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8289A -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8289A
CN105908289A CN201610046943.7A CN201610046943A CN105908289A CN 105908289 A CN105908289 A CN 105908289A CN 201610046943 A CN201610046943 A CN 201610046943A CN 105908289 A CN105908289 A CN 105908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nd
job step
split technique
operating mechanism
stran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69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斯蒂芬
H·豪恩席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908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8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01H4/50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for rotor 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在用来控制纺织机(1)的纺织工位(2)上的拼合工艺的方法中,其中合股线端部(F')在多个连续的工作步骤中依次通过纺织机(1)的多个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抓住、接上并且传输给纺织工位(2),其中在至少两个工作步骤中借助合股线传感器(S)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各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中的存在。在工作步骤中出现传感信号时,继续执行该拼合工艺。如果在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的存在的第一工作步骤中缺少传感信号,则同样首先继续该拼合工艺,只有当也探测合股线端部(F')的存在的后继工作步骤之一中也缺少传感信号时,才中断该拼合工艺。

Description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控制纺织机的纺织工位上的拼合工艺的方法,其中合股线端部在多个连续的工作步骤中依次通过纺织机的多个操纵机构抓住、接上并且传输给纺织工位。在此,在至少两个工作步骤中借助合股线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在各操纵机构中的存在。在工作步骤中出现传感信号时,继续执行该拼合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代纺织机中,在合股线断裂亦或清纱器剪切之后合股线主要是自动地接上,其中通过沿着纺织机的纺织工位可移动的机器人或者通过纺织工位自身的操纵机构来执行所述接线工作。在各种情况下,必须在梭心表面上寻找缠绕在梭心上的合股线端部,并且带到用于后继操纵机构的转递位置中。通常为此应用吸入嘴。随后将合股线端部剪短、接上并且再次传输至纺织工位,为此依次应用了多个操纵机构,合股线必须分别在它们之间转递。
在纺织机中已知的是,按固定的时间进程来控制不同的操纵机构。例如通过特定的合股线寻找时间的默认值来控制合股线端部的寻找,在此时间过后引入接合过程的后继步骤。按固定流程进行的控制的后果是,既使合股线根本未被吸入嘴抓住亦或合股线未成功地从操纵机构转送到下一个操纵机构上,也总是执行整个拼合工艺的整个过程。同样,既使很提前地接收了合股线端部,也只有等经过了预设的持续时间,才导入拼合工艺的后继工作步骤。在此可能会出现很多没必要执行的步骤,这会使纺织机的生产率降低。
此外在纺织机中还已知的是,拼合工艺的单个步骤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控制的,并且至少在一部分操纵机构中使用了合股线传感器。在操纵机构中出现传感信号时,直接导入下一个工作步骤,而在缺少传感信号时中断该拼合工艺。因此能够提前引入下一个工作步骤,而不必等预定的持续时间的结束。同样避免了,尽管缺少了合股线但仍然执行其它工作步骤的情况。
在梭心表面上寻找合股线端部同样证实为困难的。为了在具有传感器装置的合股线寻找装置中改寻找效果,EP 0 846 641 B1建议,借助驱动器来控制吸入嘴,从而在预定的时间段过后未能抓住合股线时,执行纵向振动(Nickbewegungen)。通过该纵向振动,应该有助于松开吸入嘴开口区域中的合股线搭环,并因此更容易地吸入合股线端部。
DE 44 18 743 C2以类似的方式建议,如果在特定的时间之后还总是不能探测到合股线端部,则降低梭心的回转速度。通过降低梭心的回转速度,应该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吸入嘴找到合股线端部。
在该纺织机中在至少几个工作步骤中通过合股线传感器探测合股线端部,但在此纺织机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合股线识别。因此,尽管存在着合股线也可能不能识别到它,或者在经过了预设的时间并且已经中断了接合过程之后才探测该合股线。因此尽管原本能够成功地引入该接合过程,但还是将它中断了。因此尽管相关的纺织工位原本能够工作,它也会先停止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议一种在纺织机的纺织工位上控制拼合工艺中的工作流程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能够避免拼合工艺的不必要的中断。
此目的借助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解决。
