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5551A -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5551A
CN105985551A CN201510047800.3A CN201510047800A CN105985551A CN 105985551 A CN105985551 A CN 105985551A CN 201510047800 A CN201510047800 A CN 201510047800A CN 105985551 A CN105985551 A CN 105985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carbon
solution polymerized
carbon black
rubber
polymerized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78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静
何颖
崔英
张华强
宋同江
崔彦君
赵洪国
康安福
陶惠平
龚光碧
郑聚成
李晶
梁滔
丛日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478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55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5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链中含有环氧化官能团的溶聚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环氧官能团与白炭黑表面的羟基进行化学反应,制备溶聚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方法,利用官能团与白炭黑表面的羟基进行化学反应,制备溶聚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使溶聚丁苯橡胶官能团含量较高,能较大地减弱白炭黑在聚合物中的团聚现象,并从分子水平减小聚合物与白炭黑的相分离,同时通过加强白炭黑与聚合物基体的强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综合性能。不需要使用橡胶加工过程中传统笨重混炼设备,减少高耗能和耗时的混炼补强加工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橡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氧化溶聚橡胶接枝白炭黑制备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橡胶材料的强度、磨耗,并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性能,通常在橡胶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补强材料。炭黑、白炭黑、碳酸钙等作为橡胶补强材料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白炭黑与溶聚丁苯橡胶(SSBR)配合使用能更好发挥溶聚橡胶高抗湿滑、低滚动阻力的特点,是绿色轮胎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白炭黑是一种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大的纳米材料,其组成为SiO2·nH2O,其中nH2O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这些羟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独存在的羟基,称为隔离羟基;另一种是连生的相邻羟基,这些羟基彼此之间会形成氢键。白炭黑表面上的羟基使得彼此容易形成氢键引起团聚,在与橡胶材料的混合过程中分散不均匀,削弱了橡胶材料的部分性能。因此提高白炭黑在橡胶材料中的分散程度是提高橡胶的性能的有效途径。对白炭黑进行化学改性能减少表面羟基引起的团聚现象,提高白炭黑在橡胶材料中的分散程度。白炭黑化学改性的方法较多,通常是在白炭黑表面引入一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一般具有亲水相和亲油相,其亲水相基团能够与白炭黑表面上的羟基作用,而亲有机相基团能够与橡胶结合,从而在白炭黑与橡胶之间起到一个相容剂的作用,从而改善白炭黑与橡胶之间的亲和性并有效减小相分离。专利CN101817529A、CN101704967A报道采用硅烷偶联剂、甲苯异氰酸酯、无机矿物作为白炭黑的改性剂,在橡胶加工过程中与助剂一起加入混炼,得到改性白炭黑/溶聚丁苯胶复合材料。CN101220177报道了一种白炭黑/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白炭黑粉与硅烷偶联剂充分混合后,在高温下热处理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有机化改性的纳米白炭黑粉后加入到溶聚丁苯胶液中,搅拌、脱除溶剂、烘干,得到共凝聚法制备的白炭黑/溶聚丁苯橡胶纳 米复合材料。实际上是将白炭黑表面用氨基类氯硅烷偶联剂改性,然后填充到溶聚丁苯橡胶中。白炭黑经适当改性后能减弱白炭黑的团聚并增强白炭黑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但这种依靠白炭黑吸附的方式起到的改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只能适当改善白炭黑的分散及其与聚合物的相分离。
改性的白炭黑通常是在橡胶加工过程中加入橡胶基体中,采用机械共混的方式加入作为橡胶的补强剂。为了保证混炼胶的性能,必须进行高耗能和耗时的混炼加工工作,同时环境污染严重。溶聚丁苯橡胶能比较方便进行化学改性,如果对聚合物进行化学改性,在聚合后期加入白炭黑后在聚合物与白炭黑表面建立化学键合,必然拉大白炭黑粒子间的距离,减少白炭黑间的团聚现象,增加二者的分散程度,同时可省去传统的橡胶加工笨重设备,节省投资和能源,为橡胶加工带来极大便利。
本发明通过溶液聚合能方便进行化学改性的特点,首先对合成的溶聚丁苯橡胶溶液进行分子链中环氧化改性,相对于分子链末端改性,官能团含量更高,然后直接在聚合溶液中加入白炭黑溶液,使环氧化溶聚丁苯橡胶与白炭黑表面羟基进行化学反应,实现聚合物长链与白炭黑的化学键合,从而较好地解决白炭黑分散问题,并从分子水平减小聚合物与白炭黑的相分离,实现聚合物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合成橡胶与白炭黑共混时相容性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在聚合物溶液中环氧化进而利用环氧基团与白炭黑反应,制备环氧化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大地减弱白炭黑在聚合物中的团聚现象,并从分子水平减小聚合物与白炭黑的相分离,同时环氧化基团含量较高,通过加强白炭黑与聚合物基体的强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综合性能,不需要在橡胶加工过程中高耗能和耗时的混炼补强操作,直接实现橡胶补强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制备负离子溶液聚合的方法设计合成溶聚橡胶聚合物;
