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0673B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0673B
CN105940673B CN201480074484.2A CN201480074484A CN105940673B CN 105940673 B CN105940673 B CN 105940673B CN 201480074484 A CN201480074484 A CN 201480074484A CN 105940673 B CN105940673 B CN 105940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white balance
exposure
encircle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44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0673A (zh
Inventor
藤原慎也
上田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40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0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04N23/12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with one senso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3Bracketing, i.e. taking a series of images with varying exposure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4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23/88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colour balance, e.g. white-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lor Television Image Signal Generators (AREA)
  • Processing Of Color Television Signa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与图像特性相应的白平衡包围曝光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部(31)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该图像处理部(31)包含颜色分布获取部(46)、第1增益获取部(41)及第2增益获取部(42)。颜色分布获取部(46)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第1增益获取部(41)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颜色分布信息,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白平衡包围曝光(bracketing)技术。
背景技术
在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已知有作为自动包围曝光功能的一种的白平衡包围曝光。白平衡包围曝光是通过将不同白平衡增益适用于处理对象图像来通过一次拍摄获取不同白平衡的多个图像的功能。例如,能够通过白平衡包围曝光功能获取“基本图像(Baseimage)”、“具有比基本图像更接近蓝色的色相的第1包围曝光图像(Bracket image)”及“具有比基本图像更接近琥珀色的色相的第2包围曝光图像”的共计3个图像。用户能够更可靠地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获得已实施适当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
通常的白平衡处理中,根据摄影条件或被摄体特性,有时会产生过校正或校正剩余等颜色故障(Color Failure)。然而,通过白平衡包围曝光,即使在有可能产生颜色故障的环境下进行摄影,也可获取不同白平衡的多个图像。用户通过从不同白平衡的多个图像中选择所希望的图像,可获得消除或降低颜色故障的图像。
关于白平衡包围曝光,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进行基于2个摄影条件的包围曝光摄影的电子相机。该电子相机中,分别改变第1摄影条件(曝光)及第2摄影条件(色彩平衡)的同时进行包围曝光摄影。包围曝光摄影图像的显示画面上,纵向排列有“第1摄影条件相同但第2摄影条件不同的多个图像”,横向排列有“第1摄影条件不同但第2摄影条件相同的多个图像”。
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可直观地易得知是沿哪个方向进行何种程度的校正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中,在背面显示部横向显示有蓝色方向与琥珀色方向的坐标轴,纵向显示有绿色方向与品红色方向的坐标轴,将这些2轴的坐标原点作为校正值0来表示校正量。
专利文献3公开了能够将白平衡控制增益改变为各种颜色来进行连续摄影的相机。该相机中,根据摄影者设定的任意数量的颜色进行白平衡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1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0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05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校正方向恒定所引起的问题>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子相机中,在预先设定的条件下变更曝光及色彩平衡的同时进行摄影,与拍摄获取图像数据的环境(拍摄场景)无关地创建基于包围曝光摄影的图像。因此,根据拍摄场景,有时在通过包围曝光摄影创建的图像中不存在“已实施与拍摄场景相应的适当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
尤其,在自动白平衡模式(AWB模式:Auto White Balance模式)中,存在依赖于基于白平衡处理的校正方向而图像的色相位移的倾向。例如,以自动白平衡模式对背阴处或钨灯光下拍摄的图像进行白平衡处理时,存在图像的色相向琥珀色/蓝色方向位移的倾向。另一方面,以自动白平衡模式对在白色荧光灯下拍摄的图像或以树木的绿色为主的图像进行白平衡处理时,存在图像的色相向绿色/品红色方向位移的倾向。
因此,若“基于白平衡处理的色相的校正方向”预先设定为琥珀色/蓝色方向,则例如在白色荧光灯下拍摄的图像或以树木的绿色为主的图像的白平衡处理中,有时无法获得具有适当的色相的图像。
如此预先固定白平衡的校正方向时,并不一定能获得具有适当的色相的图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用户确定处理参数而引起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摄像装置中,用户通过操作多方向输入杆或子电子盘,设定白平衡的校正及白平衡包围曝光。并且,专利文献3的相机中,用户通过在选择包围曝光的种类之后选择摄影时的所希望的颜色,进行白平衡的单色包围曝光或多色包围曝光。
如此,要求由用户选定白平衡的处理参数时,该选定操作不仅会花费用户的工夫并成为负担,用户还会难以判断处理参数的严密选定。尤其,对于未适当理解白平衡原理的用户而言,很难适当选定白平衡的处理参数。
<沿多个方向进行白平衡包围曝光所引起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电子相机中,通过改变曝光与色彩平衡的包围曝光拍摄获取9张图像,将所获取的9张图像同时排列显示于画面。因此,该电子相机中,通过1次拍摄,拍摄获取与同一场景相关的9张图像并存储于存储器,因此与不进行白平衡包围曝光的普通拍摄时相比,可拍摄场景数减少为九分之一(1/9)。
同样地,除了基本图像之外,例如创建沿琥珀色方向、蓝色方向、绿色方向、品红色方向及琥珀色/蓝色方向与绿色/品红色方向之间的2个方向相关的包围曝光图像时,与同一场景相关地创建共计9个图像。另一方面,用户觉得合适的图像基本上是这些9个图像中的1个图像,因此剩余8个图像变成原本不需要的图像而浪费。
如此,通过白平衡包围曝光创建的包围曝光图像的张数越增加,图像记录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被浪费而可拍摄场景数越减少,并且对用户而言选择项增多,因此增加选择所希望的图像的工夫。
<与白平衡包围曝光的校正量相关的问题>
在白平衡包围曝光中,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之间的白平衡之差(包围曝光量)通常不依赖于拍摄场景而恒定。例如,进行使由RGB像素值构成的处理对象图像向琥珀色方向仅位移1步长量的白平衡处理时,与拍摄场景无关地对处理对象图像适用如下白平衡处理,即,相对于基本图像的R增益,将R增益设为1.2倍,并且相对于基本图像的B增益,将B增益设为0.8倍。
另一方面,图像的视觉印象依赖于图像的彩度尤其“原本是白色的被摄体”的图像彩度而发生变动(麦克亚当法则)。因此,即使对不同拍摄场景的多个处理对象图像适用相对于基本图像的白平衡增益将R增益设为1.2倍及将B增益设为0.8倍的以同一比例变动的白平衡增益,白平衡处理之后的图像的视觉印象还是会根据拍摄场景而不同。例如,即使是根据在钨灯光下获取的处理对象图像创建的基本图像,也有可能存在例如“以使原本的彩度为灰色(无彩色)的被摄体像成为全灰色的方式进行了白平衡处理的基本图像”及“以使原本的彩度为灰色(无彩色)的被摄体像接近琥珀色的方式进行了白平衡处理的暖色(Warm)且彩度较高的基本图像”。假设分别对不同彩度的这些基本图像创建具有相同的包围曝光方向及相同的包围曝光量的包围曝光图像的情况。此时,在视觉印象上,与“以使原本的彩度为灰色(无彩色)的被摄体像接近琥珀色的方式进行了白平衡处理的暖色(Warm)且彩度较高的基本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相比,“以使原本的彩度为灰色的被摄体像成为全灰色的方式进行了白平衡处理的基本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中,相对于基本图像的白平衡差异看起来相对较大。
如此,在以往的白平衡包围曝光中,对包围曝光方向和/或包围曝光量未充分反映图像特性,因此有时无法向用户提供消除偏色等不良情况的图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建与图像特性相应的白平衡包围曝光图像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颜色分布获取部,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第1增益获取部,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颜色分布信息,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可获取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相应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获得基于“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相应的白平衡处理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
在此所说的“颜色分布信息”只要是表示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的信息,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RGB(红绿蓝)的分布比例来确定“颜色分布信息”。
另外,适用白平衡增益的“原图像数据”及上述“输入图像数据”可以是相同数据,也可以是不同数据。例如,如后述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当并未预先存储白平衡增益而是作为一系列处理而同时进行“白平衡增益的获取处理”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获取处理”时,“原图像数据”与“输入图像数据”可能成为相同数据。另一方面,如后述的自定义白平衡模式,预先存储有白平衡增益并作为独立处理而进行“白平衡增益的获取处理”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获取处理”时,“原图像数据”与“输入图像数据”可能成为不同数据。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包围曝光方向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因此能够与包围曝光方向相关地获得更适当的包围曝光图像。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限定包围曝光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在包围曝光方向不适当的状态下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的情况。
在此所说的“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是指从颜色空间上的基本图像的位置向包围曝光图像的位置的方向。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在颜色空间上的位置可根据表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颜色分布的任意数据来表示,例如根据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颜色分布导出的代表色确定颜色空间上的位置。
并且,在此所说的“颜色空间”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RGB表色系颜色空间、xyY表色系颜色空间、XYZ表色系颜色空间、L*u*v*表色系颜色空间、L*a*b*表色系颜色空间或者YCrCb颜色空间等。
另外,第2增益获取部可通过确定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颜色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包围曝光方向。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颜色分布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因此能够与包围曝光量相关地获得更适当的包围曝光图像。
在此所说的“包围曝光量”与颜色空间上的基本图像的位置至包围曝光图像的位置为止的距离对应,表示包围曝光图像相对于基本图像的白平衡的变化量。
另外,第2增益获取部可根据颜色分布信息按每个颜色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并根据每个颜色的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光源色,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获得与光源色的特性相应的包围曝光图像。
另外,“光源色”根据在拍摄获取输入图像数据时照射被摄体的光或从被摄体本身发出的光的颜色特性确定。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所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创建反映了基于相关色温的白平衡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
在此所说的“相关色温”以看起来最接近光源色的颜色的黑体辐射特性(黑体辐射轨迹)的颜色(温度)表示,能够用作表示光色的尺度。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并根据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所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因此能够创建反映了基于相关色温的白平衡的变化量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颜色空间上的黑体辐射特性与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之间的距离,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能够创建反映了基于黑体辐射特性(黑体辐射轨迹)与光源色之间的距离的白平衡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
在此所说的“黑体辐射特性与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之间的距离”表示,“在颜色空间上,表示黑体辐射特性的黑体辐射轨迹的法线中,通过所推断的光源色的法线上的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另外,黑体辐射轨迹的同一法线上的光源色成为相同的相关色温。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中,黑体辐射特性与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之间的距离越小,使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越靠近琥珀色/蓝色方向,而距离越大,使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越靠近绿色/品红色方向,由此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黑体辐射特性(黑体辐射轨迹)与光源色之间的距离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因此能够获得适当的包围曝光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
黑体辐射特性(黑体辐射轨迹)在颜色空间上沿琥珀色/蓝色方向延伸。因此,光源色越接近黑体辐射特性,白平衡处理之后的基本图像越易向琥珀色/蓝色方向偏移,并且随着光源色远离黑体辐射特性,白平衡处理之后的基本图像易向绿色/品红色方向偏移。因此,根据本方式,根据基本图像基于光源色的色偏特性确定包围曝光方向。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及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获取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并根据彩度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获得反映了基于彩度的白平衡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相对于无彩色的基本图像的相对彩度获取彩度信息,并根据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显示特性获取部,其获取显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1个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信息,第2增益获取部中,根据从显示特性获取部获取的显示特性信息获取显示无彩色信息,根据相对于从显示无彩色信息获得的显示无彩色的基本图像的相对彩度获取彩度信息,根据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中,根据彩度信息,无彩色与基本图像之间的彩度差越大,使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越大,由此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这些方式,根据相对于无彩色(显示无彩色)的基本图像的相对彩度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因此能够获得反映了基于彩度的白平衡的包围曝光量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
通常,在人的视觉特性上对接近无彩色的颜色的变化较敏感,但对于高彩度的颜色变化的感觉迟钝(麦克亚当法则)。因此,基本图像的彩度较低而接近无彩色(显示无彩色)时,将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设定为较小,基本图像的彩度较高而远离无彩色(显示无彩色)时,将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设定为较大,由此能够使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之间的彩度的视觉上的差异均匀。
另外,在此所说的“显示特性信息”是与显示部的显示特性(例如颜色的显示重现性)相关的信息。并且,“显示无彩色信息”是考虑到显示部的显示特性(例如色温)的颜色信息,是与用于在显示部显示重现无彩色的颜色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第1增益获取部,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第2增益获取部,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闪光灯指定部,获取表示输入图像数据中的闪光灯的影响度的闪光灯影响度,第1增益获取部根据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与用于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闪光灯影响度不同的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不同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创建补偿图像中的闪光灯的影响的偏差的包围曝光图像。
另外,优选使闪光灯发光来拍摄获取输入图像数据,闪光灯指定部根据输入图像数据及在不使闪光灯发光而拍摄获取的参考图像数据计算出闪光灯影响度。通过使用闪光灯发光图像(输入图像数据)与闪光灯不发光图像(参考图像数据),能够简单地求出闪光灯影响度。优选输入图像数据与参考图像数据中,所拍摄的被摄体像相同或尽可能接近。因此,优选参考图像数据为在马上要拍摄获取输入图像数据之前或刚拍摄获取输入图像数据之后拍摄获取的数据,例如可根据实时取景用图像等获取参考图像数据。
另外,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可进行上述“获取基于闪光灯影响度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处理。
优选第2增益获取部中,参考确定颜色分布信息与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的关系的包围曝光要否数据,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当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当确定为不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不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根据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确定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能够仅在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根据包围曝光要否数据适当确定颜色分布信息与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白平衡包围曝光。
优选包围曝光要否数据对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根据本方式,能够仅在所创建的基本图像的白平衡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时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创建包围曝光图像。在此所说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并无特别限定,包围曝光要否数据例如可对通过多种光源色而有可能实现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包围曝光要否数据可至少对绿色及红色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通常,包含较多在太阳光下拍摄的树木的绿色等数据的图像数据及在发出绿色成分所占的比例较高的光的人工光源下拍摄的图像数据,这两者的绿色成分所占的比例均变高。并且,在太阳光下拍摄的夕阳的图像数据及在发出红色成分所占的比例较高的光的人工光源下拍摄的图像数据,者两者的红色成分所占的比例均变高。因此,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显示这些绿色或红色时,很难将光源色限定为1个,因此包围曝光要否数据可对这些颜色分布信息确定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变高”。
另外,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可进行上述“获取基于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处理。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白平衡处理部,其对原图像数据适用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获得基本图像,对原图像数据适用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获得包围曝光图像。