在用来控制纺织机的纺织工位上的拼合工艺的方法中,其中合股线端部在多个连续的工作步骤中依次通过纺织机的多个操纵机构抓住、接上并且传输给纺织工位,在至少两个工作步骤中借助合股线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在各操纵机构中的存在。在工作步骤中出现传感信号时,继续执行该拼合工艺。现在规定,但在第一工作步骤中(在此探测到合股线的存在)缺少传感信号时,首先继续该拼合工艺,只有当后继工作步骤之一中(在此探测合股线的存在)也缺少传感信号时,才中断该拼合工艺。因此首先忽略第一工作步骤中传感信号的缺失并且继续该拼合工艺,直到在后继工作步骤之一中通过后继的传感装置来检测合股线的存在。只有后继传感器之一也确定了该合股线的缺失,才中断该接合过程。因此确定,曾经导入的拼合过程只有在确实缺少合股线的情况下才会中断。因为直到检测到传感信号的缺失时只执行了拼合工艺的少量工作步骤(优选只是一个步骤),所费时间相对于拼合工艺的立即中断是很少的。另一方面,因为在合股线识别缺失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原本成功的拼合工艺的不合理中断,所以整体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步骤的数量。
该方法在此原则上能够在拼合工艺的每个步骤中应用,在该拼合工艺中探测合股线的存在并且通过合股线的探测来实施另一工作步骤。第一工作步骤这一概念仅仅指时间顺序,而不是指整个拼合工艺的第一工作步骤。
在此尤其有利的是,拼合工艺在缺少传感信号时在紧接于第一工作步骤之后的工作步骤(在此探测合股线的存在)中中断。因此,在下一可能的时间点检测是否存在着合股线,因此在实际不存在合股线时能够进一步减少徒劳的工作步骤的数量。因此尤其有利的是,同样在接于第一工作步骤之后的工作步骤中探测合股线的存在,因此在第一工作步骤中缺少传感信号的情况下,在下一个工作步骤中就已经进行检测并且可能中断该拼合工艺。
因此还有利的是,在拼合工艺的每个工作步骤中借助自身的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的存在,因此在后断工作步骤中就已经能够对缺少的传感信号进行检测。但还可能的是,只有特定的操纵机构配备有传感器,因此在两个工作步骤(在这些工作步骤中对合股线的存在进行探测)之间也能够具有一个或多个未对合股线进行探测的工作步骤。
此外还有利的是,在缺少传感信号的情况下继续执行该拼合工艺的持续时间是可调节的。如果存在的合股线失误地未被探测到,则因此能够再次缩短该持续时间,直到引入下一个工作步骤。此外,还能与特定传感器或纺织工位上的特定情况相匹配。
有利的是,在第一工作步骤中借助吸入嘴寻找和抓住梭心表面上的合股线端部,并且递交至下一个工作步骤的操纵机构。示出的是,寻找合股线的工作步骤尤其是无问题的。此外,该工作步骤需要相对较长的持续时间,因此该工作步骤的传感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尤其有利的。
在此有利的是,在下一个工作步骤中合股线端部通过气动的操纵机构抓住。
在此优选地,同样借助合股线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在气动操纵机构中的存在。在出现传感信号时,再次将合股线递交至下一个工作步骤的操纵机构。相反在缺少传感信号时,如果该传感信号在前面的工作步骤中就已经缺失,则至少中断该拼合工艺。相反如果该传感信号在此工作步骤中第一次缺失,则就算缺少了传感信号仍然继续进行该拼合工艺,并且通过后继的传感器来检测。
但同样对此备选的是,在气动的操纵机构中也可能未探测到合股线的存在,而是在后续的操纵机构中探测到,该后续的操纵机构例如可指合股线捕捉器、供料单元、合股线制备单元亦或其它气动的操纵机构。
还有利的是,在下一个工作步骤(在通过吸入嘴或合股线的容纳部在气动的操纵机构中寻找合股线之后)中,通过合股线捕捉器探测合股线端部并且将它插入辅助轧辊对中。在此,借助合股线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端部的存在,如同上面描述的一样在出现传感信号时将合股线端部递交至下一工作步骤的操纵机构,或者在缺少传感信号时,如果该传感信号在前面的步骤中就已经缺失,则至少中断该拼工艺。
同样,在这个工作步骤之后的工作步骤中,将合股线端部递交至供料单元和/或合股线制备单元,其中能够以类似的方式探测和检测前一个步骤的传感信号。该合股线制备单元和供料单元在此能够设置在共同的群组中,亦或分别构成为单独的操纵机构。
但是也可通过其它的气动操纵机构(在此抓住合股线端部)来取代合股线捕捉器,以便将合股线传递到供料单元和/或合股线制备单元。如同上面结合合股线捕捉器描述的一样,在此有利的是,借助合股线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端部的存在,并且以类似的方式继续进行或中断该拼合工艺。
在本方法的改进方案中有利的是,在纺织机的预设的运行持续时间中执行了多次拼合工艺,其中对在第一工作步骤中未正确探测到合股线的拼合工艺的次数进行探测并且存储在纺织机的控制单元中。因此可能的是,检测相关合股线传感器的功能并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重新定位传感器并且调节相关的操纵装置。
如果探测到了拼合工艺(此时对未正确地探测到合股线,或者尽管存在着合股线但失误地未探测到)的次数,则还可在达到了预设的次数和/或在达到了拼合工艺的预设的百分比(在此在第一工作步骤中未正确地探测到合股线)之后,则发出警告指示。因此在纺织机运转过程中就已经能够如前面描述的一样发出警报,或者修正调节情况。
按本方法的另一改进方案有利的是,在达到了预设的次数和/或在达到了拼合工艺的预设的百分比(在此在第一工作步骤中未正确地探测到合股线)时,在缺少传感信号时在第一工作步骤中就已经中断了后继的拼合工艺。在第一工作步骤中缺少传感信号时,就已经能够自动地通过纺织机的控制器,或者由于相应的警报指示通过操作人员中断该拼合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所示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在示意性的侧视图中示出了纺织机的第一时间点的纺织工位,其具有多个用来拼合合股线的合股线操纵机构;
图2示出了图1的第二时间点的纺织工位;
图3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示出了纺织机的纺织工位;以及
