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6591A - 小回转型挖土机 - Google Patents

小回转型挖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6591A
CN105986591A CN201610153278.1A CN201610153278A CN105986591A CN 105986591 A CN105986591 A CN 105986591A CN 201610153278 A CN201610153278 A CN 201610153278A CN 105986591 A CN105986591 A CN 105986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equipment
emission
engine
rotary type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32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6591B (zh
Inventor
三须伸介
大岛峰
大岛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73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28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86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6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6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6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bucket-arms, i.e. a pair of 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 geometry, material of bucket-arms directly pivoted on the frames of tractors or self-propelled machines
    • E02F3/358Bucket-arms pivoted on a turntable being part of a tractor frame or buckets arranged on a turntable supported by the 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回转型挖土机,在引擎的附近配置有废气处理装置,且降低了作为整体的高度。所述小回转型挖土机具有:上部回转体(3),搭载有引擎(11);及废气处理装置(50),搭载于上部回转体(3)的后部。从上方观察上部回转体(3)时,废气处理装置(50)相对于上部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倾斜地配置。

Description

小回转型挖土机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3月20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58713号以及2015年12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57309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较小的回转半径的回转体的小回转型挖土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为了在狭小的空间作业,回转体的回转半径比构成为较小的所谓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在小回转型挖土机的回转体的前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动臂,并且动臂的左侧设置有驾驶室。在动臂的后方,作为动力源配置有引擎。并且,引擎的周围配置有驱动挖土机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以及构成组件。构成组件包括燃料罐、液压泵、工作油罐、以及驱动引擎和液压泵所需要的组件等。(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回转式施工机械中,通过将燃料罐分为主燃料罐和副燃料罐,尽可能无浪费地利用引擎周围的空间。由此,无需增加上部回转体的高度,将上部回转体的回转半径保持在规定半径以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4811号公报
小回转型挖土机的回转体上有时也搭载有处理引擎的废气并进行净化的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连接于引擎的排气口。因此,优选废气处理装置配置于引擎的排气口附近。
然而,为了将回转半径比变小,小回转型挖土机的回转体被设计成紧凑型结构,因此,回转体上的引擎附近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难以确保用于排列设置废气处理装置的空间。
因此,例如,可以考虑将废气处理装置配置于引擎的上方。但是,此情况下,在小回转型挖土机的整体中废气处理装置的最上部成为最高的部分,有可能导致小回转型挖土机整体的高度超过规定高度。规定高度例如取决于在运送时将小回转型挖土机装载于卡车的货架的情况下的从地面到小回转型挖土机的最上部的高度。即,需要使小回转型挖土机的高度控制在规定高度以内,以便通行一般道路时货物即小回转型挖土机的高度在规定范围内。
发明内容
