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9520A -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9520A
CN105929520A CN201610101862.2A CN201610101862A CN105929520A CN 105929520 A CN105929520 A CN 105929520A CN 201610101862 A CN201610101862 A CN 201610101862A CN 105929520 A CN105929520 A CN 105929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ttery
optical system
focal length
refractiv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18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濑川敏也
平川纯
野田隆行
田口博规
太幡浩文
河合祥子
山根宏大
森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2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9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对摄像所使用的光线在波长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像差变动进行抑制,且对大的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作为具备至少一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5≤Δ(d-s)/f≤0.05其中,f: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Δ(d-s):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中、s线(852.11nm)相对于d线(587.56nm)的近轴成像位置。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特别关于数字静态摄像机或数字摄影机等的使用了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所适合的光学系统、以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数字静态摄像机、数字摄影机等的使用了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得到了普及。近年来,提出有使用具有与折射光学系统不同的光学特性的衍射光学元件来实现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的光学系统(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等,近几年的摄像用光学系统的高性能化发展显著。另外,在摄像用光学系统高性能化的同时,小型化也在进展中。这样的小型摄像系统的普及得到了急速推进,小型摄像系统也作为车载用摄像装置、监控用摄像装置等而得到广泛使用。
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了具有广角摄像机和变焦摄像机的监控装置。在该监控装置中,通过广角摄像机对监控对象区域进行全时监控。而且,当检测到作为拍摄对象的、需取得放大图像的人物等时,用变焦镜头取得该人物等的放大图像。该监控装置具有照明装置,当周围的亮度不足时,由照明装置将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照射于拍摄范围。广角摄像机及变焦摄像机具有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灵敏度,即使在夜间等周围亮度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对拍摄对象区域进行监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548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900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系统,在主要利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的光学系统中,可通过使用上述衍射光学元件等来实现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然而,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广角摄像机或变焦镜头这样,在利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光学系统中,即使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系统,也存在着无法对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色像差进行充分校正的危险。其原因在于,由于光线的折射率随波长而不同,从而对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色像差校正不充分的可能性高。相同地,由于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折射特性不同,因此,当摄像所使用的光线波长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变到近红外波长范围时,还会发生除色像差之外的各像差变大、被摄体轮廓不鲜明等的画质降低的情况。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监控装置等中,当摄像所利用的光线的波长发生变化时,具有再次进行对焦操作的机构。但是,此时,除了光学系统的驱动控制变烦杂以外,还会产生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摄像所使用的光线在波长发生变化时的像差变动的,并对大的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Δ(d-s)/f≤0.05···(A)
其中,
f: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
Δ(d-s):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中、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d线:波长587.56nm的光线,
s线:波长852.11nm的光线。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和在该光学系统的像面侧将该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抑制摄像所使用的光线在波长发生变化时的像差变动,并对大的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学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在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9是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3是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14是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7是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18是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1是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22是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5是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26是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9是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0是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32是表示实施例9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33是实施例9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4是实施例9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36是表示实施例10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37是实施例10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8是实施例10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0是表示实施例11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1是实施例11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42是实施例11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4是表示实施例12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5是实施例12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46是实施例12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8是表示实施例13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49是实施例13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50是实施例13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52是表示实施例14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53是实施例14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54是实施例14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5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56是表示实施例15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57是实施例15的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图58是实施例15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以及歪曲像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G···第一透镜组
2G···第二透镜组
3G···第三透镜组
4G···第四透镜组
5G···第五透镜组
CG···护罩玻璃
IMG···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光学系统
1-1.光学系统的基本构成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Δ(d-s)/f≤0.05···(A)
其中,
f: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
Δ(d-s):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中、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d线:波长587.56nm的光线,
s线:波长852.11nm的光线。
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通过具有至少一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并满足上述条件式(A),从而使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即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和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即s线在近轴成像位置的差(脱焦)微小,因此,即使当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和近红外波长范围之间变化时,也能使对焦位置不变,抑制各像差的变动。因此,即使当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发生变化时,也能防止画质降低。从而,其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在任一波长范围内都能获得轮廓鲜明的被摄体像。
另外,由于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在近轴成像位置的差微小,从而即使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发生变化,也无需像原来那样再次进行对焦操作。与此同时,当使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时、和使用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时,不需要根据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范围来分别进行驱动控制。因此,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能够使驱动控制共同化。从而,可防止驱动控制复杂化导致的装置的大型化。
在本发明中,通过用衍射面构成光学系统,从而与不含衍射面的一般的折射光学系统相比,能以个数少的光学元件来构成满足上述条件式(A)的光学系统,能紧凑地构成该光学系统。
此处,衍射面具有下式表示的相位差函数所规定的衍射光栅结构。例如,通过用切削法、光刻法、造模法等在玻璃材料制透镜、塑料制透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形成衍射光栅结构,从而能得到衍射光学元件。在本发明中,把含衍射光学元件的透镜组称为含衍射面的透镜组。
φ ( h ) = m λ ( C 1 · h 2 + C 2 · h 4 + C 3 · h 6 + C 4 · h 8 )
其中,在上述式子中,为相位差函数,“m”为衍射次数,“λ”为标准化波长。另外,C1、C2、C3、C4是衍射面系数,“h”是相同径向上的距离光轴的长度。
作为衍射光学元件,可使用仅在与空气层接触一侧的面具有上述衍射面的单层衍射光学元件。另外,例如,还可以使用将接合透镜的接合面设置为上述衍射面等的、在一个玻璃材料层和其他玻璃材料层之间形成衍射面的层压型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比起单层衍射光学元件,使用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能在更大的波长范围良好地校正色像差等。其中,在多层衍射光学元件中,玻璃材料层并不限于是由光学玻璃材质所形成的层,也可以是由光学塑料等的光学玻璃以外的光学元件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层。
另外,该衍射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非球面。通过使衍射面为非球面,从而能以个数更少的光学元件来更好地校正色像差等的各像差。