图4在另一备选的实施方案中示出了纺织机的纺织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示意性的侧视图中示出了纺织机1的纺织工位2。纺织机1通常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纺织工位2,它分别具有多个工作机构,这些工作机构用来由放在前面的纤维材料(未示出)制造出合股线F。为此,每个纺织工位2都至少具有带纺织元件8和合股线抽出机构10的开放式纺织装置7。通过纺织元件8制成的合股线F在常规的纺纱运转中通过抽出装置11经由合股线抽出机构10从开放式纺织装置7中抽出,并且通过合股线应力平衡夹板12以及必要时的石蜡化装置13传输至梭心6,该合股线缠绕在该梭心上。该梭心6为此可旋转且可驱动地支承在梭心支架5上,其中为了驱动梭心6在此设置有梭心轧辊4。在常规的纺纱运转中,梭心6位于降到梭心轧辊4上的位置(虚线示出)上,并且通过梭心轧辊4沿合股线抽出方向驱动(虚线箭头)驱动。对此备选的是,梭心6也可通过直接驱动装置驱动。在常规的纺纱运转中,合股线F的合股线走向同样用虚线标出。
根据此实施例,纺织机1还具有沿着纺织工位2可移动的检修装置3,它具有多个用来保养纺织工位2的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在此,作为操纵机构示出了吸气嘴14、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合股线捕捉装置16、具有夹持装置18、合股线制备单元19和分离装置20的供料单元17以及辅助轧辊对22,合股线F能够借助它们在合股线断裂或清洁之后再次接上。
在备选的、此处未示出的图中之后,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不是位于可移动的检修装置3中,而是位于每个纺织工位2的区域中,以便能够实现纺织工位2的自主运转。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的此处描述的布局既可只示例性地理解为设置在纺织工位2自身上,也可理解为设置在可移动的检修装置3中。根据实施方式,能够设置额外的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同样多个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能够在结构单元中联合在一起,或者单个的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能够设计成可活动的,从而能够省略其它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
现在如果出现合股线断裂或执行清纱器剪切,则合股线F的端部在还在旋转的梭心卷绕。现在为了拼合合股线F,在纺织工位2的机构静止之后,必须寻找卷绕在梭心6上的合股线端部F'。按此实施例,该梭心6为此由梭心轧辊4抬升(实线示出),并且通过辅助驱动装置23逆着常规的抽出方向(实线箭头)驱动。
同时,吸入嘴14沿梭心6的方向摆动,以便寻找和抓住该合股线端部F'。该吸入嘴14在寻找合股线端部F'期间占据了虚线示出的位置。如果吸入嘴14抓住了合股线端部F',则它摆到实线示出的位置,其中将合股线端部F'抽出。在此,合股线端部F'已经能够通过另一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接收,因此它最终占据了实线示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它在吸入嘴14的入口和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之间绷紧。它从该处被移动的、优选摆动的合股线捕捉器16抓住,并且放在供料单元17之前。同时,合股线端部F'在此插入辅助轧辊对22中,在接上之后借助该辅助轧辊对暂时地将合股线F从开放式纺织装置7中拉出。
该合股线端部F'占据了图2实线示出的位置,它在该位置中在吸入嘴14、合股线捕捉装置16和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之间绷紧,并且同时在供料单元17的夹持装置18和辅助轧辊对22中。在下面的步骤中,合股线端部F'夹在夹持装置18中,并且通过分离装置20分离。由此产生了新的合股线端部F',它现在夹在夹持装置18中。另一剪开的合股线端部F'通过吸入嘴14吸出并且清除。在下面的步骤中,夹在夹持装置18中的合股线端部F'现在在合股线制备单元19中制备,以便再次拉紧。只要这一点还未完成,则同时一部分合股线端部F'呈套圈状地吸入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中。
在合股线端部F'完成制备之后,活动支承的供料单元17传输至开放式纺织装置7,并且将合股线端部F'引回到纺织元件8中(虚线示出)。在成功地将合股线端部F'传递到开放式纺织装置7之后,并且在成功地拼合合股线端部F'之后,该合股线F具有虚线示出的走向,合股线F在该此走向中通过辅助轧辊对22从纺纱装置7中拉出。
如同现在从图1和2中可看到的一样,吸入嘴14、辅助轧辊对22以及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分别具有合股线传感器S,以便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各操纵机构14、15、22中的存在。在通过吸入嘴14中的传感器S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之后,直接地导入拼合工艺的另一个步骤,而不必等待预设的寻找时间。
相反,如果在预设的寻找时间过去之后没有发现合股线端部F',则首先进行该拼合工艺。但合股线捕捉器16移动或朝下摆动,以便将合股线端部F'递送到供料单元17并且插入辅助轧辊对22中。现在通过辅助轧辊对22的合股线传感器S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则吸入嘴14的合股线传感器S缺少信号是指缺少探测,并且继续进行拼合工艺。相反,通过辅助轧辊对22的合股线传感器S同样不能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从而中断了拼合工艺。
例如能够以类似的方式首先忽略辅助轧辊对22缺少传感信号,只有通过气动操纵机构15的接在拼合工艺之后的传感器S同样不能探测到合股线搭环的成功能吸入,才中止该拼合工艺。
在成功接上并且通过辅助轧辊对22暂时抽出合股线F之后,新接上的合股线F最后再次插入纺织工位2的抽出装置11中,并且将操纵机构14、15、16、17、18、19、20、22(如果还未进行)再次引回支其原始位置中。因此结束了接线过程。
在此能够通过纺织工位2上的传感器S探测到再次接上的合股线F到纺织工位的抽出装置11上的成功传递,该传感器通常在常规的合股线走向中用于监控。在此还可规定的是,只要还存在着前面提到的信号,则首先忽略辅助轧辊22缺少传感信号,如果在纺织工位2上也缺少传感器S的信号,才中断该拼合工艺。
因此,能够明显地减少接合工艺中断的次数(此时尽管存在着合股线,但接合工艺仍然被不合理地中断),或者能够减少多余的工作步骤。因此,改善了合股线寻找的机器效率,并因此改善了整体的机器效率。
