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5059B -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 Google Patents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5059B
CN104365059B CN201380031175.2A CN201380031175A CN104365059B CN 104365059 B CN104365059 B CN 104365059B CN 201380031175 A CN201380031175 A CN 201380031175A CN 104365059 B CN104365059 B CN 104365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unit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11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5059A (zh
Inventor
梅原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65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5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5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5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65Presence servic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erms of media capability or network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8Restricting access to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 or functions, e.g. using authorisation function to acc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2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当终端10的状态基于由另一管理系统的控制而改变时,管理系统50从所述另一管理系统接收到指示改变后的状态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因此,具有这样的效果:即使由所述另一管理系统执行与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管理系统50也能够基于已接收到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来控制终端10的状态。

Description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传输终端的状态的传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响应于缩减出差的花费和时间的需求,作为通过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来进行电视会议的传输系统的示例,电视会议系统已经扩展开来。在这种电视会议系统中,在作为传输终端的示例的电视会议终端之间发送/接收例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从而实现电视会议。
此外,在传统的电视会议系统中,使用传输管理系统来执行与在电视会议终端中开始或终止通信相关联的控制(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第2012-50063号,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此)。在该情形中,当从电视会议终端接收到开始通信的请求时,传输管理系统通过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来建立在电视会议终端中发送/接收数据的会话。在通信期间,例如,已经执行了控制的传输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更新开始通信的请求者电视会议终端的状态来控制电视会议终端的状态。
然而,传统上,相关的传输系统在一个传输管理系统中执行与开始或终止通信相关联的控制。因此,如果同时发生大量的开始通信,则单个传输管理系统应当控制传输终端与中继装置之间的多个连接。结果,这造成加载于一个传输管理系统的负载显著增大。在提供多个传输管理系统以便分散负载的情形中,当一个传输管理系统已经执行了与通信相关联的控制以改变传输终端的状态时,另一传输管理系统无法管理该传输终端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传输管理系统。所述传输管理系统包括:状态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指示传输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传输终端的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第一改变处理单元,如果所述控制由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执行,则所述第一改变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将由所述状态管理单元所管理的状态信息改变为指示改变后的状态的状态信息;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如果由另一传输管理系统执行所述控制,则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通过所述控制来接收指示所述改变后的状态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以及第二改变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来改变由所述状态管理单元所管理的状态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发送/接收图像数据、音频数据和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时工作的传输系统的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终端、装置和系统的传输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目的地列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终端验证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终端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会话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在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开始之前的处理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通知终端的状态的改变的处理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用于请求在终端之间开始通信的处理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终端的状态改变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终端的状态改变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用于在终端之间开始通信的处理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23是示出用于在三个终端中开始通信的处理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用于终止通信的处理的顺序的顺序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可替换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总体配置>>
将参照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联的附图通过下文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说明。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的整体配置进行描述。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图2示意性示出了通过传输系统,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状态的概念。
实施例的传输系统可包括数据供给系统或通信系统,在该数据供给系统中,内容数据以单向(one-way)方式从一个传输终端发送至另一传输终端,在该通信系统中,信息等被从多个传输终端中发送,或被接收到多个传输终端中。所述通信系统是用于经由通信管理系统(对应于“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通信终端(对应于“传输终端”)中交互地发送信息的系统,并且该系统的示例包括电视会议系统、视频电话系统、音频电话会议、语音电话系统(voice telephony system)、以及个人计算机(PC)屏幕共享系统,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将基于电视会议系统作为通信系统的示例、电视会议管理系统作为通信管理系统的示例、并且电视会议终端作为通信终端的示例,来对传输系统、传输管理系统、以及传输终端进行说明。就是说,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不仅应用于电视会议系统,而且还应用于通信系统和传输系统。
图1中所示的传输系统1由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用于每个传输终端(10aa、10ab、...)的显示器(120aa、120ab、...)、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和30d)、多个传输管理系统(50a、50cd)、中继装置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多个传输终端10进行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是内容数据的示例。注意,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是视频图像或静止图像,并且可以是视频图像和静止图像二者。在本实施例中,将对以视频图像作为图像数据的示例进行说明。
注意,在下文中,“传输终端”简称为“终端”,“传输管理系统”简称为“管理系统”,并且“中继装置选择装置”简称为“选择装置”。此外,多个管理系统(50a和50cd)中的任意管理系统称为“管理系统50”,多个终端(10aa、10ab、...)中的任意终端称为“终端10”,多个显示器(120aa、120ab、...)中的任意显示器称为“显示器120”,并且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和30d)中的任意中继装置称为“中继装置30”。
如图2中所示,用于通过管理系统50进行发送/接收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会话sei建立在传输系统1中的终端10之间。此外,用于通过中继装置30进行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会话建立在终端10之间。这里,以综合的方式将用于进行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会话示出为内容数据会话sed。
图1中所示的终端10进行例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这样的内容数据的发送/接收,以便与其它终端10通信。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通信包括发送/接收图像数据以及发送/接收音频数据。可替换地,终端10可以仅进行对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而不进行对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由选择装置80从多个中继装置30中选择的中继装置30将内容数据中继至终端10。
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和70cd)为内容数据选择最优的路径。注意,在下文中,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和70cd)中的任意路由器称为“路由器70”。
程序供给系统90包括下文所描述的硬盘(HD)204,在该硬盘204中存储有用于使终端1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终端10用作各种部件)的终端程序,并且程序供给系统90能够将终端程序发送至终端10。程序供给系统90的HD 204存储用于使中继装置3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中继装置30用作各种部件)的中继装置程序,并且程序供给系统90能够将中继装置程序发送至中继装置30。程序供给系统90的HD 204存储用于使选择装置8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选择装置80用作各种部件)的选择装置程序,并且程序供给系统90能够将选择装置程序发送至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的HD 204存储用于使维护系统10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维护系统100用作各种部件)的维护系统程序,并且程序供给系统90的HD 204能够将维护系统程序发送至维护系统100。
维护系统100是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供给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维护、管理以及修复的计算机。例如,在维护系统100设置在国内并且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供给系统90设置在国外的情形中,维护系统100经由通信网络2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供给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远程进行维护、管理以及修复。维护系统100可以不经由通信网络2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供给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型号、序列号、客户、检查、以及故障历史进行维护或管理。
顺便说一下,终端(10aa、10ab、...)、中继装置30a以及路由器70a通过LAN 2a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终端(10ba、10bb、...)、中继装置30b以及路由器70b通过LAN2b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管理系统50ab、LAN 2a以及LAN 2b通过包括路由器70ab的租用线(leased line)2ab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并且管理系统50ab、LAN 2a以及LAN 2b构建在预定区域A中。例如,区域A可以是日本,LAN 2a可以构建在东京办公室中,并且LAN 2b可以构建在大阪办公室中。管理系统50ab对与LAN 2a或LAN 2b连接的终端(10aa、10ab、...10ba、10bb、...)的状态进行管理,并且通过使用中继装置(30a和30b)来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
