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2616A - 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2616A
CN106042616A CN201511030378.7A CN201511030378A CN106042616A CN 106042616 A CN106042616 A CN 106042616A CN 201511030378 A CN201511030378 A CN 201511030378A CN 106042616 A CN106042616 A CN 106042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ing roller
roller
object st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03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圣旼
郑镇明
孙英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wang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wang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473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6938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1301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32607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1301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3261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wang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Sekwang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42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2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73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构建出对热转印装置的加热器的光源的双反射结构,在防止加热器的光源损失的同时,向加热辊有效地集中照射光源,将通过反复的热转印作业而加热的载物台冷却处理,从而将载物台的作业温度始终保持均匀,有效地形成用于热转印的作业环境,并且托住并支撑在热转印器磨损的加热辊之后依次地进行分离,由此不仅能够简单地进行加热辊的更换作业,并且还可有效地仅更换被磨损的加热辊。

Description

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双热反射板和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和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构建对热转印装置的加热器的光源的双反射结构,在防止加热器的光源损失的同时,向加热辊有效地集中照射光源,将通过反复的热转印作业而加热的载物台冷却处理,从而将载物台的作业温度始终保持均匀,有效地形成用于热转印的作业环境,并且托住并支撑在热转印器磨损的加热辊之后依次地进行分离,由此不仅能够简单地进行加热辊的更换作业,并且还可有效地仅更换被磨损的加热辊。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视觉性地显示各种电信号信息的显示器(display)产业得到急速发展,其中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样的移动显示设备中,作为基本部件而构成能够实现低电压驱动、低功耗、全彩体现等特征的高密度的半导体封装和玻璃而得到使用。
在这样的显示设备的玻璃中,为了体现外观光洁度及其他功能性效果,以钢化玻璃等这样的玻璃作为主材料,通过在玻璃的一个面上热转印上转印片而形成油墨层。
在此,在玻璃的一个面上热转印上转印片时使用如下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在载物台上安装玻璃的状态下配置转印片,并在转印片的上部紧贴加热辊之后进行旋转驱动。
作为公开了如上述的热转印装置的现有技术,在韩国授权实用新型公报第191377号(2000.05.25.)中公开了如下的带式热转印装置:该带式热转印装置包括:传送辊及输送机,它们夹着面板而移动;转印带辊,其以与上述面板的表面相邻的方式供给转印带;热转印辊,其将上述转印带加热挤压到面板的立体表面,对面板的表面,仅对转印纸部分进行热转印;以及加热板,其向上述热转印辊的外侧传递热,该带式热转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涂膜卷绕辊,其向上述热转印辊后侧供给转印带保护用涂膜;薄膜导辊,其将从该涂膜卷绕辊引出的涂膜按照面板的表面形状而进行引导;热转印辊,其将通过上述薄膜导辊而按照面板表面形状而进行引导的涂膜热转印到带转印的面板表面上;及薄膜涂布装置,其由保护薄膜卷绕辊构成,该保护薄膜卷绕辊对在上述面板表面上转印涂膜而剩余的保护薄膜进行卷绕,由此能够防止与面板的表面形状不一致而出皱的不良现象。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热转印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向加热辊即热转印辊(以下,称为加压辊)传递热的手段,简单地仅使用内置有多个传热线(加热器)的加热板,因此从加热器产生的热向四方分散而导致对加压辊的热损失,进而适用于加压辊的热传递微弱,由此导致用于热转印的作业效率下降。
另外,在现有的热转印装置的情况下,与用于热转印的作业的最初开始点同时地通过加热辊而进行辊作业之后,加热辊的温度急剧下降,因此利用加热单元而提高加热辊的温度的作业时间变长,导致周期时间的增加。
因此,以往为了缩短热转印装置的周期时间而大幅增加加热辊的加热单元即加热器的数量,由此在有限的空间内过度安装加热器而导致设备的驱动稳定性下降,并且增加设备的制造费用和能源消耗量。
并且,在用于热转印的工序中,根据玻璃的厚度或物性等的条件而需要用于调节压力量的作业,以往由管理者任意调整载物台或加热辊的上下位置而控制加压量,因此根据由定型化的压力调节单元的部件而产生的距离偏差,导致转印效率下降或作业不良等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
另外,在玻璃的一个面热转印上转印片时使用如下的热转印装置:在载物台上安装玻璃的状态下,在玻璃的上侧配置转印片,并在由具备适当温度的加热状态的加热辊按压转印片而紧贴于玻璃的状态下,使加热辊旋转驱动,由此转印片根据加热辊的热而对玻璃进行热转印。
作为涉及如上述的热转印装置的现有技术,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840792号(2008.06.17.)中公开了玻璃面板转印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其在利用由形成于工作台的两侧的柱子而支撑的上部板下部的升降单元而升降的升降主体形成加热辊,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中央形成有输送机,该输送机借助于与和加热辊相对而由动力单元驱动的支撑辊动力连接的驱动轴而旋转,以输送作为印刷对象物的玻璃面板;转印纸供给部,其形成有供给支撑架,该供给支撑架配置为向上述主体部的输送机前端部两侧旋转卷绕了涂布转印纸的转印薄膜的供给线轴;薄膜卷绕部,其形成有卷绕支撑架,该卷绕支撑架用于配置与驱动轴动力连接的线轴齿轮啮合而旋转的卷绕线轴,以使向上述主体部的输送机后端部两侧卷绕通过加热辊下部而印刷转印纸的转印薄膜;控制部,其形成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在上述主体部的柱子一侧面形成温度调节工具以调节加热辊的温度,并具备用于显示温度的显示工具及编码器,并将与编码器连接的进入传感器形成于输送机前端部而感应玻璃面板的进入之后,在一定时间之后使具备加热辊的升降单元下降,在后端部形成排出传感器,使玻璃面板通过后端部之后使升降单元上升,其中,所述玻璃面板转印装置还包括薄膜紧贴部,其在上述供给部的供给支撑架后方以铰链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形成上部侧向柱子侧折弯的旋转支架,并可旋转地形成将供给给旋转支架的上部侧的转印薄膜10紧贴于玻璃面板的印刷表面的紧贴辊,并形成向旋转支架下部前方旋转结合紧贴于旋转支架的间隙调节工具的间隙主体,由此通过间隙调节工具的前进及后退,使旋转支架以铰链轴为中心旋转,从而使紧贴辊的高度位置随着所供给的玻璃面板的厚度而变更,通过该结构,防止加热辊的表面破损,并能够均匀地转印。
但是,在如上述的现有转印装置的情况下,在作业时,支撑转印对象即玻璃面板(以下,称为玻璃)的输送机(以下,称为载物台)的结构单纯地执行支撑玻璃而输送的功能,因此缺乏与加热辊匹配地将玻璃的位置排列到正确位置的功能,因此转印作业的精度下降,导致产品的低品质生产及不良生产。
因此,最近在热转印装置支撑玻璃时适用构成为如下的载物台装置:适用于一般显示设备的制造工序,可进行各种轴方向的对准作业。
作为涉及上述的载物台装置的现有技术,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4709号(2011.01.14.)公开了显示器装置用母玻璃输送载物台装置,其包括:托架,其在X、Y轴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工作台,其从上述托架的上表面朝向上方隔开一定间隔而配置,并搭载有母玻璃,该显示器装置用母玻璃输送载物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引导单元,其在上述托架的上表面中央部向上方突出而设置,使上述工作台以上述工作台的中心轴和所延长的上述工作台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直线电机,其设于上述托架与工作台之间,将上述工作台相对于上述托架以上述旋转引导单元为中心进行精密旋转,通过这样的结构,实施玻璃的位置校正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但是,在上述的注册专利公报第840792号中的载物台的结构及公开专利公报第4709号的载物台装置的情况下,两者均在适用于热转印装置的情况下,在热转印过程中,因与加热辊的持续接触而产生传热现象,因此载物台被加热而导致载物台的整体功能及寿命减少,而且因与载物台的上部相接的玻璃之间的温度偏差而对热转印作业产生影响,无法进行均匀的作业。
