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9026A -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9026A
CN105889026A CN201610225240.0A CN201610225240A CN105889026A CN 105889026 A CN105889026 A CN 105889026A CN 201610225240 A CN201610225240 A CN 201610225240A CN 105889026 A CN105889026 A CN 105889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foot pad
shock
support member
absorbing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5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9026B (zh
Inventor
邢志钢
李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252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9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9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9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9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9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027Pulsation and noise damping means
    • F04B39/0044Pulsation and noise damping means with vibration damping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制冷装置包括:箱体底板、压缩机和减震脚垫,压缩机上设有支撑件。减震脚垫包括底柱、卡柱和连接柱,底柱连接箱体底板,连接柱设在底柱和卡柱之间,压缩机的支撑件外套在连接柱上,在卡柱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外周的部分与支撑件的距离为s1,邻近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支撑件的距离为s2,s1大于s2。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装置,当压缩机振动幅度较小时,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小,能够发挥隔振效果,降低由压缩机向外的振动传递率,抑制外箱振动和噪声辐射。当压缩机振动幅度增大时,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变大,快速耗散振动能量,抑制压缩机和管路的大幅振动,避免出现管路断裂现象。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也是这一系统中的主要振源。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剧烈的振动激励,这一激励会激发壳体底盘乃至整个系统出现结构振动,导致产生较高噪音,同时损坏制冷系统的结构。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压缩机和壳体底盘之间增加减振结构,通过隔振的手段,降低由压缩机传递至壳体底盘的振动激励,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噪音水平和振动响应。
然而隔振的手段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外界运输激励的能量落在压缩机减振结构与压缩机组合系统的频率范围内,压缩机与减振结构组成的系统极易出现共振现象,从而导致与之相连的压缩机管路和四通阀出现较大的振动,这可能导致压缩机管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结构破坏甚至断裂。又例如在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启停产生的脉冲激励必然会激发压缩机减振结构与压缩机组合系统的较大振动,这会导致压缩机管路出现较大的启停应力和疲劳损伤,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也可能使压缩机管路发生断管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能有效限制压缩机的振动,避免与压缩机相连的管路、部件的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该减震脚垫的使用能有效限制压缩机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底板;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撑件;减震脚垫,所述减震脚垫包括:底柱、卡柱和连接柱,所述底柱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连接柱设在所述底柱和所述卡柱之间,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支撑件外套在所述连接柱上,且所述支撑件卡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之间,在所述卡柱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通过将减震脚垫的卡柱的下端面设置成一部分距离支撑件较远,另一部分距离支撑件较近,当压缩机振动幅度较小时,减震脚垫上卡柱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小,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也小,从而减震脚垫能够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降低由压缩机至支撑件乃至外箱的振动传递率,抑制外箱振动和噪声辐射。当压缩机振动幅度增大时,减震脚垫上卡柱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也变大,减震脚垫对压缩机构成刚度很高的“强约束”,从而快速耗散振动能量,抑制压缩机和与其相连管路的大幅振动,降低压缩机管路中的应力水平,避免出现由于冲击载荷或疲劳载荷导致的管路断裂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柱的下端面包括:环形的上定位面,所述上定位面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面相连,所述上定位面为平面。由此,上定位面可与支撑件的上表面相接触并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避免压缩机振动时出现上蹿现象。
具体地,所述卡柱的下端面包括:上接触变化面,所述上接触变化面在从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到外周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延伸。由此,当支撑件与上接触变化面接触后,随着压缩机由静止位置向上位移的增加,卡柱的下端面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及对压缩机的回复力均呈递增形式渐变,避免刚度突变造成震荡。
可选地,所述上定位面的径向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的径向宽度的三分之一。由此,有利于提高在压缩机的位移量变化时减震脚垫的刚度增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3,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4,s3大于s4。由此,如果支撑件向下移动,底柱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可增加,底柱的刚度也随之增加,底柱施加给支撑件的弹性回复力增幅加大,促进压缩机快速回复至静止位置。