同时,终端(10ca、10cb、...)、中继装置30c以及路由器70c通过LAN 2c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终端(10da、10db、...)、中继装置30d以及路由器70d通过LAN2d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管理系统50cd、LAN 2c以及LAN 2d通过包括路由器70cd的租用线2cd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并且管理系统50cd、LAN 2c以及LAN 2d构建在预定区域B中。例如,区域B可以是美利坚合众国,LAN 2c构建在纽约办公室中,并且LAN 2d构建在华盛顿特区办公室中。区域A通过路由器70ab与因特网2i连接,并且区域B通过路由器70cd与因特网2i连接,使得区域A和区域B能够彼此通信。管理系统50cd对与LAN 2c或LAN 2d连接的终端(10ca、10cb、...10da、10db、...)的状态进行管理,并且通过使用中继装置(30c和30d)来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
此外,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通过因特网2i与终端10、中继装置30以及管理系统50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可设置在区域A或区域B中,或者可设置在除了这些区域以外的任何区域中。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网络2由LAN 2a、LAN 2b、租用线2ab、因特网2i、租用线2cd、LAN2c以及LAN 2d构建。所述通信网络2可包括通信部分,在该通信部分中,不仅进行有线通信而且还进行通过无线保真(WiFi)、蓝牙(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等。
注意,每个终端10不仅可用于在多个办公室之间以及在同一办公室中的不同房间之间的通信,而且还可用于同一房间中以及室内与室外之间或室外与室外之间的通信。在每个终端10均用于室外的情形中,可进行使用移动电话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等。
<<实施例的硬件配置>>
接下来,将对本实施例的硬件配置进行说明。首先,将参照图3和图4对终端10的硬件配置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外观。图4是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配置。注意,在下文中,终端10的纵向方向称为X轴方向,在水平平面中与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并且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如图3中所示,终端10包括外壳1100、臂1200以及相机外壳1300。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入口孔(inlet hole)的入口面(inlet plane)(未示出)被提供在外壳1100的前侧壁面1110中,并且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出口孔(outlet hole)的出口面(outlet plane)1121被提供在外壳1100的后侧壁面1120中。利用这种结构,通过驱动内置在外壳1100中的冷却风扇,周围的空气可通过入口面(未示出)从终端10的前面引入到该终端中,并且可通过出口面1121排出至该终端的后面。声音采集孔1131形成在外壳1100的右侧壁面1130中,并且可通过下文所描述的内置麦克风114来采集声音,如语音、音频和噪声。
操作面1150形成在外壳1100的表面上的右侧壁面1130的一侧处。所述操作面1150提供有多个操作按钮(108a至108e)、电源开关109、以及下文所描述的报警灯119,并且声音输出1151形成有多个音频输出孔,用于允许来自内置扬声器115的音频输出通过。此外,具有用于安放臂1200和相机外壳1300的凹槽的外壳单元1160形成在外壳1100的表面的左侧壁面1140的一侧处。用于将电缆与下文所描述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口(1132a至1132c)被提供在外壳1100的右侧壁面1130上。另一方面,用于将显示器120的电缆120c与下文所描述的外部设备I/F 118电连接的连接端口(未示出)被提供在外壳1100的左侧壁面1140上。
注意,在下文中,操作按钮(108a至108e)中的任意操作按钮称为“操作按钮108”,并且连接端口(1132a至1132c)中的任意连接端口称为“连接端口1132”。
接下来,臂1200通过旋转铰链(torque hinge)1210附接于外壳1100,使得臂1200能够相对于外壳1100在135度的倾角(tilt angle)θ1的范围内向上及向下转动。图3示出了90度的倾角θ1的状态。
下文所描述的内置相机121被提供在相机外壳1300内部,并且可拍摄用户、文档、房间等的图像。此外,旋转铰链1310形成在相机外壳1300内部。相机外壳1300利用旋转铰链1310附接于臂1200。相机外壳1300利用旋转铰链1310附接于臂1200,使得如果图3中所示的臂的角被定义为0度,则相机外壳1300能够相对于臂1200在±180度的摇动角θ2以及±45度的倾角θ3的范围内向上以及向下以及向左以及向右转动。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1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01,控制整个终端10的操作;存储器(ROM)102,存储终端程序;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03,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域;闪存104,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和/或音频数据;固态驱动器(SSD)105,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来控制对闪存104的读取/写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介质驱动器107,控制对记录介质106的读取/写入(存储)数据,所述记录介质106例如闪存;操作按钮108,所述操作按钮108在终端10的目的地被选择时操作;电源开关109,用于开启/关断终端10的电源;以及网络I/F(接口)111,用于经由下文所描述的通信网络2来发送数据。
如图4中所示,终端10包括:内置相机121,通过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来拍摄主体的图像来获得图像数据;图像传感器I/F 113,用于控制相机121的驱动;内置麦克风114,用于接收语音和音频;内置扬声器115,用于输出语音和音频;音频输入/输出I/F 116,用于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来在麦克风114与扬声器115之间输入/输出音频信号;显示I/F117,用于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将图像数据发送至外部显示器120;外部设备连接I/F118,用于将终端10与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连接;报警灯119,用于对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错误进行报警;以及总线110,例如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用于将上述元件彼此电连接。
显示器120是由液晶或有机EL制成的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显示主体的图像、操作图标等。此外,显示器120通过电缆120c与显示器I/F 117连接。电缆120c可以是用于模拟RGB(VGA)信号的电缆、用于分量视频(component video)的电缆以及用于高清多媒体接口(HEMI)或用于数字视频交互(DVI)信号的电缆中的一种。
相机121包括透镜和固态图像传感器,该固态图像传感器将光转换为电荷,从而对主体的图像(视频)进行电性处理。电荷耦合装置(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可用作固态图像传感器。
每个外部设备,例如外部相机、外部麦克风以及外部扬声器,均能够通过被插入到图3中所示的外壳1100的连接端口1132中的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来与外部设备连接I/F118电连接。在外部相机被连接的情形中,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外部相机优先于内置相机121而被驱动。相似地,在外部麦克风被连接或外部扬声器被连接的情形中,根据来自CPU101的指令,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优先于内置麦克风114或内置扬声器115而被驱动。
注意,记录介质106配置来与终端10可拆卸地连接。可以使用电性可擦除以及可编程ROM(EEPROM)等,并不限于闪存104,只要是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来执行读取/写入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可。
可以分布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记录介质106等),在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以可安装或可执行的格式记录有终端程序文件。此外,终端程序可存储在ROM 102中,而非闪存104中。注意,尽管已经参照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终端10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终端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外观和硬件可以是典型的桌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在该情形中,相机和麦克风可不必内置在终端中,并且可以配备在终端的外部。
接下来,将参照图5对管理系统50、中继装置30、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的硬件配置进行描述。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示图。注意,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分别具有与典型的服务器/计算机相同的外观。因此,省略了对该外观的描述。
如图5中所示,管理系统50包括:CPU 201,控制整个管理系统50的操作;ROM 202,存储用于驱动CPU 201的程序,例如初始程序加载器(IPL);RAM 203,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域;HD 204,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传输管理程序;硬盘驱动器(HDD)205,根据来自CPU201的指令来控制从HD 204读取各种类型的数据/向HD 204写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介质驱动器207,控制从记录介质206读取数据/向记录介质206写入(存储)数据,所述记录介质206例如闪存;显示器208,所述显示器208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光标、菜单、窗口、字符以及图像;网络I/F 209,用于经由通信网络2来发送数据;键盘211,包括用于输入字符、数字值、各种指令等的多个按键;鼠标212,选择/执行各种指令、选择所要处理的对象、移动光标等;CD-ROM驱动器214,控制从可拆卸的记录介质读取各种类型的数据/向可拆卸的记录介质写入各种类型的数据,所述可拆卸的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213;时钟215,作为管理系统50的内置时钟;以及总线210,例如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用于将所述元件彼此电连接。
注意,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可以是分布的,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以可安装或可执行的格式存储有上述传输管理程序文件。可替换地,上述传输管理程序可存储在ROM 202中,而非HD 204中。
中继装置30、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包括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似的硬件配置,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然而,用于控制中继装置30、选择装置80、程序供给系统90或维护系统100的中继装置程序、选择装置程序、程序供给程序、以及维护程序存储在HD 204中。即使在该情形中,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上述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 3也可以是分布的,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以可安装或可执行的格式记录有程序文件。可替换地,上述程序可存储在ROM 202中,而非HD 204中。注意,如上述可拆卸的记录介质的其它示例一样,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光盘驱动器(CD-R)、数字多用盘(DVD)以及蓝光盘可以是分布的,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记录有程序文件。
<<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6对本实施例的功能配置进行描述。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传输系统进行配置的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6中,终端10、中继装置30以及管理系统50经由通信网络2连接,使得它们能够彼此通信。这里,图6中省略了图1中所示的程序供给系统90和维护系统100,因为它们与电视会议通信直接相关联。
<终端的功能配置>
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11、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登陆请求单元13、图像采集单元14、音频输入单元15a、音频输出单元15b、显示管理单元16、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以及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这些单元被配置为用于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响应于从闪存104读取的并在RAM 103上发展(develop)的终端程序、由图4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任意一个的操作来实现的功能或部件。此外,终端10包括由图4中所示的RAM 103以及在图4中所示的闪存104所构建的存储单元1000。存储单元1000存储图7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框(destination list box)1100-1。注意,图7示出了目的地列表的概念。