图3示出了纺织机1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与图1和2的视图相比每个合股线操纵装置14、15、16、17和22都设置有合股线传感器S。该拼合工艺的功能和单个工作步骤在此如图1和2所示的那样进行。因为合股线捕捉器16在此也具有合股线传感器S,则在缺少吸入嘴14的传感信号时在将合股线端部F'带入供料单元17之前或将合股线端部F'插入辅助轧辊对22之前能够检测合股线端部F'的存在。如果合股线捕捉器16在实线示出的合股线接管位置中未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则中断该拼合工艺。只有在合股线捕捉器16上存在着传感信号,才执行拼合工艺的下一个步骤,在该步骤中将合股线端部F'插入辅助轧辊对22中并且递交给供料单元17。
因为按图3在每个操纵装置14、15、16、17、22中分别设置有合股线传感器S,则在拼合工艺的其它工作步骤中也可规定,首先忽略缺少的传感信号并且通过后继的传感器S进行检测。还有利的是,不是只在供料单元17自身上,而是例如也在合股线制备单元19的内部设置合股线传感器S,以便正确地探测合股线端部F'到合股线制备单元19中的带入情况。同样如同样前面描述的一样,也能够通过纺织工位2上的传感器S来监控再次接上的合股线F到纺织工位2上的传递。
图4在另一备选的实施方案中示出了纺织机1的纺织工位2。在此,合股线F的制造基本流程以及纺织工位2的工作机构的布局基本上与图1和2一致。用来执行拼合工艺的操纵机构14、15、15'、19在此同样在可移动的检修装置3中示出,但同样也可直接设置在纺织工位2上。为了在梭心6的表面上寻找合股线端部F',该纺织工位2同样具有吸入嘴14。该纺织工位2还具有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它可活动地、优选可摆动地支承在纺织工位2上,以便接收由吸入嘴14绷紧的合股线端部F'(虚线示出),随后递交至合股线制备单元19(左边的虚线示出)。
为接线而制备的合股线端部F'现在通过合股线操纵装置15的另一运动传输至开放式纺织装置7(右边的虚线示出),并且引回到纺纱装置7中。为了在制备时固定合股线端部F',并且为了递交到开放式纺织装置7上,该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具有夹持装置18或与单独的夹持装置18共同作用。在将合股线递交到开放式纺织装置7上时,该合股线F同时插入纺织工位2的抽出装置11中,因此它随后呈现出虚线示出的走向。此外还可设置另一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它搭环状地容纳着合股线端部F'的一部分,以便在拼合工艺期间平衡不同的合股线长度。
该吸入嘴14以及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且必要时还有合股线制备单元19以及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在此也分别具有合股线传感器S。现在如果在经过了合股线寻找的预定时间之后也未出现吸入嘴14的传感器S的传感信号,则吸入嘴14在所示的位置中摆出,合股线端部F'能够在此位置中通过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15接管。现在合股线操纵装置15的合股线传感器S如果能够探测到合股线F,则继续执行拼合工艺。相反,如果缺少了合股线操纵装置15的传感信号,则中断该拼合工艺。合股线操纵装置15的合股线传感器S的信号也能够以类似的方式通过例如合股线制备单元19或合股线操纵装置15'中的后继传感器来检测。当然在此同样也能够通过纺织工位自身居的传感器S来监控再次接上的合股线F到纺织工位2上的传递。
借助所述的方法能够减少不合理中断的接合过程的次数,在该方法中首先忽略缺少的传感信号,并且在确实断开接合过程之前,通过后继的传感器来检测合股线的缺失。因此能够减少用来执行重新开始的接合过程的工作步骤所需的时间,或者减少纺织机的不必要的工作步骤(在纺织机的特定运行时间内)的总次数。
参考标记清单
1纺织机
2纺织工位
3检修装置
4梭心轧辊
5梭心支架
6梭心
7纺纱装置
8纺织元件
10合股线抽出机构
11抽出装置
12合股线应力平衡夹板
13石蜡化装置
14吸入嘴
15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
15'另一气动的合股线操纵装置
16合股线捕捉器
17供料单元
18夹持装置
19合股线制备单元
20分离装置
21控制单元
22辅助轧辊对
23辅助驱动装置
F合股线
F'合股线端部
S合股线传感器。

Claims (14)

1.一种用来控制纺织机(1)的纺织工位(2)上的拼合工艺的方法中,其中合股线端部(F')在多个连续的工作步骤中依次通过纺织机(1)的多个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抓住、接上并且传输给纺织工位(2),其中在至少两个工作步骤中借助合股线传感器(S)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各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中的存在,并且其中在工作步骤中出现传感信号时,继续执行该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的存在的第一工作步骤中缺少传感信号,则首先继续该拼合工艺,只有当也探测合股线端部(F')的存在的后继工作步骤之一中也缺少传感信号时,才中断该拼合工艺。
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拼合工艺在缺少传感信号时在紧接于第一工作步骤之后的工作步骤中中断,在后者中对合股线端部(F')的存在进行了探测。
3.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缺少传感信号的情况下继续执行该拼合工艺的持续时间是可调节的。
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工作步骤中借助吸入嘴(14)寻找和抓住梭心(6)表面上的合股线端部(F'),并且递交至下一个工作步骤的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一个工作步骤中合股线端部(F')通过气动的操纵机构(15)抓住,其中优选借助合股线传感器(S)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气动操纵机构(15)中的存在。
