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0204A -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0204A
CN106060204A CN201610596701.5A CN201610596701A CN106060204A CN 106060204 A CN106060204 A CN 106060204A CN 201610596701 A CN201610596701 A CN 201610596701A CN 106060204 A CN106060204 A CN 106060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ver
mobile terminal
metal plastic
box
pin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67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0204B (zh
Inventor
蒋少聪
伍席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a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Yibin Chen'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67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0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0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0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由底壳、面壳和金属塑胶电池盖构成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面壳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母扣与公扣卡接,以将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卡接;面壳与底壳固定连接;母扣与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为110度。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使得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回弹性不够,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进行良好连接,进而避免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或者底壳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避免了金属塑胶电池盖在移动终端上松动。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移动终端具有移动终端壳体。
现有技术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由底壳1、面壳2和塑胶电池盖3构成,在塑胶电池盖3上具有母扣4,在面壳上具有公扣5,母扣4与公扣5卡接,从而将塑胶电池盖3与面壳2进行卡接;其中,母扣4与公扣5进行卡接之后,具有一个扣位角度,这个扣位角度为电池盖扣位角度6,一般为135度,并且,公扣进入了母扣内的量为0.25毫米,从而电池盖扣位量7为0.25毫米。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盖为塑胶材料的,从而设置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可以满足塑胶电池盖与面壳的固定连接;然后,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采用了金属和塑胶,从而金属塑胶电池盖会出现变形的问题,并且的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回弹性不够,从而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金属塑胶电池盖无法与面壳进行良好连接,进而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或者底壳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在移动终端上会松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金属塑胶电池盖无法与面壳进行良好连接,进而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或者底壳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在移动终端上会松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包括:
底壳、面壳和金属塑胶电池盖;
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所述面壳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
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卡接,以将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卡接;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为110度。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为0.2毫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扣位间隙为0.05毫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内表面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件插肋,其中,所述胶件插肋为凸起状;
所述面壳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各胶件插肋分别一一对应的凹陷部;
所述胶件插肋与所述凹陷部卡接,以将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内表面的侧面与所述面壳的侧面进行卡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母扣为凹陷状的母扣,所述公扣为凸起状的公扣。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包括:电池盖塑胶件和电池盖金属件;
所述电池盖塑胶件的中部开设有中空部,所述电池盖金属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中空部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电池盖金属件的边缘上设置有与各第一连接部分别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将电池盖金属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提供由底壳、面壳和金属塑胶电池盖构成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在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在面壳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可以将面壳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并且将母扣与所述公扣卡接,从而将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卡接;其中,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为110度。本实施例通过减小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将电池盖扣位角度设计为110度,从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使得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回弹性不够,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进行良好连接,进而避免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或者底壳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避免了金属塑胶电池盖在移动终端上松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由底壳、面壳和金属塑胶电池盖构成,在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在面壳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可以将面壳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并且将母扣与所述公扣卡接,从而将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卡接;其中,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为110度,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为0.2毫米,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扣位间隙为0.05毫米。本实施例通过减小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将电池盖扣位角度设计为110度,从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同时减小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将电池盖扣位量设计为0.2毫米。从而使得电池盖扣位角度和电池盖扣位量的大小适当,此时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太大而产生虚位的问题,也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太大而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扣合太紧而难拆卸的问题;使得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回弹性不够,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进行良好连接,进而避免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或者底壳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避免了金属塑胶电池盖在移动终端上松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电池盖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电池盖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电池盖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现有技术的底壳 2-现有技术的面壳
