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70111B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70111B
CN106070111B CN201610258886.9A CN201610258886A CN106070111B CN 106070111 B CN106070111 B CN 106070111B CN 201610258886 A CN201610258886 A CN 201610258886A CN 106070111 B CN106070111 B CN 106070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pool
drum
brake shoe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88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70111A (zh
Inventor
新妻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7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0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70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0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01K89/01557Centrifug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小型化的卷筒制动装置。本卷筒制动装置(25)将能够旋转地装接在绕线轮主体(11)上的卷筒(14)借助离心力制动。本卷筒制动装置(25)具备旋转部件(62)、制动鼓(66)和制动靴(64)。旋转部件(62)与卷筒(14)的旋转连动地旋转。制动鼓(66)沿着卷筒轴(20)与卷筒(14)排列地配置,设置在绕线轮主体(11)上。制动靴(64)以重心(G)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的状态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旋转部件(62)上,能够与制动鼓(66)的外周部接触。

Description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特别涉及将旋转自如地装接在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通过离心力制动的卷筒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抛投中使用的双轴承绕线轮中,为了防止回退(backlash),通常采取使制动力作用在卷筒上的措施。作为这种卷筒制动装置,已知有利用由卷筒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卷筒制动、并且能够调整该制动力的卷筒制动装置。
在以往的卷筒制动装置中,公开了通过使制动靴(brake shoe)摆动、使制动靴接触在制动鼓上来使制动力作用在卷筒上的卷筒制动装置(专利文献1)。在以往的卷筒制动装置中,制动靴连动于卷筒的旋转来摆动,接触在制动鼓上。
具体而言,在制动靴的重心被沿着卷筒轴配置在制动鼓与卷筒的凸缘之间的状态下,制动靴摆动来与制动鼓接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3260号公报。
在以往的卷筒制动装置中,在制动靴的重心被沿着卷筒轴配置在制动鼓与卷筒的凸缘之间的状态下,制动靴摆动。因此,需要在卷筒轴方向上的制动鼓与卷筒的凸缘之间准备用来使制动靴摆动的空间。因此,在将卷筒制动装置装接到双轴承绕线轮上的情况下,有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小型化的卷筒制动装置。
(1)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将能够旋转地装接在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借助离心力制动。本卷筒制动装置具备旋转部件、制动鼓和制动靴。旋转部件与卷筒的旋转连动地旋转。制动鼓沿着卷筒的旋转轴与卷筒排列地配置,设置在绕线轮主体上。制动靴以重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的外侧的状态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旋转部件上,能够与制动鼓的外周部接触。
在本卷筒制动装置中,制动靴以重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的外侧的状态摆动。由此,能够将制动鼓在沿着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上接近于卷筒来配置。即,即使将卷筒制动装置装接在双轴承绕线轮上,也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小型化。
(2)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更优选的是,制动靴的摆动中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的外侧。
在此情况下,除了前述结构以外,由于制动靴的摆动中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的外侧,所以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更小型化。
(3)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还在制动靴的摆动时,制动靴的重心在与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相比离开卷筒的范围中摆动。
