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3048B - 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3048B
CN106063048B CN201580011966.8A CN201580011966A CN106063048B CN 106063048 B CN106063048 B CN 106063048B CN 201580011966 A CN201580011966 A CN 201580011966A CN 106063048 B CN106063048 B CN 106063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hell part
locking element
housing component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19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3048A (zh
Inventor
托尔斯滕·迪塞尔
丹尼斯·施普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6063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3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41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allowing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c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coupl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的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二壳体件具有用于将电缆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紧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件为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而沿装配方向装配至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并且在连接位置如此以机械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逆向所述装配方向而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此外还设有可弹性移置的锁止元件(4),所述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壳体件(2,3)中的一个上并且在所述壳体件(2,3)的连接位置处于锁止位置,所述锁止元件(4)与所述壳体件(2,3)中的另一个壳体件的啮合部分(34)在所述闭锁位置如此啮合,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3)逆向定向成围绕所述装配方向(A)的旋转方向(S)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锁合。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提供一种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所述壳体能够使壳体件安全可靠的相连,特别是抗扭式连接,这样壳体件就能在连接位置安全可靠地保持在一起。

Description

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背景技术
这类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件及与这个第一壳体件连接的第二壳体件,该第二壳体件具有用于将电缆固定在壳体上的紧固装置。第二壳体件可以为与第一壳体件连接而沿装配方向装配至第一壳体件上并且在连接位置如此与第一壳体件以机械方式连接,使得第二壳体件以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保持在第一壳体件上。
在这类壳体中,可以根据插式连接器的类型及应用而将呈不同构造的第一壳体件与整体式的第二壳体件连接。通过第二壳体件,在这种壳体中形成电缆与壳体的联接,其中第二壳体件作为用于固定电缆的紧固装置例如具有螺母,其用于将电缆夹持在第二壳体件上。可以将整体式的第二壳体件与不同变型的第一壳体件一起使用,这样就能通过简单可变的方式制造不同的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这类壳体特别适用于所谓的重型插式连接器。在第一壳体件中布置有插塞件,该插头件具有插头或插座形式的插塞部分并且可以与对应的另一插式连接器部件以插塞方式形成啮合。这样就能通过这个插式连接器建立电气接触。在此情形下,重型插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它们能够承受较大载荷且为此而采用相应稳定且坚固的设计方案。
在这类传统插式连接器中,壳体例如由塑料构成。这一点例如通过将第二壳体件旋拧至第二壳体件上,从而简单安全地将第二壳体件固定至第一壳体件上,其中在壳体由塑料构成的情形下,可以将各壳体件彼此张紧,使其在连接状态下安全稳固地,尤其是抗扭地保持在一起。
但与由金属(例如铝)制成的壳体相比,塑料壳体通常具有较低的耐热性和机械稳定性。因而根据这类壳体的用途,优选用金属,特别是铝,来制成壳体。但在此情形下需要确保在这些壳体件的相连过程中,壳体件保持紧固在一起,而不会轻易彼此松脱,至少不会意外地彼此松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该壳体能够使壳体件安全可靠的相连,特别是抗扭式连接,这样壳体件就能在连接位置安全可靠地保持在一起。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设有另一可弹性移置的锁止元件,该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上并且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处于锁止位置,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壳体件中的另一个壳体件的啮合部分在该闭锁位置如此啮合,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逆向定向成围绕装配方向的旋转方向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锁合。
本发明基于以下构思:通过这个附加设置的可弹性移置的锁止元件提供抗扭防护,这个抗扭防护避免了壳体件在连接位置围绕壳体件为连接而可以装配在一起的装配方向彼此相对扭转。这样就通过提供抗扭防护的所述锁止元件,在连接位置中将所述壳体件保持在其相对位置。
倘若所述壳体件为相连而进行旋拧,具体方式是将所述壳体件沿装配方向彼此装配在一起,并绕装配方向而彼此相对扭转,则所述锁止元件确保所述壳体件的相连不会轻易松脱。借助所述锁止元件来确保旋紧在一起的壳体件相对保持在其旋转位置,这样所述壳体件之间的旋接就不会轻易松脱。
所述壳体的所述壳体件特别是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铝制成。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可受力、耐受性的壳体,其壳体件可以采用耐抗性非常高的构建方案。通过提供所述锁止元件,确保在壳体件相连之后,这些壳体件不(再)会彼此相对扭转,因而例如在应用螺旋式连接时,例如卡口式连接时,连接不会轻易松脱。
所述锁止元件有利地构造成至少分段具有弹性且由此提供一个弹性元件。所述锁止元件可以例如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并且在所述壳体件连接的情形下以卡合方式与另一个第二壳体件上的啮合部分啮合,这样就能确保所述壳体件不会相对于彼此扭转。为使所述壳体件相互解开,所述锁止元件可以再自其锁合位置弹出,这样就能解除与啮合部分的啮合且所述壳体件可以彼此相对移动,特别是彼此相对扭转,以便酌情使所述壳体件之间的螺旋连接解开。
所述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上,而啮合部分布置于所述壳体件中的另一个壳体件上。倘若所述锁止元件例如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则所述啮合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件上。反之,倘若所述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件上,则所述啮合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件上。所述啮合部分可以例如由凹穴构成,所述锁止元件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啮合于所述凹穴中,这样在连接位置就形成形状配合式啮合,以防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啮合部分之间发生扭转。
