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5512A -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5512A
CN105925512A CN201610541318.XA CN201610541318A CN105925512A CN 105925512 A CN105925512 A CN 105925512A CN 201610541318 A CN201610541318 A CN 201610541318A CN 105925512 A CN105925512 A CN 105925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solution
parts
culture medium
bacterium
pseudomonas putid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13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5512B (zh
Inventor
郭鹏
王轶
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05413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5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5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5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进行培养,得到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再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然后将复合菌菌液放入复合菌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从而得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能够高效地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且低成本、无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的菌株,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传统的去除赤霉烯酮方法主要有吸附、萃取、热处理,但是有费时费力、去毒率不高、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的缺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安全的脱毒方法消除这类毒素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以实现对玉米赤霉烯酮低成本、无污染的降解,避免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能够有效地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并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进行培养,得到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将复合菌菌液放入复合菌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复合菌菌液中的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的细胞数分别依次为复合菌菌液中细胞总数的15~25%、5~12%、17~30%、10~25%、10~25%。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将类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进行培养是将类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分别接入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27~35℃的温度下培养45~50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藤黄微球菌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均包括蛋白胨8~12份、牛肉浸取物13~17份、氯化钠14~16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将红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是将红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接入红球菌培养基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26~30℃的温度下培养45~50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红球菌培养基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均包括葡萄糖3~5份、酵母粉3~5份、麦芽膏9~11份、碳酸钙1.5~2.5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将恶臭假单胞菌进行培养是将恶臭假单胞菌接入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28~38℃的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按重量计包括葡萄糖18~22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2.5~3.5份、玉米浆4~6份、尿素2~4份、氯化钠1~2份、硫酸锰0.05~0.15份、磷酸氢二钾2~4份、七水硫酸镁0.4~0.6份、七水硫酸铁0.008~0.012份以及蒸馏水950~980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进行混合发酵是将复合菌菌液接入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4℃,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5~50小时,复合菌培养基按重量计包括葡萄糖3~5份、蛋白胨4~6份、牛肉浸取物2~4份、氯化钠4~6份、酵母粉3~5份、碳酸钙1.5~2.5份、硫酸锰0.004~0.006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由上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制作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进行培养,使得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大量的繁殖,并且活性和生长状态达到很好后,得到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然后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再将复合菌菌液放入复合菌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从而得到可以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通过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的混合协同配合,使得该复合菌剂能够更有效地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提高降解率,且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使得其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进行培养,得到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
其中,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来自菌株保藏号DSM 11730,红球菌(Rhodococcus sp.)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9160,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7514,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8166,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5308。
具体地,将类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分别接入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27~35℃的温度下培养45~50小时。
其中,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藤黄微球菌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均包括蛋白胨8~12份、牛肉浸取物13~17份、氯化钠14~16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藤黄微球菌培养基的PH值为6.8~7.2。
将恶臭假单胞菌接入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28~38℃的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
