN106093427 A CN 106093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detection
toxoplasma
silicon chip
herpes simpl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74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3427B (zh
Inventor
孙红柳
王巧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103874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3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3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3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3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3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03General methods of protein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specific proteins or families of protei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G01B11/06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of coating
    • G01B11/06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of coating with measurement of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05Protozo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8RNA viruses
    • G01N2333/18Togaviridae; Flaviviridae
    • G01N2333/19Rubella vir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44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protozoa
    • G01N2333/45Toxoplasm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1)制备鉴定芯片;(2)将待鉴定溶液注入到步骤(1)中鉴定芯片的检测位点内,待鉴定溶液中的抗体分子与所述鉴定芯片上的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导致芯片的检测位点表面的分子膜层的厚度或密度发生变化;然后进行冲洗;(3)采用椭偏显微成像仪检测步骤(2)中的所述变化,由此判定待鉴定溶液中是否包含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以及获得它们的抗体含量。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同时定性和定量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Description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孢子球虫科、弓形体属。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都能感染,可寄生在除红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中,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损伤大脑、心脏、眼底,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人体感染后多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虫体被激活并迅速增殖,致病力增强。由于TOX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这种疾病的临床感染诊断的时效性、精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发热、全身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易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症。风疹病毒为RNA病毒,属于披盖病毒属。风疹病毒抗原结构稳定,只有一种抗原型,只感染人类。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的线性双链DNA病毒。HSV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龈口炎(gingivostomatitis)、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脑炎(encephalitis)以及生殖系统感染和新生儿的感染。在感染宿主后,常在神经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激活后又会出现无症状的排毒,在人群中维持传播链,周而复始地循环。根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把该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人群被病毒感染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此病可分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和卡波西病等。
在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中,PCR技术是目前实验诊断这三种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一般实验室很难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因而其临床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ELISA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实验的假阳性率高。