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配置于引擎附近,并且作为整体的高度被降低的小回转型挖土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小回转型挖土机,所述小回转型挖土机具有搭载有引擎的上部回转体;及搭载于该上部回转体的后部的废气处理装置;从上方观察所述上部回转体时,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相对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前后方向倾斜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废气处理装置相对于上部回转体的前后方向倾斜地配置。因此,不用将回转体的回转半径比加大(不用将俯视观察回转体时的大小加大),也能够抑制回转体的高度,且将废气处理装置配置于引擎附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小回转型挖土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小回转型挖土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部回转体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4是从挖土机的后方观察上部回转体的内部的图。
图5是上部回转体中的搭载有燃料罐及工作油罐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扶手的立体图。
图7是扶手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放倒扶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斜前方观察覆盖废气处理装置的罩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左斜前方观察覆盖废气处理装置的罩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下部行走体,2-回转机构,3-上部回转体,3a-回转框架,4-动臂,5-斗杆,6-铲斗,7-动臂缸,8-斗杆缸,9-铲斗缸,9a-杆,10-驾驶室,11-引擎,22-尿素水罐盖,24-燃料罐,24a-供油口,26-工作油罐,28-平衡锤,30-引擎罩,32-通道,34-作业用立脚处,36-尿素水罐,38-尿素水泵,40-引擎用冷却器,42-中间冷却器,44-空气过滤器,50-废气处理装置,50-1-第1排气处理部,50-2-第2排气处理部,54-预过滤器,56-工作油泵,58-油过滤器,60-扶手,70-扶手,72-扶手,74-扶手管部件,74a-水平部,74b-1、74b-2-垂直部,74c、74d-加强管部件,76-安装部,77-支承管部件,78-支承板,78b-螺栓固定用孔,80-转动板,80a-转动轴,80b-螺栓固定用孔,90-罩,90t-舌头部,90A-排气筒盖,92-排气筒,95-支架,95a-支柱部件,95b-梁部件,95c-撑杆部件,96-副框架,96a-上板,96b-下板,96c-侧板,96d-支柱部件,100-容纳框架,100-1、100-2、100-3-垂直框架,100-4-横框架,102-引擎支架,104-引擎支承部件,106-支承板,150-泵室,SC-右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小回转型挖土机的侧视图。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也将小回转型挖土机简称为“挖土机”。挖土机的下部行走体1上经由回转机构2搭载有上部回转体3。上部回转体3上安装有动臂4。动臂4的前端安装有斗杆5,斗杆5的前端安装有作为端接附属装置的铲斗6。作为端接附属装置,也可以使用法面用铲斗、疏浚用铲斗等。
动臂4、斗杆5以及铲斗6作为附属装置的一例而构成挖掘附属装置,分别通过动臂缸7、斗杆缸8以及铲斗缸9被液压驱动。
上部回转体3上设置有驾驶室10,并且搭载有引擎11等动力源。驾驶室10内设置有驾驶座、操作挖土机所需的各种操作装置以及对挖土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图1中,在搭载于斗杆5的铲斗缸9的杆9a位于与履带的设置面相同的高度的面上的情况下,搭载于燃料罐24的扶手70的最上部Th1成为挖土机的最高的位置。即,扶手70的最上部Th1高于扶手60的最上部Th2、驾驶室的最上部Tc、在搭载于动臂4的斗杆缸8上的配管Ta。
并且,如后述若转动扶手70,则扶手70的最上部Th1变得低于扶手60的最上部Th2、驾驶室的最上部Tc、在搭载于动臂4的斗杆缸8上的配管Ta中的任一个。并且,燃料罐24的上表面高于罩90。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挖土机的图。在上部回转体3的中央附近动臂4能够转动地被支承。驾驶室10设置于上部回转体3的前侧且为动臂4的左侧。在上部回转体3的前侧且为动臂4的右侧安装有覆盖尿素水罐的尿素水罐盖22。尿素水罐盖22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罐24和工作油罐26。燃料罐24配置于外侧,工作油罐26配置于燃料罐24的内侧。
尿素水罐盖22的上表面及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用作在维护时等工作人员通过的通道。另一方面,燃料罐24的上表面位于比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高的位置,不用作工作人员通过的通道。
在上部回转体3的外周部分,从尿素水罐盖22直到燃料罐24安装有扶手60。扶手60是工作人员登到上部回转体3上时用于抓握的扶手,以防止滚落。扶手60延伸至燃料罐24的端部。扶手70从扶手60终端的位置沿着扶手60的延长线延伸。扶手70安装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并沿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角朝向内侧弯曲。扶手70设置于在工作人员位于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时、工作人员能够抓握的位置。