优选地,所述锁止元件以可弹性移动的部分沿所述装配方向从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的装配面突出,所述壳体件中的另一个壳体件装配至该装配面以使所述壳体件连接。倘若所述锁止元件例如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则所述锁止元件从所述第一壳体件的装配面逆向所述装配方向朝所述第二壳体件的方向突出,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件在连接位置紧贴在所述第一壳体件的所述装配面上。反之,倘若所述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件上,则所述锁止元件从所述第二壳体件的装配面沿所述装配方向朝所述第一壳体件的方向突出。在此情形下,在各自的另一壳体件上设置例如凹穴形式的啮合部分,这样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沿所述装配方向突出的所述锁止元件就会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与所述啮合部分啮合。
用于使得所述锁止元件从所述装配面突出的所述可弹性移动的部分优选可沿所述装配方向弹性移动。由此,例如通过将所述可弹性移动的部分压入所述装配面中,就能解除所述一个壳体件上的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另一个壳体件上的所述啮合部分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这样就能将所述壳体件彼此解开。
所述锁止元件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设计。所述锁止元件可以例如本身呈弹性且由此设计为弹性元件;或者所述锁止元件可以具有本身呈刚性并通过弹性元件来增加弹性的元件,例如销钉类型的元件,该元件可以进行弹性移置。
在第一种具体的变型方案中,所述锁止元件可以构造为弹性元件且以紧固部分容纳于对应壳体件的容纳装置中且以弹性部分从所述装配面突出。所述弹性部分可以例如相对于所述紧固部分弯折,这样所述紧固部分就会在所述装配面的平面中延伸,而所述弹性部分却从所述装配面的平面弯曲出来。所述弹性部分可以特别构造成沿所述装配方向具有弹性,这样所述弹性部分就会一方面在所述壳体件相连的过程中以弹性方式与所述啮合部分啮合,另一方面会在所述壳体件彼此解开的过程中为解除与所述啮合部分的啮合而移置。
在第二种变型方案中,所述锁止元件例如设计为板状元件且装配至构成所述装配面的壁体上。在所述壁体中例如构造开口,用于使导电缆芯或诸如此类从所述第二壳体件穿向所述第一壳体件,其中所述锁止元件优选包围所述开口且以至少一个弹性舌片从所述装配面突出。所述弹性舌片可以例如在板状元件上冲切而成,这样所述弹性舌片就能相对于片状元件的主体弹性移动。倘若所述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壁体的背向所述装配面的一侧上,则所述弹性舌片在此情形下贯穿所述壁体中的凹部,以便在所述壁体面向所述另一个壳体件的一侧上朝所述另一个壳体件的方向从所述装配面突出。
在第三种变型方案中,所述锁止元件具有可沿所述装配方向弹性移动的销钉。所述销钉可以例如布置于销钉壳体中且通过适当的弹性元件而相对于所述销钉壳体弹性张紧,这样所述销钉就会在所述销钉壳体中可沿所述装配方向移动。在正常位置,所述销钉从对应壳体件的装配面突出,在连接位置,所述壳体件与另一个壳体件的对应啮合部分啮合,这样就会防止所述壳体件相对于彼此扭转。为解开所述壳体件的连接,所述销钉可以压入所述销钉壳体中,这样就能解除所述销钉与所述啮合部分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且所述壳体件由此可以彼此相对扭转。
在第四种变型方案中,所述锁止元件包括可在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的方向上及沿所述装配方向弹性移动的弹性销钉,该弹性销钉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过程中可以在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的方向上从基本位置偏转。所述弹性销钉在所述第二壳体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扭转以使所述壳体件相连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啮合部分的开口进入所述啮合部分中且由此与所述啮合部分啮合。在此情形下,在进入所述啮合部分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销钉在所述装配面的平面中偏转且在所述壳体件的进一步相对扭转过程中以卡合方式最终与所述啮合部分啮合,这样该弹性销钉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就会以锁合方式紧贴在所述啮合部分的壁体部分上。
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弹性销钉在此情形下如此啮合至所述啮合部分中,以防所述壳体件相对于彼此进行扭转。为解开所述壳体件的连接,所述弹性销钉可以沿所述装配方向压入所述装配面中,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解除所述弹性销钉与所述啮合部分的啮合。
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所述锁止元件由环元件构成,该环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在径向于所述装配方向的方向上弹性移动的弹性舌片。所述环元件形式的锁止元件可以例如装配至对应壳体件的装配面上且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嵌入所述另一个壳体件的凹穴中。在此情形下,所述至少一个可径向移动的弹性舌片为锁合所述第二壳体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而在径向于所述装配方向的方向上啮合于所述另一个壳体件的啮合部分中,这样通过该啮合就能在所述壳体件之间提供抗扭防护。
倘若所述环元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舌片在圆周方向上延伸且如此弯曲,使其从所述环元件的环主体径向向外突出,则借由所述环元件可以提供一种空程环,其能够进行沿旋转方向的扭转以建立例如所述壳体件之间的螺旋连接,反之锁止逆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回转。在回转情形下,所述弹性舌片与所述另一个壳体件上的所述啮合部分达成形状配合连接且通过这种方式锁止所述壳体件彼此相对移动。
在该变型方案中,所述锁止元件可以例如由弹性钢构成。倘若所述壳体连同其壳体件由铝制成,则在此情形下确保其不会因所述锁止元件平置于对应的壳体件而造成腐蚀。为此,所述锁止元件可以例如设有适当的防腐涂层、喷漆或镀锌。
替代地,所述锁止元件也可以由塑料或由铝制成。
原则上仅需在所述另一个壳体件上构造一啮合部分,所述锁止元件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以锁合方式与该啮合部分啮合。这样就能在刚好一个位置中将所述壳体件相连。但在所述另一个壳体件上也可以设置多个沿所述旋转方向彼此间隔的啮合部分,这些啮合部分能够在不同的旋转位置中实现所述第二壳体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件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在不同位置中可变地将第二壳体件装配至第一壳体件上,这样就能例如导引电缆沿不同方向离开壳体。
为使所述壳体件相连,如上所述,所述第二壳体件优选沿所述装配方向装配至所述第一壳体件上,然后例如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进行扭转,以便通过旋拧方式建立所述壳体件之间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件及所述第二壳体件上在此情形下可以设置锁紧部分,该锁紧部分通过适当方式构成螺距或底切口,用于建立卡口式连接或诸如此类连接。倘若所述壳体件彼此装配在一起且彼此相对旋紧,则通过这种方式提供所述壳体件逆向所述装配方向而彼此牢固保持在一起,其中通过所述锁止元件及其到所述啮合部分中的啮合还额外提供所述壳体件相对于彼此的抗扭防护。
所述用于建立例如卡口式连接类型的螺旋连接的锁紧部分例如呈刚性地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件及所述第二壳体件上。例如,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可以具有突出的凸缘,该凸缘为使所述壳体件连接而嵌入另一个壳体件的开口中。在此情形下,在所述凸缘及围绕所述开口的边缘上构造锁紧部分,所述锁紧部分能够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形成啮合以使所述壳体件相连,具体方式是,所述壳体件彼此旋紧。