生物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平台,具有集成化、高通量、高密度的优势。根据固相载体上固定的生物分子的不同,可以将生物芯片划分为DAN芯片、蛋白质芯片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蛋白质芯片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蛋白质芯片运用于医学检验,则是结合了微阵列的高通量、集成化和免疫检测的灵敏、特异的特点可以方便、快速,并且准确地大批量、平行检测多样本、多项目。
目前传统的蛋白质芯片技术在检测上以荧光标记方法为主。但是,蛋白质分子标记常常可能导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蛋白质分子的化学不均一性,使得标记方法很难用于定量分析。因为化学不均一性使得一些蛋白质分子的标记效果优于另外一些蛋白质分子,即导致标记的不均一性,在缺少精确矫正的情况下,蛋白质芯片上荧光绝对强度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其次,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标记条件,并且为每一种蛋白质分子建立矫正曲线。最后,标记蛋白质分子可能影响其生物活性。目前所使用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反应、放射性核素及蛋白芯片技术等都需要分子标记,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不需要分子标记,可以直接分析待测样品,但是SELDI技术设备非常昂贵,阻碍了它的应用。
基于现有技术,目前并没有报道可以同时检测或/鉴定以上三种病原体的生物蛋白芯片,并且由于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三种病原体抗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得结合在同一芯片上具有较大的难度。
椭偏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超薄膜检测的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厚度分辨率极高,能够达到0.1nm。研究表明,绝大部分蛋白质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单分子饱和吸附膜层几何厚度在2~10nm的范围内,膜层是薄而透明的,在物理上,属于超薄相位体。由于相位体不引起探测光波的幅值变化,即使用显微镜也难以观测。但是这种技术效果的呈现前提是需要筛选合适的蛋白芯片以及合适的操作条件,否则即使应用椭偏显微成像技术也无法得到较好的检测和/或鉴定效果。
检测和/或鉴定临床样本中的病原体(细菌、酵母和其它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的经典方法包括培养该样本以扩大所存在病原体的数目,直到可观察的菌落生长,然后该菌落生长可以通过标准的实验室检验鉴定和计数。为了准确地鉴定感染种类,医生必须依赖于可能需要从3天(如在大多数细菌的情况下)到8周之间的任何长度的时间的培养结果。为了准确地鉴定细菌的种类,该培养随后进行可能需要另外数天甚至数周时间的大范围生物化学检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使这一确定过程快速和准确完成是非常重要的。在采用经典方法时,有可能会产生错误,这些错误有时导致对病原体的不明确的鉴定,而因此导致对病原体错误的判断。
因此,一种快速、简单、直接、高通量的具体方法并能同时检测和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椭偏显微成像技术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鉴定芯片:
将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装配鉴定探针:在检测位点上分别装配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然后进行冲洗;再采用封闭试剂封闭所述检测位点,得到鉴定芯片;
(2)实施鉴定:
将待鉴定溶液注入到步骤(1)中鉴定芯片的检测位点内,所述注入速度为1.4~1.6μl/min,待鉴定溶液中的抗体分子与所述鉴定芯片上的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导致芯片的检测位点表面的分子膜层的厚度或密度发生变化;然后进行冲洗;
(3)读取芯片:
采用椭偏显微成像仪检测步骤(2)中的所述变化,由此判定待鉴定溶液中是否含有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以及获得它们的抗体含量。
优选的,所述单纯疱疹病毒的类型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
步骤(1)中,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的制备:首先采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然后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浸泡冲洗后的硅片,再采用无水乙醇冲洗浸泡后的硅片,最后采用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冲洗后硅片,获得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
其中,所述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2~4),优选为1:3,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浸泡时间为20~40min,优选为30min。所述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的浸泡时间为1.5~3h,优选为2h。
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和分析,本发明优先选用硅片作为鉴定基片,硅片具有表面平整,光滑度好,可以进行各种表面化学修饰,使得最终的检测和/或鉴定效果更加优异。由于硅片的表面对于检测和/或鉴定结果非常重要,经过大量实验,对多种改性表面进行筛选,筛选出来蛋白吸附能力好、本底灰度均匀、对检测干扰弱的羧基化学表面作为检测表面,尤其是与表面醛基改性的硅片相比,羧基改性的芯片表面反应表面细腻均匀,本底灰度值低,对试验干扰少。
