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3468B -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3468B
CN106063468B CN201610054567.6A CN201610054567A CN106063468B CN 106063468 B CN106063468 B CN 106063468B CN 201610054567 A CN201610054567 A CN 201610054567A CN 106063468 B CN106063468 B CN 1060634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floating guide
cavity
framework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45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3468A (zh
Inventor
梁君
王伟定
朱文斌
徐开达
蒋日进
毕远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0545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3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3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旨在提供一种不仅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大体积的水下构筑物的人工水下构筑物。它包括上构架、位于上构架下方的下构架及位于上构架与下构架之间的浮动限位连接结构,所述浮动限位连接结构包括浮动导杆及两块可滑动设置在浮动导杆上的滑动块,所述浮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限位挡块,所述浮动导杆上并位于两滑动块之间套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所述浮动导杆的外侧面中部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卡槽;两滑动块上均设有自释放限位装置;上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下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背景技术
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破坏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人为方式来改善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其中以投放人工鱼礁的方式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的人工鱼礁通常由石块、混凝土块、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821746U,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废旧渔船改装鱼礁,该申请案利用废旧渔船的船体进行改造,在船体甲板上设置镂空混泥土礁体,并在船体内的下部设置混泥土体构成渔礁。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599081A,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人工鱼礁,该申请案利用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其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多个组合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与水动力性。
目前利用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的鱼礁,或由石块或混凝土块等物体构成的鱼礁,其体积大,存放运输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大体积的水下构筑物的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包括上构架、位于上构架下方的下构架及位于上构架与下构架之间的浮动限位连接结构,所述浮动限位连接结构包括浮动导杆及两块可滑动设置在浮动导杆上的滑动块,所述浮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限位挡块,所述浮动导杆上并位于两滑动块之间套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所述浮动导杆的外侧面中部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卡槽;两滑动块上均设有自释放限位装置,所述自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自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滑动块上的两端开口的自释放缸体,所述自释放缸体的轴线沿浮动导杆的径向延伸,自释放缸体的内腔由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构成,所述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与浮动导杆之间,且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活塞体,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活塞体,且第一活塞体与第二活塞体之间通过活塞连接杆相连接,靠近浮动导杆的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腔体限位块,腔体限位块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可使第一活塞体抵靠在腔体限位块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限位卡槽配合的限位杆,该限位杆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所述上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上构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块铰接相连;所述下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下构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块铰接相连。
本方案的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不仅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大体积的水下构筑物。
作为优选,上构架与下构架相平行,所述浮动导杆与上构架相平行。
作为优选,上连杆与上构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上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所述下连杆与下构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
作为优选,两道环形限位卡槽绕浮动导杆的中点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腔体限位块靠近自释放缸体的端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大体积的水下构筑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处于收缩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处于展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构架1,下构架2,浮动限位连接结构3、浮动导杆31、环形限位卡槽32、滑动块33、第一预紧压缩弹簧34、导杆限位挡块35,自释放限位装置4、限位杆41、腔体限位块42、第一活塞体43、第一腔体44、第二预紧压缩弹簧45、活塞连接杆46、第二活塞体47、第二腔体48、自释放缸体49,上连杆5,下连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包括上构架1、位于上构架下方的下构架2及位于上构架与下构架之间的浮动限位连接结构3。上构架与下构架相平行。本实施例的上构架、下构架及浮动限位连接结构的各零件外表面涂覆有防锈漆。
浮动限位连接结构包括浮动导杆31及两块可滑动设置在浮动导杆上的滑动块33。浮动导杆与上构架相平行。浮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限位挡块35。浮动导杆上并位于两滑动块之间套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34。浮动导杆的外侧面中部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卡槽32。两道环形限位卡槽绕浮动导杆的中点对称分布。两滑动块上均设有自释放限位装置4。
自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自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滑动块上的两端开口的自释放缸体49。自释放缸体的轴线沿浮动导杆的径向延伸。自释放缸体的内腔由相连通的第一腔体44及第二腔体48构成。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与浮动导杆之间,且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活塞体43,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活塞体47,且第一活塞体与第二活塞体之间通过活塞连接杆46相连接。第一活塞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活塞体的横截面积的两倍。靠近浮动导杆的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腔体限位块42,且腔体限位块靠近自释放缸体的端部。腔体限位块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第一腔体内设有可使第一活塞体抵靠在腔体限位块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45。第二预紧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活塞体端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腔体的内端面上。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限位卡槽配合的限位杆41,该限位杆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限位杆与第一活塞体同轴。限位杆的端部穿过自释放缸体的端口并位于自释放缸体外侧。
上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上连杆5相连接。上连杆的一端与上构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块铰接相连。上连杆与上构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上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
下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下连杆6相连接。下连杆的一端与下构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块铰接相连。下连杆与下构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
本实施例的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如图1、图2所示,将两往滑动块浮动导杆中部滑动,并使限位杆的端部插入对应的环形限位卡槽内;从而通过上连杆带动上构架往下移动,通过下连杆带动下构架往上移动,进而将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收缩;这样可以便于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的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第二,将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运输到指定海域。
第三,将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下放指定海域内,当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活塞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活塞体的横截面积,因而在水压的作用下将克服第二预紧压缩弹簧的的弹力,使第一活塞体及第二活塞体往远离浮动导杆的方向移动,进而使限位杆移至环形限位卡槽的外侧;
如图3所示,当限位杆移至环形限位卡槽的外侧后,在第一预紧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两滑动块往浮动导杆端部移动并抵靠在导杆限位挡块上,从而通过上连杆带动上构架往上移动,通过下连杆带动下构架往下移动,进而将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展开;当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展开后,上构架与下构架之前的间距小于1米。
由于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在下沉过程中展开,因而可以保证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顺利的展开。
第四,展开后的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下沉到海底,因而可以在海底构建大体积的水下构筑物。

