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3454B -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3454B
CN105983454B CN201510041823.3A CN201510041823A CN105983454B CN 105983454 B CN105983454 B CN 105983454B CN 201510041823 A CN201510041823 A CN 201510041823A CN 105983454 B CN105983454 B CN 105983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regenerator
oxygen
regeneration
reacti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18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3454A (zh
Inventor
吴雷
江盛阳
余龙红
程建民
杨启业
段丹
黄泽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Inc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Inc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Inc,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418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34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3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3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3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3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来自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的待生催化剂送入第一再生器与第一含氧气体接触并在500‑650℃下进行第一再生,得到半再生催化剂和第一再生烟气;将半再生催化剂送入第二再生器与第二含氧气体接触并在600‑750℃下进行第二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和第二再生烟气,将再生催化剂送回到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中;其中,上下重叠布置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且第一再生器设置在第二再生器上方。本发明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与现有再生方法相比,不仅更加安全,而且催化剂水热失活和跑损率都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芳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其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包括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用途十分广泛,其终端产品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染料和医药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芳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我国每年芳烃的消耗量超过2000万吨,但是有一半需从国外进口。
苯、甲苯和二甲苯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工业,国内石油化工路线生产的芳烃约占芳烃生产总量85%以上,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石脑油催化重整、乙烯裂解石脑油加氢抽提和低碳烃类芳构化等,其中石脑油催化重整芳烃产量约占石油化工路线芳烃产量的80%,乙烯裂解石脑油加氢抽提芳烃产量约占16%。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给石油化工路线制取芳烃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多煤少油缺气,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对外石油依赖度不断增加,1993年至1996年,我国对外石油依赖度基本在10%以内,到2000年首次超过30%,2007年达到50.5%,2013年达到57.39%,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30%警戒线。然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煤制甲醇、二甲醚和乙二醇等行业迅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我国甲醇产量近2900万吨。因此,发展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以替代传统的石油化工路线,可以降低芳烃对石油原料的依赖度,对我国能源安全和芳烃生产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技术,最早由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提出,其1979年申请的专利US4156698A公开了利用含有分子筛的复合催化剂将C1-C4醇类或醚类化合物转化为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1985年申请的专利US4590321A中公开了利用ZSM-5或ZSM-11等分子筛催化剂将C2-C12烷烃、C2-C12烯烃、C1-C5醇类和C2-C12醚类等非芳烃化合物转化为芳烃的工艺;美国专利US4686312A、US4724270A、US4822939A、US4822939A和US4049573A等也公开了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甲醇或二甲醚制芳烃的方法。但这些美国专利的重点主要在于研究催化剂组成以及反应操作条件对芳烃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个别专利提出甲醇或二甲醚制芳烃的反应流程,但均没有明确提出有机氧化物制芳烃技术的反应再生系统、反应再生方法以及反应器和再生器型式。
目前,国内也有多家研究院所对有机氧化物制芳烃技术进行研发,主要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中国专利CN 1880288A公开了以甲醇为原料在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制芳烃的工艺,该专利将一段反应器甲醇芳构化气相产物冷却后分离出低碳烃类和液相产物,液相产物经萃取分离得到芳烃和非芳烃,低碳烃类进入二段反应器进一步芳构化,从而提高芳烃的总选择性。中国专利CN 101823929B提出了一种甲醇或二甲醚制取芳烃的系统和工艺,甲醇或二甲醚先在芳构化反应器反应,反应产物中氢气、甲烷、混合C8芳烃和部分C9+烃类作为产品,C2+非芳烃和除混合C8芳烃及部分C9+烃类之外的芳烃则会循环到另一个反应器进行进一步芳构化,提高芳烃的收率和选择性。中国专利CN 101607858B、CN102190546B、CN 102371176B和CN 102371177B等也分别公开了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工艺和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上述专利同样着重于考察不同催化剂组成以及稀有金属、稀土金属改性对芳构化过程的影响,CN 1880288A和CN 101823929B主要提出反应产物循环芳构化对芳烃收率的影响,但这些专利仍未涉及有机氧化物制芳烃的反应再生系统。