在此情况下,除了前述结构以外,由于制动靴的重心的摆动范围被限制,使得总是在与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相比离开卷筒的范围中摆动,所以在离心力没有作用在重心的情况下,能够使制动靴顺畅地回到初始姿势。
此外,通过使制动靴的重心在与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相比离开卷筒的范围中移动,能够使制动靴接触在制动鼓的卷筒侧。由此,在沿着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能够使制动靴向卷筒侧的凸出变小。即,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更小型化。
(4)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制动鼓还具有形成为锥状的锥部。这里,制动靴具有与锥部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从锥部的小径侧与锥部接触。
这里,在现有技术中,制动靴的接触部从锥部的大径侧与锥部接触。在此情况下,借助制动靴的接触部的弹性变形等,有可能咬入到比设计时的接触位置靠小径侧的位置。由此,在现有技术中,还有比设计时的制动力大的制动力作用在卷筒上的问题。
相对于此,在本卷筒制动装置中,制动靴的接触部从制动鼓的锥部的小径侧与锥部接触。由此,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更小型化,并且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5)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径向上,卷筒的旋转轴与制动靴的重心的距离比卷筒的旋转轴与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的距离长。
在此情况下,当离心力作用于制动靴的重心时,能够使制动靴的摆动绕摆动中心顺畅且迅速地开始。
(6)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旋转部件具有将制动靴不能摆动地保持的保持部。
在此情况下,由于旋转部件的保持部不能摆动地保持制动靴,所以能够将制动靴任意地设定为能够摆动或不能摆动。即,能够任意地变更卷筒的制动力。
(7)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制动靴具有设置重心的重心部。这里,保持部还限制重心部对于制动鼓的接触。
在此情况下,在离心力不作用于制动靴的重心部(重心)而制动靴回到初始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将重心部对于制动鼓的接触借助保持部限制。
(8)在有关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旋转部件具有将制动靴能够摆动地支承的摆动轴部和装接摆动轴部的孔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在旋转部件的孔部中装接摆动轴部,能够容易地将制动靴装接到旋转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小型化的卷筒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其右侧视图。
图3是其左侧视图。
图4是图2的剖切线IV-IV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剖切线V-V的剖视图。
图6是卷筒制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制动靴及制动鼓的主视图。
图8是制动靴及制动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绕线轮的整体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是抛饵钓用的双轴承绕线轮。如图1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0具备绕线轮主体11、手柄12、星形曳力装置13、卷筒14、装接卷筒14的卷筒轴20(卷筒14的旋转轴的一例;参照图4及图5)和卷筒制动装置25(参照图4及图5)。
手柄12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1的侧方,将卷筒旋转驱动。详细地讲,手柄12不能旋转地装接在驱动轴30的末端,固定在驱动轴30上。手柄12配置在后述的第2侧罩16b侧。星形曳力装置13是用来调节后述的曳力机构23的。星形曳力装置13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1的侧方。星形曳力装置13配置在手柄12与绕线轮主体11之间。
以下,有将向前方抽出钓丝的方向表现为"前方"、向与向前方抽出钓丝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现为"后方"的情况。此外,有将绕线轮主体11被向钓竿装接的一侧表现为"下方"、将与绕线轮主体11被向钓竿装接的一侧相反的方向表现为"上方"的情况。
此外,卷筒轴20延伸的方向(卷筒轴方向)及小齿轮32延伸的方向(小齿轮轴向)是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因此,将这些方向以下表现为"轴向"。
此外,将与卷筒轴20及小齿轮32正交的方向表现为“径向”。特别是,将与卷筒轴20及小齿轮32正交且从卷筒轴20及小齿轮32离开的方向表现为“径向外侧”。此外,将与卷筒轴20及小齿轮32正交且靠近卷筒轴20及小齿轮32的方向表现为“径向内侧”。进而,将绕卷筒轴20及小齿轮32的方向表现为“周向”。
2.绕线轮的详细结构
