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78593B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78593B
CN106078593B CN201610414260.2A CN201610414260A CN106078593B CN 106078593 B CN106078593 B CN 106078593B CN 201610414260 A CN201610414260 A CN 201610414260A CN 106078593 B CN106078593 B CN 106078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positioning
locking
piec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4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78593A (zh
Inventor
陈志�
杜祥金
火旺
谢明健
马一纯
庞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78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8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78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8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3/00Spanners; Wrenches
    • B25B13/48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B25B13/481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operating in areas having limited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for special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具有用于连接工作头的输出端以及位于输出端另一端的第二端;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输出轴可相对所述机壳沿输出轴轴向移动;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输出轴沿第一轴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一轴向为从输出端到第二端的轴向方向。本发明的动力工具通过输出轴在不同位置实现工作头不同的伸出量,实现不同工况快速切换,特别对在狭小的空间使用,操作方便,无需配备额外的附件,成本低。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4年8月22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动力工具”,申请号为201410418870.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多种工况下使用的枪钻类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枪钻类动力工具中,通常包括电钻、电动螺丝刀和冲击钻。
电动螺丝刀是用于将螺钉拧紧到工件上的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当使用过程中需要在不同工况下操作的时候,例根据将螺钉拧紧到工件狭小的部位,因为工作头长度太短而拧不到螺钉,需要更换比较长的工作头,也就是批头,即要把原来安装的工作头取下,然后装上长的工作头,或者额外购买一个附件转接头,在需要的时候将工作头安装在转接头上,再将转接头安装到电动螺丝刀上。在需要频繁更换工作头的使用场合下,给操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造成了更换工作头或者更换附件烦琐,另一方面取下的工作头或者转接头随处放置容易丢失。在一些手动工具中有一些能实现工作头的储存和快速更换,但是由于手动工具的固有缺点,即扭矩小,操作费劲,使得操作者很容易疲劳,造成效率低下,不适合在工业产业中作为专业的工具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多种工况下使用的动力工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马达,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输出轴,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输出轴,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所述输出轴具有用于连接工作头的输出端以及位于输出端另一端的第二端;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输出轴可相对所述机壳沿输出轴轴向移动;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输出轴沿与第一轴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一轴向为从输出端到第二端的轴向方向。
优选地,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输出轴沿与第一轴向相反的第二轴向的移动也被限制。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在轴向上的工作位置的个数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在轴向上的工作位置的个数大于等于3个。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在轴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工作位置之间在输出轴轴向上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沿轴向在预设区域内移动,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限制在所述预设区域中的任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限位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输出轴在第一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带动输出轴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包括在输出轴轴向上固定在机壳上的基准件和与输出轴连接的锁定件;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准件上的定位部、设置在锁定件上的锁定部、以及可将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或将定位部和锁定部的在输出轴轴向上的锁定解除的定位件;定位件具有锁位置和解位置,当定位件位于锁位置时,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当定位件位于解位置时,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的锁定解除。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与输出轴的轴向位置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定位控制组件;所述定位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定位件在锁位置和解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定位控制组件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可在锁定位置段与解锁位置段之间移动;当推动件位于锁定位置段时,定位件保持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的状态;当推动件位于解锁位置段时,定位件保持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解除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可沿输出轴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包括导向面,当定位件抵靠在导向面时,推动件沿输出轴轴向移动使定位件沿输出轴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面为曲面或相对输出轴轴向倾斜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还包括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平面,所述导向面和所述平面相连。
优选地,所述导向面包括位于所述平面两侧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分别位于法线面的两侧;所述法线面垂直于输出轴轴向;所述平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第二平面依次相连。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具有第三斜面,所述定位件靠近推动件的端部具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可在两者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静止。
优选地,所述基准件为套筒,套筒设置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并在马达的驱动下旋转;所述输出轴至少部分位于套筒内且在套筒驱动下旋转;所述锁定件固设在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套筒外的推拉环,推动件旋转支撑在所述推拉环中,推拉环驱动推动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拉环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推动件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接部,所述基准件上设轴向延伸的通槽,所述卡接部穿过通槽延伸出套筒外与卡槽卡接。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沿输出轴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可操作地控制所述推动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壳外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操作件和推动件的操作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沿输出轴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具有第二顶抵面、与第二顶抵面相连的第二斜面;所述推动件具有第一顶抵面以及与第一顶抵面相连的第一斜面;当推动件位于锁定位置段时,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抵;当推动件位于解锁位置段时,第一顶抵面与第二顶抵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使推动件具有由解锁位置段向锁定位置段复位趋势的复位件。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推动件和基准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推动件和锁定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远离工作头的一端设有第一挡臂与第二挡臂,所述推动件上对应设有第一推臂与第二推臂,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当第一推臂抵压弹性件的第一端时,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挡在第二挡臂上;当第二推臂抵压弹性件的第二端时,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挡在第一挡臂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复位单元,定位件复位单元对定位件的作用力与推动件对定位件的作用力相反。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复位单元为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锁定部和定位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基准件固设在机壳上;输出轴远离工作头的一端旋转支撑在所述锁定件上,所述锁定件驱动输出轴在轴向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基准件为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并在马达的驱动下旋转;所述输出轴位于套筒内且在套筒驱动下旋转。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置在马达和套筒之间并可将马达输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套筒。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套筒传递扭矩连接的圆柱齿轮,所述圆柱齿轮具有扭矩传递孔,所述套筒具有扭矩接受部,所述套筒能够在扭矩传递孔内移动并且扭矩接受部与扭矩传递孔保持啮合。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固设在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固设在输出轴远离工作头的一端的锁定臂。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基准件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锁定部为锁孔;所述定位件位于锁孔内且可部分嵌入所述定位孔之一。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为固定在基准件上的径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锁定部为设置在锁定件径向端部的限定齿,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定位件具有至少两个限定所述限定齿轴向移动的限齿部。
优选地,所述基准件周向固定在机壳上,所述锁定件固定在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定位件在输出轴轴向上相对静止;当锁定件与定位件沿输出轴的径向啮合时,输出轴带动锁定件旋转,锁定件驱动定位件旋转,定位件相对定位部沿输出轴轴向移动;当锁定件与定位件沿输出轴的径向脱开时,定位件与定位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
优选地,所述基准件相对机壳可沿输出轴的径向移动,基准件带动定位件沿输出轴径向移动实现定位件与锁定部啮合和脱开。
优选地,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基准件包括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可在导轨中滑动。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限制锁定件相对定位件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上具有齿轮部,所述定位件具有与齿轮部配合的齿圈部。
优选地,定位件与基准件螺纹连接。