但也可以在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上设置至少分段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在连接位置与所述壳体件中的另一个壳体件的一个锁紧部分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啮合,这样所述第二壳体件就逆向所述装配方向而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这种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可以例如使得所述壳体件装配在一起且使得所述壳体件建立彼此相连,而无需额外将壳体件旋紧在一起才能建立连接。借助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可以借由沿装配方向简单地将壳体件装配在一起而建立锁定式的连接。
在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上提供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的方面表达了独立的发明构思,其原则上还可独立于提供用于抗扭防护的锁定元件而使用。一种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在此情况下一般包括第一壳体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的第二壳体件,该第二壳体件具有用于将电缆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紧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件为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而沿装配方向装配至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并且在连接位置如此以机械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逆向装配方向而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在此情形下,在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上具有至少分段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在连接位置与所述壳体件中的另一个壳体件的至少一个锁紧部分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啮合,这样所述第二壳体件就逆向所述装配方向而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
原则上,在这种壳体应用中也存在前述优点及有利实施方案,这样就应参阅前述说明。特别是所述细节及变型方案也可结合这种壳体来使用。
优选地,所述锁紧元件与其形成啮合的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呈刚性构造。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在此情形下可以由包围开口的边缘部分构成,所述锁紧元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装配至所述边缘部分上。在该边缘部分上可以例如设置锁定唇,所述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与该锁定唇可以在所述壳体件装配在一起后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形成啮合。
所述锁紧元件例如由绕所述装配方向延伸的环构成,所述环构造成至少分段具有弹性。
在第一种变型方案中,所述环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凸出的部分。所述环在此情形下例如如此布置于对应壳体件的凸缘上,使得所述环能够以所述至少一个径向突出的部分沿径向从所述凸缘突出且与另一个壳体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形成啮合。
所述径向突出的部分可以在径向上以弹性方式偏移,这样在所述壳体件装配在一起后,所述锁紧元件的所述径向突出的部分就能以卡合方式与另一个壳体件的对应锁紧部分啮合。
但所述径向突出的部分也可以在径向方向上不具有弹性。在此情况下,所述径向突出的部分为使所述壳体件装配在一起而例如贯穿所述锁紧部分上的适当凹部,以便随继在将所述壳体件旋紧在一起后与所述锁紧部分形成啮合。
在具体的有利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可以具有波形(从圆周方向来看),该波形由彼此邻接的不同部分构成,这些部分在所述装配方向的轴向上彼此偏置。所述环由此沿圆周方向呈波浪状在不同的高度之间延展。这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实现相同的轴向间隙,具体方式是,所述环在连接位置沿所述装配方向的轴向弹性张紧。倘若所述环通过弹性张紧的方式在所述壳体件的连接位置与另一个壳体件的所述锁紧部分建立形状配合式啮合,则通过这种方式可确保在所述壳体件之间形成轴向间隙(沿所述装配方向),由此所述壳体件沿所述装配方向彼此无间隙地保持在一起。
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所述环可以具有环主体,该环主体支撑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环主体弯折、从所述环主体径向突出的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在径向上具有弹性且可以在所述壳体件沿所述装配方向简单装配在一起后通过这种方式与所述锁紧部分形成啮合。
倘若所述环主体具有多个等距的弹性部分,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所述壳体件间的有利连接。在此情形下,通过所述弹性部分,原则上也可以提供所述壳体件间的抗扭防护,具体方式是,一个或多个弹性部分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啮合于另一个壳体件上的对应凹部中。
在又一种变型方案中,所述锁紧元件也可以以可在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布置于对应的壳体件上且可以在对应的壳体件上移动以便在所述壳体件之间建立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锁紧元件可以例如由弹性元件构成,该弹性元件具有两个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延伸的臂部,这两个臂部在连接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啮合且为解开所述壳体件之间的连接而可以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移置。
在连接位置,所述弹性元件的所述臂部例如啮合于所述锁紧部分的底切口中且由此使所述壳体件沿所述装配方向保持在一起。为使所述壳体件彼此解开,所述弹性元件可以移置,以便通过这种方式使所述臂部与所述底切口解除啮合,这样所述壳体件就能彼此拆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基本构思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示出用于带有第一壳体件及第二壳体件的插式连接器的壳体的视图,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位于第一位置;
图1B示出壳体的视图,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位于相对于第一位置扭转的第二位置;
图2示出壳体在第二壳体件装配至第一壳体件过程中的视图;
图3A示出第一壳体件在装配面的区域内的放大视图,第二壳体件将借助装配至装配面的锁止元件而装配至该装配面上以便连接;
图3B示出根据图3A的视图,但不带锁止元件;
图4A、4B示出锁止元件的单独视图;
图5A、5B示出第二壳体件的视图;
图6A示出壳体件处于连接位置的壳体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
图6B示出图6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装配至第一壳体件之前的视图;
图6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6D示出装配至第一壳体件上的锁止元件的独立视图;
图6E示出壳体在壳体件的连接过程中的视图;
图6F示出处于连接位置的壳体的另一视图;
图6G示出壳体在图6F的区块I中的放大视图;
图7A示出壳体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7B示出图7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连接之前的视图;
图7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7D示出装配至第二壳体件上的呈环状的锁止元件的独立视图;
图8A示出壳体的又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8B示出图8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连接之前的视图;
图8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8D示出包括销钉壳体及布置于其中的可弹性移置的销钉的锁止元件的独立视图;
图8E示出锁止元件的示意图;
