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7538B -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7538B
CN105987538B CN201610230484.8A CN201610230484A CN105987538B CN 105987538 B CN105987538 B CN 105987538B CN 201610230484 A CN201610230484 A CN 201610230484A CN 105987538 B CN105987538 B CN 105987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mperature
solution
low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04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7538A (zh
Inventor
隋军
刘锋
金红光
刘泰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2304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7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7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通过将升温型热泵和增热型热泵的结构整合为一体,可以同时实现升温型热泵和增热型热泵的功能,从单一的中温热源吸收热量同时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汽和低温热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相对现有的单级热泵只增加了一套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换热器以及必要的阀门和泵;可以有效回收升温型热泵中由冷却水带走的热量,余热利用率高;低压发生器的蒸汽可直接进入冷凝器,可工作于复合式工作模式和升温型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方便快捷,一机两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背景技术
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中低温热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中低温热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余热以及太阳能、地热等中低温可再生能源等。中低温热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将会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例如,目前对于80-120℃左右的余热主要是采用直接换热的方式来生产采暖热水或者生活、卫生热水。这种方式不但效率偏低,而且对于在热水需求很少的季节和地区,这种余热的利用方式将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多领域,如橡胶硫化、医院消毒、酒店热水、印染染整、烟厂烘干、胶合板厂压膜、纸厂烘干、食品蒸煮、造酒蒸馏、建筑供热制冷等,对100℃以上的低压蒸汽存在着巨大的需求。针对该情况可以采用第二类热泵技术,使低品位余热得到有效利用。
现有的一般形式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升温型)如图1所示。由蒸发器1、吸收器102、溶液热交换器103、溶液节流阀104、溶液泵105、发生器106、冷凝器12、冷剂泵13及连接各部件的管路、阀门所构成。中温热源作为驱动热源并联或串联通过蒸发器1和发生器106,冷却水通过冷凝器12带走冷凝热,高温热媒通过吸收器102进行吸热升温。机组运行时,经由冷剂泵13抽取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吸收中温热源的热量发生气化过程,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102,被吸收剂浓溶液吸收,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吸收器的高温热媒水;吸收器102中的吸收剂浓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汽被稀释,经溶液换热器103换热降温、溶液节流阀104节流降压后进入发生器106,稀溶液被中温热源加热浓缩产生制冷剂浓溶液和制冷剂蒸汽;制冷剂浓溶液经过溶液泵105、溶液换热器加压、升温后重新回到吸收器102中吸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12中进行冷凝过程,产生的冷凝热被冷却水带走,制冷剂经冷剂泵13加压后进入蒸发器1,实现了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现有的一般形式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热型)如图2所示。由蒸发器1、吸收器102、溶液泵103、溶液节流阀104、溶液换热器105、发生器106、冷凝器12、冷剂节流阀107及连接各部件的管路和阀门组成。制冷剂在蒸发器1中被低温热水加热蒸发生成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在吸收器102中被浓制冷剂浓溶液吸收生成制冷剂稀溶液,并释放热量来对高温热媒水进行初步加热;制冷剂溶液经过溶液泵103加压,然后经过溶液热交换器105换热升温后进入发生器106中被驱动热源加热浓缩;发生器106中浓缩过程产生的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12中释放冷凝热来进一步加热高温热媒水,冷凝产生的制冷剂经过冷剂节流阀107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1中,实现了制冷剂的循环;发生器106中浓缩过程产生的吸收剂浓溶液经过溶液换热器105换热降温,然后经过溶液节流阀阀104节流降压后返回吸收器102,实现了吸收剂的循环。
通常情况下,80-99℃的热源驱动的第二类单级吸收式热泵可以实现最高40℃左右的温升,输出部分低压蒸汽,而大部分热量向30~40℃的环境排放,因此总的能量利用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用80-99℃的热源驱动的第一类热泵生产60℃的热水非常困难,其要求有较高的蒸发温度,而且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使得第一类热泵技术在针对低温余热的利用时存在很大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包括:升温子系统和增热子系统;其中,所述升温子系统连接增热子系统,二者组成工作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升温子系统,其接收中温热源,利用工作介质对高温热媒进行温度提升,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气,并将中温热源排出;所述增热子系统,其接收中温热源,利用工作介质对低温热媒增热,输出低温热水,并将中温热源排出。
