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7235A -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7235A
CN105857235A CN201510030402.0A CN201510030402A CN105857235A CN 105857235 A CN105857235 A CN 105857235A CN 201510030402 A CN201510030402 A CN 201510030402A CN 105857235 A CN105857235 A CN 105857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ensor
critical value
axis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04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7235B (zh
Inventor
朴泰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57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7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7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7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G01P15/001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easuring acceleration changes by making use of a triple differentiation of a displacement sign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86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B60R2021/01327Angular velocity or angular accele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G01P15/18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in two or more dim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车辆乘客保护装置,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包括:传感器部,包括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控制部,计算由所述传感器部获得的加速度值的平均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或通过所述传感器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及保护部,当所述控制部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碰撞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Description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通过已内置在车辆的传感器而感应车辆碰撞危险状况,从而展开车辆的乘客保护部。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产业追求提高车辆本身性能的技术、车辆设计技术、与车辆内部装置相关的技术等多种技术。并且,车辆在其自身的本质特性上包含危险性,随着社会整体认识的变化,安全驾驶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及开发越发活跃。
在这种模式下,开始大量公开能够更正确地感应车辆碰撞而保护车辆乘客的技术,这种技术大部分通过已内置在车辆的多个传感器而感应车辆碰撞。
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传感器包括ACU(Airbag Control Uint-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加速度传感器、安全传感器、前方碰撞传感器(FIS传感器)、侧碰撞传感器(SIS传感器)等。即,传统技术的问题点在于,为了感应车辆碰撞,需要如所述多个种类的传感器。
如上述,若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传感器的个数增加,车辆内部的配线(Wire Harness)会变得复杂。并且,因传感器个数的增加,车辆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为了感应车辆的碰撞而使用了两轴传感器,从而大幅减少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传感器的个数,简化车辆内部的配线。
并且,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为了感应车辆的碰撞而使用了两轴传感器,从而大幅减少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传感器的个数,从而减少车辆的生产成本。
并且,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通过划分感应车辆的前方碰撞及车辆的侧面碰撞的算法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应碰撞并运转乘客保护部。(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包括:传感器部,包括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控制部,计算由所述传感器部获得的加速度值的平均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或通过所述传感器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及保护部,当所述控制部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碰撞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所述控制部计算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车辆前进方向(X轴)加速度值的平均值,通过所述平均值与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Y轴)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平均值而计算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与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移动平均差,当所述ACU的速度在所述第1临界值以上,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在所述第2临界值以上,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平均值而计算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的第1-1临界值及第1-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的第2-1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的车辆前进方向(X轴)临界值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Y轴)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X轴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在所述Y轴临界值以上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1临界值及第2-1临界值,当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X轴临界值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2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控制部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控制部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多个临界值,当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在所述临界值以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车辆乘客保护方法,包括:信息获得步骤,通过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加速度信息;计算步骤,计算由所述信息获得步骤获得的加速度值的平均值,或通过由所述信息获得步骤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由所述计算步骤获得的所述平均值及由所述信息获得步骤获得的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或通过由所述计算步骤获得的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及保护步骤,当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碰撞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所述计算步骤计算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车辆前进方向(X轴)加速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及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Y轴)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与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移动平均差,当所述ACU的速度在所述第1临界值以上,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在所述第2临界值以上,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的第1-1临界值及第1-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计算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的第2-1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的车辆前进方向(X轴)临界值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Y轴)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当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X轴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1临界值及第2-1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X轴临界值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2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多个临界值,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在所述临界值以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
