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5055B - 电压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压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5055B
CN105915055B CN201610094588.0A CN201610094588A CN105915055B CN 105915055 B CN105915055 B CN 105915055B CN 201610094588 A CN201610094588 A CN 201610094588A CN 105915055 B CN105915055 B CN 105915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input
switch element
electrical path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45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5055A (zh
Inventor
折金俊典
蜂谷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15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5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5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5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6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ICE-powered road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压转换装置,稳定地向负载供给电力,有效地活用各直流电源的电力。电压转换装置具备:连接端子,它们分别连接有电池、电容器、被保护负载;第1DC‑DC转换器,其具有输入输出端子;第2DC‑DC转换器,其具有输入输出端子;第1电力路径,其一端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1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第2电力路径,其一端与第2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3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第3电力路径,其一端与第4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以及第4电力路径,其一端连接于第2电力路径中,另一端与第3连接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电压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来自多个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后提供给负载的电压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的环保、燃油消耗率(油耗)提高,开发了具有怠速停止功能和减速再生功能的车辆。在这种车辆中设有例如由电池、电容器等构成的多个直流电源和由DC-DC转换器等构成的电压转换装置。电压转换装置将来自各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后提供给负载,将汽车具备的发电机产生的再生电力存储在电容器等中。
此外,例如专利文献1的电压转换装置、专利文献2的图7所示的电压转换装置中,在需要保护使得供给电压不下降的负载(窄电压范围辅机)与电池之间的电力路径中设有开关。并且,在该负载与开关之间的电力路径中,经由DC-DC转换器连接有蓄电部。在电池与开关之间的电力路径中,连接有发电机、起动电机(starter motor)以及其他的负载(辅机、广电压范围辅机)。
例如,当由于车辆减速而在发电机中产生再生电力时,开关被接通,DC-DC转换器驱动,再生电力被存储于蓄电部中。此外,当车辆在怠速停止以外的状态下发电机中不产生再生电力时,开关被接通,DC-DC转换器驱动,蓄电部放电。此时,在专利文献1中,使蓄电部放电,直到达到如下电压:DC-DC转换器能够工作,且蓄电部在电池的电压瞬间下降时的规定期间能够持续驱动负载。
此外,当车辆怠速停止后再起动发动机时,使起动电机起动,由此起动电机中流过大电流,电池的电压瞬时下降。因此,此时,开关被断开,负载和蓄电部被从电池和起动电机电切断,蓄电部的电力经由DC-DC转换器被提供给负载。由此,负载以蓄电部的电力稳定地持续驱动。
电压转换装置的DC-DC转换器例如由专利文献3~5那样的双向升降压型斩波电路构成。这些双向升降压型斩波电路由两个半桥电路以及电抗器等构成。各半桥电路由串联的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电抗器的一端连接于一方的半桥电路的开关元件之间,电抗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方的半桥电路的开关元件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5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4835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68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92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95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与电压转换装置连接的负载中,存在当供给电压低于规定值时给工作带来障碍的负载。对于这样的负载,必须稳定地提供电力。
此外,在电压转换装置中连接多个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如果偏重使用一方的直流电源的电力,则该方的直流电源的寿命缩短。因此,为了延长各直流电源的寿命必须有效地活用各直流电源的电力。并且,为了对应于减速再生功能而将电池和电容器作为多个直流电源与电压转换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优选增加存储于电容器的再生电力的活用机会。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压转换装置,该电压转换装置能够稳定地向负载供给电力,有效地活用各直流电源的电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压转换装置分别连接有第1直流电源、第2直流电源以及负载,将各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不同大小的电压而提供给负载。并且,该电压转换装置具备:第1连接端子,其与所述第1直流电源连接;第2连接端子,其与所述第2直流电源连接;第3连接端子,其与所述负载连接;第1DC-DC转换器,其具有第1输入输出端子和第2输入输出端子;第2DC-DC转换器,其具有第3输入输出端子和第4输入输出端子;第1电力路径,其一端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1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第2电力路径,其一端与第2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3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第3电力路径,其一端与第4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以及第4电力路径,其一端连接于第2电力路径的中途,另一端与第3连接端子连接。
根据上述,能够通过第1连接端子、第1电力路径、第1DC-DC转换器、第2电力路径、第4电力路径以及第3连接端子向负载供给来自第1直流电源的电力。此时,能够利用第1DC-DC转换器将来自第1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与负载对应的电压。并且,能够通过第2连接端子、第3电力路径、第2DC-DC转换器、第2电力路径、第4电力路径以及第3连接端子向负载供给来自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此时,能够利用第2DC-DC转换器将来自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与负载对应的电压。因此,能够从第1直流电源和第2直流电源向负载稳定地供给电力。此外,能够分别增加各直流电源的电力的活用机会,从而有效地活用各直流电源的电力。