具体地,所述底柱的上端面包括:环形的下定位面,所述下定位面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面相连,所述下定位面为平面。由此,下定位面可与支撑件的下表面相接触并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避免压缩机振动时出现下蹿现象。
更具体地,所述底柱的上端面包括:下接触变化面,所述下接触变化面在从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到外周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延伸。由此,当支撑件与下接触变化面接触后,随着压缩机向下位移的增加,底柱的上端面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及对压缩机的回复力均呈递增形式变化,避免刚度突变造成的振荡。
可选地,所述下定位面的径向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底柱的上端面的径向宽度的三分之一。由此,有利于提高在压缩机的位移量变化时减震脚垫的刚度增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减震脚垫包括:底柱、卡柱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在所述底柱和所述卡柱之间,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支撑件适于外套在所述连接柱上,且所述支撑件适于卡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之间,在所述卡柱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使用时当压缩机振动幅度较小时,卡柱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小,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也小,从而减震脚垫能够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当压缩机振动幅度增大时,卡柱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减震脚垫的支撑刚度也变大,减震脚垫对压缩机构成刚度很高的“强约束”,从而快速耗散振动能量,抑制压缩机和与其相连管路的大幅振动。
具体地,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3,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4,s3大于s4。由此,如果支撑件向下移动,底柱与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可增加,底柱的刚度也随之增加,底柱施加给支撑件的弹性回复力增幅加大,促进压缩机快速回复至静止位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的位移-减震脚垫的刚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位移-减震脚垫的弹性回复力变化关系曲线图;
图12是普通制冷装置中压缩机的位移-脚垫的刚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图;
图13是普通制冷装置中压缩机的位移-脚垫的弹性回复力的变化关系曲线图。
附图标记:
制冷装置100、
压缩机1、压缩机本体11、支撑件12、底盘121、底脚122、安装孔101、
箱体底板2、
减震脚垫4、底柱41、卡柱43、连接柱42、装配孔44、固定件45、
卡柱的下端面F1、上定位面F11、上接触变化面F12、
底柱的上端面F2、下定位面F21、下接触变化面F22、
四通阀5、管路6、高低压阀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制冷装置100包括:箱体底板2、压缩机1和减震脚垫4,压缩机1上设有支撑件12。
具体地,支撑件1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只要压缩机1可通过支撑件12连接在箱体底板2上即可。如图1中,压缩机1包括:压缩机本体11和底盘121,底盘121固定连接在压缩机本体11的外周壁或者底壁上,底盘121为支撑件12的一种,底盘121与压缩机本体11的接触面积大,连接牢固可靠。又如图2所示,压缩机1包括:压缩机本体11和底脚122,底脚122固定连接在压缩机本体11的外周壁或者底壁上,底脚122为支撑件12的另一种。底脚122通常为多个,多个底脚122沿周向环绕压缩机本体11设置,用多个底脚122固定压缩机1,利于减小压缩机1的重量,降低压缩机1的高度。底盘121和底脚12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压缩机底盘、底脚的结构,这里对压缩机本体11、底盘121、底脚122的具体结构不作赘述。
参照图2,减震脚垫4包括:底柱41、卡柱43和连接柱42,底柱41的下端连接在箱体底板2上,连接柱42设在底柱41和卡柱43之间,压缩机1的支撑件12上设有安装孔101,支撑件12通过安装孔101外套在连接柱42上。
其中,如图1所示,减震脚垫4通过固定件45固定在压缩机1和箱体底板2之间。可选地,如图2所示,减震脚垫4上设有装配孔44,固定件45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依次穿过箱体底板2、装配孔44,螺母压紧连接在螺栓上。
可以理解的是,减震脚垫的一部分作用相当于弹簧,在压缩机与箱体底板之间设置减震脚垫,减震脚垫具有一定弹性,可允许压缩机在小幅度范围内振动,以消耗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当压缩机偏离静止位置时,压缩机压缩减震脚垫,同时被压缩的减震脚垫对压缩机产生回复弹性力,以促使压缩机快速回位至静止位置处。这里,压缩机的静止位置指的是,当压缩机静止不动时,压缩机所在的位置。
普通的制冷装置中,压缩机的底脚或者底盘卡在脚垫之中,压缩机的底脚或者底盘始终与脚垫接触。如图5所示,脚垫的刚度系数k’近似为定值,甚至在出现共振时,脚垫的刚度系数k’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如图6所示,刚度系数k’可以看成是一个常数,由弹性回复力的计算公式F’=k’*x’可以推倒出,普通压缩机的脚垫的弹性回复力F’与振动位移x’成正比例变化。在振动时,如果压缩机偏离静止位置,则脚垫对压缩机的弹力与压缩机的位移增加量之间成正比,脚垫对压缩机的振动约束力有限。
但是在装置运输过程中,或者压缩机启停等特殊情况下,压缩机振动过于剧烈,振动幅度过大,如图1中与压缩机1相连的管路6容易变形、断裂,与管路6相连的四通阀5、高低压阀7等部件也会出现变形、损坏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减震脚垫4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支撑件12卡在底柱41的上端面F2与卡柱43的下端面F1之间,在卡柱43的下端面F1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减震脚垫4的外周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邻近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
也就是说,在卡柱43的至少部分下端面F1中,下端面外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端面内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压缩机1处于静止状态时,卡柱43的下端面F1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不接触,或者卡柱43的下端面F1中至少有部分下端面内侧部分与支撑件12相接触。
当压缩机1振动时,如果压缩机1向上振动,支撑件12也向上移动。卡柱43的上端被固定件45(如螺母)限制固定,向上的支撑件12带动卡柱43的下端向上移动后,卡柱43受力压缩。