且,在本发明中,该光学系统内可具有至少一组、含至少一个衍射面的透镜组,也可具有含多个衍射面的透镜组,还可具有多组含一个衍射面的透镜组。其中,当该光学系统内包含多个衍射面时,优选将各衍射面分别配置在不同的透镜组中。例如,在变焦镜头中,各透镜组的位置根据焦距来相对地变化。在借助各透镜组位置并通过衍射面校正色像差等各像差方面,效果最好的配置是互不相同的。从而,当包含多个衍射面时,从得到成像性能更高的光学系统方面来看,优选在不同的透镜组中配置各衍射面。
另外,该光学系统优选具备至少一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且该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含有上述衍射面。通过使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形成为含衍射面的构成,从而可通过折射光学系统以及衍射面来进行色像差的校正,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线以及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线中的任一波长范围内都能更好地校正色像差。
进而,通过使该光学系统形成为含衍射面的构成,从而可改善光学系统整体的温度特性。具体而言,通过使光学系统具有衍射面,从而如上所述地可用少的光学元件来良好地进行色像差的校正。因此,可减少由对色像差校正有效、但温度特性差的玻璃材料所构成的光学元件的个数,可抑制光学系统整体中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近轴成像位置的变动、即脱焦。
在本发明中,该光学系统可以是焦距固定的单焦点透镜,也可以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在任一情况下,对具体的透镜组构成等都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以下的形态。
1-2.单焦点透镜
当该光学系统为单焦点透镜时,可采用两组式结构、三组式结构等的各种透镜构成,透镜组的数量、屈光度配置、各透镜组的具体透镜构成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从物体侧依次为具有负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的负/正的两组式结构,从物体侧依次为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的正/正的两组式结构,从物体侧依次为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透镜组的正/正/负的三组式结构,从物体侧依次为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的正/负/正的三组式结构,从物体侧依次为具有负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的负/正/正的三组式结构等。在采用其中的任一结构时,基于上述观点,均优选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包含衍射面。
当该单焦点透镜具备多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时,在这些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中,优选在轴向光线以最大的光束直径所通过的透镜组中包含上述衍射面。通过在轴向光线以最大的光束直径所通过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中设置衍射面,从而可最有效地对各波长范围的光线分别校正各像差。
1-3.变焦镜头
当该光学系统为变焦镜头时,只要通过具有多个透镜组,且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使各透镜组间的间隔变化,从而使焦距变化,就对透镜组的数量或屈光度配置、各透镜组的具体透镜构成、变焦时的各透镜组的动作等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当该变焦镜头具有多个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时,基于和单焦点透镜时相同的理由,在这些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中,优选在轴向光线以最大的光束直径所通过的透镜组中包含上述衍射面。其中,在变焦镜头中,通常,轴向光线以最大的光束直径所通过的广角端和望远端的透镜组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在整个变焦范围中,基于使以色像差为代表的各像差的校正变好的观点,更优选轴向光线以最大的光束直径所通过的广角端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和轴向光线以最大的光束直径所通过的望远端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分别包含衍射面。且,当该光学系统为变焦镜头时,优选满足后述的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但关于该点容后叙述。以下,例举变焦镜头的几个具体构成例。
(1)两组式结构
当该光学系统为两组式结构的变焦镜头时,优选具备至少一组含上述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且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使各透镜组相对移动来使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化。例如,可以是具有从物体侧依次为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含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的负/正的两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优选使第一透镜组和/或第二透镜组移动来使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小。
(2)三组式结构
当该光学系统为三组式结构的变焦镜头时,优选具有至少一组含上述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且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使各透镜组相对移动来使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
具体而言,可以是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或负的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而成的负/正/正、或负/正/负的三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优选固定第三透镜组,并使第一透镜组和/或第二透镜组移动。且,第三透镜组的折射本领可以无限小。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变焦镜头中,基于能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更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观点,优选第二透镜组至少含有一个上述衍射面。
另外,可以是具备含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而成的正/负/正的三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优选固定第一透镜组,并使第二透镜组和/或第三透镜组移动。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变焦镜头中,基于能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更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观点,优选第一透镜组和/或第二透镜组含有至少一个上述衍射面。
(3)四组式结构
当该光学系统为四组式结构的变焦镜头时,优选具备至少一组含上述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且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使各透镜组相对移动来使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
具体而言,可以是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而成的正/负/正/正的四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优选固定第一透镜组,并使其他透镜组中的至少任意一组透镜组移动。在具有该构成的变焦镜头中,基于能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更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观点,优选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以及第四透镜组中的任意一组透镜组含有至少一个上述衍射面。
另外,可以是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而成的负/正/正/正的四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固定第四透镜组,并使其他透镜组中的至少任意一组透镜组移动。在具有该构成的变焦镜头中,基于能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更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观点,优选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上述衍射面。
(4)五组式结构
当该光学系统为五组式结构的变焦镜头时,优选具备至少一组含上述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且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使各透镜组相对移动来使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
具体而言,可以是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而成的正/负/正/正/负的五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优选固定第一透镜组,并使其他透镜组中的至少任意一组透镜组移动。在具有该构成的变焦镜头中,基于能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更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观点,优选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以及第四透镜组中的任意一组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上述衍射面。
另外,可以是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而成得正/负/正/正/正的五组式结构。此时,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优选使至少任意一组透镜组移动。在具有该构成的变焦镜头中,基于能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更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观点,优选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上述衍射面。
1-4.防抖组
且,本发明的光学系统无论是单焦点透镜,还是变焦镜头,均可使该光学系统所包含的透镜组中的任意一组透镜组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将其用作为对摄像时的抖动等造成的影像模糊等进行校正的防抖组。
1-5.条件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所需满足的条件、或优选满足的条件进行说明。
1-5-1.条件式(A)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如上所述的条件式(A)。通过满足该条件式(A),从而,如上所述,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即使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范围变化时,也不需要进行再对焦操作等,能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
更优选该光学系统在得到这些效果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式(A)’。
-0.02≤Δ(d-s)/f≤0.02···(A)’
1-5-2.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
此处,当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为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
-0.05≤WΔ(d-s)/fW≤0.05···(1)
-0.01≤TΔ(d-s)/fT≤0.01···(2)
其中,
fW:广角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fT:望远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WΔ(d-s):广角端的、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TΔ(d-s):望远端的、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d线:波长587.56nm的光线,
s线:波长852.11nm的光线。
条件式(1)是规定广角端的、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和s线的近轴成像位置之差的式子,条件式(2)是规定望远端的、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和s线的近轴成像位置之差的式子。通过满足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从而在该变焦镜头的整个变焦范围中,可使上述近轴成像位置之差微小化。因此,在该变焦镜头所示的任意焦距中,即使当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和近红外波长范围之间变化时,也能防止对焦位置的变化,抑制各像差的变动。即,在该变焦镜头的整个变焦范围中,在从可见光波长范围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大的波长范围中都能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
在获得这些效果的基础上,当该光学系统为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时,更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
-0.02≤WΔ(d-s)/fW≤0.02···(1)’
-0.005≤TΔ(d-s)/fT≤0.005···(2)’
