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4479A -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4479A
CN106024479A CN201610519853.5A CN201610519853A CN106024479A CN 106024479 A CN106024479 A CN 106024479A CN 201610519853 A CN201610519853 A CN 201610519853A CN 106024479 A CN106024479 A CN 106024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adapter sleeve
hole
post
switch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98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先许
廖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98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44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4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8Turn knobs
    • H01H3/10Means for securing to shaft of driving mechanis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涉及开关技术领域,为了旋钮帽不易松脱或损坏而发明。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包括开关本体和旋钮帽,所述开关本体包括用于操作开关的旋钮柱,所述旋钮帽一侧开设有旋钮孔,所述旋钮柱穿设于所述旋钮孔内,所述旋钮柱与所述旋钮孔之间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将所述旋钮帽施加的扭矩传递给所述旋钮柱,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旋钮柱的侧壁弹性接触。本发明用于控制开关。

Description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电能的使用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在控制电流通断时,需要用到各式各样的开关,来达到操作或控制具体家用电器或设备等。例如,通过开关控制空调的开关,或通过开关控制设备的运行或停止等。在开关中,旋钮式开关由于其在开关位置可以指示,使用比较广泛。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旋钮式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柱01和旋钮帽02,旋钮帽02可套接、金属柱01可旋转并控制电路的通断,金属柱01上设有定位面011,旋钮帽02可套与金属柱01上,并与通过定位面011与金属柱01固定,如图2所示,在旋钮帽02上设有位置指示021,通过旋转旋钮帽02,带动金属柱01旋转,以控制电路的通断,同时,位置指示021可指示电路的通断状态。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为了绝缘和易加工,旋钮帽02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制作,这样,金属柱01与塑料的旋钮帽02刚性接触,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柱01容易对旋钮帽02与金属柱01接触的部分直接损伤,出现应力发白或裂纹等现象,进而导致旋钮帽02与金属柱01的连接变松,甚至损坏旋钮帽02;另一方面,塑料的旋钮帽02热胀冷缩系数较大,从而在温度偏高时配合紧密的旋钮开关,到了温度偏低的环境中时,容易松脱。因此,现有技术的旋转开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旋钮帽容易松脱或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旋钮帽不易松脱或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包括开关本体和旋钮帽,所述开关本体包括用于操作开关的旋钮柱,所述旋钮帽一侧开设有旋钮孔,所述旋钮柱穿设于所述旋钮孔内,所述旋钮柱与所述旋钮孔之间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将所述旋钮帽施加的扭矩传递给所述旋钮柱,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旋钮柱的侧壁弹性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在旋钮柱与旋钮孔之间设置了连接套,且连接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弹性臂,通过弹性臂与旋钮柱的侧壁弹性接触,以将连接套固定,这样,当旋转旋钮帽时,旋钮帽的扭矩可通过连接套传递给旋钮柱,以操作开关。相比现有技术,由于弹性臂与旋钮柱的侧壁弹性接触,在旋钮帽旋转时,连接套可发生一定形变,以缓冲旋钮柱对旋钮孔内的作用力,即旋钮帽的旋钮孔与旋钮柱弹性接触,由此可避免旋钮柱对旋钮孔的直接损伤,进而旋钮帽不易松脱或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旋钮式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旋钮式开关中旋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式开关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式开关结构中连接套的结构意图;