(终端的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参照图4和图6对终端10的功能配置进行描述。注意,在下文中,在对终端10的每个元件的功能进行说明时,还将对每个元件的功能与用于实现图4中所示的终端10的每个元件的功能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发送/接收单元11由来自图4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以及由图4中所示的网络I/F111来实现,并且经由通信网络2使用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来进行发送/接收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在开始与其它终端10通信之前,发送/接收单元11开始从管理系统50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指示作为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10的状态。注意,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在线或离线,即使在线也是在会议中,等)。此外,所述状态信息不仅指示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还指示终端10中的各种状态,例如电缆120c断开、仅音频被输出而没有图像、音频输出被暂停(静音)等。在下文中,对一示例进行描述,在该示例中,状态信息指示操作状态。
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根据来自图4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操作按钮108以及电源开关109来实现。用户能够通过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来输入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开启图4中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6中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响应于电源的开启来开启电源。
登陆请求单元13根据来自图4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来实现。在接收到上述的电源的开启时,登陆请求单元13经由通信网络2将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自动从发送/接收单元11发送至管理系统50。当用户关断电源开关109时,发送/接收单元11将指示电源关断的状态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然后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完全关断电源。因此,管理系统50能够识别出终端10已经从电源开启变为电源关断。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关于LAN(2a和2b)的终端(10aa、10ab、...10ba、10bb、...)与管理系统50ab连接,并且关于LAN(2c和2d)的终端(10ca、10cb、...10da、10db、...)与管理系统50cd连接。
图像采集单元14根据来自图4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图4中所示的相机121和图像传感器I/F 113来实现。图像采集单元14拍摄主体的图像,并且输出该主体的图像数据。
音频输入单元15a根据来自图4中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以及图4中所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来实现。在由麦克风114将用户的语音转换为音频信号之后,音频输入单元15a输入与该音频信号相关联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单元15b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并且由图4中所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来实现。音频输出单元15b将与所述音频数据相关联的音频信号输出至扬声器115,并且从扬声器115输出音频。
显示管理单元16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并且由图4中所示的显示器I/F 117来实现。显示管理单元16控制向显示器120发送已接收的图像数据。
显示管理单元16还基于从管理系统50接收到的信息来将包括目的地名称的目的地列表显示于显示器120。例如,图7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框1100-1由显示管理单元16显示在显示器120上。在目的地列表框1100-1中,例如“东京办公室,AB终端”的目的地名称1100-2、指示各个目的地名称的终端10的状态的图标(1100-3a、1100-3b、1100-3c、1100-3d)、以及指示区域的图标1100-4显示在显示器120上。在它们之中,图标1100-3a指示:由于作为目的地候选者之一的终端为离线(在下文中,所述状态称为“离线”)并且不能与所述终端的通信,所以不能与所述终端的通信。图标1100-3b指示:作为目的地候选者之一的终端10在开始通信之前准备好(在下文中,所述状态称为“无”)。图标1100-3c指示:作为目的地候选者之一的终端10请求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在下文中,所述状态称为“呼叫”),或者被请求与其它终端10进行通信(在下文中,所述状态称为“响铃中”)。终端1100-3d指示:终端已经接受了请求(在下文中,终端10的所述状态称为“已接受”),或者作为目的地候选者之一的终端10与其它终端10进行通信(在下文中,所述状态称为“忙碌”)。此外,滚动条1100-5显示在目的地列表框1100-1中的右侧。向上指的三角形图标以及向下指的三角形图标显示在滚动条中,通过选择该两图标中的任意一个,显示出未被显示的目的地候选者的目的地名称以及指示其状态的图标。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并且由图4中所示的SSD 105来实现,或者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来实现。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000中,并且读出在存储单元1000中存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单元1000存储用于标识终端10的终端标识(ID)、密码等。此外,在与目的地终端进行通信期间每次接收到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时,利用所接收的数据覆写存储单元1000。在所述数据中,利用被覆写之前的图像数据来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图像,并且利用被覆写之前的音频数据从扬声器115输出音频。注意,每个ID,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终端ID,指示包括语言、字符、记号、以及各种符号的标识信息,以便唯一地标识终端10等。此外,ID可以是由上述语言、字符、记号、以及各种符号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所组成的标识信息。
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基于从管理系统50所接收到的信息来创建并更新目的地列表,在该目的地列表中,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10的状态由如图7中所示的图标来示出。
<中继装置的功能配置>
中继装置3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31、中继装置32、以及存储/读出处理单元39。这些单元被配置为用于根据来自CPU201的指令、响应于从HD 204读取的并在RAM 203上发展(develop)的中继装置程序、将由图5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任意一个的操作来实现的功能或部件。中继装置30包括由图5中所示的RAM 203或图5中所示的HD 204等所构建的存储单元3000。
(中继装置的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对中继装置30的功能配置进行说明。注意,在下文中,在对中继装置30的功能进行说明期间,还将对功能与图5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用于实现中继装置30的功能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6中所示的中继装置30的发送/接收单元31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并且由图5中所示的网络I/F 209来实现。发送/接收单元31经由通信网络2进行向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从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接收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中继装置32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中继装置32经由发送/接收单元31在内容给数据会话sed中于终端10之间对已发送/已接收的内容数据进行中继。存储/读出处理单元39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并且由图5中所示的HDD 205来实现。存储/读出处理单元39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3000中,并且读出在存储单元3000中所存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管理系统5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51、终端验证单元52、状态管理单元53、终端提取单元54、状态提取单元55、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会话管理单元57、以及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这些单元被配置为用于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响应于从HD 204读取的并在RAM 203上发展(develop)的管理系统程序,由图5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任意一个的操作来实现的部件或功能。此外,管理系统50包括由图5中所示的HD 204所构建的存储单元5000。
(中继装置管理表)
根据图8中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所配置的中继装置管理DB 5001被构建在存储单元5000中。注意,图8(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并且图8(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自有管理系统50可控制每个中继装置30的连接。在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管理每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以及与每个中继装置ID相关联的密码。例如,在图8(a)中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用于连接到由中继装置ID“111a@jp.oo.com”所标识的中继装置30a的密码是“XXXX”。在本实施例中,中继装置ID包括域信息(通信控制信息),例如“jp.oo.com”,所述域信息指示:管理系统50能够通过使用由所述中继装置ID所标识的中继装置30来控制通信的开始或终止。注意,在下文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则通过省略域信息“jp.oo.com”来将中继装置ID简称为“111a”。
(终端验证管理表)
根据图9中所示的终端验证管理表所配置的终端验证管理DB 5002被构建在存储单元5000中。注意,图9(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所管理的终端验证管理表的概念,并且图9(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所管理的终端验证管理表的概念。在终端验证管理表中管理被分配给所有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与所有的与自有管理系统50连接的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相关联的密码。例如,在图9(a)中所示的终端验证管理表中,终端10aa的终端ID是“01aa@jp.oo.com”,并且密码是“aaaa”。在本实施例中,终端ID包括域信息(终端连接信息),例如“jp.oo.com”,所述域信息指示:由终端ID所指示的终端10与管理系统50连接。注意,在下文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则通过省略域信息“jp.oo.com”来将终端ID简称为“01aa”。
(终端管理表)
此外,根据作为状态管理单元的示例的、图10中所示的终端管理表所配置的终端管理DB 5003被构建在存储单元5000中。注意,图10(a)是示出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终端管理表的概念性示图,并且图10(b)是示出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终端管理表的概念性示图。在终端管理表中,针对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将当终端10是目的地时的目的地名称与所述终端10的状态信息彼此相关联并管理。例如,在图10中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具有终端ID“01aa”的终端10aa具有目的地名称“东京办公室AA终端”以及操作状态“无”。
(目的地列表管理表)
根据图11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所配置的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被构建在存储单元5000中。注意,图11(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并且图11(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在该目的地列表管理标中,针对提交开始通信的请求的终端10的终端ID,被登记为能够进行通信的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10的所有终端ID均与连接到自有管理系统50的终端10的终端ID相关联。例如,在图11(a)中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目的地候选者是具有终端ID“01ab”的终端10ab,其中能够从作为具有终端ID“01aa”的请求者的终端10aa向所述目的地候选者请求在电视会议中开始通信。注意,目的地列表管理表控制连接到另一管理系统50的终端10的终端ID作为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10的终端ID。因此,例如,连接到管理系统50ab的终端10aa能够选择连接到另一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10db作为目的地。通过从任意终端10至管理系统50的增加或删除的请求、通过增加或删除来更新所述目的地候选者。
(会话管理表)
根据图12中所示的会话管理表所配置的会话管理DB 5005被构建在存储单元5000中。注意,图12(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会话管理表的概念,并且图12(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会话管理表的概念。在会话管理表中,针对用于在终端10之间标识内容数据会话sed的每个会话ID,将用于对要用于在内容数据会话sed中对内容数据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30进行标识的中继装置ID与用于对在内容数据会话sed中运行通信的终端10进行标识的终端ID彼此相关联并管理。注意,会话ID可以是标识信息,例如会议ID、通信ID以及电话通话ID,所述标识信息标识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相对应的事件,例如会议、通信以及电话通话。例如,在图12(a)中所示的会话管理表中,在由会话ID“se01@jp.oo.com”所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中,具有中继装置ID“111a”的中继装置30a在终端10ab与10db之间中继内容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会话ID包括诸如“jp.oo.com”之类的域信息(通信控制信息),所述域信息指示能够在由会话ID所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中控制通信的开始或终止的管理系统50。注意,当在下文中对会话ID进行说明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则通过省略域信息“jp.oo.com”来将会话ID简称为“se01”。