中国专利CN 101244969A公开了一种连续芳构化与催化剂再生的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芳构化流化床与一个催化剂连续再生的流化床及设置在两个流化床之间的用于催化剂输送的管道和固体输送装置,但该专利并未提出再生系统的具体形式,并且存在一些问题:再生器只设一级气固分离系统,催化剂回收率低,造成昂贵的催化剂跑损严重;再生器型式为单段床层再生,为保证催化剂再生效率,再生温度最高可达750℃,由于催化剂夹带的焦炭中含有部分氢,燃烧后生成水,在高温和水蒸汽作用下催化剂水热失活严重,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再生器取热方式为内取热,并且只设置一根取热盘管,当盘管爆裂时取热介质大量窜入再生器,会导致再生器压力迅速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爆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再生方法,该方法既能满足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要求,提高芳烃产品收率和选择性,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催化剂水热失活和跑损,降低工业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装置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来自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的待生催化剂送入第一再生器与来自所述第一再生器底部的第一含氧气体接触并在500-650℃的再生温度下进行第一再生,得到半再生催化剂和第一再生烟气;其中控制所述半再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氢元素重量为所述待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氢元素重量的0-40重%,控制所述半再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碳元素重量为所述待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碳元素重量的10-50重%;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送入第二再生器与来自第二再生器底部的第二含氧气体接触并在600-750℃的再生温度下进行第二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和第二再生烟气;将所述第二再生烟气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含氧气体一起用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所述第一再生;将所述再生催化剂送回到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中。
优选地,其中,上下重叠布置所述第一再生器与所述第二再生器且第一再生器设置在第二再生器上方,并且第一再生器与第二再生器的连接处设置为仅允许夹带少量催化剂的气体通过。
优选地,其中,所述待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上部送入,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下部送出。
优选地,其中,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下部送入,所述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上部送出。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再生器贫氧操作,以体积计,控制所述第一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为0.2-3,所述第二再生器富氧操作,控制所述第二再生烟气中氧气的含量为0.5-15体%。
优选地,其中,所述有机氧化物为选自C1-C10醇类、C2-C12醚类和C3-C12酮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为含有分子筛和载体的微球催化剂。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含氧气体为选自空气、第一再生烟气、氧气、空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含氧气体为选自空气、第一再生烟气、氧气、空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预热后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和/或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预热后送入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
优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通过含氧气体分布环或含氧气体分布管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和/或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通过含氧气体分布环或含氧气体分布管送入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
优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一再生烟气通过至少一组两级旋风分离器与催化剂分离后送出第一再生器。
优选地,其中,将从所述第一再生器送出的所述第一再生烟气进一步脱除所夹带的催化剂。
优选地,其中,从所述第一再生器中取出一部分催化剂进入外取热器取热,然后将该外取热后的催化剂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进行所述第二再生或送回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密相床中。
优选地,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外取热器的取热量来调整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再生温度和/或所述第二再生器的再生温度。
优选地,其中,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送入半再生脱气管脱气后再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
优选地,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半再生脱气管的催化剂流出量来控制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催化剂料位。
优选地,其中,以重量计并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控制所述再生催化剂中焦炭的含量为0.01-0.1重%。
