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2738B -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2738B
CN105892738B CN201510229283.1A CN201510229283A CN105892738B CN 105892738 B CN105892738 B CN 105892738B CN 201510229283 A CN201510229283 A CN 201510229283A CN 105892738 B CN105892738 B CN 105892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sensing electrode
sensing
electrodes
ope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92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2738A (zh
Inventor
许盛皓
闵明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55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9379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578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3061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9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2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2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2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16Methods for 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enhancing expression of transgenes in plant cells
    • C12N15/8218Antisense, co-suppression, viral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 post-transcriptional induced gene silencing [PT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42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 C12N15/8243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caffeine
    • C12N15/8255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caffeine involving lignin biosynthe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6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该触摸面板包括:感测电极部件,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与第一感测电极交叉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感测电极部件中的开口部件;以及布置在感测电极部件的外部的假图案,其中,假图案被布置在由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包围的虚设区中,该虚设区是不形成感测电极的区域,其中,开口部件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内部区域与开口部件的外部区域电连接。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施方式涉及触摸面板,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其中改进了接收来自外部的触摸激励的感测电极的结构的触摸面板,使得即使当感测电极被损坏时,对相应区域的触摸感测性能也可以不恶化。
触摸面板是能够感测通过触摸方式输入的信息的装置。用于感测通过使用人手或物体对图像显示区的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在电子设备,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办公自动化(OA)装置、医疗装置或者自动导航系统中已被广泛使用。
作为用于感测来自外部的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的典型方案,已知存在电容方案、电阻方案、电磁感应方案、光方案等,并且目前,电容方案已被广泛使用。
同时,因为触摸面板必须能够将以触摸方案输入的信息感测成电信号,所以触摸面板通常包括用于感测触摸激励的感测电极以及用于接收从感测电极产生的信号的变化的电路。
同时,感测电极具有以下结构:感测电极被布置在两个方向上(例如,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以感测施加到所述感测电极的触摸激励的坐标。
然而,由于用于感测施加触摸信号时所产生的静电电容变化的感测电极的结构性限制,触摸面板的可见度(visibility)会恶化。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因为在触摸面板上形成的感测电极的不连续性或不规则性所产生的色调和透光率的差异,所以感测电极在视觉上被识别或者闪烁,从而增加了触摸面板的可见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尽管可以考虑在感测电极之间的区域(即没有形成任何感测电极的区域)中另外地形成假图案(dummy pattern)的方案,但是在去除由于感测电极本身的结构所引起的可见度增加的现象方面存在限制。
因此,对于提供被形成为具有能够降低可见度的形状的触摸面板的需求已经在增加。
同时,可能会因为在执行用以在基板上形成感测电极的各种工艺期间发生的错误而损坏一部分感测电极,从而受损点处的触摸灵敏度可能会恶化。
因此,对于能够防止触摸感测性能由于在制造触摸面板的过程中的错误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损坏而恶化的技术的需求已经在增加。
作为参考,虽然提出了实施方式以解决上述技术需求,但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另外,虽然在改进触摸面板的电极极板结构的过程中提出了实施方式,但是所述实施方式不限于触摸面板本身,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其应用在任何图像显示装置上。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具有改进结构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从而即使在由于制造过程和日常生活期间施加的外力而损坏感测电极时,触摸面板也可以保持触摸感测性能。
另外,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具有改进结构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从而可以改善触摸面板的可见度。
实施方式的目的不限于以上所述的目的,并且可以包括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能够明白的范围内的各种技术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其包括:感测电极部件,该感测电极部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与第一感测电极交叉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感测电极部件中的开口部件;以及与感测电极部件相邻的假图案。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其中每个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主电极,以及从主电极开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子电极,并且每个子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件。
