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6161B -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6161B
CN105926161B CN201610381988.XA CN201610381988A CN105926161B CN 105926161 B CN105926161 B CN 105926161B CN 201610381988 A CN201610381988 A CN 201610381988A CN 105926161 B CN105926161 B CN 105926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nanofiber
layer
combined nano
thickness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19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6161A (zh
Inventor
刘兆麟
石宝
张威
秦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AFANG NAN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3819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6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6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6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6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6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2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electro-spi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4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39/16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 B01D39/1607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the material being fibrous
    • B01D39/1623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the material being fibrous of synthetic origi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39/00Aspects relating to 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2239/10Filtering material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过滤材料包括从下而上设置的非织造布基材、具有梯度结构的至少三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其制备方法为:在较细的纳米纤维中均匀混入较粗的纳米纤维,通过调节纺制较粗纳米纤维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控制较粗纳米纤维的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得到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采用热轧工艺将非织造布基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进行复合,得到三明治结构空气过滤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可精确控制纤维结构,制备的过滤材料过滤效率高,阻力压降小,容尘量大,力学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静电纺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的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空气过滤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过滤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控性强等特点,其与基材结合制备的复合过滤材料孔径小、过滤效率高,很适用于生产高性能空气过滤材料,在个体防护、工业过滤和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公开的制备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技术有“一种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5040271A),“一种纤维素纳/微米纤维非织造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2908829A),“一种过滤器用电纺丝基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CN101829454A),以及静电纺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研究(论文),静电纺PAN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微观结构与过滤性能(论文)和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复合过滤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模拟(硕士论文),这些都是将单一直径的静电纺纳米纤维直接沉积在接收基材上形成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并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减小纳米纤维直径和增加纳米纤维膜的厚度来提高其过滤效率,然而制备出的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普遍存在阻力压降大,净空气产出率低,强度差的问题,因此开发高效低阻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已经成为过滤材料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空气过滤材料制备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过滤效率和容尘量,降低过滤阻力,改善力学性能的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从下而上设置的非织造布基材、具有梯度结构的至少三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
所述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由直径在900-1800nm的较粗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和直径在300-550nm的较细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均匀混合而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结构蓬松,具有三维网状微孔,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在较细聚酰胺6纳米纤维中的质量百分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
优选的,所述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较粗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与较细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质量比为10%-50%。
所述空气过滤材料结构为非织造布基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形成的三明治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非织造布基材和非织造布覆盖层的材质均选自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的熔喷和纺粘非织造布中的一种。
所述空气过滤材料的核心过滤部分为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对1μm以下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阻力压降小于150Pa。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纺制较粗的纳米纤维和较细的纳米纤维的两种纺丝液的配置:将一定量的聚酰胺6颗粒加入甲酸中,用磁力搅拌装置连续搅拌6-10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20-25%的均匀、稳定的纺丝液,作为较粗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溶液;将一定量的聚酰胺6颗粒加入甲酸中,用磁力搅拌装置连续搅拌6-10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15-18%的均匀、稳定的纺丝液,作为较细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溶液;
第二步,单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制备:将纺制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和纺制较细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分别注入两个注射器中,将两个注射器固定在双针道静电纺丝机内,用两个鳄鱼夹分别与两个注射器的针头相连,再将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与鳄鱼夹相连,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与金属接收滚筒连接并接地,接收滚筒上包覆有非织造布基材,启动该双针道静电纺丝机,在接收滚筒的非织造布基材表面同时沉积较粗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和较细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得到混合均匀的粗细纳米纤维混合过滤层;
