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5767A - 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5767A
CN105905767A CN201610083970.1A CN201610083970A CN105905767A CN 105905767 A CN105905767 A CN 105905767A CN 201610083970 A CN201610083970 A CN 201610083970A CN 105905767 A CN105905767 A CN 105905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hall
hall door
elevato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39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5767B (zh
Inventor
伊藤淑人
福家毅
石塚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05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5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5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5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3Details of door panels
    • B66B13/305Slat doors for elevat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熔化的吊架辊树脂的起火的电梯的候梯厅门。本发明的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具备候梯厅门(8)、设置于上述候梯厅门(8)的上部的吊架(9)以及设置于建筑物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上部的上框(14),在上述上框(14)设置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设部,上述候梯厅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候梯厅门(8)与上述吊架(9)之间设置多个遮蔽板(13、17、19),在上述候梯厅门(8)与上述遮蔽板(13、17、19)之间形成间隙,上述遮蔽板(13、17、19)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下方立起的立设部,通过上述上框(14)的立设部和遮蔽板(13、17、19)的立设部形成半搭接构造。

Description

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所使用的候梯厅门装置,特别是候梯厅门的耐火性能的提高。
背景技术
通常,电梯出入口构造由设置于候梯厅侧的候梯厅门、吊挂候梯厅门的吊架、安装于吊架的吊架辊、用于供吊架辊行驶的导轨、以及形成固定于建筑物的三方框的包含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设板的上框构成。为了使该电梯出入口构造具有耐火性能,在火灾时防止火焰进入升降道内,例如,日本特开平4-272086号公报中形成与候梯厅门隔开间隙地立设并在与出入口的上框之间远离候梯厅侧的遮蔽板,形成半搭接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72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对电梯的耐火性能进行判定的基准之一,往往通过将火从候梯厅侧暴露于候梯厅门,从升降道侧进行确认10秒以上未起火。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电梯出入口构造中,存在如下课题,即、若在面向候梯厅侧的建筑物内部产生火灾,则形成吊架辊的树脂因热风或者导热而熔化并落下,而若落下目的地的候梯厅门构成物超过树脂的起火点温度,则起火,往往无法满足判定基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熔化的吊架辊树脂的起火的电梯的候梯厅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具备候梯厅门、设置于上述候梯厅门的上部的吊架、以及设置于建筑物的候梯厅出入口上部的上框,并在上述上框设置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设部,上述候梯厅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候梯厅门与上述吊架之间设置多个遮蔽板,在上述候梯厅门与上述遮蔽板之间形成间隙,至少一个上述遮蔽板具有朝向下方立起的立设部,并通过上述上框的立设部和遮蔽板的立设部形成半搭接构造。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熔化的吊架辊树脂的起火的电梯的候梯厅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常的电梯升降道的全貌的概要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升降道的通常的升降道侧观察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
图3是实施例1的图2所示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A-A剖面。
图4是本发明的图3所示的C-C剖面。
图5是实施例2的图2所示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A-A剖面。
图6是实施例3的图2所示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A-A剖面。
图7是实施例4的图2所示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A-A剖面。
图中:6—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8—候梯厅门,9—吊架,10—吊架辊,13、17、19—遮蔽板,14—上框,18—熔化而落下的吊架辊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以下,根据图1、图2、图3、图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通常的电梯升降道的全貌的概要图。在升降道1中设置电梯轿箱2与平衡重3,通过主绳索4连接该电梯轿箱2与平衡重3,通过曳引机5卷起主绳索4,从而电梯轿箱2与平衡重3向相反方向升降。在建筑物设置有用于在各层搭乘电梯轿箱的出入口。该出入口构造由配备于各层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6与配备于轿箱的轿箱侧出入口机构7构成。
