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965A -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5965A
CN102555965A CN2011103316712A CN201110331671A CN102555965A CN 102555965 A CN102555965 A CN 102555965A CN 2011103316712 A CN2011103316712 A CN 2011103316712A CN 201110331671 A CN201110331671 A CN 201110331671A CN 102555965 A CN102555965 A CN 102555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acceleration signal
speed change
value
accel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1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泰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5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122Prevention of malfunction
    • B60R2021/01184Fault detection or diagnost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122Prevention of malfunction
    • B60R2021/01184Fault detection or diagnostic circuits
    • B60R2021/0119Plausibility check

Abstract

为了迅速和可靠地展开安全气囊以便在撞击时保护司机和乘客,本发明涉及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发生撞击时,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撞击,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感应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分别计算上述感应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的阶段;判断上述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当满足弹开条件时,展开安全气囊的阶段;上述展开阶段,通过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当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正常或其中之一正常时,如果第一、第二变速值中的一个大于第一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

Description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稳定可靠地展开安全气囊以便在撞击时保护司机和乘客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确保汽车发生撞击事故时的乘客安全,在车体的正面和侧面应用各种结构的车体结构,且在开发时执行车头撞击和侧面撞击等撞击事故测试,确保乘客的安全性。这种测试作为确保汽车安全性的最重要的要素,各个国家将撞击测试时测定的安全数据的限值作为法规制定。
因此,为了确保发生撞击时的乘客安全以及撞击测试中的安全数据,现在生产的汽车通过各种前方车体和各种结合结构的前方车体,确保前方撞击的安全数据。但是,仅仅依靠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就无法防止乘客负伤,所以安装安全气囊,以便在汽车发生撞击时感应到其冲击安全地保护乘客的上身。
这样的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的各个部位,当汽车发生撞击时,在乘客和汽车结构物之间弹开,防止乘客直接撞击汽车结构物受伤。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感应汽车撞击的复数个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使规定形状的外罩内配备的膨胀器发生爆炸,利用其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安全气囊。
但是,最近安装在汽车的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在没发生撞击的情况下,受到环境或噪音的干扰错误地弹开安全气囊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于提供,稳定可靠地展开安全气囊以便撞击时保护司机和乘客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发生撞击时由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冲击,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感应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分别算出上述感应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各自的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的阶段;判断上述的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当满足弹开条件时,展开安全气囊的阶段。在上述的展开阶段,通过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如果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正常或其中的一个正常时,当第一、第二变速值中的一个大于第一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撞击时由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冲击,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感应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分别算出所感应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各自的第一、第二变速值、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的阶段;判断第一、第二变速值、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当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时,展开安全气囊的阶段,在上述的展开阶段,通过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当上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正常或其中的一个正常时,如果第一、第二变速值中的一个大于第一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安装在汽车的主加速度传感器和Y轴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展开安全气囊的弹开条件,由此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所以去掉了传统技术中使用的弹开传感器,所以能节省制造成本。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对主加速度传感器感应的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的Y轴加速度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抽样 ,可以去除噪音成分,有效地预防由此造成的安全气囊的错误弹开。
并且,控制方法简单,可以提高迅速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构成的控制块状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方法的顺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相关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构成的控制块状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方法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便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掌握一般性知识的人可以容易地实施。但是,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并不限于这里说明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图纸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都采用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除非有特殊的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单数型也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以及/或"包括的(comprising)"在构成要素、阶段以及/或动作中不排除一个或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阶段以及/或动作的存在或增加。
如果没有其他定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将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掌握一般知识的人都共识的意思。且,通常使用的辞典中定义的术语而言,除非有特殊的定义,不会进行夸大或理想化的解释。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本汽车乘客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车头的保险杠,当汽车发生撞击时输出冲击相关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以及安装在安全气囊控制部10内的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以及X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X)。
在这里,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将对撞击冲击造成的加减速度进行测定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输出到安全气囊控制部10。
并且,Y、X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 ACU_X)输出在汽车中央内部向Y轴以及X轴方向作用的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X轴加速度信号。
此时,安全气囊控制部10基于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X轴加速度信号,判断撞击与否以及正面撞击或侧面撞击或偏移撞击,当满足弹开条件时,展开安全气囊。
图2为图1所示的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构成的控制块状图。
如图2所示,本乘客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以及安全气囊控制部10。
在这里,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可以包括在安全气囊控制部10之内,且并不限于此。