(状态改变管理表)
根据图13中所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所配置的状态改变管理DB5009被构建在存储单元5000中。注意,图13示出了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在图13(a)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将从终端10发送的管理信息、在改变前指示改变前的终端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及在改变后指示改变后的终端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彼此相关联并管理。注意,在图13(a)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管理信息“呼叫”指示:当在终端10之间建立了内容数据会话sed时,另一终端10请求参加该会话。此外,管理信息“加入”指示:终端10请求开始对内容数据进行中继。管理信息“离开”指示:终端10请求终止通信。
如果管理信息的不仅源终端10的状态改变,而且目的地终端10的状态也改变,则使用图13(b)的状态改变管理表来进行基于所述管理信息的控制。图13(b)的状态改变管理表通过与图13(a)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所列出的信息相关联来管理指示管理信息的源或目的地的终端信息。例如,当管理系统50接收到管理信息“邀请”时,作为管理信息的源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从“无”改变为“邀请中”,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从“无”改变为“被邀请”。注意,管理信息“邀请”指示:终端10请求开始通信。管理信息“响铃”指示:终端10响应于开始通信的请求来响铃拨号音(dial tone)。管理信息“接受”指示:终端10接受开始通信。状态信息“邀请中”指示:终端正在请求开始通信,并且状态信息“被邀请”指示:终端正在被邀请开始通信。
(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对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进行说明。注意,在下文中,在对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进行说明时,还将对所述功能配置与用于实现图5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的主要配置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发送/接收单元51可以是接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控制请求信息发送单元、开始信息发送单元、改变前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和/或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单元。发送/接收单元51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并且由图5中所示的网络I/F 209来实现。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通信网络2进行向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从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接收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从终端10接收开始请求信息来接收开始通信的请求。通过将用于与中继装置30连接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发送至终端10来执行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此外,发送/接收单元51将请求与在终端10之间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的控制请求信息发送至另一管理系统50cd。此外,发送/接收单元51向在会话中操作通信的终端10发送用于参加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包括会话ID的参加通报(开始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或发送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指示改变后的终端10的状态。
终端验证单元52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终端验证单元52使用包括在经由搜索关键字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的、用作搜索关键字的终端ID和密码来搜索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验证管理表(见图9),并且通过确定在终端验证管理表中是否管理有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来进行终端验证。
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状态管理单元53将请求者终端的终端ID、指示请求者终端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及终端管理表(见图10)中的请求者终端的IP地址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并管理,以便控制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者终端的操作状态。当终端10的操作状态基于由自有管理系统50的控制而改变时,作为第一改变处理单元的示例的状态管理单元53改变由终端管理表所管理的状态信息。当终端10的操作状态基于由另一管理系统50的控制而改变时,作为第二改变处理单元的示例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另一管理系统50发送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来改变由终端管理表所管理的状态信息。
终端提取单元54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将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者终端的终端ID作为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1),并且提取并读出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10的终端ID。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将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者终端的终端ID作为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管理表,并且提取将该请求者终端的终端ID登记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者的另一请求者终端的终端ID。
状态提取单元55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状态提取单元55通过将由终端提取单元54所提取的目的地终端候选者的终端ID用作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0),并且为由终端提取单元54所提取的每个终端ID读出操作状态。因此,状态提取单元55可提取能够与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者终端进行通信的目的地终端候选者的操作状态。此外,状态提取单元55通过将由终端提取单元54所提取的终端ID用作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管理表,并且获取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者终端的操作状态。
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在由选择装置80所选择的中继装置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来确定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是否应由自有管理系统50操作或者不应由自有管理系统50操作。
会话管理单元57根据来自图5中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来实现。每次当在终端10之间新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时,会话管理单元57便生成用于标识内容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会话管理单元57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2)中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存储会话ID、用于标识对会话中的通信进行操作的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所要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2)中的会话中使用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并且由图5中所示的HDD 205来实现。存储/读出处理单元59进行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的处理以及读出在存储单元5000中所存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处理。
<选择装置的功能配置>
选择装置8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81、选择单元82、以及存储/读出处理单元89。这些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响应于从HD 204读取的并在RAM 203上发展(develop)的管理系统程序由图5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任意一个的操作来实现的功能或部件。选择装置80包括由图5中所示的HD 204所构建的存储单元8000。
(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
作为根据图14中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所配置的通信控制信息管理单元的示例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DB 8001被构建在存储单元8000中。注意,图14示出了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的概念。用于标识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被分配给作为选择的候选者的所有的中继装置30,并且使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来管理所述中继装置ID,从而选择要用于对在终端10之间所发送/接收的信息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
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所管理的中继装置ID包括诸如“jp.oo.com”之类的域信息(通信控制信息),所述域信息指示能够通过使用由中继装置ID所标识的中继装置30来执行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的管理系统50。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为每个终端ID管理由指示在选择由中继装置ID所标识的中继装置30时的优先级(priority)的优先级信息。图14中所示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示出:在由终端ID“01aa”所标识的终端10aa开始通信的情形中,在选择由中继装置ID“111a”所标识的中继装置30a时的优先级是“3”。注意,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的优先级的数值例如基于终端10与中继装置30之间的带宽以及当在终端10与中继装置30之间发送/接收信息时的中继时间来确定,使得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此外,优先级还可以基于由终端10和管理系统50所使用的时区(time zone)来计算。在该情形中,如果由终端10所使用的时区靠近由管理系统50所使用的时区,则优先级的数值可被设置得更大。
(选择装置的功能配置)
下面,将对选择装置80的功能配置进行说明。注意,在下文中,在对选择装置80的功能配置进行说明时,将对所述功能配置与用于实现图5中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的选择装置80的功能配置的主要配置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发送/接收单元81是选择请求信息接收单元和输出单元的示例,并且根据图5中所示的指令并由图5中所示的网络I/F 209来实现。发送/接收单元81经由通信网络2进行向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从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接收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因此,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指示选择中继装置30的请求的并且从管理系统50所发送的选择请求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将中继装置ID发送至管理系统50来输出对由选择装置80所选择的中继装置30进行标识的中继装置ID。
选择单元82可以是中继装置选择单元和通信控制信息提取单元的示例,并且基于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见图14)中所管理的优先级信息来从多个候选者中继装置30中选择至少一个中继装置30。此外,选择单元82通过选择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所管理的中继装置ID来提取中继装置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
存储/读出处理单元89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并且由图5中所示的HDD 205来实现。存储/读出处理单元89进行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8000中以及读出在存储单元8000中所存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实施例的处理和操作>>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阶段)