(2)聚合物转化率达到100%后,向聚合釜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酸溶液,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匀速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反应温度40-70℃,反应时 间1~2h;其中甲酸与溶聚橡胶的摩尔比0.05~0.8;H2O2与溶聚橡胶的摩尔比0.05~0.8,H2O2加入时间为10~30min;
(3)将白炭黑溶液加入到聚合釜中搅拌均匀混合反应,其中白炭黑/环氧化丁苯橡胶的质量比为15:1~1:15,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30~300min。脱除溶剂后制得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
上述步骤(1)中负离子合成的溶聚橡胶可以为二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苯乙烯与二烯烃的共聚合物或以上聚合物的混合物,如聚丁二烯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丁苯橡胶(SBR)、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SIBR)等,分子链可以是线型也可以是星型(在线型基础上偶联成多臂)。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00000-40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1-2.0。
上述步骤(2)的反应方程式示意为:
上述步骤(2)中控制甲酸、H2O2的用量以及反应工艺(温度、时间)能实现环氧化程度(环氧化双键占烯烃双键总量的mol比)在1%~60%可控,推荐作为轮胎材料使用时控制1%~20%内,作为耐油材料使用时控制20%~60%。
上述步骤(3)的反应方程式示意为:
上述步骤(3)中白炭黑为气相法白炭黑或者沉淀法白炭黑,其粒径10~200nm。白炭黑加入聚合釜中的方式可以是白炭黑的有机溶液或白炭黑的水溶液加入到聚合物中,有机溶剂主要是烷烃类(如环己烷、环戊烷等)有机溶剂。
上述步骤(3)中聚合物溶液从溶液中的分离可采用传统的汽提凝聚方法, 也可用脱挥型螺杆挤出机,在溶剂蒸出前可以加入抗氧剂,如1076(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64(2,6-二叔丁基对甲酚)、TNP(亚磷酸三壬基苯酯)和三异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量为环氧化溶聚橡胶干物质的0.5~5wt%,最好为0.5~2wt%。
与传统的白炭黑在聚合物加工时共混加入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本发明提供方法所制备的环氧化溶聚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官能团含量较高,通过化学键合,有效减弱了白炭黑表面羟基的团聚现象,改善了白炭黑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使得相分离明显减小,得到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使用橡胶加工过程中传统笨重混炼设备,减少高耗能和耗时的混炼补强加工过程,同时减少白炭黑在共混过程中带来的粉尘污染,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3)本发明制备的环氧化溶聚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以及更高的抗湿滑性、低的滚动阻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情况,下面举若干实施例,但不应受此限制。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均采用工业聚合级,经纯化后使用,无其它特别要求。实施例及对比例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
在带有夹套的15L不锈钢聚合釜中,无氧、无水、氩气保护下合成1000g活性苯乙烯-丁二烯无规聚合物,共聚物数据分子量为150000,分子链为线型。反应完成后加入甲酸0.03g,在15min内匀速加入H2O20.022g,反应温度为40℃,时间为1.5h,制备环氧化程度为2%的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
将500g白炭黑溶解在环戊烷溶剂中,形成白炭黑溶液,并加入聚合釜中,反应条件:30℃,300min。反应完成后用加入抗氧剂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g,搅拌。胶液经湿法凝聚、烘干。
对比例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合成1000g苯乙烯-丁二烯无规聚合物,不经环氧化聚合后期直接加入相同重量的白炭黑,最终得到混炼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实施例2:
在带有夹套的15L不锈钢聚合釜中,无氧、无水、氩气保护下合成1200g活性苯乙烯-丁二烯无规聚合物,单臂数均分子量为100000,采用四氯化锡偶联成星型结构。偶联反应完成后加入甲酸0.11g,在20min内匀速加入H2O20.08g,反应温度为50℃,时间为1.5h,制备环氧化程度为4%的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
将800g白炭黑溶解在环戊烷溶剂中,形成白炭黑溶液,并加入聚合釜中,反应条件:60℃,90min。反应完成后用加入抗氧剂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g,搅拌。胶液经湿法凝聚、烘干。
对比例2:
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制备方法,合成1200g星型苯乙烯-丁二烯无规聚合物,环氧化后不加白炭黑,得到环氧化丁苯橡胶。在橡胶混炼加工时加入相同重量的白炭黑,最终得到混炼丁苯橡胶。
实施例3:
在带有夹套的15L不锈钢聚合釜中,无氧、无水、氩气保护下合成1000g活性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共聚物数据分子量为200000,分子链为线型。反应完成后加入甲酸0.046g,在25min内匀速加入H2O20.034g,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1.2h,制备环氧化程度为10%的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
将600g白炭黑溶解在环戊烷溶剂中,形成白炭黑溶液,并加入聚合釜中,反应条件:80℃,30min。反应完成后用加入抗氧剂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g,搅拌。胶液经湿法凝聚、烘干。
对比例3:
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制备方法,合成1000g线型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不经环氧化得到丁苯橡胶,在橡胶混炼加工时加入相同重量的白炭黑,最终得到混炼丁苯橡胶。
实施例4:
在带有夹套的15L不锈钢聚合釜中,无氧、无水、氩气保护下合成1200g活性丁二烯聚合物,单臂数据分子量为100000,采用四氯化锡偶联成星型结构。偶联反应完成后加入甲酸0.221g,在30min内匀速加入H2O20.163g,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1.5h,制备环氧化程度为20%的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