另外,在现有的热转印器中,从加热辊挤压被加工物即转印片及玻璃而转印时,被加工物的表面不均匀而无法获得精制的印刷面,而且在加热辊未设置单独的缓冲装置,导致被加工物的破损。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现有技术,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799526号(2008.01.30.)中公开的转印印刷机的加热辊驱动装置由如下部件构成:工作台,其在上部设有用于输送被印刷物的输送机;驱动部,其在上述输送机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工作台上部,并具备加热辊和加热器;气缸,其升降上述驱动部;薄膜供给部,其搁置转印薄膜而供给;及薄膜卷绕部,所述转印印刷机的加热辊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柱子部,其由设于工作台的四个支撑杆构成一组,以使容易进行上述加热辊与加热器的更换,并提供驱动部的升降空间;支撑部,其沿着上述支撑杆升降并以支撑上述驱动部的方式与其连接,并配置于上侧;上部板,其附着于上述支撑杆的上端;水平调节部,其结合于驱动部与支撑部之间,以调整上述加热辊的倾斜度;缓冲部,其配置于设于上述上部板的2个构成一组的气缸的轴及上述支撑部之间,在热转印过程中,在加热辊将转印薄膜紧贴于2~3M的大面积(较宽的宽度)的被印刷物时,根据缓冲作用而提供均匀的紧贴力,以使不以适当压力以上紧贴,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印刷品质,根据简单的结构的柱子部,容易实现加热器及加热辊的更换。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在对被加工物进行热转印作业的过程中,作为加热状态的加热辊向被加工物施加压力而持续地接触,由此加热辊的外周接触面容易被磨损,因此需要周期性地更换加热辊,在热转印器的整个结构中,为了更换加热辊,需要从柱子部依次分离加热辊的驱动设备的整个结构(支撑部及驱动部),因此作业非常复杂而困难,并且无法进行加热辊的周期性的更换作业,由此不仅作业性下降,而且生产质量显著下降。
进而,以往,在热转印作业时,用于旋转驱动加热辊的马达通过链条齿轮而与加热辊的一端连接,因此即便在从柱子部分离了支撑部和驱动部之后,也需要用于从马达分离加热辊本身的拆卸作业,从而需要诸多用于拆开相应构成部件的时间,由此作业被延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授权实用新型第20-0191377号
专利文献2KR授权专利公报第840792号(2008.06.17.)
专利文献3KR公开专利公报第4709号(2011.01.14.)
专利文献4KR授权专利公报第799526号(2008.01.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整体及个别地反射加热器的热源,以使热源朝向与玻璃相接而热转印的加热辊而集中,由此提高用于进行热转印作业的热传递的效率性,在大幅减少设备的加热器数量的同时,在作业时缩短加热辊的加热(温度上升)时间,并且仅对加热辊上下地控制位置,以一定的加压量可自动校正,因此能够将对玻璃及转印片的加热辊的加压量定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在热转印作业中,在检测载物台的温度之后,形成能够使载物台内流体自动循环的冷却功能,因此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将载物台的温度始终保持为一定,不仅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实现均匀的作业质量,并且仅在载物台的对准作业之前进行冷却驱动,因此将产品不良程度最小化,提高热转印作业的校正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和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构成为在对被加工物的挤压结构中仅能够分离加热辊,并托住加热辊而支撑,因此不仅能够容易地进行加热辊的更换作业,而且还将更换时间最小化,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实现加热辊的周期性的更换作业,并且构成为在垂直方向上可从加热辊的旋转驱动单元分离加热辊,因此非常便于仅拆卸加热辊,能够进一步缩短用于更换加热辊的作业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作为解决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印系统,其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该载物台具有温度保持功能,该热转印系统包括:载物台,其在上部安装上述玻璃而支撑固定;加热辊,其隔着间隔而设于上述载物台的上侧而被加热为设定温度,可朝向安装在上述载物台上的玻璃进行上下往返移动,以设定压力紧贴到上述转印片而进行旋转;及加热单元,其隔着间隔而设于上述加热辊的上侧,且照射高温的光源,以加热上述加热辊,上述加热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加热器,它们隔着间隔而配置,并发光而生成要朝向上述加热辊照射的高温的光源;及双反射单元,其与上述发光加热器对应地以双重(double)方式形成,并反射从上述发光加热器生成的光源的照射,使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集中,上述双反射单元包括:第一反射板,其分别设于每个上述发光加热器,并进行反射,使从上述发光加热器生成的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集中:及第二反射板,其支撑并固定多个上述发光加热器及上述第一反射板,并进行反射,使从上述发光加热器生成的光源再次朝向上述加热辊集中,上述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其包括固定夹具,该固定夹具在上述加热辊的下侧隔着间隔而配置,可在上部安装上述玻璃而支撑固定;冷却单元,其包括:冷却循环管,其埋设于上述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内,形成可供给流体的循环路;及流体供给源,其连接到上述冷却循环管的一端,可向上述冷却循环管的循环路注入流体;温度感应部,其检测上述载物台主体中的因上述加热辊的热挤压产生的上述固定夹具的温度;及控制部,其根据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信号而向上述冷却单元的流体供给源施加控制信号。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加热辊包括:辊部件,其从上述加热单元接收光源而被加热,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上;及升降单元,其连接结合到上述辊部件的一侧,以可将上述辊部件上下垂直移动的方式进行伸展运动。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加热辊包括压力调节器,该压力调节器设于上述升降单元的一端,对借助于上述升降单元产生的上述辊部件的上下位置进行校正,将上述辊部件对转印片及玻璃的加压范围调节为设定压力,由此将上述加热辊的加压量定型化。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双反射单元包括弯曲反射部,该弯曲反射部由上述第二反射板的两侧的侧端朝向上述加热辊向下侧延伸而形成,并以形成斜缓的曲面的方式弯曲形成。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在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检测值小于设定温度时,上述控制部在将上述冷却单元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保持用于供给玻璃的上述载物台主体的驱动状态,在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检测值为设定温度以上时,上述控制部在施加将上述载物台主体变更为驱动停止状态的控制信号的同时,施加使上述冷却单元的动作的控制信号,以保持正常的冷却状态。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温度感应部包括计时器,该计时器以可设定检测周期的方式进行设置,用于周期性的温度检测。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载物台主体的下部形成对准驱动单元,该对准驱动单元与上述加热辊的位置对应地在X轴、Y轴及θ轴方向上分别调整上述载物台主体的位置,在驱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而对上述载物台主体进行位置调整时或在对上述载物台主体进行位置调整之后,与上述温度感应部的检测值无关地,上述控制部施加将上述冷却单元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的控制信号,而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对上述载物台主体进行位置调整之前,上述控制部根据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检测值而施加使上述冷却单元动作的控制信号。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冷却单元中,在上述冷却循环管的循环路中的朝向上述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的流体的流入路径及排出路径上分别设置开闭阀,上述控制部施加如下的控制信号:在上述开闭阀的开放状态下,从上述冷却单元循环流体,并在停止上述流体供给源的动作之前将上述开闭阀变更为关闭状态,使上述固定夹具内的上述冷却循环管保持流体的供给状态。