优选地,当定位件轴向移动至与定位部脱开,所述输出轴与定位部轴向相对静止。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第七弹性件,第七弹性件的弹力使定位件具有向定位部移动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传动机构,设置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并可将马达输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输出轴。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输出轴传递扭矩连接的圆柱齿轮,所述圆柱齿轮具有扭矩传递孔,所述输出轴具有扭矩接受部,所述输出轴能够在扭矩传递孔内移动并且扭矩接受部与扭矩传递孔保持啮合。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在轴向上的工作位置包括轴向上相对邻近机壳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轴向上相对远离机壳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可操作的限制或允许输出轴轴向移动的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具有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限位件限制输出轴轴向移动,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可操作的解锁块,所述解锁块运动并带动限位件从锁紧位置向释放位置运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向锁紧位置抵压所述限位件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解锁块上设有解锁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能够与解锁部相对于输出轴轴向倾斜契合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在解锁部的带动下带动限位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上远离工作头的一端轴向固定设置支撑块,所述输出轴旋转支撑在支撑块上,所述限位件在锁紧位置与所述支撑块轴向抵靠。
优选地,所述解锁块与支撑块沿输出轴轴向可滑动的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释放位置,所述解锁块能够带动支撑块运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上沿输出轴轴向间隔的设有第一锁爪和第二锁爪,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锁爪限制输出轴时朝向第一工作位置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锁爪限制输出轴朝向第二工作位置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容纳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壳体,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限位筋板和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上的止挡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限位筋板与所述支撑块轴向抵接从而限制输出轴沿着从第二工作位置到第一工作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支撑块轴向抵接从而限制输出轴沿着从第一工作位置到第二工作位置的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机壳与输出轴之间设有轴向抵压输出轴的弹出机构,所述输出轴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弹出机构的弹力储存;所述输出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弹出机构的弹力释放。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机壳外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沿输出轴轴向运动驱动所述解锁块沿输出轴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机壳上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机壳枢转运动驱动所述解锁块沿输出轴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解锁块和机壳之间连接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沿着操作件驱动解锁块运动的反向偏压解锁块。
优选地,所述解锁块和所述操作件沿输出轴轴向间隔设置并且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2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动力工具通过输出轴在不同位置实现工作头不同的伸出量,实现不同工况快速切换,特别对在狭小的空间使用,操作方便,无需配备额外的附件,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动力工具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动力工具的拆下机壳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的输出轴轴向运动的锁定被解除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动力工具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动力工具的拆下机壳后的立体图。
图9是图7中的输出轴轴向运动的锁定被解除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剖视图,此时输出轴位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11是图10中的动力工具的拆下机壳后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而限位件位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动力工具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0中的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而限位件位于锁紧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动力工具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动力工具的套筒及其相关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动力工具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动力工具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的推拉环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1是图17中的套筒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2是图17中的锁定臂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3是图17中的推动件及复位件的放大半剖视示意图。
图24是图17中的输出轴轴向向前运动的锁定被解除的剖视示意图。
图25是图17中的输出轴轴向向后运动的锁定被解除的剖视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的动力工具沿E-E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限位机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9是图26中的动力工具沿F-F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限位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限位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剖视示意图,此时推动件处于锁定位置段。
图35是图34中推动件处于解锁位置段的示意图。
图36是图34中动力工具径向剖视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限位机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限位机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40是图39的动力工具局部后视示意图。
图41为图39中的限位机构锁定件与定位件脱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42为图39中的限位机构锁定件与定位件啮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43为图39中输出轴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44为图39中输出轴伸长时的示意图。
其中,
1.机壳 2.马达 3.传动机构
4.输出轴 5.操作机构 9.工作头
11.手柄 13.前壳 14.限位筋板
15.开槽 16.滑槽 18.电池
19.按钮开关
21.电机轴 22.齿轮箱 224.止挡部
3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32.小齿轮机构 308.齿轮轴
321.第一齿轮 322.第二齿轮 323.第三齿轮
40.轴套 41.收容孔 42.支撑块
43.支撑端 49b.锁定臂 492b.锁定臂盖
422.支脚 428.第一挡臂 429.第二挡臂
51.滑块 52、52a.解锁块 55.操作钮
56.柔性绳索 57.复位弹簧
521、521a.容纳部 522.卡槽 523.第一解锁部
524.第二解锁部 525.解锁部
60.压簧 61.锁定件 62.定位件
64j、64k.第六弹性件 65.第七弹性件
621.挡板 631.定位部 632.空旋部
635.定位滑块 636.导轨
70.基准件 70b.套筒 71b-d.定位孔
71f.定位槽 72b-c.锁孔 72f.限定齿
73b-f.定位件 74b-f.推动件 75c-e.第二弹性件
76b.推拉环 78b-c、e.操作件 79b-c.操作连接件
701b.通槽 711f.定位件挡板 731c-e.第三弹性件
727d.弹臂 728d.定位凸起
732f.限齿部 735f.斜面块 736f.运动导向块
737d.导柱 738d.导块 741b、d.平面
745e.第一顶抵面 746e.第一斜面 747e.推动件挡块
748c.第一推臂 749c.第二推臂
751b、752b、751d、752d.第二弹性件
758c.第一端 759c.第二端
761b.推拉环主体 762b.推拉环盖 763b.第二卡槽
785e.第二顶抵面 786e.第二斜面
7411c.第一平面 7412c.第二平面 7421b-d.第一导向面
7422b-d.第二导向面 7427d.第一子导槽 7428d.第二子导槽
81.限位件 83.弹簧
84、84a.抵接部 85.第一锁爪 86.第二锁爪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动力工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动力工具为动力螺丝刀,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可分为气动螺丝刀、液动螺丝刀和电动螺丝刀,电动螺丝刀里也有直流和交流之分,本发明优选以直流电动螺丝刀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1到图9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该直流电动螺丝刀包括机壳1、马达2、电池18、传动机构3、输出轴4。
机壳1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半壳体通过螺钉(未示出)合拢组装而成,其具有水平部分和与水平部分呈钝角K设置的手柄11部分,本发明优选的角度K在100度到130度之间,这样握持手柄11操作时会比较舒适。在手柄11部分的上部设有按钮开关19,电池固定在手柄11部分的后部,传动机构3收容在机壳1的水平部分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需要说明的是,这儿所说的锂离子电池是基于锂离子脱出-嵌入反应的可充电电池的总称,依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其可构成许多体系,如“锂锰”电池,“锂铁”电池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锂离子电池为一节额定电压为3.6V(伏)的锂离子电池。当然,电池也可以是镍镉、镍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电池类型。
传动机构3由后向前(以图面的右侧为后)包括由马达2驱动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和小齿轮机构32,其中小齿轮机构32与输出轴4相连并带动输出轴4旋转。
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马达2为电机,电机具有自电机壳体向前延伸出的电机轴21。电机固定在机壳1中,一齿轮箱22固定在机壳1内并位于电机的前部,齿轮箱22用于收容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小齿轮机构32包括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通过一齿轮轴308可传递扭矩连接的第一齿轮301,与输出轴4连接的第三齿轮303以及与第一齿轮301和第三齿轮303同时啮合的第二齿轮302,如此设置可使得输出轴4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电机2的旋转轴线平行。当然,如有需要也可以将输出轴4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电机2的旋转轴线呈角度设置。其中齿轮轴308可以和第一齿轮301一体设置,第二齿轮302将第一齿轮301的旋转传递给第三齿轮303,每个齿轮的两端通过轴套进行支撑。支撑小齿轮机构32的后轴套固定在齿轮箱22上,前轴套固定在前壳13上。
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两个齿轮,一个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相连,另一个与输出轴4相连。另外,传动机构3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形式,传动机构3可以只包括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或者只包括小齿轮机构32,或者其他的旋转运动传递机构,如棘轮机构、涡轮机构等等。其中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具有三级减速系统,电机轴21延伸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啮合,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小齿轮机构32,小齿轮机构32带动输出轴4旋转。这样电机2运行时,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1、小齿轮机构32,最终由输出轴4输出。另外,减速机构由三级行星减速和两级平行轴减速系统构成来获得所想要的输出转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视所需要输出的转速,减速机构可以只包括二级行星减速系统,或者其他减速系统。
输出轴4具有用于连接工作头9的输出端,以及位于输出端的另一端的第二端;输出端即输出轴的前端,第二端即输出轴的后端。输出轴4的前端具有轴向设置的收容孔41,收容孔41内用于安装工作头9,常用的标准工作头柄部的截面为正六方形,即柄部形成为工作头的扭矩受力部,收容孔41设置成与工作头的扭矩受力部相配的六方孔的形式,可实现输出轴4到工作头9的扭矩传递。当然,工作头也可以是非标准的,即扭矩受力部的截面是多边形形状的,相应的收容孔设置成与扭矩受力部相配的多边形,都可以实现扭矩的传递。另外,收容孔41内可固定设置磁铁,用于保持工作头,防止输出轴4朝下时工作头掉落。输出轴4的前端通过一轴套40支撑在前壳13上,轴套40给输出轴4提供径向支撑,当然也可以通过轴承实现输出轴4的径向支撑。输出轴4至少部分构造扭矩接收部,扭矩接收部设置为六方轴,即扭矩接受部的截面为六方形,对应的第三齿轮323内设有六方孔,第三齿轮323为外啮合的圆柱齿轮,其通过六方孔将扭矩传递给输出轴4,故六方孔构造为第三齿轮323的扭矩传递部,输出轴能够在六方孔内移动并且输出轴的扭矩接受部与第三齿轮323的扭矩传递部保持啮合,这样无论输出轴如何轴向移动都可以实现扭矩传递,即第三齿轮323将旋转动力传递给输出轴4,进而输出轴4带动工作头9旋转。