此外,本发明中,在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第1DC-DC转换器可以由以下元件构成:第1开关元件和第2开关元件,它们同向地串联连接在地与第2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第1扼流线圈,其一端连接在第1开关元件与第2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与第1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第1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第1输入输出端子与第1扼流线圈之间,另一端接地;以及第2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第2输入输出端子与第2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而且,第2DC-DC转换器可以由以下元件构成:第3开关元件和第4开关元件,它们同向地串联连接在地与第3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第2扼流线圈,其一端连接在第3开关元件与第4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与第4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第3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第4输入输出端子与第2扼流线圈之间,另一端接地;以及第4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第3输入输出端子与第4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
此外,本发明中,在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第1DC-DC转换装置还可以是:能够将从第1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而从第2输入输出端子输出,并且能够将从第2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而从第1输入输出端子输出。而且,第2DC-DC转换装置还可以是:能够将从第3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而从第4输入输出端子输出,并且能够将从第4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而从第3输入输出端子输出。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还可以具备:第5电力路径,其一端连接于第1电力路径的中途,另一端与第3连接端子连接;以及设置在第5电力路径中的第5开关元件。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还可以具备设置在第4电力路径中的第6开关元件。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控制各DC-DC转换器和各开关元件的控制部,所述负载是需要保护以使得供给电压不下降的被保护负载,第1直流电源上并联连接有工作时流过大电流的大电流负载和产生再生电力的发电机,第2直流电源能够存储由发电机产生的再生电力。该情况下,控制部在发电机不发电的情况下,当大电流负载不工作时,使各DC-DC转换器工作,接通第5开关元件,断开第6开关元件,当大电流负载工作时,控制部至少使第2DC-DC转换器工作,断开第5开关元件,接通第6开关元件。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检测从第2DC-DC转换器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的电流的电流检测部,控制部在发电机不发电的情况下,当大电流负载工作时,根据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值,将流过第1DC-DC转换器的电流限制在不妨碍被保护负载的驱动的规定值以下。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检测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控制部在发电机不发电的情况下,当大电流负载不工作时,如果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在比驱动被保护负载所需的电压大的规定值以上,则使各DC-DC转换器工作,断开第5开关元件,接通第6开关元件,如果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低于规定值,则控制部使第2DC-DC转换器工作,停止第1DC-DC转换器,断开第5开关元件,接通第6开关元件。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可以是:控制部在大电流负载不工作时,使各DC-DC转换器工作,接通第5开关元件,断开第6开关元件,由此通过各DC-DC转换器和第5开关元件向被保护负载供给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并且通过第5开关元件向被保护负载供给第1直流电源的电力。而且还可以是:控制部在大电流负载工作时,使各DC-DC转换器工作,断开第5开关元件,接通第6开关元件,由此通过第2DC-DC转换器和第6开关元件向被保护负载供给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并且通过各DC-DC转换器向大电流负载供给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
并且,本发明中,上述电压转换装置中可以是:控制部在发电机中产生再生电力时,使各DC-DC转换器工作,接通第5开关元件,断开第6开关元件,由此利用再生电力对第2直流电源进行充电,并且通过第5开关元件向被保护负载供给再生电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压转换装置,该电压转换装置能够稳定地向负载供给电力,有效地活用各直流电源的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压转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待机时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3是示出起动电机初次起动时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4是示出初次行驶时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5是示出产生再生电力时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6是示出非发电时且起动电机非起动时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7是示出怠速停止后的起动电机起动时且电容器的电压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8是示出怠速停止后的起动电机起动时且电容器的电压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的图1的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电路的其他动作的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电路的其他动作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压转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第1DC-DC转换器;
2:第2DC-DC转换器;
4:大电流负载;
4a:起动电机;
6:被保护负载;
10:控制部;
11:电容器(第2直流电源);
12:电池(第1直流电源);
13:发电机;
14:电压检测部;
15:电流检测部;
100:电压转换装置;
C1:电容器(第1电容器);
C2:电容器(第2电容器);
C3:电容器(第3电容器);
C4:电容器(第4电容器);
L1:扼流线圈(第1扼流线圈);
L2:扼流线圈(第2扼流线圈);
N1:第1连接端子;
N2:第2连接端子;
N3:第3连接端子;
Q1:FET(第1开关元件);
Q2:FET(第2开关元件);
Q3:FET(第3开关元件);
Q4:FET(第4开关元件);
Q5:FET(第5开关元件);
Q6:FET(第6开关元件);
S1:第1电力路径;
S2:第2电力路径;
S3:第3电力路径;
S4:第4电力路径;
S5:第5电力路径;
T1:第1输入输出端子;
T2:第2输入输出端子;
T3:第3输入输出端子;
T4:第4输入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对应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压转换装置100和其周边部的电路结构。另外,图1中,实线表示电力系统布线,虚线表示控制系统布线或通信系统布线(之后的各图中也同样如此)。
图1所示的再生系统200搭载在具有怠速停止功能和减速再生功能的车辆中。再生系统200中包括电压转换装置100、电容器11、电池12、发电机13、大电流负载4、负载5、被保护负载6、上位ECU(电子控制装置)7以及IG-SW(点火开关)8。
电容器11由双电层电容器构成,是本发明的“第2直流电源”的一例。除此之外,例如可以由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或镍氢充电电池等构成第2直流电源。
电池12由传统型的铅蓄电池构成,是本发明的“第1直流电源”的一例。也可以由除此之外的电池等构成第1直流电源。
发电机13由未图示的车辆的发动机驱动而产生电力。例如,当车辆正常行驶时,电池12的电压下降的情况下,利用发动机的驱动力驱动发电机13进行发电。而且,车辆减速时或车辆制动操作时,车辆也继续行驶,即使发动机未被供给燃料,发动机也转动。因此,利用该转动力驱动发电机13,进行发电。将发电机13在该减速时等产生的电力称作再生电力。电容器11对发电机13所产生的电力进行蓄电。