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冷却单元包括外部填充管,该外部填充管在上述冷却循环管的外侧周围隔着间隔而形成,在内部填充有PCM物质,以能够包围上述冷却循环管。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加热辊包括:辊支撑体,其包括:支撑框架,其以可分离的方式支撑上述加热辊;加压驱动单元,其连接结合到上述支撑框架的上端,在上下Z轴方向上垂直移动;及旋转单元,其固定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上,并连接结合到上述加热辊的一端而使上述加热辊进行旋转驱动;及辊夹具部,其与上述加热辊的下侧对应地配置,托住从上述辊支撑体分离的上述加热辊而支撑,上述辊夹具部包括:夹具框架,其以可在前后X轴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方式设置;辊支撑夹具,其位于上述夹具框架的上侧,以支撑上述加热辊的方式进行接触;及夹具升降单元,其安装在上述夹具框架上,使上述辊支撑夹具在上下Z轴方向上垂直移动。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加热辊包括:辊旋转轴,其左右延伸而形成,并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上述辊支撑体上;及加压垫片,其设置在上述辊旋转轴的外周缘上,以加热状态与被加工物接触,在上述辊旋转轴的一端形成有“∪”形状的夹槽,该夹槽夹入结合到上述辊支撑体,可在垂直方向上从上述辊支撑体分离。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辊支撑体的支撑框架包括:主体块,其具备下部面被开放的收纳孔,以收纳上述加热辊;支撑块,其支撑上述加热辊,与上述主体块的下部一侧铰链结合,可开闭上述收纳孔的下侧,并且还具备开闭单元,该开闭单元可将上述主体块与上述支撑块彼此联接,可将上述支撑块的一端固定在上述主体块上,设定并操作对上述主体块的收纳孔的开闭与否。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辊支撑体的旋转单元包括轴连接部件,该轴连接部件与上述加热辊的一端连接结合而施加旋转力,并具备突出形成的“∪”剖面形状的夹入连接端,以与上述加热辊对应地夹入结合。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辊夹具部包括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设于上述夹具框架的一端而供作业者把持。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辊夹具部的辊支撑夹具包括:升降块,其以可垂直移动的方式设于上述夹具升降单元的上端;多个引导杆,它们分别在上述升降块上沿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以及夹具块,其在上述引导杆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并接触支撑上述加热辊,且形成有引导孔,使该夹具块能够沿着上述引导杆的长度方向而移动。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夹具块包括辊支撑面,该轴支撑面形成在上述夹具块的上端,并形成与上述加热辊的圆周对应地向内侧凹入的弯曲形。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上述夹具块包括:流动间隙,其在上述引导孔的上侧切开而形成,并形成可弹性地变更上述引导孔的内径的空间;以及紧固单元,其与上述流动间隙的位置对应地螺合到上述支撑块的一端,通过旋转操作传递用于使上述引导孔变形的力。
另外,作为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自动运行单元,该自动运行单元包括:位置感应部,其配置在上述辊夹具部上,检测垂直方向上与上述加热辊对应的位置;以及运行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夹具框架的下部,可沿X轴方向前后直线移动,接收上述位置感应部的感应信号而停止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在设置与多个发光加热器对应的进行光反射的反射单元的同时,还对每个发光加热器单独设置反射单元,因此提高用于进行热转印的热传递效率,提高对玻璃热转印转印片的作业效率,能够将生产产品高质量化。
另外,通过双反射单元,能够迅速提升用于热转印的加热辊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缩减相应工序中的周期时间。进而,隔着适当间隔而具备最少程度的发光加热器,由此实现设备的更加安全的驱动,能够将设备的制造费用及能源消耗量最小化。
另外,设置压力调节器而将对玻璃及转印片的加热辊的加压量定型化,因此通过加热辊的压力控制而非常便于进行对准作业,并且通过更加准确的位置补偿作业,实现优异的转印效率,生产高质量的优良产品。
另外,根据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的温度而使流体弹性地自动循环而冷却,因此防止根据作业而产生的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的加热现象,将设备持续地保护维修,均匀地保持玻璃所相接的固定夹具的温度,提高热转印作业的作业效率,能够良好地制造出优异质量的产品。
另外,仅在载物台主体的对准驱动之前区分开而冷却驱动,因此在实现设备的优异的冷却效率的同时,通过设备的校正作业而保持准确度,提高转印作业的精度。
另外,在冷却过程中,控制为在冷却单元的动作停止之后也保持对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供给的流体的供给状态,因此在确保设备的驱动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设备的冷却持续性,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冷却效率。
另外,形成在埋设于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内的冷却循环管填充PCM物质的结构,因此在提高冷却效率的持续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由流体产生的冷气的传递效率。
另外,以在下侧垂直方向上可分离的方式支撑加热辊,因此确保加热辊的支撑效率,并非常简单地进行被磨损的加热辊的更换,大幅减少作业时间,通过加热辊的周期性更换,提高用于热转印的装置的作业性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另外,在加热辊的分离过程中,构成用于托住加热辊而支撑的夹具,因此在更换作业时确保安全性,防止作业者的安全事故,并且提高加热辊的更换效率,并且与加热辊对应地升降驱动之后支撑,因此在更换时能够确保作业空间。
另外,在垂直方向上可将加热辊从辊支撑体分离,因此非常便于仅拆卸加热辊,大幅减少更换作业时间。
另外,自动运行为感应加热辊的位置而配置辊夹具部,因此更加便于作业,容易控制辊夹具部的位置,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双热反射板的侧面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双热反射板的正剖面图。
图3的(a),(b)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双反射单元中第二反射板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例示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双反射单元的扩大图。
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图8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三实施例的框图。
图9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0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
图1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A”部分的扩大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辊支撑体的支撑框架的部分扩大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辊夹具部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辊夹具部的侧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夹具块的侧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和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双热反射板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玻璃热转印装置中,与玻璃G相对地设置转印片S,并将上述转印片S紧贴于上述玻璃G而进行热转印,该玻璃热转印装置包括:载物台10、加热辊20、加热单元30。
上述载物台10在上部设置具有平坦的支撑面的板而以水平状态安装上述玻璃G,上述载物台10支撑上述玻璃G,并固定成用于进行热转印作业的不动状态。
虽然未图示,在上述载物台10固定上述玻璃G时,可具备真空吸附上述玻璃G而固定的吸附单元,也可具备抓住上述玻璃G的侧端部而固定的把持单元。
上述载物台10构成为在上部支撑玻璃G的状态下在垂直方向上保持不动状态的高低固定型结构。例如,上述载物台10将安装于上部的玻璃G支撑为固定状态,在没有用于控制上下垂直方向上的驱动的另外的构成部件的情况下,仅能够水平移动。
如上述,当将载物台10构成为高低固定型时,提供能够从加热辊20一次性地调节加压力的基板,无需设置用于上下驱动的另外的控制设备(例如,马达等),能够节省设备的制作费用。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加热辊20在与上述载物台10的上侧对应的上侧隔着间隔而形成。
上述加热辊20执行以热加压的方式将转印片S接触到位于上述载物台10上的玻璃G而热转印的功能,通过上述加热单元30而被加热到可热转印的设定温度。