优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二再生烟气通过低压降分布板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再生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满足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要求,保证反应要求再生催化剂含碳量和催化剂活性,以提高芳烃产品收率和选择性,适合于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工业化连续生产;
2、第一再生器为低温贫氧操作,第二再生器为高温富氧操作,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催化剂水热失活,同时还可以降低烧焦用含氧气体用量和含氧气体压缩机耗功;
3、设置了至少两级旋风分离器和烟气除尘器,尽可能回收烟气中夹带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催化剂损耗和操作成本,减少烟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
4、设置外取热系统,取走催化剂烧焦放出的热量,控制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温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烧焦效果的同时,减少催化剂的水热失活;
5、两个再生器重叠布置,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再生系统;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再生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再生器 2 第二再生器 3 半再生脱气管 4 外取热器
5 烟气除尘器 6 辅助燃烧室 7 含氧气体分布管 8 再生斜管
9 低压降分布板 10 含氧气体分布环 11 待生斜管
12 一级旋风分离器 13 二级旋风分离器 14 一级升气管
15 一级料腿 16 一级翼阀 17 二级升气管
18 二级料腿
19 二级翼阀 20 集气室 21 烟道
22 外取热器上斜管
23 流化介质分布管 24 外取热器下斜管 25 外取热器下滑阀
26 半再生上斜管 27 半再生脱气介质分布环 28 半再生下斜管
29 半再生滑阀 30 外取热器催化剂提升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来自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的待生催化剂送入第一再生器与来自所述第一再生器底部的第一含氧气体接触并在500-650℃的再生温度下进行第一再生,得到半再生催化剂和第一再生烟气;其中控制所述半再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氢元素重量为所述待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氢元素重量的0-40重%,控制所述半再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碳元素重量为所述待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碳元素重量的10-50重%;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送入第二再生器与来自第二再生器底部的第二含氧气体接触并在600-750℃的再生温度下进行第二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和第二再生烟气;将所述第二再生烟气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含氧气体一起用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所述第一再生;将所述再生催化剂送回到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中。
本发明优选上下重叠布置所述第一再生器与所述第二再生器且第一再生器设置在第二再生器上方,并且第一再生器与第二再生器的连接处设置为仅允许夹带少量催化剂的气体通过,例如,可以设置为将所述第二再生烟气通过低压降分布板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同时可以保持两个再生器所需的操作压力和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待生催化剂可以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上部送入,与来自第一再生器底部的所述第一含氧气体进行逆流烧焦后,所述半再生催化剂可以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下部送出;所述半再生催化剂可以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下部送入,与来自第二再生器底部的所述第二含氧气体进行顺流烧焦后,所述再生催化剂可以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上部送出。
由于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在高温和高水蒸汽分压时水热失活较为明显,故所述第一再生器为采用第一含氧气体的贫氧操作,再生温度为500-650℃,并且由于焦炭中氢的燃烧速度远远大于碳的燃烧速度,待生催化剂在第一再生器较为缓和的再生条件下,可烧掉焦炭中50重%-90重%的碳元素和60重%-100重%的氢元素,虽然大部分氢元素在第一再生器中烧掉变成水蒸汽,但由于烧焦温度较低,可以有效减小催化剂的水热失活。第二再生器为采用第二含氧气体的富氧操作,再生温度为600-750℃,再生条件比第一再生器苛刻,由于焦炭中氢元素在第一再生器内基本燃烧完全,第二再生器可以在高温低水蒸汽分压的条件下将催化剂上10重%-50重%的碳元素和0重%-40重%的氢元素完全燃烧,以减少催化剂的水热失活。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再生器中进行的所述第一再生是指进行贫氧操作,即控制第一再生烟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所述第二再生器中进行的所述第二再生是指富氧操作,即控制第二再生烟气中含有过剩的氧气,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优选地,以体积计,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为0.2-3;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再生烟气中氧气的含量为0.5-15体%。另外,当所述待生催化剂进行第二再生后,以重量计并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可以控制所述再生催化剂中焦炭的含量为0.01-0.1重%。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氧化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可以为选自C1-C10醇类、C2-C12醚类和C3-C12酮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可以为含有分子筛和载体的微球催化剂,所述分子筛优选为ZSM-5分子筛。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含氧气体和所述第二含氧气体均为含氧气体,本发明对其氧气含量、气体组成和来源并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所述贫氧操作和所述富氧操作的目的即可。例如,所述第一含氧气体可以为选自空气、第一再生烟气、氧气、空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含氧气体可以为选自空气、第一再生烟气、氧气、空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正常操作时,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直接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直接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在开工时或者两个再生器温度下降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预热后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和/或可以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预热后送入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从而提高再生器的温度。所述预热的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可以将用于再生的气体在辅助燃烧室或电加热器等设备中进行预热。
