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0024A -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80024A
CN106080024A CN201610417528.8A CN201610417528A CN106080024A CN 106080024 A CN106080024 A CN 106080024A CN 201610417528 A CN201610417528 A CN 201610417528A CN 106080024 A CN106080024 A CN 106080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rim
center ring
spoke
standby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75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宗豪
顾刚
余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175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800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80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0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B60B1/06Wheels with compression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辆安装轴连接的中心环、能够收缩的轮圈和连接在中心环与轮圈之间的多条辐条;轮圈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并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且处于收缩状态时的轮圈的半径小于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轮圈的半径;当轮圈处于展开状态时,中心环位于轮圈内,且与轮圈同心设置,辐条沿着轮圈的径向连接在中心环与轮圈之间;当轮圈处于收缩状态时,中心环位于轮圈的外侧,且与轮圈同轴设置;辐条沿着轮圈至中心环的方向横向连接在中心环与轮圈之间。该备轮装置减少了在车辆中的存放空间,通过调节收放尺寸,进一步拓展了备胎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备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背景技术
备胎,就是给汽车准备一个备用轮胎,一旦轮子爆胎或者出了问题,备用轮胎就方便及时地取而代之,车辆就不至于中途抛锚。
大多数车的备胎在后备箱里,在后备箱地板下面;有的备胎挂在车屁股上;有的车备胎在底盘下面。
现有备胎的结构设计及产品特性,决定了其结构及尺寸不可改变,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的才能放置备胎,对车辆空间的拓展还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在使用时能够展开,在放置时能够收缩的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辆安装轴连接的中心环、能够收缩的轮圈和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与所述轮圈之间的多条辐条;所述轮圈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轮圈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中心环位于所述轮圈内,且与所述轮圈同心设置,所述辐条沿着所述轮圈的径向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与所述轮圈之间;当所述轮圈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中心环位于所述轮圈的外侧,且与所述轮圈同轴设置;所述辐条沿着所述轮圈至所述中心环的方向横向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与所述轮圈之间。
进一步地,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的所述轮圈均呈圆形,且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所述轮圈的半径小于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所述轮圈的半径,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所述轮圈的半径大于所述中心环的半径;在所述轮圈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辐条所在的方向与所述中心环和所述轮圈之间的切线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多条所述辐条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轮圈与所述中心环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辐条具有与所述轮圈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中心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轮圈上;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上,且所述辐条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轮圈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板;在所述轮圈上设置有贯通所述轮圈的上下表面的贯通孔;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贯通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轮圈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下端位于所述轮圈的下表面上,所述开口槽的上端与所述轮圈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止挡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前端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开口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上表面上,并沿着所述轮圈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延伸;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开口槽与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贯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下表面上,并沿着所述轮圈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延伸;且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宽度,所述贯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高度,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板顶端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所述连接板顶端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开口槽与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贯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心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为U型槽,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末端呈弧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在所述辐条转动至与所述中心环处于同一平面内时,所述限位装置开启以阻止所述辐条继续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一体成型在所述中心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轮圈为橡胶轮圈,所述中心环为钢环,所述辐条为钢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轮圈处于展开状态时,该备轮装置可以作为正常车轮使用,起到备胎的作用;在轮圈处于收缩状态时,该备轮装置收缩了体积便于存放。