此外,车辆减速时,停止对发动机供给燃料。也就是说,由于不消耗燃料而进行发电,车辆的燃料消耗率提高。而且,正常行驶时,电池12的电压充分的情况下,不利用发电机13进行发电。
大电流负载4由工作时流过大电流的电动机等构成。该大电流负载4中包括用于起动发动机的起动电机4a。作为其他例子,大电流负载4中也包括未图示的动力转向装置用的电机或电动制动器等。
负载5由在车辆怠速停止中可以不使用的电气部件等构成。负载5中例如包括电热板加热器等。
被保护负载6由以下这样的电气部件构成:车辆怠速停止中也必须供给电力、并且当怠速停止后发动机再起动时(起动电机4a起动时)等需要进行保护使得供给电压不下降的电气部件。被保护负载6中例如包括导航仪、音响、空调、仪表、变速器以及安全装置等。
上位ECU7例如经由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与电压转换装置100连接。上位ECU7对电压转换装置100发送表示车辆状态的信息或动作指示等。
IG-SW8的一端与电池12的正极连接。IG-SW8的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装置100连接。电池12的负极接地。大电流负载4、发电机13、负载5以及上位ECU7与电池12并联。
电压转换装置100将来自所连接的各直流电源11、12的电压转换为不同大小的电压并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电压转换装置100中具备电力路径S1~S5、连接端子N1~N3、第1DC-DC转换器1、第2DC-DC转换器2、FET(场效应晶体管)Q5、FETQ6、控制部10、电压检测部14以及电流检测部15。
第1连接端子N1上连接有电池12的正极。第2连接端子N2上连接有电容器11。第3连接端子N3上连接有被保护负载6。另外,位于表示图1的电压转换装置100的点划线的框上的其他白圆圈也表示连接端子(符号省略,之后的各图也同样如此)。
第1DC-DC转换器1具有第1输入输出端子T1和第2输入输出端子T2。第2DC-DC转换器2具有第3输入输出端子T3和第4输入输出端子T4。
第1电力路径S1的一端与第1连接端子N1连接,第1电力路径S1的另一端与第1DC-DC转换器1的第1输入输出端子T1连接。第2电力路径S2的一端与第1DC-DC转换器1的第2输入输出端子T2连接,第2电力路径S2的另一端与第2DC-DC转换器2的第3输入输出端子T3连接。第3电力路径S3的一端与第2DC-DC转换器2的第4输入输出端子T4连接,第3电力路径S3的另一端与第2连接端子N2连接。
第4电力路径S4的一端连接于第2电力路径S2的中途,第4电力路径S4的另一端与第3连接端子N3连接。第5电力路径S5的一端连接于第1电力路径S1的中途,第5电力路径S5的另一端连接于第4电力路径S4的中途。即,第5电力路径S5的另一端经由第4电力路径S4的一部分与第3连接端子N3连接。
图1的Px是第2电力路径S2与第4电力路径S4的连接点。Py是第4电力路径S4与第5电力路径S5的连接点。Pz是第1电力路径S1与第5电力路径S5的连接点。
FETQ5和FETQ6分别由N沟道型的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构成。
FETQ5设置在第5电力路径S5上。FETQ5的漏极与第4电力路径S4连接。FETQ5的源极与第1电力路径S1连接。并联连接在FETQ5的源极及漏极之间的二极管D5是FETQ5的寄生二极管。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1电力路径S1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4电力路径S4连接。因此,二极管D5使电流从第1电力路径S1侧流向第4电力路径S4侧。FETQ5是本发明的“第5开关元件”的一例。
FETQ 6设置在第4电力路径S4上的连接点Py与连接点Px之间。FETQ6的漏极与第2电力路径S2连接。FETQ6的源极与第5电力路径S5和第3连接端子T3连接。并联连接在FETQ6的源极及漏极之间的二极管D6是FETQ6的寄生二极管。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5电力路径S5和第3连接端子N3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2电力路径S2连接。因此,二极管D6使电流从第5电力路径S5侧或第3连接端子N3侧流向第2电力路径S2侧。FETQ6是本发明的“第6开关元件”的一例。
第1DC-DC转换器1由FETQ1、FETQ2、扼流线圈L1、电容器C1以及电容器C2构成。
FETQ1和FETQ2分别由N沟道型的MOSFET构成,同向地串联连接在地与第2输入输出端子T2之间。详细地说,FETQ1的源极接地。FETQ1的漏极与FETQ2的源极连接。FETQ2的漏极与第2输入输出端子T2连接。FETQ1是本发明的“第1开关元件”的一例。FETQ2是本发明的“第2开关元件”的一例。
并联连接在FET Q1的源极及漏极之间的二极管D1是FET Q1的寄生二极管。并联连接在FET Q2的源极及漏极之间的二极管D2是FETQ2的寄生二极管。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2输入输出端子T2连接。因此,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使电流流向第2输入输出端子T2侧。
扼流线圈L1的一端连接于FETQ1与FETQ2之间。扼流线圈L1的另一端与第1输入输出端子T1连接。扼流线圈L1是本发明的“第1扼流线圈”的一例。
电容器C1的一端连接于第1输入输出端子T1与扼流线圈L1之间。电容器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于第2输入输出端子T2与FETQ2之间。电容器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1是本发明的“第1电容器”的一例。电容器C2是本发明的“第2电容器”的一例。
第2DC-DC转换器2由FETQ3、FETQ4、扼流线圈L2、电容器C3以及电容器C4构成。
FETQ3和FETQ4分别由N沟道型的MOSFET构成,同向地串联连接在地与第3输入输出端子T3之间。详细地说,FETQ3的源极接地。FETQ3的漏极与FETQ4的源极连接。FETQ4的漏极与第3输入输出端子T3连接。FETQ3是本发明的“第3开关元件”的一例。FETQ4是本发明的“第4开关元件”的一例。
并联连接在FETQ3的源极及漏极之间的二极管D3是FETQ3的寄生二极管。并联连接在FETQ4的源极及漏极之间的二极管D4是FETQ4的寄生二极管。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3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3输入输出端子T3连接。因此,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使电流流向第3输入输出端子T3侧。
扼流线圈L2的一端连接于FETQ3与FETQ4之间。扼流线圈L2的另一端与第4输入输出端子T4连接。扼流线圈L2是本发明的“第2扼流线圈”的一例。
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于第4输入输出端子T4与扼流线圈L2之间。电容器C3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器C4的一端连接于第3输入输出端子T3与FETQ4之间。电容器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3是本发明的“第3电容器”的一例。电容器C4是本发明的“第4电容器”的一例。
第1DC-DC转换器1的结构电路与第2DC-DC转换器2的结构电路相对于第2电力路径S2与第4电力路径S4的连接点Px对称。
控制部10由CPU和存储器构成。控制部10控制各DC-DC转换器1、2的动作。详细地说,控制部10分别连接有各DC-DC转换器1、2的FETQ1、Q2、Q3、Q4的栅极(省略图示,之后的各图中也同样如此)。控制部10向各FETQ1、Q2、Q3、Q4的栅极输入驱动信号,从而使各FETQ1、Q2、Q3、Q4接通/断开。由此,各DC-DC转换器1、2中成为通电状态或停止通电状态。另外,控制部10利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来控制各FETQ1、Q2、Q3、Q4的接通/断开的通断动作(switching operation)。由此,在各DC-DC转换器1、2中进行电压的升压或降压。
在第1DC-DC转换器1中,可以利用FETQ1、Q2的通断动作对从第1输入输出端子T1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从第2输入输出端子T2输出。而且,可以利用FETQ1、Q2的通断动作对从第2输入输出端子T2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并从第1输入输出端子T1输出。并且,通过接通FETQ2,成为双向通电状态。
在第2DC-DC转换器2中可以利用FETQ3、Q4的通断动作对从第3输入输出端子T3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并从第4输入输出端子T4输出。而且,可以利用FETQ3、Q4的通断动作对从第4输入输出端子T4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从第3输入输出端子T3输出。并且,通过接通FETQ4,成为双向通电状态。
控制部10也控制FETQ5、Q6的接通/断开动作。详细地说,控制部10分别连接FETQ5、Q6的栅极(省略图示,之后的各图中也同样如此)。控制部10向各FETQ5、Q6的栅极输入驱动信号,使各FETQ5、Q6接通/断开。由此,第4电力路径S4或第5电力路径S5中成为通电状态或停止通电状态。