燃料罐24及工作油罐26的后方设置有覆盖废气处理装置的罩90。在罩90的靠近燃料罐24的部分,从废气处理装置突出有排气筒(消音器)92。
尿素水罐盖22、燃料罐24、工作油罐26、扶手60、扶手70以及罩90配置于上部回转体3的右侧。
如上述,在上部回转体3的中央能够转动地安装有动臂4。上部回转体3的后部的形状为圆弧,圆弧的半径受挖土机的回转半径的限制。上部回转体3的后部的中央配置有平衡锤28。而且,在平衡锤28与动臂4之间的空间配置并固定有引擎11。图1及图2中,由于具有覆盖引擎11上部的引擎罩30,因此看不到引擎11。
引擎罩30的前侧设置有打开引擎罩30进行引擎11的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通过的通道32。并且,在通道32的前侧的低于通道32的位置设置有作业用立脚处34。作业用立脚处34以覆盖配置于工作油罐26的旁边的回转马达的方式设置,也作为回转马达盖发挥作用。工作人员登到上段的通道32时,先上到较低的作业用立脚处34,之后登到较高的通道32。此时,工作人员将手扶在扶手70的端部向铅垂方向延伸的部分,由此能够轻松地从作业用立脚处34登到通道32。
接着,参考图3及图4,对上部回转体3中的各构成组件的配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3是表示上部回转体3的内部的俯视图。图4是从用图3的箭头AR1所示的方向观察上部回转体3的内部的图。另外,图3以将尿素水罐盖22、罩90、引擎罩30等盖类全部拆卸的状态简略示出内部。并且,图4以配置于上部回转体的后部的平衡锤28被拆卸的状态简略示出构成组件。
如图3所示,在上部回转体3的回转框架3a上,前部的右侧配置有尿素水罐36,其后方配置有燃料罐24及工作油罐26。尿素水罐36的后方且为工作油罐26的前方配置有用于将尿素水供给至后述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尿素水泵38。
引擎11配置于上部回转体3的后部的中央。设置有引擎11的风扇的一侧(引擎11的左侧)配置有引擎用冷却器40及中间冷却器42。在中间冷却器42的更外侧配置有用于对供给至引擎11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过滤器44。如此,引擎11的左侧配置有引擎11附带的各种设备,很难确保用于配置废气处理装置等较大设备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废气处理装置50配置于引擎11的右侧的泵室150(参考图4)的上方。但是,由于废气处理装置50为较大的装置,因此以其长边方向轴相对于上部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式倾斜配置。通过这样倾斜配置废气处理装置50,在泵室150的上方,能够将废气处理装置50整体容纳于上部回转体3的回转半径内。
并且,通过将废气处理装置50配置于泵室150的上方,能够将废气处理装置50配置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从废气处理装置50向上方突出的排气筒92低于小回转型挖土机所要求的规定高度。
在此,对废气处理装置50进行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擎11使用柴油引擎,为了满足废气管理规定而需要设置废气处理装置50。废气处理装置50设置于引擎11的排气系统,对引擎的废气进行处理来将其转换为满足废气管理规定的废气。
废气处理装置50具有第1排气处理部(颗粒过滤器)50-1和第2排气处理部(催化剂还原装置)50-2,第1排气处理部50-1的上方配置有第2排气处理部50-2。排气筒92从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上部突出。第1排气处理部50-1可以为容纳氧化催化剂的腔室,也可以为容纳颗粒过滤器及氧化催化剂的腔室。第2排气处理部例如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从引擎11排出的废气首先供给至第1排气处理部50-1。第1排气处理部50-1中,废气中的微粒通过过滤器装置被捕集。而且,去除微粒的废气供给至设置有NOx还原催化剂的第2排气处理部50-2。第2排气处理部50-2中,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通过NOx还原催化剂被还原。这样被净化的废气从废气处理装置50的排气筒92向大气排放。
第2排气处理部50-2为催化剂还原装置,作为液体还原剤使用尿素水(尿素水溶液)连续对NOx进行还原。供给至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尿素水积存于上述尿素水罐36,并通过尿素水泵38压送至废气处理装置50的第2排气处理部50-2。
如上述,废气处理装置50配置于泵室150的上方。为了将废气处理装置50配置于泵室150的上方,搭载有废气处理装置50的容纳框架100形成于上部回转体3的回转框架3a上。
如图4所示,容纳框架100具有框架的腿部件即3根垂直框架100-1、100-2、100-3。支承于垂直框架100-1、100-2、100-3的横框架100-4上搭载有废气处理装置50。
3根垂直框架100-1、100-2、100-3中,2根垂直框架100-1、100-2经由固定有用于搭载引擎11的引擎支架102的引擎支承部件104而固定于上部回转体3的回转框架3a。具体而言,固定于回转框架3a的引擎支承部件104的上端与引擎支架102之间固定有支承板106,支承板106上固定有垂直框架100-1。因此,垂直框架100-1从支承板106向上方延伸。垂直框架100-2也同样地固定于支承板106(未图示),从支承板106向上方延伸。另一方面,垂直框架100-3直接固定于上部回转体3的回转框架3a。
如此,通过将用于搭载引擎11的引擎支承部件104用作用于搭载废气处理装置50的容纳框架100的垂直框架100-1、100-2的一部分,能够减少框架的固定部分在回转框架3a上所占的面积。由此,能够在狭窄的回转框架3a上搭载更多的设备。