输出轴4的后端轴向固定的设有一支撑块42,支撑块42为四方中空的形状,输出轴4具有连接支撑块42的支撑端43,支撑端43设置成圆柱形,支撑块42的一侧边设置有圆孔或者U型孔,支撑端43穿过圆孔、U型孔可转动的支撑在支撑块42上,支撑端43上可以设置环形凹槽从而能够装配挡圈,或者设置轴肩卡在支撑块42上,以对输出轴4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支撑端43的直径最好小于输出轴4六方的外接圆的直径,这样可以减小支撑块42的体积从而使工具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支撑块42上与圆孔或者U型孔相对的另一侧边与支撑端43的端部相抵,其中支撑端43的端部设置成圆锥状或者球状,这样输出轴4与支撑块42的接触为点接触,因为电动螺丝刀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将工作头9轴向抵压在工件上,这样工作头9会受到一个反向的轴向力作用,这个轴向力会传递给输出轴4,输出轴4与支撑块42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受力摩擦,点接触的方式可以减小摩擦,增加输出轴4的使用寿命。另外,可以使输出轴4和支撑块42都采用金属制成,减小输出轴4与支撑块42之间的磨损程度。而且支撑块42可以由多个四方中空的形状连接,以增加强度。设置支撑块42还可以具有其他的优势,比如输出轴4可旋转的支撑在支撑块42上,无需使用轴承支撑,减小工具的体积和成本。
为了使电动螺丝刀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也可以操作,在非工作状态下,即电动螺丝刀未用于拧螺丝,输出轴4设置成可沿轴向移动。在工作状态下,输出轴沿与第一轴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一轴向为从输出端到第二端的轴向方向。
输出轴4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本发明的工作位置是指输出轴在负载时输出轴所在的位置,即输出轴在工作位置时,可以接受外界的扭矩。具体至本实施的螺丝批,输出轴在工作位置时,螺丝批可以进行拧螺丝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位置分别是轴向上相对邻近机壳1并输出转动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轴向上相对远离机壳1并输出转动的第二工作位置。因为输出轴的扭矩接受部与第三齿轮323的扭矩传递部保持啮合,无论输出轴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者第二工作位置,第三齿轮323都能够带动输出轴4旋转。因常用的工作头的长度约一英寸,最好是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大于一个工作头的长度,也就是说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大于25毫米。虽然是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越长越好,为了使得电动螺丝批的整体尺寸小巧便于携带,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约小于一个4英寸工作头的长度,即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小于110毫米。当然,输出轴4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两个工作位置,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或者更多可以将输出轴4轴向移动锁定的工作位置。
电动螺丝刀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将工作头9轴向抵压在螺钉或者工件上,这样工作头9会受到一个反向的轴向力作用,从而产生输出轴4的后移。电动螺丝刀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壳1上的限位筋板14,输出轴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支撑块42的后端与限位筋板14轴向抵靠从而限制输出轴在第一轴向上的移动,第一轴向为从输出端到第二端的轴向;即输出轴无法向后(朝向马达2的方向)运动。相应的,为了限制输出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向前(远离马达2的方向)运动,限位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齿轮箱22上的止挡部224,输出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支撑块42的前端与止挡部224轴向抵靠从而输出轴无法向前运动。
参照图3到图9所示,限位机构能够限制或允许输出轴在第二工作位置上朝向马达2方向的移动,限位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输出轴4与机壳1之间可枢转的限位件81以及偏压限位件81的弹簧83。限位件81具有限制输出轴4移动的锁紧位置和允许输出轴4移动的释放位置,弹簧83向锁紧位置抵压限位件81。限位件81上沿输出轴轴向间隔设有第一锁爪85和第二锁爪86,第一锁爪85位于限位件81的一端的端部,第二锁爪86沿能够与输出轴4接触的径向凸出于限位件81的中部。当输出轴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锁爪85与支撑块42的前端轴向抵接,输出轴4被限制向前(远离马达2的方向)运动;当输出轴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锁爪86与支撑块42的后端轴向卡接,输出轴4被限制向后运动。如此通过一个限位件就可以实现输出轴在第二工作位置向后的限位和输出轴在第一工作位置向前的限位,节省零部件同时节省空间。支撑块42的侧部面积大,方便限位件81与支撑块42相抵以对输出轴4轴向限位。限位件81的另一端通过一销轴安装在机壳1上,销轴的轴线垂直于输出轴4的轴线,限位件81能够围绕销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弹簧83可以是扭簧或者压簧,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压簧,压簧的一端抵压在限位件81上,另一端抵在齿轮箱22上或者机壳1上,压簧的弹力使限位件81保持在与支撑块42抵接的锁紧位置(图11和图12所示)。这样的限位件81最好设置两个,沿输出轴4的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可以保持受力平衡,使输出轴4的轴向限位更加可靠。
根据上述限位机构的结构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改变其构形,如限位件的枢转轴可以设置成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或者限位件设置为直线移动的等等。限位件对输出轴的轴向限位也可以是只在输出轴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限制输出轴向后运动,无需在输出轴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限制输出轴向前运动,因为电动螺丝批工作的时候是顶在工件上的,输出轴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支撑块42与限位筋板14轴向抵接,而支撑块42和机壳之间、输出轴4和第三齿轮323之间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即使将电动螺丝批的输出轴朝下,输出轴4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也不会向第二工作位置运动,不会影响电动螺丝批工作和安全性。
限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机壳1上的操作机构5,操作机构5包括设置于机壳1外部的滑块51以及设置于机壳内与滑块51固定连接的解锁块52,机壳1的两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16,销轴或者螺钉等连接件穿过滑槽16将滑块51和解锁块52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灰尘、杂物等落入机壳1内,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可以在滑槽16上连接不影响销轴移动的柔性密封条。当然,滑块51和解锁块52也可以一体设置,可以在滑块51和机壳1之间设置可折叠的密封装置来防尘。解锁块52具有中空的容纳部521,支撑块42至少部分位于容纳部521内,如此使得电动螺丝刀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凑,工具整体比较小巧。解锁块52的容纳部521侧壁上沿轴向对称设有卡槽522,对应的支撑块42沿轴向对称设有支脚422,支脚422卡接在卡槽522内并能够在卡槽522内在一定距离滑动,故解锁块52与支撑块42之间为滑动连接,即两者之间既可以相对运动,也可以一起运动。解锁块52沿轴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解锁部523和第二解锁部524,第一解锁部523和第二解锁部524设置为斜面或者弧面,对应的,限位件81上凸设有抵接部84,抵接部84设置为能够与第一解锁部523和第二解锁部524抵接的斜面或者弧面,这样,通过解锁块52的轴向运动,第一解锁部523或第二解锁部524可以通过抵接部84带动限位件81向着与支撑块42分离的方向运动,解锁块52与支撑块42之间相对滑动的距离需要满足解锁块52运动到使限位件81与支撑块分42离的位置,也就是说,解锁块52运动距离S使得限位件81与支撑块42分离,解锁块52与支撑块42之间相对滑动的距离需要大于等于S,那么解锁块52继续轴向运动时就可以带动支撑块42一起运动。通过滑块51的轴向运动,即实现了解除限位件81对输出轴4轴向运动的锁定,也实现了输出轴4的轴向运动,操作方便快捷。
以下将对本发明电动螺丝批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输出轴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到图4所示,电动螺丝刀的输出轴4处于邻近机壳1的第一工作位置,此时压下按钮开关7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当需要将输出轴4伸入到狭小的空间操作的时候,操作滑块51向前移动,滑块51带动解锁块52一起向前移动,解锁块52的第一解锁部523与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抵触,随着解锁块52的运动,抵接部84沿着第一解锁部523的斜面带动限位件81围绕其销轴旋转,直至限位件81的第一锁爪85与支撑块42分离,限位件81对输出轴4的锁定被解除,同时解锁块52也从支撑块42的支脚422位于卡槽522的前端运动到支脚422位于卡槽522的后端,如图5所示的位置。继续向前移动滑块51,解锁块52即可带动支撑块42一起向前移动,直至滑块51与前壳13相抵,限位件81在弹簧83的作用下回复到第二锁爪86与支撑块42的后端轴向卡接的位置,如图6到图8所示,输出轴4被限位件81限制向后移动,此时,电动螺丝刀的输出轴4处于远离机壳1的第二工作位置,输出轴4可伸入到狭小的空间内,压下按钮开关7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如需要将输出轴4回复至第一工作位置,操作滑块51向后移动,滑块51带动解锁块52一起向后移动,解锁块52的第二解锁部524与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抵触,随着解锁块52的运动,抵接部84沿着第二解锁部524的斜面带动限位件81围绕其销轴旋转,直至限位件81的第二锁爪86与支撑块42分离,限位件81对输出轴4的锁定被解除,如图9所示的位置,同时解锁块52也从支撑块42的支脚422位于卡槽522的后端运动到支脚422位于卡槽522的前端,继续向后移动滑块51,解锁块52即可带动支撑块42一起向后移动,直至滑块51与机壳1轴向相抵,限位件81在弹簧83的作用下回复到第一锁爪85与支撑块42的前端轴向抵接的位置,同时,输出轴4也回复到邻近机壳1的第一工作位置,即如图1至图4所示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输出轴4即可以在邻近机壳1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远离机壳1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图10到图15所示的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标号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机构5a包括设置于机壳1外部的操作钮55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由操作钮55驱动的解锁块52a,机壳1的尾部设有开槽15,操作钮55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机壳1上,另一端从开槽15露出以供操作者操作,一柔性绳索56的一端连接在操作钮55的中部,柔性绳索56的另一端连接在解锁块52a的后端,当操作钮55围绕其枢轴旋转时,就可以通过柔性绳索56带动解锁块52a沿轴向运动。解锁块52具有中空的容纳部521a,支撑块42至少部分位于容纳部521a内,如此使得电动螺丝刀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凑,工具整体比较小巧。解锁块52a的两侧轴向对称的设有解锁部525,解锁部525设置为斜面或者弧面,对应的,限位件81上凸设有抵接部84a,抵接部84a设置为能够与解锁部525抵接的斜面或者弧面,这样,通过解锁块52a的轴向运动,抵接部84a带动限位件81沿着解锁部52a的斜面向着与支撑块42分离的方向运动。
解锁块52a和机壳1之间连接复位弹簧57,复位弹簧57沿着操作钮55驱动解锁块52a运动的反向偏压解锁块52a,这样,在解除输出轴4轴向运动的限定时,只需按下操作钮55即可解锁,当输出轴4被调节到第二工作位置时,松开操作钮55,解锁块52a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即可回复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机壳1与输出轴4之间可以设置弹出机构,输出轴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弹出机构的弹力储存;输出轴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弹出机构的弹力释放。具体的,弹出机构优选压簧60,压簧60的一端抵接在支撑块42上,另一端抵接在机壳1上,输出轴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压簧60受压,输出轴4的限位锁定被解除后,压簧60的弹力释放压迫输出轴4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这样,只需操作解除输出轴4轴向运动的锁定,输出轴4即可被压簧60自动弹出。上述弹出机构还可以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容易的想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下将对本发明电动螺丝批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输出轴4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电动螺丝刀的输出轴处于邻近机壳的第一工作位置,此时压下按钮开关7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当需要将输出轴4伸入到狭小的空间操作的时候,压下操作钮55使之围绕其枢轴旋转,操作钮55通过柔性绳索56带动解锁块52a向后移动,解锁块52a的解锁部525与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a抵触,随着解锁块52a的运动,抵接部84a沿着解锁部525的斜面带动限位件81围绕其销轴旋转,直至限位件81的第一锁爪85与支撑块42分离,限位件81对输出轴4的锁定被解除,同时压簧60的弹力释放驱动输出轴4运动到远离机壳1的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位置。松开操作钮55,解锁块52a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同时解锁块52a通过柔性绳索56带动操作钮55也回复到初始位置,这样解锁块52a的解锁部525与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a脱开啮合,限位件81在压簧83的作用下回复到第二锁爪86与支撑块42的后端轴向卡接的位置,如图14和图15所示,输出轴4被限位件81限制向后移动,此时,输出轴4可伸入到狭小的空间内,压下按钮开关7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如需要将输出轴4回复至第一工作位置,压下操作钮55,操作钮55通过柔性绳索56带动解锁块52a向后移动,解锁块52a的解锁部525与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a抵触,随着解锁块52a的运动,抵接部84a沿着解锁部525的斜面带动限位件81围绕其销轴旋转,直至限位件81的第二锁爪86与支撑块42分离,限位件81对输出轴4的锁定被解除,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状态相同,此时,将输出轴4压在工件或者墙面上,或者手动压输出轴4使之克服压簧60的弹力向后运动,直至支撑块42抵接在机壳1的限位筋板14上,松开操作钮55,解锁块52a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同时解锁块52a通过柔性绳索56带动操作钮55也回复到初始位置,这样解锁块52a的解锁部525与限位件84的抵接部84a脱开啮合,限位件81在弹簧83的作用下回复到第一锁爪85与支撑块42的前端轴向抵接的位置,同时,输出轴4也回复到邻近机壳1的第一工作位置,即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输出轴4即可以在邻近机壳1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远离机壳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成输出轴4从第一工作位置移动到第二工作位置需要手动操作移出,而第二工作位置移动到第一工作位置设置成弹性自动复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改变,这里不再赘述。