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输出,汽车前方发生撞击时产生的冲击造成的加减速度相关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
即,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安装在汽车的前保险杠的左右两侧。
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输出作用于Y轴方向(Y)的Y轴加速度信号YS。
此时,安全气囊控制部10包括,对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和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过滤的滤波部12、按设定的周期,对滤波部12过滤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抽样的抽样部14、通过抽样部14抽取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计算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的计算部16、以及判断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是否符合弹开条件,控制安全气囊展开的控制部18。
即,滤波部12是分别从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中去除噪音成分的低通滤波器(LPF, Low-Pass Filter)。
在这里,滤波部12从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中分离出低频和高频。
抽样部14输出,按设定的周期间隔,对滤波部12过滤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抽样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 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
此时,计算部16基于抽样部14输出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计算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
即,计算部16算出第一加速度信号S1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第一变速值DS1,计算第二加速度信号S2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第二变速值DS2。
并且,计算部16将Y轴加速度信号YS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适用到所设定的abs函数,计算Y轴变速绝对值DYS。
在这里,上述的abs函数是对整数值计算绝对值的函数。
控制部18接收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是否有故障后,判断是否满足弹开条件,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
即,控制部18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正常或其中的一个正常时,当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中的一个大于所设定的第一临界值(IM_1),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并且,控制部18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出现故障时,当Y轴变速绝对值DYS大于所设定的第二临界值(IM_2),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展开上述的安全气囊。
如上所述, 如果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中输出的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和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中输出的Y轴变速绝对值DYS中的至少一个满足第一、第二临界值(IM_1, IM_2)中的一个,控制部18则会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所以能防止展开安全气囊时的展开时间和展开动作的错误。
图3为图2所示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3所示,本汽车乘客保护装置在发生撞击时,通过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冲击,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S100。
即,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输出,在汽车车头发生正面撞击时产生的加减速度相关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 在这里,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安装在汽车的前保险杠左右两侧。
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输出作用于Y轴方向(Y)的Y轴加速度信号YS。
安全气囊控制部10内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
感应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和Y轴加速度信号S102,分别计算所感应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和Y轴加速度信号各自的第一、第二变速值和Y轴变速绝对值S104。
即,安全气囊控制部10使用低通滤波器分别过滤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之后按设定的周期间隔,对过滤后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抽样。
然后,安全气囊控制部10通过抽取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计算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和Y轴变速绝对值DYS。
此时,判断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S106,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时,展开安全气囊S108。
即,安全气囊控制部10基于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是否有故障。
之后,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正常或其中的一个正常时,当第一、第二变速值DS1、DS2中的一个大于所设定的第一临界值(IM_1),安全气囊控制部10则会判断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是否正常的方法有,比如,通过电气信号的输出入与否来判断,或粘贴额外的加速度传感器,比较所测定值的方法等。但,并不限于此。
并且,安全气囊控制部10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发生故障时,当Y轴变速绝对值DYS大于所设定的第二临界值(IM_2),则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并且,安全气囊控制部10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中的一个发生故障时,当Y轴变速绝对值DYS大于所设定的第二临界值(IM_2),则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在这里,第一、第二临界值(IM_1, IM_2)可以是相同值,也可以是不同值。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只安装车头加速度传感器的汽车发生撞击时,判断是否满足弹开条件为目的的控制方法。
如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本发明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通过安装在车头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安装在安全气囊控制部内的Y轴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安全气囊的弹开条件,可以防止安全气囊错误地展开,进一步可以缩短安全气囊的展开时间。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4所示,本汽车乘客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汽车车头的前保险杠,输出汽车撞击时冲击相关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安装在汽车的左右两侧,输出作用于Y轴方向的冲击相关的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的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LH_Y, RH_Y)以及安装在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内的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以及X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X)。
在这里,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将撞击冲击产生的加减速度相关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输出到安全气囊控制部10,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LH_Y, RH_Y)将作用于Y轴方向的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输出到安全气囊控制部10。
并且,Y、X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 ACU_X)输出,在汽车中央内部作用于Y轴和X轴方向的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X轴加速度信号。
此时,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基于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X轴加速度信号,判断撞击与否以及正面撞击或侧面撞击或偏移撞击。此时,若满足弹开条件,则展开安全气囊。
图5为图4所示的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构成的控制块状图。
如图5所示,本乘客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LH_Y, RH_Y)、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以及安全气囊控制部110。
在这里,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可以包括在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内,但不限于此。
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输出,汽车车头发生正面撞击时发生的加减速度相关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LH_Y, RH_Y)输出正面撞击、偏移撞击以及侧面撞击产生的冲击下,作用于Y轴方向的加减速度相关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1、 YS2。