在装配抗原(探针)之前,需要将表面羧基改性的硅片置于微流控检测膜片上,采用微流控芯片加样系统进行点加探针。加样流速对检测和/鉴定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合适的加样流速会导致检测和/或鉴定结果不准确。本发明优选的探针微流控加样流速为1.4~1.6μl/min(更优选为1.5μl/min)。
本发明优选三种被鉴定物质的抗原作为探针,该探针与硅片表面结合力较高。
本发明优选探针浓度为0.08~0.12mg/mL。本发明的探针浓度0.08~0.12mg/ml的时候,检测和/鉴定效果较好,并且增加探针浓度,敏感性没有明显提高,经过反复实验确定,0.1mg/ml为最佳探针浓度。
为了尽可能排除非特异性吸附,需要选择好的封闭试剂。本发明试验了多种封闭试剂,选择芯片表面非特异性吸附越少封闭效果越好,优选BSA为封闭试剂,其浓度优选为6~8mg/mL(更优选为7mg/mL)。
采用40~60μl(优选为50μl)PBS进行冲洗,冲洗速度为8~12μl/min,优选为10μl/min。
步骤(2)中,步骤(2)中,所述待鉴定溶液为体液、血液、细胞培养上清液等。
待鉴定溶液的注入速度为1.4~1.6μl/min,用量为10~12μl。实验发现,待鉴定溶液的点加速度在1.5μl/min时,反应效果较好,探针和被鉴定物能够充分特异性结合,并且被鉴定物10μl即可以被鉴定到。
采用40~60μl(优选为50μl)PBS进行冲洗,冲洗速度为8~12μl/min,优选为10μl/min。
步骤(3)中,在采用椭偏显微成像仪鉴定之前,对鉴定芯片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采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氮气吹干。
上述检测和/或鉴定方法属于非诊断目的检测和/或鉴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该芯片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装配鉴定探针:在检测位点上分别装配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然后采用PBS进行冲洗;再采用封闭试剂封闭所述检测位点,得到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
其中,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的制备:首先采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然后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浸泡冲洗后的硅片,再采用无水乙醇冲洗浸泡后的硅片,最后采用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冲洗后硅片,获得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
其中,所述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2~4),优选为1:3,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浸泡时间为20~40min,优选为30min。所述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的浸泡时间为1.5~3h,优选为2h。
弓形虫亦称速殖体或滋养体,是细胞内寄生虫,呈新月形,大小为5~13μm;风疹病毒是单正链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us)是限于人类的病毒,电镜下多呈不规则球形,直径50~70nm的核心;单纯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大小约为180nm左右;由于三种病原体在结构上和大小上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在设计芯片的最困难的部分是设计成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三种病毒的抗原同时固定在同一芯片上,从而使的在同一芯片上检测或/和鉴定这三种病毒的抗体成为可能。
本发明优先选用上述羧基改性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使得三种抗原可以同时结合在该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上。这在现有技术中是不存在或不存在相应的技术启示得到使用该羧基改性方法得到硅片可以同时结合这三种抗原。
该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与上述的一种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方法中的鉴定芯片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装配鉴定探针:在检测位点上分别装配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然后采用PBS进行冲洗;再采用封闭试剂封闭所述检测位点,得到光学蛋白质鉴定芯片。
其中,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的制备:首先采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然后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浸泡冲洗后的硅片,再采用无水乙醇冲洗浸泡后的硅片,最后采用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冲洗后硅片,获得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
其中,所述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2~4),优选为1:3,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浸泡时间为20~40min,优选为30min。所述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的浸泡时间为1.5~2.5h,优选为2h。
本发明的蛋白芯片的制备方法,直接在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上进行装配抗原,无需将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进行激活等步骤之后再进行装配,同时也说明了本发明的蛋白芯片的羧基改性的表面能同时较好的固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在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中的应用,以及提供在制备用于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试剂盒的应用。应用方法如下:
