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4360A - 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4360A
CN105874360A CN201480063648.1A CN201480063648A CN105874360A CN 105874360 A CN105874360 A CN 105874360A CN 201480063648 A CN201480063648 A CN 201480063648A CN 105874360 A CN105874360 A CN 105874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hase separation
optical component
separation laye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6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出口修央
羽场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74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1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tardation va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该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32a)以及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32b),并具有:相位差层(32),其是多个第1区域(32a)以及多个第2区域(32b)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2),其被设置于相位差层(32)一个面侧;防眩层,其被设置于相位差层(32)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防眩层的凹凸表面的任意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15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5μm以下。

Description

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以下申请的优先权:2013年11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242898号、特愿2013-242899号、特愿2013-242900号、特愿2013-242901号、特愿2013-242902号以及特愿2013-242903号,在此引用了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开发被称为FPR(Film Patterned Retarder不闪式)方式的无源方式的3D(3Dimension三维)液晶显示装置。
图5为表示3D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在该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中,例如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配置有偏振元件层2,进一步靠观看侧处配置有图案化相位差层3。另外,在液晶面板P的背光侧配置有偏振膜F11。
偏振元件层2为具有在入射光中吸收与偏振元件层2的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成分,使正交的振动面的偏振成分透过的光学功能的层,刚透过此层的透过光为直线偏振光。
图案化相位差层3通常在基材膜上形成,与该基材膜一起被称为FPR膜。基材膜相比于图案化相位差层3配置在观看侧,作为保护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保护层发挥功能。
图6为用于说明3D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P和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对位的平面图。如图6所示,在液晶面板P上,在像素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成的每一个像素列L中,交替显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
图案化相位差层3具备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例如在显示右眼用图像的像素列L的观看侧配置有第1区域32a,在显示左眼用图像的像素列L的观看侧配置有第2区域32b。对于在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相位差的方向不同,对于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成为相互不同的偏振状态并被显示在观看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使用者通过具备对于右眼用透镜和左眼用透镜光学特性不同的光学元件的、即偏振眼镜来观察显示图像,从而分别选择性地用右眼观看右眼用图像,用左眼观看左眼用图像。由此,使用者能够识别融合了两眼的像的立体图像。
作为用于这样的3D液晶显示装置的构件,FPR膜和偏振元件层一体化而成的光学构件已经被提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212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韩国登录专利第119112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光学构件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备上述光学构件的能够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显示装置。
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光学构件具体来说由于以下的原因,具有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首先,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光学构件有时在观看侧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由此,能够限制安装于3D液晶显示装置时在观看侧表面的环境光的反射,提高可视性。
但是,由于形成防眩层,在防眩层中图像光被轻微地散射。图像光被散射的话,就改变了来自图案化相位差层的图像光的偏振状态。或者成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边界不能够充分区分的状态,例如本来应该仅被右眼识别的右眼用图像也被左眼识别。具有产生所谓的串扰,欠缺临场感、立体感等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另外,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光学构件有时在相对于偏振元件层与观看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偏振膜的保护层。这样的保护层代表性的是使用树脂制的膜形成的。
但是,用于这样的保护层的树脂膜有时具有相位差。保护层具有相位差的话,则具有通过偏振元件层而射出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与设计不同的偏振状态的偏振光入射到FPR膜的图案化相位差层的忧虑。这样的话,具有从FPR膜射出的图像光并未成为所期望的偏振状态,影响例如色调、亮度、对比度等,使立体表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另外,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光学构件为了保护观看侧的表面,有时在表面形成相对高硬度的树脂层即硬涂层。这样的硬涂层代表性的是在FPR膜的作为观看侧的基材膜(保护层)的表面上使单体或低聚物聚合而形成的。
在硬涂层形成时,可以预料由固化收缩产生的应力被施加在FPR膜上。这样的硬涂层越厚的话表面保护的效果越高,但是硬涂层越厚的话,形成时的固化收缩就越大。
FPR膜的相位差容易因应力而发生变化,因此,由于形成硬涂层,所以从FPR膜射出的图像光并不成为所期望的偏振状态。例如本来应该仅被右眼识别的右眼用图像也被左眼识别。具有产生所谓的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另外,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光学构件由于层积了多层因而整体的厚度容易变厚。在显示装置中,从像素射出的右眼用的图像光入射到在FPR膜中对应的区域,从而作为右眼用的偏振图像光而射出,左眼用的图像入射到在FPR膜中对应的区域,从而作为左眼用的偏振图像光而射出。
但是,光学构件变厚的话,则具有从像素向斜上方或斜下方射出的图像光入射到在FPR膜中与本来应该入射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忧虑。这种情况下,具有以下忧虑:由于斜着射出的图像光,产生例如应该仅被右眼识别的右眼用图像也被左眼识别这样的所谓的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这种忧虑在以相对于水平面30度以上的角度从斜上方俯视图像,或以30度以上的角度从斜下方仰视图像的情况下特别显著。
另外,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光学构件为了保护观看侧的表面,有时在表面形成相对高硬度的树脂层即硬涂层。这样的硬涂层代表性的是在作为FPR膜观看侧的基材膜(保护层)的表面使单体或低聚物聚合而形成的。
在硬涂层形成时,可以预料由固化收缩产生的应力被施加在FPR膜上。这样的硬涂层越厚的话则表面保护的效果越高,但是硬涂层越厚的话,形成时的固化收缩就越大。