优选地,所述升温子系统包括:第一阀门V1、蒸发器1、高压吸收器2、第一溶液换热器3、第一溶液节流阀4、第一溶液泵5、低压发生器6和冷剂泵13;其中,所述第一阀门V1连接所述蒸发器1,所述蒸发器1连接所述高压吸收器2以及所述冷剂泵13;所述高压吸收器2具有高温热媒入口和高温热媒出口,其连接所述第一溶液换热器3,所述第一溶液换热器3经所述第一溶液节流阀4连接所述低压发生器6;所述低压发生器6连接所述蒸发器1,其中温热源出口排空,并经所述第一溶液泵5连接所述第一溶液换热器3。
优选地,所述增热子系统包括: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低压吸收器7、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节流阀9、第二溶液换热器10、中压发生器11和冷凝器12;其中,所述低压吸收器7具有低温热媒入口和低温热媒出口,其经第三阀门V3连接所述低压发生器6,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换热器10连接所述中压发生器11;所述中压发生器11经所述第四阀门V4连接所述冷凝器12,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溶液换热器10、第二溶液节流阀9连接所述低压吸收器7,并连接所述第二阀门V2,其中温热源出口排空;所述冷凝器12包括低温热媒入口和低温热媒出口,其通过所述冷剂泵13与所述蒸发器1相连,并连接所述低压吸收器7。
优选地,打开第一阀门V1,部分中温热源s1进入蒸发器1,冷剂泵13将制冷剂s5送入蒸发器1,中温热源将制冷剂蒸发为制冷剂蒸气G3;制冷剂蒸气G3在高压吸收器2被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7吸收,形成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放出热量被输入的高温热媒G2吸收,生成高温热媒输出G1;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3降温成为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8,然后经过第一溶液节流阀4节流降压后进入低压发生器6;蒸发器排出的中温热源输送至低压发生器6,中温热源加热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8后排空,生成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9和制冷剂蒸气G5;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9进入第一溶液换热器3与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换热,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7进入高压吸收器2继续参与吸收放热。
优选地,打开第二、三和四阀门V2、V3和V4,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G5在低压吸收器7被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1吸收,产生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0,放出热量被输入的低温热媒s4吸收,预热后的低温热媒输送至冷凝器12;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0进入第二溶液换热器10与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换热,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2进入中压发生器11;另一部分中温热源s2进入中压发生器11,中温热源加热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2后排空,生成制冷剂蒸气G6和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依次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10升温、第二溶液节流阀9节流降压,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1进入到低压吸收器7继续参与吸收放热;制冷剂蒸气G6进入到冷凝器12进行冷凝放热,加热预热过的低温热媒,生成低温热媒输出s3,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冷剂泵13作用下送入蒸发器1。
优选地,所述低压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经第五阀门V5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蒸汽入口。
优选地,打开第一和第五阀门V1和V5,关闭第二、三和四阀门V2、V3和V4,由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G4经由第五阀门V5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12中进行冷凝放热,加热低温热媒,生成冷却水,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冷剂泵13作用下送入蒸发器1。
优选地,采用溴化锂作为吸收剂;采用水作为制冷剂;中温热源来自工业和生活余热、内燃机缸套水、太阳能或地热。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升温型热泵和增热型热泵的结构整合为一体,可以同时实现升温型热泵和增热型热泵的功能,从单一的中温热源吸收热量同时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汽)和低温热水,通过增热型吸收式热泵循环将原有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循环本应该排放到低温环境的热量加以回收,从而与环境无热量交换;
(2)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相对现有的单级热泵只增加了一套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换热器以及必要的阀门和泵;
(3)可以有效回收升温型热泵中由冷却水带走的热量,余热利用率理论值为100%,高于现有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
(4)低压发生器的蒸汽可直接进入冷凝器,可工作于复合式工作模式和升温型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通过开启或关闭相关阀门,即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方便快捷,一机两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5)该中温热源可以是工业和生活余热、内燃机缸套水、太阳能、地热等,可以增大对低温余热的利用效率,减小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现有的增热型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图。