由于在卡柱43的至少部分下端面F1中,下端面外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大于内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支撑件12向上移动时,这部分下端面中内侧的部分先与支撑件12相接触。如果支撑件12继续向上移动,这部分下端面中外侧的部分也与支撑件12相接触。随着卡柱43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的增加,卡柱43的支撑刚度也随之增加,卡柱43施加给支撑件12的弹性回复力的增幅加大。
以一个具体示例为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压缩机1的减震脚垫4中,如果压缩机1向上偏离静止位置的位移量增加,卡柱43的下端面F1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随之增大。如果压缩机1偏离静止位置的位移量减小,卡柱43的下端面F1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也随之减少。减震脚垫4的刚度系数k与压缩机1偏离静止位置的位移量大体呈正比例关系,压缩机1向上的位移增加时,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也增加,减震脚垫4的弹性回复力增幅加大,增大的弹性回复力会抑制压缩机1出现大幅振动。
其中,当压缩机1相对静止位置的位移较小时,减震脚垫4的刚度系数k也较小,不会超过减震脚垫4的低刚度段,减震脚垫4能够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降低由压缩机1至支撑件12乃至外箱的振动传递率,抑制外箱振动和噪声辐射。同时在低刚度段内,减震脚垫4的弹性回复力也随压缩机1的位移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变化。在低刚度段内,减震脚垫4的弹性回复力随压缩机1的位移变化的增幅较小。
当压缩机1的振幅变大,减震脚垫4的刚度系数k明显加大且进入高刚度段范围时,减震脚垫4的弹性回复力F与位移x的变化比率急剧增加,压缩机1向上移动时减震脚垫4对压缩机1的弹性回复力增幅比例增加,此时减震脚垫4会对压缩机1构成一个刚度很高的“强约束”,从而快速耗散振动能量,抑制压缩机1和与其相连管路6的大幅振动,降低压缩机管路6中的应力水平,避免出现由于冲击载荷或疲劳载荷导致的管路断裂现象。
在压缩机1运输颠簸或启停状态时,往往会出现压缩机1大幅振动,导致压缩机管路6出现结构损伤甚至断裂的情况。振幅超过一定阈值时,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会变得很大,形成“硬支撑”,减震脚垫4施加给压缩机1的回复力极大,极快地抑制系统振动,从而保护管路系统不受损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通过将减震脚垫4的卡柱43的下端面F1设置成一部分距离支撑件12较远,另一部分距离支撑件12较近,当压缩机1振动幅度较小时,减震脚垫4上卡柱43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小,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也小,从而减震脚垫4能够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降低由压缩机1至支撑件12乃至外箱的振动传递率,抑制外箱振动和噪声辐射。当压缩机1振动幅度增大时,减震脚垫4上卡柱43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增大,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也变大,减震脚垫4对压缩机1构成刚度很高的“强约束”,从而快速耗散振动能量,抑制压缩机1和与其相连管路6的大幅振动,降低压缩机管路中的应力水平,避免出现由于冲击载荷或疲劳载荷导致的管路断裂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环形的上定位面F11,上定位面F11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上定位面F11为平面。
上定位面F11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相接触,上定位面F11的设置对支撑件12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避免压缩机1振动时出现上蹿现象。而且由于上定位面F11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相接触,当压缩机1向上振动压迫卡柱43时,卡柱43能立即对支撑件12产生一定回复力,响应及时。
有利地,如图3所示,上定位面F11的径向宽度n1小于等于卡柱43的下端面F1的径向宽度n2的三分之一。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定位面F11的径向宽度n1过大,随着压缩机1向上位移的加大,卡柱43的下端面F1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变化量不大,减震脚垫4的刚度增幅较小,对压缩机1的振幅约束效果较弱。
因此将上定位面F11的径向宽度n1限制在不大于卡柱43的下端面F1的径向宽度n2的三分之一,有利于提高在压缩机1的位移量变化时减震脚垫4的刚度增幅。
这里,径向方向指的是由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到减震脚垫4的外周的方向。
具体地,如图3所示,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接触变化面F12,上接触变化面F12在从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到外周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延伸。当支撑件12与上接触变化面F12接触后,随着压缩机1由静止位置向上位移的增加,卡柱43的下端面F1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及对压缩机1的回复力均呈递增形式渐变,避免刚度突变造成的震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底柱41的上端面F2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减震脚垫4的外周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3,邻近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4,s3大于s4。
也就是说,在底柱41的至少部分上端面F2中,上端面外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上端面内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压缩机1处于静止状态时,底柱41的上端面F2中至少有部分内侧上端面与支撑件12相接触。
当压缩机1振动时,如果压缩机1向下振动,支撑件12也向下移动。底柱41的下端被箱体底板2限制固定,向下的支撑件12带动底柱41的上端向下移动后,底柱41受力压缩。
由于在底柱41的至少部分上端面F2中,外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大于内侧部分与支撑件12之间的距离,如果支撑件12向下移动,底柱41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可增加,底柱41的刚度也随之增加,底柱41施加给支撑件12的弹性回复力增幅加大,促进压缩机1快速回复至静止位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环形的下定位面F21,下定位面F21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下定位面F21为平面。
下定位面F21与支撑件12的下表面相接触,下定位面F21的设置对支撑件12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避免压缩机1振动时出现下蹿现象。