另外,可以在单个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形成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
另外,在每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之间介入有第二感测电极。
另外,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氧化铟锡(ITO),碳纳米管(CNT),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石墨烯,导电聚合物,银(Ag)纳米线和氧化铜。
另外,触摸面板还可以包括在每个开口部件中形成并且与每个开口部件间隔开的假图案。
另外,开口部件可以具备相互交叉以形成网格形状的多根细导线。
另外,子电极包括:从开口部件的一侧开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子电极;从开口部件的相对侧开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子电极;以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将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三子电极。
另外,假图案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另外,触摸面板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的相交区域中的绝缘部件,其中每个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多个单元电极,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同时在单元电极与主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彼此间隔开;以及桥形部件,其形成在绝缘部件上,使得桥形部件与第一感测电极绝缘,该桥形部件将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单元电极电连接。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包括:基板;布置在基板上以感测触摸信号的感测电极;布置在感测电极外部的假图案;以及布置在感测电极中的开口部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包括:感测电极部件,该感测电极部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与第一感测电极交叉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感测电极部件中的开口部件;以及布置在感测电极部件的外部的假图案,其中假图案被布置在由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包围的虚设区中,该虚设区是不形成感测电极的区域,其中开口部件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内部区域与开口部件的外部区域电连接。
另外,感测电极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同时与第一感测电极绝缘。此外,开口部件可以被布置在第一感测电极或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中。
另外,开口部件可以被布置在感测电极部件中,并且打开感测电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露出基板。
另外,开口部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区域的形状对应于假图案的形状。
另外,开口部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区域是假图案的区域的0.9至1.1倍。
另外,开口部件可以具有范围从20μm至50μm的宽度。
另外,开口部件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子图案。
另外,通过子图案之间间隔开的区域,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彼此电连接。
另外,假图案可以由与感测电极相同的材料形成。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即使在制造过程或日常生活期间施加的外力损坏了感测电极,也可以通过改进触摸面板中形成的感测电极的结构来保持触摸感测性能。具体地,因为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在任意方向(例如,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对角线方向等)上延伸的感测电极内形成假图案,所以提供了多个电连接通道,从而即使当一个电连接通道被切断时,也可以通过其余的电连接通道来保持触摸感测性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因为通过与形成感测电极的工艺等同的工艺来形成假图案,所以不要求任何另外的工艺,从而可以降低触摸面板的生产成本和制造时间。
根据实施方式,在虚设区中形成假图案,并且在感测电极中形成开口部件,从而可以改善触摸面板的可见度。
另外,当在感测电极中形成开口部件时,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区域被连接到其余区域,从而可以防止开口部件恶化感测电极的触摸感测性能。
同时,本发明能够获得的效果不局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下述描述将会清楚地明白未被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2a和图2b是详细示出图1中图示的感测电极的平面视图。
图3a至图3e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子电极的各种结构的视图。
图4是图示出以下事实的视图:当图3中图示的子电极中包括的电连接通道中的几个被损坏时,可以通过其余电连接通道将子电极电连接到主电极。
图5是示出使图1中图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二感测电极与第一感测电极绝缘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平面视图。
图6是沿图5的线A-A’的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包括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改进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平面视图。
图9a至图9c是更加详细地示出了图8中图示的感测电极部件和假图案的布置的平面视图。
图10a至图10d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各种形状的视图。
图11是示出通过以下部件的感测电极的电连接的视图: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第一开口部件。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假图案与第一开口部件的比较的视图。
图13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平面视图。
图14至图16是示出可以安装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提供下述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实施方式的技术精神,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另外,如附图中所表达的,细节可以与示意图中实际实现的形式不同,以易于说明实施方式。
