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931A - 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931A
CN106030931A CN201580009115.XA CN201580009115A CN106030931A CN 106030931 A CN106030931 A CN 106030931A CN 201580009115 A CN201580009115 A CN 201580009115A CN 106030931 A CN106030931 A CN 106030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dapter
protuberance
base por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9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931B (zh
Inventor
千叶真吾
榛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30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9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在将壳体固定在运送轨道上时,为了防止壳体的开口端面变形,本发明的固定构造包括:运送轨道(33),其运送连接器(11)的壳体(13),连接器(11)的壳体(13)具有组装多个端子(15)的板状的基部(17)、和从该基部突出并包围多个端子的筒体(19a、19b);以及固定夹具(35),其将壳体固定在运送轨道的预定位置。运送轨道(33)具有将壳体(13)的基部(17)在壳体的运送方向引导的引导面(49),固定夹具被形成为能直接或者经由设在筒体的外表面的突出部(25a、25b)将基部按压在引导面。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特别是涉及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在运送轨道的预定位置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移动体中搭载有安装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的PCB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是在树脂制的壳体上组装多个棒状或者针状的端子而构成的。壳体被形成为具有:组装有多个端子的板状的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呈筒状延伸并包围多个端子的筒体。在基部形成有压入各端子的多个端子压入孔,通过将端子压入各端子压入孔,从而将端子保持于壳体(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连接器在组装工序中,壳体被沿着运送轨道运送到预定位置。在运送轨道上形成有将壳体的基部在连接器的运送方向引导的引导面。壳体使基部与引导面对置,以轴向朝向与运送轨道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在横向被运送。
被运送到运送轨道的预定位置的壳体被固定夹具按压,基部被按压于引导面,从而被固定在运送轨道的预定位置。端子被压入到被固定在运送轨道上的壳体中。端子被端子压入夹具以悬臂状保持,且端子压入夹具进行移动,从而末端部被压入到端子压入孔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66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在所述组装工序中,例如多个端子同时被压入到壳体时,会在壳体上沿端子的压入方向作用有大的外力。因此,壳体为了对抗该外力以保持姿势,而将固定夹具按压于筒体的开口端面,使得经由基部由运送轨道的引导面来接受该按压力。
然而,筒体的开口端面的壁厚被设定得比壳体的其他部分薄,而且为了防止固定夹具与端子压入夹具的干涉,按压开口端面的一部分。因此,应力会集中在被固定夹具按压的开口端面,开口端面有可能向筒体的内侧变形。
这样,开口端面向内侧变形时,该变形部分(例如边缘)有可能与插入到筒体中的对方连接器接触,使对方连接器损伤。另外,变形部分与安装在对方连接器的外周面的密封垫接触时,密封垫表面有可能损伤,使气密性下降。并且,如果开口端面的变形量较大,那么对方连接器的插入本身会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在将壳体固定到运送轨道时壳体的开口端面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运送轨道,其运送连接器的壳体并且具有将壳体的基部在壳体的运送方向引导的引导面,该连接器的壳体具有组装多个端子的板状的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并包围多个端子的筒体;以及固定夹具,其被形成为能够直接或者经由设在筒体的外表面的突出部将基部按压于引导面,将所述壳体固定在运送轨道的预定位置。
这样,由于通过将固定夹具按压在壳体的突出部,从而能够防止外力作用在开口端面,因此,在将连接器固定在运送轨道上时,能够防止开口端面变形。另外,固定夹具也可以不按压突出部,取而代之,直接按压基部。据此,由于即使在壳体上没有突出部,也能够将基部按压于引导面,因此能够拓宽壳体的适用范围。另外,基部由于刚性较高,即使用固定夹具按压也不会变形。
在该情况下,作为突出部,可以使用构成与嵌合于壳体的对方连接器互相卡合的卡合部的突出部。
即,这种卡合部由于以往形成于连接器的壳体,因此,如果将固定夹具按压在这样的部位,那么就不需要设置新的突出部,能够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抑制得低廉。
另外,构成卡合部的突出部可以被形成为与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对方连接器的操作杆上形成的圆弧状的槽部卡合,并能通过操作杆的转动操作而沿着槽部移动,利用突出部的移动将对方连接器拉进到壳体并使其嵌合。
据此,即使突出部被固定夹具按压而变形,只要确保与槽部的卡合,就不会损害操作杆的功能。即,开口端面变形时,有可能以轻微的变形量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产生不良状况,但在这种突起的情况下,即使变形量比较大,只要维持与槽部的卡合状态,就不会损害操作杆的功能,容许某种程度的变形。