第三步,具有梯度结构的多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制备:制备沉积在非织造布基材上的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一定量的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较少的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例较低,然后在第二步所述的双针道静电纺丝机上同时进行静电纺,得到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的粗纤维含量较少,过滤效率较高,阻力压降较大;制备沉积在非织造布基材上的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相同质量的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比第一次多的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例比第一次的质量比例大,然后在第二步所述的双针道静电纺丝机上同时进行静电纺,得到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混合过滤层中的粗纤维含量比第一层多,过滤效率比第一层低,阻力压降比第一层小;以此类推,制备沉积在非织造布基材上的第n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例比第n-1层的质量比例大,得到的第n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的粗纤维含量比第n-1层多,第n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过滤效率比第n-1层低,阻力压降比第n-1层小,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通过调节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控制较粗纳米纤维的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各个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过滤效率沿过滤材料的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减,阻力压降沿过滤材料的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减,从而得到具有梯度结构的多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
第四步,过滤材料的复合:在最后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表面覆盖一层非织造布过滤材料,采用点状热轧技术将非织造布基材、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复合在一起,点状复合热轧温度为160-200℃,得到三明治结构空气过滤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将两个注射器在双针道静电纺丝机上同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混合均匀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5-30kV,接收距离15-25cm,纺丝速度0.1-1.5mL/h,温度20-35℃,相对湿度25-4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一步成型获得结构蓬松,具有三维网状微孔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通过控制较粗纳米纤维的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能够实现对空气的分层梯度过滤,制得的过滤材料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较大的容尘量和较低的阻力压降;
(2)本发明在较细的纳米纤维中引入适量较粗的纳米纤维,粗纤维起到支撑作用,有助于改善过滤材料的力学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实现了两种粗细不同的纳米纤维的实时、均匀混合,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纤维结构可控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第一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第一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包括从下而上设置的非织造布基材、具有梯度结构的多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所述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由直径在900-1800nm的较粗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和直径在300-550nm的较细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均匀混合而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结构蓬松,具有三维网状曲折微孔,所述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层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这和每一层的溶液注射量有关,层数根本上是根据对最终过滤材料过滤性能的要求而控制的,一般为3-6层。
所述空气过滤材料结构为非织造布基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形成的三明治结构。所述的非织造布基材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均选自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的熔喷和纺粘非织造布中的一种。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干燥聚酰胺6颗粒溶于甲酸中,并用磁力搅拌器连续搅拌8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聚酰胺6均相溶液,作为纺制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同时,将适量的干燥聚酰胺6颗粒溶于甲酸中,并将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8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18%的聚酰胺6均相溶液,作为纺制较细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制备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1.2g质量分数为18%的聚酰胺6溶液,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0.2g质量分数为25%的聚酰胺6溶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为1:6,纺丝工艺参数为:纺丝电压18kV,接收距离15cm,纺丝速度1.2mL/h,纺丝的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25%,将两个注射器置于双针道静电纺丝机内,打开高压电源,较粗和较细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同时沉积在接收滚筒的非织造布基材上,待注射器内的纺丝液喷射完毕后,得到混合均匀的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制备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仍然注入1.2g质量分数为18%的聚酰胺6溶液,而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0.4g质量分数为25%的聚酰胺6溶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为2:6,采取同样的纺丝参数进行静电纺丝,待注射器内的纺丝液喷射完毕后,得到混合均匀的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类似地,制备第三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1.2g质量分数为18%的聚酰胺6溶液,而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0.6g质量分数为25%的聚酰胺6溶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为3:6,待注射器内的纺丝液喷射完毕后,得到混合均匀的第三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其中较粗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772nm,较细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13nm,从第一层至第三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较粗纳米纤维的含量依次递增,过滤效率和阻力压降依次递减,从而形成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见图1;最后,采用点状热轧技术将非织造布基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进行复合,得到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通过试验证明该过滤材料对1μm以下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阻力压降小于127Pa。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干燥聚酰胺6颗粒溶于甲酸中,并用磁力搅拌器连续搅拌6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22%的聚酰胺6均相溶液,作为纺制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同时,将适量的干燥聚酰胺6颗粒溶于甲酸中,并将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15%的聚酰胺6均相溶液,作为纺制较细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制备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1g质量分数为15%的聚酰胺6溶液,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0.1g质量分数为22%的聚酰胺6溶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为1:10,纺丝工艺参数为:纺丝电压15kV,接收距离15cm,纺丝速度1mL/h,纺丝的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0%,将两个注射器置于双针道静电纺丝机内,打开高压电源,较粗和较细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同时沉积在接收滚筒的非织造布基材上,待注射器内的纺丝液喷射完毕后,得到混合均匀的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制备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仍然注入1g质量分数为15%的聚酰胺6溶液,而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0.2g质量分数为22%的聚酰胺6溶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为2:10,采取同样的纺丝参数进行静电纺丝,待注射器内的纺丝液喷射完毕后,得到混合均匀的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类似地,制备第三层、第四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均注入1g质量分数为15%的聚酰胺6溶液,而在另一个注射器中分别注入0.3g、0.4g质量分数为22%的聚酰胺6溶液,即分别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为3:10和4:10,待注射器内的纺丝液喷射完毕后,依次得到混合均匀的第三层、第四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其中较粗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184nm,较细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68nm,从第一层至第四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较粗纳米纤维的含量依次递增,过滤效率和阻力压降依次递减,从而形成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见图2;最后,采用点状热轧技术将非织造布基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进行复合,得到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通过试验证明该过滤材料对1μm以下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阻力压降小于148Pa。
