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3338A -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3338A
CN105913338A CN201610266787.5A CN201610266787A CN105913338A CN 105913338 A CN105913338 A CN 105913338A CN 201610266787 A CN201610266787 A CN 201610266787A CN 105913338 A CN105913338 A CN 105913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arbon
carbon emission
computing unit
branch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6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3338B (zh
Inventor
陈宋宋
闫华光
蒋利民
何桂雄
孟珺遐
钟鸣
康重庆
孙彦龙
程耀华
唐艳梅
成岭
黄伟
张新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66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3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3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3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且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确定方法在目标电力系统中的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均设置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收集本地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相邻的计算单元间迭代通信,计算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值。本发明提出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实现了通过快速计算得到的全系统碳排放流的准确分布,同时避免加重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负担,为用户提供准确且可靠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使得碳减排责任的分摊更加公平,同时有助于消除碳泄漏现象,激发用户侧参与电力系统减少碳排放的积极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低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引起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减少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实现低碳发展成为各国各行业的共同目标。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部分,也是消耗化石燃料的主要行业,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由于我国电源结构以燃煤火电为主,这一现象在我国尤其显著。据统计,近些年我国电力行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据全国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碳排放的一半左右。研究低碳电力技术、减少电力系统的碳排放,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碳排放量的计量与分摊是诸多低碳电力技术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碳排放量,才能激发起参与系统减排的热情。以往的碳排放量计量方法大多是从宏观数据出发,基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等数据统计计算直接碳排放量,是基于消费侧的计量方法。碳排放流的提出将电力系统的特点与低碳发展的理念相结合,建立了一种从负荷视角分摊电力系统碳排放责任的模型,即根据各用户的用电情况及潮流追踪的结果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分摊给各用户。碳排放流的模型将电能的利益享有主体与其碳排放进行了挂钩,使得碳减排责任的分摊更加公平,同时有助于消除碳泄漏现象,激发用户侧参与电力系统减少碳排放的积极性。
根据已发表论文,电力碳排放流是依附于电力潮流存在且用于表征电力系统中维持任一支路潮流的碳排放所形成的虚拟网络流。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相当于给每条支路上的潮流加上碳排放的标签。在电力系统中,碳排放流从电厂(发电厂节点)出发,随着电厂上网功率进入电力系统,跟随系统中的潮流在电网中流动,最终流入用户侧的消费终端(负荷节点),如图1所示。
现有的方法是集中式的求解算法,即在同时掌握全系统所有发电机的出力和碳排放密度、所有线路的有功潮流及网架结构、所有负荷节点的用电数据的基础上,由某一中心服务器进行统一计算。这种方法需要在中心服务器建立覆盖全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且会加重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负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该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实现了通过快速计算得到的全系统碳排放流的准确分布,同时避免加重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负担,为用户提供准确且可靠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进而使得碳减排责任的分摊更加公平,同时有助于消除碳泄漏现象,激发用户侧参与电力系统减少碳排放的积极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及节点碳势;所述计算单元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
所述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且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为功率流动存在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的2个所述计算单元。
优选的,各所述计算单元的节点上均设有编号,且各所述计算单元中均存储有与其所在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其他所述节点的编号。
优选的,各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或测量得到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并与相邻的所述计算单元交互计算信息。
优选的,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包括发电机组、电网中各电压等级的母线及用电负荷;
其中,装设在所述发电机组上的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装设在锅炉的状态监视器或装设在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获取所述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
优选的,各所述计算单元的迭代计算用时钟信号为全网同步的时钟信号;
相邻的所述计算单元在每一次迭代计算中,均进行一次信息交互,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计算本地的碳排放流指标;且所述信息包括:所述计算单元的节点碳势及时钟标签。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确定方法,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及节点碳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目标电力系统的网络模型是否为小世界网络模型;
若是,则进入步骤2;
若否,则更换目标电力系统后重新判断;