首先,将参照图15对在终端10aa与其它终端10之间开始通信之前的准备阶段中的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进行说明。图15示出了在终端之间开始通信之前的准备阶段的顺序。注意,在图15中,通过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来发送/接收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
首先,当终端10aa的用户开启图4中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6中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响应于电源开启来开启电源(步骤S21)。然后,在接收到电源开启时,登录请求单元13经由通信网络2将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从发送/接收单元11自动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22)。登录请求信息包括用于标识请求者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这些终端ID和密码通过存储/读出处理单元19从存储单元1000中读出,并且被发送至发送/接收单元11。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终端验证单元52通过将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所包括的终端ID和密码用作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终端验证管理表(见图9),并且通过确定在终端验证管理表中管理有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来进行终端验证(步骤S23)。由于由终端验证单元52管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所以当确定出从具有有效使用权限的终端10给出登录请求时,状态管理单元53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0)中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来存储终端10aa的终端ID和指示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步骤S24)。因此,状态信息“无”与终端ID“01aa”彼此相关联,并且在终端管理表中管理。
然后,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通信网络2将指示由终端验证单元52所获得验证结果的验证结果信息发送至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者终端10aa(步骤S25)。在下文说明的实施例中,假定,该终端被终端验证单元52确定为有效使用权限。
(状态管理)
当通过基于从终端10发送的管理信息来控制通信而改变终端10的状态时,已经执行控制的管理系统50管理改变后的状态并且将该状态发送至另一管理系统50。将参照图16对此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6示出了对状态的改变进行通知的处理顺序。注意,在图16中,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通过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而被发送/接收。
当通过基于从终端10所发送的管理信息来控制通信(例如,步骤S22)而改变在终端管理表中所管理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例如,步骤S24)时,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将状态信息已经改变了的终端10的终端ID(这里是“01aa”)用作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1)(步骤S31)。因此,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读出状态已经改变了的、能够与终端10进行通信的终端的终端ID“01ab、01ba、01ca、01cb和01db”来提取终端ID。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与管理系统50ab连接的终端(10ab和10ba)。因此,能够与终端10aa进行通信的终端(10ab和10ba)能够识别出终端10aa的状态。
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在已提取的终端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来确定是否存在连接到另一管理系统50的目的地候选者终端(步骤S33)。在存在与另一管理系统50连接的目的地候选者终端的情形中(在步骤S33“是”),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在已提取的终端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us.oo.com”来将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名称“东京办公室AA终端”、改变后的状态信息、以及目的地候选者终端的终端ID“01ca、01cb和01db”发送至管理系统50cd(步骤S34)。注意,考虑到终端(10aa、10ab、...、10ba、10bb、...)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管理系统50ab可以仅在终端10连接到自有管理系统50ab的暂时时段(temporary period)期间将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cd。因此,管理系统50cd能够仅在暂时时段期间对不直接与自有管理系统50cd连接的终端(10aa、10ab、...、10ba、10bb、...)的状态进行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系统50cd的负载。
管理系统50cd的状态管理单元53将已接收到的终端ID“01aa”、目的地名称“东京办公室AA终端”、以及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彼此相关联地记录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0(b))中(步骤S35)。因此,管理系统50cd能够识别出能够与连接于自有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10ca、10cb和10db)进行通信的终端10aa的状态。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管理表能够从当管理系统50cd从管理系统50ab接收到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无”时至当管理系统50cd从管理系统50ab接收到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离线”时对终端10aa的状态进行管理。因此,能够仅在暂时时段期间对不直接连接到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10aa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减少管理系统50cd的负载。
随后,管理系统50cd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终端ID“01aa@jp.oo.com”和终端10aa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终端(10ca、10cb和10db)。因此,能够与终端10aa进行通信的终端(10ca、10cb和10db)能够识别出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在已经接收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的终端10中,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将目的地列表框1100-1(见图7)显示于显示器120,在目的地列表框1100-1中,终端10的操作状态基于改变后的状态信息由图标1100-3a等示出。因此,终端10的用户能够识别出目的地候选者终端10的操作状态。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基于在已接收到的终端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来向显示器120显示指示终端10的区域的显示图标1100-4。因此,终端10的用户能够识别出目的地候选者终端10的区域。
注意,当管理系统10cd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时,向管理系统50ab通知改变后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上述从步骤S31至S36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说明。
(中继装置选择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7对在终端10aa与10db之间开始通信之前选择所要用于对在终端10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7示出了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顺序。注意,在图17中,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由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终端10aa能够通过在目的地候选者终端10之间选择具有在线的操作状态的至少一个终端来请求开始通信。
首先,终端10aa的用户按压图3中所示的操作按钮108从而选择目的地候选者终端10db,使得图6中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收开始通信的请求(步骤S41)。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开始请求信息“邀请”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所述开始请求信息“邀请”指示开始通信的请求、并且包括指示开始通信的请求者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指示目的地的终端10db的终端ID的“01db”(步骤S42)。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接收开始请求信息来接收终端10aa和终端10db的开始通信的请求。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选择请求信息发送至选择装置80,所述选择请求信息指示选择所要用于对在终端10aa与终端10db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30的请求,并且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43)。
选择装置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接收选择请求信息来接收选择中继装置30的请求。接下来,选择单元82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所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要用于对在终端10aa与终端10db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进行中继的至少一个中继装置30(步骤S44)。将参照图18对选择中继装置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8示出了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选择单元82为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见图14)中所管理的每个中继装置ID,提取与请求者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关联的优先级、以及与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相关联的优先级(步骤S44-1)。随后,选择单元82为每个中继装置ID计算优先级的数值(numerical number)的总和,并且选择优先级的数值的总和最大的中继装置ID(步骤S44-2)。在本实施例中,与中继装置ID“111a”相对应的优先级的数值的总和以及与中继装置ID“111d”相对应的优先级的数值的总和是相同的值“5”。在这种情形中,选择单元82能够以随机或轮询的方式,从具有优先级的数值的最大总和的中继装置ID中任意地选择中继装置ID。注意,选择单元82通过选择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所管理的中继装置ID来提取在中继装置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步骤S44-3)。
当中继装置30的选择完成时,选择装置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将选择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来输出指示选择的结果并且包括中继装置ID的选择信息,所述选择信息指示已选择的中继装置、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45)。
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接收选择信息来接收中继装置30的选择结果。随后,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在选择信息的中继装置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确定是否通过使用已选择的中继装置30来执行与在终端10之间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步骤S46)。管理系统50ab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确定出如果域信息是指示管理系统50ab的“jp.oo.com”,则执行控制,并且如果确定出如果域信息不是“jp.oo.com”,则不执行控制。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中继装置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指示能够执行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的管理系统50。因此,在步骤S46的处理中,当所述控制可能时,所述控制被确定为将要执行,而当所述控制不可能时,所述控制被确定为将不执行。当将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确定为将不执行时(步骤S46的否),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域信息“us.oo.com”,将请求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的通信控制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cd(步骤S47)。通信控制请求信息包括从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请求信息(见步骤S42)以及从选择装置80发送的选择信息的内容(见步骤S45)。