此处,突出部具有:从筒体突出的体部;以及从该体部的突出的末端部延伸并与槽部卡合的卡合突起,卡合突起的供固定夹具抵接的面被形成得平坦。
据此,由于即使在卡合突起的一部分产生变形,只要卡合突起从体部突出,就能够维持与槽部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操作杆的功能。另外,通过在卡合突起上形成平坦面,从而能够大幅确保与固定夹具的接触区域,能够分散按压力,因此能够更有效抑制变形。
另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具有组装多个端子的板状的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并包围所述多个端子的筒体;以及突出部,其设在筒体的外表面且与在与壳体嵌合的对方连接器上能够转动地安装的操作杆的槽部卡合,被形成为能够利用操作杆的转动操作,将对方连接器拉进到壳体来进行连接,沿筒体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前表面成为在组装端子时被按压的按压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壳体固定在运送轨道上时,能够防止壳体的开口端面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固定构造适用于组装时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壳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壳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部细节图。
图5是适用有本发明的固定构造的组装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组装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部细节图。
图8是说明在图6中将端子压入到壳体中的工序的图。
图9是说明在图8中将端子弯曲的工序的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与对侧连接器借助操作杆进行了嵌合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C部细节图。
图12是图10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连接器
13:壳体
15:端子
17:基部
19a、19b:筒体
23:端子压入孔
25a、25b:突出部
27:体部
29:卡合突起
31:平坦面
33:运送轨道
35:固定夹具
49: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组装被搭载在汽车等移动体中的PCB连接器的工序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PCB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的构成。图1的箭头X示出连接器的前后方向(轴向),箭头Y示出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箭头Z示出连接器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另外,X方向将跟前侧定义为前方。这些定义也适当地适用于其他附图的说明。
如图1所示,连接器11具有:树脂制的壳体13;以及被压入到壳体13中的多个端子15。端子15是棒状或者针状的金属制的导体,使两端部呈棱锥状变窄地形成。壳体13被形成为具有:组装有多个端子15的板状的基部17;从基部17的一个面(前表面)呈筒状突出并包围多个端子15的2个筒体19a、19b;以及从基部17的另一个面(背面)呈框状突出的罩部21。各筒体19a、19b分别被形成为截面矩形,长边方向朝向基部17的宽度方向且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
如图2所示,基部17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以设定间隔分别形成有多个端子压入孔23,在这些端子压入孔23中分别压入端子15。基部17从各筒体19和罩部21的外周面分别向外侧(与筒体19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被形成为凸缘状。
如图1所示,筒体19a在其上下的外周面(长边方向的外周面)分别突出地形成有突出部25a,筒体19b在其上下外周面分别突出地形成有突出部25b。各突出部25a、25b分别设置在筒体19a、19b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如图3、图4所示,突出部25a包括:从筒体19a的外表面呈柱状突出的体部27;以及从该体部27的突出的末端部向筒体19a的突出方向呈板状延伸的卡合突起29,卡合突起29的延伸方向的前表面(末端面)为平坦面31。该平坦面31如后所述,为在端子15组装时被按压的按压面。在突出部25b中,也形成为与突出部25a同样的形状和大小。
接下来,说明连接器11组装时的固定构造。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构成壳体13的固定装置的主要部分。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装置)包括:运送壳体13的运送轨道33;以及将壳体13固定在运送轨道33的预定位置的固定夹具35。此外,此处所说的预定位置是指用于将端子15压入到壳体13中的位置。
运送轨道33在与壳体13对置的运送面37具有:供壳体13的基部17通过的第1槽39;以及供突出部25a、25b通过的第2槽41。第1槽39和第2槽41分别沿着运送面37在壳体13的运送方向互相平行延伸地形成,截面都为矩形。如图5所示,运送轨道33从宽度方向的后方朝向前方依次形成有:第1轨道面43、第1槽39、第2轨道面45、第2槽41、第3轨道面47。此外,第1槽39的槽宽度被设定得比基部17的厚度尺寸大,第2槽41的槽宽度被设定得比突出部25a、25b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大。
对于放置在运送轨道33上的壳体13,将罩部21着地于第1轨道面43,将筒体19a、19b着地于第2轨道面45,另一方面,将基部17插入到第1槽39,并将突出部25a、25b插入到第2槽41,从而将该壳体13相对于运送轨道33以横向(筒体19的轴向朝向与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配置。