图9A示出壳体的还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9B示出图9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连接之前的视图;
图9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9D示出图9B的区块II中的第一壳体件的装配面上的弹性销钉的放大视图;
图10A-10C示出图9A的壳体的壳体件的连接过程中的视图;
图11示出壳体的沿图9A的线III-III截开第二壳体件的视图;
图12A-12F示出如图1中截开第二壳体件的壳体在壳体件相连过程中的不同视图;
图13A示出壳体的再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3B示出图13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连接之前的视图;
图13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13D示出装配至第二壳体件上的弹性锁紧元件的独立视图;
图14A示出壳体的再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4B示出图14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连接之前的视图;
图14C示出处于连接位置的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14D示出弹性锁紧元件的独立视图,该锁紧元件将根据第二壳体件的连接位置以可横向移置的方式布置于第二壳体件上;
图14E示出处于未连接位置的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14F示出弹性锁紧元件的独立视图,该锁紧元件将根据第二壳体件的连接位置而以可横向移置的方式布置于第二壳体件上;
图15A示出壳体的再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5B示出图15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装配至第一壳体件过程中的视图;
图15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
图15D示出装配至第二壳体件上的弹性锁紧元件的独立视图;
图15E示出第二壳体件上的锁紧元件的侧视图;
图16A示出壳体的再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6B示出图16A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装配至第一壳体件过程中的视图;
图16C示出第二壳体件的独立视图;以及
图16D示出装配至第二壳体件上的弹性锁紧元件的独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至5A、5B示出壳体1的第一实施例,该壳体1具有两个壳体件2和3,这两个壳体件沿装配方向A彼此拼装以构成壳体1并且沿旋转方向S彼此旋紧以使壳体件2和3连接。
壳体1是插式连接器部件的组件,该组件可以与另一插式连接器部件以插塞方式形成啮合以建立电气连接。在第一壳体件2上,在背向第二壳体件3的一侧上构造开口202,插塞件可以插入该开口中,该插塞件构建为呈插头或插座形式的插塞部分。插式连接器部件可以通过壳体1具有开口202的一侧而与另一插式连接器部件连接,具体方式是,壳体1沿插入方向E以插塞方式与所述另一插式连接器部件形成啮合。
第一壳体件2具有基本上呈长方体状、包围空腔的壳体主体20,在该壳体主体上构造与插入方向E成例如45°角的装配面200,第二壳体件3装配至该装配面上。类似地,第二壳体件3也具有装配面300,该装配面在壳体件2和3的连接位置平贴在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
第二壳体件3具有呈螺母形式的紧固装置31,该紧固装置用于将电缆连接并紧固至第二壳体件3上。借助紧固装置31,电缆可以固定在第二壳体件3上,其中电缆可以贯穿螺母的开口32并在将螺母旋至第二壳体件3的壳体主体30上后以夹固方式与第二壳体件3连接。
第二壳体件3原则上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与第一壳体件连接,参阅图1A和图1B。
如图1A所示,第二壳体件3在第一位置可以如此安装在第一壳体件2上,使得用于连接电缆的紧固装置31从第一壳体件2沿插入方向E向上突出。通过这种方式,电缆可以沿插入方向E引离壳体1。
如图1B所示,在另一位置,第二壳体件3绕插入方向A相对于根据图1A的位置成180°扭转,这样紧固装置31就横向于插入方向E而背离第一壳体件2。
借由以不同方式将第二壳体件3连接在第一壳体件2上,电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引离壳体1。
一般而言,由两个壳体件2和3构成壳体1能够实现采用整体式通用的第二壳体件3与按具体要求而呈不同构造的第一壳体件建立连接。壳体件2和3在此情形下优选由金属(例如铝)制成,并且例如与塑料壳体相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机械稳定性,从而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够使用壳体1。
为使壳体件2与3相连,第二壳体件3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上,然后沿旋转方向S与第一壳体件2旋紧。如图5A、5B可以看出,第二壳体件3在其装配面300上具有突出的凸缘330,在该凸缘上形成锁紧部分331,该锁紧部分带有按照底切口的方式成型于其中的凹部332。借助该凸缘330,第二锁紧件3可以插入第一锁紧件20的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1(参见图3A、3B)内,这样锁紧部分331就与在开口21的外边缘210上径向向内突出的锁紧部分211形成啮合。
凸缘330环绕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中的开口33,该开口33在壳体件2和3的连接位置与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1对准。通过开口33和21,电缆的导电缆芯可以从第二壳体件3导向由第一壳体件2围成的空腔。
在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装配锁止元件4,该锁止元件以紧固部分40嵌入装配面200上的凹穴部分221中并通过呈销子形式的紧固元件220而保持在装配面200上。锁止元件4具有弹性部分41,该弹性部分如此朝向紧固部分弯曲,使其沿装配方向A从装配面200突伸出来。弹性部分41在此情形下随第一部分411从紧固部分40延伸离开装配面200并在偏离紧固部分40的端部如此随部分412弯折,使得部分412嵌入壳体2的横向于装配面200延伸的壁体上的凹穴部分222中。
在部分412上准备用于提供刀具啮合部的开口410,这样就能使用刀具将弹性部分41压入装配面200中。
锁止元件4用于提供抗扭防护。在壳体件2与3相互连接的过程中,壳体件2和3沿旋转方向S彼此旋紧,由此装配面200上的锁止元件4与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对接并触及装配面300。倘若第二壳体件3到达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锁紧部分211与331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啮合,如此锁止元件4以其弹性部分41卡入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中的凹穴34内,这样就在壳体件2和3的旋转平面中(即装配面200和300的平面中)建立形状配合,据此壳体件2与3可以不(再)相对于彼此扭转。据此,壳体件2和3之间的螺旋连接不会轻易松脱,至少在锁止元件4未移置成解除锁止元件4到凹部34中的啮合的情况下不会如此。
倘若壳体件2与3的连接松脱,则可以借助刀具(例如借助螺丝刀)嵌接至锁止元件4的开口410中,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弹性部分41压进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内,这样锁止元件4就与凹部34脱离。此后,能够将第二壳体件3相对于第一壳体件2逆向旋转方向S倒转,这样就可以解开壳体件2与3之间的旋转连接。
在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布置有在开口33的径向上对置的两个凹部34,如图1A、1B所示,这两个凹部使得第二壳体件3在建立抗扭防护的条件下还能在两个不同位置与第一壳体件2连接。
原则上,就此而言也可以设置多个凹部34,例如四个凹部,这样第二壳体件3就还能在更多位置通过抗扭方式布置在第一壳体件2上(前提是在壳体件2和3上设置使这种连接得以实现的相应锁紧部分211和331)。
图6A至6G示出壳体1的另一实施例,该壳体在锁止元件4的设计方面有别于前述实施例,此外在功能上相同,因而也可以参阅前述实施方式。
在根据图6A至6G的实施例中,锁止元件4设计为成板状元件42并且在内侧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的构成装配面200的壁体203上。板状元件42具有两个分段冲切的弹性舌片420,这两个弹性舌片沿装配方向A如此弯折,使其贯穿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01且从装配面200出发沿装配方向A朝向第二壳体件3突出。