3-现有技术的塑胶电池盖 4-现有技术的母扣
5-现有技术的公扣 6-现有技术的电池盖扣位角度
7-现有技术的电池盖扣位量 8-底壳
9-面壳 10-金属塑胶电池盖
11-母扣 12-公扣
13-电池盖扣位角度 14-电池盖扣位量
15-扣位间隙 16-胶件插肋
17-电池盖塑胶件 18-电池盖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给出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和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包括:底壳8、9和金属塑胶电池盖10;
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11,9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11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12;
母扣11与公扣12卡接,以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卡接;9与底壳8固定连接;
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为110度。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由底壳8、9和金属塑胶电池盖10构成,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内表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母扣11,母扣11的个数可以是多个,在9的外表面的端部上设置有公扣12,其中,公扣12的位置、个数与是母扣11一一对应的。
底壳8设置在9的上方,电池盖设置在底壳8的上方。9与底壳8固定连接;并且母扣11为凹陷状的,公扣12为凸起状,从而公扣12卡接到母扣11中,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卡接。
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卡接之后,公扣12与母扣11之间具有一个扣位角度,这个扣位角度就是电池盖扣位角度13,电池盖扣位角度13为110度,进而公扣12与母扣11之间的夹角为20度。110度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比现有技术中的135度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的度数要小。
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塑胶电池盖10是通过热熔胶把五金铝片的电池盖金属件和塑胶的电池盖塑胶件固定起来而构成的,由于五金的强度较大,在生产加工中易反弹,并且变形较大,从而构成的金属塑胶电池盖10变形之后不易反弹,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塑胶电池盖变形之后反弹可以恢复的特性;从而金属塑胶电池盖10会存在应力,如果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的过大,就会使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或底壳8之间出现虚位;如果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的过小,就会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母扣11与9的公扣12卡接之后形成死扣,就会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打不开,不易拆卸金属塑胶电池盖10,甚至使得会损坏金属塑胶电池盖10或者移动终端壳体结构。
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尾部,与9的尾部扣合到位之后,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10在加工过程中作为金属装饰件的电池盖金属件18的面积较大,从而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刚性和强度都较大,金属塑胶电池盖10变形之后不易回弹,从而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中部的位置处,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底壳8之间会形成一个跷跷板支点;从而若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的两端上分别设置了一个母扣11,在9的端部设置了与母扣11一一对应的公扣12,母扣11与公扣12卡接之后,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扣位上的扣合力度过小,并且小于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变形应力,那么此时就会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的两端上,也就是母扣11所在的位置处,出现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与9、或底壳8之间具有虚位的情况;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减小电池盖扣位角度13,将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为110度,使得电池盖扣位角度13适当,此时,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13太大而产生虚位的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由底壳8、9和金属塑胶电池盖10构成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11,在9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11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12;可以将9与底壳8固定连接,并且将母扣11与公扣12卡接,从而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卡接;其中,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为110度。本实施例通过减小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将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为110度,从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使得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回弹性不够,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进行良好连接,进而避免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或者底壳8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避免了金属塑胶电池盖10在移动终端上松动。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二给出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为0.2毫米,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扣位间隙15为0.05毫米。
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内表面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件插肋16,其中,胶件插肋16为凸起状;9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各胶件插肋16分别一一对应的凹陷部;胶件插肋16与凹陷部卡接,以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内表面的侧面与9的侧面进行卡接。
母扣11为凹陷状的母扣11,公扣12为凸起状的公扣12。
金属塑胶电池盖10,包括:电池盖塑胶件17和电池盖金属件18;电池盖塑胶件17的中部开设有中空部,电池盖金属件18固定设置在中空部中。中空部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电池盖金属件18的边缘上设置有与各第一连接部分别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将电池盖金属件18固定设置在中空部中。
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底壳8固定连接,以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底壳8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金属塑胶电池盖10由电池盖塑胶件17和电池盖金属件18构成,其中,电池盖金属件18可以为五金铝片,电池盖塑胶件17为塑胶材质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电池盖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电池盖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图5为电池盖塑胶件17的外表面的展示图;电池盖塑胶件17的中部开设有一个中空部,可以将电池盖金属件18固定设置在中空部中,具体来说,在中空部的边缘上设置了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电池盖金属件18的边缘上设置了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个数和位置与第一连接部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将各第一连接部分别和与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各第二连接部进行固定连接,此时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热熔胶进行胶结,进而将电池盖金属件18固定设置在中空部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以构成金属塑胶电池盖10,其中图7为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外表面的结构图。
