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5362B - 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15362B CN106015362B CN201610190892.5A CN201610190892A CN106015362B CN 106015362 B CN106015362 B CN 106015362B CN 201610190892 A CN201610190892 A CN 201610190892A CN 106015362 B CN106015362 B CN 1060153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bearing device
- lateral mass
- rotation axis
- lower lat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2—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F16C17/02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with a pair of essentially semicircular bearing slee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26—System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4—Special methods of manufacture; Running-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F16C13/02—Bearings
- F16C13/04—Bearings with only partial enclosure of the member to be borne; Bearings with local support at two or more poi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00—Application independent of particular apparatuses
- F16C2300/02—General use or purpose, i.e. no use, purpose, special adaptation or modification indicated or a wide variety of uses mention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2/00—Apparatus used in shaping articles
- F16C2322/14—Stamping, deep-drawing or punching, e.g. di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支承装置、以及该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轴支承装置(15A)将转动体的转动轴支承为转动自如。下侧块(58A)具有半圆柱形的下侧凹部,并从下支承所述转动轴。下侧衬套(59)是半圆筒形,配置在所述下侧凹部中,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滑动。在所述转动体转动时,所述轴支承装置(15A)不与所述转动轴的上侧抵接。上侧块(56A)具有在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的上侧凹部,且覆盖所述转动轴的上侧。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2015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 2015-068616主张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内容作为参考编入本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支承装置,该轴支承装置支承转动体的转动轴,并用于成型装置、机械加工装置、驱动传递装置等工业设备或者其他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的装置10Z是例如对汽车的车身等进行冲压成型的冲压成型装置。装置10Z具有:
·基部11。
·固定模具12。固定于基部11。
·转动体14。以与L-R方向(参照图2)平行的转动轴41为中心转动。
·缸体13。通过使活塞31沿F-B方向移动,经由传递块42使转动体14转动。
·移动模具(未图示)。沿U-D方向移动,并对放置在固定模具 12上的工件20进行冲压。工件20被夹持在移动模具、固定模具12 以及转动体14的成型部43之间并被加工。
通过转动体14的转动,能够将工件20加工成具有负角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较少的工序制造前翼子板、发动机罩外板等汽车的车身、或者其他具有复杂的形状的产品。
作为这样的冲压成型装置,公知有日本东京的优尔商业株式会社制造并销售的“swing die”(商标)的装置。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装置10Z具有轴承单元15Y以及15Z。轴承单元15Y以及15Z将转动体14的转动轴41支承为转动自如。轴承单元15Z具有上侧块56Z以及下侧块58Z。轴承单元15Y具有与轴承单元15Z成镜像的形状,且具有上侧块56Y以及下侧块58Y。
下侧块58Y以及58Z使用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于基部11。在组装装置10Z时,转动体14的转动轴41被载置在下侧块58Y以及58Z 上。然后,上侧块56Y以及56Z被载置在载置有转动轴41的下侧块 58Y以及58Z上,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
