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9966A -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9966A
CN105959966A CN201610265384.9A CN201610265384A CN105959966A CN 105959966 A CN105959966 A CN 105959966A CN 201610265384 A CN201610265384 A CN 201610265384A CN 105959966 A CN105959966 A CN 105959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ntrol module
work station
pin
fpga l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53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9966B (zh
Inventor
姚定军
卢苇
傅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bei Yuk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Zhixun Zho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Zhixun Zho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Zhixun Zho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53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9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9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9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9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9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该装置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组合,组成不同的无线波束对连接的工作站进行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产生定向波束与之连接,确保终端与AP之间是最短路径。该装置包括:工作站监测单元,其用于实时检测连接的工作站,记录下工作站的MAC地址;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其用于在360度的空间范围,用定向波束扫描,找到RSSI最佳的波束;底层通信单元,其用于发送命令控制流到一个天线控制系统的FPGA逻辑控制模块,通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控制电气开关和电容管来调节天线阵列组成的特定波形。本发明还公开该装置的通信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WIFI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也成为政府和企业青睐的极其方便的通信技术。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WIFI技术必将大放异彩。然而,在WIFI商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已经严重影响到终端用户的用户体验。
1.系统容量问题
很多用户都深有体会,在医院、咖啡厅、展厅或者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明明有免费的WIFI信号而且信号强度很强,能连接上,但就是无法上网。这是因为WIFI标准协议是冲突检测/冲突避免的策略,连接终端达到32个以上后,用户上网的请求增多,竞争带宽很严重,造成大家都无法通信。就像高速路是3车道,但是上高速的却有10条车流,拥塞造成车流缓慢,甚至停滞而根本没办法流通。
2.干扰问题
例如在大的会议室安装无线AP(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如会议室容量100-200人,要满足100-200人同时上网,需要在会议室安装多个AP,则由于会议室空间有限,多个AP之间的无线电磁波相互干扰非常严重,会导致用户连接AP的体验明显下降。
3.AP覆盖范围不足问题
大部分的AP采用的是全向天线设计,会造成电磁波能量发散,为了增大覆盖范围,只能简单的增大AP的无线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功率,在射频参数设计和调节上,难度系数加大,做不好,反而会造成接收灵敏度下降。
4.WIFI定位问题
全向天线在接收终端过来的数据包时,无法判断方向,只能判断以AP为中心,距离多少米半径的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组合,组成不同的无线波束对连接的工作站进行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产生定向波束与之连接,确保终端与AP之间是最短路径;该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包括:工作站监测单元,其用于实时检测连接的工作站,记录下工作站的MAC地址;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其用于在360度的空间范围,用定向波束扫描,找到RSSI最佳的波束;底层通信单元,其用于发送命令控制流到一个天线控制系统的FPGA逻辑控制模块,通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控制电气开关和电容管来调节天线阵列组成的特定波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底层通信单元包括:全局函数添加子单元,其用于添加对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GPIO管脚操作的全局函数,提供给智能天线阵列驱动使用;控制函数编写子单元,其用于编写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DATA_PIN和CLK_PIN两个管脚的控制函数;接口函数编写子单元,其用于根据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串行通信协议,编写发送控制命令bits流的接口函数,该函数通过调用上述的DATA-PIN和CLK_PIN的管脚控制函数实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工作站监测单元包括:更新子单元,其用于在AP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后,随时都有工作站接入或离开,从而对工作站的变化实时更新状态和MAC地址列表;代码设计子单元,其用于在MAC地址列表的更新算法;两个结构变量子单元,一个用于记录和获取新MAC地址,另一个用于记录每个工作站对应的最大RSSI值和波束序号。
