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5434A - 一种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5434A
CN106025434A CN201610555552.8A CN201610555552A CN106025434A CN 106025434 A CN106025434 A CN 106025434A CN 201610555552 A CN201610555552 A CN 201610555552A CN 106025434 A CN106025434 A CN 106025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ttery modules
radiating layer
composite radiat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555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5434B (zh
Inventor
邹武俊
张小文
金海族
段剑
王卫涛
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555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5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的电池组、设置在电池组外的模组框架、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隔热垫,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与隔热垫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散热层;复合散热层包括与单体电池接触的导热片、设置于导热片的吸热层、以及设置于吸热层的保护层。当电池模组内部发生过热等极端情况时,一方面,电池堆叠面的热量通过导热片转移至侧板面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设置在导热片上的吸热层还可以吸收和带走大部分热量。因此,本发明通过导热片的热转移和保护层的热吸收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了电池模组由于热量累积而引发的热失控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动力电池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快速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模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的主要部件,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电池模组一般都通过数量不等的电芯通过导电片串联或者并联组成,同时模组框架将电池围住,并提供模组的固定装置。当作为单个电池使用时,由于电池可以向四面八方散热,此时散热效果相对较好。然而当电池紧密排列组成电池模组时,由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和机械接触,在某个电池出现极端情况,包括过热、排气或者着火等情况时,排出的热量会影响到相邻的电池,使相邻的电池也出现热失控。
所以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避免电芯间的热扩散,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在电芯之间设置隔热垫,保证单个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不会影响到相邻的电池。然而增加隔热垫会使模组的散热变得更为艰难,会导致热量累积在电池模组内而无法散出,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模组,其在每两个电芯之间夹设导热片,把热量传导至模组底部的冷却机构上。然而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导热片不具备散热功能,在热失控过程中依然存在散热较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底部需要有冷却机构,导致模组结构复杂,零部件增多,能耗和成本相应增加。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池模组作进一步的改进,有效改善电池模组内部由于热积累导致的热失控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通过热转移和热吸收的双重作用,有效改善电池模组内部由于热量积累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的电池组、设置在电池组外的模组框架、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隔热垫,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与所述隔热垫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散热层;所述复合散热层包括与所述单体电池接触的导热片、设置于所述导热片的吸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吸热层的保护层。
本发明通过在单体电池与隔热垫之间设置复合散热层,当电池模组内部发生过热等极端情况时,一方面,电池堆叠面的热量通过导热片转移至侧板面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设置在导热片上的吸热层还可以吸收和带走大部分热量,进一步促进了热量的散发。因此,本发明通过导热片的热转移和保护层的热吸收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了电池模组由于热量累积而引发的热失控问题。此外,设置在吸热层上的保护层主要起到保护和固定作用,防止电池模组因发生振动等而使吸热层掉落,损坏复合散热层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与所述隔热垫之间均设置有复合散热层。在隔热垫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复合散热层,能够有效加强散热效果,进一步降低模组发生热失控的几率。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组框架包括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堆叠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带有两个所述端板的电池组的两侧。其中,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是塑料材质,还可以是导热和散热性能良好的其它材料。相对来说,金属兼具优异的导热和散热性能。因此,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模组框架优选为金属材质。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片通过焊接、卡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侧板。目的是将电池传导给导热片的热量导出到模组框架的侧板上,实现热量的转移。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片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侧板,所述导热胶为有机硅导热胶、环氧树脂导热胶和聚氨酯导热胶中的至少一种。为了提高导热效果,所选择的导热胶均需导热性能良好,且满足耐高温耐腐蚀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整个复合散热层的侧端通过导热胶与侧板连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将导热片的热量导出到侧板,同时还可以加强吸热层和保护层的固定效果,进一步防止其出现振动脱落问题。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片的材质为银、铜、金、铝、铁、锡、钨、镍、铂和锌中的至少一种。由于金属的高导热性、高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能,因此,本发明选择金属片作为导热片,以提高导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层为油漆、聚氨酯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酰亚胺涂料、氟橡胶涂料、氯丁橡胶涂料和丁苯橡胶涂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保护层的材料需满足绝水绝热的要求,目的是可以防止吸热层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水等物质,而可能引发相邻电池间的短路问题。因而,此时保护层可作为一道安全保护屏障,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层包括吸热材料和粘结剂,所述吸热材料和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50:50~99.9:0.1。