符号说明
1-蒸发器;2-高压吸收器;3-第一溶液换热器;4-第一溶液节流阀;5-第一溶液泵;6-低压发生器;7-低压吸收器;8-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节流阀;10-第二溶液换热器;11-中压发生器;12-冷凝器;13-冷剂泵;V1-第一阀门;V2-第二阀门;V3-第三阀门;V4-第四阀门;V5-第五阀门;
s1-部分中温热源;s2-另一部分中温热源;s3-低温热媒输出;s4-输入的低温热媒;s5-制冷剂;s6-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7-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8-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9-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10-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1-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2-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3-第二吸收剂浓溶液;G1-高温热媒输出;G2-输入的高温热媒;G3、G4、G5、G6-制冷剂蒸气;
102-吸收器;103-溶液热交换器;104-溶液节流阀;105-溶液泵;106-发生器;107-冷剂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包括:升温子系统和增热子系统,其中,
升温子系统连接增热子系统,二者组成工作介质循环回路;
升温子系统,其接收中温热源,利用工作介质对高温热媒进行温度提升,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气,并将中温热源排出。
增热子系统,其接收中温热源,利用工作介质对低温热媒增热,输出低温热水,并将中温热源排出。
本发明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通过对升温型热泵与增热型热泵的有机结合,同时实现升温和增热功能,从单一的中温热源吸收热量同时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汽)和低温热水。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升温子系统,包括:第一阀门V1、蒸发器1、高压吸收器2、第一溶液换热器3、第一溶液节流阀4、第一溶液泵5、低压发生器6和冷剂泵13,其中,
第一阀门V1连接蒸发器的中温热源入口,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高压吸收器蒸汽入口相连接,其制冷剂入口连接冷剂泵13;高压吸收器2具有高温热媒入口和高温热媒出口,其稀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一入口,第一溶液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经第一溶液节流阀4连接于低压发生器的稀溶液入口;其浓溶液入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二出口;低压发生器的中温热源入口连接蒸发器的中温热源出口,其中温热源出口排空,其浓溶液出口经第一溶液泵5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的第二入口。
蒸发器1是蒸发设备,用于将制冷剂s5蒸发为制冷剂蒸气G3,蒸发过程向热源吸收热量。高压吸收器2是气液混合吸收设备,利用吸收剂吸收制冷剂蒸气G3过程所放热量来加热高温热媒。低压发生器6是蒸汽发生设备,发生过程中吸收中温热源的热量来产生制冷剂蒸气和吸收剂。第一溶液换热器3是流体换热设备,用于实现冷热物流之间的热量交换。冷剂泵13是液体加压设备,用于提高液体压力。第一溶液节流阀4是流体节流降压装置,用于实现吸收剂稀溶液的降压。
增热子系统,包括: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低压吸收器7、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节流阀9、第二溶液换热器10、中压发生器11、冷凝器12,其中,
低压吸收器7具有低温热媒入口和低温热媒出口,其蒸汽入口经第三阀门V3连接低压发生器的蒸汽出口,其稀溶液出口依次通过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换热器10连接中压发生器的稀溶液入口;中压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经第四阀门V4连接冷凝器的第一蒸汽入口;冷凝器12包括低温热媒入口和低温热媒出口,其通过冷剂泵13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其低温热媒入口连接低压吸收器的低温热媒出口;中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依次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10、第二溶液节流阀9连接于低压吸收器的浓溶液入口,其中温热源入口连接第二阀门V2,其中温热源出口排空。
低压吸收器7是气液混合吸收设备,采用吸收剂吸收制冷剂蒸气G5,利用吸收过程所放热量来加热低温热媒。中压发生器11是蒸汽发生设备,发生过程中吸收中温热源的热量来产生制冷剂蒸气和吸收剂。第二溶液换热器10是流体换热设备,用于实现冷热物流之间的热量交换。冷凝器12是冷凝设备,用于将制冷剂蒸气进行冷凝,利用冷凝放热来加热低温热媒。第二溶液泵8是液体加压设备,用于提高液体压力。第二溶液节流阀9是流体节流降压装置,用于实现吸收剂浓溶液的降压。
优选地,采用溴化锂作为吸收剂,采用水作为制冷剂;中温热源温度为80-150℃,优选95℃;中温热源来自工业和生活余热、内燃机缸套水、太阳能或地热。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打开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和第四阀门V4,部分中温热源s1由第一阀门V1进入蒸发器1,冷剂泵13将制冷剂s5送入蒸发器1,中温热源将制冷剂蒸发为制冷剂蒸气G3;制冷剂蒸气G3进入高压吸收器2,其在高压吸收器2中被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7吸收,形成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同时放出的热量被输入的高温热媒G2吸收,生成高温热媒输出G1,例如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汽;由高压吸收器排出的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3降温成为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8,然后经过第一溶液节流阀4节流降压后进入低压发生器6;蒸发器排出的中温热源输送至低压发生器6,中温热源加热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8后排空,生成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9和制冷剂蒸气G5;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9经第一溶液泵5进入第一溶液换热器3与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换热,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7进入高压吸收器2继续参与吸收放热;
