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2769A - 管理系统、程序和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系统、程序和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2769A
CN106062769A CN201580010985.9A CN201580010985A CN106062769A CN 106062769 A CN106062769 A CN 106062769A CN 201580010985 A CN201580010985 A CN 201580010985A CN 106062769 A CN106062769 A CN 106062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nit
destination
request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09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安伯武
前田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2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2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 G06F21/335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for accessing specific resources, e.g. using Kerberos ti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管理系统具有:分类单元,接收从通信终端发送的用于访问访问被保护的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并基于该访问请求的发送路径将该访问请求的转发目的地分类为第一转发目的地或第二转发目的地;准许确定单元,确定由分类到所述第一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对所述保护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以及读出处理单元,响应于被准许确定单元确定为准许访问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或响应于被分类单元分类为第二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访问保护资源,并向该通信终端释放(release)该保护资源。

Description

管理系统、程序和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管理传送内容数据的传输终端的状态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降低行程成本和聚会的时间的需求,经由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执行视频会议的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变得普及。在这种通信系统中,当通话(speech)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开始时,发送/接收诸如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的通话数据,由此实现视频会议。
当在两个站点(base)(意味着两个通话终端)之间开始通话时,在作为通话的服务之一的IP电话中,已经使用SIP(会话发起协议)作为用于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会话的通信协议。根据这个通信协议,SIP服务器执行呼叫控制,该呼叫控制意味着对于在通话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呼叫信息的控制和以及对于建立呼叫的控制,并且由此在通话终端之间建立会话并且允许声音数据等在通话终端之间的立即通信。
另一方面,OAuth2.0允许通过客户端获取访问令牌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通过允许服务器在资源的所有者的准许下发布用于客户端的访问令牌。客户端使用该访问令牌以便访问资源服务器具有的受保护的资源。
通过在确认发布允许令牌的对象服务是否具有发布允许令牌的足够权限后发布允许令牌来提高安全性的技术已经是已知的(例如,见专利文件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4550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传统的OAuth2.0中,不能够取决于具体资源是否需要保护来切换对资源的访问。例如,对于来自诸如因特网的外部网络的访问,必需检查访问令牌以保护该资源。然而,对于来自内部网络的访问,并不总是需要检查访问令牌。为了实现在检查访问令牌的情形和不检查访问令牌的情形之间的切换,在传输效率或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对于来自内部网络的访问发布特别访问令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目标是降低关于对需要保护的资源的访问的处理负荷。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管理系统包括:分类单元,配置为接收从通信装置发送的对访问受保护的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并且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的发送路径将所述访问请求的转发目的地分类到第一转发目的地或第二转发目的地;允许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由分类到所述第一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对所述保护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以及读出处理单元,配置为通过被所述允许确定单元确定为允许访问的所述访问请求或者通过被所述分类单元分类到所述第二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来访问所述保护资源,并向所述通信装置公开所述保护资源。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变得能够降低关于对需要保护的资源的访问的处理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硬件配置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用户PC终端、中继装置、传输终端管理系统、负荷分发装置或终端的硬件配置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各个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性框图。
图5是详细描绘图4中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功能性框图。
图6是详细描绘图4中的中继装置选择单元56的功能性框图。
图7是描绘改变质量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概念图。
图9是描绘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0是描绘终端认证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1是描绘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2是描绘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3是描绘会话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4是描绘质量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5是描绘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6是描绘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7是描绘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8是描绘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9是描绘管理指示各个中继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0是描绘传输系统中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21是描绘准备阶段中用于开始传输终端之间的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2是描绘根据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
图23是描绘请求开始通信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4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5是描绘准许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6是描绘拒绝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7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8是描绘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9是描绘请求中继通话数据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0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31是描绘在传输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2是描绘为了请求参与通话数据的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3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34是描绘请求退出通话数据的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5是描绘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
图36是描绘通信的状态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
图37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外部视图。
图38是描绘补充请求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39是详细描绘图4中的认证单元52的功能性框图。
图40是详细描绘图4中的允许确定单元64的功能性框图。
图41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中的负荷分发装置的功能性框图。
图42是描绘转发目的地分类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43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中的传输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性框图。
图44是用于从用户PC终端执行补充批准请求的序列图。
图45是描绘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
图46是描绘补充请求接受屏幕的概念图。
图47是用于从用户PC终端执行补充请求响应的序列图。
图48是描绘补充批准请求屏幕的概念图。
图49是用于从外部终端执行对受保护的资源的访问请求的第一序列图。
图50是用于从外部终端执行对受保护的资源的访问请求的第二序列图。
图51是用于从外部终端执行对受保护的资源的访问请求的第三序列图。
图52是用于从内部终端执行对受保护的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附图基于以下示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描述的示例仅为示例,并且本发明所应用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下示例。
在用于描述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的总体布置>>
在下文中,将使用图1至图52描述实施例。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示意图。首先将描述实施例的概况。
传输系统包括经由传输管理系统在一个方向上从一个传输终端向另一传输终端发送内容数据的数据提供系统,或者经由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互相传递信息、情感等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是用于经由通信管理系统(对应于“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通信终端(对应于“传输终端”)之间互相传递信息、情感等的系统,并且包括例如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电话系统、音频会议系统、音频电话系统或PC(个人计算机)屏幕共享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假定视频会议系统作为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管理系统作为通信管理系统并且视频会议终端作为通信终端,将描述传输系统、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终端。即,本发明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不仅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而且应用于通信系统或传输系统。
如图1中所示,传输系统1由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用于各个传输终端(10aa、10ab、…)的显示设备(120aa、120ab、…)、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30d、30e)、用户PC终端(20a、20b、20c、20d)、传输管理系统50、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负荷分发装置90和终端100构成。
在该实施例中,当指示传输终端(10aa、10ab、…)中的任意传输终端时,将使用“终端10”。当指示显示设备(120aa、120ab、…)中的任意显示设备时,将使用“显示设备120”。当指示中继装置(30a、30b、30c、30d、30e)中的任意中继装置时,将使用“中继装置30”。当指示用户PC终端(20a、20b、20c、20d)中的任意用户PC终端时,将使用“PC 20”。
传输终端10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作为内容数据的示例。在下文中,将“传输终端”简单地表示为“终端”,将“传输管理系统”简单地表示为“管理系统”,并将“传输终端管理系统”简单地表示为“终端管理系统”。
实施例中的通话不仅包括声音数据的发送/接收,而且包括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即,实施例的终端10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然而,终端10可以发送/接收声音数据而不发送/接收图像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图像数据的图像是运动画面的情形。但是,图像可以是静止画面,不仅仅是运动画面。此外,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包括运动画面和静止画面两者。中继装置30在多个终端10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管理系统50以集成的方式管理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
此外,如图1中所示的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70cd)选择用于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最优路径。在该实施例中,当指示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70cd)中的任意路由器时,将使用“路由器70”。
终端(10aa、10ab、10ac、10a…)、中继装置30a、用户PC终端20a和路由器70a经由LAN 2a连接以便互相通信。终端(10ba、10bb、10bc、10b…)、中继装置30b、用户PC终端20b和路由器70b经由LAN 2b连接以便互相通信。此外,LAN 2a和LAN 2b经由包括路由器70ab的专用线2ab连接以便互相通信,并且建立在预定的区域“A”内。例如,区域“A”是日本,LAN2a建立在东京的办公室内,并且LAN 2b建立在大阪的办公室内。
另一方面,终端(10ca、10cb、10cc、10c…)、中继装置30c、用户PC终端20c、终端100和路由器70c经由LAN 2c连接以便互相通信。终端(10da、10db、10dc、10d…)、中继装置30d、用户PC终端20d和路由器70d经由LAN 2d连接以便互相通信。此外,LAN 2c和LAN 2d经由包括路由器70cd的专用线2cd连接以便互相通信,并且建立在预定的区域“B”内。例如,区域“B”是美国,LAN 2c建立在纽约的办公室内,并且LAN 2d建立在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室内。区域“A”和区域“B”分别从路由器(70ab、70cd)经由因特网2i连接,以便互相通信。
此外,管理系统50连接到终端100,并且还经由因特网2i连接到终端10、PC 20和中继装置30以便互相通信。管理系统50可以安装在区域“A”内或区域“B”内,或者可以安装在这些区域外。
此外,管理系统50、中继装置30c、终端100、路由器70c、中继装置30d、路由器70d和路由器70cd经由LAN 2e连接以便互相通信。
此外,终端管理系统80经由因特网2i连接到终端10、PC 20、终端100和中继装置30以便互相通信。终端管理系统80可以安装在区域“A”内或区域“B”内,或者可以安装在这些区域外。此外,中继装置30e经由通信网络2连接到终端10以便互相通信。中继装置30e一直工作,并且安装在区域“A”和区域“B”之外以便不受到区域“A”和区域“B”的局部区域内的通信量的影响。因此,当终端10进行对安装在另一局部区域中的终端的呼叫时,使用中继装置30e作为用于中继通话数据的中继装置。此外,在相同局部区域内的终端之间进行呼叫时,以及还在安装在局部区域内的中继装置不运行时,使用中继装置30e作为用于紧急使用的中继装置。
负荷分发装置90安装在因特网2i和管理系统50之间,并且取决于在请求对需要被保护的保护资源的访问时发送的访问令牌的传输路径而对访问令牌分类。当访问令牌经由属于管理系统的网络发送时,该访问令牌被分类到保护资源。当访问令牌经由除属于管理系统的网络之外的网络发送时,该访问令牌被分类到执行访问令牌的检查的模块。
以这种方式,通过使得管理系统50取决于访问令牌的发送路径来检查访问令牌,不是必须对所有访问令牌执行检查,可以降低管理系统50处的处理负荷并可以降低处理延迟。
终端100连接到管理系统50以便互相通信。终端100可以通过使得执行预定的操作来访问存储在管理系统50中的资源。终端100可以是服务器。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网络2由LAN 2a、LAN 2b、专用线2ab、因特网2i、专用线2cd、LAN 2c、LAN 2d和LAN 2e构成。在通信网络2中,可能存在进行无线通信并且还进行有线通信的部分。
此外,在图1中的每个终端10、每个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终端管理系统80和每个路由器70的下方指示的四个整数的组合以IPv4的简单形式表示IP(因特网协议)地址。例如,终端10aa的IP地址是“1.2.1.3”。此外,可以采用IPv6代替IPv4,但为了简便使用IPv4。
<硬件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硬件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当在作为中继目的地(目的地)的终端10处的图像数据的接收中发生延迟时通过中继装置30改变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然后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作为中继目的地的终端10的情形。
图37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10的外部视图。在下文中,将假定终端10的纵向方向是x-轴方向,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轴方向的方向是y-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并且垂直于y-轴方向的方向是z-轴方向(垂直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图37中所示,终端10包括底座1100、臂1200和摄像机外壳1300。在底座1100的前侧壁表面上提供有进气面(未示出),在该进气面中形成多个进气孔,并且在底座1100的后侧壁表面1120上提供有排气面1121,在该排气面中形成多个排气孔。根据以上配置,通过驱动嵌入在底座1100中的冷却风扇,在终端10后方的外部空气可以经由进气面(未示出)而进入,并经由排气面1121向终端10后方排出。在底座1100的右侧壁表面1130上,形成声音拾取孔1131,并且诸如语音、声音、噪音等的声音可以通过稍后将描述的内置麦克风114而拾取。
在底座1100的右侧壁表面1130的一侧上形成操作面板1150。操作面板1150提供有稍后将描述的多个操作按钮(l08a至108e)、稍后将描述的电源开关109和稍后将描述的警报灯119。另外,在操作面板1150上,形成声音输出面1151,在该声音输出面1151中形成多个声音输出孔用于从稍后将描述的内置扬声器115传递输出声音。此外,在底座1100的左侧壁表面1140的一侧上有贮存部分1160,该贮存部分1160是凹形部分,用于贮存臂1200和摄像机外壳1300。在底座1100的右侧壁表面上,提供多个用于将电缆电连接到外部设备I/F 118的连接端口(1132a至1132c),这将在稍后描述。另一方面,在底座1100的左侧壁表面1140上提供用于将显示设备120的电缆120c电连接到外部设备I/F 118的连接端口(未示出),这将在稍后描述。
在下文中,在指示操作按钮(108a至108e)中的任意操作按钮的情况下,使用“操作按钮108”,并且在指示连接端口(1132a至1132c)中的任意连接端口的情况下,使用“连接端口1132”。
接下来,臂1200经由扭矩铰链1210安装在底座1100上。臂1200配置为使得臂1200可垂直地旋转,其中相对于底座1100的倾斜角θ1在135度的范围内。图37描绘了倾斜角θ1是90度的状态。
摄像机外壳1300提供有稍后将描述的内置摄像机112。内置摄像机能够对用户、纸质文件、房间等成像。此外,在摄像机外壳1300上形成扭矩铰链1310。摄像机外壳1300经由扭矩铰链1310安装在臂1200上。摄像机外壳1300可垂直地和水平地旋转,其中相对于臂1200的摇摄(pan)角θ2在±180度的范围内(图37示出0度的状态),并且倾斜角θ3在±45度的范围内。
由于PC 2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和终端管理系统80的每个具有与典型的服务器计算机相同的外部视图,所以将省略外部视图的说明。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终端10的硬件配置图。如图2中所示,通信终端10包括控制通信终端10的整体操作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1、存储用于终端的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102、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存储诸如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闪速存储器104、在CPU 101的控制下控制各种类型的数据从/向闪速存储器104的读取/写入的固态硬盘驱动器(SSD)105、控制从/向诸如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106读取/写入(存储)数据的介质驱动器107、当选择终端10的目的地时操作的操作按钮108、用于接通/断开终端10的电源的电源开关109、以及用于使用通信网络2执行数据传送的网络接口(I/F)111,这将在稍后描述。
此外,通信终端10包括:内置摄像机112,其在CPU 101的控制下捕捉被摄体(subject)并获取图像;成像元件I/F 113,其控制摄像机112的驱动;内置扬声器115,其输出声音;声音输入/输出I/F 116,其在CPU 101的控制下处理在麦克风114和扬声器115之间的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显示I/F 117,在CPU 101的控制下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外部显示设备120;附连到图37中所示的连接端口1100g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警报灯119,其指示通信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异常;以及诸如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总线110,用于电连接上述元件,如图2中所描绘的。
显示设备120包括液晶显示设备(LCD)、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设备等,并且显示被摄体的图像、用于操作的图标等。此外,显示设备120通过电缆120c耦合到显示器I/F117。电缆120c可以是模拟红绿蓝(RGB)(视频图形阵列(VGA))信号电缆、分量视频电缆、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信号电缆或数字视频交互(DVI)信号电缆。
摄像机112包括镜头和将光转换为电荷以对被摄体的图像(视频)数字化的固态成像元件。例如,使用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固态成像元件。
外部设备连接I/F 118能够通过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等分别连接诸如外部摄像机、外部麦克风和外部扬声器的外部设备。当连接了外部摄像机时,在CPU 101的控制下优先于内置摄像机112而驱动外部摄像机。类似地,当连接了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时,在CPU 101的控制下优先于内置麦克风114或内置扬声器115而驱动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
记录介质106配置为可从通信终端10移除。此外,在CPU 101的控制下读取或写入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不限于闪速存储器104,并且可以使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此外,上述用于终端的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可执行格式的文件存储在可通过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介质106等)中并且被分发。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图。管理系统50包括:CPU 201,其控制管理系统50的整体操作;ROM 202,其存储用于传输管理的程序;RAM 203,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HD(硬盘)204,其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硬盘驱动器(HDD)205,其在CPU 201的控制下控制从/向HD 204读取/写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介质驱动器207,其控制从/向诸如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206读取/写入(存储)数据;显示设备208,其显示诸如光标、菜单、窗口、字符或图像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网络I/F 209,用于使用稍后将描述的通信网络2传送数据;键盘211,包括用于输入字符、数字、各种指示等的多个键;鼠标212,执行各种指示的选择和执行、处理目标的选择、光标的移动等;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驱动器214,其控制从/向作为可移除记录介质的示例的CD-ROM 213读取/写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以及诸如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总线210,用于电连接上述元件,如图3中描绘的。