进一步地,该代码设计子单元采用冒泡算法,新旧两张表对比,将新MAC插入旧表,整合成新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包括:波束扫描子单元,其用于先将整个空间分成多个等分域,做波束扫描;左右倾角变化子单元,其用于将左右两个信号强度与一个基准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值一样,停止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小,缩小角度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大,将最大那个做为新基准值,继续做左右倾角变化扫描。
进一步地,当整个空间分成8等分域,每个域占45°;每两个相邻域之间,22.5°是临界点,扫描的左右倾角次序:加减11°,加减6°,加减3°,加减2°,加减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组合,组成不同的无线波束对连接的工作站进行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产生定向波束与之连接,确保终端与AP之间是最短路径;该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包括:实时检测连接的工作站,记录下工作站的MAC地址;在360度的空间范围,用定向波束扫描,找到RSSI最佳的波束;发送命令控制流到一个天线控制系统的FPGA逻辑控制模块,通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控制电气开关和电容管来调节天线阵列组成的特定波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底层通信包括以下步骤:添加对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GPIO管脚操作的全局函数,提供给智能天线阵列驱动使用;编写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DATA_PIN和CLK_PIN两个管脚的控制函数;根据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串行通信协议,编写发送控制命令bits流的接口函数,该函数通过调用上述的DATA-PIN和CLK_PIN的管脚控制函数实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工作站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AP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后,随时都有工作站接入或离开,从而对工作站的变化实时更新状态和MAC地址列表;在MAC地址列表的更新算法:采用冒泡算法,新旧两张表对比,将新MAC插入旧表,整合成新表;记录和获取新MAC地址,记录每个工作站对应的最大RSSI值和波束序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波速扫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整个空间分成多个等分域,做波束扫描;做左右倾角变化子,将左右两个信号强度与一个基准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值一样,停止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小,缩小角度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大,将最大那个做为新基准值,继续做左右倾角变化扫描。
本发明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1.全向空间扫描:天线阵列将全向360度空间分为8个小区域,通过开关控制可实现全空间内的扫描。
2.采集客户端信号强度数据形成功率谱,判断终端用户的具体方位:通过天线阵列的定向波束全向空间扫描后,系统采集终端用户各个方向的信号强度数据形成功率谱,根据功率谱可判定终端用户的具体方位。
3.可实时更新用户的具体方位:系统可实现广播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周期性切换,广播模式下系统可快速的更新用户的最新方位信息。
4.扩充整机系统容量:无线通信较多的采用信道竞争机制,在公共场所,终端用户比较多的时候,如果采用常规的全向天线势必造成大量用户竞争同一个信道,竞争窗口增大,导致信道堵塞。若采用切换式定向天线阵列,相比全向天线而言则可在某时段内减小天线覆盖角度,从而减小用户竞争激烈程度,减小竞争窗口,提高整机的系统容量。
5.有利于提高天线增益,增加整机覆盖距离:由于切换式天线采用定向天线替代全向天线,定向天线比较容易做成高增益天线,天线增益提高可增加整机的覆盖距离。
6.有利于减少整机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有多个整机同时覆盖同一片区域的情况下,若整机采用常规的全向天线,天线的最大增益同时指向覆盖区,必然导致整机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大。而采用定向波束切换式天线阵列,由于不同时刻天线的指向性不同,整机之间天线最大增益指向重叠的概率减小,整机之间的干扰减小。
7.更精确的定位目标的位置:通过波束选择的方式,可以把目标定位到一个比较窄的一个扇形区域,并通过信号强度来得到距离大小,从而可以更精确的定位到目标的具体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4是天线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移相器的结构设计图。
图6是图4中FPGA逻辑控制模块与数模转换模块之间的连接框图。
图7是图4中FPGA逻辑控制模块的串行协议编码图。
图8是图4中FPGA逻辑控制模块在串行协议编码时采用的时序图。
图9是软件控制模块的系统结构图。