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输出作用于Y轴方向(Y)的Y轴加速度信号YS。
此时,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包括,对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1, 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过滤的滤波部112、按设定的周期,对滤波部112过滤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1、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抽样的抽样部114、通过抽样部114抽取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S1、S2、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1、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计算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DYS1、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DY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的计算部116、判断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 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DYS1、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DY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是否满足弹开条件,控制安全气囊展开的控制部118。
即,滤波部112可能是从各个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中去除噪音成分的低通滤波器(LPF, Low-Pass Filter)。但,并不限于此。
在这里,滤波部112从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中分离出低频和高频。
抽样部114输出,按上述设定的周期间隔,对滤波部12过滤的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抽样的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
此时,计算部16基于抽样部14输出的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计算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并且,绝对值的计算方法不受限制。
即,计算部116计算第一加速度信号S1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第一变速值DS1,还计算第二加速度信号S2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第二变速值DS2。
并且,计算部116将Y轴加速度信号YS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适用到所设定的abs函数,计算Y轴变速绝对值DYS,并将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适用到所设定的abs函数,计算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DYS1,、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DYS2。
在这里,上述的abs函数是对整数值计算绝对值的函数。
控制部118接收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是否有故障后,判断是否满足弹开条件,控制安全气囊。
即,控制部118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正常或其中的一个正常时,当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中的一个大于所设定的第一临界值(IM_1),则会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并且,控制部118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有故障时,当Y轴变速绝对值DYS大于所设定的第二临界值(IM_2)或,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DYS1或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DYS2中的一个大于所设定的第三临界值(IM_3),则会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图6为图5所示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控制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6所示,在发生撞击时,由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 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冲击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输入到本汽车乘客保护装置S200。
即,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输出,汽车车头发生正面撞击时产生的加减速度相关的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LH_Y, RH_Y)输出,正面撞击、偏移撞击以及侧面撞击产生的作用于Y轴方向的加减速度相关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
Y轴加速度传感器(ACU_Y)输出,作用于Y轴方向(Y)的Y轴加速度信号YS。
安全气囊控制部10接收第一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的输入。
感应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S202,分别计算所感应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各自的第一、第二变速值、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S204。
即,安全气囊控制部110使用低通滤波器,分别对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过滤后,按设定的周期间隔,对经过过滤的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进行抽样。
并且,安全气囊控制部110通过抽样的第一加速度信号S1、第二加速度信号S2、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YS1、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YS2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YS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计算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DYS1、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DYS2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DYS。
此时,判断上述的第一、第二变速值、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S206,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时,会展开安全气囊S208。
即,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基于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是否有故障。
之后,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正常或其中的一个正常时,当第一变速值DS1、第二变速值DS2中的一个大于所设定的第一临界值(IM_1),则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并且,安全气囊控制部110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LH_X, RH_X)都有故障时,当Y轴变速绝对值DYS大于所设定的第二临界值(IM_2),或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DYS1、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DYS2中的一个大于所设定的第三临界值(IM_3),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展开安全气囊。
在这里,第一、第二、第三临界值(IM_1, IM_2, IM_3)中至少有两个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安装车头加速度传感器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的汽车发生撞击时,判断是否满足弹开条件的控制方法。
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可以通过安装在车头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侧面的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安全气囊控制部内的Y轴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打开安全气囊的弹开条件,所以能防止安全气囊错误地打开,进一步还可以缩短安全气囊打开的时间。
以上结合本发明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应该可以理解,还可以存在无需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备特点的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性的,而不只局限于此。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书划定的,并且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范围及其等价概念中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都应该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Claims (8)

1.一种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撞击时,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撞击,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
感应上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
分别算出上述感应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的阶段;
判断第一、第二变速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如果满足弹开条件,则展开安全气囊的阶段;
其中,上述的展开阶段,