此外,上述用于传输管理的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可执行格式的文件存储在可通过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述的记录介质206、CD-ROM 213等)中并且被分发。
此外,由于中继装置3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配置,因此将省略说明。然而,用于中继装置以控制中继装置30的程序存储在ROM 202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中继装置的程序可以作为存储在可通过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诸如上述的记录介质206、CD-ROM 213等中的可安装格式或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而被分发。
由于PC 20、终端100和终端管理系统80具有与传输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配置,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此外,由于负荷分发装置9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配置,将省略对其的说明。然而,用于负荷分发以控制负荷分发装置90的程序存储在ROM 202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负荷分发的程序可以作为存储在可通过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诸如上述的记录介质206、CD-ROM 213等中的可安装格式或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而被分发。
另外,上述的可移除记录介质的另一示例包括CD-R(紧凑盘可记录)、DVD(数字通用盘)、蓝光盘(注册商标)等。
<<实施例的功能性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实施例的功能性配置。图4是描绘配置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各个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性框图。在图4中,终端10、中继装置30和管理系统50相连接以便经由通信网络2执行数据通信。
<终端的功能性配置>
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11、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登录请求单元13、成像单元14、声音输入单元15a、声音输出单元15b、显示控制单元16、延迟检测单元18、存储/读出单元19和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上述单元的每个是通过图2中所示的各个组件中的任何组件根据遵循存储在ROM 102中的程序的、来自CPU 101的指令来操作而被使能的功能或功能部件。此外,终端10包括由图2中所示的RAM 103配置的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和由图2所示的闪速存储器104配置的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
<终端的每个功能性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终端的每个单元。
终端10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图2中所示的网络I/F 111使能,并经由通信网络2向其他终端、其他装置或其他系统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以及从其他终端、其他装置或其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发送/接收单元11在开始与意图的目的地终端的通话之前,开始从管理系统50接收指示作为目的地的候选的终端的每个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不仅指示终端10的每个的操作状态(在线状态或离线状态),而且指示详细的信息,诸如在在线状态中是否能够呼叫、是否忙碌等。状态信息不仅可以指示终端10的每个的操作状态,而且可以指示围绕该终端的状态的信息,诸如从终端10拆下电缆120c、在输出语音信号时不输出图像、语音声音被静音等。在下文中,将描述状态信息指示操作状态的示例。
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通过图2中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和电源开关109使能,并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将图2中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接通”时,在图4中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通电,并且接通电源。
登录请求单元13通过来自图2中所示的CPU的指令使能,并在接受上述通电的时刻,自动地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指示请求登录和当前请求源终端的IP地址的登录请求信息。此外,当用户将电源开关从接通状态转为断开时,在发送/接收单元11将指示断开电源的状态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后,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将电源完全断开。因此,管理系统50的一侧能够察觉到终端10的电源从接通转为断开。
成像单元14通过来自图2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图2中所示的摄像机112和成像元件I/F 113而使能,捕捉对象并且输出通过捕捉被摄体获得的图像数据。声音输入单元15a通过图2中所示的声音输入/输出I/F 116使能,并在通过麦克风114将用户的语音转换成语音信号后,输入与该语音信号有关的语音数据。声音输出单元15b通过来自图2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和图2中所示的声音输入/输出I/F 116而使能,并将与语音数据有关的语音信号输出至扬声器115,并使得扬声器115输出声音。
显示控制单元16通过图2中所示的显示I/F 117使能,并对于向外部显示设备120发送图像数据进行控制。显示控制单元16在作为请求源的终端10开始与作为期望目的地的终端10的视频会议的通话之前,在显示设备120上显示目的地列表,在该目的地列表中反映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1在开始接收之后接收到的状态信息,并且该目的地列表包括各个目的地名称。
例如,通过显示执行单元16a(未示出)在显示设备120上显示图22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帧1100-1。在目的地列表帧1100-1中,显示诸如目的地名称“AB终端,东京办公室,日本”的各个目的地名称,并且显示分别指示与对于目的地名称的状态信息有关的状态的图标(1100-3a、1100-3b、1100-3c和1100-3d)。其中,图标1130-3a指示能够与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的终端交谈,因为这个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和待命状态。图标1130-3b指示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的终端处于离线状态并且不能够与这个终端交谈。图标1130-3c指示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的终端正处于与另一终端忙碌的状态并且指示由此能够加入通话以进行三方通信等的状态。图标1100-3d指示由于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的终端请求与另一终端通话或被另一终端请求通话而不能够与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的终端交谈的状态。此外,图标1100-3d除指示上述状态外,还指示由于与该另一终端交谈的请求被准许或者来自该另一终端的交谈的请求被准许而不能够与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的终端交谈的状态。此外,在目的地列表帧1100-1中,在右侧上显示滚动条1100-4。通过选择向上方向的三角形图标或向下方向三角形图标,显示未在图22中显示的指示目的地候选的目的地名称的图标和状态。
延迟检测单元18通过来自图2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使能,并检测从其他终端10经由中继装置30发送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的延迟时间(毫秒)。
此外,存储/读出单元19通过来自图2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和图2中所示的SSD105使能,并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的处理和读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的各种数据的处理。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存储用于标识终端10的终端ID(标识)、密码等。此外,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还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到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的处理和读出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在进行与目的地终端的语音呼叫时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在每次被接收时被重写以便存储。其中,通过在重写前的图像数据在显示设备120上显示图像,并通过在重写前的声音数据从扬声器115输出声音。
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基于从管理系统50收到的稍后将描述的目的地列表信息和作为目的地候选的每个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创建并且更新目的地列表,在该目的地列表中通过如图中22所示的图标指示目的地候选的状态。
根据实施例的终端ID和稍后将说明的中继装置ID指示诸如语言、字符、符号、各种标志等的标识信息,分别用于唯一地标识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此外,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可以是上述的语言、字符、符号和各种标志的至少两个的组合的标识信息。
(中继装置的功能性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中继装置30的功能或部件。中继装置3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31、状态检测单元32、数据质量确认单元33、改变质量管理单元34、数据质量改变单元35和存储/读出处理单元39。上述单元的每个是通过图3中所示的各个组件的一个根据遵循存储在ROM202中的程序的、来自CPU201的指令来操作而使能的功能或部件。此外,中继装置30包括由图3中所示的HD 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其中即使中继装置30的电源断开,各种数据或信息的存储仍被保持。
(改变质量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中,构成由如图7中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配置的改变质量管理DB(数据库)3001。在改变质量管理表中,作为图像数据的中继目的地的终端10的IP地址和通过中继装置30中继到中继目的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互相关联地被管理。
这里,将说明实施例中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存在如图8A中所示的包括水平方向160像素和垂直方向120像素的低分辨率图像作为基础图像、如图8B中所示的包括水平方向320像素和垂直方向240像素的中等分辨率图像、以及如图8C中所示的包括水平方向640像素和垂直方向480像素的高分辨率图像。其中,当通过窄带路径传输时,中继仅包括作为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的低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此外,当带宽相对宽时,中继包括作为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图像数据的中等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此外,当带宽非常宽时,中继包括作为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中等分辨率图像数据和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例如,在如图7中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中,当中继装置30向具有IP地址“1.3.2.4”的目的地终端中继图像数据时,将被中继的这些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图像的质量)为“高质量”。
<中继装置的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中继装置30的各个功能性配置。在下文中,在中继装置30的各个单元的说明中,还将描述与图3中所示的各个组件中的使能中继装置30的各个单元的主要组件的关系。
图4所示的发送/接收单元31通过图3中所示的网络I/F 209使能,并经由通信网络2向另一终端、另一装置或另一系统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以及从另一终端、另一装置或另一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状态检测单元32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并检测具有状态检测单元32的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操作状态包括“在线”、“离线”或“故障”状态。
数据质量确认单元33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并以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作为搜索关键字(key)来搜索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并提取将被中继的相应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由此确认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改变质量管理单元34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并基于稍后将描述的从管理系统50发送的质量信息,改变该改变质量管理DB 3001的改变质量管理表的内容。例如,在通过在终端ID为“01aa”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终端ID为“01d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发送/接收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而进行视频会议期间,当通过请求源终端(终端10b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a)经由通信网络2进行开始视频会议的另一视频会议等,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处的图像数据的接收中发生延迟时,需要中继装置30将已经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降低到中等图像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改变质量管理DB 3001的改变质量管理表的内容改变,以便基于指示中等图像质量的质量信息,将由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降低到中等图像质量。
数据质量改变单元35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并基于上述的改变质量管理DB 3001的改变质量管理表中的改变的内容,改变从传输源终端10发送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存储/读出处理单元39通过图3中所示的HDD 205使能,并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中的处理和读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中的各种数据的处理。
<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管理系统50的功能或部件。管理系统5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51、认证单元52、状态管理单元53、终端提取单元54、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中继装置选择单元56、会话管理单元57、质量决定单元58、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决定单元61、确定单元62、允许确定单元64、目的地列表管理单元65和补充请求管理单元66。上述单元的每个是由图3中所示的组件之一根据遵循ROM 202中存储的程序的、来自CPU 201的指令来操作而使能的功能或部件。此外,管理系统50包括由图3中所示的HD 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其中即使中继装置30的电源断开,各种数据或信息的存储仍被保持。该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存储图22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帧1100-1。此外,管理系统50包括由图3中所示的RAM 203构成的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
(中继装置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9中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配置的中继装置管理DB 5001。在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对于中继装置30的每个中继装置ID,中继装置的操作状态、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其中指示了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中继装置的IP地址和中继装置30处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Mbps)相互关联地被管理。例如,图9中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示出了中继装置ID为“111a”的中继装置30a处于“在线”的操作状态,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状态信息的日期和时间是“2009年11月10日13:00”、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是“1.2.1.2”以及中继装置30a处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
(终端认证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0中所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配置的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对于由管理系统50管理的所有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将密码与终端ID相关联地管理。例如,图10中示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示出了终端10aa的终端ID是“01aa”并且密码是“aaaa”。
(终端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1中所示的终端管理表配置的终端管理DB 5003。在终端管理表中,对于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当终端10用作目的地时的目的地名称、终端10的操作状态、与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稍后将描述的登录请求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终端10的IP地址相互关联。例如,图11中所示的终端管理表示出了终端ID为“01aa”的终端10aa具有“AA终端,东京办公室,日本”的终端名称,并处于“在线”的操作状态,并且处于指示未与另一终端通信并处于待命的“无”的通信状态中。该终端管理表还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登录请求信息的日期和时间是“2009年11月10日13:40”以及终端10aa的IP地址是“1.2.1.3”。通信状态包括指示呼叫另一终端的状态的“呼叫”、指示正被另一终端呼叫的状态的“被叫(ringing)”、指示准许与另一终端通话的请求的状态或与该另一终端通话的请求被准许的状态的“接受”、指示在与另一终端打电话期间的状态的“忙碌”等。
(目的地列表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2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配置的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在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将登记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目的地终端的所有终端ID与请求开始在视频会议中通话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相互关联地管理。例如,图12中示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示出了终端ID为“01aa”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可以请求开始在视频会议中通话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是终端ID为“01ab”的终端10ab、终端ID为“01ba”的终端10ba、终端ID为“01bb”的终端10bb等。根据来自请求源终端的向管理系统50的添加或删除的请求,通过添加或删除来更新目的地终端的这些候选。
(会话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3中所示的会话管理表配置的会话管理DB 5005。在会话管理表中,对于用于标识其中在终端之间进行通话数据的通信的会话的每个会话ID,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以及在目的地终端处接收图像数据时的接收中的延迟时间(毫秒)、以及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指示来自目的地终端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的日期和时间相互关联地管理。例如,图13中所示的会话管理表示出了在通过使用会话ID“se1”执行的会话中选择的中继装置30a(中继装置ID为“111a”)在终端ID为“01aa”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终端ID为“01b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ID 10bb)、终端ID为“01c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ID 10cb)和终端ID为“01d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ID 10db)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该会话管理表还示出了在“2009年11月10日14:00”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处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是200(毫秒)。当在两个终端10之间举行视频会议时,可以基于从请求源终端而不是从上述目的地终端发送的延迟信息来管理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然而,当在三个或更多终端10之间举行视频会议时,可以基于从在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接收侧的终端10发送的延迟信息来管理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
(质量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4中所示的质量管理表配置的质量管理表DB 5007。在质量管理表中,取决于在请求源终端或目的地终端处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毫秒),相互关联地管理将在中继装置30处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图像的质量)。
(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5中所示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配置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DB 5008。在质量管理表中,将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与由管理系统50管理的所有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相互关联地管理。