绕线轮主体11例如由镁合金等轻金属形成。如图1至图6所示,绕线轮主体11具有框架15、轴支承部35、装接在框架15的两侧方的第1侧罩16a及第2侧罩16b。在绕线轮主体11的内部,经由卷筒轴20旋转自如地装接着卷筒14。
框架15具有第1侧板15a、以与第1侧板15a隔开既定的间隔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第2侧板15b、和将第1侧板15a及第2侧板15b在前后及下部一体地连结的多个(例如3个)连结部15c。在下侧的连结部15c上,一体地形成有用来装接钓竿的钓竿装接部15d。
在框架15的内部,配置有卷筒14、用来进行拇指操作的离合器操作部件17、和用来向卷筒14均匀地卷绕钓丝的匀绕机构(level wind mechanism)18(参照图5)。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框架15与第2侧罩16b之间,配置有齿轮机构19、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控制机构22、曳力机构23和抛投控制机构24。齿轮机构19为了将来自手柄12的旋转力向卷筒14及匀绕机构18传递而设置。离合器机构21为了将卷筒14与手柄12连结及断开而设置。离合器控制机构22为了对应于离合器操作部件17的操作来控制离合器机构21而设置。
曳力机构23为了将抽出钓丝的情况下的卷筒14的旋转制动而设置。曳力机构23的拖曳力由星形曳力装置13调整。抛投控制机构24为了调整卷筒14的旋转时的阻力而设置。在框架15与第1侧罩16a之间,配置有用来抑制抛投时的回退的利用离心力的卷筒制动装置25。
如图1至图5所示,第1侧罩16a能拆装地连接在第1侧板15a上,将第1侧板15a的外侧覆盖。第2侧罩16b固定在第2侧板15b上,将第2侧板15b的外侧覆盖。
轴支承部35为了支承卷筒轴20而设置。如图4至图6所示,轴支承部35装接在框架15上。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轴支承部35能拆装地连结在第1侧板15a的开口部15e上。如图5及图6所示,轴支承部35具有轴承容纳部35a。轴承容纳部35a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轴承容纳部35a将卷筒轴20的一端经由轴承38a旋转自如地支承。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卷筒14设在第1侧板15a与第2侧板15b之间。卷筒1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11上。卷筒14在两侧部具有盘状的凸缘部14a,在两凸缘部14a之间具有筒状的丝卷绕躯干部14b。卷筒14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在将丝卷绕躯干部14b的内周侧贯通的卷筒轴20上。例如,卷筒14借助锯齿结合,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在卷筒轴20上。
卷筒轴20例如是SUS304等非磁性金属制。卷筒轴20将第2侧板15b贯通来延伸到第2侧罩16b的外侧。卷筒轴20的一端(在图5中是左端)经由轴承38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轴承容纳部35a上。卷筒轴20的延伸到第2侧罩16b的外侧的另一端(在图5中是右端)借助轴承38b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形成于第2侧罩16b上的凸台部16d上。
在卷筒轴20上的轴向的中间部,形成有大径部20a。在大径部20a将第2侧板15b贯通的部分上,在径向上贯通地设有构成离合器机构21的离合器销21a。离合器销21a的两端部从卷筒轴20的外周面突出。
如图1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17在第1侧板15a及第2侧板15b之间的后部配置在卷筒14后方。离合器操作部件17连结在离合器控制机构22上(参照图4)。离合器操作部件17在第1侧板15a及第2侧板15b之间,能够在向钓竿装接部15d接近的方向及从钓竿装接部15d背离的方向(上下方向)上滑动。借助该离合器操作部件17的滑动,离合器机构21被切换为连结状态和断开状态。
如图5所示,齿轮机构19具有驱动轴30、固定在驱动轴30上的驱动齿轮31、和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筒状的小齿轮32。驱动轴30旋转自如地装接在第2侧板15b及第2侧罩16b上。驱动轴30被辊型的单向离合器50禁止钓丝被抽出的情况下的旋转(倒转)。辊型的单向离合器50装接在第2侧罩16b与驱动轴30之间。驱动齿轮31能够与驱动轴30一体旋转地装接。详细地讲,驱动齿轮31经由曳力机构23连结在驱动轴30上。
如图5所示,小齿轮32将第2侧板15b贯通地在轴向上延伸。小齿轮32是卷筒轴20将中心贯通的筒状部件。小齿轮32借助轴承52旋转自如且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装接在第2侧板15b上。此外,小齿轮32借助轴承54旋转自如且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装接在第2侧罩16b上。在小齿轮32的一端(在图5中在左端),形成有与离合器销21a卡合的卡合槽32a。由离合器销21a和卡合槽32a构成离合器机构21。
借助离合器控制机构22使小齿轮32向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断开位置移动。另外,在图5中,将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断开位置表示在相同的图中。离合器接通位置表示在图5的卷筒轴20的轴芯C的上侧,离合器断开位置表示在图5的卷筒轴20的轴芯C的下侧。