同时,在下面的描述中,开放式表达术语“包含”或“包括”被用于简单表明存在相应元件,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排除任何另外的元件。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但是诸如元件间的顺序的特征不局限于这样的术语。
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可视区(view area)V/A,以及布置在可视区V/A的周边以包围可视区V/A的死区(dead area)D/A。
可以在死区上形成遮挡光以使线路不被看见的印刷层。例如,印刷层可以有颜色,诸如黑色、白色或蓝色。印刷层的颜色不局限于上述颜色,但是如果印刷层能够使线路不被看见,则印刷层可以有各种颜色。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平面视图。图2a和图2b是详细示出图1中图示的感测电极并且所述感测电极被分为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的平面视图。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
首先,第一感测电极10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具体地,参考图2a,每个第一感测电极100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方向(例如,纵向方向)上的主电极110。每个第一感测电极100可以从主电极110的边缘开始在第二方向(例如,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包括多个子电极120,在每个子电极120中形成至少一个开口部件124。子电极120被形成为针对每个主电极110彼此间隔开恒定间隔H。在这种情况下,开口部件124可以分别垂直地穿过子电极120。因此,每个子电极120具备沿开口部件124的边缘形成的多个电连接通道。
假图案130可以被布置成与感测电极部件相邻。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假图案130可以被布置在每个开口部件124中。假图案13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小于开口部件124的面积,并且被形成为与开口部件124的边缘向内间隔开预定间隔。因此,子电极120与假图案130可以彼此绝缘。同时,虽然图2a中图示了每一个子电极120形成一个开口部件124,并且在每个开口部件124内仅布置一个假图案130,但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另外,开口部件124以及假图案130的数目和形状可以为多种,并且下面将参考图3来另外地描述。
同时,由于假图案130被布置在子电极120中,所以通过图2a可以确定子电极120具备使得该子电极120能够被电连接到主电极110的多个电连接通道。在下文中,这将参考图4来更加详细地描述。
其次,第二感测电极20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感测电极200,并且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100间隔开而没有任何重叠区域,使得第二感测电极200与第一感测电极100电绝缘。具体地,参考图2b,每个第二感测电极200包括布置在第二方向(例如,横向方向)上的多个单元电极210。在这种情况下,单元电极210分别被布置在彼此相邻的子电极之间(即,图2a中形成恒定间隔H的区域),并且单元电极210在以下区域中彼此间隔开恒定间隔W: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感测电极100交叉的区域中。
可以通过使用以下多种方案中的至少一种来形成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例如,蚀刻方案、溅射方案(sputtering scheme)、丝网印刷方案(screen printingscheme)或者光刻方案(photolithography scheme)。
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可以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氧化铟锡(ITO)、碳纳米管(CNT)、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石墨烯、导电聚合物、银(Ag)纳米线和氧化铜。
另外,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种金属。例如,感测电极可以包括以下金属中的至少一种: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Ti)及其合金。
可以将包括至少一种金属的感测电极形成为网格形状。具体地,感测电极可以包括被设置成网格形状同时彼此交叉的多个子图案。因为感测电极具有网格形状,所以在有效区(active area),例如显示区上可以观察不到感测电极的图案。也就是说,即使感测电极由金属形成,也可以观察不到图案。即使当感测电极是大尺寸的触摸窗时,也可以减小触摸窗的电阻。
另外,可以在透明基板10的上部上形成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所述透明基板10由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玻璃、塑料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单个透明基板10的同一表面上形成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因为在单个透明基板10上一起形成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所以可以减小触摸面板的厚度。
同时,虽然图2a和图2b中分别图示了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但这是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通过相同工艺共同形成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
另外,可以多样地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计算施加了触摸激励的位置的坐标。优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
图3a至图3e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子电极120的多种结构的视图。
首先,参考图3a,可以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子电极120中形成的开口部件124中形成具有网格形状的细导线132。具体地,开口部件124可以垂直地形成为通过子电极120,除了该子电极120的边缘的预定区域以外,并且细导线132可以以网格形状在开口部件124中彼此交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与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相同的工艺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细导线132。细导线132分别电连接到子电极120。因此,即使当几条细导线132断开时,也可以通过其它细导线132保持子电极120与主电极110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参考图3b至图3e,子电极120的开口部件124以及布置在开口部件124中的假图案13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正方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另外,当多个假图案130被布置在一个子电极120中时,假图案13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另外,假图案130可以被设置成矩阵形状。因此,当将外力施加到假图案130时,冲击可以均匀地分布,并且另外,使得不能从外部用肉眼轻易观察到假图案130。