(状态改变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16、17、18中所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配置的状态改变管理DB 5009。在图16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相互关联地管理指示改变终端之间通信的状态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改变信息的示例)、指示在通过状态改变单元53c改变之前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信息、以及指示通过状态改变单元53c改变的状态的改变信息。此外,在图17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相互关联地管理改变请求信息、用于区分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改变前状态信息和改变信息。在图18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相互关联地管理改变请求信息、终端信息、指示当从接收指示请求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多个终端中的任何终端接收到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状态请求信息“拒绝”时确定是否从该多个终端的所有终端接收改变请求信息“拒绝”的结果的确定信息、改变前状态信息、以及改变信息。改变请求信息除包括上述“邀请”和“拒绝”之外,还包括指示准许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指示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指示请求开始通话数据的中继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指示当在终端之间已经建立会话时请求参与该会话的改变请求信息“呼叫”、指示请求结束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离开”等。
(补充请求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由如图38中所示的补充请求管理表配置的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在补充请求管理表中,相互关联地管理执行对目的地候选的补充请求的终端的终端ID(在下文中,“执行补充请求的终端”将被表示为与通话的开始请求源的终端相同的“请求源终端”)、被执行对目的地候选的补充请求的请求目的地的终端的终端ID(在下文中,“请求目的地的终端”将被表示为“请求目的地终端”)。因此,能够管理哪一个终端被从哪一个终端请求为目的地候选。由于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和补充请求管理表共享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这些表可以合并成一个表。
可根据设置将中继装置管理表、终端认证管理表、终端管理表、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会话管理表、质量管理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状态改变管理表和补充请求管理表作为限制对其的访问的保护资源来管理。这里,作为示例,将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作为保护资源来管理。
(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管理系统50的各个功能性单元。在下文中,在管理系统50的各个单元的说明中,还将描述图3中所示的各个组件之中与实现管理系统50的各个单元的主要组件的关系。
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如图3中所示的网络I/F 209执行,并经由通信网络2向另一终端、另一装置或另一系统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并从另一终端、另一装置或另一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
认证单元52利用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陆请求信息中包含的终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表(见图10),并确定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是否管理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以执行终端认证。此外,认证单元52利用包含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中的CID(客户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客户端认证管理表(未示出),并确定在客户端认证管理表中是否管理了相同的CID和密码,以执行客户端认证。当认证成功时,发布访问令牌。然而,认证单元52发布客户端认证第一次成功的刷新令牌。
此外,认证单元52验证包含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中的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有效性。如果验证了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有效性,将检查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权限。因此,认证单元52通过来自如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使能认证处理单元52a、访问令牌发布单元52b、访问令牌验证单元52c和权限检查单元52d。
认证处理单元52a利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和包含在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中的C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客户端认证管理表(未示出),并确定在客户端认证管理表中是否管理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以执行客户端认证。
如果认证处理单元52a基于包含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中的CID和密码的认证成功,则访问令牌发布单元52b发布用于发送该对访问令牌的请求的终端的访问令牌。然而,如果客户端认证第一次成功,访问令牌发布单元52b发布用于发送该对访问令牌的请求的终端的刷新令牌。
访问令牌验证单元52c通过包含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中的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通过验证该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有效性执行认证。
当访问令牌验证单元52c验证该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是有效的时,权限检查单元52d检查该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权限。当作为该访问令牌的权限的检查结果而确定该访问令牌具有权限时,权限检查单元52d创建保护资源的URL信息。此外,当作为该刷新令牌的权限的检查的结果而确定该刷新令牌具有权限时,权限检查单元52d创建保护资源的URL信息并发布访问令牌。
为了管理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状态管理单元53将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登录请求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请求源终端的IP地址相互关联地存储到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并且管理。因此,状态管理单元53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图5中所示的状态设置单元53a、状态获取单元53b和状态改变单元53c。
状态设置单元53a基于指示通过由终端10的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从断开状态转为接通、从终端发送的电源被接通的状态信息,将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指示离线操作状态的操作状态设置为在线。此外,基于指示通过由该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从接通状态转为断开、从终端发送的电源被断开的状态信息,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指示在线的操作状态被设置为离线。
当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由请求源终端或目的地终端发送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状态获取单元53b从终端管理表(见图11)获取请求源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目的地终端的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
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管理的请求源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目的地终端的状态信息的任何一个或两者。
终端提取单元54利用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2),读出可与该请求源终端通话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并由此提取该终端ID。此外,终端提取单元54利用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提取将上述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登记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其他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
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利用由上述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读出对于由上述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每个终端ID的操作状态。因此,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能够获取可与请求源终端通话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操作状态。此外,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利用由上述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并且还获取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
中继装置选择单元56执行用于最终将多个中继装置30缩减至一个中继装置30的处理。因此,中继装置选择单元56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图6中所示的会话ID生成单元56a、中继装置提取单元56b和选择单元56c。
会话ID生成单元56a生成用于标识其中在终端之间进行通话数据通信的会话的会话ID。中继装置提取单元56b基于在从请求源终端发送的开始请求信息中包含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搜索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见图15),并且由此提取每个对应的中继装置ID。选择单元56c选择在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9)中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具有“在线”操作状态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并由此选择该中继装置30。
会话管理单元57将在会话ID生成单元56a处生成的会话ID、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相互关联地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并进行管理。此外,会话管理单元57对每个会话ID,在会话管理表中存储已被最终选择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并进行管理。
质量决定单元58利用上述延迟时间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质量管理表(见图14),并提取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并由此决定将被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通过如图3中所示的HDD 205执行,并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和读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利用上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以提取对应的终端ID,此外,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将在上述延迟信息中指示的延迟时间存储在包括上述提取的终端ID的记录中的延迟时间的字段部分中并进行管理。
决定单元61基于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来决定改变终端之间通信状态的处理。
当从接收指示请求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多个终端中的任何终端接收到指示拒绝通信的开始的状态请求信息“拒绝”时,确定单元62确定是否从多个终端的所有终端接收到改变请求信息“拒绝”。
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确定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是否是指示不仅改变发送该改变请求信息的终端(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一个)的通信状态而且改变另一侧的终端(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另一个)的通信状态的特定改变请求信息。例如,由于指示请求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不仅将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改变为指示呼叫的状态的“呼叫”,而且将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改变为指示正被呼叫的状态的“被叫”,该改变请求信息被确定为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除上述“邀请”之外,指示允许开始通信的“接受”、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拒绝”、以及指示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取消”也被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
允许确定单元64验证在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中包括的访问令牌的有效性,并当该访问令牌的有效性可以被验证时,检查该访问令牌的权限。作为该访问令牌权限的检查的结果,当该访问令牌被确定为具有权限时,允许确定单元64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因此,允许确定单元64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如图40中所示的访问令牌验证单元64a、权限检查单元64b和访问请求单元64c。
访问令牌验证单元64a通过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中包括的访问令牌,通过验证该访问令牌的有效性执行认证。例如,通过由公共密钥解码来验证访问令牌的发布源是否为管理系统50。当在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中包括的访问令牌可以由公共密钥解码时,确定该访问令牌有效。当该访问令牌不能够被解码时,确定访问令牌无效。
当通过访问令牌验证单元64a验证访问令牌有效时,权限检查单元64b检查该访问令牌的权限。例如,通过将通过对访问令牌解码获得的CID与将被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访问的CID匹配,当它们相同时,确定该访问令牌具有权限,并且当它们不相同时,确定该访问令牌不具有权限。
作为通过权限检查单元64b对访问令牌的权限的检查结果,当确定该访问令牌具有权限时,访问请求单元64c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
由于通过允许确定单元64进行对每个保护资源的允许确定,在与允许相关的新开发或错误分析时,仅允许确定单元64被用作对象并且效率是预期的。
允许确定单元64优选与用于以网络方式执行认证的验证单元52相邻布置。因此,当与认证单元52通信以执行允许确定处理时,与在保护资源中具有允许确定功能的情形相比,可以使该处理高效。
此外,允许确定单元64优选地在多个保护资源中执行相同的允许确定处理。因此,与对每个保护资源执行允许确定的情形相比,可以使该允许处理高效。
目的地列表管理单元65对于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见图4)中的请求源终端的每个终端ID,添加或删除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此外,目的地列表管理单元65额外地将在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见图4)中与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相关联地管理的请求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与在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见图4)中的、与在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中作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而管理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见图38)相同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相关联并进行管理。
补充请求管理单元66对每个记录,在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见图4)中新存储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请求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并进行管理。此外,补充请求管理单元66对每个记录从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见图4)中删除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请求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
<负荷分发装置(负荷平衡器)90的功能性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负荷分发装置90的功能或部件。负荷分发装置包括发送/接收单元91、分类单元92以及存储/读出管理单元93。上述单元的每个是通过图3中所示的组件的一个根据遵循存储在ROM 202中程序的、来自CPU 201的指令来操作而使能的功能或部件。此外,负荷分发装置90包括通过图3中所示的HD 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9000,即使负荷分发装置90的电源断开,其中各种数据或信息的存储仍被保持。
(转发目的地分类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9000中,构成由如图42中所示的转发目的地分类管理表配置的转发目的地分类管理DB(数据库)9001。在转发目的地分类管理表中相互关联地管理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访问目的地的IP地址、访问目的地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转发目的地。
<负荷分发装置的功能性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负荷分发装置90的各个功能性配置。在下文中,在对负荷分发装置90的各个单元的说明中,还将描述与图3中所示的各个组件之中的使能负荷分发装置90的各个单元的主要组件的关系。
图41中所示的负荷分发装置90的发送/接收单元91通过网络I/F 209使能,并经由通信网络2向终端、装置或系统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并从终端、装置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负荷分发装置90具有多个IP地址。例如,负荷分发装置90配置为使得在从作为外部网络的通信装置的终端(下文中,称为“外部终端”)访问诸如“api.example.com/rosters”的保护资源的URL时到达“10.x.x.2”的IP地址,并且在从作为内部网络的通信装置的终端(下文中,称为“内部终端”)访问诸如roster.local的保护资源的URL时,到达诸如“192.x.x.5”的不同的IP地址。即,负荷分发装置90配置为使得域名对于外部终端和内部终端不同,并且经由因特网2i的访问不到达roster.local。这里,外部终端是经由因特网2i访问管理系统50的终端(10aa、10ab、10ac、10a…)、中继装置30a、用户PC终端20a、终端(10ba、10bb、10bc、10b…)、中继装置30b、30e、用户PC终端20b、终端管理系统80等。即,外部终端是例如其中不确保可靠性并且从因特网请求访问的异常(anomalous)终端,并且是需要允许以便访问保护资源的终端。内部终端是不经过因特网2i而访问管理系统50的终端100、中继装置30c、中继装置30d、用户PC终端20c、用户PC终端20d等。
分类单元92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的指令使能,并且对来自终端10和100的各种请求分类。具体地,分类单元92对经由发送/接收单元9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以及向管理系统50的验证单元52的对保护资源的URL的请求分类。
此外,分类单元将经由发送/接收单元9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分类到管理系统50的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或允许确定单元64。分类单元92基于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传输目的地的IP地址,确定发送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终端是外部终端还是内部终端。此外,分类单元92通过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主机头部(header),分类到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或允许确定单元64。在主机头部中,附带着指示请求目的地的资源的信息,诸如“api.example.com/rosters”。当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传输目的地的IP地址指示从外部终端的访问、并且在主机头部中附带表示保护资源的信息时,分类单元9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分类到允许确定单元64。另一方面,当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传输目的地的IP地址指示从内部终端的访问、并且在主机头部中附带表示保护资源的信息时,分类单元9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分类到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
<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功能性配置>
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包括图43中所示的发送/接收单元81、终端认证单元82、提取单元83、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84、补充批准请求屏幕创建单元85和存储/读出处理单元89。上述单元的每个是通过图3中所示的组件的一个根据遵循从HD 204扩展到RAM 203上的用于传输终端管理系统的程序的、来自CPU 201的指令来操作而被使能的功能或部件。
此外,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包括通过图3中所示的RAM 203或HD 204构成的存储单元8000。
(传输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配置)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各个功能性配置。在下文中,在对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各个单元的说明中,还将描述与图3中所示的各个组件之中的使能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各个功能性配置单元的主要组件的关系。
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3中所示的网络I/F209使能,并向另一终端、装置或系统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并从另一终端、装置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81还具有网络服务器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
终端认证单元82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访问传输管理系统50,并搜索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的终端认证管理DB5002(见图4),由此,根据是否管理了与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密码相同的一对终端ID和密码的确定,进行PC 20的用户的终端10是否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有效的终端进行认证。
提取单元83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并利用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在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成的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见图4),并由此提取对应的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此外,提取单元83利用请求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见图38),并提取对应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
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84通过来自图3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使能,并创建图45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屏幕的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补充批准请求屏幕创建单元85基于由提取单元83提取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创建补充批准请求屏幕的HTML。