FPR膜的相位差容易由于应力而发生变化,因此,由于形成硬涂层,从FPR膜射出的图像光并不成为所期望的偏振状态。例如本来应该仅被右眼识别的右眼用图像也被左眼识别。具有产生所谓的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并具有: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防眩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所述防眩层的凹凸表面的任意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15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5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为所述防眩层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的比例在30%以下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和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并具有: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防眩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在所述防眩层的表面,根据JISK7374使用宽度为0.5mm、1.0mm以及2.0mm的光梳并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为30%以上200%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为对于从所述偏振元件层一侧透过的光,根据JISK7374使用宽度为0.125mm、0.5mm、1.0mm以及2.0mm的光梳并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为150%以上350%以下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和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并具有: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偏振元件层保护层,其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偏振元件层与所述相位差层相反的一侧,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面内相位差Ro为10n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为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10nm以下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为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Nz系数为10以下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和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并具有: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硬涂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铅笔硬度为F以上2H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为所述硬涂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聚合物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为在所述相位差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具有相位差层保护层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5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和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并具有: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偏振元件层保护层,其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偏振元件层与所述相位差层相反的一侧,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80μ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第6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和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并具有: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硬涂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以及相位差层保护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所述相位差层保护层的厚度为35μm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上述的光学构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式,能够提供可以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另外,能够提供具备上述光学构件并能够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概略截面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的硬涂层5表面的概略放大图。
图3为用于说明防眩层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6为用于说明液晶面板P和光学构件1贴合时的对位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构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构件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全部的附图中,为了更容易地观察附图,使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适当地不同。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概略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为偏振元件层2和图案化相位差层3一体化而成的构件,例如在俯视时呈现矩形。光学构件1通过粘结剂层9被贴合在未图示的液晶面板的观看侧表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光学构件1的偏振元件层2侧称为面板侧,将图案化相位差层3侧称为观看侧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中的“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是指在光学构件1中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面板侧。同样地,本发明中的“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是指在光学构件1中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观看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中,在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观看侧按顺序层积了第1保护层4以及硬涂层5。另外,在光学构件1中,在偏振元件层2的面板侧设有第2保护层6。进一步地,图案化相位差层3和偏振元件层2通过粘结剂层7粘接。同样地,偏振元件层2和第2保护层6通过粘结剂层8粘接。第1保护层4相当本发明中的相位差层保护层。第2保护层6相当本发明中的偏振元件层保护层。
如图1所示,光学构件1可以具有覆盖硬涂层5的保护膜Pf。另外,也可以隔着覆盖第2保护层6而被设置的粘结剂层9具有剥离膜Sf。
以下,按顺序进行说明。
(偏振元件层)
偏振元件层2具有使入射的光中具有某个方向的振动面的光透过,吸收具有与其正交的振动面的光的性质。通过偏振元件层2射出的光成为直线偏振光。
作为偏振元件层2,能够使用经过以下工序制造的偏振膜: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向拉伸的工序;通过用二向色性色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染色从而使二向色性色素吸附的工序;用硼酸水溶液处理吸附了二向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工序;以及在由硼酸水溶液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聚乙烯醇系树脂能够通过皂化聚醋酸乙烯系树脂而获得。聚醋酸乙烯系树脂除了可以是作为醋酸乙烯的均聚物的聚醋酸乙烯以外,还可以是醋酸乙烯和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醋酸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能够列举出例如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作为二向色性色素,可以使用碘、二向色性的有机染料。在使用碘作为二向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在含有碘以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来进行染色的方法。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向拉伸可以在基于二向色性色素的染色之前进行,也可以和基于二向色性色素的染色同时进行,还可以在基于二向色性色素的染色之后,例如在硼酸处理中进行。
进行以上的方式,能够制造在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中定向吸附了二向色性色素而成的偏振膜。获得的偏振膜用作构成光学构件1的偏振元件层2。
偏振元件层2的厚度可以为例如5μm以上4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元件层2的厚度为30μm。
(相位差层)
图案化相位差层3具有将入射的直线偏振光作为2种偏振状态的光而射出的性质。图案化相位差层3具有光取向层31和相位差层32。
光取向层31具有有液晶性的材料(以下,称为液晶材料)的取向限制力。光取向层31使用聚合性的光取向材料而形成。作为光取向材料,使用通过用偏振光曝光来显现取向限制力的物质。通过向光取向材料曝光偏振光,在显现了取向限制力的基础上使其聚合,能够形成保持有取向限制力的光取向层31。作为这样的聚合性的光取向材料,能够使用通常所知的物质。
本实施方式的光取向层31的取向限制力起作用的方向在俯视图上具有90度不同的2个取向区域31a、31b。取向区域31a、31b分别是在与俯视图中呈矩形的光学构件1的一边相同的方向上、通常应被排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区域。另外,取向区域31a、31b在与自身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交替地设置。
相位差层32具有与光取向层31的取向区域31a对应的第1区域32a以及与取向区域31b对应的第2区域32b。即,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为在与俯视图中呈矩形的光学构件1的一边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区域,在与自身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交替地设置。
图1示出了与光取向层31的取向区域31a和31b、相位差层32的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截面的截面图。在图1中,为了易于理解,明示了光取向层31的取向区域31a、31b以及相位差层32的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
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分别示出了不同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因此,相位差层32使在第1区域32a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光。另外,使在第2区域32b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光。
“第1偏振状态的光”和“第2偏振状态的光”是指例如显示出相互正交的振动方向的2种直线偏振光、2种圆偏振(右圆偏振和左圆偏振)。