(发明的效果)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为了感应车辆的碰撞而使用了两轴传感器,从而大幅减少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传感器的个数,简化车辆内部的配线。
并且,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为了感应车辆的碰撞而使用了两轴传感器,从而大幅减少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传感器的个数,从而减少车辆的生产成本。
并且,本说明书的实施例通过划分感应车辆的前方碰撞及车辆的侧面碰撞的算法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应碰撞并运转乘客保护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两轴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运转乘客保护部的正面碰撞状况的说明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正面碰撞时展开安全气囊所需条件的说明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第1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正面碰撞时运转正面乘客保护部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运转乘客保护部的侧面碰撞状况的说明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第2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左侧面碰撞时运转左侧面乘客保护部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第3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右侧面碰撞时运转右侧面乘客保护部的过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10:传感器部
20:控制部
30:保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的实施例。
说明实施例时,省略了本说明书所属技术领域中熟知的、与本说明书无直接关联的技术内容。这属于省略了不必要的说明,是为了更加明确表达本说明书的要点。
与所述相同,附图中夸张或省略、或概略性地图示了部分构成要素。并且,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并不完全反映其实际大小。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编号。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第1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框图。这是车辆的正面碰撞状况时对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说明。
参照图1,根据本说明书的第1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100包括传感器部10、控制部20及保护部30。
传感器部10包括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
若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为左侧面两轴传感器,第2轴两轴传感器表示右侧面两轴传感器。另外,若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为右侧面两轴传感器,第2轴两轴传感器表示左侧面两轴传感器。
图2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两轴传感器的说明图。
参照图2,传感器部10表示前方碰撞两轴传感器(FIS X/Y)、左侧侧碰撞两轴传感器(LH SIS X/Y)、右侧侧碰撞两轴传感器(RH SIS X/Y)。
这时,X轴表示车辆的前进方向,Y轴表示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横轴方向。
传感器部10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获得碰撞加速度值。
控制部20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加速度值的平均值,通过所述平均值及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及Y轴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危险状况。
所述平均值表示已设置在车辆内的ACU的碰撞加速度值等。即,通过由所述第1轴传感器及第2轴传感器获得的值的平均值可替代传统方式中由所述ACU的传感器获得的值。
图3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运转乘客保护部的正面碰撞状况的说明图。
前方危险状况是指正面碰撞状况下有必要运转正面乘客保护装置的状况。参照图3(a),虽然车辆在行驶中发生正面碰撞,但严重程度低的碰撞,例如行驶在险道或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不判断为前方危险状况。相反,参照图3(b),将严重程度高的碰撞判断为前方危险状况。
严重程度高的碰撞除了车辆内乘客的举动有很大变化以外,还发生车辆前方的变形。即,严重程度低的碰撞即险道或障碍物行驶的情况下,车辆内乘客的举动也会产生变化,但很少或几乎不发生车辆前方的变形。因此,判断前方危险状况时,还要考虑车辆前方的变形,从而能够在运转乘客保护装置时提高准确度。
控制部20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并且,通过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控制部20通过所述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危险状况。
所述ACU的位移可通过将所述平均值对一定时间做二重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ACU的速度可通过将所述平均值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可通过对所述平均值做信号处理而算出。并且,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可对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所获得的加速度值做信号处理而算出。
控制部20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并且,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移动平均差。据此,控制部20在所述ACU的速度大于等于所述第1临界值,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2临界值,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危险状况。
这里,所述第1临界值表示与所述ACU的速度相关的临界值,所述第2临界值表示与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相关的临界值。并且,所述安全临界值表示传统方式中由已安装于车辆的安全传感器获得的值的临界值。
控制部20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的第1-1临界值及第1-2临界值。并且,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的第2-1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并且,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的X轴临界值及Y轴临界值。
可通过预先保存到控制部20的查询表而计算所述第1-1临界值、第1-2临界值、第2-1临界值、第2-2临界值、X轴临界值及Y轴临界值。
据此,控制部20在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X轴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1临界值及第2-1临界值。
相反,控制部20在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X轴临界值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2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
据此,控制部20在所述ACU的速度大于等于所述第1临界值,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2临界值,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可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危险状况。
保护部30在控制部20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保护部30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等能够配置在车辆内的所有乘客保护手段。
图4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正面碰撞时展开安全气囊所需条件的说明图。
参照图4(a),正面碰撞时,正面乘客保护装置应根据乘客的举动而恰当地运转,适当运转时间可基于乘客的举动及安全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而计算。正面乘客保护装置应在乘客已移动初期乘客位置与完全展开的安全气囊之间的距离的时间除去安全气囊完全展开时间的时间内进行运转。这样,乘客才能根据完全展开的安全气囊而适当地受到保护。
