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1688U -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1688U
CN205641688U CN201620302355.0U CN201620302355U CN205641688U CN 205641688 U CN205641688 U CN 205641688U CN 201620302355 U CN201620302355 U CN 201620302355U CN 205641688 U CN205641688 U CN 205641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compressor
absorbing foot
foot pa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023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坤
柯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023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1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1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1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底板、压缩机、减震脚垫、压紧件和连接组件。减震脚垫设在箱体底板上,压缩机的支架外套在减震脚垫上,减震脚垫上设有第二孔。压紧件包括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顶板设在减震脚垫上,内侧板和外侧板分别从顶板的底面向下延伸,内侧板伸入到第二孔内,外侧板外套在减震脚垫上。连接组件依次将压紧件、减震脚垫连接在箱体底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可限制减震脚垫的变形量,减缓压缩机对连接组件的振动冲击,在压缩机启停、运输或者跌落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压缩机发生大幅度位移或者歪斜,进而避免与压缩机相连的配管变形、断裂,提高装置配管可靠性,同时也减少噪音。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公开的空调器压缩机装配结构中,一般包含底盘、底盘螺栓、压缩机脚垫、压缩机、法兰螺母等。法兰螺母直接压在螺栓上,法兰螺母对压缩机脚垫的限位仅能限制其不从底盘螺栓上部脱落滑出,无法有效限制压缩机大晃动带来的胶垫在其他方向上的变形、位移。如果压缩机位移过大,在压缩机重力作用下,与压缩机相连的空调器配管有可能发生变形或者断裂等情况。
也有的一些材料中,压缩机脚垫与法兰螺母之间设置了压紧盖,压紧盖周边向下延伸形成外套脚垫的侧板,对压缩机的位移限制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能有效限制压缩机的位移或者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固定结构,该压缩机固定结构能有效限制压缩机的位移或者晃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底板;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贯通的第一孔;减震脚垫,所述减震脚垫设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孔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所述减震脚垫上设有贯通的第二孔;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减震脚垫的上端面上,所述顶板上设有贯通的第三孔,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所述内侧板伸入到所述第二孔内,所述外侧板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二孔,并将所述压紧件、所述减震脚垫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通过设置压紧件,压紧件包括伸入到第二孔内的内侧板和外套在减震脚垫上的外侧板,从而可限制减震脚垫的变形量,减缓压缩机对连接组件的振动冲击力及弯矩,这样在压缩机启停、运输或者跌落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压缩机发生大幅度位移或者歪斜,进而避免与压缩机相连的配管变形或者断裂等,提高装置配管的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制冷装置产生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板包括短板部和长板部,所述短板部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长板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外侧,且所述长板部的底端低于所述支架。由此,短板部的设置可在避免与支架产生干涉的前提下,可限制压缩机的歪斜。外侧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对压缩机晃动、歪斜的限制作用。
具体地,所述压紧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在所述外侧板的内侧壁上。由此,当压缩机振动并带动支架、减震脚垫振动、变形时,缓冲垫可减缓压缩机对外侧板的冲击力及弯矩。
优选地,所述压紧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在所述长板部的内侧壁上。由此,可避免压缩机在正常范围内振动时,支架频繁撞击长板部产生异音,且缓冲垫可缓冲支架对长板部的冲击力,消耗压缩机的振动能量。
有利地,所述缓冲垫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mm。从而保证外侧板能够有效的限制压缩机的周向转动位移。
有利地,所述短板部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mm。由此,可避免压缩机在正常范围内振动时,短板部频繁撞击支架产生异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纹紧固件和螺母,所述螺母设在所述压紧件上,所述螺纹紧固件的顶端形成为螺纹段,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底端与所述箱体底板相连,所述螺纹紧固件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后与所述螺母配合连接。由此,螺纹配合连接,装配方便,也便于反复拆装。