母扣11为凹陷状的母扣11,公扣12为凸起状的公扣12,从而公扣12卡接到母扣11中,进而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卡接。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为110度,即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为110度;公扣12卡入到母扣11中的量为0.2毫米,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为0.2毫米,即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为0.2毫米;并且母扣11与公扣12卡接之后具有对应的间隙,将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扣位间隙15设计为0.05毫米,即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的扣位间隙15为0.05毫米。
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塑胶电池盖10是通过热熔胶把五金铝片的电池盖金属件18和塑胶的电池盖塑胶件17固定起来而构成的,由于五金的强度较大,在生产加工中易反弹,并且变形较大,从而构成的金属塑胶电池盖10变形之后不易反弹,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塑胶电池盖变形之后反弹可以恢复的特性;从而金属塑胶电池盖10会存在应力,如果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的过大,就会使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或底壳8之间出现虚位;如果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的过小,就会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母扣11与9的公扣12卡接之后形成死扣,就会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打不开,不易拆卸金属塑胶电池盖10,甚至使得会损坏金属塑胶电池盖10或者移动终端壳体结构。
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尾部,与9的尾部扣合到位之后,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10在加工过程中作为金属装饰件的电池盖金属件18的面积较大,从而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刚性和强度都较大,金属塑胶电池盖10变形之后不易回弹,从而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中部的位置处,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底壳8之间会形成一个跷跷板支点;从而若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的两端上分别设置了一个母扣11,在9的端部设置了与母扣11一一对应的公扣12,母扣11与公扣12卡接之后,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扣位上的扣合力度过小,并且小于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变形应力,那么此时就会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的两端上,也就是母扣11所在的位置处,出现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与9、或底壳8之间具有虚位的情况;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减小电池盖扣位角度13,将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为110度,同时将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设计为0.2毫米,并且将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扣位间隙15设计为0.05毫米,使得电池盖扣位角度13和电池盖扣位量14的大小适当,此时,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13太大而产生虚位的问题,也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13太大而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扣合太紧而难拆卸的问题。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中的电池盖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其中图8为电池盖塑胶件17的内表面的结构图,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电池盖塑胶件17的内表面的侧面上,设置了至少一个胶件插肋16,其中,各胶件插肋16为凸起状的胶件插肋16,并且胶件插肋16的材质采用胶状物,从而使得胶件插肋16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在9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部,其中凹陷部的个数、位置与胶件插肋16分别一一对应。可以将各胶件插肋16和与胶件插肋16分别一一对应的各凹陷部进行卡接,进而可以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内表面的侧面、与9的侧面进行卡接。从而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与9的端部进行卡接的基础上,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进行进一步的卡接。
同时,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将各第三连接部与底壳8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底壳8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由底壳8、9和金属塑胶电池盖10构成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在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11,在9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11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12;可以将9与底壳8固定连接,并且将母扣11与公扣12卡接,从而将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卡接;其中,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为110度,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为0.2毫米,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扣位间隙15为0.05毫米。本实施例通过减小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将电池盖扣位角度13设计为110度,从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电池盖扣位角度13;同时减小母扣11与公扣12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14,将电池盖扣位量14设计为0.2毫米。从而使得电池盖扣位角度13和电池盖扣位量14的大小适当,此时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13太大而产生虚位的问题,也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13太大而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扣合太紧而难拆卸的问题;使得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10的回弹性不够,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进行良好连接,进而避免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10与9、或者底壳8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避免了金属塑胶电池盖10在移动终端上松动。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给出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移动终端上设置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中,移动终端壳体结构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