(通信开始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9对当已选择的中继装置30是中继装置30a、并且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被确定为将要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时(步骤S46的是)的随后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9示出了请求开始通信的处理的顺序。注意,在图19中,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通过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来发送/接收。
首先,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请求信息“邀请”(见步骤S42),改变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所管理的开始请求信息的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见步骤S51)。这里,将参照图20和图21对步骤S51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0是示出终端的转换的状态转换程序。图21是示出改变终端的状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图20的状态转换程序中所示的状态的改变的规则来改变终端10的状态。例如,当从终端10接收到开始请求信息“邀请”时,终端10的状态信息“无”改变为状态信息“邀请中”或者改变为状态信息“被邀请”。注意,当从终端10发送除了“邀请”以外的其它状态管理信息,例如“响铃、接受、加入和离开”时,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图20的状态转换程序中所示的状态的改变的规则来改变终端10的状态。然而,省略了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由状态管理单元53实现状态的改变,对使用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3)的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方法并不限于使用状态改变管理表的示例,只要根据图20中所示的规则改变状态即可。
首先,状态管理单元53从终端管理表(见图10(a))获取作为开始请求信息的源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无”以及作为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无”(步骤S51-1)。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获取与作为管理信息的开始请求信息“邀请”相对应的源终端10和目的地终端10的、“无”的改变前的状态信息(步骤S51-2)。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分别将对于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从终端管理表所获取的状态信息与从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3)所获取的改变前的状态信息相比较,并且确定这些条信息是否相同或不同(步骤S51-3)。
当这些条信息被确定为相同时(步骤S51-3的是),状态管理单元53获取在作为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源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邀请中”、以及在作为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目的地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被邀请”(步骤S51-4)。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0(a))中基于已获取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将与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关联的状态信息改变为“邀请中”(步骤S51-5)。相似地,状态管理单元53在终端管理表中基于已获取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将与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相关联的状态信息改变为“被邀请”。
注意,当终端(10aa和10db)的状态信息被改变时(见步骤S51-5),基于从步骤S31至S36的处理将指示已改变的终端(10aa和10db)的状态的状态信息(“邀请中”和“被邀请”)通知给各个目的地终端10。
当在步骤S51-3中确定出所述信息不同时,认为任何终端10都不处于开始通信的状态,因此,状态管理单元53不执行改变终端10的状态的处理。在该情形中,发送/接收单元51向终端10aa发送报错消息(error message)并且终止处理(步骤S51-6)。
当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处理完成时,会话管理单元57生成会话ID“se01@jp.oo.com”,其用于标识用于在终端10aa与终端10db之间执行通信的内容数据会话sed(步骤S52)。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确定出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见步骤S46),所以包括指示管理系统50ab的域信息“jp.oo.com”的会话ID被生成。会话管理单元57将已生成的会话ID、已选择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以及终端(10aa和10db)(在二者之间开始通信)的终端ID“01aa和01db”以它们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存储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2)中。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在步骤S42通过管理系统50cd从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请求信息“邀请”和会话ID“se01”发送至终端10db(步骤S53-1和S53-2)。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ID包括域信息,所以发送/接收单元11能够基于在终端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来直接选择将所述信息发送至终端10或者直接选择将所述信息通过另一管理系统50发送至终端10。开始请求信息包括作为开始请求信息的源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此时,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用于与已选择的中继装置30a连接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通过管理系统50cd发送至终端10db。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包括用于与中继装置30a连接的,并且在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8(a))中管理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以及密码“xxxx”。
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接收开始请求信息来从终端10aa接收开始通信的请求。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在接收到开始请求信息时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呼叫信息“响铃”,所述呼叫信息“响铃”指示已经接收到开始通信的请求,并且所述呼叫信息“响铃”用于在终端10aa处响铃拨号音(步骤S54-1和S54-3)。呼叫信息包括作为呼叫信息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会话ID“se01@jp.oo.com”。注意,在步骤S54-1中所发送的呼叫信息由管理系统50cd的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在该情形中,管理系统50cd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在呼叫信息的会话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jp.oo.com”来确定出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呼叫的控制不由管理系统50cd执行(步骤S54-2)。因此,管理系统50cd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呼叫信息转移至由域信息“jp.oo.com”所指示的管理系统50ab。相似地,在已经接收到呼叫信息的管理系统50ab中,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在会话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jp.oo.com”来确定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呼叫的控制是否由管理系统50ab来执行(步骤S54-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在终端10aa处进行响铃拨号音的请求。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呼叫信息“响铃”来将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0(a))中管理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呼叫中”并且将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响铃中”(步骤S55)。注意,改变终端(10aa和10db)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将已改变的终端(10aa和10db)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能够与终端(10aa和10db)进行通信的终端10的处理与步骤S31至S36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然而,在步骤S31通过将终端ID“01db”用作搜素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1(a))时,请求者的终端ID被提取作为能够进行通信的终端的终端ID。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将从终端10db发送的呼叫信息“响铃”发送至终端10aa(步骤S56)。呼叫信息包括作为呼叫信息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会话ID。而且,此时,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用于与中继装置30a连接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发送至终端10db。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包括用于与中继装置30a连接的并且在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8(a))中管理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以及密码“xxxx”。
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接收呼叫信息来接收在终端10aa中响铃拨号音的请求。因此,终端10aa的音频输出单元15b能够从扬声器115响铃拨号音。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当目的地终端10db的操作状态是“无”时,管理系统50ab开始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步骤S51)。然而,在终端10db的状态在管理系统50cd中被改变之后直到已改变的状态被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为止,可在此期间可能发生时间延迟。在该情形中,管理系统50ab可能难以以时间上准确的方式来识别出终端10db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中,当终端10db不能接收到开始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ab可能发送开始请求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管理系统50ab在通过接收呼叫信息来识别出终端10db已经接收到开始请求信息这一事实之后,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
同时,在已经发送呼叫信息的终端10db中,音频输出单元15b从扬声器115响铃拨号音。因此,终端10db的用户从终端10aa得知开始通信的请求。同时,终端10db的操作按钮108接收到由终端10aa接受开始通信(步骤S57)。当接收到接受开始通信时,将指示接受开始通信的开始接受信息“接受”通过管理系统50cd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58-1、S58-3)。开始接受信息包括作为开始接受信息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会话ID“se01@jp.oo.com”。在该情形中,管理系统(50cd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确定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是否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式来由自有管理系统50执行(步骤S58-2和S58-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由终端10db接受所述开始。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开始接受信息“接受”来分别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管理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以及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已接受”(步骤S59)。注意,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将从终端10db发送的开始接受信息“接受”发送至终端10aa(步骤S60)。开始接受信息包括作为开始接受信息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会话ID。
接下来,将参照图22对在接受开始通信的请求之后通过使用中继装置30a在终端(10aa和10db)之间开始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2示出了用于在终端之间开始通信的处理的顺序。注意,在图22中所示的终端10与管理系统50之间的通信期间,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通过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来发送/接收。