参照图4(b),乘客的举动可通过对ACU位置中获得的减加速度做二次积分而获得的ACU的位移而算出。但是,发生实际碰撞而算法开始运转时,只能获得当前的减加速度。并且,正面乘客保护装置应在乘客已移动初期乘客位置与完全展开的安全气囊之间的距离的时间除去安全气囊完全展开时间的时间内进行运转。因此,需要提前预测安全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内的乘客的举动。即,正面乘客保护装置在ACU的位移与ACU的预测位移之和等于初期乘客位置与完全展开的安全气囊之间的距离的时间运转即可。预测位移可通过函数处理对ACU中获得的减加速度做一次积分而获得的速度而算出。
下面,参照图1、图2及图6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第2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框图。这是对车辆的侧面碰撞状况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说明。
参照图1,根据本说明书的第2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100包括传感器部10、控制部20及保护部30。
传感器部10包括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
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为左侧面两轴传感器时,第2轴两轴传感器表示右侧面两轴传感器。另外,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为右侧面两轴传感器时,第2轴两轴传感器表示左侧面两轴传感器。
图2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感应车辆碰撞的两轴传感器的说明图。
参照图2,传感器部10可表示前方碰撞两轴传感器(FIS X/Y)、左侧侧碰撞两轴传感器(LH SIS X/Y)、右侧侧碰撞两轴传感器(RH SIS X/Y)。
这时,X轴表示车辆的前进方向,Y轴表示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横轴方向。
传感器部10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获得碰撞加速度值。
控制部20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并且,控制部20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控制部20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侧面危险状况。
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可通过将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分别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可通过对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分别做信号处理而算出。
控制部20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多个临界值,当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侧面危险状况。
图6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用于运转乘客保护部的侧面碰撞状况的说明图。
侧面危险状况是指侧面碰撞状况下有必要运转侧面乘客保护装置的状况。参照图6(a),虽然车辆行驶中发生侧面碰撞,但严重程度低的碰撞,例如行驶在险道或有障碍物、用力关车门等情况不判断为侧面危险状况。相反,参照图6(b),将严重程度高的碰撞判断为侧面危险状况。
严重程度高的碰撞会在冲击侧两轴传感器上产生很强的加速度,冲击侧两轴传感器及冲击相反侧两轴传感器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形或滑移现象。即,严重程度低的碰撞即险道或障碍物行驶、用力关车门等情况下,也会在冲击侧两轴传感器上产生很强的加速度,但冲击侧两轴传感器及冲击相反侧两轴传感器位置不会发生变形或滑移现象,或发生的变形或滑移现象很小。因此,判断侧面危险状况时,要一同考虑冲击侧两轴传感器及冲击相反侧两轴传感器位置的变形或滑移现象,从而在运转乘客保护装置时提高准确度。
所述多个临界值表示与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相关的第1临界值及与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相关的第2临界值。可通过预先保存到控制部20的查询表而计算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
并且,所述安全临界值表示传统方式中由已安装于车辆的安全传感器获得的值的临界值。
保护部30在控制部20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侧面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保护部30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等可配置在车辆内的所有乘客保护手段。
下面,参照图5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第1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图5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第1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正面碰撞时运转正面乘客保护部的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传感器部10的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正面碰撞时产生的加速度值(S101,S103)。
之后,控制部20计算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加速度值的平均值(S105)。
所述平均值表示已设置在车辆内的ACU的碰撞加速度值等。即,由所述第1轴传感器及第2轴传感器获得的值的平均值可替代传统方式中由所述ACU的传感器获得的值。
之后,控制部20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平均值(S107)。这是为了消除所述平均值中存在的噪音信号。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所述ACU的速度、速度变化及位移(S109,S111,S113)。
所述ACU的位移可通过将所述平均值对一定时间做二重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ACU的速度可通过将所述平均值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可对所述平均值做信号处理而算出。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的第1-1临界值及第1-2临界值(S115,S117)。并且,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的第2-1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S119,S121)。并且,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的X轴临界值及Y轴临界值(S123,S125)。
可通过预先保存到控制部20的查询表而计算所述第1-1临界值、第1-2临界值、第2-1临界值、第2-2临界值、X轴临界值及Y轴临界值。
并且,通过传感器部10的前方两轴传感器而获得侧面碰撞时产生的加速度值(S127)。
之后,控制部20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129)。这是为了消除所述加速度值中存在的噪音信号。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值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值(S131,S133)。
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可通过对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值做信号处理而算出。
之后,控制部20比较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与所述X轴临界值,比较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与所述Y轴临界值(S135,S137)。
之后,控制部20判断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是否大于等于所述X轴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是否大于等于所述Y轴临界值(S139)。
控制部20通过S139步骤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X轴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1临界值及第2-1临界值(S141)。
相反,控制部20通过S139步骤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X轴临界值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2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S143)。
这里,所述第1临界值表示与所述ACU的速度相关的临界值,所述第2临界值表示与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相关的临界值。
之后,控制部20比较所述ACU的速度与所述第1临界值,比较所述ACU的速度变化与所述第2临界值(S145,S147)。
并且,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与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移动平均差(S149)。
之后,控制部20在所述ACU的速度大于等于所述第1临界值,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2临界值,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危险状况而运转保护部30(S151)。
所述安全临界值表示传统方式中已安装于车辆的安全传感器中获得的值的临界值。