根据本方式,可获取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另外,输入图像数据与原图像数据可以是相同数据,也可以是不同数据。
白平衡处理部可对基本图像附加表示是主图的分类信息,对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是子图的分类信息。并且,白平衡处理部也可对基本图像附加表示是子图的分类信息,对包围曝光图像中的1个附加表示是主图的分类信息。
根据这些方式,能够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分类为主图及子图。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显示部;及显示控制部,控制显示部,并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1个图像显示于显示部。
根据本方式,所获得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1个图像被显示于显示部,用户能够确认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
优选显示控制部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至少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
根据本方式,用户能够经由显示部确认附加有优先度较高的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命令接收部,由用户输入附加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的确定命令;及分类信息改写部,能够根据输入至命令接收部的确定命令,改写附加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
根据本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的确定命令改写附加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并能够切换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
另外,命令接收部中,可通过用户输入指定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作为主图的图像的确定命令,分类信息改写部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通过输入至命令接收部的确定命令指定的图像的分类信息作为主图,将其他图像的分类信息作为子图。
并且,也可设为用户能够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显示部的1个或多个图像选择1个图像作为关注图像,表示用户选择关注图像的内容的确定命令输入至命令接收部,分类信息改写部将输入至命令接收部的该确定命令所指定的关注图像的分类信息作为主图。
并且,当通过分类信息改写部改写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任一个分类信息时,显示控制部可根据改写之后的分类信息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1个或多个图像显示于显示部。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图像存储部,其对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维持关联性的状态下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保存于图像存储部。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可以还具备组信息附加部,其分别对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与其他图像之间的对应关联的组信息数据,图像存储部中存储有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以及所附加的组信息数据。此时,根据组信息数据维持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关联性。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图像存储部,对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及存储控制部,当距离创建基本图像的时刻的时间比第1时间长时,从图像存储部删除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
优选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图像存储部,对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及存储控制部,当已通过分类信息改写部改写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任一个分类信息时,距离改写该分类信息的时刻的时间比第2时间长时,从图像存储部删除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
根据这些方式,随着时间的经过,从图像存储部删除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因此能够抑制可保存于图像存储部的可拍摄场景数的减少。可拍摄场景数与成为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基础的原图像数据的种类数对应。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可还具备:时钟设备,提供日期和时间信息;及日期和时间信息附加部,对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附加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存储控制部根据从时钟设备获得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及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和/或子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图像创建日期和时间信息和/或分类信息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信息),从图像存储部删除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
优选显示控制部将颜色空间坐标显示于显示部,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至少任一颜色分布信息表示在显示于显示部的颜色空间坐标上。
根据本方式,用户能够轻松地确认显示于显示部的基本图像和/或包围曝光图像在颜色空间坐标上的位置。
优选显示控制部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表示在显示于显示部的颜色空间坐标上。
根据本方式,用户能够轻松地确认附加有优先度较高的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在颜色空间坐标上的位置。
另外,显示控制部可将基本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显示于颜色空间坐标的原点上。
优选显示控制部随着时间经过依次分别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显示于显示部的相同区域。
根据本方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显示于显示部的相同区域,因此用户能够轻松地确认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之间的差异。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可还具备图像切换接收部,由用户输入切换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命令,显示控制部根据输入至图像切换接收部的图像的切换命令,切换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显示部的相同区域的图像。
优选第1增益获取部根据设定模式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优选设定模式为如下模式中的任一模式:预先设定有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预设白平衡模式;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适用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及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适用于与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原图像数据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自定义白平衡模式。
优选当设定模式为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适用于该输入图像数据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自动白平衡模式时,第1增益获取部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用于第1增益获取部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基础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本方式,自动白平衡模式中能够根据相同的颜色分布信息精度良好地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另外,第1增益计算部可根据与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图像数据计算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成像元件,受光被摄体像来生成图像数据;及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将由成像元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用作输入图像数据。
另外,摄像装置可还具备拍摄命令部,接收来自用户的拍摄命令,根据拍摄命令部所接收的1次拍摄命令,第1增益计算部计算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第2增益计算部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根据颜色分布信息,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程序,其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的步骤;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步骤;及根据颜色分布信息,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记录介质,其为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所述程序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步骤包括: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的步骤;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步骤;及根据颜色分布信息,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或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将该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适用于作为处理对象图像的原图像数据来进行白平衡处理,由此能够创建适当的包围曝光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数码相机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数码相机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的控制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4是L*a*b*表色系的色度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9A表示显示出黑体辐射轨迹的RGB表色系的二维颜色空间坐标系,表示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关系。
图9B表示显示出黑体辐射轨迹的RGB表色系的二维颜色空间坐标系,表示黑体辐射轨迹与相关色温之间的关系。
图9C表示显示出黑体辐射轨迹的RGB表色系的二维颜色空间坐标系,表示黑体辐射轨迹与蓝色、品红色、琥珀色及绿色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与“包围曝光方向”之间的关系例的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组合了第4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与第5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17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20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22是表示颜色分布信息与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的关系例的图。
图23是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WB处理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25是表示分别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相关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26表示将关于1个输入图像数据而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分别作为独立的文件数据时的数据结构例。
图27表示将关于1个输入图像数据而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作为1个文件时的数据结构例。
图28是与第10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相关的流程图。
图29表示在图3所示的数码相机的功能块中主要与图像显示处理相关的处理部。
图30是表示显示部中的图像播放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31是表示包围曝光图像被选择及确定为主图时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
图32是与显示部(选择图像显示部)中的图像切换相关的流程图。
图33是分类信息的改写处理的流程图。
图34A表示显示部的其他显示例。
图34B表示显示部的其他显示例。
图34C表示显示部的其他显示例。
图34D表示显示部的其他显示例。
图35是表示根据距离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时刻的时间删除图像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6是表示根据距离改写分类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删除图像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根据“距离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时刻的时间”及“距离改写分类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删除图像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例的流程图。
图39是表示输出RAW形式的图像数据的数码相机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40是表示与数码相机连接的服务器及计算机的框图。
图41是表示智能手机的外观的图。
图42是表示图41所示的智能手机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数码相机(摄像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对数码相机以外的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以下的说明及附图中,“WB”的标记表示“白平衡(White Balance)”。
图1是数码相机2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数码相机2的背面立体图。
数码相机2具备相机主体3及安装于相机主体3的前面的透镜镜筒4。透镜镜筒4及相机主体3可一体设置,也可作为镜头可换式相机而装卸自如。
相机主体3的前面除了透镜镜筒4之外,还设置有闪光灯发光部5,相机主体3的上面设置有快门按钮6及电源开关7。快门按钮6为接收来自用户的拍摄命令的拍摄命令部,电源开关7为从用户接收数码相机2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命令的电源切换部。
相机主体3的背面设置有显示部8及操作部9。显示部8在摄影待机状态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即时预览图像)而作为电子取景器发挥作用,在播放摄影图像或存储器记录图像时作为播放图像显示部发挥作用。
操作部9由模式切换开关、十字键及执行键等任意的操作设备构成。例如,模式切换开关在切换数码相机2的动作模式时由用户操作。作为数码相机2的动作模式,有用于拍摄被摄体来获得摄影图像的摄影模式及播放显示图像的播放模式等。并且,作为其他摄影模式,有进行自动对焦的AF(Auto Focus)模式及进行手动对焦操作的MF(Manual Focus)模式。另一方面,当在显示部8显示菜单画面或设定画面、或移动显示于菜单画面或设定画面内的光标、或确定数码相机2的各种设定时,由用户操作十字键及执行键。并且,用户还能够对操作部9进行操作来切换后述的白平衡包围曝光模式与通常的白平衡模式。
相机主体3的底部(省略图示)设置有装填有主存储器10的存储器插槽及开闭该存储器插槽的开口的装填盖。主存储器10装卸自如地设置于相机主体3,若安装于相机主体3,则与设置于相机主体3的存储控制部33电连接。主存储器10通常能够由卡型快闪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构成,但并无特别限定,能够将磁介质等任意记录方式的记录介质用作主存储器10。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2的控制处理系统的框图。
被摄体光通过设置于透镜镜筒4的透镜部12及设置于相机主体3的机械快门20而被成像元件21受光。成像元件21为受光被摄体像来生成图像数据的元件,具有RGB(红绿蓝)等滤色器及将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图像传感器。从成像元件21输出的图像数据在流程(process)处理部22中通过AGC(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电路等实施流程处理,之后通过AD转换部23将模拟形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图像数据。经数字化的图像数据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
缓冲存储器24为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区域,由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从AD转换部23发送而积蓄在缓冲存储器24的图像数据被通过系统控制部25控制的图像处理部(图像处理装置)31读出。图像处理部31将由成像元件21生成的图像数据用作输入图像数据,从而进行白平衡处理、伽马校正处理及去马赛克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将图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再次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
图像处理部31中实施图像处理并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的图像数据通过显示控制部35及压缩扩展部32读出。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将从缓冲存储器24读出的图像数据显示于显示部8。如此,从成像元件21输出并在图像处理部31中接受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作为摄影确认图像而在显示部8中显示为后浏览(post-view)图像。
另一方面,压缩扩展部32对从缓冲存储器24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从而创建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或TIFF(标记图像文件格式(Tagged Image File Format))等任意压缩形式的图像数据。压缩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控制部33记录于主存储器10,存储控制部33控制向主存储器10记录数据的处理及从主存储器10读出数据的处理。另外,在主存储器10记录图像数据等数据类时,存储控制部33根据从后述的时钟设备34获取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对该数据类附加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更新日期和时间信息)等摄影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该摄影信息可以以任意格式附加于图像数据,例如可采用Exif(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形式。
播放保存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数据的播放模式中,保存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数据被通过系统控制部25控制的存储控制部33读出,并通过压缩扩展部32实施扩展处理之后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并且,在与摄影图像的确认显示相同的步骤中,通过显示控制部35从缓冲存储器24读出图像数据,在显示部8中播放显示图像数据。
系统控制部25如上所述那样控制缓冲存储器24、图像处理部31及存储控制部33,但也会控制数码相机2的其他各部。例如,系统控制部25通过控制透镜驱动部27来控制透镜部12的驱动,通过控制快门驱动部26来控制机械快门20的驱动。并且,系统控制部25通过控制闪光灯发光部5来控制闪光灯的发光及不发光,通过控制电源控制部28来进行电源29的有无安装电池、电池的种类及电池余量的检测等。并且,系统控制部25获取在时钟设备34中计数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并用于各种处理。并且,系统控制部25控制构成图像处理部31的各种处理部。
而且,系统控制部25获取来自包含快门按钮6、电源开关7及操作部9在内的用户界面36的操作信号,并进行与操作信号相应的各种处理及设备控制。例如,系统控制部25根据从快门按钮6接收的释放信号控制快门驱动部26,并控制机械快门20的开闭。并且,系统控制部25根据从电源开关7接收的电源通断信号控制电源控制部28,并控制电源29的接通和断开。
系统控制部25中进行的各种处理及设备控制中所需的程序或数据类被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系统控制部25能够根据需要读出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的程序或数据类,并且能够将新的程序或数据类保存于控制存储器30。例如,系统控制部25能够将所设定的白平衡模式的种类或白平衡增益等条件数据写入控制存储器30。并且,系统控制部25能够通过控制显示控制部35来将从各部获取的各种信息显示于显示部8。另外,系统控制部25能够根据由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输入的操作信号变更显示于显示部8的各种信息。
接着,对图像处理部31中的白平衡处理进行说明。
图4是L*a*b*表色系的色度图。
在L*a*b*表色系中,琥珀色/蓝色方向以图4的箭头“A-B”表示,绿色/品红色方向以图4的箭头“G-M”表示。因此,色相偏向琥珀色/蓝色方向的图像的代表色标绘在从图4的坐标的原点向箭头“A-B”方向偏移的位置。另一方面,色相偏向绿色/品红色方向的图像的代表色标绘在从图4的坐标中心向箭头“G-M”方向偏移的位置。
“图像的代表色”通过任意方法确定。例如,可根据图像的色度分布的统计量确定代表色,也可利用仅将在颜色空间上分布有图像的颜色的区域分割为线段来确定代表色的颜色空间线性分割法等来确定代表色。另外,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及“光源色”可根据该“图像的代表色”确定。
通常的白平衡处理为用于消除图像的色相的偏移并使图像的代表色返回图4的色度图的原点的处理。