由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G5经由第三阀门V3进入低压吸收器7,其被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1吸收放出热量,产生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0,同时放出的热量被输入的低温热媒s4吸收,预热后的低温热媒输送至冷凝器12;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0经第二溶液泵8进入第二溶液换热器10与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换热,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2进入中压发生器11;另一部分中温热源s2经第二阀门V2进入中压发生器11,中温热源加热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2后排空,生成制冷剂蒸气G6和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依次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10升温、第二溶液节流阀9节流降压,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1进入到低压吸收器7继续参与吸收放热;制冷剂蒸气G6经第四阀门V4进入到冷凝器12进行冷凝放热,加热预热过的低温热媒,生成低温热媒输出s3,例如低温热水,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冷剂泵13作用下送入蒸发器1,继续循环工作。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中温热源工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1和低压发生器6,为蒸发器制冷剂的蒸发过程、低压发生器的发生过程提供热量;另一部分流经中压发生器11,为发生过程提供热量;输入的高温热媒G2流经高压吸收器2进行加热升温转换为高温热媒输出G1;输入的低温热媒s4先通过低压吸收器7进行预加热,随后经过冷凝器12进行加热到所需温度。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热量输入来源于中温热源,该中温热源可以是工业和生活余热、内燃机缸套水、太阳能、地热等,可以增大对低温余热的利用效率,减小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同时实现升温型热泵和增热型热泵的功能,从单一的中温热源吸收热量同时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汽)和低温热水,通过增热型吸收式热泵循环将原有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循环本应该排放到低温环境的热量加以回收,从而与环境无热量交换;结构简单,相对现有的单级热泵只增加了一套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换热器以及必要的阀门和泵;可以有效回收升温型热泵中由冷却水带走的热量,余热利用率理论值为100%,高于现有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低压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经第五阀门V5连接冷凝器的第二蒸汽入口。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打开第一阀门V1和第五阀门V5,关闭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和第四阀门V4,由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G4经由第五阀门V5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12中进行冷凝放热,加热低温热媒,生成冷却水,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冷剂泵13作用下送入蒸发器1,继续循环工作。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可工作于复合式工作模式和升温型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通过开启或关闭相关阀门,即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方便快捷,一机两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为了更好的体现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的有益效果,将实施例系统和参比系统(参比系统一为燃气锅炉和换热器产生双温热量,参比系统二为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和换热器生产双温热量)在相同的输出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并比较二者的性能差异。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当中温热源温度为95℃,中温热源输入热量为20kW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输出60℃低温热水和115℃低压蒸汽的热量分别为13.8kW,6.2kW,系统热效率为100%。在生产相同的低温热水和低压蒸汽的条件下,燃气锅炉与换热器组成系统需要输入总热量为20.7kW,热效率为97%;升温型吸收式热泵与换热器组成系统需要输入总热量为26.7kW,热效率为75%。由比较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各个子系统还可以采用其他设备,只要能够完成相同的功能即可;
(2)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