<<实施例的处理和操作>>
如上所述,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配置和功能(或部件)。随后,参考图19至图36,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的处理方法。图19是描绘管理指示各个中继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0是描绘传输系统中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状态的概念图。图21是描绘用于开始传输终端之间的通话的准备阶段中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2是描绘根据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图23是描绘请求开始通信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4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25是描绘准许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6是描绘拒绝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7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28是描绘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9是描绘需要中继通话数据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0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31是描绘在传输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2是描绘请求参与通话数据的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3是描绘改变通信的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34是描绘需要退出通话数据的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5是描绘根据其他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图36是描绘通信的状态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
首先,通过利用图19,将描述管理从中继装置30发送到管理系统50的指示每个中继装置3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首先,在每个中继装置30处,图4所示的状态检测单元32周期性地检测作为自身装置的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步骤S1-1至S1-4)。然后,为使得管理系统50一侧实时管理每个中继装置的操作状态,每个中继装置30的发送/接收单元31周期性地经由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每条状态信息(步骤S2-1至S2-4)。这些条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每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和由中继装置30的状态检测单元32检测的与这些各个中继装置ID有关的操作状态。在实施例中,例示了中继装置(30a、30b、30d)正常运行并且作为“在线”、但是另一方面在用于执行作为“离线”的中继装置30c的中继操作的程序中发生一些问题的情形。
接下来,在管理系统50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从每个中继装置30发送的每条状态信息,并经由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见图9)存储每个中继装置ID的状态信息,并进行管理(步骤S3-1至S3-4)。因此,对于如图9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对于每个中继装置ID,存储并管理“在线”、“离线”或“故障”的任何操作状态。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中继装置ID,还存储并管理在管理系统50处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当未从中继装置30发送状态信息时,图9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的每个记录中的操作状态的字段部分和接收日期和时间的字段部分变成空白,或分别指示在之前接收时的操作状态以及接收日期和时间。
接下来,通过利用图20,将描述示出在传输系统中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状态的概念。如图20所示,在传输系统1中,在终端10A、终端10B和终端10C之间,建立用于经由管理系统50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此外,在终端10A、终端10B和终端10C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中继装置30分别发送/接收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具有中等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具有低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四种数据的四个会话。这里,这四个会话共同例示为用于图像/声音数据的会话“sed”。
接下来,利用图21,将描述在终端10aa开始通话之前的准备阶段中发送/接收每条管理信息的处理。在图21中,示出其中各种管理信息全部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接收的处理。
首先,当终端10aa的用户接通如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通电并且接通电源(步骤S21)。然后,随着上述的电源接通的接收作为触发,登录请求单元13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自动向管理系统50发送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步骤S22)。在该登录请求信息中,包括用于标识作为请求源的是自身终端的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这些终端ID和密码是经由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读出并被发送到发送/接收单元11的数据。当登录请求信息从终端10aa发送到管理系统50时,作为接收侧的管理系统50能够认识到作为发送侧的终端10aa的IP地址。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利用包含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陆请求信息中的终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表(见图10),并确定在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中是否管理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由此执行终端认证(步骤S23)。
当由于管理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由认证单元52确定该登录请求是来自具有有效使用权限的终端的登录请求时,状态管理单元53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对于由终端10aa的终端ID和目的地名称指示的每个记录,相互关联地存储接收上述登陆请求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终端10aa的IP地址(步骤S24-1)。因此,在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接收日期和时间“2009.11.10.13:40”和终端IP地址“1.2.1.3”与终端ID“01aa”相互关联并被管理。
随后,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设置单元53a设置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在线”和通信状态“无”,并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对于由终端10aa的终端ID和目的地名称的指示的每个记录,相互关联地存储该操作状态和通信状态(步骤S24-2)。因此,在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操作状态“在线”和通信状态“无”与终端ID“01aa”相互关联并被管理。
然后,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通信网络2将认证结果信息发送到需要登录的上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在该认证结果信息中示出了通过上述认证单元52获取的认证结果(步骤S25)。在该实施例中,将如下继续描述关于通过认证单元52确定为具有有效使用权限的终端的情形。
在终端10aa中,当接收到其中指示确定为具有有效使用权限的终端的结果的认证结果信息时,发送/接收单元11将指示请求目的地列表的目的地列表请求信息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26)。因此,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该目的地列表请求信息。
接下来,终端提取单元54利用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2),并且读取可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通话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以进行提取(步骤S27)。此外,终端提取单元54使用提取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读取对应于该终端ID的目的地名称以进行提取。这里,提取分别对应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的目的地终端(10ab、10ba、···10db、···)的终端ID(“01ab”、“01ba”、···、“01db”、···)以及对应于这些终端ID的终端名称(“AB终端,东京办公室,日本”、“BA终端,大阪办公室,日本”、···、“DB终端,华盛顿办公室,美国”)。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从存储单元6000读取目的地列表帧的数据(如图22所述的目的地列表帧1100-1的一部分的数据)(步骤S28),并将包含该目的地列表帧以及通过上述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和目的地名称的“目的地列表信息(目的地列表帧、终端ID、目的地名称)”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29)。因此,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中,发送/接收单元11接收该目的地列表信息,并且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存储该目的地列表信息(步骤S30)。
以这种方式,在实施例中,不是在每个终端10处管理目的地列表信息,而是管理系统50以集成方式管理所有终端的目的地列表信息。因此,即使当在传输系统1中包含新的终端10时,当包含新模型的终端10代替已经包含的终端时,或当目的地列表帧等的外观改变时,由于管理系统50一侧集中地处理,可以避免必须在每个终端10一侧改变目的地列表信息的问题。
此外,管理系统50的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利用由上述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01ab”、“01ba”、···、“01db”、···)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对于由上述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每个终端ID,读取对应的操作状态,并由此获取作为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ab、10ba、···10db、···)的各自的操作状态(步骤S31)。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在上述步骤S27中使用的作为搜索关键字的终端ID“01ab”和对应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ab)的“离线”操作状态的“终端的状态信息”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32)。此外,同样作为步骤S32的一部分,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诸如包括对应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a)的终端ID“01ba”和“在线(呼叫)”操作状态的“终端的状态信息”的其余的“终端的状态信息”单独地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
接下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存储/读出单元19将从管理系统50接收的终端的状态信息连续地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步骤S33)。因此,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接收每个终端的上述状态信息,并由此获取作为可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通话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10ab等当前时刻的各自的操作状态。
接下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基于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单元1100中的目的地列表信息和终端的状态信息,创建反映作为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的状态的目的地列表,并且显示控制单元16控制图2所示的显示设备120显示该目的地列表的定时(步骤S34)。
如上所述,如图22中所示,可以在显示设备120aa上显示在反映每个目的地名称1100-2等和每个状态信息的图标1100-3a等显示在目的地的列表帧1100-1上的状态下的目的地列表。
另一方面,回到图21,管理系统50的终端提取单元54利用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2),并且提取登记上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另一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步骤S35)。在图1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提取的另一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为“01ab”、“01ba”和“01db”。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利用上述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以获取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步骤36)。
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在上述步骤S36中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在线”操作状态的“终端的操作状态”发送到在与上述步骤S35中提取的终端ID(“01ab”、“01ba”、“01db”)有关的终端(10ab、10ba、10db)中的、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的操作状态为“在线”的终端(10ba、10bd)(步骤S37-1、步骤S37-2)。当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各个终端ID(“01ab”、“01db”)将终端的状态信息发送到终端(10ab、10db)时,参考图11中示出的终端管理表中管理的终端的IP地址。因此,可以向作为目的地的可与需要登录的请求源终端通话服务的其他目的地终端的每个发送需要登录的上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并且可以发送“在线”操作状态。
另一方面,也在另一终端10中,以与上述步骤S21相同的方式,当用户接通如图3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电源接通,然后进行与上述步骤S22至S38-1、S38-2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其说明。
随后,利用图23,将描述通过终端请求开始与另一终端通信的情形的处理。在图23中,示出了各种管理信息全部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接收的情形。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可与在作为目的地的候选的终端10之中的、通过在上述步骤S32中接收的终端的状态信息而操作状态为在线且通信状态为无的终端(10aa、10bb、10cb、10db)的至少一个通话。然后,在下文中,将描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开始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10db)的通话。
首先,当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2中所示的操作按钮以选择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时,图4所述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开始与终端10bb、终端10cb和终端10db通话的请求(步骤S41)。然后,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以及指示请求开始通话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50(步骤S42)。因此,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上述开始请求信息,并认识到作为发送源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
然后,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包含在开始请求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每个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43)。
这里,利用图24,将详细描述步骤S43中的处理。在该实施例中,状态管理单元53遵循在图36的状态转变图中示出的通信状态的改变的规则,改变终端10的通信状态。例如,当接收到改变请求信息“取消”时,如果终端10的通信状态是“被叫”或“呼叫”,则通信状态改变为“无”,并且如果终端10的通信状态是“接受”,则通信状态保留为“接受”。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使用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图17和图18)以便使能通过状态管理单元53改变状态的示例,但不限于这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用于管理系统的程序限定状态管理单元53以便状态管理单元53可以遵循由图36的状态转变图示出的通信状态的转变规则来改变通信状态。
首先,图5中示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由终端管理DB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43-1)。在这种情况下,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由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初步地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这个操作,状态获取单元53不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而且获取目的地终端(10bb、10cb、10db)的通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无”。类似地,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无”、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无”、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无”。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状态信息“邀请”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43-2)。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请求源”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确定该通信状态与该改变前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步骤S43-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无”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比较,并确定该通信状态与该改变前状态信息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的每个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该通信状态与该改变前状态信息是否相同。
当在步骤S43-3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与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相同并且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每个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确定相同时(步骤S43: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43-4)。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请求源”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呼叫”。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被叫”。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每个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和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43-5)。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呼叫”。类似地,基于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在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以及包括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被叫”。此外,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各个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10db)发送用于对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10db)之间的通信执行呼叫控制的开始请求信息的响应(见步骤S48-1、S48-2、S48-3)。
当在步骤S43-3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与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不相同,或者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的任何通信状态与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不相同时(步骤S43-3: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的每个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这是因为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10db)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开始通话的状态。另外,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创建预定错误消息并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响应。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创建该预定错误消息,并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由此该处理结束。
接下来,回到图23,当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各个目的地终端发送开始请求信息的响应时,将描述随后的处理。首先,会话ID生成单元56a生成会话ID“se1”,用于标识用于执行向由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要求的各个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的会话(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步骤S44)。当生成会话ID时,会话管理单元57在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中存储会话ID“se1”和目的地终端的数量“3”。目的地终端的数量稍后将用于当接收到改变请求信息时确定是否从所有目的地终端接收到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
随后,管理系统50的中继装置选择单元56基于中继装置管理DB 5001和中继装置选择管理DB,执行用于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10db)之间中继通话的中继装置30的选择(步骤S45)。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中继装置提取单元56b基于包括在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通信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搜索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见图15),并由此提取对应于终端(10aa、10bb、10cb和10db)的中继装置ID(“111a”、“111b”、“111c”和“111d”)。