以下,对白平衡处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在图像处理部31(参考图3)中进行,在图像处理部31中还进行白平衡处理以外的图像处理(例如,伽马校正处理及去马赛克处理等)。因此,可在各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之前和/或之后进行其他图像处理。并且,通过白平衡包围曝光创建的包围曝光图像的个数为1以上即可。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除了1个基本图像之外还创建2个包围曝光图像的白平衡包围曝光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经由快门按钮6的1次释放操作来获取不同白平衡的多个图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白平衡包围曝光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自动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像处理部31中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具有图像数据获取部44、颜色分布获取部46、第1增益获取部41、第2增益获取部42及白平衡处理部(以下,称为“WB处理部”)54。该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是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处理对象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并对原图像数据(处理对象图像数据)适用白平衡增益的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数据获取部44接收从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发送而来的输入图像数据,将所接收的输入图像数据发送至颜色分布获取部46及WB处理部54。
颜色分布获取部46分析从图像数据获取部44发送而来的输入图像数据,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该颜色分布信息只要是基于输入图像数据的信息,则可通过任意方法确定。例如,可将输入图像数据的代表色作为颜色分布信息,也可将基于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值的积算值的数据作为颜色分布信息,所述图像数据通过经由快门按钮6的释放操作而从成像元件21发送而来。
第1增益获取部41具有白平衡设定判别部(以下,称为“WB设定判别部”)48及基本白平衡增益设定部(以下,称为“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根据白平衡的设定模式获取用于获得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WB设定判别部48中,通过系统控制部25输入与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相关的信息数据,从而确认白平衡的设定模式。该与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相关的信息数据被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能够通过系统控制部25读出及改写。白平衡的设定模式可预先设定,也可由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参考图3)将白平衡的设定模式设定为任意模式。
例如,用户可任意选择预设白平衡模式、自动白平衡模式及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的任一个作为白平衡的设定模式。预设白平衡模式中,预先设定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被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自动白平衡模式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适用于该输入图像数据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适用于与该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图像数据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即,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用户拍摄无彩色(白色或灰色)的被摄体而从成像元件21输出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入图像数据而被获取。并且,计算出该被摄体显示适当的无彩色所需的白平衡增益来设定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被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并且,在创建基本图像的白平衡处理中,从控制存储器30读出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适用于处理对象图像数据。因此,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为了确定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而使用的输入图像数据”与“为了获得基本图像而适用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处理对象图像数据”成为不同的数据。另外,自动白平衡模式中,能够将“为了确定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而使用的输入图像数据”与“为了获得基本图像而适用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处理对象图像数据”设为相同的数据。
预设白平衡模式及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与和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相关的信息数据一同通过系统控制部25发送至WB设定判别部48。
另外,图5中示出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中设置有WB设定判别部48的例子,但也可将WB设定判别部48作为系统控制部25的一部分来设置,由系统控制部25进行WB设定判别部48的处理来省略WB设定判别部48。
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获取与通过WB设定判别部48确认的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相关的信息数据,根据白平衡的设定模式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当如预设白平衡模式或自定义白平衡模式那样将预先设定有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模式作为设定模式时,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经由系统控制部25及WB设定判别部48供给至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
另一方面,当如自动白平衡模式那样将未预先设定有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模式作为设定模式时,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根据从颜色分布获取部46发送而来的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用于将输入图像数据的代表色作为通过图4所示的L*a*b*表色系的色度图的坐标原点表示的无彩色的白平衡增益来作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并且,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将所获取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发送至系统控制部25、WB处理部54及第2增益获取部42(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
另一方面,第2增益获取部42具有包围曝光白平衡增益设定部(以下,称为“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从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发送至WB处理部54,并且从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发送至系统控制部25。
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规定相对于基本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在颜色空间上的方向(校正方向:包围曝光方向)及相对于基本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在颜色空间上的绝对距离(校正量:包围曝光量)。
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从颜色分布获取部46发送而来的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方向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包围曝光方向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颜色之间的比例确定,因此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能够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颜色之间的比例,由此确定包围曝光方向。
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能够根据颜色分布信息按每个颜色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每个颜色的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的包围曝光方向及包围曝光量的确定可单独进行,也可同时进行。例如,当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预先设定每个颜色的包围曝光量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通过获取与来自颜色分布获取部46的颜色分布信息对应且预先设定的“每个颜色的包围曝光量”,能够基本上同时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及包围曝光量。
如上所述,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当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第2增益获取部42(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与用于第1增益获取部41(WB设定判别部48及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基础的颜色分布信息相同的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另外,对于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方法的具体例,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说明。
WB处理部54对从图像数据获取部44发送而来的输入图像数据(原图像数据)适用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获得基本图像。并且,WB处理部54对从图像数据获取部44发送而来的输入图像数据(原图像数据)适用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获得包围曝光图像。WB处理部54中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图像数据被发送至后级的处理部。
另外,发送至系统控制部25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通过系统控制部25保存于控制存储器30。
图5中虽省略了图示,但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中,除了第1增益获取部41(WB设定判别部48及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第2增益获取部42(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以外的各部(图像数据获取部44、颜色分布获取部46、WB处理部54等)也被系统控制部25控制。
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例的图像处理方法中,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根据设定模式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即,首先通过图像数据获取部44获取输入图像数据(图6的S10),该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被颜色分布获取部46获取(S11)。
并且,通过WB设定判别部48,根据经由控制存储器30及系统控制部25发送而来的“与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相关的信息数据”判别白平衡的设定模式。图6所示的例子中,从自定义白平衡模式、自动白平衡模式及预设白平衡模式这3种模式中选择白平衡的设定模式。
当通过WB设定判别部48判别为设定模式为自定义白平衡模式时(S12的是),经由控制存储器30、系统控制部25及WB设定判别部48发送而来的自定义白平衡模式用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被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获取(S13)。
另一方面,当判别为设定模式是自动白平衡模式而非自定义白平衡模式时(S12的否,S16的是),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中根据从颜色分布获取部46发送而来的颜色分布信息计算出自动白平衡模式用的白平衡增益(S17)。并且,将该自动白平衡模式用的白平衡增益作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8)。
当判别为设定模式既不是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也不是自动白平衡模式时(S16的否),推断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预设白平衡模式。此时,经由控制存储器30、系统控制部25及WB设定判别部48发送而来的预设白平衡模式用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被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获取(S19)。
之后,通过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从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从颜色分布获取部46发送而来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4)。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15)。
从WB处理部54输出的基本图像数据及包围曝光图像数据根据需要接受其他图像处理(伽马校正处理及去马赛克处理等)之后,经由缓冲存储器24及压缩扩展部32而发送至存储控制部33,并保存于主存储器10。主存储器10中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保存方法的具体例将在后述的第10实施方式及第11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例的数码相机2中,通过由快门按钮6接受的1次拍摄命令,第1增益获取部41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第2增益获取部42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WB处理部54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设定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创建考虑到基本图像的白平衡易偏移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及偏移量的包围曝光图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判别基本图像的白平衡易偏移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因此,例如即使是“白平衡易向琥珀色/蓝色方向偏移的拍摄场景”或“白平衡易向绿色/品红色方向偏移的拍摄场景”的图像数据,也能够获得与拍摄场景相应的适当的包围曝光方向及包围曝光量的包围曝光图像。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自动确定适当的包围曝光方向及适当的包围曝光量,从而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用户无需进行包围曝光方向的指定等操作,不会难以设定包围曝光方向或包围曝光量,能够简单地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并且,由于会适当地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因此与和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无关地将包围曝光方向设为多方向来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图像记录张数来防止存储器容量的浪费。并且,用户能够简单地从较少的图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选择已实施适当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
并且,自动白平衡模式中,“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根据相同的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此时,输入图像数据的拍摄获取时刻的不同引起的视角摆动(hunting)(视角的不稳定)的影响被排除,能够精度良好地求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另外,即使是自动白平衡模式,用于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基础的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与用于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基础的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也可不同。即,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中,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可根据与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图像数据计算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例如,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可根据在获取摄影图像(输入图像数据)之前(即将获取之前)获取的实时取景用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另一方面,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可根据摄影图像(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此时,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处理迅速,能够缩短整个白平衡包围曝光处理的处理时间。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将述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结构具体化,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根据所推断的光源色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在此所说的“光源色”是成像元件受光(感光)获取输入图像数据时照射被摄体的光源和/或从被摄体发出的光时的色比(彩色平衡:Color Balance)。色比例如能够以RGB比或CrCb比(色差比)等表示。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还具有光源色推断部56。光源色推断部56根据从颜色分布获取部46发送而来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光源色的推断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的平均推断光源色。表示所推断的光源色的光源色数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至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
当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根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光源色数据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白平衡增益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根据公知的方法,将用于减小所推断的光源色的影响的白平衡增益作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第2增益获取部42(光源色推断部56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光源色,根据从该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即,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以从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光源色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对于该“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方法”的具体例,将在后述的第3实施方式~第7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说明。
如此,光源色推断部56不仅作为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第1增益获取部41的一部分发挥作用,还作为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第2增益获取部42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图7所示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其他功能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参考图6的S10及S11)相同的步骤获取输入图像数据(图8的S20),获取该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S21)。但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光源色推断部56,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S22)。
并且,当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定义白平衡模式时(S23的是)及预设白平衡模式时(S27的否),以与第1实施方式(参考图6的S12~S13及S19)相同的步骤获取自定义白平衡模式用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24),获取预设白平衡模式用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30)。
另一方面,当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S27的是),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中,根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光源色数据计算出自动白平衡模式用的白平衡增益(S28)。并且,将该自动白平衡模式用的白平衡增益作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29)。
