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7923B -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87923B
CN106087923B CN201610407672.3A CN201610407672A CN106087923B CN 106087923 B CN106087923 B CN 106087923B CN 201610407672 A CN201610407672 A CN 201610407672A CN 106087923 B CN106087923 B CN 106087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suction film
recoverying
deiv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76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87923A (zh
Inventor
李明政
姚木林
吴宝山
宋长友
司朝善
刘俊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6104076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87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87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7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87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7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包括载体船舶,在载体船舶内分别设置油水分离系统、抽水系统、抽油系统及带有流道隔离闸门的进水流道,本发明可彻底清除漂浮于江海湖水面的各种原油、矿物质油及动植物油,减少各种原油、矿物质油及动植物油对水域环境的污染,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油水分离系统的布置实现了油、水的有效分离,该油水分离系统分别与抽水系统及抽油系统连接,分离后的水通过抽水系统快速方便的排放,分离后的油由吸油膜、吸油膜挤压板挤压后在油水分离箱体内积聚,最后通过抽油系统流入浮油回收箱内,使油、水实现快速分离,本发明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浮油清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江海湖水面漂浮的各种原油、矿物质油及动植物油的回收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为船舶航行提供动力燃料。然而,由于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原因,石油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另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这类含油废水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石油炼油过程、铁路机务段油罐清洗、造船厂的油轮压舱、洗舱、机械切削加工、洗车业、以及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等,当这类含油废水处理不当时,会被掺杂在污水中排入江河,上述污水排放现象均会对侵蚀的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本发明可以彻底有效清除漂浮于江海湖面的各种原油、矿物质油及动植物油,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包括载体船舶,于所述载体船舶的舱体内分别安装蓄电池及油水分离系统,所述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油水分离箱体,多对导杆贯穿安装所述油水分离箱体,多组吸油膜安装座呈间隔布置并与所述导杆套接,于每组吸油膜安装座上均安装吸油膜;于各组吸油膜安装座的边缘处、在互为相邻的各吸油膜安装座之间还安装复位弹簧;于所述油水分离箱体内还设置用于挤压吸油膜的吸油膜挤压板,在位于油水分离箱体内最前端的吸油膜安装座与吸油膜挤压板之间也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也套装于导杆上,所述吸油膜挤压板与丝杆螺接,所述丝杆由挤压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贯穿各吸油膜安装座及油水分离箱体;
还包括抽水系统,所述抽水系统包括多根抽水管路,各根抽水管路的一端均通过抽水泵、抽水电磁阀与油水分离箱体的出水口连通,各根抽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伸出载体船舶的舱体尾部;
还包括抽油系统,所述抽油系统包括多根抽油管路,各根抽油管路的一端均通过吸油泵、抽油电磁阀与油水分离箱体的出油口连通,各根抽油管路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一根管路与浮油回收箱连接;
还包括一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一端贯穿载体船舶船舱首部,所述进水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体连接形成一体;于所述进水流道内安装流道隔离闸门,闸门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进水流道的外侧上壁,所述闸门驱动电机与流道隔离闸门连接并控制流道隔离闸门的启闭,所述闸门驱动电机通过电缆与蓄电池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油水分离箱体位于载体船舶舱体内部的前端;所述蓄电池位于载体船舶舱体内部的尾端;
所述导杆为两组,一组导杆位于油水分离箱体的内部上层,另一组导杆位于油水分离箱体的内部下层,各组导杆均以丝杆为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吸油膜安装座上带有多个透水孔;
所述吸油膜挤压板位于油水分离箱体的首部;
所述挤压电机安装于油水分离箱体的外壁,所述挤压电机通过电缆与蓄电池连接;
各抽水管路、抽水泵、抽油管路、抽水电磁阀、吸油泵均以丝杆为中心对称布置;
于所述进水流道的前端还设置用于阻隔水面漂浮固体垃圾的垃圾阻隔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可彻底清除漂浮于江海湖水面的各种原油、矿物质油及动植物油,减少各种原油、矿物质油及动植物油对水域环境的污染,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油水分离系统的布置实现了油、水的有效分离,该油水分离系统分别与抽水系统及抽油系统连接,分离后的水通过抽水系统快速方便的排放,分离后的油由吸油膜、吸油膜挤压板挤压后在油水分离箱体内积聚,最后通过抽油系统流入浮油回收箱内,使油、水实现快速分离,进水流道的端部设置垃圾阻隔网可以防止固体垃圾进入载体船舶,影响本发明的工作效率,在进水流道内还设置流道隔离闸门,其能阻隔外界浮油再次进入本发明内部,保证本发明工作的效率,本发明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水流道闸门机构横剖面结构图。