可选地,下定位面F21的径向宽度n3小于等于底柱41的上端面F2的径向宽度n4的三分之一。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下定位面F21的径向宽度n3过大,随着压缩机1向下位移的加大,底柱41的上端面F2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变化量不大,减震脚垫4的刚度增幅较小,对压缩机1的振幅约束效果较弱。
因此将下定位面F21的径向宽度n3限制在不大于底柱41的上端面F2的径向宽度n4的三分之一,有利于提高在压缩机1的位移量变化时减震脚垫4的刚度增幅。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接触变化面F22,下接触变化面F22在从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到外周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延伸。当支撑件12与下接触变化面F22接触后,随着压缩机1向下位移的增加,底柱41的上端面F2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及对压缩机1的回复力均呈递增形式变化,避免刚度突变造成的振荡。
可选地,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形成为直线段,或者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形成为弧形,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如部分截面为线段部分截面为弧线。
可选地,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形成为直线段,或者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形成为弧形,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如部分截面为线段部分截面为弧线。
这里,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脚垫4中,卡柱43的上述各结构特征可与底柱41的上述各结构特征进行组合。减震脚垫4可具有多种结构,且各种结构的减震脚垫4均可实现渐刚减振的特性。
如图4所示示例中,减震脚垫4的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接触变化面F 12,卡柱43的下端面F1取消了上定位面F11。上接触变化面F1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上接触变化面F12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弧线。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接触变化面F22,底柱41的上端面F2取消了下定位面F21。下接触变化面F2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下接触变化面F22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弧线。
如图5所示示例中,减震脚垫4的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接触变化面F 12,卡柱43的下端面F1取消了上定位面F11。上接触变化面F1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上接触变化面F12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直线段。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接触变化面F22,底柱41的上端面F2取消了下定位面F21。下接触变化面F2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下接触变化面F22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直线段。
如图6所示例中,减震脚垫4的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接触变化面F12,卡柱43的下端面F1取消了上定位面F11。上接触变化面F1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上接触变化面F12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弧线。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接触变化面F22,底柱41的上端面F2取消了下定位面F21。下接触变化面F2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下接触变化面F22的内端与连接柱42的外周面相连,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直线段。
如图7所示示例中,减震脚垫4的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定位面F11和上接触变化面F12。上接触变化面F1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上接触变化面F12的内端与上定位面F11的外端相连,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弧线。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定位面F21和下接触变化面F22。下接触变化面F2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下接触变化面F22的内端与下定位面F21的外端相连,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弧线。
如图8所示示例中,减震脚垫4的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定位面F11和上接触变化面F12。上接触变化面F1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上接触变化面F12的内端与上定位面F11的外端相连,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直线段。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定位面F21和下接触变化面F22。下接触变化面F2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下接触变化面F22的内端与下定位面F21的外端相连,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直线段。
如图9所示示例中,卡柱43的下端面F1包括:上定位面F11和上接触变化面F12。上接触变化面F1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上接触变化面F12的内端与上定位面F11的外端相连,上接触变化面F1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弧线。底柱41的上端面F2包括:下定位面F21和下接触变化面F22。下接触变化面F22环绕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设置,下接触变化面F22的内端与下定位面F21的外端相连,下接触变化面F22的经过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直线段。
由上述各示例的列举,可以看出通过有效改变减震脚垫4的几何形状,可使压缩机1的支撑件12与减震脚垫4的接触面积随压缩机1的振幅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减震脚垫4能够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的同时,避免压缩机1的振幅过大,避免出现由于冲击载荷或疲劳载荷导致的管路断裂现象。