转动体14非常重,因此通过吊车等吊起并移动。因此,将转动轴 41从侧方插入轴承单元的轴孔部分极为困难。由于轴承单元15Y以及 15Z被上下分割,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装置10Z。
如图4所示,在上侧块56Z的下表面(D侧的面)上设置有半圆柱形的凹部61Z(上侧凹部,参照图8),在凹部61Z中固定有上侧衬套57。在下侧块58Z的上表面(U侧的面)上设置有半圆柱形的凹部 81(下侧凹部,参照图11以及12),在凹部81中固定有下侧衬套59。如此,轴承单元15Z的轴孔部分通过对上侧块56Z的凹部61Z与下侧块58Z的凹部81进行组合而形成。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上侧衬套57是半圆筒形,由铸铁等制造,且具有沉孔71。沉孔71贯通上侧衬套57的中央附近,供沉头螺栓51a (参照图14)插通。沉头螺栓51a将上侧衬套57固定于上侧块56Z。
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上侧块56Z由钢等制造,具有以下结构。
·内螺纹孔66。从凹部61Z的中央附近沿U方向穿过设置,与沉头螺栓51a螺纹连接,将上侧衬套57固定于上侧块56Z。
·定位孔64a以及64b。沿U-D方向贯通上侧块56Z,供定位销 55a以及55b(参照图13)插嵌。定位销55a以及55b将上侧块56Z 与下侧块58Z的位置关系固定。
·螺栓孔62a至62c。沿U-D方向贯通上侧块56Z,供螺栓53a 至53c(参照图13)插通。螺栓53a至53c将上侧块56Z固定于下侧块58Z。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下侧衬套59也称作滑动轴承、无油衬套,是半圆筒形,由青铜等制造,具有沉孔91。沉孔91贯通下侧衬套59 的中央附近,供沉头螺栓51b(参照图14)插通。沉头螺栓51b将下侧衬套59固定于下侧块58Z。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下侧块58Z由钢等制造,具有如下结构。
·内螺纹孔86。从凹部81的中央附近沿D方向穿过设置。与沉头螺栓51b螺纹连接,将下侧衬套59固定于下侧块58Z。
·定位孔85a以及85b。从下侧块58Z的上表面沿D方向穿过设置,供定位销55a以及55b插嵌,将上侧块56Z相对于下侧块58Z定位。
·内螺纹孔83a至83c。从下侧块58Z的上表面沿D方向穿过设置,与螺栓53a至53c螺纹连接,将上侧块56Z固定于下侧块58Z。
·定位孔84a以及84b。沿U-D方向贯通下侧块58Z,供定位销 54a(参照图14)以及54b(未图示)插嵌。定位销54a以及54b插嵌于设置在基部11上的定位孔,将下侧块58Z相对于基部11定位。
·螺栓孔82a至82c。沿U-D方向贯通下侧块58Z,供螺栓52a 至52c(参照图14)插通。螺栓52a至52c与设置于基部11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将下侧块58Z固定于基部11。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定位销54a以及54b将下侧块58Z相对于基部11定位,螺栓52a至52c将下侧块58Z固定于基部11。由此,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将凹部81相对于基部11定位。
并且,定位销55a以及55b将上侧块56Z相对于下侧块58Z定位,螺栓53a至53c将上侧块56Z固定于下侧块58Z。由此,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将凹部61Z相对于凹部81定位。
转动体14的转动轴41在转动时相对于配置在凹部61Z以及81 中的上侧衬套57以及下侧衬套59滑动。因此,由凹部61Z以及81 形成的轴孔部分要求是以非常高的精度形成的准确的圆柱形。为了实现所要求的精度,轴承单元15Z例如按照以下的步骤制造。
首先,准备长方体的块26Z(参照图15)和长方体的块28Z(参照图15)。上侧块56Z通过对块26Z加工而形成。下侧块58Z通过对块28Z加工而形成。
接下来,加工两个块26Z以及28Z,形成螺栓孔62a至62c以及 82a至82c、内螺纹孔83a至83c、定位孔64a、64b、84a、84b、85a 以及85b。
然后,如图15所示,将块26Z载置在块28Z上,通过定位销55a 以及55b对块26Z以及28Z的位置关系进行固定,通过螺栓53a至 53c将块26Z固定于块28Z。如此,与使用轴承单元15Z时同样地,将两个块26Z以及28Z一体化,形成被加工块。
然后,对一体化了的被加工块进行加工,以非常高的精度形成准确的圆柱形的贯通孔,由此形成凹部61Z以及81。
在使用时,通过以高精度将这样形成的凹部61Z以及81定位并组合,由此能够再现贯通孔,形成精度非常高且准确的圆柱形的轴孔部件。
另外,这样形成的上侧块56Z和下侧块58Z的组合是无法改变的。即,即使将除了与下侧块58Z一体化加工的特定的上侧块56Z以外的块相对于特定的下侧块58Z组合,也无法以高精度将轴孔部分形成为准确的圆柱形。
因此,在上侧块56Z以及下侧块58Z上印刻对准标记等来标记表示将两个块一体化加工的记号。由此,在使用时,能够正确地对上侧块56Z和下侧块58Z进行组合。
在日本特开2007-283352号公报中公开了类似的轴承结构。
发明内容
以往的轴承单元15Z零件数量多,制造以及组装花费工夫。并且,对准标记只不过是用于对在组装时将上侧块56Z与下侧块58Z正确地组合进行确认。在存在许多上侧块56Z和下侧块58Z的情况下,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组合,借助对准标记而寻找需要花费很多工夫。因此,需要严格地管理以防止在保管中不知道正确的组合。
并且,存在沉头螺栓51a松动而导致上侧衬套57落下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支承转动轴的装置的零件数量,以及减少制造、管理以及组装工夫。
本发明所涉及的轴支承装置将转动体的转动轴支承为转动自如。所述轴支承装置具有:下侧块,所述下侧块具有半圆柱形的下侧凹部,且从下支承所述转动轴;以及下侧衬套,所述下侧衬套是半圆筒形,配置在所述下侧凹部中,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滑动,在所述转动体转动时,所述轴支承装置不与所述转动轴的上侧抵接。