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材料为相变吸热材料和水解吸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丁苯橡胶、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选择相变吸热材料和水解吸热材料的原因是,当其发生相转变或者水解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池模组内部累积的热量,实现快速散热和降温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变吸热材料的相转变温度范围和所述水解吸热材料的水解温度范围均为60~200℃,优选为80~150℃。选择在该作用温度范围内的相变吸热材料和水解吸热材料,可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变吸热材料为蔗糖、葡萄糖、草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二羟甲基乙烷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解吸热材料为氢氧化物、酸式盐和结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氧化物为Zn(OH)2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式盐为(NH4)2C2O4、Na2CO3、CaCO3、NaHCO3、KHCO3、Mg(HCO3)2、Ca(HCO3)2、NH4HCO3、NaH2PO4、KH2PO4、CaHPO4、Ca(H2PO4)2、NaH2PO4、NaHSO3和NaHSO4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晶水合物为四水乙酸锰、六水氯化铝、五水硫酸铜、十二水硫酸铝钾、六水硫酸镁、七水硫酸亚铁、六水硫酸锌、十水硫酸钠、二水硫酸钙、六水氯化镁、六水三氯化铁、六水氯化钙、三水硝酸铜和光卤石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水解吸热材料还可以是尿素、草酸、乙二醇等有机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散热层的制作方法为,将吸热材料和粘结剂按比例混合制成吸热层浆料,然后将所述吸热层浆料涂覆在所述导热片上,干燥后再涂布保护层,即得所述复合散热层。需要说明的是,吸热层浆料可以涂满整个导热片的表面;此外,也可以选择部分涂覆,即在导热片的两端预留部分空间,其用于包裹单体电池的侧端并连接侧板,以便加强导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垫的耐热温度为300~1500℃,厚度为0.1~10mm。
作为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散热层的厚度为0.1~25mm。若复合散热层的厚度过厚,会占用过多的模组内部空间,使电池组的利用空间减少;若复合散热层的厚度过薄,可能会大大降低复合散热层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的电池组、设置在电池组外的模组框架、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隔热垫,还包括设置于单体电池和隔热垫之间的复合散热层,所述复合散热层包括导热片、吸热层和保护层,所述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的外表面,所述吸热层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吸热层上。本发明通过在单体电池与隔热垫之间设置复合散热层,当电池模组内部发生过热等极端情况时,一方面,电池堆叠面的热量通过导热片转移至侧板面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设置在导热片上的吸热层还可以吸收和带走大部分热量,进一步促进了热量的散发。因此,本发明通过导热片的热转移和保护层的热吸收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了电池模组由于热量累积而引发的热失控问题。此外,设置在吸热层上的保护层主要起到保护和固定作用,防止电池模组因发生振动等而使吸热层掉落,损坏复合散热层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中复合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中复合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单体电池;2-隔热垫;3-复合散热层;31-导热片;32-吸热层;33-保护层;4-端板;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4所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1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的电池组、设置在电池组外的模组框架、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的隔热垫2,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与隔热垫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散热层3;复合散热层3包括与单体电池1接触的导热片31、设置于导热片31的吸热层32、以及设置于吸热层32的保护层33。
其中,模组框架包括两个端板4和两个侧板5,两个端板4分别位于电池组的堆叠方向的两端,两个侧板5分别位于带有两个端板4的电池组的两侧。
其中,吸热层32包括吸热材料和粘结剂,吸热材料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50:50~99.9:0.1。吸热材料为相变吸热材料和水解吸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丁苯橡胶、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相变吸热材料的相转变温度范围和水解吸热材料的水解温度范围均为60~200℃。
其中,保护层33为油漆、聚氨酯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酰亚胺涂料、氟橡胶涂料、氯丁橡胶涂料和丁苯橡胶涂料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导热片31通过焊接、卡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于侧板5。导热片31的材质为银、铜、金、铝、铁、锡、钨、镍、铂和锌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方法为:将吸热材料和粘结剂按比例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导热片31上,干燥后再涂布保护层33,即得复合散热层3。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3,吸热层32浆料可以涂满整个导热片31的表面;此外,也可以参照图4进行部分涂覆,即在导热片31的两端预留部分空间,其用于包裹单体电池1的侧端并连接侧板5,以便加强导热效果。
优选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与隔热垫2之间均设置有复合散热层3。
优选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0.1~25mm。
优选的,隔热垫2的耐热温度为300~1500℃,厚度为0.1~10mm。
优选的,导热片31通过导热胶粘接于侧板5,导热胶为有机硅导热胶、环氧树脂导热胶和聚氨酯导热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相变吸热材料为蔗糖、葡萄糖、草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二羟甲基乙烷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水解吸热材料为氢氧化物、酸式盐和结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酸式盐为(NH4)2C2O4、Na2CO3、CaCO3、NaHCO3、KHCO3、Mg(HCO3)2、Ca(HCO3)2、NH4HCO3、NaH2PO4、KH2PO4、CaHPO4、Ca(H2PO4)2、NaH2PO4、NaHSO3和NaHSO4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结晶水合物为四水乙酸锰、六水氯化铝、五水硫酸铜、十二水硫酸铝钾、六水硫酸镁、七水硫酸亚铁、六水硫酸锌、十水硫酸钠、二水硫酸钙、六水氯化镁、六水三氯化铁、六水氯化钙、三水硝酸铜和光卤石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氢氧化物为Zn(OH)2。此外,水解吸热材料还可以选择尿素、草酸或者乙二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NH4)2C2O4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80:20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5mm。