若上述的各步骤(S24、S29及S30)中获取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则在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根据从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光源色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25)。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26)。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能够获得减小光源色带来的影响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尤其,自动白平衡模式中的光源色数据为在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计算处理中也被使用的信息,是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及包围曝光量的要素。因此,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能够在自动白平衡模式的基本图像中判别“由于光源色,在白平衡处理中易产生过校正或校正不足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创建反映了该“易产生过校正或校正不足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结构具体化,计算出光源色(光源色特性)与黑体辐射轨迹(黑体辐射特性)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图9A~图9C表示显示出有黑体辐射轨迹(黑体辐射曲线)的RGB表色系的二维颜色空间坐标系,将原点设为“0”,纵轴表示“B/G(蓝色/绿色)”,横轴表示“R/G(红色/绿色)”。图9A表示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关系,图9B表示黑体辐射轨迹与相关色温之间的关系,图9C表示黑体辐射轨迹与蓝色、品红色、琥珀色及绿色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图9A~图9C中,黑体辐射轨迹以符号“B”表示,光源色以符号“I”表示,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以符号“L”表示。
黑体辐射轨迹B表示黑体(完全辐射体)的辐射轨迹,颜色空间上的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相当于通过光源色I的黑体辐射轨迹B的法线上的“光源色I与黑体辐射轨迹B之间的长度(距离)”。
最接近光源色的黑体辐射轨迹上的位置(参考图9A的符号“C”)所示的色温被称为该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相关色温表示看起来最接近光源色的颜色的黑体辐射的颜色(温度),因此不存在于黑体辐射轨迹上的光源色且位于黑体辐射轨迹的同一法线上的光源色具有相同的相关色温。例如,图9B所示的10000K(开尔文)的法线上的光源色、5000K的法线上的光源色及2500K的法线上的光源色分别具有相同的相关色温。
图4的L*a*b*表色系的色度图所示的“琥珀色/蓝色方向”及“绿色/品红色方向”在以“B/G”及“R/G”表示的颜色空间坐标系中成为图9C所示的方向。从图9C也可知,黑体辐射轨迹B成为沿着琥珀色/蓝色方向的曲线,与琥珀色/蓝色方向正交的绿色/品红色方向与黑体辐射轨迹B的法线方向一致。
另外,用于表示黑体辐射轨迹与光源色之间的距离的颜色空间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根据xyY表色系空間、XYZ表色系颜色空间、L*u*v*表色系颜色空间、L*a*b*表色系颜色空间或者YCrCb颜色空间等表示黑体辐射轨迹与光源色之间的距离。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除了光源色推断部56之外,还具有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及黑体特性存储部60。黑体特性存储部60存储与色温相关的黑体辐射特性,具体而言,存储图9A~图9C所示的黑体辐射轨迹,通过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适当读出该黑体辐射特性(黑体辐射轨迹)。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根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光源色数据及从黑体特性存储部60读出的黑体辐射特性数据,获取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参考图9A)。
本实施方式的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颜色空间上的“黑体辐射特性(黑体辐射轨迹)B”与“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即,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从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与从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发送而来的“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对于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方法的具体例,将在后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图10所示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其他功能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上所述,从颜色分布信息及光源色获取成为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基础的“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的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及黑体特性存储部60作为第2增益获取部42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2实施方式(参考图8的S20~S24及S27~S30)相同的步骤,获取输入图像数据(图11的S40),获取该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S41),从该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光源色(S42),根据设定模式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43~S44及S48~S51)。
并且,通过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根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光源色数据及从黑体特性存储部60读出的黑体辐射特性数据,获取“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S45)。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46)。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47)。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设定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黑体辐射轨迹为沿琥珀色/蓝色方向延伸的曲线(参考图9C),因此例如光源色存在于黑体辐射轨迹上而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为0时,优选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将基于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校正方向(包围曝光方向)设定为“琥珀色/蓝色方向”。另一方面,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较大时,优选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将基于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校正方向(包围曝光方向)设定为“绿色/品红色方向”。关于与基于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校正方向(包围曝光方向)的设定相关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如此,根据“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确定相对于基本图像的包围曝光方向来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由此能够创建将“白平衡处理中易产生过校正或校正不足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作为包围曝光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
另外,将“白平衡处理中易产生过校正或校正不足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作为包围曝光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的创建不受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的影响而进行。例如,灯泡颜色的预设白平衡增益通常在黑体辐射轨迹上被设定为2800K~3400K左右。但是,作为灯泡颜色的光源实际使用的“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荧光灯”的光源色位于稍微远离黑体辐射轨迹的位置。在远离黑体辐射轨迹的位置的光源色下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包围曝光中,即使将包围曝光方向设为琥珀色/蓝色方向,在很多情况下,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也会不存在实施了适当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预设白平衡模式,也能够根据“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距离”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创建将“白平衡处理中易产生过校正或校正不足的颜色空间上的方向”作为包围曝光方向的基本图像。
<第4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结构具体化。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参考图10)相同。但是,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中,“黑体辐射轨迹(黑体辐射特性)”与“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之间的距离越小,使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越靠近琥珀色/蓝色方向来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另一方面,“黑体辐射轨迹(黑体辐射特性)”与“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之间的距离越大,使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越靠近绿色/品红色方向来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与“包围曝光方向”之间的关系例的图。图12的横轴表示“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该横轴的原点表示“距离L=0”。图12的纵轴表示“包围曝光方向”,纵轴的原点表示“包围曝光方向=琥珀色/蓝色方向”,表示随着远离原点,包围曝光方向靠近绿色/品红色方向。
图12所示的例子中,当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小于第1阈值(参考图12的符号“th1”)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计算出包围曝光方向成为琥珀色/蓝色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参考图12的符号“A”)。并且,当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大于比第1阈值(th1)大的第2阈值(图12的th2)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计算出包围曝光方向成为绿色/品红色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参考图12的符号“C”)。并且,当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为第1阈值(th1)以上且第2阈值(th2)以下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计算初包围曝光方向成为琥珀色/蓝色方向与绿色/品红色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参考图12的符号“B”)。
图12所示的例子中,当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为第1阈值(th1)以上且第2阈值(th2)以下时,包围曝光方向在琥珀色/蓝色方向与绿色/品红色方向之间根据距离L连续(按比例)发生变化,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任意的隶属函数,并根据“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确定包围曝光方向。包围曝光方向基于隶属函数时,优选根据通过光源色推断部56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所使用的隶属函数。并且,优选确定包围曝光方向的上述“第1阈值(th1)”及“第2阈值(th2)”根据通过光源色推断部56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来确定。
另外,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可代替基于“第1阈值(th1)”及“第2阈值(th2)”的上述方法,在光源色与黑体辐射轨迹之间的距离L为第3阈值以下时将包围曝光方向设为琥珀色/蓝色方向,大于第3阈值时将包围曝光方向设为绿色/品红色方向。但是,该情况下,由于拍摄摆动(shot hunting)等,所创建的包围曝光图像的色相并不一定适当。从获得更适当的色相的包围曝光图像的观点考虑,优选可利用隶属函数等将“琥珀色/蓝色方向与绿色/品红色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采用为包围曝光方向的方法。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3实施方式(图11的S40~S45及S48~S51)相同的步骤,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图13的S40~S45及S48~S51)。
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求出与“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相应的包围曝光方向(参考图12)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46a)。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4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根据“黑体辐射轨迹B与光源色I之间的距离L”获得适当的包围曝光方向的包围曝光图像。
<第5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基于黑体辐射特性的相关色温”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参考图10)相同。但是,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并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如图9C所示,即使是相同的琥珀色/蓝色方向(或绿色/品红色方向),根据光源色的色温,琥珀色/蓝色方向(或绿色/品红色方向)所示的颜色空间上的具体方向也会不同。因此,优选包围曝光量(绝对值)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发生变化。
例如,光源色的相关色温为10000K的场景及2500K的场景中,即使包围曝光方向为相同的琥珀色/蓝色方向,颜色空间上的具体方向也会不同,“R/G”及“B/G”的变化率也发生变化。因此,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根据相关色温改变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例如,当为由RGB像素值构成的图像数据中仅对R像素值及B像素值适用白平衡增益的白平衡处理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光源色的相关色温调整适用于R像素值或B像素值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优选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以如下方式确定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即,使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随着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的变高而逐渐变大。
图14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3实施方式(图11的S40~S44及S48~S51)相同的步骤,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图14的S60~S64及S68~S71)。
并且,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根据通过光源色推断部56推断的光源色的光源色数据及从黑体特性存储部60读出的黑体辐射特性数据,获取该光源色的相关色温(S65)。
并且,根据由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获取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由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获取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通过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66)。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6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的相关色温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创建适当的包围曝光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可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或第4实施方式组合。图15是表示组合了第4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与第5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本例中,以与第4实施方式(图13的S40~S44及S48~S51)及第5实施方式(图14的S60~S64及S68~S71)相同的步骤,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图15的S40~S44及S48~S51)。并且,通过光源色特性获取部58获取“黑体辐射轨迹与光源色之间的距离L”及“光源色的相关色温”(图15的S45及S65)。并且,通过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基于“与黑体辐射轨迹与光源色之间的距离L相应的包围曝光方向”及“与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相应的包围曝光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图15的S46b)。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图15的S47)。
如此,通过组合第3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的各个白平衡处理与第5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处理,能够创建适当的包围曝光方向及包围曝光量的包围曝光图像。
<第6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光源色适用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计算出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并根据该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图1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第2增益获取部42还具有获取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的彩度指定部62。
彩度指定部6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从光源色推断部56发送而来的“从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的光源色数据”及从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获取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从彩度指定部62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更具体而言,彩度指定部62根据相对于无彩色的“基本图像的相对彩度”获取彩度信息。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该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并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例如,通过RGB值(RL、GL、BL)以(RL/GL,BL/GL)表示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并且以BaseWBR、BaseWBG、BaseWBB表示分别适用于R像素值、G像素值及B像素值的白平衡增益。此时,若通过RGB值(RB、GB、BB)将基本图像的色比(彩色平衡:Color Balance)表示为(RB/GB,BB/GB),则该基本图像的色比(RB/GB,BB/GB)通过下述式表示。
[数式1]
该基本图像的色比(RB/GB,BB/GB)为(1,1)时,基本图像的RGB值相互相等而基本图像的彩度为无彩色,对基本图像实施适当的白平衡处理。即,通过基于适当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白平衡处理来获得的基本图像的色比(RB/GB,BB/GB)为(1,1),为无彩色。因此,通过自动白平衡模式获得的基本图像的色比(RB/GB,BB/GB)通常为(1,1),为无彩色。
然而,在预设白平衡模式或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预先存储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未被适当设定时,基本图像的色比(RB/GB,BB/GB)不会成为(1,1)。因此,根据上述式求出的基本图像的色比(RB/GB,BB/GB)与(1,1)之间的距离表示相对于无彩色的相对彩度。
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相对于无彩色的“基本图像的相对彩度”的彩度信息通过彩度指定部62被指定,并发送至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该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另外,对于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的确定方法的具体例,将在后述的第7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图17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2实施方式(图8的S20~S24及S27~S30)相同的步骤,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图17的S80~S84及S88~S91)。