下面,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第2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图7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第2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左侧面碰撞时运转左侧面乘客保护部的过程的流程图。
这时,第1轴两轴传感器以左侧面两轴传感器为前提。并且,第2轴两轴传感器以右侧面两轴传感器为前提。
首先,通过传感器部10的第1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左侧面碰撞时产生的Y轴加速度值(S201)。
之后,控制部20通过高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203)。这是为了补正所述加速度值的偏移。
之后,控制部20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205)。这是为了消除所述加速度值中存在的噪音信号。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加速度值计算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和速度(S207,S209)。
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可通过将所述加速度值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可通过对所述加速度值做信号处理而算出。
并且,通过传感器部10的第2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左侧面碰撞时产生的加速度值(S211)。
之后,控制部20通过高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213)。这是为了补正所述加速度值的偏移。
之后,控制部20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215)。这是为了消除所述加速度值中存在的噪音信号。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加速度值计算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S217)。
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可通过将所述加速度值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S219,S221)。
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表示与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相关的第1临界值及与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相关的第2临界值。可通过预先保存到控制部20的查询表而计算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
之后,控制部20比较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与所述第1临界值,比较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与所述第2临界值(S223,S225)。
并且,将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进行比较(S227)。
所述安全临界值表示传统方式中由已安装于车辆的安全传感器获得的值的临界值。
之后,控制部20在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1临界值,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2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左侧面危险状况,从而运转保护部30(S231)。
下面,参照图8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第3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图8是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第3实施例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的右侧面碰撞时运转右侧面乘客保护部的过程的流程图。
这时,第1轴两轴传感器以右侧面两轴传感器为前提。并且,第2轴两轴传感器以左侧面两轴传感器为前提。
首先,通过传感器部10的第1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右侧面碰撞时产生的Y轴加速度值(S301)。
之后,控制部20通过高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303)。这是为了补正所述加速度值的偏移。
之后,控制部20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305)。这是为了消除所述加速度值中存在的噪音信号。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加速度值计算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及速度(S307,S309)。
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可通过将所述加速度值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并且,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可通过对所述加速度值做信号处理而算出。
并且,通过传感器部10的第2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右侧面碰撞时产生的加速度值(S311)。
之后,控制部20通过高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313)。这是为了补正所述加速度值的偏移。
之后,控制部20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所述加速度值(S315)。这是为了消除所述加速度值中存在的噪音信号。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加速度值计算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S317)。
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可通过将所述加速度值对一定时间做一次积分而算出。
之后,控制部20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S319,S321)。
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表示与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相关的第1临界值及与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相关的第2临界值。可通过预先保存到控制部20的查询表而计算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
之后,控制部20比较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与所述第1临界值,比较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与所述第2临界值(S323,S325)。
并且,将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进行比较(S327)。
所述安全临界值表示传统方式中由已安装于车辆的安全传感器获得的值的临界值。
之后,控制部20在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1临界值,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第2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左侧面危险状况,从而运转保护部(S331)。
在本说明书所属技术领域的具有一般知识的人能够理解到本说明书无需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而能够实施为其他的具体形态。因此,以上叙述的实施例在整个方面都是例示性的,并不是限定性的。相比所述详细的说明,本说明书的范围通过后述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呈现,通过专利权利要求范围的意思及范围,以及其均等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改造的形态都包括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之内。
另外,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公开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并使用了特定用语,但这只是为了易于说明本说明书的技术内容且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定本说明书的范围。除了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之外,在本说明书所属技术领域的具有一般知识的人能够明确理解到能够实施基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思想的其他改造例。

Claims (16)

1.一种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包括:
传感器部,包括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
控制部,计算由所述传感器部获得的加速度值的平均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或通过所述传感器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及