此外,控制部10与上位ECU7相互通信。具体地,控制部10从上位ECU7接收表示车辆状态的信息或动作指示。另外,图1中省略了电压转换装置100内的控制系统布线或通信系统布线的图示(之后的各图中也同样如此)。
电流检测部15设置在第2电力路径S2上的连接点Px与第1DC-DC转换器1的第2输入输出端子T2之间。电流检测部15检测流经第2电力路径S2的电流、从第2DC-DC转换器2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控制部10在起动电机4a工作时,根据电流检测部15的检测值,限制流过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
电压检测部14检测电容器11的电压。控制部10根据电压检测部14的检测电压,计算电容器11的充电量,控制DC-DC转换器1、2和FETQ5、Q6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2~图10来说明电压转换装置100的动作。
当IG-SW8处于断开状态时,车辆处于停止状态,再生系统200处于待机状态。此时,由于上位ECU7或负载5、6中必须流过电流使得它们能够进行动作,如图2中箭头所示,电池12的电力被提供给负载5、上位ECU7以及电压转换装置100。
当待机时,在电压转换装置100中,各DC-DC转换器1、2处于停止(FETQ1~Q4断开)状态,FETQ5、Q6也处于断开状态。因此,从电池12向电压转换装置100的第1连接端子N1供给的电力通过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的二极管D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而且,当由于驾驶员的操作而使IG-SW8接通时,初次起动发动机,因此起动电机4a被初次起动。此时,如图3中箭头所示,起动电机4a通过电池12的电力起动。此外,在电压转换装置100中,控制部10使各DC-DC转换器1、2停止(断开FETQ1~Q4),断开FETQ6,接通FETQ5。由此,电池12的电力从第1连接端子N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当发动机起动后通过驾驶员的操作使车辆初次行驶时,在发动机13中进行发电。如图4中箭头所示,发电机13所发电的电力被提供给负载5、上位ECU7以及电压转换装置100。
在该初次行驶时,在电压转换装置100中,控制部10使各DC-DC转换器1、2停止(断开FETQ1~Q4),断开FETQ6,接通FETQ5。因此,来自发电机13的电力从第1连接端子N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在车辆行驶中,例如当驾驶员释放油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从而车辆减速时,发电机13产生再生电力。如图5中箭头所示,该再生电力从发电机13被提供给负载5、上位ECU7、电池12以及电压转换装置100。此时,在电池12的电压下降的情况下,电池12通过再生电力被充电(省略图示)。
当再生电力产生时,在电压转换装置100中,控制部10接通FETQ5,断开FETQ6。由此,再生电力从第1连接端子N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另外,控制部10使各DC-DC转换器1、2工作,将从第1连接端子N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被输入的再生电力的电压转换为与电容器11对应的电压,并从第2连接端子N2向电容器11输出电力。
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0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进行通断动作(SW),继续断开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继续接通FETQ4。由此,从第1连接端子N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被输入的再生电力的电压被第1DC-DC转换器1升压。并且,该转换后的再生电力从第1DC-DC转换器1经过第2电力路径S2、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4、扼流线圈L2以及第3电力路径S3后,从第2连接端子N2被输出至电容器11。
或者,控制部10继续断开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继续接通FETQ2,使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由此,从第1连接端子N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被输入的再生电力的电压经过第1DC-DC转换器1的扼流线圈L1和FETQ2以及第2电力路径S2后,被输入至第2DC-DC转换器2。并且,该再生电力的电压被第2DC-DC转换器2降压,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2DC-DC转换器2经过第3电力路径S3后,从第2连接端子N2被输出至电容器11。
电容器11由从第2连接端子N2输出的电力充电。即,再生电力被存储在电容器11中。
当车辆处于怠速停止之外的状态下发电机13不发电的情况下,起动电机4a也不进行起动。这是例如电池12和电容器11的电压不够高的情况。如图6中箭头所示,在这样的发电机13的非发电时且起动电机4a的非工作时,电池12的电力被提供给负载5、上位ECU7以及电压转换装置100。
此时,如图6所示,在电压转换装置100中,控制部10接通FETQ5,断开FETQ6。由此,来自电池12的电力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另外,控制部10使各DC-DC转换器1、2工作,从电容器11通过第2连接端子N2和第3电力路径S3被输入的电压由DC-DC转换器1、2转换为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的电压,并向第1电力路径S1输出电力。
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0使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继续断开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继续接通FETQ2。由此,从电容器11通过第2连接端子N2和第3电力路径S3被输入的电压被第2DC-DC转换器2升压。并且,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2DC-DC转换器2经过第2电力路径S2和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2以及扼流线圈L1后,被输出至第1电力路径S1。
或者,控制部10继续断开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继续接通FETQ4,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进行通断动作。由此,从电容器11通过第2连接端子N2和第3电力路径S3被输入的电压经过第2DC-DC转换器2的扼流线圈L2和FETQ4以及第2电力路径S2后,被输入至第1DC-DC转换器1。并且,该来自电容器11的电压由第1DC-DC转换器1降压,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1DC-DC转换器1被输出至第1电力路径S1。
如上所述,从第1DC-DC转换器1被输出至第1电力路径S1的电容器11的电力通过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由此,电容器11被放电。
当车辆变为极低速行驶状态或停止状态而规定的怠速停止转移条件成立时,怠速停止开始。此时的怠速停止转移条件例如是当发动机再起动时,能够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的电力剩余在电容器11或电池12中。怠速停止转移条件的成立判定和/或怠速停止的控制由上位ECU7进行。在怠速停止中,发电机13中不发电或不产生再生电力。
之后,当怠速停止结束,由于发动机再起动,起动电机4a起动时,控制部10利用电压检测部14检测电容器11的电压。此时,如果电压检测部14检测出的电容器11的电压在规定值(比驱动被保护负载6所必需的电压大的值)以上,则如图7所示,控制部10使各DC-DC转换器1、2工作,断开FETQ5,接通FETQ6。
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0使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由此,来自电容器11的电压经过第2连接端子N2和第3电力路径S3后,由第2DC-DC转换器2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并且,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2DC-DC转换器2通过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或者,控制部10继续断开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继续接通FETQ4。由此,如图7中箭头所示,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通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4、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并且,如图7中箭头所示,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经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以及第2电力路径S2后,被输入至第1DC-DC转换器1。