图4是图示出当图3b中图示的子电极120中所包括的几条电连接通道被损坏时,经由另一电连接通道的子电极120的电连接的视图。具体地,参考图4a,子电极120可以包括在开口部件124的一侧(例如,上部)在第二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子电极121、在开口部件的相对侧在第二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子电极122、以及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的使第一子电极121和第二子电极122彼此连接的第三子电极123。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子电极123可以是除了第一子电极121和第二子电极122以外的子电极120的一部分。因此,假图案130被第一子电极至第三子电极121-123包围。
参考图4b,可以确定切断了上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一部分。可能因为在制造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施加的外力,或者制造过程中的错误而发生子电极120的断开现象。
例如,当子电极120具有条形而使得假图案130不被布置在该子电极120中时,在子电极120与主电极110之间仅可以形成一条电连接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第二方向上切断子电极120,则不能正确感测施加到相应区域中的触摸激励。
与之相反,因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子电极120包括用于提供多条电连接通道的第一子电极至第三子电极121-123,所以即使切断第一子电极至第三子电极121-123中的几个,子电极120也通过其余的电连接通道(参见虚线箭头)电连接到主电极110,从而可以保持触摸感测性能。
例如,参考图4b,可以确定切断了第一子电极121的一部分,并且切断了布置在右侧处的第三子电极123b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通过布置在中央处的第三子电极123a将第二子电极122电连接到第一子电极121。
同时,虽然在着眼于图3b中图示的子电极120的同时说明了图4,但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本实施方式可以被应用于具有各种形状以及图3a和图3c-3e中图示的形状的假图案130。
图5是示出将图1图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二感测电极200与第一感测电极100绝缘的结构的示例的平面视图。图6是沿图5的线A-A’的截面视图。具体地,因为图1中图示的每个第二感测电极200中包括的多个单元电极210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从而单元电极210彼此电断开,图5和图6示出了在第二方向上使每个第一感测电极100中包括的单元电极210彼此电连接的结构。
首先,参考图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还可以包括绝缘部件300,并且每个第二感测电极200还可以包括桥形部件220。
可以在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200之间的相交区域中形成绝缘部件300。具体地,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200之间的相交区域是主电极110的一部分,其中主电极110被插入到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单元电极2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中所示,可以形成绝缘部件300以包裹主电极110的整个部分(即,上表面和侧表面),其中主电极110被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200之间的相交区域中。
在绝缘部件300的上部上形成桥形部件220,并且桥形部件220的两端的部分被分别连接到单元电极210,使得第二感测电极200与第一感测电极100绝缘。桥形部件220使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单元电极210能够彼此电连接。
同时,与第一感测电极100和第二感测电极200类似,桥形部件220可以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氧化铟锡(ITO)、碳纳米管(CNT)、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石墨烯、导电聚合物、银(Ag)纳米线和氧化铜。
另外,桥形部件220可以包括多种金属。例如,桥形部件220可以包括以下金属中的至少一种: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Ti)及其合金。
另外,因为在以下区域中形成绝缘部件300和桥形部件220:在所述区域中相邻的单元电极210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以当一个第二感测电极200中包括的单元电极210的数目等于N时,使第二感测电极200彼此电连接所需的绝缘部件300和桥形部件220的各自数目可以等于(N-1)。
图7是示出包括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改进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平面视图。图7中图示的感测电极是为了示出参考图1和图5以上描述的感测电极的形状可以进行修改。也就是说,虽然已经在图1和图5中图示了从主电极110的“一个侧边缘(右侧边缘或左侧边缘)”开始在第二方向(例如,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子电极120,但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并且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图7仅用于图示出一个示例。具体地,参考图7,可以确定图7的感测电极与图1和图5的感测电极不同,这是因为子电极120从主电极110的“两侧边缘”开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8至图13来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出的特征、结构和效果合并到第二实施方式中,或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出的特征、结构和效果进行修改。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平面视图。图9a至图9c是详细示出图8中图示的感测电极部件和假图案的布置的平面视图。
首先,参考图8,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基板、感测电极部件、假图案200和第一开口部件300。
感测电极部件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
基板可以包括以下各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璃等,上述材料可以涂覆有用于形成感测电极部件的材料。
在基板上的触摸有效区中形成感测电极部件,并且该感测电极部件被配置成感测用户或物体的触摸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摸有效区表示以下区域:经由该区域通过使用触摸信号可以输入指令。另外,即使用户触摸死区也不激活触摸无效区,该触摸无效区具有与触摸有效区的概念相反的概念,所以触摸无效区表示不能经由其而输入任何触摸指令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触摸有效区可以相当于上面描述的可视区V/A,但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应当理解的是,触摸有效区表示包括死区D/A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可视区V/A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区域。