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1由于细纤维最细(溶液质量分数最低),粗纤维较粗,粗细纤维质量配比合理(未超过50%),复合层数少,综合过滤性能较好。

Claims (6)

1.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其包括从下而上设置的非织造布基材、具有梯度结构的至少三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
所述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由直径在900-1800nm的较粗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和直径在300-550nm的较细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均匀混合而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结构蓬松,具有三维网状微孔,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在较细聚酰胺6纳米纤维中的质量百分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
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纺制较粗的纳米纤维和较细的纳米纤维的两种纺丝液的配置:
将一定量的聚酰胺6颗粒加入甲酸中,用磁力搅拌装置连续搅拌6-10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20-25%的均匀、稳定的纺丝液,作为较粗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溶液;将一定量的聚酰胺6颗粒加入甲酸中,用磁力搅拌装置连续搅拌6-10小时,得到质量分数为15-18%的均匀、稳定的纺丝液,作为较细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溶液;
第二步,单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制备:
将纺制较粗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和纺制较细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分别注入两个注射器中,将两个注射器固定在双针道静电纺丝机内,用两个鳄鱼夹分别与两个注射器的针头相连,再将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与鳄鱼夹相连,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与金属接收滚筒连接并接地,接收滚筒上包覆有非织造布基材,启动该双针道静电纺丝机,在接收滚筒的非织造布基材表面同时沉积较粗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和较细的聚酰胺6纳米纤维,得到混合均匀的粗细纳米纤维混合过滤层;
第三步,具有梯度结构的多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制备:
制备沉积在非织造布基材上的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一定量的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较少的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例较低,然后在第二步所述的双针道静电纺丝机上同时进行静电纺,得到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第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的粗纤维含量较少,过滤效率较高,阻力压降较大;
制备沉积在非织造布基材上的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在一个注射器中注入相同质量的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在另一个注射器中注入比第一次多的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即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例比第一次的质量比例大,然后在第二步所述的双针道静电纺丝机上同时进行静电纺,得到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第二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混合过滤层中的粗纤维含量比第一层多,过滤效率比第一层低,阻力压降比第一层小;
以此类推,制备沉积在非织造布基材上的第n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控制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例比第n-1层的质量比例大,得到的第n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的粗纤维含量比第n-1层多,第n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过滤效率比第n-1层低,阻力压降比第n-1层小,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通过调节纺制较粗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与纺制较细纳米纤维的纺丝液的质量比,控制较粗纳米纤维的含量沿过滤材料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增,各个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过滤效率沿过滤材料的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减,阻力压降沿过滤材料的厚度方向由下向上逐渐递减,从而得到具有梯度结构的多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
第四步,过滤材料的复合:在最后一层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的表面覆盖一层非织造布过滤材料,采用点状热轧技术将非织造布基材、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复合在一起,点状复合热轧温度为160-200℃,得到三明治结构空气过滤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个注射器在双针道静电纺丝机上同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混合均匀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时,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15-30kV,接收距离15-25cm,纺丝速度0.1-1.5mL/h,温度20-35℃,相对湿度25-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中较粗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与较细的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质量比为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结构为非织造布基材、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和非织造布覆盖层形成的三明治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织造布基材和非织造布覆盖层的材质均选自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的熔喷和纺粘非织造布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的核心过滤部分为粗细组合纳米纤维过滤层,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对1μm以下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阻力压降小于150Pa。
CN201610381988.XA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926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1988.XA CN105926161B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1988.XA CN105926161B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6161A CN105926161A (zh) 2016-09-07
CN105926161B true CN105926161B (zh) 2018-01-02

Family

ID=5683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1988.XA Active CN105926161B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6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6348B (zh) * 2016-10-08 2018-03-09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抗菌型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23563A (zh) * 2017-03-02 2017-06-13 江南大学 一种熔体静电纺聚丙烯滤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调控方法
CN107160720A (zh) * 2017-05-23 2017-09-15 上海科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复合防护过滤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97181B (zh) * 2017-07-28 2020-04-10 东华大学 熔喷纤维/纳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
CN107754493B (zh) * 2017-11-01 2020-09-2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光催化性的透明pm2.5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13107A1 (en) * 2018-05-03 2019-11-07 Cummins Filtration Ip, Inc. Composite filter media with multiple fiber structures including nanofibers