所述轴支承装置还可以具有上侧块,所述上侧块具有上侧凹部,所述上侧凹部在其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且所述上侧块覆盖所述转动轴的上侧。
在所述上侧凹部中没有配置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滑动的衬套。
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具有:所述轴支承装置;以及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以支承于所述轴支承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制造两个所述轴支承装置。所述方法使第一块的上表面与第二块的上表面接触,将所述第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块,形成被加工块,通过在所述被加工块形成半圆柱形的贯通孔,从而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所述下侧凹部,通过将所述第一块用作第一轴支承装置的下侧块,并将所述第二块用作第二轴支承装置的下侧块,从而制造第一轴支承装置以及第二轴支承装置。
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用于在使用时供固定部件插通而固定所述下侧块,通过将固定部件插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将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固定。
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方法制造两个所述轴支承装置。所述方法使第一块的下表面与第二块的下表面接触,将所述第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块,形成被加工块,通过在所述被加工块形成柱形的贯通孔,从而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所述上侧凹部,通过将所述第一块用作第一轴支承装置的上侧块,并将所述第二块用作第二轴支承装置的上侧块,从而制造第一轴支承装置以及第二轴支承装置。
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用于在使用时供固定部件插通而将所述上侧块固定于所述下侧块,通过将固定部件插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将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固定。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轴支承装置以及装置,由于在转动体转动时轴支承装置不与转动轴的上侧抵接,因此将上侧块与下侧块组合而形成的轴孔部分不必形成为准确的圆柱形。不必将上侧块与下侧块准确地定位,能够减少制造以及组装轴支承装置的工夫。由于也可以改变上侧块与下侧块的组合,因此不必标记对准标记等记号,能够减少库存管理的工夫。由于不需要上侧衬套,因此能够消除上侧衬套落下的风险。由于不需要内螺纹孔用于将上侧衬套固定于上侧块,因此能够将上侧块小型化。
只要在下侧块设置半圆柱形的下侧凹部,就能够只通过下侧块充分支承转动轴。上侧凹部是柱形即可,既可以是半圆柱形、椭圆柱形或者具有其他曲面的形状,也可以是由棱柱形、其他多个平面或者曲面组合而形成的形状。也可以降低上侧凹部的加工精度,能够减少加工成本。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由于能够通过一次加工在两个块形成下侧凹部,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轴支承装置。
如果使用用于固定下侧块的贯通孔固定两个块,那么能够更加高效地制造轴支承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由于能够通过一次加工在两个块形成上侧凹部,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轴支承装置。
如果使用用于将上侧块固定于下侧块的贯通孔将两个块固定,那么能够更加高效地制造轴支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以及图2分别是表示装置10Z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
图3是表示轴承单元15Y以及15Z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轴承单元15Z的侧视图。
图5以及图6分别是表示上侧衬套57的仰视图以及VI-VI剖视图。
图7以及图8分别是表示上侧块56Z的俯视图以及VIII-VIII剖视图。
图9以及图10分别是表示下侧衬套59的俯视图以及X-X剖视图。
图11以及图12分别是表示下侧块58Z的俯视图以及XII-XII剖视图。
图13以及图14分别是表示轴承单元15Z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剖视图。
图15是表示轴承单元15Z的制造步骤的侧视剖视图。
图16以及图17是表示装置10A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轴支承装置15A的侧视图。
图19以及图20分别是表示上侧块56A的俯视图以及XX-XX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下侧块58A的俯视图。
图22以及图23分别是表示轴支承装置15A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剖视图。
图24以及图25是表示轴支承装置15A以及15B的制造步骤的侧视剖视图。