上述加热辊20可相对于安装在上述载物台10上的玻璃G而上下往返移动,并以设定压力紧贴到上述转印片S而旋转。即,如图2所示,上述加热辊20由可旋转地设置在旋转轴上的辊部件21和在上下垂直方向上进行伸展运动的升降单元23构成。
上述辊部件21直接接触于上述转印片S而可向上述玻璃G加压,上述辊部件21的表面从上述加热单元30接收光源而保持可进行热转印的加热状态。
作为可使用于上述辊部件21的材料,优选使用可传热并具备规定的伸缩性及弹性的聚氨酯或硅,以具备优异的热转印性能及加压性能。
上述升降单元23连接结合到上述辊部件21的一侧,与上述载物台单元10对应地伸展运动,因此将上述辊部件21上下垂直移动。
上述升降单元23基本上仅形成于上述辊部件21的一侧,根据设备的作业规模,也可以形成于上述辊部件21的两侧。
上述的升降单元23可同样适用以利用油压/空压而伸展运动的方式驱动的一般的气缸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述加热辊20具备压力调节器25,该压力调节器25将对转印片S及玻璃G的上述辊部件21的加压范围调节为设定压力。
上述压力调节器25作为借助于上述升降单元23而控制施加到被加工物(转印片及玻璃)的压力的结构,设于上述升降单元23的一端。
上述压力调节器25对借助于上述升降单元23产生的上述辊部件21的上下位置进行校正,将上述加压辊单元20的整体加压量在加压范围(500~2000㎏)内定型化。
例如,作业者根据玻璃G的厚度或物性而在一定的加压范围内将上述加热辊20的加压量设定并输入到上述压力调节器25,关于从上述辊部件21向被加工物施加的加压量,调节为在上述压力调节器25设定的加压量而驱动上述升降单元23来对被加工物加压。
关于上述压力调节器25,可同样适用在汽车的燃料系统设备或自动化设备等适用的一般的稳压器或压力传感器等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压力调节器25优选由电子控制式压力调节器等构成,以使根据控制信号而自动控制。
如上述,如果设置压力调节器25而将对玻璃G及转印片S的加热辊20的加压量定型化,则利用加热辊20的压力控制而非常方便地进行对准作业,并且通过更加准确的位置补偿作业,实现优异的转印效率,从而生产高质量的优良产品。
上述加热单元30执行如下功能:生成用于加热上述加热辊20的高温的热源即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20的辊部件21照射光源而对上述加热辊20进行加热。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加热单元30在上述加热辊20中的上述辊部件21的上侧隔着间隔而配置,由通过发光而生成高温的光源的发光加热器31和反射上述发光加热器31的光源的双反射单元33构成。
上述发光加热器31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棒状,通过发光而生成要向上述加热辊20的辊部件21照射的光源。
如图1所示,上述发光加热器31在上述辊部件21的上侧形成有多个,并彼此隔着一定间隔而配置。即上述加热单元30以上述辊部件21的周面为基准包围1/2~2/3而形成,上述发光加热器31沿着上述辊部件21的周围而隔着一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以使能够朝向上述辊部件21的表面而照射光源。
作为上述发光加热器31适用通过光源生成红外线而使用的红外线加热器。
如上所述,发光加热器31优选使用在红外线中具备0.75μm~3μm的波长,并具备较高的透射率及较长的热传递有效距离的近红外线。
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双反射单元33执行如下功能:反射从上述发光加热器31生成的光源的照射,以使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20集中。即上述双反射单元33收集除了与上述辊部件21的表面对应地从上述发光加热器31直接照射的光源之外的照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源而进行反射,以使它们均照射到上述辊部件21。
上述双反射单元33与上述发光加热器31对应地以双重结构构成,上述双反射单元33由在每个上述发光加热器31分别设置的第一反射板34和以将多个上述发光加热器31整体地包围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反射板35构成。
上述第一反射板34与上述发光加热器31的数量相应地设置多个,将从上述发光加热器31生成的光源分别反射,使上述发光加热器31的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20的辊部件21集中。
上述第一反射板34以上述发光加热器31中除了与上述辊部件21的表面对应的面之外包围上述发光加热器31的方式形成。即,上述第一反射板34形成为如下:包围上述发光加热器31而进行收纳,仅将由上述发光加热器31直接向上述辊部件21照射的一个面开放,使得通过上述发光加热器31而形成的所有光源照射到上述辊部件21。
既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反射板34一体地形成在上述第二反射板35上,而与上述发光加热器31分离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反射板34以可分离的结构结合安装到上述第二反射板35内,并且上述第一反射板34与上述发光加热器31一体构成的结构。
如图3的(a)所示,上述第二反射板35支撑固定多个上述发光加热器31及上述第一反射板34。即,上述第二反射板35构成为如下:具备配置于最外围而两侧的侧端向内侧延伸的凸缘37,并将上述发光加热器31及上述第一反射板34整体地支撑。
上述第二反射板35执行将从上述发光加热器31生成的光源再次集中反射到上述加热辊20的辊部件21的功能。即在上述第二反射板35的内侧空间再次反射泄漏到上述第一反射板34外的光源。
另外,如图3的(b)所示,在上述双反射单元33中的上述第二反射板35形成有弯曲反射部38,该弯曲反射部38由上述第二反射板35的两侧的侧端朝向上述加热辊20的辊部件21而向下侧延伸而形成,并以形成斜缓的曲面的方式延伸而弯曲。
如上述,当在第二反射板35形成弯曲反射部38时,从第二反射板35的侧端反射从发光加热器31生成的光源,以使光源照射到辊部件21,从而防止光源向双反射单元33的侧方向泄漏的现象,提高对辊部件21的热源的集中效率。
在附图中,将上述第一反射板34及上述第二反射板35的形状形成为具备斜缓的曲面的弯曲型的“∩”剖面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上述第一反射板34及上述第二反射板35形成为折弯成斗笠剖面形状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一反射板34及第二反射板35既可由从金、银、铜、白金等的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中选择而自主地反射光源的金属材质构成,也可以从金、银、铜、白金等的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中选择而在上述第一反射板34及上述第二反射板35的内面进行镀金、沉积、涂布等,从而具备反射面的方式构成。
即,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与多个发光加热器对应的进行光反射的反射单元的同时,在每个发光加热器还具备单独的反射单元,因此提高用于热转印的热传递效率,提高对玻璃热转印转印片的作业效率,从而能够将生产的产品高质量化。
不仅如此,从双反射单元迅速上升为用于热转印的加热辊的加热温度,能够减少在相应工序中的周期时间。进而,以隔着适当间隔而具备最少程度的发光加热器的方式构成,从而实现设备的更加安全的驱动,将设备的制作费用及能源消耗量最小化。
接着,参照图5至图11,对本发明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具备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的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10、冷却单元20、温度感应部30、控制部40。
上述载物台主体10以可由上述加热辊R进行热加压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上述加热辊R的下侧隔着间隔而配置。
上述载物台主体10具备固定夹具15,该固定夹具15在上部安装玻璃,并支撑固定玻璃,以使由上述加热辊R能够进行热转印作业。
即,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以与转印片相对的状态支撑玻璃,以使玻璃以固定状态被配置,上述加热辊R从上侧垂直下降而进行热加压,由此实现热转印。
上述载物台主体10形成为具备规定的厚度的板形状,在作业驱动时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前后直线移动。
上述固定夹具15为矩形的块形状,在上部形成有具备平坦的水平面的上面,以使玻璃能够以水平状态被配置。
上述固定夹具15在上部具备与作为作业对象的玻璃的面积相同的面积的凹槽,从而固定玻璃。
在上述载物台主体10上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固定夹具15。例如,既可以在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上表面具备与该上表面对应的面积的一个固定夹具15,也可以在上述载物台主体10上具备相对小的面积的多个固定夹具15。
虽然未图示,在上述载物台主体10中的上述固定夹具15的上表面也可以形成用于以真空状态吸附玻璃而固定的真空孔。即可以形成为根据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真空孔而吸附固定玻璃的真空吸附方式。
上述冷却单元20执行向通过与上述加热辊R的持续接触而被加热的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循环供给流体而冷却的功能。
上述冷却单元20所使用的流体包括气体(空气)或液体(水),可从空气冷却方式和水冷却方式中选择而适用。
上述冷却单元20由形成有可供给流体的循环路的冷却循环管21和生成并注入流体的流体供给源23构成。
上述冷却循环管21形成从上述流体供给源23通过路径向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排出的流体的循环线路,在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内埋设一部分区域而构成。