具体地,所述螺纹紧固件包括光杆段,所述光杆段位于所述螺纹段的下方,所述光杆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的直径,所述光杆段与所述螺纹段之间形成过渡台,所述顶板止抵在所述过渡台上。由此,可避免压缩机振动时压紧件向下滑动,不至于旋紧螺母时引起减震脚垫的受压而过渡变形。
可选地,所述内侧板与所述螺纹紧固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25mm。从而方便安装,且该间隙设置可避免压缩机的振动直接通过与光杆段刚性传递至箱体底板上。
有利地,所述内侧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减震脚垫压缩至最短时的高度,所述内侧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减震脚垫压缩至最短时的高度的一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固定结构,所述压缩机固定结构用于将压缩机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贯通的第一孔,所述压缩机固定结构包括:减震脚垫,所述减震脚垫适于设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支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孔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所述减震脚垫上设有贯通的第二孔;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减震脚垫的上端面上,所述顶板上设有贯通的第三孔,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所述内侧板伸入到所述第二孔内,所述外侧板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二孔,并适于将所述压紧件、所述减震脚垫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固定结构,安装简单方便快速,压缩机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摆动幅度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一种压缩机与箱体底板、配管及其他相连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支架与箱体底板、压缩机固定结构的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脚垫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紧件的仰视图;
图5是图4中沿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纹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装置100、
压缩机1、压缩机本体11、支架12、第一孔120、底盘121、
箱体底板2、
压缩机固定结构3、
减震脚垫31、第二孔310、底柱311、卡柱312、连接柱313、
压紧件32、第三孔320、顶板321、内侧板322、外侧板323、长板部3231、短板部3232、缓冲垫324、
连接组件33、螺纹紧固件331、螺纹段3311、光杆段3312、过渡台3313、头部3314、螺母332、
四通阀5、配管6、高低压阀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底板2、压缩机1、减震脚垫31、压紧件32和连接组件33。减震脚垫31、压紧件32和连接组件33用于将压缩机1固定在箱体底板2上,三者为压缩机固定结构3的组成部分。
其中,压缩机1上设有支架12,支架12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孔120。支架1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如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1包括:压缩机本体11和底盘121,底盘121固定连接在压缩机本体11的外周壁或者底壁上,底盘121为支架12的一种结构,底盘121与压缩机本体11的接触面积大,连接牢固可靠。又如另一示例中,压缩机1包括:压缩机本体11和底脚(图未示出),底脚固定连接在压缩机本体11的外周壁或者底壁上,底脚为支架12的另一种结构。底脚通常为多个,多个底脚沿周向环绕压缩机本体11设置,用多个底脚固定压缩机1,利于减小压缩机1的重量,降低压缩机1的高度。底盘121和底脚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压缩机底盘、底脚的结构,这里对压缩机本体、底盘、底脚的具体结构不作赘述。
参照图2,减震脚垫31设在箱体底板2上,支架12通过第一孔120外套在减震脚垫31上,减震脚垫3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孔310,减震脚垫31通过连接组件33固定在箱体底板2上。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减震脚垫31包括:底柱311、卡柱312和连接柱313,底柱311的下端连接箱体底板2,连接柱313设在底柱311和卡柱312之间,连接柱313的周向尺寸分别小于底柱311、卡柱312的周向尺寸,压缩机1的支架12通过第一孔120外套在连接柱313上,支架12夹设在底柱311和卡柱312之间。
有利地,减震脚垫31的底柱311必须有足够的高度、强度,以隔离压缩机1的支架12与箱体底板2,可尽量避免压缩机1晃动时底柱311过度压缩后,导致支架12与箱体底板2直接刚性接触。
有利地,减震脚垫31的卡柱312也必须有足够的高度、强度,以隔离压缩机1的支架12与连接组件33,可尽量避免压缩机1晃动时卡柱312过度压缩后,导致支架12与连接组件33直接刚性接触,也避免卡柱312过度压缩后从第一孔120内脱出导致支架12与减震脚垫31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减震脚垫31的作用相当于弹簧,利用减震脚垫31的弹性,制冷装置100可允许压缩机1在小幅度范围内振动,以消耗压缩机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当压缩机1偏离静止位置时,压缩机1压缩减震脚垫31,同时被压缩的减震脚垫31对压缩机1产生回复弹性力,以促使压缩机1快速回位至静止位置处。这里,压缩机1的静止位置指的是,当压缩机1静止不动时,压缩机1所在的位置。