保护部,当所述控制部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碰撞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计算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车辆前进方向即X轴加速度值的平均值,通过所述平均值与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即Y轴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即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平均值而计算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即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与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移动平均差,当所述ACU的速度在所述第1临界值以上,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在所述第2临界值以上,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平均值而计算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即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的第1-1临界值及第1-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的第2-1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的车辆前进方向即X轴临界值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即Y轴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在所述X轴临界值以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在所述Y轴临界值以上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1临界值及第2-1临界值,
当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X轴临界值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2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装置,
所述控制部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
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多个临界值,当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在所述临界值以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
9.一种车辆乘客保护方法,包括:
信息获得步骤,通过前方两轴传感器、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而获得加速度信息;
计算步骤,计算由所述信息获得步骤获得的加速度值的平均值,或通过由所述信息获得步骤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
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由所述计算步骤获得的所述平均值及由所述信息获得步骤获得的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或通过由所述计算步骤获得的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及
保护步骤,当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车辆乘客处于碰撞危险状况时,约束乘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计算步骤计算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及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车辆前进方向即X轴加速度值的平均值,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及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X轴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即Y轴加速度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即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值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即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与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移动平均差,当所述ACU的速度在所述第1临界值以上,所述ACU的速度变化在所述第2临界值以上,所述移动平均差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所述平均值计算已设置在车辆内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即ACU的位移、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ACU的速度的第1-1临界值及第1-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计算所述ACU的速度变化的第2-1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通过所述ACU的位移而计算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变化的车辆前进方向即X轴临界值及X轴的垂直横轴方向即Y轴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当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大于等于所述X轴临界值,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在所述Y轴临界值以上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1临界值及第2-1临界值,
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X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X轴临界值或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Y轴速度变化小于所述Y轴临界值时,将所述第1临界值及第2临界值分别设定为所述第1-2临界值及第2-2临界值,从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通过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判断车辆乘客是否处于前方碰撞危险状况。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保护方法,
所述碰撞危险判断步骤通过由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通过由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获得的Y轴加速度值而计算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
通过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而计算多个临界值,所述第1轴两轴传感器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在所述临界值以上,所述前方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或所述第2轴两轴传感器的平均减加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安全临界值时,判断为车辆乘客处于侧面碰撞危险状况。
CN201510030402.0A 2014-11-14 2015-01-21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857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58940A KR101628830B1 (ko) 2014-11-14 2014-11-14 차량 승객 보호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4-0158940 2014-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7235A true CN105857235A (zh) 2016-08-17
CN105857235B CN105857235B (zh) 2018-09-28

Family

ID=5596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0402.0A Active CN105857235B (zh) 2014-11-14 2015-01-21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21930B2 (zh)
KR (1) KR101628830B1 (zh)
CN (1) CN105857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6230236B2 (en) * 2015-03-10 2019-07-25 Komatsu Ltd. Control system for work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work vehicle
US10493937B2 (en) * 2017-02-01 2019-12-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straint device deployment calibration
US11535262B2 (en) 2018-09-10 2022-12-27 Here Global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passenger-based driving profile
US11358605B2 (en) * 2018-09-10 2022-06-14 Here Global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passenger-based driving profile
KR102300735B1 (ko) 2020-02-04 2021-09-10 주식회사 샵온에어 오프라인 거래를 온라인화하는 데이터 핸들링 방법 및 오프라인 거래를 온라인화하는 데이터 핸들링을 행하는 리얼점의 중간 제어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0786A (ko) * 2004-02-11 2005-08-18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벡터 분력을 이용한 정면 에어백의 제어방법
CN201329847Y (zh) * 2009-01-06 2009-10-21 山东科沐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带碰撞检测的gps车载终端