将800g白炭黑溶解在环戊烷溶剂中,形成白炭黑溶液,并加入聚合釜中,反应条件:30℃,300min。反应完成后用加入抗氧剂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g,搅拌。胶液经湿法凝聚、烘干。
对比例4:
采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制备方法,合成1200g星型丁二烯聚合物,不经环氧化聚合后期直接加入相同重量的白炭黑,最终得到混炼丁二烯橡胶。
实施例5:
在带有夹套的15L不锈钢聚合釜中,无氧、无水、氩气保护下合成1000g活性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聚合物,共聚物数据分子量为250000,分子链为线型。反应完成后加入甲酸0.056g,在15min内匀速加入H2O20.043g,反应温度为70℃,时间为1h,制备环氧化程度为15%的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聚合物。
将500g白炭黑溶解在环戊烷溶剂中,形成白炭黑溶液,并加入聚合釜中,反应条件:80℃,30min。反应完成后用加入抗氧剂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g,搅拌。胶液经湿法凝聚、烘干。
实施例6:
在带有夹套的15L不锈钢聚合釜中,无氧、无水、氩气保护下合成1200g活性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聚合物,共聚物数据分子量为200000,分子链为线型。反应完成后加入甲酸0.049g,在15min内匀速加入H2O20.039g,反应温度为50℃,时间为1.5h,制备环氧化程度为13%的丁二烯-异戊二烯聚合物。
将800g白炭黑溶解在环戊烷溶剂中,形成白炭黑溶液,并加入聚合釜中,反应条件:80℃,30min。反应完成后用加入抗氧剂1010[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g,搅拌。胶液经湿法凝聚、烘干。
表1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物理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
上表表明,合成分子链中含有环氧化的溶聚丁苯橡胶,利用环氧基团与白炭黑表面的羟基进行化学反应,直接在聚合后期制备的环氧化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由于有效地减弱了白炭黑表面羟基的团聚现象,大大改善了白炭黑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并使得相分离明显减小。因此橡胶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加,动态力学性能特别抗湿滑性能更优异(tanδ/0℃值越大,表明橡胶的抗湿滑性越好,tanδ/60℃值越小,表明橡胶的滚动阻力越小),同时不需要使用传统橡胶加工过程中的笨重混炼设备,减少高耗能和耗时的补强混炼过程。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橡胶分子链中环氧官能团与白炭黑表面的羟基进行化学反应,制备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以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制备负离子溶液聚合的方法设计合成溶聚橡胶聚合物;
步骤(2)聚合物转化率达到100%后,向聚合釜中加入甲酸溶液,并匀速加入H2O2溶液制备环氧化溶聚橡胶,反应温度40~70℃,反应时间1~2h;其中甲酸与溶聚橡胶的摩尔比0.05~0.8;H2O2与溶聚橡胶的摩尔比0.05~0.8H2O2加入时间为10~30min;
步骤(3)将白炭黑溶液加入到聚合釜中搅拌均匀混合反应,其中白炭黑与环氧化溶聚橡胶的质量比为15:1~1:15,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30~300min,脱除溶剂后制得环氧化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聚橡胶为二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二烯烃与苯乙烯的共聚物或以上聚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聚橡胶的分子链是线型或星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聚橡胶为聚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或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溶聚橡胶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40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控制甲酸、H2O2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实现环氧化双键占烯烃双键总量的摩尔比在1%~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白炭黑为气相法白炭黑或者沉淀法白炭黑,其粒径为10~2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白炭黑溶液为白炭黑的有机溶液或白炭黑的水溶液,其中,有机溶剂为烷烃类有机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烃类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或环戊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汽提凝聚方法或用脱挥型螺杆挤出机脱除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溶剂脱除前加入抗氧剂,所述抗氧剂包括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亚磷酸三壬基苯酯和三异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量为环氧化溶聚橡胶干物质的0.5~5wt%。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的加入量为0.5~2wt%。
