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0406A -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0406A
CN106020406A CN201610320196.1A CN201610320196A CN106020406A CN 106020406 A CN106020406 A CN 106020406A CN 201610320196 A CN201610320196 A CN 201610320196A CN 106020406 A CN106020406 A CN 106020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control
control signal
equipment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01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0406B (zh
Inventor
田波
冯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201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04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0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0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所述被控设备以所述第一模式工作。本发明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
目前,以投影仪为例,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投影仪与主机,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通过数据线连接,然后,在投影仪上外接电源适配器,为其供电,第三步,分别打开投影仪和主机,此时,主机通过数据线向投影仪输出投影信号;而在用户结束使用时,需要分别关闭投影仪和主机,操作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连接器,以使得主机与投影仪能够同步工作模式,方便用户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所述被控设备以所述第一模式工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生成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接口,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被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被控设备以所述第一模式工作。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设备;被控设备;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器,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被控设备通过所述连接器可分离连接;其中,当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设备连接时,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设备通过所述连接器交互;当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设备分离时,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被控设备独立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接收控制设备,如主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该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即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如投影仪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进而控制被控设备以第一模式工作,也就是说,控制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模式控制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控制设备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同步,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电子设备的智能程度,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接口的管脚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以投影仪为例,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用户需要将投影仪与主机,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通过数据线连接,然后,分别给投影仪和主机连接电源适配器,并接通电源,第三步,分别启动投影仪和主机,此时,主机通过数据线向投影仪输出投影信号;而在用户要关掉主机或者控制主机进入待机/睡眠模式时,用户需要控制主机关机/进入待机模式/进入睡眠模式,并手动关闭投影仪或者通过按下投影仪的电源按钮使其进入待机模式。由此可见,主机和投影仪的工作模式调整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均由用户手动完成,导致操作十分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被控设备以第一模式工作。如此,控制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模式通过连接器控制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控制设备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同步,方便用户操作,并提高电子设备的智能程度,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主体,并无先后顺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连接。该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控制设备,也可以设置于被控设备,还可以设置于连接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的连接器,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这里,控制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被控设备可以为投影仪、外接显示屏等。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
具体来说,控制装置与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连接,控制设备根据自身的工作模式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将其发送给控制装置。
S102: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
这里,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控制装置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后,确定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此时,控制装置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一控制信号所对应的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即第一模式。
这里,上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以映射表、链表等形式在控制装置中存储,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S102可以包括: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运行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关机模式。
举例来说,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为:运行模式(S0)、待机模式(S3)、睡眠模式(S4)以及关机模式(S5);其中,运行模式(S0),是指控制设备正常运行,所有器件均供电;待机模式(S3),是指将系统切换至该模式后,除了内存,控制设备中其他器件的供电都将中断,只有内存靠电路维持着其中数据;睡眠模式(S4),是指将系统切换至该模式后,系统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一个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断对所有器件的供电;关机模式(S5),是指控制设备关机,所有器件均断电。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可以为其它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那么,上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为: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S0时,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S3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S4或者S5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关机模式。
S103:控制被控设备以第一模式工作。
具体来说,控制装置在确定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之后,控制被控设备以第一模式工作。
至此,便实现了控制设备根据自身的工作模式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过程。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模式通过连接器控制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控制设备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同步,方便用户操作,并提高电子设备的智能程度,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管脚,这些管脚与控制设备连接。
那么,上述S101可以包括: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发生跳变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管脚与控制设备连接;或,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和第二管脚的电平依次发生跳变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均与控制设备连接。
举例来说,控制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即信号SYS_S3和信号SYS_S4来表征自身的工作模式,控制装置上第一管脚用于接收信号SYS_S3,第二管脚用于接收信号SYS_S4,那么,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S0时,信号SYS_S3为高电平,信号SYS_S4为高电平,也就是说,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均跳变为高电平,此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S3时,信号SYS_S3拉低至低电平,保持信号SYS_S4为高电平,也就是说,第一管脚的电平跳变至低电平,第二管脚的电平保持高电平,此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S4或者S5时,信号SYS_S3和SYS_S4依次拉低至低电平,也就是说,第一管脚的电平和第二管脚的电平依次跳变为低电平,此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地,上述仅以信号SYS_S3和信号SYS_S4进行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工作模式所对应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使用,控制设备除了能够控制被控设备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供电。
那么,如图2所示,在S1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201:检测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
S202: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
这里,电流输入状态用于指示控制设备为被控设备供电。