如果各个提取的中继装置ID相同,则选择单元56c参考在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9)中管理的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之中的提取的中继装置ID的操作状态。当在此中继装置ID的操作状态是“在线”时,选择单元56c选择提取的中继装置作为用于中继通话的中继装置。如果各个提取的中继装置ID不相同,或者如果作为上述参考的结果,中继装置ID的操作状态是“离线”,则选择中继装置ID“111e”的中继装置30e作为用于中继通话的中继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将如下描述通过选择单元56c选择中继装置30e的情形。
当对于中继装置30的选择处理完成时,会话管理单元57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选择的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ID“111e”存储到其中包含会话ID“se1”的记录的请求源终端ID、目的地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的字段部分中并进行管理(步骤S46)。
接下来,图4所示的发送/接收单元51发送在会话ID生成单元56a处生成的会话ID和用于连接到在选择单元56c处选择的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步骤S47)。该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中继装置30e的IP地址“1.1.1.3”、认证信息、端口号等。因此,终端10aa可以在执行会话ID“se1”中的会话时认识到用于连接到用于中继通话数据的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请求开始与目的地终端的通话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包括会话ID“se1”的开始请求信息、上述用于连接到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和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发送到所有目的地终端(10bb、10cb和10db)(步骤S48-1、S48-2、S48-3)。因此,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上述的开始请求信息并认识到用于连接到用于中继通话数据的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和作为发送源的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2”。
随后,利用图25和图24,将描述接收上述开始请求信息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并且由此指示准许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被接受的处理。通过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操作按钮108,接受指示准许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步骤S49)。接下来,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准许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和包括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50)。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开始响应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db”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1)。
这里,利用图24,将详细描述步骤S51中的处理。首先,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开始响应信息时,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以与在步骤S43-1中的处理相同的方式获取由终端管理表(见图11)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51-1)。在这种情况下,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由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初步地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该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不仅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被叫”,而且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呼叫”。
随后,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以与在步骤S43-2中的处理相同的方式,获取对应于由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7)管理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和“接受”。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由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7)管理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被叫”(步骤S51-2)。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确定该通信状态与该改变前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步骤S51-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呼叫”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和“接受”的任何一个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被叫”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被叫”是否相同。
当在步骤S51-3中请求源终端的状态信息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并且目的地终端的状态信息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51-3: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响应信息“接受”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响应信息“接受”、指示请求源终端的终端信息“请求源”和指示改变前的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呼叫”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接受”。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响应信息“接受”、指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目的地”和指示改变前的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被叫”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接受”。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包含在开始响应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改变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1-5)。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接受”。类似地,基于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接受”。此外,决定单元61决定用于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开始响应信息的处理以便对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的通信执行通话控制。
此外,当请求源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或者目的地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51-3:否),状态改变单元53c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不改变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单元61决定用于创建预定错误消息并且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处理。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创建该错误消息,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并由此完成处理。
接下来,回到图25,将描述当决定单元61决定用于向各个目的地终端发送开始响应信息的处理时的处理。发送/接收单元51将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指示准许开始与目的地终端的会话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包括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52)。当接收到该开始响应信息时,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1将会话ID“se1”和在步骤S47中获取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e,并由此耦合到中继装置30e(步骤S53)。另一方面,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将会话ID“se1”和在步骤S48-1中获取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e,并且由此耦合到中继装置(步骤S54)。
随后,利用图26和图27,将描述在步骤S48-2中接收开始请求信息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并且由此拒绝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被接受的情形的处理。当通过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操作按钮108接受了拒绝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时(步骤55),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和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56)。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开始响应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bb”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7)。
这里,利用图27,将详细描述步骤S57中的处理。首先,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开始响应信息时,确定单元62将在由会话ID“se1”指示的会话中的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开始响应信息“拒绝”的接收的数量(响应的接收的数量)存储到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中(步骤S57-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接收的开始响应信息“拒绝”是在由会话ID“se1”指示的会话中的第一个接收的“拒绝”的开始响应信息,所以会话ID“se1”和响应的接收的数量“1”互相关联并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中。
接下来,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以与在步骤S43-1中的处理相同的方式获取由终端管理表(见图11)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57-2)。这里,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预先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并且状态获取单元53基于该确定不仅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被叫”而且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步骤S57-2)。
随后,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以与在步骤S43-2中相同的方式,获取对应于在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中管理的开始请求信息“拒绝”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和“接受”以及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被叫”(步骤S57-3)。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确定它们是否相同(步骤S57-4)。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和“接受”的任何一个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被叫”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被叫”是否相同。
当在步骤S57-4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并且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57-4:是),确定单元62确定是所有多个目的地终端都拒绝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请求还是多个目的地终端的一部分拒绝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请求(步骤S57-5)。这里,确定单元62从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获取作为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的数量“3”(见步骤S44)。随后,确定单元62从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获取由测量单元测量的开始请求信息“拒绝”的接收的数量(响应的接收的数量)“1”(见步骤S57-1)。因此,确定单元62确定多个目的地终端的一部分拒绝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请求。
当上述确定完成时,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响应信息“拒绝”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57-6)。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响应信息“拒绝”、指示请求源终端的终端信息“请求源”、指示确定单元62确定的结果的确定信息“部分”和指示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的改变前状态的改变前状态“接受”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接受”。此外,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响应信息“拒绝”和指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7-7)。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接受”。类似地,基于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无”。此外,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开始请求信息用于执行对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之间的通信的通话控制的响应(见步骤S59)。
此外,当请求源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步骤S57-4中的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或者当目的地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57-4: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响应。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并由此处理结束。
接下来,回到图26,将描述通过决定单元61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开始响应信息的情形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移除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步骤S58)。此外,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该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响应信息“拒绝”和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59)。因此,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认识到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bb)通信的请求被拒绝。
随后,利用图28和图24,将描述在通过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开始通信的请求后通过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操作按钮108接受指示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情形的处理。当通过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操作按钮108接受指示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时(步骤S61),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取消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和会话ID“se1”的取消请求信息被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62)。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取消请求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包括在该取消请求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的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63)。
这里,利用图24将详细描述步骤S63中的处理。首先,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改变请求信息“取消”时,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63-1)。这里,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预先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并且基于该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不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而且获取各个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63-1)。在这种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已经请求开始通话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接下来,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会话ID“se1”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会话管理表(见图13),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01db”和“01cb”。随后,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各个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接受”和“被叫”。
随后,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以与在步骤S43-2中的处理相同的方式,获取在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中管理的对应于开始请求信息“取消”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和“接受”以及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被叫”(步骤S63-2)。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确定它们是否相同(步骤S63-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和“接受”的任何一个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接受”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被叫”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被叫”是否相同。
当在步骤S63-3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并且当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63-3: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响应信息“取消”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64-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取消”、指示请求源终端的终端信息“请求源”和指示通信的改变前状态的改变前状态“接受”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接受”。此外,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指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该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改变分别包括上述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63-5)。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的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接受”。类似地,基于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的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无”。此外,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发送指示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的请求被取消的信息以便执行对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之间的呼叫控制的响应(见步骤S65-1和步骤S65-2)。
当在步骤S63-3中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或者当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63-3: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目的地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接受”不同于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被叫”,所以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的记录的状态信息的字段部分未改变。这是由于通信请求已经被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允许,并且该通信请求不能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生成指示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请求不能被取消的错误消息并且将该消息发送给请求源终端(10aa)的响应。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aa),由此处理结束。
接下来,回到图28,将描述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请求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cb)发送指示通信请求被取消的信息的响应的情况下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从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移除该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步骤S64)。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会话ID“SE1”和指示与该目的地终端(10cb)的通信请求被取消的信息的取消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cb)(步骤S65-1,S65-2)。因此,请求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cb)认识到开始在请求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cb)之间的通信的请求被取消。