并且,用于搭载废气处理装置50的容纳框架100上安装有配置于泵室150内的设备。例如,将对从位于燃料罐24与引擎11之间的泵排出的燃料进行过滤的主过滤器安装于容纳框架100的横框架100-4。对泵进行吸入之前的燃料进行过滤的预过滤器54安装于连结2根垂直框架100-2、100-3的连结部件上。过滤工作油的油过滤器58安装于容纳框架100的垂直框架100-3。并且,通过引擎11被驱动的工作油泵56固定于引擎11的一端。这样,用于搭载废气处理装置50的容纳框架100也用于对配置于泵室150内的各种设备进行固定。
并且,垂直框架100-4与废气处理装置50同样地以其长边方向轴相对于上部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式倾斜配置。横框架100-4的侧面与右侧盖SC正对。所述右侧盖SC为设置于平衡锤28的两侧的侧盖中的一个。由此,工作人员打开右侧盖SC时,轻松地进行安装于容纳框架100的过滤器等的维护作业。
接着,参考图5对上述燃料罐24及工作油罐26的配置以及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搭载有燃料罐24及工作油罐26的上部回转体3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燃料罐24及工作油罐26在上部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的几乎中央的右侧排列配置。燃料罐24成为外侧,工作油罐26成为内侧。在燃料罐24及工作油罐26的后方倾斜配置有废气处理装置50,但被罩90覆盖,图5中没有显示。但是,从废气处理装置50突出的排气筒92贯穿罩90而向上方突出。
罩90的旁边设置有引擎罩30。引擎罩30是覆盖引擎11的盖。在进行引擎11的维护作业时,工作人员能够打开引擎罩30而接近其内的引擎11。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构成为可用作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的通道。另一方面,配置于工作油罐26的外侧的燃料罐24的上表面处于高于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的位置。即,燃料罐24形成为高于工作油罐26。因此,燃料罐24能够积存与能够提高的高度相应的量的较多的燃料。
另外,向燃料罐24补充燃料时,工作人员登到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从设置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供油口24a注入燃料。供油口24a设置于弯曲成约90度的扶手70的内侧。因此,供油中的工作人员能够抓握安装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扶手70来支承身体。
通常,扶手70等栏杆设置为离通道具有规定高度。本实施方式中,通道为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因此扶手70的上部的高度只要离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具有规定高度即可。因此,扶手70的自身高度(从扶手70的上端至下端的高度)只要为从规定高度减去从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至燃料罐24的上表面为止的高度的高度即可。即,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将燃料罐24调高的量相应地降低扶手70的自身高度。并且,还能够充分地确保从作业用立脚处34到扶手70的高度。
扶手70可以为较低的结构,因此施加到扶手70的安装部的力(力矩)也变小,与对以往扶手所要求的强度相比,能够减弱扶手70的自身的强度。由此,无需将扶手70设为如以往的扶手那样坚固的结构。并且,扶手70为较低的结构,因此施加到容纳扶手70的燃料罐24的容纳部分的力(力矩)也变小。因此,燃料罐24的容纳部也无需设为如以往的结构那样坚固的结构。
扶手70位于在燃料罐24的后方从罩90向上方突出的排气筒92与燃料罐24之间。即,从燃料罐24侧观察,排气筒92配置于弯曲的扶手70的外侧。由此,能够保护工作人员,以免在燃料罐24的附近作业的工作人员误接触由引擎排气而变热的排气筒92。
并且,扶手70沿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后侧且为外侧的角部弯曲成约90度,在燃料罐24的后侧且为内侧的角部附近,具有相对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在作为作业用立脚处34发挥作用的回转马达盖上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能够抓握扶手70的垂直部来支承身体。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将工作油罐26配置于比燃料罐24更靠内侧,使燃料罐24的上表面高于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从而能够将工作油罐26的上表面用作工作人员用的通道,同时能够加大燃料罐24来储存更多的燃料。除此之外,能够将扶手70自身及其安装部分设为刚性比对以往的扶手所要求的刚性更弱的结构。
接着,参考图6至图8,对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扶手72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6是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扶手72的立体图。图7是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扶手72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放倒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扶手72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6至图8所示的扶手72的形状与图5所示的扶手70稍微不同,但将扶手72作为与扶手70相同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扶手72具有弯曲管材来制作的扶手管部件74及2根安装部76。扶手管部件74具有水平部74a及2个垂直部74b-1、74b-2。水平部74a以沿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角部的方式几乎弯曲成直角。并且,2根安装部76之间设置有弯曲成与水平部74a几乎相同的形状的加强管部件74c。而且,从安装部76的一方的上端到扶手管部件74的水平部74a设置有相对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加强管部件74d。加强管部件74c根据需要而被设置。