上述冷却循环管21以上述固定夹具15为基准分别划分为内区域和外区域。即在上述固定夹具15的内侧具备使用定型化的管等而埋设的结构的内管21a,在上述固定夹具15的外侧具备将上述流体供给源23与上述内管21a彼此连接,并使用管或软管等而排出的结构的外管21b。
在上述的冷却循环管21中,上述内管21a与上述外管21b彼此连接,在上述内管21a中,在上述固定夹具15的流体流入路径及上述固定夹具15的流体排出路径上分别设有上述外管21b。
上述流体供给源23连接到上述冷却循环管21的一端,可向上述冷却循环管21的循环路注入流体。
作为上述流体供给源23,可使用生成用于向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供给的流体的风机或空压机、水泵等。
根据需要,在上述流体供给源23还可具备制冷剂单元(未图示),以将流体保持低温状态。
上述温度感应部30检测因上述加热辊R的热挤压而变化的上述载物台主体10中的上述固定夹具15的温度。
上述温度感应部30由温度传感器等构成,优选由数字温度传感器构成,以使向上述控制部40有效地传递检测信号。
关于上述温度感应部30,既可适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也可适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上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一体地内置于上述固定夹具15的内侧而直接检测上述固定夹具15的温度,上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上述固定夹具15的上侧隔着间隔而彼此分离地构成,由此通过红外线等的光源而间接地检测上述固定夹具15的温度。
上述控制部40根据从上述温度感应部30输入的信号而向上述冷却单元20的流体供给源23施加控制信号。
例如,上述控制部40根据来自上述温度感应部30的检测信号而控制驱动上述冷却单元20的流体供给源23而将流体供给到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的冷却驱动状态。
在由上述温度感应部30输入的检测值小于设定温度(例如10℃)时,上述控制部40施加如下的控制信号:在将上述冷却单元20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保持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驱动状态,以使将玻璃供给到热转印作业所需的位置。
如上述,平时通过保持载物台主体10的驱动状态,关闭无需的冷却驱动,仅确保热转印作业所需的作业时间,能够提高作业生产性。
在由上述温度感应部30输入的检测值为设定温度(例如10℃)以上时,上述控制部40在施加将上述载物台主体10变更为驱动停止状态的控制信号的同时施加使上述冷却单元2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以保持正常的冷却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转换为冷却状态,并由控制部40施加控制信号,从而非常容易地对固定夹具15始终保持设定的均匀的温度。
即,根据上述结构,根据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的温度,将流体弹性地自动循环而冷却,因此防止随着作业而对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加热的现象,从而将设备持续地保护维修,将玻璃所相接的固定夹具15的温度保持均匀,提高热转印作业的作业效率,仅生产出优异质量的优良产品。
并且,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温度感应部30设置计时器50。
通过上述计时器50,由上述温度感应部30自动地进行周期性的温度检测,能够设定根据上述温度感应部30进行的温度检测周期。
即,当如上述的第二实施例这样构成本发明时,通过周期性的温度检测而将固定夹具的温度保持均匀,并且在每个检测周期检测一次温度,能够降低设备的无需的电力损失。
并且,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在载物台主体10的下部还具备对准驱动单元60,从而能够进行位置校正。
上述对准驱动单元60在X轴、Y轴、θ轴方向上与上述加热辊R的位置对应地分别调整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位置。即,上述对准驱动单元60在左右X轴方向及前后Y轴方向、作为旋转角度方向的θ轴方向上分别调整位置。
在驱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60时或在驱动之后不久时,上述控制部40施加将上述冷却单元20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的控制信号。即在驱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60而对上述载物台主体10进行位置调整时或在对上述载物台主体10进行位置调整之后,上述控制部40与上述温度感应部30的检测值无关地将上述冷却单元20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
通过以上述方式控制冷却单元20,在进行对准作业时,根据冷却单元20的驱动而产生的非常微弱的晃动等现象不会对载物台主体10产生影响,因此能够提高热转印作业的精度。
上述控制部40仅在驱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60之前施加使上述冷却单元20动作的控制信号。即,在由上述对准驱动单元60对上述载物台主体10进行位置调整之前,根据由上述温度感应部30输入的检测值而施加用于使上述冷却单元20动作的控制信号。
即,在如上述的第三实施例这样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下,控制为仅在载物台主体10的对准驱动之前进行冷却驱动,因此在实现设备的优异的冷却效率的同时,通过设备的校正作业而保持准确度,能够提高转印作业的精度。
并且,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在上述冷却单元2中,在上述冷却循环管21上还设有开闭阀70。
如图9所示,上述开闭阀70分别设置于上述冷却循环管21的循环路中朝向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流动的流体的流入路径及排出路径上。
上述开闭阀70优选利用电磁阀等而构成,以使根据上述控制部40的控制信号而可自动控制。
在由上述温度感应部30输入设定温度以上的检测信号时,上述控制部40对上述冷却单元20施加控制信号,对上述开闭阀70施加同时变更为开放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为了冷却固定夹具15而开放上述开闭阀70的状态下,在停止上述流体供给源23的动作之前,上述控制部40施加将上述开闭阀70变更为关闭状态的控制信号。即在从上述冷却单元20向上述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流动的流体的循环状态下,比起上述流体供给源23,先施加用于关闭上述开闭阀70的控制信号,然后施加告知上述流体供给源23的动作停止的控制信号,因此即便在上述冷却单元20的动作停止之后也保持向上述固定夹具15内的上述冷却循环管21供给流体的状态,从而实现持续的冷却作用。
即,在如上述第四实施例这样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下,控制为在冷却单元20的动作停止之后,也能够保持在冷却过程中向载物台主体10的固定夹具15供给的流体的供给状态,因此确保设备的驱动稳定性,并实现设备的冷却持续性,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冷却效率。
并且,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上述冷却单元20还包括外部填充管80,该外部填充管80在上述冷却循环管21的外侧周围隔着间隔而形成,在内部填充有PCM物质85,以能够包围上述冷却循环管21。
上述外部填充管80优选仅形成在上述冷却循环管21中上述固定夹具15内的内管21a。
一般,PCM(phase change material)物质是相变物质,通过物质的相变过程,积累大量的热能源或放出所存储的热能源。另外,作为PCM的潜热石蜡环保,对植物或动物、微生物不会带来任何影响,对于水也被分类为非污染性物质,且100%可回收利用。进而,PCM物质具有无毒,对健康无任何伤害的特性。
即,在如上述的第五实施例这样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下,根据流体的影响而在PCM物质85积累低温能源之后朝向固定夹具15放出,因此提高冷却效率的持续力,并进一步提高因流体的冷气的传递效率。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构成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最后,参照图12至图20而对本发明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和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至图13所示,加热辊更换装置包括:加热辊10、辊支撑体20、辊夹具部30。
与被加工物即玻璃及转印片的上侧对应地配置上述加热辊10。
上述加热辊10构成为可由另外的加热器17对表面加热的结构。即上述加热辊10的表面可被加热为设定温度,表面以加热状态施加一定的压力而与被加工物接触。
如上所述,加热器17与上述加热辊10的上侧对应地隔着间隔而被配置,并生成用于加热上述加热辊10的高温的光源之后照射,从而对上述加热辊10的表面施加热。
优选为与上述加热辊10的表面对应地设置多个上述加热器17,以使从多个方向照射光源。
如图13及图14所示,上述加热辊1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辊支撑体20上,由辊旋转轴11及加压垫片13构成。
上述辊旋转轴11沿左右延伸而形成,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上述辊支撑体20上。即上述辊旋转轴11从上述辊支撑体20接收旋转动力而进行旋转。