图16到图25所示的为本实施方式第三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三优选实施方式中,标号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动力工具还包括安装在机壳1上的基准件,输出轴4可相对基准件轴向移动。
具体地,基准件为套筒70b。
套筒70b具有容纳输出轴4以及工作头9的内腔,输出轴4可以在套筒70b的内腔中轴向移动。当然,套筒可以部分容纳输出轴。
套筒70b的内腔可以形成扭矩受力部,输出轴4的外形具有接受来自套筒70b扭矩的扭矩接收部,套筒70b的扭矩受力部与输出轴4的扭矩接受部配合,从而实现套筒70b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4,输出轴4在套筒70b的驱动下转动。套筒70b的扭矩受力部覆盖输出轴4的所有工作位置,即输出轴4在所有工作位置上均可接受来自套筒70b的扭矩。当然,套筒70b的内腔可以不设扭矩受力部,而是通过限位机构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4。
套筒70b的靠近手柄11的一端通过一轴套40支撑在机壳1上,轴套40给套筒70b提供径向支撑,当然也可以通过轴承实现套筒70b的径向支撑。
传动机构3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传动机构驱动套筒70b旋转,套筒70b驱动输出轴4旋转。即小齿轮机构32与套筒70b相连并带动套筒70b旋转。
套筒70b轴向不移动。当然如有需要,也可以将第三齿轮与套筒一体成型,即在套筒70b的外周上具有第三齿轮的轮齿,该轮齿直接与第二齿轮302啮合,从而将第一齿轮301的旋转直接传递给套筒70b。
当然,套筒70b还可以轴向移动。当套筒轴向移动时,套筒70b的外周至少部分构造扭矩接收部,扭矩接收部设置为六方轴,即扭矩接受部的截面为六方形,对应的第三齿轮303内设有六方孔,第三齿轮303为外啮合的圆柱齿轮,其通过六方孔将扭矩传递给套筒70b,故六方孔构造为第三齿轮303的扭矩传递部,套筒70b能够在六方孔内移动并且输出轴的扭矩接受部与第三齿轮303的扭矩传递部保持啮合,这样即使当套筒70b在轴向上也具有多个工作位置时,套筒70b沿轴向移动都可以实现扭矩传递,即第三齿轮303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套筒70b。
输出轴4设置成可沿套筒70b轴向移动。
电动螺丝刀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可选择地限制和允许输出轴4轴向移动。即能够将输出轴4在轴向上锁定或者解除输出轴轴向上的锁定,当限位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将输出轴4在轴向上锁定,即限制输出轴4轴向移动;当限位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解除输出轴4轴向上的锁定,即允许输出轴4轴向移动。
输出轴4沿套筒70b轴向上具有工作位置。输出轴在这些工作位置上,限位机构可以限制和允许输出轴4轴向移动,由于这些工作位置距离机壳1外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工作头9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可调。
这些工作位置是不连续的,工作位置的个数是有限的,即各个工作位置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或者更多可以将输出轴4轴向移动锁定的工作位置。
根据实际工作环境,输出轴4最好可移动伸长的距离大于25毫米。虽然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越长越好,为了使得电动螺丝批的整体尺寸小巧便于携带,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约小于一个4英寸工作头的长度,即输出轴4可移动伸长的距离小于101毫米。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工作头的长度最好为25~101毫米。
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还可以驱动输出轴轴向移动,即在限位机构允许输出轴轴向移动后,操作者还可以通过限位机构驱动输出轴轴向移动。这样操作者操作时,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解锁和移动,大大提高了操作者在操作者时的舒适性。
在输出轴4上连接有锁定件,锁定件与输出轴4轴向相对静止。
限位机构进一步包括定位部、锁定部、定位件。
定位部设置在套筒70b上,锁定部设置在锁定件上,定位件可径向移动,定位件可将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或者解除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
定位件具有锁位置和解位置,当定位件在锁位置时,定位件将定位部和锁定部锁定轴向锁定,从而实现套筒和输出轴的轴向锁定;当定位件在锁位置时,当定位件将定位部和锁定部之间的轴向锁定解除,从而实现套筒和输出轴轴向可移动。
参照图17-23所示,所述定位部为设置在套筒70b内壁上的定位孔71b;所述锁定部为设置在锁定件上的锁孔72b;所述定位件73b位于在锁孔72b内且可部分嵌入所述定位孔71b。
具体地,定位孔71b跟输出轴4的工作位置一一对应。若干定位孔组成定位孔列,定位孔列呈平行于套筒轴向的线状分布。在套筒70b上具有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定位孔列。当然定位孔列也可以是一个。
锁定件为设置在输出轴4上的锁定臂49b,锁定臂49b设置在输出轴4远离工作头9的一端。当然锁定臂49b也可以和输出轴分体成型,锁定臂固定连接在输出轴安装工作头的一端上。也可以锁定臂和输出轴一体成型。
参见图22,图22为锁定臂的截面示意图。锁孔72b设置在锁定臂49b上,锁孔72b与定位孔71b相配合,锁孔72b为贯穿锁定臂49b的通孔,定位件73b穿过锁孔72b,并且可以在锁孔72b内移动。
限位机构还定位控制组件,定位控制组件控制定位件在锁位置和解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定位件为径向移动。
在定位控制组件的作用下,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定位件73b可以嵌入定位孔71b中或者脱出从定位孔71b脱出。当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中时,从而使输出轴4和套筒70b轴向锁定,即输出轴4不能在套筒70b内轴向移动;当定位件73b从定位孔71b脱出时,输出轴4和套筒70b轴向解锁,输出轴4可以在套筒70b内轴向移动。
当定位件73b从锁孔72b中伸出并嵌入定位孔71b中时,定位件73b的一部分位于锁孔72b中,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孔71b中,故锁定臂49b不能相对套筒70b轴向移动;从而输出轴4不能相对套筒70b轴向移动。当定位件73b从定位孔71b脱出,回缩至锁孔72b中时,锁定臂49b和套筒70b之间的轴向移动锁定解除;从而输出轴4和套筒70b之间可以轴向移动。
参见图17-18以及图23,定位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可移动的推动件74b。
推动件74b具有锁定位置段、解锁位置段;当推动件74b位于锁定位置段时,定位件径向静止,保持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的状态,即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当推动件74b轴向位于解锁位置段时,定位件径向静止,保持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解除的状态,即定位件73b脱出定位孔71b。
具体地,推动件可轴向移动。更具体地,推动件74b在套筒70b内可以轴向移动。
参见图23,推动件74b包括依次连线的第一导向面7421b、平面741b和第二导向面7422b,即第一导向面7421b、第二导向面7422b位于平面741b的两侧。平面741b平行于轴向,即输出轴轴向。
第一、第二导向面7421b、7422b能够将其相对输出轴4的轴向运动转化为定位件73b的径向运动,即当推动件74b相对输出轴4作轴向移动时,定位件73b在推动件74b的作用下进行径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中或者脱出从定位孔71b脱出。
第一、第二导向面7421b、7422b为相对输出轴轴向倾斜的斜面,当然还可以是曲面。
平面741b位于推动件74b靠近定位孔71b的位置;推动件74b位于锁定位置段时,定位件73b一端抵靠在平面741b上,此时定位件73b另一端嵌入定位孔71b中。推动件74b位于解锁位置段时,定位件73b一端抵靠在导向面上,此时定位件73b另一端从定位孔71b中脱出。
第一导向面7421b位于靠近工作头9的一侧,第二导向面7422b位于远离工作头9的一侧。当输出轴轴向向后移动时,第一导向面7421b抵靠定位件73b,当输出轴轴向向前移动时,第二导向面7422b抵靠定位件73b。
所述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作用是,使推动件74b解锁位置段锁定位置段由解锁位置段向段复位。即复位件的使推动件74b具有由解锁位置段向锁定位置段移动的趋势。
具体地,复位件为弹性件。为了与其它弹性件区别,将该弹性件记作第二弹性件。
第二弹性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第二弹性件751b固定在推动件74b位于靠近工作头9的一侧,其另一端固定在锁定臂49b上。第二弹性件752b固定在推动件74b位于远离工作头9的一侧,其另一端也固定在锁定臂49b上。
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对推动件74b施加的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拉力,只要确保在套筒70b与输出轴4轴向锁定时,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的力平衡,使推动件74b轴向处于静止状态。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优选均是弹簧。
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在轴向上可以使推动件达到力平衡。参见图19,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平行设置,在推动件74b上设有固定第二弹性件751b的第一固定孔和固定第二弹性件752b的第二固定孔。
当然,第二弹性件751b和第二弹性件752b也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推动件74b的前端设有固定第二弹性件751b的第一固定面,推动件74b在第一固定面相对的位置设置固定第二弹性件752b的第二固定面。
当然,第二弹性件并不局限上述一种方式,还可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一个弹性件(例如一根弹簧)贯穿推动件并与推动件固定,这样可以实现与上述方式相同的作用。
定位控制组件进一步还包括定位件复位单元,定位件复位单元对定位件的作用力与推动件的作用力相反。
定位件复位单元为导向弧面,导向弧面位于定位件73b的端部。
具体地,导向弧面位于定位件73b靠近定位孔71b的端部。当定位孔71b轴向前移或者轴向后移时,定位孔71b抵压定位件73b的导向弧面,导向弧面会使定位件73b产生一个朝向套筒轴线(即径向)的分力,从而实现定位件73b径向移动,达到定位件73b脱出定位孔71b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在定位孔71b内设置使定位件73b径向向内回缩的回弹件,使定位件73b可以脱出定位孔71b。
推动件74b以及第二弹性件可以安装在锁定臂上,为了方便安装,锁定臂可以为固定连接的分体结构。
推动件位于锁定件径向内侧,具体地,推动件74b及第二弹性件安装在锁定臂4远离工作头9的一端的空腔内。为了将推动件74b及第二弹性件方便安装到内腔内,锁定臂包括具有空腔的主体和封盖空腔的锁定臂盖492b。
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推拉环76b。推拉环76b呈环形套设在套筒70b外。推拉环76b可以在外力的推动下沿套筒70b轴向移动,同时带动推动件74b在套筒70b内轴向移动。但推拉环本身不旋转。即推动件旋转支撑在推拉环中。
推拉环76b通过卡持推动件74b的方式带动推动件74b轴向移动。
在套筒70b上设有通槽701b,其连通套筒内腔与外周且轴向延伸,即通槽701b平行于套筒轴线。通槽701b与定位孔71b成角度设置,即通槽701b与定位孔不重合。优选地,通槽701b位于在套筒的水平位置左侧和右侧上,而定位孔位于套筒的竖直位置的顶部和底部。
推动件74b具有卡接部,卡接部设置在推动件74b的对应通槽的位置上。卡接部可以在通槽701b中沿轴向滑动。
在推拉环76b的内周面上具有环状第二卡槽763b。推动件74b的卡接部穿过套筒70b上的通槽701b卡接在第二卡槽763b中。由于第二卡槽763b呈环状,故卡接部可以在第二卡槽763b中绕套筒轴线旋转。
当电动螺丝刀在工作模式下,套筒70b、输出轴4、锁定臂49b以及推动件74b均围绕套筒轴线旋转,而位于套筒外的推拉环不旋转。由于卡接部可以在第二卡槽763b中绕套筒轴线旋转,故推拉环不会影响推动件的轴向旋转。
卡接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为了保持旋转的平稳性,卡接部均匀分布在推动件上。
为了方便卡接部卡在第二卡槽763b中,推拉环76b由通过卡槽边缘的圆面分隔而成的推拉环主体761b和推拉环盖762b组成。当然,也可以由其他圆面分隔而成的两部分组成;亦或由通过轴线的平面分隔成的两个半圆环组成。
当然,定位部、锁定部、定位件以及限位组件并不局限上述形式,只有满足本实施方式的限位原理的各种结构均可。例如定位部还可以是设置在套筒上的定位柱,定位件为具有可容纳定位柱的筒柱,锁定部为设置在输出轴上的筒柱导槽。当定位柱嵌入筒柱中时,输出轴和套筒轴向锁死;当定位柱脱出筒柱时,输出轴和套筒轴向解锁。又例如定位部为设置在套筒上的定位孔,锁定部为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具有弹性的L形挂钩的长边,定位件为L形挂钩的短边,L形挂钩的长边(即锁定部)固定在输出轴的远离工作头的一端,L形挂钩的短边为自由端,可嵌入或脱出定位孔。定位控制组件包括楔形推动件,当楔形推动件沿轴向向工作头方向移动,楔形推动件顶抵挂钩的拐角处,L形挂钩的长边向外弯曲且L形挂钩的短边径向向外伸以嵌入定位孔;当楔形推动件沿轴向向远离工作头方向移动,解除楔形推动件对挂钩的顶抵作用,L形挂钩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L形挂钩的长边向内移动,且L形挂钩的短边向内复位以脱出定位孔。
机壳1上连接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可操作地控制所述推动件74b移动。
进一步地,操作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壳1外部的操作件78b以及连接操作件78b和推拉环76b的操作连接件79b。机壳1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未示出),操作连接件79b穿过滑槽将操作件78b和推拉环76b连接在一起。操作连接件79b可以销轴或者螺钉等,亦可以是柔性的绳索等。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灰尘、杂物等落入机壳1内,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可以在滑槽上连接不影响操作连接件79b移动的柔性密封条。
当然,操作件78b和推拉环76b也可以一体设置,可以在操作件78b和机壳1之间设置可折叠的密封装置来防尘。
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电动螺丝批第三实施例中输出轴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当输出轴4处在工作位置时,即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时,此时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此时,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套筒旋转,套筒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轴带动工作头旋转。