通过上述的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当上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正常或其中之一正常时,如果第一、第二变速值中的一个大于第一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展开阶段,通过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当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有故障时,如果Y轴变速绝对值超过第二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感应阶段,使用低通滤波器过滤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后,按设定周期进行抽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计算阶段,
计算上述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以前抽样值的差值-第一、第二变速值,在上述Y轴加速度信号的当前抽样值和之前抽样值的差值上适用所设定的abs函数,计算Y轴变速绝对值。
5.一种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撞击时由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第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以及Y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撞击,输入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
感应上述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阶段;
分别算出上述感应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第一、第二变速值、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的阶段;
判断第一、第二变速值、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是否满足弹开条件,当满足弹开条件时,展开安全气囊的阶段;
在上述的展开阶段,
通过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上述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正常或其中之一正常时,当第一、第二变速值中的一个大于第一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弹开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展开阶段,
通过第一、第二变速值判断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如果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都有故障时,当Y轴变速绝对值大于第二临界值,或第一Y轴变速绝对值或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大于第三临界值,则判断为满足上述的弹开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感应阶段,使用低通滤波器过滤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后,按设定的周期进行抽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计算阶段,
计算上述第一、第二加速度信号各自的当前抽样值和之前抽样值的差值-第一、第二变速值,在第一、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当前抽样值和之前抽样值的差值上适用所设定的abs函数,计算第一、第二Y轴变速绝对值以及Y轴变速绝对值。
CN2011103316712A 2010-12-23 2011-10-27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5559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33746 2010-12-23
KR1020100133746A KR101697922B1 (ko) 2010-12-23 2010-12-23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965A true CN102555965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03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16712A Pending CN102555965A (zh) 2010-12-23 2011-10-27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97922B1 (zh)
CN (1) CN1025559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235A (zh) * 2014-11-14 2016-08-17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55A (zh) * 1994-10-31 1997-12-24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气囊展开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EP1270337A2 (en) * 2001-06-28 2003-01-02 Robert Bosch Corporation A rollover-sens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868787A (zh) * 2005-05-10 2006-11-29 美国Trw天合汽车集团 使用xy侧部辅助加速度计控制可启动的抑止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52856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控制装置的展开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1652272A (zh) * 2007-04-09 2010-02-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保护装置的起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7710A1 (de) * 1999-04-20 2000-10-26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Bildung eines Auslösekriteriums für Rückhaltemittel
JP3620466B2 (ja) 2001-05-14 2005-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ビアリティ判定装置
JP2005306185A (ja) * 2004-04-21 2005-11-04 Bosch Corp 乗員拘束装置の制御装置
JP5075685B2 (ja) * 2008-03-10 2012-11-2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側面衝突判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55A (zh) * 1994-10-31 1997-12-24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气囊展开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EP1270337A2 (en) * 2001-06-28 2003-01-02 Robert Bosch Corporation A rollover-sens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868787A (zh) * 2005-05-10 2006-11-29 美国Trw天合汽车集团 使用xy侧部辅助加速度计控制可启动的抑止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52856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控制装置的展开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1652272A (zh) * 2007-04-09 2010-02-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保护装置的起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235A (zh) * 2014-11-14 2016-08-17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5857235B (zh) * 2014-11-14 2018-09-2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乘客保护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71994A (ko) 2012-07-03
KR101697922B1 (ko)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7820B (zh) 车辆碰撞判定装置
CN104470763B (zh) 用于检测车辆/行人撞击的混合方法和装置
CN103380028B (zh) 碰撞探测装置及乘员保护系统
JPH03114944A (ja) エアバック制御装置
JP2006306160A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システム
CN105912806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小重叠碰撞安全气囊控制方法
CN101152856B (zh) 乘员保护控制装置的展开判断方法及装置
EP0900702B1 (en) Occupant protective device
CN102555965A (zh) 汽车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184207B2 (ja) 歩行者衝突検知装置及び歩行者保護システム
CN102529860A (zh) 侧面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JPH1067295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US20040183290A1 (e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CN205075774U (zh) 一种减轻汽车坠崖伤害的安全气囊系统
JPH0924795A (ja) 車両の側面衝突判別装置
CN113361148A (zh) 一种车辆正碰类型识别与严重程度判定的方法
CN202080234U (zh) 具有改进排气系统的气囊
JP3876112B2 (ja) 車両用衝突判定装置
JP2012232617A (ja) セーフィング動作判断装置
CN2380446Y (zh) 汽车辅助约束安全气囊装置
KR20110092572A (ko)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0228524A (ja) 側突判定装置、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KR100362098B1 (ko)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작동을 위한 충돌판별 방법
CN112098678B (zh) 一种加速计系统、车载控制系统及车载安全控制方法
KR101627502B1 (ko)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