图26是表示上侧块56C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A以及10Z装置,11基部,12固定模具,13缸体,31 活塞,14转动体,41转动轴,42传递块,43成型部,15A至 15C轴支承装置,15Y以及15Z轴承单元,51a以及51b沉头螺栓,22a至22c、23a至23c、52a至52c、以及53a至53c螺栓,54a、 54b、55a以及55b定位销,56A至56Z上侧块,61A,61Z以及 81凹部,62a至62c以及82a至82c螺栓孔,64a、64b、84a、84b、 85a以及85b定位孔,66、83a至83c以及86内螺纹孔,57上侧衬套,71以及91沉孔,58A至58Z下侧块,59下侧衬套,20 工件,24a至24c以及25a至25c螺母,26A至26Z以及28A至28Z 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轴支承装置以及具有该轴支承装置的装置>
图16所示的装置10A是冲压成型装置。另外,对于与装置10Z 通用的部分有时省略说明。装置10A具有以下结构。
·转动体14:具有转动轴41,且以转动轴41为中心转动。另外,转动体14的转动范围比较窄,通常是7度以下,最大也是30度以下。并且,转动体14的转动速度比较缓慢,最大也是一分钟往返二十次左右。
·轴支承装置15A以及15B:将转动体14的转动轴41支承为转动自如。
如图17所示,轴支承装置15A具有上侧块56A以及下侧块58A。轴支承装置15B具有与轴支承装置15A成镜像的形状,且具有上侧块 56B以及下侧块58B。
下侧块58A以及58B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于基部11(未图示)。在组装装置10A时,转动体14的转动轴41被载置在下侧块58A 以及58B上。然后,上侧块56A以及56B被载置在载置有转动轴41 的下侧块58A以及58B上,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
如图18所示,在上侧块56A的下表面(D侧的面)上设置有半圆柱形的凹部61A(参照图20)。在下侧块58A的上表面(U侧的面) 上设置有半圆柱形的凹部81(参照图20),在凹部81中固定有下侧衬套59。与轴承单元15Z不同,轴支承装置15A不具有上侧衬套。由于没有上侧衬套,因此不需要沉头螺栓将上侧衬套固定于上侧块56A。零件数量减少,能够减少组装工夫。由此,能够抑制轴支承装置15A 的制造成本。并且,也不存在上侧衬套落下的风险。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上侧块56A由S45C或者S50C等钢等制作,例如是宽度(L-R方向的长度)55mm,全长(F-B方向的长度) 145mm,高度(U-D方向的长度)35mm的大致长方体,具有螺栓孔 62a至62c。与上侧块56Z不同,上侧块56A不具有用于相对于下侧块定位的定位孔以及用于固定上侧衬套的内螺纹孔。由于没有定位孔以及内螺纹孔,因此能够减少加工上侧块56A的工夫。并且,由于没有内螺纹孔,因此能够使上侧块56A的高度(U-D方向的长度)小于上侧块56Z的高度。
如图21所示,下侧块58A由S45C或者S50C等钢等制作,例如是宽度55mm,全长165mm,高度50mm的大致长方体,并具有内螺纹孔86以及83a至83c、定位孔84a以及84b、以及螺栓孔82a至82c。与下侧块58Z不同,下侧块58A不具有用于定位上侧块的定位孔。由此,能够减少加工下侧块58A的工夫。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定位销54a以及54b(未图示)将下侧块58A相对于基部11定位,螺栓52a至52c将下侧块58A固定于基部11。由此,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将凹部81相对于基部11定位。
与此相对,上侧块56A没有通过定位销定位,而是通过螺栓53a 至53c固定于下侧块58A。因此,凹部61A的定位精度并不高。
在转动体14转动时,转动轴41经由下侧衬套59支承于下侧块 58A。凹部61A的内半径稍(例如0.25mm)大于转动轴41的外半径。由此,在凹部61A与转动轴41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即,在装置10A 动作过程中,凹部61A的内周面不与转动轴41抵接。
与此相对,在装置10A停止过程中,有时凹部61A的内表面与转动轴41抵接。例如,为了检查或者保养装置10A、或者为了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使装置10A临时从制造线避让,有时使装置10A整体倾斜或者上下颠倒。
此时,通过转动轴41与凹部61A的抵接,抑制了转动轴41的上升。
如此,转动轴41与凹部61A抵接只限于转动体14不转动时,凹部61A的内表面只作为抑制转动轴41的上升的抑止面起作用。因此,即使没有上侧衬套,也不会出现转动轴41相对于上侧块56A滑动而磨损的情况。
在转动体14转动时,转动轴41不与凹部61A抵接,因此凹部61A 的内表面不必为准确的半圆柱形。因此,凹部61A的定位精度也可以较低,不需要用于提高定位精度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少轴支承装置15A 的零件数量、制造工时、组装工时等,能够抑制成本。
并且,凹部61A的内表面的表面粗糙程度为普通加工程度就足够了,因此能够抑制轴支承装置15A的制造成本。
与轴承单元15Z不同,通过将凹部61A以及81组合而形成的轴孔部分不必为准确的圆柱形,因此既不需要将上侧块56A与下侧块 58A一体化而形成凹部61A以及81,也不需要标记对准标记等记号。由此,能够简化轴支承装置15A的制造工序,能够抑制成本。在保管时,不必将上侧块与下侧块成对管理,因此能够减少管理的工夫,在组装时不需要确认对准标记等记号,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实施方式二: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4,对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轴支承装置15A以及15B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长方体的两个块28A以及28B。下侧块58A由块28A 制作,下侧块58B由块28B制作。