参见图17-18、图24,当需要将工作头9伸入到狭小的空间操作的时候,此时操作者将操作件78b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前推移;操作件78b带动推拉环76b沿套筒70b外周向前移动;同时卡持在推拉环76b中的推动件74b也向前移动,推动件74b挤压第二弹性件751b,拉伸第二弹性件752b,第二弹性件751b、752b发生形变。第二弹性件751b、752b对锁定臂49b施加向前的力,则位于锁孔72b中的定位件73b对定位孔71b施加向前的力,定位件73b受到定位孔71b的反作用力,即定位孔71b的孔壁挤压定位件的外端,但是由于平面抵靠定位件73b的内端,定位件73b并不产生径向位移。由于定位件73b还嵌入在定位孔71b中,因此此时输出轴4不能沿轴向向前移动;当推动件74b的平面驶离定位件73b时,定位件73b抵靠进入第二导向面7422b,由于第二导向面7422b为斜面,定位件73b在定位孔71b的挤压下产生径向位移,向轴线处回缩。
当定位件73b抵靠在第二导向面末端时,定位件73b完全脱离定位孔71b,锁定臂49b在第二弹性件751b、752b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同时也带动输出轴4向前移动。
当操作者释放对操作件78b向前的力,第二弹性件751b、752b对推动件74b产生回复初始位置的力。推动件74b的第二导向面7422b挤压定位件73b,定位件73b径向伸出锁孔72b,嵌入定位孔71b,从而套筒70b和锁定臂49b轴向锁定。然后推动件74b继续轴向后移,直至定位件73b进入推动件74b的平面上并停止轴向移动。
此时,伸出机壳1外工作头9的长度较大,工作头9可伸入到狭小的空间内,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同理,参见图17-18、图25,当需要将工作头9回缩进机壳时,此时操作者将操作件78b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操作件78b带动推拉环76b沿套筒70b外周向后移动;同时卡持在推拉环76b中的推动件74b也向后移动,推动件74b挤压第二弹性件752b,拉伸第二弹性件751b,第二弹性件751b、752b发生形变。第二弹性件751b、752b对锁定臂49b施加向后的力,则位于锁孔72b中的定位件73b对定位孔71b施加向后的力,定位件73b受到定位孔71b的反作用力,即定位孔71b的孔壁挤压定位件的外端,但是由于平面抵靠定位件73b的内端,定位件73b并不产生径向位移。由于定位件73b还嵌入在定位孔71b中,因此此时输出轴4不能沿轴向向后移动;当推动件74b的平面驶离定位件73b时,定位件73b抵靠进入第一导向面7421b,由于第一导向面7421b为斜面,定位件73b在定位孔71b的挤压下产生径向位移,向轴线处回缩。
当定位件73b抵靠在第一导向面末端时,定位件完全脱离定位孔71b,锁定臂49b在第二弹性件751b、752b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同时也带动输出轴4向后移动。
当操作者释放对操作件78b向后的力,第二弹性件751b、752b对推动件74b产生回复初始位置的力。推动件74b的第一导向面7421b挤压定位件73b,定位件73b径向伸出锁孔72b,嵌入定位孔71b,从而套筒70b和锁定臂49b轴向锁定。然后推动件74b继续轴向前移,直至定位件73b进入推动件74b的平面上并停止轴向移动。
此时,伸出机壳1外工作头9的长度较小,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磁吸结构使推动件复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改变,这里不再赘述。
图26到图29所示的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方式,在第四优选实施方式中,机壳、马达、传动机构、输出轴、按钮开关等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限位机构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略有不同,以下详细介绍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限位原理及其具体结构。
参见图26,第四优选实施方式中,基准件70固定在机壳上,故基准件相对机壳轴向静止。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件为支撑件42,输出轴4远离工作头的一端旋转支撑在支撑件42上,支撑件42驱动输出轴4在轴向上移动。支撑件42同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也可以驱动输出轴轴向移动。
对应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准件70上的定位部,设置在支撑件42上的锁定部,即径向移动的定位件73c。
限位机构也包括定位控制组件,其控制定位件73c将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或者解除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
当定位件73c将定位部和锁定部锁定轴向锁定,从而实现基准件70和输出轴4的轴向锁定;当定位件73c解除定位部和锁定部之间的轴向锁定,从而输出轴4相对基准件70可轴向自由移动。
参照图27-28所示,基准件70为固设在机壳1内壁上的定位卡尺,定位部为设置在定位卡尺上的定位孔71c;锁定部为设置在支撑件42上的锁孔72c;定位件73c位于在锁孔72c内且可部分嵌入定位孔71c。
同样,定位孔71c跟输出轴4的工作位置一一对应。若干定位孔71c组成定位孔列,定位孔列呈平行于输出轴4轴向的线状分布。在定位卡尺上具有左右对应设置的两个定位孔列。当然定位孔列也可以是一个。
具体地,定位孔71c为定位卡槽。
锁孔72c设置在支撑件42远离输出轴4的一端。
为了更好适应电动螺丝批的内部结构,在支撑件42轴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锁孔,两个锁孔的孔口朝向相反。
在定位控制组件的作用下,位于锁孔72c中的定位件73c可以嵌入定位孔71c中或者从定位孔71c脱出。当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中时,从而使输出轴4和基准件70轴向锁定,即输出轴4不能在机壳1内轴向移动;当定位件73c从定位孔71c脱出时,输出轴4和基准件70轴向解锁,输出轴4可以在机壳1内轴向移动。
当定位件73c从锁孔72c中伸出并嵌入定位孔71c中时,定位件73c的一部分位于锁孔72c中,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孔71c中,故支撑件42不能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从而输出轴4不能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当定位件73c从定位孔71c脱出,回缩至锁孔72c中时,支撑件42和机壳1之间的轴向移动锁定解除;从而输出轴4可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
定位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可轴向移动的推动件74c。
推动件74c在轴向上具有锁定位置段、解锁位置段;当推动件74c轴向位于锁定位置段时,定位件73c径向静止,保持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状态,即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中;当推动件74c轴向位于解锁位置段时,定位件73c径向静止,保持定位部和锁定部轴向锁定解除状态,即定位件73c脱出定位孔71c。
推动件74c在机壳1内可以轴向移动,且推动件74c能够将其相对支撑件42的轴向运动转化为定位件73c的径向运动,即当推动件74c相对支撑件42作轴向移动时,定位件73c在推动件74c的作用下进行径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中或者脱出从定位孔71c脱出。
参见图29,推动件74c为盖子形,位于定位卡尺的上方。且推动件部分罩住定位件73c以及支撑件42。定位件73c的外侧底部嵌入定位卡尺的定位孔71c中,其外侧上部与推动件74c的内侧面接触。
参见图27、28,推动件74c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平面7411c、第一导向面7421c、第二导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第一平面7411c、第一导向面7421c、第二导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均位于推动件74c的内侧面。
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且平行于轴向,即平行于输出轴轴线。
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分别位于中界面(图中未示出)的两侧;该中界面穿过第一、第二导向面的交线并垂直于输出轴轴向。当定位件抵靠在第一、第二导向面时,推动件的轴向移动转化为定位件的径向移动。当输出轴轴向远离工作头移动时,所述定位件抵靠第一导向面;当输出轴轴向靠近工作头移动时,所述定位件抵靠第二导向面。
推动件74c锁定位置段位于段时,定位件73c外侧上部抵靠在两个导向面夹角处,此时定位件73c底部嵌入定位孔71c中。推动件74c位于解锁位置段时,定位件73c外侧上部抵靠在第一、第二平面上,此时定位件73c底部从定位孔71c中脱出。
第一平面7411c、第一导向面7421c位于靠近工作头9的一侧,第二导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位于远离工作头9的一侧。当输出轴4轴向向后移动,第一导向面7421c、第一平面7411c抵靠定位件73c;当输出轴4轴向向前移动,第二导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抵靠定位件73c。
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作用是,使推动件74c由解锁位置段向锁定位置段复位,即复位件使推动件具有由解锁位置段向锁定位置段复位的趋势。
复位件为弹性件,此处的弹性件,基本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记作第二弹性件。
第二弹性件75c设置在支撑件42和推动件74c之间。支撑件42上设有第一挡臂428与第二挡臂429,推动件74c上对应设有第一推臂748c与第二推臂749c,第二弹性件75c具有第一端758c与第二端759c;第二弹性件75c位于第一、第二挡臂428、429之间,同时也位于第一、第二推臂748c、749c之间。即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抵靠在第一挡臂428或第一推臂748c上,其第二端759c抵靠在第二推臂749c或第二挡臂429上。
当推动件74c向前移动时,即朝向工作头9的方向移动,推动件74c的第一推臂748c抵压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同时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二端759c抵挡在支撑件42的第二挡臂429上。当推动件74c向后移动时,即远离工作头9的方向移动,当推动件74c的第二推臂749c抵压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二端759c时,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抵挡在支撑件42的第一挡臂428上。
定位控制组件进一步还包括定位件复位单元,定位件复位单元对定位件的作用力与推动件的作用力相反。
具体地,定位件复位单元为弹性件,记作第三弹性件。
第三弹性件739c的弹力可将定位件73c部分伸出锁孔72c。优选地,第三弹性件739c位于锁孔72c的底部。
限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机壳1上的操作组件,操作组件可操作地控制推动件74c移动。
进一步地,操作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壳1外部的操作件78c,操作件78c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操作组件包括连接推动件74c和操作件78c的操作连接件。
操作组件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下将对本发明电动螺丝批第四优选实施方式中输出轴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当输出轴4处在工作位置时,即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时,此时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此时,马达2通过传动机构3驱动输出轴4旋转,输出轴4带动工作头9旋转。
参见图26-29,当需要将工作头9伸入到狭小的空间操作的时候,此时操作者将操作件78c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前推移;操作件78c通过操作连接件79c带动推动件74c也向前移动,推动件74c的第一推臂748c挤压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由于此时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二端759c抵挡在支撑件42的第二挡臂429上,第二弹性件75c被压缩。
同时,推动件74c的第二导向面7422c抵压定位件73c的上部,由于第二导向面7422c为斜面,定位件73c在第二导向面7422c的挤压下产生径向位移,向锁孔72c内回缩。同时定位件73c的底部慢慢从定位孔71c中脱出。此时,位于锁孔72c中的第三弹性件739c压缩。
由于定位件73c未完全脱出定位孔71c,定位件73c还部分嵌入在定位孔71c中,故此时输出轴4不能沿轴向向前移动。
当定位件73c的底部完全从定位孔71c中脱出时,此时,定位件73c的顶部抵靠在第二平面7412c上,输出轴4可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此时,推动件74c通过第二弹性件75c将推力传递至支撑件42,支撑件42在推动件74c的带动下轴向向前移动。
当操作者释放对操作件78c向前的力,压缩的第二弹性件75c对推动件74c产生回复初始位置的力,即第二弹性件75c将推动件74c向后推。当推动件74c的第二平面7412c驶离定位件73c时,定位件73c抵靠在第二导向面7422c上,第三弹性件739c伸长,定位件73c在第三弹性件739c的作用下部分伸出锁孔72c,嵌入定位孔71c中,从而机壳1和支撑件42轴向锁定。
此时,伸出机壳1外工作头9的长度较大,工作头9可伸入到狭小的空间内,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同理,当需要将工作头9回缩进机壳时,此时操作者将操作件78c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操作件78c通过操作连接件79c带动推动件74c也向后移动,推动件74c的第二推臂749c挤压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二端758c,由于此时第二弹性件75c的第一端759c抵挡在支撑件42的第一挡臂428上,第二弹性件75c被压缩。
同时,推动件74c的第一导向面7421c抵压定位件73c的上部,由于第一导向面7421c为斜面,定位件73c在第一导向面7421c的挤压下产生径向位移,向锁孔72c内回缩。同时定位件73c的底部慢慢从定位孔71c中脱出。
由于定位件73c未完全脱出定位孔71c,定位件73c还部分嵌入在定位孔71c中,故此时输出轴4不能沿轴向向后移动。
当定位件73c的底部完全从定位孔71c中脱出时,此时,定位件73c的顶部抵靠在第一平面7411c上,输出轴4可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此时,推动件74c通过第二弹性件75c将推力传递至支撑件42,支撑件42在推动件74c的带动下轴向向后移动。
当操作者释放对操作件78c向前的力,压缩的第二弹性件75c对推动件74c产生回复初始位置的力,即第二弹性件75c将推动件74c向后推。当推动件74c的第一平面7411c驶离定位件73c时,定位件73c抵靠在第一导向面7421c上,第三弹性件739c伸长,定位件73c在第三弹性件739c的作用下部分伸出锁孔72c,嵌入定位孔71c,从而机壳1和支撑件42轴向锁定。
此时,伸出机壳1外工作头9的长度较小,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图30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机壳、马达、传动机构、输出轴、支撑件、操作组件、按钮开关等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以及功能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定位部、锁定部、定位件、推动件、第二弹性件、定位件复位单元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功能基本相同。
参见图30与图17,与第三实施方式所不同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准件为套筒,限位机构作用在锁定臂和套筒之间,在工作时锁定臂和套筒均作旋转运动;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基准件70固设在机壳上,限位机构作用在支撑件42和基准件70之间,对应地,定位孔71d设置在基准件70上,锁孔设置支撑件42上,也没有推拉环,推动件74d直接连接操作组件。