上述辊旋转轴11以可自由地结合及分离的方式彼此连接到上述辊支撑体20上。即如图4所示,在上述辊旋转轴11的一端具备“∪”形状的夹槽15,该夹槽15夹入并结合到上述辊支撑体20,并在垂直方向上,可从上述辊支撑体20分离。
上述夹槽15在上下垂直方向上贯通,并可从上述辊支撑体20分离。
上述加压垫片13形成在上述辊旋转轴11的外周缘上,表面从上述加热器17接收光源而被加热,以使可对被加工物进行热转印,表面以加热状态与被加工物接触。
关于上述加压垫片13,优选使用可传热且具备规定的伸缩性及弹性的硅胶或聚氨酯等的材料,从而具备优异的热转印性能及加压性能。
上述辊支撑体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加热辊10,并且以可结合及分离的方式支撑上述加热辊10。
如图13及图14所示,上述辊支撑体20由支撑框架21和加压驱动单元25及旋转单元27构成。
如图16所示,上述支撑框架21以可分离的方式支撑上述加热辊10,由位于上侧的主体块21a和位于上述主体块21a的下侧的支撑块21b构成。
上述主体块21a支撑上述旋转单元27及上述加热器17等在热转印作业所需的基本构成部件,以使它们分别位于各个位置。
上述主体块21a的两端朝向下面侧延伸,在下端具备收纳孔22,该收纳孔22的下部面被开放,以收纳上述加热辊10。即上述加热辊10的辊旋转轴11流入上述主体块21a的收纳孔22而配置。
上述支撑块21b位于上述主体块21a的下部,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流入上述主体块21a的收纳孔22内的上述加热辊10的辊旋转轴11下部。
上述支撑块21b连接而结合到上述主体块21a上,并与上述收纳孔22对应而配置,一端与上述主体块21a的下部一侧铰链H结合,从而可开闭上述收纳孔22的下侧。
上述支撑框架21具备开闭单元23,该开闭单元23可将上述主体块21a与上述支撑块21b的一端彼此联接。
上述开闭单元23作为用于设定并操作对上述主体块21a的收纳孔22的开闭与否的结构,可将上述支撑块21b的一端固定到上述主体块21a上,并可将上述支撑块21b从上述主体块21a分离,以使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开放上述收纳孔22的下部。
上述开闭单元23优选适用具备分为雄和雌的主体而彼此联结固定的结构的各种形态的子母扣(snap fastener)的结构。
上述加压驱动单元25用于将上述加热辊10上下升降驱动,连接结合到上述支撑框架21的上端,在上下Z轴方向上将上述支撑框架21垂直移动。
上述加压驱动单元25在更换上述加热辊10而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述支撑框架21朝向上述辊夹具部30而下降。
上述旋转单元27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撑框架21的一侧,与上述加热辊10的辊旋转轴11对应而配置。
上述旋转单元27与上述加热辊10中的辊旋转轴11的一端连接结合,施加用于旋转驱动上述加热辊10的动力。
在上述旋转单元27形成有轴连接部件28,以使连接结合到上述加热辊10的辊旋转轴11一端而施加旋转力。
上述轴连接部件28用于将上述旋转单元27的驱动轴C与上述加热辊10的辊旋转轴11彼此连接,并具备夹入连接端29,夹入连接端29突出而形成,以使与上述加热辊10对应地夹入结合。
如图15所示,上述的夹入连接端29以与上述辊旋转轴11的夹槽15对应地构成与其相同的形状即“∪”剖面形状的方式突出形成。即,上述轴连接部件28的夹入连接端29可与上述辊旋转轴11的夹槽15结合,上下贯通而形成的上述夹槽15可从上述夹入连接端29脱离而分离。
上述辊夹具部30托住从上述辊支撑体20分离的上述加热辊10而支撑。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从上述辊支撑体20更换上述加热辊10时,上述辊夹具部30与上述加热辊10的下侧对应地配置。
如图17及图18所示,上述辊夹具部30由如下部件构成:夹具框架31,其以可在前后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下部;辊支撑夹具33,其接触并支撑上述加热辊10;夹具升降单元35,其安装在上述夹具框架31上,使上述辊支撑夹具33在上下Z轴方向上垂直移动。
上述夹具框架31以可驱动的方式支撑作为上述辊夹具部30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上述辊支撑夹具33及上述夹具升降单元35,朝向用于进行被加工物的热转印作业的供给方向即X轴方向进行前后直线移动。
上述夹具框架31结合到导轨R上而进行直线移动。
上述夹具框架31既可以安装在对为了进行热转印作业而支撑被加工物的状态下移动的载物台单元(未图示)的直线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上,由此进行直线移动,也可以为了进行上述加热辊10的更换作业,上述夹具框架31具备可移动的另外的导轨。
上述辊夹具部30的夹具框架31在前后方中的任一方的一端具备可供作业者把持的把持部件32。即在更换加热辊10时,作业者抓住上述把持部件32,使位于导轨R上的上述辊夹具部30从上述夹具框架31前后直线移动。
上述辊支撑夹具33位于上述夹具框架31的上侧,可通过上述夹具升降单元35垂直移动,上端与上述加热辊10直接接触而进行支撑。
如图17所示,上述辊支撑夹具33由如下部件构成:左右一对升降块33a,它们以可垂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夹具升降单元35的上端;引导杆33b,其设于左右配置的上述升降块33a上,沿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夹具块33c,其用于在上述引导杆33b上支撑上述加热辊10。
上述引导杆33b与上述升降块33a及上述夹具块33c的面积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图18中为三个),因此能够实现支撑上述加热辊10的上述夹具块33c的稳定的支撑性能及流动性能。
上述夹具块33c用于接触支撑上述加热辊10,在上述引导杆33b上具备至少一个以上(在图17中具备两个),从而稳定地支撑上述加热辊10。
在上述夹具块33c的上端具备以可安装上述加热辊10的方式形成的辊支撑面37。
上述辊支撑面37形成与上述加热辊10的圆周对应地向内侧凹入的弯曲形状,因此能够保持上述加热辊10的无晃动的安装状态。
上述夹具块33c具备沿着上述引导杆33b的长度方向而可滑动的引导孔34。即上述支撑块21b可沿着上述引导杆33b而直线移动,从而调整上述加热辊10的支撑位置。
如图19所示,上述夹具块33c具备流动间隙38及紧固单元39,以使在上述引导杆33b上保持位置固定状态。
上述流动间隙38在上述引导孔34的上侧以切开的方式形成,并构成用于弹性地变更上述引导孔34的内径的空间。
上述紧固单元39与上述流动间隙38的位置对应地螺合到上述支撑块21b的一端。
通过由作业者旋转操作上述紧固单元39,从而传递用于使上述引导孔34变形的力。即上述夹具块33c沿着上述紧固单元39的旋转方向而缩小或扩大上述流动间隙38的宽度而变更上述引导孔34的内径,因此将上述夹具块33c以固定状态保持在上述引导杆33b上或以可流动状态设定。
接着,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动作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热转印器在完成被加工物的热转印作业的状态下在室温中冷却加热辊10的表面温度,在导轨R中安装辊夹具部30之后进行加热辊10的更换作业。
此时,将辊夹具部30的夹具框架31沿着导轨R而向X轴方向移动而使其位于辊支撑体20的下侧,并进行移动,以使辊支撑夹具33与上述加热辊10位置一致。
之后,驱动上述辊支撑体20的加压驱动单元25而使安装有上述加热辊10的支撑框架21下降,然后通过上述辊夹具部30的夹具升降单元35的驱动,在Z轴方向上使辊支撑夹具33上升,从而由上述辊支撑夹具33的夹具块33c接触支撑上述加热辊10的下部,由此构成由上述辊支撑体20支撑上述加热辊10的支撑状态。
接着,拆开上述辊支撑体20的支撑框架21中的开闭单元23,将上述支撑框架21的支撑块21b从主体块21a拆卸,由此开放上述主体块21a的收纳孔22下侧。
接着,使上述加热辊10中的辊旋转轴11的夹槽15在垂直方向上可从设于上述辊支撑体20的旋转单元27的轴连接部件28分离,提升上述辊支撑体20的支撑框架21而使上述加热辊10从上述支撑框架21分离之后,进行上述加热辊10的更换作业。
即,根据如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以在下侧垂直方向上可分离的方式支撑加热辊,因此在确保加热辊的支撑效率的同时,非常方便地更换被磨损的加热辊,大幅减少作业时间,并通过加热辊的周期性更换,提高用于进行热转印的装置的作业性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不仅如此,本发明构成用于在加热辊的分离过程中托住加热辊而支撑的夹具,因此在更换作业时确保稳定性,防止作业者的安全事故,提高加热辊的更换效率,并且可与加热辊对应地升降驱动之后支撑,因此在更换时能够确保作业空间。
另外,本发明在垂直方向上可将加热辊从辊支撑体分离,因此非常容易地仅进行加热辊的拆卸作业,能够大幅减少更换作业时间。
并且,如图20所示,在本发明的加热辊更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包括自动运行单元40,该自动运行单元40对于上述辊夹具部30朝向与上述加热辊10对应的位置自动地进行位置移动。
上述自动运行单元40由感应上述加热辊10的位置感应部41和位于上述夹具框架31的下部,并沿着上述导轨R而可移动地驱动的运行单元43构成。
上述位置感应部41设置在上述辊夹具部30上,对上述加热辊10在垂直方向上的对应的位置进行感应。
关于上述位置感应部41,可使用形成为在一定位置打开/关闭的一般的位置传感器(例如光电开关等)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运行单元43位于上述夹具框架31的下部,朝向前后X轴方向而进行直线移动。
上述运行单元43接收上述位置感应部41的感应信号,即,由上述位置感应部41感应到上述加热辊10的位置的信号而停止移动。
即,在如上述的实施例这样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下,以感应加热辊的位置而配置辊夹具部的方式自动运行,因此作业更加方便,容易实现辊夹具部的位置控制,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