且,当条件式(A)中的f为广角端的焦距时,条件式(1)与该条件式(A)为相同的式子。另外,由于被摄体像在望远端比广角端大,从而与广角端相比,上述近轴成像位置之差在望远端带给画质的影响更大。因此,通过在望远端满足条件式(2),即使当摄像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范围变化时,也能有效防止被摄体像轮廓的不鲜明,在整个变焦范围能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
1-5-3.条件式(3)
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上述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中,优选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3.0≤Σ{θCs/(fd×νd)}/Σ{1/(fd×νd)}≤3.0···(3)
其中,
θCs=(nC-ns)/(nF-nC),
nC: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C线(656.27nm)的折射率,
ns: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s线(852.11nm)的折射率,
nF: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F线(486.13nm)的折射率,
fd: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焦距,
νd: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阿贝数。
此处,“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意为上述衍射光学元件,且该衍射光学元件包括单层衍射光学元件以及多层衍射光学元件中的任一情况。另外,“具有衍射面的透镜的折射率”意为该衍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且在多层衍射光学元件中,是指被配置在比衍射面更靠像面侧的层(透镜)的折射率。
条件式(3)是用于定义衍射光学元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折射本领的变化率、和从C线到s线的折射本领的变化率之差的式子。满足条件式(3)时,在从C线到s线的波长范围中,该衍射光学元件的反常色散性低,在这些波长范围中,一级光谱自不用提,即使在二级光谱中也能良好地进行色像差校正。
与此相对地,不满足条件式(3)时,由于存在如下的情况,即该衍射光学元件在从C线到s线的波长范围中存在出现反常色散性的范围,在C线~s线的波长范围中二级光谱的校正变困难,在这些波长范围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成像性能的情况,从而不优选。
更优选在获得上述效果的基础上满足下述条件式(3)’。
-1.0≤Σ{θCs/(fd×νd)}/Σ{1/(fd×νd)}≤2.0···(3)’
且,当该光学系统包含多个衍射面时,优选至少任意一个衍射面满足该条件式(3),更优选所有衍射面满足该条件式(3)。至于条件式(3)’也如此。
1-5-4.条件式(4)
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上述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中的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与条件式(3)的情况相同。
-15≤Σ{1/(fd×νd)}/Σ{θgF/(fd×νd)}≤15···(4)
其中,
θgF=(ng-nF)/(nF-nC),
ng: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g线(435.84nm)的折射率,
nF: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F线(486.13nm)的折射率,
nC: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C线(656.27nm)的折射率,
ns: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s线(852.11nm)的折射率,
fd: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焦距,
νd:具有上述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阿贝数。
条件式(4)是用于定义衍射光学元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折射本领的变化率、与从F线到g线的折射本领的变化率之差的式子。满足条件式(3)时,在从F线到g线的波长范围中,该衍射光学元件的反常色散性低,在这些波长范围中,一级光谱自不用提,即使在二级光谱中也能良好地进行色像差校正。
与此相对地,不满足条件式(4)时,由于存在如下的情况,即该衍射光学元件在从F线到g线的波长范围中存在出现反常色散性的范围,在F线~g线的波长范围中二级光谱的校正变困难,在这些波长范围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成像性能的情况,从而不优选。
更优选在获得上述效果的基础上满足下述条件式(4)’。
-13≤Σ{1/(fd×νd)}/Σ{θgF/(fd×νd)}≤7.0···(4)’
且,当该光学系统包含多个衍射面时,优选至少任意一个衍射面满足该条件式(4),更优选所有衍射面满足该条件式(4)。至于条件式(4)’也相同。
1-5-5.条件式(5)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0.3<fdoe/√(fW×fT)<5.0···(5)
其中,
fdoe:上述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焦距,
fW: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固定时,为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可变时,为广角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fT: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固定时,fT=fW,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可变时,为望远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上述条件式(5)是规定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焦距的式子。满足条件式(5)时,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折射本领是适度的,能更好地进行色像差等的校正。
与此相对地,如果条件式(5)的数值为下限值以下,则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折射本领过弱,难以校正色像差等。另外,如果条件式(5)的数值为上限值以上,则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折射本领过强,难以校正球面像差等的各像差。
更优选在获得上述效果的基础上满足下述条件式(5)’。
0.5<fdoe/√(fW×fT)<3.0···(5)’
且,当该光学系统具备多个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时,优选其中至少任意一组透镜组满足该条件式(5),更优选所有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满足该条件式(5)。至于条件式(5)’也相同。
2.摄像装置
其次,对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所述摄像元件设置于该光学系统的像面侧,将该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此处,摄像元件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的固体摄像元件等。本发明的摄像装置适合作为数字摄像机或摄影机等的、使用了这些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另外,当然该摄像装置可以是将透镜固定于壳体的透镜固定式的摄像装置,也可以是单反相机或无反单镜头相机等的镜头交换式的摄像装置。
其次,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定。以下例举的各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是用于数字摄像机、摄影机、银盐胶片相机等的摄像装置(光学装置)中的摄像光学系统。另外,在各透镜剖面图中,面向附图,左方是物体侧,右方是像面侧。
实施例1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在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固定的单焦点透镜,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将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二透镜组2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且配置于第二透镜组2G的最靠像面侧处的上述接合透镜的接合面构成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一透镜组1G和第二透镜组2G之间配置有孔径光圈。
且,第一透镜组1G和第二透镜组2G之间配置有孔径光圈。第二透镜组2G的像面侧所标注的“CG”为护罩玻璃,表示低通滤光片或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另外,护罩玻璃CG的像面侧所标注的“IMG”为像面,具体而言表示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或银盐胶片的胶片平面等。这些符号等在实施例2~实施例16所示的各透镜剖面图中也相同。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中示出了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
表1中,“面No.”表示从物体侧数出的透镜面的顺序(面编号)、“r”表示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表示透镜面的光轴上的间隔,“Nd”表示对d线(波长λ=587.6nm)的折射率,“vd”表示对d线的阿贝数。另外,当透镜面为非球面时,在面编号之后附上“*(星号)”。另外,当透镜面为衍射面时,在面编号之后附上“#(井字符)”。当透镜面为非球面和/或衍射面时,曲率半径“r”一栏表示的是曲率半径。
另外,对于表1所示的非球面,在表2(2-1)中示出用下式定义其形状时的非球面系数。在表2(2-1)中,“E-a”表示“×10-a”。
X ( h ) = h 2 / r 1 + 1 - ( 1 + k ) h 2 / r 2 + A 4 · h 4 + A 6 · h 6 + A 8 · h 8 + A 10 · h 10
其中,在上述式子中,“R”表示曲率,“h”表示距离光轴的高度,“k”表示圆锥系数,“A4”、“A6”、“A8”、“A10”···表示各次方所对应的非球面系数。
进而,表2(2-2)中示出了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表1所示的可变间隔。表(2-3)中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示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示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
关于衍射面,表3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其中,C01、C02、C03、C04分别对应于上述相位差函数的C1、C2、C3、C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且,各表中的长度单位全为“mm”,视角的单位全为“°”。与这些表相关的事项在实施例2~实施例16中所示的各表中也相同,因而以下省略说明。
图2中示出了该光学系统在无限远对焦时的各纵像差图。面向附图从左开始,各纵像差图依次表示的是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在表示球面像差的图中,纵轴表示与开放F值的比例,横轴表示调为散焦时,实线为d线(波长λ=587.5618nm)的球面像差,虚线为s线(波长λ=852.1100nm)的球面像差,点划线为g线(波长λ=435.8343nm)的球面像差。在表示像散的图中,纵轴表示像高,横轴表示调为散焦时,实线为弧矢面的像散,虚线为子午面的像散。在表示歪曲像差的图中,纵轴表示像高,横轴取%来表示歪曲像差。与这些纵像差图相关的事项在实施例2~实施例16中所示的各纵像差图中也相同,因而以下省略说明。
(表1)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25.007 2.687 1.5182 58.96 0.787 0.633
2* 4.133 4.229
3 9.255 1.381 1.7283 28.32 0.692 0.698
4 13.683 3.360
5 INF 0.100
6* 5.143 2.819 1.5891 61.25 0.812 0.626
7* 10.577 1.132
8 -117.096 0.500 1.7308 40.50 0.740 0.662
9# 5.320 3.074 1.4875 70.44 0.836 0.619
10 -7.324 11.040
11 INF 1.750 1.5168 64.20 0.821 0.623
19 INF 8.653
(表2)
(2-1)
面NO. k A4 A6 A8 A10
1 -1.00 -2.5778E-04 1.8094E-06 -5.9905E-09 0.0000E+00
2 -1.20 5.4936E-04 -7.1705E-06 1.1946E-07 0.0000E+00
6 -0.78 9.7307E-04 2.7759E-05 1.0875E-06 0.0000E+00
7 -3.00 2.3670E-03 5.0668E-05 4.5659E-06 0.0000E+00
(2-2)
F 15.027
Fno 4.460
ω 11.290
(2-3)
f1 -15.533
f2 13.078
(表3)
面No 9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6.063E-04
C02 -2.999E-05
C03 1.244E-06
C04 9.617E-08
实施例2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4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接合而得到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二透镜组2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且在构成第二透镜组2G所含的上述接合透镜的上述弯月透镜中,其与空气层接触的物体侧的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一透镜组1G和第二透镜组2G之间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向像面侧移动,第二透镜组2G向物体侧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4中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5(5-1)中为表4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5(5-2)示出了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且,在表5(5-2)中,“6”、“7”、“9”分别意为表4所示的可变间隔“d6”、“d7”、“d9”,在表(5-2)中省略了“d”的标注。关于此点,以下的实施例也相同。表5(5-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关于第二透镜组2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6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5中示出了该光学系统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6中示出了该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4)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41.300 0.900 1.9108 35.25 0.716 0.673