此时,控制部10继续断开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继续接通FETQ2。由此,从第2DC-DC转换器2被输入至第1DC-DC转换器1的电力通过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2、第1电力路径S1以及第1连接端子N1,被提供给起动电机4a或其他的负载4、5。
或者,控制部10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进行通断动作。由此,从第2DC-DC转换器2输入至第1DC-DC转换器1的电压被第1DC-DC转换器1降压,以与起动电机4a或其他的负载4、5对应。并且,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1DC-DC转换器1通过第1电力路径S1和第1连接端子N1,被提供给起动电机4a或其他的负载4、5。
如上所述,在电容器11的充电量多的情况下,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不仅被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也被向起动电机4a或其他的负载4、5供给。
此外,当向负载4、5供给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时,控制部10利用电流检测部15检测从第2DC-DC转换器2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并且,控制部10根据电流检测部15的检测值(电流值),将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限制在不妨碍被保护负载6的驱动的规定值以下。
具体而言,控制部10控制用于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或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的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以使电流检测部15的检测值为规定值以下。由此,当起动电机4a工作时(除了初次起动时),即使电流从电容器11流入起动电机4a,从电容器11至被保护负载6的供给电压也不会下降到妨碍该负载6的驱动的程度,被保护负载6继续稳定地驱动。
另一方面,当怠速停止后的起动电机4a起动时,如果电压检测部14检测出的电容器11的电压低于规定值,则如图8所示,控制部10使第2DC-DC转换器2工作,停止第1DC-DC转换器1,断开FETQ5,接通FETQ6。
此时,例如控制部10使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由此,来自电容器11的电压经过第2连接端子N2和第3电力路径S3后,被第2DC-DC转换器2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并且,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2DC-DC转换器2通过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或者,控制部10继续断开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继续接通FETQ4。由此,如图8中箭头所示,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通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4、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此外,由于第1DC-DC转换器1停止(FETQ1、Q2断开)、FETQ5断开,电容器11与被保护负载6、电池12等电断开。因此,在起动电机4a起动时,即使电流从电池12流入起动电机4a,从电容器11向被保护负载6的供给电压也不下降,被保护负载6继续稳定地驱动。
如上述图7和图8所示,车辆在怠速停止中也可以根据电容器11的电压与规定值的比较结果,向负载4、5、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
如图9中箭头所示,电池12的电力也能够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
在图9中,控制部10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进行通断动作,断开FETQ5,接通FETQ6。由此,例如即使来自电池12的电压低于驱动被保护负载6所需的电压,来自电池12的电压经过第1连接端子N1和第1电力路径S1后,也会被第1DC-DC转换器1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并且,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1DC-DC转换器1通过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或者,控制部10也可以继续断开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继续接通FETQ2,断开FETQ5,接通FETQ6。由此,来自电池12的电力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上述情况下,在第2DC-DC转换器2中,例如也可以断开FETQ3、Q4,(参照图2~图4),也可以继续断开FETQ3、继续接通FETQ4,还可以使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参照图6)。在图9中,省略了连接点Px起的第2DC-DC转换器2侧的电路的动作和电力的供给状态的图示。
此外,如图10中箭头所示,发电机13所产生的再生电力也能够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在图10中,控制部10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进行通断动作,断开FETQ5,接通FETQ6。由此,例如即使再生电力的电压低于驱动被保护负载6所需的电压,再生电力的电压经过第1连接端子N1和第1电力路径S1后,也会被第1DC-DC转换器1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并且,该转换后的电力从第1DC-DC转换器1通过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或者,控制部10也可以继续断开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继续接通FETQ2,断开FETQ5,接通FETQ6。由此,再生电力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
上述情况下,在第2DC-DC转换器2中,例如可以继续断开FETQ3、继续接通FETQ4,也可以使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参照图5)。在图10中,省略了连接点Px起的第2DC-DC转换器2侧的电路的动作和电力的供给状态的图示。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来自电池12的电力可以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图2~图4)。此时,在电池12的电压低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第1DC-DC转换器1将电池12的电压升压成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的电压。
而且,发电机13所产生的再生电力可以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2DC-DC转换器2、第3电力路径S3以及第2连接端子N2向电容器11供给,从而对电容器11充电(图5)。此时,在再生电力的电压与电容11不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第1DC-DC转换器1对再生电力的电压进行升压以与电容器11对应,或者利用第2DC-DC转换器2对再生电力的电压进行降压以与电容器11对应。
并且,当怠速停止后起动电机4a工作时,可以通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图7、图8)。此时,在电容器11的电压低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第2DC-DC转换器将电容器11的电压转换为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的电压。
并且,当怠速停止后起动电机4a工作时且电容器11的电压较高(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第2电力路径S2、第1DC-DC转换器1、第1电力路径S1以及第1连接端子N1向负载4、5供给来自电容器11的电力(图7)。此时,电容器11的电压与负载4、5不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第2DC-DC转换器2对电容器11的电压进行升压以与负载4、5对应,利用第1DC-DC转换器1对电容器11的电压进行降压以与负载4、5对应。