其中,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葡萄糖18~22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2.5~3.5份、玉米浆4~6份、尿素2~4份、氯化钠1~2份、硫酸锰0.05~0.15份、磷酸氢二钾2~4份、七水硫酸镁0.4~0.6份、七水硫酸铁0.008~0.012份以及蒸馏水950~980份。
将红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接入红球菌培养基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26~30℃的温度下培养45~50小时。
其中,红球菌培养基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按重量计均包括葡萄糖3~5份、酵母粉3~5份、麦芽膏9~11份、碳酸钙1.5~2.5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在对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之前,可以对对应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红球菌培养基、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进行灭菌操作,即在118~123℃的温度下,灭菌3~5min。
通过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在对应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得上述菌种进行大量繁殖,同时使得细菌的活性和生命力达到很好的状态,有利于后续混合后的混合发酵。
S2、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
具体地,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细胞数含量为15~25%、5~12%、17~30%、10~25%、10~25%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其中,细胞数含量指的是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的每种菌液的细胞数占复合菌菌液的总细胞数的百分比。
S3、将复合菌菌液放入复合菌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
具体地,将复合菌菌液接入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4℃,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5~50小时后,得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中,复合菌培养基按重量计包括葡萄糖3~5份、蛋白胨4~6份、牛肉浸取物2~4份、氯化钠4~6份、酵母粉3~5份、碳酸钙1.5~2.5份、硫酸锰0.004~0.006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通过上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制作而成。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将来自菌株保藏号DSM 11730类芽孢杆菌接入到蛋白胨8g、牛肉浸取物13g、氯化钠14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在PH值为7.0,温度为28℃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9160的红球菌接入到由葡萄糖3g、酵母粉3g、麦芽膏9g、碳酸钙1.5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红球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7514的恶臭假单胞菌接入到由葡萄糖18g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2.5g、玉米浆4g、尿素2g、氯化钠1g、硫酸锰0.05g、磷酸氢二钾2g、七水硫酸镁0.4g、七水硫酸铁0.008g以及蒸馏水950mL组成的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30℃的温度下培养24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8166的藤黄微球菌接入到由蛋白胨9g、牛肉浸取物14g、氯化钠14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28℃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5308的鲍氏不动杆菌接入到由葡萄糖4g、酵母粉3g、麦芽膏10g、碳酸钙1.5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28℃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在对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之前,将对应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红球菌培养基、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放置于121℃的温度下,灭菌3min。
其次,在得到的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取一定的量按照细胞数含量为20%、10%、28%、18%、24%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
然后,将复合菌菌液接入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得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中,复合菌培养基包括葡萄糖3g、蛋白胨4g、牛肉浸取物2g、氯化钠4g、酵母粉3g、碳酸钙1.5g、硫酸锰4mg以及蒸馏水950mL。
将制取的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以及最终得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分别单独或进行组合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试验。其中,设定A为类芽孢杆菌菌液,B为红球菌菌液,C为恶臭假单胞菌菌液,D为藤黄微球菌菌液,E为鲍氏不动杆菌菌液,而A+B+C+D+E为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
试验方法为:将等量的A、B、C、D、E或者进行组合的菌液接入到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由酪蛋白胨15.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5.0g、酵母粉5.0g、硫酸锰硫酸锰10.0mg、蒸馏水1000.0mL组成的培养基中,在PH值为7.0,温度为30℃的条件下,震荡培养24小时。玉米赤霉烯酮的起始浓度为5mg/L。
试验结果如表1:
表1
菌液及其组合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
A 77.5%
B 73.2%
C 65.4%
D 64.1%
E 60.3%
A+B 83.4%
A+C 68.3%
A+D 72.5%
A+E 53.2%
A+B+C 84.1%
A+B+D 77.2%
A+B+E 75.1%
A+B+C+D 83.3%
A+B+C+E 82.1%
A+C+D+E 79.1%
A+B+C+D+E 95.2%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当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的其中四种进行混合时有利于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而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本实施例中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发酵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能够最大限度的对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降解率达到95.2%。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由于生物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将来自菌株保藏号DSM 11730类芽孢杆菌接入到蛋白胨12g、牛肉浸取物17g、氯化钠17g以及蒸馏水1050mL组成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在PH值为7.2,温度为35℃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9160的红球菌接入到由葡萄糖5g、酵母粉5g、麦芽膏11g、碳酸钙2.5g以及蒸馏水1050mL组成的红球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50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7514的恶臭假单胞菌接入到由葡萄糖22g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3.5g、玉米浆6g、尿素4g、氯化钠2g、硫酸锰0.15g、磷酸氢二钾4g、七水硫酸镁0.6g、七水硫酸铁0.012g以及蒸馏水980mL组成的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38℃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8166的藤黄微球菌接入到由蛋白胨10g、牛肉浸取物16g、氯化钠16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33℃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5308的鲍氏不动杆菌接入到由葡萄糖5g、酵母5g、麦芽膏10g、碳酸钙2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30℃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在对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之前,将对应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红球菌培养基、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放置于120℃的温度下,灭菌4min。