这样的感测电极可以由导电聚合物形成。具体地,感测电极部件可以由聚苯胺,聚乙炔或聚苯亚乙烯形成。另外,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铟锡(ITO)、包括碳纳米管的有机透明电极材料、石墨烯、氧化锌(ZnO)和氧化锡(SnO)等的材料来形成感测电极部件。此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可以选择性地将各种材料的透明电极用于感测电极。
同时,假图案600可以与感测电极部件相邻。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假图案600可以被布置在感测电极部件外部。
具体地,在可视区中没有形成感测电极部件的区域可以被插在相邻的感测电极部件之间。更具体地,可视区V/A可以被极大地分为感测电极形成区和无感测电极形成区,其中无感测电极形成区(在下文中,称为虚设区(dummy area))具有与感测电极形成区不同的透光率和折射率,从而触摸面板的可见度可能恶化。为了补偿取决于是否存在感测电极部件的透射率和折射率差异,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在虚设区中形成的假图案600。
假图案600可以由具有与感测电极部件相似的透光率和折射率的非导电材料形成,但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假图案600可以由与感测电极部件相同的材料形成。当假图案600由与感测电极部件相同的材料形成时,如图8中所示,可以将感测电极部件与假图案600彼此间隔开通过预定间隔,以防止假图案600与感测电极部件电接触。
第一开口部件700被布置在感测电极部件内以改善触摸面板的可见度。具体地,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具有包围感测电极部件的区域的形状,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部件,以将所包围的区域电连接到其余区域。
可以在基板上形成感测电极部件、假图案600以及第一开口部件700。如果基板具有预定强度,则本实施方式不具体限制基板。例如,基板可以由以下材料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环烯烃聚合物(COC)、三醋酸纤维素(TAC)膜、聚乙烯醇(PVA)膜、聚酰亚胺(PI)膜、聚苯乙烯(PS)、玻璃、钢化玻璃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感测电极部件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参考图9a至图9c,可以确定详细示出了图8中图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以及假图案600,同时它们彼此间隔开。可以通过多种方案,例如蚀刻方案、光刻方案、溅射方案、丝网印刷方案等来形成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
可以在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所包围的每个虚设区中形成假图案600。参考图1和图2a,在每个虚设区中具有矩形形状的六个假图案600以2×3的矩阵排列,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的目的,并且假图案600的形状、大小和数目不局限于此。
参考图9b和图9c,可以在第一方向(例如,纵向方向)上形成第一感测电极510,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例如,横向方向)上形成第二感测电极520。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第一感测电极510,同时通过第一连接部件511使第一感测电极510彼此互连。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形成第二感测电极520,同时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21使第二感测电极520彼此互连。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可以执行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Tx和Rx的功能。例如,如果第一感测电极510执行驱动电极Tx的功能,则第二电极520执行感测电极Rx的功能。与之相反,如果第一感测电极510执行感测电极Rx的功能,则第二电极520执行驱动电极Tx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感测电极510与第二感测电极520之间的相交区域,即在第一连接部件511与第二连接部件521之间的相交区域处形成绝缘部件,以使第一感测电极510与第二感测电极520彼此绝缘。
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被布置在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中的一个内。图8和图9a中图示了第一开口部件700仅被布置在第一感测电极510内,而与之相反,开口部件700可以仅被布置在第二感测电极520内。
因此,在虚设区中形成的假图案600被布置成与第一感测电极510或第二感测电极520交替相间,从而由于该规律性而主要地改善了触摸面板的可见度。此外,通过布置在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中的一个内的第一开口部件700补偿了取决于感测电极部件和假图案600的形状的规律性,从而次要地改善了触摸面板的可见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可以形成为对应于假图案600的形状和大小。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至图12来更详细地描述。
图10a至图10d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各种形状的视图。
首先,参考图10a,仅除了一个开口部分A以外,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被形成为连续的形状。通过开口部分A将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电连接到其外部区域。
同时,不同于图10a中图示的第一开口部件700,图10b至图10d中图示的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包括多个子图案。
参考图10b,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包括两个子图案710。可以确定在左侧和右侧处两个子图案710彼此间隔开,从而形成两个开口部分B。通过开口部分B将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电连接到其外部区域。
然后,参考图10c,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包括四个子图案720。可以确定在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处四个子图案720彼此间隔开,从而形成四个开口部分C。通过开口部分C将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电连接到其外部区域。
另外,参考图10d,包括四个子图案730的第一开口部件700与图10c的第一开口部件相类似,但该第一开口部件700与图10c的第一开口部件的不同在于:在具有矩形形状的四个子图案730的每个顶点区域处,子图案彼此间隔开。四个子图案730在每个顶点区域处彼此间隔开,从而形成四个开口部分D,并且通过所述开口部分D将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电连接到其外部区域。
同时,以上描述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形状不局限于图10a至图10d中图示的形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对由子图案形成的开口区域的位置和数目以及子图案的位置和数目进行各种修改。
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被布置在感测电极部件内,并且可以打开感测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以露出基板。具体地,在形成感测电极时,通过溅射方案或丝网印刷方案提前空出用于形成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区域,或者在形成感测电极之后,通过蚀刻方案或光刻方案去除感测电极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形成第一开口部件。