2 9.610 4.992
3 -34.750 0.700 1.7725 49.60 0.773 0.641
4 12.900 1.344
5 16.910 3.000 1.9459 17.98 0.646 0.749
6 92.810 d6
7 INF d7
8* 16.456 1.500 1.5920 67.02 0.807 0.624
9* 35.020 0.100
10 13.210 5.050 1.4970 81.54 0.796 0.626
11 -13.972 0.100
12# 65.844 0.700 1.5814 40.89 0.737 0.667
13 7.118 4.450 1.5168 64.20 0.821 0.623
14 -14.676 0.600 1.6034 38.03 0.728 0.674
15 8.572 0.444
16 12.916 2.400 1.7725 49.60 0.773 0.641
17 -35.345 3.000
18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19 INF d19
(表5)
(5-1)
面NO. k A4 A6 A8 A10
8 1.06 -6.3963E-05 -1.8163E-06 -1.8715E-07 2.3779E-09
9 0.50 1.9628E-04 -1.3522E-06 -1.7275E-07 2.6750E-09
(5-2)
F 2.884 4.783 7.265
Fno 1.260 9.000 9.000
ω 79.932 42.042 27.017
6 23.121 10.696 6.958
7 7.200 4.634 0.595
19 3.872 6.395 9.768
(5-3)
f1 -8.975
f2 12.133
(表6)
面No 1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3.015E-04
C02 -1.000E-06
C03 6.338E-08
C04 0.000E+00
实施例3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8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以及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二透镜组2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且对于第二透镜组2G所包含的、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以及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其接合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二透镜组2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向像面侧移动,第二透镜组2G向物体侧移动,第三透镜组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7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8(8-1)示出表7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8(8-2)表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8(8-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关于第二透镜组2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9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9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10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7)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74.400 1.000 1.8348 42.72 0.507 0.565
2 9.700 4.790
3 72.483 0.800 1.4875 70.44 0.573 0.530
4 14.964 3.380
5 -24.530 0.700 1.7725 49.62 0.528 0.550
6 70.460 0.100
7 26.360 2.300 1.9591 17.47 0.436 0.660
8 -2217.600 d8
9 INF 1.800
10* 14.565 3.410 1.4971 81.56 0.545 0.538
11* -30.533 1.620
12 27.066 3.900 1.4875 70.44 0.573 0.530
13# -16.826 0.700 1.5174 52.15 0.526 0.559
14 -31.162 0.200
15 109.707 0.600 1.8340 37.34 0.493 0.579
16 8.955 3.700 1.4875 70.44 0.573 0.530
17 -33.013 d17
18 -27.100 0.700 1.5168 64.20 0.561 0.534
19 36.550 5.000
20* 34.802 1.860 1.5920 67.02 0.551 0.536
21* -17.941 3.000
22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3 INF 4.600
(表8)
(8-1)
面NO. k A4 A6 A8 A10
10 0.02 -4.0387E-05 -7.7916E-07 1.6159E-08 -1.0303E-10
11 0.00 8.1136E-05 -9.3748E-07 2.0668E-08 -1.3684E-10
20 7.75 9.1773E-05 7.5693E-06 1.2406E-07 1.1277E-08
21 0.00 2.4584E-04 8.0240E-06 7.0330E-09 1.9279E-08
(8-2)
F 2.875 5.800 11.600
Fno 1.464 1.824 2.776
ω 70.862 31.629 15.522
8 41.161 18.052 6.716
17 0.133 5.826 17.159
(8-3)
f1 -8.486
f2 16.024
f3 38.515
(表9)
面No 13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1.783E-04
C02 1.000E-06
C03 -4.510E-08
C04 5.921E-10
实施例4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12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用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与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三透镜组3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上述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
在该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向物体侧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0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11(11-1)示出表10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11(11-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11(11-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关于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12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1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14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10)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21.867 0.982 1.8467 23.78 0.672 0.711
2 16.222 2.742 1.5935 67.00 0.809 0.625
3 -240.757 d3
4 68.680 0.700 1.4875 70.44 0.836 0.619
5 14.147 1.811
6 -14.388 0.700 1.7433 49.22 0.770 0.638
7 15.847 1.715 1.9459 17.98 0.646 0.749
8 47.188 d8
9* 7.966 4.700 1.6188 63.85 0.788 0.630
10* -15.177 0.150
11 6.873 2.500 1.4970 81.61 0.798 0.627
12# -14.878 0.600 1.7408 27.76 0.690 0.700
13 4.111 2.112
14* 38.286 2.427 2.0018 19.32 0.650 0.739
15* -28.394 d15
16 INF 1.200 1.5168 64.20 0.821 0.623
17 INF 0.500
(表11)
(11-1)
面NO. k A4 A6 A8 A10
9 -0.69 -2.5930E-05 1.5126E-06 -3.7540E-08 -3.0122E-10
10 0.00 4.0013E-04 -3.7357E-06 -2.5573E-08 3.4067E-11
14 0.00 8.6459E-04 -2.6059E-05 3.2865E-07 9.6568E-08
15 0.00 2.5423E-04 -3.2446E-05 -9.6602E-08 3.6215E-08
(11-2)
F 8.968 14.326 22.880
Fno 2.000 2.000 2.000
ω 20.093 11.993 7.384
3 1.430 6.414 10.778
8 16.468 10.300 4.777
15 5.471 6.655 7.814
(11-3)
f1 38.837
f2 -11.074
g3 10.922
(表12)
面No 1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3.712E-04
C02 2.200E-05
C03 -2.000E-06
C04 9.701E-08
实施例5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16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用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与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一透镜组1G以及第三透镜组3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1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以及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上述接合透镜的接合面分别为衍射面DOE。另外,第二透镜组2G和第三透镜组3G之间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向物体侧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3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14(14-1)示出表13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14(14-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14(14-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关于第一透镜组1G以及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15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17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18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13)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18.580 0.982 1.8467 23.78 0.672 0.711
2# 13.598 2.742 1.5182 58.96 0.787 0.633
3 -130.565 d3
4 68.680 0.700 1.4875 70.44 0.836 0.619
5 14.147 1.811
6 -14.388 0.700 1.7433 49.22 0.770 0.638
7 15.847 1.715 1.9459 17.98 0.646 0.749
8 47.188 d8
9 INF d9
10* 8.047 4.700 1.6188 63.85 0.788 0.630
11* -14.895 0.150
12 7.402 2.500 1.4875 70.44 0.836 0.619
13# -15.908 0.600 1.7408 27.76 0.690 0.700
14 4.451 2.112
15* 39.241 2.427 2.0018 19.32 0.650 0.739
16* -32.865 d16
17 INF 1.200 1.5168 64.20 0.821 0.623
18 INF d18
(表14)
(14-1)
面NO. k A4 A6 A8 A10
10 -0.69 -5.1513E-05 2.6048E-06 -3.2572E-08 0.0000E+00
11 0.00 4.0036E-04 -2.5713E-06 -4.2274E-09 0.0000E+00
15 0.00 8.8324E-04 -3.4974E-05 1.5655E-06 0.0000E+00
16 0.00 3.8533E-04 -3.5592E-05 6.8577E-07 0.0000E+00
(14-2)
F 9.168 14.686 23.473
Fno 1.714 1.859 2.093
ω 19.556 11.671 7.183
3 1.430 6.414 10.778
8 12.117 7.133 2.769
9 4.352 3.167 2.008
16 5.471 6.655 7.814
18 0.731 -0.731 -0.019
(14-3)
f1 38.683
f2 -11.074
f3 10.999
(表15)
(15-1)
面No 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5.900E-05
C02 -6.234E-08
C03 1.171E-08
C04 -1.352E-10
(15-2)
面No 13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5.309E-04
C02 -9.000E-06