其次,在得到的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取一定的量按照细胞数含量为25%、12%、25%、20%、18%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
然后,将复合菌菌液接入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9小时后,得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中,复合菌培养基包括葡萄糖5g、蛋白胨6g、牛肉浸取物4g、氯化钠6g、酵母粉5g、碳酸钙2.5g、硫酸锰6mg以及蒸馏水1050mL。
将制取的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以及最终得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分别单独或进行组合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试验。其中,设定A为类芽孢杆菌菌液,B为红球菌菌液,C为恶臭假单胞菌菌液,D为藤黄微球菌菌液,E为鲍氏不动杆菌菌液,而A+B+C+D+E为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
试验方法为:将等量的A、B、C、D、E或者进行组合的菌液接入到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由酪蛋白胨15.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5.0g、酵母粉5.0g、硫酸锰10.0mg、蒸馏水1000.0mL组成的培养基中,在PH值为7.0,温度为30℃的条件下,震荡培养24小时。玉米赤霉烯酮的起始浓度为5mg/L。
试验结果如表2:
表2
菌液及其组合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
A 76.4%
B 73.8%
C 64.9%
D 65.1%
E 61.2%
A+B 84.1%
A+C 69.4%
A+D 71.8%
A+E 54.3%
A+B+C 83.8%
A+B+D 77.7%
A+B+E 75.6%
A+B+C+D 80.4%
A+B+C+E 86.8%
A+C+D+E 80.3%
A+B+C+D+E 93.8%
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当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的其中四种进行混合时有利于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而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本实施例中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发酵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能够最大限度的对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降解率达到95.8%。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由于生物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将来自菌株保藏号DSM 11730类芽孢杆菌接入到蛋白胨9g、牛肉浸取物15g、氯化钠15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在PH值为6.9,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9160的红球菌接入到由葡萄糖4g、酵母粉4g、麦芽膏10g、碳酸钙2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红球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的条件下培养45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7514的恶臭假单胞菌接入到由葡萄糖20g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3g、玉米浆5g、尿素3g、氯化钠1.5g、硫酸锰0.08g、磷酸氢二钾3g、七水硫酸镁0.5g、七水硫酸铁0.01g以及蒸馏水960mL组成的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32℃的温度下培养36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8166的藤黄微球菌接入到由蛋白胨10g、牛肉浸取物15g、氯化钠16g以及蒸馏水1050mL组成的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30℃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5308的鲍氏不动杆菌接入到由葡萄糖4g、酵母粉5g、麦芽膏9g、碳酸钙2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27℃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在对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之前,将对应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红球菌培养基、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放置于122℃的温度下,灭菌5min。
其次,在得到的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取一定的量按照细胞数含量为18%、9%、30%、21%、22%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
然后,将复合菌菌液接入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4℃,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得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中,复合菌培养基包括葡萄糖4g、蛋白胨5g、牛肉浸取物3g、氯化钠5g、酵母粉4g、碳酸钙2g、硫酸锰5mg以及蒸馏水1000mL。
将制取的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以及最终得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分别单独或进行组合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试验。其中,设定A为类芽孢杆菌菌液,B为红球菌菌液,C为恶臭假单胞菌菌液,D为藤黄微球菌菌液,E为鲍氏不动杆菌菌液,而A+B+C+D+E为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
试验方法为:将等量的A、B、C、D、E或者进行组合的菌液接入到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由酪蛋白胨15.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5.0g、酵母粉5.0g、硫酸锰10.0mg、蒸馏水1000.0mL组成的培养基中,在PH值为7.0,温度为30℃的条件下,震荡培养24小时。玉米赤霉烯酮的起始浓度为5mg/L。
试验结果如表3:
表3