随后,利用图29,将描述中继装置30e开始中继要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通信的通话数据中的处理。在图29中,示出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和接收所有各条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在连接到中继装置30e后的预定定时(见步骤S53),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会话ID“se1”和指示请求开始中继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71-1)。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中继请求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包含在该中继请求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改变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72-1)。
这里,将参考图30详细描述步骤S72-1中的处理。首先,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在终端管理DB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72-1-1)。在这种情况下,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预先确定为不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该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请求开始中继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72-1-2)。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加入”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前状态信息“接受”。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确定它们是否相同(步骤S72-1-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接受”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相同。
当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步骤S72-1-3中的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43: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改变信息(步骤S72-1-4)。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加入”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改变信息(步骤S72-1-4)。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加入”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信息“忙碌”。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改变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72-1-5)。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的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忙碌”。此外,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中继装置30e发送开始中继的请求以便执行通信的通话控制的响应(步骤S73-1)。
当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未被确定为与步骤S72-1-3中的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72-1-3: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响应。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由此该处理结束。
接下来,回到图29,将描述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中继装置30e发送开始中继的请求的响应的情形的处理。首先,管理系统50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1”的中继开始请求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e(步骤S73-1)。当接收到该中继开始请求信息时,中继装置30e将包括指示准许开始中继的通知信息“OK”的准许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74-1)。当接收到响应时,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中继开始准许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75-1)。因此,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中继装置30a之间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步骤S76-1)。
另一方面,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在连接到中继装置30e后的预定定时(见步骤S54),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会话ID“se1”和指示请求开始中继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71-2)。
随后,通过管理系统50和中继装置30e执行与步骤S72-1、S73-1、S74-1、S75-1相同的处理,并且由此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和中继装置30e之间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步骤S72-2、S73-2、S74-2、S75-2、S76-2)。当建立了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中继装置30e之间的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和在目的地终端(终端10aa)和中继装置30e之间的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时,中继装置30a可以在终端(10aa、10db)之间中继低分辨率数据、中等分辨率数据和高分辨率的三类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因此,终端(10aa、10db)可以开始视频会议。
随后,利用图4和图31,将描述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以便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进行视频会议的呼叫的处理。由于在对于从终端10aa向终端10db的一个方向上发送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的处理以及对于在从终端10db向终端10aa的在相反方向上发送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的处理,稍后将描述的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的处理和检测延迟时间的处理等相同,因此将描述在一个方向上的上述通信,并将省略在相反方向上的通信。
首先,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经由用于图像/声音数据的会话“sed”将由成像单元14捕捉的对象的图像数据以及在声音输入单元15a处输入的声音的声音数据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中继装置30e(步骤81)。在该实施例中,发送如图20所示的包括低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三种数据的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因此,在中继装置30e处,上述的三种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1处被接收。
然后,数据质量确认单元53利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并提取对应的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并由此确认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步骤S82)。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确认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图像质量是“高图像质量”并且与由发送/接收单元31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相同,因此中继装置30a通过用于图像/声音数据的会话“sed”,将如原样的该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如原样的该声音质量的声音数据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步骤S83)。因此,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在发送/接收单元11处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6基于上述图像数据在显示设备120上显示图像,并且声音输出单元15b可以基于该声音数据输出声音。
接下来,终端10db的延迟检测单元18每隔固定时间(例如每隔一秒)检测在发送/接收单元11处接收的图像数据的接收的延迟时间(步骤S84)。在该实施例中,将对于延迟时间是200(毫秒)的情形继续说明。
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经由通信网络2将指示延迟时间为“200(毫秒)”的延迟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85)。因此,管理系统50掌握该延迟时间,并且可以掌握作为延迟信息的发送源的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利用上述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提取对应的终端ID“10db”。此外,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将由上述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200(毫秒)”存储到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上述终端ID“01db”的记录中的延迟时间的字段部分中,并进行管理(步骤S86)。
接下来,质量决定单元58利用上述延迟时间“200(毫秒)”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质量管理表(见图14),并提取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等图像质量”,并由此决定图像质量为“中等图像质量”(步骤S87)。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利用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与上述终端ID“01db”相关联的中继装置ID“111e”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9),并提取对应的中继装置30e的IP地址“1.1.1.3”(步骤S88)。
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经由通信网络2将指示在上述步骤S87中确定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等图像质量”的质量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e(步骤S89)。该质量信息包括在上述步骤S86中用作搜索关键字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因此,在中继装置30e中,改变质量管理单元34将传输目的地的终端10(这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和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等图像质量”相互关联地存储在改变质量管理表中(见图7)并进行管理(步骤S90)。
然后,终端10aa继续以与上述步骤S81相同的方式,通过用于图像/声音数据的会话“sed”,将包括低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和高分辨率三种数据的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e(步骤S91)。因此,在中继装置30e中,以与上述步骤S82相同的方式,数据质量确认单元33利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并提取对应的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等图像质量”,并由此确认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步骤S92)。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确认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是“中等图像质量”并且低于由发送/接收单元31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高图像质量”,因此数据质量改变单元35将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降低到“中等图像质量”,并由此改变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步骤S93)。然后,发送/接收单元31通过用于图像/声音数据的会话“sed”,经由通信网络2将图像质量从上述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改变为“中等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声音质量未改变的声音的声音数据发送到终端10db(步骤S94)。以这种方式,当在接收图像数据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处发生接收的延迟时,中继装置30e改变图像质量以便不给视频会议中的参与者奇怪的感觉。
随后,利用图32,将描述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后、参与该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处理。在图32中,示出了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接收所有各条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接受指示请求向目的地终端10cb通知用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的会话ID的信息(步骤S101)。接下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会话ID“sei”的会话ID通知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102)。当通话管理系统50接收到该会话ID通知请求信息时,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1”的会话ID通知信息发送到终端10cb(步骤S103)。
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当接收上述会话ID通知信息时,接受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的请求(步骤S104)。这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接受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的请求。因此,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指示请求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的改变请求信息“呼叫”和会话ID“se1”的会话参与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单元50(步骤S105)。
当该会话参与请求信息被接收时,管理系统50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包含在该会话参与请求信息中的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上述终端ID“01cb”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06)。
这里,利用图33,将详细描述步骤S106中的处理。首先,图5中示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在终端管理DB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106-1)。在这种情况下,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呼叫”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预先确定为不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该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仅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无”。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该改变请求信息“呼叫”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106-2)。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呼叫”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前状态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它们是否相同(步骤S106-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无”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相同。
当在步骤S106-3中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106-3: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该改变请求信息“呼叫”的改变信息(步骤S106-4)。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呼叫”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信息“接受”。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改变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06-5)。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的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接受”。此外,决定单元61分别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bb、10db)发送具有指示参与的请求被准许以便执行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cb、10db)之间的通信的呼叫控制的信息的响应(步骤S107-1、S107-2、S107-3)。
当在步骤S106-3中请求参与的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106-3: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上述终端ID“01cb”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单元决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的响应,并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并且该处理结束。
然后,回到图32,将描述决定单元61决定分别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bb、10cb)发送指示准许参与的请求的信息的响应的情况下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在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中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中添加请求参与的终端的终端ID“01cb”。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会话ID“se1”的参与通知发送到已经开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步骤S107-1、S107-2)。因此,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可以认识到目的地终端(10db)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此外,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的会话ID“se1”和用于连接到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的参与准许通知发送到开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的目的地终端(10cb)(步骤S107-3)。
终端10cb当接收该参与准许通知时,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含在参与准许通知中的会话ID“se1”和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e,并由此连接到中继装置30e(步骤S108)。此外,终端10cb在连接到中继装置后的预定定时,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会话ID“se1”和指示请求开始中继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随后,通过管理系统50和中继装置30e执行与步骤S72-1、S73-1、S74-1、S75-1相同的处理,并且由此在终端10cb和中继装置30e之间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当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时,中继装置30e可以在终端(10aa、10cb、10db)之间中继低分辨率、中等分辨率、高分辨率的三种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因此,终端(10aa、10cb、10db)可以开始视频会议。
随后,利用图34,将描述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10db)之间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从该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退出的情况下的处理。在图29中,示出了各条管理信息全部通过用于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接收的处理。
首先,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接受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退出的请求(步骤S111)。然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请求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退出的改变请求信息“离开”和会话ID“se1”的会话退出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单元50(步骤S112)。
当该会话退出请求信息被接收时,管理系统50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包括在该会话退出请求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13)。
这里,利用图30,将详细描述步骤S113中的处理。首先,图5中示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在终端管理DB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113-1)。在这种情况下,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离开”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预先确定为不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该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利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忙碌”。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离开”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113-2)。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离开”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前状态信息“忙碌”。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且它们是否相同(步骤S113-3)。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忙碌”与由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忙碌”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相同。
当在步骤S113-3中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与该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113-3: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离开”的改变信息(步骤S113-4)。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利用改变请求信息“离开”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改变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13-5)。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获取的改变信息,终端管理表的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无”。此外,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各个请求源终端发送指示退出被准许以便执行呼叫控制的信息的响应。