图4b为图4a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式开关结构旋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式开关结构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A-A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横截面图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式开关结构中旋钮柱横截面为矩形时,旋钮式开关结构安装完成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开关本体1和旋钮帽2,开关本体1包括用于操作开关的旋钮柱11,旋钮帽2一侧开设有旋钮孔21,旋钮柱11穿设于旋钮孔21内,旋钮柱11与旋钮孔21之间设有连接套3,连接套3可将旋钮帽2施加的扭矩传递给旋钮柱11,连接套3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弹性臂31,弹性臂31与旋钮柱11的侧壁弹性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旋钮柱11与旋钮孔21之间设置了连接套3,且连接套3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弹性臂31,通过弹性臂31与旋钮柱11的侧壁弹性接触,以将连接套2固定,这样,当旋转旋钮帽2时,旋钮帽2的扭矩可通过连接套3传递给旋钮柱11,以操作开关。相比现有技术,由于弹性臂31与旋钮柱11的侧壁弹性接触,在旋钮帽2旋转时,连接套3可发生一定形变,以缓冲旋钮柱11对旋钮孔21内的作用力,即旋钮帽2的旋钮孔21与旋钮柱11弹性接触,由此可避免旋钮柱11对旋钮孔21的直接损伤,进而旋钮帽2不易松脱或损坏。
为了通过旋钮帽2的旋转可以顺利带动旋钮柱11旋转,可在旋钮帽2、连接套3以及旋钮柱11之间设置可互相传递作用力的面,如图3所示,旋钮柱11的侧壁形成有受力面12,如图4所示,连接套3的侧壁对应受力面12形成有限位部32,旋钮孔21的内壁对应限位部32形成有施力部22,这样,当转动旋钮帽2时,施力部22可向限位部32施加扭矩,进而限位部32可将扭矩传递给受力面12,以带动旋钮柱11旋转,实现旋钮帽2的旋转可以顺利带动旋钮柱11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旋钮柱11可为一侧切除成平面的圆柱状,其中,该平板作为受力面12,限位部32和施力部22分别对应受力面的位置设置;当然,旋钮柱11也可为截面为矩形或其他形状的柱状,只要具有可受力的受力面12即可。参照图8,旋钮柱11为截面为矩形的柱状,对应的,旋钮孔21和连接套3也为截面为矩形的形状,这样,施力部22和受力面12均为四个面,施力部22施加的扭矩可通过连接套3的弹性臂31传递给受力面12,进而旋钮帽2的旋转可以顺利带动旋钮柱11旋转。但是,参照图3,旋钮帽2上一般还设有指示标志23,以指示开关所处位置的状态,如果将旋钮柱11设为矩形或其他形状的柱状,在将旋钮帽2与旋钮柱11安装在一起时,由于旋钮柱11具有多个可受力的平面,很容易将旋钮帽2与旋钮柱11安装的位置装错,导致指示标志23不能正确指示开关所处位置的状态,因此,为了防止此问题发生,旋钮柱11优选的只设置一个受力面12,呈一侧切除成平面的圆柱状。
限位部32需要将施力部22的扭矩传递给受力面12,施力部22应当可接触限位部32,以使施力部22将扭矩施加至限位部32,限位部32应该可接触受力面12,以使限位部31可将施力部22的扭矩传递给受力面12,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部32为连接套3的侧壁向内侧凹陷形成的限位拐角321,限位拐角321的内表面与受力面12抵靠,以使限位拐角321可将扭矩传递给受力面12,施力部22包括形成于旋钮孔21的内壁上的拐角凸起221,拐角凸起221与限位拐角321的外表面相配合,以使旋钮帽2可通过拐角凸起221向限位拐角321施加扭矩。其中,限位拐角321的大小和长度可根据旋钮孔的形状和大小来确定,保证连接套3与旋钮孔的配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旋钮帽2对旋钮柱11的受力面12施加扭矩使旋钮柱11旋转,以控制开关,参照图6和图7,在旋钮帽2旋转时,由于旋钮柱11需要旋转,其受力面12的受力点越靠近旋钮柱边缘位置越容易使旋钮柱11旋转,因此,如果旋钮帽2的拐角凸起221设置在对应受力面12中间位置时,旋转比较费力,因此,可将旋钮帽2的拐角凸起221设置在对应受力面12靠近边缘的位置。一般的,开关至少包括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而旋钮式开关由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旋转与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的旋转方向正好相反,如果旋钮帽2只设置一个拐角凸起221,只能保证旋钮柱11朝一个方向的旋转顺畅,而旋钮柱11朝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将没有受力点,很难保证正常控制开关,因此,如图5所示,将拐角凸起221为两个,可分别对应受力面12的两侧靠近边缘的位置,保证了旋钮柱11能在两个方向都旋转顺畅。
同样的,限位拐角321作为拐角凸起221与受力面12之间的传递扭矩结构,为保证旋钮柱11能在两个方向都旋转顺畅,如图4所示,限位拐角321为两个,同时,两个限位拐角321均为直角结构。如果两个限位拐角321不为直角结构,限位拐角321分别与拐角凸起221和受力面12的配合,会有未完全抵靠的部分,使扭矩的传递不可靠,因此,将两个限位拐角321均为直角结构。
连接套3将旋钮帽2的扭矩传递给旋钮柱11,为了旋钮帽2与旋钮柱11之间的刚性接触传递扭矩,如图4所示,避免弹性臂31为多个,且相邻两弹性臂31之间具有间隙。当连接套3将旋钮帽2的扭矩传递给旋钮柱11时,由于相邻两弹性臂31之间具有间隙,连接套3可发生一定的形变,以缓解旋钮帽2直接作用到旋钮柱11上的扭矩,即旋钮帽2与旋钮柱11之间的弹性接触传递扭矩,进而保护旋钮帽2的旋钮孔21不被旋钮柱11损伤。
为了方便连接套3与旋钮帽2的安装和固定,连接套3通过卡接结构4与旋钮孔21卡接固定,卡接结构4可阻止连接套3相对于旋钮孔21轴向移动。当然,连接套3与旋钮帽2的固定,也可采用铆接或粘接的方式,其中,铆接的安装较复杂,由于旋钮孔21一般较小,很难操作,而粘接的方式结构牢靠性不高,因此,优选采用卡接结构4将连接套3与旋钮孔21卡接固定,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且相比粘接牢靠性较高。