并且,通过彩度指定部62获取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S85),通过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及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86)。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8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调整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由此,能够与白平衡的设定模式无关地,并且与输入图像数据的光源色无关地,获得“视觉上”大致均等的包围曝光量的包围曝光图像。
<第7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结构具体化,获取反映了人的视觉特性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人的视觉印象依赖于图像的彩度尤其是白色物体的彩度而发生变动。并且,根据麦克亚当法则,人在视觉上,当图像的彩度接近全灰色(无彩色)时,对彩度(白平衡)的差异较敏感,但若图像的彩度远离全灰色,则变得对彩度(白平衡)的差异感觉迟钝。
因此优选如下,即,当基本图像的彩度较低且视觉上敏感地感受到彩度的变化时,将包围曝光量设定为相对较小,并且当基本图像的彩度较高且在视觉上对彩度的变化感觉迟钝时,将包围曝光量设定为相对较大。
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该视觉特性,创建如下包围曝光图像,即,基本图像的彩度较高而越远离全灰色,使白平衡越偏离基本图像。更具体而言,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无彩色与基本图像之间的彩度差越大,越加大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由此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通过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调整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能够与基本图像的彩度无关地,使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之间的白平衡的“视觉上”的差异均匀。
另外,在此所说的“无彩色”可以是绝对的无彩色,也可以是考虑到显示部8的显示特性而用于在显示部8上重现无彩色的颜色(以下,还称为“显示无彩色”)。即,根据显示图像的设备的显示特性,用户在视觉上感觉为无彩色的颜色不同,例如具有6500K的色温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与具有5000K的色温的液晶显示器相比,整体上显示看起来是蓝色。
因此,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可从显示特性获取部获取表示显示部8的显示特性的显示特性信息,并根据该显示特性信息获取显示无彩色信息。此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也可从显示无彩色信息推断显示无彩色,并根据相对于该显示无彩色的基本图像的相对彩度获取彩度信息。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该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参考图16)基本相同。
另外,获取显示部的显示特性信息并向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提供该显示特性信息的“显示特性获取部”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图16所示的例子中,彩度指定部62可作为显示特性获取部发挥作用,也可设置有独立的显示特性获取部(省略图示)。
图18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6实施方式(图17的S80~S85及S88~S91)相同的步骤,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图18的S80~S85及S88~S91)。
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获取根据从彩度指定部62发送而来的“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所示的基本图像的彩度调整包围曝光量(绝对值)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86a)。具体而言,获取如下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即,当基本图像的彩度较低时,减小包围曝光量,当基本图像的彩度较高时,加大包围曝光量。另外,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能够通过任意方法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例如可利用隶属函数或参考表。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8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考虑到视觉特性并根据“基本图像的彩度”调整“包围曝光量”,因此与基本图像的彩度无关地,能够使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之间的白平衡的“视觉上”的差异均匀。
<第8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中闪光灯发光而拍摄获取的输入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处理中,根据互不相同的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闪光灯发光而进行拍摄时,由于被摄体除了受到环境光之外还受到闪光灯的影响,因此优选进行考虑到闪光灯的影响的白平衡处理。但是,闪光灯的发光并不一定稳定地进行,每次拍摄时闪光灯发光量(闪光灯到达量)会产生偏差。并且,根据被摄体的光学特性,摄影图像中的闪光灯的影响度不同。因此,“所推断的闪光灯影响度”与“输入图像数据中的实际的闪光灯影响度”并不一致,有时无法进行适当的白平衡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补偿摄影图像的闪光灯影响度的偏差,根据白平衡包围曝光中互不相同的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图19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图像处理装置)还具有图像数据获取部44、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第1增益获取部41)及与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连接的闪光灯指定部64。闪光灯指定部64从图像数据获取部44接收输入图像数据,获取表示该输入图像数据中的闪光灯影响度的闪光灯影响度。所获取的闪光灯影响度从闪光灯指定部64发送至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
闪光灯指定部64中的闪光灯影响度的获取方法并无特别限定,能够通过任意方法获取闪光灯影响度。例如,当闪光灯发光而拍摄获取输入图像数据时,闪光灯指定部64能够根据该输入图像数据(闪光灯发光图像)与不使闪光灯发光而拍摄获取的参考图像数据(闪光灯不发光图像)计算出闪光灯影响度。闪光灯指定部64计算出输入图像数据(闪光灯发光图像)与参考图像数据(闪光灯不发光图像)之间的差分数据。该差分数据成为消除环境光的影响的“仅受闪光灯的影响的图像数据”。因此,闪光灯指定部64能够根据该“仅受闪光灯的影响的图像数据”获取闪光灯影响度。
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第1增益获取部41)根据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与用于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闪光灯影响度不同的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尤其,本实施方式中,当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根据不同的闪光灯影响度,计算出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能够通过任意方法进行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的“基于闪光灯影响度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例如,可根据闪光灯影响度计算出输入图像数据中的闪光灯与环境光的影响的比例。根据该比例,对“与环境光的色温相应的白平衡增益(消除环境光的影响的白平衡增益)”与“与闪光灯的色温相应的白平衡增益(消除闪光灯的影响的白平衡增益)”进行加权平均,由此能够“获取基于闪光灯影响度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另外,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WB处理部54及闪光灯指定部64中,从WB设定判别部48发送与白平衡的设定模式相关的信息数据,根据该信息数据判定白平衡的设定模式来进行处理。
拍摄时的闪光灯的发光及不发光可通过由系统控制部25控制闪光灯发光部5来自由切换。系统控制部25可根据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的命令切换闪光灯的发光及不发光,也可根据通过未图示的测光传感器测定的被摄体的明度自动切换闪光灯的发光及不发光。
图20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图6的S10及S11)相同的步骤,获取输入图像数据(图20的S100),并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S101)。
并且,通过系统控制部25及WB设定判别部48判定白平衡的设定模式及闪光灯发光的有无。当判定为自动白平衡模式(S102的是)且闪光灯有发光时(S103的是),闪光灯指定部64被系统控制部25控制而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闪光灯影响度(S104)。并且,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中,根据颜色分布信息及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05)。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中,获取闪光灯的影响度与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不同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06)。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自动白平衡模式(S102的是)且闪光灯不发光时(S103的否),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08)。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09)。
另一方面,当并非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S102的否),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经由系统控制部25及WB设定判别部48获取预先保存于控制存储器30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且,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09)。
另外,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相同的方法,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并且,WB处理部54中,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基本图像,并且根据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输入图像数据获取包围曝光图像(S10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中在闪光灯发光状态下拍摄输入图像数据时,根据不同闪光灯影响度的白平衡增益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因此,即使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时考虑的闪光灯影响度并不适当,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也可能会基于适当的闪光灯影响度。因此,用户能够更可靠地获得实施了基于适当的闪光灯影响度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
另外,上述说明中,示出了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可通过任意方法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基于不同闪光灯影响度即可,并不一定要基于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
<第9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并不根据用户的设定来确定,而是自动确定。即,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判别自动白平衡模式下的白平衡处理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是否较高。白平衡处理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的输入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处理中,自动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图21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第2增益获取部42还具有包围曝光判定部66及包围曝光数据存储部68。包围曝光数据存储部68存储确定颜色分布信息与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的关系的包围曝光要否数据。
图22是表示颜色分布信息与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的关系例的图。图22中,将原点设为“0”,纵轴表示“B/G(蓝色/绿色)”,横轴表示“R/G(红色/绿色)”。
针对具有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的颜色分布信息的输入图像数据,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通常,包含较多树木的绿色等数据的图像数据与在发出绿色成分所占比例较高的光的人工光源(荧光灯等)下拍摄的图像数据中,两者的绿色成分所占比例均变高,因此在颜色空间上多配置于相同或靠近的位置(参考图22的符号“A1”)。同样地,将夕阳作为拍摄场景的图像数据与在发出红色成分所占比例较高的光的人工光源(灯泡及LED等)下拍摄的图像数据中,两者的红色成分所占比例均变高,因此在颜色空间上多配置于相同或靠近的位置(参考图22的符号“A2”)。如此,位于不同拍摄场景的图像数据配置于相同或靠近的位置的趋势较高的颜色空间上的区域(以下,还称为“白平衡故障区域”;参考图22的“A1”及“A2”)的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处理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针对存在于白平衡故障区域(A1、A2)内的图像数据(颜色分布信息),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确定“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并且,针对存在于白平衡故障区域(A1、A2)外的图像数据(颜色分布信息),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确定“不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尤其优选,针对至少具有绿色及红色的颜色分布信息的输入图像数据,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包围曝光判定部66(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颜色分布获取部46所获取的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并参考从包围曝光数据存储部68读出的包围曝光要否数据,确定是否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通过包围曝光判定部66确定的包围曝光图像创建要否信息被发送至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及WB处理部54。
当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第2增益获取部42)根据颜色分布信息及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且,WB处理部54根据该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尤其,本实施方式中,当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且通过包围曝光判定部66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创建包围曝光图像。
当通过包围曝光判定部66确定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优选根据设想为具有可能性的光源色创建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例如,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偏向绿色时(参考图22的A1),优选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获取假设光源色为自然光(太阳光)时的第1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假设光源色为人工光源(荧光灯等)时的第2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且,优选WB处理部54创建基于第1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第1包围曝光图像及基于第2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第2包围曝光图像。由此,用户能够更可靠地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获得实施了适当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
另一方面,当在包围曝光判定部66中确定为不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不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WB处理部54不创建包围曝光图像而是仅创建基本图像。
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及WB处理部54仅在从WB设定判别部48发送而来的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为自动白平衡模式且从包围曝光判定部66发送而来的包围曝光图像创建要否信息显示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另一方面,从WB设定判别部48发送而来的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不是自动白平衡模式时或从包围曝光判定部66发送而来的包围曝光图像创建要否信息显示不需要创建包围曝光图像时,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及WB处理部54不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
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参考图5)相同。
图23是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平衡处理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图6的S10及S11)相同的步骤,获取输入图像数据(图23的S120),并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S121)。
并且,通过WB设定判别部48判定白平衡的设定模式。
当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时(S122的是),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根据来自颜色分布获取部46的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23)。并且,通过包围曝光判定部66判定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是否存在于白平衡故障区域内(参考图22的A1及A2)(S124)。当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存在于白平衡故障区域内时(S124的是),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根据颜色分布信息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25)。并且,通过WB处理部54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S126)。另一方面,当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不存在于白平衡故障区域内时(S124的否),不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WB处理部54中仅创建基本图像(S128)。
另外,当白平衡的设定模式不是自动白平衡模式时(S122的否),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经由系统控制部25及WB设定判别部48获取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27)。并且,不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WB处理部54中仅创建基本图像(S128)。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具有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中白平衡处理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较高的颜色分布信息的输入图像数据,除了创建基本图像之外,还自动创建包围曝光图像。因此,即使在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易引起光源色的判定失误,且通过白平衡处理有可能产生颜色故障时,用户也无需重新拍摄就能够从包围曝光图像中获取实施了适当的白平衡处理的图像。
<第10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通过白平衡包围曝光针对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记录方法及显示方法。以下说明的记录方法及显示方法并非只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还能够适用于根据其他白平衡包围曝光方法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对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是主图或子图的分类信息,可根据用户的命令改写该分类信息。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8上进行颜色空间显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对应位置被显示于该颜色空间显示上,用户能够轻松地掌握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在颜色空间上的关系。
图2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WB处理部54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WB处理部54具有白平衡运算处理部(以下,称为“WB运算处理部”)55及信息附加部57。