接下来,分别加工两个块28A以及28B,形成螺栓孔82a至82c、内螺纹孔83a至83c、以及定位孔84a至84b。
然后,如图24所示,将块28B上下颠倒,载置在块28A上。下侧块58B具有与下侧块58A成镜像的形状,因此形成于块28B的螺栓孔82a至82c分别与形成于块28A的螺栓孔82a至82c连通。将螺栓 22a至22c插通于连通了的螺栓孔82a至82c,并与螺母24a至24c螺纹连接,由此两个块28A以及28B固定一体化,形成被加工块。
然后,对一体化了的被加工块进行加工,形成圆柱形的贯通孔,由此在各块28A以及28B形成凹部81。
如此,通过一个工序在两个下侧块58A以及58B形成凹部,由此能够高效地制造轴支承装置15A以及15B。
另外,这样制造的两个下侧块58A以及58B单纯只是L侧用的下侧块以及R侧用的下侧块,并非必须用于支承同一个转动轴41。因此,不必将两个下侧块58A以及58B成对管理。
并且,与这样制造的下侧块组合的上侧块既可以通过实施方式三中说明的方法制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造。
<实施方式三: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5,对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轴支承装置15A以及15B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长方体的两个块26A以及26B。上侧块56A由块26A 制作,上侧块56B由块26B制作。
接下来,加工两个块26A以及26B,形成螺栓孔62a至62c。
然后,如图25所示,将块26B上下颠倒,在其上载置块26A。上侧块56B具有与上侧块56A成镜像的形状,因此形成于块26B的螺栓孔62a至62c分别与形成于块26A的螺栓孔62a至62c连通。将螺栓23a至23c插通于连通了的螺栓孔62a至62c,并与螺母25a至25c 螺纹连接,由此将两个块26A以及26B固定并一体化,形成被加工块。
然后,对一体化了的被加工块进行加工,形成柱形的贯通孔,由此在各块26A以及26B形成凹部61A。
如此,通过一个工序在两个上侧块56A以及56B形成凹部,由此能够高效地制造轴支承装置15A以及15B。
另外,这样制造的两个上侧块56A以及56B单纯只是L侧用的上侧块以及R侧用的上侧块,并非必须用于支承同一个转动轴41。因此,不必将两个上侧块56A以及56B成对管理。
并且,与这样制造的上侧块组合的下侧块既可以通过实施方式二中说明的方法制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造。
<实施方式四:轴支承装置的变形例>
图26所示的上侧块56C能够代替上述的上侧块56A用于轴支承装置15A。
上侧块56C具有与上侧块56A的凹部61A的形状不同的大致四棱柱形的凹部61C。凹部61C在转动轴41的F侧、U侧以及B侧这三个部位处最靠近转动轴41。在转动体14转动时,凹部61C不与转动轴41抵接,在凹部61C与转动轴41之间存在规定的间隙(例如 0.25mm)。
如此,上侧凹部的形状不限于半圆柱形,也可以是四棱柱形。并且,既可以是半椭圆柱形或者其他曲面柱形,也可以是多棱柱形或者 V字柱形等其他柱形。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在转动体14转动时,上侧凹部都不与转动轴 41抵接。优选在转动体14转动时,在转动轴41与上侧凹部之间存在 0.2mm以上的间隙。如果间隙小于以上间隙,则有可能在转动体转动时上侧凹部与转动轴接触。
并且,优选在转动体14转动时,转动轴41与上侧凹部之间的间隙是0.5mm以下的部位至少有一个。这是因为如果间隙大于0.5mm,则对转动轴41的上升进行抑制的效果变小。更加优选转动轴41与上侧凹部之间的间隙是0.5mm以下的部位有两个以上。
另外,凹部61C既可以通过实施方式三中说明的方法形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形成。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所定义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修正、变更、追加或者删除。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上说明而容易理解。
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轴支承装置只要是具有转动体的装置即可,不限于冲压成型装置,也可以是挤压成型装置、注塑成型装置等对金属、合成树脂等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成型的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机械加工装置、驱动传递装置等工业设备、其他装置。
Claims (8)
1.一种轴支承装置,将转动体的转动轴支承为转动自如,所述轴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下侧块,所述下侧块具有半圆柱形的下侧凹部,且从下支承所述转动轴;以及
下侧衬套,所述下侧衬套是半圆筒形,配置在所述下侧凹部中,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滑动,
在所述转动体转动时,所述轴支承装置不与所述转动轴的上侧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支承装置还具有上侧块,所述上侧块具有上侧凹部,所述上侧凹部在其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且所述上侧块覆盖所述转动轴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凹部中没有配置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滑动的衬套。
4.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支承装置;以及