C03 1.000E-06
C04 -1.445E-08
实施例6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20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孔径光圈、和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二透镜组2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二透镜组2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
在该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以描绘向像面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二透镜组2G向物体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4G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6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17(17-1)示出表16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17(17-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17(17-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关于第二透镜组2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18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21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22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16)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20.859 0.500 1.8830 40.80 0.499 0.565
2 9.500 7.875
3 -73.957 0.500 1.6385 55.45 0.529 0.547
4 12.285 1.444
5* 17.692 5.301 1.9027 31.00 0.478 0.594
6 -22.700 0.412
7 -18.438 0.500 1.6188 63.85 0.537 0.542
8* 18.285 d8
9* 11.239 4.168 1.5920 67.02 0.551 0.536
10* -29.794 0.100
11 INF 2.768
12 26.460 0.480 1.8000 29.84 0.472 0.602
13# 7.247 3.323 1.4875 70.44 0.573 0.530
14 -26.997 d14
15 -12.976 0.500 1.6200 36.30 0.492 0.587
16 12.988 1.134
17 19.171 1.586 1.8503 32.27 0.476 0.593
18 -57.591 d18
19* 30.968 2.370 1.4971 81.56 0.545 0.538
20* -13.411 0.100
21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2 INF 5.400
(表17)
(17-1)
面NO. k A4 A6 A8 A10
5 0.00 -9.6959E-05 1.8072E-06 -2.0709E-08 1.8215E-10
8 0.00 -2.5182E-04 2.5917E-06 -3.2052E-08 2.2086E-10
9 0.00 -1.0146E-04 3.3365E-07 -9.5110E-09 3.7357E-11
10 0.00 6.6062E-05 2.7714E-07 -6.8887E-09 4.9588E-11
19 0.00 5.3488E-04 1.7167E-05 3.8292E-07 2.4674E-08
20 0.00 6.5212E-04 4.0285E-05 -1.8054E-06 1.2744E-07
(17-2)
F 3.086 9.525 31.119
Fno 1.239 2.771 6.258
ω 57.755 18.869 5.823
8 38.343 9.721 0.162
14 2.625 10.381 32.167
18 0.100 2.535 10.536
(17-3)
f1 -9.903
f2 13.957
f3 -34.245
f4 19.166
(表18)
面No 13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2.343E-04
C02 4.019E-07
C03 -6.624E-08
C04 5.796E-11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24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一透镜组1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1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9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20(20-1)示出表19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20(20-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20(20-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关于第一透镜组1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21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25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26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19)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41.550 1.000 1.8467 23.78 0.455 0.619
2# 25.930 6.645 1.5928 68.62 0.528 0.544
3 663.406 0.150
4 27.745 3.586 1.6968 55.46 0.545 0.543
5 101.081 d5
6 -192.486 0.700 1.8830 40.80 0.499 0.565
7 8.459 3.250
8 -16.725 1.000 1.6968 55.46 0.545 0.543
9 9.851 2.215 1.9212 23.96 0.457 0.620
10 537.961 d10
11 INF 1.173
12* 15.498 4.414 1.4970 81.61 0.544 0.539
13* -118.763 d13
14* 13.250 2.710 1.4971 81.56 0.545 0.538
15* -12.942 0.300
16 -16.247 0.700 1.5927 35.45 0.485 0.593
17 10.892 2.788 1.4970 81.61 0.544 0.539
18 -15.244 d18
19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0 INF 2.670
(表20)
(20-1)
面NO. k A4 A6 A8 A10
12 0.00 -2.4202E-04 -2.5633E-06 -9.2121E-09 -1.1332E-09
13 0.00 -2.5309E-04 -3.5006E-07 -7.8189E-08 5.0736E-10
14 0.00 -1.8691E-04 3.5952E-06 -1.2728E-07 9.8229E-10
15 0.00 1.4858E-04 2.1709E-06 -9.5743E-08 7.6093E-10
(20-2)
F 5.151 15.728 48.695
Fno 1.448 1.621 1.655
ω 35.022 11.372 3.612
5 1.200 13.343 21.106
10 21.829 9.686 1.923
13 7.115 4.855 7.642
18 7.834 10.094 7.307
(20-3)
f1 36.080
f2 -7.391
f3 27.889
f4 16.831
(表21)
面No 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9.000E-05
C02 1.613E-08
C03 1.514E-10
C04 -4.926E-13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28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三透镜组3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三透镜组3G的双凸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22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23(23-1)示出表22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23(23-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23(23-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关于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24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29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30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22)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57.594 1.000 1.8467 23.78 0.455 0.619
2 29.122 6.407 1.5928 68.62 0.528 0.544
3 -180.547 0.150
4 24.118 3.691 1.6385 55.45 0.529 0.547
5 86.791 d5
6 -85.305 0.700 1.8830 40.80 0.499 0.565
7 9.327 2.696
8 -15.956 1.000 1.6968 55.46 0.545 0.543
9 10.847 1.766 1.9212 23.96 0.457 0.620
10 388.563 d10
11 INF 2.831
12*# 16.766 3.301 1.6385 55.45 0.529 0.547
13* 874.809 d13
14* 10.778 2.737 1.4971 81.56 0.545 0.538
15* -20.992 0.300
16 6585.655 0.700 1.5927 35.45 0.485 0.593
17 6.337 2.103 1.4970 81.61 0.544 0.539
18 -865.159 d18
19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0 INF 2.670
(表23)
(23-1)
面NO. k A4 A6 A8 A10
12 0.00 -1.9530E-04 -1.7828E-06 -2.5254E-08 -9.1445E-10
13 0.00 -2.0486E-04 -6.9155E-07 -6.7725E-08 2.4785E-10
14 0.00 -1.7250E-04 4.9185E-06 -1.9734E-07 2.5674E-09
15 0.00 9.5239E-05 4.3770E-06 -1.9716E-07 2.7525E-09
(23-2)
F 5.140 15.720 48.871
Fno 1.496 1.813 1.676
ω 35.920 11.443 3.602
5 1.200 13.343 21.106
10 21.829 9.686 1.923
13 9.101 6.591 9.485
18 6.900 9.409 6.516
(23-3)
f1 35.357
f2 -7.321
f3 26.004
f4 18.093
(表24)
面No 1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4.438E-04
C02 1.000E-06
C03 9.104E-08
C04 -2.570E-09
实施例9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32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此处,第四透镜组4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四透镜组4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9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25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26(26-1)示出表25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26(26-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26(26-3)表示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关于第四透镜组4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27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3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34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25)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58.529 1.000 1.8467 23.78 0.455 0.619
2 27.640 8.838 1.5928 68.62 0.528 0.544
3 -184.699 0.150
4 23.729 3.757 1.6385 55.45 0.529 0.547
5 92.840 d5
6 -143.393 0.700 1.8830 40.80 0.499 0.565
7 8.289 2.778
8 -18.129 1.000 1.6968 55.46 0.545 0.543
9 9.418 2.075 1.9212 23.96 0.457 0.620
10 285.004 d10
11 INF 0.827
12* 12.466 2.578 1.5533 71.68 0.536 0.540
13* 84.596 d13
14* 12.942 2.592 1.5533 71.68 0.536 0.540
15* -28.489 0.300
16 -28.680 0.700 1.7174 29.50 0.471 0.603
17# 10.088 2.424 1.6204 60.34 0.546 0.539
18 -16.829 d18
19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0 INF 2.670
(表26)
(26-1)
面NO. k A4 A6 A8 A10
12 0.00 -1.5336E-04 -1.1094E-06 -1.9116E-08 -1.0995E-09
13 0.00 -1.1849E-04 3.4898E-07 -7.0104E-08 -2.6431E-10
14 0.00 -1.4108E-04 2.5968E-06 -7.3425E-08 2.0901E-09
15 0.00 6.4100E-05 3.1479E-06 -6.0588E-08 1.6423E-09