压缩机装配采用这种柔性连接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运行时的振动噪音。而柔性越大约束就会减少,这样就会导致跌落运输、搬运、启动停机过程中压缩机晃动时的位移增大,引起与压缩机连接的配管的变形甚至断裂,影响制冷装置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制冷装置100为空调器,与压缩机1直接相连的部件有配管6,也有一些部件如四通阀5、高低压阀7通过配管6与压缩机1相连,在压缩机1发生大幅度位移时,四通阀5、配管6、高低压阀7等部件极易受损。
为了更好的适应柔性减振降噪装配方式带来的这种风险,发明人根据实际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验证,提出了一种压缩机1的新的装配方式与结构。具体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减震脚垫31上设置压紧件32,且对压紧件32的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以兼顾减振与降低晃动带来的配管应变装配方式。
参照图2、图4和图5,压紧件32设在减震脚垫31上,压紧件32包括顶板321、内侧板322和外侧板323,顶板321设在减震脚垫31的上端面上,顶板32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三孔320,内侧板322和外侧板323分别从顶板321的底面向下延伸,内侧板322伸入到第二孔310内,外侧板323外套在减震脚垫31上。连接组件33依次穿过第三孔320、第二孔310,并将压紧件32、减震脚垫31连接在箱体底板2上。
由于顶板321设在减震脚垫31的上端面上,当压缩机1向上振动时,顶板321可止挡减震脚垫31和支架12,也可避免支架12向上脱离减震脚垫31和连接组件33,避免压缩机1松动引发安全事故。
由于压紧件32上设有内侧板322和外侧板323,在水平方向上减震脚垫31夹设在内侧板322和外侧板323之间。如果压缩机1发生水平移动,则压紧件32通过阻止减震脚垫31的水平移动而减缓压缩机1的水平移动。如果压缩机1带动支架12朝向一侧歪斜,压紧件32上的外侧板323也会阻挡支架12朝向一侧歪斜。
也就是说,压紧件32既可以限制压缩机1的支架12的水平移动及倾斜,又能防止压缩机1的支架12从减震脚垫31上脱离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压紧件32上取消了内侧板322,减震脚垫31仅靠顶板321和外侧板323约束,那么当压缩机1发生位移或者歪斜时,压紧件32对压缩机1的约束作用会减弱。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如果压紧件32上取消了内侧板322,第三孔320内腔空间较大,支架12水平移动的空间较大。而设置了内侧板322后,内侧板322与支架12之间的连接柱313被夹紧,支架12水平移动的幅度减小。另外,如果压紧件32上取消了内侧板322,压缩机1振动或者歪斜时产生的冲击力或者弯矩直接作用到连接组件33上,连接失效快。而设置了内侧板322后,内侧板322承受了一部分振动冲击力和弯矩,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延长了连接组件3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压缩机装配过程如下:先将带连接组件33的箱体底板2放好;然后将减震脚垫31套在连接组件33上;再将压缩机1的支架12套在减震脚垫31上;接着将压紧件32置于减震脚垫31上,并从上往下推动,以使内侧板322套在连接组件33和减震脚垫31之间;最后将连接组件33与压紧件32紧固连接。该示例可以看出,增设了压紧件32后,压缩机装配过程仍较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通过设置压紧件32,压紧件32包括伸入到第二孔310内的内侧板322和外套在减震脚垫31上的外侧板323,从而可限制减震脚垫31的变形量,减缓压缩机1对连接组件33的振动冲击力及弯矩,这样在压缩机1启停、运输或者跌落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压缩机1发生大幅度位移或者歪斜,进而避免与压缩机1相连的配管6变形或者断裂等,提高装置配管的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制冷装置100产生的噪音。
可选地,如图4所示,外侧板323形成为环形,甚至外侧板323形成为圆环形,从而外侧板323的抗冲击能力及抗弯能力均较强。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侧板323结构不限于此,如外侧板323可包括多个板部,每个板部的顶端与顶板321相连,多个板部间隔开地环绕减震脚垫31设置。
进一步可选地,外侧板323与顶板321相垂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图2所示,外侧板323包括短板部3232和长板部3231,短板部3232位于支架12的上方,长板部3231位于支架12的外侧,且长板部3231的底端低于支架12。这里,支架12的外侧指的是支架12的远离压缩机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也就是说,外侧板323按照高度的不同至少划分成两部分,外侧板323中位于支架12上方的部分为短板部3232,短板部323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小,避免与支架12产生干涉,同时短板部3232的设置可限制压缩机1的歪斜。而外侧板323中位于支架12外侧的部分为长板部3231,长板部323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且该尺寸大于支架12与顶板321之间的距离。将外侧板323的一部分设置得较长,有利于提高外侧板323对压缩机1晃动、歪斜的限制作用。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支架12朝向短板部3232的方向歪斜时,短板部3232止挡支架12的上表面以限制压缩机1的歪斜。当支架12朝向长板部3231的方向水平移动时,长板部3231止挡支架12的外周面以限制压缩机1的水平移动。
具体地,短板部3232与支架12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mm。也就是说,短板部3232的下边沿与支架12的上表面不接触,短板部3232的下边沿与支架12的上表面之间具有1mm及以上的间隙。
由于减震脚垫31的设置在于允许压缩机1在小幅度范围内振动,因此将短板部3232与支架12之间的间隔设置不小于1mm,可避免压缩机1在正常范围内振动时,短板部3232频繁撞击支架12产生异音。