KR20110128662A (ko) * 2010-05-24 2011-11-3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CN102555965A (zh) * 2010-12-23 2012-07-1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130031641A (ko) * 2011-09-21 2013-03-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승객 보호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30245856A1 (en) * 2012-03-14 2013-09-19 Denso Corporation Collision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7766A (en) * 1995-09-01 1998-06-16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vehicular impacts using magnetostrictive sensors
JP3333813B2 (ja) * 1996-11-20 2002-10-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の起動制御装置
US6223125B1 (en) * 1999-02-05 2001-04-24 Brett O. Hall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US6559615B2 (en) * 2001-04-06 2003-05-06 Continental Teves, Inc. Failure resistant electric motor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
US6889128B2 (en) * 2001-04-20 2005-05-03 Trw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and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s
JP3592653B2 (ja) * 2001-06-11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KR100496338B1 (ko) * 2001-08-20 2005-06-20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자동차 에어백 제어방법
US6512969B1 (en) * 2001-08-23 2003-01-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sensing system using biased severity measure
US8768573B2 (en) * 2003-08-11 2014-07-01 American Vehicular Sciences, LLC Technique for ensuring safe travel of a vehicle or safety of an occupant therein
US7848885B2 (en) * 2004-09-24 2010-12-07 Keihin Corporation Collision determin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7983819B2 (en) * 2004-11-10 2011-07-19 Daimler Ag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n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US20060290113A1 (en) * 2005-06-28 2006-12-28 Takata Restraint Systems, Inc. Headliner airbag
KR100636639B1 (ko) 2005-11-21 2006-10-2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디파워드 에어백의 제어방법
US8086430B2 (en) * 2007-09-28 2011-12-27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to accurately position finite element dummies i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KR20100089659A (ko) * 2009-02-04 2010-08-1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측면 승객 구속장치의 제어방법
DE102009047071A1 (de) * 2009-11-24 2011-05-2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Steuergerät zur Erkennung einer Breite eines Aufprallbereiches eines Objektes im Frontbereich eines Fahrzeugs
US20130331056A1 (en) * 2012-06-12 2013-12-12 Guardity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Speech Message Validation of an Emergency Teletype Text Message
US8954204B2 (en) * 2013-03-22 2015-02-10 General Motors Llc Collision sensor, collision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778236B2 (ja) * 2013-10-18 2015-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衝突判定装置
KR102131448B1 (ko) * 2013-11-29 2020-07-0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승객 보호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0786A (ko) * 2004-02-11 2005-08-18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벡터 분력을 이용한 정면 에어백의 제어방법
CN201329847Y (zh) * 2009-01-06 2009-10-21 山东科沐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带碰撞检测的gps车载终端
KR20110128662A (ko) * 2010-05-24 2011-11-3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CN102555965A (zh) * 2010-12-23 2012-07-1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130031641A (ko) * 2011-09-21 2013-03-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승객 보호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30245856A1 (en) * 2012-03-14 2013-09-19 Denso Corporation Collision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57832A (ko) 2016-05-24
US9421930B2 (en) 2016-08-23
CN105857235B (zh) 2018-09-28
US20160137152A1 (en) 2016-05-19
KR101628830B1 (ko)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7235A (zh)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1535092B (zh) 乘客保护装置的启动装置
CN104401285B (zh) 一种自动适应车内乘员类型的约束系统控制方法
CN103380028B (zh) 碰撞探测装置及乘员保护系统
CN101356079B (zh) 用于探测行人碰撞的装置和方法
US8996236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offset for a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CN101516685B (zh) 用于控制人身保护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0422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iggering a personal protection means for a vehicle
CN107082056A (zh) 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
GB2411757A (en) Predicitive deployment of side-impact restraints
CN104670141B (zh) 汽车的乘客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270308B (zh) 气囊系统
CN104670145B (zh) 提供汽车安全缓冲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530790A (ja) 車両の衝突を分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78833B2 (ja) 衝突形態判別装置
KR102272076B1 (ko) 스몰 오버랩 충돌에 따른 에어백 전개 방법
CN107835762A (zh) 用于操控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方法、计算机程序、电子存储介质和用于操控车辆的约束装置的设备
JP2001030873A (ja) 乗員保護装置の起動制御装置
Cho et al. A pre-crash discrimination system for an airbag deployment algorithm
JP2021024564A (ja) 作動可能な保護デバイスを制御する、改善された区別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5752015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CN113361148A (zh) 一种车辆正碰类型识别与严重程度判定的方法
CN110979247A (zh) 侧气帘起爆装置及侧气帘起爆方法
CN113581119B (zh) 用于确定车辆碰撞类型的方法
KR20150062535A (ko)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