WB运算处理部55将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适用于输入图像数据来计算出基本图像数据,并且将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适用于输入图像数据来计算出包围曝光图像数据。信息附加部57对通过该WB运算处理部55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附加分类信息。
图25是表示分别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相关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分别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相关的图像信息数据83包含:与通过WB运算处理部55创建的白平衡处理之后的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部84;及与通过信息附加部57附加的分类信息相关的分类信息部85。
通过信息附加部57附加的分类信息为与主图及子图相关的信息。向针对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1个图像分配主图的分类信息,向其他图像分配子图分类信息。本例的信息附加部57(WB处理部54)对基本图像附加表示是主图的分类信息,对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是子图的分类信息。另外,信息附加部57可对任一个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是主图的分类信息,对基本图像及其他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是子图的分类信息。
作为针对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文件形式,有分别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设为独立的文件的方式及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设为1个文件的方式。
图26表示分别将针对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设为独立的文件数据时的数据结构例。分别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设为独立的文件数据87时,各文件数据87除了包含图像数据部84及分类信息部85之外,还包含组信息部86。
组信息部86是显示是与哪一输入图像数据相关的数据的表示组信息数据的部分。组信息数据对根据相同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彼此建立对应关联并进行分组。因此,按每个输入图像数据形成由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构成的组,根据相同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构成同一组。本例中,通过信息附加部57对图像数据部84及分类信息部85进行组信息部86的附加,但也可通过其他处理部进行,例如可在存储控制部33中进行。
图27表示将对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设为1个文件时的数据结构例。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设为1个文件时,创建包含这些图像(图像数据部84)及分类信息(分类信息部85)的1个文件数据87。因此,在1个文件数据87内存在与基本图像相关的图像信息数据83及与包围曝光图像相关的图像信息数据83。此时,可不附加组信息部86(参考图26)。
上述的文件数据87的创建可在图24所示的信息附加部57中进行,也可在图3所示的存储控制部33中进行。通过信息附加部57进行文件数据87的创建时,所创建的文件数据87在压缩扩展部32中被实施压缩处理,并在存储控制部33的控制下保存于主存储器10。另一方面,通过存储控制部33进行文件数据87的创建时,构成分类信息部85及组信息部86的数据类从系统控制部25被发送至存储控制部33,并且已接受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从压缩扩展部32被发送至存储控制部33。存储控制部33根据从系统控制部25发送而来的数据类及从压缩扩展部32发送而来的图像数据,创建文件数据87并保存于主存储器10。
另外,存储控制部33对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数据(文件数据87)进一步附加摄影日期和时间信息或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等元数据,之后对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并保存于主存储器10。存储控制部33中的元数据的附加处理例如可依照Exif形式进行。
主存储器10中通过存储控制部33保存有包含图像数据部84及分类信息部85(及组信息部86)的图像信息数据83,对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
图28是与第10实施方式中的白平衡处理相关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通过WB运算处理部55创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图28的S130),通过信息附加部57分别对通过WB运算处理部55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附加分类信息(S131)。
接着,对分类信息的改写进行说明。
图29表示数码相机2的功能块中主要与图像显示处理相关的处理部。
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并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1个图像显示于显示部8。尤其,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部35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至少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8。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31具有分类信息改写部72。分类信息改写部72被系统控制部25控制,获取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的图像数据并改写分类信息。
即,用户界面36(操作部9:命令接收部)中由用户输入附加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的确定命令。分类信息改写部72根据输入至该用户界面36的分类信息的确定命令,改写附加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具体而言,若经由用户界面36输入分类信息的确定命令,则系统控制部25控制分类信息改写部72,使分类信息改写部72改写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为1个。因此,若由用户向用户界面36输入“变更主图的图像”的确定命令,则分类信息改写部72将根据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将附加于重新选择及确定为主图的图像的分类信息从子图变更为主图,并且将在输入有确定命令之前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分类信息从主图变更为子图。
接着,对图像显示例进行说明。
当为了在刚拍摄之后确认摄影图像而进行图像播放时,从成像元件21输出并通过流程处理部22、AD转换部23及图像处理部31接受处理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缓冲存储器24。显示控制部35读出存储于缓冲存储器24的该图像数据并显示于显示部8。另一方面,当进行记录图像的播放时,通过存储控制部33从主存储器10读出图像数据并通过压缩扩展部32接受扩展处理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缓冲存储器24。显示控制部35读出存储于缓冲存储器24的该图像数据并显示于显示部8。
图30是表示显示部8中的图像播放显示的一例的图。另外,图30中仅为示出的一例,显示于显示部8的各部的大小和配置并无特别限定。并且,“图像播放”可以是用于在刚拍摄之后确认摄影图像的摄影图像播放,也可以是用于确认记录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的记录图像播放。
本例的图像播放时的显示部8中显示有选择图像显示部74、选择光标75、缩小图像76、分类显示部77及颜色空间显示部78。选择光标75为用于选择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缩小图像76中的任一个的显示,通过用户操作用户界面36(操作部9),能够切换通过选择光标75选择的缩小图像76。
缩小图像76为缩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图像。分类显示部77中显示有各缩小图像76的分类信息(主图或子图)。图30所示的分类显示部77对主图(基本图像)的缩小图像76显示“M”,对子图(包围曝光图像)缩小图像76显示“S1”或“S2”。
另外,可省略缩小图像76及分类显示部77中的任一个的显示。省略缩小图像76时,可通过选择光标75选择分类显示部77的任一个的显示,被选择的图像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
选择图像显示部74中仅显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通过选择光标75选择的1个图像,显示用户所关注的图像。尤其,切换为播放模式之后,最先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
显示控制部35将颜色空间坐标(图30所示的例子中为L*a*b*表色系的色度图)显示于显示部8的颜色空间显示部78,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显示部8的图像的至少任一颜色分布信息表示在显示于显示部8的颜色空间坐标上。本例的显示控制部35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及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这两者的位置表示在显示于显示部8的颜色空间坐标上。图30所示的例子中,在颜色空间显示部78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代表色)通过“M”的显示来表示,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代表色)通过“S1”及“S2”的显示来表示。
图30所示的例子中,基本图像(主图)的颜色分布信息表示在颜色空间坐标的原点上,基本图像(主图)的颜色分布信息也可根据基本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而表示在颜色空间坐标的原点以外的位置。
能够从对基本图像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状态(参考图30),由用户操作用户界面36(操作部9)来移动选择光标75,从而改变基于选择光标75的缩小图像76的选择对象。此时,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将通过选择光标75重新选择的图像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如此,用户界面36(操作部9)还作为由用户输入切换显示于显示部8的图像的切换命令的图像切换接收部发挥作用。显示控制部35根据输入至用户界面36的图像的切换命令,切换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显示部8的相同区域即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
图31是表示包围曝光图像被选择及确定作为主图时的显示部8的显示例的图。
若从对基本图像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状态(参考图30),由用户操作用户界面36(操作部9)来移动选择光标75,并操作用户界面36将包围曝光图像选择及确定为主图,则显示部8例如成为图31所示的显示。图31中,若使用选择光标75由用户选择包围曝光图像作为主图,则针对所选择的缩小图像76的分类显示部77上显示出表示主图的“M”,且针对其他缩小图像76的分类显示部77上显示出表示子图的“S1”或“S2”。并且,颜色空间显示部78中,根据用户选择确定之后的主图及子图的分类,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被显示于颜色空间坐标上。
如此,用户能够经由用户界面36(操作部9)从显示于显示部8的多个图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选择1个图像作为关注图像。此时,表示用户选择关注图像的信息的确定命令被输入至用户界面36(操作部9)。若与关注图像的选择相关的确定命令输入至用户界面36,则系统控制部25控制分类信息改写部72并将该关注图像的分类信息设为主图。即,分类信息改写部72在根据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将根据输入至用户界面36(操作部9)的确定命令指定的关注图像的分类信息设为主图,将其他图像的分类信息设为子图。
通过分类信息改写部72改写分类信息时,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根据改写之后的分类信息,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1个或多个图像显示于显示部8。
图32是与显示部8(选择图像显示部74)中的图像的切换相关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是否为播放模式(图32的S140),持续进行该判定直至成为播放模式(S140的否)。能够通过任意方法进行“是否为播放模式的判定”。例如,系统控制部25能够通过判定用户是否经由用户界面36(操作部9)选择了播放模式、或判定是否设定为进行用于确认摄影图像的播放的模式,由此进行“是否为播放模式的判定”。
当判定为是播放模式时(S140的是),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在显示部8的选择图像显示部74显示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S141;参考图30)。
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之后,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是否有由用户发出的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的显示命令,持续进行该判定直至由用户发出该显示命令(S142的否)。本例中,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将选择光标75从主图的图像移动时判定为“有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的显示命令”。当判定为“有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的显示命令”时(S142的是),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显示部8的选择图像显示部74中显示通过选择光标75重新选择的图像(S143)。
图33是分类信息的改写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是否有主图的切换命令(图33的S150),持续进行该判定直至有主图的切换命令(S150的否)。本例中,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操作部9)移动选择光标75,向用户界面36(操作部9)输入将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缩小图像76确定为新的主图的命令时,成为“有主图的切换命令”的情况。
当判定为有主图切换命令时(S150的是),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通过分类信息改写部72进行成为切换命令对象的组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的改写(S151)。由此,以在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对由用户确定为主图的图像附加的分类信息成为“主图”并且对其他图像附加的分类信息成为“子图”的方式,进行分类信息(参考图25的“分类信息部85”)的改写处理。
通过分类信息改写部72进行分类信息的改写时,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经由压缩扩展部32发送至存储控制部33,通过存储控制部33与改写之后的分类信息一同保存于主存储器10(S152)。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部8的选择图像显示部74中仅显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1个图像,能够根据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发出的显示命令切换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因此,即使根据相同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数量增加,用户也能够通过切换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的同时进行确认来简单地掌握这些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并能够减轻用户进行图像管理的工夫。
当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同时显示于显示部8(选择图像显示部74)并且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8的不同部位时,有时由于显示部8的颜色不均等影响,会很难比较显示图像彼此,用户会难以辨认显示图像之间的白平衡的不同。然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经由选择光标75进行的选择,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显示于显示部8的相同区域即选择图像显示部74。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显示在相同位置切换,因此图像彼此的比较变得容易,用户易辨认图像之间的白平衡的不同。
并且,在显示部8的颜色空间显示部78中显示颜色空间坐标上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对应位置,因此用户能够直观地一眼确认包围曝光方向及包围曝光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进行的操作切换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显示控制部35可自动且随着时间经过分别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依次显示于显示部8的相同区域即选择图像显示部74。即,通过显示控制部35进行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的切换,与用户操作无关地,随着时间经过自动切换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的切换时刻优选为用户能够辨认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白平衡不同的时刻。
并且,显示部8的显示并不限定于图30及图31所示的例子,例如,缩小图像76及分类显示部77可不显示于显示部8。图34A~图34D表示显示部8的其他显示例。如图34A~图34D所示,显示部8中显示有选择图像显示部74及颜色空间显示部78,但也可不显示缩小图像76及分类显示部77(参考图30及图31)。并且,如图34A~图34C所示,可在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一部分设置颜色空间显示部78。并且,如图34A~图34C所示,选择图像显示部74中可仅显示通过显示于颜色空间显示部78的选择光标75选择出对应位置的图像(基本图像或包围曝光图像)。并且,如图34A~图34B所示,可将附加有主图或子图的分类信息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所有颜色分布信息显示于颜色空间显示部78,如图34C所示,也可仅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显示于颜色空间显示部78。并且,如图34D所示,可在显示部8设置多个选择图像显示部74,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的多个图像(所有图像)分别显示于多个选择图像显示部74。此时,可通过强调光标79等强调显示与通过选择光标75选择的图像(参考图34D的“M”)对应的选择图像显示部74的图像。
上述显示部8中的显示内容通过被系统控制部25控制的显示控制部35控制显示部8来适当切换。因此,系统控制部25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模式控制显示控制部35,从而适当切换显示部8的显示内容。并且,系统控制部25能够根据由用户经由用户界面36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显示控制部35,移动或切换显示部8上的显示(选择光标75等)。
<第1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及作用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数据保存方法及数据删除方法。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数据保存方法及数据删除方法适用于通过对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附加主图或子图的分类信息来对基本图像与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于主存储器(图像存储部)10的情况。以下的数据保存方法及数据删除方法不仅能够适用于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将主图及子图的分类信息分配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情况,还能够适用于根据其他白平衡包围曝光方法将主图及子图的分类信息分配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距离拍摄时刻或者距离分类信息变更时刻经过一定时间(例如1星期)以上之后,自动从记录介质(主存储器10)被删除。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与上述第10实施方式(参考图29)大致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存储控制部33在距离创建基本图像和/或包围曝光图像的时刻的时间比第1时间长时,从主存储器(图像存储部)10删除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并且,存储控制部33在通过分类信息改写部72改写了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至少任一个分类信息时,距离该分类信息的改写时刻的时间比第2时间长时,从主存储器10删除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存储控制部33根据从时钟设备34获得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更新日期和时间信息),从主存储器10删除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从时钟设备34获得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及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通过系统控制部25获取。在此所说的编辑日期和时间信息在未进行分类信息的改写时,显示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创建日期和时间,在进行了分类信息的改写时,显示分类信息的最新改写日期的时间。
另外,“与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创建时刻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及“与分类信息的改写时刻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可作为不同数据被保存,两个日期和时间信息也可作为“更新日期和时间信息”这一单一数据被保存。并且,上述“第1时间”及“第2时间”为任意时间,第1时间及第2时间可相同也可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部25及存储控制部33在用户操作电源开关7来接通电源时,进行上述与图像删除相关的一系列处理。
图35是表示根据距离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创建时刻的时间删除图像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本例中,首先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是否经由电源开关7(用户界面36)接通了电源(图35的S160)。