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使小齿轮32沿着轴向移动的离合器拨叉45。如果离合器操作部件17被操作到离合器断开位置,则离合器拨叉45使小齿轮32向上述离合器断开位置移动。此外,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回动机构(未图示)。离合器回动机构与钓丝被向卷筒14缠绕情况下的旋转连动来使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接通。
3.卷筒制动机构
卷筒制动装置25是用来通过离心力将卷筒14制动的装置。
如图4及图5所示,卷筒制动装置25设在绕线轮主体11上。具体而言,卷筒制动装置25装接在卷筒轴20及轴支承部35上。卷筒制动装置25具备制动鼓66、旋转部件62、多个(例如6个)制动靴64和移动机构68。
3-1.制动鼓
如图4及图5所示,制动靴64能够接触在制动鼓66上。制动鼓66设在绕线轮主体11上。具体而言,制动鼓66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靴64的内侧。制动鼓66经由制动凸轮71装接在轴支承部35上。此外,制动鼓66在轴向上与卷筒14排列地配置。另外,轴支承部35装接在框架15上。
如图6所示,制动鼓66具有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的鼓主体66a、锥部66b和第1齿轮部74。制动靴64能够接触在锥部66b上。锥部66b设在鼓主体66a的一端部侧。锥部66b被配置在制动靴64的径向内侧。锥部66b形成为朝向卷筒14倾斜的锥形状。换言之,锥部66b形成为,随着靠近卷筒14,其外径变小。
第1齿轮部74设在鼓主体66a的另一端部侧。具体而言,第1齿轮部74可与鼓主体66a一体旋转地设置,从鼓主体66a的另一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第2齿轮部73(后述)与该第1齿轮部74啮合。
3-2.旋转部件
旋转部件62例如是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大致圆形的部件。旋转部件62与卷筒14的旋转连动来旋转。旋转部件62通过压入等适当的固定手段相对于卷筒轴20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
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8所示,旋转部件62具有凸台部81、靴安装部82、连接部87和多个(例如6个)摆动轴部88。另外,在图7中仅记述了1个制动靴64。
凸台部81形成为筒状。凸台部81的内周部固定在卷筒轴20上。
靴安装部82设在凸台部81的径向外侧。靴安装部82具有安装主体部83、多个(例如6个)凸缘部84、多个(例如6个)靴配置部85和多个(例如6个)靴保持部86。
安装主体部83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多个凸缘部84分别从安装主体部83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设于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靴配置部85之间。
在各凸缘部84上,形成有用来引导摆动轴部88的第1槽部84a及第2槽部84b。详细地讲,第1槽部84a将摆动轴部88向第1装接孔85c(后述)引导。第2槽部84b将穿过了第1装接孔85c及第2装接孔85d(后述)的摆动轴部88引导。在第2槽部84b中,设有摆动轴部88的末端部能够抵接的抵接部84c。
靴配置部85是配置制动靴64的部分。各靴配置部85在周向上隔开既定的间隔,设在安装主体部83上。各靴配置部85具有在周向上相互对置的1对壁部85a、85b、和用来装接摆动轴部88的第1及第2装接孔85c、85d(孔部的一例)。第1及第2装接孔85c、85d是贯通孔。第1装接孔85c设在一方的壁部85a上。第2装接孔85d设在另一方的壁部85b上。
靴保持部86将制动靴64不能摆动地保持。此外,靴保持部86限制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后述)对于制动鼓66的接触(参照图8)。
各靴保持部86设在各靴配置部85处。具体而言,各靴保持部86在从摆动轴部88离开的方向上,从各靴配置部85的1对壁部85a、85b分别突出地设置。各靴保持部86具有1对凹部86a。
1对凹部86a分别在周向上相互对置(参照图7),以从摆动轴部88离开的方式延伸(参照图8)。在1对凹部86a中能够配置制动靴64的定位部65a(后述)。由此,制动靴64被靴保持部86不能摆动地保持。
此外,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能够抵接在靴保持部86的外周部86b上。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抵接在靴保持部86的外周部86b上,由此,重心部64a对于制动鼓66的接触被限制。
连接部87是将凸台部81与靴安装部82连接的部分。连接部87是厚壁圆板状的部件,一体形成在凸台部81的外周部。此外,在连接部87的外周侧一体形成有安装主体部83。
多个摆动轴部88分别能够摆动地支承制动靴64。各摆动轴部88被装接到靴配置部85上。具体而言,各摆动轴部88被装接到各靴配置部85的第1及第2装接孔85c、85d中。
更具体地讲,各摆动轴部88具有轴部88a和比轴部88a扩径的扩径部88b。轴部88a的直径比靴配置部85的第1及第2装接孔85c、85d的直径小。扩径部88b的直径比靴配置部85的第2装接孔85d的直径大。
由此,如果使轴部88a沿着第1槽部84a插通到第1及第2装接孔85c、85d中,则轴部88a的末端部被第2槽部84b引导,向第2槽部84b的抵接部84c抵接。于是,扩径部88b被嵌合到第1装接孔85c中。在此状态下,摆动轴部88的轴芯Y即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如后述那样,在径向上被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参照图8)。
3-3.制动靴
制动靴64例如是聚酰胺树脂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如果旋转部件62(卷筒14)旋转,则制动靴64通过作用在重心G的离心力,以摆动轴部88的轴芯Y为中心摆动。