电池模组的制作:将多个单体电池1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在电池组外设置由两个端板4和两个侧板5组成的模组框架;其中,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置隔热垫2,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和隔热垫2之间均设置复合散热层3,且将复合散热层3中的铜片侧边焊接在侧板5上,即得到本发明电池模组。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乙二醇晶体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70:30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蔗糖和丁苯橡胶按质量比90:10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聚氨酯涂料,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葡萄糖和丁苯橡胶按质量比85:15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聚氨酯涂料,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8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NaHCO3和丁苯橡胶按质量比75:25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氯丁橡胶涂料,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0.1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NH4HCO3和聚酰亚胺按质量比95:5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铝片上,干燥后再涂布环氧树脂涂料,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2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五水硫酸铜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65:35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上,干燥后再涂布环氧树脂涂料,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5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六水氯化铝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88:12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2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四水乙酸锰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98:2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8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十二水硫酸铝钾和聚酰胺按质量比78:22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氟橡胶涂料,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尿素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99.9:0.1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金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6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Zn(OH)2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50:50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铂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2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NaHCO3、蔗糖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45:45:10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季戊四醇、新戊二醇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48:44:8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银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25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六水氯化镁、六水氯化钙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48:47:5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乙二醇、Zn(OH)2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40:48:12混合制成吸热层32浆料,然后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上,干燥后再涂布油漆,即得复合散热层3。其中,制得的复合散热层3的厚度为10mm。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电池模组的制作:将多个单体电池1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在电池组外设置由两个端板4和两个侧板5组成的模组框架;其中,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置隔热垫2,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和隔热垫2之间均设置复合散热层3,且将复合散热层3中的铜片侧边通过有机硅导热胶粘接在侧板5上,即得到本发明电池模组。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电池模组的制作:将多个单体电池1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在电池组外设置由两个端板4和两个侧板5组成的模组框架;其中,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置隔热垫2,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和隔热垫2之间仅设置一个复合散热层3,且将复合散热层3中的铜片侧边通过环氧树脂导热胶粘接在侧板5上,即得到本发明电池模组。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复合散热层3的制作:将吸热层32浆料涂覆在铜片的中间,在铜片的两端预留包裹单体电池1侧端的空间,干燥后再将油漆涂布在吸热层32上,即得复合散热层3。
电池模组的制作:将铜片的两端包裹在单体电池1的侧端,并通过有机硅导热胶粘接在侧板5上,即得到本发明电池模组。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电池模组中相邻单体电池1之间仅设隔热垫2,不加设复合散热层3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电池模组中相邻单体电池1之间设置导热片31和隔热垫2,不加设复合散热层3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电池模组中相邻单体电池1之间设置导热片31和隔热垫2,电池模组底部还设置冷却系统,且导热片31和冷却系统连接,不加设复合散热层3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分别对实施例1~19和对比例1~3的电池模组进行热滥用测试。
测试方法:在恒温炉中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80℃、100℃、120℃、150℃,且在每个设定温度点保持恒温2h,监测和观察电池模组的变化情况。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得的电池模组的热滥用测试结果
由表1测试结果可知,相比于对比例1~3,本发明电池模组在热滥用下具备更加优异的安全性能。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对比例1~2中,当环境温度升到150℃时,引发了电池内部中的电解液与活性物质之间的连锁反应,电池自产热致使电池温度快速上升,进一步诱导阴极材料和阳极材料的分解,而电池模组中相邻单体电池之间又缺少散热结构,最终导致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此外,对比例3虽然未发生热失控,但由于其结构复杂,而且降温速度慢,所以散热效果明显不如本发明。