在扶手管部件74的垂直部74b-1的下端部与垂直部74b-2的下端部这两处分别设置有转动板80。固定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2根安装部76分别具有支承管部件77和固定于支承管部件77的支承板78。支承管部件77的截面(外径)大于扶手管部件74的截面(外径),支承管部件77较坚固。支承管部件77的截面不限定于圆形的管部件,只要是具有充分的强度的管部件,则可以为截面为多边形的管部件或截面为H型的部件等。
安装于扶手管部件74的一对转动板80通过转动轴80a能够转动地分别安装于一对支承板78。由此,扶手管部件74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安装部76。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将扶手管部件74朝向燃料罐24的上表面放倒几乎90度。
驾驶挖土机时,如图6及图7所示,扶手72在垂直部74b-1、74b-2与燃料罐24的上表面成为垂直的位置被固定。为了固定扶手72,首先,将设置于各转动板80的螺栓固定用孔80b对齐于设置在各支承板78的2个螺栓固定用孔78b中的一方。设置于各支承板78的2个螺栓固定用孔78b分别相对于将转动板8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转动轴80a等距离配置。而且,贯穿螺栓固定用孔80b和其中一方的螺栓固定用孔78b来插入螺栓,并将螺母拧入到螺栓上而紧固并固定转动板80和支承板78即可。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为了将扶手72固定于放倒的位置,首先,将上述螺栓从螺栓固定用孔80b和螺栓固定用孔78b拔出,解除扶手72的固定。而且,将扶手72朝向燃料罐24的上表面向内侧放倒。若放倒扶手72,则设置于各转动板80的螺栓固定用孔80b对齐于设置在支承板78的2个螺栓固定用孔78b中的另一个。因此,将拆下来的螺栓贯穿插入到螺栓固定用孔80b和其另一方的螺栓固定用孔78b,将螺母拧入到螺栓上而紧固并固定转动板80和支承板78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各转动板80上设置有1个螺栓固定用孔80b,各支承板78上设置有2个螺栓固定用孔78b,但也可以在各转动板80上设置2个螺栓固定用孔80b,在各支承板78上设置1个螺栓固定用孔78b。
若扶手72为向外侧倒下的这种结构,则扶手72的上端突出于回转框架的外侧。此时,有可能因回转动作导致周边物受损。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扶手72以朝向燃料罐24的上表面向内侧放倒的方式构成,因此防止损伤周边物。
另外,如图8所示,放倒扶手72是为了用卡车运送挖土机时,满足高度限制,驾驶挖土机时,如图6及图7所示,相对于燃料罐24的上表面扶手72以垂直竖起的状态被固定。即,在扶手72(70)以垂直竖起的状态被固定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扶手72(70)成为挖土机的最上部,有可能不能满足高度限制。因此,运送挖土机时,通过放倒扶手72(70),以使扶手72(70)不超过高度限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扶手72弯曲成沿燃料罐24的上表面的2边的形状,但也可以不弯曲。例如,也可以设为扶手管部件74的水平部74a从扶手管部件74的在挖土机的前后方向的一端(相当于图6的垂直部74b-1的部分(配置于燃料罐24的外缘附近))朝向靠近作业用立脚处34的另一端(相当于图6的垂直部74b-2)直线延伸的形状。
接着,参考图9及图10对罩90进行详细说明。图9及图10为从用图3的箭头AR2所示的方向观察覆盖废气处理装置50的罩90的立体图。图10中以能够看见罩90的内侧结构的方式透视罩90。从安装有排气筒盖90A的这一点来看图9及图10的罩90与图1、图2、图4以及图5的罩90不同。图9及图10各自的X轴、Y轴与图3的X轴、Y轴对应。
罩90经由支架95及副框架96安装于容纳框架100。即,罩90仅固定于支承废气处理装置50的容纳框架100,而不固定于燃料罐24、平衡锤28、引擎罩30、右侧盖SC以及支承这些的部件等。因此,从带来除了经由支架95所传递的振动以外的振动的振动系统被分离。因此,无需同时受到多个不同振动系统的影响,且不易受到基于振动的损伤。其结果,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及长寿命化等。并且,由于紧固部件等部件的数量减少,因此能够实现拆卸作业、维护作业、装配作业等的效率化、低成本化。
本实施例中,支架95主要由2个支柱部件95a、2个梁部件95b及撑杆部件95c构成。支架95是用于将罩90固定于副框架96的部件。而且,支架95配置于废气处理装置50的长侧面侧且为相对于废气处理装置50为连结管50-3的相反侧。连结管50-3是连结第1排气处理部50-1和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管。
2个支柱部件95a沿着废气处理装置50的长边,并以将废气处理装置5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分成3等分的方式配置。并且,以在应非接触地覆盖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X侧及+Z侧的两个部位弯曲的方式构成。即,2个支柱部件95a分别包括垂直延伸的部分、斜向延伸的部分及水平延伸的部分。但是,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更长的情况下,支柱部件的数量可以为3个以上。并且,也可配置于与连结管50-3同侧,也可以配置于废气处理装置50的短侧面侧。并且,也可以构成为拱形形状,以便非接触地覆盖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X侧、+Z侧、及-X侧。此时,支柱部件95a各自的两端可以固定于副框架96。