而且,也可以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电池12的电力(图6)。并且,也可以通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第2电力路径S2、第1DC-DC转换器1、第1电力路径S1、第5电力路径S5、FETQ5、第4电力路径S4以及第3连接端子N3,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图6)。此时,电容器11的电压与被保护负载6不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第2DC-DC转换器2对电容器11的电压进行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利用第1DC-DC转换器1对电容器11的电压进行降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
因此,能够从电池12和电容器11向负载4、5、6稳定地供给电力。此外,能够分别增加电池12和电容器11的电力的活用机会,从而有效地活用电池12和电容器11的电力。并且,将再生电力存储在电容器11后,向负载4、5、6供给,由此能够有效地活用再生电力。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4电力路径S4中设置了FETQ6,因此通过接通FETQ6,能够通过第4电力路径S4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电池12、电容器11的电力。而且,通过断开FETQ6,能够阻止电池12或电容器11的电力或者再生电力无意中从第2电力路径S2泄漏至第4电力路径S4。并且,FETQ6断开时,能够利用DC-DC阻止电池12的电力或再生电力无意中从第5电力路径S5通过第4电力路径S4的二极管D6,从第2电力路径S2泄漏至第3电力路径S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DC-DC转换器1中设置FETQ1、Q2,在第2DC-DC转换器2中设置FETQ3、FETQ4,在第5电力路径S5和第4电力路径S4中分别设置FETQ5和FETQ6。因此,能够将电压转换装置100中的开关元件的使用数量控制为6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怠速停止后起动电机4a工作时,根据电流检测部15的检测值,将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限制在不妨碍被保护负载6的驱动的规定值以下。因此,当起动电机4a工作时,即使向起动电机4a和各负载4、5、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也能够防止从电容器11向被保护负载6的供给电压下降到妨碍该负载6的驱动的程度,从而能够继续稳定地驱动被保护负载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怠速停止后起动电机4a工作时,如果电容器11的电压在规定值以上,则向起动电机4a和各负载4、5、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如果电容器11的电压低于规定值,则仅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因此,在即使使用电容器11的电力来驱动被保护负载6而电容器11的剩余电量还过多的情况下,能够向起动电机4a和各负载4、5、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从而有效地进行活用。此外,在电容器11的剩余电量少至仅能够驱动被保护负载6的情况下,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电容器11的电力,能够稳定地驱动被保护负载6,有效地活用电容器11的电力。即,将发电机13所产生的再生电力向电容器11充电后,能够有效地活用该电力。
本发明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能够采用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为了检测从第2DC-DC转换器2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而在第2电力路径S2上的连接点Px与第1DC-DC转换器1的输入输出端子T2之间设置电流检测部15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在第1电力路径S2上的连接点Pz(图1)与第1DC-DC转换器1的输入输出端子T1之间、或在第1DC-DC转换器1的接地线(省略图示)上设置电流检测部。这样也能够利用电流检测部检测从第2DC-DC转换器2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
此外,还可以在第2电力路径S2上的连接点Px与第2连接端子N2之间设置检测流经第2DC-DC转换器2的电流的第1电流检测部,在第4电力路径S4上的连接点Py与第3连接端子N3之间设置检测流经FETQ6的电流的第2电流检测部。该情况下,从第1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值中减去第2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值,由此能够检测出从第2DC-DC转换器2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
此外,还可以在电池12与第1连接端子N1之间的电力路径这样的电压转换装置100的外部设置电流检测部。该情况下,通过CAN等向电压转换装置100的控制部10输出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从第2DC-DC转换器2侧流入第1DC-DC转换器1的电流值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1电力路径S1和第4电力路径S4上连接由第5电力路径S5和FETQ5构成的旁通电路的例子,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省略这种旁通电路。在图11中示出了这个例子。
在图11中,例如使第1DC-DC转换器1工作,接通FETQ6。由此,电池12的电力或发电机13的再生电力通过第1连接端子N1、第1电力路径S1、第1DC-DC转换器1、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此时,例如也可以通过继续断开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继续接通FETQ2,不对电池12的电力或再生电力进行电压转换而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或者,还可以通过使第1DC-DC转换器1的FETQ1、Q2进行通断动作,对电池12或再生电力的电压进行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该转换后的电力。在第2DC-DC转换器2中,可以断开各FETQ3、Q4,也可以通过仅接通FETQ4使其为通电状态。
此外,在图11中,例如使第2DC-DC转换器2工作,接通FETQ6。由此,电容器11的电力通过第2连接端子N2、第3电力路径S3、第2DC-DC转换器2、第2电力路径S2、第4电力路径S4、FETQ6以及第3连接端子N3,被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此时,例如也可以通过继续断开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继续接通FETQ4,不对电容器11的电力进行电压转换而提供给被保护负载6。或者,还可以通过使第2DC-DC转换器2的FETQ3、Q4进行通断动作,对电容器11的电压进行升压以与被保护负载6对应,向被保护负载6供给该转换后的电力。在第1DC-DC转换器1中,可以断开各FETQ1、Q2,也可以通过仅接通FETQ2使其为通电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N沟道型的MOSFETQ1~Q6作为第1~第6开关元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除此以外,例如可以使用P沟道型的MOSFET。而且,还可以使用结型FET来代替MOSFET。并且,也可以使用晶体管或继电器等这样的其他开关元件。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怠速停止功能和减速再生功能的车辆用电压转换装置100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对于除此之外的、例如具有减速再生功能但不具有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用电压转换装置或其他用途的电压转换装置,也能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电压转换装置,所述电压转换装置分别连接有第1直流电源、第2直流电源以及负载,将各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不同大小的电压而提供给所述负载,
所述电压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连接端子,其与所述第1直流电源连接;
第2连接端子,其与所述第2直流电源连接;
第3连接端子,其与所述负载连接;
第1DC-DC转换器,其具有第1输入输出端子和第2输入输出端子;
第2DC-DC转换器,其具有第3输入输出端子和第4输入输出端子;