如图4、图5及图8所示,制动靴64以重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的状态,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旋转部件62的摆动轴部88上。此外,制动靴64在通过离心力来摆动的情况下,能够接触在制动鼓66的外周部上。进而,制动靴64如后述那样,能够设定为能够将卷筒14制动的能够制动姿势和不能将卷筒14制动的不能制动姿势。
如图7及图8所示,制动靴64实质上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制动靴64具有重心部64a、接触部64b和孔部64c。
重心部64a是制动靴64的重心G被设置的部分。详细地讲,以摆动轴部88(的轴芯Y)被配置到重心部64a(的重心G)与接触部64b(的接触面S)之间的方式设有重心部64a。
这里,如图8所示,在重心部64a设有重心G。重心部64a的重心G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在图8中是制动鼓66的上侧)。换言之,在将制动鼓66从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观察的情况下(从图8的制动鼓66的上侧朝向下侧观察的情况下),重心部64a的重心G与制动鼓66重复。再换言之,重心部64a的重心G在轴向上的制动鼓66的宽度W的范围内配置在制动鼓66的径向外侧。
此外,在径向上,重心部64a的重心G与卷筒轴20的轴芯C的距离L1比摆动轴部88的轴芯Y(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与卷筒轴20的轴芯C的距离L2长。即,制动靴64的重心G在径向上,在与摆动轴部88的轴芯Y相比离开卷筒轴20的轴芯C的范围中移动。
进而,在轴向上,重心部64a的重心G与卷筒14的端部的距离L3比摆动轴部88的轴芯Y(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与卷筒14的端部的距离L4长。即,“L3>L4”的关系总是成立,制动靴64的重心G在轴向上在与摆动轴部88的轴芯Y相比离开卷筒14的范围中移动。
在重心部64a上设有定位部65a。定位部65a能够抵接在旋转部件62上并且能够卡止到旋转部件62上。
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8所示,定位部65a实质上形成为板状。定位部65a在从重心部64a沿着摆动轴部88的轴芯Y的方向上部分地突出。
这里,在制动靴64能够摆动的情况下,定位部65a能够抵接在旋转部件62的靴保持部86的外周部86b上。该状态的姿势是制动靴64的能够制动姿势(参照图8的虚线A)。
另一方面,如果定位部65a被配置到旋转部件62的靴保持部86的1对凹部86a中,则制动靴64被不能摆动地保持。该状态的姿势是制动靴64的不能制动姿势(参照图8的虚线B)。
接触部64b是制动靴64与制动鼓66接触的部分。如图8所示,接触部64b形成为圆弧状。接触部64b对于制动鼓66的锥部66b从小径侧(在图8中从右侧)接触。孔部64c是摆动轴部88被插通的部分。孔部64c设在重心部64a与接触部64b之间。孔部64c形成为与卷筒轴20(的轴芯C)不一致。
3-4.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68能够将制动靴64和制动鼓66在卷筒轴20的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定位。如图4及图6所示,移动机构68具有操作部件60、制动凸轮71、第1齿轮部74和第2齿轮部73(参照图6)。
操作部件60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圆形的把手。操作部件60配置于形成在第1侧罩16a上的开口部16c中,从第1侧罩16a露出到外部(参照图3)。如图6所示,操作部件60经由固定部件例如螺钉部件78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轴支承部35的外侧面上。第1齿轮部74可与制动鼓66一体旋转地设置。第2齿轮部73能够与操作部件60一体旋转地设置。第2齿轮部73与第1齿轮部74啮合。
如图4所示,制动鼓66经由制动凸轮71与轴支承部35卡合。制动凸轮71不能旋转地固定在轴支承部35的外周面上。制动凸轮71具有螺旋状的凸轮槽71a。制动凸轮71(凸轮槽71a)与突出形成在制动鼓66的内周面上的多个凸轮突起66c卡合。
由此,如果将操作部件60向一方向转动操作,则制动鼓66向接近卷筒14的方向移动,制动力逐渐变强。此外,如果将操作部件向另一方向(与上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操作,则制动鼓66向从卷筒14背离的方向移动,制动力逐渐变弱。
4.卷筒制动装置的动作
4-1.卷筒制动装置的动作概要
在卷筒制动装置25中,在操作部件60处于操作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制动靴64的接触部64b与制动鼓66的锥部66b的小径侧接触。在此情况下,制动靴64的摆动角度α变得最大。由此,制动鼓66推压制动靴64的推压力变得最小,作用在卷筒14上的制动力变得最小。另外,在图8中,表示制动靴64的摆动角度α成为最大的情况下的例子。
接着,如果将操作部件60从操作开始位置转动操作,则第2齿轮部73旋转。于是,借助与第2齿轮部73啮合的第1齿轮部74的旋转,制动鼓66旋转。于是,制动鼓66经由制动凸轮71在轴向上移动,以向卷筒14接近。于是,制动靴64的接触部64b与操作部件60处于操作开始位置的情况相比接触在锥部66b的大径侧。
此时,与操作部件60处于操作开始位置的情况相比,制动靴64的摆动角度α变小,作用在卷筒14上的制动力变大。即,越是将操作部件60从操作开始位置转动操作,制动靴64的摆动角度α越小,作用在卷筒14上的制动力变大。
最后,如果将操作部件60设定在操作最终位置,则制动靴64的摆动角度α变得最小,作用在卷筒14上的制动力变得最大。
另外,在与上述相反地操作的情况下,即在将操作部件60从操作最终位置朝向操作开始位置操作的情况下,制动力逐渐变弱。