图11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感测电极的电连接的视图。
参考图11,可以确定布置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第一感测电极510内的第一开口部件700。虽然图8、图9和图11中图示了在每个感测电极510内以2×2的矩阵排列的四个开口部件700,但是这仅为了便于说明的目的,并且布置在每个第一感测电极510内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数目和布置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另外,可以不在第一感测电极510而在第二感测电极520中形成第一开口部件700。
具体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开口部件700具有彼此间隔开的起点和终点,从而可以不将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与其外部区域绝缘,而是电连接到其外部区域。因此,从触摸面板的电路施加的电信号可以沿如图11中图示的箭头而被传输到除了第一开口部件700以外的每个感测电极部件的所有区域。
图12a和图12b是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假图案600和第一开口部件700的比较的视图。
首先,参考图12a,在图12a的左侧图示了具有矩形形状的假图案600,并且在图12a的右侧图示了第一开口部件700,该第一开口部件700打开感测电极部件的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同时包围感测电极部件的一区域。每个假图案600可以具有正方形形状,所述正方形具有等于高度H2的宽度P1,但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因为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形状和大小最好对应于假图案600以改善触摸面板的可见度,所以第一开口部件700可以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每个区域的面积(P2×H2)是每个假图案600的面积(P1×H1)的0.9至1.1倍。另外,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宽度P2和高度H2与假图案600的宽度P1和高度H1的比值可以等于‘0.9~1.1’:1。
其次,参考图12b,在图12b的左侧图示了具有第一半径R1的圆形的假图案600,并且在图12b的右侧图示了第一开口部件700,该第一开口部件700在其上部和下部具备开口部分E,同时以具有第二半径R2的圆形包围感测电极的一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开口部件700最好被形成为使得该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面积与假图案600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满足πR22:πR12=‘0.9~1.1’:1。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面积比每个假图案600的面积小或大超过预定范围,则透明基板10上形成的感测电极和假图案600的规律性被降低,从而充分改善触摸面板的可见度存在限制。因此,第一开口部件700最好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开口部件700所包围的面积与每个假图案600的面积的比率在预定范围内。
另外,图12a中图示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宽度W1以及图12b中图示的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宽度W2可以被形成为在预定范围内,并且最好可以在20μm至50μm的范围内。当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宽度小于20μm时,开口部件的宽度过度小于感测电极的整个宽度,从而通过开口部件的形成而对可见度的改善可能被降低。当第一开口部件700的宽度超过50μm时,过度增加了感测电极中的开口部件的比率,从而对于触摸激励的感测性能可能恶化。
图13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平面视图。
参考图13,当与参考图8和图9而描述的触摸面板相比较时,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在第一感测电极510和第二感测电极520两者中形成的开口部件。也就是说,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只在第一感测电极510中形成第一开口部件700),在第二感测电极520中形成第二开口部件800,从而因为假图案600与感测电极部件交叉的布置而改善规律性。因此,可以更减弱透光率和折射率的变化。
具体他,参考图13,可以确定六个第二开口部件800在第二感测电极520内以2×3的矩阵排列。第二开口部件800最好被形成为使得第二开口部件800所包围的面积是每个假图案600的面积的0.9至1.1倍。
另外,第二开口部件800可以具有与第一开口部件700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宽度,但是其可以根据情况而变化。
同时,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感测电极520的数目和布置不局限于图13的数目和布置,并且可以根据触摸面板的应用或尺寸而变化。
图14至图16是示出可以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安装于其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1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视图。
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被应用于如图14中所示的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根据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可以被应用于移动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PDA、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另外,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智能电视、PC、数码相框、导航装置等。也就是说,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处理触摸输入信息,并且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以用于显示图像信息。
如图15中所示,触摸面板可以包括可弯曲的柔性触摸面板。因此,包括柔性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因此,用户可以用手弯曲图像显示装置。该柔性触摸面板可以被应用于可穿戴触摸装置。
参考图16,触摸面板可以被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以及例如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装置。
参考图17,图示了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安装于其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示例性元件。