该备轮装置减少了在车辆中的存放空间,通过调节收放尺寸,进一步拓展了备胎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备轮装置中的轮圈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备轮装置中的轮圈处于半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备轮装置中的轮圈处于完全收缩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辐条与中心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轮圈; 10-上表面; 11-下表面;
12-内表面; 13-贯通孔; 14-开口槽;
15-止挡部; 2-中心环; 21-连接槽;
3-辐条; 31-第一连接端; 32-第二连接端;
33-连接板; 34-上表面; 35-下表面;
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辆安装轴连接的中心环2、能够收缩的轮圈1和连接在中心环2与轮圈1之间的多条辐条3。
轮圈1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并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当轮圈1处于展开状态时,中心环2位于轮圈1内,且与轮圈1同心设置,辐条3沿着轮圈1的径向连接在中心环2与轮圈1之间。
当轮圈1处于收缩状态时,中心环2位于轮圈1的外侧,且与轮圈1同轴设置;辐条3沿着轮圈1至中心环2的方向横向连接在中心环2与轮圈1之间。
该处所指的同心设置是指轮圈1与中心环2同具有共同的圆心或中心,该处所指的同轴设置是指轮圈1与中心环2具有共同的中心轴。
轮圈1为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轮圈,其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在辐条3收起过程中,轮圈1被拉动收缩,在辐条3展开过程中,轮圈1被拉伸式变形。
由于轮圈1能够收缩,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轮圈1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时,辐条的两端可分别与轮圈1和中心环2相对转动,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的连接方式,以实现如下连接方式:
在轮圈1处于展开状态时,辐条3沿着轮圈1的径向连接在中心环2与轮圈1之间。
当轮圈1处于收缩状态时,辐条3沿着轮圈1至中心环2的方向横向连接在中心环2与轮圈1之间。
在轮圈1处于展开状态时,该备轮装置可以作为正常车轮使用,起到备胎的作用;在轮圈1处于收缩状态时,该备轮装置收缩了体积,便于存放。
该备轮装置减少了在车辆中的存放空间,通过调节收放尺寸,进一步拓展了备胎的应用范围。
较佳地,如图1-3所示,处于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的轮圈1均呈圆形,且处于收缩状态时的轮圈1的半径小于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轮圈1的半径,处于收缩状态时的轮圈1的半径大于中心环2的半径。
在轮圈1处于收缩状态时,辐条3所在的方向与中心环2和轮圈1之间的切线方向相同,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备轮装置的结构体积。
较佳地,如图1所示,多条辐条3均匀地布置在轮圈1与中心环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轮圈1在从展开状态切换为收缩状态时,由于辐条3均匀布置,可以将轮圈1均匀地收缩,使轮圈1在收缩时保持圆形结构。
较佳地,如图5所示,辐条3具有与轮圈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31和与中心环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1可拆卸地连接在轮圈1上,第二连接端32通过转轴4连接在中心环2上,且辐条3能够绕着转轴4转动。
通过将第一连接端31可拆卸地连接在轮圈1上,便于拆卸组装。在轮圈1收缩时,第二连接端32绕着转轴4转动,第一连接端31拉动轮圈1进行均匀收缩。
较佳地,如图4-5所示,在第一连接端31上设置有沿着轮圈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板33。
在轮圈1上设置有贯通轮圈1的上下表面的贯通孔13,连接板33可拆卸地组装在贯通孔13内。
贯通孔13贯通轮圈1的上表面10和下表面11,连接板33沿着轮圈1的轴线方向延伸,从而便于将连接板33从上表面10或下表面11组装在贯通孔13内,便于安装。
较佳地,如图4-5所示,在轮圈1的内表面12上设置有与贯通孔13连通的开口槽14。开口槽14的下端位于轮圈1的下表面11上,开口槽14的上端与轮圈1的上表面10之间形成有止挡部15。第一连接端31的前端可拆卸地组装在开口槽14内。
第一连接端31的上表面34与止挡部15接触,用于限制第一连接端31朝向上表面10移动。
将第一连接端31的端部组装在开口槽14内,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31的下表面35与轮圈1的下表面11平齐设置,或者第一连接端31的下表面35高于轮圈1的下表面11,不会从突出在轮圈1的下表面11的下方,进一步减小了结构体积。
将开口槽14的下端设置在轮圈1的下表面11上,在组装时,将连接板33和第一连接端31的前端一体从下表面11上插入贯通孔13和开口槽14内,便于组装。
较佳地,如图4-5所示,连接板33形成在第一连接端31的上表面34上,并沿着轮圈1的轴线方向朝向轮圈1的上表面10延伸。连接板33可拆卸地组装在开口槽14与轮圈1的上表面10之间的贯通孔13内。
连接板33与轮圈1的上表面10平齐设置,或连接板33低于轮圈1的上表面10,不会突出在上表面10的上方。
在轮圈1收缩时,连接板10作用在止挡部15上,从而拉动轮圈1收缩。
较佳地,如图4-5所示,连接板33形成在第一连接端31的下表面35上,并沿着轮圈1的轴线方向朝向轮圈1的上表面10延伸。
且连接板33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端31的宽度,贯通孔13的宽度大于开口槽14的宽度。
在宽度方向上,开口槽14位于贯通孔13的中间,组装时,连接板33位于贯通孔13内,第一连接端31的前端位于开口槽14内,由于连接板33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端31的宽度,增加了连接板33与轮圈1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对轮圈1进行拉动收缩,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4-5所示,连接板33的高度大于第一连接端31的高度,连接板33的连接板顶端伸出于第一连接端31的上表面34的上方,连接板顶端可拆卸地组装在开口槽14与轮圈1的上表面10之间的贯通孔13内,增加了连接板33与轮圈1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对轮圈1进行拉动收缩,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连接板33与第一连接端31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中心环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接槽21,第二连接端32通过转轴4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槽21内。将第二连接端32设置在连接槽21内,避免其左右晃动移位,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连接槽21为U型槽,第二连接端32的末端呈弧形,避免在辐条3转动时,其末端与连接槽21的槽底接触,造成摩擦。通过将连接槽21的槽底设置为U型结构,将第二连接端32的末端设置为弧形结构,即使转动时两者接触,两者之间也仅为点接触,大大地减小了摩擦。
第二连接端32的末端的弧形结构,其朝向第一连接端31的方向弯曲设置。
较佳地,在转轴4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在辐条3转动至与中心环2处于同一平面内时,限位装置4开启以阻止辐条3继续转动,辐条3将保持固定。
限位装置可以为定位销、定位片等等类似能够实现限位的构件。
较佳地,连接槽21一体成型在中心环2上,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轮圈1为橡胶轮圈,中心环2为钢环,辐条3为钢条。轮圈1提供备轮接触地面的功能并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为满足车辆的牵引性能、操控性能和舒适性能,优选使用高韧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比如橡胶。中心环2和辐条3优选使用钢材,提高结构的强度。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辆安装轴连接的中心环、能够收缩的轮圈和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与所述轮圈之间的多条辐条;
所述轮圈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轮圈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中心环位于所述轮圈内,且与所述轮圈同心设置,所述辐条沿着所述轮圈的径向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与所述轮圈之间;