弹性舌片420在锁止元件4安装好的情形下在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1的径向上对置。在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形成两个凹部34,这两个凹部在装配面300的开口33的径向上对置且在与第一壳体件2连接的第二壳体件3中与弹性舌片420啮合。
为连接壳体件2与3,第二壳体件3又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上,如上文关于根据图1A和1B至5A和5B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件3借由旋转而与第一壳体件连接。在连接位置,锁止元件4的弹性舌片420与凹部34啮合,这样就防止壳体件2和3相对于彼此扭转并且壳体件2与3之间的螺旋连接不会轻易解开,至少在未消除抗扭防护的情况下不会如此。
为解开壳体件2和3的连接,可以用刀具嵌接至第二壳体件3上的刀具啮合部35中(参见图6G),以便通过这种方式作用于弹性舌片420且将其压进装配面200内。
在如图7A至7D所示的实施例中,锁止元件4是由环43构成,该环通过插塞部分431而装配在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且由此与第二壳体件3紧固连接。环43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径向向外弯曲、弹性舌片430类型的弹性部分且在安装位置从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突出,参阅图7C。
为将壳体件2和3装配在一起,第二壳体件3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中,这样布置于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沿装配方向A突出的凸缘300就嵌入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1内并且凸缘330的锁紧部分331与开口21的边缘210上的锁紧部分211形成啮合。
由此,环43也嵌入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的锁止接口23内,其中借由相对旋拧壳体件2和3,弹性舌片430沿着锁止接口23的内周面滑动且在连接位置(图7A)与锁止接口23的内周面上的径向延展的啮合部分230啮合。
弹性舌片430由于轴向延伸的构型而与啮合部分230如此啮合,使得壳体件2和3逆向旋转方向S扭转而彼此锁定。在第二壳体件3逆向旋转方向S进行扭转的过程中,弹性舌片430以其端部触及呈锯齿形状的啮合部分230,这样逆向旋转方向S的旋转运动就会锁止。但原则上沿旋转方向S的扭转不会受阻,从而壳体件2和3能够就这样按照空程环方式沿旋转方向S相对于彼此扭转直到完成连接。
此外,壳体1在功能上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也可参阅前述实施方式。
在图8A至8E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布置锁止元件4,该锁止元件以销钉440从装配面200突起且在壳体件2和3的连接位置嵌接至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的孔眼形式的啮合部分34中,这样壳体件2和3就彼此锁定而不再扭转。
如图8D和8E可以看出,销钉440以可沿装配方向A移置的方式布置于销钉壳体44中并且在此情形下通过例如压缩弹簧形式的弹性元件441受到预应力而压靠在销钉壳体44上。销钉壳体44如此嵌入第一壳体件2中,使得销钉440从装配面200逆向装配方向A突出,参阅图8B。
为解开壳体件2与3之间的连接,可以借助刀具通过刀具啮合部35(参见图8B)作用于销钉440并将其压入装配面200内,这样就会解除壳体件2与3之间的抗扭防护并且壳体件2和3可以逆向旋转方向S彼此相对扭转,直至解开螺旋连接。
此外,该实施例在功能上也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也可参阅前述实施方式。
在图9A-9B至12A-12F中示出还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设置弹性销钉45作为锁止元件4,该弹性销钉一方面沿装配方向A可弹性移置,另一方面在装配面200的平面内(即横向于装配方向A)可弹性移置。为此,如图12A至12F弹性销钉45示意性示出,弹性销钉45通过弹性元件450受到弹力而抵靠在第一壳体件2的壳体部分上。
在壳体件2与3相连的情形下,如上所述,第二壳体件3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上且沿旋转方向S与第一壳体件2旋紧,由此锁紧部分211与331以彼此旋紧的方式啮合。在壳体件2和3彼此相对扭转的情形下,弹性销钉45也可与第二壳体件3上的啮合部分34啮合,以免壳体件2和3在壳体件2和3的连接位置发生彼此相对扭转。
如根据图12A至12F的视图可以看出(第二壳体件3沿根据图9A的线III-III截开),在第二壳体件3相对于第一壳体件2沿旋转方向S扭转以使壳体件2与3相连的过程中,销钉45与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构造为凹穴的啮合部分34啮合。弹性销钉45在此情形下首先通过侧面的开口340进入啮合部分34中(图12B和12C)并且在此可沿旋转方向S弹性移置,这样弹性销钉45就侧向偏移。在进一步扭转过程中(图12D和12E),如果第二壳体件3以其端部位置相对于第一壳体件2实现与啮合部分34如此啮合,使得销钉45与啮合部分34的远离开口340的壁体341对接,则弹性销钉45滑进且卡入啮合部分34中。在该位置,弹性销钉45阻止壳体件2和3彼此相对扭转,这样壳体件2与3之间的螺旋连接就不会轻易松脱。
为解开螺旋连接,使用者可以用刀具通过开口340嵌接至啮合部分34中并且销钉45沿装配方向A压入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内,这样就可以解除弹性销钉45与啮合部分34的啮合并且壳体件2和3会因解开旋转连接而彼此分开。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使用可弹性移置的锁止元件4来提供抗扭防护,以便固定壳体件2与3之间的旋转位置。下面将参照图13A-13D至16A-16D对使用弹性锁紧元件来提供逆向装配方向A产生的壳体件2与3之间的锁紧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这种使用弹性锁紧元件的锁紧在此情形下也可与按照前述实施例的类型的抗扭防护相结合。
在根据图13A至13D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的凸缘330上布置弹性环50形式的锁紧元件5。环50环绕凸缘330且在轴向上沿装配方向A固定在凸缘上,并且还通过径向向内定向的突出部500防止相对于凸缘330扭转。环50在轴向上的某一位置处开口,为此具有凹部501,这样环50就能在径向上压缩。相应地,环50如此支承在凸缘330上,使得环50可以沿径向方向至少压合一定距离。
为使壳体件2与3相连,第二壳体件3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上,具体方式是,凸缘330嵌入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的开口21内。凸缘330在此情形下以径向向外突出的销子333嵌入构造于开口21的内边缘210上的锁定唇212上的凹部213中,其中环50触及锁定唇212,在此情形下径向向内偏移并且在经过锁定唇212后再度径向扩张,这样环50就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在后部卡合锁定唇212,由此形成壳体件2与3之间逆向装配方向A的形状配合式连接。借由销子333啮合于凹部213内,还提供了壳体件2与3之间的抗扭防护,这样壳体件2与3就在其旋转位置彼此固定。因为环50以在轴向上相对于销子333偏移的方式布置于凸缘330上,所以销子333嵌入凹部213内,而环50在后部卡合锁定唇212,这样就能在壳体件2与3之间建立抗扭的形状配合式连接。
在凸缘330上设置四个绕装配方向A成90°间隔的销子333,这些销子与开口21的内边缘210上的四个凹部213形成啮合。销子333及凹部213的等距布置使得壳体件2与3能够在四个不同的旋转位置相连,这四个旋转位置分别绕装配方向A彼此相对扭转90°。
如果将这种应用锁紧元件5的锁紧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一个相结合,则无需通过销子333及凹部213进行抗扭防护,采用根据任一前述实施例的抗扭防护来替代。
在图14A至14F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壳体件3上布置板状弹性元件51形式的锁紧元件5,该锁紧元件在第二壳体件3上可沿横向于装配方向A的移动方向V移置。弹性元件51具有臂部510和511,这两个臂部通过横向部分512相连且如此具有弹性,使得它们可以横向于装配方向A而至少略微偏移。
为使壳体件2与3相连,第二壳体件3以构造于装配面300中的开口33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上的凸缘24上。弹性元件51在此情形下位于如图14E所示仅部分插入壳体主体30中的位置,这样臂部510和511的端部就在开口33的侧边缘的大致中央部位(如从移动方向V来看)伸入开口33中。在该位置,臂部510和511可以用其端部沿装配方向A穿过第一壳体件2的凸缘24的上边缘240上的凹部242。