图10是软件控制模块在做左右倾角变化时的扫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天线阵列、天线控制系统和软件控制模块。天线阵列设置为环形阵列: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每个天线阵元均设计为定向天线,天线阵元的波束指向阵列圆心与阵元中心的连线方向向外,根据天线阵元的数目选择不同的阵元天线波束宽度,以保证全向覆盖无盲区。天线控制系统是一个开关选择系统,通过开关控制天线阵列中天线阵元的开启与关闭,某一时刻保证只有一个天线阵元打开,其他关闭。天线控制系统受控于整机主板的CPU,通过GPIO口与主板保持通信。控制软件模块主要负责接收端来波方向判断(DOA)以及形成波束选择指令。广播模式下控制软件控制天线阵列全向波束扫描,获取不同接收端在各方向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是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它的实现是在反向通道基带接收滤波器之后进行的),形成功率密度谱,以判断接收端用户的具体方位。工作模式下控制软件根据广播模式获取的用户方位信息,形成波束选择指令,选择合适的指向型波束指向用户。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包括基板1、若干个天线阵元2。天线阵元2的数量一般可选2~32个,在本实施例中,以8个为例举例说明。
基板1呈圆环形,在这里包括标准圆环形以及接近圆环形的情形。天线阵元2都是固定在基板1上,而且所有天线阵元2绕基板1的圆心均匀分布在基板1的一个侧面的圆形外周缘上而构成环形阵列。基板1上自基板1的圆形端面向圆心开设有若干弧形凹陷和若干细缝,在相邻两个天线阵元2之间布局有一个该弧形凹陷并由此形成天线隔离带3。
每个天线阵元2设计为定向天线,其阵元波束以该环形阵列的圆心为中心朝基板1外发射,该环形阵列根据天线阵元2的数目选择不同的阵元波束宽度。每个天线阵元2包括两个天线振子4,且在两个天线振子4之间布局有一个该细缝并由此形成天线耦合细缝7,两个天线振子4最好以相应的天线耦合细缝7为中心呈对称结构设置。
基板1的相对另一个侧面上可设置有与8个天线阵元2相对应的8个天线馈电点5、8个微带线6等,当然天线馈电点5、微带线6也可以与天线阵元2在基板1的同一侧面上。天线阵元2的天线馈电点5位于两个天线振子4之间,在同一个天线阵元2中,两个天线振子4可采用微带线6与天线馈电点5电性连接。
每个天线振子4包括放射状部41、扇环部42。放射状部41指向基板1圆心,因此,所有天线振子4的这些放射状部41都以基板1的圆心为中心呈放射状。扇环部42以基板1的圆心为圆心,因此,所有天线振子4的这些扇环部42以基板1的圆心呈环形布局。放射状部41的一端朝基板1的圆心放射方向延伸至基板1的边缘,放射状部41的另一端连接扇环部42的一端,扇环部4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天线振子4以相应的天线耦合细缝7为中心呈对称结构设置。在同一天线阵元2中,两个扇环部42相对设置,天线耦合细缝7位于两个扇环部42之间;两个放射状部41位于天线阵元2的两端,天线隔离带3位于相邻两个天线阵元2的两个放射状部41之间。
该天线阵列可配置有一个天线控制系统,所有天线馈电点5与该天线控制系统电性连接,该天线控制系统的电路板可固定在基板1上。该天线控制系统通过对定向天线阵列不同时段不同方向的控制,可实现整机的空间全向扫描、功率谱采集和分析、用户跟踪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阵列采用八单元固定波束选择天线阵列,天线阵元2为平面印制微带缝隙耦合偶极子。天线阵列采用PCB印制集成在整机主板上,八个天线阵元2(阵元数量一般主要选择从4个到32个,数量不等,数量越多,波束越窄)呈圆形阵列均匀排布。天线阵元2辐射的电磁波经主板地8反射形成高增益指向性波束,指向性波束半功率角约为45度,八个天线阵元2分别形成八个不同的指向性波束,八个波束合成全向360度的扫描波束。
请参阅图4,天线控制系统的电路板即整个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采用FPGA逻辑控制模块11实现。该天线控制系统除了FPGA逻辑控制模块11之外,还包括无线收发器(RF)12、数模转换模块(DAC)13、移相器14、CPU 15。
无线收发器12的RF信号经过移相器14到天线阵列,CPU 15和无线收发器12共2路R/T控制信号,经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生成16路R/T信号控制天线阵列的收/发。CPU 15和FPGA逻辑控制模块11可采用2线通讯方式。
如图5所示,移相器14包括环行器21和至少一个变容二极管22,在本实施例中,移相器14采用环行器21和2个变容二极管22组成的360度连续移相器。FPGA逻辑控制模块11控制DAC生成模拟电压控制变容二极管22的偏置电压,改变电容,达到改变射频相位的目的。
天线阵列要实现良好的智能多波束选择,FPGA逻辑控制模块11设计了数据传递性能较佳的通讯协议,一般的设计虽然也能满足,但是其效果远远达不到本发明的设计方式。如图6所示,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协议解析单元完成串行-并行转换,接收到的数据暂存在DAC寄存器中,再通讯结束后同步启动转换,协议解析单元和CPU 15采用2线通讯协议。DAC的设计,变容二极管22的驱动电压要求在0-15V范围。如果采用独立的DAC芯片,需要24个,本着成本的考虑和电路设计的简洁的思想,FPGA逻辑控制模块11加上外部mosfet和阻容构成的电压变换,使低通滤波器协助24路DAC。DAC的核心是一个德尔塔-西格玛调制器输出的PDM(脉冲密度调制)信号随输入的16bit无符号数(D)变化,经过2级RC低通滤波器,得到直流信号。改变D,就能改变输出电压。
一、关于通讯协议,如下介绍。
CPU和FPGA采用2线简化I2C协议(无应答信号)
1.SCLK为串行时钟SDIN为串行数据。每帧数据以开始信号启动,以结束信号终止;MSB在前,SCLK的上升沿接收数据(SDIN在SCLK的上升沿保持稳定)。上电后,DAC寄存器的初始值=0,检测到结束信号后启动DAC。
2.帧格式,如下表所示。
3.命令字:
b7:b6
00:保留;
01:固定地址模式;
10:数据连续传输模式
11:保留
1)固定地址模式
传输格式:开始+地址(8bit)+数据(16bit)+结束
地址命令的最高2bit为01,低6bit为地址
固定地址模式下只有前2个byte数据有效。
2)数据连续传输模式
传输格式:开始+起始地址+数据1+数据2+…+数据n+结束
地址命令的最高2bit为10,低6bit为地址
在数据连续传输模式中,如果地址更新为18H-1FH,读写无效。(DAC寄存器地址范围为:00h-17H),如果地址>1FH,将回环。
访问20H地址,实际访问00H/DAC0,访问21H地址,实际访问01H/DAC1。
3)接收到停止信号后启动转换,该操作模式可同步DAC。
b5:保留
b4:b3
00:阵列0
01:阵列1
10:阵列2
11:保留
b2:b1:b0与b4,b3一起构成DAC寄存器的地址。
二、关于DAC的计算公式,如下介绍。
Vout=Vref*D/65536,Vref=10V(电路设计中为TL431构建的电压基准,以实际测量为准),D=输入的16bit无符号数。
三、关于串行协议编码,如下介绍,请参阅图7。
开始:SCLK为高电平的时候来了SDIN的下降沿;
结束:SCLK为高电平的时候来了SDIN的上升沿;