卡接结构4可以是设置于连接套3外壁上的卡槽,以及设置在旋钮孔21内壁上的卡爪,通过卡槽和卡爪配合将连接套3与旋钮孔21卡接固定,或如图4所示,卡接结构4包括设置于连接套3外壁上的弹性卡爪41以及开设于旋钮孔21内壁上的卡孔42(图中未示出),当连接套3穿设于旋钮孔21内时,弹性卡爪41与卡孔42配合卡接以阻止连接套3相对于旋钮孔21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旋钮孔21一般尺寸较小,在其内壁上开设卡孔42,一方面不好加工,另一方面在连接套3同样旋钮孔21装配时,弹性卡爪41与卡孔42的相配合卡接的位置不好找,因此,参照图4,也可将弹性卡爪41相对于连接套3外壁倾斜,且弹性卡爪41的自由端设置尖角,弹性卡爪41的自由端的延伸方向朝向旋钮孔21开口所在平面,这样,可不设置卡孔42,当连接套3装入旋钮孔21时,弹性卡爪41自由端的尖角与旋钮孔21的内壁接触,进而可阻止连接套3向旋钮孔21开口方向的运动。其中,弹性卡爪41的自由端延伸方向为确定的,其设置在连接套3外壁上具体的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为了使连接套3与旋钮孔21卡接固定更加牢靠,如图4所示,可设置弹性卡爪41和卡孔42均为多个,且卡孔42与弹性卡爪41一一对应。
为了方便制作,如图4所示,连接套3的侧壁具有断口,连接套3为非闭合结构。连接套3为非闭合结构,在制作连接套3时,可选择板材冲压成型,再进行弯曲,如果将连接套3设置为闭合连接套,当选择板材制作时需要多加一道焊接工序,以使连接套3闭合,当选择管状材料制作时,连接套3上的弹性臂31和弹性卡爪41等结构的制作很难完成,因此,设置连接套3的侧壁具有断口,连接套3为非闭合结构,可方便制作。同时,连接套3为非闭合结构,具有断口,其中断口还可以起到上述相邻两弹性臂31之间间隙的作用,即当连接套3将旋钮帽2的扭矩传递给旋钮柱11时,由于该断口的存在,连接套3可发生一定的形变,以缓解旋钮帽2直接作用到旋钮柱11上的扭矩,进而保护旋钮帽2的旋钮孔21不被旋钮柱11损伤。
连接套3的材料选择首先应具有弹性,以保证旋钮帽2与旋钮柱11之间的弹性连接,其次,应具有一定刚性,以保证旋钮帽2的扭矩能传递至旋钮柱11,因此,连接套3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作,金属材料具有弹性,且具有一定的刚性,同时不易老化,使用寿命较长,例如,铍青铜或弹簧钢等钢材,由于铍青铜价格比较昂贵,因此,优选采用弹簧钢等钢材制作连接套3。
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可应用到具有旋钮开关的家电产品或其他设备中,例如,窗机空调、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包括开关本体和旋钮帽,所述开关本体包括用于操作开关的旋钮柱,所述旋钮帽一侧开设有旋钮孔,所述旋钮柱穿设于所述旋钮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柱与所述旋钮孔之间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将所述旋钮帽施加的扭矩传递给所述旋钮柱,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旋钮柱的侧壁弹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柱的侧壁形成有受力面,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对应所述受力面形成有限位部,所述旋钮孔的内壁对应所述限位部形成有施力部,当转动所述旋钮帽时,所述施力部可向所述限位部施加扭矩,所述限位部可将所述扭矩传递给所述受力面,以带动所述旋钮柱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向内侧凹陷形成的限位拐角,所述限位拐角的内表面与所述受力面抵靠,所述施力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旋钮孔的内壁上的拐角凸起,所述拐角凸起与所述限位拐角的外表面相配合,以向所述限位拐角施加扭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拐角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拐角均为直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为多个,且相邻两所述弹性臂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通过卡接结构与所述旋钮孔卡接固定,所述卡接结构可阻止所述连接套相对于所述旋钮孔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外壁上的弹性卡爪以及开设于所述旋钮孔内壁上的卡孔,当所述连接套穿设于所述旋钮孔内时,所述弹性卡爪与所述卡孔配合卡接以阻止所述连接套相对于所述旋钮孔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和卡孔均为多个,所述卡孔与所述弹性卡爪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具有断口,所述连接套为非闭合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作。
CN201610519853.5A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Pending CN106024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9853.5A CN106024479A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9853.5A CN106024479A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4479A true CN106024479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106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9853.5A Pending CN106024479A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447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293A (zh) * 2011-04-01 2011-08-17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电器旋钮式选通开关平衡装置