(26-2)
F 5.146 15.737 48.922
Fno 1.431 1.666 1.673
ω 34.342 11.341 3.597
5 1.200 13.343 21.106
10 21.829 9.686 1.923
13 9.040 6.710 9.697
18 7.413 9.743 6.755
(26-3)
f1 35.412
f2 -7.414
13 26.091
f4 16.291
(表27)
面No 17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3.005E-04
C02 2.000E-05
C03 -1.000E-06
C04 1.590E-08
实施例10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36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用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一透镜组1G以及第三透镜组3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1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以及构成第三透镜组的弯月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分别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10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28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29(29-1)示出表28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29(29-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29(29-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关于第一透镜组1G以及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30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37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38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28)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47.632 1.000 1.8467 23.78 0.455 0.619
2# 29.296 6.500 1.5935 67.00 0.552 0.537
3 -309.939 0.150
4 27.817 3.945 1.6968 55.46 0.545 0.543
5 81.483 d5
6 496.669 0.700 1.8830 40.80 0.499 0.565
7 8.853 3.235
8 -12.527 1.000 1.6968 55.46 0.545 0.543
9 12.362 3.143 1.9212 23.96 0.457 0.620
10 -125.651 d10
11 INF 1.905
12*# 12.897 2.485 1.5920 67.02 0.551 0.536
13* 54.767 d13
14* 15.218 3.189 1.4971 81.56 0.545 0.538
15* -13.939 0.300
16 -19.701 0.700 1.5927 35.45 0.485 0.593
17 13.332 3.383 1.4970 81.61 0.544 0.539
18 -14.419 d18
19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0 INF 2.670
(表29)
(29-1)
面NO. k A4 A6 A8 A10
12 0.00 -2.3790E-04 -2.5175E-06 -5.2102E-09 -2.7683E-09
13 0.00 -2.4892E-04 8.9631E-08 -1.2327E-07 -2.0564E-10
14 0.00 -1.8969E-04 1.3487E-06 -1.2750E-07 1.9589E-09
15 0.00 1.4077E-04 1.1812E-06 -1.2462E-07 2.0293E-09
(29-2)
F 5.140 15.721 48.583
Fno 1.440 1.584 1.649
ω 35.066 11.203 3.598
5 0.471 12.869 20.785
10 20.978 8.580 0.665
13 8.012 5.670 8.381
18 7.316 9.659 6.947
(29-3)
f1 36.168
f2 -7.504
f3 27.269
f4 16.572
(表30)
(30-1)
面No 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1.020E-04
C02 5.890E-08
C03 -3.183E-10
C04 6.091E-13
(30-2)
面No 1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3.359E-04
C02 6.167E-06
C03 -1.756E-07
C04 1.603E-09
实施例11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40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5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与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五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一透镜组1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1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11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5G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31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32(32-1)示出表31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32(32-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32(32-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组5G的焦距。关于第一透镜组1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33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41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42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31)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46.758 1.000 1.9229 20.88 0.447 0.639
2# 33.570 4.700 1.4970 81.54 0.543 0.537
3 165.271 0.100
4 43.281 2.581 1.6180 63.33 0.534 0.544
5 174.579 0.100
6 35.535 1.955 1.6968 55.53 0.543 0.543
7 76.991 d7
8 101.146 0.700 1.8830 40.76 0.500 0.567
9 8.990 2.400
10 -25.859 0.600 1.8348 42.71 0.509 0.564
11 14.848 0.550
12 13.947 2.200 1.9229 18.90 0.442 0.649
13 -698.031 0.500
14* -21.436 1.350 1.7725 49.50 0.525 0.552
15* -87.448 d15
16 INF 0.800
17* 10.810 4.000 1.7432 49.34 0.527 0.553
18* -82.764 0.200
19 15.725 1.520 1.9229 20.88 0.447 0.639
20 8.743 d20
21* 11.112 3.750 1.5831 59.37 0.538 0.543
22 -9.700 0.500 1.8467 23.78 0.457 0.620
23 -16.100 d23
24 75.500 0.600 1.8830 40.76 0.500 0.567
25 7.790 2.750
26 12.120 2.650 1.5407 47.23 0.516 0.565
27 -18.300 5.397
28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9 INF 1.000
(表32)
(32-1)
面NO. k A4 A6 A8 A10
14 0.00 -4.0130E-05 -1.0909E-06 1.8812E-09 9.0408E-10
15 0.00 -2.8242E-05 9.0996E-07 -6.6896E-08 2.0384E-09
17 -0.23 -7.2694E-05 -4.6441E-07 9.3417E-09 3.8025E-12
18 -166.07 -2.8147E-05 6.2119E-07 9.8239E-09 -7.4342E-11
21 -0.25 -1.5969E-04 8.2123E-07 -6.9823E-09 3.1154E-10
(32-2)
F 4.800 31.325 83.117
Fno 1.583 2.068 2.764
ω 36.924 5.683 2.127
7 0.100 19.955 26.164
15 26.164 6.310 0.100
20 4.686 1.179 5.318
23 0.717 4.224 0.085
(32-3)
f1 39.721
f2 -6.784
f3 20.845
f4 13.454
f5 -224.874
(表33)
面No 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8.500E-05
C02 1.763E-08
C03 -1.149E-10
C04 2.275E-13
实施例12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44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5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与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五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三透镜组3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三透镜组3G的双凸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12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5G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34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35(35-1)示出表34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35(35-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35(35-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组5G的焦距。关于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36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45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46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34)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45.372 1.000 1.9229 20.88 0.447 0.639
2 30.816 4.700 1.4970 81.54 0.543 0.537
3 -437.491 0.100
4 33.471 2.912 1.6180 63.33 0.534 0.544
5 108.240 0.100
6 47.966 2.295 1.6968 55.53 0.543 0.543
7 66.218 d7
8 101.366 0.700 1.8830 40.76 0.500 0.567
9 8.603 2.400
10 -55.525 0.600 1.8348 42.71 0.509 0.564
11 13.093 0.550
12 12.666 2.200 1.9229 18.90 0.442 0.649
13 -103.925 0.500
14* -15.926 1.350 1.7725 49.50 0.525 0.552
15* 104.675 d15
16 INF 0.800
17*# 10.971 4.000 1.7432 49.34 0.527 0.553
18* -95.947 0.200
19 12.529 1.520 1.9229 20.88 0.447 0.639
20 7.840 d20
21* 9.698 3.750 1.5831 59.37 0.538 0.543
22 -11.200 0.500 1.8467 23.78 0.457 0.620
23 -19.121 d23
24 23.792 0.600 1.8830 40.76 0.500 0.567
25 6.636 2.750
26 21.623 2.650 1.5407 47.23 0.516 0.565
27 -15.740 5.327
28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9 INF 1.000
(表35)
(35-1)
面NO. k A4 A6 A8 A10
14 0.00 8.2436E-06 6.2547E-07 2.3924E-08 -5.8917E-10
15 0.00 -4.3359E-05 1.9344E-06 -2.9086E-08 5.0651E-10
17 -0.23 -7.1977E-05 -4.4388E-07 9.1365E-09 -1.4827E-11
18 -186.82 -2.7897E-05 5.6317E-07 8.7779E-09 -6.0073E-11
21 -0.28 -1.6697E-04 1.0595E-06 1.1119E-08 -2.3370E-10
(35-2)
F 4.801 31.326 83.173
Fno 1.638 2.215 2.916
ω 34.751 5.548 2.105
7 0.100 19.341 25.464
15 25.493 6.252 0.129
20 5.310 1.004 2.932
23 0.094 4.400 2.471
(35-3)
f1 40.758
f2 -6.061
f3 19.378
f4 12.913
f5 -60.336
(表36)
面No 17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4.627E-04
C02 3.000E-06
C03 1.877E-08
C04 -6.954E-10