下面参考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4,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柱41、卡柱43和连接柱42,连接柱42设在底柱41和卡柱43之间,压缩机1的支撑件12适于外套在连接柱42上,且支撑件12适于卡在底柱41的上端面F2与卡柱43的下端面F1之间,在卡柱43的下端面F1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减震脚垫4的外周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邻近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4,使用时卡柱43的下端面F1中一部分距离支撑件12较远,另一部分距离支撑件12较近,当压缩机1振动幅度较小时,卡柱43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小,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也小,从而减震脚垫4能够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降低由压缩机1至支撑件12乃至外箱的振动传递率,抑制外箱振动和噪声辐射。当压缩机1振动幅度增大时,卡柱43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增大,减震脚垫4的支撑刚度也变大,减震脚垫4对压缩机1构成刚度很高的“强约束”,从而快速耗散振动能量,抑制压缩机1和与其相连管路6的大幅振动,降低压缩机管路中的应力水平,避免出现由于冲击载荷或疲劳载荷导致的管路断裂现象。
具体地,在底柱41的上端面F2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减震脚垫4的外周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3,邻近减震脚垫4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支撑件1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4,s3大于s4。
由此,如果支撑件12向下移动,底柱41与支撑件12的接触面积可增加,底柱41的刚度也随之增加,底柱41施加给支撑件12的弹性回复力增幅加大,促进压缩机1快速回复至静止位置。
当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4,可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中各减震脚垫4的特征,这里对减震脚垫4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这里,压缩机1的内部结构以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已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细说明。制冷装置100还包括换热器、节流装置等部件,换热器、节流装置的结构及在制冷装置100内的连接形式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也不再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宽度”、“高度”、“长度”、“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底板;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撑件;
减震脚垫,所述减震脚垫包括:底柱、卡柱和连接柱,所述底柱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连接柱设在所述底柱和所述卡柱之间,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支撑件外套在所述连接柱上,且所述支撑件卡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之间,在所述卡柱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包括:环形的上定位面,所述上定位面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面相连,所述上定位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包括:上接触变化面,所述上接触变化面在从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到外周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面的径向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的径向宽度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3,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4,s3大于s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的上端面包括:环形的下定位面,所述下定位面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面相连,所述下定位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的上端面包括:下接触变化面,所述下接触变化面在从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到外周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面的径向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底柱的上端面的径向宽度的三分之一。
9.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脚垫包括:底柱、卡柱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在所述底柱和所述卡柱之间,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支撑件适于外套在所述连接柱上,且所述支撑件适于卡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与所述卡柱的下端面之间,在所述卡柱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柱的上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3,邻近所述减震脚垫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4,s3大于s4。
CN201610225240.0A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Active CN105889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5240.0A CN105889026B (zh)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5240.0A CN105889026B (zh)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9026A true CN105889026A (zh) 2016-08-24
CN105889026B CN105889026B (zh) 2018-03-09

Family

ID=57012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5240.0A Active CN105889026B (zh)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902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267A (zh) * 2017-02-27 2017-05-17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CN106812680A (zh) * 2017-01-17 2017-06-09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隔振装置、冰箱压缩机支撑结构及冰箱