具体地,根据实施方式的其中安装了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用于传输/接收数据的通信单元2、用于管理通过触摸面板输入的信息的输入信息管理单元3、用于管理与通过触摸面板显示的图像有关的信息的图像信息管理单元4、用于存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存储单元5,以及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输入信息管理单元和图像信息管理单元的操作的控制单元6。另外,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各种元件以及以上描述的元件。
另外,可以仅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每个元件,或者通过用于执行相同功能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所述每个元件。此外,可以用一个硬件或软件来实现两个元件或更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至少两个硬件或软件来实现一个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因为用在说明书中的术语“包括或包含(comprises orincludes)”和/或“包括或包含(comprising or including)”意思是可以嵌入相应的元件,所以该术语不排除其它元件,而是还可以包括其它元件,除非另有说明。
虽然已经参考本文的许多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想出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在本公开内容、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组件部件和/或目标组合布置的布置中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是可能的。除了组件部件和/或布置的各种改变和修改以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将明白替选使用。

Claims (13)

1.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感测电极部件,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交叉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
在所述感测电极部件中的开口部件;以及
布置在所述感测电极部件的外部的假图案,
其中,所述假图案被布置在由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围的虚设区中,所述虚设区是不形成感测电极的区域,
其中,所述开口部件所包围的感测电极的区域与所述开口部件的外部区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在单个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括氧化铟锡ITO,碳纳米管CNT,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石墨烯,导电聚合物,银Ag纳米线和氧化铜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假图案包括彼此交叉以形成网格形状的多根细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和
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开口部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或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部件打开所述感测电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露出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部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区域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假图案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部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区域是所述假图案的区域的0.9至1.1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部件具有范围从20μm至50μm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部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子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通过所述子图案之间间隔开的区域,所述开口部件所包围的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彼此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假图案由与所述感测电极相同的材料形成。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摸面板;
输入信息管理单元,其管理通过所述触摸面板输入的信息;
图像信息管理单元,其管理与通过所述触摸面板显示的图像有关的信息;
存储单元,其存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输入信息管理单元和所述图像信息管理单元的操作。
CN201510229283.1A 2014-05-09 2015-05-07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892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55632 2014-05-09
KR1020140055632A KR102193798B1 (ko) 2014-05-09 2014-05-09 터치 패널
KR10-2014-0057823 2014-05-14
KR1020140057823A KR102230610B1 (ko) 2014-05-14 2014-05-14 터치 패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2738A CN105892738A (zh) 2016-08-24
CN105892738B true CN105892738B (zh) 2019-12-13

Family

ID=54367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9283.1A Active CN105892738B (zh) 2014-05-09 2015-05-07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952691B2 (zh)
CN (1) CN105892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92035B1 (ko) * 2013-12-02 2020-1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318028B1 (ko) * 2015-03-13 2021-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회로 패터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70105330A (ko) * 2016-03-09 2017-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201109B (zh) * 2016-07-2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698513B2 (en) 2016-12-12 2020-06-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ouch sensing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sizes
KR101976735B1 (ko) * 2017-09-14 2019-05-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456333B1 (ko) * 2017-10-23 2022-10-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패널