4-2.制动靴的动作及设定
6个制动靴64分别能够设定为能够制动姿势和不能制动姿势。由于各制动靴64的设定及动作相同,所以以下关注1个制动靴64进行说明。
首先,对制动靴64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制动靴64被设定为能够制动姿势的状态下,如果与卷筒14的旋转连动,旋转部件62旋转,则离心力作用在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重心G)上,制动靴64摆动。于是,制动靴64接触在制动鼓66上,卷筒14的旋转被制动。具体而言,如用图8的实线表示那样,制动靴64的接触部64b接触在制动鼓66的锥部66b上,由此卷筒14的旋转被制动。
另外,在卷筒14没有旋转的状态下,离心力不作用在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重心G)上。在此情况下,如用图8的虚线A表示那样,制动靴64的定位部65a抵接在旋转部件的靴保持部86的外周部86b上。该图8的虚线A的状态是制动靴64的初始姿势。在该初始姿势、即卷筒14不旋转的状态下,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被限制,使得不与制动鼓66的外周部接触。
接着,对制动靴64的设定进行说明。在制动靴64是能够制动姿势的状态下,如果用户将制动靴64的定位部65a配置到旋转部件62的靴保持部86的1对凹部86a中,则制动靴64变得不能摆动。即,制动靴64被设定为不能制动姿势。另一方面,如果用户使制动靴64的定位部65a从靴保持部86的1对凹部86a脱离,则制动靴64成为能够摆动姿势。即,制动靴64被设定为能够制动姿势。
这样,6个制动靴64分别能够任意地设定为能够制动姿势及不能制动姿势的某一方。即,根据是将各制动靴64设定为能够制动姿势还是设定为不能制动姿势,能够调节对卷筒14的旋转施加的制动力。
5.特征
(1)本卷筒制动装置25将能够旋转地装接在绕线轮主体11上的卷筒14通过离心力制动。本卷筒制动装置25具备旋转部件62、制动鼓66和制动靴64。旋转部件62与卷筒14的旋转连动地旋转。制动鼓66沿着卷筒轴20与卷筒14排列地配置,设在绕线轮主体11上。制动靴64以重心G在径向上被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的状态,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旋转部件62上,能够接触在制动鼓66的外周部上。
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制动靴64以重心G在径向上被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的状态摆动。由此,能够将制动鼓66在沿着卷筒轴20的方向上接近于卷筒14来配置。即,即使将卷筒制动装置25装接在双轴承绕线轮上,也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10在轴向上小型化。
(2)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更优选的是,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摆动轴部88的轴芯Y)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
在此情况下,除了前述结构以外,由于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在径向上配置在制动鼓66的外侧,所以能够将双轴承绕线轮10在轴向上更小型化。
(3)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还在制动靴64的摆动时,制动靴64的重心G在与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摆动轴部88的轴芯Y)相比离开卷筒14的范围中移动。
在此情况下,除了前述结构以外,由于制动靴64的重心G的摆动范围被限制,使得总是在与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相比离开卷筒14的范围中摆动(图8的“L3>L4”的关系成立),所以在离心力不再作用于重心G的情况下,能够使制动靴64顺畅地回到初始姿势(图8的虚线A的姿势)。
此外,通过使制动靴64的重心G在与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相比离开卷筒14的范围中移动,能够使制动靴64接触在制动鼓66的卷筒14侧(小径侧)。由此,能够使制动靴64向卷筒14侧的凸出变小。即,能够将双轴承绕线轮10在轴向上更小型化。
(4)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优选的是,制动鼓66还具有形成为锥状的锥部66b。这里,制动靴64具有与锥部66b接触的接触部64b。接触部64b从锥部66b的小径侧与锥部66b接触。
这里,在现有技术中,制动靴64的接触部64b从锥部66b的大径侧与锥部66b接触。在此情况下,借助制动靴64的接触部64b的弹性变形等,有可能咬入到比设计时的接触位置靠小径侧的位置。由此,在现有技术中,还有比设计时的制动力大的制动力作用在卷筒14上的问题。
相对于此,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制动靴64的接触部64b从制动鼓66的锥部66b的小径侧与锥部66b接触。由此,能够使双轴承绕线轮10在轴向上更小型化,并且能够稳定地产生制动力。
(5)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优选的是,在径向上,卷筒轴20与制动靴64的重心G的距离L1比卷筒轴20与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摆动轴部88的轴芯Y)的距离L2长。
在此情况下,当离心力作用在制动靴64的重心G上时,能够使制动靴64的摆动绕制动靴64的摆动中心Y顺畅且迅速地开始。