图2成为从升降道侧观察通常的候梯厅门构造的主视图。该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6由候梯厅门8、吊挂候梯厅门8的吊架9、安装于吊架9的吊架辊10、用于供吊架辊10行驶的导轨11、以及用于使多个候梯厅门8的动作连动的门带12构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候梯厅门8的候梯厅侧面设为表面,将升降道侧的面设为背面。
图3是为了对本发明的详细进行说明而表示的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为了对本发明的详细进行说明而表示的图3的C-C剖视图。
在候梯厅门8的上部与吊架9之间设置有L型的遮蔽板13,如图3所示,L型的遮蔽板13的向下的立设部设置于上框的升降道侧面与候梯厅门8的候梯厅侧面的间隙。该L型的遮蔽板13的立设部的候梯厅侧面接近同该候梯厅侧面对置的上框14的升降道面的间隙。另外,在该L型的遮蔽板13与候梯厅门8之间设置垫圈15,在除了螺栓16的紧固部附近以外设置间隙。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L型遮蔽板13的立设部、コ字型的遮蔽板17的立设部以及上框14的立设部这各个立设部,如与图3的箭头一同表示的S、B那样,将候梯厅侧的面称为S面,将升降道侧面称为B面。
コ字型的遮蔽板17设置于L型遮蔽板13与吊架9之间。该コ字型的遮蔽板17设置为向下的立设部的内侧面与候梯厅门8的背面以及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分别对置,使得コ字型的遮蔽板17的候梯厅侧的立设部的B面接近同该B面对置的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的间隙。在コ字型的遮蔽板17与L型遮蔽板13之间设置垫圈15,在除了螺栓16的紧固部附近以外设置间隙。各遮蔽板与上框的立设部的间隙也可以在3mm以下。另外,也可以在不相互接触的范围内设置间隙。那是因为若接触则阻碍门的开闭。
在如上构成的电梯的出入口构造中,在火灾时,热风因L型遮蔽板13而通过候梯厅门8与L型遮蔽板13之间或者上框14与L型遮蔽板13之间。但是,L型的遮蔽板13的立设部的S面与同该候梯厅侧面对置的上框14的立设部的B面的间隙接近,因此热风的大部分通过候梯厅门8与L型遮蔽板13的间隙而向升降道内流动。通过了上框14与L型遮蔽板13之间的热风与コ字型的遮蔽板17抵碰而划分成升降道侧或者上框侧。但是,コ字型的遮蔽板17的候梯厅侧的立设部的B面接近同该升降道侧面对置的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的间隙。因此,大部分热风通过コ字型的遮蔽板17与L型遮蔽板13的间隙而向升降道内流动。
热风的大部分因这些构造而被L型遮蔽板13承受,从而向升降道内流动。由此,コ字型的遮蔽板17抵碰的热风量减少。另外,在候梯厅门8-L型遮蔽板13-コ字型遮蔽板17各自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导热量也减少。因此,即便在形成吊架辊10的吊架辊树脂18熔化而落下的情况下,位于落下目标的コ字型遮蔽板17也使L型的遮蔽板13难以到达吊架辊树脂18的起火点温度。
另外,与吊架辊树脂18抵碰的热风的量、导热量也相同地减少,因此也存在抑制吊架辊树脂18的熔化而引起的落下的效果。
另外,コ字型遮蔽板17的升降道侧的立设部的S面与候梯厅门8的背面对置,因此即使在候梯厅门8-L型遮蔽板13-コ字型遮蔽板17各自之间从间隙喷出火焰,也无法从升降道侧确认火焰。
实施例2
接下来,使用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此外,在图5中,对与图3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实施例1中,由下向上以候梯厅门8-L型遮蔽板13-コ字遮蔽板17的顺序构成,但在实施例2中,以候梯厅门8-コ字型遮蔽板17-L型遮蔽板13的顺序构成,在候梯厅门8-コ字型遮蔽板17-L型遮蔽板13各自之间设置垫圈15,在除了螺栓16的紧固部附近以外设置间隙。コ字型遮蔽板17设置为候梯厅侧立设部的B面与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对置并接近。コ字型遮蔽板17与上框的立设部14的间隙也可以在3mm以下。另外,也可以在不相互接触的范围内设置间隙。这是因为若接触则阻碍门的开闭。
通过该构造,在火灾时,对于大部分热风而言,コ字型的遮蔽板17的候梯厅侧的立设部的B面接近同该B面对置的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的间隙,因此通过候梯厅门8与コ字型遮蔽板17的间隙向升降道内流动,因此在吊架辊树脂18熔化时落下的、上方的L型的遮蔽板13抵碰的热风量减少。
在上述实施例1中,能够考虑通过候梯厅门8与L型遮蔽板13的间隙的热风保持原样地从升降道侧侵入L型遮蔽板13与コ字型遮蔽板18的间隙,但在本实施例中,L型遮蔽板13设置于比コ字型遮蔽板18更靠上部,从而存在难以侵入L型遮蔽板13与コ字型遮蔽板18的间隙的优点。
实施例3
接下来,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对与图3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候梯厅门8与吊架9之间设置两片L型遮挡板13。在该候梯厅门8以及L型遮蔽板13之间设置垫圈15,在除了螺栓16的紧固部附近以外设置间隙。两片L型遮蔽板13设置为以通过下侧的L型遮蔽板13a的立设部的S面与上侧的L型遮蔽板13b的立设部的B面夹持上框14的立设部的方式接近。各遮蔽板与上框的立设部的间隙也可以在3mm以下。另外,也可以在不相互接触的范围内设置间隙。这是因为若接触则阻碍门的开闭。
该构造设置为下侧的L型遮蔽板13a承受热风的大部分,两片L型遮蔽板13夹持上框立设部,因此热风难以与吊架辊树脂18熔化而落下的上侧L型遮蔽板13b抵碰。与上述的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不同,在候梯厅门的升降道侧不存在立设部,因此存在热风容易向升降道侧流动的优点。
实施例4
接下来,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此外,在图7中,对与图3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下向上以候梯厅门8-L型遮挡板13-平板遮蔽板19-吊架9的顺序构成。此外,在候梯厅门8-L型遮挡板13-平板遮蔽板19之间设置垫圈15,在除了螺栓16的紧固部附近以外设置间隙。L型遮蔽板13设置为该立设部的B面与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对置并接近。L型遮蔽板与上框的立设部的间隙也可以在3mm以下。另外,也可以在不相互接触的范围内设置间隙。这是因为若接触则阻碍门的开闭。
该构造设置为L型遮蔽板13承受热风,L型遮蔽板13的立设部的B面与上框14的立设部的S面对置并接近,因此热风难以与吊架辊树脂18熔化而落下的平板遮蔽板19抵碰。平板遮蔽板19与上述实施例1~3所述的遮蔽板不同,并非弯曲构造,因此在生产方面存在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1~4中,对L型遮蔽板与コ字型遮蔽板的图案、L型遮蔽板两片的图案、L型遮蔽板与平板的图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也包含各种图案。