“1”:SCLK上升沿的时候SDIN为高电平;
“0”:SCLK上升沿的时候SDIN为低电平。
四、关于时序,如图8所示。
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的软件控制模块即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如图9所示,该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组合,组成不同的无线波束对连接的工作站进行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产生定向波束与之连接,确保终端与AP(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之间是最短路径。该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主要包括工作站监测单元、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底层通信单元。
Scan Function——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实时检测连接的工作站,记录下工作站的MAC地址;
Wave-form Func——工作站监测单元:在360度的空间范围,用定向波束扫描,找到RSSI最佳的波束;
IO-CRTL Func——底层通信单元:发送命令控制流到FPGA逻辑控制模块11,通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11控制电气开关和电容管来调节天线阵列组成特定的波形。
针对底层通信单元,也称IO-CTRL底层通信模块,其包括全局函数添加子单元、控制函数编写子单元、接口函数编写子单元。主要设计步骤:添加对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GPIO管脚操作的全局函数,提供给智能天线驱动使用;编写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DATA_PIN和CLK_PIN两个管脚的控制函数;参考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串行通信协议,编写发送控制命令bits流的接口函数,该函数通过调用上述的DATA-PIN和CLK_PIN的管脚控制函数实现。
模块调试时,可使用逻辑分析仪或示波器,检查DATA和CLK两个管脚的输出波形是否对齐和符合时序要求。
工作站监测单元包括更新子单元、代码设计子单元、两个结构变量子单元。更新子单元用于在AP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后,随时都有工作站接入或离开,从而对工作站的变化实时更新状态和MAC地址列表。代码设计子单元用于在MAC地址列表的更新算法,具体地,其代码设计,主要在MAC地址列表的更新算法:采用简单的冒泡算法,新旧两张表对比,将新MAC插入旧表,整合成新表。两个结构变量子单元,一个用于记录和获取新MAC地址,另一个用于记录每个工作站对应的最大RSSI值和波束序号。
波束扫描算法单元包括波束扫描子单元、左右倾角变化子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是8个,因此,波束扫描子单元先将整个空间分成8等分域,每个域占45°,做波束扫描。
左右倾角变化子单元用于找到信号强度最大的那个域,如图10所示。做左右倾角变化,将左右两个信号强度与基准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值一样,停止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小,缩小角度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大,将最大那个做为新基准值,继续做左右倾角变化扫描。
为了做到扫描最有效率,每两个相邻域之间,22.5°是临界点,所以扫描的左右倾角次序:加减11°,加减6°,加减3°,加减2°,加减1°。这是本发明的创新之一,经实践证明这样做扫描效率比普通的提高1倍以上。另外,还可以进行算法优化:当所有工作站都扫描一遍后,基本确认了各个工作站的最强信号方向。当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工作站会再做扫描。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本发明可以将连接用户做排队,消除因大家竞争信道造成的拥塞问题,从而提升了无线终端的连接数量,解决系统容量问题;
2.还能智能避开相互间的干扰,提升用户的上网体验,解决干扰问题;
3.由天线阵列将电磁波集中在一个方向,可以在不增大发射功率的基础上,增大无线的覆盖范围,同时可以避免干扰,提升接收数据包成功率,解决AP覆盖范围不足问题;
4.通过方向加距离的方式,来确定终端的具体位置,从而解决WIFI定位问题。
因此,本发明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1.全向空间扫描:天线阵列将全向360度空间分为8个小区域,通过开关控制可实现全空间内的扫描。
2.采集客户端信号强度数据形成功率谱,判断终端用户的具体方位:通过天线阵列的定向波束全向空间扫描后,系统采集终端用户各个方向的信号强度数据形成功率谱,根据功率谱可判定终端用户的具体方位。
3.可实时更新用户的具体方位:系统可实现广播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周期性切换,广播模式下系统可快速的更新用户的最新方位信息。
4.扩充整机系统容量:无线通信较多的采用信道竞争机制,在公共场所,终端用户比较多的时候,如果采用常规的全向天线势必造成大量用户竞争同一个信道,竞争窗口增大,导致信道堵塞。若采用切换式定向天线阵列,相比全向天线而言则可在某时段内减小天线覆盖角度,从而减小用户竞争激烈程度,减小竞争窗口,提高整机的系统容量。
5.有利于提高天线增益,增加整机覆盖距离:由于切换式天线采用定向天线替代全向天线,定向天线比较容易做成高增益天线,天线增益提高可增加整机的覆盖距离。
6.有利于减少整机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有多个整机同时覆盖同一片区域的情况下,若整机采用常规的全向天线,天线的最大增益同时指向覆盖区,必然导致整机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大。而采用定向波束切换式天线阵列,由于不同时刻天线的指向性不同,整机之间天线最大增益指向重叠的概率减小,整机之间的干扰减小。
7.更精确的定位目标的位置:通过波束选择的方式,可以把目标定位到一个比较窄的一个扇形区域,并通过信号强度来得到距离大小,从而可以更精确的定位到目标的具体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组合,组成不同的无线波束对连接的工作站进行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产生定向波束与之连接,确保终端与AP之间是最短路径;该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包括:
工作站监测单元,其用于实时检测连接的工作站,记录下工作站的MAC地址;
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其用于在360度的空间范围,用定向波束扫描,找到RSSI最佳的波束;
底层通信单元,其用于发送命令控制流到一个天线控制系统的FPGA逻辑控制模块(11),通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11)控制电气开关和电容管来调节天线阵列组成的特定波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层通信单元包括:
全局函数添加子单元,其用于添加对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GPIO管脚操作的全局函数,提供给智能天线阵列驱动使用;
控制函数编写子单元,其用于编写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DATA_PIN和CLK_PIN两个管脚的控制函数;
接口函数编写子单元,其用于根据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串行通信协议,编写发送控制命令bits流的接口函数,该函数通过调用上述的DATA-PIN和CLK_PIN的管脚控制函数实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作站监测单元包括:
更新子单元,其用于在AP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后,随时都有工作站接入或离开,从而对工作站的变化实时更新状态和MAC地址列表;
代码设计子单元,其用于在MAC地址列表的更新算法;
两个结构变量子单元,一个用于记录和获取新MAC地址,另一个用于记录每个工作站对应的最大RSSI值和波束序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代码设计子单元采用冒泡算法,新旧两张表对比,将新MAC插入旧表,整合成新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速扫描算法单元包括:
波束扫描子单元,其用于先将整个空间分成多个等分域,做波束扫描;
左右倾角变化子单元,其用于将左右两个信号强度与一个基准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值一样,停止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小,缩小角度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大,将最大那个做为新基准值,继续做左右倾角变化扫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整个空间分成8等分域,每个域占45°;每两个相邻域之间,22.5°是临界点,扫描的左右倾角次序:加减11°,加减6°,加减3°,加减2°,加减1°。
7.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阵元组合,组成不同的无线波束对连接的工作站进行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产生定向波束与之连接,确保终端与AP之间是最短路径;该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连接的工作站,记录下工作站的MAC地址;
在360度的空间范围,用定向波束扫描,找到RSSI最佳的波束;
发送命令控制流到一个天线控制系统的FPGA逻辑控制模块(11),通过FPGA逻辑控制模块(11)控制电气开关和电容管来调节天线阵列组成的特定波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底层通信包括以下步骤:
添加对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GPIO管脚操作的全局函数,提供给智能天线阵列驱动使用;
编写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DATA_PIN和CLK_PIN两个管脚的控制函数;
根据FPGA逻辑控制模块(11)的串行通信协议,编写发送控制命令bits流的接口函数,该函数通过调用上述的DATA-PIN和CLK_PIN的管脚控制函数实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作站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AP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后,随时都有工作站接入或离开,从而对工作站的变化实时更新状态和MAC地址列表;
在MAC地址列表的更新算法:采用冒泡算法,新旧两张表对比,将新MAC插入旧表,整合成新表;
记录和获取新MAC地址,记录每个工作站对应的最大RSSI值和波束序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波速扫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整个空间分成多个等分域,做波束扫描;
做左右倾角变化子,将左右两个信号强度与一个基准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值一样,停止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小,缩小角度继续扫描;如果比基准值大,将最大那个做为新基准值,继续做左右倾角变化扫描。
CN201610265384.9A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959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5384.9A CN105959966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5384.9A CN105959966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9966A true CN105959966A (zh) 2016-09-21
CN105959966B CN105959966B (zh) 2019-10-22

Family