电源接通时(S160的是),经由存储控制部33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图像信息数据83;参考图25~图27)是否保存于主存储器10(S161)。该判定可通过任意方法进行,例如,存储控制部33可仅读出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数据的元数据,而系统控制部25判定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是否保存于主存储器10。
当判定为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保存于主存储器10时(S161的是),通过系统控制部25,经由存储控制部33获取与具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创建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S162),并且从时钟设备34获取与当前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S163)。
并且,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当前日期是否从附加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创建日期和时间经过了第1时间以上(S164)。当判定为当前日期和时间从该创建日期和时间经过了第1时间以上时(S164的是),存储控制部33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从主存储器10删除附加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S165)。
另外,电源断开时(S160的否)、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未保存于主存储器10时(S161的否)及当前日期和时间从图像数据的创建日期和时间未经过第1时间以上时(S164的否),不进行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的删除处理。
图36是表示根据距离分类信息的改写时刻的时间删除图像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6所示的例子中,以与图35所示的例子(图35的S160及S161)相同的步骤,判定电源的接通和断开(图36的S170),并判定主存储器10中是否保存有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S171)。
电源接通时(S170的是)、判定为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保存于主存储器10时(S171的是),通过系统控制部25,经由存储控制部33获取与具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分类信息的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S172),并且从时钟设备34获取与当前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S173)。
并且,通过系统控制部25判定当前日期和时间从“具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分类信息的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是否经过第2时间以上(S174)。当判定为当前日期和时间从该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经过了第2时间以上时(S174的是),存储控制部33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从主存储器10删除附加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S175)。
另外,电源断开时(S170的否)、判定为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未保存于主存储器10时(S171的否)及当前日期和时间从图像数据的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未经过第2时间以上时(S174的否),不进行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的删除处理。
图37是表示根据“距离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的创建时刻的时间”及“距离分类信息的改写时刻的时间”删除图像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本例中,与图35及图36所示的例子相同,判定电源的接通和断开(图37的S180),并判定主存储器10中是否保存有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S181)。
电源接通(S180的是)且判定为主存储器10中保存有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时(S181的是),系统控制部25经由存储控制部33判定是否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改写(S182)。
当判定为有子图分类信息的改写时(S182的是),以与图36所示的例子(图36的S172~S175)相同的步骤进行处理。即,获取分类信息的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S183),并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S184),当判定为当前日期和时间从该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经过了第2时间以上时(S185的是),存储控制部33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删除附加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S186)。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没有子图分类信息的改写时(S182的否),以与图35所示的例子(图35的S162~S165)相同的步骤进行处理。即,获取与附加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创建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S187),并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S188),当判定为当前日期和时间从该创建日期和时间经过了第1时间以上时(S189的是),存储控制部33在系统控制部25的控制下,删除附加有该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S186)。
另外,电源断开时(S180的否)、判定为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未保存于主存储器10时(S181的否)、当前日期和时间从图像数据的创建日期和时间未经过第1时间以上时(S189的否)及当前日期和时间从图像数据的改写最新日期和时间未经过第2时间以上时(S185的否),不进行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图像的删除处理。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主存储器10的存储容量的浪费。
例如,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创建的所有“根据相同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多个图像(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记录于主存储器10,则每个拍摄场景的记录张数及记录数据量增加,浪费记录介质的可存储容量。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若从图像创建日期和时间或分类信息的改写日期和时间经过时间(第1时间或第2时间),则从主存储器10删除附加有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数据。即,根据1个输入图像数据创建的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中除了分配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1个图像以外,会随着时间经过被删除。由此,防止主存储器10的存储容量的浪费,能够将更多拍摄场景的图像保存于主存储器10。
<其他变形例>
另外,可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的任意方式彼此。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能够对其他结构也适用本发明。
<自定义白平衡模式>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在事前仅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但可在事前还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并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
图38是表示自定义白平衡模式中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例的流程图。
当作为白平衡的设定模式设定了自定义白平衡模式时,可在拍摄所希望图像的之前,在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参考图5)中进行用于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前处理。
该前处理中,用户拍摄无彩色(白色或灰色)的被摄体而从成像元件21输出的图像数据被图像数据获取部44获取而作为输入图像数据(图38的S190)。该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被颜色分布获取部46获取(S191),根据该颜色分布信息通过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92)。并且,根据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颜色分布信息,通过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获取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S193)。所获取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分别从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发送至系统控制部25,并通过系统控制部25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S194)。
另外,本例中的“基于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的获取可以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相同的步骤执行。并且,可与上述第8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闪光灯影响度”,获取预先保存于控制存储器30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服务器或计算机中的白平衡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数码相机2中进行白平衡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在服务器或计算机中进行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
图39是输出RAW形式的图像数据的数码相机2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例如,在具有图3所示的系统结构的数码相机2中,从成像元件21输出而经过流程处理部22及AD转换部23的输入图像数据(RAW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1的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中被获取白平衡增益。但是,本例中,该被获取的白平衡增益并不适用于输入图像数据(RAW数据),而是附加于输入图像数据。
即,基本WB增益设定部50及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2进行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和/或输入图像数据的闪光灯影响度,获取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但是,WB处理部54不进行将白平衡增益适用于输入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处理,而是将所获取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附加于“输入图像数据(RAW数据)”来创建RAW文件数据80。该RAW文件数据80包含:与输入图像数据(RAW数据)相关的RAW图像部81;及与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相关的WB增益信息部82。
从图像处理部31输出的RAW文件数据80被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保存于缓冲存储器24的RAW文件数据80通过压缩扩展部32进行压缩处理,并通过存储控制部33存储于主存储器10。
另外,上述例子中,通过WB处理部54创建RAW文件数据80,但也可在其他处理部中创建RAW文件数据80,例如可通过被系统控制部25控制的存储控制部33创建RAW文件数据80。此时,构成RAW图像部81的RAW图像数据从压缩扩展部32发送至存储控制部33。并且,构成WB增益信息部82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被存储于控制存储器30,并从系统控制部25发送至存储控制部33。
图40是表示与数码相机2连接的服务器90及计算机94的框图。数码相机2可经由数码相机连接部89及服务器连接部91与服务器90连接,也可经由数码相机连接部89及计算机连接部95与计算机94连接。这些连接方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系统控制部25经由存储控制部33读出存储于主存储器10的上述RAW文件数据80,并从数码相机连接部89输出。从数码相机连接部89输出的RAW文件数据80经由服务器连接部91通过服务器90接收并发送至服务器控制系统92,或者经由计算机连接部95通过计算机94接收并发送至计算机控制系统96。服务器控制系统92及计算机控制系统96通过将RAW文件数据80中包含的WB增益信息部82所示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适用于RAW图像部81所示的图像数据,能够获取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
另外,上述各功能结构能够通过任意的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例如,对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装置及处理部(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等)中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步骤)的程序、记录有该程序且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非暂时性记录介质)、或者能够安装该程序的计算机,也能够使用本发明。
并且,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数码相机及计算机(服务器),除了以摄像为主要功能的相机类之外,还能够适用于除了摄像功能之外还具备摄像以外的其他功能(通话功能、通信功能、其他的计算机功能)的移动设备类。作为本发明能够适用的其他方式,例如可举出具有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便携式游戏机。以下,对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的一例进行说明。
<智能手机的结构>
图41是表示智能手机101的外观的图。图41所示的智能手机101具有平板状框体102,在框体102的一面具备作为显示部的显示面板121及与作为输入部的操作面板122成为一体的显示输入部120。并且,该框体102具备扬声器131、麦克风132、操作部140及相机部141。另外,框体10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采用显示部与输入部彼此独立的结构,也可采用具有折叠结构或滑动机构的结构。
图42是表示图41所示的智能手机10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2所示,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构成要件,具备无线通信部110、显示输入部120、通话部130、操作部140、相机部141、存储部150、外部输入输出部160、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接收部170、动作传感器部180、电源部190及主控制部100。另外,作为智能手机101的主要功能,具备经由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网进行移动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
无线通信部110根据主控制部100的命令,对容纳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使用该无线通信,进行语音数据、图像数据等各种文件数据、电子邮件数据等的收发及Web数据或流数据等的接收。
显示输入部120是所谓的触摸面板,其具备显示面板121及操作面板122,所述显示输入部通过主控制部100的控制,显示图像(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和字符信息等来视觉性地向用户传递信息,并且检测用户对所显示的信息的操作。
显示面板121是将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OEL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用作显示设备的设备。操作面板122是以能够视觉辨认显示于显示面板121的显示面上的图像的方式载置,并检测通过用户的手指或尖笔来操作的坐标的设备。若通过用户的手指或尖笔操作该设备,则将因操作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至主控制部100。接着,主控制部100根据所接收的检测信号检测显示面板121上的操作位置(坐标)。
如图4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来例示的智能手机101的显示面板121与操作面板122成为一体而构成显示输入部120,但也可以配置成操作面板122完全覆盖显示面板121。采用该配置时,操作面板122还可以具备针对显示面板121以外的区域也检测用户操作的功能。换言之,操作面板122也可以具备针对与显示面板121重叠的重叠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显示区域)、及针对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121重叠的外缘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非显示区域)。
另外,可使显示区域的大小与显示面板121的大小完全一致,但无需一定要使两者一致。并且,操作面板122可具备外缘部分及除此以外的内侧部分这两个感应区域。而且,外缘部分的宽度根据框体102的大小等而适当设计。此外,作为在操作面板122中采用的位置检测方式,可举出矩阵开闭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可以采用任意方式。
通话部130具备扬声器131和麦克风132,其将通过麦克风132输入的用户的语音转换成能够在主控制部100中处理的语音数据来输出至主控制部100,并对通过无线通信部1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160接收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而从扬声器131输出。并且,如图41所示,例如能够将扬声器131搭载于与设置有显示输入部120的面相同的面,并将麦克风132搭载于框体102的侧面。
操作部140为使用了键开关等的硬件键,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例如,如图41所示,操作部140搭载于智能手机101的框体102的侧面,是用手指等按下时开启,手指离开时通过弹簧等的复原力而成为关闭状态的按钮式开闭。
存储部150存储主控制部100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应用软件、将通信对象的名称和电话号码等建立对应关联的地址数据、所收发的电子邮件的数据、通过Web浏览下载的Web数据、及已下载的内容数据,并且临时存储流数据等。并且,存储部150由内置于智能手机的内部存储部151及装卸自如且具有外部存储器插槽的外部存储部152构成。另外,构成存储部150的各个内部存储部151与外部存储部152通过使用闪存类型(flash memorytype)、硬盘类型(hard disk type)、微型多媒体卡类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的存储器(例如,MicroSD(注册商标)存储器等)、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等存储介质来实现。
外部输入输出部160发挥与连结于智能手机101的所有外部设备的接口的作用,用于通过通信等(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IEEE1394等)或网络(例如,互联网、无线LAN、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注册商标)、UWB(超宽带(Ultra Wideband))(注册商标)、紫蜂(ZigBee)(注册商标)等)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
作为与智能手机101连结的外部设备,例如有:有/无线头戴式耳机、有/无线外部充电器、有/无线数据端口、经由卡插槽连接的存储卡(Memory card)或SIM(客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UIM(用户标识模块(User Identity ModuleCard))卡、经由语音/视频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端子连接的外部语音/视频设备、无线连接的外部语音/视频设备、有/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有/无线连接的个人计连接算机的、PD有A/无及线有/无线连接的耳机等。外部输入输出部可将从这种外部设备接收传送的数据传递至智能手机101内部的各构成要件、或将智能手机101内部的数据传送至外部设备。
GPS接收部170根据主控制部100的命令,接收从GPS卫星ST1~STn发送的GPS信号,根据所接收的多个GPS信号执行定位运算处理,检测智能手机101的由纬度、经度及高度构成的位置。GPS接收部170在能够从无线通信部1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160(例如无线LAN)获取位置信息时,还能够利用该位置信息检测位置。
动作传感器部180例如具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等,根据主控制部100的命令,检测智能手机101的物理动作。通过检测智能手机101的物理动作,可检测智能手机101的移动方向或加速度。该检测结果被输出至主控制部100。
电源部190根据主控制部100的命令,向智能手机101的各部供给积蓄在电池(未图示)中的电力。
主控制部100具备微处理器,根据存储部150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进行动作,统一控制智能手机101的各部。并且,主控制部100为了通过无线通信部110进行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具备控制通信系统的各部的移动通信控制功能及应用处理功能。
应用处理功能通过主控制部100根据存储部150所存储的应用软件进行动作来实现。作为应用处理功能,例如有控制外部输入输出部160来与对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红外线通信功能、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的电子邮件功能、浏览Web页的Web浏览功能等。
并且,主控制部100具备根据所接收的数据或所下载的流数据等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数据)在显示输入部120显示影像等的图像处理功能。图像处理功能是指主控制部100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对该解码结果实施图像处理并将图像显示于显示输入部120的功能。
而且,主控制部100执行对显示面板121的显示控制及检测通过操作部140、操作面板122进行的用户操作的操作检测控制。