将待鉴定溶液注入到所述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的检测位点内,待鉴定溶液中的抗体分子与所述芯片上的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然后采用椭偏显微成像仪检测所述芯片上各检测位点分子膜层的厚度变化,由此判定待鉴定溶液中是否包含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以及获得它们的含量。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含所述蛋白芯片;进一步,该试剂盒还包括PBS缓冲液、去离子水、阴性对照品:人免疫球蛋白G等。
光学蛋白质芯片是利用椭偏光生物显微成像技术发展起来的蛋白质芯片,通过对蛋白质芯片上分子膜层的表面密度分布及厚度变化对入射光波进行调制,使得反射光或透射光的椭偏状态发生改变,通过CCD摄像导入计算机,在相应的物理模型和图像处理下可以显示样品分子膜层的密度分布与厚度,以此推导出蛋白质的信息。
基于椭偏显微成像技术的蛋白质芯片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装配于固相光学抛光的硅片表面上,形成单分子膜层,即感应表面。感应表面接触待鉴定的溶液,如果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与芯片上的蛋白质分子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就会在芯片表面形成复合分子,此复合膜层的厚度就会显著增加。通过椭偏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高分辨率地观察到基片上膜层厚度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能够与感应表面上的蛋白质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分子。
椭偏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是用偏振光波为探测光照射样品,样品会对入射光波进行调制,使得反射光中载有样品的信息。在基底消光条件下,基片表面的生物分子膜层的厚度(或表面密度)同反射光强的平方根成正比。光强用灰度值表示,膜层的厚度(或表面密度)愈大,灰度值愈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具体以下优点:1)无需任何标记:直接测量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复合物,不需要像酶联免疫反应和普通蛋白芯片等对生物分子作标记,不会对生物活性产生影响等。2)直接检测和/鉴定样品:在临床检测和/或鉴定时,可以直接鉴定待鉴定样品,不需对样品预处理,这样更符合大规模临床检测和/或鉴定需要等。现代化临床医学检验既需要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快捷、标准统一,又需要可以批量生产、成本低廉。3)鉴定速度快:电子图像采样具有快速摄取图像的能力,为生物分子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能。4)在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的阵列中,每一个位点只需要加入μl量级的试剂和样本即可以进行检验,相对于传统的酶联免疫等检查方法的ml量级的试剂和样本量,节约了数百倍的试剂和样本需求,大大节省了检验成本。5)检测灵敏度高,可以达到0.005IU/mL,与现在应用的传统化学发光的灵敏度无差异。
(3)进一步的,通过反复实验,筛选优化得到了检测和/或鉴定方法的工艺参数,使得采用椭偏显微成像技术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具有较好的检测和/或鉴定效果。本发明筛选出了蛋白吸附能力好、本底灰度均匀、对检测干扰弱的羧基化学表面为检测表面,并筛选出了合适的PBS冲洗液和流速,以尽可能冲洗掉非特异性吸附而又保留了特异性吸附;筛选出了合适的封闭试剂BSA及其浓度、用量和流速,以及待鉴定样品的用量、流速;并且经过进一步的优化筛选,建立了套标准化检测和/或鉴定程序。一旦条件被标准化,病原体的检测和/或鉴定是十分简单可靠的,且能够由半熟练人员(非专业检验人员)完成。
(4)进一步的,在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鉴定中,看到两个对照点与芯片本底灰度几乎相同,说明选取的封闭试剂能够后极好的封闭芯片表面,极好的减少了非特异吸附。在阳性检测位点上,灰度均明显的高于隐性位点,SPSS统计学分析表明有显著差异,说明利用此蛋白芯片可以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在进一步所做的鉴定单纯疱疹病毒反应蛋白的研究中,研究发现,不同浓度梯度的样品通过检测位点后,所显示的灰度(即分子膜层的厚度)也呈现不同灰度梯度,SPSS软件统计学分析表明被鉴定样品浓度与对应的检测位点的灰度威尔逊相关系数达9.53,并且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这说明采用本发明筛选得到的椭偏显微成像技术的微流控蛋白芯片可以定量检测。
(5)本发明中提供的试剂盒能够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待检测溶液中的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具有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分别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标准品的所得图像。
图2是联合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标准品的所得图像。
图3是联合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阳性血清的所得图像。
图4是检测和/或鉴定不同浓度梯度风疹病毒抗体标准品所得图像。
图5检测和/或鉴定风疹病毒IgG抗体标准品校准曲线。
图6检测和/或鉴定风疹病毒抗体阳性血清芯片图。
图7应用椭偏光学芯片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对比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下:
椭偏显微成像仪(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制),微流控芯片加样系统(中科院力学所制造),单晶硅片(洛阳单晶硅片厂);人免疫球蛋白G(Human IgG)(Sigma)、多克隆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抗体(Sigma)、人类血清白蛋白(HSA)(Sigma)、氨基硅烷(Sigma)、戊二醛(Sigma)、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原(北京高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风疹病毒抗原、弓形虫抗原(北京弘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虫抗体(ABcam公司),PBS缓冲液(PH7.4)溶解配制各种实验用溶液及北京化学试剂厂生产的浓硫酸等。
实施例1
一种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硅片表面改性方式优化:
本实施例采用了多种改性方法,现筛选两种改性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步骤如下:
1.1硅片去离子水冲洗3遍,氨基硅烷1mL、浓硫酸3mL浸泡硅片半小时,PBS冲洗硅片3遍,戊二醛1mL、PBS 3mL浸泡硅片1小时,获得表面呈醛基化学性状的芯片。
1.2硅片去离子水冲洗3遍,氨基硅烷1mL、浓硫酸3mL浸泡硅片半小时,无水酒精冲洗硅片3遍,加入饱和琥珀酸钠无水酒精溶液浸泡硅片2小时,获得表面具有羧基性状的芯片。
1.3分别检测两种不同性质的硅片表面的均匀程度和本底灰度的大小以及吸附蛋白的强弱,选择出合适的化学表面。
2、芯片探针筛选
2.1探针种类的选择对三种目标检测物的探针,分别选取2类公司产品,点加到检测位点上,然后粗测与标准品目标检测物的结合强弱,选出结合好的用作探针。
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原优选为北京高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风疹病毒抗原、弓形虫抗原优选为北京弘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2.2探针浓度优化把选择好的探针分别按浓度0.05mg/mL、0.1mg/mL、0.2mg/mL等浓度点加到检测位点上,检测各不同浓度的探针与被检测样品的结合程度,选择结合好的浓度作为探针浓度。
3、封闭方法优化
3.1封闭试剂的选择为了尽可能排除非特异性吸附,需要选择好的封闭试剂。分别试验了BSA和HAS等多种试剂,封闭装配有探针的芯片后,从检测位点上加样1mg/mL的人免疫球蛋白溶液,然后PBS冲洗,芯片表面非特异性吸附越少封闭效果越好,筛选为封闭剂。
3.2封闭试剂浓度的选择把选择好的封闭试剂按浓度2mg/ml、5mg/ml、7mg/ml等分别封闭芯片,选择非特异吸附最少得浓度作为封闭试剂的浓度。
4、微流控加样速度的优化
4.1目标物检测用量、微流控加样速度和PBS冲洗速度优化
选择点加样品的速度为1μl/min、1.5μl/min、2μl//min,以及PBS冲洗速度5μl/min、10μl/min、15μl/min等,选择效果最好的速度为微流控加样速度。
5、标准化程序建立
5.1通过以上摸索,本发明选择了合适的硅片化学表面、筛选到了合适的探针、合适的表面封闭剂、加样速度和冲洗速度等参数。
6、制备鉴定芯片
6.1将表面羧基化处理后的硅片放置于微流控检测膜片上。
6.2装配鉴定探针:在检测位点上分别装配选择好的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弓形虫抗原,浓度0.1mg/mL,每个检测位点10μl,流速1mg/min,PBS缓冲液50μl冲洗,流速10μl/min。
6.3封闭:7mg/ml BSA封闭检测位点,流速1.5μl/min,PBS缓冲液50μl冲洗,流速10μl/min。
7、实施检测和/或鉴定:
7.1标准品的检测和/或鉴定:
7.1.1单个标准品的检测和/或鉴定:采用2×2点芯片检测标准样品,在第1行中选择2点作为对照点,对照点1为空白对照,对照点2为阴性对照(检测注入10mg/ml的IgG 20μl,操作方法同下,以排除非特异性吸附),同一浓度标准品同时检测2点。结果如图1所示。
7.1.2 3种标准品在同一芯片上检测和/或鉴定:采用2×4点芯片检测标准样品,在第1行中选择2点作为对照点,对照点1为空白对照,对照点2为阴性对照(检测注入10mg/ml的IgG 20μl,操作方法同下,以排除非特异性吸附),同一浓度标准品同时检测2点。
将被检测和/或鉴定标准品分别注入检测列位点,流速1.5μl/min,PBS液50μl冲洗,冲洗流速10μl/min。结果如图2所示。
7.2血样检测和/或鉴定:分别选取了3种抗体阳性和阴性的血清,按照标准品检测和/或鉴定方法检测,取2点为对照,对照点与阳性血清检测点对比,除了点加的为阴性血清外,其余操作与阳性检测点相同,其余4点为阳性血清检测点。结果如图3所示。
8、读取芯片:取下芯片,去离子水冲洗后氮气吹干,置于椭偏光成像系统样品板上,鉴定芯片上各检测位点分子膜层的厚度变化将呈现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并且膜层厚度和在显示器上的灰度呈一致性变化,观测和读取实验图像和图像的灰度值。
9、阴性阳性检测点电脑灰度值用SPSS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10、检测结果:
10.1表面改性方式优化
本发明发现在光学显像中,醛基化学表面的芯片相对对蛋白质吸附和羧基表面类似,但羧基化学表面比醛基表面反应平面细腻均匀,本底灰度值低,对试验干扰少,基于以上试验,优先选择羧基化学表面的芯片。
10.2探针筛选
分别从2种探针中选择和特异性抗体结合好的作为鉴定探针,并且发现探针浓度0.1mg/ml的时候,检测和/或鉴定效果最好,并且增加探针浓度,敏感性没有明显提高,0.1mg/ml为最佳探针浓度。
10.3封闭试剂筛选
经过对多种封闭试剂的筛选,选择BSA作为封闭试剂,浓度为7mg/ml。
10.4目标检测和/或鉴定用量、微流控加样速度优化
实验发现样品点加速度1.5μl/min时,反应条件最好,探针和被检测和/或鉴定物能够充分特异性结合,并且被检测和/或鉴定物10μl即可以被检测和/或鉴定到。
10.5标准化程序的建立
通过实验,本发明建立了标准化检测和/或鉴定程序:
(1)芯片表面应用羧基化学表面。
(2)封闭试剂选用BSA 7mg/mL。
(3)被检测和/或鉴定样品用量10μl。
(4)试剂点加速度1.5μl/min,PBS冲洗速度10μl/min,冲洗50μl。
10.6检测三类抗体的结果:
从图3中可以看出,检测单元中,3类病毒阳性血清灰度明显高于阴性血清,说明检测单元中各致病微生物抗原捕获到相应的致病微生物抗体并由光学芯片显示出来灰度信号的增加,说明基于椭偏成像的蛋白芯片可以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并可进一步根据检测单元灰度的高低定量被检测和/或鉴定分子。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和分析,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005IU/mL,灵敏度较高。