ID=56915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5384.9A Active CN105959966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9966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515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CN109391956A (zh) * 2017-08-10 2019-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WO2019052400A1 (zh) * 2017-09-12 2019-03-21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9691182A (zh) * 2016-09-27 2019-04-26 凯迪迪爱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终端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WO2019158022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for fast beam searching
CN110326237A (zh) * 2017-02-21 2019-10-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2670A (zh) * 2017-06-15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290434A (zh) * 2020-03-10 2020-06-16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导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25281A (zh) * 2020-04-07 2020-08-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CN111629389A (zh) * 2020-04-07 2020-09-0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网络设备无线性能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29323A (zh) * 2020-04-07 2020-09-0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的跟踪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057863B2 (en) 2016-09-28 2021-07-06 Kddi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n selected bea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3315A (zh) * 2003-09-15 2006-10-25 Lg电信株式会社 波束切换天线系统和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CN101084666A (zh) * 2004-06-04 2007-12-05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wlan中使用智能天线来运行的接入点及其相关方法
CN103476043A (zh) * 2013-10-08 2013-12-25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天线扫描覆盖和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CN104407626A (zh) * 2014-10-16 2015-03-1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频谱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3315A (zh) * 2003-09-15 2006-10-25 Lg电信株式会社 波束切换天线系统和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CN101084666A (zh) * 2004-06-04 2007-12-05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wlan中使用智能天线来运行的接入点及其相关方法
CN103476043A (zh) * 2013-10-08 2013-12-25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天线扫描覆盖和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CN104407626A (zh) * 2014-10-16 2015-03-1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频谱检测设备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1182A (zh) * 2016-09-27 2019-04-26 凯迪迪爱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终端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US11844046B2 (en) 2016-09-28 2023-12-12 Kddi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n selected beam
US11057863B2 (en) 2016-09-28 2021-07-06 Kddi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n selected beam
CN110326237B (zh) * 2017-02-21 2022-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26237A (zh) * 2017-02-21 2019-10-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2670A (zh) * 2017-06-15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391956B (zh) * 2017-08-10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9391956A (zh) * 2017-08-10 2019-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WO2019029515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US11424808B2 (en) 