CN108953111A (zh) * 2018-08-13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部件及压缩机
CN109631172A (zh) * 2018-10-30 2019-04-1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减振方法及系统
CN110685889A (zh) * 2018-07-05 2020-01-14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支承器、包括该支承器的压缩机和包括该支承器的冰箱
CN111981067A (zh) * 2020-07-02 2020-11-24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双级减振橡胶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8828A (en) * 1987-08-28 1989-03-06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ibration isolating support device for compressor or the like
US5964579A (en) * 1997-06-24 1999-10-12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estressed resilient compressor mount apparatus
US6029942A (en) * 1998-03-24 2000-02-29 Carrier Corporation Simplified compressor mount with self forming grommet
KR20090001783U (ko) * 2007-08-21 2009-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축기 지지장치
JP2012067723A (ja) * 2010-09-27 2012-04-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圧縮機の固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8828A (en) * 1987-08-28 1989-03-06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ibration isolating support device for compressor or the like
US5964579A (en) * 1997-06-24 1999-10-12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estressed resilient compressor mount apparatus
US6029942A (en) * 1998-03-24 2000-02-29 Carrier Corporation Simplified compressor mount with self forming grommet
KR20090001783U (ko) * 2007-08-21 2009-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축기 지지장치
JP2012067723A (ja) * 2010-09-27 2012-04-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圧縮機の固定構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2680A (zh) * 2017-01-17 2017-06-09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隔振装置、冰箱压缩机支撑结构及冰箱
CN106812680B (zh) * 2017-01-17 2020-04-07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隔振装置、冰箱压缩机支撑结构及冰箱
CN106679267A (zh) * 2017-02-27 2017-05-17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CN110685889A (zh) * 2018-07-05 2020-01-14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支承器、包括该支承器的压缩机和包括该支承器的冰箱
CN108953111A (zh) * 2018-08-13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部件及压缩机
CN109631172A (zh) * 2018-10-30 2019-04-1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减振方法及系统
CN111981067A (zh) * 2020-07-02 2020-11-24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双级减振橡胶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9026B (zh) 2018-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9026A (zh)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US5326324A (en) Dynamic damper for hollow drive shaft
US6991077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5783337B (zh) 制冷装置
US3385542A (en) Motor compressor unit with spring suspension
JP6094497B2 (ja) 電動圧縮機、及び電動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JP6434750B2 (ja)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
CN106089638A (zh)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EP3090192B1 (en) Vibration and noise damper
US3215343A (en) Internal suspension for compressors
JP2013104297A (ja) 蒸気タービン低圧車室
CN107650625B (zh) 复合式减振装置和车载空调
CN210686806U (zh) 减振器、减振结构及减振总成
JP5049938B2 (ja) 簡易型動吸振器及び制振方法
CN103912925B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其减振支撑装置
CN102562525B (zh) 制冷压缩机
JP2003027416A (ja) 並列ケーブルの制振装置
JP6482212B2 (ja)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
CN108953111B (zh) 减振部件及压缩机
JP2011038599A (ja) 冷蔵庫
CN212250382U (zh) 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5641688U (zh)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JP2010037961A (ja) 圧縮機
JP2009074658A (ja) 車両用制振装置
CN113931794B (zh) 弹性模块和抑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