6. 根据前面两个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一个工作步骤中合股线端部(F')通过合股线捕捉器(16)抓住并且插入辅助轧辊对(22),和/或递送至供料单元(17)和/或递送至合股线制备单元(19)。
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借助合股线传感器(S)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辅助轧辊对(22)中的存在,并且在出现传感信号时,将合股线端部(F')递交至下一个工作步骤的操纵机构,或者在传感信号缺失时中断该拼合工艺。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一个工作步骤中合股线端部(F')通过另一气动的操纵机构(15')抓住并且递交至合股线制备单元(19)。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合股线传感器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合股线捕捉器(16)或在气动操纵机构(15, 15')中的存在。
10.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一个工作步骤中合股线端部(F')容纳在供料单元(17)和/或合股线制备单元(19)中,其中优选借助合股线传感器(S)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供料单元(17)和/或合股线制备单元(19)中的存在。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织机(1)的预设的运行持续时间中执行了多次拼合工艺,其中对在第一工作步骤中未正确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的拼合工艺的次数进行探测并且存储在纺织机(1)的控制单元(21)中。
1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达到了预设的次数和/或在达到了拼合工艺的预设的百分比时,发出警报指示,在此拼合工艺中在第一工作步骤中未正确地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
13.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达到了预设的次数和/或在达到了拼合工艺的预设的百分比时,发出警报指示,在此拼合工艺中在第一工作步骤中未正确地探测到合股线端部(F'),在缺少传感信号时在第一工作步骤中就已经中断了后继的拼合工艺。
14. 一种纺织机(1),其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纺织工位(2);多个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这些操纵机构是用来执行拼合工艺的多个连续的工作步骤,其中至少一部分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配备有合股线传感器(S),该合股线传感器用来探测合股线端部(F')在各操纵机构(14、15、15'、16、17、18、19、20、22)中的存在;以及控制单元(21),用来执行按权利要求1至1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10046943.7A 2015-02-20 2016-01-25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Pending CN1059082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02457.8 2015-02-20
DE102015102457.8A DE102015102457A1 (de) 2015-02-20 2015-02-20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nsetzprozess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8289A true CN105908289A (zh) 2016-08-31

Family

ID=56577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6943.7A Pending CN105908289A (zh) 2015-02-20 2016-01-25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8289A (zh)
DE (1) DE1020151024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260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22391B4 (de) * 2015-12-21 2023-01-12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nspinnprozesses zum Wiederanspinnen eines Garns an einer Spinnmasch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8743C2 (de) * 1994-05-28 1997-04-2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zum pneumatischen Aufnehmen des Endes eines auf einer Spule aufgewickelten Fadens