这样的相位差层32使用具有聚合性的官能团的液晶材料形成。即,相位差层32通过按照光取向层31具有的取向区域31a、31b的取向限制力使液晶材料向两个方向排列,进一步地,使液晶材料具有的聚合性的官能团反应,使采用的液晶材料的液晶相维持固化而获得。作为这样的聚合性的液晶材料,能够使用通常所知的物质。
(第1保护层)
第1保护层4具有保护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功能。另外,在使用图案化相位差层3和第1保护层4层积而成的相位差膜作为光学构件1的构成材料的情况下,用作支承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基材。
作为第1保护层4的形成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三醋酸纤维素(TAC)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包括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丙烯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
第1保护层4的厚度较佳地为35μm以上,进一步较佳地为50μm以上,更佳地为70μm以上。另外,第1保护层4的厚度较佳地为例如100μm以下。被用于光学构件1的第1保护层4的厚度能够基于例如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光学构件1的截面而得到的放大照片进行实际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保护层4的厚度为57μm。
如后文所述,光学构件1具有的硬涂层5是将可固化的树脂作为形成材料而设置的。因此,在形成硬涂层5的时候,可以预料发生可固化树脂的固化收缩,由固化收缩产生的应力被施加在相位差层32上。这样的硬涂层5越厚的话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保护效果就越高,但是另一方面硬涂层5越厚的话,形成时的固化收缩就越大。因此,能够预料硬涂层5越厚的话,由固化收缩引起的被施加到相位差层32的应力就越大。
相位差层32的相位差容易因被施加到相位差层32的应力而发生变化。因此,由于形成硬涂层5,具有在相位差层32产生不期望的相位差偏移的忧虑。若相位差层32具有这样的相位差偏移的话,则存在从相位差层32射出的图像光不是所期望的偏振状态,产生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中,由于第1保护层4的厚度为35μm以上,因此硬涂层5形成时的应力很难施加到相位差层32上,能够维持相位差层32的相位差。由此,从相位差层32射出的图像光的偏振状态能够为所期望的状态,能够抑制串扰。
(硬涂层)
硬涂层5为可固化树脂的层,是具有抑制光学构件1的表面损伤的功能的层。
作为硬涂层5,例如能够以含有因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聚合、固化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以及因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产生自由基的聚合引发剂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形成材料。
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例如为含有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物质。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是指,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
作为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例如能够列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羟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
在磷腈化合物的磷腈环中引入(甲基)丙烯酰氧基而成的磷腈(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通过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和至少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以及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反应而获得的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通过分子中至少2个羧酸卤化物和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以及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反应而获得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上述各化合物的二聚体、三聚体等低聚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除了上述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以外,也可以含有单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另外,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也可以含有聚合性的低聚物。能够通过含有聚合性的低聚物来调整硬涂层的硬度。
作为聚合性的低聚物,能够列举出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末端为苯乙烯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的聚苯乙烯、末端为(甲基)丙烯酸的聚乙二醇、末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末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苯乙烯-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大分子单体。这些低聚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引发剂为因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产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能够使用通常所知的物质。聚合引发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聚合引发剂可以和色素增感剂组合使用。由此,即使在使用与聚合引发剂的吸收波长不同的光的情况下,只要是色素增感剂能够吸收的波长的光,就能够促进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聚合。
硬涂层5能够通过将这样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第1保护层4的表面形成涂膜,向涂膜照射活性能量线使之聚合、固化而形成。
硬涂层5的厚度较佳地为1μm以上。另外,硬涂层的厚度较佳地为1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硬涂层5的厚度为4μm。
此时,硬涂层5的硬度较佳地是以用荷重500g测试的铅笔硬度表示为F以上2H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铅笔硬度”是指基于ASTMD3363标准测定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为2H。
硬涂层5是将固化性树脂作为形成材料而被设置的。因此,在形成硬涂层5时候,能够预料到产生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收缩,由固化收缩产生的应力被施加到相位差层32上。另外,硬涂层5在1μm以上的话,越厚则表面保护的效果越高,另一方面,硬涂层5越厚,形成时的固化收缩就越大。
相位差层32的相位差因被施加在相位差层32上的应力而容易变化。因此,由于形成硬涂层5,具有在相位差层32中产生并不期望的相位差偏差的忧虑。如果相位差层32具有这样的相位差偏差的话,则具有从相位差层32射出的图像光不能成为所期望的偏振状态,产生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由于硬涂层5的聚合度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具有相关性,因此铅笔硬度高的硬涂层相比于铅笔硬度低的硬涂层来说,作为形成材料的固化性树脂的聚合度相对较高。因此,可以认为铅笔硬度高的硬涂层相比于铅笔硬度低的硬涂层来说,固化收缩更大,产生更强的应力。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中,即使硬涂层5的厚度为1μm以上,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也为F以上2H以下。这样的硬涂层5在作为硬涂层具有充分的硬度的同时,也限制了固化性树脂的聚合度。因此,在抑制硬涂层5形成时产生的固化收缩的同时,还能够将硬涂层5形成时的应力抑制得较小,能够维持相位差层32的相位差。由此,能够使从相位差层32射出的图像光的偏振状态为所期望的状态,能够抑制串扰。
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能够通过调整固化性树脂的聚合度进行控制。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聚合度能够通过变更活性能量线的照射时间、照射的活性能量线的强度进行控制。活性能量线的照射时间越长,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聚合度就越大。另外,照射的活性能量线的强度越大,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聚合度就越大。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性的低聚物,能够控制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聚合性的低聚物的含有量变大时,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就有下降的趋势。
(防眩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中,硬涂层5通过在表面形成有多个凹凸,或在内部具有的粒子,而被赋予了使外部光线漫反射、抑制反射、眩光的防眩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赋予了防眩性的硬涂层5有时称为“防眩层”。
为了赋予硬涂层(防眩层)5防眩功能,能够采用在上述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混合使光折射、且较佳为在硬涂层的表面赋予凹凸形状的微粒子的构成。
使用的微粒子能够采用例如球状、椭圆状、不定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微粒子可以为一次粒子分散而成的粒子,也可以为二次粒子以上的聚集体。
使用的微粒子的平均粒径较佳地为0.3μm以上10μm以下。微粒子平均粒径的上限较佳地为8μm以下,更佳地为6μm以下。另外,微粒子平均粒径的下限较佳地为0.5μm以上,更佳地为1.0μm以上。这些上限值以及下限值能够任意地组合。通过使微粒子的平均粒径被包含在上述范围,能够对防眩层赋予适合的凹凸。
另外,“平均粒径”在微粒子为单分散型粒子(形状单一的粒子)时,表示其平均粒径,在微粒子具有宽的粒度分布时,表示根据粒度分布测定,存在最多的粒子粒径的平均粒径。上述微粒子的粒径能够通过库尔特计数法测量。