而本发明由于在相邻单体电池1和隔热垫2之间设置了复合散热层3,当环境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导热片31把电池模组内部的热量转移至侧板5面进行散热。此外,当温度达80℃以上时,电池表面温升明显低于对比组;而当温度升到120℃~150℃时,电池内部温度迅速下降,自产热速率显著降低;这是因为本发明吸热层32上的吸热材料发生了相转变或水解,吸收和带走大部分热量,进一步促进了热量的散发。所以直至测试结束,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均未发生热失控现象。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的电池组、设置在电池组外的模组框架、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隔热垫,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与所述隔热垫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散热层;所述复合散热层包括与所述单体电池接触的导热片、设置于所述导热片的吸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吸热层的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与所述隔热垫之间均设置有复合散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包括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堆叠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带有两个所述端板的电池组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通过焊接、卡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侧板,所述导热胶为有机硅导热胶、环氧树脂导热胶和聚氨酯导热胶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的材质为银、铜、金、铝、铁、锡、钨、镍、铂和锌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油漆、聚氨酯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酰亚胺涂料、氟橡胶涂料、氯丁橡胶涂料和丁苯橡胶涂料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包括吸热材料和粘结剂,所述吸热材料和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50:50~99.9: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为相变吸热材料和水解吸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丁苯橡胶、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吸热材料的相转变温度范围和所述水解吸热材料的水解温度范围均为60~20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吸热材料为蔗糖、葡萄糖、草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二羟甲基乙烷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吸热材料为氢氧化物、酸式盐和结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式盐为(NH4)2C2O4、Na2CO3、CaCO3、NaHCO3、KHCO3、Mg(HCO3)2、Ca(HCO3)2、NH4HCO3、NaH2PO4、KH2PO4、CaHPO4、Ca(H2PO4)2、NaH2PO4、NaHSO3和NaHSO4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水合物为四水乙酸锰、六水氯化铝、五水硫酸铜、十二水硫酸铝钾、六水硫酸镁、七水硫酸亚铁、六水硫酸锌、十水硫酸钠、二水硫酸钙、六水氯化镁、六水三氯化铁、六水氯化钙、三水硝酸铜和光卤石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散热层的制作方法为,将吸热材料和粘结剂按比例混合制成吸热层浆料,然后将所述吸热层浆料涂覆在所述导热片上,干燥后再涂布保护层,即得所述复合散热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的耐热温度为300~1500℃,厚度为0.1~1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散热层的厚度为0.1~25mm。
CN201610555552.8A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电池模组 Active CN106025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5552.8A CN106025434B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5552.8A CN106025434B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434A true CN106025434A (zh) 2016-10-12
CN106025434B CN106025434B (zh) 2019-05-03

Family

ID=5711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55552.8A Active CN106025434B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5434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460A (zh) * 2016-11-29 2018-05-18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的吸热隔热结构
WO2018157557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8736097A (zh) * 2017-04-19 2018-11-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模块和蔓延保护元件的应用
CN108808031A (zh) * 2018-05-28 2018-11-13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电池内部温度控制结构
CN109301384A (zh) * 2018-09-21 2019-02-01 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有导热层的液冷板的自流平集成工艺及设备
CN109713176A (zh) * 2018-11-30 2019-05-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CN111033882A (zh) * 2017-09-22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1293249A (zh) * 2020-03-13 2020-06-16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1416071A (zh) * 2019-01-04 2020-07-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防延烧的电池模块及防延烧层
CN111682138A (zh) * 2020-06-19 2020-09-18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1909661A (zh) * 2020-07-07 2020-11-10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池用高电导薄膜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97844A (zh) * 2019-08-15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2701379A (zh) * 2020-12-29 2021-04-23 重庆理工大学 氮水预混定向射流式电池自动降温系统
CN113140854A (zh) * 2021-04-08 2021-07-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两相浸没式液冷的带有防爆隔热板的刀片电池夹具
CN113614986A (zh) * 2019-03-27 2021-11-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15799716A (zh) * 2022-12-30 2023-03-14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吸热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吸热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单元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00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导热胶的电池组
CN102270769A (zh) * 2010-06-07 2011-12-07 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置
CN102881846A (zh) * 2011-07-13 2013-01-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