第1电力路径,其一端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第2电力路径,其一端与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3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第3电力路径,其一端与所述第4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
第4电力路径,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2电力路径的中途,另一端与所述第3连接端子连接;
第5电力路径,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电力路径的中途,另一端与所述第3连接端子连接;
第5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第5电力路径中;
第6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第4电力路径中;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各DC-DC转换器和各开关元件,
所述负载是需要保护以使得供给电压不下降的被保护负载,
所述第1直流电源上并联连接有工作时流过大电流的大电流负载和产生再生电力的发电机,
所述第2直流电源能够存储由所述发电机产生的再生电力,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发电机不发电的情况下,当所述大电流负载不工作时,使所述各DC-DC转换器工作,接通所述第5开关元件,断开所述第6开关元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大电流负载工作时,至少使所述第2DC-DC转换器工作,断开所述第5开关元件,接通所述第6开关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DC-DC转换器由以下元件构成:
第1开关元件和第2开关元件,它们同向地串联连接在地与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子之间;
第1扼流线圈,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1开关元件与所述第2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第1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1扼流线圈之间,另一端接地;以及
第2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2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2DC-DC转换器由以下元件构成:
第3开关元件和第4开关元件,它们同向地串联连接在地与所述第3输入输出端子之间;
第2扼流线圈,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3开关元件与所述第4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4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第3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4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2扼流线圈之间,另一端接地;以及
第4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3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4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DC-DC转换器能够将从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而从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子输出,并且能够将从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而从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子输出,
所述第2DC-DC转换器能够将从所述第3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而从所述第4输入输出端子输出,并且能够将从所述第4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而从所述第3输入输出端子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转换装置还具备检测从所述第2DC-DC转换器侧流入所述第1DC-DC转换器的电流的电流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发电机不发电的情况下,当所述大电流负载工作时,根据所述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值,将流入所述第1DC-DC转换器的电流限制在不妨碍所述被保护负载的驱动的规定值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转换装置还具备检测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发电机不发电的情况下,当所述大电流负载工作时,
如果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在比驱动所述被保护负载所需的电压大的规定值以上,则使所述各DC-DC转换器工作,断开所述第5开关元件,接通所述第6开关元件,
如果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低于所述规定值,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2DC-DC转换器工作,停止所述第1DC-DC转换器,断开所述第5开关元件,接通所述第6开关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大电流负载不工作时,使所述各DC-DC转换器工作,接通所述第5开关元件,断开所述第6开关元件,由此通过所述各DC-DC转换器和所述第5开关元件向所述被保护负载供给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并且通过所述第5开关元件向所述被保护负载供给所述第1直流电源的电力,
当所述大电流负载工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各DC-DC转换器工作,断开所述第5开关元件,接通所述第6开关元件,由此通过所述第2DC-DC转换器和所述第6开关元件向所述被保护负载供给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并且通过所述各DC-DC转换器向所述大电流负载供给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发电机中产生再生电力时,使所述各DC-DC转换器工作,接通所述第5开关元件,断开所述第6开关元件,由此利用所述再生电力对所述第2直流电源进行充电,并且通过所述第5开关元件向所述被保护负载供给所述再生电力。
CN201610094588.0A 2015-02-20 2016-02-19 电压转换装置 Active CN105915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1260 2015-02-20
JP2015031260A JP6284496B2 (ja) 2015-02-20 2015-02-20 電圧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5055A CN105915055A (zh) 2016-08-31
CN105915055B true CN105915055B (zh) 2019-09-06

Family

ID=5657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4588.0A Active CN105915055B (zh) 2015-02-20 2016-02-19 电压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43184B2 (zh)
JP (1) JP6284496B2 (zh)
CN (1) CN105915055B (zh)
DE (1) DE102016202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4004B (zh) 2013-12-30 2018-02-06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含中空玻璃微球的聚(甲基戊烯)组合物和使用该聚(甲基戊烯)组合物的方法