S201~S202具体来说,控制装置检测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如检测被控设备的DC_IN是否等于0,若是,则表明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反之,则表明被控设备接入外接电源。那么,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则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使得控制装置可以传输控制设备输出的电流给被控设备。当然,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有外接电源时,控制装置不作任何响应。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被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有外接电源时,控制装置仍可以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以实现控制设备为被控设备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能够在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控制其进入电流输入状态,以接收控制设备输出的电流,实现供电。进一步地,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有外接电源时,控制装置仍可以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以实现控制设备为被控设备供电,进而避免在被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三的基础上,被控设备除了能够被控制设备控制之外,还可以与其它设备连接,此时,被控设备具有外接电源的,可以独立工作。
那么,为了防止在被控设备跟控制设备同步工作模式时影响其它设备对被控设备的控制,如图3所示,S102可以包括:
S301:检测被控设备是否存在待输出数据;
S302:若是,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
S303:若否,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
S301~S303具体来说,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之后,检测被控设备是否存在待输出数据,比如,检测被控设备的多媒体数据接口上是否有数据输入,或者被控设备的内存中是否存放有数据。如果发生这些情况,就表明被控设备存在待输出数据,此时,无论第一控制信号表明控制设备进入何种模式,第一模式均确定为运行模式;反之,当被控设备不存在待输出数据时,第一控制信号表明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则确定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当然,当被控设备不存在待输出数据时,第一控制信号表明控制设备进入运行模式,则仍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之后,可以根据被控设备是否存在待输出数据,确定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比如,若被控设备存在待输出数据,则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若被控设备不存在待输出数据,则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或待机模式,如此,防止在被控设备跟控制设备同步工作模式时耽误其它设备对其的控制。
实施例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设备一致。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检测自身的工作模式;
具体来说,控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操作检测自身的工作模式,也可以周期性地检测自身的工作模式,这样,控制设备能够知晓自身是否发生了工作模式切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为:运行模式(S0)、待机模式(S3)、睡眠模式(S4)以及关机模式(S5);其中,运行模式(S0),是指控制设备正常运行,所有器件均供电;待机模式(S3),是指将系统切换至该模式后,除了内存,控制设备中其他器件的供电都将中断,只有内存靠电路维持着其中数据;睡眠模式(S4),是指将系统切换至该模式后,系统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一个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断对所有器件的供电;关机模式(S5),是指控制设备关机,所有器件均断电。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可以为其它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S402:当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控制设备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生成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
这里,第二预设规则用于表征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当控制设备通过S401发现自身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即切换至第二模式时,控制设备调用预先存储的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即第二预设规则,然后,根据该对应关系,获得第二模式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这里,上述第二预设规则可以以映射表、链表等形式在控制设备中存储,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控制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即信号SYS_S3和信号SYS_S4来表征自身的工作模式,那么,上述第二预设规则可以为:当工作模式为S0时,信号SYS_S3为高电平,信号SYS_S4为高电平;当工作模式为S3时,将信号SYS_S3拉低至低电平,保持信号SYS_S4为高电平;当工作模式为S4或S5时,将信号SYS_S3和SYS_S4依次拉低至低电平。
可以理解地,上述仅以信号SYS_S3和信号SYS_S4进行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工作模式多对应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S403: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模式通过连接器控制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控制设备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同步,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电子设备的智能程度,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控制设备除了能够控制被控设备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供电。
那么,如图5所示,在S4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501:获得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
S502: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时,控制自身进入电流输出状态;
其中,电流输出状态用于为被控设备供电。
S501~S502具体来说,控制装置检测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如检测被控设备的DC_IN是否等于0,若是,则表明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反之,则表明被控设备接入外接电源。那么,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则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与此同时,控制设备也在实时地获得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时,控制自身进入电流输出状态,此时,控制装置能够可以传输控制设备输出的电流给被控设备。当然,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有外接电源时,控制设备不作任何响应。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被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有外接电源时,控制装置仍可以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进而控制设备控制自身进入电流输出状态,此时,控制装置能够传输控制设备输出的电流给被控设备,以实现对被控设备供电。
进一步地,在控制设备为被控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在控制装置控制被控设备以关机模式工作之后,控制设备停止输出电流。
实施例七:
基于统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参见图6所示,该连接器包括:接口61,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来的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62;控制器62,用于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给被控设备,其中,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被控设备以第一模式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62,用于在获得第一控制信号之前,检测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当供电状态表明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控制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其中,电流输入状态用于指示控制设备为被控设备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62,用于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发生跳变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管脚与控制设备连接;或,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和第二管脚的电平依次发生跳变时,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均与控制设备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62,用于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运行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关机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62,用于当被控设备具有外接电源时,检测被控设备是否存在待输出数据;若是,确定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若否,当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
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接口61,具有与控制设备连接的多个管脚,包括控制管脚(SYS_S3和SYS_S4)、侦测管脚(DETECT)以及供电管脚(PWR1和PWR2);其中,控制管脚,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侦测管脚,用于侦测自身所属的连接器是否与控制设备连接;供电管脚,用于将控制设备输出的电流传递给被控设备。
进一步地,该接口还包括接地管脚(GND1和GND2),用于接地,保证连接器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管脚具体为如图8所示的弹簧针管脚PogoPIN 81。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连接器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连接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设备91;被控设备92;实施例七中所述的连接器,控制设备91和被控设备92通过连接器可分离连接;
其中,当控制设备91与被控设备92连接时,控制设备91与被控设备92通过连接器交互;当控制设备91与被控设备92分离时,控制设备91和被控设备92独立工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电子设备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
控制所述被控设备以所述第一模式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
当所述供电状态表明所述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控制所述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其中,所述电流输入状态用于指示所述控制设备为所述被控设备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包括:
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发生跳变时,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或,
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和第二管脚的电平依次发生跳变时,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管脚均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运行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
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