副框架96主要由上板96a,下板96b、侧板96c及支柱部件96d来构成。副框架96是用于支承废气处理装置50的部件。
上板96a,下板96b及侧板96c形成支承废气处理装置50的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支承体。支承体在容纳框架100的上表面配置于第1排气处理部50-1的+X侧,并从下方支承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X侧的一半。
2个支柱部件96d支承支架95上的2个支柱部件95a。本实施例中,2个支柱部件95a各自的下端部由螺栓紧固于2个支柱部件96d各自的上端部。
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上方罩90与支架95相互被紧固。本实施例中,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正上方,2个支柱部件95a各自的上端部由螺栓紧固于罩90的上表面的内侧。2个支柱部件95a各自的上端部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正上方呈水平。并且,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X侧,从2个支柱部件95a的其中一个向+X方向延伸的撑杆部件95c的远端由螺栓紧固于罩90的舌头部90t的内侧。舌头部90t为罩90的一部分,如图9所示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前侧横穿副框架96的上板96a的水平线LV向-Z方向延伸。撑杆部件95c可以被省略。并且,罩90在覆盖第2排气处理部50-2的-X侧的部分具有开口部90m。
罩90的被覆面积与废气处理装置50的设置面积大致相同。即,罩90的尺寸符合废气处理装置50的尺寸。而且,优选为,只要在能够覆盖废气处理装置50且在废气处理装置50的周围能够形成适于冷却废气处理装置50的空气的流动的情况下,尽可能构成为较小。
使用了如上所述的支架95的罩90的固定结构,无需将罩90固定于构成与容纳框架100不同的振动系统的部件,而能够将罩90仅固定于容纳框架100。构成与容纳框架100不同的振动系统的部件,例如为燃料罐24、平衡锤28、引擎罩30、右侧盖SC等。因此,能够将罩90从振动系统分离,所述振动系统带来除了经由支架95所传递的振动以外的振动。其结果,能够实现罩90的结构的简化及长寿命化。并且,由于能够减少安装罩90所需要的紧固部件等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实现拆卸作业、维护作业、装配作业等的效率化、低成本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而对上述实施例加以各种变形及替换。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支架95与副框架96被形成为能够分离,但支架95与副框架96也可以不可分离地形成为一体。

Claims (10)

1.一种小回转型挖土机,其具有搭载有引擎的上部回转体,及搭载于该上部回转体的后部的废气处理装置,其中,
从上方观察所述上部回转体时,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相对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前后方向倾斜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固定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容纳框架的腿部件的一部分从固定所述引擎的引擎支承部件向上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在固定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所述容纳框架安装有过滤燃料的过滤器、或者过滤工作油的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在固定所述引擎的引擎支承部件与固定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所述容纳框架的腿部件之间设置有支承板,在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引擎之间配置有引擎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具有第1排气处理部和第2排气处理部,从上方观察所述上部回转体时,所述第1排气处理部的长边方向以及所述第2排气处理部的长边方向的双方均相对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前后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具有:
覆盖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罩;及
支承所述罩的支架,
所述支架安装于支承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容纳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所述支架配置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长侧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所述罩与所述支架在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上方相互紧固。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所述支架包括至少2个支柱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回转型挖土机,其中,