表1检测标准品时对照点与标准品检测点灰度值比较
表2检测阳性血清各抗体检测单元灰度值比较
从表1和2中可以看出,检测单元中灰度值结果:阳性血清灰度值显著高于阴性血清,应用SPSS统计学分析,3种被检测和/或鉴定物对应灰度值阳性结果与阴性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5。
在本发明中,通过反复实验,筛选出了蛋白吸附能力好、本底灰度均匀、对检测干扰弱的羧基化学表面为检测表面,并筛选出了合适的PBS冲洗液和流速,以尽可能冲洗掉非特异性吸附而又保留了特异性吸附;筛选出了合适的封闭试剂BSA及其浓度、用量和流速,以及检测样品的用量、流速,建立了一套标准化检测程序。在3种被检测物的检测中,看到两个对照点与芯片本底灰度几乎相同,说明选择的封闭试剂能够后极好的封闭芯片表面,极好的减少了非特异吸附。在阳性检测位点上,灰度均明显的高于隐性位点,SPSS统计学分析表明有显著差异,说明利用此蛋白芯片可以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在进一步所做的检测C反应蛋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浓度梯度的样品通过检测位点后,所显示的灰度(即分子膜层的厚度)也呈现不同灰度梯度,SPSS软件统计学分析表明被检测样品浓度与对应的检测位点的灰度威尔逊相关系数达9.53,并且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这说明用椭偏显微成像技术的微流控蛋白芯片可以定量检测。通过该芯片系统来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更好的指导优生优育。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用基于椭偏显微成像技术的蛋白芯片可以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实施例2
一种种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该芯片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装配鉴定探针:在检测位点上分别装配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然后采用PBS进行冲洗;再采用封闭试剂封闭所述检测位点,得到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制备参数参考实施例1中的标准化检测和/或鉴定程序中的参数。
风疹病毒抗体的定量检测
1、临床血清样品的校正曲线和定量检测
建立校准曲线,血清样品(942号,218国际单位/毫升)进行系列稀释,稀释浓度为0011,0043,0170,0681,2725IU/mL5个浓度梯度的风疹病毒抗体,用PBST稀释。风疹病毒抗原作为检测探针固定在芯片上,BSA封闭,分别检测5种浓度的标准血样,水平轴上为对应5种不同浓度的灰度值的变化,Y轴上产生的校准曲线。
在获得校准曲线后,可以根据其灰度值确定未知浓度的样品中的抗体浓度。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抗体试剂盒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风疹病毒抗体标准品取得了定量检测校准曲线,用48点芯片检测病人血样,检测位点中,我们还留取不同检测点作为空白对照、阴性血清对照、以及鼠IgG抗体检测anti-IgG抗体,这些检测点给我们提供对比。
2、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相应P值。在定性和定量检测方面,用检测区域的灰度值与空白对照区域进行比较,P≤005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LISA和BIE比较,P≥005表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无差异。
3、结果
3.1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风疹病毒抗体标准品所得图像如图4所示。
3.2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风疹病毒抗体标准品所得浓度灰度值,如表3所示:
表3
3.3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标准品校准曲线,如图5所示。
3.4本实施例检测风疹病毒抗体阳性血清芯片图,如图6所示。
3.5检测15例风疹病毒抗体阳性血清芯片检测点对照表,如表4所示。
表4
3.6应用椭偏光学芯片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对比柱状图,如图7所示。
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椭偏显微成像光学蛋白芯片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相同的高低趋势。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鉴定芯片:
在具有羧基表面改性的硅片的检测位点上分别装配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然后进行冲洗;再采用封闭试剂封闭所述检测位点,得到鉴定芯片;
(2)实施鉴定:
将待鉴定溶液注入到步骤(1)中鉴定芯片的检测位点内,待鉴定溶液中的抗体分子与所述鉴定芯片上的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导致芯片的检测位点表面的分子膜层的厚度或密度发生变化;然后进行冲洗;
(3)读取芯片:
采用椭偏显微成像仪检测步骤(2)中的所述变化,由此判定待鉴定溶液中是否含有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以及获得它们的抗体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采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然后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浸泡冲洗后的硅片,再采用无水乙醇冲洗浸泡后的硅片,最后采用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冲洗后硅片,获得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2~~4),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浸泡时间为20~40min,所述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的浸泡时间为1.5~3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在装配探针之前,需要将表面羧基改性的硅片置于微流控检测膜片上,采用微流控芯片加样系统进行点加探针,微流控加样流速为1.4~1.6μl/min,用量为10~12μ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采用40~60μl PBS进行冲洗,冲洗速度为8~12μl/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待鉴定溶液的注入速度为1.4~1.6μl/min,用量为10~12μl。