CN201510047800.3A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985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7800.3A CN105985551A (zh)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7800.3A CN105985551A (zh)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5551A true CN105985551A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7800.3A Pending CN105985551A (zh)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55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7918A (zh) * 2017-09-08 2019-03-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抗湿滑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477795A (zh) * 2021-06-16 2022-12-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抗湿滑轮胎用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8154A (zh) * 2022-11-11 2023-02-03 石狮市金滩鞋业有限公司 耐磨防滑eva鞋底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4421A (zh) * 2009-10-14 2012-07-11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含环氧化合成橡胶的橡胶组合物和包含其的轮胎胎面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4421A (zh) * 2009-10-14 2012-07-11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含环氧化合成橡胶的橡胶组合物和包含其的轮胎胎面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M.JACOBI ET AL: "Study of the Epoxidation of Polydiene Rubbers I. Infl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Epoxidation of SBR with Performic Acid", 《KGK KAUTSCHUK GUMMI KUNSTSTOFFE》 *
T. L. A. C. ROCHA ET AL: "Influence of Epoxidation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BR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recipitated Silica", 《KGK KAUTSCHUK GUMMI KUNSTSTOFFE》 *
杨护国: "过甲酸环氧化SBR对橡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橡胶参考资料》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7918A (zh) * 2017-09-08 2019-03-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抗湿滑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467918B (zh) * 2017-09-08 2021-03-1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抗湿滑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477795A (zh) * 2021-06-16 2022-12-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抗湿滑轮胎用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77795B (zh) * 2021-06-16 2023-1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抗湿滑轮胎用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8154A (zh) * 2022-11-11 2023-02-03 石狮市金滩鞋业有限公司 耐磨防滑eva鞋底及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59234B2 (ja)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71020A1 (ja) タイヤ外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825194B2 (en) Hairy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JP608491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572436C (zh) 橡胶组合物及使用该橡胶组合物的轮胎
CN104245817A (zh) 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充气轮胎
CN103003346A (zh)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05860588B (zh) 一种改性白炭黑的制备方法
JP6228335B1 (ja)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用キャップトレッドゴム組成物
CN101495522A (zh) 改性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JPH07292161A (ja) タイヤ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
CA2591712A1 (en) Rubber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vinyl-cis-polybutadiene
CN102382338A (zh) 异戊橡胶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72929A (zh) 一种高抓地力、高操控性能的赛车胎胎面橡胶组合物
CN105985551A (zh) 一种环氧化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22909B (zh) 充气轮胎
JPH09110904A (ja) 変性ジエン系重合体ゴムの製造方法
US20150329696A1 (en) Rubber composition and pneumatic tire
JP2002356583A (ja) 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102319522B1 (ko) 공액디엔계 공중합체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고무 조성물
CN112210054B (zh) 一种基于嵌段分布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CN104725685A (zh) 使用充填植物油溶聚丁苯橡胶的轮胎胎面橡胶组合物
CN105985550A (zh) 末端含有羧基的溶聚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03108A (zh) 一种抗湿滑树脂复合材料
CN112210128B (zh)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