当在步骤S113-3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被确定为不与该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时(步骤S113-3: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预定错误消息响应。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该错误消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由此该处理结束。
然后,回到图34,当决定单元61决定指示向各个请求源终端发送指示退出被准许的信息的响应时,将描述在该决定之后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从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中的请求源终端的字段部分移除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步骤S114)。管理系统50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包括会话ID“se1”的指示请求退出会话的通知发送到中继装置30e(步骤S115)。因此,中继装置30e停止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并切断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连接。随后,中继装置30e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包括会话ID“se1”的指示退出的请求被准许的通知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116)。
当管理系统50接收到指示准许退出的请求的通知时,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请求信息“离开”、会话ID“se1”和指示准许退出请求的通知信息“OK”的会话退出准许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117)。当接收到该会话退出准许信息时,通过按下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终端10aa接受电源断开的请求(步骤S118)。当电源断开的请求被接受时,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指示切断与管理系统50的连接的通知信息的切断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119)。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该切断请求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包括在该切断请求信息中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移除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中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中的数据(步骤S120)。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指示准许切断的请求的切断准许请求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121)。因此,管理系统50停止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于管理数据的会话,并切断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连接。
当接收到该切断准许信息时,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执行电源断开,并且处理结束(步骤S122)。终端10cb和终端10db可以以与用于终端10aa的在步骤S111至S121中的处理相同的方式,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退出,以结束终端之间的通话。
随后,利用图44至图48,将描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a”从PC 20a而不是从终端10aa经由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对请求目的地终端(终端10dc)执行补充批准请求的情形。
图44是用于从PC执行补充批准请求的序列图。图45是描绘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图46是描绘补充请求接受屏幕的概念图。
如图44中所示,首先,PC 20a的用户“a”从PC 20a中的网络浏览器输入URL,由此PC20a访问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提供的网络应用(步骤S61)。因此,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的网络服务器功能向PC 20a公开登录屏幕,并由此促使用户“a”输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步骤S62)。响应于该操作,当用户“a”输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时,作为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的登录信息从PC 20a发送到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步骤S63)。
接下来,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终端认证单元82访问传输管理系统50并搜索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见图4),由此根据是否管理了与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密码相同一对的终端ID和密码的确定,执行PC 20a的用户“a”的终端10aa是否是传输系统1’中的有效终端的认证(步骤S64)。当通过认证确定终端10aa为有效终端时,提取单元83继续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搜索存储在传输管理系统50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见图4),并由此提取对应的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步骤S65)。
接下来,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84基于在上述步骤S65中提取的终端ID搜索终端管理DB 5003(见图4),以提取对应的终端名称,并由此创建图45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屏幕的HTML(步骤S66)。然后,发送/接收单元81的网络服务器功能向PC 20a公开目的地列表屏幕(步骤S67)。在该目的地列表屏幕中,显示了目的地终端的目的地名称、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其中目的地列表上的每个目的地终端的目的地名称被编辑或从目的地列表移除目的地终端的目的地名称和终端ID的操作区域。此外,在目的地列表屏幕的右上位置处,显示当用户期望添加目的地终端时按下的“目的地添加”按钮。
然后,当用户“a”按下PC 20a中目的地列表屏幕中的该“目的地添加”按钮时,通过PC 20a的网络浏览器功能,显示如图46所示的附加请求接受屏幕,并由此接受补充批准请求(步骤S68)。如图46所示,该附加请求接受屏幕显示在目的地列表上。
接下来,当用户“a”输入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或终端名称以添加到附加请求接受屏幕中的目的地列表并按下“发送补充请求”的按钮时,PC 20a将补充批准请求信息发送到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步骤S69)。因此,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的数据处理功能解释来自用户“a”的操作并替代终端10aa向传输终端管理系统50发送对目的地列表的补充批准请求信息(步骤S70)。
随后,利用图47和48,将描述请求目的地终端10dc的用户使用PC 20a执行补充请求响应的情形。这里,将描述在紧接开启PC 20d之后用户“d”确认是否已从另一终端10或另一PC 20接收到补充批准请求信息的情况。这种情形是一个示例,并且可以在用户“d”开启PC 20d后,由用户“d”周期性地或任意地执行是否正在接收补充批准请求的确认。
图47是请求目的地终端的用户使用PC执行补充请求响应的情形的序列图。图48是描绘补充批准请求屏幕的概念图。
PC 20d的用户“d”从PC 20d中的网络浏览器输入URL,由此PC 20d访问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提供的网络应用(步骤S81)。因此,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的网络服务器功能向PC 20d公开登录屏幕,并由此促使用户“d”输入请求源终端(终端10dc)的终端ID和密码(步骤S82)。响应于该操作,当用户“d”输入请求源终端(终端10dc)的终端ID和密码时,作为该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密码的登录信息从PC 20d发送到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步骤S83)。
接下来,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终端认证单元82访问传输管理系统50并搜索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见图4),由此根据是否管理了与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密码相同一对的终端ID和密码的确定,执行PC 20d的用户“d”的终端10dc是否是传输系统1’中的有效终端的认证(步骤S84)。
请求目的地终端10dc的用户“d”进行对补充批准请求屏幕的请求(步骤S85)。因此,在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中,提取单元83基于请求目的地终端(终端10dc)的终端ID“01dc”搜索补充请求管理DB 5010(见图4),并提取对应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01aa”(步骤S86)。提取单元83还可以基于在步骤S86中提取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01aa”搜索终端管理DB5003(见图4),由此提取对应的目的地名称。
接下来,补充批准请求屏幕创建单元85基于在上述步骤S86中提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创建补充批准请求屏幕的HTML(步骤S87)。然后,发送/接收单元81的网络服务器功能向PC 20d公开如图25所示的补充批准请求屏幕(步骤S88)。
接下来,当用户“d”在图48所示的补充批准请求屏幕中选择准许、拒绝或暂缓(suspend)时,指示准许、拒绝或暂缓的补充请求响应信息从PC 20d发送到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步骤S89)。然后,传输终端管理系统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根据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解释来自用户“d”的操作,并替代请求目的地终端(终端10dc)从发送/接收单元81向传输终端管理系统50发送补充请求响应信息(步骤S70)。
接下来,利用图49,将描述在传输系统1中诸如用户PC终端20a或20b的外部终端访问诸如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保护资源的(第一)处理。
外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访问令牌的请求;通过使用对访问令牌的该请求作为契机(opportunity),对访问令牌的请求通过通信网络2从发送/接收单元11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4902)。对访问令牌的请求包括CID和密码。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sorting)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4904)。
作为对访问令牌的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访问令牌的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步骤S4906)。
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利用包括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中的C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客户端认证管理表(未示出),并确定在客户端认证管理DB(未示出)中是否管理了相同的CID和密码,由此执行客户端认证(步骤S4908)。
当认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访问令牌,并且将该访问令牌发送到外部终端(步骤S4910、S4912)。然而,当客户端认证第一次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刷新令牌,并且将该刷新令牌发送到外部终端。对于刷新令牌,与访问令牌相比设置相对长的有效时段。
接下来,外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通过使用该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作为契机,该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4914)。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包括访问令牌。该访问令牌在步骤S4908中通过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然而,当在步骤S4908中通过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刷新令牌时,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包括刷新令牌。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4916)。
作为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步骤S4918)。
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验证包括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中的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有效性(步骤S4920)。
当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验证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权限(步骤S4922)。
当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的权限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向外部终端发送诸如“https://example.com/rosters”的保护资源的URL信息(步骤S4924、S4926)。然而,当刷新令牌的权限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访问令牌,并将该访问令牌与诸如“https://example.com/rosters”的保护资源的URL信息一起发送到外部终端。
接下来,外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使用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作为契机,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的保护资源(https://example.com/rosters/123)(步骤S4228)。这里,“123”指示账户的ID。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包括访问令牌。该访问令牌是在步骤S4908中通过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的,或当刷新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成功时在步骤S4922中通过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的。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4930)。
作为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步骤S4932)。
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验证包含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令牌的有效性(步骤S4934)。
当访问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验证访问令牌的权限(步骤S4936)。
当访问令牌的权限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步骤S4938)。
通过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由此保护资源被公开给外部终端(步骤S4940、S4942和S4944)。
接下来,利用图50,将描述在传输系统1中外部终端访问保护资源的(第二)处理。
接下来,外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访问令牌的请求;通过使用该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作为契机,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5002)。对访问令牌的请求包括用户ID(用户=555)和密码。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5004)。
作为对访问令牌的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访问令牌的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步骤S5006)。
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利用包括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访问令牌的请求中的用户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用户认证管理表(未示出),并确定在用户认证管理DB(未示出)中是否管理了相同的用户ID和密码,由此执行用户认证(步骤S5008)。
当认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验证单元52发布访问令牌,并且将该访问令牌发送到外部终端(步骤S5010、S5012)。
接下来,外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通过使用该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作为契机,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5014)。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包括访问令牌。该访问令牌是在步骤S5008中通过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的。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5016)。
作为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步骤S5018)。
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验证包括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URL请求中的访问令牌的有效性(步骤S5020)。
当访问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验证访问令牌的权限。(步骤S5022)
当访问令牌的权限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向外部终端发送诸如“https://example.com/rosters”的保护资源的URL信息(步骤S5024、S5026)。
接下来,外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使用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作为契机,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从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的保护资源(https://example.com/rosters/123)(步骤S5028)。这里,“123”指示账户的ID。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包括访问令牌。该访问令牌是在步骤S5008中通过管理系统50的认证单元52发布的。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5030)。
作为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步骤S5032)。
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确定包括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令牌是否是伪造的,由此验证访问令牌的有效性(步骤S5034)。
当访问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发送对相关资源的访问请求以访问该相关资源(https://example.com/managers/user/555)(步骤S5036)。在相关资源中,用户ID和账号相互关联并被管理,并且提供有用于验证外部终端是否具有权限访问受保护资源的资源。允许确定单元64对哪些资源落入相关资源中进行管理,以便验证是否具有访问的权限。例如,允许确定单元64对作为相关资源的“Manager”需要被访问以便访问保护资源(Roster)进行管理。允许确定单元64访问该相关资源,由此获取与“用户”相关联的账户。
允许确定单元64访问该相关资源,并由此获取“账户=123”作为相关资源(步骤S5038)。
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使用该相关资源验证访问权限(步骤S5040)。允许确定单元64确定“用户=555”和“账户=123”相互关联并且具有访问权限。
当访问权限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向保护资源发送访问请求(步骤S5042)。
通过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由此保护资源被公开给外部终端(步骤S5044、S5046和S5048)。
接下来,利用图51,将描述在传输系统1中外部终端访问保护资源的(第三)处理。
图49中的步骤S4902至S4934可以应用到步骤S5102至S5130。然而,在图51中,将省略对应于图49中步骤S4908、S4930的处理。
将描述从步骤S5132的处理。
当访问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验证访问令牌的权限(步骤S5132)。
当访问令牌的有效性的验证不成功时,管理系统50的允许确定单元64向外部终端公开未给予准许(步骤S5134、S5136)。
接下来,利用图52,将描述在传输系统1中诸如终端100的内部终端访问诸如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保护资源的处理。
内部终端的用户操作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由此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使用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作为契机,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从发送/接收单元11发送到管理系统50的保护资源而不经过因特网2i(步骤S5202)。
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确定经由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分类目的地(步骤S5204)。
作为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的分类目的地的确定的结果,负荷分发装置90的分类单元82将该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转发到管理系统50的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步骤S5032)。
通过管理系统50的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由此保护资源被公开给内部终端(步骤S5208、S5210)。
<<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管理系统50管理与另一终端通信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当管理系统50从终端10接收到指示改变通信状态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基于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和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因此,由于管理系统可以掌握终端的通信状态,所以提供了可以使能在终端之间的连接的高效控制的效果。
此外,管理系统50还管理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当管理系统50从终端10接收到指示改变通信状态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的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基于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和管理的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而改变。因此,由于管理系统50可以管理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所以提供了可以使能在终端之间的连接的高效控制的效果。
此外,当改变请求信息被确定为是指示改变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的特定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获取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因此,提供了管理系统50变得能够取决于改变请求信息的类别来改变开始通话的终端中的一个的通信状态或这两个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效果。