7.一种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在具有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的检测位点上分别点加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然后采用PBS进行冲洗;再采用封闭试剂封闭所述检测位点,得到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其中,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采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然后采用氨基硅烷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浸泡冲洗后的硅片,再采用无水乙醇冲洗浸泡后的硅片,最后采用饱和琥珀酸钠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冲洗后硅片,获得羧基改性表面的硅片。
8.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椭偏显微成像蛋白芯片。
9.一种用于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蛋白芯片。
10.下述应用,包括:
权利要求8所述的蛋白芯片在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8所述的蛋白芯片在是制备用于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试剂盒的应用;
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剂盒在同时检测和/或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中的应用。
CN201610387434.0A 2016-06-02 2016-06-02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Active CN106093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7434.0A CN106093427B (zh) 2016-06-02 2016-06-02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7434.0A CN106093427B (zh) 2016-06-02 2016-06-02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3427A true CN106093427A (zh) 2016-11-09
CN106093427B CN106093427B (zh) 2018-04-13

Family

ID=57448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7434.0A Active CN106093427B (zh) 2016-06-02 2016-06-02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342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045A (zh) * 1999-09-20 2001-03-28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生物活性探针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330271A (zh) * 2001-07-12 2002-01-09 上海晶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产前诊断的蛋白质芯片及制造方法
CN1402007A (zh) * 2001-08-20 2003-03-1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定向固定抗体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12557A (zh) * 2001-10-11 2003-04-23 南京集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ToRCH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462885A (zh) * 2002-05-29 2003-12-2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共价固定生物分子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916632A (zh) * 2005-08-18 2007-02-2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Cd146分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WO2011105721A2 (ko) * 2010-02-23 2011-09-01 한국식품연구원 항원고정화 면역형광 슬라이드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되는 면역형광 슬라이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045A (zh) * 1999-09-20 2001-03-28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生物活性探针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330271A (zh) * 2001-07-12 2002-01-09 上海晶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产前诊断的蛋白质芯片及制造方法