作为这样的微粒子,能够使用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作为形成材料。使用的微粒子较佳为具有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透过性。
作为形成微粒子的有机材料,能够列举出树脂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聚苯乙烯(折射率1.60)、三聚氰胺树脂(折射率1.57)、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49~1.535)、丙烯酸酯-苯乙烯树脂(折射率1.54~1.58)、苯代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折射率1.66)、苯代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折射率1.52~1.66)、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折射率1.66)、聚碳酸酯、聚乙烯等。
以有机材料作为形成材料的微粒子较佳为在表面具有疏水基团,例如能够列举出以聚苯乙烯作为形成材料的微粒子。
另外,作为形成微粒子的无机材料,能够列举出氧化铝、二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对于以无机材料作为形成材料的微粒子,可以对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对于疏水处理,能够列举出使化合物在微粒子表面化学键合的方法、或不使化合物和微粒子表面化学键合,而使其浸透在形成微粒子的组合物具有的孔隙等中的物理方法。
这样的微粒子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在并用两种以上的微粒子的情况下,较佳为使用具有两种以上不同折射率的微粒子。在混合使用折射率不同的微粒子的情况下,能够将对应于各微粒子的折射率和使用比率的平均值当作使用的微粒子的折射。因此,通过调整微粒子的混合比率,容易地进行微粒子折射率的控制就成为可能。由此,例如通过使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折射率和微粒子的折射率一致,防眩层的透明性、防眩性的调整就变得容易。
另外,作为对硬涂层5赋予防眩功能的其他方法,能够采用在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膜上压模了凹凸形状的状态下,向涂膜照射活性能量线使其聚合、固化的方法。
防眩层较佳为:在凹凸表面的任意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15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5μm以下。
上述算术平均高度Pa较佳地为0.03μm以上。另外,算术平均高度Pa较佳地为0.07μm以下。
上述最大截面高度Pt较佳地为0.4μm以上。另外,最大截面高度Pt较佳地为0.8μm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凹凸表面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以及最大截面高度Pt遵循JIS B 0601,能够使用市售的一般的接触型表面粗糙度计进行测定。另外,也能够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等装置测定表面形状,根据该表面形状的三维信息计算而求出。另外,在根据三维信息计算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充分的基准长度,较佳地为测定三点以上的200μm×200μm以上的区域,将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在本实施方式,防眩层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049μm,最大截面高度Pt为0.599μm。
防眩层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的比例较佳地为30%以下,进一步较佳地为10%以下,更佳地为5%以下。另外,防眩层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的比例较佳地为1%以上,更佳地为2%以上。这些上限值以及下限值能任意地组合。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的硬涂层(防眩层)5表面的概略放大图。在图2中,显示了在硬涂层5的表面形成了微小的凸部51的样子。
另外,在图2中,将硬涂层5整体的平均面用符号59表示,将硬涂层5表面的任意的点5P上的硬涂层5平均面的法线用符号55表示,将硬涂层5的任意的点5P上的考虑了硬涂层5的凹凸的局部的法线用符号56表示。在法线55和法线56所成的角中,将向法线55方向开口的角用角度θ表示。
防眩层的表面的倾斜角度是指角度θ。
另外,在图2中,采用xyz坐标系,用x轴以及y轴表示平均面59的面内的正交方向,用z轴表示膜厚度方向。
防眩层的表面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使用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粗糙度测定仪测定的表面粗糙度的三维形状而求出。要求测定仪的水平分辨能力为至少5μm以下,较佳地为2μm以下,另外垂直分辨能力为至少0.1μm以下,较佳地为0.01μm以下。
作为适合于进行防眩层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测定的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粗糙度测定仪,能够列举出美国ZygoCorporation的产品、在日本能够从ザイゴ(株)获得的“NewView5000”系列等。测定面积越大越好,至少为100μm×100μm以上,较佳地为500μm×500μm以上。
图3为用于说明防眩层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在图3中,和图2相同地采用了xyz坐标系。
在防眩层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测定中,首先,确定平均面59上的着眼点A。着眼点A与防眩层(硬涂层5)表面的任意的点5P对应。
随后,在通过着眼点A的x轴上着眼点A的附近,相对于着眼点A大致对称地取点B以及D,并且在通过着眼点A的y轴上着眼点A的附近,相对于着眼点A大致对称地取点C以及E。
随后,确定与这些点B、C、D、E对应的防眩层表面的点Q、R、S、T。
另一方面,在平均面59上,分别设置通过点C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通过点E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通过点B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通过点D且与y轴的直线,并确定各直线的交点F、G、H、I。
另外,在图3中,相对于面FGHI(即平均面59),防眩层的位置以在上方出现的状态而被描述,但是防眩层的位置有出现在平均面59上方的情况,也有出现在下方的情况。
然后,假定由与着眼点A对应的实际的防眩层上的点5P,以及与4点B、C、D、E对应的实际的膜面上的点Q、R、S、T合计5点描画的4个三角形PQR、PRS、PST、PTQ。
随后,求出各三角形PQR、PRS、PST、PTQ的法线方向的单位向量56a、56b、56c、56d。
随后,求出将单位向量56a、56b、56c、56d平均了的向量(以下,称为平均法线向量)。防眩层表面的倾斜角度(角度θ)能够通过求平均法线向量的极角而求出。即,求出的平均法线向量的方向与考虑了硬涂层5的凹凸的局部的法线56的方向一致。
同样地,对于各测量点求出倾斜角度后,计算倾斜角度的柱状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的比例为3.4%。
在防眩层中,在形成于观看侧的表面的凹凸形状中图像光折射并射出。因此,防眩层的折射的角度过大的话,具有产生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忧虑。
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中,由于防眩层的凹凸表面的任意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15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5μm以下,因此不容易产生在防眩层表面的过量的折射,能够限制串扰。
在将微粒子混合在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形成防眩层的情况下,防眩层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倾斜角能通过变更混入的微粒子的量、微粒子的大小、微粒子的粒度分布来进行控制。另外,在微粒子为聚集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控制聚集状态来控制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倾斜角。
在将凹凸形状压模在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膜上形成防眩层的情况下,防眩层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倾斜角能够通过变更压模的模型的凹凸形状来进行控制。
(第2保护层)
第2保护层6具有保护偏振元件层2的功能。
作为第2保护层6的形成材料,能够采用和上述第1保护层4相同的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三醋酸纤维素(TAC)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包括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丙烯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
第2保护层6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较佳地为15μm以上,通常为80μm以下,较佳地为60μm以下,更佳地为50μm以下。对第2保护层6的厚度来说,上限值以及下限值能够任意地组合。用于光学构件1的第2保护层6的厚度例如能够基于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光学构件1的截面而得到的放大照片进行实际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保护层6的厚度为40μm。
在光学构件1被贴合在显示面的显示装置中,通过使从像素射出右眼用的图像光入射到相位差层32中对应的区域(例如第1区域32a),从而使其作为右眼用的偏振图像光而被射出。
但是,若光学构件1中从面板侧的表面到相位差层32为止的厚度变厚的话,则具有从显示面板的像素斜着射出的图像光入射到相位差层32中与本来应该入射的区域(例如第1区域32a)不同的区域(例如第2区域32b)的忧虑。此时,由斜着射出的图像光导致产生串扰,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下降。
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中,由于第2保护层6的厚度为5μm以上80μm以下,因此在贴合于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从像素斜着射出的图像光能够很容易地入射到相位差层的规定区域,能够限制串扰。
另外,第2保护层6的面内相位差Ro较佳地为10nm以下,理想地为0nm。另外,第2保护层6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较佳地为10nm以下,理想地为0nm。进一步地,第2保护层6的Nz系数较佳地为10以下,理想地为0。