实施例13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48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5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与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五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四透镜组4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四透镜组4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在该实施例13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5G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37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38(38-1)示出表37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38(38-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38(38-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组5G的焦距。关于第四透镜组4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39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49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50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37)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40.912 1.000 1.9229 20.88 0.447 0.639
2 29.021 4.700 1.4970 81.54 0.543 0.537
3 -1399.202 0.100
4 36.288 2.912 1.6180 63.33 0.534 0.544
5 114.164 0.100
6 47.048 2.295 1.6968 55.53 0.543 0.543
7 65.529 d7
8 91.110 0.700 1.8830 40.76 0.500 0.567
9 8.784 2.400
10 -266.476 0.600 1.8348 42.71 0.509 0.564
11 11.807 0.550
12 11.807 2.200 1.9229 18.90 0.442 0.649
13 -830.313 0.500
14* -15.343 1.350 1.7725 49.50 0.525 0.552
15* 63.531 d15
16 INF 0.800
17* 10.902 4.000 1.7432 49.34 0.527 0.553
18* -81.587 0.200
19 14.257 1.520 1.9229 20.88 0.447 0.639
20 8.387 d20
21* 9.350 3.750 1.5831 59.37 0.538 0.543
22# -13.474 0.500 1.8467 23.78 0.457 0.620
23 -20.113 d23
24 16.580 0.600 1.8830 40.76 0.500 0.567
25 6.136 2.750
26 32.804 2.650 1.5407 47.23 0.516 0.565
27 -18.266 5.327
28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9 INF 1.000
(表38)
(38-1)
面NO. k A4 A6 A8 A10
14 0.00 2.1357E-05 5.7856E-07 1.8382E-08 -3.3596E-10
15 0.00 -5.1734E-05 1.7638E-06 -3.3795E-08 7.9466E-10
17 -0.23 -7.3131E-05 -4.6362E-07 9.8725E-09 -2.8854E-11
18 -193.75 -2.3971E-05 5.9653E-07 7.2873E-09 -6.0298E-11
21 -0.29 -1.6863E-04 5.0180E-07 -3.6966E-10 -5.9291E-10
(38-2)
F 4.802 31.326 83.184
Fno 1.647 2.295 2.728
ω 34.530 5.537 2.108
7 0.100 19.338 25.374
15 25.493 6.255 0.220
20 5.311 1.079 2.112
23 0.092 4.324 3.291
(38-3)
f1 41.459
f2 -5.922
f3 20.165
f4 12.060
f5 -35.373
(表39)
面No 2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9.405E-04
C02 1.700E-05
C03 6.037E-08
C04 -1.512E-08
实施例14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52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5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与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五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一透镜组1G以及第三透镜组3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1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以及构成第三透镜组的双凸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该实施例14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5G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40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41(41-1)示出表40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41(41-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41(41-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组5G的焦距。关于第一透镜组3G以及第三透镜组3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42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5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54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40)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52.956 1.000 1.923 20.88 0.447 0.639
2# 34.473 4.700 1.593 67.00 0.552 0.537
3 148.396 0.100
4 43.281 2.607 1.618 63.33 0.534 0.544
5 174.579 0.100
6 35.535 1.956 1.697 55.53 0.543 0.543
7 76.991 d7
8 39.967 0.700 1.883 40.76 0.500 0.567
9 9.371 2.400
10 -21.452 0.600 1.835 42.71 0.509 0.564
11 10.886 0.550
12 13.584 2.200 1.923 18.90 0.442 0.649
13 -54.430 0.500
14* -16.895 1.350 1.773 49.50 0.525 0.552
15* -85.715 d15
16 INF 0.800
17*# 11.201 4.000 1.743 49.34 0.527 0.553
18* -118.057 0.200
19 13.515 1.520 1.923 20.88 0.447 0.639
20 8.443 d20
21* 11.112 3.750 1.583 59.37 0.538 0.543
22 -9.700 0.500 1.847 23.78 0.457 0.620
23 -16.100 d23
24 75.500 0.600 1.883 40.76 0.500 0.567
25 7.790 2.750
26 12.120 2.650 1.541 47.23 0.516 0.565
27 -18.300 5.327
28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9 INF 1.000
(表41)
(41-1)
面NO. k A4 A6 A8 A10
14 0.00 5.4450E-06 1.9209E-08 -7.3287E-08 1.4637E-09
15 0.00 -3.6401E-05 3.8293E-07 -8.1996E-08 1.5944E-09
17 -0.20 -6.9925E-05 -3.0408E-07 5.3517E-09 2.3613E-11
18 -363.46 -2.5074E-05 4.5673E-07 1.1076E-08 -9.2777E-11
21 -0.25 -1.5969E-04 8.2123E-07 -6.9823E-09 3.1154E-10
(41-2)
F 4.800 31.325 83.081
Fno 1.559 2.061 2.728
ω 36.478 5.681 2.129
7 0.100 19.944 26.138
15 26.138 6.294 0.100
20 4.910 1.342 5.303
23 0.494 4.062 0.100
(41-3)
f1 40.031
f2 -6.727
f3 20.227
f4 13.454
f5 -224.874
(表42)
(42-1)
面No 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7.700E-05
C02 1.495E-08
C03 -6.722E-11
C04 1.169E-13
(42-2)
面No 17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3.039E-04
C02 -5.267E-07
C03 4.157E-08
C04 -3.409E-10
实施例15
(1)光学系统的构成
图5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图56是表示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的透镜剖面图。该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1G、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2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3G、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4G、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5G所构成。
第一透镜组1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二透镜组2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双凹透镜所构成。第三透镜组3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所构成。第四透镜组4G由用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与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构成。第五透镜组5G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弯月透镜、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双凸透镜所构成。此处,第一透镜组1G以及第四透镜组4G是本发明所述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1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以及构成第四透镜组4G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衍射面DOE。另外,在第三透镜组3G的物体侧配置有孔径光圈。
该实施例15的光学系统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1G固定,第二透镜组2G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3G固定,第四透镜组4G以描绘向物体侧凸的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5G固定。
(2)数值实施例
其次,对该光学系统的应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43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44(44-1)示出表43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43(43-2)示出该光学系统分别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焦距(F)、F值(Fno)、半视角(ω)、光轴上的各可变间隔。表43(43-3)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所具有的各透镜组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G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2G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组3G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4G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组5G的焦距。关于第一透镜组3G以及第四透镜组4G所包含的衍射面,表44示出了其面编号(面No)、衍射次数(m)、标准化波长(λ)、衍射面系数(C01、C02、C03、C04)。另外,在表46中示出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以及在计算条件式(1)~条件式(5)的数值方面所需要的各数值。
另外,图57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图58表示的是该光学系统的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43)
面NO. r d nd vd θCs θgF
1 77.004 1.000 1.9229 20.88 0.447 0.639
2# 42.321 4.700 1.5935 67.00 0.552 0.537
3 -5248.446 0.100
4 37.519 2.612 1.6180 63.33 0.534 0.544
5 107.912 0.100
6 33.981 2.773 1.6968 55.53 0.543 0.543
7 71.048 d7
8 93.026 0.700 1.8830 40.76 0.500 0.567
9 7.238 2.400
10 -20.258 0.600 1.8348 42.71 0.509 0.564
11 53.800 0.550
12 25.459 2.200 1.9229 18.90 0.442 0.649
13 -18.385 0.500
14* -13.676 1.350 1.7725 49.50 0.525 0.552
15* 189.642 d15
16 INF 0.800
17* 10.705 4.000 1.7432 49.34 0.527 0.553