CN108998893B (zh) * 2018-07-24 2021-06-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梯度结构聚偏氟乙烯基复合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2218A (zh) * 2018-08-27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四层复合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膜及其应用
CN108786492A (zh) * 2018-08-27 2018-11-13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品质因子可调控的空气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4917B (zh) * 2018-09-07 2021-04-13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梯度结构短纤维毡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11430B (zh) * 2019-10-18 2021-10-26 亿茂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20876B (zh) * 2019-12-30 2022-04-05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高效过滤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3083041B (zh) * 2020-01-09 2022-07-01 杭州科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层析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11603846A (zh) * 2020-05-06 2020-09-01 杭州科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粗细纤维混搭结构的深层过滤滤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6764B (zh) * 2021-03-01 2023-07-2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生物降解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2088B (zh) * 2021-09-03 2023-05-02 杭州科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蓬松粗纤维熔喷布及制备方法和蓬松粗纤维熔喷布滤芯
CN114164564A (zh) * 2021-11-29 2022-03-11 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纤维工业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30298A (zh) * 2022-09-15 2022-12-06 青岛大学 高效低阻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23365B (zh) * 2023-04-27 2024-03-12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高效低阻导湿降热高温防护面罩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347A (zh) * 2004-09-29 2007-09-05 瓦莱奥摩擦材料公司 用于气体过滤的过滤介体、过滤装置及所述过滤介体的生产方法
CN101653676A (zh) * 2008-08-20 2010-02-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CN101807394A (zh) * 2010-04-13 2010-08-18 王艳 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的层状吸音材料
CN103706188A (zh) * 2013-12-12 2014-04-09 苏州大学 一种复合型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865A (zh) * 2014-03-24 2015-03-25 福建省贝思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高效低阻复合纤维pm2.5过滤膜及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04524868A (zh) * 2015-01-13 2015-04-22 东华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膜复合无纺布基材的梯度过滤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44420A (ja) * 2013-01-29 2014-08-14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抗菌エアフィルタろ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347A (zh) * 2004-09-29 2007-09-05 瓦莱奥摩擦材料公司 用于气体过滤的过滤介体、过滤装置及所述过滤介体的生产方法
CN101653676A (zh) * 2008-08-20 2010-02-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CN101807394A (zh) * 2010-04-13 2010-08-18 王艳 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的层状吸音材料
CN103706188A (zh) * 2013-12-12 2014-04-09 苏州大学 一种复合型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865A (zh) * 2014-03-24 2015-03-25 福建省贝思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高效低阻复合纤维pm2.5过滤膜及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04524868A (zh) * 2015-01-13 2015-04-22 东华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膜复合无纺布基材的梯度过滤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6161A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6161B (zh)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粗细组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99852B (zh)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微珠/纳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ei et al. Mass production of nanofibers from needleless electrospinning by a novel annular spinneret
CN109012218A (zh) 一种四层复合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膜及其应用
CN105903271B (zh) 可调控混合纳米结构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865B (zh) 一种高效低阻复合纤维pm2.5过滤膜及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10258021B (zh) 一种高防水高透气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715B (zh) 一种口罩用高效低阻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0782A (zh) 纳米纤维过滤膜、纳米纤维复合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724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膜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4091B (zh) 一种抗菌型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3676A (zh) 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CN103628253B (zh) 一种滤棒用功能化丝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097066A (zh) 一种三明治式的高效低阻抗菌除甲醛复合纳米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25956A (zh) 一种反渗透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5181A (zh) 静电纺pa6/pan/pa6多层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ong et al. Continuous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mutil-level nanofiber air filters by blow spinning
CN111282342B (zh) 一种长效驻极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2856A (zh) 一种金属有机骨架和电纺纳米纤维复合防护罩覆膜及制备
CN106890506B (zh) 一种低阻抗高效能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01735A (zh) 乳酸基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过滤滤膜、过滤装置
CN106823563A (zh) 一种熔体静电纺聚丙烯滤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调控方法
CN106512558A (zh) 一种高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6492A (zh) 一种品质因子可调控的空气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6752A (zh) 一种低阻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4

Address after: 052360 No.22 factory building, famous clothing manufacturing area, north side of Gucheng street, south side of Jinxiu street and east side of Yanxi Road, North District, Xinji Ci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HUAFANG NAN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18 No.26 Yuxiang street, Yu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