US10635251B2 (en) * 2018-05-30 2020-04-2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KR102653262B1 (ko) 2018-10-16 2024-04-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개구부가 형성된 터치 레이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20109545A (ja) * 2018-12-28 2020-07-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DE112020006640T5 (de) * 2020-01-27 2022-11-17 Alps Alpine Co., Ltd. Eingabevorrichtung
US11907467B2 (en) * 2020-03-19 2024-02-20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4123431A4 (en) * 2020-03-19 2023-04-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92566A (zh) * 2020-03-19 2021-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CN114356129B (zh) * 2020-10-12 202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13867578B (zh) * 2021-09-27 2023-06-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屏、触控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178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995993A (zh) * 2009-08-03 2011-03-30 爱特梅尔公司 触摸屏的电极布局
CN102262474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22151A (zh) * 2012-04-27 2012-08-01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ito 布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8377B (en) 2008-06-23 2012-12-01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43569B (zh) * 2011-02-23 2014-07-01 Wintek Corp 電容式觸控面板
JP5659073B2 (ja) * 2011-04-22 2015-01-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器付き表示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895882B2 (en) * 2012-03-14 2014-11-25 Ht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KR101971147B1 (ko) * 2012-04-09 2019-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931736B1 (ko) 2012-07-31 2018-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US9379704B2 (en) * 2012-12-24 2016-06-28 Ht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KR102068341B1 (ko) * 2013-07-10 2020-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KR102262548B1 (ko) * 2014-02-05 202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US9927832B2 (en) * 2014-04-25 2018-03-2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Input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border reg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178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995993A (zh) * 2009-08-03 2011-03-30 爱特梅尔公司 触摸屏的电极布局
CN102262474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22151A (zh) * 2012-04-27 2012-08-01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ito 布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2738A (zh) 2016-08-24
US20180223298A1 (en) 2018-08-09
US9952691B2 (en) 2018-04-24
US20150324027A1 (en) 2015-11-12
US10227600B2 (en)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2738B (zh)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US9874985B2 (en) Touch window
JP6730411B2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EP2846236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020575B (zh) 触摸面板
CN105630226B (zh) 触摸窗
US10037114B2 (en) Touch window
CN104850288B (zh) 触摸窗以及具有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US10884548B2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with the same
CN104331184A (zh) 触摸窗口及包含该触摸窗口的显示器
EP2854000A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with the same
CN105453000A (zh) 触摸窗
CN105320384B (zh) 触摸窗
KR20160050554A (ko) 터치 디바이스
KR20160014942A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275886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199333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193798B1 (ko) 터치 패널
KR102230610B1 (ko) 터치 패널
KR102329718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288796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210013232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50141008A (ko) 터치 패널
KR20150125477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디바이스
KR20170001328A (ko) 터치 윈도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