由于支撑件42本身与基准件70并不作旋转运动,故定位孔71d、锁孔、定位件73d、推动件74d、第二弹性件751d、752d均不作旋转运动,但其轴向以及径向运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31、图32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的第六、七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基本类似,只是推动件74d控制定位件73d嵌入和脱出定位孔71d的作用关系不同,其它均与第五实施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1,定位件73d远离定位孔71d的一端具有凸起的导柱737d,在推动件74d上具有导槽,导柱737d嵌入导槽中并可在导槽中移动。
导槽具有第一子导槽7426d和第二子导槽7427d,第一子导槽7426d用于输出轴轴向远离工作头的方向移动,第一子导槽7427d用于输出轴轴向远离工作头的方向移动。
推动件74d与定位件73d的控制通过第一、第二子导槽7426d、7427d与导柱737d的作用关系来实现。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2,定位件73d垂直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的凸起有导块738d,导块738d位于远离定位孔71d的一端。
在推动件74d的内部具有孔,导块738d位于该孔内,可在孔内移动。孔的内壁具有第一导向面7421d和第二导向面7422d。
推动件74d与定位件73d的控制通过孔的第一、第二导向面7421d、7422d与导块738d的作用关系来实现。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推动件74d、第二弹性件751d、752d以及第二操作组件均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33,定位部为设置在机壳1上的定位孔,锁定部为固定设置在支撑件上的弹臂727d,定位件为位于弹臂727d自由端的定位凸起728d,该定位凸起728d可嵌入或脱出定位孔71d,弹臂727d固定在支撑件42靠近输出轴的一端。
弹臂727d的弹力可使定位凸起728d脱出定位孔71d。当定位凸起728d嵌入定位孔71d,定位凸起728d通过弹臂727d将支撑件42轴向固定,即输出轴轴向锁定。当定位凸起728d脱出定位孔71d,弹臂727d可以轴向移动,连接在弹臂727d上的支撑件42也可以轴向移动,即输出轴轴向解锁。
推动件74d与定位件73d的作用关系,同第五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五、六、七、八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也可以驱动输出轴轴向移动。
图34到图36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的第九实施方式,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机壳、马达、传动机构、输出轴、支撑件、按钮开关等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34-36所示,定位部为设置在基准件70上的若干定位孔71e;锁定部为设置在支撑件42上的锁孔;定位件73e位于在锁孔内且可部分嵌入定位孔71e。
具体地,定位孔71e为设置基准件70上的通孔,其连通基准件70内外。定位孔71e跟输出轴4的工作位置一一对应。若干定位孔组成定位孔列,定位孔列呈平行于输出轴4轴向的线状分布。在基准件70上具有左右对应设置的两个定位孔列。当然定位孔列也可以是一个。
同样,锁孔设置在支撑件42远离输出轴4的一端。与第四优选实施方式所不同的是锁孔为通孔,其贯穿支撑件,第三弹性件731e位于锁孔的中部。
在定位控制组件的作用下,位于锁孔中的定位件73e可以嵌入定位孔71e中或者从定位孔71e脱出。当定位件73e嵌入定位孔71e中时,从而使输出轴4和基准件70轴向锁定,即输出轴4不能在机壳1内轴向移动;当定位件73e从定位孔71e脱出时,输出轴4和基准件70轴向解锁,输出轴4可以在机壳1内轴向移动。
当定位件73e从锁孔中伸出并嵌入定位孔71e中时,定位件73e的一部分位于锁孔中,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孔71e中,故支撑件42不能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从而输出轴4不能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当定位件73e从定位孔71e脱出,回缩至锁孔中时,支撑件42和机壳1之间的轴向移动锁定解除;从而输出轴4可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
定位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可径向移动的推动件74e。推动件74e可从定位孔71e的外端(即远离支撑件42的一端)将定位件73e顶出定位孔71e。推动件74e位于在机壳1的外端。
推动件74e的轴向两端设有推动件挡块747e,推动件挡块747e限制推动件74e的轴向移动。
推动件74e在径向上具有锁定位置段和解锁位置段;当推动件74e径向位于锁定位置段时,推动件74e脱出定位孔71e,定位件73e嵌入定位孔71e中;当推动件74e径向位于解锁位置段时,推动件74e部分嵌入定位孔71e中,将定位件73e脱出定位孔71e。
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作用是,使推动件74e由解锁位置段向锁定位置段复位。
具体地,复位件为弹性件,同样记作第二弹性件。
第二弹性件75e设置在推动件74e和基准件70外表面之间。
限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机壳1上的操作件,此时记作第三操作件,第三操作件78e可操作地控制推动件74e径向移动。
推动件74e包括可嵌入定位孔71e中的顶出凸起、以及远离顶出凸起一端的运动导向部。
运动导向部具有第一顶抵面745e以及与第一顶抵面745e相连的第一斜面746e,操作件具有第二顶抵面785e、与第二顶抵面785e相连的第二斜面786e,第一斜面746e与第二斜面786e平行;当第一顶抵面745e与第二顶抵面785e相抵时,推动件74e位于解锁位置段,顶出凸起嵌入定位孔71e;当第一斜面746e和第二斜面786e相抵时,推动件74e位于锁定位置段,顶出凸起从定位孔71e脱出。
如图36所示,第三操作件78e位于机壳1的上方,呈半包围结构。第二顶抵面785e和第二斜面786e位于在第三操作件78e的内侧面上。
以下将对本发明电动螺丝批第九优选实施方式中输出轴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当输出轴4处在工作位置时,即定位件73e嵌入定位孔71e时,如图34所示,此时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此时,马达2通过传动机构3驱动输出轴4旋转,输出轴4带动工作头9旋转。
参见图35,当需要调整输出轴4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时,此时操作者将第三操作件78e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后推移;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斜面786e抵压推动件74e的第一斜面746e,由于推动件74e只能径向移动,故第三操作件78e轴向向后移动,通过第一、第二斜面746e、616转化为推动件74e的径向向内移动,第二弹性件75e被压缩。位于推动件74e上的顶出凸起在定位孔71e中挤压定位件73e,使定位件73e径向回缩,第三弹性件731e压缩。
如图35所示,当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顶抵面785e与推动件74e的第一顶抵面745e相抵压时,推动件74e挤压定位件73e,使定位件73e完全脱出定位孔71e。即限位机构解锁状态。支撑件42可相对机壳1轴向移动。
此时,另一只手将输出轴4向内推或外拉,或者借助其它外力将输出轴轴向移动(例如将工作头抵在工件上),调整输出轴4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当输出轴4位于适合的工作位置时,将第三操作件78e向前推移,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顶抵面785e驶离推动件74e的第一顶抵面745e,推动件74e的第一斜面746e抵压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斜面786e,第二弹性件75e使推动件74e径向向外移动,同时,第三弹性件731e伸长,定位件73e径向向外移动,并嵌入定位孔71e中,从而实现输出轴的轴向锁定。此时,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
图37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第九实施方式,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机壳、马达、传动机构、输出轴、支撑块、按钮开关等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39所示,定位部为设置在基准件70上的定位槽71f;锁定部为设置在支撑件42上的限定齿72f;定位件73f位于定位槽71f中,且具有至少两个限定该限定齿72f轴向移动的限齿部732f。
具体地,基准件70上设有两个定位件挡板711f,两个定位件挡板711f之间与基准件70形成定位槽71f。即定位件73f位于两个定位件挡板711f之间,定位件73f相对基准件70轴向静止。
限定齿72f设置在支撑块42径向外表面上。
对应地,限齿部732f位于定位件73f径向向内的一端,与限定齿72f相对。限齿部732f呈轴向排列。限齿部732f的个数跟输出轴4的工作位置一一对应。
限定齿72f的形状为尖形齿,当然方形齿、弧形齿均可。
定位件73f位于定位槽71f中,不能轴向移动,但可径向移动。
定位控制组件包括定位件复位单元。
定位件复位单元具体为第四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四弹性件位于定位件73f和基准件70之间,第四弹性件的弹力可使定位件73f径向向外移动,即径向向基准件70外方向移动。
当然,第四弹性件位于定位件73f远离限齿部732f的一端与基准件70的内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定位控制组件包括可轴向移动的推动件74f,推动件74f控制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啮合和脱开。
推动件74f在轴向上具有锁定位置段、解锁位置段和过渡位置;当推动件74f轴向位于过渡位置时,定位件径向移动。当推动件74f轴向位于锁定位置段时,定位件径向静止,保持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啮合状态;此时支撑块42和定位件73f轴向相对静止,从而使输出轴4和基准件70轴向锁定,即输出轴4不能在机壳1内轴向移动。当推动件74f轴向位于解锁位置段时,定位件径向静止,保持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脱开状态;此时支撑块42可相对定位件73f轴向移动,从而输出轴4和基准件70轴向解锁,输出轴4可以在机壳1内轴向移动。
推动件74f位于机壳外侧,其具有导向面。导向面将推动件轴向移动转化为定位件的径向移动。导向面为第三斜面。
具体地,进一步地,定位件73f上具有斜面块735f;斜面块735f位于定位件73f靠近基准件70一侧的径向端部,对应地,基准件70上设有供斜面块735f穿过的孔,斜面块735f穿过该孔延伸出基准件70外,所述斜面块的径向外端具有第四斜面。
推动件通过第三斜面挤压第四斜面实现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的啮合和脱开。
第四斜面与第三斜面可在两者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静止。具体地,第四斜面与第三斜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静摩擦力,当操作者操作时,推动件74f克服第四斜面和第三斜面间的静摩擦力,使第三斜面相对第四斜面滑动,从而使推动件74f轴向移动。当操作者释放对推动件74f的作用力时,推动件74f在第四斜面与第三斜面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斜面块静止,从而使定位件73f保持径向静止。
如图37所示,操作者操作推动件74f轴向向前移动,第四斜面挤压第三斜面,第三斜面径向向内移动,从而带动定位件43f径向向内移动,从而使限齿部732f靠近限定齿72f,直至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的啮合。释放对推动件74f的作用力,推动件74f在第四斜面与第三斜面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下停止运动,即不能轴向向后移动,从而保持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的啮合状态。
以下将对本发明电动螺丝批第十实施例中输出轴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当输出轴4处在工作位置时,即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啮合,此时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此时,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出轴4旋转,输出轴4带动工作头旋转。
参见图37,当需要调整输出轴4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时,此时操作者将推动件74f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推动件74f的第四斜面亦向后推移,第三斜面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定位件73f上的限齿部732f与限定齿72f脱开,此时,输出轴4可以轴向移动,另一只手将输出轴4向内推或外拉,调整输出轴4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
当输出轴4位于适合的工作位置时,将推动件74f向前推移,推动件74f的第四斜面亦向前推移,第四斜面挤压第三斜面径向向内移动,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同时定位件73f上的限齿部732f向限定齿72f靠近,直至限齿部732f与限定齿72f啮合。释放推动件74f的作用力,在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下,推动件74f不动,输出轴4保持轴向锁定。按下按钮开关19即可工作。
图38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所不同是,推动件74f与定位件73f的控制关系不同。其它均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控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定位件73f上的运动导向块736f,运动导向块736f具有径向端部和轴向端部。
对应地,推动件74f具有平面、导向面。平面平行于轴向,即输出轴轴线。具体地,推动件74f呈U形,U形的开口端具有斜面,平面位于U形内壁处,导向面为开口端的斜面。
当推动件74f平面位于运动导向块736f的径向端部的外侧时,平面限制运动导向块736f的径向运动,此时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啮合,输出轴4轴向锁死;当推动件74f轴向移动使其导向面与运动导向块736f的轴向端部接触时,推动件74f的轴向移动转化为运动导向块的径向移动,从而限定齿与限齿部脱开,输出轴可轴向移动。
以下将对本发明电动螺丝批第十一实施例中输出轴工作状态快速更换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当输出轴4处在工作位置时,即限定齿72f与限齿部732f啮合,此时压下按钮开关19即可进行拧螺钉的工作。此时,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出轴4旋转,输出轴4带动工作头旋转。
参见图38,当需要调整输出轴4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时,此时操作者将推动件74f沿着机壳1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推动件74f的平面慢慢驶离定位件73f的运动导向块的径向端部,当运动导向块移动的轴向端部至推动件的导向面时,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由于定位件73f只能径向移动,定位件73f带动运动导向块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定位件73f上的限齿部732f与限定齿72f脱开,此时,输出轴可以轴向移动,另一只手将输出轴4向内推或外拉,调整输出轴4伸出机壳1外的长度。