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以支承于所述轴支承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5.一种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支承装置,所述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第一块的上表面与第二块的上表面接触,将所述第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块,形成被加工块,
通过在所述被加工块形成圆柱形的贯通孔,从而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所述下侧凹部,
通过将所述第一块用作第一轴支承装置的下侧块,并将所述第二块用作第二轴支承装置的下侧块,从而制造第一轴支承装置以及第二轴支承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用于在使用时供固定部件插通而固定所述下侧块,
通过将固定部件插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将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固定。
7.一种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两个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轴支承装置,所述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第一块的下表面与第二块的下表面接触,将所述第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块,形成被加工块,
通过在所述被加工块形成柱形的贯通孔,从而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所述上侧凹部,
通过将所述第一块用作第一轴支承装置的上侧块,并将所述第二块用作第二轴支承装置的上侧块,从而制造第一轴支承装置以及第二轴支承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形成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用于在使用时供固定部件插通而将所述上侧块固定于所述下侧块,
通过将固定部件插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将所述第一块以及第二块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68616A JP6038216B2 (ja) | 2015-03-30 | 2015-03-30 | 回動用軸受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5-068616 | 2015-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15362A CN106015362A (zh) | 2016-10-12 |
CN106015362B true CN106015362B (zh) | 2018-12-04 |
Family
ID=5608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90892.5A Active CN106015362B (zh) | 2015-03-30 | 2016-03-30 | 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03693B2 (zh) |
EP (1) | EP3076040B1 (zh) |
JP (1) | JP6038216B2 (zh) |
KR (1) | KR102499506B1 (zh) |
CN (1) | CN1060153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8564B2 (ja) * | 2015-12-11 | 2019-07-24 | ウエストユニティス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アー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7672A (en) * | 1915-08-14 | 1916-01-11 | Barry Company | Shaft-hanger. |
US1255443A (en) * | 1915-02-08 | 1918-02-05 | Charles Lea | Bearing-support for tube-frame spools. |
US1278500A (en) * | 1918-03-07 | 1918-09-10 | Manuel Silva Pereira | Bearing. |
US1306623A (en) * | 1919-06-10 | pieper | ||
US5709482A (en) * | 1997-01-27 | 1998-01-20 | Lutz; David C. | Integrated hanger bearing |
CN101059148A (zh) * | 2006-04-17 | 2007-10-24 | 优尔商业株式会社 | 轴承构造及具有该构造的冲压成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75647A (en) * | 1876-04-04 | Improvement in grindstone journals and hangers | ||
US1863142A (en) * | 1930-07-09 | 1932-06-14 | Vinton E Sisson | Bracket support for coupler release rods |
US2823961A (en) * | 1953-09-21 | 1958-02-18 | American Envelope Company | Saddle bearing |
CA1038433A (en) * | 1975-03-17 | 1978-09-12 | Dominion Engineering Works Limited | Large grinding mill structures |