倘若第二壳体件3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上,则锁紧元件5如此插入第二壳体件3中,使得弹性元件51的横向部分512上的突出部513与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的凹部334啮合且臂部510和511在其间容纳凸缘24。臂部510和511则处于图14C中所示的位置且嵌入围绕凸缘24的槽状凹穴241内,这样通过臂部510和511就与凸缘24建立形状配合连接,由此第二壳体件3保持在第一壳体件2上。
为解开连接,锁紧元件5可以再进入根据图14E的位置,这样臂部510和511就能用其端部穿过凸缘24的边缘240上的凹部242,第二壳体件3可以从第一壳体件2拆开。
弹性元件51例如由弹性钢构成且至少在其臂部510和511的区域内具有弹性。在连接位置,臂部510和511在此情形下围绕凸缘24且嵌入凸缘24上的凹穴241内,其中臂部彼此间具有距离W且基本松弛(参见图14D)。
倘若弹性元件51转换成在图14E所示的位置从第二壳体件取出,则臂部510和511彼此间的距离W'加宽,参阅图14F。为此,在第二壳体件3的壳体主体30上设置例如适当的导向装置,弹性元件51借助该导向装置以可沿移动方向V移动的方式在第二壳体件3上被导引。
在图15A至15E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的凸缘330上布置弹性环52形式的锁紧元件5。弹性环52具有沿圆周方向彼此邻接的不同部分520和521,所述部分一方面径向向外伸出不同宽度,另一方面在轴向上处于不同高度(参见图15D和15E)。弹性环52由此具有波形(从圆周方向来看),带有轴向以及径向均呈现不同的部分520和521。
在弹性环52装配至第二壳体件3的凸缘330上的安装位置,弹性环52的径向外部分520从凸缘330径向向外突出,参阅图15C。为使壳体件2与3相连,第二壳体件3以凸缘330如此插入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的开口21中,使得弹性环52以其径向外部分520导入开口21的内边缘210上的凹部214中。在经过凹部214后,第二壳体件可以再沿旋转方向S相对于第一壳体件2扭转,这样弹性环52的径向外部分520就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在后部卡合边缘210,由此在壳体件2与3之间建立形状配合连接。
在连接位置,弹性环52在轴向上沿装配方向A承压并由此在凸缘330与边缘210之间呈弹性张紧。通过这种方式,壳体件2与3之间的轴向间隙一致,这样壳体件2和3就会沿装配方向A保持张紧,由此彼此间保持无间隙。
在根据图16A至16D的实施例中,设置弹性环53形式的锁紧元件5,该锁紧元件具有向环主体531弯折、具有弹性的弹性部分530,该弹性部分沿圆周方向等距地布置于环主体531上且设计为具有径向弹性。借助该弹性部分530,当弹性环53装配至第二壳体件3的装配面300上的凸缘330时(参见图16C),该弹性环沿径向从凸缘330突出,这样在第二壳体件沿装配方向A装配至第一壳体件2后,弹性部分530就能以锁定方式与第一壳体件2的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1的内边缘210形成啮合。
根据图13至16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在壳体件2与3之间建立轴向形状配合连接的锁紧元件5。如上所述,这种锁紧元件可以与任一根据图1至12的实施例所述的抗扭防护相结合。这种锁紧元件5原则上也可以不具有抗扭防护,或者应用另一类型的抗扭防护,而投入使用。
本发明的构思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原则上也能够通过完全不同类型的方式来实现。
倘若锁止元件作为弹性元件例如由弹性钢制成且壳体的壳体件由金属制成,尤其是铝,则应确保在锁止元件装配至对应的壳体件上时不会发生腐蚀。这种腐蚀可能特备发生在锁止元件由钢制成且壳体由铝制成的情况下。为避免腐蚀,锁止元件可以具有例如适当的涂层、喷漆或镀锌,从而抑制锁止元件与壳体件的接触面上的腐蚀。
所述锁止元件也可以例如由塑料或铝制成,这样从一开始就能在用铝构建壳体时防止出现腐蚀。
这同样适用于弹性锁紧元件,该锁紧元件在由弹性钢构成时可以配设有适宜的涂层或此类抗腐蚀材料,或者也可以由塑料或铝制成。
不同锁止元件与不同锁紧元件的前述实施例原则上也可以组合使用,这样就能例如通过适当的弹性锁紧元件提供锁紧并且通过适当的弹性锁止元件提供抗扭防护。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2 壳体件
20 壳体主体
200 装配面
201 凹部
202 开口
203 壁体
21 开口
210 边缘部分
211 锁紧部分
212 锁定唇
213 凹部
214 凹部
22 容纳装置
220 紧固元件(销子)
221、222 凹穴部分
23 锁止接口
230 啮合部分
24 凸缘
240 边缘
241 凹穴
242 凹部
3 壳体件
30 壳体主体
300 装配面
31 紧固装置(螺母)
32 开口
33 开口
330 凸缘
331 锁紧部分
332 凹部
333 销子
334 凹部
34 啮合部分
340 开口
341 壁体部分
35 刀具啮合部
4 锁止件
40 紧固部分
400 开口
41 弹性部分
410 啮合口
411、412 部分
42 板状元件
420 弹性部分(弹性舌片)
43 环形元件
430 弹性部分(弹性舌片)
431 插塞部分
44 销钉壳体
440 销钉
441 弹性元件
45 弹性销钉
450 弹性元件
5 锁紧元件
50 弹簧环
500 突出部
501 凹部
51 弹性元件
510、511 臂部
512 横向部分
513 突出部
52 弹簧环
520、521 部分
522 凹部
53 环
530 弹性部分
531 环主体
A 装配方向
E 插入方向
S 旋转方向
V 移动方向
W、W' 距离

Claims (25)

1.一种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具有
第一壳体件,以及
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的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二壳体件具有用于将电缆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紧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件为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而沿装配方向装配至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并且在连接位置如此以机械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逆向所述装配方向而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其中,
可弹性移置的锁止元件(4),所述锁止元件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一个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的连接位置处于锁止位置,所述锁止元件(4)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另一个壳体件的啮合部分(34)在所述锁止位置如此啮合,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3)逆向定向成围绕所述装配方向(A)的旋转方向(S)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锁合,所述锁止元件(4)以可弹性移动的部分(41,420,440,45)沿所述装配方向(A)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所述一个的装配面(200)突出,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另一个壳体件装配至所述装配面(200)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连接,所述可弹性移动的部分(41,420,440,45)沿所述装配方向(A)可弹性移动,其中,所述可弹性移动的部分(41,420,440,45)是弹性部分(41),其特征在于,弹性部分(41)在随第一部分(411)从紧固部分(40)延伸离开装配面(200)并在偏离紧固部分(40)的端部如此随部分(412)弯折,使得部分(412)嵌入所述第一壳体(2)的横向于装配面(200)延伸的壁体上的凹穴部分(222)中,其中,在部分(412)上准备用于提供刀具啮合部的开口(410),从而能够使用刀具将弹性部分(41)压入装配面(20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至少分段具有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为使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彼此解开而可从所述锁止位置弹性移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分(34)由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另一个壳体件上的凹穴构成,所述锁止元件在