在此,将第2保护层6的面内慢轴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面内快轴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第2保护层6的厚度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x轴方向的折射率作为nx,将y轴方向的折射率作为ny,将z轴方向的折射率作为nz,将第2保护层6的厚度作为d(单位:nm)时,面内相位差Ro、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Nz係数是指以下由式(1)~(3)定义的值。
Ro=(nx-ny)×d…(1)
Rth=〔(nx+ny)/2-nz〕×d…(2)
Nz=(nx-nz)/(nx-ny)…(3)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内相位差Ro为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1.4nm,Nz系数为1.96。
作为使Ro、Rth、Nz系数表示这样的值的光学构件,作为第2保护层6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例如未拉伸膜。
另外,关于用在光学构件1中的第2保护层6,Ro、Rth、Nz系数的值能够通过从光学构件1剥离各层并将第2保护层6分离来进行实际测量。
在Ro、Rth、Nz系数表示如上所述的值的第2保护层6中,透过第2保护层6的光由于为所期望的偏振状态,因此不容易产生串扰,能够显示良好的立体显示图像。
(粘结剂层)
粘结剂层7、8的形成材料可以列举出将使用了聚乙烯醇系树脂或氨基甲酸树脂的组合物作为主要成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或是被分散在水中的水系粘结剂、含有光固化性树脂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等的无溶剂的光固化性粘结剂。由于制造时的体积收缩少,厚度的控制容易,因此作为粘结剂层7、8的形成材料较佳为使用光固化性粘结剂,更佳为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结剂。
紫外线固化型粘结剂只要以液态的能够涂布的状态被供给,就可以是现有的偏振片制造中使用的各种物质。从耐候性、聚合性等的观点来看,紫外线固化型粘结剂较佳为含有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例如环氧化合物,更具体来说,如日本国特开2004-245925号公报中记载的在分子内不含芳香环的环氧化合物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成分的一种。
这样的环氧化合物能够为,例如,将作为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为代表例的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原料的芳族多羟基化合物进行加氢反应,随后将其缩水甘油醚化而获得的氢化环氧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含有1个与脂环式环结合的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以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为代表例的脂肪族环氧化合物等。
在紫外线固化型粘结剂中,除了以环氧化合物为代表例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以外,还混合有聚合引发剂,特别是因紫外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用于使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开始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地,也可以混合因加热而使聚合开始的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以及,光增感剂等各种添加剂。
粘结层7、8的形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在能够获得适当的粘结力的前提下,较佳为使用相同的粘结剂形成粘结剂层7、8。
粘结剂层7、8的厚度较佳地为0.5μm以上5μm以下的范围。粘结剂层7、8的厚度在0.5μm以上的话,粘结强度不容易产生不均匀。另一方面,粘结剂层7、8的厚度为5μm以下的话,不增加制造成本且不容易影响偏振片的色相。粘结剂层7、8的厚度进一步较佳地为1μm以上4μm以下的范围,更佳地为1.5μm以上3.5μm以下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结剂层7、8的厚度为2μm。
(黏合剂层)
黏合剂层9例如用于将光学构件1贴合在未图示的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作为形成黏合剂层9的黏合剂,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聚醚等作为基础树脂的物质。其中,以丙烯系树脂为基础树脂的丙烯系黏合剂由于在光学透明性方面优异,能保持适当的润湿性和黏合力,进一步地在耐候性和耐热性等方面优异,在加热、加湿的条件下不易产生起皮、脱落等剥离问题,因此能够适宜地使用。
在构成丙烯系黏合剂的丙烯系树脂中,酯部分能够适宜地采用含有如甲基、乙基、丁基或2-乙基己基那样的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以及与含有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那样的官能团的(甲基)丙烯系单体和丙烯系共聚物。
含有这样的丙烯系共聚物的黏合剂层9贴合在液晶面板后,如果因一些问题而需要剥离的情况下,能够不在玻璃基板上产生残胶地比较容易地剥离。用于黏合剂层9的丙烯系共聚物的玻璃转变温度较佳地为25℃以下,更佳地为0℃以下。另外,该丙烯系共聚物通常具有10万以上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作为黏合剂层的形成方法,存在着例如,用后述的剥离膜Sf作为基材,在该剥离膜Sf的表面上涂布黏合剂从而形成黏合剂层9后,将获得的黏合剂层9贴合在第2保护层6上的方法,或在第2保护层6的表面直接涂布黏合剂从而形成黏合剂层9后,在其上贴合剥离膜Sf的方法等。
另外,在剥离膜Sf的表面上形成黏合剂层9之后,能够在该黏合剂层9上贴合另一张剥离膜作为两面剥离膜型黏合剂片。这样的两面剥离膜型黏合剂片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剥离一侧的剥离膜,贴合在第2保护层6上。这样的两面剥离膜型黏合剂片也能够使用市售产品。
黏合剂层9的厚度能够根据粘结力等适宜地确定,但较佳地为1μm以上40μm以下。为了获得不损失加工性和耐久性等特性的薄型的偏振片,黏合剂层9的厚度较佳地为3μm以上25μm以下。通过使黏合剂层9的厚度为该范围,能够保持从正面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和从斜方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亮度,不容易出现显示图像的拖尾和模糊。
(保护膜)
在光学构件1的观看侧的表面贴合有保护膜Pf。该保护膜Pf为保护光学构件1的表面的物质,设置为可相对于光学构件1剥离。
保护膜Pf能使用对透明树脂膜形成黏合、剥离性的树脂层或黏结性的树脂层,并赋予弱的黏合性而成的物质。作为透明树脂膜例如能够列举出,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聚乙烯以及聚丙烯那样的热可塑性树脂的挤出膜、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共挤出膜、将它们在一轴或二轴上拉伸而成的膜等。作为透明树脂膜,较佳地使用透明性以及同质性优异的、廉价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乙烯的一轴或二轴延伸膜。
作为黏合、剥离性的树脂层,例如能够列举出,丙烯系黏合剂、天然橡胶系黏合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系黏合剂、聚异丁烯系黏合剂、甲基乙烯基醚系树脂黏合剂、有机硅系树脂黏合剂等。另外,作为黏结性的树脂层例如能够列举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作为黏合、剥离性的树脂层,较佳地使用透明性优异的丙烯系黏合剂。
保护膜Pf的厚度较佳地为15μm以上75μm以下。该厚度为15μm以上的话,操作变得容易,能够确保本来寻求的表面保护性能。另一方面,该厚度为75μm以下的话,刚性不会变得过强,操作变得容易,能够适当地抑制剥离强度。
(剥离膜)
在光学构件1的面板侧的表面上贴合有剥离膜Sf。该剥离膜Sf覆盖黏合剂层9并在光学构件1保管时保护黏合剂层9,被设置为可自由剥离。
作为剥离膜Sf,能够使用与上述保护膜Pf相同的透明树脂膜。
这样的光学构件1对于防眩层的表面,使用暗部和明部的宽度为0.5mm、1.0mm以及2.0mm的3种光梳,以45°的光的入射角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较佳地为30%以上200%以下。另外,以45°的光的入射角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更佳地为10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鲜明度”是指根据JIS K 7374测定的数值。
根据JIS K 7374,作为用于图像鲜明度的测定的光梳,暗部和明部的宽度之比为1:1,其宽度被规定为0.125mm、0.5mm、1.0mm以及2.0mm这4种。其中,由于在使用宽度0.125mm的光梳的情况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防眩层测定图像鲜明度的话,其测定值的误差变得很大,因此使用宽度0.125mm的光梳的情况下的测定值不被加在和上,采用使用宽度为0.5mm、1.0mm以及2.0mm的3种光梳而测定的图像鲜明度。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用暗部和明部的宽度为0.5mm、1.0mm以及2.0mm的3种光梳,以45°光的入射角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称为反射鲜明度。在该定义中,反射鲜明度的最大值为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眩层的反射鲜明度为160.8%。
另外,对于从光学构件1的偏振元件层一侧(面板侧)透过的光,使用暗部和明部的宽度为0.125mm、0.5mm、1.0mm以及2.0mm的4种光梳,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较佳地为150%以上350%以下。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进一步较佳地为180%以上,更佳地为250%以上。另外,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更佳地为330%以下。关于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能够任意地组合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用暗部和明部的宽度为0.125mm、0.5mm、1.0mm以及2.0mm的4种光梳,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称为透过鲜明度。在该定义中,透过鲜明度的最大值为400%。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眩层的透过鲜明度为306.7%。