Claims (5)

1.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其特征是,包括上构架、位于上构架下方的下构架及位于上构架与下构架之间的浮动限位连接结构,所述浮动限位连接结构包括浮动导杆及两块可滑动设置在浮动导杆上的滑动块,所述浮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限位挡块,所述浮动导杆上并位于两滑动块之间套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所述浮动导杆的外侧面中部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卡槽;
两滑动块上均设有自释放限位装置,所述自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滑动块上的两端开口的自释放缸体,所述自释放缸体的轴线沿浮动导杆的径向延伸,自释放缸体的内腔由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构成,所述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与浮动导杆之间,且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活塞体,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活塞体,且第一活塞体与第二活塞体之间通过活塞连接杆相连接,靠近浮动导杆的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腔体限位块,腔体限位块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可使第一活塞体抵靠在腔体限位块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限位卡槽配合的限位杆,该限位杆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
所述上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上构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块铰接相连;所述下构架与滑动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下构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块铰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其特征是,所述上构架与下构架相平行,所述浮动导杆与上构架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其特征是,所述上连杆与上构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上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所述下连杆与下构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铰接轴与浮动导杆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其特征是,两道环形限位卡槽绕浮动导杆的中点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其特征是,所述腔体限位块靠近自释放缸体的端部。
CN201610054567.6A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Active CN106063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4567.6A CN106063468B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4567.6A CN106063468B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3468A CN106063468A (zh) 2016-11-02
CN106063468B true CN106063468B (zh) 2019-02-05

Family

ID=5741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4567.6A Active CN106063468B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346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8463B2 (ja) * 1994-11-25 1997-07-09 株式会社森長組 コンクリート製の人工漁礁
JP2007051529A (ja) * 2005-08-18 2007-03-01 Toshiharu Tamaki 農林水産業保護育成関連治具
CN105075925A (zh) * 2015-05-22 2015-11-2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适用于海洋藻类和鱼类的礁体
CN105075916A (zh) * 2015-05-22 2015-11-2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可变形的鱼礁
CN105028240A (zh) * 2015-05-22 2015-11-1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拼装式鱼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3468A (zh)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5251B (zh) 自触发扩展式人工鱼礁
CN105830975B (zh) 一种人工构建的海底鱼礁
AU2017374507B2 (en) A floating arrangement for breeding fish and shellfish
NO20111704A1 (no) Flyteelement og framgangsmate for a tildanne et oppdriftssystem
CN108357645A (zh) 一种单立柱形式的深海养殖海洋平台
US20210360905A1 (en) Semi-submersible spar-type offshore fish farm with detachable and pivotable coupling assembly
CN105766735B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
NO330707B1 (no) Habitat for rensefisk og anvendelse av samme
CN203646311U (zh) 一种鱼礁
US20210355643A1 (en) Easily-expandable wave-dissipating block having artificial fish reef function
CN101779602A (zh) 气囊移动式网箱
CN109329160A (zh) 一种反向配重hdpe框架式柔性浮鱼礁
CN106063468B (zh) 一种鱼贝藻复合增殖型人工水下构筑物
CN209778452U (zh) 一种贝藻一体化养殖的生态修复浮筏
CN202035380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贝藻复合礁
CA3089168A1 (en) Semi-submersible spar-type offshore fish farm with an adjustable ballast system
CN203567907U (zh) 一种活鱼运输船
CN202476270U (zh) 一种人工礁石
CN103168724B (zh) 一种发散型拼接礁体
CN217217861U (zh) 一种鲤鱼养殖用网箱养殖浮筒
CN202385617U (zh) 一种新型人工礁石
CN103168715A (zh) 一种人工构建的水生生物栖息装置
CN102124970B (zh) 一种真蛸采捕运输方法
CN114946728B (zh) 一种拼接式海产养殖装置
CN219146459U (zh) 海底珊瑚森林景观构建生态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