图3为图1在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载体船舶;2、蓄电池;3、浮油回收箱;4、挤压电机;5、丝杆;6、导杆;7、复位弹簧;8、吸油膜安装座;801、透水孔;9、吸油膜;10、吸油膜挤压板;11、油水分离箱体;12、进水流道;13、垃圾阻隔网;14、抽油电磁阀;15、抽水管路;16、抽水泵;17、抽油管路;18、抽水电磁阀;19、吸油泵;20、流道隔离闸门;21、闸门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包括载体船舶1,于载体船舶1的舱体内分别安装蓄电池2及油水分离系统,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油水分离箱体11,其中油水分离箱体11位于载体船舶1舱体内部的前端,蓄电池2位于载体船舶1舱体内部的尾端。多对导杆6贯穿安装油水分离箱体11,多组吸油膜安装座8呈间隔布置并与导杆6套接,上述各组吸油膜安装座8上均带有多个透水孔801,于每组吸油膜安装座8上均安装吸油膜9,如图1、图2所示,于各组吸油膜安装座8的边缘处、在互为相邻的各吸油膜安装座8之间还安装复位弹簧7;于油水分离箱体11内还设置用于挤压吸油膜9的吸油膜挤压板10,在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内最前端的吸油膜安装座8与吸油膜挤压板10之间也设置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也套装于导杆6上,吸油膜挤压板10与丝杆5螺接,丝杆5由挤压电机4驱动,丝杆5贯穿各吸油膜安装座8及油水分离箱体11,上述吸油膜挤压板10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首部,上述导杆6为两组,如图1、图2所示,其中一组导杆6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内部上层,另一组导杆6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内部下层,各组导杆6均以丝杆5为中心对称布置。上述挤压电机4安装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外壁,挤压电机4通过电缆与蓄电池2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抽水系统,抽水系统包括多根抽水管路15,各根抽水管路15的一端均通过抽水泵16、抽水电磁阀18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出水口连通,各根抽水管路15的另一端均伸出载体船舶1的舱体尾部。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抽油系统,抽油系统包括多根抽油管路17,各根抽油管路17的一端均通过吸油泵19、抽油电磁阀14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出油口连通,各根抽油管路17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一根管路与浮油回收箱3连接。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进水流道12,进水流道12的一端贯穿载体船舶1船舱首部,进水流道12的另一端与油水分离箱体11连接形成一体;于进水流道12内安装流道隔离闸门20,闸门驱动电机21安装于进水流道12的外侧上壁,闸门驱动电机21与流道隔离闸门20连接并控制流道隔离闸门20的启闭,闸门驱动电机21通过电缆与蓄电池2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上述各抽水管路15、抽水泵16、抽油管路17、抽水电磁阀18、吸油泵19均以丝杆5为中心对称布置。于进水流道12的前端还设置用于阻隔水面漂浮固体垃圾的垃圾阻隔网13。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工作时启动抽水泵16,浮油连同水通过进水流道12吸入油水分离箱体11内(此时流道隔离闸门20为打开状态),带有浮油的水在油水分离箱体11内顺序从第一块吸油膜安装座8处通过透水孔801向油水分离箱体11尾部流通,浮油中油份被油水分离箱体11内的多组吸油膜9吸收,而水份则通过抽水管路15、抽水泵16抽出载体船舶1的舱体外,当油份被油水分离箱体11内的各组吸油膜9吸收饱和后,启动闸门驱动电机21,由闸门驱动电机21控制流道隔离闸门20关闭,使进水流道12被隔断,水面漂浮的浮油不再进入油水分离箱体11内,由抽水泵16将油水分离箱体11内的水份全部抽离,启动抽水电磁阀18、使抽水管路15被隔断,然后启动挤压电机4,挤压电机4的输出端配合丝杆5带动吸油膜挤压板10动作,油膜挤压板10在丝杆5上运动并逐渐靠近吸油膜9,直至吸油膜挤压板10与吸油膜9接触挤压并施力给吸油膜安装座8,各吸油膜安装座8受力向相邻吸油膜9挤压,在挤压过程中复位弹簧7受力产生形变,直至吸油膜9内的浮油全部被挤出并积聚在油水分离箱体11内,此时启动抽油电磁阀14及吸油泵19,上述被积聚在油水分离箱体11内的浮油通过油水分离箱体11的出油口进入抽油管路17,最后由抽油管路17进入浮油回收箱3内,由此完成浮油的回收工作,在浮油回收工作完成后,由挤压电机4控制丝杆5反转,使各复位弹簧7伸出并驱动各吸油膜安装座8复位。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8)

1.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船舶(1),于所述载体船舶(1)的舱体内分别安装蓄电池(2)及油水分离系统,所述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油水分离箱体(11),多对导杆(6)贯穿安装所述油水分离箱体(11),多组吸油膜安装座(8)呈间隔布置并与所述导杆(6)套接,于每组吸油膜安装座(8)上均安装吸油膜(9);于各组吸油膜安装座(8)的边缘处、在互为相邻的各吸油膜安装座(8)之间还安装复位弹簧(7);于所述油水分离箱体(11)内还设置用于挤压吸油膜(9)的吸油膜挤压板(10),在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内最前端的吸油膜安装座(8)与吸油膜挤压板(10)之间也设置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也套装于导杆(6)上,所述吸油膜挤压板(10)与丝杆(5)螺接,所述丝杆(5)由挤压电机(4)驱动,所述丝杆(5)贯穿各吸油膜安装座(8)及油水分离箱体(11);
还包括抽水系统,所述抽水系统包括多根抽水管路(15),各根抽水管路(15)的一端均通过抽水泵(16)、抽水电磁阀(18)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出水口连通,各根抽水管路(15)的另一端均伸出载体船舶(1)的舱体尾部;
还包括抽油系统,所述抽油系统包括多根抽油管路(17),各根抽油管路(17)的一端均通过吸油泵(19)、抽油电磁阀(14)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出油口连通,各根抽油管路(17)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一根管路与浮油回收箱(3)连接;