当输出轴4位于适合的工作位置时,将推动件74f向前推移,推动件74f的导向面挤压运动导向块的轴向端部,由于定位件73f只能径向移动,故推动件向前推移转化为定位件73f的径向向内移动,定位件73f上的限齿部向限定齿靠近,同时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当推动件74f的锁定位位于运动导向块径向端部的外侧时,此时运动导向块不能移动,同时限齿部732f与限定齿72f啮合,输出轴轴向锁定。按下按钮开关19即可工作。
图39到图44所示的为本发明优选的第十二实施方式,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机壳、马达、传动机构、输出轴、按钮开关等的结构以及功能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输出轴在轴向上设有预设区域,所述工作位置可选择地为预设区域中的任一位置。所述预设区域位于距离马达最近的工作位置与距离马达最远的工作位置之间的区域。也就是说,输出轴在可调范围内,任意位置均可实现轴向锁定并输出旋转动力,即可调范围内任意位置均可以为工作位置。输出轴的工作位置是连续的。即各个工作位置之间没有间隔,工作位置的个数是无限的。
参见图39、图41-图44,限位机构包括基准件70、定位件62、以及锁定件61。
锁定件61固定在输出轴4上,基准件70安装在机壳1上,基准件70与机壳1之间无相对转动。
定位件62设置在锁定件61和基准件70之间,并且定位件62与锁定件61保持轴向静止,即定位件62与输出轴4在轴向上无相对位移。
基准件70的内壁上具有定位部631。定位部631可以将定位件62的旋转运动转变成定位件62相对定位部631的轴向移动。
锁定件61和定位件62之间的状态为径向啮合状态和径向脱开状态;当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时,如图42所示的状态,输出轴4驱动定位件62旋转,定位件62通过定位部631将其旋转运动转化为相对定位部631的轴向移动;由于输出轴4与定位件62轴向相对静止,故输出轴4可相对定位部631轴向移动,也即实现输出轴4伸长或收缩。当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脱开时,如图41所示的状态,输出轴4不能驱动定位件62旋转,定位件62不旋转则与定位部631轴向锁定,同样由于输出轴4与定位件62轴向相对静止,故输出轴4不可相对定位部631轴向移动,也即限制输出轴4在轴向移动。
具体地,定位件62上设有挡板621,挡板621限制锁定件61相对定位件62轴向移动。
参见图41-44,锁定件61位于挡板和定位件主体之间,挡板621限制锁定件62轴向移动。
具体地,锁定件61上具有齿轮部,齿轮部位于锁定件61的径向周面上。对应地,定位件具有与齿轮部配合的齿圈部。当齿轮部与齿圈部径向啮合时,输出轴4的旋转动力锁定件上的齿轮部驱动定位件上的齿圈部旋转。当齿轮部和齿圈部径向脱开时,输出轴4的旋转动力无法传递到定位件,定位件62不旋转。
定位件62与定位部631螺纹连接。
具体地,定位件62与基准件70接触部分具有螺纹,也即定位件62的外周具有螺纹。对应地,定位部631为与螺纹配合内螺纹。
基准件70可以成空心圆柱结构,定位件62设置在基准件70的内部。基准件70轴向中部区域的内壁上周面开设内螺纹,形成定位部。亦也可以在是内壁部分周面上开设内螺纹形成定位部,在垂直轴向的截面中,定位部投影为一段圆弧。
当然,定位部还可以是定位件62螺纹配合的若干齿。
当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时,定位件62通过螺纹,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定位件62相对定位部63的轴向移动。
当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分离时,定位件62通过螺纹的自锁,相对定位部631的轴向位置不变,此时,基准件70和定位件62仅起到支撑的作用。
当然,本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为螺纹结构,其它可以实现旋转变轴向移动的结构也可以。
本实施方式通过输出轴旋动即可实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依靠马达的力自动实现输出轴长度的调节,使操作更加方便。
基准件70还包括空旋部632。当定位件62到移动基准件62的空旋部632时,由于空旋部不能实现旋转变轴向移动,定位件62的旋转在空旋部632并不能产生轴向位移,在轴向上保持静止。故空旋部632可以抑制定位件62的继续轴向位移。若定位件62一直轴向移动,则会对机壳或者其它附件造成伤害。采用空旋的结构,由于空旋部632抑制定位件62的进一步轴向位移,从而对机壳和其它附件进行了保护。
具体地,空旋部632位于定位部631的轴向两侧;这样,在输出轴向工作头方向移动和远离工作头方向移动时,均可以进行保护。
限位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弹力使定位件62向定位部631移动。该弹性件记作第六弹性件。
第六弹性件可以为压簧、弹片等,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压簧。
当定位件62驶离定位部631的边界移动至空旋部632时,其停止轴向移动,定位件62将会压缩第六弹性件64j、64k,第六弹性件64j、64k压缩,有弹回的运动趋势,为定位件62反向运动提供初始作用力。本实施方式中,当定位件62驶离定位部631的边界移动至空旋部632时,第六弹性件64j、64k受到压缩,正好处于第六弹性件64j、64k的弹性压缩极限,这样在定位件62向往返方向运动时,能够提供最大的初始作用力。
具体地,第六弹性件64j、64k设置基准件70内部的轴向的两端。
基准件70可径向移动;基准件70带动定位件62径向移动,由于锁定件61设置在输出轴4上,故锁定件61不可径向移动。当基准件70径向向内(即靠近输出轴的方向)移动时,基准件70带动定位件62也向内移动,从而实现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当基准件70径向向外移动时,基准件70带动定位件62也向外(即远离输出轴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脱开。
基准件70的径向移动,也可以是水平面内的径向移动,或者竖直面内的径向移动,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角度。本实施方式以竖直面内的径向移动为例说明。
具体地,请参考图40,图40为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后视图,图40省略了手柄部分,在机壳1上设置部分容置基准件70的容置槽,容置槽位于机壳1的上部。容置槽的内壁设置有径向衍射的导轨636,基准件70设置有与导轨636相应的定位滑块635,定位滑块635嵌套在导轨636内,定位滑块635带动基准件70在导轨636的径向上滑动。输出轴4和锁定件61相对机壳1在径向上不会发生位移,而定位件62和基准件70能够相对输出轴径向移动,使得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锁定件61与定位件处于径向啮合状态时,输出轴4的旋转带动定位件62的移动,从而带动输出轴4的伸缩。
基准件70与机壳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记作第七弹性件。第七弹性件65可以为压簧或弹片,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压簧。
设置第七弹性件的目的在于,当锁定件61与第二连接块62分离时,第七弹性件65支撑基准件70,不会因为基准件70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导致基准件70向下运动,使得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
具体地,第七弹性件65设置在容置槽的底部。
本实施方式中,手动推动基准件70在径向移动,导轨636的两端设置有卡口(图中未示),当基准件70移动至卡口时,卡口将定位滑块635卡扣住,使得基准件70在径向相对机壳1不会位移。当然基准件70在径向的运动还可以通过线性电机或线性步进电机等马达来完成,使用手动的方式能够不增加电动工具的体积,方便携带,并且不增加电气连接,减少故障的发生。
当然基准件的径向移动,也可以是水平面的径向移动。
现由图39结合图41至图44,来详细说明基准件向下运动时的工作过程,其中图41至图44为本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的局部示意图。图41为定位件与锁定件61径向脱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基准件70依靠第七弹性件65支撑,使得基准件70内部的定位件与锁定件61之间处于径向脱开状态。图42为定位件63向下移动后与锁定件61径向啮合的状态示意图,输出轴4处于空载状态,将基准件70向下移动,定位件62也随之向下运动,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图43为输出轴4向后收缩的状态图,当输出轴4空载,输出轴4正向转动,锁定件61跟着输出轴4转动,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定位件62在定位部631内向后移动,直至处于空旋部632,第六弹性件64k受到压缩。图6为输出轴4向前伸出的状态图,当输出轴4空载的时候,输出轴4反向转动,锁定件61跟着输出轴4转动,锁定件61与定位件62径向啮合,定位件62在定位部631内向前移动,直至处于空旋部632,基准件70前端的第六弹性件64j受到压缩。
当该电动工具负载作业时,将基准件70从卡口中移出,基准件70受到第七弹性件65的支持力,保持定位件与锁定件61处于分离状态,输出轴4负载即可进行工作。
当基准件70向上运动时,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工作过程。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输出轴在不同工作位置,从而使工作头具有不同的伸出量,进而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
上述的轴向、径向若无特别指明,均是输出轴的轴向、径向。
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或形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熟知地替换。可视不同格局来相应改变构形,可以增加新的元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元件。

Claims (12)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马达,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
输出轴,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所述输出轴具有用于连接工作头的输出端以及相对输出端的第二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限位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输出轴在第一轴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一轴向为从输出端到第二端的轴向方向,当限位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输出轴可相对所述机壳沿输出轴轴向移动;所述动力工具包括在输出轴轴向上固定在机壳上的基准件和与输出轴连接的锁定件;所述基准件能够相对机壳沿输出轴的径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所述基准件与锁定件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处于解锁状态;在第二位置,所述基准件与锁定件断开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限位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输出轴沿与第一轴向相反的第二轴向的移动也被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沿轴向在预设区域内移动,所述输出轴在任一位置的移动可选择地被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带动输出轴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准件上的定位部、设置在锁定件上的锁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与锁定部之间的定位件;定位件具有锁位置和解位置,当定位件位于锁位置时,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当定位件位于解位置时,定位部和锁定部在输出轴轴向上的锁定解除,基准件带动定位件沿输出轴径向移动实现定位件与锁定部啮合和脱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所述基准件周向固定在机壳上,所述锁定件固定在输出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定位件在输出轴轴向上相对静止;当锁定件与定位件沿输出轴的径向啮合时,输出轴带动锁定件旋转,锁定件驱动定位件旋转,定位件相对定位部沿输出轴轴向移动;当锁定件与定位件沿输出轴的径向脱开时,定位件与定位部在输出轴轴向上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基准件包括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可在导轨中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当定位件轴向移动至与定位部脱开,所述输出轴与定位部轴向相对静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限制锁定件相对定位件轴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上具有齿轮部,所述定位件具有与齿轮部配合的齿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基准件通过螺纹连接。
CN201610414260.2A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Active CN106078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28980 2013-08-23
CN201310372898 2013-08-23
CN201410140188X 2014-04-10
CN201410140188 2014-04-10
CN201410209417 2014-05-16
CN2014102094179 2014-05-16
CN201410418870.0A CN104416523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8870.0A Division CN104416523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8593A CN106078593A (zh) 2016-11-09
CN106078593B true CN106078593B (zh) 2020-02-04

Family

ID=5248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1161.9A Pending CN106002802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1371.8A Pending CN105881440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1387.9A Pending CN105922182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21264.3A Pending CN105965430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21652.1A Active CN105936020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350.1A Pending CN106002803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410418870.0A Active CN104416523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549.4A Pending CN105904397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939.1A Active CN105904398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260.2A Active CN106078593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9)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1161.9A Pending CN106002802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1371.8A Pending CN105881440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1387.9A Pending CN105922182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21264.3A Pending CN105965430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21652.1A Active CN105936020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350.1A Pending CN106002803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410418870.0A Active CN104416523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549.4A Pending CN105904397A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N201610414939.1A Active CN105904398B (zh) 2013-08-23 2014-08-22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5292B2 (zh)
