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4003A -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4003A
CN105844003A CN201610162000.0A CN201610162000A CN105844003A CN 105844003 A CN105844003 A CN 105844003A CN 201610162000 A CN201610162000 A CN 201610162000A CN 105844003 A CN105844003 A CN 105844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i
roof beam
sloping roof
beam structure
sig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20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620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4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4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7/00Roofs; Roof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7/02Roofs; Roof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with plane sloping surfaces, e.g. saddle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坡屋面梁结构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计算、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可靠度评估、评估反馈等步骤。本发明不仅能够使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性能适应当地要求,对抗震性能进行快速评估,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另外,每次发生地震后都会对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大大提高建筑安全性。

Description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震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坡屋面梁结构的设计,坡屋面梁结构主要构件的参数选择沿用技术规格中的标准参数。
由于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地的地震强度和地震类型不同,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计的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对适应当地要求的灵活性较差,另一方面,缺乏针对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快速评估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F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坡屋面梁结构,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从而保证并提高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发生地震后,对坡屋面梁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F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坡屋面梁结构,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从而保证并提高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发生地震后,对坡屋面梁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0%,设计速度比现有技术提高了50%,安全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20%。
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F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坡屋面梁结构,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从而保证并提高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发生地震后,对坡屋面梁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2%,设计速度比现有技术提高了45%,安全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25%。
实施例3: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F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坡屋面梁结构,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从而保证并提高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发生地震后,对坡屋面梁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4%,设计速度比现有技术提高了40%,安全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30%。
实施例4: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F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坡屋面梁结构,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从而保证并提高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发生地震后,对坡屋面梁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6%,设计速度比现有技术提高了35%,安全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35%。
实施例5: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F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 n Φ ) s exp [ lnm Φ - l n s - 1 2 l 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 n ( 1 + σ Φ 2 ω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坡屋面梁结构,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从而保证并提高坡屋面梁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发生地震后,对坡屋面梁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8%,设计速度比现有技术提高了30%,安全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4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2)

1.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并确定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坡屋面梁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Φ = ( 1 - η ) S m S j ( δ a + δ 1 b + δ 2 c ) + η E ( T ) QS j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
(6)当发生地震时,坡屋面梁结构受到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双重可靠度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继续安全使用,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通过MATLAB对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ψ = ψ 1 ψ 2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 ∫ 0 Φ 0 [ 1 2 π ( ln Φ ) s exp [ ln m Φ - ln s - 1 2 l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n ( 1 + σ Φ 2 m Φ 2 ) ] d s - P 2 }
其中,
Ψ 1 = { exp [ - ∫ 0 t 1 π σ v ( x ) σ s ( x ) exp ( - a 2 2 σ 2 s ( x ) ) d x ] - P 1 } , Ψ 2 = { ∫ 0 Φ 0 [ 1 2 π ( ln Φ ) s exp [ ln m Φ - ln s - 1 2 ln ( 1 + σ Φ 2 m Φ 2 ) 2 ln ( 1 + σ Φ 2 m Φ 2 ) ] d s - P 2 }
若ψ1、ψ2均大于0,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坡屋面梁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CN201610162000.0A 2016-03-21 2016-03-21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Pending CN105844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000.0A CN105844003A (zh) 2016-03-21 2016-03-21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000.0A CN105844003A (zh) 2016-03-21 2016-03-21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4003A true CN105844003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8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2000.0A Pending CN105844003A (zh) 2016-03-21 2016-03-21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40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1261A (zh) * 2019-10-14 2020-02-1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建筑物损坏风险筛查方法及系统
CN110837666A (zh) * 2019-10-08 2020-02-2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坡屋面的二维图纸三维重建方法、系统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5885A (zh) * 2009-06-11 2009-11-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密肋结构三道防线抗震控制设计方法
CN101666662A (zh) * 2009-09-25 2010-03-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模糊理论的加速退化试验预测方法
JP2011094387A (ja) * 2009-10-29 2011-05-12 Asahi Kasei Homes Co 建物の耐震設計方法
CN102385663A (zh) * 2011-08-22 2012-03-21 天津大学 一种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倒塌分析方法
CN104239736A (zh) * 2014-09-25 2014-12-24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谱和智能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5885A (zh) * 2009-06-11 2009-11-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密肋结构三道防线抗震控制设计方法
CN101666662A (zh) * 2009-09-25 2010-03-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模糊理论的加速退化试验预测方法
JP2011094387A (ja) * 2009-10-29 2011-05-12 Asahi Kasei Homes Co 建物の耐震設計方法
CN102385663A (zh) * 2011-08-22 2012-03-21 天津大学 一种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倒塌分析方法
CN104239736A (zh) * 2014-09-25 2014-12-24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谱和智能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大刚 等: "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准的决策方法", 《土木工程学报》 *
师义民 等: "考虑环境因子时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性评定的信息论方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7666A (zh) * 2019-10-08 2020-02-2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坡屋面的二维图纸三维重建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0781261A (zh) * 2019-10-14 2020-02-1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建筑物损坏风险筛查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0628A (zh) 多层住宅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2567632B (zh) 基于概率累积损伤的岸桥结构风振疲劳寿命预报方法
CN102999678B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多目标区间鲁棒优化的汽车降噪方法
CN109214119B (zh)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CN105354363A (zh) 基于核极限学习机的脉动风速预测方法
CN104899432A (zh) 基于核函数组合的pso-lssvm脉动风速预测方法
CN105844003A (zh)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CN107463748A (zh) 短肢剪力墙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
CN115933392A (zh) 一种基础隔震结构的智能半主动控制方法
CN105822319A (zh) 公路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182598A (zh) 基于水平集法的约束阻尼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CN105808879A (zh) 抗震生态挡土墙的构建方法
CN105781109B (zh) 一种钢筋砼预制整浇房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808876A (zh) 钢桁梁斜拉桥主塔墩顶钢梁架设方法
CN105740586A (zh)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联合围堰施工方法
CN105804009B (zh) 水道、河道两侧边坡抗震防护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5740587A (zh)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05781211B (zh) 一种输电线路钢管塔的施工方法
Micheli et al.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for wind-excited tall buildings equipp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control systems
CN105780799B (zh) 一种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05780789B (zh) 钢围堰结构的锚固方法
CN105808878A (zh) 自适应建筑结构体建造误差的轻钢龙骨隔墙的构建方法
CN103778330B (zh) 一种复合材料杆件轴压稳定系数的确定方法
CN105787201A (zh) 一种抗震变电站的构建方法
CN105808875A (zh) 后锚式悬臂组合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