若光学构件1示出这样的值,则在贴合在显示面板上作为3D液晶显示装置时,鲜明的立体图像显示就成为可能。
根据如上构成的第1光学构件,由于防眩层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15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5μm以下,因此不容易产生在防眩层表面的过量的散射,偏振状态得到维持,其结果是,能够限制画质的降低。因此,能够提供可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
另外,根据如上构成的第2光学构件,由于基于JIS K 7374使用宽度0.5mm、1.0mm以及2.0mm的光梳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为30%以上200%以下,因此能够获得鲜明的显示图像,能够提供可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
另外,根据如上构成的第3光学构件,由于透过第2保护层6的光成为所期望的偏振状态,因此不易发生画质的降低,能够提供可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
另外,根据如上构成的第4光学构件,光学构件具有的硬涂层5成为在作为硬涂层具有充分的硬度的同时,抑制了固化性树脂的聚合度的物质。因此,在抑制硬涂层5的形成时产生的固化收缩的同时,还能将硬涂层5形成时的应力抑制得较小,维持相位差层32的相位差。由此,能够使从相位差层32射出的图像光的偏振状态为所期望的状态,能够提供可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
另外,根据以上构成的第5光学构件,在贴合于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从像素斜着射出的图像光容易入射到相位差层中的规定的区域。因此,能够提供可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
另外,根据如上构成的第6光学构件,由于具有35μm以上厚度的第1保护层4,因此硬涂层5形成时的应力不易被施加到相位差层32,维持相位差层32的相位差成为可能。由此,能够使从相位差层32射出的图像光的偏振状态能够为所期望的状态,能够提供可进行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的光学构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涂层5作为兼作防眩层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硬涂层5的表面另外设计防眩层作为其他的层构造。
另外,在第3~第6光学构件中,也可以使硬涂层5为没有防眩功能、没有防眩性的光学构件。
[显示装置]
图4~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说明图。图4为表示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线段V-V内的显示装置100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具有液晶面板(显示面板)P、偏振膜F11以及上述光学构件1。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液晶面板P包括:第1基板P1,其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第2基板P2,其为与第1基板P1相对而被配置的呈比较小的长方形的基板;以及液晶层P3,其被封入第1基板P1与第2基板P2之间。液晶面板P在俯视时形成为沿着第1基板P1的外形的长方形,将在俯视时收纳在液晶层P3的外周的内侧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P4。
液晶面板P的背光侧贴合有偏振膜F11。另一方面,在该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贴合有上述的光学构件1。在图5中,仅显示了上述的光学构件1的构成中的偏振元件层2和图案化相位差层3,省略了关于其他的层构造。贴合有偏振膜F11以及光学构件1的液晶面板P通过进一步被编入未图示的驱动电路、背光单元等,成为显示装置100。
关于液晶面板P的驱动方式,例如能够采用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对准)、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等,本领域中所知的各种样式。其中,能够适宜地使用IPS方式的液晶面板P。
偏振膜F11通过黏合剂层被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另外,光学构件1借由上述的黏合剂层9被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例如,偏振膜F11以及光学构件1为了使偏振膜F11和光学构件1的偏振元件层2成为正交尼科耳配置而被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
图6为用于说明制造显示装置100时的、液晶面板P和光学构件1的贴合时的对位的平面图。
如图6所示,关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像素,沿着显示区域P4的长边(液晶面板P的左右方向)周期性地并列配置有与红(图6中用符号R表示)、绿(图6中用符号G表示)、蓝(图6中用符号B表示)的各颜色R、G、B对应的彩色滤光片。并且,与各颜色R、G、B对应的像素沿着左右方向并列多个而成为像素列L,该像素列L跨越显示区域P4的上下而排列有多个。
另一方面,光学构件1具有沿着光学构件1的长边延伸的多个第1区域32a以及多个第2区域32b。第1区域32a以及第2区域32b对应于液晶面板P的各像素列L地跨越上下而排列有多个。例如,第1区域32a为形成右眼用图像的相位差图案列,第2区域32b为形成左眼用图像的相位差图案列。
并且,光学构件1以第1区域32a和第2区域32b的边界线K位于显示区域P4的各像素列L之间的方式被相对于液晶面板P贴合,构成了使用液晶面板P的FPR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100中,对于向液晶面板P的像素的左右延伸的每1条线,将左右眼用的映像相互交织并将其同时显示,同时通过偏振眼镜能够观看3D映像。
在如此构成的显示装置100中,由于使用了上述光学构件1,因此限制了串扰的发生,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成为可能。
另外,在如此构成的显示装置100中,由于使用了上述光学构件1,因此显示图像变得鲜明,良好的立体图像显示成为可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较佳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用说,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涉及的例子中。在上述的例子显示出的各构成构件的各形状、组合等为一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的实施例中。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制作了与用图1说明的光学构件相同构成的光学构件来确认了本申请发明的效果。因此,在以下的说明,适当地使用在图1中所示的符号。
[水准1]
(光学构件的制作)
如以下所示,制作图1所示的构成的光学构件,进行评价。
准备在作为第1保护层4使用的厚度60μm或8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TAC)膜上形成有防眩层5的市售的防眩膜。以下,有时使第1保护层4和第1保护层4上形成的防眩层5合并起来,称为带防眩层的第1保护层。
防眩层的防眩性按照实验例1-1~1-7的顺序变高。
对于各带防眩层的第1保护层,测定了赫兹(Hz)值。关于测定结果,如后述的表1所示。
除了带防眩层的第1保护层以外使用下述材料,通过积层,制作实验例1-1~1-7的光学构件。
偏振元件层2
图案化相位差层3
第2保护层6(厚度6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TAC)膜)
粘结剂层7、8
黏合剂层9
对于获得的实验例1-1~1-7的光学构件,通过上述方法,测定了算术平均高度(Pa)、最大截面高度(Pt)、表面的倾斜角度(θ)为2°以上的比例、使用光梳(宽度0.5mm、1.0mm以及2.0mm)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图像鲜明度之和1),以及使用光梳(宽度0.125mm、0.5mm、1.0mm以及2.0mm)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图像鲜明度之和2),各值如表1所示。另外,“图像鲜明度之和1”的最大值为300%,“图像鲜明度之和2”的最大值为400%。
(评价)
通过在制作好的光学构件上利用黏合剂层9贴合直线偏振光片,获得了实验例1-1~1-7的试验片。在这些试验片中,直线偏振光片以与光学构件中含有的偏振元件层2的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的状态贴合。
各实验片为模拟液晶显示器的构成的物质。光学构件中含有的偏振元件层2对应于液晶显示器的观看侧的偏振片。贴合在光学构件上的直线偏振光片对应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侧的偏振片。
对于获得的各实验片,从直线偏振光片侧开始通过照射白色光的面光源装置进行照明。在该状态下,从防眩层侧目视观察,在从试验片的正面方向起到倾斜至约90度的方向为止的范围内改变目视位置,同时通过目视确认构成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各光取向层31a,31b的边界。
评价结果如下表1所示。在表1的评价结果中,对于能够通过目视鲜明地确认光取向层31a和光取向层31b的边界的试验片,用“Good”表示,对于边界稍微有些不清楚但能够确认的试验片,用“Fair”表示,对于边界模糊不能够确认的试验片,用“Bad”表示。
表1
评价的结果为,实验例1-2以及实验例1-3的光学构件与没有形成防眩层的实验例1-1的光学构件同样地,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光取向层31a和光取向层31b的边界。特别地,在实施例1-2的光学构件中,能够不逊色于实施例1-1地、通过目视鲜明地确认光取向层31a和光取向层31b的边界。
根据将这样的光学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P的显示面侧而成的3D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适宜地显示有临场感、立体感的立体图像。
相对地,根据实验例1-6以及实验例1-7的光学构件,不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光取向层31a和光取向层31b的边界。根据将这样的光学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P的显示面侧而成的3D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成为缺乏临场感、立体感的图像。
[水准2]
(试验片的制作)
在厚度6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TAC)膜(200mm×300mm)上,涂布以下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并使其干燥。对于获得的涂膜,从涂布的一侧(TAC膜侧的相反侧)照射紫外线(UV线),使组合物固化,形成硬涂层。组合物以使固化后的硬涂层厚度约为5μm的方式而涂布。
(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
紫外线固化性树脂1: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60质量部)