可选地,短板部3232与长板部3231相连以形成环形,从而便于加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紧件32还包括缓冲垫324,缓冲垫324设在外侧板323的内侧壁上。当压缩机1振动时,带动支架12、减震脚垫31振动、变形,缓冲垫324可减缓压缩机1对外侧板323的冲击力及弯矩。
优选地,如图2所示,缓冲垫324设在长板部3231的内侧壁上,这样,可避免压缩机1在正常范围内振动时,支架12频繁撞击长板部3231产生异音,且缓冲垫324可缓冲支架12对长板部3231的冲击力,消耗压缩机1的振动能量。
有利地,缓冲垫324与支架12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mm,从而保证外侧板323能够有效的限制压缩机1的周向转动位移。
也就是说,由于缓冲垫324与支架12之间的间隙较小,如果压缩机1发生转动,支架12与缓冲垫324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限制压缩机1的周向转动。
其中,缓冲垫324可与支架12直接接触,但是缓冲垫324为非压紧状态,以保证缓冲垫324对支架12有一定缓冲量。
可选地,缓冲垫324为橡胶件,缓冲垫324为高弹性高阻尼的橡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32的伸入减震脚垫31内的内侧板322的高度小于减震脚垫31受重变形后的高度,这样一来,在压缩机1上下振动并压缩减震脚垫31时,保证压紧件32压紧有效,避免减震脚垫31过渡变形,也避免连接组件33受力后过渡弯曲。
具体地,内侧板322的高度大于减震脚垫31不变形时的高度的一半,从而保证内侧板322对减震脚垫31的限制作用。
也有的示例中,内侧板322的高度小于减震脚垫31压缩至最短时的高度,且内侧板322的高度大于减震脚垫31压缩至最短时的高度的一半。
更具体地,外侧板323的高度小于内侧板322的高度。
进一步地,压紧件32的壁厚需满足大于1.5mm,即内侧板322、外侧板323的厚度均大于1.5mm,同时顶板321的厚度也大于1.5mm。优选地,压紧件32的壁厚为2mm,以保证压紧件32的强度。可选地,压紧件32为铸铁件或者不锈钢等铁制品。
可选地,减震脚垫31为中心对称结构,第二孔310开设在减震脚垫31的中心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连接组件33包括:螺纹紧固件331和螺母332,螺母332设在压紧件32上,螺纹紧固件331的顶端形成为螺纹段3311,螺纹紧固件331的底端与箱体底板2相连,螺纹紧固件331的顶端穿过第二孔310、第三孔320后,通过螺纹段3311与螺母332配合连接。其中,螺纹段3311具有外螺纹,螺纹段3311的外螺纹与螺母332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装配方便,也便于反复拆装。
具体地,如图6所示,螺纹紧固件331包括光杆段3312,光杆段3312位于螺纹段3311的下方,光杆段3312的直径大于螺纹段3311的直径,光杆段3312与螺纹段3311之间形成过渡台3313,如图2所示,压紧件32的顶板321止抵在过渡台3313上。
其中,第三孔320直径大体等于螺纹段3311的直径,第三孔320直径小于光杆段3312的直径,同时,内侧板322的内侧面到第三孔32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光杆段3312的半径,这样,可保证内侧板322顺利插入第三孔320内,且顶板321止抵在过渡台3313上,避免压缩机1振动时压紧件32向下滑动,不至于旋紧螺母332时引起减震脚垫31的受压而过渡变形。
具体地,内侧板322与螺纹紧固件331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25mm,如图2中,螺纹紧固件331位于第二孔310的部分为光杆段3312,内侧板322与光杆段3312的径向间隙不小于0.25mm,从而方便安装,且该间隙设置可避免压缩机1的振动直接通过与光杆段3312刚性传递至箱体底板2上。
这里,内侧板322的径向尺寸需要根据螺纹紧固件331的尺寸参数情况具体设计,以满足装配后径向间隙大于0.25mm的要求。
可选地,螺纹紧固件331为螺栓,进一步可选地,螺栓通过点焊连接在箱体底板2上。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6所示,螺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头部3314、光杆段3312和螺纹段3311,头部3314焊接连接在箱体底板2上,光杆段3312穿过箱体底板2与压紧件32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33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压紧件32可与螺母332形成为一体件,或者省掉螺母332,并将压紧件32直接焊接连接在连接组件33上等。
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制冷装置100的装配连接顺序为:先将螺栓固定在箱体底板2上,将带螺栓的箱体底板2放好;然后将减震脚垫31套在螺栓上;再将压缩机1的支架12套在减震脚垫31上;接着顺着螺栓从上往下推压紧件32,将压紧件32的内侧板322套在螺栓和减震脚垫31之间;最后旋入螺母332,以紧固压紧件32。由此装配过程可以看出,压缩机固定装配非常简单。
下面参考图2-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固定结构。压缩机固定结构用于将压缩机1固定在箱体底板2上,压缩机1上设有支架12,支架12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孔1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固定结构与上述制冷装置100实施例中采用的压缩机固定结构3的结构基本相同。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固定结构3,如图2所示,包括:减震脚垫31、压紧件32和连接组件33。