根据本发明,为保证用于再生的气体在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内分布均匀且与催化剂充分接触,以达到良好的烧焦效果和流化状态,可以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通过含氧气体分布环或含氧气体分布管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和/或可以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通过含氧气体分布环或含氧气体分布管送入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其中,所述含氧气体分布环上应该至少设置1根耐磨短管;所述含氧气体分布管一般采用树枝状分布管,每个树枝状的分支管上也应该至少设置1根耐磨短管,因此含氧气体分布管对气体的分布效果一般要优于含氧气体分布环。本发明中,由于大部分用于再生的气体从第二再生器底部进入,所以第二再生器优选设置含氧气体分布管,考虑第二再生烟气流动阻力,第一再生器优选设置含氧气体分布环。
根据本发明,为了回收烟气中夹带的催化剂,减少催化剂跑损,可以将所述第一再生烟气通过至少一组两级旋风分离器与所述半再生催化剂分离。所述旋风分离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发明不再赘述。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第一再生器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两级旋风分离器。一般一组两级旋风分离器包括串联的一个一级旋风分离器和一个二级旋风分离器;当设置多组两级旋风分离器时,一级旋风分离器和二级旋风分离器的数量一般相同,之间可以通过升气管一对一连接,也可以将多个一级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汇合成一个集合管后,再与多个二级旋风分离器连接,二级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均与集气室连接,所述集气室可以设在再生器的内部,也可以设在再生器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再生烟气经过至少一组两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后仍可能夹带少量催化剂,因此可以将从所述第一再生器送出的所述第一再生烟气进一步脱除所夹带的催化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烟气除尘器进一步回收催化剂细粉,以降低催化剂成本。所述烟气除尘器内可以设置旋风分离器或过滤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内可以设置至少一根旋风分离器或旋风分离单管,所述过滤器可以分区周期性地进行反吹,确保过滤器总体压差波动不大。分离催化剂后的烟气可以输送至能量回收系统,回收的催化剂可以自烟气除尘器底部输送至再生器或送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的温度控制对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活性起着重要作用,而再生烧焦会放出大量热,为维持再生器温度,可以从所述第一再生器中取出一部分催化剂进入外取热器取热,然后将该外取热后的催化剂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进行所述第二再生或送回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密相床中。本发明所述外取热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发明可以至少设置一个外取热器,每个外取热器可以设置至少一组取热管束,每组管束都可以单独切除,当其中一组管束爆管时不会影响外取热器和再生系统的操作;所述外取热器的底部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流化介质分布管,所述流化介质分布管可以采用树枝状分布管,流化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自空气、蒸汽、氮气、烟气和其他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外取热器的取热量来调整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再生温度和/或所述第二再生器的再生温度,即通过外取热器下滑阀控制催化剂循环量或通过调整流化介质流量,实现取热负荷0-100%调节,从而实现第一再生器和/或第二再生器的温度控制。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送入半再生脱气管脱气后再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然后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半再生脱气管的催化剂流出量来控制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催化剂料位。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自第一再生器通过半再生上斜管、半再生脱气管和半再生下斜管进入第二再生器的下部,第一再生器的料位可以由半再生滑阀控制。所述半再生脱气管的作用是减少半再生催化剂所夹带的烟气,增大半再生下斜管内催化剂的密度以提高半再生滑阀的压差,保证半再生滑阀的平稳操作。半再生脱气管可以设置至少1个半再生脱气介质分布环,脱气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自蒸汽、氮气、空气和其它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将提供本发明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再生系统为上下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具体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如下:
两个再生器重叠布置,第一再生器1在上部,第二再生器2在下部,两个再生器之间由低压降分布板9连接。其中,第一再生器1贫氧操作,控制操作温度600℃左右,顶部操作压力约为0.2MPa(g),第一再生烟气中CO与CO2体积比为0.4-0.5;第二再生器富氧操作,控制操作温度650℃,第二再生烟气中氧气含量为1体%-2体%。
来自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的待生催化剂首先进入第一再生器1上部,第一含氧气体从第一再生器1下部的含氧气体分布环10进入,与第二再生器2来的第二再生烟气混合向上运动,确保第一再生器1密相床流化的同时,与待生催化剂逆流烧焦,烧掉焦炭中60重%-70重%的碳和90重%-100重%的氢。半再生催化剂自第一再生器1密相床上部进入第二再生器2下部,与从辅助燃烧室6进入第二再生器2底部并经含氧气体分布管7分布后的第二含氧气体顺流烧焦,烧掉剩余焦炭中剩下30重%-40重%的碳和0重%-10重%的氢。再生催化剂自第二再生器2上部由再生斜管8返回反应系统。