2017-08-11 2022-08-23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medi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999103B (zh) * 2017-08-11 2022-08-02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CN110999103A (zh) * 2017-08-11 2020-04-10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WO2019052400A1 (zh) * 2017-09-12 2019-03-21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265069B2 (en) 2017-09-12 2022-03-01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58022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for fast beam searching
US10827364B2 (en) 2018-02-14 2020-11-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for fast beam searching
CN111290434A (zh) * 2020-03-10 2020-06-16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导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25281B (zh) * 2020-04-07 2021-09-1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CN111629323A (zh) * 2020-04-07 2020-09-0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的跟踪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29323B (zh) * 2020-04-07 2022-07-19 上海联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的跟踪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29389A (zh) * 2020-04-07 2020-09-0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网络设备无线性能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25281A (zh) * 2020-04-07 2020-08-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9966B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9966A (zh)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5703083B (zh)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及具有该天线阵列的系统
CN105871437B (zh)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
CN105931491B (zh) 一种车位识别方法、雷达模组及车位识别系统
CN102509901B (zh) 应用于etc系统的相控阵天线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65000U (zh)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阵列及具有该天线阵列的系统
CN103151848A (zh) 无线能量转移系统
CN208873190U (zh) 一种etc系统的路侧单元
CN206400780U (zh) 一种用于车位识别的雷达模组及车位识别系统
CN103630894B (zh) 宽频多通道相参雷达成像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6619700U (zh) 一种应用于无线频率压制系统的二维相控阵天线
CN108732562A (zh) 一种相控阵雷达
CN110475254A (zh) 5g无线接入式室内分布系统
CN110366242A (zh) 一种户外网络设备的调整方法和户外网络设备
CN108463006A (zh) 一种无线充电场景下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12448489A (zh)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4407626A (zh)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频谱检测设备
US9620860B2 (en) Slotted wave guide antenna with angled subsection
CN108235245A (zh) 一种WiFi定位的方法
KR101958595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 효율을 향상시키는 배열안테나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08987894A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和天线装置
CN206922022U (zh) 一种多频段攻击无人机天线
CN212008899U (zh) 一种可快速部署的双通道九振元监测测向系统
CN108312880A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智能充电桩
CN105487412B (zh) 一种获取远程电调天线控制单元级联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4

Address after: 235000 20 Wutong Road, Longhu Industrial Park, Longh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bei

Patentee after: Huaibei Yuk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ANHAI ZHIXUN ZHONGLI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