在上述的其他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可以与上述的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实施,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备双热反射板和具有温度保持功能的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及附图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而该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该载物台具有温度保持功能,
该热转印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载物台,其在上部安装玻璃而支撑固定;
加热辊,其隔着间隔设于上述载物台的上侧而被加热为设定温度,可朝向安装在上述载物台上的上述玻璃进行上下往返移动,以设定压力紧贴到上述转印片而进行旋转;及
加热单元,其隔着间隔设于上述加热辊的上侧,用于照射高温的光源,以对上述加热辊进行加热,
上述加热单元包括:
多个发光加热器,它们彼此隔着间隔而配置,用于发光而生成要朝向上述加热辊照射的高温的光源;及
双反射单元,其与上述发光加热器对应地以双重方式形成,并反射从上述发光加热器生成的光源的照射,使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集中,
上述双反射单元包括:
第一反射板,其分别设于每个上述发光加热器,并进行反射,使从上述发光加热器生成的光源朝向上述加热辊集中:及
第二反射板,其支撑并固定多个上述发光加热器及上述第一反射板,并进行反射,使从上述发光加热器生成的光源再次朝向上述加热辊集中,
上述载物台包括:
载物台主体,其包括固定夹具,该固定夹具在上述加热辊的下侧隔着间隔配置,可在上部安装上述玻璃而支撑固定;
冷却单元,其包括:冷却循环管,其埋设于上述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内,形成可供给流体的循环路;及流体供给源,其连接到上述冷却循环管的一端,可向上述冷却循环管的循环路注入流体;
温度感应部,其检测上述载物台主体中的因上述加热辊的热挤压产生的上述固定夹具的温度;及
控制部,其根据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信号而向上述冷却单元的流体供给源施加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辊包括:
辊部件,其从上述加热单元接收光源而被加热,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上;及
升降单元,其连接结合到上述辊部件的一侧,以可将上述辊部件上下垂直移动的方式进行伸展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辊包括压力调节器,该压力调节器设于上述升降单元的一端,对借助于上述升降单元产生的上述辊部件的上下位置进行校正,将上述辊部件对转印片及玻璃的加压范围调节为设定压力,由此将上述加热辊的加压量定型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反射单元包括弯曲反射部,该弯曲反射部由上述第二反射板的两侧的侧端朝向上述加热辊向下侧延伸而形成,并以形成斜缓的曲面的方式弯曲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检测值小于设定温度时,上述控制部在将上述冷却单元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保持用于供给玻璃的上述载物台主体的驱动状态,在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检测值为设定温度以上时,上述控制部在施加将上述载物台主体变更为驱动停止状态的控制信号的同时,施加使上述冷却单元的动作的控制信号,以保持正常的冷却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感应部包括计时器,该计时器以可设定检测周期的方式进行设置,用于周期性的温度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载物台主体的下部形成对准驱动单元,该对准驱动单元与上述加热辊的位置对应地在X轴、Y轴及θ轴方向上分别调整上述载物台主体的位置,在驱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而对上述载物台主体进行位置调整时或在对上述载物台主体进行位置调整之后,与上述温度感应部的检测值无关地,上述控制部施加将上述冷却单元的动作保持为停止状态的控制信号,在上述对准驱动单元对上述载物台主体进行位置调整之前,上述控制部根据从上述温度感应部输入的检测值而施加使上述冷却单元动作的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却单元中,在上述冷却循环管的循环路中的朝向上述载物台主体的固定夹具的流体的流入路径及排出路径上分别设置开闭阀,上述控制部施加如下的控制信号:在上述开闭阀的开放状态下,从上述冷却单元循环流体,并在停止上述流体供给源的动作之前将上述开闭阀变更为关闭状态,使上述固定夹具内的上述冷却循环管保持流体的供给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单元包括外部填充管,该外部填充管在上述冷却循环管的外侧周围隔着间隔形成,在内部填充有PCM物质,以能够包围上述冷却循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辊包括:
辊支撑体,其包括:支撑框架,其以可分离的方式支撑上述加热辊;加压驱动单元,其连接结合到上述支撑框架的上端,在上下Z轴方向上垂直移动;及旋转单元,其固定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上,并连接结合到上述加热辊的一端而使上述加热辊进行旋转驱动;及
辊夹具部,其与上述加热辊的下侧对应地配置,托住从上述辊支撑体分离的上述加热辊而支撑,
上述辊夹具部包括:夹具框架,其以可在前后X轴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方式设置;辊支撑夹具,其位于上述夹具框架的上侧,以支撑上述加热辊的方式进行接触;及夹具升降单元,其安装在上述夹具框架上,使上述辊支撑夹具在上下Z轴方向上垂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辊包括:
辊旋转轴,其左右延伸而形成,并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上述辊支撑体上;及
加压垫片,其设置在上述辊旋转轴的外周缘上,以加热状态与被加工物接触,
在上述辊旋转轴的一端形成有“∪”形状的夹槽,该夹槽夹入结合到上述辊支撑体,可在垂直方向上从上述辊支撑体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支撑体的支撑框架包括:
主体块,其具备下部面被开放的收纳孔,以收纳上述加热辊;
支撑块,其支撑上述加热辊,与上述主体块的下部一侧铰链结合,可开闭上述收纳孔的下侧,
该热转印系统还具备开闭单元,该开闭单元可将上述主体块与上述支撑块彼此联接,可将上述支撑块的一端固定在上述主体块上,设定并操作对上述主体块的收纳孔的开闭与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支撑体的旋转单元包括轴连接部件,该轴连接部件与上述加热辊的一端连接结合而施加旋转力,并具备突出形成的“∪”剖面形状的夹入连接端,以与上述加热辊对应地夹入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夹具部包括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设于上述夹具框架的一端而供作业者把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夹具部的辊支撑夹具包括:
升降块,其以可垂直移动的方式设于上述夹具升降单元的上端;
多个引导杆,它们分别在上述升降块上沿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以及
夹具块,其在上述引导杆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并接触支撑上述加热辊,且形成有引导孔,使该夹具块能够沿着上述引导杆的长度方向而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具块包括辊支撑面,该轴支撑面形成在上述夹具块的上端,并形成与上述加热辊的圆周对应地向内侧凹入的弯曲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具块包括:
流动间隙,其在上述引导孔的上侧切开而形成,并形成可弹性地变更上述引导孔的内径的空间;及
紧固单元,其与上述流动间隙的位置对应地螺合到上述支撑块的一端,通过旋转操作传递用于使上述引导孔变形的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热转印系统还包括自动运行单元,该自动运行单元包括:位置感应部,其配置在上述辊夹具部上,检测垂直方向上与上述加热辊对应的位置;及运行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夹具框架的下部,可沿X轴方向前后直线移动,接收上述位置感应部的感应信号而停止移动。
CN201511030378.7A 2015-04-03 2015-12-31 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 Pending CN1060426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47379A KR101569381B1 (ko) 2015-04-03 2015-04-03 2중 열 반사판을 구비한 글라스 열전사장치
KR10-2015-0047379 2015-04-03
KR1020150130135A KR20170032607A (ko) 2015-09-15 2015-09-15 열전사기의 히팅롤러 교체장치
KR1020150130145A KR20170032612A (ko) 2015-09-15 2015-09-15 온도유지기능을 갖는 열전사기용 스테이지 장치
KR10-2015-0130145 2015-09-15