CN1402007A (zh) * 2001-08-20 2003-03-1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定向固定抗体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12557A (zh) * 2001-10-11 2003-04-23 南京集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ToRCH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462885A (zh) * 2002-05-29 2003-12-2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共价固定生物分子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916632A (zh) * 2005-08-18 2007-02-2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Cd146分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WO2011105721A2 (ko) * 2010-02-23 2011-09-01 한국식품연구원 항원고정화 면역형광 슬라이드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되는 면역형광 슬라이드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伟 等: "光学蛋白芯片检测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
王娟: "椭偏光蛋白质芯片检测载脂蛋白B的研究", 《万方数据企业知识服务平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3427B (zh) 2018-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3875B (zh) 样品使用最大化的系统和方法
US8969009B2 (en) Identification of discriminant proteins through antibody profi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 individual
CN105556007B (zh) 可检测阵列、诊断系统以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CN104360060A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肺炎支原体和流感病毒特异抗体IgM的检测方法
US9410965B2 (en) Identification of discriminant proteins through antibody profi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 individual
CN104422768A (zh) 一种联合检测早期卵巢癌标志物的抗体芯片试剂盒
WO2021179622A1 (zh) 数字化等离子免疫吸附试剂盒及其制造和测试方法
JP4068148B2 (ja) アッセイ法
Sun et al. based microfluidic chip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ARS-CoV-2 N protein
CN102735836A (zh) 一种可视化快速联检植物病原的方法和抗体芯片
Pan et al. Current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A review
CN106093427B (zh) 同时鉴定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新方法
CN1098460C (zh) 抗体生产的检测
Li et al. A Novel Image Methodology for Interpretation of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CN106645715B (zh) 一种用于eb病毒衣壳抗原和核抗原1蛋白抗体联合检测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03909043U (zh) 一种同时检测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芯片
Molony et al. Mining the Salivary Proteome with Grating‐Coupl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and Surface Plasmon Coupled Emission Microarrays
CN111458500A (zh) 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病原细胞学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CN109932513B (zh) Rppa和pwg在制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制品中的应用
Gonzalez et al. Sandwich ELISA microarrays: generating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assays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s
Zubtsova et al. Immunoassay of nine serological tumor markers on a hydrogel-based microchip
RU2702900C1 (ru) Способ количественног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антител к бензо[а]пирену в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жидкостях человека
CN110501505B (zh) 小反刍兽疫诊断试剂盒
Chidzwondo et al. Challenge of diagnosing acute infections in poor resource settings in Africa
CN111830289A (zh) 一种利用原子力显微术对生物素化抗体-IgE免疫复合物直接成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