第二再生烟气通过低压降分布板9进入第一再生器1与第一含氧气体一起用于烧焦。第一再生烟气进入一级旋风分离器12分离出大部分夹带的催化剂,分离出来的催化剂自一级料腿15和一级翼阀16进入第一再生器1。一级分离后的烟气由第一再生器一级升气管14进入二级旋风分离器13,分离出来的催化剂同样通过二级料腿18和二级翼阀19进入第一再生器1。二级分离后的烟气由二级升气管17进入集气室20,再通过烟道21进入烟气除尘器5进一步回收催化剂。由于第二再生器2为富氧再生,含有过剩氧的第二再生烟气通过低压降分布板9进入第一再生器1,与第一含氧气体一起对高含炭量的待生催化剂进行烧焦,氧利用最为合理,可以降低烧焦含氧气体用量和含氧气体风机耗功。
半再生催化剂自第一再生器1通过半再生上斜管26、半再生脱气管3和半再生下斜管28进入第二再生器2下部,第一再生器1料位由半再生滑阀29控制。半再生脱气管3的作用是减少半再生催化剂夹带的烟气,增大半再生下斜管内催化剂密度以提高半再生滑阀29的压差,保证半再生滑阀29的平稳操作。半再生脱气管3设置1个半再生脱气介质分布环27,脱气介质为氮气。
为保证含氧气体在第一再生器1和第二再生器2内分布均匀且与催化剂充分接触,以达到良好的烧焦效果和流化状态,第一再生器1底部设有1个含氧气体分布环10;第二再生器2底部设置1个含氧气体分布管7,采用树枝状分布管。
为控制再生温度,再生系统设置一个外取热器4,催化剂自第一再生器1通过外取热器上斜管22进入外取热器4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催化剂由外取热器下斜管24送至第二再生器2底部继续烧焦。外取热器4设置22组取热管束,底部设置1个流化介质分布管23,流化介质分布管23采用树枝状分布管,采用1.0MPa(g)蒸汽作为流化介质。通过外取热器下滑阀25控制催化剂循环量或通过调整流化介质流量,实现取热负荷0-100%调节,从而实现第一再生器1和第二再生器2的温度控制。
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再生系统如图2所示。
图2与图1的区别在于,从第一再生器1中取出的部分高温催化剂经过外取热器4取热后经过外取热器催化剂提升管30进入第一再生器1的密相床中。
采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催化剂再生方法,反应系统来的待生催化剂积碳量0.5重%-1.0重%,经过再生系统烧焦后,再生催化剂中积碳量可维持在0.01重%-0.1重%,再生催化剂活性和BTX(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应为Benzene-Toluene-Xylene,简称轻质芳烃)选择性能够满足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要求,并且减少了催化剂的跑损和失活。

Claims (17)

1.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来自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的待生催化剂送入第一再生器与来自所述第一再生器底部的第一含氧气体接触并在500-650℃的再生温度下进行第一再生,得到半再生催化剂和第一再生烟气;其中控制所述半再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氢元素重量为所述待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氢元素重量的0-40重%,控制所述半再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碳元素重量为所述待生催化剂所含焦炭的碳元素重量的10-50重%;
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送入第二再生器与来自第二再生器底部的第二含氧气体接触并在600-750℃的再生温度下进行第二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和第二再生烟气;
将所述第二再生烟气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含氧气体一起用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所述第一再生;将所述再生催化剂送回到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系统中;
所述催化剂为含有分子筛和载体的微球催化剂,所述分子筛为ZSM-5分子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上下重叠布置所述第一再生器与所述第二再生器且第一再生器设置在第二再生器上方,并且第一再生器与第二再生器的连接处设置为仅允许夹带少量催化剂的气体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待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上部送入,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下部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半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下部送入,所述再生催化剂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上部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再生器贫氧操作,以体积计,控制所述第一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为0.2-3,所述第二再生器富氧操作,控制所述第二再生烟气中氧气的含量为0.5-15体%。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氧化物为选自C1-C10醇类、C2-C12醚类和C3-C12酮类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含氧气体为选自空气、第一再生烟气、氧气、空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含氧气体为选自空气、第一再生烟气、氧气、空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预热后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和/或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预热后送入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含氧气体通过含氧气体分布环或含氧气体分布管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中用于再生,和/或将所述第二含氧气体通过含氧气体分布环或含氧气体分布管送入第二再生器中用于再生。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再生烟气通过至少一组两级旋风分离器与催化剂分离后送出第一再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将从所述第一再生器送出的所述第一再生烟气进一步脱除所夹带的催化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再生器中取出一部分催化剂进入外取热器取热,然后将该外取热后的催化剂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进行所述第二再生或送回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密相床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外取热器的取热量来调整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再生温度和/或所述第二再生器的再生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半再生催化剂送入半再生脱气管脱气后再送入所述第二再生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半再生脱气管的催化剂流出量来控制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催化剂料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以重量计并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控制所述再生催化剂中焦炭的含量为0.01-0.1重%。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再生烟气通过低压降分布板送入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