CN203377281U (zh) * 2013-06-14 2014-01-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围框结构
CN103972602A (zh) * 2014-04-28 2014-08-06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补偿系统
CN105742755A (zh) * 2016-04-08 2016-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电池系统散热及防止热失控传播的复合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00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导热胶的电池组
CN102270769A (zh) * 2010-06-07 2011-12-07 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置
CN102881846A (zh) * 2011-07-13 2013-01-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
CN203377281U (zh) * 2013-06-14 2014-01-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围框结构
CN103972602A (zh) * 2014-04-28 2014-08-06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补偿系统
CN105742755A (zh) * 2016-04-08 2016-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电池系统散热及防止热失控传播的复合板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460A (zh) * 2016-11-29 2018-05-18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的吸热隔热结构
WO2018157557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8736097A (zh) * 2017-04-19 2018-11-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模块和蔓延保护元件的应用
CN111033882A (zh) * 2017-09-22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8808031A (zh) * 2018-05-28 2018-11-13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电池内部温度控制结构
CN109301384A (zh) * 2018-09-21 2019-02-01 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有导热层的液冷板的自流平集成工艺及设备
CN109713176B (zh) * 2018-11-30 2022-05-0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CN109713176A (zh) * 2018-11-30 2019-05-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CN111416071A (zh) * 2019-01-04 2020-07-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防延烧的电池模块及防延烧层
CN111416071B (zh) * 2019-01-04 2023-04-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防延烧的电池模块及防延烧层
CN113614986B (zh) * 2019-03-27 2024-0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13614986A (zh) * 2019-03-27 2021-11-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12397844A (zh) * 2019-08-15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1293249A (zh) * 2020-03-13 2020-06-16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1293249B (zh) * 2020-03-13 2023-08-29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1682138A (zh) * 2020-06-19 2020-09-18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1909661A (zh) * 2020-07-07 2020-11-10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池用高电导薄膜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01379B (zh) * 2020-12-29 2022-03-08 重庆理工大学 氮水预混定向射流式电池自动降温系统
CN112701379A (zh) * 2020-12-29 2021-04-23 重庆理工大学 氮水预混定向射流式电池自动降温系统
CN113140854B (zh) * 2021-04-08 2022-05-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两相浸没式液冷的带有防爆隔热板的刀片电池夹具
CN113140854A (zh) * 2021-04-08 2021-07-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两相浸没式液冷的带有防爆隔热板的刀片电池夹具
CN115799716A (zh) * 2022-12-30 2023-03-14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吸热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吸热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434B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434A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8580829U (zh) 具有改进的冷却通道的电池模块及其框架组件
CN110311189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及电网系统
JP7092536B2 (ja) 組電池用吸熱シートおよび組電池
JP2011210619A (ja) 組電池
CN209880743U (zh) 一种电芯、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WO2020252846A1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07394303A (zh) 电池热控制装置
CN113571799A (zh) 一种储能液冷电池包
CN210074099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及电网系统
CN205828458U (zh) 动力电池箱
CN209045633U (zh) 一种改进型液冷电池箱
CN212517380U (zh) 一种新型电池模块及其制备的电池包
CN106410314A (zh) 具有环形翅片的换热结构及具有该换热结构的散热装置
CN109524742A (zh) 防止热失控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WO2024066318A1 (zh) 基于内嵌型均热板的动力电池模组散热装置
CN108183281A (zh) 一种内设散热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WO2023124505A1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模组
CN115810833A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07256988U (zh) 一种锂电池外包装材料
CN218160559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5845967A (zh) 一种散热型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02839800U (zh) 软包电池组
CN20247407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CN101635369A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3

Address after: 213300 No. 1000 North Avenue,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JIANGSU)

Address before: 352100, Xingang Road, Ningde Town, Jiaocheng District, Fujian, 1

Patentee befor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