此外,管理系统50包括配置了状态改变管理表的状态改变管理DB5009,其中改变请求信息、改变前状态信息和改变后管理信息相互关联并被管理。因此,提供了管理系统50变得能够基于由发送/接收单元1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和由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来改变通信状态的效果。
此外,当终端10的通信状态不是对应于预定改变请求信息的预定通信状态时,管理系统50不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当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是对应于预定改变请求信息的预定通信状态时,管理系统50不改变该另一终端的状态信息。因此,提供了管理系统50变得能够精确地管理终端10的通信状态和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效果。
此外,管理系统50基于预定改变请求信息,将用于改变通信状态的预定信息发送到终端10和另一终端的至少一个。因此,提供了管理系统50变得能够控制终端10和另一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效果。
此外,当管理系统50接收指示作为请求源的终端请求开始与作为目的地的终端的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并且作为目的地的终端是多个时,管理系统50将指示请求开始通信的预定信息发送到作为目的地的多个终端。因此,提供了当通话在另一站点开始时管理系统50使得作为请求源的终端能够控制与作为目的地的终端的连接的效果。
此外,当作为目的地的终端接收指示拒绝开始与作为请求源的终端的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确定是否从作为目的地的所有终端接收到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并且基于确定的结果,改变作为请求源的终端的状态信息。因此,当作为目的地的终端的接收到指示拒绝开始与作为请求源的终端的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变得能够精确地管理作为请求源的终端的通信状态。
此外,当接收到基于终端10和管理系统的连接或断开的信息时,管理系统50将管理的终端10的状态改变为指示连接或断开的状态。因此,管理系统50变得能够在终端10与管理系统连接时或在终端10从管理系统断开时精确地管理终端10的状态。
此外,负荷分发装置90将经过诸如因特网的外部网络发送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分类到检查访问权限的模块,并且对经过诸如储存保护资源的管理系统50所属于的网络的内部网络发送的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进行分类,以便访问该保护资源。因此,由于不需要对所有访问请求验证访问权限,可以降低管理系统50中的处理负荷。由于对于不需要验证访问权限的访问请求,不用验证访问权限而执行对保护资源的访问,所以可以缩短处理延迟。
<<实施例的补充说明>>
在实施例中,描述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开始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10db)通话的情形,但不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可以选择自身终端作为目的地终端。当自身终端被选择为目的地终端时,首先,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中继装置30之间建立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随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指定期望的目的地终端,指示请求向目的地终端报告参与用于通话数据的会话“sed”所需要的会话ID的信息被接受(见步骤S101),并执行用于请求参与该会话的处理,由此可以开始通话。当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选择自身终端作为目的地终端,并且改变请求信息“邀请”被发送时,管理系统利用终端信息“选择自身终端”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改变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2中所示,显示在指示目的地名称1100-2等和图标1100-3a等的状态下的目的地的列表帧1100-1,但不限于此。可以不显示目的地列表帧1100-1,并且可以仅显示目的地名称1100-2等和图标1100-3a等。
在实施例中,负荷分发装置90和管理系统50被描述为不同的装置,但是管理系统可以包括负荷分发装置90,并且负荷分发装置90和管理系统50可以集成。
此外,当在国内或国外将用于终端的程序、用于中继装置的程序和用于传输管理的程序作为程序产品提供给用户时,使用实施例中的存储用于终端的程序、用于中继装置的程序、用于传输管理的程序的记录介质、存储这些程序的HD 204以及提供有HD 204的程序提供系统的任意的。
此外,在实施例中,通过图7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和图14所示的质量管理表,作为将在中继装置30处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的示例,关注并管理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但不限于此。作为质量的另一示例,可以关注并管理图像质量的深度、声音数据的声音中的采样频率、或声音数据的声音中的位长度。
此外,在图9、图11和图13中,管理接收日期和时间,但不限于此。可能管理至少接收日期和时间的接收时间。
此外,在实施例中,管理在图9中中继装置的IP地址以及在图11中终端的IP地址,但不限于此。只要是用于指定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指定信息或用于指定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终端指定信息,就可以管理其各自的FQDN(完全合格域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已知的DNS(域名系统)服务器来获取对应于FQDN的IP地址。此外,不仅可以通过“用于指定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指定信息”表示,也可以通过“指示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的中继装置连接目的地信息”或者“指示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目的地的中继装置目的地信息”表示。类似地,不仅可以通过“用于指定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终端指定信息”表示,也可以通过“指示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连接目的地的终端连接目的地信息”或者“指示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目的地的终端目的地信息”表示。
在实施例中,使用“电视会议”作为可被“视频会议”替换的术语。
此外,在实施例中,作为传输系统1的示例,描述了视频会议系统的情形,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诸如IP(因特网协议)电话或因特网电话的电话系统。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汽车导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10之一对应于安装在车辆中的汽车导航设备,并且终端10中的另一个对应于管理车辆导航的管理终端或管理中心中的管理服务器、或安装在另一车辆上的汽车导航设备。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音频会议系统或PC(个人计算机)屏幕共享系统。
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移动电话的通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10对应于移动电话。在图35中示出了这种情况下的目的地列表的显示示例。即,作为移动电话的终端10提供有移动电话的主体10-1、布置在主体10-1上的菜单屏幕显示按钮10-2、布置在主体10-1上的显示单元10-3、布置在主体10-1的下部的麦克风10-4以及布置在主体10-1上的扬声器10-5。在这些构件中,“菜单屏幕显示按钮”10-2是用于显示菜单屏幕的按钮,在该菜单屏幕中显示指示各种应用的图标。显示单元10-3是触摸面板,并且当用户选择目的地名称时,用户能够与另一侧的另一移动电话进行语音通话。
此外,在实施例中,作为内容数据的示例,描述了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触摸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一个终端侧触摸的触摸感测被发送到另一终端侧。此外,内容数据可以是气味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终端侧的气味(香味)被发送到另一终端侧。此外,内容数据可以是图像数据、声音数据、触摸数据和气味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在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传输系统1举行的视频会议,但不限于此。传输系统1可以用于会议、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一般交谈或在一个方向上的信息的呈现。
尽管参考特定实施例或变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各个实施例或变型仅是说明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各种变型、修改、替代、替换等。为便于描述,参考功能性框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是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任何实施例和特定示例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作出各种变型、修改、替代、替换或组合。
本申请基于2014年1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14-016955,并且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14-016955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参考标记列表]
10 传输终端
11 发送/接收单元
16 显示控制单元
18 延迟检测单元
19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
31 发送/接收单元
32 状态检测单元
33 数据质量确认单元
34 改变质量管理单元
35 数据质量改变单元
39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
50 管理系统
51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的示例、发送单元的示例)
52 终端认证单元
53 状态管理单元
53a 状态设置单元(设置单元的示例)
53b 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单元的示例)
53c 状态改变单元(改变单元的示例)
54 终端提取单元
55 终端状态获取单元
56 初级缩减单元
56a 会话ID生成单元
56b 中继装置提取单元
56c 选择单元
57 会话管理单元
58 质量决定单元
59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
60 延迟时间管理单元
61 决定单元
62 确定单元
63 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改变信息确定单元的示例)
64 允许确定单元
65 目的地列表管理单元
66 补充请求管理单元
80 传输终端管理系统
81 发送/接收单元
82 终端认证单元
83 提取单元
84 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
85 补充批准请求屏幕生成单元
89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
90 负荷分发装置
91 发送/接收单元
92 分类单元
93 存储/读出管理单元
1000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1100 易失性存储单元
3000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3001 改变质量管理DB
5000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终端管理单元的示例)
5001 中继装置管理DB
5002 终端认证管理DB
5003 终端管理DB(终端管理单元的示例)
5004 目的地列表管理表DB
5005 会话管理DB
5007 质量管理DB
5009 状态改变管理DB(状态改变管理单元的示例)
5010 补充请求管理DB
9001 转发目的地分类DB

Claims (6)

1.一种管理系统,包括:
分类单元,配置为接收从通信装置发送的对访问受保护的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并且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的发送路径将所述访问请求的转发目的地分类到第一转发目的地或第二转发目的地;
允许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由分类到所述第一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对所述保护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以及
读出处理单元,配置为通过被所述允许确定单元确定为允许访问的所述访问请求或者通过被所述分类单元分类到所述第二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来访问所述保护资源,并向所述通信装置公开所述保护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分类单元配置为将来自所述管理系统所属于的网络的访问请求分类到所述第二转发目的地,并将来自除所述网络之外的另一网络的访问请求分类到所述第一转发目的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分类单元配置为基于访问的请求目的地的IP地址对所述访问请求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允许确定单元配置为在检查对所述保护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时验证在访问请求时发送的令牌的有效性,并检查所述令牌的权限。
5.一种由管理系统执行的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从通信装置发送的对访问受保护的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并且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的发送路径将所述访问请求的转发目的地分类到第一转发目的地或第二转发目的地;
确定由分类到所述第一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对所述保护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以及
通过被确定为允许访问的所述访问请求或者通过被分类到所述第二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来访问所述保护资源,并向所述通信装置公开所述保护资源。
6.一种用于使得在包括通信装置和经由网络耦合到所述通信装置的管理装置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计算机实现功能的程序,所述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
接收从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的对访问受保护的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并且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的发送路径将所述访问请求的转发目的地分类到第一转发目的地或第二转发目的地;
确定由分类到所述第一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对所述保护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以及
通过被确定为允许访问的所述访问请求或者通过被分类到所述第二转发目的地的访问请求来访问所述保护资源,并向所述通信装置公开所述保护资源。
CN201580010985.9A 2014-01-31 2015-01-21 管理系统、程序和管理方法 Pending CN106062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6955 2014-01-31
JP2014016955 2014-01-31
PCT/JP2015/051546 WO2015115273A1 (ja) 2014-01-31 2015-01-21 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2769A true CN106062769A (zh) 2016-10-26

Family

ID=53756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0985.9A Pending CN106062769A (zh) 2014-01-31 2015-01-21 管理系统、程序和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37336A1 (zh)
EP (1) EP3101583A4 (zh)
JP (1) JP6304264B2 (zh)
CN (1) CN106062769A (zh)
CA (1) CA2937137A1 (zh)
SG (1) SG11201605806PA (zh)
WO (1) WO20151152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993A (zh) * 2019-09-24 2019-12-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多出口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1627B2 (en) * 2016-10-14 2021-03-16 PerimeterX, Inc. Securing ordered resource access
JP7008558B2 (ja) 2018-03-28 2022-01-2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住環境 スプリンクラー設備の配管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9702A1 (en) * 1999-03-16 2004-03-11 Novell, Inc. Secure intranet access
US6925520B2 (en) * 2001-05-31 2005-08-02 Sun Microsystems, Inc. Self-optimizing crossbar switch
CN101686129A (zh) * 2008-09-24 2010-03-31 北京创原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强安全服务和用户资源经营方法
CN102546648A (zh) * 2012-01-18 2012-07-04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访问授权的方法
CN102682233A (zh) * 2011-01-13 2012-09-19 奥多比公司 用于受保护内容的可缩放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WO2013172484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gram
US20140033279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extending oauth server(s) with third party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3520B2 (ja) * 2003-03-19 2009-04-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認証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認証システム
JP2006113710A (ja) * 2004-10-13 2006-04-27 Fuji Xerox Co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750515B2 (ja) * 2005-09-07 2011-08-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安全な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を構築するシステム
JP5932344B2 (ja) 2012-01-16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権限委譲システム、アクセス管理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および権限委譲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9702A1 (en) * 1999-03-16 2004-03-11 Novell, Inc. Secure intranet access
US6925520B2 (en) * 2001-05-31 2005-08-02 Sun Microsystems, Inc. Self-optimizing crossbar switch
CN101686129A (zh) * 2008-09-24 2010-03-31 北京创原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强安全服务和用户资源经营方法
CN102682233A (zh) * 2011-01-13 2012-09-19 奥多比公司 用于受保护内容的可缩放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46648A (zh) * 2012-01-18 2012-07-04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访问授权的方法
WO2013172484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gram
US20140033279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extending oauth server(s) with third party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993A (zh) * 2019-09-24 2019-12-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多出口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1583A1 (en) 2016-12-07
EP3101583A4 (en) 2016-12-07
SG11201605806PA (en) 2016-08-30
WO2015115273A1 (ja) 2015-08-06
JPWO2015115273A1 (ja) 2017-03-23
US20160337336A1 (en) 2016-11-17
JP6304264B2 (ja) 2018-04-04
CA2937137A1 (en) 2015-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3499B2 (ja) 第一の伝送端末、伝送方法、伝送用プログラム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CN103392337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和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RU2536801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CN104756485B (zh) 通信系统与计算机可读媒介
EP2493143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nection among terminals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nec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2334335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提供系统和维护系统
CN103636197B (zh) 发送终端、图像显示控制方法以及发送系统
CN103348629B (zh) 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系统
CN103477632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程序、程序供应系统和维护系统
CN102208994A (zh) 日志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日志管理方法
CN104641629B (zh) 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系统
CN103299608B (zh) 一种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3595952A (zh) 传输终端、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JP6492562B2 (ja)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65059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N105378688B (zh) 程序、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设备
CN106233267A (zh) 访问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和访问管理方法
AU2012248149B2 (en) Charge management system, charge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program providing system, and maintenance system
CN106062769A (zh) 管理系统、程序和管理方法
CN104396223B (zh) 中继设备选择设备和传输系统
WO2015019792A1 (ja) 管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伝送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05723693B (zh) 选择系统、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系统和选择方法
CN105745909B (zh) 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NZ622799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participation fee management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aintenanc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