还包括一进水流道(12),所述进水流道(12)的一端贯穿载体船舶(1)船舱首部,所述进水流道(12)的另一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体(11)连接形成一体;于所述进水流道(12)内安装流道隔离闸门(20),闸门驱动电机(21)安装于所述进水流道(12)的外侧上壁,所述闸门驱动电机(21)与流道隔离闸门(20)连接并控制流道隔离闸门(20)的启闭,所述闸门驱动电机(21)通过电缆与蓄电池(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箱体(11)位于载体船舶(1)舱体内部的前端;所述蓄电池(2)位于载体船舶(1)舱体内部的尾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6)为两组,一组导杆(6)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内部上层,另一组导杆(6)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内部下层,各组导杆(6)均以丝杆(5)为中心对称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膜安装座(8)上带有多个透水孔(8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膜挤压板(10)位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电机(4)安装于油水分离箱体(11)的外壁,所述挤压电机(4)通过电缆与蓄电池(2)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抽水管路(15)、抽水泵(16)、抽油管路(17)、抽水电磁阀(18)、吸油泵(19)均以丝杆(5)为中心对称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水流道(12)的前端还设置用于阻隔水面漂浮固体垃圾的垃圾阻隔网(13)。
CN201610407672.3A 2016-06-12 2016-06-12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Active CN106087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7672.3A CN106087923B (zh) 2016-06-12 2016-06-12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7672.3A CN106087923B (zh) 2016-06-12 2016-06-12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87923A CN106087923A (zh) 2016-11-09
CN106087923B true CN106087923B (zh) 2018-05-18

Family

ID=57228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7672.3A Active CN106087923B (zh) 2016-06-12 2016-06-12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87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7513B (zh) * 2017-12-22 2019-11-1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用于自动收集液面层浮油的浮动阀
CN112482326B (zh) * 2020-11-04 2021-12-2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浮油回收收集装置
CN116854189A (zh) * 2023-08-01 2023-10-10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修复油膜污染水体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4598C (zh) * 2005-09-02 2009-05-06 李文清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CN104047274B (zh) * 2014-06-17 2015-10-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一种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
CN104310658B (zh) * 2014-11-07 2015-12-30 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一种隧道污水处理装置
CN105239546B (zh) * 2015-11-17 2017-07-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
CN105597712B (zh) * 2015-11-19 2018-01-16 天津工业大学 增强型吸油膜材料、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87923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7923B (zh)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CN206941549U (zh) 一种新型水面溢油膜回收油装置
CN102127906A (zh) 水体浮油回收系统
CN106884416A (zh) 一种高效移动式围油装置
CN103649416B (zh) 抽吸式浮子和收集装置以及收集船
CN204452858U (zh) 水面收油船
CN201193094Y (zh) 海上吸油船
CN106064843B (zh) 一种耐污油水分离装置
CN203530040U (zh) 撬装多功能一体化油田水处理装置
CN202933518U (zh) 油水分离管
CN103449063B (zh) 零污染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系统
CN205500849U (zh) 浮油收集处理系统
CN103303984A (zh) 一种复合式水上污染清理装置
CN105383646A (zh) 一种海面双式原油清除船
CN105239546B (zh) 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
CN202191731U (zh) 一种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CN203769751U (zh) 蠕动泵式作业现场污油回收装置
CN209161558U (zh) 一种真空降压式紧凑型加气浮选装置
CN202743781U (zh) 一种零污染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系统
CN104341052A (zh) 撬装多功能一体化油田水处理装置
CN210559485U (zh) 一种离子气浮浓缩油泥水三相分离器
CN202347507U (zh) 船载水面油水分离器
CN205662333U (zh) 智能环保型油水井排液回收及处理装置
CN108585393B (zh) 液态co2分离含油泥沙装置
CN206466982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事故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