通过执行显示控制,主控制部100显示用于启动应用软件的图标或滚动条等软件键,或者显示用于创建电子邮件的窗口。另外,滚动条是指用于针对无法全部容纳于显示面板121的显示区域的较大图像等,接收使图像的显示部分移动的指令的软件键。
并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100检测通过操作部140进行的用户操作,或者通过操作面板122接收对上述图标的操作或对上述窗口的输入栏的字符串的输入,或者接收通过滚动条进行的显示图像的滚动请求。
而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100具备判定对操作面板122的操作位置是与显示面板121重叠的重叠部分(显示区域)还是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121重叠的外缘部分(非显示区域),并控制操作面板122的感应区域或软件键的显示位置的触摸面板控制功能。
并且,主控制部100还能够检测对操作面板122的手势操作,并根据检测出的手势操作执行预先设定的功能。手势操作并不是以往的简单的触摸操作,而是表示通过手指等描绘轨迹、或者同时指定多个位置、或者组合这些来从多个位置对至少一个描绘轨迹的操作。
相机部141是利用CMOS等成像元件来进行电子摄影的数码相机。并且,相机部141能够通过主控制部100的控制,将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例如JPEG等压缩的图像数据,并记录于存储部150,并且能够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160和无线通信部110输出。图41所示的智能手机101中,相机部141搭载于与显示输入部120相同的面,但相机部141的搭载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可搭载于显示输入部120的背面,或者也可以搭载有多个相机部141。另外,搭载有多个相机部141时,还能够切换用于进行摄影的相机部141来单独摄影、或者同时使用多个相机部141来进行摄影。
并且,相机部141能够利用于智能手机101的各种功能中。例如,能够在显示面板121显示通过相机部141获取的图像,或者作为操作面板122的操作输入之一利用相机部141的图像。并且,当GPS接收部170检测位置时,还能够参考来自相机部141的图像来检测位置。而且,还能够参考来自相机部141的图像,不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同时使用来判断智能手机101的相机部141的光轴方向,或判断当前的使用环境。当然,还能够在应用软件内利用来自相机部141的图像。
此外,可对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附加通过GPS接收部170获取的位置信息、通过麦克风132获取的音频信息(也可以通过主控制部等进行音频文本转换而成为文本信息)、通过动作传感器部180获取的姿势信息等而记录于存储部150,并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160或无线通信部110输出。
上述图像处理部31(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0;参考图3)例如能够通过主控制部100来实现。
符号说明
2-数码相机,3-相机主体,4-透镜镜筒,5-闪光灯发光部,6-快门按钮,7-电源开关,8-显示部,9-操作部,10-主存储器,12-透镜部,20-机械快门,21-成像元件,22-流程处理部、23-AD转换部,24-缓冲存储器,25-系统控制部,26-快门驱动部,27-透镜驱动部,28-电源控制部,29-电源,30-控制存储器,31-图像处理部,32-压缩扩展部,33-存储控制部,34-时钟设备,35-显示控制部,36-用户界面,40-白平衡图像处理部,41-第1增益获取部,42-第2增益获取部,44-图像数据获取部,46-颜色分布获取部,48-WB设定判别部,50-基本WB增益设定部,52-包围曝光WB增益设定部,54-WB处理部,55-WB运算处理部,56-光源色推断部,57-信息附加部,58-光源色特性获取部,60-黑体特性存储部,62-彩度指定部,64-闪光灯指定部,66-包围曝光判定部,68-包围曝光数据存储部,72-分类信息改写部,74-选择图像显示部,75-选择光标,76-缩小图像,77-分类显示部,78-颜色空间显示部,79-强调光标,80-RAW文件数据,81-RAW图像部,82-WB增益信息部,83-图像信息数据,84-图像数据部,85-分类信息部,86-组信息部,87-文件数据,89-数码相机连接部,90-服务器,91-服务器连接部,92-服务器控制系统,94-计算机,95-计算机连接部,96-计算机控制系统,100-主控制部,101-智能手机,102-框体,110-无线通信部,120-显示输入部,121-显示面板,122-操作面板,130-通话部,131-扬声器,132-麦克风,140-操作部,141-相机部,150-存储部,151-内部存储部,152-外部存储部,160-外部输入输出部,170-GPS接收部,180-动作传感器部,190-电源部。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颜色分布获取部,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
第1增益获取部,获取用于获得所述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及
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所述颜色分布信息,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所述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方向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所述包围曝光方向是从所述颜色空间上的所述基本图像的位置向包围曝光图像的位置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所述颜色分布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从所述颜色分布信息推断光源色,根据从该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光源色,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从所述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所述光源色的相关色温,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从所述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所述光源色的相关色温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并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颜色空间上的黑体辐射特性与从所述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所述光源色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中,所述黑体辐射特性与从所述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所述光源色之间的所述距离越小,使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越靠近琥珀色/蓝色方向,所述距离越大,使颜色空间上的所述包围曝光方向越靠近绿色/品红色方向,由此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从所述颜色分布信息推断的所述光源色及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获取所述基本图像的彩度信息,并根据该彩度信息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根据所述基本图像相对无彩色的相对彩度,获取所述彩度信息,并根据该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显示特性获取部,其获取显示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1个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信息,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
根据从所述显示特性获取部获取的所述显示特性信息获取显示无彩色信息,
根据所述基本图像相对从所述显示无彩色信息获得的显示无彩色的相对彩度,获取所述彩度信息,
根据该彩度信息确定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中,根据所述彩度信息,无彩色与所述基本图像之间的彩度差越大,使所述包围曝光量的绝对值越大,由此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增益获取部中,参考确定颜色分布信息与是否需要创建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的关系的包围曝光要否数据,根据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创建所述包围曝光图像,当确定为需要创建所述包围曝光图像时,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当确定为不需要创建所述包围曝光图像时,不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白平衡处理部,其对所述原图像数据适用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获得所述基本图像,对所述原图像数据适用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来获得所述包围曝光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白平衡处理部对所述基本图像附加表示是主图的分类信息,对所述包围曝光图像附加表示是子图的分类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还具备:
命令接收部,由用户输入附加于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的确定命令;及
分类信息改写部,能够根据输入至所述命令接收部的所述确定命令,改写附加于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的分类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还具备:
图像存储部,对所述基本图像与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及
存储控制部,当距离创建所述基本图像的时刻的时间比第1时间长时,从所述图像存储部删除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所述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还具备:
图像存储部,对所述基本图像与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相互建立对应关联来存储;及
存储控制部,当已通过所述分类信息改写部改写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任一个分类信息时,当距离改写该分类信息的时刻的时间比第2时间长时,从所述图像存储部删除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所述子图分类信息的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备:
显示部;及
显示控制部,控制所述显示部,将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的至少1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所述显示控制部将颜色空间坐标显示于所述显示部,将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至少任一颜色分布信息表示在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颜色空间坐标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将所述基本图像及所述包围曝光图像中附加有主图的分类信息的图像的颜色分布信息表示在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颜色空间坐标上。
20.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获取为了获得基本图像及包围曝光图像而适用于原图像数据的白平衡增益,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
获取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分布信息,
获取用于获得所述基本图像的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所述颜色分布信息,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获取用于获得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的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根据所述颜色分布信息确定颜色空间上的包围曝光方向,以所述基本图像用白平衡增益为基准,根据该包围曝光方向获取所述包围曝光图像用白平衡增益,
所述包围曝光方向是从所述颜色空间上的所述基本图像的位置向包围曝光图像的位置的方向。
CN201480074484.2A 2014-02-07 2014-12-24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940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2615 2014-02-07
JP2014-022615 2014-02-07
PCT/JP2014/084072 WO2015118788A1 (ja) 2014-02-07 2014-12-24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0673A CN105940673A (zh) 2016-09-14
CN105940673B true CN105940673B (zh) 2017-11-24

Family

ID=5377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4484.2A Active CN105940673B (zh) 2014-02-07 2014-12-24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0112B2 (zh)
JP (1) JP6195633B2 (zh)
CN (1) CN105940673B (zh)
WO (1) WO20151187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3093B2 (ja) * 2014-03-31 2017-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78602B2 (ja) * 2016-12-14 2020-11-0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撮像装置、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06488140B (zh) * 2016-12-30 2019-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拍摄参数的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70910B (zh) * 2017-08-04 2019-09-24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最优曝光的最小包围曝光集合获取方法
JP7259761B2 (ja) 2017-12-05 2023-04-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彩度抑制プログラム
CN110121064B (zh) * 2019-05-15 2021-07-30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色彩调节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CN111918004B (zh) * 2020-09-16 2023-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终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TWI763074B (zh) * 2020-10-12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調整顯示螢幕色彩的方法
CN114845094B (zh) * 2022-07-06 2022-09-30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色彩校正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1250A (ja) * 2000-08-04 2002-02-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CN1812478A (zh) * 2004-12-27 2006-08-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摄取设备及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918919A (zh) * 2004-02-10 2007-0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白平衡调整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584205A (zh) * 2007-01-15 2009-1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783849A (zh) * 2009-01-16 2010-07-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3432A (ja) * 2000-03-15 2001-11-30 Asahi Optical Co Ltd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20010030694A1 (en) * 2000-03-15 2001-10-18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gital still camera performing white balance adjustment
JP2002152772A (ja) * 2000-08-28 2002-05-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補正装置及び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補正方法と濃度補正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940506B2 (ja) 2001-04-06 2012-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連続撮影方法及びカメラ
GB2379296B (en) * 2001-09-01 2005-05-25 Ibm A data storage system having a unified container layer for an active data store
US20040085459A1 (en) * 2002-02-12 2004-05-06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4612813B2 (ja) * 2004-07-05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475118B2 (ja) * 2004-12-28 2010-06-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ホワイトバランスブラケティング撮影方法
US8964054B2 (en) * 2006-08-18 2015-02-2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apturing selected image objects
JP5304295B2 (ja) * 2009-02-10 2013-10-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およびホワイトバランスブラケティング撮影プログラム
US20110187891A1 (en) * 2010-02-04 2011-08-04 Buyue Zha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White Bal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1250A (ja) * 2000-08-04 2002-02-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CN1918919A (zh) * 2004-02-10 2007-0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白平衡调整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812478A (zh) * 2004-12-27 2006-08-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摄取设备及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1584205A (zh) * 2007-01-15 2009-1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783849A (zh) * 2009-01-16 2010-07-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8788A1 (ja) 2015-08-13
JP6195633B2 (ja) 2017-09-13
US10070112B2 (en) 2018-09-04
US20160295189A1 (en) 2016-10-06
CN105940673A (zh) 2016-09-14
JPWO2015118788A1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067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7431760B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6797453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CN105609035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6134189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6165409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4751195B (zh) 利用参考图像的图像处理
CN110012210B (zh)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080068456A1 (en) Camera
CN109792478A (zh) 基于焦点目标信息调整焦点的系统和方法
CN105009563B (zh) 复原滤波器生成装置和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复原滤波器生成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01222582B (zh) 摄像装置和连续摄影方法
JP6108755B2 (ja) 撮影機器、撮影画像送信方法及び撮影画像送信プログラム
CN106688227A (zh) 多摄像装置、多摄像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06416218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6576155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6295659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拍照取色应用方法及系统
CN104144286A (zh)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Galer Digital photography in available light
CN117425080B (zh) 拍照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07288409A (ja) 画像データ分類機能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Busch David Busch’s Compact Field Guide for the Nikon D7200
CN104159018B (zh) 图像获取装置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CN116709002A (zh) 视频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42963A (zh) 一种昆虫拍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