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79500A -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79500A
CN106079500A CN201610504790.6A CN201610504790A CN106079500A CN 106079500 A CN106079500 A CN 106079500A CN 201610504790 A CN201610504790 A CN 201610504790A CN 106079500 A CN106079500 A CN 106079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tubing
mould
bellmouth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47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79500B (zh
Inventor
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p (taizhou) New Pi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p (taizhou) New Pi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p (taizhou) New Pi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p (taizhou) New Pi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47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79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79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9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79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9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3/00Produc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D23/001Pipes; Pipe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道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塑化成型的方式制作接头;(2)将接头套装在模具上;(3)模具沿其轴线转动,通过物理加热装置对接头进行加热至120℃‑150℃;同时,模具加热装置沿模具轴向移动对模具进行加热至120℃‑150℃;(4)将挤出设备内的原料加热至180℃‑190℃;(5)挤出设备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且挤出设备沿模具轴向移动,将原料缠绕设置在模具表面形成管身,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接头上;(6)冷却、脱模;本发明的接头采用和管材同材质的材料精密注塑成型,精度高、互换性好,没有施工现场选配、修改的麻烦。

Description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PE、PP的管材的加工方式是直接在模具上挤出成型或挤出缠绕而成,并在两端缠绕形成插口与承口,最后在承口的内壁上固定用于相邻两段给排水管的承口与插口熔融连接的加热电阻丝或橡胶圈。
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3264508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口径玻纤增强给水管缠绕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缠绕模具,且所述缠绕模具的外径与给水管的内径相等;
2)以缠绕模具的轴线为转轴驱动缠绕模具旋转,并驱动缠绕模具沿其轴向方向相对于挤出机来回移动,利用塑料挤出机在缠绕模具的外周壁上缠绕给水管的塑料内层;
3)在所述给水管的塑料内层外周壁上缠绕玻纤层;
4)利用塑料挤出机在所述玻纤层的外周壁上缠绕塑料外层;
5)冷却、脱模;
其中,所述缠绕模具的一端设有用于在所述给水管上加工承口的承口成型段,所述承口成型段的外径大于玻纤层的外径;
所述步骤4)完成塑料外层缠绕后,在所述给水管上加工插口,所述承口和插口分别位于所述给排水管的两端,且所述插口的外径等于所述承口的内径。
上述加工工艺存在着如下缺陷:
一是,插口、承口通过缠绕方式直接加工而成,无法确保精度,容易渗漏;
二是,对两端的承插口配合和飞边等进行切削加工,需要人工切削,工人劳动强度大,切削产生的噪音大;
三是,生产效率低,脱模后不是最终产品,还需要安装加热电阻丝、切削,人力成本高;
四是,现场施工要加派专业技术人员外,还需晴天、无水、有电源等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管材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通过塑化成型的方式制作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
(2)将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套装在模具上;
(3)模具沿其轴线转动,通过物理加热装置对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进行加热至120℃-150℃;
同时,模具加热装置沿模具轴向移动对模具进行加热至120℃-150℃;
(4)将挤出设备内的原料加热至180℃-190℃;
(5)挤出设备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且挤出设备沿模具轴向移动,将原料缠绕设置在模具表面形成管身,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上;
(6)冷却、脱模。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物理加热装置是红外线加热装置或陶瓷加热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模具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或激光加热装置或红外线加热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一主体,在主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由电控控制加热或停止加热。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控连接,当检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电控控制电磁感应线圈加热。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主体为一弧形体,且弧形体的直径大于模具的直径,电磁感应线圈设置在在弧形体内。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时,加强管随原料一起缠绕于模具外形成缠绕管管身,缠绕管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上。
在上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中,所述插口、承口为节流式承口与插口。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发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采用和管材同材质的材料精密注塑成型,精度高、互换性好,没有施工现场选配、修改的麻烦;
2、本发明实现管体一体化成型。生产管材时,先把接头安装到管材模具上预热到熔融状态,然后直接利用管材的热缠绕工艺完成接头与管材的完美结合,并且和管材生产在线一起完成,生产效率高,其结合强度、密封性和可靠度比管材本身大几倍;
3、本发明脱模后连接接头即为成品,无需工人进行后续操作,取消了切削工序,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了因切削产生的噪音,并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尺寸;
4、本发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的加热采用物理加热的方式,不易变形;
5、本发明的模具通过电磁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相比与现有的采用火焰加热的方式具有环保、节能、安全的效果,特别是节能达到35%以上,同时有效避免管材因火焰加热不均匀引起的瑕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通过塑化成型的方式制作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
(2)将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套装在模具上;
(3)模具沿其轴线转动,通过物理加热装置对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进行加热至120℃-150℃;加热温度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一般控制在135℃±5℃。模具的转动由转动装置带动。转动装置的结构如:模具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滚筒之间,两个滚筒分别有电机带动转动,进而带动位于其上的模具绕轴线转动。
同时,模具加热装置沿模具轴向移动对模具进行加热至100℃-110℃;加热温度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一般控制在105℃。
(4)将挤出设备内的原料加热至180℃-190℃;加热温度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一般控制在185℃。
(5)挤出设备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且挤出设备沿模具轴向移动,将原料缠绕设置在模具表面形成管身,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上;
(6)冷却、脱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脱模比较方便,由于模具呈圆柱体状,从任意一端将管材从模具上均能脱离。
脱模后即为成品,无需对接头的端部进行切削的工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倍以上。
针对上述指出的物理加热装置,可以选择红外线加热装置或陶瓷加热装置。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加热装置。红外线加热装置或陶瓷加热装置都是现有比较普遍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物理加热装置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电控连接,当将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加热至设定温度时,温度继电器断开,物理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针对上述的模具加热装置,可以选择电磁加热装置或激光加热装置或红外线加热装置,也可以选择其他加热装置。激光加热装置或红外线加热装置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针对电磁加热装置进行介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一主体,在主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由电控控制加热或停止加热。主体内位于模具表面的一侧。主体可以位于模具表面的上方,由驱动机构带动上下移动靠近或背离模具。驱动机构可以选择平时常用的丝杆、电机机构或导轨、油缸装置等。
为了监控模具的加热温度,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控连接,当检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将 温度传递至电控,由电控控制电磁感应线圈停止加热。
所述主体为一弧形体,且弧形体的直径大于模具的直径,相应的电磁感应线圈设置在在弧形体内。当然,主体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根据实际形状设计。弧形体可以使加热更加均匀。
当需要制作缠绕管时,则在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的同时,加强管随原料一起缠绕于模具外形成缠绕管管身,且原料包覆与加强管的外表面,缠绕管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上。
本发明所指插口、承口是节流式结构。为发明专利201310250854.0、发明201420520506.0、201420520758.3中的结构。具有承口的接头的结构也可以采用201520556195.8中所述的结构。
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也可以是传统的接头结构,在承口的内壁上固定用于相邻两段管材的承口与插口熔融连接的加热电阻丝。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通过塑化成型的方式制作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
(2)将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套装在模具上;
(3)模具沿其轴线转动,通过物理加热装置对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进行加热至120℃-150℃;
同时,模具加热装置沿模具轴向移动对模具进行加热至120℃-150℃;
(4)将挤出设备内的原料加热至180℃-190℃;
(5)挤出设备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且挤出设备沿模具轴向移动,将原料缠绕设置在模具表面形成管身,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上;
(6)冷却、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加热装置是红外线加热装置或陶瓷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或激光加热装置或红外线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一主体,在主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由电控控制加热或停止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控连接,当检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电控控制电磁感应线圈停止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一弧形体,且弧形体的直径大于模具的直径,电磁感应线圈设置在在弧形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熔融状态的原料时,加强管随原料一起缠绕于模具外形成缠绕管管身,缠绕管管身的两端直接高温融合于具有插口的接头、具有承口的接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承口为节流式承口与插口。
CN201610504790.6A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06079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4790.6A CN106079500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4790.6A CN106079500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9500A true CN106079500A (zh) 2016-11-09
CN106079500B CN106079500B (zh) 2020-04-03