当所述轮圈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中心环位于所述轮圈的外侧,且与所述轮圈同轴设置;所述辐条沿着所述轮圈至所述中心环的方向横向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与所述轮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的所述轮圈均呈圆形,且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所述轮圈的半径小于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所述轮圈的半径,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所述轮圈的半径大于所述中心环的半径;
在所述轮圈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辐条所在的方向与所述中心环和所述轮圈之间的切线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辐条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轮圈与所述中心环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具有与所述轮圈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中心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轮圈上;
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中心环上,且所述辐条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轮圈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板;
在所述轮圈上设置有贯通所述轮圈的上下表面的贯通孔;
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贯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圈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开口槽;
所述开口槽的下端位于所述轮圈的下表面上,所述开口槽的上端与所述轮圈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止挡部;
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前端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开口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上表面上,并沿着所述轮圈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延伸;
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开口槽与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贯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下表面上,并沿着所述轮圈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延伸;
且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宽度,所述贯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高度,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板顶端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
所述连接板顶端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开口槽与所述轮圈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贯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为U型槽,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末端呈弧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限位装置;
在所述辐条转动至与所述中心环处于同一平面内时,所述限位装置开启以阻止所述辐条继续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一体成型在所述中心环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为橡胶轮圈,所述中心环为钢环,所述辐条为钢条。
CN201610417528.8A 2016-06-15 2016-06-15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Pending CN1060800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7528.8A CN106080024A (zh) 2016-06-15 2016-06-15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7528.8A CN106080024A (zh) 2016-06-15 2016-06-15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80024A true CN106080024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84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7528.8A Pending CN106080024A (zh) 2016-06-15 2016-06-15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800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8458A (zh) * 2018-06-21 2018-11-23 江苏鸿华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平切机的复合刀轮
CN117137700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启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窦支架以及输送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8458A (zh) * 2018-06-21 2018-11-23 江苏鸿华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平切机的复合刀轮
CN117137700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启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窦支架以及输送系统
CN117137700B (zh) * 2023-10-30 2023-12-29 江苏启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窦支架以及输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8974B2 (ja) ヒンジ型タイヤパンク緊急支持手段
CN106080024A (zh) 具有收缩功能的备轮装置
CN105899381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
CN106573513A (zh) 用于调节车辆车轮的外倾和/或轮距的装置
CN202827529U (zh) 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
CN102922957B (zh) 一种车辆爆胎补救装置
CN206598681U (zh) 一种结构可靠的易装配实心轮胎
CN106976363B (zh) 一种新型车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686099U (zh) 一种内支撑式的充气防爆轮胎
CN104149560A (zh) 汽车自行防滑装置
CN107053973A (zh) 一种汽车轮胎防滑装置
CN207190663U (zh) 一种辐板可拆卸的轮毂结构
CN203957750U (zh) 汽车自行防滑装置
US3116094A (en) Spare wheel construction
CN207466651U (zh) 脱挂抱索器
CN205736625U (zh) 一种变辐车轮
CN206678704U (zh) 一种汽车轮胎防滑装置
CN204021031U (zh) 备胎托架及使用该备胎托架的车辆
CN209336409U (zh) 一种汽车轮胎新型防爆装置
CN101513820B (zh) 双转向刚性悬挂车轴总成
CN203019966U (zh) 汽车轮胎防滑装置
CN206106815U (zh) 分段式轮胎和车辆
CN203305983U (zh) 一种自适应可调车辆助推器
CN202847326U (zh) 一种具有凹状轮辐的钢圈
CN206551798U (zh) 候备车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