紫外线固化性树脂2:多官能团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应生成物)(40质量部)
溶剂:乙酸乙酯(100质量部)
光聚合引发剂:BASF公司制“Irgacure 907”(2质量部)
界面活性剂:比克公司(ビックケミー社)制“BYK-UV 3510”(0.4质量部)
此时,通过调整紫外线照射时间,获得紫外线照射后的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2H(实验例2-1)以及3H(实验例2-2)的试验片。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就越高。
使用的TAC膜对应于第1保护层4。另外,形成的硬涂层对应于硬涂层5。
(评价)
将获得的试验片放置在以吸收轴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正交尼克尔配置)的2块正交偏振片之间,从一边的正交偏振片侧使用光源(荧光灯)照明。在该状态下,从另一边的直行偏振片侧用目视观察,评价透过光的明暗的有无以及分布。
评价结果如下表2所示。在表2的评价结果中,对于透过光中没有明暗的试验片,用“Good”表示,对于确认了轻微的明暗的试验片,用“Fair”表示,对于确认了明确的明暗的试验片,用“Bad”表示。
表2
实验例2-1 实验例2-2
膜的厚度(μm) 60 60
铅笔硬度 2H 3H
收缩 Good Bad
评价的结果为,根据实验例2-1的试验片,无法在透过光中确认明暗。可以认为是因为在评价的试验片中没有发生双折射的缘故。根据将这样的具有第1保护层4、硬涂层5的光学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P的显示面侧而成的3D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适宜地显示有临场感、立体感的立体图像。
相对地,根据实验例2-2的试验片,在透过光中观察到了明暗。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在评价的试验片中发生了双折射的缘故。根据将这样的具有第1保护层4、硬涂层5的光学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P的显示面侧而成的3D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成为缺乏临场感、立体感的图像。
[水准3]
(试验片的制作)
除了变更TAC膜的厚度以外与上述水准2的实验例2-1相同地形成硬涂层,制作了实验例3-1,实验例3-2,实验例3-3的试验片。关于使用的TAC膜的厚度,如后述的表示所示。另外,实验例3-3的试验片为与上述实验例2-1的实验片相同的试验片。
(评价)
比较实验片制作前(紫外线照射前)的TAC膜和试验片制作后(紫外线照射后)的TAC膜,通过下述两种方法评价因组合物的固化在TAC膜中生成的褶皱的有无。
(评价方法1)
将试验片在桌上摊开放置,使天花板的荧光灯(点灯中)位于规定的仰角方向后,在试验片表面以肉眼观察被镜面反射的荧光灯的像(荧光灯的光)。
(评价方法2)
通过试验片用肉眼观察天花板的荧光灯(点灯中)。
评价结果如下表3所示。
在表3的评价结果中,对于在评价方法1中被观察的荧光灯的像为与涂装前的TAC膜相同程度地鲜明,且在评价方法2被观察到的荧光灯的像与涂装前的TAC膜同样地无变形地鲜明的试验片,设为“Good”。
对于在评价方法1中不能观察到荧光灯的像、但在评价方法2中被观察到的荧光灯的像与涂装前的TAC膜同样地无变形地鲜明的试验片,设为“Fair”。
对于在评价方法1中不能观察到荧光灯的像、在评价方法2中荧光灯像被观察到变形的试验片,设为“Bad”。
令评价结果为“Good”“Fair”的试验片为合格,为“Bad”的试验片为不合格。
表3
实验例3-1 实验例3-1 实验例3-2
膜的厚度(μm) 25 40 60
铅笔硬度 2H 2H 2H
收缩 Bad Fair Good
评价的结果为,对于实验例3-2以及实验例3-3的试验片,在评价方法2中观察到的荧光灯的像中没有确认到变形。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评价的试验片中没有产生能够观看到的褶皱的缘故。尤其是,可以认为对于实验例3-3的光学构件,由评价方法1观察到的荧光灯的像也为不逊色于TAC膜的鲜明的像,TAC膜的褶皱较少。
根据将这样的具有第1保护层4、硬涂层5的光学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P的显示面侧而成的3D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适宜地显示有临场感、立体感的立体图像。
相对地,根据实验例3-1的试验片,在评价方法1中没有观察到荧光灯的像、在评价方法2中观察到的荧光灯的像中观察到了变形。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评价的试验片中产生了影响观看的褶皱的缘故。根据将这样的具有第1保护层4、硬涂层5的光学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P的显示面侧而成的3D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图像成为缺乏临场感、立体感的图像。
符号说明
1 光学构件
2 偏振元件层
3 图案化相位差层
4 第1保护层(相位差层保护层)
5 硬涂层(防眩层)
6 第2保护层(偏振元件层保护层)
P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32 相位差层
32a 第1区域
32b 第2区域
100 显示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光学构件,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所述光学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
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防眩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
所述防眩层的凹凸表面的任意的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15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5μ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层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的比例在30%以下。
3.一种光学构件,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所述光学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
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防眩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
对于所述防眩层的表面,基于JIS K 7374使用宽度为0.5mm、1.0mm以及2.0mm的光梳并用反射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为30%以上200%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
对于从所述偏振元件层侧透过的光,基于JIS K 7374使用宽度为0.125mm、0.5mm、1.0mm以及2.0mm的光梳并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之和为150%以上350%以下。
5.一种光学构件,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所述光学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
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偏振元件层保护层,其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偏振元件层与所述相位差层相反的一侧,
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面内相位差Ro为10nm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10nm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Nz系数为10以下。
8.一种光学构件,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所述光学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
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硬涂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
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铅笔硬度为F以上2H以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涂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差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具有相位差层保护层。
11.一种光学构件,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所述光学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
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偏振元件层保护层,其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偏振元件层与所述相位差层相反的一侧,
所述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80μm以下。
12.一种光学构件,其具有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1偏振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以及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化为第2偏振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所述光学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位差层,其是所述多个第1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2区域在俯视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而成的层;
偏振元件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一个面侧;
硬涂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的另一个面侧的表面;以及
相位差层保护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
所述相位差层保护层的厚度为35μm以上。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显示面板;以及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构件。