(3)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增大了对低温余热的利用效率,减小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同时实现升温型热泵和增热型热泵的功能;结构简单,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方便快捷,一机两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升温子系统和增热子系统;其中,
所述升温子系统连接增热子系统,二者组成工作介质循环回路;
所述升温子系统,其接收中温热源,利用工作介质对高温热媒进行温度提升,输出高温热水或低压蒸气,并将中温热源排出;
所述增热子系统,其接收中温热源,利用工作介质对低温热媒增热,输出低温热水,并将中温热源排出;
所述升温子系统包括:第一阀门、蒸发器(1)、高压吸收器(2)、第一溶液换热器(3)、第一溶液节流阀(4)、第一溶液泵(5)、低压发生器(6)和冷剂泵(13);其中,
所述第一阀门连接所述蒸发器(1),所述蒸发器(1)连接所述高压吸收器(2)以及所述冷剂泵(13);所述高压吸收器(2)具有高温热媒入口和高温热媒出口,其连接所述第一溶液换热器(3),所述第一溶液换热器(3)经所述第一溶液节流阀(4)连接所述低压发生器(6);所述低压发生器(6)连接所述蒸发器(1),其中温热源出口排空,并经所述第一溶液泵(5)连接所述第一溶液换热器(3);
所述增热子系统包括: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低压吸收器(7)、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节流阀(9)、第二溶液换热器(10)、中压发生器(11)和冷凝器(12);其中,
所述低压吸收器(7)具有低温热媒入口和低温热媒出口,其经第三阀门连接所述低压发生器(6),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换热器(10)连接所述中压发生器(11);所述中压发生器(11)经所述第四阀门连接所述冷凝器(12),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溶液换热器(10)、第二溶液节流阀(9)连接所述低压吸收器(7),并连接所述第二阀门,其中温热源出口排空;所述冷凝器(12)包括低温热媒入口和低温热媒出口,其通过所述冷剂泵(13)与所述蒸发器(1)相连,并连接所述低压吸收器(7);中温热源温度为80-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打开第一阀门,部分中温热源(s1)进入蒸发器(1),冷剂泵(13)将制冷剂(s5)送入蒸发器(1),中温热源将制冷剂蒸发为制冷剂蒸气(G3);制冷剂蒸气(G3)在高压吸收器(2)被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7)吸收,形成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放出热量被输入的高温热媒(G2)吸收,生成高温热媒输出(G1);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3)降温成为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8),然后经过第一溶液节流阀(4)节流降压后进入低压发生器(6);蒸发器排出的中温热源输送至低压发生器(6),中温热源加热中温吸收剂稀溶液(s8)后排空,生成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9)和制冷剂蒸气(G5);第一吸收剂浓溶液(s9)进入第一溶液换热器(3)与第一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6)换热,预热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7)进入高压吸收器(2)继续参与吸收放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打开第二、三和四阀门,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G5)在低压吸收器(7)被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1)吸收,产生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0),放出热量被输入的低温热媒(s4)吸收,预热后的低温热媒输送至冷凝器(12);第二高温吸收剂稀溶液(s10)进入第二溶液换热器(10)与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换热,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2)进入中压发生器(11);另一部分中温热源(s2)进入中压发生器(11),中温热源加热降温后的吸收剂稀溶液(s12)后排空,生成制冷剂蒸气(G6)和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第二吸收剂浓溶液(s13)依次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10)升温、第二溶液节流阀(9)节流降压,升温后的吸收剂浓溶液(s11)进入到低压吸收器(7)继续参与吸收放热;制冷剂蒸气(G6)进入到冷凝器(12)进行冷凝放热,加热预热过的低温热媒,生成低温热媒输出(s3),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冷剂泵(13)作用下送入蒸发器(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经第五阀门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蒸汽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打开第一和第五阀门,关闭第二、三和四阀门,由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G4)经由第五阀门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12)中进行冷凝放热,加热低温热媒,生成冷却水,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冷剂泵(13)作用下送入蒸发器(1)。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采用溴化锂作为吸收剂。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采用水作为制冷剂。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中温热源来自工业和生活余热、内燃机缸套水、太阳能或地热。
CN201610230484.8A 2016-04-14 2016-04-14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Active CN105987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0484.8A CN105987538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0484.8A CN105987538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7538A CN105987538A (zh) 2016-10-05