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当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的其中四种进行混合时有利于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而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本实施例中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发酵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能够最大限度的对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降解率达到92.3%。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由于生物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将来自菌株保藏号DSM 11730类芽孢杆菌接入到蛋白胨10g、牛肉浸取物15g、氯化钠15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在PH值为7.1,温度为31℃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9160的红球菌接入到由葡萄糖4g、酵母粉4g、麦芽膏10g、碳酸钙2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红球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的条件下培养50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7514的恶臭假单胞菌接入到由葡萄糖19g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3g、玉米浆5g、尿素4g、氯化钠1g、硫酸锰0.12g、磷酸氢二钾3g、七水硫酸镁0.5g、七水硫酸铁0.009g以及蒸馏水970mL组成的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33℃的温度下培养40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NCIB 8166的藤黄微球菌接入到由蛋白胨10g、牛肉浸取物14g、氯化钠14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30℃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将来自菌株保藏号ATCC 15308的鲍氏不动杆菌接入到由葡萄糖4g、酵母4g、麦芽膏9g、碳酸钙2.5g以及蒸馏水1000mL组成的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29℃的温度下培养48小时。
在对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之前,将对应的类芽孢杆菌培养基、红球菌培养基、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放置于118℃的温度下,灭菌5min。
其次,在得到的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取一定的量按照细胞数含量为17%、8%、29%、23%、23%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
然后,将复合菌菌液接入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得到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中,复合菌培养基包括葡萄糖4g、蛋白胨5g、牛肉浸取物3g、氯化钠5g、酵母粉4g、碳酸钙2g、硫酸锰5mg以及蒸馏水1000mL。
将制取的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以及最终得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分别单独或进行组合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试验。其中,设定A为类芽孢杆菌菌液,B为红球菌菌液,C为恶臭假单胞菌菌液,D为藤黄微球菌菌液,E为鲍氏不动杆菌菌液,而A+B+C+D+E为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
试验方法为:将等量的A、B、C、D、E或者进行组合的菌液接入到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由酪蛋白胨15.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5.0g、酵母粉5.0g、硫酸锰10.0mg、蒸馏水1000.0mL组成的培养基中,在PH值为7.0,温度为30℃的条件下,震荡培养24小时。玉米赤霉烯酮的起始浓度为5mg/L。
试验结果如表4:
表4
菌液及其组合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
A 78.1%
B 73.1%
C 65.2%
D 63.8%
E 61.2%
A+B 84.1%
A+C 69.1%
A+D 73.2%
A+E 54.3%
A+B+C 84.7%
A+B+D 76.9%
A+B+E 75.3%
A+B+C+D 83.8%
A+B+C+E 78.9%
A+C+D+E 82.3%
A+B+C+D+E 97.9%
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当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中的其中四种进行混合时有利于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而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本实施例中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发酵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能够最大限度的对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降解率达到97.9%。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由于生物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通过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进行培养,使得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大量的繁殖,并且活性和生长状态达到很好后,得到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然后将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再将复合菌菌液放入复合菌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从而得到可以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通过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的混合协同配合,使得该复合菌剂能够更有效地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降解,提高降解率,且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使得其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类芽孢杆菌、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进行培养,得到类芽孢杆菌菌液、红球菌菌液、恶臭假单胞菌菌液、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菌液;
将所述类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红球菌菌液、所述恶臭假单胞菌菌液、所述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所述鲍氏不动杆菌菌液混合,得到复合菌菌液;
将所述复合菌菌液放入复合菌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菌液中的所述类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红球菌菌液、所述恶臭假单胞菌菌液、所述藤黄微球菌菌液以及所述鲍氏不动杆菌菌液的细胞数分别依次为所述复合菌菌液中细胞总数的15~25%、5~12%、17~30%、10~25%、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类芽孢杆菌、所述藤黄微球菌进行培养是将所述类芽孢杆菌、所述藤黄微球菌分别接入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藤黄微球菌培养基中,在27~35℃的温度下培养45~50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芽孢杆菌培养基和所述藤黄微球菌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均包括蛋白胨8~12份、牛肉浸取物13~17份、氯化钠14~16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红球菌和所述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培养是将所述红球菌和所述鲍氏不动杆菌分别接入红球菌培养基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中,在26~30℃的温度下培养45~5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球菌培养基和所述鲍氏不动杆菌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均包括葡萄糖3~5份、酵母粉3~5份、麦芽膏9~11份、碳酸钙1.5~2.5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恶臭假单胞菌进行培养是将所述恶臭假单胞菌接入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在28~38℃的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按重量计包括葡萄糖18~22份、DL-2-氨基-2-噻唑林-4-羧酸2.5~3.5份、玉米浆4~6份、尿素2~4份、氯化钠1~2份、硫酸锰0.05~0.15份、磷酸氢二钾2~4份、七水硫酸镁0.4~0.6份、七水硫酸铁0.008~0.012份以及蒸馏水950~980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混合发酵是将所述复合菌菌液接入所述复合菌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4℃,P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45~50小时,所述复合菌培养基按重量计包括葡萄糖3~5份、蛋白胨4~6份、牛肉浸取物2~4份、氯化钠4~6份、酵母粉3~5份、碳酸钙1.5~2.5份、硫酸锰0.004~0.006份以及蒸馏水950~1050份。