所述罩的被覆面积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设置面积大致相等。
CN201610153278.1A 2015-03-20 2016-03-17 小回转型挖土机 Active CN105986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8713 2015-03-20
JP2015-058713 2015-03-20
JP2015257309A JP6632884B2 (ja) 2015-03-20 2015-12-28 小旋回型ショベル
JP2015-257309 201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6591A true CN105986591A (zh) 2016-10-05
CN105986591B CN105986591B (zh) 2021-07-27

Family

ID=57044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3278.1A Active CN105986591B (zh) 2015-03-20 2016-03-17 小回转型挖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659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35049A1 (en) * 2003-06-16 2006-03-15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10174480A (ja) * 2009-01-28 2010-08-12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ハイブリッド作業機械
CN103688029A (zh) * 2011-07-19 2014-03-26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857847A (zh) * 2012-10-16 2014-06-1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挖掘机
CN104105855A (zh) * 2013-02-15 2014-10-1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排气处理单元、排气处理单元的制造方法及作业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35049A1 (en) * 2003-06-16 2006-03-15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10174480A (ja) * 2009-01-28 2010-08-12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ハイブリッド作業機械
CN103688029A (zh) * 2011-07-19 2014-03-26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857847A (zh) * 2012-10-16 2014-06-1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挖掘机
CN104105855A (zh) * 2013-02-15 2014-10-1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排气处理单元、排气处理单元的制造方法及作业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6591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7405B (zh) 液压挖掘机
KR101495587B1 (ko) 배기 처리 유닛
US9010095B2 (en) Exhaust treatment unit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exhaust treatment unit
EP2848741B1 (en) Air cleaner for the engine of a wheel loader
WO2011152223A1 (ja) 作業機械
JP6877259B2 (ja) 収穫機
KR20100101692A (ko) 건설 기계의 NOx 저감 장치의 배치 구조
JP5382669B1 (ja) 油圧ショベル
KR20090094257A (ko) 건설기계
CN103890277A (zh) 轮式装载机
KR101495588B1 (ko) 배기 처리 유닛
EP3101181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07182705A (ja) 建設機械
CN101683815A (zh) 二轮摩托车的电池配置构造
CN103797193A (zh) 轮式装载机
CN105735384A (zh) 挖土机
JP6012760B2 (ja) 建設機械
CN105986589A (zh) 小回转型挖土机
CN105986591A (zh) 小回转型挖土机
JP6632884B2 (ja) 小旋回型ショベル
CN105986590A (zh) 小回转型挖土机
JP2007028971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5986585A (zh) 小回转型挖土机
JP2013159262A (ja) 運搬車両
CN220952858U (zh) 自行式地面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