插入在第1槽39中的基部17与第1槽39的引导面49大致平行地对置地配置。引导面49是将基部17在运送方向引导的壁,具有与第1槽39的槽底相连并互相对置的2个槽侧面。此外,第1槽39的截面不限于矩形,至少在与基部17的背面对置的位置具有引导面49即可。
如图5所示,固定夹具35被形成为长方体状,组装在将运送轨道33的第3轨道面47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凹部51。在固定夹具35上安装有用于与未图示的驱动单元连结的连结工具53。固定夹具35将长边方向朝向运送方向地组装在凹部51,能利用驱动单元在与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
固定夹具35的上表面位于比第3轨道面47的运送面37低的位置,筒体19a、19b不着地于固定夹具35的上表面。由此,固定夹具35在滑动时不与筒体19a、19b的开口端面、外周面接触。此外,由于壳体13分别被第1轨道面43和第2轨道面45支承,因此即使不与固定夹具35接触,也不会在运送面37上松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的动作。如图5所示,在将放置在运送轨道33上的壳体13的基部17插入在第1槽39中、并将突出部25a、25b插入在第2槽41中的状态下,将插入在第1槽39中的基部17一边用引导面49引导一边在运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运送。作为使壳体13运动的动力,考虑与壳体13呈纵列地在运送轨道33上行驶的输送机等,但不限于此。
运送至运送轨道33的停止位置的壳体13停止行驶(图5的状态)。在该停止位置,壳体13的位于第2槽41内的突出部25a、25b分别以与固定夹具35的端面对置的方式定位。接下来,利用未图示的驱动单元,使固定夹具35向后方(箭头b的方向)滑动。由此,壳体13的突出部25a、25b的平坦面31分别被固定夹具35按压并向后方移动。
图6示出突出部25a、25b被固定夹具35按压时的剖面。图7是图6的B部细节图。固定夹具35被形成为能经由突出部25a、25b将基部17按压于前方的引导面49。因此,壳体13在突出部25a、25b被固定夹具35按压时,向后方移动且基部17与引导面49抵接。突出部25a、25b进一步被固定夹具35按压时,基部17会按压引导面49。由此,壳体13以被夹持在引导面49与固定夹具35之间的姿态,被固定在运送轨道33上。此外,由于固定夹具35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停止,因此,维持基部17按压引导面49的状态,即壳体13被固定在运送轨道33上的状态。
另一方面,突出部25a、25b分别用平坦面31与固定夹具35抵接。因此,由于突出部25a、25b能够大幅确保与固定夹具35的接触区域,能够分散固定夹具35的按压力,因此,抑制变形。
接下来,将端子15压入到被固定在运送轨道33上的壳体13中。如图8所示,将端子15在以悬臂状被端子压入夹具55支承的状态下,分别插入到壳体13的筒体19a、19b,将末端部压入到基部17的端子压入孔23中。将端子压入夹具55从筒体19a、19b的开口缘部的内侧插入到筒体19a、19b内。端子压入夹具55将多个端子15同时压入。压入了端子15时,在壳体13上会向后方作用有端子15压入时的外力,但由于壳体13被固定夹具35固定在运送轨道33上,因此能够抵抗外力并维持姿势。
将端子15压入到壳体13的设定位置后,端子压入夹具55后退,端子15从端子压入夹具55脱离。将这样压入有所有端子15的壳体13从运送轨道33取出并运送到下一工序,实施端子15的弯曲加工。
如图9所示,通过了端子压入孔23的端子15的末端部在罩部21内以大致直角弯曲,从壳体13向下方伸出地形成。另一方面,端子15的基端部在筒体19a、19b内与轴向平行地延伸地被收容。在各筒体19a、19b中嵌入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两个连接器正式嵌合时,连接器11的端子15与对方连接器的端子连接。
接下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中,连接器11的突出部25a、25b的技术意义。图10是示出在连接器11上组装有对方连接器57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C部细节图。此外,在图10中省略了端子15。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借助树脂制的操作杆59与对方连接器57嵌合,该操作杆59能转动地安装于对方连接器57。
操作杆59将具有开口部61和圆弧状的槽部63的一对圆形的板部65用操作部67相连而被形成为门型。对于操作杆59通过使从对方连接器57突出设置的支承轴69分别卡合在两个板部65的开口部61,从而将该操作杆59以跨过对方连接器57的姿态转能动转地安装。
为了在连接器11的筒体19a上嵌合对方连接器57,首先,使安装在对方连接器57上的操作杆59处于初始位置(图10),使连接器11的突出部25a卡合在两个板部65的槽部63。接下来,抓住操作杆59的操作部67并进行转动操作。由此,突出部25a在槽部63中移动,利用此时产生的凸轮作用,将对方连接器57拉进到连接器11中,成为嵌合状态。这样,突出部25a、25b被形成为:卡合于安装在对方连接器57使的操作杆59的槽部63,并能利用操作杆59的转动操作沿着槽部63移动。
可是,在突出部25a、25b被固定夹具35按压而卡合突起29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担心会给与槽部63的卡合带来障碍。
关于这一点,槽部63如图11所示,为在内周面的内侧延伸有阶部71的带阶梯形状,突出部25a、25b以卡合突起29与阶部71卡合的姿态在槽部63中移动。因此,即使卡合突起29产生了变形,只要卡合突起29从体部27的外表面突出,突出部25a、25b就能够维持经由阶部71与槽部63的卡合。所以,如果设置为用固定夹具35按压突出部25a、25b,那么即使在突出部25a、25b产生预定的变形,也能够维持操作杆59的功能。