18* -115.778 0.200
19 14.846 1.520 1.9229 20.88 0.447 0.639
20 8.488 d20
21* 11.112 3.750 1.5831 59.37 0.538 0.543
22# -9.700 0.500 1.8467 23.78 0.457 0.620
23 -16.100 d23
24 75.500 0.600 1.8830 40.76 0.500 0.567
25 7.790 2.750
26 12.120 2.650 1.5407 47.23 0.516 0.565
27 -18.300 5.327
28 INF 1.500 1.5168 64.20 0.821 0.623
29 INF 1.000
(表44)
(44-1)
面NO. k A4 A6 A8 A10
14 0.00 7.3526E-06 -1.2165E-06 -4.4083E-08 8.7619E-10
15 0.00 -7.6214E-05 -4.2417E-07 -7.4529E-08 1.4989E-09
17 -0.22 -7.1217E-05 -4.2640E-07 7.7558E-09 -5.8083E-11
18 -340.11 -2.1984E-05 5.7811E-07 7.5033E-09 -1.3235E-10
21 -0.25 -1.5969E-04 8.2123E-07 -6.9823E-09 3.1154E-10
(44-2)
F 4.800 31.323 83.075
Fno 1.596 2.089 2.786
ω 35.586 5.666 2.128
7 0.128 19.299 25.316
15 25.288 6.117 0.100
20 4.501 1.028 5.303
23 0.903 4.375 0.100
(44-3)
f1 38.531
f2 -6.597
f3 21.181
f4 13.251
f5 -224.874
(表45)
(45-1)
面No 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8.600E-05
C02 -1.057E-08
C03 1.267E-11
C04 1.058E-14
(45-2)
面No 22
衍射次数 1
标准化波长 500nm
C01 -5.618E-04
C02 5.433E-06
C03 -1.396E-08
C04 -3.764E-10
(表46)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对摄像所使用的光线在波长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像差变动进行抑制,且对大的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laims (7)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组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Δ(d-s)/f≤0.05
其中,
f: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
Δ(d-s):该光学系统整体所表示的任意焦距中、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d线:波长587.56nm的光线,
s线:波长852.11nm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系统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WΔ(d-s)/fW≤0.05···(1)
-0.01≤TΔ(d-s)/fT≤0.01···(2)
其中,
fW:广角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fT:望远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WΔ(d-s):广角端的、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TΔ(d-s):望远端的、s线相对于d线的近轴成像位置,
d线:波长587.56nm的光线,
s线:波长852.11nm的光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一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该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含有至少一个所述衍射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中,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3.0≤Σ{θCs/(fd×νd)}/Σ{1/(fd×νd)}≤3.0···(3)
其中,
θCs=(nC-ns)/(nF-nC),
nC: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C线的折射率,所述C线为波长656.27nm的光线,
ns: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s线的折射率,所述s线为波长852.11nm的光线,
nF: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F线的折射率,所述F线为波长486.13nm的光线,
fd: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焦距,
νd: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阿贝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衍射面的透镜组中,具有该衍射面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15≤Σ{1/(fd×νd)}/Σ{θgF/(fd×νd)}≤15···(4)
其中,
θgF=(ng-nF)/(nF-nC),
ng: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g线的折射率,所述g线为波长435.84nm的光线,
nF: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F线的折射率,所述F线为波长486.13nm的光线,
nC: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C线的折射率,所述C线为波长656.27nm的光线,
ns: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s线的折射率,所述s线为波长852.11nm的光线,
fd: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焦距,
νd:具有所述衍射面的透镜对d线的阿贝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满足以下条件式:
0.3<fdoe/√(fW×fT)<5.0···(5)
其中,
fdoe:所述含衍射面的透镜组的焦距,
fW: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固定时,为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可变时,为广角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fT: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固定时,fT=fW,当该光学系统的焦距可变时,为望远端的、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和设置在该光学系统的像面侧并将该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CN201610101862.2A 2015-02-27 2016-02-24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59295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7996A JP2016161628A (ja) 2015-02-27 2015-02-27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037996 2015-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9520A true CN105929520A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4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1862.2A Pending CN105929520A (zh) 2015-02-27 2016-02-24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61628A (zh)
CN (1) CN10592952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2433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面高倍变焦镜头
CN10903159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13296252A (zh) * 2021-05-24 2021-08-24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CN114270238A (zh) * 2019-08-30 2022-04-01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以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WO2023109412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超广角宽带偏振成像系统及探测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1078B2 (ja) 2017-09-11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7114267B2 (ja) * 2018-02-15 202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754916B2 (ja) * 2018-02-23 2020-09-16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変倍光学系及び内視鏡
JP7150475B2 (ja) * 2018-05-24 2022-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4460725B (zh) * 2022-01-17 2022-12-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水空两用全景镜头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2433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面高倍变焦镜头
CN108572433B (zh) * 2017-03-10 2020-12-29 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面高倍变焦镜头
CN10903159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9031592B (zh) * 2018-07-26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14270238A (zh) * 2019-08-30 2022-04-01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以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13296252A (zh) * 2021-05-24 2021-08-24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CN113296252B (zh) * 2021-05-24 2022-10-28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WO2023109412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超广角宽带偏振成像系统及探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61628A (ja) 2016-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9520A (zh)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03969812B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所述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EP2309308B1 (en)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334059B (zh) 变焦透镜
CN100568043C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04181678B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EP2921896B1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3852861B (zh) 超广角透镜系统
CN106054361A (zh)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02707417B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US988037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464212B2 (ja) 魚眼レンズ系
US8467135B2 (en) Zoom lens with high optical performan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6249390A (zh) 变焦镜头系统
CN105393156B (zh) 变倍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06066530B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8713158B (zh) 扩束透镜及摄像装置
JP5426353B2 (ja)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US10551617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hich corrects chromatic aberration in a wide wavelength range, and capsule endoscope
CN102236158A (zh)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及变焦透镜的制造方法
CN104169774A (zh)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07102427A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6066531A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2169224A (zh) 变焦透镜
CN108957712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