KR20120046803A (ko) * 2010-10-27 2012-05-11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스위치 유니트
CN202363339U (zh) * 2011-11-14 2012-08-01 深圳市阿尔法变频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器键盘卡簧旋钮
CN102983030A (zh) * 2012-12-14 2013-03-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旋转开关和窗式空调器
CN203631386U (zh) * 2013-10-31 2014-06-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旋钮开关件及其旋钮
CN104364112A (zh) * 2012-05-30 2015-02-1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抗拉的控制装置
CN104903987A (zh) * 2012-12-07 2015-09-09 东京Cosmos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
CN205751979U (zh) * 2016-07-01 2016-11-30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6803A (ko) * 2010-10-27 2012-05-11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스위치 유니트
CN102157293A (zh) * 2011-04-01 2011-08-17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电器旋钮式选通开关平衡装置
CN202363339U (zh) * 2011-11-14 2012-08-01 深圳市阿尔法变频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器键盘卡簧旋钮
CN104364112A (zh) * 2012-05-30 2015-02-1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抗拉的控制装置
CN104903987A (zh) * 2012-12-07 2015-09-09 东京Cosmos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
CN102983030A (zh) * 2012-12-14 2013-03-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旋转开关和窗式空调器
CN203631386U (zh) * 2013-10-31 2014-06-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旋钮开关件及其旋钮
CN205751979U (zh) * 2016-07-01 2016-11-30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0322U (zh) 微波炉
EP3282131B1 (en) Ceiling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ceiling fan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5751979U (zh)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US11788765B2 (en) Air sweeping assembly, air regulat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6024479A (zh) 一种旋钮式开关结构
US10650991B2 (en) Electric switch and position sensor thereof
CN201674730U (zh) 一种空调器用电器盒及空调器
US11635215B2 (e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104746317A (zh) 洗衣设备
US20200303149A1 (en) Operating attachment
CN209626107U (zh) 电源开关、驱动装置以及制冰机
CN207994298U (zh) 一种新型执手指纹模块线路导通结构
JPS58214231A (ja) 耐液電気スイツチ
US6605787B1 (en) Electrical switch
CN205564672U (zh) 万能式断路器分闸按钮的限位装置
CN106766586B (zh) 左右开门机构及冰箱
JP3697842B2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389588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034048B2 (ja) 電源制御装置
JP6294634B2 (ja) 電気転てつ機用回路制御器
KR102329759B1 (ko) 토글 스위치 장치
CN102496496A (zh) 隔离开关操作机构
CN219394276U (zh) 一种走线单元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2411972U (zh) 断路器快插端子
CN110043149A (zh) 一种长寿命的移动冰箱铰链及移动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9000 No. 8 Hisense Avenue, 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Jiangm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3 12 Ronggui Road East Road,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