EP (1) EP3037214B1 (zh)
CN (10) CN106002802A (zh)
WO (1) WO20150245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1681B2 (en) * 2011-08-06 2016-08-23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ool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the power tool
SE1550912A1 (sv) * 2015-06-30 2016-11-08 Atlas Copco Ind Technique Ab Electric power tool
CN109159067B (zh) * 2018-10-30 2019-07-23 淮阴工学院 枪式螺栓拧紧器的推拉管结构
CN109176379B (zh) * 2018-10-30 2019-07-23 淮阴工学院 快速更换的枪式螺栓拧紧器
CN109176380B (zh) * 2018-10-30 2019-07-23 淮阴工学院 枪式螺栓拧紧器的更换系统
JP7378060B2 (ja) * 2019-10-09 2023-1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11105398B1 (en) * 2020-07-01 2021-08-31 The Boeing Company Offset torque multiplier
CN112207752A (zh) * 2020-10-09 2021-01-12 厦门南旗佰特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推出式扭矩施加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0741A1 (en) * 1990-08-09 1992-02-12 Teijin Seiki Company Limited Screw fastening device
JP2011167796A (ja) * 2010-02-18 2011-09-01 Makita Corp 動力工具の照明装置
WO2012010093A1 (zh) * 2010-07-20 2012-01-2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2292569U (zh) * 2011-09-13 2012-07-04 永康市正大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进给电动螺丝刀
CN202684818U (zh) * 2012-06-28 2013-01-23 芜湖金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扳手伸缩连接头
CN202702198U (zh) * 2011-08-06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3030966U (zh) * 2012-12-11 2013-07-03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钻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50007694B1 (ko) 1988-03-28 1995-07-14 부라더 고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단축복합운동장치
US5125673A (en) * 1989-12-11 1992-06-30 Huff Robert O Non-impact keyless chuck
US5758768A (en) * 1996-06-28 1998-06-02 G. Lyle Habermehl Supporting deflective screwstrip
US5701961A (en) * 1996-07-05 1997-12-30 Ingersoll-Rand Company Electronic push to start nutrunner
US6211591B1 (en) * 1997-08-27 2001-04-03 Tri-Tech, Inc. Linear/rotary electromagnetic device
CN2322741Y (zh) * 1998-03-07 1999-06-09 周学蒙 快换式丝锥夹具
US6027099A (en) * 1998-03-20 2000-02-22 Snap-On Tools Company Tip valve for pneumatic tool
JP2000246657A (ja) * 1999-03-01 2000-09-12 Makita Corp 電動ねじ締め機
GB9907468D0 (en) * 1999-03-31 1999-05-26 Black & Decker Inc Drill/driver chuck
CN2595531Y (zh) * 2002-12-30 2003-12-31 徐斌 伸缩接杆
CN2637112Y (zh) * 2003-05-26 2004-09-01 纪莹芳 可切换转速的工具
US7237987B2 (en) * 2003-08-08 2007-07-03 Alltrade Tools Llc Reversible drill and drive tool
US7690658B2 (en) * 2004-09-20 2010-04-06 Black & Decker Inc. Tool chuck with power take off feature
US20060213675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Whitmire Jason P Combination drill
US7588398B2 (en) * 2005-04-19 2009-09-15 Black & Decker Inc. Tool chuck with power take off and dead spindle features
US7469753B2 (en) * 2005-06-01 2008-12-3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riv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7645101B2 (en) * 2005-09-16 2010-01-12 Black & Decker Inc. Chuck with internally threaded jaw in a PTO application
US7942084B2 (en) * 2006-12-06 2011-05-17 American Power Tool Company Powered driver and methods for reliable repeated securement of threaded connectors to a correct tightness
JP5064780B2 (ja) * 2006-12-12 2012-10-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
CN101288950B (zh) * 2007-04-18 2011-08-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多功能动力工具
CN201164984Y (zh) * 2007-04-19 2008-12-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多功能动力工具
CN201108971Y (zh) * 2007-11-21 2008-09-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DE102008000470A1 (de) * 2008-02-29 2009-09-03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CN201201229Y (zh) * 2008-03-21 2009-03-04 陈寅 一种电动工具的伸缩管
CN201227811Y (zh) * 2008-04-17 2009-04-29 陈寅 一种电动工具的伸缩管
EP2285516B1 (en) * 2008-04-22 2017-03-15 Gérard Grand Impact mechanism
DE102008048076A1 (de) * 2008-09-19 2009-05-20 Daimler Ag Schraubwerkzeug
DE102009001657A1 (de) * 2009-03-19 2010-09-23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2335907B (zh) * 2010-07-20 2014-04-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335908B (zh) * 2010-07-20 2014-04-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DE102010041172A1 (de) * 2010-09-22 2012-03-22 Robert Bosch Gmbh Handgeführtes Elektrowerkzeug mit einem Getriebe
DE102010053314A1 (de) * 2010-11-26 2012-05-31 C. & E. Fein Gmbh Schrauber mit sensorgesteuerter Abschaltung
DE102011086919A1 (de) * 2010-12-15 2012-06-2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JP2012135842A (ja) * 2010-12-27 2012-07-19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DE102011004495B4 (de) * 2011-02-22 2021-11-04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CN202129756U (zh) * 2011-06-03 2012-02-01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气动工具的可调式伸缩套筒
JP5744639B2 (ja) * 2011-06-17 2015-07-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9421681B2 (en) * 2011-08-06 2016-08-23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ool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the power tool
JP5784473B2 (ja) * 2011-11-30 2015-09-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DE102012200334A1 (de) * 2012-01-11 2013-07-11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Planetengetriebe
KR20140123064A (ko) * 2012-01-13 2014-10-21 포시텍 파워 툴스(소주)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동 공구 및 그 전동 공구의 조작 방법
CN103252756B (zh) * 2012-01-13 2015-04-2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0741A1 (en) * 1990-08-09 1992-02-12 Teijin Seiki Company Limited Screw fastening device
JP2011167796A (ja) * 2010-02-18 2011-09-01 Makita Corp 動力工具の照明装置
WO2012010093A1 (zh) * 2010-07-20 2012-01-2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2702198U (zh) * 2011-08-06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2292569U (zh) * 2011-09-13 2012-07-04 永康市正大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进给电动螺丝刀
CN202684818U (zh) * 2012-06-28 2013-01-23 芜湖金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扳手伸缩连接头
CN203030966U (zh) * 2012-12-11 2013-07-03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5292B2 (en) 2019-06-11
CN105881440A (zh) 2016-08-24
CN106002802A (zh) 2016-10-12
EP3037214B1 (en) 2021-03-03
CN104416523B (zh) 2016-05-18
CN105936020A (zh) 2016-09-14
CN105904398B (zh) 2021-11-16
EP3037214A1 (en) 2016-06-29
CN105965430A (zh) 2016-09-28
WO2015024530A1 (zh) 2015-02-26
EP3037214A4 (en) 2017-09-06
CN105922182A (zh) 2016-09-07
CN105904398A (zh) 2016-08-31
CN106002803A (zh) 2016-10-12
CN104416523A (zh) 2015-03-18
CN105904397A (zh) 2016-08-31
CN106078593A (zh) 2016-11-09
US20160207178A1 (en) 2016-07-21
CN105936020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78593B (zh) 动力工具
US10391624B2 (en) Power tool
JP5107924B2 (ja) 締結具打込み工具のためのツールを必要としない回転式深さ調節装置
US8784164B2 (en) Power tool with a shield
US8141463B2 (en) Hand tool for adjusting torsion
US20170028539A1 (en) Fast torque-switchable torque wrench
US11007626B2 (en) Screw-feeding apparatus and screw-tightening apparatus with screw-feeding apparatus
GB2410290A (en) Telescopic tube assembly
EP2740571B1 (en) Power too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555332B1 (ko) 바이스의 급속클램핑장치
US20140001714A1 (en) Clamping device for clamping a fastener
US10278505B2 (en) Chair and chair lifting adjustment control mechanism thereof
US9156143B2 (en) Adjustable ratcheting socket tool
CN217463948U (zh) 一种新型三柱外置中轴组合云台三脚架
CN110561371A (zh) 工具便携器
WO2018082717A1 (zh) 动力工具及动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WO2014121728A1 (zh) 动力工具及夹紧装置
CN117220388B (zh) 一种户外应急储能电源
JP3192222U6 (ja) 脱着式工具安全止め輪
JP3192222U (ja) 脱着式工具安全止め輪
CN104364054B (zh) 一种具有传动头的螺栓松紧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