步骤2.在所述目标电力系统中的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均设置计算单元;
步骤3.各所述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
步骤4.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值的计算;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为功率流动存在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的2个所述计算单元。
优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
各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或测量得到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装设在所述发电机组上的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装设在锅炉的状态监视器或装设在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获取所述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4包括:
4-1.获取t时刻初始状况下的发电机组中碳势已知节点及其的节点碳势;碳势未知的节点为节点1、2、…n;
4-2.进行首次迭代,即节点1的计算单元与所述碳势已知节点上的计算单元通信,获得所述节点1的节点碳势;
4-3.进行第2次迭代,得到节点2的节点碳势;
4-4.进行第3至最末次迭代,得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
4-5.根据所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进而计算得到t时刻全系统的碳排放流指标;
4-6.更改t的值,返回步骤4-1,直到获取全部时刻的全系统的碳排放流指标。
优选的,所述步骤4-3包括:
a.节点2的计算单元与所述节点1上的计算单元通信,获得到所述节点1及所述碳势已知节点的节点碳势信息;
b.通过量测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值,计算得到所述节点2的节点碳势
e b B = Σ l ∈ N + P l · ρ l Σ l ∈ N + P l - - - ( 1 )
式(1)中,N+为与节点2相连的支路中有潮流流入节点2的所有支路的集合,l为支路号,Pl为支路l的有功潮流,ρl为支路l的支路碳流密度;
其中,各支路l的碳流密度等于潮流流出节点的节点碳势,即存在如下公式:
ρ l - = e b B ∀ l - ∈ NL b - - - - ( 2 )
式中,为有潮流从节点2流出的所有支路的集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4-4包括:
节点3与所述节点2通信,得到所述节点3本地的节点碳势;
重复用相邻的节点与前一节点通信,直到得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且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确定方法在目标电力系统中的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均设置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收集本地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相邻的计算单元间迭代通信,计算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值。本发明提出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实现了通过快速计算得到的全系统碳排放流的准确分布,同时避免加重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负担,为用户提供准确且可靠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使得碳减排责任的分摊更加公平,同时有助于消除碳泄漏现象,激发用户侧参与电力系统减少碳排放的积极性。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异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分布式的计算理念,减轻了以往集中式碳排放流计算模型中的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负担。
2、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减轻了以往集中式碳排放流计算模型中中心服务器与各节点的通信负担,采用分布式的量测单元还有助于提高量测的精度。
3、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通过快速计算得到的全系统碳排放流的准确分布,同时避免加重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负担,为用户提供准确且可靠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使得碳减排责任的分摊更加公平,同时有助于消除碳泄漏现象,激发用户侧参与电力系统减少碳排放的积极性。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确定方法中步骤4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例中的碳排放流计算中相邻节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例中的分布式计算单元间的传递式计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例中的在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应用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及节点碳势;计算单元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
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且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其中,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为功率流动存在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的2个计算单元。
其中,各计算单元的节点上均设有编号,且各计算单元中均存储有与其所在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其他节点的编号。
其中,各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或测量得到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并与相邻的计算单元交互计算信息。
其中,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包括发电机组、电网中各电压等级的母线及用电负荷;
其中,装设在发电机组上的计算单元根据装设在锅炉的状态监视器或装设在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获取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
其中,各计算单元的迭代计算用时钟信号为全网同步的时钟信号;
相邻的计算单元在每一次迭代计算中,均进行一次信息交互,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计算本地的碳排放流指标;且信息包括:计算单元的节点碳势及时钟标签。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确定方法,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及节点碳势;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目标电力系统的网络模型是否为小世界网络模型;
若是,则进入步骤2;
若否,则更换目标电力系统后重新判断;
步骤2.在目标电力系统中的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均设置计算单元;
步骤3.各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