Claims (2)

1.一种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其具备候梯厅门、设置于上述候梯厅门的上部的吊架以及设置于建筑物的候梯厅侧出入口机构上部的上框,在上述上框设置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设部,上述候梯厅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候梯厅门与上述吊架之间设置多个遮蔽板,在上述候梯厅门与上述遮蔽板之间形成间隙,上述遮蔽板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下方立起的立设部,通过上述上框的立设部和遮蔽板的立设部形成半搭接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一个以上在上述候梯厅门的背面具备立设面的上述遮蔽板。
CN201610083970.1A 2015-02-20 2016-02-06 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 Active CN105905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1249 2015-02-20
JP2015031249A JP2016153328A (ja) 2015-02-20 2015-02-20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5767A true CN105905767A (zh) 2016-08-31
CN105905767B CN105905767B (zh) 2019-01-15

Family

ID=56744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3970.1A Active CN105905767B (zh) 2015-02-20 2016-02-06 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53328A (zh)
CN (1) CN1059057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3064A (zh) * 2017-01-11 2017-08-15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开关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78727A (ja) * 2020-05-15 2021-1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乗り場ドア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1770A1 (fr) * 1997-12-02 1999-06-04 Otis Elevator Co Porte coupe-feu
JP2000302361A (ja) * 1999-04-12 2000-10-31 Inventio Ag 耐火エレベータシャフトドア
CN101177226B (zh) * 2006-11-10 2010-12-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1770A1 (fr) * 1997-12-02 1999-06-04 Otis Elevator Co Porte coupe-feu
JP2000302361A (ja) * 1999-04-12 2000-10-31 Inventio Ag 耐火エレベータシャフトドア
CN101177226B (zh) * 2006-11-10 2010-12-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3064A (zh) * 2017-01-11 2017-08-15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开关门装置
CN107043064B (zh) * 2017-01-11 2019-05-03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开关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53328A (ja) 2016-08-25
CN105905767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79238B1 (en) Elevator landing door apparatus
TW491809B (en) Elevator door and door hanger device
CN105905767A (zh) 电梯的候梯厅门装置
US20160167928A1 (en) Elevator landing door arrangement
KR20160062513A (ko) 투명 난간 중간 매입형 이중창호구조
JP5937256B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装置
CN205061262U (zh) 电梯装置
JP2015221972A (ja) 建具
CN209855615U (zh) 一种轨道交通停车场防火门及轨道交通车库房
EP3210927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IT202000026939A1 (it) Porta scorrevole antincendio e rispettivo sistema di guida di scorrimento
JP2011178520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装置
CN205634581U (zh) 一种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电梯层门
JP4256746B2 (ja) エレベータ出入り口装置の付設方法
JP564531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6373745B2 (ja) 展望用エレベータかご
CN205531256U (zh) 一种自动攀爬式脚手架
US641037A (en) Window frame and sash.
US373554A (en) Hatchway for elevators
US619371A (en) Window-opener
CN205603012U (zh) 一种电梯厅门滑动导向结构
CN205775838U (zh) 整体式高速铁路桥高挡板结构
US1685591A (en) Wall construction
CN105884176A (zh) 一种提高锡槽顶盖密封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及锡槽顶盖结构
JP2012218882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ホールド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