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的连接位置啮合于所述凹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以紧固部分(40)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所述一个的容纳装置(22)中并且以弹性部分(41)从所述装配面(200)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装配至构成所述装配面(200)的壁体(203)上,围绕所述装配面(200)中的开口(21),并且以至少一个弹性舌片(420)从所述装配面(200)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紧贴于所述壁体(203)的背向所述装配面(200)的一侧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舌片(420)贯穿所述壁体(203)中的凹部(2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具有可沿所述装配方向(A)弹性移动的销钉(4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具有可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且沿所述装配方向(A)弹性移动的弹性销钉(45),所述弹性销钉(45)在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的连接过程中可横向所述于装配方向(A)偏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销钉(45)在所述第二壳体件(3)沿所述旋转方向(S)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扭转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相连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啮合部分(34)的开口(340)进入所述啮合部分(34),在沿所述旋转方向(D)进一步扭转过程中与所述啮合部分(34)啮合,并且在连接位置以锁合方式紧贴在所述啮合部分(34)的壁体部分(34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4)由环元件(43)构成,所述环元件(43)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的方向上可弹性移动的弹性舌片(4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舌片(430)为使所述第二壳体件(3)与所述第一壳体件(2)锁合而在径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的方向上啮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所述另一个壳体件的啮合部分(230)中。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所述另一个壳体件具有多个啮合部分(34),用于使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在绕所述装配方向(A)彼此扭转的不同位置相连。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件(3)为与所述第一壳体件(2)连接而沿围绕所述装配方向(A)的所述旋转方向(S)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扭转。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件(2)及所述第二壳体件(3)上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锁紧部分(211,331),其在所述连接位置以机械方式彼此啮合从而将所述第二壳体件(3)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2)上。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一个具有至少分段具有弹性的锁紧元件(5),其在所述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中的所述另一个壳体件的锁紧部分(210,212,240)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啮合,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件(3)逆向所述装配方向(A)而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件(2)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210,212,240)呈刚性构造。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210,212,240)由包围开口(21)的边缘部分(210)构成,所述锁紧元件(5)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装配至所述边缘部分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元件(5)由绕所述装配方向(A)延伸的环(50,52,53)构成,所述环构造成至少分段具有弹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52,53)具有至少一个径向突出的部分(520,530),其中所述环(52,53)如此布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壳体件(3)的凸缘(330)上,使得所述环(52,53)以所述至少一个径向突出的部分(520,530)从所述凸缘(330)径向突出并且可以所述至少一个径向突出的部分(520,530)与所述第一壳体件(2)的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210)形成啮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52)具有彼此邻接的不同部分(520,521),所述部分(520,521)在轴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的方向上彼此偏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环(52)在轴向上沿所述装配方向(A)弹性张紧。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53)具有环主体(531),所述环主体支撑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环主体(531)弯折、从所述环主体(531)径向突出的弹性部分(530)。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元件(5)以可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移位的方式布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壳体件(3)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元件(5)由带有两个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延伸的臂部(510,511)的弹性元件(51)构成,所述臂部在所述连接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锁紧部分(240)啮合并且为使所述第一壳体件(2)和所述第二壳体件(3)的连接彼此解开而通过移动所述弹性元件(51)可沿横向于所述装配方向(A)的方向移置。
CN201580011966.8A 2014-03-05 2015-03-03 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Active CN106063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DE102014102930.5 2014-03-05
DE102014102930.5A DE102014102930A1 (de) 2014-03-05 2014-03-05 Gehäuse für einen Steckverbinder
PCT/EP2015/054398 WO2015132249A1 (de) 2014-03-05 2015-03-03 Gehäuse für einen steckverbind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3048A CN106063048A (zh) 2016-10-26
CN106063048B true CN106063048B (zh) 2019-06-11

Family

ID=5259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1966.8A Active CN106063048B (zh) 2014-03-05 2015-03-03 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53390B2 (zh)