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关机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被控设备具有外接电源时,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包括:
检测所述被控设备是否存在待输出数据;
若是,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
若否,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
6.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生成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
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控制设备自身的工作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
当所述供电状态表明所述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时,控制所述控制设备进入电流输出状态,其中,所述电流输出状态用于为所述被控设备供电。
8.一种连接器,包括:
接口,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表征所述控制设备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用于表示控制信号与被控设备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被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被控设备以所述第一模式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之前,检测所述被控设备的供电状态;当所述供电状态表明所述被控设备无外接电源时,控制所述被控设备处于电流输入状态,其中,所述电流输入状态用于指示所述控制设备为所述被控设备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发生跳变时,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或,当第一管脚的电平和第二管脚的电平依次发生跳变时,获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管脚均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运行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关机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被控设备具有外接电源时,检测所述被控设备是否存在待输出数据;若是,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运行模式;若否,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控制设备进入待机模式、睡眠模式或者关机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模式为待机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具有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的多个管脚,包括控制管脚、侦测管脚以及供电管脚;其中,
所述控制管脚,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侦测管脚,用于侦测自身所属的连接器是否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
所述供电管脚,用于将所述控制设备输出的电流传递给所述被控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具体为弹簧针管脚Pogo PIN。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控制设备;
被控设备;
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被控设备通过所述连接器可分离连接;
其中,当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设备连接时,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设备通过所述连接器交互;当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设备分离时,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被控设备独立工作。
CN201610320196.1A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020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0196.1A CN106020406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0196.1A CN106020406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406A true CN106020406A (zh) 2016-10-12
CN106020406B CN106020406B (zh) 2020-02-21

Family

ID=5709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0196.1A Active CN106020406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04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6484A (zh) * 2020-07-21 2020-10-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1849Y (zh) * 2003-08-28 2004-10-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收音机及其录音功能的随身电脑
US20070255885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port reversal
US20110119511A1 (en) * 1999-08-23 2011-05-19 Access Systems Americas,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power of peripheral communications by automatically closing communications channel immediately after fin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a peripheral device
CN102778943A (zh) * 2011-05-10 2012-1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CN102890550A (zh) * 2011-07-18 2013-01-23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Pc机和显示器同步开关机
CN103713913A (zh) * 2012-09-28 2014-04-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笔记本电脑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16697A (zh) * 2013-09-27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066085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Coban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programmable microphon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system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9511A1 (en) * 1999-08-23 2011-05-19 Access Systems Americas,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power of peripheral communications by automatically closing communications channel immediately after fin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a peripheral device
CN2651849Y (zh) * 2003-08-28 2004-10-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收音机及其录音功能的随身电脑
US20070255885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port reversal
CN102778943A (zh) * 2011-05-10 2012-1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CN102890550A (zh) * 2011-07-18 2013-01-23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Pc机和显示器同步开关机
CN103713913A (zh) * 2012-09-28 2014-04-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笔记本电脑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16697A (zh) * 2013-09-27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066085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Coban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programmable microphon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system devic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6484A (zh) * 2020-07-21 2020-10-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016680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36484B (zh) * 2020-07-21 2022-03-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406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997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of the apparatus
KR101623756B1 (ko) 시스템 메모리 전원을 활용한 대기전력 차단 장치의 대기전력 차단 방법
JP5301512B2 (ja) 省電力装置及びその省電力方法
CN102778943B (zh)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US9703349B2 (en) PC power monitoring
US2013016219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0011515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or
EP2372491B1 (en) Power lock-up set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9831700B (zh) 一种待机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00185884A1 (en) Standby power saving system and computer power-on and power-off method thereof
JP5986143B2 (ja) 機能拡張装置の消費電力を管理する方法、携帯式電子機器および機能拡張装置
JP2016189179A (ja) 電源管理装置
JP2008140029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制御装置
CN106020406B (zh) 一种控制方法、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20150318719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113759A (ja) 充電可能なバッテリ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充電装置
CN108733418A (zh) 电子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82733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装置、芯片以及存储介质
US121058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008088B2 (ja)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220236784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power mode of computer device, computer accessory, and computer system
JP2002185548A (ja) 給電手段によりシリアルバスの出力電流を制御可能な情報処理装置
CN117590971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7369606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6260214A (zh) 一种移动终端应急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