KR10-2015-0130135 2015-09-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2616A true CN106042616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7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0378.7A Pending CN106042616A (zh) 2015-04-03 2015-12-31 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261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086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无锡微研精密冲压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版墨水图案转印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944008A (zh) * 2018-09-26 2018-12-07 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装贴签用热转印加热装置
CN113387551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深圳大学 一种加热装置以及辊对板热压印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13510A1 (de) * 1971-03-19 1972-10-12 Kannegiesser Maschinen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textiler Bahnen
JPS62256688A (ja) * 1986-04-30 1987-11-09 Nippon Seiki Co Ltd 簡易熱転写装置
JPH10193556A (ja) * 1997-01-08 1998-07-28 Orient Sogyo:Kk グラビア印刷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CN1762704A (zh) * 2004-10-04 2006-04-26 奥西-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受控的薄片支承板的薄片处理装置
KR100714881B1 (ko) * 2006-10-25 2007-05-04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인쇄 장치
KR100799526B1 (ko) * 2006-09-26 2008-02-04 윤옥희 전사 인쇄기의 가열 롤러 구동장치
KR100991981B1 (ko) * 2009-09-08 2010-11-04 (주)코이즈 열전사 방식의 도광판 패턴 가공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lcd blu용 도광판
CN202006628U (zh) * 2011-02-17 2011-10-12 廖琳森 一种热转印机的电热烤箱
JP2013030333A (ja) * 2011-07-28 2013-02-0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203046444U (zh) * 2013-01-28 2013-07-10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车牌用烫印机
KR101334405B1 (ko) * 2011-10-05 2013-11-29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개선된 필름 얼라인 장치 및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필름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방법
KR101445056B1 (ko) * 2014-07-09 2014-09-26 송해용 전사장치의 히팅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13510A1 (de) * 1971-03-19 1972-10-12 Kannegiesser Maschinen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textiler Bahnen
JPS62256688A (ja) * 1986-04-30 1987-11-09 Nippon Seiki Co Ltd 簡易熱転写装置
JPH10193556A (ja) * 1997-01-08 1998-07-28 Orient Sogyo:Kk グラビア印刷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CN1762704A (zh) * 2004-10-04 2006-04-26 奥西-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受控的薄片支承板的薄片处理装置
KR100799526B1 (ko) * 2006-09-26 2008-02-04 윤옥희 전사 인쇄기의 가열 롤러 구동장치
KR100714881B1 (ko) * 2006-10-25 2007-05-04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인쇄 장치
KR100991981B1 (ko) * 2009-09-08 2010-11-04 (주)코이즈 열전사 방식의 도광판 패턴 가공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lcd blu용 도광판
CN202006628U (zh) * 2011-02-17 2011-10-12 廖琳森 一种热转印机的电热烤箱
JP2013030333A (ja) * 2011-07-28 2013-02-0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KR101334405B1 (ko) * 2011-10-05 2013-11-29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개선된 필름 얼라인 장치 및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필름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방법
CN203046444U (zh) * 2013-01-28 2013-07-10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车牌用烫印机
KR101445056B1 (ko) * 2014-07-09 2014-09-26 송해용 전사장치의 히팅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086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无锡微研精密冲压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版墨水图案转印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944008A (zh) * 2018-09-26 2018-12-07 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装贴签用热转印加热装置
CN113387551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深圳大学 一种加热装置以及辊对板热压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2616A (zh) 具备双热反射板、载物台及加热辊更换装置的热转印系统
CN202616278U (zh) 太阳能电池片真空吸附伺服步进传输装置
CN103163031A (zh) 获取成形极限图的试验机设备以及成形极限图试验方法
CN104942650A (zh) 具有运行时产生热量的功能组件的机床
PT1602497E (pt) Impressora digital de transferência térmica
US20150174601A1 (en) Surface treatment process and coating mechanism of rolled tape
CN109177461A (zh) 一种多色印花装置
CN109506440A (zh) 一种布料输送烘干机
CN109537213A (zh) 一种布料染色机
CN106607971A (zh) 连续式压机
CN205685951U (zh) 鼠标垫印刷机
CN203726698U (zh) 一种用于导光板表面加工网点的热压机
US10077203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window gla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indow
CN201394961Y (zh) 绕卷式激光打标机
CN104858709A (zh) 具有用结构件构成的机架的机床
CN205380997U (zh) 多位置不同温度同时烫印的烫印装置
CN100522444C (zh) 焊锡连接装置
TW200724886A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CN107902921B (zh) 一种超薄玻璃的化学强化装载装置
CN105008118A (zh) 用于预加热至少一个模具的装置
CN111088631A (zh) 一种彩印3d平板压花机
CN207105984U (zh) 一种可调节上下位置的压花辊
CN101112777A (zh) 冷却模具
CN108790122A (zh) 一种板材镜框压弯装置
CN210553065U (zh) 一种pvc发泡板在线覆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KK He Renchang

Address before: Chungnam,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ekwang Technologies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