10.一种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制作而成。
CN201610541318.XA 2016-07-11 2016-07-11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925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1318.XA CN105925512B (zh) 2016-07-11 2016-07-11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1318.XA CN105925512B (zh) 2016-07-11 2016-07-11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5512A true CN105925512A (zh) 2016-09-07
CN105925512B CN105925512B (zh) 2020-01-07

Family

ID=5682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1318.XA Active CN105925512B (zh) 2016-07-11 2016-07-11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55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1937A (zh) * 2017-10-05 2020-10-02 拜奥梅森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胶结方法和系统
CN113322197A (zh) * 2021-04-17 2021-08-31 苏州优利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472738B2 (en) 2010-04-27 2022-10-18 Biomason Inc.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lorfast masonry
US11795108B2 (en) 2016-10-31 2023-10-24 Biomason Inc. Microorganism loaded aggreg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555A (zh) * 2012-01-17 2012-07-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株不动杆菌菌株及其在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中的应用
CN104877932A (zh) * 2015-05-05 2015-09-0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154351A (zh) * 2015-07-22 2015-12-16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一株红球菌及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555A (zh) * 2012-01-17 2012-07-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株不动杆菌菌株及其在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中的应用
CN104877932A (zh) * 2015-05-05 2015-09-0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154351A (zh) * 2015-07-22 2015-12-16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一株红球菌及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N H等: "Zearalenone degradation by two pseudonomas strains from soil", 《MYCOTOXIN》 *
史兢等: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
路子显等: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和降解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2738B2 (en) 2010-04-27 2022-10-18 Biomason Inc.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lorfast masonry
US11795108B2 (en) 2016-10-31 2023-10-24 Biomason Inc. Microorganism loaded aggreg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CN111741937A (zh) * 2017-10-05 2020-10-02 拜奥梅森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胶结方法和系统
US11518687B2 (en) 2017-10-05 2022-12-06 Biomason Inc. Biocemen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3322197A (zh) * 2021-04-17 2021-08-31 苏州优利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5512B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8363B (zh) 一种有机垃圾除臭、减量复合菌及其制备方法
Nicholson et al. Pathogen survival during livestock manure storage and following land application
CN106906170A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86376B (zh) 一种高效发酵床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1177B (zh) 一种堆肥有机原料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清消二步法
CN105925512A (zh) 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1234A (zh) 用于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分泌的活性蛋白
CN104293711B (zh) 一种牛、羊粪便发酵复合菌、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所述复合菌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03396180B (zh)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处理病死动物的方法
CN105925513B (zh) 用于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5884B (zh) 利用农业废弃物制环保功能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1529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5616A (zh) 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176881A (zh) 一种生产活性生物有机肥的高效工程菌剂及其生产活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8949513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装置
CN104017754A (zh) 一种微生物净水剂及其配置方法
CN107922915A (zh) 一种高效苯胺降解菌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129953A (zh) 一种用于牛粪污处理的微生物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8681A (zh) 用于分解废弃动物尸体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高温需氧发酵分解废弃动物尸体的方法
CN108486010A (zh) 一种高温堆肥细菌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CN107245462A (zh) 一种耐高温除臭保氮发酵有机肥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11001A (zh) 一种抗病毒抗病菌取代抗生素的禽畜肠道生态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7444A (zh) 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8728108A (zh)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2046A (zh) 一种用于餐厨有机物降解的微生物菌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