US10385193B2 (en) 2013-12-30 2019-08-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yolefin composition including hollow glass microsphere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6361023B2 (ja) * 2014-07-17 2018-07-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US10407006B2 (en) * 2017-07-21 2019-09-10 Valeo North America, Inc. Redundant supply for a can transceiver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644596B2 (en) * 2017-12-01 2020-05-05 Qatar University Self-balanced non-isolated hybrid modular DC-DC converter based on low duty cycle operation and sequential capacitors charging/discharging for medium voltage DC grids
US10491023B2 (en) 2017-12-30 2019-11-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apacitor balanced driver circuit for dual input charger
JP6732831B2 (ja) 2018-04-10 2020-07-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装置
JP6902061B2 (ja) * 2019-02-19 2021-07-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US11874694B2 (en) 2020-01-10 2024-01-16 Rohm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400A (zh) * 2005-04-04 2008-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电源的电源系统及具有该电源系统的车辆
CN101443980A (zh) * 2006-05-16 2009-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双电源系统和供电方法
CN101842957A (zh) * 2007-11-01 2010-09-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3891117A (zh) * 2011-10-24 2014-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4025414A (zh) * 2012-1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蓄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900A (ja) 2000-03-22 2001-09-28 Masayuki Hattori 双方向型昇降圧チョッパ回路
JP2001292567A (ja) 2000-04-06 2001-10-19 Nagano Japan Radio Co Dc/dcコンバータ
DE10119985A1 (de) * 2001-04-24 2002-10-31 Bosch Gmbh Robert Vorrichtung zur Energieeinspeisung in ein Mehrspannungsbordnetz eines Kraftfahrzeugs
JP4196867B2 (ja) 2004-03-31 2008-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双方向昇降圧型チョッパ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回路並びにdc−dcコンバータ回路
WO2008007540A1 (fr) * 2006-07-10 2008-01-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US20120032504A1 (en) * 2009-06-29 2012-0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source device
JP2011155791A (ja) * 2010-01-28 2011-08-11 Panasonic Corp 車両用電源装置
DE102012200804A1 (de) * 2012-01-20 2013-07-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ordnetz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ordnetzes
JP2014125117A (ja) * 2012-12-26 2014-07-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15031260A (ja) 2013-08-07 2015-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スピル弁制御装置
JP2015209058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400A (zh) * 2005-04-04 2008-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电源的电源系统及具有该电源系统的车辆
CN101443980A (zh) * 2006-05-16 2009-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双电源系统和供电方法
CN101842957A (zh) * 2007-11-01 2010-09-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3891117A (zh) * 2011-10-24 2014-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4025414A (zh) * 2012-1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4496B2 (ja) 2018-02-28
DE102016202638A1 (de) 2016-08-25
CN105915055A (zh) 2016-08-31
US20160248247A1 (en) 2016-08-25
US9843184B2 (en) 2017-12-12
JP2016154399A (ja)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5055B (zh) 电压转换装置
KR101940373B1 (ko) 레인지 익스텐더를 갖는 에너지 스토리지 시스템과 에너지 관리 및 제어 방법
CN106740206B (zh) 电动车电池包的快换方法及快换系统
US9515554B2 (en) Power supply that charges an electric storage by regenerative power generated by a generator and supplies power to a load
CN109428473A (zh) 车辆的电源系统
US20090058339A1 (en) Electric motor drive apparatus, hybrid vehicle with the same and stop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ic power converting device
JP6174876B2 (ja) 2電源負荷駆動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自動車
CN105083044A (zh) 车辆用电源装置和车辆用再生系统
CN105098868A (zh) 双电源系统以及电动车
CN104512275A (zh) 电动车辆电力转换系统
CN107963040B (zh) 电池组装置、用于电池组装置的运行方法以及车辆
CN103813928A (zh) 电池的处理装置、车辆、电池的处理方法及电池的处理程序
CN103124092A (zh) 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
JP2011155791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5413017B2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US10498134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8068624A (zh) 汽车
CN110073568A (zh) 车载用电源装置
CN109428389A (zh) 车辆的电源系统
CN104823347A (zh) 蓄电系统
CN104125893A (zh) 用于连接/断开连接机动车辆中的能量存储单元的负载的装置
CN111746308B (zh) 电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932023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109747437B (zh) 车辆用电源系统
JP2008079436A (ja) 電源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0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Omron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