减震脚垫31适于设在箱体底板2上,支架12适于通过第一孔120外套在减震脚垫31上,减震脚垫3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孔310。压紧件32包括顶板321、内侧板322和外侧板323,顶板32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三孔320,内侧板322和外侧板323分别从顶板321的底面向下延伸,内侧板322伸入到第二孔310内,外侧板323外套在减震脚垫31上。连接组件33依次穿过第三孔320、第二孔310,并适于将压紧件32、减震脚垫31连接在箱体底板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固定结构3,可用于空调器、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中。压缩机固定结构3中减震脚垫31、压紧件32和连接组件33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空调器、热水器中的压缩机固定结构3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结构,所以具有上述实施例中压缩机固定结构3的优点,即安装简单方便快速,压缩机1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摆动幅度小。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减震脚垫31包括:底柱311、卡柱312和连接柱313,底柱311的下端连接箱体底板2,连接柱313设在底柱311和卡柱312之间,连接柱313的周向尺寸分别小于底柱311、卡柱312的周向尺寸,压缩机1的支架12通过第一孔120外套在连接柱313上,支架12夹设在底柱311和卡柱312之间。
具体地,如图4和图5、图2所示,外侧板323包括短板部3232和长板部3231,短板部3232位于支架12的上方,长板部3231位于支架12的外侧,且长板部3231的底端低于支架12。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紧件32还包括缓冲垫324,缓冲垫324设在外侧板323的内侧壁上。当压缩机1振动时,带动支架12、减震脚垫31振动、变形,缓冲垫324可减缓压缩机1对外侧板323的冲击力及弯矩。
优选地,如图2所示,缓冲垫324设在长板部3231的内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连接组件33包括:螺纹紧固件331和螺母332,螺母332设在压紧件32上,螺纹紧固件331的顶端形成为螺纹段3311,螺纹紧固件331的底端与箱体底板2相连,螺纹紧固件331的顶端穿过第二孔310、第三孔320后,通过螺纹段3311与螺母332配合连接。其中,螺纹段3311具有外螺纹,螺纹段3311的外螺纹与螺母332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装配方便,也便于反复拆装。
具体地,如图6所示,螺纹紧固件331包括光杆段3312,光杆段3312位于螺纹段3311的下方,光杆段3312的直径大于螺纹段3311的直径,光杆段3312与螺纹段3311之间形成过渡台3313,如图2所示,压紧件32的顶板321止抵在过渡台3313上。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连接组件33包括螺栓和螺母332,螺栓预置在箱体底板2上。
该示例中,压缩机1装配过程为:首先将带螺栓的箱体底板2平放在装配台上;然后在螺栓上套上减震脚垫31;再将压缩机1提起压在减震脚垫31上,用力压下去,使压缩机1的支架12上的第一孔120套在减震脚垫31的连接柱313上;紧接着从上往下套上压紧件32;最后在螺栓的顶端拧上螺母332并拧紧。与普通的装配方式相比,也就是多一步套压紧件32的步骤。
综上,压缩机1的装配方式总体上与现有技术公开的批量生产所采用的安装方式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紧固连接组件33前装上压紧件32,装配步骤基本不变。
其中,待压缩机1与箱体底板2装配好后,可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回气口处插入设计好的配管6,并进行焊接。
压缩机1的这种装配方式,使压缩机1在运输与启停产生大位移晃动时,首先会引起压缩机1的支架12的上下、径向、旋转周向的位移。若设计不好,每一个方向的大位移都有可能引起配管6的应变过大,导致残余应力过大,甚至直接断裂。因此从保护配管6的角度出发,主要的位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约束。
其中,螺栓穿过箱体底板2并垂直放置,并用电焊点焊方式连接,以将螺栓固定牢固。减震脚垫31套在点焊好的螺栓上面。由于减震脚垫31上安装有压紧件32,压紧件32向下伸入的内侧板322的间隔作用,使减震脚垫31的第二孔310内壁面与螺栓之间并无直接接触,而压紧件32的内侧板322的外壁面与减震脚垫31直接接触。
压紧件32上伸入到第二孔310内的内侧板322并未全部包裹整过螺栓,而是留有一定段螺栓,为预留减震脚垫31受压变形产生位移裕度。
压紧件32的外侧板323与支架12的外边缘接触,起到限位的作用,但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垫有一层高阻尼的缓冲垫324来消声。同时,压紧件32的外侧板323与压缩机1的支架12的水平面上部不接触,切断异音传递途径。压紧件32的外侧板323的高度小于内深入减震脚垫31的内侧板322的高度。
压紧件32的套入内孔小于底盘121螺栓下部光滑杆的直径,确保可以搭在底盘121螺栓的过渡台3313上,进行有效限位,不至于旋紧法兰螺母332时引起减震脚垫31的受压而过渡变形。
压缩机1的支架12套在减震脚垫31的上端连接柱313上,确保有效连接,不至于压缩机1运行于运输过程中,支架12从减震脚垫31上面滑落导致与上部压紧件32形成刚性接触,传递出异音。
最后法兰螺母332直接旋压在压紧件32上端面,确保整个装配有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高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底板;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贯通的第一孔;
减震脚垫,所述减震脚垫设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孔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所述减震脚垫上设有贯通的第二孔;
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减震脚垫的上端面上,所述顶板上设有贯通的第三孔,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所述内侧板伸入到所述第二孔内,所述外侧板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二孔,并将所述压紧件、所述减震脚垫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包括短板部和长板部,所述短板部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长板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外侧,且所述长板部的底端低于所述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在所述外侧板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在所述长板部