另外,操作杆59的槽部63延伸到圆形的板部65的外周缘,并且,在其外周缘形成有将槽部63的两侧部架桥的薄板状的相连部73。因此,在两个板部65的槽部63分别组装突出部25a时,即使变形的突出部25a与相连部73接触,突出部25a会使相连部73变形并越过。所以,能够毫无障碍地进行突出部25a的组装。图12示出突出部25a越过相连部73并组装在槽部63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壳体13固定在运送轨道33上时,通过固定夹具35按压分别从筒体19a、19b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部25a、25b,从而将基部17按压于运送轨道33的引导面49,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筒体19a、19b的开口缘部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对方连接器57、安装在该连接器57上的密封垫75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出部25a、25b是与操作杆59的槽部63卡合的突起,因此即使被固定夹具35按压并在卡合突起29上产生变形,也能确保与槽部63的卡合,能够维持操作杆59的功能。此外,卡合突起29具有被固定夹具35按压的平坦面31,使固定夹具35抵接在该平坦面31时,能够大幅确保与固定夹具35的接触区域,能够抑制变形。并且,通过调整卡合突起29的形状、大小,从而能够将平坦面31的宽度尺寸、厚度尺寸设定得较大,因此,与固定夹具35的按压力相应的平坦面31的面积的调整变得容易。
以上,利用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本发明的例举,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固定夹具35的突出部25a、25b构成与操作杆59的槽部63卡合的卡合部,但卡合部不限于如突出部25a、25b那样与操作杆59卡合的部件,总之,只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合于与壳体13嵌合的对方连接器57即可。在该情况下,例如,从壳体13的外表面突出的卡合部也可以被形成为能够与包围壳体13的对方连接器直接卡合。
另外,固定夹具35也可以不按压从壳体13的筒体19a、19b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取而代之,直接按压基部17。在该情况下,壳体13的固定构造例如需要在图5中将固定夹具35所进入的路径形成于第2轨道面45。据此,即使在壳体13上不形成突出部,也能够将壳体13固定在运送轨道33上,能够拓宽壳体的适用范围。另外,基部17具有的优点是:由于刚性较高,因此即使被强力按压也难以变形。并且,能够通过直接按压基部17,将基部17可靠地按压于引导面49,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13的固定力。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包括:
运送轨道,其运送连接器的壳体并且具有引导面,所述连接器的壳体具有组装多个端子的板状的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并包围所述多个端子的筒体,所述引导面将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在所述壳体的运送方向引导;以及
固定夹具,其被形成为能够直接或者经由设在所述筒体的外表面的突出部将所述基部按压于所述引导面,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运送轨道的预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
所述突出部构成与对方连接器互相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对方连接器与所述壳体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
所述突出部被形成为与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操作杆上形成的圆弧状的槽部卡合,并能够通过所述操作杆的转动操作而沿着所述槽部移动,利用该突出部的移动将所述对方连接器拉进到所述壳体并使其嵌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
所述突出部具有:从所述筒体突出的体部;以及从该体部的突出的末端部延伸并与所述槽部卡合的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的供所述固定夹具抵接的面被形成得平坦。
5.一种连接器,具有:
壳体,其具有组装多个端子的板状的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并包围所述多个端子的筒体;以及
突出部,其设在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且与在与所述壳体嵌合的对方连接器上能够转动地安装的操作杆的槽部卡合,被形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操作杆的转动操作而将所述对方连接器拉进到所述壳体来进行连接,所述突出部的沿所述筒体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前表面成为在组装所述端子时被按压的按压面。
CN201580009115.XA 2014-03-17 2015-03-02 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3024A JP6306382B2 (ja) 2014-03-17 2014-03-17 コネクタ組立時の固定構造
JP2014-053024 2014-03-17
PCT/JP2015/056098 WO2015141453A1 (ja) 2014-03-17 2015-03-02 コネクタ組立時の固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931A true CN106030931A (zh) 2016-10-12
CN106030931B CN106030931B (zh) 2018-07-10

Family

ID=54144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91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931B (zh) 2014-03-17 2015-03-02 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06382B2 (zh)
CN (1) CN106030931B (zh)
WO (1) WO20151414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144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7117A (ja) * 1999-08-17 2001-02-2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における自動圧接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で使用する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搬送用治具パレット