US4560290A (en) * | 1984-09-04 | 1985-12-24 | Craig Siebert | Half block bearing assembly |
US4647229A (en) * | 1985-09-24 | 1987-03-03 | Lamcor, Inc. | Shaft restraining device |
GB0031115D0 (en) | 2000-12-20 | 2001-01-31 | Ricardo Consulting Eng | Assembling bearing housing for rotary shafts |
JP4597254B1 (ja) | 2009-10-16 | 2010-12-15 | 株式会社ユアビジネス | 回動体の回動構造 |
-
2015
- 2015-03-30 JP JP2015068616A patent/JP60382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9 EP EP16162588.4A patent/EP30760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9 KR KR1020160037609A patent/KR10249950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3-30 US US15/085,320 patent/US98036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CN CN201610190892.5A patent/CN1060153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306623A (en) * | 1919-06-10 | pieper | ||
US1255443A (en) * | 1915-02-08 | 1918-02-05 | Charles Lea | Bearing-support for tube-frame spools. |
US1167672A (en) * | 1915-08-14 | 1916-01-11 | Barry Company | Shaft-hanger. |
US1278500A (en) * | 1918-03-07 | 1918-09-10 | Manuel Silva Pereira | Bearing. |
US5709482A (en) * | 1997-01-27 | 1998-01-20 | Lutz; David C. | Integrated hanger bearing |
CN101059148A (zh) * | 2006-04-17 | 2007-10-24 | 优尔商业株式会社 | 轴承构造及具有该构造的冲压成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76040B1 (en) | 2018-08-01 |
EP3076040A1 (en) | 2016-10-05 |
JP6038216B2 (ja) | 2016-12-07 |
KR20160117294A (ko) | 2016-10-10 |
KR102499506B1 (ko) | 2023-02-13 |
CN106015362A (zh) | 2016-10-12 |
US9803693B2 (en) | 2017-10-31 |
US20160290402A1 (en) | 2016-10-06 |
JP2016188668A (ja) | 2016-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07007B (zh) | 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加工方法 | |
CN103608136B (zh) | 端面花键成形装置、端面花键成形方法、外侧联轴器构件及等速万向联轴器 | |
US8221195B2 (en) | Process for grinding dies | |
CN105587770A (zh) | 一种滚动体引导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4942549B (zh) | 一种机器人rv减速器花键偏心轴的制造工艺 | |
CN106181061A (zh) | 用于实现圆孔切割的激光加工装置和方法 | |
CN106015362B (zh) | 轴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5563057A (zh) | 发动机曲轴加工方法 | |
CN202199804U (zh) | 箱体拨叉孔工装 | |
CN105358276A (zh) | 钻孔加工工具以及使用该钻孔加工工具的钻孔加工方法 | |
CN102862085A (zh) | 一种数控机床滚珠丝杆驱动结构 | |
CN204171179U (zh) | 一种防尘盖的成型模 | |
JP2012223798A (ja) | リング状素形材の製造方法 | |
US10576822B2 (en) | Power take-off unit ring gear shaf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0977331A (zh) | 曲轴制造方法 | |
CN201613357U (zh) | 工装夹具 | |
CN107282946A (zh) | 一种用于汽车铸造件加工的装置 | |
CN101402164B (zh) | 限位油缸的加工方法 | |
CN204294962U (zh) | 一种新型卡盘 | |
CN203649436U (zh) | 一种轴承加工用刀具 | |
CN205764041U (zh) | 飞轮壳双轴头 | |
CN106735349A (zh) | 一种加工轴承用刀具 | |
CN104889431A (zh) | 一种轴承加工用刀具 | |
US9943902B2 (en) | Forging die apparatus | |
CN104889696A (zh) | 减震器支架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