Family

ID=5721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4790.6A Active CN106079500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795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353A (zh) * 2019-08-09 2019-11-08 鹤山联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承插管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02332A (ja) * 1989-12-29 1991-09-04 Yuuc Sangyo Kk コルゲート管の継手部形成方法
CN102095027A (zh) * 2010-09-24 2011-06-15 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油箱排水管及制备方法
CN104441674A (zh) * 2014-11-17 2015-03-25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pe-rt管道成型工艺
CN105673960A (zh) * 2016-04-18 2016-06-15 河北奥特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02332A (ja) * 1989-12-29 1991-09-04 Yuuc Sangyo Kk コルゲート管の継手部形成方法
CN102095027A (zh) * 2010-09-24 2011-06-15 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油箱排水管及制备方法
CN104441674A (zh) * 2014-11-17 2015-03-25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pe-rt管道成型工艺
CN105673960A (zh) * 2016-04-18 2016-06-15 河北奥特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353A (zh) * 2019-08-09 2019-11-08 鹤山联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承插管件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9500B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3240A (zh) 一种双塑加筋缠绕波纹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9452A (zh) 一种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芯与钢丝成型的方法
US6045347A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 compound pipes
CN106079406B (zh) 塑料管口翻边工艺
CN106079500A (zh) 一种管材的生产工艺
CN113441959A (zh) 一种全自动螺旋钢管防腐一体化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00448644C (zh) 螺杆泵定子橡胶衬套的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设备及方法
CN1459368A (zh) 一种衬塑复合钢管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US3574810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pes possessing thermoplastic reinforcement
KR100916680B1 (ko) 보온관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5196514B (zh) 一种在线双轴取向塑料大口径管材的挤出成型模具
CN111660525A (zh) 工程塑料管材生产设备及制造方法
CN114261120B (zh) 一种承插式缠绕结构壁管的制作方法及设备
CN104260384B (zh)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的加工方法
CA2992957C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jet and pile forming moulding polymer pipeline
CN109291391B (zh) 一种带信息导线的硅芯管生产工艺
CN218430081U (zh) 一种具有承插结构的管材制造系统
CN104057608B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hdpe缠绕增强结构壁b型管成型机
CN116423865A (zh) 一种塑纤复合管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
CN102233673A (zh) 塑料缠绕结构壁承插管的工艺方法
CN204658901U (zh) 一种塑料挤出模具
CN2910533Y (zh) 螺杆泵(螺杆钻具)定子橡胶衬套的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设备
CN103252868B (zh) 一种钢骨架增强尼龙管道制作机械
CN203472124U (zh) 押出机冷却装置
CN109849313A (zh) 高压柔性pe钢丝复合管材快速连接接头加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kind of pip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Pledgee: Bank of Taizhou Co.,Ltd. Jiaojiang sub branch

Pledgor: FEIYUE (TAIZHOU) NEW PIPE INDUSTRY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33000101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