(6)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优选的是,旋转部件62具有将制动靴64不能摆动地保持的靴保持部86。
在此情况下,由于旋转部件62的靴保持部86将制动靴64不能摆动地保持,所以能够将制动靴64任意地设定为能够摆动或不能摆动。即,能够将卷筒14的制动力任意地变更。
(7)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优选的是,制动靴64具有设置重心G的重心部64a。这里,靴保持部86将重心部64a对于制动鼓66的接触进一步限制。
在此情况下,在离心力不作用于制动靴64的重心部64a(重心G)而制动靴64回到初始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将重心部64a对于制动鼓66的接触借助靴保持部86限制。
(8)在本卷筒制动装置25中,优选的是,旋转部件62具有将制动靴64能够摆动地支承的摆动轴部88和装接摆动轴部88的孔部64c。
在此情况下,通过在旋转部件62的孔部64c中装接摆动轴部88,能够将制动靴64从旋转部件62容易地装接。
6.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那样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借助操作部件60使制动凸轮71经由第1齿轮部74及第2齿轮部73移动的情况下的例子。将其取代,也可以借助操作部件60使制动凸轮71经由凸轮机构移动。由此,能够将双轴承绕线轮在轴向上更小型化。
附图标记说明
11 绕线轮主体;14 卷筒;20 卷筒轴;25 卷筒制动装置;62 旋转部件;64 制动靴;64a 重心部;64b 接触部;64c 孔部;66 制动鼓;66b 锥部;86 靴保持部;88 摆动轴部;G 重心;Y 摆动中心;L1 卷筒轴与制动靴64的重心的距离;L2 卷筒轴与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的距离。

Claims (7)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将能够旋转地装接在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借助离心力制动,其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部件、制动鼓、制动靴,
前述旋转部件与前述卷筒的旋转连动地旋转,
前述制动鼓沿着前述卷筒的旋转轴与前述卷筒排列地配置,并且设置在前述绕线轮主体上,
前述制动靴以重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前述制动鼓的外侧的状态能够摆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部件上,能够与前述制动鼓的外周部接触,
在前述制动靴的摆动时,前述制动靴的重心被限制,使得在与前述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相比离开前述卷筒的范围中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制动靴的摆动中心在径向上配置在前述制动鼓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制动鼓具有形成为锥状的锥部,
前述制动靴具有与前述锥部接触的接触部,
前述接触部从前述锥部的小径侧与前述锥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径向上,前述卷筒的旋转轴与前述制动靴的前述重心的距离比前述卷筒的旋转轴与前述制动靴的摆动中心的距离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部件具有将前述制动靴不能摆动地保持的保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制动靴具有设置前述重心的重心部,
前述保持部还限制前述重心部对于前述制动鼓的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部件具有将前述制动靴能够摆动地支承的摆动轴部和装接前述摆动轴部的孔部。
CN201610258886.9A 2015-04-27 2016-04-25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Active CN106070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0727 2015-04-27
JP2015090727A JP6514021B2 (ja) 2015-04-27 2015-04-27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0111A CN106070111A (zh) 2016-11-09
CN106070111B true CN106070111B (zh) 2020-11-20

Family

ID=5714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8886.9A Active CN106070111B (zh) 2015-04-27 2016-04-25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0636B2 (zh)
JP (1) JP6514021B2 (zh)
KR (1) KR102583872B1 (zh)
CN (1) CN106070111B (zh)
MY (1) MY176632A (zh)
TW (1) TWI674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705338S (ja) * 2021-10-29 2022-01-18 釣用リールのドラグ操作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352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离心制动装置及双轴承绕线轮