步骤4.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值的计算;其中,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为功率流动存在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的2个计算单元。
其中,步骤3包括:
各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或测量得到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装设在发电机组上的计算单元根据装设在锅炉的状态监视器或装设在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获取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
如图3所示,步骤4包括:
4-1.获取t时刻初始状况下的发电机组中碳势已知节点及其的节点碳势;碳势未知的节点为节点1、2、…n;
4-2.进行首次迭代,即节点1的计算单元与碳势已知节点上的计算单元通信,获得节点1的节点碳势;
4-3.进行第2次迭代,得到节点2的节点碳势;
4-4.进行第3至最末次迭代,得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
4-5.根据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进而计算得到t时刻全系统的碳排放流指标;
4-6.更改t的值,返回步骤4-1,直到获取全部时刻的全系统的碳排放流指标。
其中,步骤4-3包括:
a.节点2的计算单元与节点1上的计算单元通信,获得到节点1及碳势已知节点的节点碳势信息;
b.通过量测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值,计算得到节点2的节点碳势
e b B = Σ l ∈ N + P l · ρ l Σ l ∈ N + P l - - - ( 1 )
式(1)中,N+为与节点2相连的支路中有潮流流入节点2的所有支路的集合,l为支路号,Pl为支路l的有功潮流,ρl为支路l的支路碳流密度;
其中,各支路l的碳流密度等于潮流流出节点的节点碳势,即存在如下公式:
ρ l - = e b B ∀ l - ∈ NL b - - - - ( 3 )
式中,为有潮流从节点2流出的所有支路的集合。
其中,步骤4-4包括:
节点3与节点2通信,得到节点3本地的节点碳势;
重复用相邻的节点与前一节点通信,直到得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的确定方法的具体应用例,如下:
在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相关的所有设备上均装设计算单元,该单元一方面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等信息,另一方面与相邻的计算单元进行迭代通信,参与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中,利用了各节点碳排放流相关指标仅与其相邻节点的指标值相关的特性。系统中各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密度及其出力参数确定了全系统碳排放流计算的边界条件,进一步通过相邻计算单元间的迭代通信与计算,由近及远,逐步计算出全系统所有与发电机组相连的节点的碳排放流指标。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节点碳势。本发明中以节点碳势为核心求解目标。支路碳流量和支路碳流率可在已知系统有功潮流分布的情况下,由节点碳势计算得到。此部分属公开发表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对发电机出口节点,其节点碳势等于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密度,根据各机组的运行特性可测定,在碳排放流的计算中属于已知边界条件。对电网中的节点b,其碳势的计算公式为:
e b B = Σ l ∈ N + P l · ρ l Σ l ∈ N + P l - - - ( 4 )
式中,N+为与节点b相连的支路中有潮流流入节点b的所有支路的集合,l为支路号,Pl为支路l的有功潮流,ρl为支路l的支路碳流密度。
各支路的碳流密度则等于其潮流流出节点的节点碳势,即存在如下公式:
ρ l - = e b B ∀ l - ∈ NL b - - - - ( 5 )
式中,为有潮流从节点b流出的所有支路的集合。
现有的集中式计算方法是在掌握全系统网架结构、各机组出力及碳排放信息、各节点的用电信息及各支路的潮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一系列矩阵进行计算。这种方法需要计算中心收集掌握全系统详细的信息,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布式的碳排放流计算方法。
公式(4)、(1)表明,对某一节点,如果所有对其有有功注入的相邻节点的节点碳势已知,则该节点的节点碳势即可计算得到。相邻节点的节点碳势可以通过节点间的通信得到,有功功率则可通过本地测量得到。在此理论基础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分布式碳排放流计算的基础计算单元
为实现分布式的碳排放流计算,需要在于碳排放流分布相关的电力系统各节点上装设计算单元,包括发电机组、电网中各电压等级的母线及用电负荷等。每个节点应具有特定的编号,在各节点上的计算单元中保存有与当前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节点编号,以便于各节点计算单元之间的通信。
装设于发电机组上的计算单元需要量测其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该参数是本发明的给定边界条件,可由其它方法测定并输入至发电机组上的计算单元中,如装设于锅炉的状态监视器、装设于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等。
所有计算单元均需计算量测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并与“相邻”的计算单元交互计算信息。此处的相邻节点是指两个节点的功率流动存在严格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如图4中A、B、C均可算作“相邻”节点,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严格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PAB=PBC。此时,B节点可省去计算单元,直接由A、C之间进行通信计算。C和D、E之间均为“相邻”节点关系,需要建立相互之间的通信计算通道。B和D、E之间不能算作“相邻”节点关系,因为PBC≠PCD、PBC≠PCE。不“相邻”的节点间不进行碳排放流的迭代计算。
各计算单元之间的通信技术没有具体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各计算单元的协调计算需要全网统一的时钟信号。每一次迭代计算相邻的计算单元之间交互一次信息,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计算本地的碳排放流相关指标。每次相邻计算单元之间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该节点的节点碳势和时钟标签,其它交换信息可视情况而定。
第二部分:分布式计算单元间的“传递式”计算过程说明
在各基础计算单元的支持下,碳排放流的“传递式”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简单辐射状系统说明。
位于G1、G2上的计算单元由外部装置获得t时刻两台机组的碳排放密度,即为其所处节点的节点碳势。随后,t时刻全系统碳排放流的迭代计算过程如下:
初始状况:初始状况下仅机组G1、G2所处节点的节点碳势已知。
第1次迭代:节点A上的计算单元通过与发电机组G1计算单元间的通信,获得节点A的节点碳势;在初始情况中,由于节点A的节点碳势未知,而节点A有功率注入节点B,因此第一次迭代中节点B的节点碳势尚无法计算;同理其它节点的节点碳势不能在本次迭代中求出。
G1 G2 A B C D E
节点碳势 已知 已知 已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第2次迭代:通过本次信息交互,节点B获得节点A和机组G2的节点碳势信息,通过量测本地的有功注入PAB、PG2,通过公式(4)可以计算得到节点B的节点碳势。
G1 G2 A B C D E
节点碳势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第3次迭代:本次迭代中节点C可通过与节点B的通信得到本地的节点碳势。
G1 G2 A B C D E
节点碳势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未知 未知
第4次迭代:本次迭代中节点D、E可通过与节点C的通信得到本地的节点碳势。
G1 G2 A B C D E