CN105987538B true CN105987538B (zh) 2019-03-08

Family

ID=5704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0484.8A Active CN105987538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7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0506A (ja) * 2017-10-11 2019-05-09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吸収式熱交換システム
JP7015671B2 (ja) * 2017-10-17 2022-02-03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吸収式熱交換システム
CN110220303B (zh) * 2019-02-26 2024-03-29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低㶲损换热器
CN114244274B (zh) * 2021-11-26 2024-04-1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冷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温差发电耦合系统
CN115289444A (zh) * 2022-07-27 2022-11-04 绍兴国周纺织整理有限公司 印染过程用水的循环再利用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0825A (ja) * 1992-03-31 1993-10-29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
CN1936460A (zh) * 2006-10-05 2007-03-28 李华玉 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603747A (zh) * 2008-06-13 2009-12-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法
CN102338504A (zh) * 2011-10-17 2012-02-01 浙江理工大学 吸收-压缩式双温第二类热泵系统
CN205505491U (zh) * 2016-04-14 2016-08-2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0825A (ja) * 1992-03-31 1993-10-29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
CN1936460A (zh) * 2006-10-05 2007-03-28 李华玉 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603747A (zh) * 2008-06-13 2009-12-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法
CN102338504A (zh) * 2011-10-17 2012-02-01 浙江理工大学 吸收-压缩式双温第二类热泵系统
CN205505491U (zh) * 2016-04-14 2016-08-2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7538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7538B (zh)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CN105923676A (zh)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与空调制冷联合运行方法与系统
WO2011091560A1 (zh) 复合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WO2011134129A1 (zh) 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15457B (zh) 烟气热能梯级利用耦合海水淡化技术的冷热水电四联供系统
CN106482381B (zh) 带蒸汽直接供热的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6091474B (zh) 氨水吸收-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及换热方法
CN105953459A (zh) 一种单双效复合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WO2014127681A1 (zh) 复合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799222A (zh)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8775731A (zh) 一种双效吸收式热泵及水源余热回收方法
CN104165477B (zh) 热电联供、冷电联供与热电‑冷电两用联供系统
CN109000385A (zh) 一种多源高温热泵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7144042A (zh)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207006629U (zh) 一种热泵
CN110173922A (zh) 一种能双效制冷的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8312760U (zh) 太阳能制冷供热水及淡水三联产装置
CN205505491U (zh) 中温热源驱动双温热量输出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CN205690733U (zh) 一种单双效复合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CN205807902U (zh) 一种利用空压机余热进行供能蓄能的系统
CN107990584A (zh) 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式制冷系统
CN104266406B (zh) 一种多级闪蒸再生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及多级再生方法
CN106989536A (zh) 多功能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2901264A (zh) 三效蒸汽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7407544U (zh) 热水蒸汽双效二段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