CN201480063648.1A 2013-11-25 2014-11-25 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58743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2900 2013-11-25
JP2013242903 2013-11-25
JP2013-242903 2013-11-25
JP2013242898 2013-11-25
JP2013-242900 2013-11-25
JP2013-242899 2013-11-25
JP2013242901 2013-11-25
JP2013-242902 2013-11-25
JP2013-242901 2013-11-25
JP2013-242898 2013-11-25
JP2013242902 2013-11-25
JP2013242899 2013-11-25
PCT/JP2014/081067 WO2015076409A1 (ja) 2013-11-25 2014-11-25 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4360A true CN105874360A (zh) 2016-08-17

Family

ID=53179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648.1A Pending CN105874360A (zh) 2013-11-25 2014-11-25 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5076409A1 (zh)
KR (1) KR20160090285A (zh)
CN (1) CN105874360A (zh)
TW (1) TW201527800A (zh)
WO (1) WO20150764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31A (zh) * 2017-03-31 2017-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光栅及制备方法
CN114631045A (zh) * 2019-10-25 2022-06-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复合体及光学层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6942A1 (ja) * 2020-02-20 2021-08-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表示装置
TW202208527A (zh) * 2020-07-13 2022-03-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體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1548A (ja) * 2003-12-17 2005-07-07 Sekisui Chem Co Ltd 光学用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07003917A (ja) * 2005-06-24 2007-01-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63971A (ja) * 2005-12-15 2007-06-28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98658A (ja) * 2007-09-25 2009-05-07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726768A (zh) * 2008-10-23 2010-06-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防眩性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2013847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068474A (ja) * 2010-09-24 2012-04-0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24964A (ja) * 2011-07-19 2013-02-0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68924A (ja) * 2011-03-29 2013-04-18 Fujifilm Corp 3d画像表示用光学フィルム、3d画像表示装置及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1876B (zh) 2010-11-10 2016-03-30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
JP5462830B2 (ja) 2011-03-31 2014-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3d画像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位相差板、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3d画像表示装置用接着剤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1548A (ja) * 2003-12-17 2005-07-07 Sekisui Chem Co Ltd 光学用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07003917A (ja) * 2005-06-24 2007-01-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63971A (ja) * 2005-12-15 2007-06-28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98658A (ja) * 2007-09-25 2009-05-07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726768A (zh) * 2008-10-23 2010-06-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防眩性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2013847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068474A (ja) * 2010-09-24 2012-04-0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68924A (ja) * 2011-03-29 2013-04-18 Fujifilm Corp 3d画像表示用光学フィルム、3d画像表示装置及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3024964A (ja) * 2011-07-19 2013-02-0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31A (zh) * 2017-03-31 2017-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光栅及制备方法
WO2018176539A1 (zh) * 2017-03-31 2018-10-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光栅及制备方法
US10914966B2 (en) 2017-03-31 2021-02-0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grat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4631045A (zh) * 2019-10-25 2022-06-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复合体及光学层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76409A1 (ja) 2017-03-16
KR20160090285A (ko) 2016-07-29
WO2015076409A1 (ja) 2015-05-28
TW201527800A (zh)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9476A (zh) 偏光板和包括偏光板的液晶显示器
CN104204924B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0545294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13922B (zh) 相位差元件以及显示单元
CN104919344B (zh)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N104364683B (zh) 偏振片、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0912401A (en) Optical elem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optical device
US8754994B2 (en) Patterned polarization plat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CN109716181A (zh) 装饰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汽车车内用内部装饰
JP2015519589A (ja) 構造化光学フィルム
CN109752784A (zh) 光学膜、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5874360A (zh) 光学构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07027324B (zh) 偏振板
CN103869401A (zh) 偏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它的液晶显示器
CN103348280B (zh)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
CN107849372A (zh) 宽色域膜、用于制备其的组合物、包括其的偏光板和包括所述偏光板的液晶显示器
WO2013137188A1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境界ムラの低減方法、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並びにパターン位相差板
JP2010091655A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422982B (zh) 偏振板和包括该偏振板的液晶显示器
CN103748502A (zh) 滤光片
US2020019211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081233B (zh) 液晶透镜
JP2022551775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180103989A (ko) 자동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의 모아레 간섭을 줄이기 위한 정사각형 요소 프로파일을 갖는 굴절 빔 맵퍼를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40141352A (ko) 색 개선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