首先,基于在步骤S56所接收到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来将终端10aa与中继装置30a连接(步骤S61-1)。随后,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指示请求开始中继的中继请求信息“加入”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62-1)。该中继请求信息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会话ID“se01@jp.oo.com”。管理系统50ab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在中继请求信息的会话ID中所包括的域信息“jp.oo.com”确定出由管理系统50ab来执行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中继请求的控制(步骤S62-1-2)。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由终端10aa请求开始中继。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aa发送的中继请求信息“加入”来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所管理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忙碌”(步骤S63-1)。注意,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改变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01”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至中继装置30a(步骤S64-1)。在接收到中继请求信息时,中继装置30a的发送/接收单元31将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01”并且指示接受开始中继的中继接受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65-1)。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已接收的中继接受信息发送至终端10aa(步骤S66-1)。因此,在终端10aa与中继装置30a之间建立了内容数据会话sed。
同时,终端10db基于在步骤S56中所接收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来与中继装置30a连接(步骤S61-2)。随后,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指示请求开始中继的中继请求信息“加入”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62-2-1和S62-2-3)。中继请求信息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jp.oo.com”。在该情形中,管理系统(50db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均确定是否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式来由自有管理系统50执行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步骤S62-2-2和S62-2-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由终端10aa请求开始中继。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中继请求信息“加入”来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管理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忙碌”(步骤S63-2)。注意,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改变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
随后,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至中继装置30a(步骤S64-2)。在接收到中继请求信息时,中继装置30a将中继接受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所述中继接受信息指示接受开始中继并且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步骤S65-2)。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已接收到的中继接受信息发送至终端10db(步骤S66-2-1和S66-2-2)。因此,在终端10db与中继装置30a之间建立了内容数据会话sed。当建立了内容数据会话sed时,中继装置30a将包括从一个终端(10aa或10db)发送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内容数据中继至另一终端,使得能够开始电视会议。
(参加)
接下来,将参照图23对在终端10aa与终端10db之间建立了内容数据会话sed之后,由参加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cb在三个终端10中执行通信的处理进行说明。注意,图23示出了用于在三个终端中开始通信的处理的顺序。注意,在图23中所示的终端10与管理系统50之间的通信期间,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通过管理信息会话sei来发送/接收。
首先,在与终端10db通信中的终端10aa的用户按压图3中所示的操作按钮108,使得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收邀请终端10cb参加通信中的会话的请求(步骤S71)。接下来,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指示邀请参加会话并且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会话ID“se01”的会话邀请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72)。注意,会话ID可以是标识信息,例如,会议ID、通信ID和电话通话ID,所述标识信息标识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相对应的事件,例如会议、通信以及电话通话。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已接收到的会话邀请信息发送至终端10cb(步骤S73-1和S73-2)。
终端10cb的发送/接收单元11响应于所述邀请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指示参加会话的请求的参加请求信息“呼叫”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74-1和S74-3)。参加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参加会话的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会话ID“se01@jp.oo.com”。在该情形中,管理系统(50db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确定是否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式来由自有管理系统50执行与开始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步骤S74-2和S74-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能够从终端10cb接收参加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请求。
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cb发送的参加请求信息“呼叫”来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管理的终端10c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已接受”(步骤S75)。注意,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改变处理与步骤S51中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
接下来,会话管理单元57将请求参加的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加入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2)中的、包括会话ID“se0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中(步骤S76)。接下来,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参加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包括会话ID“se01”的参加通告(notice)发送至在会话中执行通信的终端10aa和终端10db(步骤S77-1、S77-2-1和S77-2-2)。因此,终端10aa和终端10db能够识别出终端10cb参加内容数据会话sed。
此外,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用于与在所述会话中对内容数据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30a连接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发送至终端10cb。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包括用于与中继装置30a连接的、在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8(a))中管理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以及密码“xxxx”(步骤S78-1和S78-2)。
随后,通过与步骤S61-2至S66-2-2相似的处理来在终端10cb与中继装置30a之间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步骤S79至S84-2)。当所述会话建立时,中继装置30a能够在终端(10aa、10cb和10db)中对内容数据进行中继。因此,终端(10aa、10cb和10db)能够开始电话会议。
(终止)
接下来,将参照图24对在终端(10aa、10ab和10db)中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之后由终端10db离开内容数据会话sed来终止通信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4示出了终止通信的处理的顺序。注意,图24示出了通过管理信息会话sei来发送/接收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终端10db的用户按压图4中所示的操作按钮108,以便接收终止通信的请求(步骤S91)。然后,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终止请求信息“离开”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所述终止请求信息“离开”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以及标识在通信中所使用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se01@jp.oo.com”(步骤S92-1和S92-3)。在该情形中,管理系统(50db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均确定是否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式来在自有管理系统50中执行与终止通信相关联的控制(步骤S92-2、S92-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能够从终端10db接收终止的请求。
随后,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参加请求信息“离开”来将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0(a))中所管理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无”(步骤S93)。注意,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改变处理与步骤S51中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了详细说明。
接下来,会话管理单元57从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2)的、包括会话ID“se01”的记录的终端ID的字段部分删除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94)。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以及会话ID“se01”并且指示中继的终止的中继终止信息发送至中继装置30a(步骤S95)。接下来,中继装置30a将包括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并且指示接受终止中继的中继终止接受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步骤S96)。因此,中继装置30a能够停止将从终端10db发送的内容数据中继至终端(10aa和10ab)并且停止将从终端(10aa和10ab)发送的内容数据中继至终端10db(步骤S96)。因此,终端10db能够终止在终端(10aa与10db)之间的通信并且离开内容数据会话sed。
<<实施例的补充>>
上述实施例中的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供给系统90可由当个计算机来实现,或者可由多个计算机来实现,在所述多个计算机中,单元(功能或部件)被任意划分和分配。此外,当程序供给系统90由单个计算机来实现时,程序可通过被划分成多个模块的方式由程序供给系统90发送,或者程序可无需划分由程序供给系统90发送。当程序供给系统90由多个计算机来实现时,程序可从发送多个模块中的一部分模块的各个计算机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其中具有一个选择装置80的示例。然而,传输系统可以具有多个选择装置80,所述多个选择装置80具有相似的功能。在该情形中,例如,每个选择装置80可被提供在与每个管理系统50相同的区域中。此外,选择装置80的各个功能可以由管理系统50通过读取被安装在管理系统50中的选择装置程序来实现。注意,在该情形中,由图14中所示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所实现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DB被构建在管理系统50的存储单元500中。
当选择装置程序、终端程序、中继装置程序、和/或传输管理程序被提供给用户作为国家内和/或国家外的程序产品时,可使用其中存储有这些程序的任何类型的记录介质、其中存储有这些程序的HD 204、以及被提供有HD204的程序供给系统90。
在上述实施例中,完全限定域名(FQDN)可被管理作为域信息。在该情形中,与FQDN相对应的IP地址由已知的域名系统(DNS)服务器获得。注意,诸如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之类的ID可以表达为“在通信网络2中为中继装置30指示连接目的地的中继装置连接目的地信息”、“在通信网络2中为中继装置30指示目的地的中继装置目的地信息”、“在通信网络2中为终端10指示连接目的地的终端连接目的地信息”以及“在通信网络2中为终端10指示目的地的终端目的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电视会议”被用作能够由“视频会议”代替的术语。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将电视会议系统的情形描述为传输系统1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因特网电话,例如因特网协议(IP)电话或电话系统可以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传输系统1可以是车载导航系统。在该情形中,例如,一个终端10与在车辆上安装的车载导航装置相对应,并且另一终端10与管理车载导航的管理中心的管理终端、管理服务器相对应,或者与安装在另一车辆上的车载导航装置相对应。传输系统1可以是音频电话会议系统、或个人计算机(PC)屏幕共享系统。