节点碳势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通过如上4次迭代,即可计算得到t时刻全系统的碳排放流的分布。其它各时刻的计算过程与此一样,由于计算单元间的数据交互带有时间标签,因此各时刻碳排放流的计算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第三部分: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分布式碳排放流计算方法
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分布式碳排放流计算过程与第二部分中的简单系统类似。根据小世界网络的判定方法,电网一般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即任意两个节点间可通过很少次数的中间节点即可连接起来。这就使得上述迭代计算碳排放流的过程能在很少的迭代次数内完成。对大规模电力系统,需首先验证其是否属于小世界网络,只有属于小世界网络方可采用本发明的分布式碳排放流计算方法,否则会需要较多的迭代次数才可完成一次计算。
第四部分:本发明的应用实例
以IEEE所颁布的24节点电力系统为例,给出本算法的计算效果。各发电机节点的节点碳势等于发电碳排放密度,为已知量。电网中其余各节点的节点碳势的迭代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表中U表示节点碳势尚未计算,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10次迭代,可以计算出全系统所有节点的节点碳势,且计算结果与集中式的计算结果相同。
表1分布式碳排放流计算方法在IEEE 24节点系统中的应用
将所设计的分布式碳排放流计算方法应用到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中。该系统共有2277个网络节点,各次迭代过程中可求出节点碳势的节点比例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通过15次迭代可以计算得到全系统碳排放流的分布,且计算结果与现有集中式的计算方法一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及节点碳势;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
所述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且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的计算;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为功率流动存在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的2个所述计算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计算单元的节点上均设有编号,且各所述计算单元中均存储有与其所在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其他所述节点的编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或测量得到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并与相邻的所述计算单元交互计算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包括发电机组、电网中各电压等级的母线及用电负荷;
其中,装设在所述发电机组上的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装设在锅炉的状态监视器或装设在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获取所述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计算单元的迭代计算用时钟信号为全网同步的时钟信号;
相邻的所述计算单元在每一次迭代计算中,均进行一次信息交互,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计算本地的碳排放流指标;且所述信息包括:所述计算单元的节点碳势及时钟标签。
6.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确定方法,所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包括描述支路碳流量、支路碳流率、支路碳流密度及节点碳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目标电力系统的网络模型是否为小世界网络模型;
若是,则进入步骤2;
若否,则更换目标电力系统后重新判断;
步骤2.在所述目标电力系统中的各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设备上均设置计算单元;
步骤3.各所述计算单元收集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及直接碳排放量信息;
步骤4.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之间迭代通信,进行全系统碳排放流分布值的计算;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计算单元为功率流动存在对等的电气流入流出关系的2个所述计算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各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或测量得到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方向及大小;装设在所述发电机组上的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装设在锅炉的状态监视器或装设在烟囱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获取所述发电机组的碳排放强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4-1.获取t时刻初始状况下的发电机组中碳势已知节点及其的节点碳势;碳势未知的节点为节点1、2、…n;
4-2.进行首次迭代,即节点1的计算单元与所述碳势已知节点上的计算单元通信,获得所述节点1的节点碳势;
4-3.进行第2次迭代,得到节点2的节点碳势;
4-4.进行第3至最末次迭代,得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
4-5.根据所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进而计算得到t时刻全系统的碳排放流指标;
4-6.更改t的值,返回步骤4-1,直到获取全部时刻的全系统的碳排放流指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3包括:
a.节点2的计算单元与所述节点1上的计算单元通信,获得到所述节点1及所述碳势已知节点的节点碳势信息;
b.通过量测本地的有功功率流动值,计算得到所述节点2的节点碳势
e b B = Σ l ∈ N + P l · ρ l Σ l ∈ N + P l - - - ( 1 )
式(1)中,N+为与节点2相连的支路中有潮流流入节点2的所有支路的集合,l为支路号,Pl为支路l的有功潮流,ρl为支路l的支路碳流密度;
其中,各支路l的碳流密度等于潮流流出节点的节点碳势,即存在如下公式:
ρ l - = e b B ∀ l - ∈ NL b - - - - ( 1 )
式中,为有潮流从节点2流出的所有支路的集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4包括:
节点3与所述节点2通信,得到所述节点3本地的节点碳势;
重复用相邻的节点与前一节点通信,直到得到全部节点的节点碳势。
CN201610266787.5A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Active CN105913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6787.5A CN105913338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6787.5A CN105913338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338A true CN105913338A (zh) 2016-08-31
CN105913338B CN105913338B (zh) 2022-01-28

Family

ID=5675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6787.5A Active CN105913338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33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1095A (zh) * 2016-09-06 2016-12-21 清华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实时计量的方法及碳表系统