DE19650933A1 (de) * 1996-12-07 1998-06-10 Schlafhorst & Co W Spulaggregat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N103014942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JP2013067892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DE102012005988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N103625986A (zh) * 2012-08-25 2014-03-12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在络筒机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络筒机工位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8743C2 (de) * 1994-05-28 1997-04-2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zum pneumatischen Aufnehmen des Endes eines auf einer Spule aufgewickelten Fadens
DE19650933A1 (de) * 1996-12-07 1998-06-10 Schlafhorst & Co W Spulaggregat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N103014942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JP2013067892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DE102012005988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N103625986A (zh) * 2012-08-25 2014-03-12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在络筒机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络筒机工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260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02457A1 (de)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3463B2 (en) Spinning point of a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ame
JP6180809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US8931249B2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terrupting yarn production on a spinning machine
EP3222761B1 (en) System with a ring spinning machine and a piecing arrangement and piecing method
CN113699605B (zh) 纺丝卷绕设备
CN103014946B (zh) 纺纱机和用于中断纺纱机上的纱线制造的方法
CZ146091A3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feeding a fiber strand to a textile machine
CN104911755B (zh)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EP2573017B1 (en) Yarn winding uni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1407951B (zh) 操作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方法和装置
EP2738129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including the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1268001B (zh) 操作生产染色筒子的纺纱机的工位的方法
EP3708701A1 (en) A device,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rrection of a yarn breakage in a ring spinning machine
JP6893403B2 (ja) 繊維機械の動作方法および繊維機械
CN105764823B (zh) 变形机和用于操作变形机的卷绕站的方法
CN105908289A (zh)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CN106906541B (zh) 使纱线再次接在纺织机器的工位上的接线工艺控制方法
EP2949793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EP3736361A1 (en) Yarn suction arrangement for piec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CN106868649A (zh) 用于恢复喷气纺纱机上的纺纱过程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喷气纺纱机
CN110468477B (zh)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插入装置
CN109837619B (zh) 自由端型纺纱机和在自由端型纺纱机中修补纱线的方法
EP2985371B1 (en) Spinning machine
CZ20013200A3 (cs) Způsob obnovování předení složkové příze na rotorovém dopřádacím stroji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způsobu
EP3075889A1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removing the faulty yarn portion from a work station of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