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结构与原理,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的结构与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由底壳、面壳和金属塑胶电池盖构成,在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在面壳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可以将面壳与底壳固定连接,并且将母扣与公扣卡接,从而将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卡接;其中,母扣与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为110度,母扣与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为0.2毫米,母扣与公扣之间的扣位间隙为0.05毫米。本实施例通过减小母扣与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将电池盖扣位角度设计为110度,从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电池盖扣位角度;同时减小母扣与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即减小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将电池盖扣位量设计为0.2毫米。从而使得电池盖扣位角度和电池盖扣位量的大小适当,此时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太大而产生虚位的问题,也不会因为电池盖扣位角度太大而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扣合太紧而难拆卸的问题;使得在采用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连接的时候,由于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回弹性不够,可以使得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进行良好连接,进而避免产生金属塑胶电池盖与面壳、或者底壳之间具有虚位的问题,避免了金属塑胶电池盖在移动终端上松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面壳和金属塑胶电池盖;
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母扣,所述面壳的端部设置有与母扣分别一一对应的公扣;
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卡接,以将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面壳卡接;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角度为11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电池盖扣位量为0.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的扣位间隙为0.0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内表面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件插肋,其中,所述胶件插肋为凸起状;
所述面壳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各胶件插肋分别一一对应的凹陷部;
所述胶件插肋与所述凹陷部卡接,以将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内表面的侧面与所述面壳的侧面进行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为凹陷状的母扣,所述公扣为凸起状的公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包括:电池盖塑胶件和电池盖金属件;
所述电池盖塑胶件的中部开设有中空部,所述电池盖金属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电池盖金属件的边缘上设置有与各第一连接部分别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将电池盖金属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以将所述金属塑胶电池盖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结构。
CN201610596701.5A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060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6701.5A CN106060204B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6701.5A CN106060204B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0204A true CN106060204A (zh) 2016-10-26
CN106060204B CN106060204B (zh) 2019-05-14

Family

ID=57418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6701.5A Active CN106060204B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02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537A (zh) * 2019-06-13 2020-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电池盖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1410U (zh) * 2009-05-26 2010-05-2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产品及其电池盖
CN202009547U (zh) * 2011-04-18 2011-10-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设备
CN203691814U (zh) * 2014-01-20 2014-07-02 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盖扣结构
US20150062787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Wimo Labs LLC Mobile device cas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1410U (zh) * 2009-05-26 2010-05-2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产品及其电池盖
CN202009547U (zh) * 2011-04-18 2011-10-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设备
US20150062787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Wimo Labs LLC Mobile device case
CN203691814U (zh) * 2014-01-20 2014-07-02 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盖扣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537A (zh) * 2019-06-13 2020-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电池盖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0204B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5376B (zh) 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
US20150325944A1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853356A3 (en) A connector producing method and a connector produced by insert molding and a use thereof
CN203277778U (zh) Micro USB连接器母座
TW200602667A (e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three lens elements
MXPA05010412A (es) Boton de presion que pertenece a un aspersor.
CN107509326B (zh) 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CN106060204A (zh)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CN105554191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前壳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4512412U (zh) 一种防水结构及手持医疗设备
CN100573305C (zh)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JP2008112660A (ja) 電子機器
CN105472918B (zh) 壳体组件和终端设备
JP2018014313A (ja) 端子付電線
CN20508182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311198A (zh) 合成树脂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9180173U (zh) 一种分体式门胶条接角卡扣
US10682755B2 (en) Arm for multi-joint robot, and multi-joint robot
CN207489394U (zh) 一种用于组装led显示屏模组的工具
CN207925209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的楔形拉板
CN205378381U (zh) 壳体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05212031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壳
CN215121106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5006101U (zh) 一种铜圈扣拉嘴钮珠合金手缝扣
CN102758819A (zh) 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8

Address after: 644005 Suger Intelligent Industrial Base, 31 Gangyuan Road, Lingang District,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Yibin Chen'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a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H3 501B, east industrial area of overseas Chinese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