传输系统1可以是移动电话装置的通信系统。在该情形中,例如,终端与移动电话装置相对应。图25中示出了该情形中的目的地列表的显示示例.图25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就是说,作为移动电话装置的终端310包括移动电话装置的主体310-1、被提供在主体310-1中的菜单屏幕显示按钮310-2、被提供在主体310-1中的显示单元310-3、被提供在主体310-1的下部中的麦克风310-4、以及被提供在主体310-1中的扬声器310-5。在它们中,“菜单屏幕显示按钮”310-2是用于显示菜单屏幕的按钮,在该菜单屏幕上显示有指示各种应用的图标。显示单元310-3可以是触摸板。用户可以通过在他/她自有的移动电话装置的触摸板上选择目的地名称来与另一移动电话装置通信。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对通过传输系统1进行电视会议的情形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会议或家人和朋友中的一般交谈,或者可应用于单向信息供给系统。
<<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终端10的状态已经根据由管理系统50ab的控制而改变时,管理系统50cd从管理系统50ab接收到终端10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因此,即使已经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了控制,管理系统50cd也能够有利地管理终端10的状态。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当终端10的状态已经根据由管理系统50cd的控制而改变时,管理系统50cd将终端10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ab。因此,即使已经由管理系统50cd执行了控制,管理系统50ab也能够有利地控制终端10的状态。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当终端10的状态已经由管理系统50的控制而改变时,管理系统50将终端10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与能够与终端10进行通信的另一终端相关联的另一管理系统50。因此,所述另一管理系统50能够有利地管理作为所述另一终端的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10的状态。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从管理系统50ab接收到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无”时至从管理系统50ab接收到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离线”时的时段期间,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管理表能够有利地管理终端10aa的状态。因此,能够仅在暂时时段期间控制不直接与管理系统50cd连接的终端10aa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少管理系统50cd的负载。

Claims (5)

1.一种经由网络与传输终端连接的传输管理系统,包括:
状态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指示所述传输终端以及被登记为能够与连接至所述传输管理系统的所述传输终端进行通信的目的地候选者终端的传输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传输终端的通信相关联的控制;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指示所述传输终端的状态的管理信息;
第一改变处理单元,如果所述控制由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管理信息而被执行,则所述第一改变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将由所述状态管理单元所管理的状态信息改变为指示改变后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与另一传输管理系统连接的另一传输终端作为所述目的地候选者终端;
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存在被连接至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的另一传输终端时,将指示所述改变后的状态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
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如果由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执行所述控制,则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通过所述控制来接收指示所述改变后的状态的改变后的状态信息;
第二改变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来改变由所述状态管理单元所管理的状态信息;以及
目的地列表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目的地列表,其中所述目的地列表包含连接至所述传输管理系统的提交开始通信的请求的请求终端的请求终端ID以及被登记为能够与所述请求终端进行通信的目的地候选者的终端的所有候选者终端ID,其中所述候选者终端ID与所述请求终端ID中的每一个相关联地被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还包括:
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单元,如果由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执行所述控制,则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将指示改变后的状态的所述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
3.一种传输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
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以及
所述传输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系统,
其中所述传输终端能够与另一传输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另一传输终端与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传输系统,
其中所述传输终端与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连接,并且
所述状态管理单元在当所述传输终端与所述另一传输管理系统连接时的时段期间管理所述改变后的状态信息。
CN201380031175.2A 2012-05-18 2013-05-20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65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4602 2012-05-18
JP2012114602A JP6064367B2 (ja) 2012-05-18 2012-05-18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PCT/JP2013/064550 WO2013172485A1 (en) 2012-05-18 2013-05-20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gra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5059A CN104365059A (zh) 2015-02-18
CN104365059B true CN104365059B (zh) 2018-09-11

Family

ID=4958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117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65059B (zh) 2012-05-18 2013-05-20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67484B2 (zh)
EP (1) EP2850778A4 (zh)
JP (1) JP6064367B2 (zh)
CN (1) CN104365059B (zh)
AU (1) AU2013261273B2 (zh)
CA (1) CA2871719C (zh)
SG (1) SG11201406707UA (zh)
WO (1) WO20131724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8383B2 (ja) 2010-07-28 2016-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19472A (ja) 2013-11-18 2015-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選択システム、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選択方法
JP2015099954A (ja) 2013-11-18 2015-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291802B2 (ja) 2013-11-18 2018-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405936B2 (ja) 2014-11-26 2018-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8464B2 (ja) 2014-11-26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の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64696B2 (ja) 2014-11-26 2019-0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3825B2 (ja) * 2016-09-27 2019-01-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操作盤と無線通信を行う制御装置、無線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中継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5092A (ja) * 2002-05-31 2004-01-08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装置、及び該ストレ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情報共有方法
CN100359942C (zh) * 2003-11-05 200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JP2008225619A (ja) * 2007-03-09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分散型情報共有サーバシステム
WO2012014824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362270A (zh) * 2009-03-23 2012-02-22 沃克韦科技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在托管的会话系统中提供对会话的访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2038A (ja) 1996-07-23 1998-02-13 Yokogawa Advanced Apurikeeshiyonzu Kk Lan電話システム
US6529941B2 (en) * 2000-03-23 2003-03-04 Fraunhofer Center For Research In Computer Graphics, Inc. Extensibl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chanism for session management
JP2001345833A (ja) 2000-05-31 2001-12-14 Kyocer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 Ltd データ送信システム、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提供方法
JP5999873B2 (ja) * 2010-02-24 2016-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93869B2 (ja) 2010-03-05 2015-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伝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5919695B2 (ja) 2011-02-25 2016-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セッション制御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5092A (ja) * 2002-05-31 2004-01-08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装置、及び該ストレ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情報共有方法
CN100359942C (zh) * 2003-11-05 200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JP2008225619A (ja) * 2007-03-09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分散型情報共有サーバシステム
CN102362270A (zh) * 2009-03-23 2012-02-22 沃克韦科技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在托管的会话系统中提供对会话的访问
WO2012014824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406707UA (en) 2014-12-30
CA2871719A1 (en) 2013-11-21
CN104365059A (zh) 2015-02-18
AU2013261273B2 (en) 2016-06-09
US20150138306A1 (en) 2015-05-21
EP2850778A4 (en) 2015-06-17
US9467484B2 (en) 2016-10-11
JP6064367B2 (ja) 2017-01-25
WO2013172485A1 (en) 2013-11-21
EP2850778A1 (en) 2015-03-25
AU2013261273A1 (en) 2014-11-20
JP2013243470A (ja) 2013-12-05
CA2871719C (en)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5059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N104641629B (zh) 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系统
CN104380703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和传输管理方法
CN104584538B (zh) 传输管理系统以及传输系统
CN104396223B (zh) 中继设备选择设备和传输系统
JP6229756B2 (ja) システム、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