JP2004193014A (ja) * 2002-12-12 2004-07-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4319140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7026758A (ja) * 2005-07-13 2007-02-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CN201478494U (zh) * 2009-08-14 2010-05-19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Sata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7117A (ja) * 1999-08-17 2001-02-2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における自動圧接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で使用する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搬送用治具パレット
JP2004193014A (ja) * 2002-12-12 2004-07-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4319140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7026758A (ja) * 2005-07-13 2007-02-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CN201478494U (zh) * 2009-08-14 2010-05-19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Sata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144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10829144B (zh) * 2018-08-08 2021-09-17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1453A1 (ja) 2015-09-24
JP6306382B2 (ja) 2018-04-04
JP2015176787A (ja) 2015-10-05
CN106030931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0946B2 (en) Contact organiz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968029B2 (en) Socket for nano SIM card
US9673574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connector terminal
US8342875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having a sidewall portion with a sloped guide surface with cut out
US20110165797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20150011114A1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housing used for the same
US9537278B2 (en) Terminal group and connector
US20170237195A1 (en) Connector
JP2017068981A (ja) コネクタ
US2017035298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10566736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sliding lock
US20150017823A1 (en) Connector
CN105781838B (zh) 滚子挺杆
US7658637B2 (en) Connector having coupling guides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with memory connector at right position
CN106030931A (zh) 连接器组装时的固定构造和连接器
US20130065411A1 (en) Card Connector
US10418734B1 (en) Contact assembly for a straddle mount connector
EP1737081A1 (en) Vertically fitting connector
US2014004537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Housing
US20220368052A1 (en) High voltage (hv) terminal frame
US9444185B2 (en) Guide device
WO2008088821A2 (en) Electronic connection box and its method of assembly
US9246293B2 (en) Leadframe for a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064210B2 (en) One piece card guide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102017218300A1 (de) Becher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Baugrup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