EP (1) EP3114736B1 (zh)
JP (1) JP6356257B2 (zh)
CN (1) CN106063048B (zh)
DE (1) DE102014102930A1 (zh)
WO (1) WO20151322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951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寿命小型适配接口连接器
DE102019218332A1 (de) * 2019-11-27 2021-05-27 Robert Bosch Gmbh Gehäuse eines Fahrzeugumfeldsensors
DE102020123691A1 (de) 2020-09-11 2022-03-17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Drehbarer Kabelabgangsstutzen für ein Steckverbindergehäuse
EP4163598B1 (de) * 2021-10-07 2023-08-09 Baumer Germany GmbH & Co. KG Gehäuse zur aufnahme elektrischer und/oder elektronischer bauteile
FR3136900A1 (fr) * 2022-06-16 2023-12-22 Cae Data Dispositif orientable de connecteur femelle pour câble de communication
EP4336667A1 (en) * 2022-09-09 2024-03-13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Modular cable exit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0798A (en) * 1975-04-11 1977-06-21 Akzona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ans for maintaining a connected condition
DE19952643C1 (de) * 1999-10-22 2001-03-15 Visolux Elektronik Gmbh Gehäuse mit Drehkörper
CN201533090U (zh) * 2009-11-23 2010-07-21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 低频电连接器尾部夹持锁紧机构
CN202084728U (zh) * 2011-06-10 2011-12-21 安费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连接取出的线缆连接器
DE202012102916U1 (de) * 2012-08-02 2013-11-04 Sick Stegmann Gmbh Drehge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1614A (en) * 1972-11-03 1976-07-27 Akzona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ans for maintaining a connected condition
US4863396A (en) 1981-06-15 1989-09-05 Johnson Lyle F Strain relief clamp assembly
IT230326Y1 (it) * 1993-07-01 1999-06-02 Scame Parre Spa Presa e spina elettrica mobile di tipo industriale a montaggio facilitato
DE19718392C2 (de) * 1997-04-30 2002-05-23 Sick Ag Gehäuse mit Drehkörper
US6152753A (en) * 2000-01-19 2000-11-28 Amphenol Corporation Anti-de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119910C1 (de) * 2001-04-23 2002-08-22 Leuze Electronic Gmbh & Co Gehäuse
GB0300098D0 (en) 2003-01-03 2003-02-05 Modern Sense Ltd Electrical adaptor
DE20308570U1 (de) * 2003-06-02 2004-10-07 Wieland Electric Gmbh Variable Kabelverschraubung
DE102004030666B4 (de) * 2004-06-24 2006-04-13 Ifm Electronic Gmbh Gehäuse zur Aufnahme elektrischer und/oder elektronischer Bauteile
DE102009022218A1 (de) * 2009-05-20 2010-11-25 Leuze Electronic Gmbh + Co. Kg Optischer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0798A (en) * 1975-04-11 1977-06-21 Akzona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ans for maintaining a connected condition
DE19952643C1 (de) * 1999-10-22 2001-03-15 Visolux Elektronik Gmbh Gehäuse mit Drehkörper
CN201533090U (zh) * 2009-11-23 2010-07-21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 低频电连接器尾部夹持锁紧机构
CN202084728U (zh) * 2011-06-10 2011-12-21 安费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连接取出的线缆连接器
DE202012102916U1 (de) * 2012-08-02 2013-11-04 Sick Stegmann Gmbh Drehge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77640A1 (en) 2017-03-16
EP3114736B1 (de) 2020-07-29
JP2017507462A (ja) 2017-03-16
WO2015132249A1 (de) 2015-09-11
JP6356257B2 (ja) 2018-07-11
US9853390B2 (en) 2017-12-26
EP3114736A1 (de) 2017-01-11
DE102014102930A1 (de) 2015-09-10
CN106063048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048B (zh) 用于插式连接器的壳体
ES2454867T3 (es) Acoplamiento de un conector antivibración
CN105814748B (zh) 插接式连接器的保持框架
KR102298899B1 (ko) 전기 장치
CN106340730A (zh) 推入夹式保持器、推入夹组件和电连接器元件
EP2960695B1 (en) Connector for a cabl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5875211B2 (ja) 電気的又は電子的な機器のためのケーシング
CN106797088B (zh) 保持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008794U (ko) 케이블 커넥터의 연결 버클 구조
JP6148409B2 (ja) プッシュロック電気コネクタ
CN207530209U (zh) 插头
JP57000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198793B2 (ja) コネクタ
US20160020551A1 (en) Housing for a contact device
CN110235313A (zh) 插接连接器壳体
JP2016207601A5 (zh)
JP5608406B2 (ja) コネクタ
CN207530214U (zh) 防误插连接器
CN104795667A (zh) 用于连接器的可互换且可拆卸凸缘以及连接器
CN109713518A (zh) 具有位置保证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11937252A (zh) 具有锁定装置的电插塞连接器部件和电插塞连接系统
JP6045074B2 (ja) 電気接続箱
US20140097614A1 (en) Joint fastening structure
US10040625B2 (en) Fastener-free box with fast assembly
JP2014212618A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