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板部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纹紧固件和螺母,所述螺母设在所述压紧件上,所述螺纹紧固件的顶端形成为螺纹段,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底端与所述箱体底板相连,所述螺纹紧固件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后与所述螺母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紧固件包括光杆段,所述光杆段位于所述螺纹段的下方,所述光杆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的直径,所述光杆段与所述螺纹段之间形成过渡台,所述顶板止抵在所述过渡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与所述螺纹紧固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减震脚垫压缩至最短时的高度,所述内侧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减震脚垫压缩至最短时的高度的一半。
11.一种压缩机固定结构,所述压缩机固定结构用于将压缩机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贯通的第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固定结构包括:
减震脚垫,所述减震脚垫适于设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支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孔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所述减震脚垫上设有贯通的第二孔;
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减震脚垫的上端面上,所述顶板上设有贯通的第三孔,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所述内侧板伸入到所述第二孔内,所述外侧板外套在所述减震脚垫上;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二孔,并适于将所述压紧件、所述减震脚垫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CN201620302355.0U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Active CN205641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02355.0U CN205641688U (zh)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02355.0U CN205641688U (zh)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1688U true CN205641688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6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02355.0U Active CN205641688U (zh) 2016-04-11 2016-04-11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16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7451A (zh) * 2016-04-11 2016-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7451A (zh) * 2016-04-11 2016-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7451A (zh)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CN105783337A (zh) 制冷装置
CN105889026B (zh) 制冷装置及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CN205641688U (zh)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固定结构
CN205606766U (zh) 一种减震垫、压缩机、空调器及除湿机
CN110332280A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减振的悬置系统
CN107387367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6694104U (zh) 汽车排气系统悬挂装置
CN207335271U (zh) 压缩机、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242026U (zh) 一种减振限位装置及设置其的机械设备
CN207229368U (zh) 一种水泵减震装置
CN109631173A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250382U (zh) 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5978251U (zh) 一种强冲击型背部隔振器
CN203530696U (zh) 敞开式洗脱机
CN209262541U (zh) 一种制冷机组件固定承载装置
CN103590215B (zh) 敞开式洗脱机
CN111219315A (zh) 具有向上振动约束结构的减振组件及空调器
CN107830064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用轴承支承装置
CN206972803U (zh) 一种列车浮动闸片
JP2011038599A (ja) 冷蔵庫
CN217874782U (zh) 一种热力管道用抗震型安装座
CN111810381A (zh)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压缩机
CN219911295U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机组
CN207420813U (zh) 压缩机脚垫、压缩机固定结构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