CN201510041823.3A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Active CN105983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823.3A CN105983454B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823.3A CN105983454B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3454A CN105983454A (zh) 2016-10-05
CN105983454B true CN105983454B (zh) 2019-05-28

Family

ID=5703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1823.3A Active CN105983454B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34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7484B (zh) * 2016-11-04 2020-09-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维持甲醇制芳烃过程中高芳烃选择性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674A (en) * 1980-07-15 1982-06-01 Dean Robert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acking residual oils
CN101554598A (zh) * 2007-12-21 2009-10-14 Bp北美公司 流化催化裂化单元中再生催化剂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94366A (zh) * 2013-08-09 2013-11-20 清华大学 将醇醚与c3~c8烷烃转化为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3998129A (zh) * 2011-12-15 2014-08-20 环球油品公司 具有独立循环回路的多个燃烧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7744B (zh) * 2013-09-23 2015-08-12 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甲醇芳构化过程的催化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674A (en) * 1980-07-15 1982-06-01 Dean Robert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acking residual oils
CN101554598A (zh) * 2007-12-21 2009-10-14 Bp北美公司 流化催化裂化单元中再生催化剂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98129A (zh) * 2011-12-15 2014-08-20 环球油品公司 具有独立循环回路的多个燃烧区
CN103394366A (zh) * 2013-08-09 2013-11-20 清华大学 将醇醚与c3~c8烷烃转化为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3454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5209B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方法
CN105585396B (zh) 一种由含氧化合物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US10844289B2 (en) Chemical looping processes for catalytic hydrocarbon cracking
CN111807916B (zh) 一种高效的含氧化合物生产低碳烯烃的装置
CN204474555U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系统
CN103059924B (zh) 带换热的轻质烃油催化转化方法
CN204469680U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系统
CN104418686A (zh)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5983455B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CN103721762B (zh) 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改善选择性的催化剂再生方法
CN105983454B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CN103086820B (zh) 一种低碳烯烃的生产方法
CN103055961B (zh) 一种减排的催化剂再生方法
CN107540493A (zh) 由甲醇或二甲醚制备芳烃和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7540495A (zh) 甲醇或二甲醚转化生产芳烃和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5985210B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的方法
CN105983452B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CN105983379B (zh) 一种有机氧化物催化转化制芳烃装置的开工方法
CN104437674B (zh) 一种催化转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CN108993327B (zh) 基于甲醇制芳烃的三段流化床的连续反应再生系统及方法
CN103055960A (zh) 一种降低排放的催化剂再生方法
CN103721766B (zh) 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改善选择性的催化剂再生方法
CN107540492A (zh) 由甲醇或二甲醚生产芳烃和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7266279A (zh) 一种由含氧化合物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7262162A (zh) 一种结焦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