CN113554289A (zh) * 2021-07-12 2021-10-2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实时计算系统及计算方法
CN114782217A (zh) * 2022-06-21 2022-07-22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的间接碳排放精细化核算方法及系统
WO2023038579A3 (en) * 2021-09-10 2023-05-19 Envision Digital International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carbon intensitie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690A (zh) * 2013-04-23 2013-07-24 清华大学 基于碳排放流的主动配电网用户用电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
CN103383718A (zh) * 2013-06-28 2013-11-06 国家电网公司 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碳排放计量方法
KR20130142401A (ko) * 2012-06-19 2013-12-30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U-City 탄소배출 저감량 산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42401A (ko) * 2012-06-19 2013-12-30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U-City 탄소배출 저감량 산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3218690A (zh) * 2013-04-23 2013-07-24 清华大学 基于碳排放流的主动配电网用户用电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
CN103383718A (zh) * 2013-06-28 2013-11-06 国家电网公司 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碳排放计量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1095A (zh) * 2016-09-06 2016-12-21 清华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实时计量的方法及碳表系统
CN106251095B (zh) * 2016-09-06 2020-04-17 清华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实时计量的方法及碳表系统
CN113554289A (zh) * 2021-07-12 2021-10-2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实时计算系统及计算方法
WO2023038579A3 (en) * 2021-09-10 2023-05-19 Envision Digital International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carbon intensitie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782217A (zh) * 2022-06-21 2022-07-22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的间接碳排放精细化核算方法及系统
CN114782217B (zh) * 2022-06-21 2022-10-1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的间接碳排放精细化核算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338B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1095B (zh)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实时计量的方法及碳表系统
CN105375472B (zh) 一种智能配电网低碳效益评估方法
CN105913338A (zh)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布指标的计算单元及确定方法
CN107730129A (zh) 考虑光热热电联产与电锅炉的电‑气‑热互联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CN107133406A (zh) 一种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的快速搜索方法
CN107194055A (zh) 考虑电转气装置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建模及其评估方法
CN102682222B (zh) 一种基于风电波动规律的连续潮流计算方法
CN105048468B (zh)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输配电网一体化电压稳定评估方法
Chen et al. Predicting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from purchased electricity for United States counties
CN114511128A (zh) 碳排放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8062599A (zh) 一种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协同运行的建模方法
Song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performance in data center with different deflectors for cold aisle containment
CN106547945A (zh) 一种应用于三联供区域供能系统的能效测试方法
CN107947245A (zh) 考虑天然气系统约束的等值最优潮流模型构建方法
CN109544006A (zh) 一种评价电动汽车充电站经济效益的方法
CN108805449A (zh)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成本分摊及收益分配的合作博弈方法
US202302210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arbon emission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CN107257130A (zh) 基于区域量测解耦的低压配电网损耗计算方法
CN109829606A (zh) 一种光储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及其评估系统
CN102630426B (zh) 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优化方法
CN105162143B (zh) 一种大区电网间最优交易容量的确定方法
CN105406468B (zh) 一种基于熵权原理求解分布式电源对线损贡献值的方法
CN105811320B (zh) 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或光缆的长度估算方法
Huang et al. Methodology for carbon emission flow calcul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N106485395A (zh) 一种考虑配电网网损和扩容成本的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2

Address after: 100192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mall Camp Road No. 15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ddress before: 100192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mall Camp Road No. 15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