CN103210891A (zh) * 2012-01-18 2013-07-24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以及双轴承绕线轮
CN10404147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和双轴承绕线轮
JP2014233260A (ja) * 2013-06-04 2014-1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CN104247696A (zh) * 2013-06-25 2014-12-3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和双轴承绕线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09014A (en) * 1955-12-15 1959-02-18 Anders Ingemar Klingberg Improvements in braking device for fishing reels
US5934588A (en) * 1998-03-23 1999-08-10 Berkley Inc. Fishing reel with centrifugal brake
JP6284306B2 (ja) * 2013-05-10 2018-02-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352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离心制动装置及双轴承绕线轮
US8534585B2 (en) * 2011-03-29 2013-09-17 Shimano Inc. Centrifugal brake device for dual-bearing reel
CN103210891A (zh) * 2012-01-18 2013-07-24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以及双轴承绕线轮
CN10404147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和双轴承绕线轮
JP2014233260A (ja) * 2013-06-04 2014-1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CN104247696A (zh) * 2013-06-25 2014-12-3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和双轴承绕线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0111A (zh) 2016-11-09
JP6514021B2 (ja) 2019-05-15
MY176632A (en) 2020-08-19
JP2016202123A (ja) 2016-12-08
KR102583872B1 (ko) 2023-10-04
TWI674063B (zh) 2019-10-11
US20160309690A1 (en) 2016-10-27
TW201705858A (zh) 2017-02-16
KR20160127643A (ko) 2016-11-04
US10070636B2 (en)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655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US9253969B2 (en) Dual-bearing reel spool braking device and dual-bearing reel
JP2014176301A5 (zh)
KR20130087411A (ko) 듀얼 베어링 릴
US9615555B2 (en) Spool device for a fishing reel
CN108338134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KR20150146382A (ko) 양 베어링 릴 및 양 베어링 릴의 클러치 기구
JP2014217341A5 (zh)
CN106070111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CN109105345B (zh) 双轴承绕线轮
KR20180133199A (ko) 낚시용 릴
US9545089B2 (en) Dual-bearing reel spool braking device and a dual-bearing reel
JP626787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2016202123A5 (zh)
CN108935360B (zh) 双轴承绕线轮
CN108935358B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H10271938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6291368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638968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US10327433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2024017003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CN112655676A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2004000272A (ja) 両軸受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